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31 09:22:17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风险处理机制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一、引言
债券市场的违约现象是客观存在的,因为现在的市场变动非常频繁。企业的日常经营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市场需求变化、投资方式的合理性、企业的内部管理以及企业法人的个人因素等,不管哪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债券发行方的偿还能力。一旦到了规定时间,还不能偿还债务,就会给投资人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并影响债权人的后期经营。因此,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债券市场违约处理机制,才能最大程度的维护债权人和债券持有者的权益。
二、债券市场违约风险的问题
根据不同的债券违约类型,可以采用不同的处理方式,破产清算和债务重组是目前最为常见的两种处理手段,两者各有利弊。其中,破产清算的可操作性比较强,没有过于复杂的中间环节,但相对而言,对于债权人会造成更大的经济和财产损失。一般情况下,企业的债券持有人只有在其他救济手段不适用的情况下才会采用这种手段。债务重组的方法和类型比较多样化,比如债务延期、减免、合并等方式,债权人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或者是综合运用。在处理债券违约风险问题的时候,需要对违约类型进行分析,然后采用更有针对性的处理手段,这样能够最大程度的减少因为债券违约而带来的损失。
造成债券违约的风险类型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第一,企业遭受流动性风险。企业处于正常的运行状况下,且经营性现金流量稳定,财务状况虽然不如预期,但总体上来看,没有明显的恶化。
第二,企业遭受过度扩张风险。企业在规模扩张的过程中,因为投资不合理或者扩张过度,导致投入的资金没能按照预期回收,出现严重的债务危机。但是企业的主要产品和投资的项目仍然具有较强的竞争力,能够维持后期的正常运转。
第三,企业遭受管理层风险。企业的法人代表受到突然事件的影响,导致企业的经营管理无法正常进行下去。
第四,企业遭受行业风险。受到市场变化的影响,整体的行业现状为供过于求,也就是处于买方市场。严重情况下,企业可能会以零利润或者负利润出售产品,如果长期处于这种市场状态下,存货量过大,运行苦难,那么企业的资金流转不畅,就会出现重大的财务危机。
第五,企业遭受系统性风险。具体表现为经济下行,并且大部分行业经营状况较差。
通常情况下,这五种情况都能够采用破产清算的处置方式。但是,经过分析对比,发现只有第四和第五类违约情况采用破产清算能够获得更加良好的处置效果。对于其他三种类型的违约情况而言,效果比较有限。第一类风险导致的债券违约,企业的整体经营状况良好,并且行业发展前景也很乐观,目前知识处于阶段性的经营困难期,因此,可以预测未来的现金流量,如果企业在后期的经营过程中有能力偿还全部的本金和利息,那么就应该尽量争取债券持有人进行债券展期或者是债转股等更加合理的处置方案。第二类风险导致的债券违约,由于其产品具备市场竞争力,仍有较好的发展前景,因此可以采用债转股或者是债务减免的资产重组策略。一方面是帮助企业将不良资产出售掉;另一方面是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针对第三类风险导致的违约情况,可以寻求信用增加或者追加抵押物的方式,从而帮助企业渡过暂时性的难关,恢复到正常的经营状态,并维护债权人的相关利益。第四类债券违约可以寻求政府的帮助和扶持,然后再由控股股东、地方政府以及其他利益相关协调第三方接收整体债权,并进行并购重组,从而完成本息兑付。第五类风险导致的债券违约,可以从保险公司方面入手,引入债券违约保险。
三、债券市场违约风险处理机制的建立
(一)强化持有人会议机制
根据《银行间债券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持有人会议规程》上的规定,如果出现了实质性的债券违约,那么不管采取哪种处置方式,首先都要建立债券持有人会议机制,也就是由债券持有人组成的临时会议团体,具有法律效力。然后在会议上讨论债权人的共同利害关系,并做出最后的处置决定。债券持有人会议机制的建立,能够使分散的债券持有人在整体利益受到损害时能够形成统一的意见,这样有利于对债券的信用风险进行更好的控制,维护整体利益。
(二)强化主承销商职责
对于主承销商来说,虽然不需要承担因违约债券而导致的偿付责任,但是债券违约风险却会对其造成声誉影响。为了降低影响,主承销商应该积极的承担应尽的职责。在持有人会议的召开过程中,应该发挥牵头作用。当持有人会议达成一致之后,主承销商需要发挥自身的协调作用,促使债权人和债务人达成和解,从而削弱因为债券风险而带来的不利影响。
(三)探索建立债券受托人制度
债券受托人制度的核心是信托,其职能目标是建立债券发行人、受托人以及持有人三者之间的良好信托关系。这就要求企业在发行债券的过程中将债券的有关财产权利设定给受托管理人的形式。受托管理人有如下权利:对企业的财务活动进行监督和咨询;参与企业的整顿重组以及破产和解,在行使权力的过程中,主要职责是维护债券持有人的合法权益。利用在全受托人制度,能够构建一种科学合理的机制,该机制能够有效控制企业的债券信用风险,同时保证投资者的利益。比如,在发行债券之前,受托人需要对企业的经营状况、市场前景以及信誉等进行审查,保证其合法性和偿还能力。发行债券之后,受托人需要即时关注发行公司的财务状况,一旦发现风险,要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
(四)建立债券可提前赎回机制
所谓债券赎回机制就是指双方根据合同约定时间,可以提前偿还债券的本金加利益,将发行的债券赎回。如果有些民营企业的评级较低,债券机构可以推行更具针对性的债券类型,比如可转换债。其要求企业在债券发行之前设定提前赎回的约束条款,在满足条款要求的情况下,条款能够被激活。如果发行人有债券赎回能力,可以采取强制执行的方式,这样能够最大程度的避免违约事件发生。如果发行人没有债券赎回能力,投资人只需要行使权力,将债券转变为企业的股份,就能够最大程度的维护自身利益。
四、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发现,债券市场的违约风险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难以控制,为了最大程度地维护双方利益,必须根据风险类型,采取科学合理的处理方法。但前提是要建立完善的处理机制,才能保证处理过程的顺利性。
(作者单位为中国农业大学)
[作者简介:王程(1995―),江苏泰州人,中国农业大学金融专业。]
参考文献
(1)回避风险。回避风险是指主动避开损失发生的可能性。如考虑到游泳有溺水的危险,就不去游泳。虽然回避风险能从根本上消除隐患,但这种方法明显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因为并不是所有的风险都可以回避或应该进行回避。如人身意外伤害,无论如何小心翼翼,这类风险总是无法彻底消除。再如,因害怕出车祸就拒绝乘车,车祸这类风险虽可由此而完全避免,但将给日常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实际上是不可行的。
