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30 09:15:42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智慧校园监管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近几年来,上海大学已经建成了比较完善的校园网基础设施,网络、服务器、存储、私有云、公共数据库、统一身份认证、一卡通系统和内容管理系统等基础设施都已经建设完成,大部分业务部门也建设了大量的应用系统,积累了一些信息化资源以及应用服务,从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学生、教职工的科研、财务、图书管理等业务的信息化环境,并且产生了良好的效益。
但以往的应用系统通常由学校各部门根据自身业务需求进行设计实施,所需信息基本上由各部门自行收集和保管,经常存在同一数据多次由不同部门或以不同标准重复收集,数据分散,数据标准及定义不统一,导致部门间信息传递困难,“信息孤岛”现象严重,有效数据利用率不高。
(1)各个部门建设系统各自为政,分开建设,缺乏统筹规划,重复建设比较多,系统软件开发水平参差不齐,后期维护成本过高,安全性问题突出。还有部分部门由于对信息化不理解,对数据、需求流程的梳理和整理不清,导致无法建设信息系统(或者实施成本太大),只能依赖传统的管理手段。
(2)学校师生在办理跨部门业务流程(如新生报道、离校等)的时候,需要在各个不同的部门业务系统之间办理,办理的过程烦琐,也不够透明,对待问题的反馈过慢,无法满足智慧化校园的需要。
(3)各业务管理系统积累了大量业务数据,公共数据平台只存储学校的基本管理和核心数据,所以大部分业务数据都只保留在各个部门内部,没有统一的管理制度,数据安全性缺乏保障。
(4)各个业务系统的数据交换能够通过互相定制开发或者统一的数据平台进行数据同步,但是定制开发、数据同步的实施成本较高,大多数高校需要依赖第三方公司实施。时间和人力成本的限制,造成各个系统的信息资源得不到综合、有效的利用。
(5)各系统平台的数据,尤其是各个业务部门的业务数据,缺乏统一的平台进行分析和管理,无法快速建模、实现分析和展示。
全校各类业务系统的各自为政、数据孤岛、业务响应时效差、业务系统的相对独立等问题,造成数据逻辑的不统一,难以实现实时、高效的整体分析,是高校信息化建设正面临的发展瓶颈。
二、上海大学PIM流程与智能管理平台的建设
处于大数据时代,基于“智慧校园”的发展需求和总体思路,上海大学以建成学校资源集成与应用系统(URP)为主要目标,由传统的资源建设转向流程驱动,重点解决资源的有效监管和使用效率,教学、科研等软硬件环境建设,日常业务处理的工作效果和效率等问题,提出敏捷开发大平台――资源集成与应用系统的概念,立足于平台建设和自主开发,通过“表单+流程+数据+展示”敏捷快速开发的概念,构建了PIM流程与智能管理平台。
PIM 流程与智能管理平台采用标准化的服务对流程进行分解和设计,流程的建设以表单、数据和流程为主,通过一站式服务中心,实现对现有系统的整合,并以统一的用户体验层UI呈现给用户。
每一项业务的开展首先需要确定访问者的需求。对于PIM流程与智能管理平台,我们的所有流程的设计都基于工作流和表单这两部分而建立。工作流程的开发完全在“云端”进行,开发者访问部署在用户环境中的InfoPlus私有云服务,即可在浏览器环境中完成所有的开发工作。对于可以访问的用户,可以精确配置表单中每一个变量在不同流程状态下的不同增、删、读、写功能,变更方便。从而能够方便地实现不同流程状态下用户的不同表单字段访问权限与可见性。在复杂的流程场景下,可以对每一个流程步骤下的最终经手人进行精确、灵活、方便的限定,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流程以合乎真实逻辑的方式进行流转。
通过对流程本身的优化和再造,对组织架构、岗位、运行机制的分析,对大学文化和价值的提升,上海大学PIM系统实现业务流程全覆盖,实现统一的业务办理平台,通过流程的不断整合和优化,实现业务的集成,实现智能管理。PIM 流程与智能管理平台已在各业务部门使用,开发出超过100个流程,流程总量每年超过10万条,完成与现有业务系统和数据对接,服务于全校师生,业务范围覆盖各主要方面。
PIM流程与智能管理平台打破各部门、各系统间的壁垒,以先进的BPM流程服务理念,将分散在各领域的流程有效地整合起来,在帮助各系统有效实现流程贯通和数据整合的同时,可以方便地实现全校级的管理流程统计分析和优化再造,进入一个不断提升管理效率的良性循环,形成一个真正意义的校园一站式流程服务中心。
全校各部门及师生通过在PIM系统上发起业务流程申请,被申请的业务流程自动推送至相关部门的相关处理人员,处理人员在网上进行审核,完成后自动流转到下一个审核部门,直至该流程完成所有的步骤,申请人在此过程中可以随时查询所发起流程的当前进展情况。这样大大节省了传统办公所需花费的时间,提高办事效率,使业务办理更加灵活有效。
PIM全流程模式实现网上业务办理、网上审核和网上评价,流程清晰严格,实现跨部门、跨业务的智能业务推送和业务办理,有效避免了传统管理方法中复杂低效的弊端,详细见PIM 流程与智能管理平台的架构。(见图1)
上海大学PIM流程与智能管理平台的建设,使信息系统与流程的关系也由传统的多对一,转变为一对一,实现了统一的数据来源,极大地减少了信息孤岛,提高了管理效率。通过全面整合优化学校现有的工作流程,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上海大学所有数据资源的整合,让数据资源不仅作用于传统业务系统,而且服务于整个学校信息化的建设,也便于衍生新的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的发展。
三、上海大学大数据中心和ADCP敏捷数据平台的建设
上海大学PIM流程与智能管理平台的发展,其核心是流程和数据的有效运用和运转,智慧校园的建设目标是充分利用数据分析、数据挖掘技术构建,既能从宏观角度反映学校发展变化,又能为各类人员提供具体内容的数据服务系统。借助定义好的数据分析模型,发现其中潜在的、深层次的、有价值的信息,内在关系和问题,抓住并解决关键问题,推动学校各项事业发展,实现全面的智慧校园建设。
敏捷数据云平台(ADCP)系统是上海大学信息化工作办公室自主开发的数据整合系统,提供对数据的一体化访问,可快速提供对数据系统的扩展和访问,有效地解决了信息孤岛、大数据挖掘等问题,能够为上海大学师生提供大数据互联网环境下的数据服务。
敏捷数据平台通过数据引擎,实现了系统设计的标准化,其他系统只要按照标准化的接口,就可以实现和系统的无缝对接。同时扩展的数据也是标准化的,子系统只要修改接受的参数,就能实现对不同数据模型的访问。
通过敏捷数据平台的自动化运作,最大程度地减少了对开发人员的技术依赖,技术人员只需要简单的工具向导,就能完成基本的数据模块的扩展,非常适合高校的现实环境,节省了人力资源。
敏捷数据平台有统一的入口和权限,日志管理入口,实现了管理的规范化,通过权限的动态调整,用户可以对不同的模块实现不同的操作,最大程度地在灵活性和安全性之间取得了平衡。
敏捷数据平台基于数据引擎,数据引擎封装了对底层数据的访问,通过对底层数据引擎的修改,数据平台就能支持不同的数据云平台,提供了更强大的扩展性。
敏捷数据平台依据上海大学数据管理要求,整合各类型数据系统。同时PIM流程与智能管理平台中所有的流程数据、权限数据都会汇总到ADCP平台中,实现集中式分级授权管理。业务流程系统开发过程中涉及的数据交互、后台数据的查询、数据状态的展示都需要数据平台的支持。
以ADCP敏捷数据云平台为核心的大数据中心实现全校数据“统一规划、分级管理、统一使用”的模式,通过数据全生命周期的管理,有效提升数据质量与数据使用效率。通过对数据模型的处理和分析,能够有效抓取全系统管理关键绩效指标的发展状态和历史数据,并进行多维度的分析,为学校、学院制定中长期发展目标和工作规划提供科学依据。(见图2)
四、上海大学BI数据智能决策平台的发展
在上海大学大数据平台框架和ADCP敏捷数据云平台的支撑下,上海大学BI数据智能决策平台通过数据抽取、数据建模、数据分析和图形展示等方法,实现现有数据的可管理性和可用性,并为学校服务和科学决策提供支撑依据,直观可视的数据分析与处理为学校管理层提供“一站式”决策支持系统――上海大学发展状况管理驾驶舱。
学校根据全系统管理的内在需求,研究提出可以反映学校发展状态的近400项指标,通过将采集的数据形象化、直观化、可视化,以动态图表进行展示和分析处理,并通过对多年来的指标数据进行提取和分析,形成数字上大发展报告,为学校领导层战略决策提供有利支持。
管理部门通过对学校师生一卡通、门禁、消费、学习、生活等状态指标的分析,有效掌握师生的学习、生活和消费习惯及动态变化,以期师生的校园生活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和针对性的服务,同时也为管理机构的科学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后勤管理驾驶舱展示了上海大学师生在各食堂的消费情况,对不同食堂、不同消费人员类型、不同地区学生、困难学生分别进行了横向与纵向对比分析,为后勤集团提供服务决策依据,有效掌握师生的消费习惯及动态变化,以期师生的校园生活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并为其提供有针对性的便利服务。(见图3)
五、上海大学智慧校园的发展
上海大学正在建设智慧校园,其核心是数据,数据平台的建设是关键,智慧校园的建设目标是充分利用数据分析、数据挖掘技术构建既能从宏观角度反映学校发展变化,又能为各类人员提供具体数据内容的数据服务系统。借助定义好的数据分析模型,挖掘其中潜在的、深层次的、有价值的信息,发现内在关系和问题,抓住并解决关键问题,推动学校各项事业发展,实现全面的智慧校园建设。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24-0040-02
Abstract: Intelligent campus is developed on the digital campus, Intelligent campus is a new stage of education informationization, Intelligent campus covers all functions of the digital campus, using the key technologies such as internet of things technology, cloud computing, mobile Internet technology, and big data technology to promote transformation of digital campus, to realize the campus resources highly integrated, to offer service of full intellisense for the teachers and students.
