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习流程范文

时间:2023-08-30 09:15:49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初中学习流程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初中学习流程

篇1

新授课教学是从未知到已知的复杂过程,根据布鲁姆的目标分类理论,我们在备课时应该根据学生的学情和教学内容的实际设置大的教学目标和一个个子目标,将子目标有效串接,如此一来在达成一个个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实现教学流程化,笔者结合多年的初中英语教学实际,初步总结出适合初中英语新授课的流程分为如下几个环节。

一、诊断学生学情、确定教学目标

新课程指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学应立足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那么最近发展区在哪里呢?笔者认为最近发展区就是我们熟话说的“学情”:即学生已学知识、认知结构和新课学习前的学习动机水平。诊断学生的学情是备课,确定教学目标的重要依据,只有对学生有充分的了解,才能真正做到以学定教,在诊断学生学情的基础上,才能有效激发学生良性的学习动机,帮助学生有效地扫清认知障碍,在习得知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进一步树立学好英语的信心。

我在教学中诊断的方式有课前听写句子,默写单词,晨读课上要求学生背诵课文等等,而且常规化,这些传统教学中看似简单的环节,却很有效果,应批判式继承。对于教学目标的确定,笔者认为一定要清晰、简洁,要让学生感觉到通过努力能实现。

二、认定学习目标,激发探究欲望

布鲁姆曾经说过:“如果学生在一开始就能知道教师期望他们干什么、达到怎样的目标,那么,他们学习的指向性会更明确,能更好地组织学习。”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学目标都留在教师的备课笔记上,学生不明确自己课堂上要干什么?被教师牵着鼻子走,学生的学习呈现出被动性,与新课程的教学理念相悖,笔者认为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知道自己将要学习什么内容,要达到怎样的教学目标。那么,如何帮助学生认定学习目标呢?除了“学案导学”以外,笔者认为还可以有多个其他形式,而且应该选择合适的时机进行目标展示,可以是在课前预习时,也可以是在课堂开始环节,还可以在课堂教学的中间间插着提出任务和目标。学习目标认定的过程是将学习内容进行分类的过程,认识哪些内容要识记,哪些内容要理解、应用和综合运用,继而提升知识学习的自觉性。当然仅仅有目标是不够的,我们的教学手段应该多元化,要充分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这样有了探究方向再加上学习动机,学生的英语学习效果才能得到保障。

三、优化探究过程,达成学习目标

探究过程是实现教学高效的中心环节,是有效达成学习目标的重要推手,对于初中英语教学环节如何优化?笔者认为要多看、多听、多说、多用。

1.提供多元化素材领“看”

纵观初中英语新教材,每个教学文本、话题配置了情景,透过情景学生能够感悟到语境的真实性,继而提高感性认识,笔者认为在教学时,我们教师应充分把握教学内容,提高教材内容的“可看性”,具体实践中,可以将学生所熟悉的情境与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安排几个学生进行情景对话表演,其他同学做观众,寓教于乐;给学生投影图片、Flas、视频资料等等,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神经,学生的感性认识达到一定程度后很自然地就可以深化为理性认识,并内化为自己的有逻辑性的语言,学生英语学习的“吃力”感觉得到有效消除。

2.带着问题倾听

“听”是语言学习的重要手段,正确的发音离不开“听”;与人交流,要明晰对方的意思和信息,离不开“听”。可想而知,一个学生听不懂英语对话,何来英语学习兴趣?因此,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水平关系到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和整体的英语成绩,课堂上如何提高“听”的有效性呢?笔者在教学中有如下两种做法:其一,先给学生发听力文本,让学生自主阅读,在学生了解了大意、有了一定心理准备的基础上播放录音,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关注发音,同时这也是“阅读”反思的过程。其二,不给学生发听力文本,而是给学生布置几个具体目标和有待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先根据这些目标和问题对听力文本内容进行简单的猜测,然后再播放录音,这样的做法和中、高考的英语听力考试一致。但不管哪一种,都渗透了一个正确的“听”英语知识的意识,就是有目标性和专心去听。

3.分组互动对话

英语是交际类语用学科,学习了英语,学生之间应该可以用英语进行简单的交流,学生英语“说”的流利程度和信息量是其英语学习效果的重要表征,而且多让学生说说,不仅仅提高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对于学生的英语学习自信心也极有帮助,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应给学生尽可能多地创造“说”、“表演”和“对话”的机会,学以致用而且学习气氛和谐,语言表达能力提升了,学生“说”的欲望得以进一步释放,阅读会更专心,同时语言表达能力提升了,对学生的短文写作也有很大的帮助,能够全面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成绩。

篇2

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强、创造性强,具有鲜明的时展特征的课程。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获取知识和技能是教学的关键。教师不但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还要引导学生在学习和交流中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学会整理、加工传递并表达信息,最终实现全面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学生具有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能力的终极目标。

我校的三环六步教学法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凡能让学生自学的内容,尽可能让学生自学;其次是提倡学生之间互助学习,共同提高。这一理念与信息技术教学理念不谋而合。

因此,三环六步教学法既是基于我校学情的最切合实际的教学方法也是适合信息技术新课标要求和信息技术课程新理念的一种教学方法。

三环六步教学法在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应用

我以黑教版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第六课《Windows7的磁盘维护》为例,谈谈这种方法在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应用。

1.课前环节(预习)

在课前我仔细研读、分析教材,设计好导学案,引导学生进行预习,并根据本课内容要求和学生学习情况设计A、B两个思考题,同时要求学生登录教学网站、阅读资料、回答思考题,使他们认识到磁盘维护和清理的重要性。

2.课中环节(学习)

(1)导入新课,明确这节课的学习目标:①利用Windows7自带的系统工具中的磁盘清理程序对磁盘分区进行清理。②利用系统工具中的磁盘碎片整理程序对磁盘分区进行磁盘碎片清理。

(2)要求学生阅读教材,自主学习。遇到疑难问题与同组同学研讨共同解决。教师巡视,检查小组学习情况。

(3)练测拓展、合作探究。要求学生先完成两个任务“利用磁盘清理工具对其他分区进行磁盘清理”以及“利用磁盘碎片整理程序对各个分区进行磁盘碎片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进行磁盘碎片整理。最终明确“磁盘清理”和“磁盘碎片整理”有什么不同,为什么最好先进行“磁盘清理”。

(4)展示评价,达成目标。由各小组推荐代表对各自的思考进行总结,明确收获与问题。

3.课后环节(跟踪记录)

(1)填写好上机记录。

(2)完成导学案。

三环六步教学法的成效

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最初使用三环六步教学法时,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有些不适应。以前上课时总是教师先用大屏幕讲解和示范,对重点和可能出现问题的地方反复强调和演示,然后学生依葫芦画瓢进行操作。虽然课堂进行得很顺利,学生少走了很多“弯路”,但是学生始终处于简单的模仿和识记这样低层次的阶段,这样的课堂,教师只注重了怎样教,却没注重怎样启发学生思考和自主探索,没有注重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和技能的能力,使学生的创造性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培养。

用三环六步教学法改革课堂教学后,最开始我坚持A、B级任务和问题由学生自己解决,C、D级任务能自己解决的就自己解决,不能自己解决的就小组讨论解决,小组讨论解决不了的就全班同学一起讨论解决。到后来,学生再遇到难题甚至不再找老师,直接去请教班级里的“电脑大虾”,这种“大虾”帮“小虾”的风气已获得了良好的课堂学习效果,教师被解放出来,从而有更多的精力去思考如何开发、激活学生的潜能等更深层的问题。

篇3

2007年,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对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意义作出如下评价:“要把发展职业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使教育真正成为面向社会的教育,这是一项重大变革和历史任务。”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对职业教育的发展亦有所提及。2014年2月26日,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然而,就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而言,招生规模增长幅度并不大,而且长期受高辍学率的困扰。是什么原因导致农村职业学校学生辍学呢?如何有效地预防农村职业学校学生辍学呢?