(2)预防风险。预防风险是指采取预防措施,以减小损失发生的可能性及损失程度。兴修水利、建造防护林就是典型的例子。预防风险涉及一个现时成本与潜在损失比较的问题:若潜在损失远大于采取预防措施所支出的成本,就应采用预防风险手段。以兴修堤坝为例,虽然施工成本很高,但与洪水泛滥造成的巨大灾害相比,就显得微不足道。
(3)自留风险。自留风险是指自己非理性或理性地主动承担风险。“非理性”自留风险是指对损失发生存在侥幸心理或对潜在的损失程度估计不足从而暴露于风险中;“理性”自留风险是指经正确分析,认为潜在损失在承受范围之内,而且自己承担全部或部分风险比购买保险要经济合算。自留风险一般适用于对付发生概率小,且损失程度低的风险。
(4)转移风险。转移风险是指通过某种安排,把自己面临的风险全部或部分转移给另一方。通过转移风险而得到保障,是应用范围最广、最有效的风险管理手段,保险就是其中之一。
钢筋混凝土的裂缝控制问题是建筑工程中很重要的问题之一,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是公认的建筑施工中最难解决的问题之一,这些裂缝不仅影响建筑物的美观,而且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大大降低了房屋结构的耐久性;破坏结构的整体性、降低其刚度;引起钢筋腐蚀。因此如何解决这种常见的混凝土裂缝,是设计者和施工者都不可忽视的问题。
一、裂缝表现
斜向裂缝:多分布在房屋外墙转角所在房间的楼板上,裂缝一般成45o斜向,有时一只角同时出现两条裂缝,裂缝基本上为上下贯通。如某七层框架商住楼工程,结构总长度约为100m,设有两道温度缝,其基础一侧为条形基础,其余为独立承台基础。在工程交接时后两个月左右突然发现在靠其中一条温度缝的一跨柱角楼板有45。裂缝,从三层至六层楼板每层均有3条,但均未贯穿楼板。
纵横向裂缝:主要表现为纵横向裂缝。如某教学楼,其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大面积出现宽度0.1-0.3mm不等的纵横向裂缝。
表面龟裂:此类裂缝主要表现在施工过程中产生的裂缝,容易控制与处理。如某在建工程,因板面面积大,在晚上浇混凝土,第二天早上派人浇水,但前面浇,后面就干掉,到中午时板面出现龟裂缝,用肉眼可辩识。
二、混凝土楼板裂缝产生的原因
1. 混凝土组成材料的影响
(1) 水泥方面的影响:水泥的收缩值般取决于C3A、SO3、石膏的含量及水泥细度等。即C3A含量大,细度较细的水泥收缩较大。石膏含量不足的水泥,具有较大的收缩,而SO3的含量对混凝土收缩的影响显著。
(2) 骨料方面的影响:混凝土收缩随骨料含量的增加而减小,随骨料弹性模量的增加而减小,同时,又随骨料中粘土含量的增加而增大。另外,在预拌混凝土中,其骨料的级配不十分合理也是造成混凝土出现裂缝的主要因素。
(3) 混凝土配合比方面的影响:包括单位用水量,单位水泥用量,水灰比,砂率及灰浆比等参数。混凝土收缩主要取决于单位用水量和水泥用量,而用水量的影响比水泥用量大;在用水量一定的条件下,混凝土干缩随水泥用量的增大而增加,但增大的幅度较小;在骨灰比一定条件下,混凝土干缩随水灰比的增加而明显增大;在配合比相同条件下,混凝土干缩随砂率的增大而加大,但增大的幅度较小。
(4) 外加剂的种类和掺量方面的影响:掺用化学外加剂会使混凝土收缩有不同程度的增大。掺减水剂用于改善混凝土和易性,增大坍落度时,掺减水剂的混凝土收缩略大于不掺的收缩值;掺减水剂用于减水,提高强度或节约水泥时,掺减水剂混凝土的收缩接近或小于不掺的收缩值。
2. 施工方面的原因
(1) 水灰比的变化对混凝上强度值的影响十分明显,基本上分别是水和水泥量变动对强度影响的叠加,故此,水、水泥、外加剂的计量变化,将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对于大流动性的混凝土,其塑性收缩值为200×l0 -4,中等流动性混凝土,其塑性收缩值约为(60~100)×l0-4。表现较明显的是:满足坍落度大、流动性好的泵送条件的泵送混凝土,较易产生粗骨料少、砂浆多的现象,混凝土脱水凝固时,就会较易产生塑性收缩裂缝。
(2) 混凝土是由砂、石、水泥等粗细骨料按一定的配合比,经过水化反应而形成的水硬性胶凝材料,如果混凝土材料中的砂、石颗粒级配不好,则浇灌出的混凝土强度将降低,抵抗外界应力的能力也同时减弱,极易造成混凝土裂缝。
(3) 施工过程中过分振捣混凝土后,粗骨料沉落,水、空气被挤出,混凝土表面因泌水而形成竖向体积缩小沉落,从而成表面砂浆层,它比下层混凝土有较大的干缩性能,待水分蒸发后,容易形成塑性收缩裂缝。
(4) 模板、垫层在浇筑混凝土前淋水不足,过分干燥,浇筑混凝土后,因模板吸水量大,导致混凝土的收缩,产生塑性收缩裂缝。
(5) 工程施工中各工种交叉作业,楼面负筋位置的正确性难以得到有效的保证,经踩踏后将令钢筋弯曲、变形,减低了部分板负筋的有效高度,使该位置钢筋混凝土楼板上部抗拉能力大幅降低,从而导致该部混凝土楼板出现裂缝。
(6) 浇筑混凝土后过分抹平压光,会使较多的细骨料浮到混凝土表面,形成含水量很大的水泥浆层。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与水泥浆中的氢氧化钙发生作用生成碳酸钙,其化学反应式为CO2+Ca(OH)2=CaCO3+H20,于是浇筑硬化后期(56d后)引起混凝土明显收缩,即碳化收缩,导致混凝土楼板出现裂缝。 转贴于
(7) 混凝土的保湿养护对其强度增长和各类性能的提高十分重要,特别是早期的妥善养护可以避免表面脱水,并大量减少混凝土初期收缩裂缝的产生。过早的养护会影响混凝土的胶结能力;而过迟的养护,混凝土会因受日晒风吹令其表面游离水分过快蒸发,水泥由于缺乏必要的水化水,从而产生急剧的体积收缩(据有关资料反映, 当混凝土表面的水分蒸发率超过0.5kg/m2*h时,混凝土体积将急剧收缩),此时的混凝土早期强度低,未能抵抗该种收缩应力而产生开裂。特别是在夏、冬两季,因昼夜温差较大,养护不当最容易产生温差裂缝。
三、混凝土裂缝的控制措施
(1) 优选水泥品种。混凝土结构引起裂缝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由于水泥水化热的大量积聚致使混凝土出现早期升温及后期降温而产生的温差变化,为此,在施工中可采取一些措施,如选用矿渣水泥、粉煤灰水泥等低热水泥品种来配制混凝土。
(2) 控制材料的使用。根据施工的具体条件降低水灰比,减少水的用量,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可以减少混凝土的泌水、离析等现象,使混凝土的收缩变形减小。施工时尽可能选用良好的颗粒级配方案,用颗粒级配大的粗中砂来拌制混凝土,严格控制砂、石中的含泥量。另外,还应控制施工工期,尽量不要在高温季节施工,可减少温差应力对混凝土变形的影响。
(3) 提高操作水平。加强混凝土振捣,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和抗拉强度;加强对混凝土成品的保护和养护,避免温差裂缝的产生;对已浇筑好的混凝土应在浇筑后lO到12小时内及时做好浇水养护, 以使混凝土有足够的湿度保持水化反应,并且连续养护日期一般不少于半个月。这样,不仅有利于混凝土在规定龄期内达到设计要求的强度,而且还可以在养护时降低混凝土的表面温度,减少混凝土内部的约束作用,防止收缩裂缝的产生。
(4) 控制钢筋位置。在绑扎构造钢筋时为防止钢筋走位,可以用一些技术措施进行控制,从而有效地控制和减少板面裂缝的发生。
四、混凝土裂缝处理
依据混凝土裂缝宽度,深度以及扩展情况,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
(一) 对于浅表面裂缝(沉缩裂缝,干缩裂缝),缝宽小于0.5m,可用下列方法:
1. 裂缝表面清理干净,用水泥浆刮抹。
2. 稍深一些的裂缝,沿裂缝凿去薄弱部分, 用水冲洗后,用1:2水泥砂浆修补。
(二) 裂缝较深(10mm以上)