Key words: intelligent campus; Internet of things; mobile Internet; cloud computing; Big data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稳步开展,为师生用户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服务,提高了教职员工的工作效率,并为学校节省了大量人财物等资源。近年来,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大数据技术等新技术的出现和应用,以及智慧地球、智慧城市建设理念的提出和实践,为数字化校园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国内涌现了以浙江大学为首的智慧校园建设潮流,将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信息技术应用到数字化校园建设改造中,为师生用户提供全面智能感知、用户个性化需求、决策支持等服务。智慧校园代替数字化校园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潮流趋势。
1 智慧校园特点分析
智慧校园利用智能感知技术,收集校园人、物等信息,拥有无处不在的校园网络,连接传送各种校园资源信息,使用云计算等平台,实现校园资源信息共享,运用大数据等数据处理技术,分析处理海量数据,形成有价值的数据信息供决策层使用。因此,智慧校园主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全面智能感知
智慧校园利用二维码、RFID、视频监控、无线传感等感知技术和设备,连接校园中的每一个人和物件,使得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相连相通,并能根据识别的信息构建有关模型,使得智能感知的校园环境得以呈现在用户面前。
(2)网络无处不在
智慧校园致力于校园网络全覆盖,不仅拥有无线网、有线网、校园网、移动网等多种形式网络,而且提供数量充足、方便接入的网络终端接口,使得师生用户随时随地可以接入自己想要接入的网络。
(3)提供个性化服务
智慧校园中遵循“用户至上”的服务原则,数字化校园平台等资源服务平台利用云计算平台等对校内外各种资源进行整合,能够根据用户需求显示友好的服务平台界面,根据师生用户实际需要,提供多样化、快速化的信息资源服务。
(4)海量数据处理使用
智慧校园中会产生大量的信息资源数据,且数据存在种类多、字段长、结构复杂等特点,智慧校园中使用大数据等先进数据处理分析技术,对海量数据进行挖掘分析、处理,形成高价值的数据信息表,供学校管理人员决策参考。
2 智慧校园关键技术介绍
智慧校园除了包括数字化校园有关技术外,还包括大数据技术、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移动互联等信息技术,技术种类具体见图1所示。
智慧校园中除了使用传统数字化校园中有关基础设施平台、数字化校园平台、门户网站、应用系统平台等技术体系外,还使用到的关键技术简要介绍如下。
(1)物联网技术
传统数字化校园中,对物体的定位、信息的收集等存在不准确和盲区现象,为此,智慧校园采用RFID、无线传感器、二维码、视频监控等多种无线传感设备及技术,将校园中的所有人、物全部“连接”起来,实现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定位、识别、监控管理等成为一体,实现校园环境智能全面感知。
(2)移动互联技术
智慧校园使用移动互联等技术突破传统数字化校园中网络使用瓶颈,不再局限于有线网的接入和使用,提供无线WIFI网络、3G网络、4G网络、自组织自治网络等多种网络接入和使用,并提供多样化终端接入方式,致力于打造性能佳、种类多、全覆盖校园网络环境。
(3)云计算技术
智慧校园中利用云计算平台等技术,提供教学等资源上传功能,并整合校内外各种信息资源,为师生用户提供个性化的信息资源服务,有效解决信息资源地域性差异、分配不均、更新不及时以及共享难等问题,师生用户不仅可以随意使用校内教学等信息资源,还可以浏览、下载其他高校教学信息资源。
(4)大数据技术
大数据技术包括数据分析、数据处理及数据结果呈现等技术,智慧校园利用大数据技术对构造复杂的海量数据进行有效处理、分析,并提炼有价值的数据信息,结合可视化等技术的使用,将数据表呈现给用户以及管理者决策使用。
3 物联网、大数据技术应用前景
(1)物联网技术在智慧校园中的应用前景
物联网技术的优势在于智能感知,因此,在智慧校园中,可以将物联网技术应用到安全监控、教学、学生管理等诸多方面,提高管理工作效率,为师生用户提供便捷服务。具体应用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利用视频监控、无线传感设备及有关技术实现校园每栋教学办公楼、每栋宿舍、每个食堂,甚至校园每条道路、每个角落都处于完全监控之中,实现人物准确定位识别,达到可视化精准管理,如果出现偷盗等安全问题,能够智能报警,这些应用中应保证监控数据、感知设备数据传输及保存安全可靠,防止个人信息泄露,给师生用户带来不必要的损失;二是将物联网技术应用到课堂教学管理以及教学信息资源使用中,主要包括智慧课程学习、智能课堂点名考勤管理、智慧图书馆等,在智能课堂点名考勤管理使用中,要注意学生私人信息保密问题;三是将物联网技术应用到学生管理方面,比如智能学生宿舍管理、智能学生证等,智能学生宿舍管理能够实现学生寝室分配、就寝、缺寝等情况的精准管理与统计,及时发现学生缺寝违纪等现象,智能学生证能够对学生身份进行有效管理,并作为学生身份识别有效依据,为智能考勤管理作铺垫;四是将物联网技术应用到校园生活管理当中,包括智能一卡通、智能食堂管理等,为师生提供生活便捷服务,特别是对学生消费情况进行统计,掌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信息,为评审奖助学金提供参考依据。
(2)大数据技术在智慧校园中的应用前景
大数据技术包括海量数据的收集、分析、处理等技术,其中处理技术包括对静态数据的批量处理,对在线数据的实时处理以及对图数据的综合处理,在处理过程中会用到Apache Hadoop、Spark等处理平台系统;数据分析技术包括绍深度学习、知识计算和可视化等关键技术,解决如何对图像、声音、文本等数据进行有效表达、解释和学习。大数据技术的优势在于能够对结构复杂的海量数据进行有效分析处理,因此,可以将大数据技术应用到智慧校园教学管理、学生管理、监控管理、一卡通管理、财务管理等应用系统平台中,以提炼有价值的数据信息供校方使用。
4 结束语
智慧校园中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云平台等前沿信息技术对传统数字化校园进行提升改造,实现校园网络全覆盖,为师生提供全面智能感知环境,有效整合校内外各种信息资源,防止信息系统平台之间出现信息孤岛,并利用大数据技术对海量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形成有价值的数据信息,供学校决策层使用,真正使得智慧校园造福学校、造福师生。
参考文献:
社会实践是中职院校教学、德育教育和学生素质拓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锻炼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重要途径。中职院校旨在指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在认识和服务社会的同时,增强对国情的了解,找到自身的不足,达到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目的。
社会实践的总体要求是以了解社会、服务社会为主要内容,以形式多样的活动为载体,以稳定的实践基地为依托,以建立长效机制为保障,让学生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把学生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具体工作流程
第一,中职院校团委应依据自身学校工作制定学校社会实践活动总体方案并;第二,院校各系部团总支依据各系部实际情况制定符合自身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方案;第三,各系部进行前期宣传动员,各团支部组建团队并积极申报立项;第四,各系部团总支预审核立项,汇总上报学校团委;第五,各系部召开社会实践启动仪式,建立健全安全机制预案;第六,学校团委批复实施;第七,学校、各系部做好媒体宣传工作;第八,各系部总结工作,上交实践成果及相关材料;第九,团委组织评奖推优,召开社会实践表彰大会;第十,根据流程经费报销。
三、工作任务细化
1.成立学院学生社会实践工作领导与管理机构
成立中职院校学生社会实践工作领导小组,统一指导和规划学生社会实践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学校团委,具体负责社会实践的组织工作。
W校各级团组织是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实施的主体,要认真组织实施各类社会实践活动,突出重点,形成特色,促进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了解社会、认识国情、开阔视野、增长才干。
2.制定社会实践活动方案
学校社会实践活动总体方案由学校团委根据学校工作实际制定并公布。各系部团总支依据学校社会实践活动总体方案,以学生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为目的,坚持全员性、全程性,创新实施各类实践活动,确保每一位学生参加社会实践。
3.宣传动员各团支部组建团队,申报立项
根据社会实践方案的要求,结合社会热点问题和主要纪念活动,确定当年学生社会实践的立项主题。要求每个参加社会实践的团队至少由6人组成,鼓励以班级或团支部为单位组团,可跨年级、跨专业、跨系组队,以队长所在系为指导单位,团队指导教师至少一名。