一、学习心理障碍是造成学生辍学的主要原因

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学生的身心发展、文化知识专业理论知识的获得、实践操作技能的掌握主要是通过学习来实现的。然而,不少职业学校学生厌恶学习,甚至对学习存在恐惧心理,在百无聊赖、厌恶恐慌之中辍学了。

(1)学习焦虑现象比较普遍。一些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早已希望离开学校,但是,父母的逼迫、亲友的劝说使他们不得不又回到学校,不想读书、读不进书而又不得不读书,在家瞒着父母,在学校应付教师,对学习有着一种“剪不断、理还乱”摆脱不掉的心理压力。

(2)学习目标不够明确。不少职校生对进入职业学校学习自信心不足,甚至没有学习的近期、中期和远期目标,因而学习态度不够认真,只求能够过得去,甚至是得过且过。

(3)学习动机层次不高。不少职校生对学习的认知内驱力不足,对学习提不起内在的兴趣,学习的实用化倾向十分明显,过分追求学习上的急功近利和“短平快”,对学习文化基础课和思想品德课很不情愿,觉得学了将来没有用等于在浪费时间,还不如不学。

(4)学习方法不当,学习习惯不良。不少职校生在初中阶段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知道怎样学更科学、更有效,没有掌握基本的学习策略,因为不会学因而学不好,由学不好到不愿意学,最后发展到厌学、逃学。

针对以上职校生存在的学习上的心理障碍,农村中等职业学校要做好新生的入学教育,帮助学生消除对学习的恐惧心理,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的项目,制定学习计划,辅导学习方法,合理安排学习时间;进行教学改革,增强文化知识教学和专业理论知识教学的实用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对学生取得的成绩,哪怕是一点小小的进步也要给予学生充分肯定、表扬鼓励,同时也应及时向学生家长汇报,让学生家长对学校和学生的学习有认同感,从而支持鼓励子女在学校的学习。

二、家庭经济困难是造成辍学的又一重要原因

因交不起学费而上不起学的学生不是少数几个,职校生特别是农村职校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的也为数不少。

(1)贫困山区、少数民族地区经济落后,普遍家庭生活水平低下,送子女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后再也无能为力了。

(2)部分学生因父母年老或因父母有疾病缠身而丧失劳动能力,导致家庭生活困难,无力供子女上学。

(3)少数学生家庭因发生变故,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而导致贫困,致使学生中途流失。

针对以上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的问题,国家加快推进中等职业教育贫困家庭学生助学制度建设,2006年度落实中央专项资助资金8亿元。农村职业学校在落实好中央专项资助资金的同时,也要落实好《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等职业学校要从学校收入中安排一定比例用于奖、助学金和学费减免,并把组织学生参加勤工俭学和半工半读作为助学的重要途径。金融机构要为贫困家庭学生接受职业教育提供助学贷款,各地区要把接受职业教育的贫困家庭学生纳入国家助学贷款资助范围。要通过助学金、奖学金、贷学金等多种形式,对贫困家庭学生和选学农业及地矿等艰苦行业职业教育的学生实行学费减、免和生活费补贴。”

三、就业问题是农村职业学校学生能否稳定的关键因素

前教育部长周济指出:“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饭碗教育。”对于职业学校学生来说,毕业后能够顺利就业是他们的主要心理支撑,也是他们人生道路上的一项重要抉择。

(1)择业依赖退缩心理。虽然现在实行的是“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就业制度,但许多职校生还是寄希望于学校或家长帮助解决自己的就业门路或去向。对于职业学校承诺保证毕业推荐就业的那些专业,职校生往往是十分喜爱、情有独钟。这也说明不少职校生在内心深处还是惧怕或不愿意自主择业,更缺乏创业精神和能力。

(2)择业紧张焦虑心理。能不能顺利就业,成为许多职校生的一大“心病”。一些职校生担心自己的学历低,专业技能水平低,害怕“毕业就是下岗”,有的职校生甚至为此寝食不安。还有的职校生对所学专业不满意、没兴趣,自己又没有办法改变现实,整天心绪不宁、唉声叹气、愁眉苦脸。

(3)择业思维定势心理。一些职校生为所学的热门专业所困,希望找到有社会地位的、体面轻松的、收入高待遇好的理想的就业岗位。一旦要放弃所学的专业,一些职校生就显得无所适从,心理极度矛盾。

针对学生的就业心理,学校要花大力气做好学生就业服务工作,努力提高学生就业的专业对口率和努力提升学生就业的档次。做新生入学教育工作时大力宣传毕业生的就业单位和就业层次,向学生作出毕业后的就业承诺,给入学的新生吃下“定心丸”,产生积极的心理依托。在专业设置上,根据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及时调整专业结构,给学生毕业后能对口就业打下基础。

四、教学及生活设施对学生的稳定有重要影响

农村职业学校起步晚,许多是由被淘汰的普通中学转制而来,基础设施薄弱。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以前地方政府和教育部门对职业教育重视不够,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缓慢,建筑、生活设施比不上当地的普通中学,专业实习实践设备简陋,跟不上教学的需要,从而影响到学生的稳定。

(1)学生选择职业学校的目的是能够学到一技之长以在社会上谋生,而学校缺乏师资和必要的教学实习实践设备会让学生感到失望甚至是上当受骗的感觉。

(2)随着生活水平的改善,学生对学习的环境和生活条件的要求提高了,学校的住宿条件、就餐的环境和质量、课外活动场所等基础设施的简陋会让学生难以坚持下去。

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工作全面启动,中央财政2013年已投入专项资金15亿元,支持了170个县级职教中心和220所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的建设;财政专项资金5亿元,支持了321个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据不完全统计,地方安排用于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的资金达到30多亿元。这些投入,较大地改善了职业院校的办学条件,提高了职业院校的基础能力。

综上所述,学生流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社会的原因、家庭的原因、学校的原因、教师的原因,也有学生自身的原因。要很好解决中职学生流失的问题,需要多方面共同努力,才能够提高中职学生的素养,从而减少学生的流失。

参考文献:

[1]于泓.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厌学的表现、成因及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

[2]张明.沿海企业与科技[M]沿海企业与科技杂志社,2005.12

篇4

一、研究生教学创作实践剧目演出制作的一般程序

舞台演出可以分为演出制作和演出运营两部分。演出制作一般分为两个阶段:筹划阶段与制作阶段。下列图表是一个研究生教学创作实践剧目演出制作的一般程序。由于演出剧目、演出场地、演出时间等因素的不同,部分程序会做延长或者压缩的处理。

二、剧本的选择

选择剧本是剧目排演的首要环节,对剧本的选择,直接决定了教学创作实践剧目的质量。《中央戏剧学院研究生教学创作实践剧目制作演出规定》第四条确定,演出剧目“原则上选择成熟、优秀的中外剧本作为教材,同时鼓励研究生创作具有探索性、实验性和一定学术研究价值的剧作”。在实践中,对这一原则进行正确解读,我们要考虑如下因素:

(一)按照研究生培养的需要选择剧本。我们所培养的研究生,应该是“掌握坚实的戏剧戏曲学、电影学、广播电视艺术学基础理论与规律,了解现代相关学科的进展与动向,具有各类相关艺术的广泛修养、创造性的艺术思维能力、较高的艺术鉴赏力、较强的艺术实践能力,在文化部门从事高层次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对研究生艺术实践能力的培养,应该贯穿研究生培养过程的始终。所以,在研究生教学创作实践剧目演出选择剧本时,要严格按照研究生培养的需要选择剧本。

1、紧密结合研究课题。最简单的字面了解,研究生应该是“从事研究的学生”,那么,研究就要有课题,对课题进行研究的过程,也就是研究生培养的过程。所以,剧目的选择,要紧密结合研究课题进行。例如,如果研究生的课题范畴是“斯特林堡剧作研究”,则可以选择《朱丽小姐》、《鬼魂奏鸣曲》等,作为研究生教学创作实践剧目演出的剧本。

2、兼顾探索性、实验性。研究生学习的过程,带有研究的性质。所以,重点选择带有探索性、实验性的剧本,尤其是使用研究生原创剧本,应当是我们所遵循的原则。此外,鼓励研究生使用有利于拓展视野,源自最新戏剧前沿与不同流派的剧本,也是满足研究生培养需要的重要举措。

(二)从学生的角度选择考虑选择剧本

学生在教学实习剧目的演出中,“既是教学对象,又是创作主体,……因此教师在选择剧本时还要考虑教学对象的因素”。

1、因材施教。参加教学创作实践的研究生,知识结构和水平不尽相同,艺术风格、思维方式、性格气质等情况也都存在差异。如何根据研究生的上述情况,选择适合其学习的剧本,是需要认真把握的。如,考取研究生前未受过系统训练的“外”专业研究生,就要考虑,优先选择可以锻炼研究生导演基础能力的剧本;对本专业本科毕业,基本熟练掌握戏剧理论与创作实践能力的研究生,可以优先选择难度稍大,有利于提高研究生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剧本。等等。

2、在选择剧本时,除了考虑研究生个体的情况,还要考虑班级的整体情况。教学剧目剧组的构成,需要导演、表演、编剧、舞美……等等成员构成,所以,在选择剧本时,也要考虑到研究生班级的具体情况。如,剧本的角色是否能在在校研究生范围内遴选到合适的演员?是否有编剧方向的研究生能够承担改编任务?等等。

3、剧本的难度,要兼顾教学的目的与过程,既不能太难,要让研究生通过努力能够完成实践任务,也要对研究生保持一定的压力,保护其参与创作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其他因素

1、教学条件与经济因素。教学创作实践剧目,归根到底是为研究生教学服务的,其目的是为了让绝大多数研究生得到艺术实践的机会,而不是为了满足部分教师或者部分研究生个人的艺术创作追求。所以,在选择剧本时,应该根据现有的教学条件,本着经济、适用、节约的原则,综合考虑场景、规模、服装、道具等因素选择合适的剧本。

2、剧本的思想性。作为教学创作实践剧目,除了需要研究生参加演出,还要对学校内外公演。所以,剧本的主题应该是健康、积极、向上的,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发展方向,不但可以将德育教育寓于艺术实践之中,还可以利用剧目的公开演出,激浊扬清,对观众进行“高台教化”,树立学校研究生教育的良好形象。

3、剧本的“外部规定情境”与现实生活的距离。规定情境,指“作家在剧本中为人物活动所规定的具体环境和实际情况以及艺术家们在二度创作中对剧本和演出所作的大量内容补充。”“规定情境有外部的和内部的两个方面。外部的规定情境就是剧本的事实、事件,也就是剧本的情节格调,剧中生活的外部结构和基础。……”外部的规定情境,包括剧本人物所处的特定的时空环境,包括大的背景(时间的、空间的、政治的、历史的、文化的、经济的、民族的等等)和具体的时间、地点。在选择剧本时,如果教学中没有充足的时间和条件去体验,也没有足够的文献资料可以参考,就不宜选择外部规定情境与现实生活距离过远的剧本,否则必会影响到实践演出的效果。

总之,选择剧本时,要充分考虑到培养方案、学生的具体情况以及其他因素等多种情况,力争让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参加到教学创作实践中来,并在教学创作实践活动中,得到收获和提高。

三、剧组的组建

剧组,是教学实习剧目演出的主体。一个完整的剧组,需要导演、演员、编剧(改编)、舞美(灯光、服装、道具、化装、效果等)、舞台监督等若干人员组成。

将原著剧本改编为演出本,使其适应学生情况和具体物质条件,是需剧组提前完成的工作。此项工作由戏剧文学系研究生担任并由其指导教师予以指导。

导演系的研究生,承担导演工作,并根据需要参加表演工作。提倡多名导演系研究生组成导演组。

表演系研究生作为演员,参加教学创作实践。

舞台美术系研究生,根据本人研究方向,分别承担舞台设计、灯光设计、化装设计、服装设计、舞台绘景等工作。

艺术管理系研究生,承担舞台监督、档案资料搜集、宣传联络等工作。

四、制作会

(一)“制作会”的概念和参会人范围。制作会,是“演出筹备工作结束后,包括行政领导在内的管理人员、创作人员和制作部门负责人参加的一次会议。……会议的主要工作是布景设计师、服装设计师等创作人员向制作人员交待方案,讲解设计构思和制作要求。制作会结束标志着演出进入制作阶段。”通常,演出的制作会是由制作人或者舞台监督召集、主持的。而研究生教学创作实践剧目,由于其经费来源、演出目的和观众群的特殊性,所以一般由研究生管理部门负责人召集会议,主管教学实习的院领导以及导演、舞美各部门的设计人和学校负责演出制作的负责人参加会议。会议确定各剧目的演出方案和经费预算方案。

(二)制作会的准备工作

1、制作会前审查。研究生指导教师,在会前指导研究生根据分工制定导演方案和舞美方案,并对其进行审查,确认方案达到演出水平,可以进入排练和制作。

2、沟通。制作会之前,剧组主创人员要做好沟通,求得共识。马述智老师在《舞台管理》一书中将其归纳为“两次创作会”,列举了需要沟通的绝大部分问题。具体到研究生教学创作实践剧目演出来说,包括主创人员对导演构思的充分理解并消化之后,拿出自己的设计方案;舞台设计师与灯光、效果设计师的相互沟通和衔接;服装设计师与化装设计师之间以及二者与演员的沟通和理解;等等。

3、需准备材料:(1)剧本(演出本)两本。导演构思和阐述一份。(2)指导教师、导演和舞美创作等相关人员的联络表,会议上人手一份。(3)剧组简况一份,应包括剧情简介、剧组演职人员名单、剧目制作经费等内容。(4)舞美各部门准备设计方案和模型(或效果图)。

