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30 09:15:41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学生德育培养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我一直认为,小学时期,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最为重要的阶段,收获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真的可以受用终生。在平常的工作生活中,我非常注重学生品德方面的教育。我允许学生犯错误,但我要求学生有了错误一定要主动承认并加以改正。我对学生的行为习惯、文明礼貌、思想品格等方面逐步渗透,用自己的行为给他们树立榜样,对于我们班学生来说,我觉得他们在思想品德、行为习惯方这方面是非常优秀的。
三、用爱搭建我与学生间的桥梁
1、爱就是了解。初建新班,了解学生从了解学生家庭开始。父母的年龄、职业、家庭住址、生活状况,做到了如指掌。接着就要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特点,他们有什么毛病,需不需要照顾;了解孩子的学前教育情况,以便因材施教。
要培养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笔者以为可从以下五个方面下手。
一、激发动机
人的思想道德形成过程是一个以自我认识为基础,以自我要求为开端,以自我完善为目的,经过自我体验和自我践行,按一定程序循环往复的螺旋式前进的过程。因此,在公民道德建设过程中,激发学生奋发进取的动机是首要前提。
首先,职业学校应创设公民道德教育的环境氛围。职业学校要充分利用校内各种有利条件,如黑板报、宣传栏、小广播台、宿舍文化园地等宣传阵地,采用主题班会、演讲会、讨论会以及参观展览、征文比赛等形式营造氛围,让学生置身于这一氛围之中,使他们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认识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性。
其次,德育工作者要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用亲情找回差生失去的良智,用友情激发他们几乎泯灭的自信,逐步引导学生观察现实、体验生活、追求真善美,融行为规范教育与公民道德教育于一起,使学生真正悟出一个道理:只有现在做个好学生,将来才能做个好公民。
再次,所有教职工都要坚持循循善诱,以事明理,要耐心地通过一事一评,引导学生明辨是非,辨别善恶,使他们懂得什么事值得做,什么事不能做,通过自我评价活动,增强他们的自尊,让他们在接受道德教育的过程中,萌发自我践行的冲动,从而变“要我这样做”为“我要这样做”。
二、交给方法
大凡对自己要求不严的学生大多缺乏进行自我教育的方法,因此,公民道德教育中,教给学生方法,组织学生有序进行道德实践训练,加强自我体验是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好途径。在进行礼仪教育时,我们可以在校内让礼仪标兵挂牌示范,这样既可以使礼仪标兵体验到一种荣誉感,又可以使其他学生在标兵的率先垂范下受到感染,自觉接受明礼诚信的教育;在校内开展“青年自愿者”活动时,有意安排他们互相帮助,甚至带他们走出校门,接近群众,培养学生热爱劳动,乐于助人的精神,使他们置身团结友善的氛围之中。在校外实训时,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先进企业,围绕“什么样的人才最受企业欢迎”的主题,请企业家讲创业史,请先进职工谈奉献精神,对学生进行活生生的敬业奉献教育,还可以通过写日记、设座右铭,对照校纪班规找差距等活动,有意识地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自我体验能力,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三、把握原则
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原则是集体主义,紧扣文明班集体建设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中心环节。
只有把班集体作为学生自我教育的重要影响源,才能使学生毕业后尽快适应新的集体。
中学生心理独立性较强,只有在充分尊重其人格满足其心理需要时,有意识地引导他们与同伴合作,培养他们的合群性、集体性,来改善学生在集体中的地位和关系,从而影响学生的思想行为。首先,要使他们确定主人翁意识,克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自由主义倾向,让他们个个参与班级体形象的设计,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
其次,在实施一人一岗制过程中,及时岗位互换,深化自我体验。班级成员既是管理过程的参与者,又是管理成果的受益者,使每个同学通过体验,准确把握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形成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为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的形成奠定基础。
四、榜样引路
向学生提供道德评价榜样,有助于发展学生的道德评价能力,是引导学生“得到崇高思想,并做出崇高行为的唯一途径”(爱因斯坦),也是把规范学生推向合格公民的必由之路。
生态德育的目的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生态知识,能理解人类是生态系统中的一个成员,与其他成员和谐共处才能持续发展,并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和意志,做到一言一行都遵循生态道德要求。