各实践团队根据各系团总支社会实践活动方案,认真讨论各自团队实践内容,制定详细的实践计划书、应急预案等,认真填写立项登记表等各类材料。
4.各系团总支审核立项,汇总上报团委
各系团总支根据立项申报情况,完成团委分配各系提交的立项指标(一般为1:1.5,即若指标为1,则需提交不少于1.5项),审核无误后汇总上报团委。
5.各系召开社会实践启动仪式,建立安全机制
各系部在学期末组织召开社会实践启动仪式,成立由相关系领导、指导教师及团队负责人组成的社会实践安全领导小组,预警防范突发事件,已立项团队参会并宣誓,社会实践正式启动。
6.团委批复实施
团委学工部审核各系社会实践立项情况,经综合评定后公布入选团队名单。
7.做好媒体宣传工作
利用好各级各类媒体进行宣传报道,注重微信、微博等新媒体的报道。省市级媒体报道的实践团队,将优先参与学院评奖评优。
8.各部系总结工作,上交实践成果及相关材料
各实践团队在新学期开学第一周将社会实践报告、团队社会实践日记、相关宣传报道、实践活动论文、社会实践鉴定表等材料上交至各系部团总支,各系部团总支汇总后交至学校团委。
各系部团总支在新学期开学第二周组织实施展评总结工作。各实践团队制作反映社会实践过程及成果的演示文稿,各系制作反映本系社会实践活动的成果展板,进行成果展示。
9.团委组织评奖推优,召开社会实践表彰大会
学校团委将根据各系部各团队的实践情况,召开社会实践成果总结表彰会,评选若干优秀社会实践团队、若干优秀社会实践报告、若干社会实践先进个人、若干优秀指导教师及优秀社会实践组织单位。
同时,推选优秀团队事迹上报团中央、团省委、团市委进行申报评奖。
10.经费报销
社会实践活动经费采取各系资助、学校资助及联系赞助三种形式。实践团队根据各自实践内容、地点等提报经费预算,报各系部团总支审批。入选团队及优秀社会实践团队在总结表彰会后,可按总体方案中规定的数额获得学校经费资助。
四、考核事项
1.组织工作
一是社会实践活动筹备、计划情况。有活动计划的,考核结果为一般,对应分值为0.5分;有活动计划,并制定以日为单位的活动方案的,考核结果为良好,对应分值为1分;有翔实的活动筹备情况汇报,制订了活动计划,并有以日为单位的设计活动案的,考核结果为优秀,对应分值为1.5分。
二是社会实践日信息报送情况。较多次迟报、漏报,报送材料不符合要求或没有条理的,考核结果为一般,对应分值为0.5分;基本上每日报送,报送材料基本符合要求的,考核结果为良好,对应分值为1.5分;每日报送,报送材料符合要求且有条理的,考核结果为优秀,对应分值为3分。
三是社会实践带队老师、课题指导老师聘用情况、参与活动情况(需提供照片)。两者皆无的,对应分值为0分;两者有一的,对应分值为1分;两者皆有的,对应分值为2分。
2.宣传工作
校内宣传媒体报道,并提供文字音像材料(校报、网站、微博、微信等)。学院级别每篇可获得0.2分。
有校外宣传媒体报道,并提供文字音像材料(包括报刊、电台、电视台、网站报道)。县镇一级每篇可获得0.5分,市级每篇可获得1分,省级以上每篇可获得3分,国家级每篇可获得6分(网络媒体统一按0.1分计算,封顶2分,超过20篇的按20%折算)。
3.实施情况
一是活动经费使用情况。有简单的经费使用情况报告或开支清单的,考核结果为一般,对应分值为0.5分;有较详细经费使用情况报告或开支清单,学院有配套经费支持的,考核结果为良好,对应分值为1分;有详细经费使用情况报告或开支清单或者有社会赞助物资和资金的,考核结果为优秀,对应分值为1.5分。
二是学生社会实践课题情况。没有与相关学术竞赛相结合的,对应分值为0分;与创新学分、希望杯结合的,对应分值为2分;与学院教育教学相结合的,对应分值为2分。
三是有活动组织方案(以申报时填写的社会实践活动团队申报表为评分对象),对应分值为2分。
四是建立社会实践基地(合作不少于3年),并提供协议文本或挂牌照片。每建立一个基地加3分,封顶为10分。
4.活动总结
一是实践交流会评审团就各团队的PPT展示进行打分,最高分为10分。
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流动性大、稳定性不足是一个普遍问题,常常出现干满一届就想方设法调岗的情况,愿意把辅导员当成终身职业并长期奋斗的人不多。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与同期入校的教师相比其收入往往偏低,职称评定也总是落于人后,副高及以上职称的辅导员极少,难以让他们产生职业认同感和归属感。另一方面,辅导员队伍发展空间得不到保障,外出培训次数少,参与科研课题机会少,内部提拔竞争时也往往难以显出优势。
(二)学生管理系统部门协调不够
多数高职院校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着整体谋划少的情况,各部门或院(系)往往各自推进、很少整体协调。日常工作中,根据各自上级部门的要求安排工作,往往是动员部署多,检查落实少,一方面工作内容有重复,另一方面又难以避免出现“三不管”地带。
(三)学习动力不足,自学习能力差
高职学生普遍缺乏良好的听课、阅读、自学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不足。由于文化基础差,自学习能力弱,学习方法不当,难以持续学习。相当一部分高职学生缺乏较长远的人生规划和明确的人生目标,管理难度大。
(四)学生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高职院校的学生同样是有理想、有抱负,并且想通过积极学习为实现美好未来而奋斗的。然而,高职院校的学生与社会接触密切,一些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的学生,很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干扰。当他们接触到社会上一些个别学生的不良行为或者一些不健康的事物时,就容易模仿他们。这时候如果没有及时有效地疏导和教育,他们就会以混日子的方式来对待自己的大学生活。旷课、抽烟、酗酒等不良行为就会接踵而至。
二、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应采取的措施
(一)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学校可以定期邀请一些优秀学生和专家教授来讲述他们的成功经验和当年的学习体会,通过面对面的交流,让学生们确实体验到自主学习是优秀人才应有的素质之一。只有切实认识到这一点,才能让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工作中有意识的培养这些习惯,并在实践中落实。
(二)加强学生社会适应性
教育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成长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大学生可以通过社会实践调整自己的心理适应能力。学校应该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应该为学生创造更多的社会实践机会,让学生能广泛地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中,进一步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这对于促进大学生积极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是十分重要的。
(三)优化管理体制机制
从横向上看,学生管理工作应在学校顶层制度设计中对各个职能部门管理职责进行合理划分,尤其要对具体管理工作中的交叉部分明确操作办法,形成既分工、又合作良性机制。从纵向上看,学校、院(系)、班级三级管理体系也需进一步理顺。应当充分赋予院(系)和班级适当的学生管理权,便于相关管理人员及时应对学生工作中的各种问题,提高处理问题的实效性。
(四)加强第二课堂文化建设
高职院校应该不断加强对校园第二课堂文化建设的重视,培养以综合能力为基础的专业的技术人才。可以通过第二课堂文化建设将学习理论知识、培养实践能力、塑造综合素质三者紧密联系在一起。校通过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心理健康辅导课程、职业教育指导课程等,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中图分类号:G25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89X(2010)18-0017-02
College Library Functions in Constructing Harmony Campus Culture//Wan Shuye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a harmony campus culture in all kinds of schools,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guide to vigorously promote the implementation of educational policy and one of his guarantee of teaching quality, which played an active role in improving the quality and other aspects of college student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libraries played a vital rol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a harmonious campus culture.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way to fulfill the functions of librarie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harmony campus from different angles.
