学生德育培养范文

时间:2023-08-30 09:15:41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学生德育培养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学生德育培养

篇1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我一直认为,小学时期,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最为重要的阶段,收获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真的可以受用终生。在平常的工作生活中,我非常注重学生品德方面的教育。我允许学生犯错误,但我要求学生有了错误一定要主动承认并加以改正。我对学生的行为习惯、文明礼貌、思想品格等方面逐步渗透,用自己的行为给他们树立榜样,对于我们班学生来说,我觉得他们在思想品德、行为习惯方这方面是非常优秀的。

三、用爱搭建我与学生间的桥梁

1、爱就是了解。初建新班,了解学生从了解学生家庭开始。父母的年龄、职业、家庭住址、生活状况,做到了如指掌。接着就要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特点,他们有什么毛病,需不需要照顾;了解孩子的学前教育情况,以便因材施教。

篇2

要培养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笔者以为可从以下五个方面下手。

一、激发动机

人的思想道德形成过程是一个以自我认识为基础,以自我要求为开端,以自我完善为目的,经过自我体验和自我践行,按一定程序循环往复的螺旋式前进的过程。因此,在公民道德建设过程中,激发学生奋发进取的动机是首要前提。

首先,职业学校应创设公民道德教育的环境氛围。职业学校要充分利用校内各种有利条件,如黑板报、宣传栏、小广播台、宿舍文化园地等宣传阵地,采用主题班会、演讲会、讨论会以及参观展览、征文比赛等形式营造氛围,让学生置身于这一氛围之中,使他们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认识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性。

其次,德育工作者要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用亲情找回差生失去的良智,用友情激发他们几乎泯灭的自信,逐步引导学生观察现实、体验生活、追求真善美,融行为规范教育与公民道德教育于一起,使学生真正悟出一个道理:只有现在做个好学生,将来才能做个好公民。

再次,所有教职工都要坚持循循善诱,以事明理,要耐心地通过一事一评,引导学生明辨是非,辨别善恶,使他们懂得什么事值得做,什么事不能做,通过自我评价活动,增强他们的自尊,让他们在接受道德教育的过程中,萌发自我践行的冲动,从而变“要我这样做”为“我要这样做”。

二、交给方法

大凡对自己要求不严的学生大多缺乏进行自我教育的方法,因此,公民道德教育中,教给学生方法,组织学生有序进行道德实践训练,加强自我体验是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好途径。在进行礼仪教育时,我们可以在校内让礼仪标兵挂牌示范,这样既可以使礼仪标兵体验到一种荣誉感,又可以使其他学生在标兵的率先垂范下受到感染,自觉接受明礼诚信的教育;在校内开展“青年自愿者”活动时,有意安排他们互相帮助,甚至带他们走出校门,接近群众,培养学生热爱劳动,乐于助人的精神,使他们置身团结友善的氛围之中。在校外实训时,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先进企业,围绕“什么样的人才最受企业欢迎”的主题,请企业家讲创业史,请先进职工谈奉献精神,对学生进行活生生的敬业奉献教育,还可以通过写日记、设座右铭,对照校纪班规找差距等活动,有意识地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自我体验能力,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三、把握原则

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原则是集体主义,紧扣文明班集体建设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中心环节。

只有把班集体作为学生自我教育的重要影响源,才能使学生毕业后尽快适应新的集体。

中学生心理独立性较强,只有在充分尊重其人格满足其心理需要时,有意识地引导他们与同伴合作,培养他们的合群性、集体性,来改善学生在集体中的地位和关系,从而影响学生的思想行为。首先,要使他们确定主人翁意识,克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自由主义倾向,让他们个个参与班级体形象的设计,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

其次,在实施一人一岗制过程中,及时岗位互换,深化自我体验。班级成员既是管理过程的参与者,又是管理成果的受益者,使每个同学通过体验,准确把握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形成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为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的形成奠定基础。

四、榜样引路

向学生提供道德评价榜样,有助于发展学生的道德评价能力,是引导学生“得到崇高思想,并做出崇高行为的唯一途径”(爱因斯坦),也是把规范学生推向合格公民的必由之路。

篇3

生态德育的目的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生态知识,能理解人类是生态系统中的一个成员,与其他成员和谐共处才能持续发展,并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和意志,做到一言一行都遵循生态道德要求。

二、生态德育的内容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和人类自身的持续发展是生态德育的主要内容,当前,世界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峻,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制约经济社会的发展。比如全球气候变暖,海洋赤潮频繁,土地沙漠延伸等等。

三、生态德育的实施

唤醒学生忧患意识,树立生态德育观点,来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引发学生危机感,促使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刻不容缓。主要做法是结合教材内容辅助一些实例,或者以板报的形势引起学生的注意。例如我国每三年就有两种鸟类灭绝,中国水土流失严重,荒漠化面积不断扩大,水土流失面积达400平方公里。这些触目惊心的事实引发学生的危机感。

加强实践活动,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感,利用寒暑假带领学生开展对本地区自然环境的调查工作,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学生调查结束后每人写一份调查报告,使学生识识到,资源破坏环境污染就在在我们身边,我们有责任和义务保护好我们的生活环境。

宣传政府法规形成法制观念,教育学生懂法、守法,这是生态德育的一个重要内容,用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规范自己的行为,明白人类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为人类和生物圈共存共荣做出应有贡献。

渗透生态环境知识,培养爱国主义思想情感。课余时间利用板报、竞赛等形式向学生介绍我国野生动植物资源,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用野生动植物资源的美学去陶冶学生的情感,用其使用价值来培养学生的价值观。