1. 注射环氧树脂黏合剂。注射前,用电吹风吹干裂缝,然后用注射器把黏合剂缓慢注入,至全部充满。
中图分类号TU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0)032-0184-01
近些年,随着我国建筑业的迅速发展,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使用的技术越来越复杂,周期越来越长,而且出现了具有投资大、周期长、工程参与方多、技术难度大、环境干扰因素多以及不可预见性大等特点。工程项目从决策到实施的整个过程建设参与各方不可避免地面临着各种安全质量风险,在完工后的使用期里,建设单位或建筑物的使用者也面临着完工时未能发现的潜在质量缺陷风险。在项目运行过程中存在着许多不确定的因素,比一般产品生产具有更大的风险,所以进行风险管理尤为重要。
1建筑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相关概述
1.1何谓建筑工程项目风险管理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就是有步骤地对建设工程项目进行高效率的计划、组织、指导、控制,达到节约投资、缩短工期、保证质量的目的。
1.2建筑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必要性
建筑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是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是在中国的工程市场和国际接轨的过程中逐渐显现出来的,风险管理的意义在于,我们可以通过风险的识别、估计及评价,最大限度地认识风险,处理风险,将不利后果降至最低限度。有效地提高项目的投资收益,提高项目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和水平,协助施工企业从事工程建设时的成本控制管理,增加项目的当事人们获利的概率,从而促进项目的成功。
2风险管理的工作流程
2.1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的基础。风险识别是指风险管理人员在收集资料和调查研究之后,运用各种方法对尚未发生的潜在风险以及客观存在的各种风险进行系统归类和全面识别。风险识别的主要内容是:识别引起风险的主要因素,识别风险的性质,识别风险可能引起的后果。
2.2风险评估
项目风险评估包括风险估计与风险评价两个内容。风险评估的主要任务是确定风险发生概率的估计和评价,风险后果严重程度的估计和评价,风险影响范围大小的估计和评价,以及对风险发生时间的估计和评价。
2.3风险控制
1)减轻风险。减轻风险的目标是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或减少后果的不利影响。2)预防风险。预防策略通常采取有形和无形的手段。其中有形的预防手段包括防止风险因素出现、减少已存在的风险因素及将风险因素同人、财、物在时间和空间上隔离。无形的预防手段有教育法和程序法。3)转移风险。转移风险又叫合伙分担风险,其目的不是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和不利后果的大小,而是借用合同或协议,在风险事故一旦发生时将损失的一部分转移到项目以外的第三方身上。
3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实例分析
3.1工程概况
某办公楼,办公楼6层,地下1层,建筑物高度为24.5m,建筑结构类型为框架结构,建筑总面积为39918m2(其中地下室为6978m2)。地上建筑功能为宿舍楼,办公楼;地下1层建筑功能为车库和变配电室。该工程为框架,结构设计使用年限50年。该工程具有一般工程项目的普遍性,因此,风险分析与管理的研究将为一般的建筑工程项目带来范例。作为示例,本章将采用前述各章提出的风险描述、识别、评价等方法对该工程的风险进行具体的分析。
3.2项目风险的规划与识别
1)自然因素。其包括:复杂的工程地质条件;不明的水文气象条件,反常的长时间雨期;地下埋藏文物的保护、处理;洪水、地震、台风等不可抗力等。
2)经济因素。其包括:业主拖欠工程款;承包商自身资金短缺、不到位;汇率浮动与通货膨胀等
3)技术因素。其包括:工程技术复杂、要求高,施工技术能力不足;施工工艺错误;不合理的施工方案;施工安全措施不当;不可靠技术的应用等。
4)施工设计因素。其包括设计内容不完善,规范应用不适当,设计有缺陷或错误;设计对施工考虑不周或没有考虑;施工图纸供应不及时、不配套或出现重大差错等。
5)社会因素。其包括:节假日交通、市容整顿限制;临时停水、停电、断路;法律制度及政策变化;政府工作人员的不良行为和社会风俗习惯的作用等。
6)材料设备因素。其包括:工程用的各种物资供应环节出现差错,其品种、规格、数量、时间不能满足工程的需要;特殊材料及新材料的不合理使用;施工设备不配套,安装失误,有故障等。
3.3工程项目风险应对措施选择
1)在招投标阶段招投标中,主要考察项目情况,着重对投资单位的信誉和经济能力进行调查。在此阶段,主要面临的风险有政治风险、经济风险、社会风险、自然风险、管理风险以及综合产生的决策风险,并在一定程度上考虑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风险。采取合作方式共同承担风险。该综合楼项目部与分包商承担相应的风险责任,通过风险的分配加强了双方的责任心和积极性,责、权、利平衡,共同承担承担风险的责任,同时享受风险控制获得的收益和机会收益。提出合理的风险保证金。这是从财务的角度为风险做准备,该工程项目部在工程预算中增加了50万元不可预见的风险费,以抵消或减少风险发生时的损失。
2)签订施工合同阶段。着重考虑有关合同管理方面的风险,由项目部的风险管理者共同参与,主要面临的风险有政治风险、经济风险和管理风险。对主要材料价格变动进行风险应对。从调查可以知道,造成钢材和水泥价格波动的风险因素主要有成本影响、市场需求、产能产量、国家宏观政策、国际市场影响5个因素。利用预测分析知识等对市场价格做出预测,如果钢材(水泥)估计要涨价,就立即囤积;如果钢材(水泥)估计要跌价,就按工程进度采购;如果钢材(水泥)价格波动很大,时降时升,则在相对较低价时采购。
3)在项目开工后的实施阶段。采取先进的技术措施和完善的组织措施减少风险损失。合理安排施工顺序。本工程总体采取平行流水,分成二个施工区,施工I区分成2个施工流水段,施工II区分成3个施工流水段。立体交叉的施工顺序,总体本着先地下后地上,先结构后装修,先土建后设备的原则,在施工中针对具体情况及时调整施工顺序,上道工序的完成要为下道工序创造施工条件,下道工序施工要能保证上道工序的完整不受损失,以减少不必要的返工浪费,确保工程质量。另外必须注意施工安全。安全管理一直是工程建设过程中项目管理的重要内容,对整个建筑业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4)在项目竣工交付后的保修阶段。主要由项目部的风险管理部门会同专门的回访保修部门对该阶段可能面临的风险进行分析和提出预防应对方案。
4结语
总之,建筑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作为一种管理手段和方法,正逐步走向成熟。本文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对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全过程进行了分析,旨在建立一套与国际贯例接轨的先进、科学的建设项目风险管理全过程控制方法。
参考文献
[1]宋伟,刘岗.工程项目管理[M].科学出版社,2006.
[2]李世蓉.建设项目风险管理的基本过程与特点[J].建筑,2003,09.
