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教育的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3-08-31 09:22:15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关于小学教育的重要性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关于小学教育的重要性

篇1

教师和学生作为教育教学活动的两大主体,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两者处于传授知识和接受知识的相对位置,导致教师和学生先天就处于不平衡状态。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教师与学生的平等性,使得如何处理师生关系成为诸多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小学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了师生关系在教育教学中具有更加重要的地位,轻松和谐的师生关系成为教学活动顺利进行、教学目标顺利达成的关键所在。

一、能够有效的拉近师生距离

小学生处于人生的起始阶段,其年龄的特殊性决定了大多数小学生一方面对于教学充满好奇心,但是另一方面对于教师总会有一定的畏惧之情。这种情况下如果在没有处理好师生关系的情况下就盲目的开展教学活动,那么教学效果是可想而知的。因此,教师必须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来获得学生的尊重、认可和信任,增强孩子对教师的依赖性,如此一来在课堂教学中孩子能够顺利的融入教学氛围中,而不是始终因畏惧之心游离在教学之外。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需要教师主动的以平等的姿态与学生进行交流,从而使得学生产生一种被尊重和被重视的感受,从而有效的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以笔者为例,有一次在接待新生的时候,笔者发现孩子始终躲在父母的背后,与他交流也得不到回应。这种情况下笔者灵机一动,针对孩子的书包说到:“好别致的书包,我也想买一个,就是不知道在哪买?”,孩子马上用自豪的语气回答“这是妈妈亲手做的,买不到的”,然后笔者就接着孩子的回答进行交流起来,从书包谈到文具,再到玩的游戏等,很好的消除了孩子对陌生环境的畏惧感,获得了孩子的认可。事实上,受年龄的限制,大多数孩子虽然对外界人和事都持有一定的好奇心和畏惧感,但是只要教师能够以真诚的语言主动和学生互动交流,是很容易获得孩子的认可的。当然,年龄较小也很容易导致孩子对教师信任因一句话、一件小事就消失殆尽,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尽可能采取措施的维护师生关系,站在孩子的角度来进行思考和采取教学策略,从而让他们更乐意在学习中获得教师的肯定与鼓励。

二、能够及时的掌握学生情况

对学生学习、生活状况的把握是有效教学的前提,虽然说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能够根据自己的观察来把握学生的学习状况,也能够通过与家长的交流来掌握学生的生活状况,但是一方面教师精力的有限性,另一方面学生生活的独立性使得教师对于学生情况的把握往往是片面的,这就需要教师尽可能的与孩子进行交流来获取信息。这种情况下,良好的师生关系毫无疑问能够更好的让孩子在交流时敞开心扉的将自己遇到和看到的事情和教师分享,并在一个相对轻松的心理状态下表达出自己的观点。此外,良好的师生关系也能够保证孩子在遇到生活和学习上困难的时候第一时间向教师求助,从而有效的避免一些校园安全问题的发生。在教学中笔者曾有过相同的事件不同的结果的经历。同样是家庭父母吵架,其中一个孩子由于和教师关系较好,因此第一时间向教师寻求帮助,在家访之后问题很快得到了解决,另一个孩子由于性格较为孤僻,教师对其注意不多,随着父母吵架次数的增多最后竟然选择了离家出走,虽然最后及时的在同学家找到了孩子,但是带来的教训却是极为深刻的。如果教师能够处理好和每一个孩子的师生关系,那么很多问题就不会再发生,例如同学之间的打架、校园安全问题、家庭问题等。从这个角度来说,轻松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获得孩子认可的基础,孩子的认可则可以保证教师为孩子的成长进行全方位的护航。

三、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很多教师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在课堂难以控制的情况下,有的教师轻轻的一句话就可以将教学拉回到正常的轨道中,有的教师无论采取怎样的措施都难以获得成效,甚至出现师生冲突现象。究其原因就在于是否处理好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一方面能够促使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更加富有激情的进行授课,另一方面学生也乐意去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从而确保了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和教学质量的不断的提高。相反,师生关系较为冷淡的情况下,很多小学生对教师没有足够的认同感,在教育教学中往往是自顾自的做自己的事情,对教师的课堂活动完全不予理睬,甚至会出现唱反调的情况。这种情况下不仅影响了教育教学的开展,也挫伤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长期下去教学质量出现不升反降的现象。不同于中学和大学课程,小学教学内容相对较为简单,教材的设定也主要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主,而建立轻松和谐的师生关系则可以确保小学生在课堂上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师所设置的各种活动,从而使得小学生在有效的课堂时间内掌握相应的知识,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有助于孩子养成正确的人际观

众所周知的是,小孩子有两个重要的榜样,一个是家长,另一个则是教师。对于小孩子来说,教师对师生关系的处理往往会影响到其未来的人际交往观,哈佛大学教育学院曾花费十年对学生人际交往进行过调查,结果发现小学阶段能够和教师友好相处的小学生在未来十年之内能够结识到更多有利于自身发展的朋友,相反在小学阶段和教师冲突不断的学生在未来也难以获得别人的认可。由此可见教师对小学生人际观的影响,教师采取各种措施例如交流的时候尽可能的站在小学生的角度提出问题、以真诚的语气、平等的态度处理人际关系,那么学生在未来走入社会之后也必将受到教师的影响,能够有效拓展自身的人际交往范围,获得他人的认可。

作者:王海霞 单位: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教场小学

参考文献:

篇2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1 游戏教学法的内容概述

游戏教学法在中小学教育领域的应用效果较为显著,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教学辅作用。小学英语课上利用开展游戏的形式满足小学生爱玩的天性,促进知识学习和游戏娱乐在英语教学中的并相发展。兴趣是学习过程中最好的引导老师,是激发小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有效实现途径。由于小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注意力集中度不高,这就要求老师必须避免课堂教学的枯燥性。在游戏中学习,在学习中游戏的教学状态,对小学生来说极具吸引力。老师通过运用游戏教学法,把英语课程的学习内容通过开展游戏活动的形式教授给学生。在与学生形成良好互动的同时,实现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发挥。

2 小学英语游戏教学的重要性分析

2.1 充分迎合了小学生的学习特点

想要将知识内容有效地对小学生进行渗透,必须首先充分了解小学生对学科的学习特点。游戏教学法可以让学生有效地参与到教学环境中来,充分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小学生的心理年龄特征影响,在学习过程中会没有自我学习的主体意识,这就要求老师要结合新颖的教学法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探索欲。游戏活动的互动性较强,可以营造出活跃的课堂气氛,进而促进学生与知识、老师三者之间的和谐互动交流。在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内容中融入英语知识,学生在玩中无意识地接受所学内容,并在游戏在开展中反复练习和运用,进而增加学生对所学英语知识的记忆程度。

2.2 促进小学英语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有效提高

小学英语教学是否具备多元化的教授方法,直接影响小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小学英语知识的基础性学习最为关键,对学生以后的英语学习道路起到意识兴趣和知识功底的双重铺垫性作用。小学生对英语单词和句子的学习,在不断的重复阅读和练习过程中进行,游戏教学法恰好符合这一教学特点。老师根据所需的单词和句子内容,设计一定的情境氛围,在同学之间开展游戏互动。通过这种小游戏让学生有效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加深学生对所学英语单词的印象。在不断的游戏练习中,提高英语的学习效率。

2.3 游戏教学法本身符合英语教学的内在要求

游戏是人们在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娱乐方式,满足人们对乐趣感的追求。在游戏的进展过程中,实现人们对其主体控制意识的展现。游戏本身对于小学生而言,是每天生活中的必需品。将游戏融进英语教学中,有效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关注兴趣。学生在自愿的情况下积极参与到英语教学中来,通过游戏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由于英语是西方国家语言,小学生在完全没有语言环境的情况下,只能凭借感知理解能力和老师的引导教授为主要学习方式。游戏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帮助老师引导学生了解英语语言。

3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3.1 开展多元化的游戏教学方式和方法

游戏是兴趣的来源体之一,积极拓展游戏教学方式和方法就是对学生学习乐趣的开发。根据学生的课堂学习信息反馈,老师及时对课堂游戏开展形式做出调整。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形式的开展和学生积极性的发挥是课堂质量的有效保障。老师迎合教材内容的编制特点对课堂游戏活动进行设计。同学们对单词和句子的发音熟练掌握之后,开展课堂游戏互动环节。老师要求学生用画笔描绘出班级中你最熟悉的一个人,用英语说出画中人物的体貌特征。通过He is tall and strong,等绘画内容的描述,让学生们猜出画中的班级同学到底是谁。在不断的互动过程中,学生们积极地参与到游戏环节中来,提高课程教学目标质量。