(三)制作会的一般程序:会议由指导教师或者院领导做开场白,逐一介绍参加会议的人员,并主持会议进程。1、担任导演的研究生做“导演阐述”,向与会者介绍自己的创作思想。2、展示舞台效果图或者舞台模型,并请担任舞台设计师的研究生据此逐场介绍布景的变化情况,若使用特别材料还要提供材料样品。尤其是涉及布景的结构问题、升降、悬吊、破碎,以及其他特殊效果,都需要向制作人员讲明。需要灯光、多媒体和音响配合的部分也在此提出,做好衔接。3、请负责灯光、多媒体、音响、效果等工作的研究生根据舞台设计方案提出自己的设计方案。4、展示服装效果图,担任服装设计师的研究生讲解服装设计方案。服装设计师集合剧中人物,阐述创作构思,介绍演出服装的特点和数量。如演出中有AB角演员,要考虑到演员的身材因素,制作多套同款服装;如演出中根据剧情需要,服装会出现污损、消耗的,也要采取措施(提前做出备用服装、使用速干、耐磨衣料),以便清洗,保证演出的连续进行。5、担任化装设计师的研究生结合服装效果,阐述化装方案。6、请与会人员对以上设计方案进行讨论,提出不同意见,求得共识。7、学校领导和制作部门负责人根据以上确定的方案,同与会人员进行协商,在剧目制作经费总额度内,分配各部门制作经费,确定剧目制作预算。如果预算项目较多,在会上完成有困难的,也可在制作会后编制预算。

以上为一般研究生教学创作实践剧目制作会应有的程序,根据演出制作的具体情况,可做值当的增减和调整。

五、宣传和票务管理

(一)现状:根据目前的条件,研究生教学创作实践剧目演出的目的,是为研究生教学服务的,目的是探索和科研,不以盈利为目的。所以,宣传和票务工作,其对象是特定的――本校师生。针对本校的宣传,剧组多采用传统的海报张贴的方式,学校也同步在校园网上公告,传达演出信息。可以选取传统的海报张贴,也可以采取当前流行的短信、网络等新兴媒介,提前把剧目精髓传达给观众。无论哪种媒介,信息中都应该包含剧情梗概、演职员名单、演出时间、地点等内容。教学创作实践剧目演出的票务管理,由于演出是免费的,所以比较简单,安排舞台监督助理演出时在剧场入口控制人数即可。

(二)尝试与探索。当然,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也可以尝试将研究生教学创作实践剧目演出推向市场。除了在艺术质量上接受社会的检验和监督,推向市场也可以让艺术管理系的研究生通过参加演出,进入到艺术管理的角色,得到真正的锻炼机会。曾在学院演出的《最后一个情圣》,即曾经重新包装后进入了市场,在北京朝阳文化馆“九个剧场”正式商演,并赴上海巡回演出,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目前在学院内演出的剧目,属于《著作权法》所规定的“免费表演已经发表的作品,该表演未向公众收取费用,也未向表演者支付报酬”的情形,按照法律规定,可以免费使用剧本;如果将来将演出推向市场,则要提前考虑著作权的问题,及时与著作权人沟通,以免产生纠纷。

六、剧目的审查

为了保证剧目的演出质量,学院对研究生创作实践剧目采取三级审查制度,分别是:制作会前,研究生导师对导演、舞美方案审查通过后,方可召开制作会,剧目进入制作阶段;进入剧场前,导演的研究生导师对剧目的连排进行审查;在剧目正式演出前1天,学院学术委员会对剧目进行审查。

篇5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7)4-0047-4

由江苏省中小学教研室主办的“教学新时空”高中物理“名师课堂”近期推出了“思维呈现下的物理习题课”系列研究课例。我校承担了主题为 “呈现问题思维、在反思中自我纠错”的习题课研究;“动能定理的综合应用”就是围绕本次活动的研讨主题而设计的,含有我们对物理习题课教学研究的初步成果,也带着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主要是:如何更新教师的一些关于习题课的教学理念,从而突破现在常用的教学形式;根据习题课的特点,让学生参与习题课,发挥其主体作用,全面提高学生的思维素养。

本文回顾、反思本次研究过程,简述了习题课教学需要构建的新的教学模式,探讨了新模式的特点及再思考。

1 当前教师对物理习题课有什么样的认识?

有什么样的教学理念,就会有什么样的课堂教学形式。调查中笔者发现,教师对习题课的认识有很大的区别,主要存在两种比较对立的观点。

1.1 认为习题课教学很轻松,也很简单

主要理由有三点:(1)习题课就是帮助学生提高解题能力,教师只要把如何解题的方法和技巧说清楚,就能轻松完成教学目标;(2)习题课中教师可以根据自己对习题的理解进行拓展和变式,提升习题的作用,帮助学生提高能力,可以轻松实现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强化习题教学的功能;(3)习题课可以弥补学生学习中存在的知识盲点,只要通过一定量的物理习题训练,就能全面掌握物理知识,同时也能轻松应对各种考试。

1.2 认为习题课教学很困难、也很复杂

主要理由也有三点:(1)习题课就是解决学生思维上存在的问题,教师讲解时要分析学生的思维有什么问题,但这一点不易做到;(2)习题课中学生常常会有一些问题思维暴露出来,但暴露出来的未必具有代表性,应该如何讲、讲到什么程度不易把握;(3)习题课通过一定量的练习可以达到应对各种考试的功能,但新情景、新题型常常成为学生的主要失分点,如何培养学生处理新情景、新题型的能力依靠大量做题是实现不了的。

分析形成两种观点的原因主要有:(1)教学的观念是关注教师的教还是关注学生的学;(2)教学的重点是关注解题结果还是关注思维过程;(3)教学的策略是关注经验传授还是关注引导思考。

基于对习题课教学的认识,很多教师的教学观在本质上都是 “我教你”,教学方式大多会采用“你跟好”。这种教学方式的习题课,教学容量大,教师容易控制,传授的经验也比较丰富,但学生的思维能力尤其是处理新情景、新题型的能力没能得到很好的提高。因此,当前的物理习题课教学,需要有能真正使学生参与,并根据学生的所思、所想、所得、所疑给予实际帮助的教学方式。

2 如何让学生在习题课中发挥主体作用

习题课是学生根据已有经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促成理解、培养能力的课型,具备学生自主活动的条件,也能达成活动目标,让学生自主学习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当然,学生的活动达不到全面、深刻的理解,需要教师根据学生活动中的动态生成,在活动后给予帮助。因此,对于习题课,教学观应该是“你来学”,采用的教学方式应该是“我帮你”。

基于习题课的特点,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发挥主体作用,教师以“问题解决”为主线,提出了“学生先行、呈现交流、教师断后”的教学模式,希望在习题课上增加“学”的成分,以充实习题课的教学。

2.1 以“问题解决”为主线

物理习题课的目标是促进学生对物理概念、律的理解和运用,促成知识的结构化、系统化和模块化,促成重点、难点的有效突破,促成技能、正确思想方法的形成并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对以“问题解决”为主线的习题课,教师的作用首先体现在“问题”的选择上。问题如何选?应立足于通识、通性,旨在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方法,并能引发物理思维活动。因此,高三复习课“动能定理的综合应用”主要选择了两类问题:一类是用动能定理解决变力做功问题;一类用动能定理解决多过程问题。本文以其中两个问题为例加以阐述。

问题1 一质量为m的小球,用长为l的轻绳悬挂于O点。小球在水平拉力F作用下,从平衡位置P点很缓慢地移动到Q点,此时绳与竖直方向的偏角为θ,如图1所示,则拉力F所做的功是多少?