(一)房地产企业设立阶段的纳税处理
随着我国的税收制度的健全,新的税收法决定取消凭借企业设立时的注册地以及企业的性质来选取企业进行纳税处理的方式,在这种政策导向下企业应该变革纳税处理方式。在新的政策导向下企业可以依靠企业自身的形式进行纳税处理。具体而言企业的形式主要有:股份、独资、合资等等。根据我国新的税收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对于独资、合资的各种企业仅仅需要交纳个人所得税就可以了,对于以股份制形式开展经营的企业而言,交纳除了上述所说的个人所得税以外,还需要额外交纳企业所得税。[1]我国税收法这样规定有其优越性。根据企业的不同组织形式纳税处理理应不同,根据法律的规定子公司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在计算税收的过程中应该和母公司分开计算、分公司则需要合并计算。
(二)房地产企业销售阶段的纳税处理
房地产企业销售阶段是企业经营的主要阶段,构成了企业运行的主要组成部分,对企业在销售阶段应缴纳的税收必须做出合理的处理。具体而言房地产企业在销售房地产的过程中可以由以下的方式开展纳税处理活动:划分销售收入、选取适合的促销手段。[2]举个例子来说,就是房地产企业在销售的过程中可以建立一些装修或者物业管理单位,从而实现对销售所得的划分,可以将房地产销售的部分可得资金划分给装修或者物业管理费用。这样做是有其根据的,我国的相关税收法律法规规定,对于装修费用和物业费用实施的是营业税的征收制度,这种税收的税率要明显的比土地的税率要低。这种税收转嫁制度可以保障房地产行业在运行的过程中尽量保持既得利益的最大化。同时,在企业销售的过程中可以采用一些促销的手段,我国现有的税收法律规定对于一些赠品可以不征收税,或者以较低的税率征收,有很大的可调整空间。因此,在销售的过程中企业要根据自己自身的情况选择适合的方式进行销售。
(三)房地产企业投资阶段的纳税处理
房地产企业不可能停留在既有的阶段,企业总是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而不断的进行投资,开辟自己在市场中的地位。在房地产企业进行投资的过程中,具体可以采用开发项目合作或者转让的方式实施纳税处理。根据我国现有的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如果企业凭借不动产当作资金入股的同时还承担了可能存在的风险的前提下,对于这些房地产企业可以不征收税收。举个例子来说,房地产企业在投资的过程中可以凭借自己的土地使用权投资,同其他企业一道开发住房项目。约定当住房建成后出资双方共享一定的利润共同承担特定的风险。在这种情形下,企业在投资过程中的不动产就可以依照相关的法律规定不征收税收,投资双方合作既得的利益也不用缴纳相关的税收。
二、目前房地产企业纳税处理存在的风险
(一)房地产企业没有合理的纳税处理理念
虽然我国目前存在着大大小小的房地产企业,但是我国房地产企业的发展还不健全。而且我国房地产企业规模也不一样、管理的能力也不一样,因此在纳税处理上还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在房地产企业运行的过程中很多企业没有树立合理的纳税处理理念,处理税收的过程中显得很随意。而企业的主要工作也放在了想尽办法找关系,以此来减少企业应该缴纳的税收。近年来,关于税收部门腐败的报道也层出不穷。还有一些企业想尽办法,不走正道专门研究歪门邪道,寻找法律的漏洞,这无形之中给纳税处理带来了难度。说到底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都是企业的管理部门没有纳税处理的理念。
(二)房地产企业缺乏专业的纳税处理人员
目前我国房地产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素质还不高,笔者在调查中甚至发现有一些房地产企业的纳税处理人员根本就没有相关的专业知识,都是熟人。房地产纳税处理属于一项经济活动,涉及到企业的经营过程中各方面资产要素的管理与分析。同时,纳税处理人员也需要掌握大量的纳税知识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而这些人员很明显都不具备这些较为专业的知识。这就导致我国房地产行业目前纳税处理比较混乱,各种不良现象层出不穷,给税务工作也带来了难度。
(三)房地产企业缺乏有效的纳税处理体系
就目前的市场经济环境来说,我国房地产行业面临的纳税风险都处于时刻变化的状态,这些变化都蕴含着潜在风险,这些风险的存在很有可能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严重的可能会导致企业淹没在市场的大潮中。但是,目前我国只有很少的企业建立了合理的纳税处理体制,大部分企业没有能够建立管理体系,有部分企业虽然建立了纳税处理体系,但是这些体系在运行的过程明显不完善,出现了大大小小的问题,没有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其次,企业在建立纳税处理体系的过程中没有以动态性的原则进行把握。
三、如何控制房地产企业纳税中的风险
(一)提升房地产企业的纳税处理理念
合理的纳税处理理念对房地产企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在房地产企业的正常经营过程中,首先应该树立合理的纳税处理理念,不应该想着一些旁门左道来提升自己的利益,房地产企业要认清楚自己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房地产企业要深刻了解纳税可能存在的风险,应该正确的对待这些风险,引起足够的注意。房地产企业的纳税管理要始终以国家的有关法律规定为限度,正确理解、把握国家的有关规定。
(二)建立合理的内部纳税处理体系
我国房地产行业面临的纳税风险都处于时刻变化的状态,这些变化都蕴含着潜在风险,这些风险的存在很有可能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严重的可能会导致企业淹没在市场的大潮中。房地产企业在自身发展的过程中应该建立健全的纳税处理体系,在建立体系的时候要集中财务人员的集体智慧,综合考虑各方面的要素。同时,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要根据市场形势以动态的方式把握纳税处理方式,及时更新纳税处理体系。
(三)强化同税务部门的联系,不断提升纳税处理能力
在房地产经营的过程中应该加强同税务部门的联系,税务部门是开展税务征收的国家主体部门,其集中了大量的专业化人才,对于解读法律法规具有高度的权威性。因此,房地产企业应该加强同税务部门的联系,寻求税务部门的指导,提升自己的处理能力。
从策略层面来看,此轮反弹主要基于市场对政策的预期。而两会前后陆续出台的一系列利好政策逐步将反弹推高。但在市场最为关心的股权分置问题并未明朗的情况下,基于政策预期的市场反弹不会改变股票市场估值结构调整的进程。政策因素的短期性不足以支持市场持续反弹。随着政策敏感期的逐渐结束,此次反弹也将逐渐接近尾声。在基本面方面,投资者对于输入性通货膨胀的担忧、对控制房地产价格的担心、估值以及投资者政策预期的难以实现,是影响市场的最主要的因素。
机构投资者之间的博弈是近期影响市场的重要因素。保险公司直接入市就中长期而言,显然是个利好,但短期看也隐藏着一个利空因素。由于基金公司长期集中持有大盘蓝筹股票,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流动性溢价,保险公司为获得这部分溢价,将会通过不断赎回的方式迫使基金公司卖出以获得低价股份。这种机构博弈也将在一定上影响证券市场。而从基金的角度来看,总体而言基金在此轮反弹中作用是相对保守的,反弹过程中基金仓位并未大幅增加,在调整到来时也没有显著降低仓位。对于近一段表现良好的二线绩优股基金乐见其成,不排除有基金在达到相当高的获利水平后选择减仓;而对于引领此次反弹的周期性板块基金则分歧明显。航空、石化、钢铁等板块已经可以看到明显的资金撤出迹象。总体来看,基金的思路仍然是观望和调整。市场真正转好的契机仍未到来。
合理配置基金平衡收益风险
股票市场的波动性特征,决定了积极投资者需要在市场趋势变化时调整基金类别的比例配置。非积极投资者则更需要在相对长的投资期限下注意平衡收益与风险。
多少人性的美丽,
却又在这一瞬间爆发了出来,
加油中国,
加油四川,
让我们收起眼泪,
将悲痛化为动力,
用自己的实际行动,
去帮助那些在地震中受伤的人们,
虽然,
我们只是学生,
虽然,
我们做不了什么,
可是,
我们可以捐出自己的零花钱,
我们可以少吃一点零食,
多捐一点,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混凝土是一种由砂石骨料、水泥、水及其他外加材料混合而形成的非均质脆性材料。由于混凝土施工和本身变形、约束等一系列问题,硬化成型的混凝土中存在着众多的微孔隙、气穴和微裂缝,正是由于这些初混凝土建筑和构件通常都是带缝工作的,由于裂缝的存在和发展通常会使内部的钢筋等材料产生腐蚀,降低钢筋混凝土材料的承载能力、耐久性及抗渗能力,影响建筑物的外观、使用寿命,严重者将会威胁到人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很多,有变形引起的裂缝:如温度变化、收缩、膨胀、不均匀沉陷等原因引起的裂缝;有外载作用引起的裂缝;有养护环境不当和化学作用引起的裂缝等等。
根据施工的特点,大面积的楼层现浇板在施工过程中,往往会由于施工工艺技术、施工进度和劳动力组织的需要而采用分段流水施工,即一般不会把一整层的现浇板一次性地整体浇筑完成。当两次浇筑约时间预计超过规定的时间时,就应当要考虑施工缝的留置及处理问题了。混凝土施工缝不应当随意留置,其位置应事先在施工技术方案中确定。
留置施工缝位置的原则为:施工缝应尽可能留置在受剪力较小的部位,且留置部位要便于施工,并符合规范规定,同时满足施工需要.
