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30 09:15:47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健康教育模式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关键词】围产营养;健康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R142.1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9-0280-02
近年来,有关围产营养的研究正逐步向纵深发展,最新研究表明,围产营养不仅影响孕妇和胎儿的近期健康,而且对人的远期乃至一生的健康都具有潜在的重要影响。目前我国孕产妇的营养状况不容乐观,营养不足和营养过剩现象并存,且营养过剩日趋普遍。开展营养健康教育是提高孕妇营养知识、态度、行为水平,改善孕妇营养状况的有效途径[1]。本研究旨在研究采取何种方式的健康教育效果最佳,为开设围产营养门诊提供参考。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0年5~9月在沈阳市妇女儿童保健中心参加保健大学的孕妇。
1.2 调查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方法。问卷内容经查阅文献、专家讨论、开展预调查后确定。主要内容包括:一般情况(年龄、孕周、身高、体重、地区、文化程度、职业、家庭月收入等)、营养知识、饮食行为习惯等。所有入组人群均采用问卷进行调查,调查员经统一培训后指导孕妇现场独立完成调查问卷。
1.3 健康教育方法: 健康教育采取多种形式,主要有:医务人员一对一咨询指导、阅读围产营养知识手册、观看围产营养专题节目、看报纸、保健大学课堂及其他等。主要内容包括围产营养基础知识、营养评价与膳食调查、孕产期饮食营养指导等。
1.4 质量控制: 调查问卷由统一培训的调查员指导孕妇完成,并现场帮助补漏纠错。回收问卷由专人核对检查,计算机双人录入。健康教育方式中,一对一指导固定一名营养师,保健大学讲课内容及讲师均固定,自制围产营养知识手册及电视宣传片。
1.5统计学方法: 调查问卷录入Epidata数据库,双核实录入后,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频数描述、相关分析、χ2检验等统计分析方法。
2结果
2.1 一般情况: 本次发出调查问卷200份,收回196份,回收率为98.0%。经核实,剔除不合格问卷4份,共收回有效问卷192份,有效率为97.9%。本次调查的192名孕妇,年龄20~45岁,平均28.95岁;孕周8~34周,平均24.63周;身高152~176 cm,平均162.6cm;调查时体重40~134 kg,平均67.847kg。从地区分布看,城市占89.1%;郊区占4.6%;农村占6.3%。从学历分布情况看,初中及以下14人,构成比7.6%;高中48人,构成比26.1%;大专44人,构成比23.9%;本科及以上78人,构成比42.4%。从职业分布情况看,无业人员所占比例最高,达23.3%;军人所占比例最低,只有0.6%。
2.2 认知程度
2.2.1 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健康教育的孕妇营养知识的知晓率见表1。经过围产营养知识的干预,孕妇知晓率均有提高。通过医务人员和保健大学两种干预方式,其各项围产营养知识的知晓率多数有显著提高,二者经χ2检验均有统计学差异。且经过医务人员一对一咨询指导,孕妇知晓率有6项处于最高水平。
表1 不同健康教育途径孕妇营养知识认知情况表
注:*表示P<0.05,说明干预效果有统计学意义。
2.2.2 将每道答对问题赋10分, 9道题共计100分。将所得总分分别与获取围产营养保健知识的6种途径(医务人员、健康教育书籍、报纸、电视、亲朋好友、保健大学课堂)作相关分析研究,发现只有从“医务人员”和“保健大学课堂”两种途径获取知识与总分具有相关性,相关系数R分别为0.302(P<0.001)和0.281(P<0.001),说明医务人员和保健大学课堂是有效的干预方法。
2.3 饮食行为: 两种不同干预方法对孕妇进食频率及百分比见表2。利用医务人员及保健大学两种方法干预后,孕妇的饮食行为均有显著改变,其中显著增加的有:每天1次的豆类及制品,每周1-2次的海产品及每天1次的杂粮。腌制及熏烤煎炸食品显著减少。
表2 两种不同干预方法对孕妇进食频率影响比较表
注:*表示P<0.05,**表示P<0.001,说明干预效果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3.1孕妇营养知识知晓率: 本次调查研究显示,孕妇围产营养知识知晓率普遍不高,特别是“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的知晓率不足50%,采用“亲朋好友”获取知识只达到38.3%,较陈超刚等[2]教育后普遍较低。且在采取的6种不同干预方法中,孕妇知晓率均有所不同,但医务人员一对咨询指导干预方式拥有“最高知晓率”最多。也只有“医务人员的一对一方式咨询指导”和“保健大学”与孕妇围产营养知识知晓率具有相关性,也就是说,只有采取“一对一咨询指导”和“保健大学课堂”的方式,才能系统掌握围产营养保健知识。
3.2 孕妇饮食行为: 营养知识与饮食行为呈正相关[3]。本研究通过健康干预显著地增加了相关食物的进食频率,减少不良食物的进食频率。从而进一步说明提高孕妇围产营养知识的必要性[4]。
3.3围产营养健康教育模式的探讨: 由卫生部妇幼保健与社区卫生司组织,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北京妇幼保健院牵头,首批12个项目省15家医疗保健机构执行,雅培公司协助的围产营养项目于2009年1月正式启动。沈阳市妇女儿童保健中心(以下简称保健中心)为项目执行单位之一,经过3个月准备进入试运行。保健中心对本项目的开展采取:医生培训-群体健康教育-一对一咨询指导的模式,现已初见成效。目前我中心已将该项目在全市各区县推广。
本研究采取6种不同方式进行干预,以“医务人员的一对一方式咨询指导”和“保健大学”最为有效,也进一步验证本中心开展围产营养项目采取的方式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近年来,围产营养保健人群已从原来的“孕28周至产后1周”扩大到现在的“孕前、孕期及产后哺乳期”。人群的扩大使我们妇幼保健工作的内容增加了,相应的工作任务也更加繁重,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使更多的人群受益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且随着围产营养研究的发展,围产营养已成为影响妇女和儿童近远期健康的重要因素。因此,利用围产营养项目的开展,结合自身的基础和条件,营造氛围,采取群体保健和个体化指导相结合的方式对围产妇女进行系统干预,使之达到健康教育中“知、信、行”,最终有效提高围产妇女及下一代的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 潘季芬. 300例孕妇营养咨询指导的效果观察.中国妇幼保健,1990,9 (2): 32
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是指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结构、活动形式相对规范、稳定的标准样式。模式有助于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目标,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功能发挥,是具有一定可操作性的工作范型。本文对近几年心理健康的教育模式进行了梳理、概括,并提出了以后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可能的发展趋势。
一、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分类
(一)从学科角度出发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分类
从学科角度出发,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可分为四类:医学模式、社会学模式、心理学模式、教育学模式。
1、医学模式
医学模式是指人类在认识自身健康与防治疾病过程中对医学问题的整体思维方法。目前,医学模式已由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该模式主要针对的是少数已患有心理疾患的学生,可以通过专业化的医学治疗和心理治疗消除其心理疾患。
2、社会学模式
社会模式是一个民族、国家或国家群体根据国家的基本国情,扎根于民族文化价值标准,形成一定历史时期的发展道路和调节运行机制的式样。制定适应于本国国情的、适应现实状况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3、心理学模式
心理模式是指人们通过经验、训练和教导,对自己、他人、环境以及接触到的事物形成的模式。[1]主要通过开设心理学课程、心理宣传周活动等各种形式,传播心理健康的理念,使学生高度关注和重视心理健康,预防心理问题的发生。
4、教育学模式
教育学模式重在教育、预防和发展。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
张冲、孟万金等[2]把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分为国内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和国外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国内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包括教育辅导式、四结合式、五结合式、六结合式、系统式。国外心理健康教育模式[3]包括发展性辅导式、辅导一的式、辅导一心理教育式、辅导一全员服务式。
这些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分类从学科角度出发,宏观上把握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立体网络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渗透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等也可归类为以上模式。
(二)从研究对象角度出发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分类