Key words campus culture; university library; functions of play
Author’s address Library of Longnan Teachers College, Chengxian, Gansu, China 742500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的经济建设日新月异,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构建和谐的社会环境成为时展的迫切要求。高校更应走在时代的前列,迎合时展的需求,把建设和谐校园文化作为目前的主要目标。只有构建一个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学校的教学工作才会有大的起色和收到真正的实效,所承接的培养对象也才会从根本上全面提升素质。那么,作为高校三大支柱之一的图书馆,如何在构建和谐校园文化中充分发挥它的职能,将是高校图书馆认真思考与积极探索的重要议题。
1 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时代意义
对于一所高校而言,它肩负着国家与民族兴盛强大和文化传承的使命。我国著名教育家先生曾说过:“欲知明日之社会,先看今日之校园。”那么,高校要完成培养优秀人才,教育强国的重任,首先要构建一个优良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高校校园文化是高校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的有机统一,它能彰显师生员工的情感道德、思维模式和价值观念,它往往直接反映在教学、科研、图书馆以及健全的规章制度、规范准则、校容校貌,以至具体到师生员工的穿着打扮、言谈举止等各个方面。足可见,和谐健康的校园文化,有助于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启迪学生的心智,同时能够唤起学生高尚的、独立的人格追求和高尚的道德追求,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从而培养出能肩负起时代重任的有用于国家建设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总之,一所高校的校园文化气息,可以是这所高校的精神标志,更能体现出这所学校的文化品位和办学层次。
2 如何使图书馆职能最大化和最优化
高校图书馆与地方公共图书馆由于它们的服务对象等的不同,存在一定的差别。高校图书馆与学校的教学和科研有着紧密的联系和直接的成因关系,是高校集学术型和服务型于一体的双重机构,它在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中有着非常重要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使一所高校的图书馆发挥其最大化、最优化的职能,直接关系到这所学校的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优劣,正如郭沫若先生所言:“没有一流的图书馆,就办不成一流的大学。”
2.1 营造和谐温馨的读书育人环境,倡导健康快乐的读书风气
高校图书馆最基本的职能就是服务育人。教师的备课和教学,学生的课外学习和知识的巩固,科研课题的开展及学术交流的进行,很多情况下都是以图书馆作为空间场所和内在纽带展开的。学生是图书馆资源的利用者,他们根据自己的需求、兴趣、特长在学习中发现自己、丰富自己、完善自己、发展自己,在潜移默化中陶冶情操,实现高尚人格的升华,从而开拓思路,发现问题,深入研究,获得知识的创新。
高校图书馆在学校的文化建设以及文献信息储存方面,起着引领和核心作用。图书馆存储的文献信息,是人类文明成果的积淀,如何用这些营养丰富的成果去武装教育培养对象,并使其充分体现出校园浓厚的文化气氛?图书馆首先在自身建设方面注重营造一个高雅、温馨、宽松、愉悦的读书环境,它将会对读者起到潜在的文雅的教育作用。例如,洁净的卫生环境、随处明确温馨的提示,馆员文明礼貌的举止用语以及使用便利的纸笔、提供的饮水设施等,使大学生从心灵深处对文化产生向往感和崇敬感。在读书引导方面应极力推荐那些经典文化、高雅文化和具有强烈时代变革的重要文献,大力提倡健康读书,读有益身心健康的书,快乐读书,从读书中寻得幸福与快乐。只有营造出这样的读书环境与氛围,高校的图书馆才会真正有利于校园文化建设,彰显人文精神,才能引导大学生形成符合时代要求的人生价值观,有利于规范学生的言行举止,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大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健康的心理情感与人格,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感。
2.2 提高服务效率,使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一所高校的图书馆,在明确自己的职能,确定自己的品位,完善应有的硬件设施之后,就要在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方面不断地改进和提升,使馆藏文献信息资源的利用最大化和最优化,才能更好地发挥图书馆在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核心作用,提供其不可替代的丰厚的精神能源。这里就存在一个如何提升服务这项软实力的根本性问题,也就是说如何让图书馆全体从业人员,从思想认识、专业素质到业务精熟等方面都能跟上发展的步伐和运行的需要。软实力是一个图书馆的潜质内因素,它是一项需要长期不断去改进和不断完善的重要工程。
提高软实力可从4个方面着手实施:首先要提高馆员的思想认识,端正馆员的服务态度,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观,使“馆、管、读”关系融洽,处处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其次,加强岗位业务培训,提升全面素质,根据不同岗位的不同要求定出高效的服务指标,促进全体工作人员积极努力,自我完善;再次,要拓宽视野,寻找途径,加强馆员的继续教育与培训学习,在人员宽松的条件下,可轮流派出馆员参加各种培训学习和专业研讨会等,开阔馆员的眼界,提高其业务能力和业务素养,与此同时也提升本馆在行业内的影响力;最后,还要开展各种形式的学术活动,培养全体馆员勤学习、好钻研的学术精神,营造浓厚的学术气氛,只有全体馆员的整体素质得到根本的提高,图书馆高效率的优质服务才有可能得到保障。
2.3 让读书成为大学生不可缺失的校园生活
在电脑完全普及的今天,网络游戏五花八门,庸俗文化近乎泛滥,甚至一些不健康的信息充斥于一切电子阅览的终端,使很多青少年迷失了人生方向,混淆了价值观念,而能够静下来认真读书并读好书的人越来越少。这一现象已成为比较严峻的社会问题,也引起有关专家的担忧和一再的呼吁。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正是立足于改变这一现象为出发点。首先在培养青少年的学校这个大本营中实施人文重塑,扭转价值错位。因此,引导大学生去读书,如何培养大学生热爱读书、读好书,并让读书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失的重要构成,高校图书馆肩负着最直接的重大使命。
可以说,构建和谐校园文化,其中的一个重要实质就是大学生爱读书、读好书的行为习惯的培养。只有在大学生中普遍形成我爱读书的热潮和把读书作为他们校园生活的时尚,和谐校园文化建设才是落到实处,高校才能培育出具备高素养、高品质的一代代人才,社会的大风气才会有望得到根本扭转。
3 校园文化建设中,图书馆职能的补充与拓展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变革,学校的培养目标、办学方向也跟随发展与变革而调整更新。那么,高校图书馆的职能在大方向、大原则稳定的前提下,也必须要顺应社会的需求,配合学校自身的发展,对馆藏结构和资源优化做出及时的补充和必要的拓展配置。
3.1 把握社会发展脉络与学校育人需求,及时补充文献信息资源
如何洞悉社会发展变革的潮流,如何领悟学校办学育人的整体方向,如何引领大学生进行知识储备,是一所高校图书馆应时刻关注和研究的重要内容。这就需要该馆的领导、专业技术人员以及学校相关的领导层的决策者,具备敏锐的思想与超前发展的意识,在获得第一手信息以及预测发展动向的实质和规模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网络技术手段,建立健全网络行业资源共享设备与体系,时刻分析和关注国内外文献信息发展的最新领域和动态,高效准确及时地补充空缺的文献信息资源,保持图书馆作为学校教学与科研第一线最充实的“能量库”,使图书馆职能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彰显出应有的活力与动能,从而为教书育人加力助阵,为弘扬民族文化推波助澜。
3.2 创新思路,拓展图书馆职能的多元性
高校图书馆所处环境与面对的读者群有着很强的针对性和特殊性,要使它在学校的教学中、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显著的作用,或使图书馆真正起到高校三大支柱之一的功能,图书馆还应在保持已有的优良运行模式的前提下,大胆创新思路,广泛挖掘潜力,合理科学地拓展其职能空间,在服务模式、参与辅助教改、配合学校各项活动以及应对突发事件等各种领域中,体现出多元性和灵动性。如在全校设立大学生读书会,开展读书感想座谈,择优刊发校报或图书馆自办的读书小刊物,定期举办“我爱读书”“读书与人生”等这类专题的读书感想演讲赛,并以经典书籍作为获奖者的奖品,鼓励和激发大学生的读书热情。在学校相关的教学改革中,可举行有针对性的大学生读书问卷调查,为教改提供相应的参阅数据。在应对如“非典”“甲流”以及地震等突发事件时,图书馆也应积极发挥其职能的特殊性,及时正确地推荐、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阅读了解,使学生在应对突发事件中能够保持沉着科学的健康心理,这对稳定学校在突发事件中的局面,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能起到很好的策应。
总之,高校图书馆自它诞生以来,服务职能是永远的主题,职能空间的拓展应该永远都存在一定的应变性、开发性和探索性,而对应拓展职能的原则是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最终要达到的目的,还是使图书馆在教学、育人和构建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其最大的潜能。
参考文献
[1]韩双梅.构建和谐图书馆,促进和谐校园文化建设[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6(4)
5月20日,县委、县政府召开了“民主评议活动、机关效能建设暨优化发展环境工作会议”。会上,县委、县政府提出在全县各级机关中组织开展机关效能建设教育活动。下面,我就如何贯彻落实好会议精神,做好组织部机关效能建设,讲三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机关效能建设的意义和作用,进一步增强做好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加强机关效能建设是县委、县政府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的实际步骤,也是着眼长远建设,推进各级机关更新观念、转变职能、健全机制、改进作风的重要措施。县党政主要领导多次强调加强机关效能建设的重要性,要求定了的规矩就要坚决落实,务求抓出成效。 一是形势发展的需要。xx开发建设给xx带来历史性的机遇,必将谱写xx历史的新篇章。目前我们xx发展的势头已经开始显现,在这种令人振奋的形势下,怎么抢抓机遇,迎势而上,发展自身,这对于各级干部来说是一个考验,是对我们整体素质和能力的考验,每位干部必须冷静思考,认真对待。要经受住这次考验,真正抓住机遇,把未来xx建设好,从根本上讲,就取决于每位干部以怎样的精神状态,怎样的发展能力,怎样的外在形象,怎样的工作效能来迎接挑战、迎接考验。回答这些问题,那就要求大家有一股强势的干劲,有一个拼搏的精神状态,有一身过硬的本事。实现这个目标,途径只有一个,就要加强机关效能建设,要坚持勤政、廉政、能政,不断提高自身整体素质,切实改进机关工作作风,把各项工作抓紧抓好。这是历史负于每位干部的责任,任重而道远。
二是改进机关工作作风的需要。目前,我部干部队伍素质、工作作风都是好的,绝大多数同志都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在各自的岗位上恪尽职守,真抓实干,为全县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做出了贡献。但从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政治高度来看,与形势要求还存在差距,突出表现在以下几方面:有的干部忽视学习提高,思想理论水平、工作能力与岗位要求不相适应;有的同志大局观念淡薄,缺乏主动服务的意识和顾全大局的胸怀;有的干部安于现状,得过且过,习惯于按部就班,照抄照转,墨守陈规,缺乏锐意创新,开拓进取精神等等。因此,加强机关效能建设,解决这些突出问题,切实改进机关工作作风正当时日。