1楼板施工缝的留置
从调查情况看,在目前设计的施工图纸中,没有注明现浇板施工缝及现浇板施工缝的留设位置,只注明后浇带.因此,根据规范要求,并结合理论和实际经验进行分析,施工缝主要有以下两种留置方法
1.1第1种留置施工缝的方法
沿着横向设置在现浇板跨中1/3处,此范围内结构受剪力较小.一般而言,只要避开厨房、卫生间和容易有积水的房间,就可以在该处部位留置施工缝,留缝时,在板跨1/3处要有负弯距筋的部位.但这种留置现浇板施工缝的方法比较难施工,其位置也容易发生偏移,所以此施工缝必须按规范的要求加强处理好.我们发现在板中区域,以前的设计是不配筋的,现在有的设计只设置温度收缩构造钢筋.因此板的配筋从板跨1/3处就开始减弱,留缝位置按要求也设置在有负弯矩筋部位的边缘,虽然该处受力较小可还是受剪力等.由于混凝土楼板的收缩或者在长期荷载的作用下,并且施工终因非一次性浇筑完成,所以施工时不管对施工缝怎样处理,受力后往往会在这种施工缝处产生裂缝,甚至会出现贯能缝,既影响美观,又会渗水,由此而引发钢筋锈蚀、楼板渗漏等质量问题.重者会影响到结构的安全,影响楼房的使用寿命.所以,在该处留置施工缝是不可取的.
1.2第2种留置方法
第2种留置施工缝的方法还得先从规范要求、理论和受力分析来说,不谈引起楼板裂缝的其他原因,单从受力方面来说,楼板的裂缝是受剪力和弯矩变形而引起的.楼板在墙内属于固定支座而且比较宽.在墙体边缘即支座边缘处是很大的受力部位,尤其是受剪力最大.板进入支座的部分,支座内受力情况是:只受支撑力、压力和横向的拉拨力(屋面现浇板除外,因为屋面上为了防止漏雨不宜留设施工缝),因此板在支座内不受剪力和弯矩力,所以施工缝就可以留在支座内墙中部,从而减少了裂缝在板跨内的出现,也减少了很多容易出现的问题.
2剪力墙施工缝的留置
在剪力墙施工中同样存在留施工缝的问题,剪力墙的受力和楼板的受力是不同的,根据留施工缝的原则,应留置在受力较小的门窗洞口部位,并与板缝错开一定的距离.
3施工缝的处理
在施工中留了施工缝以后,就必须对施工缝进行加强处理.虽然施工缝处是受力较小的部位,但还是受力部位,施工缝造成该处成为薄弱环节.为了避免在薄弱环节出现质量问题,就要把该处作为重点,严格把关加强处理,使得两次浇筑能很好地结合,不出现问题.众所周知,如果通过建筑施工能完全达到设计效果、符合结构设计时的力学假定,那么说明能保证结构安全和建筑物的使用寿命.不过根据现在的施工技术和施工工艺,基本能保证了设计要求,但施工缝的处理还是关键.处理施工缝按以下方法进行:
(1)绑完钢筋后在留施工缝部位要绑好钢丝网片,以防止混凝土的外流,保证施工缝位置的准确.
(2)检查钢筋保护层的间距,保证钢筋不位移、不变形、受力均匀。
(3)检查混凝土时要振动到位,不得振动钢筋和钢丝网片。
(4)第1次混凝土浇筑完,表面强度达到1.2MPa后,在施工缝接槎处把表面的浮浆浮石剔凿掉并清理冲洗干净。剔凿时用力不宜过大,因为此时正是混凝土强度快速增长期,以免影响混凝土强度。
(5)在准备开始第2次混凝土浇筑前要再次冲洗,但不得积水。
(6)再次浇筑混凝土时,施工缝接槎处先用与混凝土同配合比的无石砂浆接槎,接槎砂浆厚度要保证有50mm厚,然后浇筑混凝土,再通过振捣密实就能使两次浇筑的混凝土很好的结合在一起。
(7)施工缝处混凝土浇筑成型后要及时抹压到位,并及时做好覆盖保温保湿保养工作。在混凝土终凝前要定时地进行检查,出现裂缝要马上抹压处理掉。
中图分类号:TU528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工程概况
泄洪闸坝由左岸1#~12#深槽区泄洪闸和右岸13#~22#浅滩区泄洪闸组成,共22孔,总长327.4m,沿坝轴线方向桩号范围为闸左(右)0+000.00m~闸右0+327.40。泄洪闸顺水流方向分上游抛石防冲槽、上游铺盖闸室、消力池、护、海漫、下游抛石防冲槽。其中闸室段桩号为0-002.00~0+25.00,长25m,消力池段桩号为0+025.00~0+074.50,长49.5m。闸室段底板厚3.5m,闸室边(缝)墩厚1.6m,中墩厚2.4m。闸室顶部交通桥宽6.5m,桥面高程27.50m,启闭平台高程32.00m。
船闸沿坝轴线方向桩号范围为闸左(右)0+327.40m~闸右0+353.40,顺水流方向分分上游导航墙、上闸首、闸室、下闸首及下游导航墙。上闸首沿坝轴线方向长26.0m,垂直坝轴线方向长25.0m,闸墙顶高程32.0m;闸室长165.0m,宽20.0m,净宽12.0m,底板顶面高程3.0m,闸墙顶高程19.50m。下闸首垂直坝轴线方向长25.0m,总宽27.0m,闸墙顶高程27.00m。
2 混凝土温度控制措施
2.1优化混凝土配合比,提高混凝土抗裂能力
2.2 合理安排混凝土施工进度及时段
2.3 采用综合措施,降低混凝土浇筑温度
2.4 混凝土浇筑分层及层间间歇控制
2.5混凝土表面流水养护
3 混凝土表面缺陷处理
混凝土表面缺陷处理的范围主要包括:混凝土表面外露钢筋头、管件头、表面蜂窝、麻面、气泡密集区、错台、挂帘,表面缺损,小孔洞、单个气泡、表面裂缝等。
1. 混凝土表面缺陷检查
认真检查混凝土表面缺陷,查明表面缺陷的部位、类型、程度和规模,并将检查资料和修补实施方案报送监理工程师,经监理工程师批准后进行修补施工。
2. 混凝土表面缺陷处理方法
⑴ 混凝土表面缺陷处理一般要求
① 混凝土表面蜂窝凹陷或其它损坏的混凝土缺陷按监理工程师指示进行修补,并作好详细记录。
② 修补前用钢丝刷或加压水冲刷清除部分,或凿除缺陷混凝土,用水冲洗干净,采用比原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一级的砂浆、混凝土或其它填料填补缺陷处,并予以抹平。修整部位加强养护,确保修补材料牢固粘结,色泽一致,无明显痕迹。
③ 为避免新浇混凝土出现表面干缩裂缝,及时采取混凝土表面喷雾,或加盖聚乙烯薄膜等方法,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和降低水分蒸发损失。喷雾时雾滴直径达到40μm~80μm,以防止混凝土表面泛出水泥浆液。
⑵ 修补面处理
① 凸出于规定表面的不平整表面磨平。
② 凹入表面以下的不平整表面凿除,形成供填充和修补用的足够深的洞。然后按监理工程师要求进行回填。
③ 采用砂浆或混凝土修补时,在待修补面及周围至少1.5m范围内用水湿润,以防附近混凝土从新填补的砂浆或混凝土中吸收水份,然后用净水泥浆在该区域涂刷一遍,再用预缩砂浆或混凝土回填。如果使用环氧砂浆修补,则在修补区涂刷环氧树脂。