有些研究针对不同研究对象提出了不同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如根据年龄提出了大学生、中小学生等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根据被试特征提出了特殊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如,高校贫困生、高职残疾学生等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这种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出发点是针对特定人群设计的,其中加入了对特定人群的特定需求的理解和考虑,更加极有针对性。但其基本模式是与基于学科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相似的。
(三)从媒介出发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分类
目前可分为常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和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常规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是人与人在真实的世界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而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则是在虚拟网络中建构出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范型。
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更易被广大学生接受,它速度快、信息量大、覆盖范围广,让更多的师生受益,而且具有虚拟性和隐蔽性,更有助于学生心灵上的开放。如,“教师-学生-家庭”有机结合与开发模式包括教师、学生、家庭三大心理健康系统[5]。把心理健康知识、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心理健康能力培养有机结合在一起。
二、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评价与展望
以上不同角度分类的模式各有特点,但也存在一些共同的特征和发展趋势。
首先,在教育目标上,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由最初的心理矫治发展为心理预防,然后发展到现在的心理发展。目前的模式都是以心理发展为中心,兼顾心理矫治与预防。这反映到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上就是,在基本的模式上,重视了对特殊群体的研究和关注。如,对贫困生、学困生单独的有针对的辅导。
其次,现在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由单一向多模式逐渐融合发展。在日常的教育途径上,大都是全方位、多层次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学校内个人、宿舍、班级、院系组成系统。学校外个人、学校、家庭、社区组成系统。心育、德育、学科教育和校园文化相互渗透。整合心理咨询(辅导)活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课外心理实践活动三种主要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切实组成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心理健康教育系统。
最后,为了符合实际的需要,符合社会和时代的要求,以后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研究中会进行网络心理教育模式和本土化心理教育模式的探索。这将大大促进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发扬中国的优良文化,结合实际因材施教,更好的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
结合前人研究整理出一个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心理健康教育可分为四个层次:心理咨询与治疗层、心理健康知识层、心理潜能开发层、心理健康研究层。心理咨询与治疗层主要是医学与社会模式,针对的是个体心理疾病的治疗和个体心理问题的解决,面向的是已存在问题的小部分群体。心理健康知识层主要是心理学和教育学模式,主要是学生获得系统的心理学知识,面向的是全体,是一种知识的普及。心理潜能开发层主要是心理模式,是让学生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实现自我,面向全体学生,也应该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内容。心理健康研究层不能脱离以上三层存在,它是在以上三层的基础上存在的。它通过对以上三层的研究,形成相关理论成果;以上三层则通过实践检验并修改研究,从而共同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唐纳德・A・诺曼.设计心理学[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0,P18
[2]张冲,孟万金. 国内外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述评[J].中国特殊教育,2006(3):34-37
[3]贺欣荣.多维立体的中学心理教育模式及其实践[D].硕士论文.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4
【关键词】计划生育 服务站 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R197.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2)1-306-02
我国的计划生育国策,是以稳定低生育水平为基本任务,以提高人口的基本素质为主题的工作[1]。其要求我们不断健全和完善人口与计划生育的管理机制,并满足育龄群众的整体需求[2]。因此,计划生育服务的有效性,需要不断完善和切实落实。我站为了更好地宣传计划生育、生殖健康和妇女保健,采用了网络化健康教育,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0年3月~~2011年8月分为两阶段。在2011年1月起开展网络化健康教育。2011年1月~2011年8月为实验阶段,随机选择辖区150名育龄妇女进行调查,其中患者年龄在21~43岁之间,平均(32.76±5.38)岁。文化程度为:本科以上27例,大专41例,高中及中专57例,初中及初中以下25例。
对照阶段为2010年3月~2010年12月,随机选择辖区150名育龄妇女进行调查,患者年龄在21~43岁之间,平均(32.76±5.38)岁。文化程度为:本科以上25例,大专39例,高中及中专57例,初中及初中以下29例。
两组居民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网络化健康教育方法
由我站工作人员同辖区各镇办通过网络建立健康教育论坛,制定详尽的调查问卷,通过网络进行广泛宣传计划生育相关政策及生育、生殖健康、避孕节育知识,使居民能够积极参加,仔细阅读问卷,认真回答问题。
鼓励居民提出自己平时遇到的疑惑,并给予及时准确的解答。对有紧张、焦虑、抑郁等情绪的居民,要给予安慰和支持。
对咨询人员建立健康档案,尤其对新婚、妊娠、妇科疾病的女性,要给予全程的优质服务,跟踪随访,了解其健康状态和心理状态。
对有隐私需要倾诉的居民,还可通过网络或到我站悄悄话室与工作人员咨询。针对不同的问题分别给予医学指导,如果疑似其患有特殊疾病,鼓励居民到医院及时就诊。
1.3 调查指标
采用我站自制的调查量表及调查问卷对居民的计划生育健康知识进行调查。调查两组患者妇女保健、孕期保健、避孕节育、人流危害、国家相关政策5个方面的知识,每方面满分为10分,并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1.4 数据处理
将本次试验所得数据录入SPSS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即(x±s),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取95%可信区间,当p<0.05时,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通过对不同阶段各150例居民进行调查,实验阶段居民对妇女保健、孕期保健、避孕节育、人流危害、国家相关政策了解更多,与对照组阶段比较,差异明显,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表1 两组居民健康教育后相关知识知晓率比较
3 讨论
健康教育是计划生育服务站的一项重要工作,其需要我们通过各种健康教育方法,向个人、家庭、社会传播卫生保健知识,使其提高自我保健的能力,并养成健康的行为,纠正其不良的生活习惯,进而消除各种危险的因素,避免疾病的发生[3~5]。
以往常见的健康教育方法,主要包括讲座、海报、墙报、宣传板、宣传标语等。这种健康教育方法,尽管有助于提高育龄妇女对计划生育知识的了解,但是效果并不十分理想,人们往往处于被动的接受阶段。
我站实施网络化健康教育,通过网络建立健康教育论坛,能够在居民遇到疑难问题时,在论坛里提出自己的疑惑,由我站工作人员进行解答。这种方法,不但提高了居民对此类知识了解的主动性,同时还增进了居民之间的沟通,间接为有焦虑等状态的居民,形成了一种社会支持系统。而部分居民,还能够在论坛里了解到更多的卫生保健知识的内容,起到很好的预防作用。
通过这种健康教育模式,调查结果显示,育龄群众对计划生育等知识了解更多,与对照阶段比较,差异明显,p<0.05。进一步说明了在以往的健康教育模式上,联合使用网络化健康教育,有助于计划生育服务站提高宣传力度,效果较为明显,值得应用。
参考文献
[1] 李艳华,戴伟江,史文通等.计划生育服务站健康教育模式探讨[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06,14(4):202-203.
[2] 张文辉,李芝兰,彭玲等.甘肃省县级计划生育服务站工作人员现况调查[J].兰州医学院学报,2002,28(1):31-33.