3.2 注重课堂学习与实践互动相结合

游戏活动是教学过程中实践互动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英语的学习离不开理论知识的引导。为了避免理论知识讲解过程中的枯燥性,制约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坚持英语理论知识渗透和游戏环节的融会贯通极为必要。书本知识的英语单词和教学资源涉及面有限,老师可以通过网络等形式对教学知识资源进行搜集运用。老师可以以班级为单位,积极举办“小学生英语技能大赛”。对于参赛内容不做限制,只要与英语有关即可参加。

3.3 注重老师游戏引导作用的发挥

在小学教学过程中,老师的引导作用是不可或缺的教学元素之一。小学生的模仿能力很强,对于第二语言的陌生性,学生很容易模仿老师的发音,以老师的教授内容为标准。这就要求各个小学要对英语老师的英语教学水平和职业素养严格要求,对英语单词和句子的发音必须精准,以免误导学生的学习效果。在教学的环节开展过程中,老师尽量使用英语教学,让学生适应老师的英语语速。英语的语言学习是漫长的积累过程,老师在课上鼓励学生用英语进行简单的沟通,课下愿意用英语词汇表达自己的想法。循序渐进地对学生大脑进行英语第二语言意义的灌输,是学生将英语的学习视为说话习惯。在游戏开始前,老师使用英语对游戏规则进行介绍,同学们为了更好地参与到游戏当中去,就会对老师所说的英语规则用心研究理解。通过学生理解英语规则的方式,对英语的语感进行有效培养。

4 在小学英语游戏教学的应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游戏的娱乐性较强,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实施。游戏教学法的开展,是为了调动学生们对英语的学习兴趣,更积极地参与到教学环节中来。老师在引导过程中,避免学生产生为了游戏而参加游戏的心理。老师必须有效操控整个游戏进展环节,为了英语知识的学习内容服务。积极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注意方式和方法的指引。在扩展教学内容时,注重对课外教学资源的慎重运用。挑选积极向上、互动性较强的教学方式进行英语学习的引导。对于游戏的开展设计,要强调注重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能力的有效锻炼。根据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绪变化和吸收内容效果的反馈信息,及时对游戏活动内容的设计进行调整。除此之外,由于教学课堂时间有限,老师要合理把握游戏互动时间。不要一味地进行课堂游戏,从而忽略课堂理论知识内容的教学。

5 总结

综上所述,游戏教学法适用于小学英语教学中。由于游戏本身的活动特点和小学生的学习状态分析,英语教学的游戏互动环节极具开展的必要性。促使小学生们在玩中学的求知状态,有效地对知识内容吸收理解,加深对英语单词和句子的记忆。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地创新游戏教学互动理念,掌握游戏教学在英语课程中的应用方式和方法。坚持重点强调游戏教学与课堂理论知识相结合,避免由于游戏的娱乐性,影响学生对课堂知识内容的理解。抓住小学生爱玩的天性,丰富游戏活动形式,促进游戏教学法更具教学辅助。

篇3

当前对学生进行德育的过程中,方法过于单一,以灌输为主,缺少创造性和真情实感,无法触及学生丰富多彩而又异常敏感的心灵世界,学生成了被动接受教育的对象,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挖掘学生自我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导致学生缺乏自主意识。只有养成教育才能摒弃过去人管人的做法,加强学生的自觉意识,完成学生的自主管理,营造和谐课堂、和谐校园。

在学生管理中,我们发现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由于受家庭的溺爱、娇惯和社会一些不良风气影响,自我约束能力、心理承受能力普遍较差。但学生接触的东西越来越多,知识面越来越广,口头表达能力、表现欲都要比过去的学生强得多,如果教师把学生看作是一群绵羊,任意摆布,那只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压抑学生向上的进取心。教师要充分地相信、依靠学生,大胆地把班级管理工作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教师只要起好点拨的作用,学生的养成教育是一条重要的途径。

在管理工作中,有少数教师管理效率不高,许多工作都由班主任包办,学生整天忙于学习而忽略了能力的培养。由于班主任总是冲在“第一线”,班委会、团支部的作用被削弱。结果是:班主任工作十分辛苦,管理效果却一般。学生在班主任面前一种模样,班主任一走又是另一幅景象,这让班主任伤透了脑筋。

如何改变这种状况,使教师的管理能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主动参与管理,在德育管理中实施养成教育,成为学校德育管理最为紧迫的任务。

二、养成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中学时期是青少年生理、心理急剧发育及变化的重要时期,正是增长知识,良好行为习惯、道德品质、学习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在这一时期实施养成教育尤为重要。

1.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

中学生作为思想敏感、行为可塑的群体,他们尚未健全的身心也受到很大冲击。诸如爱惜粮食、爱护公物、语言文明、保持良好卫生习惯等基础性文明行为,本是中学生应当身体力行的,但是如今不少中学生在这些方面的意识和行为减弱了。这种基础文明滞后的现象,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注意。究其原因有来自社会来自生活的,更多的是属于教育自身。对于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笔者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考虑。

首先实行榜样示范。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示范是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优异成就教育影响受教育者的一种方法。榜样示范包括教师的言传身教、优秀学生的榜样效应以及英雄人物的楷模激励。如教育学生爱国时,可讲述事迹等。此外,教育者的言传身教作用也不可低估,身教重于言教是长期以来教育实践所得出的至理名言,由于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朝夕相处,再加上教育者的威信影响,教育者的言行举止很容易成为受教育者模仿的对象。因此,教育者要时时处处注重言行、举止、仪态,使之起到良好示范作用。

其次是制度约束。制度约束指通过执行学习和生活等方面的规章制度使学生得到锻炼。依据学生在校的情况,可师生共同制订和执行学校规章制度、班级集体制度、学生德育制度等。各种规章制度要切合学生学习和生活实际,要善于抓住初中学生行为存在的共同问题,提出相应的要求。只有长期持久地执行制度,学生才会不断矫正错误和不良的行为习惯,依据正确行为导向,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最后是强化训练。“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行为习惯的培养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宣传上,更重要的是落实到行动上。“百说不如一练”,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离不开训练。要让学生真正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反复进行行为训练。德育应从头抓起,从小事抓起。根据学生的实际,充分利用晨会、班会加强对学生行为的训练。

总之,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需要教师不断探索,不断努力,通过多种途径,采取各种方式,持之以恒,一步一个脚印地去落实。这样,才能使学生懂得“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道理,从而自觉养成守规范的行为习惯。

2.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习惯的教育

培养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长期以来,人们以“德才兼备”作为评价人才的根本标准。这里的“德”,就是“思想品德”,就是我们所说的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人才的精神面貌是由思想品德和知识才能两方面构成的,所以用“德才兼备”作为评价人才的根本标准。在“德”与“才”两方面,“德”起着统帅作用,是人才发展动力的发动机和方向盘,所以将“德”放在“才”的前面,“德”是首要标准。因此培养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首要任务。

培养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也是学生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所要求的。青少年学生还处于长身体、长知识和思想品德不断发展的时期。这个时期可塑性大,易于接受外界的影响,既易于接受学校的正面教育,也易于受到社会错误思想、不良风气的影响。所以,此时加强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打好思想品德的基础,不仅对自己的终身发展有意义,而且对于提高自己抵制错误思想意识不良影响的能力,保证良好的道德品质形成和健康地成长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由于道德行为习惯的形成是一种逐渐变化的过程,是一种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因此,每个人都应当从一点一滴小事做起,都应当做到“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小善和小恶,经过数量的积累,就会变成大善和大恶。许多不良的品质,往往都是从小的坏事开头的。诸如平时说话不注意语言文明,生活中不拘小节,随便动用别人的物品,不注意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等,起初,这些可能是小的瑕疵,但是如果任其发展,就可能酿成大的品质缺陷。等到形成一种坏习惯之时,再来纠正就会十分困难。因此,每个人都应当在每件小事上用道德规范与准则来要求自己,促使自己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3.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教育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获取知识,掌握知识的重要因素,而大多数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需要依靠课堂这一阵地。