④ 预留孔混凝土面在回填混凝土或砂浆之前,先将预留孔壁凿毛,并清洗干净和保持湿润,以保证埋件粘结牢固,以及新老混凝土或砂浆充分黏结。
⑶ 修补工艺及要求
① 预缩砂浆
干硬性水泥预缩砂浆由水泥、砂、水和适量外加剂组成。水泥选用与原混凝土同品种的新鲜水泥。砂经过2.5mm孔径筛,细度模数控制在1.8~2.3。水胶比0.3~0.4,灰砂比为1∶2~1∶2.6,另可加入适量减水剂。
材料称量后加适量的水拌和,合适的加水量拌出的砂浆,以手握成团,手上有湿痕而无水膜。砂浆拌匀后用塑料布遮盖存放0.5h~1h,然后分层铺料捣实,每层捣实厚度不超过4cm为宜。捣实可用硬木棒或锤头进行,每层捣实到表面出现少量浆液为度,顶层用拌刀反复抹压至平整光滑,最后覆盖养护6天~8天。
修补后砂浆强度达5MPa以上时,用小锤敲击表面,声音清脆者合格,声音发哑者凿除重修。
② 环氧砂浆
过流面的修补使用环氧砂浆。环氧砂浆也可用于修补监理工程师要求的其它部位混凝土。只有当气温和混凝土表面温度均在5℃以上时才能使用环氧砂浆。
修补部位混凝土表面清洁、干燥后,在涂刷环氧砂浆前先刷一薄层环氧基液,用手触摸有显著的拉丝现象时(约30min)再填补环氧砂浆。当修补厚度大于2cm时,则分层涂抹,每层厚度为1.0~1.5cm。环氧砂浆拌和设计做到使最终凝固时间在2h~4h之间。
环氧砂浆修补后养护期5~7天,养护温度控制在20℃左右,养护期内不受水浸泡和外力冲击。
③ 回填混凝土
较大缺陷部位经监理工程师批准可采用回填修补,回填修补与被修补的混凝土采用相同的材料和配比。修补时使用新模板支托,以保证修补后表面平整度满足要求,修补后在一周内连续保持潮湿养护,保持温度不低于10℃。
⑷ 其它修补要求
① 对于有外观要求的混凝土修补,在水泥里混入一定比例的白水泥使修补后混凝土的颜色与周围混凝土相协调。用于修补的水泥与被修补的混凝土用水泥来源于同一厂家,并且型号相同。
② 外露钢筋头、管件头等全部切除至混凝土表面以下20~30mm,并采用预缩砂浆或环氧砂浆填补。
3.1 混凝土内部缺陷处理
对混凝土强度或内部质量有怀疑时,采取无损检测法(如回弹法、超声回弹法等)或钻孔取芯、压水试验等经监理工程师批准采用的方法进行检查。
1. 内部缺陷处理方法
内部缺陷一般以水泥或化学补强灌浆进行处理,具体方案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报监理工程师批准。
2. 处理质量检查
通过钻孔取芯或检查孔压水试验等方法进行处理质量检查。
3.2 混凝土裂缝处理
1. 混凝土裂缝检查
混凝土裂缝拟采取物探检测法或钻孔取芯、压水试验等经监理工程师批准采用的方法进行检查,主要检测项目为裂缝的宽度、长度和深度。
2. 裂缝处理
⑴ 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处理
① 大体积混凝土Ⅰ类裂缝经监理工程师批准后可不作处理。
② Ⅱ、Ⅲ、Ⅳ类裂缝均按监理工程师指示进行处理。
⑵ 板梁构件钢筋混凝土裂缝的处理
各类裂缝均按监理工程师指示进行处理。
⑶ 裂缝处理措施
① 裂缝表面上一层混凝土浇筑之前,按监理工程师的指示进行处理。
② 裂缝灌浆补强材料选用细水泥,实施前进行生产性试验,其成果送监理工程师审查批准。
③ 裂缝处理技术措施方案经监理工程师批准后实施;
回顾、总结邮储银行广西区分行三年多的实践,我们对现代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已不再陌生,全行风险管理的基础建设已有了雏形,但还有需要完善的地方:树立并不断巩固全面风险管理意识,风险管理要做到“三全”,即全行行动、全员参与、全程管理;不断完善风险管理的“三道防线”,风险管理的组织机构建设要突出独立性、权威性;业务开办要坚持“内控优先,制度先行”,特别是对于新开办的业务,要先研究风险,再研究业务,对新建立的机构,要先有原则或规定,再处理各项事务;业务流程管理的方略是使分支机构做到所有的事有人管,有管理的地方就有流程;风险监测就是要将符合监督要求的规定融入各项制度之中,实现风险的识别、计量、控制和监测各个环节在规章制度中的有效衔接,使风险管理覆盖全业务、全流程;风险管理报告的要求是规范收集信息内容,统一报告格式;系统支撑的重点是使历史的信息、数据既为业务发展服务,更能为风险管理服务;风险管理文化建设的关键在于,把握好传承与创新的关系,既要重视收集、研究本企业优秀管理经验,也要创新邮政金融风险管理新机制,走出中国特色邮政金融风险管理的新路子。
邮储银行风险管理基础现状的评价客观地讲,由于邮储银行成立的时间还不长,公司治理还没有转型,风险管理基础尚不扎实,还处于“三分散,两不足”的现象。
“三分散”是指流程管理分散、组织架构有差异和文化建设缺乏主线。这种情况主要集中在业务、风险和审计部门,它让业务管理、风险评价和检查行动存在非标准化,分散了风险管理的合力。
——流程管理分散。突出表现为:各一级分行开发的系统或者是相同的业务,其流程都不尽相同;受业务核算系统缺乏数据仓库功能的限制,管理部门的一些核算、统计、分析,还需要手工来完成,造成各分支行之间存在许多差异;系统的建设滞后于制度的建设;风险管理部门开展风险评价,其数据采集、分值计算、风险判断还是由各一级分行依靠主观经验来进行倾向性判断,缺乏科学性、权威性;审计部门开展真实性、效益性、经济责任和离任审计,在时间要求、范围要求、问题定性或陈述等方面还没有形成刚性的规定。
——组织架构有差异。目前全国各分支机构的内控组织架构不尽相同。在广西区分行,内设部门和员工配置的整体布局呈“丁”字形,会计部门是“前台多、后台少”、“核算多、管理少”;信贷部门是“贷前多、贷后少”;风险、审计部门是“分行多支行少”。在一级支行,由于管理人员兼职很多,风险、审计、安保三个部门通常只有1个人。
——文化建设缺乏主线。企业文化通常都是经过积累而形成的,抓好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关键在“传承”二字。目前我们在风险管理文化建设上,还缺乏对其起源的认知,缺乏对前期发展脉络的梳理,缺乏对当前先进经验的筛选、总结、提升,缺乏对进一步发展前景的理论研究与探讨。
“两不足”突出体现在风险管理系统支撑不足和员工风险管理经验不足。
——风险管理系统支撑不足。广西区分行成立三年来,我们还没有条件定期组织开展一个区域或一项业务连续性的风险评价工作,即使前期已完成若干评价事项,但都是通过手工操作、人工比对进行的。2010年总行梳理出会计、信贷业务的风险点合计有2400多个,对它们的情况进行监测,需要强大的信息管理系统进行支撑,否则是很难计量和评判的。