三是提高机关干部综合素质的需要。干部综合素质的高低影响着整体工作水平的高低。为适应新形势、新任务,不断提高驾驭工作的能力,开创工作的新局面,组工干部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提高综合素质。一是善于学习。学理论,学政策,学知识,学业务,在学习和实践中丰富知识,开拓视野,增长才干,不断提高本领,便自己思维与时俱进,思考的问题、谋划的事情达到科学性、合理性。二是勤于思考。业精于勤,事成于智。要干一番事业,把我们每项工作做得最好,就要舍得下功夫,绞尽脑汁,苦思冥想,在刻苦敬业中,自身素质得到提高,工作能力进一步增强。三是踏实干事。无论是落实上级部署,还是解决工作中的问题,都要求干部振奋精神,开拓进取,真抓实干,反对表面文章;提倡当机立断,反对缩手缩脚,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扎实的工作干劲,做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干工作的模范。
二、按照要求,从我做起,推动我部机关效能建设向前发展。
一是重视文件的学习。学习好《行政许可法》、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公务员法》、县委县政府的《贯彻市委市政府优化发展环境若干规定的实施意》等法律法规和省市县优化发展环境的有关文件。通过学习教育活动,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营造人人讲效能的浓厚氛围,切实增强机关干部的效率意识和服务意识,调动参与机关效能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为人民,促发展的本领,为全面推行机关效能建设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各科室负责人应当带头认真学习,并抓好科室其他干部的传达学习。
二是认真抓好责任分解。随着机关效能建设的推进,我部各科室的工作内容、工作方式等将发生一些转变,原有的思维方式和运行模式将有所不适应。当前,我部先进性教育活动已完成,并要进行“回头看”工作。各科室要结合先进性教育“回头看”活动,按照各自职能特点,对本科室原来的职责、流程、考评标准等进行清理、修改和完善,制定出具体贯彻落实的实施细则。通过加强责任分解,进一步明确各科室的责任,把机关效能建设的责任,真正落实到每一个分管领导、科室负责人和工作人员的头上。
三是切实履行职责。进一步完善落实组织部各项规章制度和目标管理岗位职责,按照“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和“严、细、深、实、快、好”的要求,对干部严格要求,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提高履行岗位职责的能力。
四是改善服务态度。以科室为重点认真落实首问责任制,工作人员文明礼貌,接待群众热心、耐心、诚心,无冷、横、硬现象,彻底杜绝“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问题。
五是提高工作效率。公开岗位职责、办事程序、办事时限、工作纪律、监督电话等内容,增强工作的主动性,简化办事程序,彻底解决推诿、扯皮、办事效率低下等问题。
六是务求工作取得实效。要处理好机关效能建设与队伍建设的关系,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处理好加强领导与全员参与的关系,做到上下联动;处理好严肃查处问题与大力宣扬先进的关系,坚持从严治部;处理好扎实工作与采取必要形式的关系,做到形式与效果的统一。把机关效能建设与部机关开展的“创建文明机关、树组工干部形象”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坚持把“机关形象人人有责,人人都是机关形象”的责任意识,贯穿到各项工作和为群众服务中,真正改进工作,转变职能,增强素质,规范行为,提高办事效率,取得实效。
三、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制度措施,确保我部机关效能建设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一)健全机构。为加强机关效能建设工作的领导,组织部成立由xx任组长,xx部长、xx部长任副组长,各科室负责同志为成员的机关效能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部办公室),负责整个效能建设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检查督导。各科室主要负责同志要切实负起责任,确保各项工作扎实有效开展。
(二)自查整改。以组织召开服务对象意见征询会为主要形式,广泛征询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对照群众意见和建议,结合自身实际,认真进行自我剖析、查摆问题,制定整改措施,积极整改。自查和整改情况及时报县机关效能建设办公室。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型”向“大众化”转化,校园内外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各类突发事件有逐步上升的趋势,呈现出多样化和频繁化的特点。越来越多的学者认识到突发事件处理不当,既会损伤到学生的切身利益,也会影响到学校的形象和声誉,甚至对学校的生存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但是,一些高职院校应对突发事件的机制还不够健全,应急能力差。本文就社会组织参与高职院校教育管理工作的范围和层次进行探讨,对构建和完善高职院校突发事件预防管理机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职院校突发事件预防管理现状
从当前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看,问题突出、影响大且发生频率高的突发事件主要集中在校园内外实践活动、学生心理健康、就业服务以及危机管理等方面。
1、突发事件的成因探析
(1)生源质量复杂。高职院校生源人数大增,但质量下降,素质不一。高职院校的学生文化基础相对普遍比较薄弱,在校学习能力不强,基础知识掌握的不够系统和全面。部分学生行为习惯不良、自我要求不严、漠视制度与规范。家庭经济差异较大,生活习惯等方面的改变,使学生间极易激发矛盾,引发突发事件。
(2)高校内部管理与服务问题引发。高校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和提供服务过程中,若因管理和服务问题而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切身利益时,容易成为引发大学生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导火索。涉及大学生切身利益的问题,如果未能及时妥善解决,都有可能会引发罢餐、罢课、静坐、群访等的发生。
(3)学生法律观念淡漠。学生法律知识缺乏,遇到突发事件后学生不知所措,盲目应对,甚至将小灾酿成大祸。例如2010年10月发生的药家鑫案,学生开车撞人后不但不救治还将人杀死,反映出学生突遇危机时应急自救能力的严重缺失,法律观念的淡漠。
2、突发事件应对措施缺失的原因
(1)管理工作不力,民主渠道不畅。高校突发事件发生领域广,诸多因素使得高校脆弱的基础管理体系捉襟见肘、管理滞后、管理工作薄弱及民主渠道不畅通。部分高职院校升格后仍然依照旧的中专封闭式管理模式,把学生作为纯粹的被管理者,没有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不尊重学生、不关心学生,漠视学生应当享有的权利,学生的一些正常诉求不能及时得到满足。
(2)危机管理意识比较淡薄。高校危机管理在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都有了比较深入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推进。但是在我国,高校领导以及教师学生,在危机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上还普遍存在偏差。认为学校的主要任务是搞好教学、科研等日常管理工作,进行危机管理的研究和制定有关措施,是“杞人忧天”,缺乏现实意义。认为在危机管理上投入人力、财力、精力是一种浪费。另一方面,许多高校领导和老师往往认为所谓危机管理就是危机事件发生以后如何进行处理。
(3)突发事件的预防演练机制没有形成。高职院校因缺乏危机管理意识,因而忽视对突发事件的研究,不重视综合治理工作,忽视稳定工作,造成有机构无人员,有人员无经费,有预案无演练,缺乏整体联动意识,缺乏科学的管理态度,往往要到事件突发后才寻求解决之道。
二、社会组织参与高职院校突发事件预防管理的可行性
2012年3月19日在北京举行的第十三次全国民政会议上,总理发表讲话指出,“政府的事务性管理工作、适合通过市场和社会提供的公共服务,可以适当的方式交给社会组织、中介机构、社区等基层组织承担”。社会组织作为非政府的、非营利的、带有志愿性的致力于公益事业的组织,在社会公共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显现。因此,社会组织不仅要参与国家公共事务管理,更应该在高职院校突发事件的预防管理中发挥积极作用。
首先,参与高校学生的教育与管理,是社会组织义不容辞的责任。社会组织作为国家、企业之外的社会治理主体,理应广泛参与到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之中,在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在参与高等教育的管理方面,也有一定的责任。其次,社会组织弥补了政府与市场功能不足。高校作为办学的主体,其现行的教育与管理构架和模式不可能涵盖方方面面,如涉及到学生的就业、困难救助等事务,必须借助于政府行为来妥善解决。社会组织作为独立于政府与市场之外的第三部门,承担着联结政府与社会,弥补了市场与政府功能不足。
三、构建社会组织参与高职院校突发事件预防管理机制的措施
采取有效的对策来预防高校学生突发事件,是高校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和学者关注的重要课题。
1、加强校园内外社会实践活动的指导管理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既是大学生学习知识、增长才干的过程,也是大学生奉献社会、体现自身价值的过程,其本身也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社会组织为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提供了平台,同时也可以参与指导学生实践,尤其是在学生对有关领域缺乏了解的方面和参与调查研究方面给与学生更多的指导以及社会实践的方式、内容及安全等方面给予全方位的指导。
2、高度参与高职院校就业服务管理
社会组织资源获取的自主性和多渠道性,可以有效克服就业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有利于降低就业市场供需双方参与竞争的机会成本,同时也可以弥补政府部门因信息不足而导致的政府调控行政成本高、效率低下的问题,有利于提高毕业生劳动力资源的供给效率。同时,为了提供更好的就业服务,社会组织可以对高校毕业生开展各种有关求职技巧、职业道德、适应性训练等定期培训活动,还可以专门针对大学就业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进行有关提高专业技能的培训,使社会组织成为大学生和有关从事就业指导工作人员的加油站,为大学生参与人才市场的竞争创造更为有利条件。
3、搞好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管理
目前,社会组织中有相当一部分公益性的心理医疗机构,这些机构对心理疾病的治疗研究更专业,也很有质量,如果能和高校以及学生家长互相配合,建立一种良性互动的机制,将有助于高校解决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许多问题。例如于2005年7月成立起来的广东省心理卫生协会心理咨询师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专委会),不仅实现其成立宗旨:为全省的心理咨询师提供一个继续教育、学术交流、经验分享的平台。更于2006年8月和广州市团校合作,组建了“联合心理咨询中心”,作为心理咨询行业的专业示范基地。其宗旨在于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深化社会对心理咨询工作的认识,推动广东省心理咨询事业的发展,为广大青少年和其他有需要的个人及团体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
4、构建高职院校突发事件预警体系和稳定机制
通过社会组织与高校等联合,共同构建高职院校突发事件预警体系和稳定机制,将大大推进高校稳定发展,降低突发事件发生频率,维护社会和谐发展。第一,民间组织进行相关社会调查使突发事件预见成为可能。第二,建立一个全民参与的高校突发事件的预防系统。第三,建立有效的突发事件校园内外宣传机制。第四,健全突发事件预防演练机制。相对政府部门及高校,社会组织更加具有灵活性与多样性,结合社会上各力量,加强高校突发事件的预防演练,更进一步健全高校预防突发事件能力与管理。
四、结语
高职院校应该建立大视野下的预防管理机制,结合高职院校本身特点,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参与高校突发事件的预防管理工作中的积极作用,动员学校各方面的力量,强化内部管理,与社会组织相关机构充分合作,齐抓共管,才能保证高校突发事件的有效预防管理,确保校园各类突发事件能够及时、迅速、高效、有序地得到处理,保障学校全体师生生命财产安全和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 武勤.论防范高校群体性突发事件[J].理论学刊,2004.8.