篇4

一、励志文学作品阅读激发高职生爱国热情

学生是未来国家建设的主要群体,因此,学生爱国意识培养是教育过程中的重要内容,想要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爱国热情,就需要先了解我国的历史和文化,让国家不再是一个平面化的符号,形成爱国情感。励志文学作品中,有着我国丰富的历史文化和人文特点,包含着国家和民族在历史长河发展的过程中不断的战斗和奋斗的故事,通过励志文学作品的阅读,能够让学生充分了解我国的发展历程。例如,孙黎的代表作《荷花淀》,主要的内容就是抗日期间我国《荷花淀》这一地区的男人和女人们在进行的过程中所发挥出来的革命意识和红色精神,以及当时我国在受到侵略之后人们的生活状态及日常的生活情景,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充分的了解主人公当时所处的历史文化意义,所受到的革命压迫,以及妇女们在抗日期间所遭到日本兵无情的摧残。从另一面看在作品中还表达出了我国革命人士在与日本兵侵略者之间所展开的紧张的追逐战,其中“小船拼命往前摇”“大船追的很”等等,这些内容的描述,也能够帮助高职生在提高文学常识的情况下认识到所带来的战争危害,与当时焦灼的战争内容,将民族的存亡大业,体现在了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同时也通过激烈的战场打斗来充分的表达出战争所带来的残酷。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当时那个时代个人的生活情况,命运与国家之间的纽带,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的革命情感,养成良好的先烈意识。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随时以国家的利益为先。了解主人公所表达出了坚强勇敢的革命品质,为国家随时准备牺牲的爱国情怀,通过励志作品能够让原本只躺在教材和教科书中的内容,进行一个详细的全面的宣传和教导,其中最为典型的文章中普通妇女的言论:“假如敌人追上了,就跳到水里去死吧!”这样的白话读起来却能够震撼心灵,引出学生的强烈共鸣。

二、励志文学作品阅读提高高职生审美意识

审美意识培养是一个人道德素养的主要表现特点,励志文学作品的阅读能够让高职生树立健康的审美意识,职业教育的特殊性就在于,学生直接面对社会的发展需要具有岗位意识,并且能够直面现代社会所存在的诱惑。当下很多学生受到网络不良因素的影响,形成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同时还养成了以貌取人的不良风气,已经难以辨别美与丑、善于恶,从而形成低俗不雅的审美取向。历史文学作品阅读的重要性就在于能够将人物鲜活的塑造出来,将其所具有的高尚人格体现在读者面前,潜移默化的纠正读者的审美意识,告诉读者正确的审美方向,有一个良好的职业追求,这对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讲是重要的教育形式。例如,英国文学家所创造的《简爱》中塑造出来一个自尊自爱的优雅女性,女主人公有一段对白:“你认为,我贫穷,卑微,长相普通,个子矮小,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肠了吗?你错了,我的灵魂和你一样充实,我的心和你一样丰富”这些文章内容都充分的说明了。一个人外貌美丑以及贫穷富贵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其所具有的自立自强,勇敢追求生活自由的品格,优秀的品质能够让人有一个良好的生活态度,在人群面前也能够充满自信,让读者能够不由自主的喜欢上文章中的主人公,并且认为优雅品质能够打动人心,这是励志文学作品的主要表达形式,也是让读者能够纠正自身的错误,形成审美意识的重要途径。

三、励志文学作品阅读塑造高职生健全人格

篇5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职业教育成为我国教育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职高学生的思想状况发生了很大变化,市场经济的思维影响,容易使学生们在实际的学习生活中出现思想方面的错误思潮。可以说,当代职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必须引起整个社会的关注和重视,否则会带来恶性的社会效益。

一、当前职高学生德育现状

随着职高教育的不断发展,在职高学生群体中的德育现状出现诸多问题,需要认清当前现状。

1.市场价值观念理解错位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与发展,价值观念被每一个人所重视,同样,职高学生普遍存在“学以致用”的态度面对每天的学习,更加重视将来社会对自己的满足状况,但是市场经济腐朽思想例如“暴富”心理、“金钱万能”思想等会侵害职高学生思想,导致走上不归路,对于利益的追逐,对于功名的期盼而淡化了对整个社会的奉献,将个人的人生价值实现扭曲。市场价值观念的错位理解,将会使得当前职高学生在德育教育上更倾向于获得而不是付出的错误现象。

2.价值观念尚不成熟

目前中国职高在读的学生大部分处于未成年,也就是说对于自身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尚不成熟,对于外界事物的辨别能力有一个不清晰明确的见解,就会使得他们实际生活学习中失去价值评判标准,因而会使得他们迷失方向。人生观形成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德育标尺,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出现偏差。

3.缺乏新媒介素养

随着高科技不断更行与发展,科技进步带来的新媒介使得信息传递速度不断加快,世界被“地球村”所取代,世界各地的文化思想撞击激烈。一方面,职高学生在使用新媒介认识世界、扩充知识之外,新媒介带来的消极思想和观念对于辨别能力尚不成熟的职高学生而言,是必须正视的一个问题。尤其是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介,在传播消极文学方面对于职高学生的影响非常严重。

4.学校教育的偏差

学校作为教育的载体,对于学生的成长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受中国传统应试教育的思维模式的束缚,职高学校教育偏重于成绩而忽视对学生德育的教育。德育教育落实不到位,这就会在很大程度上使得学生不能够系统接受正规的德育教育。而且,在很多职高学校里,教育方式处于传统的被动状态,不利于学生主动地接受德育教育,而德育教育的实质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和知识水平,不能够出现偏差。

二、加强职高学生德育教育培养的对策

针对上述出现的职高学生德育教育问题现状,当前,学校作为职高学生教育的重要载体,必须在实际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加强职高学生德育教育是摆在当前职高教育重要战略任务,结合当前实际,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解决。

1.坚持以人为本,转变教育方式

教育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坚持以人为本,努力将学生的德育教育与学生的人生价值目标的实现紧密地结合起来,将传统的机械式教育转化为人性化教育。首先,作为教育执行者,必须重视教育方式的转变,要牢固树立教育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或者生活技能的途径,而是要将教育延伸到学生一辈子幸福的方法,因此,德育教育必不可少;其次,将德育培养由传统的教师间接灌输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真正体现教育过程中学生的主题地位。“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才是德育教育的本质要求所在;第三,坚持以人为本,相互平等的原则,当前职高学校要组建一批教学质量优秀,有强大人格魅力的老师教育团队,将学生的德育教育培养落实到实处,不能使紧紧当作口号进行。