它的培养小至上课的一个坐姿,大至学习某类固定课型的学习方法,我们都要求贯穿于每一堂课的教学之中。上课时,如果有学生开小差,任课教师应有意识地、采取适当方法予以引导;有同学做小动作,教师应边讲课边下意识地走到该同学身边,直至其专心听讲。学生听课过程当中,我们最要注重培养的是学生专心听课的习惯。专心与否,我们用举手率来衡量。一堂课下来,根据学生举手次数多少来判断其上课听讲专心的程度。有了指标,学生自然就有了积极性。有了积极性,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就不难培养了。

其次,重视培养学生作业清楚认真的习惯。对错题和不清楚的作业要求重做这当然是必要的措施,也是对每位学生的普遍要求。对一些脑子灵,因好动,做作业只图速度,不求质量,常常出现这样或那样“低级”错误的同学,教师要针对不同对象采取不同措施,以求得最佳效益。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还必须要求学生自觉地抵制不良习惯,并用良好的习惯代替它,这就是“破旧立新”的意思。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认识坏习惯的危害性,下决心改掉它;其次要落实具体措施;最后还要做到不搞“下不为例”。关于这一点,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明确指出:“每一回破例,就像你辛辛苦苦绕起来的一团线掉下地一样,一回滑手所放松的线,比你许多回才能绕上去的还要多。”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是靠一天两天,说养成就能养成的东西。对于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我们既有阶段性,又有侧重面。即在某个阶段主要解决什么不良学习行为或形成什么良好学习习惯,我们都有一个侧重,以便取得最佳效果。

篇4

班级是学生接触到的最早的类社会性群体组织,是学校最基本的组织样式,是学生学习生活的文化载体。我们关注教育,就不能忽视对班级的研究。良好的班级管理不仅能防止学生不良行为的发生,而且能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但是,在实际的教育工作中,不太重视班级的管理工作。由于班主任一般是兼职的,由课程教师兼任,这样就导致班主任的精力有限,再加上没有意识到班级管理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将班级管理的大部分工作放手给班干部做,监管不到位,导致班级管理没有充分发挥其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不同学者对班级管理的理解不同,各有侧重点。本文认为班级管理是在班级规范、班级环境、班级行政三方面,有计划、有效率、有创意地管理一个班级的历程,妥善而有效地处理班级中的人、事、物,发挥班级管理的功能,实现教育目标。本文将从班级管理的意义、内涵、功能等方面探讨班级管理的重要性,以期引起教师对班级管理工作的重视。

一、班级管理的意义

班级管理在学校教育中有着重大的意义,具体体现在如下五个方面。

1.从“成员”来看。班级是一个小型社会的互助系统,班级管理可以说是维系成员间的沟通平台,成员间的关系主要包括师生关系、学生互动关系、教师与家长的互动关系、教师与行政管理人员的沟通。

2.从“过程”来看。班级管理是一种处理班级人、事、物的过程,是班级各元素间互动时所发展出来的一系列行为与活动,是长期互动的表现。

3.从“方法”来看。教师运用自身的专业知识与能力,参考教学理论与策略,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效果和有创意的方式管理班级,并且在管理过程中不断调整及修正班级管理的方式。

4.从“内容”来看。班级管理的内容包括教师在班级活动中的所有行为,主要在于有效处理班级中的人、事、物等各类事物。

5.从“目的”来看。班级管理的目的在于协助教师开展各种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集体活动,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最终达到班级目标及教育目标。

二、班级管理的内涵

1.班级规范层面。班级规范是指学生在教室内日常生活的一种规律,是学生应该知道且确实遵守的,也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处理教室中人、物、事等的因素,使教室成为最适合学习的环境,更是易于实现教学目标的一套规则。班级规范包括生活教育的辅导和学生问题行为的处理,管理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做好自我管理。班级规范是依据学生平时应有的行为表现来制定的,并建立一套赏罚办法,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有良好表现。

自我管理的目的是要学生学习自我控制和自我约束。规范习惯的养成需要奖惩交替运用,在鼓励多、惩罚少的原则下因势利导,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思考,体会学生的感受,以引导学生形成自我管理能力为重要原则。

2.班级环境层面。班级环境以班级的物质环境和教室的布置为主。班级的物质环境指教室的坐落方向,通风、采光、课桌椅的摆设等。而教室的布置指布告栏的设计、作品展示、光荣榜及教室美化等。班级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场所,也是教师和学生互动的生活空间,是教学的真实环境,良好的班级环境,对于学生的学习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一个良好的班级环境,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态度的形成及学习成就的增进,都非常有益。

3.班级行政层面。班级是学校组成的基本单位,也是学校教育活动实施的基础。班级的事物可说是繁琐而多元的,教师如果能引导学生协助处理繁杂的班级事物,积极做好班干部的组织与运作,将会增强班级管理的成效。

教师可以引导班级学生共同参与班级事物,让学生都能体会到自己是班集体的一分子,并且针对学生的个别表现,给予有效的引导与管理。参与班级事物的过程,不仅鼓励学生展示各自的潜能,而且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

4.人际关系层面。班级管理包括人际关系的建立,人际关系包括教师与同事、教师与家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的关系。班级是一个小型社会的缩影,所谓身教重于言传,教师的一举一动都是学生模仿的对象,教师间和谐的关系,有助于班级间的良性互动。来自不同家庭背景的学生有着不同的性格,如何学习与不同家庭背景的同学相处是教师的责任。在班级人际管理方面,教师和学生间、学生与学生间都有一定程度的互动。

三、班级管理的功能

班级管理在学校教育中具有不可忽视的功能。

1.维持良好的班级秩序。良好的班级秩序,教师可以安心教学,学生可以快乐学习。在不安定及混乱的环境下,学生是很难进行有效学习的。所以,维持良好的班级秩序,可以说是班级管理最基本的功能。

2.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教师提供一个安全舒适、富有启发性的良好学习环境,不仅易于实现教学目标,更有陶冶情操之效。所以,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能够勤学乐学,也是班级管理的重要功能之一。

3.培养学生自治能力。班级是学生共同生活和学习的主要场所,所以,班级中所制定的各种规范,以及班会活动、课外活动,其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互助合作及自治的精神。所以,培养学生的自治能力是班级管理的重要功能之一。

4.增进师生情感交流。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品德的陶冶者,所以,教师不仅是老师,更应该是人师。因此,有效的班级管理应增加师生间接触与沟通的机会,建立师生之间的良好关系,使教师常接近学生,学生也乐于接近教师,增强学习的原动力。

5.促进学生人格成长。学生具有相当的可塑性和依赖性,需要教师从旁点拨引导,才能发展为健全而成熟的个体。教师在进行班级管理时,应积极地应用各种指导策略,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成长,进而达到身心健康、自我实现的目标。

四、班级管理策略

依据班级管理的内涵,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班级管理。

1.班级规范管理策略。班级规范管理策略包括班规的制定、不当行为的处理、荣誉制度的建立等方面。班级规范管理的成效深深地影响着学生学习与人格的发展,班级规范管理的目的除了维持学习环境的秩序,使教学活动能顺利进行外,更有促进学习,增进社会化,培养学生自治能力、民主精神、良好习惯、高尚理想的积极目的。

2.班级环境管理策略。班级环境可以说是无言的教育者,能让生活在其中的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室是师生互动的重要场所,良好的学习环境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必要条件。一个优质的班级环境,不仅可以提供学生一个舒适的学习空间,促进学生学习,更能影响到学生的人格成长。布置教室环境的基本原则有三点:(1)兼顾教育性、整体性。依据教室的空间、教学的科目、进度、教材的性质及学生的兴趣,从布置材料、色系选择、静态和动态、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上,整体设计规划,营造舒适、美观、氛围良好的学习环境,达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2)兼顾安全性、实用性。布置内容要配合教学单元及时更换,布置要以易于更换、易维修为主,另外也要考虑到陈列物的安全性,让学生在安全的环境中学习。(3)师生共同参与。通过师生共同布置教室环境,可以让学生学会如何包容接纳他人的意见,与他人合作。

3.班级行政管理策略。教师对于班级中的事物,必须以经济有效的方式进行妥善处理,并积极配合学校的行政工作,制定班级目标和计划,再依计划执行与考核。因此,班级行政管理策略包括班级目标的制定、班级管理计划与行事历的制定和执行、班级事物的处理、班级档案资料的建立和应用及班干部的选拔任用等。

4.人际关系管理策略。人际关系管理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是教师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最重要的问题,而且是从事班级管理的首要任务。师生关系的优劣,除了影响教师的教学外,更会影响学生的学习。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但有助于学生进行认知、技能和情感的学习,而且有助于学生形成对班级和学校的向心力。