——员工风险管理的经验不足。在邮储银行,许多优秀员工都有着丰富的储蓄业务经验,但缺乏风险管理经验的积累,很多问题总是屡查屡犯。究其原因:片面地认为经验就是经历;对制度的要点学习不够;对流程的节点把握不准;对差错产生的原因分析不透;对案件情况通报没有进行反思;对风险管理教育没有感悟。
增强邮储银行风险管理实战能力的建议
邮储银行作为一家成立时间不长的大型国有商业银行,要管理好风险,确实很不容易,但如果能以符合实战的思维进行拾遗补阙,不断完善,可大大提升风险管理基础。
1.以有利防控为原则,明确管理分工
业务管理部门:进行授权、建立制度、完善流程、认真自查。核心是“合规”。要充分认识业务部门既是业务的经办者,也是规章制度的执行者,更是操作风险的控制者。日常的风险管理控制工作有三个方面:按照法律、法规和有关制度、流程的规定开展业务经营、核算管理活动;对经营和业务流程中的风险进行主动识别、控制、报告;对本条线的内部控制与操作风险管理认真开展自我检查、自我整改。
风险管理部门:制定风险政策、开展风险评估、进行经济资本配给。核心是“评估”。事实上,风险管理部门在全面风险管理进程中承担着“肩挑两头”的重任:一头通过制度审定、流程修订、风险评估来推动业务部门合规、稳健发展业务;另一头根据风险监测、识别和审计发现,督促业务部门堵塞漏洞或防患未然。
风险管理部门只针对机构、区域、业务开展风险评价,不对人进行评估。这是风险与审计的最大区别。据此,其主要工作职责是:开展风险管理教育;制定风险政策、标准、监测指标;优化业务流程,为业务部门提供内部控制和操作风险管理方法、工具;适时整理、计量内部控制和操作风险管理信息,定期开展风险评估,撰写全面风险管理报告,并为审计稽查开展再检查和内控评价提供基础;督促、指导业务部门整改,消除风险隐患,强化全行隐患整改情况的记录和控制;通过风险评估、计量,确认经济资本配给。
审计部门:查证业务经营的真实性、效益性、合规性。核心是“确认”。在稽查方法上,以业务部门自查和风险评估为基础,重在深挖存在的问题,不要都是重新开始;在稽查时间上,实行无缝连接,保持稽查的连接性;在稽查方向的把握上,更多地关注管理架构、内控机制、业务流程情况,密切关注全行系统性的风险;按照监管要求,定期开展内部控制的独立评价,从根源上分析内控制度和设计方面的不足。
2.以统一、规范、简明为准则,进一步完善业务与管理流程
(一)业务风险得到了进一步控制。县(市)支行的会计核算业务上收,是将县(市)支行会计核算业务集中到中支营业室,由多个网点操作变为一个网点操作,这样风险面变窄了,有利于中支对会计核算风险面的控制。会计核算业务上收前,各县(市)支行开设大量的内部账户,中支对县(市)支行内部账户的核算内容难以进行实时监控,潜在风险较大。会计核算业务上收后,县(市)支行所有内外部账户全部撤销,会计核算业务不能自行办理,从而彻底铲除了县(市)支行发生会计核算风险的土壤。
(二)业务处理得到了进一步规范。在会计核算业务上收之前,县(市)支行作为一个营业网点,其账务处理各不相同,凭证要素也不够统一、规范。会计业务上收后,县(市)支行所有会计核算业务由中支营业室统一办理,凭证要素填写统一规范,对商业银行缴存款统一管理,极大提高了业务处理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三)支行的运行成本得到了降低。会计核算业务上收前,县(市)支行每年需要投入数万元资金用于会计核算系统设备的购置、维修,凭证的印制以及专项邮递费等。每个县(市)支行需要为会计核算系统设置录入岗、复核岗、综合岗、会计主管岗等7个岗位,且有4个岗位不能交叉,尽管业务量不大,无库支行平均每天1~2笔业务,但是人员必须在岗,设备全天待机。会计业务上收后,县(市)支行会计核算系统设备已停止使用,可节省设备维护更新和凭证、纸张、电脑耗材等费用,其会计核算岗位人员可充实到国库、反洗钱、人民币反假等其他管理岗位上,使人力资源得到有效利用。
(四)人员不足的矛盾得到了缓解。由于大多数县(市)支行十多年来没有进入新的员工,员工老龄化的加剧,员工数量逐年减少,一定程度上妨碍了支行业务工作的开展。从九江市中支辖内各县(市)支行综合业务股人员配置来看,人员最多的10个人,最少的只有6个人。由于综合业务股对口中支会计财务科、国库科、货币金银科、营业室、事后监督中心等五个科室,其涉及到会计、国库、财务、固定资产、账户管理等10多个独立运行的应用系统,会计岗位分工越来越细与会计人员相对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会计人员不合理兼岗现象时有发生。县(市)支行会计业务上收,可减少7个会计核算岗位,明显减轻了支行业务岗位人手不足的压力,并可集中人力强化国库监督、反洗钱、人民币管理等监管职能,有利于提高县级支行履行职责的效果。
二、县(市)支行会计核算业务上收后的风险隐患分析
(一)中心支行操作风险和管理风险增加。县(市)支行会计核算业务上收后,其风险也随同上收到中心支行营业室和会计财务科。一是中支营业室会计核算操作风险增加。据调查统计,县(市)支行业务上收后,九江中支营业室新开立账户108户,账户总数较上收前增长80%;上收后会计核算业务量月均827笔,较上收前增长40%。由于每笔会计核算业务办理不是简单的录入会计凭证,它包含着数据汇总、凭证填制、要素审核、勾稽关系核对、凭证传递、事后监督等多个环节,无论哪个环节把关不严,就会产生业务差错甚至业务风险。业务量的增加无疑增加了会计核算差错的机率,因此相应增加了中支营业室会计核算操作风险。二是中支会计财务科对支行财务预算执行情况的管理风险增加。会计核算业务上收前,中支会计集中核算系统除了能产生全辖的财务收支汇总表,各县(市)支行网点损益表在中支综合柜也都能自动产生,中支会计财务科能随时掌握辖内各支行的财务预算执行情况。会计核算业务上收后,集中核算系统撤销了各县(市)支行的损益科目账户,各县(市)支行财务收支情况不能在中支营业部反映,系统只能产生中支全辖的财务收支汇总表,不便于会计财务部门及时监督各支行预算执行情况,因此增加了中支会计财务科对各县(市)支行财务管理风险。