2.加强学校文化建设,提高德育情操

校园文化是职高学生每天学习生活接触到的客观现实,是学校物质文明与精神财富的集合体,也是学校增强感召力以及受到学生喜爱和尊重的关键所在。因此,在日常的教学课余时间要组织学生健康有益的课余文化生活,将积极向上的思想道德教育潜移默化地转移到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去,完善文化基础设施,努力为学生营造强大的学校文化生活。

3.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倡导奉献精神

人生价值的真正实现在于对社会的贡献,而不是个体从社会中的所得予以体现。因此,职高德育教育必须重视精神文明建设。首先,要制定和完善学校的道德修养规范,并确保规范的顺利实施,努力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好习惯;其次,定期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月活动,将学生的德育教育划归到实际的活动中去,这样可以更加直观地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从而提高德育教育的效率。

4.培养新媒介素养,确保科学文明上网

新媒介素养的建设,是当前职高学生德育教育培养必不可少和重要的环节,当前新媒介影响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对职高学生的德育教育必须重视新媒介素养的培养。新媒介素养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个漫长的系统化工程,因此,就要要求学校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积极引导孩子形成良好的媒介素养,提高自身抵制网络腐朽文化侵蚀的能力,换句话说只有学生自身抵抗腐朽文化免疫力增强,才能够从源头上加强职高学生在网络生活中的良好的德育素养。

职高学生的德育教育一直是整个社会关注的焦点,而要真正将职高学生德育教育培养工作做到实处,需要做的还有很多。因此职高学校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环节,必须将职高学生德育教育培养工程落实好。

参考文献:

篇6

新课改强调要面向全体学生,重视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身体心理素质以及个性特长的培养。班级管理不仅具有一定的规律,更重要的是运用管理的艺术对班级实施有效的管理。作为一名班主任,我一直在探索一种轻松快乐的管理方法,让我们从一些琐碎的小事中自我解放,让学生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人,从而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主管理的能力,这也正是新课改所倡导的。下面就班级管理方面的点滴方法和实践进行探讨。

一、变“独角戏”为“大合唱”

1.班主任要有强烈人格魅力和高度的责任感,凭借自己的人格魅力和责任心,将科任教师的力量凝聚到班级管理工作中去。班主任要全面了解和掌握班级动态,必须得到每一位科任教师的配合与支持,与全体科任教师一道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2.要组建一个强有力的班委会,依靠学生干部的力量,管理好班级。班委会要尽可能集中本班范围内的优秀人才,并注意其学科、才干、气质、个性以及性别结构,形成优势互补,致力于团结奋斗,业精图治,力求达到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效果。班主任的理念和目标要能够形成整个班级的工作目标,整个班集体要紧密围绕班主任的目标努力工作。班委会干部必须树立以学生为主要的服务对象;这样的一个班委会才是班级团结战斗的核心,是班级各项工作成功的关键。

3.要充分尊重学生,相信学生,把学生真正看成班级的主人。班级管理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班主任既要把学生看作被管理的对象,同时更要把学生看作服务的对象,真正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教育理念,在班级管理和各项活动中全面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真心实意地依靠学生来管理好班级,把他们真正看作班级的主人,并把他们的成长、发展作为班级的成功要素之一。充分信任学生,尊重学生,充分调动其积极性。这样全班同学就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汗往一处流,形成强大的合力,班级的各项管理工作就能一帆风顺。

二、变“务虚”为“务实”

班级管理只有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在分析班内学生特点的基础上,开展形式多样、切实可行的教育活动,寓教育于各种活动之中,才能将各种教育结合起来,提高教育的效果。

1.教育要求要实。在对学生提出要求时要贴近实际,切莫只顾那些虚大空的目标。例如利用榜样教育学生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学习身边那些看得见、亲切实在的榜样。班主任要树立每个学生都有闪光点的意识,留心发现学生中的榜样,用身边的人和事教育学生。

2.教育内容要实。要根据实际组织内容,例如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应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于细微处去培养。在落实上将爱国主义教育外化为具体的行为,可以要求学生爱父母、爱老师、爱周围的人,注意保护生活学习环境,不乱扔废弃物,待人接物讲究文明礼貌,认真学习,积极参加各种健康有益的活动。这样,学生才能逐步理解爱国主义,真正培养起爱国情感。

3.教育方式要实。班级管理离不开一定的形式,班级教育也应有一定的教育形式。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形式必须服务于内容,必须与内容相统一,这样才能有好的效果。

三、变抓“牛尾巴”为抓“牛鼻子”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任何教育活动都必须落实到学生身上,被学生认可和接受,才能达到预期目的。我们的教育要求只有内化成学生的自律行为,才能培养起真正意义上的学生。这需要班主任必须注意强化学生的自主性。

1.学会让学生自我管理。在班级管理中,把学生引入到管理的各个方面,与学生一起分析、协商,找出最好的决策,这样既能最大限度地让每个班级成员都来实际管理各方面的工作,也让班级中的决策最大限度地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意识,强化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2.学会让学生思考。我们现在强调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而创新能力的发展离不开一定的教育氛围,因此,班主任要能理解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要使学生敢想、敢说,不必担心自己说错了受到同学的指责、老师的批评。这样,学生的思想得到了解放,能力的提高才指日可待。

3.积极让学生参与实践,亲身体验,才能加深学生的认识,增强教育的效果。因此,教育就不能局限于校园,更不能局限于课堂,要走向社会,走向自然,走向更广阔的空间。

篇7

有人把学校培养学生比喻为工厂生产商品,说:学生智不好是“次品”,体不好是“废品”,而德不好是“危险品”、“爆炸品”。此比喻有些欠妥,但不无道理。“次品”还可再加工;“废品”也可再回收,甚至变废为宝;而“危险品”、“爆炸品”,弄不好,则后果不堪设想。由此,我认为:学校教育在把握“德、智、体”全面发展这根中心轴的基础上,更应该关注德育。