“网络”以其功能的多样性、内容的广泛性、速度的快捷性、环境的开放性和使用的普及性,极大地迎合了青少年群体求知欲强、好奇心重、易接受新鲜事物的特点。网络技术本身以及具有网络互动特点的通讯、交流、娱乐方式,已然越来越多的介入青少年的生活,甚至成为他们日常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在这种形式下,如果心理教育工作者们只依靠传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必将大大落伍于社会发展,脱节于时代要求,甚至终将被时展所淘汰。因此,我们有必要对网络心理健康教育进行有益探索,和着时代律动的脉搏,抢滩青少年心理教育的新阵地,开辟心理教育工作新途径。
(二)研究新问题、迎接新挑战的迫切要求
互联网在当代青少年社会化过程的全面介入,对新时期成长中的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与心理发展正进行着全方位的重大影响。青少年在享用网络资讯的巨大便利条件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个个可能戕害身心的强大诱惑和危险陷阱。青少年正处于心理发展的“断乳期”、“危险期”,他们叛逆、独立、富于冒险精神但又缺乏理性思考、正确判断和自我控制能力;在光怪陆离的网络世界,他们极易迷失自己;再加上当代青少年心理承受水平低、抗挫折能力弱,于是,由网络引发的心理障碍、问题行为,以及不成熟的网络心理造成的一个个事故甚至悲剧层出不穷、比比皆是。网络心理危机——严重困扰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又一大障碍,这是任何一个心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新的问题,新的挑战。
二、全面解析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探究网络心育的优势与弊端
(一)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及其优势
网络环境下的心理教育至少包含了3个方面的内容:(1)网络心理教育是通过网络进行的心理教育过程,网络被视为心理教育的一种工具或媒介;(2)网络心理教育是开发、利用和再生网络知识与信息的资源平台,是超越时空界限的“超级教室”;(3)网络心理教育把网络作为心理教育的内容之一,关注、预防和矫正与网络有关的各种心理障碍与问题行为,并利用网络资源、条件和方式予以矫正。网络心理教育既是信息网络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必然,又是一种专门的网络教育活动。它是心理教育适应现代科技发展的表现,是计算机网络和心理教育的整合,是心理教育的现代内容,又是心理教育的新方式。
(二)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弊端和操作困难
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依托网络资源发展,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最大的困难即来自网络环境的限制。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要求必须建立、构筑高品质的网络环境。心理健康工作者要求拥有性能卓越、内容科学而贴近青少年心理需求的网络传播载体,辅导者和来访者也必须具备能够使用这一载体的认知水平和条件。网络,除了强大的功能优势,也有它客观存在的缺陷和不足。由此,依托网络而生的网络心育模式也就不可避免地存在它本身的一些弊端。
1.在网络心理咨询辅导工作中,网络交互的速度取决于双方录入的速度,这远比双方面对面的言语交流要花费更长的时间。
2.在传统心理健康教育中,辅导者和受辅者双方的信息交流除了言语通道外,还有非言语通道。非言语信息包括面部表情和体态表情(身体姿势、动作变化等)。这些非言语信息或伴随着言语行为出现、补充、修正言语内容;或独立地出现,传达了“言未能尽或”或“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信息。在目前网络心理咨询(辅导)中,上述非言语信息还不能为咨询双方所感知,而主要靠言语(图)来达到咨访双方的沟通。而大量对心理咨询(辅导)有价值的非言语信息都被屏蔽了。
3.由于目前技术上的局限和管理方面的漏洞,使得互联网上侵害行为层出不穷,而电子邮件的泄密问题,收发对不上号的乱码问题也屡见不鲜。这种互联网本身的安全隐患对网络心理教育的消极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
三、重视网络建设,不断发展网络心理健康教育
(一)建立网站,携手共筑优质的网络心育平台
一方面我国心理健康教育事业确实在发展,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知识能力在提高,另一方面,进行网络心理教育,不能没有专门的心理网站或心理专题主页。只有依托心理网站或主页这样一个基本的平台,心理教育工作者才可能有效的组织实施网络心理教育活动;否则,就如同传统教育中教师离开了粉笔黑板、课本教参,完全失去了从事教育活动的工具和载体,搞起教育来岂非寸步难行!因此,有条件的学校应考虑建立校级心理健康教育网站,条件暂不具备的学校可考虑在其网站上设立自己的心理健康教育专题主页。在此基础上,由教育行政部门牵头,逐步形成心理健康教育的网络系统,共同构筑起高品质的网络心育平台。
(二)充分开发利用网络功能,整合网络资源
在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应充分开发网络的各项功能,利用网络丰富的资源把心育工作的触角伸向各个方面:1.进行网上心理健康教育课、在线辅导与咨询、在线交流与讨论,以及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与普及等多种形式的整体配合。2.重视应用网络组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培训与辅导工作。3.开展家校联网工作,如为学生家庭提供必须的学生心理健康资料与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心理健康教育信息、正反面家教实例、家庭心理辅导操作技术等),以进一步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效果。
选取2013年6~12月入住本院新区干部病房的糖尿病患者94例(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病情稳定,神志清楚,具有一般交流能力及一定的书写能力,无糖尿病严重并发症,无精神病史,出院以后愿意参加随访。94例患者中男60例,女34例;年龄55~70岁。
1.2方法
1.2.1研究人员组成
本研究组由干部病房医护人员构成,其中主任医师1人,主治医师1人,护士5人(均为护师以上资格,其中一名为本院糖尿病专科小组成员,一名具有国家二级公共营养师资格)。为保证健康教育的一致性、规范性及动态的进步。研究期间,小组成员需定期参加培训,定时召开会议。
1.2.2健康信念模式的实施
1.2.2.1住院期间
(1)评估:采用健康信念评估表对患者进行以下三方面评分,即①糖尿病相关知识问题:10题,答对一题1分,答错0分;②改变不健康行为的态度和信念问题:8题,按积极程度由低到高1~3分;③健康相关行为问题:14题,肯定1分,否定0分。研究人员根据以上内容,评价患者的健康信念,糖尿病知识认知程度;评估患者的生活、行为习惯及心理状况。
(2)根据以上评估结果,了解患者执行健康行为中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系统地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①让患者了解疾病的严重性及威胁性:每周组织患者及家属参加糖尿病知识讲座,介绍疾病的易感因素,发展趋势,介绍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介绍个体现有的不良行为与疾病发展的紧密联系;通过发放《临床内科护理手册》和图片介绍使患者能够更直观地了解和掌握。②让患者知晓健康行为的益处:患者不但要了解疾病的危害,更要知晓健康的益处,这样才会积极采取与健康相关的行为,针对患者在执行健康行为中的薄弱点增加教育环节,并积极鼓励家属参与,让患者充分了解执行这些健康行为对延缓疾病的发展是有效的。③对患者在实施健康行为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都认真如实指出,并帮助克服,使其树立信心,坚定信念,从根本上改变患者的行为和态度,使其有毅力坚持健康的行为。④举行患者间的经验交流座谈会,使患者现身说法,以榜样作用来刺激其他患者的良好行为。
1.2.2.2出院后