班级管理的成效除了依赖于师生的努力与合作外,家长的支持与配合也是成功的关键,教师与家长之间必须互相配合,及时交流,建立良好的家校互动。教师应以主动积极、包容接纳的态度面对每位学生家长,同时及时请家长了解教师在班级管理中的种种作为,以及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学校的重要活动等事项。

班级管理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教师要进行有效的教学,就必须先具备良好的班级管理能力。良好的班级管理有助于营造良好的班级风气,增进学生间的和谐相处;良好的班级环境能够营造愉悦的氛围,促进学生间的良好互动;良好的班级规范能够引导学生养成自律的习惯,营造友善的环境,增进教师与学生间的良好互动。

参考文献:

篇5

情感教育是小学班级管理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随着小学生年龄的增加,开始出现自我意识,由于小学生的不成熟的思维,易受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因此非常有必要对小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有助于激发学生健康的情感,培养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等。促进小学生全面协调发展。

1情感教育的主要内容

1.1积极健康的正向情感:第一,要对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社会思想道德教育等形成良好的社会情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积极倡导从爱祖国、爱社会、爱家庭这些小事做起。第二对小学生进行文明规范、思想品德和礼貌礼仪教育使之形成积极向上的正向情感。教导学生要有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要有甘于奉献的精神和正义感。第三,要培养学生的自我约束行为和健康的个人情感。要教导学生要怀有一颗感恩的心,无论是对亲人、朋友还是社会中的人,要勇于追求真善美。

1.2提高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坚持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健康考虑,引导学生清楚内心真正的需要,形成良好、积极向上的情感。可以从两方面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其一是根据他们的情感、意志随年龄的增加而成熟,让他们感受自我、认可自我,培养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其二是教导学生时常对自己进行自我反思来调整不良情绪的影响和控制消极情绪。

1.3激发对外界产生的积极情感体验:情感教育的出发点是为了小学生心灵的健康成长,因此要引导学生处理好内心体验、他人和社会的情感体验的关系。教导学生要以正确的认知去认知客观世界,对不良情绪问题所引起的与外界的冲突,要以正确的心态去面对它,通过自我调整跨越痛苦,使之成为成长路上的垫脚石,获得心灵的成长动力。

2情感教育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2.1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观念:因为小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普遍较差,教师应该要注意对其引导。曾经在网上看到这样一则消息:一个6岁小男孩去上学,因为他与同学打赌,说让他爸爸开丰田霸道去送他上学,可是正赶上是他爸爸出差,让其舅舅开普通的车送他去上学,他觉得丢人,闹情绪就没去上学。通过这个例子分析,如果不及时纠正他的这种错误的攀比观念,久而久之就会无限的被放大。教育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传授给学生知识,还应该教会学生做人的道理。如果攀比的蔓延之风不被遏制,小学生就会产生扭曲的价值观,那样的教育是失败的。因此在小孩子最童真的时代要以正确的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情感教育对小学生未来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2.2从爱出发,了解、关爱学生:由于小学生心智发展还不成熟,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心灵的成长,从生活中不断地给予关爱,要充分的了解学生。有的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差,会因为一点点不顺利的小事或是不和自己的想法就可能走上极端,这是非常可怕现象。教师要把爱学生上升到一个新高度,把他们当做是自己的孩子那样,时刻关注他们的学习、生活、心理等问题。对于某个学生出现消极情绪波动时要及时的进行疏导。教会他们如何克制这些不良情绪。

2.3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认知:在班级管理中,教师应坚持相信学生、鼓励学生的原则,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的能力。对学生们能够处理好学习、生活和交往中遇到的难题和遭受的失败的抗打击能力不容置疑。与此同时要教导学生们要有宽阔的胸襟和气度,淡然的面对生活的挫折与所遇到的困难。还要是他们要学会正确的认知自己的长处与短处,发挥长处,增加自信,并保持对生活的积极乐观的态度。

2.4帮助学生自我调控情感:尽管每个学生的成长经历、背景和环境各不相同,但都会在学业、生活和社会交往等方面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如家庭暴力、失业、离婚等现象,他们内心都受到了巨大的创伤。在班级教学中教师要营造一种健康向上、充满友爱的氛围,使那些心灵曾经受伤害的学生有集体感和归属感。除此之外,要重点呵护那些经家庭变故的学生,以正确的方式进行疏导。可以教导学生通过写日记、找人倾诉、听音乐等方式发泄或转移其不良的情绪。在发生冲撞时时,教导学生要保持冷静,从而提高控制自我情感的能力。

2.5创设丰富的情感教育情境:在班级管理中,教师用通过创造丰富的班级情境来陶冶学生的情操和正向情感。第一,可以设计以情感教育为主题的班会,带领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如公益互动,艺术鉴赏活动、文体活动等。第二,教师要善于建立争当典范的教育情境。原因是通过榜样的力量,如社会上的英雄和模范事迹,通过这些事迹来共鸣学生的情感,让他们形成自身的正向情感。

2.6注重形成情感教育合力:要处理好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力量,合力开展情感教育。第一,充分调动老师进行情感教育的积极性。为了更好的开展情感教育,班主任老师要和班级各任课老师展开协调配合,齐心协力的解决班级出现的各种问题。任课老师也要积极的参与到班级的各类活动中,和学生形成亲密的情感联系,积极发挥他们在教导学生的作用。第二,学校从整个校园营造一种注重情感教育的大环境。在学校有关领导的鼓舞下,创造愉悦民主,丰富多彩的情感教育为主题的各类活动。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情感教育。再次可以与家长商议举办家长会和亲子活动,强化家长情感教育的理念,使家长和孩子有更多的接触机会,在这难得的机会中要尽最大努力满足孩子情感的需要。最后,社会中的每个公民都要时刻注意孩子成长内心的需求,并为孩子营造出文明和谐的社会氛围。

3结语

小学班级管理中的情感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情感教育实施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小学班级的管理效率。小学教育的重点更注重孩子是否健康的成长和如何教他们如何有优良的言行举止、道德品行。小学教育直接影响着学生未来能成为什么养的人。只有把“德育”和“才育”二者兼得才是未来国家所需要的人才。

作者:张霞 单位:新泰市天宝镇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篇6

所谓的英语语感,其实质是指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自然形成的一种对语言进行感悟的能力,也是对语言运用的经验。相对而言,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心智发育尚不成熟,对于知识的学习经验较为匮乏,对相关知识的理解程度相对较差。因而在对小学生进行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更应着重对学生英语语感进行培养,使得小学生能够对英语知识深入掌握,不断提高英语运用能力。

一、小学生英语语感教学的重要性

根据江苏译林版小学英语教材的相关内容可知,其对小学生英语运用能力有着明确的要求,即在小学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应着重培养小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矫正其英语发音,使其拥有基本英语交流能力。

培养小学生的英语语感,也是使得小学生领悟英语的相关知识、掌握英语学习相关方法的过程。一般而言,英语语感的形成通常是在小学生对英语进行学习的过程中所产生的,该产生过程需要学生大量的看、听、读、写练习。而当小学生在具备了一定的英语语感之后,则将会激发其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加强其对英语自主学习的能力,主动对相关知识做好总结工作。

语言是人类思想表达的具体形式,因而加强小学生的英语水平,能够有效地培养其发散性思维,使其具有较强的创造性。而培养英语语感的过程,是小学生对英语的朗读欣赏的过程,其优美的语调、强烈的节奏将会带给小学生以美的感受。

二、小学生英语语感教学的策略探讨

针对上述对培养小学生英语语感重要性的分析,结合笔者自身的实践经验,就如何开展小学生英语语感教学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在英语语感的培养过程中,需要小学生进行大量的阅读工作。除此之外,良好的学习氛围也是影响语感形成速度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在实际教学期间,教师在课堂中应最大限度地降低中文的使用量,使得课堂中形成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从而让学生从氛围中感受到英语的魅力。同时,在教学期间,教师不单单运用语言进行教学,根据相关研究资料显示,教师在教学期间配合良好的肢体动作以及眼神,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从而能够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教师还应注重自身英语的发音,从而能够使得学生认识到自己与老师的差距,使其能够以老师为榜样努力练习。如在“Titanic”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组织学生以对话、表演的形式,对文章进行朗读练习,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练习兴趣,提升其语言运用能力。