设计意图: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与方法自行解决,在呈现交流中自评、互评,提高审题能力,师生共同归纳出恒力做功和变力做功的一般方法及依据。

问题2 (改编自2015年江苏高考)如图2所示,轻质弹簧一端固定,另一端与一质量为m、套在粗糙竖直固定杆A 处的圆环相连,弹簧水平且处于原长。 圆环从A 处由静止开始下滑,经过B 处的速度最大,到达C 处的速度为零,AC =h。 圆环在C 处获得一竖直向上的速度v,恰好能回到A。弹簧始终在弹性限度内,重力加速度为g。 求:

(1)圆环下滑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的功;

篇6

化学科目含有的研究性学习,采纳了分组探究的适宜性策略,构建特定课节内的化学问题,供初中学生去主动摸索。展开研究性指引之下的化学学习,有助于促动学生认真参与,提升他们所具备的逻辑属性思考技巧,便于学生解析化学难题、获取提升化学层次素养的机会。本文归结了这一学习流程的累积经验,并提炼了独有的化学学习认知。

一、实践流程

在预设的化学学习流程之内,要构造起培育学生素养的认知目标,并摸索可行的新研究模式。如果教师采纳了化学授课的新思维,就会创设出新颖的化学授课对策,为学生带来研究主导属性的学习架构。具体而言,要设置供初中学生摸索的化学事例,让学生尝试解析这一化学疑难;经由高效的化学科目调研,来明晰适宜自己的那种学习渠道。

1.创设目标

总括的目标,要落在培育学生化学层次素养、提升他们的实践素质之上。化学授课课堂,只构成了很小的学生学习空间,而平日生活构造了探究化学的宽广性空间。从这个视角看,关联起化学科目带有的原理及平日实践是本源性的学习对策,也是提升初中化学类别认知的一种前提。

2.构建内容

在明晰预设的研究目的后,就要促动学生构建调研所带有的内涵。例如,教师在讲解有关污染问题的授课内容时,可以倡导初中学生构造起这样的调研架构:首先,经由实地调查来明晰所在城区内江水的现存污染状态;其次,查看家庭所用居室及亲友家的居室,归结居室遭受化学属性污染的现有状态;再次,有条件的学生还可以预设走访化工厂的规划,查看矿区等区域存有的化学属性污染状态。

3.设置要求

学生可运用好寒暑假的时段来亲自落实预设的研究规划。可以在预设的多重规划之内选取一两个可行性很强的调研规划,以便完成初步属性的调研。在实践层次内的研究终结以后,要拟定涵盖了自我感悟的研究报告。报告所带有的内容,要整合科目固有的那些原理,包含感悟属性的内容、认知结果及规划的落实

状态。

4.归结感悟

在学生上交了拟定的研究属性报告之后,教师要选取优良的几份感悟报告,将它们编在一起,供其他学生参照。这样一来,学生就受到了提升研究水准的激励,从而创设出实效性的化学研究对策。带有社会性质的这一科目研究,可以展现出初中学生经由摸索得到的关联成果。

二、累积的研究感悟

具备研究属性的化学科目学习及授课,创设出了初中新颖的学习构架,与培育素养的要求相吻合。这一类别的摸索及学习,不能脱离授课教师的有序指引;在具备充足引导的条件下,鼓励初中学生发挥出调研的热情,提升获取多样化学知识的初动力。

研究所采纳的多重形式,不应限制于单调的讲解之内,而是要指引初中学生展开关联的辩论、实地查验及走访、观看关系到摸索内容的趣味性电影等。例如,在现实参观选定的化工厂以前,可以让学生搜索关联性的有趣视频,以便增添针对这一化学性产业的认知,累积可贵的调研类经验。这样的授课策略有助于拓展学生原有的化学知识面,激发研究性热情,调动初中学生参加科目探究的那部分主动性。

在旧有的化学授课程序内,学生很难学到适宜自己的那种探索思路,只能紧跟教师所预设的授课流程。在探索主导性的授课之下,要缩减教师和初中学生存有的距离,帮助学生构建起加工化学类信息、整合认知、归结独特结论的思维程序。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从多彩的化学研究中获取丰富的调研感受,提升现存的实践。

构建在化学学科之上的研究性学习,指的是初中学生接受教师的有关指引,从平日生活之内,提炼具备研究属性的化学类别专题,并运用到这一科目的摸索过程中。研究属性的科目学习是化学课堂带有的延展部分,目的在于改造旧有的灌输式授课模式,逐渐引入较开放的化学探索进程。培育学生这样的思维,有利于拓展学生获取化学认知所用的渠道,使他们获得多样性的学习感悟。

参考文献:

篇7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3-0092-01

近年来针对初中英语教学的文献大量涌现,从中不难发现,诸多同行都试图从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上下工夫。然而,课堂效果究竟体现为什么则不清晰。基于主流视角来看,课堂效果的提升必然表现在学生对课堂知识的及时掌握。诚然,这种视角所得出的结论并无大碍,但其是否符合初中学生的学习特征,以及能否全面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导向,则值得商榷。

之所以提出以上疑问可归因于:(1)初中学生所处的学习阶段,应对他们学习兴趣的激发引起关注;(2)新课程改革的目标落脚于知识的综合应用,这便要求突破传统视角的束缚。正因如此,重新考察初中英语教学的课堂目标便成为需要去做的事情。与教学目标不同,课堂目标更加具有校本特点,它是指导教学实施的方向。为此,笔者将就本文主题进行以下讨论:

一、针对初中英语教学现状的反思

建立课堂目标定位关键在于突破现状,而突破的切入点则是对当前现状的反思。以下,将从两个方面进行反思:

(一)教学形式方面

教学形式体现为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流程,该流程贯穿于整个40分钟。针对某城区中学的调研发现,教师往往采取先进行单词解析,再进行课文讲解的流程。该流程作为常规形式较易把握,但整个环节都围绕着对英语教学的知识点传授而进行的,其实则属于应试教育的一种类型。可想而知,在这样的程式化教学形态中,难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来。当然,就与初中学生的学习特征相背离。

(二)教学手段方面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关于英语教学手段的创新一直倍受同行关注。这也意味着,目前的教学手段始终处于局部创新的阶段上。然而,在以英语知识的严格传授为指向的手段实施中,难免具有功利化的色彩。具体表现为,即使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或者开放式教学模式,都针对于课堂知识的高效释放,而这种表现能否改变“哑巴英语”的现实则值得思考。

二、反思基础上的目标定位

根据以上所述并在反思基础上,针对初中英语的课堂目标可定位于以下两个角度。

(一)激发学习兴趣的角度

在满足教学大纲所规定要求的基础上,应突出建立激发学习兴趣的目标。之所以提出这一目标,首先在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名句,另外相对于初中阶段而言的高中英语教学,其更加体现出应试教育的特点。从而,惟有在初中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在主观上建立起学生英语学习的主体意识。笔者认为,这一目标定位根本还受初中学生学习特征使然的决定。

(二)增强听说能力的角度

不可否认,当前初中英语教学已经突出了听说能力训练。但实践表明,因受本校升学率的影响,这种训练较为程式化,即未能在兴趣导向下走实用路线。可见,这也导致了当前初中学生在综合应用英语知识上陷入尴尬境地。为此,这一目标定位要求在不改变现有教学生态的情况下,增强听说训练的实战性。而这种实战性也是与新课程改革目标相符合的。

三、定位引导下的实践

围绕以上目标定位,以下基于初中英语外研版教材进行实践分析。

(一)话题交流(Free talk or daily English)