以患者出院前的评估结果为基础制订出院后的健康教育计划。
(1)每2周1次电话随访,主要了解患者身心状况、健康行为的执行情况,以便及时解决患者在执行健康行为中遇到的困难,给予专业指导和心理疏导。
(2)患者携带出院前发放的每周记录卡进行每月1次的回院随访,记录卡内容包括食物种类、药物名称及用药时间、运动方式及时间、血糖监测次数及时间等,针对每例患者存在的问题研究人员应用健康信念模式给予个体化针对性的指导。
(3)发放科室自制的图文并茂、简单易懂的糖尿病警示标语牌,由研究人员指导贴于醒目处,时刻提醒患者及家属(如镜前与门口贴运动标语、餐桌贴监测血糖标语、厨房贴饮食标语等),使其真正意识到健康行为的重要性,并将其当做一种习惯。研究人员针对每例患者进行教育效果评价并做好记录。
1.2.3评价方法
患者住院时发放调查问卷94份,均由研究人员及家属协助完成,内容主要分以下两部分。
(1)疾病知识认知:包括基本知识、饮食知识、药物知识、运动知识四方面共32题,应用likert5级评分“极不了解”到“十分了解”记1~5分,每一项内容有8个条目,如基本知识共有8个条目,每一个条目记1~5分,每一项得分8~40分,4项总分为32~160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越高。
(2)健康行为的执行情况:包括合理饮食、正确用药、按时监测血糖、适度运动四方面问题,每一项有3题,3题都回答是,才能表示患者能正确执行这一健康行为,其余均为否定。调查过程中研究人员注意观察患者情绪的改变情况及家属的支持情况。教育6个月后因有10例患者失去联系,发放问卷84份,所发问卷全部收回且有效。
1.3统计学处理应用SAS8.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教育前后患者对疾病知识认知情况比较
教育6个月后,患者对疾病知识认知的总分明显高于教育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对疾病基本知识的了解及运动相关知识了解最为显著。
2.2教育前后患者健康行为执行情况、家庭支持、焦虑情绪比较
教育6个月后,患者的正确用药情况,合理饮食、定时监测血糖情况,能否适度运动情况得到很大的提高,家庭支持率达到97.62%,有焦虑情绪比例仅为4.76%,与教育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10.062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每年新生儿出生人数均在千万人以上,产科医护人员的工作任务重,劳动强度大。笔者所在医院是一家二级甲等医院,每年分娩的人数均在2500例以上。2010年全年笔者所在科分娩产妇人数高达2800例。与如此庞大的住院分娩人数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临床工作人员配置比例严重偏低。笔者所在科2010年医护人员只有22人,其中,护士17人,医生5人,医患配置比例严重失调,导致日常工作任务繁重。传统的健康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产妇对健康教育的需求。2011年5月开始,笔者所在科采用了集中式播放健康教育录像加临床健康教育路径的方法进行健康教育,通过问卷调查1500例产科患者健康教育的后果,结果健康教育的知晓率和护理服务满意度提高,保证了健康教育的质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1)临床健康教育路径的建立:由护士长负责,成立产科健康教育路径小组,由主管医生、病区的高级责任护士组成,设计产科患者的健康教育路径。产科患者健康教育路径表见图1;(2)资料的准备:由护士长负责制定健康教育内容,包括自然分娩的过程,分娩时如何用力,如何减轻疼痛,剖宫产术的术前术后护理,喂奶姿势挤奶手法,新生儿的抚触及日常护理,力求具体、通俗易懂。
1.2方法每天下午,由护理组长带1名下级护士组织住院孕产妇和家属参加健康教育。特别强调患者家属和照顾者的参与,因为产后新生儿的护理主要是家属和照顾者完成,看完健康教育录像,再留时间给患者自由提问,耐心回答患者及家属的问题。
教育时间 教育内容
入院当天 介绍病区环境、主管医生、护士、自然分娩的重要性,做好心理护理
分娩或手术当天 自然分娩的相关知识、术前术后护理及减轻疼痛的方法、母乳喂养的重要性及喂奶姿势及如何观察新生儿
分娩或术后第1天 饮食、活动指导,教会产妇及家属护理新生儿
分娩或术后第3天 教会产妇挤奶手法
出院前1天 做好出院指导
图1产科患者的健康教育路径
1.3健康教育评价指标(1)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包括分娩的相关知识、新生儿的护理、喂奶姿势挤奶手法以及出院指导的掌握;(2)护理质量满意度,分为很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4个等级,护理质量满意度=(很满意+满意)/全体采访者×100%。
2结果
通过对1500例患者和家属的问卷调查,患者和家属对健康教育知识的知晓率达90.5%,护理服务满意度达97.0%,护士工作量减少,健康教育工作效率提高,保证了健康教育质量。
3讨论
3.1集体健康教育形式规范健康教育是传播知识的过程,是患者和家属获得分娩相关知识、学会护理新生儿的途径。集体健康教育形式郑重其事,使患者和家属感到被重视、被尊重,也认识到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在受教育的心理状态下,得到系统的围产期知识。患者及家属看录像时认真,集中精神,同时参与问询,互相交流,提高了护理满意度。患者之间、患者家属之间的相互提醒,更有利于健康教育知识的掌握。这种集体健康教育模式满足了孕产妇患者对健康教育知识的需求。
3.2集体健康教育内容统一采用的录像是事先制定的系统、全面、规范的内容,不遗漏项目。并由高年资护士和护理组长组织,有一定的临床经验和组织能力,保证了健康教育的质量;录像系统地讲解了围产期知识,产妇在分娩时如何用力如何减轻疼痛,产后如何哺乳及如何护理新生儿,护士现场示范操作,指导产妇和患者,纠正她们的不良行为。
3.3由于各种原因未接受定期孕妇学校培训的产妇,对新生儿的母乳喂养知识的重要性认识不清,很容易导致喂养次数的减少,引起新生儿体重下降。通过集中式教育,使产妇认识到母乳是新生儿最理想的食物,从而使产妇获得人生的第一枚金牌[1]。
3.4集体健康教育减少护士工作量,使工作效率提高有研究报道[2],影响健康教育的因素之一是护士缺乏健康教育的实践。护士因为临床工作的繁忙,往往不能腾出完整的时间,不是匆忙完成健康教育就是一边操作一边健康教育,其效果往往不理想。笔者所在科平均每天住院人数有40例,分别床边作健康教育至少每位患者需10 min,合计400 min,而集体健康教育一次只需60 min,节约了很多时间,避免了因时间仓促、护士水平不一、健康教育内容随意性强、教育不到位的现象,使健康教育质量得到保证。
3.5实施健康教育路径有利于提高孕产妇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健康教育路径要求护理人员主动向孕产妇讲解分娩的相关知识,指导护理人员按计划和时间向孕产妇进行健康教育,保证将健康教育贯穿于孕产妇在院的各个环节,促进了与孕产妇的沟通与互动,满足了孕产妇及家属对健康知识的需求,密切护患关系,增加了孕产妇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从而提高其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同时健康教育路径也使健康教育制度化、规范化,护士可以根据健康教育路径内容有计划有步骤地将健康教育落到实处。
3.6有利于护士的培训护士在临床工作中得到了培训,从患者及家属的问询,护理组长的讲解中,下级护士跟随上级护士在集体健康教育过程中得到了学习机会、经验和知识[3]。不同的患者对产后的康复有不同的疑问,护理组长也有一定的压力,集体健康教育对护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参与集体健康教育的护士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专科知识,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技巧,应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讲解,并回答患者提出的疑问,有不明白的地方促使她们主动地去请教他人或查阅资料,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表达能力。
3.7集体健康教育不足之处只能讲解共性内容,患者和家属接受能力不同,需个体补充教育,再次床边指导完成。
参考文献
[1] 贺爱珍.医院开展产妇自我保健及新生儿护理常识培训的效果评价[J].实用医技杂志,2008,9(18):2434-2435.