1、学生的道德标准现状: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和学校都重视德育,但是,受市场经济条件下“拜金主义”的影响,一些学生耳闻目睹钱权交易。特别是那些似懂非懂的中学生,他们的道德标准不容乐观,最为严重的是出现了:一切向钱看,金钱万能的观点。

见大人花钱好办事,也就出现了一些有钱家庭的学生学父母用钱请同学大吃大喝,花钱请同学做作业,甚至代考等恶劣行为。自然许多学生读书的目的、人生的理想、择业的志愿就是挣大钱。社会上的确存在一些知识不多、学历不高的爆发户,也有“造原子弹不如卖茶叶蛋”、“有钱能使鬼推磨”等传言。但正是这“金钱万能”观的影响,致使一些学生及家长认为学习好坏无所谓,顺其自然,于是不重视学习,进而不在乎学校及老师的教导,其学生无智、无德,是次品,更是危险品。他将来何以立足社会,何以能遵纪守法,其人生不敢预想。或许,为了金钱,这一件“危险品”就会引爆一个家庭、一个社会。

2、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标准,尤其是“金钱观”的策略及方法。将构造正确的道德标准及行为作为学校管理、班级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把德育工作纳入学校工作管理体系的同时,一定要制定详细的实施办法,落实到实处,特别是教育学生正确认识“金钱”这个东西。

篇8

1.注重队伍建设。思想政治教育是立体的、全社会的工作,因而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也必然是全方位的。抓住三支队伍即专业教师、“两课”教师和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一是专业教师在培养德艺双全艺术人才过程中的特殊作用始终是明显的。亲其师,信其道。艺术类学生的心态为艺术专业教师的教书育人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良好的教学态度和强烈的敬业精神既能提高艺术类学生的专业才能,又能培养其思想素质和道德品质。二是科学以理服人,艺术用情动人。加大“两课”教学改革的力度,使之既“合情合理”又“感人至深”。三是辅导员、班主任老师要既承担日常教育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的角色,又成为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并力争成为艺术类学生“政治上的旗帜、学业上的导师、品行上的典范和情感上的朋友。”

2.创新教育方法。观念更新和方法创新是做好艺术类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必然要求。学生管理教育工作要立足变革,常变常新,不断创新,努力做到思路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和途径创新。理是科学,情为艺术,与时俱进,寻求方法,入情入理,方能入脑入心。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实地写生、专业竞赛和境内外交流合作项目等丰富多彩的校内外文化活动和社会实习实践锻炼,使艺术类学生在浓厚的专业氛围和多元的文化浪潮中接受教育、提升自我。

3.立足解决问题。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是实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的理念和有效途径。对艺术类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既要讲事实、说道理,又要以理服人、耐心细致,循循善诱;既要丰富精神世界、提高思想认识,又要解决实事、以情感人;既要培育乐观、豁达的心态,又要帮助其确立学习目标、设定生涯规划、找准发展空间。

二、个性发展策略

1.尊重差异、分层教育。艺术类学生表现出来的“个性”比一般大学生相对突出。这些“个性”的片面发展,一方面极易朝着反向的“个别”、“另类”转化,但另一方面也很有可能成就艺术类学生将来职业生涯中的艺术特色和艺术风格。在对艺术类学生的德育工作中,要从实际出发,在尊重差异的前提下,对不同的教育对象提出不同的要求,分层分类地开展工作。充分挖掘艺术类大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的潜力,使他们找到自身发展的独特领域,从而全面提升艺术类学生的整体素质。

2.营造氛围、提升品位。艺术类学生的德育过程中,努力营造与艺术类学生个性发展有密切关系并有利于其个性发展的环境氛围和艺术品位。“理想的学校环境其本身就应是一座博物馆。”生动的校园物化环境和人文景象事实上是与高校有计划有组织地实施的“显性课程”相对应的具有“潜在性”的“隐性课程”。无论是建筑、设计、布局、山水、景观、雕塑、树木、花草等物质环境,还是文化、学术、体育、娱乐、师生、校风、学风等“软实力”,都无疑会对艺术类学生在理想、信念、人格、审美、灵感、思维、情感、情绪、性格、自信和学识等方面的培养和形成过程中产生有意识和无意识的影响,于潜移默化中促进个性发展。同样,丰富精彩的文化活动和实践历练也是艺术类学生个性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生动场景和有益的外部环境。如开展外出写生活动,深入企业、农村、山区,考察民生现状和国家建设;参与全国性的广告艺术设计大赛、大学生电影节、动漫节、DV创作赛和青年创意营等专项竞赛;组织包括寝室文化月、平面艺术设计赛、动漫cosplayer校园show、辩论赛、广告创意、摄影摄像展在内的校园艺术节、文化艺术节、影视传媒文化节等结合艺术类学生专业特色的系列活动等。这些都能使艺术类学生宽阔关心自然和关注社会的宏大情怀,提升积极向上的健康人格和个性素养。

3.发展个性,激励创新。在德育教育中,要力争实现艺术类学生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的和谐统一。以激励个性发展为内容的个性教育,能让艺术类学生获得个体的性格和气质、兴趣和特质、才气和潜能方面充分展示和有序张扬的深度发展;以促进全面发展为内容的共性教育则是要让学生获得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广泛发展。既共性教育,又个性发展,使每个学生都富有个性地全面发展。通过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改革管理模式和教学方法,促进艺术类专业大学生个性的较全面发展。唯有促进个性发展,方能激发创新思维。