结合单元的中心话题,师生或者生生进行互动,开展口语交流活动。此时,教师应该将网络上有趣的相关事件(学生也应知道)纳入其中,并借此提升学生的听力水平。

(二)复习/头脑风暴(Revision or Brain storm)

进行旧知识复习,复习与话题有关的单词、短语,创设适当的语境,复习句式和时态等语法知识。也可以开展头脑风暴活动,联想与话题有关的内容,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以旧带新,拓展知识,为新课做知识储备。

(三)预习检测

检测词汇、语言结构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可见,此时将词汇放在了听力训练之后解决了。

(四)笔头练习

完成学案上的习题。重点加以突破,合理地讲练,确保每节课中目标的达成度。

(五)进行语法归纳

在这个环节中,要重视时态、语态和语言结构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通过训练和小结让学生明白所学习的语言结构在什么语境情况下使用,具体的、不同的语言环境应使用具体的、不同的时态和语态,怎样用,让学生感悟、进行实践。

当然,最后还应进行一定的教学反思。反思主要从课堂气氛营造、学生参与热情等几个方面来进行定性分析。

四、结论

本文认为,应围绕着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听说能力的目标进行实践创新。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 翻转课堂 体育教学 初中体育

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通常又被称为颠倒课堂,指的是将传统教学模式中知识传授与知识内化的顺序进行颠倒安排,并通过这种安排来对传统教学模式中的课堂教学时间进行重新规划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相较于传统“课堂学习+课后练习”的教学实施流程,翻转课堂中“课前自学+课中内化+课后升华”的教学实施流程,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不但有助于学生学习过程中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同时还能够通过师生角色的转变将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的被动学习转化为一种自我汲取的过程,对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升和学习方法的掌握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鉴于此,为了促进翻转课堂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与推广,本文就针对翻转课堂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应用问题进行了探讨与分析。

一、翻转课堂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流程

翻转课堂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主要可以概括总结为三个主要的环节,即:课前的前置性学习、课中的互学以及课中和课后的练学。以下就从这三个环节入手对翻转课堂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流程进行具体的分析:

首先是,课前的前置性学习。在课前的前置性学习阶段,主要包括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任课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教学任务以及初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发展规律,设计学生课前自学的任务,并选择或者是自行制作与此相对应的教学课件或教学视频发放给学生,作为学生课前学习的资料;二是,学生观看教学课件或教学视频,并在观看教学课件或教学视频的基础上,通过自行查阅资料等来熟悉将要学习的内容,如,了解所要学习的体育与健康知识、掌握某个技术动作的技术要点,感受某项技术动作的动作结构、速度以及力量等要素,同时记录自己在课前学习环节所遇到的困难和疑问。

其次是,课中的互学。在课中互学阶段,主要包括了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任课教师根据教学需求设计交流的形式,提出交流的要求。例如:可以采用学生个人回答、个人提问的交流形式,也可以采用小组先合作然后再派代表进行汇报的形式,还可以采用小组内部沟通交流之后小组再进行集体展示的形式等等,在实际应用时任课教师应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灵活选择和合理安排;二是,学生根据任课教师所设计和制定的交流方式,进行沟通、交流以及学习成果的展示,不但可以沟通交流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总结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同时还要注意总结提出学习中的难点和疑问,并与同学或者教师之间就学习中的难点和疑问进行深入的探讨与分析;三是,任课教师在学生沟通交流和学习成果展示的过程中,不但要注意观察,听取并解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和疑问,同时还要注意再次发现问题,并有针对性的引导和启发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

最后是,课中和课后的练学。在课中和课后练学阶段,同样也包括了三个方面的主要内容:一是,任课教师根据学生在前置性学习阶段和课中互学阶段的学习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练习方案;二是,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基础之上,根据自己学习的实际情况和任课教师提出的指导意见,边学边练,积极提高自己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三是,任课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和提炼,并在总结提炼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安排课后巩固练习。

二、翻转课堂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要点

首先,要注意明确课前前置性学习的定位。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时,课前前置性学习的设计是影响其应用质量和应用成效的关键。在这一阶段,任课教师要明确课前前置性学习的目的是通过让学生自主经历学习的过程,来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体育知识与体育技能的能力,因此,在面向学生布置前置性学习阶段的学习任务时,应该以让学生熟悉和了解教学内容中的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为主,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体育学习,尤其是体育自学的兴趣为主,而不能强制性的要求学生通过前置性学习解决所有的问题,学会所有的内容,否则不但不利于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反而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其次,要注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适用性。通过上文的分析可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而言,具有诸多的优点。但是,在组织开展初中体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注意,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采用翻转课堂这种新的教学模式。概括来说,适合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内容通常具有如下特点:一是,具有趣味性和吸引力,能够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二是,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三是,所涉及体育运动项目和技术动作等的安全性较高,以免学生在课前自学的过程中出现运动损伤事故。

最后,注意避免翻转课堂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应用的异化。翻转课堂相较于传统的初中体育教学模式而言,是教学理念、教学结构以及教学实施方法的变革,而不是简单意义上对传统初中体育教学模式的缝缝补补。因此,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引入翻转课堂教学时,任课教师一定要注意深入研究翻转课堂的基本理念、科学认识翻转课堂的实施价值、实施目的、实施条件和实施方法等问题,真正做到以教学质量的提高为目的,结合初中体育教学的特点和初中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开展翻转课堂教学实践,切忌只追求形式的变化和表层的热闹,而却忽视了实际的教学目的,使得翻转课堂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出现异化。

篇9

前言:英语作为初中教育的重点课程之一,在教学方法的使用上,也经历了长时间的变革,新课标提倡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式,强调初中英语学生体验式教学,通过制定任务计划,培养学生英语应用思维,使学生在参与任务、解决任务、完成任务中提高英语整体水平。

一、 任务型教学的含义

任务型教学实质上是一种参与式的交际教学,基于变化性互动的语言学理论,通过任务的形式将英语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具体的生活和运用,任务型英语教学强调的是主动学习,在传统的英语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往往是处于被动的形式,是学生有目的有计划的对英语进行阶段性的学习和掌握,是一种被动化的强制学习,主动的学习是最为自然的学习状态,也是掌握知识最为快捷和持久的唯一途径。任务型教学途径就是以自然学习为基础,制定与英语阅读相关的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自然的吸收、掌握和运用知识,学习的初级阶段是模仿,高级阶段是理解和运用,任务型教学是学生运用知识的过程,通过运用最终达到学习的目的,因此任务型教学途径是引导学生自然主动学习英语的重要方式。

二、 任务型教学途径在初三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阅读理解是初中英语的重点考察题型之一,因此在初三英语的教学中有专门开展的英语阅读课来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的水平,阅读理解首先要建立在识别单词的基础上,然后是对英语语法和句型知识的掌握,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对句子和整篇文章的理解,英语阅读是一项综合性非常强的技能,传统的阅读课多数是侧重课文的朗读教学,偏离了英语阅读教学的本质,初三在整个初中的教学当中是学习难度最大的一年,提高了学生对于初中整个英语知识学习的综合应用要求,而通过任务型的教学途径,改变了以朗读为中心的传统英语阅读的教学模式,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将初中阶段所有的英语知识融合到设计的任务当中,通过学生对于任务的个人理解和分析,并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任务的解决当中,在任务的解决当中,学生对于英语能力的学习是具有一定的主动性的,教师在任务型教学途径是充当引导方和监督方,通过观察学生在执行任务中的表现,及时的给予帮助和指导,推动学生学习的进程,提高学习的积极性,通过任务型教学途径进行的初三英语阅读课程是最贴近学习目标的,任务型的教学途径能够升华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运用在初三学生的英语阅读课程中,则能够整合初中阶段的知识框架,提高学生对于初中整体英语知识体系的融会贯通能力和情景应变能力。任务型教学途径其实也是一种团队和个人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从学习的流程来说,是学生小组的共同执行任务的过程,而在任务完成的过程中,学生各自对于知识的体会和吸收是不同的,因此任务型教学能够给予学生自由的学习空间,依照自身对于英语阅读的掌握能力,摄取自己未能学习到位的知识点来提高英语阅读水平。