随着素质教育不断推进,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已经成为教育的主导观念。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措施,越来越得到人们的关注。结合学校如何构建符合学生情况的心理健康教育,结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情况,笔者提出了自己的思考,以期找到适合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佳模式。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中学阶段,学生的心理常受到一些问题的困扰:一是学业问题,如升学受挫、考试焦虑、成绩不理想、需要休学等;二是人际关系问题,如交际恐惧、与教师同学关系不好等;三是青春期性问题,由青春期的性成熟而带来的心理问题,如性幻想、、对性成熟的焦虑等;四是家庭问题,如家庭经济困难、父母离异等;五是由个人身体缺陷而引起的心理问题。因此,要针对这些问题,确定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如,对初中一年级学生进行入学心理适应教育、学习动机教育、学习兴趣激发、人际交往心理教育等;初二进行良好个性品质的培养、挫折心理教育、青春期性心理教育等;初三进行心理疾病防治、心理挫折承受、自我心理调节等教育。除确定内容外,还要选择有效的教育模式。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模式。构建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应重在教育。将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构建成一种“教育模式”,首先在于它发挥了学校教育的特点:一是拥有良好的育人环境、严密的组织系统、专门训练过的教师以及学生群体。二是指它有组织、有系统、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以促成其心理健康发展,其目标不仅仅在于治疗,还重在预防与发展。这种“教育模式”区别于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和心理辅导。
其次,这种教育模式是立体式、全方位的。中学阶段学生的心理变化呈现出阶段性特征,从初一至高三的每一个心理发展阶段,心理特征和出现的心理问题都不尽相同。
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根据每一阶段学生的具体情况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除了解决个别学生已出现的心理问题和学生群体普遍出现的典型心理问题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制定计划,做出周密安排,使学生心理发展的每个阶段都受到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
三、心理健康教育的特点。第一,预防性。在学生未出现心理问题之前,要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使之能掌握有关心理健康知识,培养自我心理调节能力,减少或避免心理疾患的产生。第二,治疗性。要及时矫治学生的心理疾患,排除其心理障碍,帮助他们心理的康复。第三,发展性。要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学生的心理施加影响,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和发展,使其具有正确处理好学习、生活、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心理矛盾和问题的能力。
四、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第一,开设心理卫生课,或在生理卫生课中增加心理卫生的内容,称生理心理卫生。从初一年级开始就要通过心理卫生课,向学生普及心理卫生常识,使学生能够了解、分析自己的心理状况,提高抵御心理疾病的能力,并把这种课贯穿整个中学阶段。第二,编写心理健康指导读物。要有计划地编写心理健康教育的常识性书籍,供中学生课外阅读,让学生自主学习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疏导方法。第三,要开展心理咨询,对学生进行个别心理指导,解决心理困惑,治疗心理疾患。第四,在各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佳方式,就是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学科教学中。这首先要求教师要有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规律来进行教学,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向学生普及心理卫生知识,尤其是学习心理方面的常识,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的心理规律,有效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学习效果。这种方式可以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发展。第五,利用网络信息传媒进行教育。网络信息可以传输声像图文并茂的多媒体信息,利用它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学习者将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在互联网上找自己最喜欢的教师进行心理咨询,重症、难症还可在网上找到各专家诊治。第六,建立学校、家庭、社会协同的整体教育网络。学生二分之一以上的时间是在校外度过的,很多心理障碍源于家庭和社会,单靠学校的力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不够的,应该与家庭、社会联手,营造一种以学校为中心、以家庭和社会为辅助的氛围,为学生的心理健康提供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
总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要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构建有效模式,发挥环境功能,选择有效途径,开展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以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申继亮 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困境与出路[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4)。
2.加强医护人员的医德、医风教育。使每个医护人员都本着以病人需求为出发点、以病人满意为目标,坚持“人人皆为健康教育员、时时皆为健康教育时机”的服务原则,营造满意服务。
3.医护人员教育的目的在于改善他们的健康状况,并通过他人良好的卫生行为表率影响受检人员的行为。
二、落实各健康教育环节的服务
1.候检教育
既要安定受检人员情绪,又要向受检人员传播一些卫生科学知识及自我保健措施。设置固定的健康教育专栏、发放健康教育处方,内容以常见病、多发病、流行病的防治知识为主,宣传各种健康知识与理念,以内容的科学性、普及性、教育性和实用性吸引受检人员的关注。形式力求美观大方,内容深刻,字迹工整,语言通俗易懂。
2.接检教育
接检教育是体检中心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以个别谈话的互动方式,针对受检人员关心的问题及他们没有意识到的重要问题,不失时机的进行必要而简短的解释、说明、指导,并帮助选择合适的检查项目。
3.咨询教育
采取护患之间面对面讲话、电话、通信等形式进行一对一的信息交流,满足受检人员求医求药的需要,帮助受检人员了解健康评价的标准,分析目前的健康状况,提高自我保健水平。健康评价标准如下:
甲(健康):基本无疾病或亚临床疾病,身体健康者。
乙(基本健康):无器质性疾病,但有一项或几项临床指标临界,存在亚健康状况。
丙(健康欠佳):有严重器质性疾病和\或伴有相应后遗症,但仍能坚持工作者。
丁(健康状况差):有严重器质性疾病,伴靶器官损害,功能失代偿者;恶性肿瘤或生活不能自理者。
4.健康处方:根据体检结果,主检时选择最有说服力、最有教育
作用的语言文字,通过健康知识的宣传、健康指导,不断提高健康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关键词:
大学生;健康教育;高校;模式
近年来,我国大学生耐力素质、肺活量指标长期持续下降,肥胖学生的比例明显增多,近视眼的发病率居高不下,这些与大学生无规律的生活方式、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差、心理素质不高、抗挫折能力差等原因有关。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建设的主力军,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是实现梦想的基础,他们未来健康的使命决定着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因此,开展高校健康教育,对于改善大学生身心健康状况,培养学生良好的健康意识和健康观念等多个方面均有着积极的促进意义。
1高校大学生健康教育的现状
健康教育是高校医务室的一项非常重要的职能,高校健康教育工作目的是为学校广大师生员工提供优质服务和健康保障,树立健康意识、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保护和促进个体和群体的健康[1]。郭杏玲[2]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健康知识了解的调查显示,只有11.5%的学生对健康知识了解较多,70.3%的学生对健康知识有一些了解,18.2%的学生对健康知识几乎不了解。还有调查显示,65.68%的中国大学生感到运动不足,7.57%大学生不吃早餐,15.44%的大学生不懂得饮食要荤素搭配,不少大学生熬夜大网络游戏,上网看电视,不到凌晨不休息,不到上课时间不起床等,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健康[3]。针对大学生开展性与生殖健康教育也有着重要的意义,目前青少年的婚前已较普遍呈上升趋势,未婚少女的人工流产率也逐年增加,绝大部分意外妊娠是由于无避孕措施的所致,性传播疾病的高发年龄也集中这个阶段,很多研究证实,大学生正处于性生理与性心理发育期,急需掌握健全、科学、全面的性与生殖健康知识,以指导自己与异往的行为,提高自我保护能力[4-5]。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内在需要,从各高校内部近年来的调查统计来看,大学生心理障碍的发生率高达25%左右,并呈上升趋势。王银兄[6]在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存在问题中指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流于形式,管理不规范;内容不系统;心理健康教育逐渐医学化,发展不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用性不足,教学质量不高等。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度良好和道德健康是体现了现在社会对人综合素质的要求,构建具有高校优势、符合大学生身心发育特征的健康教育模式,已是高等教育迫在眉睫的任务。