三、素质内化策略

1.人文、艺术、技能的融合。艺术如何“源于”而又“高于”生活呢?素质内化是基础。只有综合素质得到内化,才能提升艺术类学生的创意品质。文化沙漠是不可能孕育出绚丽灿烂的艺术成果的。假如说自然科学所关心的是事实和规律,社会科学所注重的是组织和效率的话,那么人文科学则站在更高层面上来考察价值和意义。与收敛的、确定的和必然的科学思维相比,人文思维更多地表现出发散的、多元的和或然的态势。如此,培养艺术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积极的人生态度、高度的创造能力、坚韧的意志品质、明确的社会责任以及宽容、合作、同情心和人道主义精神等等,这些比起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更为重要。为此要通过思想工作,让艺术类学生屏弃偏见,树立“艺术与文化紧密相连”的观念――只有自身文化修养的全面提高才有可能从更高更广的角度发展自身的艺术成就。

2.情感、修养、素质的统一。艺术类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核心就是其文化修养的积淀。首先,作为艺术类学生的思想启发者和文化传授人,教师不仅要具有广博精深的专业知识、深厚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素养,而且还要具有独特的艺术修养、文化魅力和人身风范,并以此来影响和熏陶学生;更重要的是传授学习方法、帮助制订学业规划,使艺术类学生既不妄自菲薄,又自尊自强;既能独立分析和处理问题,又避免自我中心主义和绝对利己主义;培养艺术类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由“他控”转为“自控”。其次,作为综合素质教育,艺术教育本质上是一种情感教育。人类“用语言表达思想,用艺术传递情感。”针对艺术类学生的特点有计划有组织地举行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专业艺术等方面的讲座、研讨、交流和学术活动,通过人文讲座、专业研讨和创建社团活动,开拓视野,了解世界最前沿的信息。并且这些系列活动的形式不能只是单向的灌输,而应该是双向的、互动的传递。就如希腊学者普罗塔格所言:头脑是“火把”而非“容器”,教育的方式不是“填塞”而是“点燃”。只有经过广泛的人文知识的剖析、人文素养的渗透和人文风格的熏陶,才能提高艺术类学生的文化底蕴和综合素质,也才能挖掘艺术类学生的创新、创意和创造能力。素质内化是高校艺术类学生培养模式中的基本策略。

四、机制引导策略

篇9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一直以来为校各级领导所重视。校党支部书记潘文戎、校长陈建浦在各级工作会议上倡导爱心教育、关注学生心灵。学校在分管德育的陈伟忠校长助理、政教处张方镇主任的直接领导下,成立了心理辅导与咨询小组,并由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周秀娟、潘丽英、陈长兴,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B级证书教师张辽成、周谨、张日伙、金春联,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C级证书教师陈霞、徐燕、张文龙、楼迎红、朱田、郑万乡组成心理健康教育教研组织。学校有专职的心理教师——陈长兴,他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心理系,负责心理教育工作的日常事务。日常活动有目标、有计划、有措施、有宣传、有总结提高。学校领导经常利用校教职工大会宣传、布置工作,在全校营造了良好氛围,形成了领导重视、全员参与的喜人局面。学校拥有独立、规范的心理辅导室,由陈长兴老师担任辅导员工作。心理辅导室有工作条例和辅导员守则。

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

(一)建立健全学生心理档案

建立学生心理档案是加强学生心理教育工作、推进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条件和必要保障。它可以为学校的宏观管理提供决策依据,可以提高教师教育决策和科学研究的水平,可以为学校心理辅导、咨询和治疗工作提供操作指南,可以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提供动态的监测手段,可以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我校目前已建立了高一年级学生的心理档案,并根据学生心理档案,积极、有针对性地做好个别辅导工作。

(二)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

我们在高一、高二整个年级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每隔一周一课时),针对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社会需要,依据一定的心理辅导理论与方法,引导学生自我了解、自我探索、自我体验、自我发展和自我成长。心理教师积极配合毕业班教师对学生进行考试焦虑心理的调适,包括深呼吸松弛法、联想放松法、积极暗示法、转移刺激法、模仿学习法、系统脱敏法等一系列心理辅导,坚定学生的信念和决心,帮助他们增强临考的心理素质。

(三)经常性开展个别辅导

个别辅导工作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随着学习压力的增大、竞争日益激烈、青春萌动以及遇到的一系列青少年常见心理问题,迫切需要专业心理辅导以摆脱日益严重的不良情绪。我校的心理咨询室(我们称之为“师生聊天室”)充分发挥了其作用,相应开设了信件咨询、学生个体辅导、团体辅导及家长咨询。学生有什么心理问题、困惑需要帮助而又因为某些原因不能面谈的,都可以写信投到“心灵之约”信箱,由心理老师写回信放到传达室。信箱每天下午开一次,保证第二天准时回复。适时的心理咨询为学生解决了一些学习、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包括考试心理胆怯、思想压抑、食欲不振、厌倦学习、情绪低落和如何调节不良情绪、怎样追求远大目标等。

心理咨询室于每周一至周五的中午和傍晚时间定时开放,学生也可以和心理教师预约时间。当面咨询所涉及到的问题主要有学习问题、自制力问题、人际关系、家庭关系等,还包括自信心、情绪问题等。心理教师对每一名前来寻求帮助的学生都会耐心和他们一起讨论问题,分析原因,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使每名学生都得到相应的帮助。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对学生进行了适当的心理干预,为学生的心理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服务、指导和帮助。同时,对极个别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了心理康复辅导。

(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等团体活动

我校积极倡导广大教师员工学习教育、心理理论知识,提高自身心理素质,重视心理工作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意义。我们开展了德育导师制:每位科任教师负责跟踪班级中有需要帮助与引导的学生,了解学生的学习与生活背景,建立健全该生的背景资料,定期进行辅导,定期与其父母取得交流,形成相应的谈话记录与情况反馈,及时与班主任取得联系与交流。由于全校老师的参与,该项工作成效显著。