三、 任务型教学途径在初三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要点

(一)任务设计真实性

语言是源自于生活的,英语学习的目的是最终运用于生活当中,因此在初中英语阅读任务型课程设计要具有一定的真实性,最好能围绕初中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来开展任务,贴近真实情景的任务,最能激发学生的参与感,准确的理解任务的要求,快读的吸收任务中的英语阅读知识和技能。

(二)任务流程灵活性

英语阅读任务型教学途径的目的是要学生通过完成任务来提高英语阅读能力,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与教师的交流来得到技能的提高,这种教学途径的重点在于学生在任务的不断执行中循序渐进的获得交流的机会,因此任务的流程要具有灵活性,任务应该遵循难度逐渐提高,英语阅读知识点环环相扣的流程,并在每个小段中插入任务关键点,创造学生之间、学生和教师之间的知识交流,例如在遇到困难时,可以事先规定,每个小组有三次向教师求助的机会,通过求租获得的信息,从另一个角度也是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

(三)任务难度适中性

初三英语阅读任务型教学途径的应用要点除了对于内容和流程上的把握外,还需要注意任务的难度系数,任务教学是需要学生最终完成任务来获得能力提高,因此任务是具有可完成性的,任务的难度要适中,要能够适应大多数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保证在任务的执行过程中,大多数的学生有能力可以完成,任务难度系数过高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而难度过低会减少知识的吸收量,学生处理难度较低的任务时,任务中应用大多为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点,不具有学习的必要性。

参考文献:

[1]杭彦.浅析任务型教学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J].中学生英语·初中版,2010.

篇10

引言

以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许海中学的教学情况为例,该校总结分析了初中物理课堂在探究学习活动过程中存在的种种弊端,把原理探究、知识讲解、课堂互动模拟、拓展应用、现象呈现、情景创设、测试与诊断等共性结合起来,而且列出相关的处理方式。

1.背景

据有关数据表明,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许海中学在初中物理探究学习环境下的设计与应用做的并不好。都知道信息技术可以很好地促进探究,但其应用很不得当,很大一部分研究超出了学科探究的界限,只从探究学习的特征、定义、案例、模式等角度实施论证与分析,因而对细节知识主体的分析尚不到位。

2.初中物理探究应用问题

2.1 物理探究学习不按程序

物理探究学习不按程序是初中物理探究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拿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许海中学来讲,他们明白初中物理研究性学习是程序探究的一类过程。这是极为有益的,一方面,在一定的时期内做好教学活动程序的实施,是非常有必要的。探究教学模式就如同一座桥梁,连接起教学实践与理论,使其有机地结合。这是一条不能忽视的道路,它最终成为教师教学是否成功的关键因素。不管采取哪一种学习方式,第一步要做的必然是发现问题,然后是解决问题,其环节或过程都是与课堂教学相类似的,这是毋庸置疑的。这种模式虽然很好用,但程序性不强,弊端也非常明显。尽管在探究学习过程中遵循建立假说、形成问题、检验假设、制定研究方案、下结论等一整套流程是必要的,但探究性学习毕竟是一种相对比较开放的学习过程,在现实教学当中,老师能够针对以上五个探究流程采取循序渐进的、分阶段的引导方案。

2.2探究学习中教师引导不够

探究学习中教师引导不够也是存在的问题之一。许海中学学生的互动学习就是一个鲜活的例子,这也是当前探究教学实际情况的一个缩影。从该校的实际探究情况来看,其教学过程与我们通常所习惯的填鸭式教学方式有着非常显著的区别。它希望教师把物理探究当成一种享受的经历,而不只是当成结果的理论系统来教,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非常关注课堂结果,另一方面要关注理论知识的获取过程,有时候我们只注重过程而不注重结果,有时候我们却只看重结果而不注重过程。在探究过程中,学生必须集中精力进行探究学习,做到情感、认识、意志整合的一致。可是教学过程如果要使学生能够全力以赴,就不能以老师为中心,而必须做到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适应提问、观察、测量、推理、实验、预测、解释等探究活动,让他们觉得有趣味的同时又能够轻松完成目标。

3.初中物理探究应用对策

3.1充分发挥探究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

充分发挥探究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初中物理探究学习环境的设计与应用研究过程中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以许海中学的教学实践来说,要想把握初中物理探究学习环境的设计与应用研究的规律,就要发挥探究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引导作用。如果教师让学生提出发散型的问题,则会启发学生关注问题的创新意义,最终促使他们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探究教学的一个主要目的是提升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训练学生的多种才干,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譬如在物理教材“光的现象”的探究学习中,能够提出这样的问题:现实生活中的哪些现象能够表明光是随直线传播的?假使光的传播速度比声音的传播速度慢很多,那么世界将会面临什么情况?如果光线不会出现折射的情况,那它有可能会产生什么情况?给学生出适当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潜力,当然一个经验丰富的教师很少会直接把理论知识讲给学生,相反,时常对学生实施提问,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假如教师提出的问题过于模糊、笼统,学生接收知识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导致教学效果太差。

3.2充分落实教材中每节课的探究活动

充分落实教材中每节课的探究活动是初中物理探究学习的有效对策之一。许海中学的探究实例很能说明问题,其主要举措就是严格落实物理教材中的课时内容,确保每节课的探究实践活动有所收获。该校在初中物理探究学习过程中反映了部分问题,总结分析了初中物理课堂在探究学习活动过程中存在的种种弊端,把原理探究、知识讲解、课堂互动模拟、拓展应用、现象呈现、情景创设、测试与诊断等共性结合起来,而且列出相关的处理方式。初中物理研究性学习是程序探究的一类过程,一方面,在一定的时期内做好教学活动程序的实施,是非常有必要的。探究教学模式就如同一座桥梁,连接起教学实践与理论,使其有机结合。当前探究学习的首要任务就是把学生学习的一时兴趣与学生长久的学习志趣相联系。

4.结语

本文以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许海中学的物理探究性学习实践为例,对初中物理探究学习环境的设计与应用研究做出深入分析,希望可以很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潜力,并且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给教师提供探究实践教学活动的新方案。

【参考文献】

[1]陈军.现代教育技术与物理教学的整合――运用几何画板辅助、优化物理教学过程[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11(5):79-91.

[2]齐立森.开放教育资源(OERs)背景下的 Sakai 应用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1(5):85-97.