第二,指导学生的阅读过程。在对小学生的英语语感进行培养的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认知的实际规律,将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安排,使得学生能够稳步提升。在实际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先将文章的朗读录音进行播放,让学生从录音中找到灵感,并尽力模仿。之后教师可根据文章的情况,安排学生进行模仿朗读,从而提高其朗读水平。除此之外,教师还应注重学生阅读数量的积累,在课堂教学之外向学生推荐合适的英文读物,使其能够在家进行朗读,并从中掌握相关的英语知识,加速语感的培养。精美的文章能够使得学生增加对世界的认识,同时能够对相关词汇的运用进行了解。根据读物中所出现的精美语句以及词组等进行模仿,不但能够提升其英语写作能力,同时能够大幅提升小学生的英语素养。

第三,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重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即基础知识学习、心理素质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英语语言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所掌握的基本知识是学习的根基,没有足够的词汇量,没有相关的语言知识,是不能拥有良好的英语语感的。而培养学生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则有助于学生能够大胆地进行英语口语练习。在实际教学期间,教师应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了解学生的心理,增加对学生的鼓励,从而能够使得学生增强英语学习的信心。

第四,注重学生的写作能力。在小学生进行阅读期间,其脑海中将会存在一定的语感,并有一定量的词汇积累,而实际写作则有利于其将脑海中的语感落实到纸面上。因此,在实际英语语感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安排学生大量阅读的同时,还应重点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进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期间,教师应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使其认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角。在课堂教学期间应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使得学生的发展方向与老师的目标达成一致,显著提升教学效果。在课堂之外,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通过组织英语角等一系列活动,使得学生能够对课外的英语知识具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将其思路进行拓宽,丰富其生活经验。总之,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以及课外活动中发挥指导者的作用,指导、启发小学生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使其对英语学习充满兴趣,积极参与到课内以及课外的活动中,真正提高其英语水平。

总之,在对小学生进行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对其语感进行培养是重要的教学目标。因此,教师应清楚地认识到语感是语言学习的关键,着重培养小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从而使得其能够积极的参与到英语的学习中,实现英语水平的持续进步。

参考文献:

[1]邓志辉,蓝燕.语感与英语习得的关系状况调查初期报告[J].惠

州学院学报,2012(5).

[2]王彩虹.中学英语语感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J].现代教育科学,

2010(6).

篇7

1.1爱慕虚荣,盲目攀比——消费心理不健康:中学生作为特殊的消费群体,虽然没有直接收入,但随着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独生子女的出现,他们的消费水平却并不低。而中学生的年龄特点,身心发育程度又决定了他们的价值取向和价值选择极易受外界影响,并不稳定。所以,消费过程中盲目攀比的风气越来越严重,更有甚者,不顾家庭的经济承受能力,为了所谓的自尊心,在同学面前不丢面子,在虚荣心的驱使下透支自己的经济实力。消费心理会影响人们的消费行为。当前中学生消费的盲目性、好攀比主要是注重外表,很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评价,很在意周围人的眼光等这种错误心理在作怪。

1.2崇尚品牌,追求时尚——消费行为不理性:随着生产力水平的发展与进步,新技术新产品不断涌现,强烈冲击着我们的视觉神经。作为接受新鲜事物最快的中学生自然是时尚产品最狂热的推崇者和追随者。中学生群体热衷谈论和最为关注的话题就是“现在最流行的是什么?”。不管自己的家庭条件能不能承受,自己需不需要,适不适合,认为只要流行的就是最好的,就必须拥有。

1.3重物质享受,轻精神需求——消费结构不合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学生的课余生活也日益丰富多彩。但是,绝大多数中学生的消费支出主要集中在服装、电子产品、网络游戏等方面,真正买一些有益的书籍,参加促进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的比例还很少。所以,寻找合理的消费模式也是中学生消费必须面对的问题。

2.消费误区带来的消极影响

2.1把物质的富足等同于人生的全部,等同于人生的幸福感,不利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如果中学生现在就把自己的人生目标仅仅定位在追求物质的最大化,消费欲望不加节制,势必会影响到他们以后的人生道路、社会位置和竞争能力,不明确人生的真正价值和意义所在。

2.2受挫能力降低,以自我为中心。在学生阶段,如果就养成想要什么有什么,大手花钱的习惯,长期以往,很多量力而行、适度消费、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就会被边缘化甚至丢弃。很多中学生认为钱来的很容易,不懂得奋斗的艰辛,更不懂得珍惜拥有。即使在工作以后,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沦为“月光族”、“啃老族”,没有能力自立自强,更谈不到利他意识和社会责任,很难经受挫折和失败的考验。

2.3消费的文明程度降低,不利于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在一些城市中学生的消费调查中,还有部分学生进出歌舞厅,玩游戏机赌博等。长此以往,不利于培养学生积极乐观、奋发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养成健康合理的生活方式。

3.分析当前造成中学生消费误区的原因,社会、家庭、学校难辞其咎。所以,引导中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价值观,必须三方形成合力,共同推进。

3.1社会环境:每个人的价值观都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尤其对正处于身心发育、人生观价值观逐步形成的中学生影响更大。所以,全社会应该呼唤和倡导乐于奉献、公正善良、艰苦奋斗、诚实守信的社会风气,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呼唤正常价值观的回归。更加重视理想信念教育,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弘扬社会正气,营造积极向上、文明健康的社会环境。只有这样,才能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打造一片纯净的天空。

3.2家庭责任:家长应该鼓励和引导孩子从小养成勤俭节约和善于理财的良好生活习惯,不要过分溺爱孩子,对有害的消费要保持警戒,防止孩子在不良消费的诱惑下误入歧途。父母是孩子最早也是任期最长的老师。因此,家长不仅要为孩子提供足够的生活条件,更为重要的是要重视孩子优良品德、良好习惯的养成。

篇8

近年来,我国在积极进行现代化经济建设的过程中,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企业运行中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凸显出来。高校作为重要的人才培养基地,必须从社会经济和企业长期发展的角度出发,有针对性地加大财务管理人才培养力度。传统的财务管理人才培养模式中忽略了诚信教育,本文对诚信教育的重要性进行了全面分析,希望为提升我国财务管理人才综合素质奠定一定理论基础。

1高校财务管理教学中诚信教育的重要性

1.1有助于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水平

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工作人员是否具有较强的诚信意识,对企业健康发展、高效运行等都具有直接影响。[1]然而,提升企业财务管理人员诚信意识,应从高校教育阶段开始,在教学中努力通过理论、实践和案例分析等多种方式,促使学生意识到诚信的重要性,确保学生在走向工作岗位时,不仅具备较强的专业技能,同时能够应用自身的诚信意识,高质量完成财务管理工作,为企业的长期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1.2有助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将诚信教育融入高校财务管理教学中,要求教师首先为诚信教育营建一个良好的环境,这就要求教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产生深刻的认知,并利用诚信教育,更加高效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师应意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财务管理诚信教育之间的紧密联系,并在日常教学中,应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逐渐树立坚定的信念,积极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由此可见,诚信教育能够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保障。

1.3有助于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目前,企业运行中,通常采用分离经营权和所有权的方式,而企业经营中是否能够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同内部管理水平具有紧密联系,财务管理就是关键影响因素之一。[2]将诚信教育融入高校财务管理教学中,有助于学生在参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时,制订更加合理的内部管理机制,加大对投资人利益的保护力度,最终能够为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奠定良好基础。

1.4有助于我国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

我国在积极进行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依法治国理念。从企业财务管理的角度来看,部分企业存在财务信息失真和财务管理质量低下等特点,对市场经济环境稳定性造成了威胁,同时这也违背了我国依法治国的方略。因此将诚信教育同财务管理教学进行融合,能够有效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可以为我国依法治国方略的有效实施奠定良好基础。

2高校财务管理教学中实施诚信教育的途径

2.1优化课程设置

财务管理人员缺乏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是导致财务信息失真的关键因素。因此,高校财务管理教学中,必须努力提升学生的诚信意识,将财务管理相关专业知识同道德教育进行融合,同时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能够提升诚信教育质量,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对财务管理专业知识以及诚信的重要性等产生深刻认知。同时还应将法制教育同财务管理教学进行紧密融合,注重提升学生法律意识,引导学生在学习以及后期工作中,树立依法理财的观念,坚持不徇私情的职业信念。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对实践教学进行充分的应用,通过引入犯罪案例,促使学生对相关的法律条文和规定产生深刻理解,并意识到违反法律法规展开财务管理工作的后果,促使学生在长期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较强的诚信和法律意识。