我们还经常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根据每个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问题背景,由教科室和心理辅导室倡导活动主题,如“朋友,我想对你说……”“成长的烦恼——亲子关系”“请把眼睛擦亮——学会选择”“高考,想说爱你不容易”,等等。针对高三学生,我们开展了大型团体辅导“成长心连心”活动:让教师、家长、学生在该活动中开放自己,表达真情实感,释放负性情绪,寻找积极力量,获得成长的力量继续前行。14个班级以“减轻、释放心理压力”“学会体谅、理解父母”“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人际关系”“正确面对人生选择”“培养与人为善的品质”“树立自信、勇敢的性格”等为目的,展开了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在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活动的影响下,班主任们改变了以往工作的方式,逐渐在工作中渗透心理辅导内容,并经常以学生关心的心理问题为主题进行相互探讨。此类活动还有:针对高二学生的“如何提升女性魅力”的女生价值引导;针对高一学生的“高中,你准备好了”适应性辅导;针对高三中学的“成人礼”心理成长活动、共栽许愿树活动;等等。

三、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

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科研工作十分重视,各班主任、年级组长、政教处都有规律地针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展开研讨,并进行课题研究。在探索主体性德育的基础上,学校开展了普通高中“模块”德育的实践研究,并以“行为德育”“人格德育”“励志德育”作为学校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总课题。课题由陈建浦校长和陈伟忠校长助理牵头,学校政教处、心理健康小组和全体班主任广泛参与。我们根据学校的实际,在深入进行该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大胆实践,开拓创新,以课题研究为依托,努力形成学校办学的主要特色。我们从人格和人的心理角度来深化德育工作,课题强调学校的人格培养应当面向全体学生,以全面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为主体,兼顾矫治少数学生的人格障碍。研究前期,全校德育工作者围绕主题进行理论探讨,鼓励教师通过资料检索对比和反复思考,提炼出一些较有新意的观点。我们认为,根据时展对人才的要求,中学生健全人格的内涵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明确一致的人生哲学、生活定向;良好的日常习惯、生活与学习方式;自我认可、现实性知觉和自我客观化表现;坚韧自觉的意志、行为准则;主动积极的观察、思考、探索习惯;与他人热情交往、和谐合作的能力;一定的审美情趣与修养;较强的责任感和较高的道德品质与情操;优良的性格、气质特征。这些反映了一个人在心理、生理、社会、道德、文化等各方面所应达到的和谐统一境界。实验初期,学校聘请有关专家来校作讲座,组织参加实验的教师系统学习国内外心理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美育、德育的理论著作,了解和掌握学校人格教育和心理教育的最新动态。在问卷调查阶段,我们了解了学生在学习、生活、心理、道德、个性等方面的人格现状,为实验研究提供重要的材料基础。在实验班和对照班,我们以问卷形式组织学生参加人格现状测定和情感活动现状调查。在调查的基础上,我们为学生建立了人格档案。在实验研究阶段,我们通过专题培训、主题班会、实践活动、个别辅导等方式对学生进行系统、有针对性且全方位的训练和指导。此外,班主任案例评比、优秀德育导师评比、班级优秀心理委员评比等活动促进了各方面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的收获

通过近几年各项工作的系统开展,我校取得了一些成绩和经验。

首先,心理教育紧密围绕学生的实际需求开展,抓住了学生的特点,学生对什么感兴趣、学生需要什么就及时开展相应的教育指导工作。如新生入学一段时间后,有很多学生对新环境不适应,学校就及时进行新生适应不良症的教育,指导他们如何尽快适应新的环境、新的学习形式以及和新同学相处等。

其次,心理辅导工作在时间安排上应尽量方便学生。正常的教学可以有正规的课时安排,但心理咨询不同,要随时以学生的课余时间为工作时间。为了方便学生,我们把咨询时间放在了中午,这样心理教师就不得不放弃午休时间,另外预约的时间更是不包括在规定时间之内。咨询的时机是千变万化的,一旦错过就很难再找到,而有些学生是鼓足勇气,下了很大的决心才去心理咨询室的,如果没能及时得到帮助,也许就不会有下次了。因此,面对这样一种情况,心理教师要爱岗敬业,甘于奉献,一切以学生为重。

篇10

二、利用班会课,强化目标与责任,激发自律内驱力

责任与目标是自律的内驱力,自律成功所产生的成就感是坚持自律的源动力。学生自律能力的提高也是自然生长的结果,外部因素只有优化协调才能被个体内化吸收,成为能力生长的营养而不是毒素。神经学专家们发现,积极的大脑能更好地运转,信息传递更快。内在动机对于提供注意力和自制力至关重要。自我效能信念对高中生的自我控制具有内隐影响。每周一次的班会课是学生提高自律认识、强化目标与责任、开展自律反思、实现自律引领的最佳窗口和有效时机。在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都存在着自律实践,特别是高中紧张高强度的学习,自律能力跟不上影响学生自我概念的生长和自信心的增强,但学生对自律能力的认知普遍较为缺乏,更谈不上有意锻炼。利用每周一次的班会课可以很好地统领起学生个体自律能力的培养,班主任应全面把握学生的自律能力状况,协调各种因素,科学指导,对学生自律能力培养进行系统规划,有序推进。利用班会课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可以把握以下几点:

(1)强化动机,目标激励。现今生活舒适,无忧无虑,学生多在家长的呵护下成长,不太清楚自己的兴趣与追求,沉迷于当下的享受,自律主动性和能力不够。因而班会课可以引导学生树立奋斗目标,讨论现代文明素养标准,做一个文明、有担当、有追求的现代中学生,激发学生自律的内驱力。

(2)规则刚性,以理导人。规则的作用是约束规范,在尽好自己的义务与责任后共享成果。通过班会课让学生树立规则面前人人平等的意识。规则的作用在于其刚性,随意突破规则,意味着规则和行动成功体验的鼓舞下,学生对自己自律能力的信心增强,进行自律的兴趣被激发。