[2] 郑安云,戴雅玲,苗丹民.试论非政府组织在公共危机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J].理论导刊,2008.2.
[3] 董刚.非政府组织参与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初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高教版),2010.8.
关键词:民族院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校园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6-0027-02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国家和社会在精神方面的重要引领,它主要包含国家、社会、个人三方面的主要内涵,可以用24个字进行简要概括。首先,繁荣、民主、文明、和谐,这是国家层面;其次,自由、平等、正义、法治是社会层面;最后,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个人层面需要履行的核心价值观。
二、民族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要性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民族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意义。民族院校与其他院校有很大不同的一点就是民族院校中汇聚了众多不同民族的大学生,这些来自不同民族的大学生身上都带有各自民族的鲜明文化特点,如何使来自不同民族的院校学生之间彼此尊重、相处融洽,创建一个和谐稳定的校园文化环境是民族院校关注的重中之重,在此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入就显得十分重要,在校园内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工作,增强院校学生对它的认同感,有助于院校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切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各项精神内涵,使之在民族院校内发挥重要的实际意义。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民族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论意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内涵,同时,也是其重要的指导思想。在民族院校内进行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主要的途径之一就是在院校的思想政治课中对学生加强相关理论的引导,尤其是在理论课中,加强核心价值观的指导,帮助学生们树立正确的理论导向;除了对相关内容的阐述和课程改革外,重视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和思维过程的培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只有这样,才能使民族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始终走在正确的思想道路上。
三、民族院校的校园文化特点
1.物质文化。在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中最显著、最先被看到的就是校园内的实物建筑,这是最能代表一个学校校园文化的背景。在民族院校中的教学楼、图书馆,食堂等都在不同程度上代表了民族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状况以及校园文化特色。
2.制度文化。众所周知,制度是院校内部规范学生以及院校教师的一项行为准则,它包括校规校纪以及各种组织结构内部的纪律条例等。在民族院校中同样有相应的制度来规范教师以及学生的日常行为,但c此同时,民族院校的制度还充分体现出了浓浓的人文关怀。这些制度文化有助于民族院校的大学生抵制腐朽落后思想的侵蚀;再者,在制度文化的感染下,有助于院校大学生形成良好的集体合作意识。
3.精神文化。民族院校的民族组成较为丰富,校园内所呈现的民族文化活动以也异彩纷呈。首先,民族院校的校风以及院校精神文化风貌的形成都与民族院校内不同民族的价值观以及宗教观等密切相关;其次,民族院校内部的校园文化活动也深受民族特色的深刻影响,呈现出多样的形式以及内容;最后,民族院校内还有来自不同民族的学生所带来的各项异彩纷呈的具有民族特色的表演节目,这些节目在院校内形成不同文化特色的校园风景。
四、民族院校内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现状分析
(一)取得的成效
1.理论教育成果显著,民族院校中加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显著的理论教育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主要通过民族院校内部的思想道德修养课、原理课(简称马原)以及相关的院校开设的思想政治课对学生进行价值观的教育,在教育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并将不同民族的民族情况考虑在内,学生在学习中掌握了较为丰富的马原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知识;其次,民族院校辅导员为大学生定期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概念的专题班会和研讨会,鼓励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积极在课堂上发言,将其所学清晰地表达出来,进一步巩固了他们的理论基础。
2.各民族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显著提升,由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含三方面内涵,在对民族院校学生进行相关教育时,着重突出对个人价值观内涵的教育,使他们价值观的理论修养有了较大幅度提升的同时,还使大学生在践行过程中不断提高了自身的精神文化素质。
3.校园文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相互促进,上文中提出民族院校的校园文化特色主要表现在三方面,分别是:物质、精神以及制度三方面。民族院校由于其独特的校园文化特征和校园组成,蕴含着浓厚的民族文化特色,同时,来自不同民族的院校学生受本民族、文化特色、生活习惯的影响也都会呈现出不同的民族文化特色,在这样一个多民族共同存在、发展的大熔炉里,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价值观念多少会有些出入,有些民族中还会残存着一些因循守旧的民族文化思想。
(二)存在的问题
1.“融入”工作的整体设计不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民族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阻碍其有效进展的主要因素就是缺乏一个整体的工作过程设计,没有针对不同的主体、不同文化特色设计具有针对性的融入工作,例如缺乏针对不同主体的设计,比如针对教师、学生以及其他校园人员的工作设计;缺乏对于价值观融入工作的总体框架的设计,民族院校总是在工作中表现出散乱的态势,总是想到什么做什么,缺乏对于价值观融入的宏观把握,使得价值观的教育不能凝聚成一股精神洪流。上述种种原因导致价值观的教育不尽人意,这就要求民族院校在融入工作时要设计好相关的融入工作的框架体系,在宏观上对价值观的融入有一个明确的把握。
2.“融入”路径和方法创新乏力,在民族院校的价值观融入过程中还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融入路径缺乏一定的创新,在校园内主要沿用传统的传播方式进行价值观的教育,即采用授课方式进行。当前,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以及各种教学设备的更新,民族院校在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入时也要注意运用当下先进的教学工具,同时,要注意对融入过程进行一定的创新,以促进“融入”过程的顺利开展。
3.“融入”的制度文化尚未形成,上文中提到民族校园的制度文化有着鲜明的校园文化特色,同时,制度文化也是规范各民族学生以及教师活动的重要规章。但就目前民族院校的制度文化建设而言,做得远远不够,有的民族院校的制度文化一经制定十几年不会更新,有的院校甚至将制度文化当成一个摆设,这些做法使得“融入”过程受到严重阻碍。
五、民族院校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校园文化过程中的建设途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民族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主要通过以下途径进行:首先,要在民族院校内营造一种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的氛围,在校园中以及课堂中采用多种方式加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尤其是要注重加强学生对价值观的认同感的教育,使学生在行动中予以落实,为创造稳定、和谐的校园打下良好的基A。其次,要通过校园建筑所承载的文化内涵来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民族院校的融入。物质文化也是反映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要在院校内部建设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景观以及建筑物,通过建筑物来清晰地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使价值观融入于无形中。最后,就是通过民族院校的校园文化活动在校内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入。在民族院校内开展价值观教育实则是院校内部对学生进行的一种精神引导,这就要求,民族院校在开展融入工作时要不断丰富民族院校校园文化活动的精神内涵。这就要求民族院校要在校园内部深入开展相关的文化活动设计,使文化活动满足不同主体的需求;同时,在这一过程中要清醒地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带头作用。此外,还要注意“融入”方法以及手段的创新,要能够运用校园网络以及各种媒体在民族院校内不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
参考文献:
[1]朱志明,魏宝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探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6,(2):40-43.