篇11

近年来,随着教育考试改革的不断进行,中学数学考试已不仅仅局限于考查学生掌握知识的水平,更多的是为了检验学生是否具备了一定的解决问题能力,因此,教师有必要营造良好的问题学习环境。

一、引言

初中数学教学理论在传统教学与新课程标准共同作用下,需要数学教师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本文首先提出并介绍了初中数学教学中问题驱动式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其次提出了问题驱动式学习环境的基本建构;最后重点阐述了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合理应用问题驱动进行教学的流程。

二、基本概念

所谓问题驱动式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系列相关联的问题,通过连串问题的不断提出,强调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驱动学习动机,产生学习动力的教学模式。问题驱动主要包括问题选择和问题提出,选择的过程是教师结合教学内容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的,在问题提出后的课堂时间里,需要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测试与评价共同作用,真正做到问题驱动式学习的有效进行。

所谓学习环境,顾名思义就是学生整体学习的氛围、学习方式、学习伙伴的综合。

三、问题驱动式学习环境的基本建构

上文提出了一些基本概念,接下来本文主要阐述驱动式学习环境的基本建构。

1.建构问题驱动程序:问题选择―问题提出―问题回答。这里的建构问题驱动程序主要是在教师层面上建构的,教师要针对性地选择所要提出的问题,在提出问题的技巧和方式方法上要讲究,对于学生的问题答案要尽可能地赞美和表扬。

2.学习过程程序:学习探讨问题―解析问题―练习―拓展。这里的学习过程程序主要是在学生层面上建构的,学生在问题提出的最开始要主动探讨问题、解析问题,最终进行知识练习,最后进行知识拓展。

3.课程讲授程序:课程内容与问题选择相关联―课程测试与学习解析相关联―课程评价与课堂练习相融合―课程交流与课后拓展齐头并进。

4.情感态度的总结:学习态度与学习兴趣相关联。

四、初中数学教学问题驱动式学习环境的教学流程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真正运用问题驱动式展开教学,营造合理的学习氛围,需要教师在建构的理论层面上加入适合学生特点和班级制度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工具,这就需要研究相对普遍的教学流程。

1.设计问题,整理思路。教师展开问题驱动式学习方式之前,有必要将初中数学教学内容解剖分解,整理出清晰明确的教学思路,进而提出层层相扣的问题串,在设计问题的过程中,深刻把握所要教授数学知识的脉络,及时关注重点和难点的教授。

2.提出问题,引发思考。教师在数学课堂上进行问题驱动式运用的时候,提出问题的方式尽量新奇而带有启发性,在真正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引导学生深层次思考问题的本质,达到“驱动”的效果和目的。

3.解析问题,探讨学习。教师已经明确过问题的具体内容后,接下来的重要流程就是组织学生展开学习,这是学习环境形成的良好契机,因此,教师可以采用探究学习及合作学习的模式展开问题解析,通过学生的配合与思维的呈现,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4.解答问题,交流拓展。经过解析问题后,初步形成了问题的最终答案,此时是学习的升华期,教师要趁热打铁,抓住问题的根本答案,营造拓展学习的氛围,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学习交流和学习拓展,通过连串问题的解答,进一步搞清楚数学知识的应用范围和初步掌握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技巧。

五、案例

例如初中数学《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解题》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认真分析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概念和相关图像、性质等基础知识,提出一连串的问题:“我们已经学习过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性质及图像,那么如何运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呢?”“运用一元二次方程解题的根本方式是什么呢?”“在解题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呢?”“同学们从本节课程中能够学到什么数学知识呢?”然后,教师可以通过新闻链接、多媒体、生活情境等各种不同的情境和手段引入一元二次方程应用题;接着,教师要引导学生展开一元二次方程解题的技巧讨论和方法总结;最后,教师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知识拓展和总结,对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精神给予肯定。

六、结语

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尝试运用问题驱动式教学方法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我们坚信,只要坚持不懈地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尝试新方法,顺应教流和教学改革,就一定能够培养出更适合社会需求的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何克抗,李文光.教育技术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篇12

关键词:翻转课堂;历史教学;可行性

随着时代的改变,目前对于初中的教学目的有了相当大的变化。尤其是在历史学科,对于学生在历史方面的要求不再局限于提高应试分数,更多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基于这样的教学目的,就需要提高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从而完善学生的学习流程,激发学习过程中的探索能力以及创造力。另外,初中生的学习内容相对小学而言有了很大变化,应该从“填鸭式”教学模式逐渐转变为以自我学习为中心,教师指导为辅助的模式,从而提升学生的自身能力。因此,传统的历史教学模式需要逐步改善,逐步加强学生在课堂时间中的主导地位。

近几年,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逐步走入课堂,提高了初中生历史学科的综合能力。

一、翻转课堂的优势

(一)国内外现状

最早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出现在我国的山东的杜郎口中学,虽然并没有使用互联网技术,但其通过导学案等内容已经展现了翻转课堂的初级模型。而美国在2000年首次论证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势。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目前国内外对于翻转课堂已经在多个学科有大量的成功案例。

(二)丰富学生课余生活

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主要为在课余时间通过视频等多媒体学习历史知识,在课堂进行知识内容的互动。通过在课余时间的自主学习,可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不必在局限于书本上知识点的重复性回顾。

(三)激发学习主动性

由于知识点的获取途径为课下自主学习,因此学生可以结合学习目标,自主控制学习进度。针对理解困难的知识点可以重复多次地学习,而针对兴趣点可以拓展其学习内容,同时,通过与教师实时的沟通,可以获得更加个性化的指导与帮助,从而提高学习的主动性。

(四)提高教学效率

课下积累的知识,可以在课堂上通过交流、合作、相互答疑的模式加深理解。根其他同学对知识点的见解以及教师的指导,使知识点得以巩固。除此之外,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课下以及课堂上的表现,更加准确地了解每一名同学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针对性的指导,从而提高历史教学的效率。

二、应用方法

(一)课余自主学习

首先授课教师应根据教材及课标进行深入研究,并设计翻转课堂整体流程。针对教学重点、难点内容制作相应的课余学习视频,同时给出具有针对性的开放性问题以及自我检测内容。

指导学生在课余时间观看视频并完成检测任务,并及时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反馈。除此之外,鼓励学生在公共发言频道交流心得以及互助解答。

(二)课堂学习内容互动

根据学生在课余学习中出现的问题,整理易错及理解偏差的知识点,在课堂上进行深入指导。同时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角色扮演、合作展示、辩论赛等具有互动性的模式分享各自对知识点的认识与理解。对于课堂各项任务的时间安排,教师需要整体把控,在保证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同时,保证翻转课堂按照预定的流程进行。活动结束后,需要学生进行自评以及互评,最后教师进行指导性评价。

(三)学习成果反馈

针对课前与课堂学习的历史知识内容,认真总结。对于课堂上没有解决的问题,激励学生自我解决,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积极的交流互动。如果仍存在问题,及时与教师进行沟通。另外,教师需要依据学生在课前以及课堂上的表现对其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以及学习方法学习态度进行客观准确的评价,并提出改进意见。

历史学科在初中生的学习中表现出了越来越高的重要性。不但让学生了解到人类的发展进程,更能以史为鉴,逐步完善自我。然而传统的历史教学模式容易促使学生对于知识点进行死记硬背,导致学习历史仅仅是为了提高考试分数。近几年的历史考试中,命题上也逐渐出现考察学生对历史认知的开放性试题。因此,应针对目前的教学情况完善历史学科教学模式。

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在初中生的历史学习中可以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的同时,极大地促进初中生对于历史学习的自主性。通多形式多样的互动模式,激发中学生历史的学习兴趣。综上,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历史学科的学习效率,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楠.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翻转课堂教学在初中思品课的应用研究[D].宁夏大学,2016.

[2]王婧.“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6.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