2.2聘请企业财务人员展开诚信教育

高校应同当地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聘请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定期来校为学生分享工作心得,并分享工作中遇到的实际案例,加大对学生的诚信教育力度。这种全新的诚信教育模式,能够将实际案例引入课堂,学生可以从专业财务管理人员身上学习到职业道德和素养的重要性,同时也会对诚信产生深刻的认知。最重要的是,学生能够在步入工作岗位以前,就对财务管理工作环境、需要面对的诚信问题等进行了解,这样一来,有助于学生在高校学习的过程中更加具有针对性,也能够更加明确自身的发展方向,因此聘请企业财务人员展开诚信教育,更加具有说服力和趣味性,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通过亲身经历对诚信重要性进行讲解,能够提升相关案例的吸引力,生动的描述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可以在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中,逐渐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并学会独立思考和判断,为学生步入工作岗位后抵御利益诱惑,高效展开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奠定良好基础。另外,高校在将诚信教育同企业财务管理教学进行融合的过程中,还应注重对职业道德专题讨论会的利用,促使诚信教育工作得以高效落实。例如,在辩论赛的过程中,全新的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诚信知识学习中来,并通过独立思考和搜集资料,对财务管理方面的案例进行分析。这不仅能够促使学生对专业知识产生更加深刻的记忆和理解,同时也能够对学生的诚实守信品格进行培养,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措施。

2.3对诚信教育给予高度重视

新时期,高校财务管理专业教师在展开教学的过程中,不仅应将教学重点放在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理论知识方面,还应高度重视诚信教育。实训教学中,应在有效考核学生专业技能的基础上,将道德素质列为学生总体考核内容当中,引导学生灵活面对诚信与市场经济环境之间的冲突,并坚持自身的职业道德。例如,在会计类实训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将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模式引入课堂,引导学生充当不同的企业角色和工作岗位,在这一过程中,对学生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进行有效的检验,同时,还可以对学生做事态度进行观察和了解,从而有针对性地展开诚信教育,引导学生切实体会企业真实的财务管理工作环境,并在这一环境中学会坚持诚信。

2.4重视校园诚信环境建设

高校财务管理教学中,要想高效展开诚信教育,营建良好的诚信环境是关键。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开展诚信演讲比赛、诚信签名活动和诚信专题讲座等活动形式,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学生在积极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会从整体上形成一个良好的诚信学习环境。学生在长期学习中,会不断受到感染和熏陶,最终形成良好的诚信品格。同时,高校财务管理教学的过程中,还必须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入手,从小事做起,随时随地地对学生展开诚信教育,从多个角度出发展开诚信教育,能够有效提升诚信教育水平。

3结论

面对复杂的经济发展环境,高校在积极展开财务管理教学时,应在提升学生专业知识水平的基础上,深入落实诚信教育,提升财务管理人才的法律意识和内在道德修养,这不仅是顺应新课程改革发展的要求,同时也有助于人才的全面培养,对我国社会经济的长期健康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篇9

和谐的师生关系一直是教育工作者的追求,新课改对此也有了新的规定。因此,本文就师生关系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重要性进行具体的探讨。

一、师生关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是促进彼此了解的最有效途径。师生关系在学习和生活中对学生都有较大的影响。首先,在学习中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师生进行沟通交流的保证,语文作为语言类的学科,注重学生的表达能力,师生之间进行沟通就会产生学习上的交流,能够促进学生成绩的提高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其次,校园生活占据学生一天中的大部分时间,学生在生活中遇到不便向父母表明的问题时,可以请教教师,在学校中的学习情况也会对学生一天的心情产生影响,人都有爱屋及乌的心理,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仅有助于提高学生对语文的热爱,提高教学效率,还对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师生关系的处理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二、如今小学语文教学中师生关系面临的问题

1.因年龄差距,师生间代沟严重

小学语文教师都是成年人,与小学生的年龄相差较大。教师和学生在生活中接触的事物不同,对待事物的看法差异较大,形成的世界观、价值观之间都有很大的差距。这导致教师和学生之间存在明显的代沟问题。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流较少,学生喜欢的事物相对与教师而言十分无聊,教师谈论的事物学生又难以理解,使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共同话题变少,这严重影响了和谐、健康师生关系的培养和发展。

2.教师严厉的影响使学生对教师产生恐惧心理

小学是学生打好学习基础,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阶段,这一阶段的学习对学生以后更高层次的学习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一方面,因为受到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严厉形象的影响,大多数教师意识中认为自己比学生的地位高很多,考虑到身份的影响,故不愿主动与学生交流,这些现象导致学生对教师易产生害怕的心理,使学生不敢主动与教师进行交谈,甚至于学习上的问题都不敢询问。这严重影响了师生关系的发展。另一方面,小学生较为活泼且纪律意识薄弱,易在课堂上不遵守课堂纪律,教师缺少开导的耐心,于是就以严厉的形象恐吓学生,使学生遵守纪律。

3.学生缺乏主见,对教师的要求唯命是从

小学生的自我意识薄弱,对事物的处理缺乏自己的主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大多运用到学生的这点薄弱,大多数教师是为了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但不免有教师产生畸形的心理,对学生进进行生理和心理的侵害,学生因为缺乏主见不敢向他人说明情况,导致学生生理和心理受到严重的伤害。这种情况严重阻碍了师生关系的发展,还会影响其他学生对教师的客观认知。

三、建立科学健康和谐师生关系的有效途径

1.增加教师对学生的了解,促进师生之间交流

要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就要课堂学习中和课下生活中教师和学生多进行交流。交流的前提是有交谈的话题,师生间只谈论学习问题,这不是健康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对教师的理解,这点因为小学生的自身原因和社会教育大环境的原因难以达到。于是,只要加强教师对学生的了解,对学生的心理活动的了解,对学生兴趣爱好的了解。以增加师生的共同话题,促进教师和学生之间沟通交流的频繁进行。这样教师不管在课堂中或课下都能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沟通多了学生和教师的关系就会逐渐变得亲近。如对《九色鹿》课文讲解时,学生对神话或科幻的故事易产生兴趣,教师在课下就可以c学生从谈论九色鹿再到神话故事等,是学生对教师产生亲近的感觉。教师较学生而言丰富的生活经历和知识储备,是处理师生关系的重要武器,小学生对英雄的崇拜心理是十分明显的。教师合理的运用使学生对教师产生崇拜的心理,因而喜欢上教师,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2.教师要树和蔼的形象,拉近师生间的距离

教师较小学生而言相对成熟,这使教师在学生的一些相对幼稚的行为面前不知所措。小学生处在好动活泼,对任何事物都好奇的阶段,小学生在教学中不免有不服从纪律,捣乱犯错的行为。教师不能因此而对学生“大打出手”。在教学中教师要树立和蔼可亲的形象,年轻教师要作为学生的大哥哥大姐姐,这有助与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小学语文是注重语言交流的课程,小学语文教学是在教师和学生对课文内容和立意的分析讨论、沟通中进行完成的。《植物妈妈有办法》的课文介绍的是蒲公英等植物的种子传播的方法。在学习中植物妈妈的伟大和聪明是教师要树立给学生的形象,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讨论植物妈妈的厉害之处。在相互探讨交流中,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促进师生关系的培养。

3.培养学生的明辨能力和勇敢精神

篇10

管乐作为素质教育的手段之一,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学生素质教育的需求悄然步入中小学教育课堂。“从实施素质教育和面向全体学生的几点出发,把握并处理好学校艺术活动和校园文化环境的定性、定向问题。艺术社团和艺术实践活动本来就是一种综合性的实践,让学生成为学校艺术的主人。”①中小学管乐团建设已成为较普遍现象,而在乐团建设与教学中存在一些微博教育规律的问题。如注重乐器技能训练,忽视音乐基础知识和技能教学;或者是先乐器技能教学,再回头补习音乐理论等现象,这无疑成为管乐团建设与人才培养的最直接障碍。任何一种音乐技能训练都应先充实其音乐理论知识与视听能力,为后续的其它音乐技能培训铺好前行之路才是科学合理的教育思路。