工作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第一线的辅导员,肩负着对大学生的思想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任,其自身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影响到他们对大学生教育的效果,影响到他们能否履行好自身的职责,甚至影响到高校的长期稳定。陕西高校数量众多,了解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状况并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已迫在眉睫。
1.社会支持相关研究
1.1社会支持的概念及分类
目前,国内对社会支持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对社会支持概念和分类的探讨。国内学者丘海雄认为社会支持不仅涉及家庭内部成员之间关系的建立与维系,而且涉及个体从各种正式的或非正式的渠道中所获取的帮助与支持。陈成文认为社会支持是一定社会网络通过运用一定的经济手段或精神手段来无偿帮助社会弱者的一种社会行为。张文宏等人认为社会支持网络是由一些联系紧密且相互信任的个体组成的。当个体在有需要时,他们能够从这种社会支持网中获得来各种物质和精神上帮助与支持。
在社会支持的分类问题上,学术界没有一个统一的分类标准,不同的研究者从不同的视角,对社会支持进行了不同的分类。国内学者肖水源关于社会支持的划分方法能较好地反映与衡量个体的社会支持水平,因此,本研究在社会支持的定量分析上多采用肖水源的社会支持的三分法。
1.2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
目前,对高校辅导员这一特殊教师群体的心理健康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第一,关于辅导员心理特质的研究;第二,关于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总体状况及心理健康影响因素的研究:倪亚红的研究认为高校辅导员心理素质总体上是比较好的,并探讨了具体的原因;王建香等人也从影响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的因素进行了探讨。第三,关于辅导员不健康心理的研究:黄夏青、尚靖君和梅娇等人的研究认为高校辅导员不健康的心理状况,已经严重影响和制约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顺利开展。
本研究选取社会支持这一外部因素,以陕西省高校辅导员为研究对象,通过实证分析探讨了高校高陕西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水辅导员的社会支持现状及社会支持(外部因素)与辅导员心理健康的关系,从而为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提出政策建议。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对象是陕西省高校辅导员(主要来源于西安交通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安理工大学、西安科技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安石油大学、西安财经学院等10多所本科高校),使用统计软件spss19.0进行分析。共发放问卷180份,无效问卷9份,有效问卷171份(男=99,女=72),问卷回收率为95%。在调查统计中,按照方便取样的原则进行,被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如表2-1和表2-2所示。
2.2研究工具
2.2.1《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Q)
本研究选用国内学者肖水源等人编制的《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Q)作为测量陕西高校辅导员社会支持水平的工具。该量表由10个问题(项目)组成,分为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三个维度。
2.2.2 症状自评量表(SCL-90)
本研究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对陕西高校辅导员的心理健康水平进行测量。该量表由L.R.Derogatis1975年编制,共有90个条目,分为10个因子,即躯体化、焦虑、强迫症状、抑郁、人际关系敏感、精神病性、偏执、敌对、恐怖和其他。名条目均采用无、轻度、中度、偏重、严重5级评分标准。
3.结果分析
3.1陕西高校辅导员社会支持状况分析
为了研究陕西高校辅导员社会支持总体水平,本研究将其与社会支持总体水平全国成人常模进行比较分析,见表3-1。
从表3-1可知,陕西高校辅导员的社会支持状况总体较好,其社会支持总分以及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得分均不同程度地超过了全国成人常模,且陕西高校辅导员社会支持水平与全国成人常模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
3.2不同人口学特征陕西高校辅导员的社会支持状况比较分析
3.2.1不同性别陕西高校辅导员的社会支持差异性比较
为了探讨性别因素是否在陕西高校辅导员所获得的社会支持水平上存在差异,对男性、女性辅导员的社会支持状况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如表3-2所示。
由表3-2可知,陕西高校男性辅导员的社会支持总分高于女性辅导员,即不同性别的陕西高校辅导员所获得的社会支持水平是具有显著差异的。从社会支持的三个维度来看,陕西高校男性辅导员在主观支持维度上的得分均高于女性,具有显著性差异(p
3.2.2不同年龄、工作年限陕西高校辅导员的社会支持差异性比较
本研究进一步对不同年龄、不同工作年限的高校辅导员的社会支持状况进行了因素分析,结果如表3-3和表3-4所示。
表3-3结果表明,不同年龄的陕西高校辅导员在客观支持上差异显著(F=3.848,P
表3-4 结果表明,不同工作年限的陕西高校辅导员的社会支持总水平存在显著差异(F=3.314,P
3.2.3不同婚姻状况陕西高校辅导员的社会支持差异性比较
对不同婚姻状况的陕西高校辅导员的社会支持水平进行分析,结果如表3-5所示,
不同婚姻状况的陕西高校辅导员在社会支持总分上的差异非常显著(F=12.899,P
3.3 陕西高校辅导员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关系分析
本研究进一步对陕西高校辅导员的社会支持水平和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如表3-6所示。从心理健康的总均分来看,社会支持的三个维度与心理健康相关系数由大到小依次为主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从心理健康的各个因子来看,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大多数因子间呈显著的相关,并且这些因子中抑郁、恐怖和躯体化症状因子受社会支持的影响较大。
进一步对社会支持与陕西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采用强行进入的方法,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如表3-7所示。
结果表明,社会支持三个维度对陕西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水平的联合解释量为24.1%,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的标准化系数分别为0.19、-0.02和0.15,说明社会支持的三个维度对辅导员的心理健康都有一定的预测作用,但相比较而言,主观支持对辅导员心理健康的预测作用最强。
4.结论和建议
4.1陕西高校辅导员的社会支持状况略好于社会支持全国成人常模,且因其自身特征的不同而呈现出显著差异。从性别来看,陕西高校男性辅导员社会支持状况总体好于女性;从年龄来看,陕西高校辅导员社会支持与年龄呈正相关,35岁-40岁的客观支持以及对支持的利用度水平最高;从婚姻状况来看,已婚者的社会支持状况好于未婚者;从文化程度来看,文化程度越高其社会支持总分和支持利用度越高;从获奖级别来看,中级职称者社会支持状况好于初级职称者。
4.2陕西高校辅导员所获得的社会支持对其心理健康状况有一定的影响作用。其的心理健康及各因子与社会支持显著相关。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可知,主客支持与支持利用度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显著,并且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4.3建议。提高陕西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的水平需要社会和学校共同努力,并积极应对。首先,陕西各高校整体上应构建重视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的优良环境。其次,构建陕西高校辅导员职称晋升和积极有效的个人发展机制。最后,利用高校的教师发展机构和心理咨询机构,为高校辅导员的心理健康提供服务平台。
参考文献:
[1]丘海雄,陈健民,任焰.社会支持结构的转变:从一元到多元[J].社会学研究,1998(04)
[2]陈成文,潘泽泉.论社会支持的社会学意义[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04)
[3]张文宏.阮丹青.城乡居民的社会支持网[J].社会学研究,1999(03)
[4]倪亚红.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现状及其相关问题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07):667-668.
[5]王建香,高峰,曹爱平,王红梅.高校政治辅导员心理健康问题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00(09):52-53.
[6]黄夏青.高校辅导员的心理焦虑及对策研究[J].温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04):104-105.
[7]尚靖君.高校辅导员心理健问题的现状与对策[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04):50-52.