2高校大学生健康教育的形式和内容
健康教育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教育活动,使人们自觉地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并对教育效果作出评价的过程。目前大学生健康教育的开展主要包括开展健康教育课程,邀请专家专题讲座、发放健康教育宣传册、举办疾病预防活动、橱窗粘贴疾病预防知识,联合团委微信平台宣传健康知识、借助网络和广播等进行健康教育。健康教育的内容以常见传染病的自我识别和预防知识、现代急救技术和药用知识、与基因、心理障碍、运动方式、性有关的健康问题以及健康和健康促进相关专题。健康教育形式虽多样,但缺乏计划性,在健康教育实施后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健康教育的内容贴近大学生的健康要求,但是没有统一的健康教育模式和教材,校医院健康教育基础薄弱,健康教育内容往往不够全面、系统。一般流于形式,为了完成任务而做,失去健康教育的意义。
3大学生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大学生健康教育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还存在很多问题。从高校健康教育的教学现状分析,大学生健康教育在教学管理方面存在缺失,很多高校缺乏一定教学资源;高校健康教育缺乏专职教师,师资力量较弱;大学生健康教育的教材相对比较滞后,尚无形成稳定的学科体系[7]。肖正[8]指出高校健康教育课程除以上问题外,还存在课时安排不足的问题,目前高校健康教育的课时明显不足,在仅有的教学课时中,健康教育课程内容无法得以保证。李明[9]在高校健康教育现状分析中指出,高校对现代健康教育观念认识和理解上的存在滞后,很多高校由于思想认识的局限和教学条件、设施的不完善,高校健康教育启动相对缓慢;健康教育课程内容体系相对不完善,远远不能适应大学生身心全面、协调、健康发展的要求;学生获得的体育与健康教育的认知程度较低,很多学生由于健康知识缺乏,没有树立健康的观念,无法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科学合理的生活方式。以高校为基础的性与生殖教育的相关知识、需求与服务之间还存在较大矛盾,缺乏专门针对大学的性与生殖的服务系统,向高校大学生提供优质的性与健康教育与服务仍存在较大的阻力[5]。冯婷[10]在高校健康教育教学模式及效果评价中还指出高校健康教育教学方法与手段单一,受传统教学的影响,健康教育的老师一般只采用单一呆板的填鸭式、灌输式和注入式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教育活动使得多数学生的健康行为明显滞后于健康意识;健康教育的学科价值不受重视,很多高校把健康教育作为一门选修课或一堂讲座来对待,导致健康教育大环境的营造和对高校健康教育的学科定位出现偏差,健康教育学科边缘化。高校健康确实存在很多问题,形成系统的教育体系和评价体系需要进一步的努力。
4高校大学生健康教育模式探讨
近几年来,高校大学生健康教育相关的研究主要侧重大学生健康教育课程体系的建立及存在的相关问题。健康教育模式相对单一,缺乏多样性。而且缺乏稳定的教师队伍,很多高校对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较低,还有很多高校没有健康教育计划。健康教育是以传播健康知识、改善环境为核心内容的教育,大学生健康教育的目的是增强大学生的卫生知识,提高自我保健和预防疾病的能力;帮助大学生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消除危险因素的影响,促进身心健康,改善生活质量。高校健康教育与大学生的健康息息相关,不同的高校学生特点存在差异,根据本校学生存在的问题,做出适合本高校的健康教育模式至关重要。目前健康教育还没有统一的健康教育评价体系,无法准确评价健康教育的结果。建立统一的高校健康教育评价体系也是高校健康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如何把健康教育全面建设,在全校范围内广泛开展仍是一件值得深思的问题。在网络发达的今天,校医院借助微信平台,普及健康知识,传播健康理念,是一种简单易行的健康教育模式。
参考文献:
[1]陆晓岚.高校医务所开展健康教育的意义[J].现代企业教育,2014,11(22):87.
[2]郭杏玲.高校院校健康教育现状分析与研究[J].新课程(教师版),2013,3:115.
[3]前华美.大学生健康教育的优化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10:1.
[4]王平,李海燕.武汉地区医学生生殖健康知识状况调查[J].中国卫生学校,2005,26(3):182-183.
[5]李晓妹,刘松,李向云.高校学生性与生殖健康现状及健康模式[J].计划生育杂志2010,29(6):410-413.
[6]王银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D].太原:太原科技大学,2011:1.
[7]谭奇余.关于高校健康教育课程实施现状的思考[J].考试周刊,2011,(44):177-178.
[8]肖正.高校健康教育课程模式的探索与分析[J].学校体育学,2015,5(20):132-133.
中图分类号:R47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3)22-0009-04
Research progress of nursing health education model of our country
LU Jiayun, LIU Weiqun, TANG Peifeng
(Zhoupu Hospital of Pudong New District, Shanghai 201318, China)
ABSTRACT Health education is an activity which is planned, organized and systemized to promote people to adopt automatically the healthy behavior and life style so as to prevent diseases and promote health. In recent years, the health education models at home and abroad have had new development and have been confirmed in practice. Therefore, this article systematically introduces the new models of health education.
KEY WORDS nursing; health education; educational model
健康教育是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人或集体掌握卫生健康知识,树立健康观念,自愿采取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的健康活动过程,其目的就是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1-2]。为保障健康教育的效果,国内外研究者们在实践中逐步完善、发展了健康教育新模式,以期优化健康教育效果,这些方法均在实践中得到了一定的肯定。
1 国内现行的健康教育模式
1.1 全程教育模式
全程教育模式是从患者入院、住院到院外随访一体化的过程,确保了治疗、护理的连续性,有利于行为改变的坚持和疾病的长期控制。马静[3]在保证糖尿病基本治疗的基础上,特别重视对患者的全程化健康教育:从患者确诊后首次治疗的系统化健康教育到针对性个体化教育,从院内教育延伸到院外教育。通过组建专职健康教育小组,编撰健康教育资料,制定个性化健康教育路径,采用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方式灵活实施健康教育,收到了良好效果。全程健康教育模式是具有计划性、预见性、针对性、时限性及可视性的干预措施,不仅有利于患者疾病防治和相关从业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还增进了医患沟通,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和护理质量,减少了医疗费用。有研究者对卒中后抑郁患者实施全程健康教育,在健康宣教后15 d及45 d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分值下降明显,对减轻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抑郁状况有明显效果[4]。
随着优质护理的不断深入及拓展,更强调连续性的护理,目前在医院-社区联动模式下开展的三甲医院联合社区卫生服务站对属地居民进行联合健康教育,是探索政府积极构建和谐社会新形势下健康教育的一种新模式。尽管还存在一些问题,但是通过建立健全有关制度,加强健康教育队伍建设,保障资金投入等多项策略,必将对持久实施联合健康教育起到积极作用,从而一定程度上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医疗卫生需要[5]。
1.2 护理程序模式
护理程序是一种科学的、逻辑的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理论及工作方法,它既适用于临床护理工作,也适用于健康教育。护理程序在医院健康教育中的运用,是一种以促进人的心身健康为目标所进行的一系列连贯的、有计划的、有评估的系统教育活动的过程,应用护理程序实施健康教育,可以帮助患者形成正确的行为和观念,以促进心身健康[6]。潘爱春等[7]对癌症患者治疗依从性的研究,结果显示,应用护理程序模式进行健康宣教,不仅能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水平,还能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李瑞萍等[8]对2型糖尿病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运用护理程序进行健康教育,运用持续循环的评估、诊断、计划、实施、评价这5个步骤,提高了患者对糖尿病基本知识的掌握和自我护理能力,增强了患者的自我保健能力,使其预防和减少了并发症。