三、利用德育实践课,广泛预知风险,增强自律决策力

自律决策力是指面对诱惑、享乐、安逸所做出拒绝判断的能力,它由开放提取、清晰预知、准确决断三个要素构成。开放提取是指广泛提取各种内外信息,清晰预知是指各种选择所产生的结果,准确决断是指对各种选项进行准确评估并进做出选择。避免干扰、快速决断、防止拖延、成功实现自律需要果敢、坚毅的自律决策的意志品质。学校的学习生活必然要突出成长主线、学习中心,而自律则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在学校系统内,提供学生自我管理平台,以此为载体开展好德育实践课程,对于增长学生自律决策能力十分有益。学生自我管理是学生对自我的思想、生活与学习习惯等进行抽离反思、规划调控的过程。在开展自我管理的过程中让学生个体自律的目标清晰,责任内化,通过角色扮演、换位思考、主动反思等广泛提取自律决策所需信息,既通过值勤了解自律成功经验(榜样),认识不能自律的危害(反例),又通过对照自身,清晰预知自我选择所对应的结果,促使个体做出准确决断的可能性不断增加。人总在做事中成长,在做事中形成习惯,也在做事中形成对周围事物的价值取向。参与、体验、反思感悟是成长的最有效路径,自律决策力在自我管理实践中不断得到锻炼提高。学校层级的学生自我管理服务可称之为校园服务,设计为每班每学期值周一次,全员参加,人人有岗,事后反思,纳入课程学分管理,班主任指导,团委学生会评价。校园服务内容涵盖文明礼仪、组织纪律、节约卫生、学习习惯、活动组织等诸方面。

篇11

【关键词】自学能力;德育课教学;培养

人要适应发展的社会,必须建立自我发展意识,建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而掌握自主学习的本领,是实现自我发展和终身学习的良好基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72年提出的报告——《学会生存》中指出要“教会学生学习”,即强调通过教学,要求学生不仅掌握系统的知识,而且能获得独立学习与更新知识的方法和技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学能力”也已经成为中小学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我们探寻素质教育的行之有效的途径。因此,德育课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引导学生养成自学的习惯。

什么是自学能力呢?所谓自学能力指的是一种不依赖或少依赖于他人帮助而独立学习、获取和应用知识的能力。主要包括阅读能力、思考能力以及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们的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要让学生在知识获取的过程中充分了解、体会和掌握学习的方法和技巧,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和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呢?

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自学能力形成的基础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引起和保持人的注意的重要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正确的学习动机,增强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引发学生的求知欲,这是培养自学能力的前提。强烈的好奇心理和探索欲望,能激励学生带着迫切的心情去主动学习和思考。有了兴趣就有了求知欲,有了求知欲就可能形成自学愿望。有自学愿望,才能促进自学能力的形成。因此教师必须以学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善于诱导、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怎样做到这一点呢?

首先“以情冶趣”。培养良好融洽的师生关系,这是培养学生兴趣的前提。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相容的师生关系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情绪,师生心理相容能提高教学效果。学生喜欢这位老师,就相信老师讲授的道理,愿意学习老师讲授的知识,自然就对老师讲的课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爱屋及乌”。学生如果不喜欢,甚至害怕这位老师,要想他们对这位老师所讲授的课程感兴趣是很困难的。可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对老师的亲切感,创造一个师生心理相容的良好环境。德育课教师要利用自己的职业优势,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建立起相互信任、尊重、帮助、团结、友爱、共同进步的良好关系。学生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乐其道。

其次“以疑激趣” 。在课堂教学中,首先要注意设计情景,刺激学生的求知欲。学生的求知欲越强烈,学习兴趣就越浓厚。求知欲的产生需要新奇的刺激。在教学中巧妙地预设疑问,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避实就虚地设置悬念,可以使之产生浓厚兴趣,急于探知其中的奥秘。但是设疑要根据学生实际,不能过深或过浅,帮助学生“跳起来可以摘到果子”。最后“以新引趣”。教学中要不断从课外读本中补充新鲜的教学内容,选用新奇生动的教学方法,积极选用声色俱佳的电教手段,使用抑扬顿挫、丰富多彩的教学语言,感情丰富、略显夸张的教学仪态来吸引学生、感染学生。可以利用“任务驱动”、“课题研讨”、“作品展示”、“课件辅助”等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加强学法的指导,是学生自学能力提高的重点

学生要掌握自学技能,增强自学能力,光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不行的,还必须掌握自学的方法和技巧。因此,教师一定要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上的指导,真正做到“授之以渔”。学法指导就是“教学生会学习”,具体地说,就是在教师指导下,帮助学生掌握系统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并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不断发展。

教师要善于指导自学的方法。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兴趣之后,教师要抓住这一有利契机,从学习方法上对学生加以指导,从而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

首先,教师要指导学生读书。读书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前提,也是自学能力培养的首要环节。在教学中我首先针对教学内容,设计编制自学提纲,让学生根据提纲去读书去思考。接着对学生读书的方法加以指导,要求学生做到“一读二划三想四讨论”:读,要读正确,读流利,从有声朗读逐步过度到默读;划,学生边读边划,标明自然段,划出生字词语,标出疑难词句;想,围绕课题和课后思考题,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讨论,分小组开展讨论,交流自己的读书心得,并对课文进行评价和质疑。德育课指导学生自学阅读的步骤一般分为三类:

一是泛读。要求学生充分利用新编教材可读性强的特点,引导学生通读整本书或整个单元。读教材的结构,搞清全书或整个单元分几个部分,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如何,从总体上把握教材或整个单元的内容。只有学会泛读,提高阅读效率,学生才能不断完善知识结构。