二、生态德育的内容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和人类自身的持续发展是生态德育的主要内容,当前,世界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峻,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制约经济社会的发展。比如全球气候变暖,海洋赤潮频繁,土地沙漠延伸等等。
三、生态德育的实施
唤醒学生忧患意识,树立生态德育观点,来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引发学生危机感,促使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刻不容缓。主要做法是结合教材内容辅助一些实例,或者以板报的形势引起学生的注意。例如我国每三年就有两种鸟类灭绝,中国水土流失严重,荒漠化面积不断扩大,水土流失面积达400平方公里。这些触目惊心的事实引发学生的危机感。
加强实践活动,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感,利用寒暑假带领学生开展对本地区自然环境的调查工作,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学生调查结束后每人写一份调查报告,使学生识识到,资源破坏环境污染就在在我们身边,我们有责任和义务保护好我们的生活环境。
宣传政府法规形成法制观念,教育学生懂法、守法,这是生态德育的一个重要内容,用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规范自己的行为,明白人类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为人类和生物圈共存共荣做出应有贡献。
渗透生态环境知识,培养爱国主义思想情感。课余时间利用板报、竞赛等形式向学生介绍我国野生动植物资源,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用野生动植物资源的美学去陶冶学生的情感,用其使用价值来培养学生的价值观。
一、励志文学作品阅读激发高职生爱国热情
学生是未来国家建设的主要群体,因此,学生爱国意识培养是教育过程中的重要内容,想要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爱国热情,就需要先了解我国的历史和文化,让国家不再是一个平面化的符号,形成爱国情感。励志文学作品中,有着我国丰富的历史文化和人文特点,包含着国家和民族在历史长河发展的过程中不断的战斗和奋斗的故事,通过励志文学作品的阅读,能够让学生充分了解我国的发展历程。例如,孙黎的代表作《荷花淀》,主要的内容就是抗日期间我国《荷花淀》这一地区的男人和女人们在进行的过程中所发挥出来的革命意识和红色精神,以及当时我国在受到侵略之后人们的生活状态及日常的生活情景,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充分的了解主人公当时所处的历史文化意义,所受到的革命压迫,以及妇女们在抗日期间所遭到日本兵无情的摧残。从另一面看在作品中还表达出了我国革命人士在与日本兵侵略者之间所展开的紧张的追逐战,其中“小船拼命往前摇”“大船追的很”等等,这些内容的描述,也能够帮助高职生在提高文学常识的情况下认识到所带来的战争危害,与当时焦灼的战争内容,将民族的存亡大业,体现在了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同时也通过激烈的战场打斗来充分的表达出战争所带来的残酷。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当时那个时代个人的生活情况,命运与国家之间的纽带,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的革命情感,养成良好的先烈意识。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随时以国家的利益为先。了解主人公所表达出了坚强勇敢的革命品质,为国家随时准备牺牲的爱国情怀,通过励志作品能够让原本只躺在教材和教科书中的内容,进行一个详细的全面的宣传和教导,其中最为典型的文章中普通妇女的言论:“假如敌人追上了,就跳到水里去死吧!”这样的白话读起来却能够震撼心灵,引出学生的强烈共鸣。
二、励志文学作品阅读提高高职生审美意识
审美意识培养是一个人道德素养的主要表现特点,励志文学作品的阅读能够让高职生树立健康的审美意识,职业教育的特殊性就在于,学生直接面对社会的发展需要具有岗位意识,并且能够直面现代社会所存在的诱惑。当下很多学生受到网络不良因素的影响,形成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同时还养成了以貌取人的不良风气,已经难以辨别美与丑、善于恶,从而形成低俗不雅的审美取向。历史文学作品阅读的重要性就在于能够将人物鲜活的塑造出来,将其所具有的高尚人格体现在读者面前,潜移默化的纠正读者的审美意识,告诉读者正确的审美方向,有一个良好的职业追求,这对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讲是重要的教育形式。例如,英国文学家所创造的《简爱》中塑造出来一个自尊自爱的优雅女性,女主人公有一段对白:“你认为,我贫穷,卑微,长相普通,个子矮小,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肠了吗?你错了,我的灵魂和你一样充实,我的心和你一样丰富”这些文章内容都充分的说明了。一个人外貌美丑以及贫穷富贵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其所具有的自立自强,勇敢追求生活自由的品格,优秀的品质能够让人有一个良好的生活态度,在人群面前也能够充满自信,让读者能够不由自主的喜欢上文章中的主人公,并且认为优雅品质能够打动人心,这是励志文学作品的主要表达形式,也是让读者能够纠正自身的错误,形成审美意识的重要途径。
三、励志文学作品阅读塑造高职生健全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