一、中小学管乐团建设课程设置是关键

常言“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学习管乐也是如此。人才培养取决于课程设置,课程设置决定着管乐团建设与发展方向与速度,打好音乐基础是中小学管乐团首要考虑的问题。“每个乐手必须有好的音准观念。在演奏之前先有音高的标准,才有可能有的放矢,发出正确的音高。而音准感是有条件的,也可以通过训练解决的。只有乐手们具备了良好的听觉习惯和音准观念,乐队音响才有融合的基础”②。在进行课程设置时必须先开设音乐基本乐科类课程,或与最初级的管乐吹奏技巧课程同步,基于学生的年龄特征可开设相应程度的乐理、视唱、节奏与听音训练、管乐曲赏析等课程。通过乐理课程教学,掌握相应程度的音乐基础理论,从理性上认知乐谱、节奏、音程、和弦等知识,通过视唱、节奏与听音训练从感性上、听觉上把握音程关系、音高概念、音乐流动的方式等,通过管乐曲赏析了解管乐器的性质、音色以及在音乐作品中的地位、所描述的音乐形象。相关课程的教学可以让学生从实践¬—理论—实践、从感性—理性—感性、从乐器—音乐—乐器本身有较为立体的认知过程,为学习乐器技巧与乐曲演奏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基本乐科知识技能是管乐技巧训练与作品演奏的基础

中小学生音乐基础知识所处初识阶段,远达不到管乐演奏要求的高度,在正式开始进行乐器教学训练之前,有针对性、选择性对学生进行音乐基础知识教学及音乐视、听技能训练是必要的。

(一)音乐基础理论教学内容的选择

就中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尤其对于小学生而言乐理知识有一定难度,在课程教学中应注意对教学内容进行筛选,应选择必用内容,由简及繁,循序渐进的教授音乐理论知识。1.音的长短、节奏节拍、音的高低等章节可以放在视唱、听音、节奏节拍训练课上,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中讲解更容易被学生接受,这些内容应作为课程设置首选内容。2.音程、和弦、大小调式章节属必选教学内容。管乐器最基本的单一技巧训练与音高、音的长短和节奏节拍等理论知识及技能紧密相关,紧接着的简短乐句、乐曲的练习更需要以音程与大小调式理论知识为指导,这些内容可以稍稍滞后。3.和弦相对中小学生比较生僻,有一定难度,但管乐团是合奏性质的艺术表现形式,学生必须懂得音乐织体概念。在进行和弦教学时加一点和声织体的内容,由此及彼、由浅及深,引导学生理解和弦与和声的关系及含义,便于学生进入合奏思维模式。

(二)音乐视、听教学与技能训练

修学乐器必须具备一定水准的音乐理论知识和较好的视听能力。以恩施州硒都小学管乐团教学为例,学生看到一个符杆朝向变得与之前所见的不一样,就不认识音符了,这明显说明学员音乐基础知识的不完整性。在识谱教学过程中应将理论与技能训练相结合:1.在学习音的高低时掌握五线谱的组成。其中包括对线与间的关系、调号的认识、各种谱号的区别等;2.在讲授音的长短时认识音符。包括音符结构、符槓与时值的关系、符杆的朝向及节奏节拍的训练等;3.结合音程理论知识讲解音与音之间的关系,学习模唱音阶、进行识谱视唱训练;4.强化识谱视唱练习、听音能力、节拍节奏的把控能力训练,培养学生的自主视谱能力以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管乐基本技能训练与音乐基础知识的关系

管乐团是由不同的管乐器组成,不同的管乐器因为音域各异,所以在五线谱的记谱上有各自的轨迹,在进行识谱教学时要特别注意指导学生找准其所学管乐器主音的位置。例如:长笛的中音do在五线谱的第三间,单簧管的中音do则在五线谱的下加一线。针对这种知识性问题,如果没有先前的音乐理论知识作支撑是无法一下说得清楚的。再如管乐团在前期教学中忽视了基本乐科的教学,或者说基础知识和视听技能不过关,学员在管乐技巧训练中会出现识谱能力太差,视谱速度跟不上,吹奏乐曲结结巴巴、错误不断,缺乏音乐连贯性,更别说有表现力。如此状态,就必须回到起点进行识谱,视唱教学。如此反复就形成了恶性循环,教学效果必然是事倍功半。所以管乐团教学应把基本乐科教学放在首位,奠定牢固的音乐理论技能基础,严格要求学员多听多唱、熟练掌握识谱、唱谱、视奏方法以适应乐器技能教学。对小学生来说在训练中应多采用儿歌五线谱版本视唱,更有利于引导和培养他们的兴趣与乐感。

三、由直观的管乐演奏赏析教学引入管乐合奏排练

学员在乐器基训时只熟悉自己所学管乐器,对其他乐器并不了解。而管乐合奏是集西方或中西方管乐器于一体,开设管乐演奏赏析课程可以帮助学生直观感受管乐合奏的表现形式,让学生大开眼界,广泛了解各种管乐器。在赏析过程中应注意相关要点:首先进行宏观分析,乐曲中运用了多少种乐曲,布局如何,音乐的主题思想是什么等;其次进行微观分析,应根据乐器音色和所描述的音乐形象逐个进行引导性分析、辨识所用乐器,指出不同乐器在所赏析乐曲中的作用和地位;同时强调团结协奏精神,要告诫学员所有乐器都很重要,哪怕是只演奏几个音或几小节都是其他乐器不可替代的,相互协助才能完成一首合奏作品。通过管乐曲赏析,让学员认知不同乐器在合奏中所承担的任务和重要性,将管乐合奏赏析教学与合奏排练相结合,从感性到理性,做到活学活用。

(一)结合直观赏析合理安排管乐合奏教学内容与进程

管乐团呈现的主要表现形式是合奏,良好的合奏效果建立在管乐团高超音乐素质基础之上。在管乐团前期训练阶段必须重视学生对各种节奏型与乐感的训练,在合奏训练时应强调速度和力度的统一性练习,在排练过程中曾遇到演奏的伴奏声部应为弱拍进,而时常因为受主旋律声部强拍起的影响而将弱拍奏成了强拍,加之速度的不稳定、不一致导致演奏音响混乱,这充分表明学员的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的不足,直接影响着管乐团合奏排练效果与进程。所以在合奏教学排练中应注意以下几个环节:1.根据作品的节奏节拍规律加强对学员基本音乐技能———节奏节拍、速度、力度的训练;2.对合奏教学内容的安排最好是由简到难、先短篇再长篇,循序渐进的安排合奏教学排练内容;3.所选合奏排练作品应先赏析再排练,先有直观感知,再进行理性认识与排练实践,使合奏排练教学进程合理化、科学化。

(二)结合直观赏析了解管乐演奏的多种形式与方法

管乐演奏形式多样,有单声部旋律进行的独奏、有几个单声部旋律同时进行的重奏、有单声部旋律与伴奏声部同时进行的协奏、有单声部旋律与多声部旋律相互交织的交响。在赏析教学内容安排上应尽量安排多种演奏形式的管乐作品,让学员能广泛接触高水平的管乐艺术作品,做到见多识广,培养其辨别能力。在进行合奏作品演奏时,首先要准确掌握节拍节奏与速度,尤其要注意弱拍起的伴奏声部,以保证整首乐曲织体结构平稳度。在单声部旋律与多声部旋律切换时,要注意节奏节拍的一致性、音量的平衡性,对乐曲的速度、力度要有相应的处理,做好这些需要演奏成员具备良好的听觉能力。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为例:由小号独奏旋律引出,接着是气势磅礴的打击乐和低音声部,其它多声部合奏旋律紧随其后,其中各声部之间的衔接需严格按照作品要求的节奏与速度,以及对力度的把握进行演奏方能获得庄严肃穆的音响效果。布鲁诺•瓦特指出:“正确速度是能否有成效地完整表达一首作品的关键”。从排练方法上讲,在管乐合奏排练中强调音准以提高合奏的多声部协和性,强调对乐曲节奏节拍的预备性训练与准确性要求以稳定作品织体构架,强调速度力度的统一以确定作品演奏的情绪取向,强调演奏者从理解的角度调整情感变化以突出作品思想内涵。

中小学管乐团建设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教学过程,更重要的是一个青少年素质教育过程。在建团初期科学、合理的开设音乐基础知识课程,长期开设管乐赏析课程,其意义在于奠定音乐基础知识、拓展视听范围、培养独立学习管乐技能的能力,提高学员音乐素养与人文素质,在中小学素质教育中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栋.我国青少年管乐队的发展现状及应对策略[D].贵阳:贵州师范大学,2015年.

[2]文炫芳.长沙市中小学管乐艺术教育思考[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3]赵瑞平.中小学管乐团构建与发展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网,2011,(02):165.