二是细读。首先,明确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掌握内容结构,提炼出要点。其次,读概念,要求学生掌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并采用多种方法理解记忆概念。再次,读基本原理,掌握其理论内容、立场、观点和方法,联系实际思考重大现实问题。最后,读事例、小资料,读时将事例、小资料与相关的理论观点进行联系,以启发学生思考问题,加深对理论观点的理解和掌握。掌握细读,可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是精读。德育课本中多数标题本身就是论点,所以应有意识地分析标题的含义。让学生根据各课、节、框的标题,列出所有的知识点,制成图表,使学生形成完整的印象,掌握其内在联系,也有助于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精读的特点是反复读,但不是简单的增加阅读的次数,而是指每次的阅读都有新的收获。这样指导学生阅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在阅读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阅读材料,而且要善于引导学生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要指导学生观察社会生活中的人与事,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与问题以及重大的社会热点去认真观察、咀嚼、分析,增加信息阅读量,扩大视野,这有利于拓宽学生的思维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其次,教师要指导学生探究。探究是学生理解知识、掌握知识的关键,也是学生自学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学生在读书、预习过程中,要真正理解掌握知识,就必须要去探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在教学中,首先从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入手,激励学生勇于实践、勇于探究,其次是从探究的方法上加以指导,让学生学会用已掌握的有关知识来解决新的问题,用已学会的方法来解决新的问题,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再次,教师要指导学生质疑。质疑的能力是一个人具有初步自学能力和研究能力的前提条件。作为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如果学生提不出问题,教师要设法引导,在必要的情况下,由教师提问来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共同性的问题,在课堂上留足时间让学生共同讨论解决,个别性的问题,教师作个别指点,让学生自我领悟。问题提出后,尽量让学生讨论回答,答不完整或解答不了的,由教师补充或解答,教师在讨论的关键处要点拨、引导,使学生的思维呈主体化,学生一旦冲破思维的障碍,茅塞顿开,豁然开朗,就会更加激发起学习的兴趣,这样既节约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果,又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最后,教师要启发学生解惑。没有教师的开导,学生就没有积极的思考,也就没有真正的学习。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提出问题,开导学生的思路,以引导学生的思索和争论。当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不给现成的答案,对于有些较难的问题,学生一时难于解决,这就需要教师加以引导,开导学生的思路,适当点拨,让学生通过小组集体讨论寻求答案,学生在讨论中对于有些问题,能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有时在课堂上发生争论,通过争论,以理服人,最终使全班学生知其所以然。

在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和引导开展“读、讲、议、练”,使学生积极参与,这是课堂教学中训练学生自学能力的一个好途径。

3 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是发展自学能力的关键

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 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良好的学习方法的应用,提高学习效率,并使学生终身受益。所以要求学生努力养成以下基本的学习习惯:

3.1 课前预习。能粗读内容,初步感知本节或本章的知识框架,重点放在概念、事例、结论和规律上,对与新课有联系的相关内容也要复习。在预习时要求做到边读边思,能找出重点、难点,并能尝试性地做一些基础练习。做到带着问题上课。

3.2 做好课堂笔记。在认真听讲,积极思考的同时,记提纲,记重点难点,记解题思路,记老师在讲解问题抛出的观点、论据及推理的过程,记精、巧、新的解题方法,记课堂上没有解决的疑难问题或受启发后而联想到的问题,提倡将重点划在书上或写在书上,这样有利于复习,又可赢得在课堂上思考问题的时间。

3.3 上课主动参与。在教师指导下做到注意集中,观察仔细到位,思维积极主动,善于发现问题,勇于提出见解,能做到边听、边记、边划、边思,多种感官并用。

3.4 课后及时复习。根据记忆遗忘规律,刚学过的知识遗忘快,故及时复习是防止遗忘的最有效的方法。复习内容包括一节课、一个单元或一个章节;把主要知识点按类别加以归纳,整理成系统化、网络化,对相关或相似的概念、结论和规律进行异同比较,总结解决各种问题的一般步骤和思考方法。学会应用比较复习、交叉复习等多种手段。

篇12

1. 中学数学教育渗透德育的理念支撑

(1)数学是一种文化,不只有知识传承的任务,也有德育的任务和功能。数学是人类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一部分,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学活动不仅是思维活动,也是一种文化活动。文化涵盖所有科学,而数学具备这种广泛的涵盖性,既表现在它的理论方面,也表现在它的应用方面。数学影响其他的东西,感化和支配别的东西,它具备了“大文化”概念所具有的“真”(真理性)、“美”(艺术性)、“善”(道德性)。因此,数学作为一种文化,既有知识传承的任务,也有德育的任务与功能。数学文化已经走入中学课堂中,现在的中学数学教材已经改变了过去那种“繁、难、偏、旧”的面貌,课本在不改变“真”的内容的前提下,增加了很多“美”“善”的内涵,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道德教育。

(2)数学是“生活”中的数学,生活是德育的沃土。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是为了使他们完成个人道德社会化和社会道德个体化。道德的价值与存在取决于生活,道德教育的存在自然也是为了人们健康、文明地生活,脱离生活、脱离实际的道德教育是没有意义的教育。德育只有根植于生活世界并为生活世界服务,才能具有深厚的生命力。

学生数学学习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数学的教学应从生活出发,基于生活,为了生活。数学因生活而产生,生活也因数学而更加精彩。在数学生活情境中进行德育是一种有效、有意义的教育。

2. 数学教学中实施德育的主要内容

中学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的主要内容有: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的爱国教育,在教学中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个人品质,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等。

二、发掘中学数学教育中的德育因素

德育渗透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应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开展一些数学活动课和数学主题活动。例如:

1. 数学兴趣小组

国家是鼓励学校组织兴趣小组的,但是很多中学并没有组织兴趣小组,姑且不论那些不具备组织条件的学校,就是那些具备条件的学校有很多也都没有组织,有的组织了,但只有兴趣小组的形式而没有内涵,如笔者家乡有的中学每个星期六组织学生参加学校的数学兴趣班,但这所谓的兴趣班只是学校变相进行补习的掩人耳目的一种说法。

笔者认为学校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应该重视学校学生学习兴趣小组的建立,鼓励学生参加兴趣小组。兴趣小组可以以年级或班级为单位,由对数学有兴趣的学生参加,7至8人为一组。活动一般以学生的兴趣和接受能力为前提,结合家乡地理、自然、人文环境,贯彻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与合作能力,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参加活动的每一位学生都有收获。

2. 数学故事会、游艺会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