1.3 知信行模式
WHO在《健康教育专家委员会报告》中指出:健康教育关系到人们知识、态度和行为的改变。健康教育致力于引导人们养成有益于健康的行为,是一种连接知识和行为之间的教育过程[9]。“知信行”理论认为卫生保健知识和信息是形成积极、正确的健康信念与态度的基础,而正确的健康信念与态度则是改变行为的动力。陈雄[10]应用知信行理论,以“糖尿病俱乐部”为载体进行健康教育,使多数患者了解了糖尿病的发病特点和自身的病情,树立了信心,有效地改变了不良生活行为,积极配合治疗,明显改善了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的控制情况。在另一研究中,薛黎明等[11]运用知信行调查问卷了解了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知识缺陷,给予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并以凯尔曼的态度改变三阶段理论为指导,定期组织患者分小组进行讨论,促进其边缘信念向中心信念转变,建立稳定的健康信念,从而有效地帮助患者树立健康信念,转变不良生活习惯,促进健康行为形成,最终提高其治疗依从性,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知信行健康教育理论模式,通常以树立积极、正确的健康信念与态度为基础,进而达到改变健康相关行为为目标,其中要经过许多不同的层次,是一个既复杂又困难的过程,也为护理人员提供了进一步研究的空间。
1.4 整合式健康教育模式
整合式健康教育模式(KTH)是指将知信行模式(knowledge, attitude, belief, practice, KABP)、跨理论模式(the transtheoretical model, TTM)和健康信念模式(health belief model, HBM)整合在一起。方艳春[12]运用KTH整合式健康教育模式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及其家属实施分阶段、有步骤、有重点、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采用集体健康教育(对高血压病普遍存在的问题通过集体讲座,经验交流的方式)结合个体化健康教育(即“缺什么补什么”,因人而异地采用针对性的访谈模式)提升了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对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危险因素、症状、治疗、保健知识的知晓率。同时研究者发现KTH整合式健康教育也能提高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依从行为,从而使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达标并趋于平稳,改善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
1.5 戴明环(PDCA)质量管理模式
PDCA循环是美国管理学家戴明提出的,已经成为护理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其体系运转的基本方式是以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处理(action)的程序组成管理循环,该循环实际上是一个小螺旋,每次循环都将起点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魏绍辉[13]运用PDCA循环法,为患者每两周进行1次健康教育并开具健康教育处方,期间采用电话、上门随访等方式督促患者执行;对患者执行较好的行为给予鼓励,对未按照要求执行的行为及存在的健康问题作为下周循环健康教育干预的重点,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使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生活质量有所提高。植入式静脉输注港发展初期,由于护士没有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对注意事项及患者自护的效果不佳。苏晓静等[14]运用PDCA循环实施系统全面的健康教育,及时处理各种问题,应用针对性的宣教内容及方法,使输液港的健康教育循环有了很大的进步,提高了患者的认知水平和生活质量。
由于PDCA循环的研究过程工作量大,研究病例也相对较少,在运用过程中还需要护理管理者及其他各方面的支持。
1.6 临床路径模式
临床路径是指由医生、护士或其他工作人员,对于一个特定的诊断或程序,在最适当的时间所采取的经过最佳排序的措施[15]。有研究通过应用临床路径健康教育表,指导护士按照计划和时间对患者进行系统的、有序的健康教育,让患者掌握疾病控制和自我护理的相关知识与技能,积极调整生活方式,彻底改变不良生活行为,从而提高透析患者的遵医行为和生活满意度[16]。祝晓容[17]认为,应用健康教育路径可以提高产妇掌握母婴健康知识、相关技能,提高了护理服务满意度,改善了护患关系,因而提高了医疗护理质量。刘怀芬[18]指出糖尿病健康教育路径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健康教育方案,值得在合并糖尿病的外科手术患者中推广、借鉴。
通过临床路径健康教育的实施,可以让护士预知下一个阶段的健康教育内容,并且通过多次的宣教,提高护士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促进护士与患者、家属之间的交流,达到护士主动护理和患者主动参与相结合的良性治疗护理循环,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也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
1.7 其他模式
许多护理人员在经验积累后有自创的健康教育新模式,例如“321”健康教育模式,它是指一本疾病健康教育交流手册、两次多媒体视频信息支持、三次面对面情感沟通。“321”健康教育模式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很大程度上满足患者的信息需求和情感寄托,能显著降低早期胃癌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及焦虑抑郁水平[19]。健康教育小组(健康教育小组成员由科室年资较高的护师担任)在孕产妇健康教育中的应用,能有效保证产科健康教育效果,提高孕产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20]。“三化一体”健康教育模式即规范化、个性化、专病化及个体化的健康教育指导与集中健康教育相结合,在普及健康知识、预防疾病的同时,满足和解决了患者的健康需求[21]。
2 存在问题和对策
健康教育作为整体护理的一部分,贯穿于患者入院到出院的各个阶段,已成为检验整体护理效果和评价整体护理质量的主要指标。目前,国内护理健康教育模式多种多样,方法层出不穷,研究者为加强健康教育效果做出了不懈努力。然而,我国的护理健康教育仍有诸多问题。
在健康教育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例如国内护士通常未经过专门的健康教育培训,致使健康教育的深度还远远不够[22];护士的健康教育观念混淆,针对疾病的健康教育也只限于卫生宣教;医院护理健康教育侧重于改变人们的知识结构和态度,而健康行为的改变不明显[23];健康教育的反馈信息和效果评价比较少,在临床上健康教育大部分是由责任护士实施,由于责任护士负责患者较多,工作量大,使得健康教育缺乏计划性,而在患者生理情况不允许或心理没有准备的情况下进行健康教育会直接影响健康教育的效果。
健康教育模式的多样化研究,使得健康教育具有一定的理论性及科学性,但各种健康教育模式是否适合我国医疗体制的现状,是否能提高健康教育的实际效果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张锦玉[24]呼吁:我国护理健康教育急需一套科学、系统的方法以保证健康教育的有效开展,这对护理工作科学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势必影响到健康教育的实际效果,从而更好地提高全民的健康素养和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 马骁. 健康教育学[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 14-22.
[2] 余小鸣. 国际健康教育发展概况[J]. 中国学校卫生, 1999, 20(3): 185-188.
[3] 马静. 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在糖尿病护理管理中的作用[J]. 护士进修杂志, 2012, 27(23): 2169-2171.
[4] 覃佩红, 卢叶玲, 刘春梅. 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在卒中后抑郁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 全科护理, 2011, 9(10): 2805-2806.
[5] 邓红艳, 黄骥, 田玉凤. 医院社区联合健康教育模式运行影响因素及策略[J]. 护士进修杂志, 2009, 24(15): 1377-1379.
[6] 贾丽红. 护理程序在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 吉林医学, 2012, 33(20): 4439-4440.
[7] 潘爱春, 王功朝, 张娜. 运用护理程序实施健康教育对癌症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 护士进修杂志, 2009, 24(6): 558-560.
[8] 李瑞萍, 华, 江玉棉. 运用护理程序对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观察[J]. 现代临床护理, 2011, 10(6): 61-62.
[9] 李小妹. 护理学导论[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 234, 237.
[10] 陈雄. 对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知信行”健康教育效果的评价[J]. 现代护理, 2008, 5(21): 144-145.
[11] 薛黎明, 饶和平, 王婷婷, 等. 知信行教育模式提高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治疗依从性[J]. 护理杂志, 2012, 29(8): 20-22.
[12] 方艳春. KTH整合式健康教育在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及其效果评价[D]. 衡阳: 南华大学, 2010: 23-37.
[13] 魏绍辉. PDCA循环健康教育对对睡眠呼吸暂停同期综合症患者生活质量和疗效的研究[D]. 大同: 山西医科大学, 2011: 13-22.