篇11

一、大学生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

安全教育涉及到的内容非常广泛,应与高校的一切教育活动相联系,应与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民主法治教育、校纪校规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相结合,但安全教育又有其自身特色和特定内容。从安全防范角度讲,大学安全教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一)人身安全

人身安全是指人的生命、健康、自由、尊严依法不受侵害、不临危险的状态。在现实生活中,不法侵害、自然灾害、自伤自残等事件都会伤害身体甚至剥夺生命。在任何情况下,大学生都要把人身安全作为安全的最高原则。

(二)财产安全

近年来,侵财案件的发生不仅使学生遭受物质损失,而且直接影响带学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因此,必须加强大学生财产安全教育,提高防范意识,减少侵财案的发生。要求学习反盗窃、反诈骗、反敲诈勒索等方面的内容。

(三)消防安全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招生数量的不断扩大,校园内人员密度相应增大,消防重点部位不断增多,消防安全形势日益严峻。大学生要学习消防安全知识,自觉遵守学校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增强灭火技能和火灾发生时逃生、自救、互救的本领。

(四)食品安全

在大学的周边以及校园内,由于许多大学生缺乏食品安全的知识,一旦食用了一些有问题的食品,便可能会发生食品安全事件。因此,大学生必须学习必要的食品安全知识,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

(五)交通安全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交通工具大量增加,大学生遭遇的交通安全事故呈增长趋势。要防范大学生交通事故的发生,必须加强交通法规的宣传教育,从而使广大学生牢固树立起“安全第一”的交通意识。

(六)心理安全

现阶段我国高校大学生以90后为主,在这个阶段,个体的发展已接近完成,已具备了成年人的体格及生理功能,但其心理尚未成熟。进入大学后在学习、生活、交友等方面遇到小小的挫折就可能使他们中的一些人难以承受,以致出现心理疾病,严重的甚至会出现离校出走、自杀等行为。要特别重视学生的心理安全教育,使学生了解常见的心理问题,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心态。

(七)社交安全

大学生人际交往是指大学生之间及大学生与其他人沟通信息、交流思想、表达情感、协调行为的互动过程。大学生正处于社会化过程的心理发展阶段,有迫切的社交要求。但是,由于一些同学缺乏社会经验和明辨是非的能力,思想比较单纯,轻易地相信别人;所以,大学生要学习交友聚会、社团活动和公共活动等有关社交安全的知识,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

(八)网络安全

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上网的人越来越多,由于网络有强大的开放性和交互性,使之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由于很多大学生对维护网络安全的法律、法规、条例知之甚少,网络安全防范意识比较淡薄,容易被不良信息侵蚀思想精神或遭受人身财产的损害。对大学生进行网络安全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使用网络,也是当今高校安全教育的重点工作之一。

(九)求职安全

随着高校连年扩招,毕业生人数也连年增长,就业竞争异常激烈,给大学毕业生带来了不小的压力。许多刚走出校门或还没走出校门的大学生,缺乏社会经验,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很容易利用大学生求职心切的心理,设置陷阱诱使大学生求职上当,导致求职受骗现象屡屡发生,严重的还危及生命安全。学校应加强毕业生的求职安全教育,增强求职的自我安全防范意识。

(十)国家安全

国家安全是指一个国家处于没有外部的威胁和侵害也没有内部的混乱和疾患的客观状态。国家安全问题事关国家安危和民族存亡,事关每个公民的切身利益。大学生必须增强国家安全意识,学习国家安全法律知识,切实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义务。

(十一)预防犯罪

篇12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课外阅读;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4-0238-01

作文对于小学生而言是重点也是难点,小学阶段的学生普遍对作文写作存在畏惧心理,总是感觉无从下笔、不知所措。这种现象存在的大部分原因在于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语文课堂教学都是依靠教师的传授讲解,再这样的教育模式下学生的语文能力写作能力都受到了一定的阻碍,以至于学生的写作能力低下,缺乏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因此语文写作教学的模式必须要进行转变,应提倡自主学习语文的习惯,配昂学生作文写作能力,这也是新课改的要求。

一、课外阅读能够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阅读能够开阔人的视野,增长人的知识。课外阅读是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升小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有效的课外阅读,能够积极的促进学生理解语文教学与作文教学的重要性。在新课改不断深化的今天,小学语文教师应多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没让学生清楚课外阅读对学生的重要意义,意识到课外阅读对于学生作文水平的提升所起到的积极作用。很多小学生都会对写作感到畏惧,认为写作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事情,往往不知如何下笔。造成学生出现这样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教师在语文作文教学中只注重对学生进行宣教讲解,或者分段拆解的模式,导致学生写作兴趣低下。然而如果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在课外阅读的丰富情节中进行语言知识及写作素材的积累,提升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及运用能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这种能力转化为精彩的故事,巧妙的应用到作文写作中,这样不仅能够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同时还能够提高作文的可读性。在开展课外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考虑学而生的认知能力以及学习情况,根据学生的特点及新课标的要求,选取适合学生的能够启迪学生智慧、增长学生见识的阅读素材及名人名篇,从而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作文写作能力。此外,小学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不能仅停留在“阅读”上,需要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部分,或自认为有哲理的部分进行记录,这样通过长时间的累积从而形成丰富的写作素材,进而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二、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提高写作水平

相较于传统的课堂教学,课外阅读更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传统的课堂教学中,由于小学生年龄小的特点,大多都比较贪玩并且爱动,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教师的传授说教很难使学生对知识学习产生兴趣,因此孩子们会觉得语文学习、作文学习是一件极其枯燥乏味的事情,谈作文色变。但是课外阅读能够与生活实际啊相连系,将真实的生活情况以语言文字的形式反应出来,通过课外阅读能够提升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能够培养学生辨别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学生可以通过阅读来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养成勤于思考的好习惯,并可以将这种习惯用于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同时通过课外阅读能够提升自身的语言组织能力,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显著提升。例如,教师在对《汤姆索亚历险记》进行讲解的时候,可以为学生推荐《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由于在马克・吐温的《汤姆索亚历险记》中哈克贝利・费恩也出现其中,教师让学生先进行《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的阅读,再学习《汤姆索亚历险记》时,学生会在其中发现所熟悉的人物,上课过程中会更加认真投入的进行听讲,从而对文本内容及所涉及的知识更好的理解消化。

三、课外阅读能够促进学生写作素材的积累

写好作文需要学生积累大量的语言材料与作文素材,语言材料与写作素材除了从甚或中摄取外,另一部分就是从阅读中获得,这二者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例如,在小学生每天午间的读报时间,或是自由组合的阅读兴趣小组活动的氛围环境下,教师鼓励学生多级读书笔记,多进行阅读卡片的制作,同时对读书笔记进行评议,评议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的数量,还应注重质量的积累。最后教师要将学生的而评定结果与语文成绩相连系,将其化为期末Z文成绩的一部分。这样做不仅能够掌握学生课外阅读的具体情况,同时还能够巩固阅读的成果,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从而充分地调动起学生阅读热情,从而促进阅读的有效性得以提升。而且写作不单纯的拘泥于读书笔记的写作,还可以是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不同题材的写作内容,如,儿歌、童话故事、诗歌也或是随笔等等。若想写出好的文章是离不开大量的课外阅读材料的积累的。只有脑海中储备着丰富的写作素材,才能够写出声情并茂文采斐然的好文章来。学生进行认真的课外阅读,将自己喜欢的文章、段落摘抄下来进行收集,长此以往,就能够深化对阅读材料的理解,从而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材料积累最为行之有效的方法便是阅读,阅读过程中能够使学生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作文写作的过程就是将丰富写作素材进行整合的过程。阅读不仅能够积累写作素材,同时还能够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在当下大力宣扬减负的教育环境下,学生有了更多的课外自习时间,因此丰富课余生活便显得极其重要。将学生的学习兴趣置于课外阅读上,学生在课下就会更加的丰富多彩,通过阅读学生能够积累更多的课外知识,拓宽知识的视域,写作中也会更有底蕴,写出来的文章会更加的具备可读性。

四、结语

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阶段语文教学重点。作文教学中注重课外阅读的重要作用,能够有效的促进小学生写作兴趣、写作能力以及语文素养的提升。总之阅读教学过程中也要注重对学生作文知识积累写作能力的训练,通过课外阅读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建立健全独特的思维模式从而实现写作能力的有效提升,为国家社会培养综合能力强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婉婷.试论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J].2014(33)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