高职院校兼顾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双重性质,培养了一批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当今的大学生身心已渐渐成熟,对待各种事物事件有着自己的想法和判断力,并有了主动关注、主动发展的独立自强的意识。他们承担着富国强国的民族使命,国家与社会对他们寄予了厚望。这无疑对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学生自管会为他们提供了自主发展、自主组织、自主管理的服务平台,满足了他们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要求而要全面综合发展的客观需求。
一、学生自管会建设的重要意义
高职院校大学生的特点和社会需求决定了建设学生自管会的必要性,它符合教育理论,是应大学生成长和能力发展的需求应运而生的时代产物。大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积极主动地开展一系列自我计划、自我管理、自我调节和自我评价的活动,锻炼了创新、自控、社交和执行能力等,提高了自己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增强了社会竞争力。自管会有效地帮助高职院校完成培养目标,满足了社会发展进程对个人素质的要求,是受大学生欢迎的自主管理组织。
同时,学生自管会也能够有效地弥补学校教师和行政管理队伍在身份、时间、空间上的部分缺位。自管会来源于学生,又服务于学生,能最清楚、直接、及时地掌握学生的思想动向,在学校与学生之间建起了一座坚而有力的桥梁,促进师生沟通,为我们的学生管理工作助一臂之力。
二、学生自管会的建设
1. 秉承宗旨,坚持原则
秉承“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服务宗旨,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的原则,促进学生健康成长。通过自主活动与管理,培养学生的主人意识、民主意识、责任意识,提高人际交往沟通能力、工作协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通过对学生事务的管理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提高组织管理能力。比如组织开展设计一系列学生自我管理的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加强学生的日常行为管理,促进良好的学风、校风的形成,营造正能量的校园文化氛围。
2.设置机构,明确职责
自管会机构设计:主席团,其中设主席和副主席各一名。主席负责开展全面工作,副主席辅助协作。下设秘书处、宣传部、生活部、学习部四个部门,分别设正、副部长各一名。每班生活委员隶属自管会生活部,为班级信息员,对班级宿舍区域负直接责任。各个部门分工明确,合作密切。
3.制度清晰,执行到位
制度就是一种规范,为了使得自管会的管理正规化、有章可循,我们在德才兼备、因事择人、因才使用的用人原则下,制订了一些相关的工作制度,从而提高了自管会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各项制度是自管会每一个成员在工作开展中须共同遵守的规定和准则。
(1)抽屉式管理制度。我们通过功能性工作分析、工作面谈、方法分析、任务清单和关键事件记录法,成功地对自管会每一个部门做了职位分析。在各部门的办公抽屉里都备有工作说明书和工作规范书,里面记载了部门的工作职责,需要承担的责任与义务,以及在面对突发事件时的处理方法和学校有关部门的联系方式。
(2)任人唯贤的用人制度。我们通过制订招聘计划、招聘标准和相应的招聘策略,招聘信息,收集应聘信息,进行招聘测试与筛选,最后做出选择。在招聘的过程中,禁止出现“老乡会”“XX帮”“好友记”的类似情况,坚守给学生提供平台实践机会的初衷,尽量满足学生要求,以事定人,以职定人,用人所长,做到人事相宜,人尽其才。
(3)严谨的考勤制度。考勤制度是为了维护自管会正常的工作秩序的纪律文件,所有人员都必须自觉地、认真地执行考勤制度。该制度由自管会秘书处统筹负责,各个部门组织实施,涉及值班制度、会议制度、请假制度、活动考勤等。
(4)考核激励制度。为了不断提高自管会管理水平和学生活动的创新水平,我们依据SMART原则,建立了科学有效的内部考核机制,融合了期望、目标设置、挫折对学生进行激励,采用清单、量表考核、关键事件的方法进行考评,依据客观的工作任务、工作职责、规章制度等评定学生的工作表现,并将这些考核结果反馈给学生。考核由各部门负责人、普通学生、教师、其他部门代表组成考评小组,在每月的总结例会前进行对学生干事的考核评价,以避免出现单方面的评价。对考核优秀的学生发放荣誉证书,给予“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学生干事”的称号,在其他校级、市级的荣誉上进行提名或给予其他物质性奖励,对不合格的学生进行约谈,并转为试用人员。
三、学生自管会工作的开展设计
1.常规工作开展设计
按时适时地做出工作计划与总结。学期伊始,总结上学期的成功经验,汲取失败的教训,各部门制订出本学期各部门工作计划,由秘书处做出汇总,上交主席团讨论通过,形成本学期自管会工作计划。在各项活动结束后,写出工作总结。即开始计划、中间过程、结尾总结,有始有终。
准时进行每周一次的自管会例会。在例会中对上周的工作进行总结,并对下周的工作开展提出要求,对表现优异的学生予以表扬,对差强人意的表现,提出批评。
学习部履行好部门工作职责,做到课课统计,人数清晰。周末提交本周课堂出勤率,按照出勤率高低排序,对排名较后的班级,提醒相关班主任注意,对旷课、请假次数出现3次以上的同学提交学院关注名单。
生活部配合学校学工、后勤、公寓管理处等部门,严格执行学校的《治安管理规定》,严格遵守《学生住宿管理规定》《学生宿舍违纪处理实施细则》《住宿管理办法》等有关规章制度,做好学生宿舍的日常管理工作,同时配合学校保卫部做好消防安全知识的教育和消防安全大检查,及时排除安全隐患,营造安全放心的住宿环境。
2.校园文化建设工作设计
为营造一个舒适、整洁、温馨的学习生活环境,设计开展“和谐温馨、勤俭节约、低碳环保、安全防范”为主题的公益广告征集活动,以及“寝室美化设计大赛”“宿舍你我他故事征文”等一系列公寓文化创建评比活动。
3.突发事件的应对处理设计
宿舍的突发事件主要表现在用电、火灾、失窃三个方面。为防止出现突发事件,自管会除了配合相关部门做好安全教育与检查之外,在每一间宿舍都张贴了“宿舍安全用电注意事项”“宿舍失火的逃生和自救”“宿舍失窃处理意见”以及学院辅导员、班主任、学校相关部门工作人员的联系方式,以保证学生能在情况突发时,第一时间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四、总结
学生自管会作为学生自我管理的组织,其作用的充分发挥是在学校、学院、学生各级人员的通力协作、协调配合下实现的。只有坚持初衷,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自主发展、自主组织、自主管理,学生自管会才能取得良好的成效。
一、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实践安全现状和原因分析
1.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实践安全现状
(1)大学生社交安全现状。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范围不断扩大,社会实践中人际关系的社会性也被大大强化。然而在实际过程中,一些大学生并不懂得该怎样与他人交往,缺乏与他人交往的基本知识和技巧,也缺乏安全意识。有不少的学生认为交友过程中发生的恶性事件是小概率事件,平时小心一点即可,甚至有些学生认为此事与我无关。
(2)大学生勤工助学安全现状。在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调查中,接近90%的学生都参加过勤工助学,因此大学生勤工助学呈现普遍化、低龄化以及涉及领域广泛化的特点。但是对于大学生在勤工助学中的权益是否得到保障的问题,有一半学生表示没有得到保障,甚至还有四分之一的同学表示曾有过勤工助学的受骗经历。
(3)大学生顶岗实习安全现状。顶岗实习是高职院校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最能体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高职教育特色。教育部明确要求,高职院校要安排学生半年以上的企业顶岗实习实践活动。绝大多数学生在生产一线从事专业技能型工作,需要用到各种专业工具、设备,由于安全教育不到位、工作尚不熟练等因素,容易导致事故的发生。
2.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实践安全现状原因分析
(1)大学生社会经验不足、安全意识较弱。当前的大学生大多数是在家庭的保护和关注下成长,在面对社会实践过程中的诸多不确定性因素时,没有很好的应对能力,在交通、住宿、饮食、消防、诈骗等方面的安全意识较弱,法律意识淡薄也是造成在社会实践安全事故的主要因素。
(2)大学生社会实践安全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如,国务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规定,“利用业余时间勤工俭学,不视为就业,未建立劳动关系,可以不签订劳动合同”, 实习生的身份是在校学生而非劳动法意义上的劳动者,所以大学生实习期间、勤工助学期间的权益保护在法律上处于一个空缺状态。
(3)高职院校对大学生社会实践安全管理不够。高职院校应高度重视学生安全意识的培养,建立健全大学生社会实践安全教育指导制度。建立相对稳定的社会实践基地,组建具有丰富实践经验、责任心强、吃苦耐劳的社会实践指导教师队伍,对大学生社会实践过程进行紧密指导,避免“放羊”的状况发生。
二、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实践安全管理对策
1.社会实践前应该做好安全教育
安全教育是大学生进行社会实践的第一堂课,包括安全防范常识、人际交往教育、应急处理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以及针对不同的实践类型,开展相应的安全教育。并针对大学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可能面对的各种安全隐患,通过案例进行安全防范教育。加强对大学生的法制教育,使大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法律知识,依法规范和约束自己的行为,不参与违法犯罪活动。可把社会实践中涉及到的安全知识编制成册,让学生带在身边,随时阅读。
2.社会实践中应该做好过程管理
学校应该设立相关制度,做好社会实践中的过程管理。教师从大学生离开学校开始,通过到实践现场检查或电话、短信、QQ、微信等方式,跟踪大学生的实践过程,并要求大学生每天写社会实践日志,这样教师可掌握大学生的社会实践动态,解决社会实践中发生的问题,确保大学生社会实践顺利开展。
3.社会实践应做好安全预案和应急处理
二、开展多种有效的社会实践,帮助高职学生深入了解专业、正确定位职业
1.开展医疗现状社会调查
辅导员在放寒暑假前做好调查报告的主题安排,发动学生利用寒暑假深入当地卫生院、社区了解医疗现状,写出调查报告并在开学后进行评比,以更清楚地了解当地医生的工作、生活情况及医疗卫生状况,为今后回乡工作做好思想和心理准备。
2.组织医疗服务队下乡、下社区
辅导员利用寒暑假、周末等时间,在专业教师的带领下组织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组成医疗服务队参与“三下乡”或下社区活动,既可以服务老百姓,又可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术水平。
3.举行定点公益活动
进行社会公益活动是社会实践的重要内容,也是对大学生进行公民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通过社会公益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基本道德素养和职业素质。零陵特殊学校、永州老年公寓是我系长期关注和服务的单位,走近这些特殊人群,让学生体会到人生的不容易和自身的幸福,可以借助自己的专业帮助这些特殊的人群,享受服务他人所带来的快乐。
4.做好暑期医院顶岗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