[14] 苏晓静, 刘英. PDCA循环在置入静脉输注港患者健康教育中的运用[J]. 全科护理, 2011, 9(11C): 3104-3106.
[15] Coffey RJ, Richards JS, Remmert CS, et al. An introduction to critical paths[J]. Qual Manag Health Care, 1992, 1(l): 45-54.
[16] 彭伟, 张拥华. 临床路径健康教育对血液透析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1, 8(8): 100-102.
[17] 祝晓容, 江红霞. 健康教育路径在产妇健康教育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1, 13(25): 290-291.
[18] 刘怀莉. 合并糖尿病的外科手术患者实施糖尿病健康教育路径的效果研究[D]. 杭州: 浙江大学, 2011: 21-30.
[19] 耿莉. “321”健康教育模式对改善ESD治疗EGc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及焦虑抑郁的效果研究[D]. 济南: 山东大学, 2011: 30-38.
[20] 李赪. 健康教育小组在孕产妇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 现代临床护理, 2008, 7(10): 28-30.
[21] 张钦英. “三化一体”健康教育模式对脑卒中仪征患者健康促进生活方式与自觉健康行为自我效能的影响[J]. 中国医学工程, 2012, 20(4): 76-77.
[22] 金丽梅, 黄丽萍, 吕水兰, 等. 制约健康教育发展的因素与对策[J]. 护理学杂志, 2007, 22(9): 75-78.
青少年身心健康不仅关系到个人的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而且关系到整个民族健康素质和我国人才培养的质量。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报告》显示,近三十年来,总体上,中国学生的形态发育水平不断提高,营养状况得到改善,常见病患病率持续下降。但是,耐力、力量、速度等体能指标有明显的下降趋势,肺功能持续降低,视力不良率居高不下,城市超重和肥胖青少年的比例明显增加。学校健康教育能够使学生获得完整的健康观念,培养学生终身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获得比较系统的卫生保健知识,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和卫生习惯,并为终身享有健康奠定基础。小学阶段是健康教育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的儿童求知欲高、可塑性强,对于健康教育的内容易于接受。只有采取适当的教育模式才能把学校健康教育全面完成并落到实处,提高学校健康教育成果,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一、建立学校健康教育教学常规模式
贯彻落实国务院《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和《中小学生健康教育基本要求》,将学校健康教育纳入基础教育的管理范畴,明确规定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各年级开设健康教育课,每周在科技文体活动课中安排0.5课时,把健康教育纳入学校总体教学计划,纳入课堂教学,排入课表,保证课时。学校应逐步配齐专职健康教育教师,暂时不能配齐的小学由班主任兼任。开展学校健康教育校本课程建设,因地制宜地开设健康教育课。开拓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疾病预防、心理健康、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安全应急与避险五个教育领域。
二、构建“三个结合”教学模式
在学校健康教育工作中采用“三个结合”的教学模式:第一,将学校健康教育与学校德育相结合。思想品德教育实际上也是一种行为养成教育,通过学生生活技能训练,锻炼青少年的自主、自立意识;通过讲文明、讲礼貌、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争当文明小公民和开设道德银行活动,鼓励学生多做好人好事,培养健康的行为方式,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第二,将学校健康教育与学校卫生知识宣传相结合,学校利用学校宣传橱窗、教室后面的黑板每月出一次卫生知识宣传板报、墙报、手抄报,形成良好的舆论宣传环境。第三,将学校健康教育与体育教学相结合,加强课外体育锻炼和学生机能、技能训练,保证学生每天都有一个小时体育活动时间。下雨天上室内课时,安排体育活动卫生知识课,进行体育活动卫生安全知识教育,防止学生伤害事故的发生。
三、探索学校健康教育教学方法
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只有采取多种形式的授课方法,才能使小学生接受良好的身心健康教育,为今后健康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学校健康教育内容覆盖面广,应多科学、多专业、多行业合作;注重现代化教学和多种教学手段配合,在讲授心理健康知识时密切联系学生的身心情况,进行案例分析,使学生积极参与分析和讨论;适时运用图片、视频,网络资源,拓宽学生视野。学校健康教育课程应重视学生对技能的掌握,将课堂讲授和实践操作相结合,采用亲手操作、互相包扎、团队演练、视频直观等手段,在实践中掌握自救互救的技能。根据现场急救操作性强的特点,结合心肺复苏假人模型、三角巾、毛巾、绷带和骨折固定夹板、担架等器械,采用教师示范、学生模拟操作等方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教学重点和难点,加深学生们对课堂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心理健康教育以知识传授、演示实践和分享体验同时进行,将有关知识内容进行形式多样的心理训练,针对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多发病案例进行教学,结合校园内近期热点事件,以科学的视角、人文的情怀讨论心理事件的内在动因和社会背景,让学生对理论知识有感性认识,将书本中学到的知识运用并解决实际问题,锻炼小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1对象某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深圳为社区健康服务中心,下文简称社康)所管辖的常住居民。
1.2方法
1.2.1抽样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调查对象,先将1600名调查对象按年龄进行分层,然后在每个年龄层随机抽取1/4作为研究对象。
1.2.2调查方法根据调查内容自行设计调查问卷,调查问卷内容主要包括居民的饮食习惯、饮酒情况、吸烟情况、健康状况以及健康相关知识,分别于干预前后进行调查。于2011年2月首次发放调查问卷,在2011年3月—2013年2月间每3个月对社区居民进行1次以问题为导向的健康教育,在2013年2月进行教育后效果调查。
1.2.3干预方法通过调查寻找居民健康知识的需求,提出有关健康方面的问题即以问题为导向,社区医生实施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服务模式,使居民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具体方法:①建立一支富有特色的社区健康教育讲师队伍,开展居民健康问题调研,通过对不同功能分区进行设置,并对相应重点人群到不同诊疗和预防保健的场所中进行引导,并在诊疗和预防保健服务过程中主动调研居民健康问题。②做好专题宣传活动日工作,并对社区居民进行引导,进而提出一定的健康问题,及时针对问题做好相关的反馈处理。③根据患者主动提出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并针对不同医学领域的某些健康问题,组织相关的人员,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将居民的健康需求逐渐转化为实际的需要。
1.2.4判断标准患者每日吸烟量超过5支,每日饮酒量超过50g,每日摄入食盐的量超过5g,每日摄入的肥肉超过50g,均为不良行为。
1.2.5统计分析用EpiData30软件建立数据库,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统计描述主要是相对数,用(x±s)表示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用%表示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一般情况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管辖常住居民1600名,分层随机抽取400名调查对象。其中男性有220名(55%),女性有180名(45%),最大年龄为75岁,最小年龄为19岁,平均年龄为35岁。其中初中文化以下的有120名(30%),高中文化以下的有180名(45%),高中文化以上的有100名(25%)。
2.2健康教育前后社区居民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健康教育之后社区居民健康基础知识、健康技能知识、疾病预防知识、疾病诊断知识以及疾病治疗知识的掌握均大于90%,明显优于2011年健康教育前居民的各项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3健康教育前后社区居民健康知识学习态度情况干预前社区居民主动接受健康教育者占23%,干预后主动接受健康教育者占99%,健康教育前社区居民健康知识学习态度明显优于健康教育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56,P<005)。
2.4健康教育前后社区居民吸烟、饮酒等行为因素变化情况以问题为导向的健康教育之后,社区居民吸烟行为、饮酒行为、食盐摄入量过多行为、缺乏运动锻炼不良行为、高脂饮食不良行为以及嗜咸不良行为均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3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