(二)县(市)支行的会计管理风险增加。一是对法人金融机构缴存存款准备金的管理风险增加。会计核算业务上收后,县(市)支行会计部门每旬必须对法人金融机构提供的缴存存款准备金报表进行审核,无误后报中支营业室办理存款准备金缴存业务。由于县(市)支行不直接办理具体核算业务,对农村信用社报表反映的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难以查证。二是账务查询查复操作风险增加。按照支付结算制度规定,对于接收到的支付系统查询,最迟不得超过次日上午就要查复,而中支与各县金融机构距离较远,无法在规定的时间内按正常途径传递纸质查询查复书,只能采取先影像后纸质的方式由支行协查。另一方面,支行业务上收后,支行已无事后监督系统,影像只能依靠Notes邮箱这一非常途径传递,县(市)支行在查询查复工作中是“二传手”角色,因此也相应存在一定管理风险。
(三)县级法人金融机构操作风险增加。从我们调查辖内各商业银行情况来看,县(市)支行会计核算业务上收对辖内国有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地方性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的分支机构均影响不大,因为大多数商业银行在支付系统上线运行后,陆续撤销了在县人民银行开立的账户(保留发行库县支行除外)。目前受影响较大的是农村信用社(农村合作银行),主要表现在:一是资金调拨不方便。由于农村信用社没有市级营业机构,其上缴存款准备金和调拨头寸需要在人民银行与省联社之间频繁调拨资金,县(市)支行会计核算业务没上收之前,可直接通过县(市)支行随时办理,业务上收后必须到市中支营业室办理,由于各县(市)距离中支路程远近不一,来回跑一趟时间最短的要1~2个小时,时间长的要半天,因此办理资金调拨极不方便。二是对账不及时。由于农村信用社在中支营业室开户,其往来款项回单、利息回单等不能及时拿到,因而会经常产生未达款项,由于对账不及时,给资金安全带来一定风险。三是查询查复环节增加。县(市)支行会计核算业务上收后,农村信用社办理查询查复业务必须通过县(市)支行向中支营业室办理,增加了查询查复中间环节。
三、防范新风险的对策与建议
(一)加强内控监督,防范道德风险和操作风险。
1.加强风险防范教育。县(市)支行会计核算会计业务上收后,中支财务科要加强对全辖会计工作的管理和指导,重点关注财务制度的执行情况;中支营业室核算业务量大幅增加,业务差错机率也相应增加,难免会给员工心理造成一定压力,因此要做好员工心理疏导工作,密切注意员工思想动态,经常开展案件防范和警示教育,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工作观、业绩观和价值观,切实防范道德风险和操作风险;县(市)支行也不能因为会计核算业务上收而放松风险防范意识,会计核算操作风险虽然不明显了,但员工的道德风险防范教育却要加强。
2.健全风险防范机制。要组织开展不同形式的业务培训,着力提高业务人员的操作能力和管理能力;要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明确各岗位的职责,并实行严格的责任追究;要加大奖惩力度,做到奖罚并重。
1 引言
随着城市道路交通量和汽车载重量的增大,对路面结构的破坏日渐加重,越来越多的旧混凝土路面面临着修复工作。与沥青路面相比,水泥混凝土路面的修复比较困难,在旧混凝土路面上加铺沥青罩面层是一种常用改善其使用性能的有效措施。但在沥青加铺层中出现反射裂缝仍是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反射裂缝本身对罩面层的使用性能影响不大,但环境因素(雨雪、氧化、粉尘)产生的负效应,常常使得裂缝迅速向四周扩展,缩短罩面层使用性能和寿命。为了能有效地减缓旧水泥混凝土路面上裂缝的反射速度,一般采用增加沥青罩面层厚度或者加铺一层玻纤格棚。
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迎宾大道改造工程水泥混凝土路面经过多年的运营,水泥混凝土路面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坏,包括板块断裂、板角断裂、错台等情况,严重影响行车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根据对多个设计方案的比选.最后确定在修复原有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基础上,进行沥青混凝土加铺,其具体设计A段加铺方案为4cm改性沥青SMA+6cm粗粒式沥青混凝土+玻纤格栅+2cm沥青找平层,B段加铺方案为4cm改性沥青SMA+6cm粗粒式沥青混凝土+玻纤格棚+2cm沥青找平层+改性沥青油毛毡贴缝。
2 选用玻纤格栅防治反射裂缝的国内外案例
沥青混凝土加筋能提高路面结构层对裂缝的抑制能力、对横向剪切破坏的抵抗能力等,达到延长路面结构的疲劳寿命、节省材料、降低费用的目的。在沥青混凝土路面中采用加筋的方法来改善路面使用性能的设想由来已久,自上世纪30年代开始掺加石棉纤维,到五六十年代美国、加拿大和英国试用以金属网作为沥青混合料中的加筋材料使用,均因材料不过关未能推行。80年代开始对PG(Polymer Geogrid聚合物网栅)进行应用研究,英国以NETLON有限公司为代表,研究了塑料格栅的材料性能及路用性能,并逐步推广应用。这种格栅具有两种功能:一是能提高沥青结构层的强度,具有长期抵抗拉应力的能力。二是能使应力均匀分布在较大的面积范围内,大大减轻沥青结构层的徐变作用。最终达到防止沥青路面开裂的目的。
国内外对加筋格栅沥青混凝土试验研究的结果表明,加筋格栅具有减薄沥青层厚度、防治反射裂缝、减少车辙作用等特点,能够加强沥青路面的结构性能,提高道路的使用寿命。
3 沥青加铺层的开裂分析及设计方法
旧水泥混凝土路面上加铺沥青层是一种特殊的路面结构,其应力应变特性与一般弹性层状体系有较大的差别。由于接裂缝的存在,旧水泥混凝土路面作为基层的整体强度降低,而且在外力荷载作用下,沥青混凝土加铺层处于复杂的三维应力状态。车辆通过不连续的板体时,沥青混凝土加铺层中由于接裂缝两侧相邻板块产生竖向位移差,而出现较大的剪切应力,这种剪切应力是沥青混凝土加铺层产生荷载型反射裂缝的最主要原因。另外,由于路面暴露在大气中,受气温周期性变化的影响,沥青加铺层和旧水泥混凝土面板都会膨胀,产生温度应力。由于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应力在接缝处不连续,因此沥青加铺层同时承受它本身以及旧路面所产生的温度应力,特别是在冬季气温较低时,沥青混凝土加铺层会因为与接裂缝对应处的拉应力过大而开裂,形成所谓的温度型反射裂缝。因此,沥青加铺层设计是沥青加铺层厚度设计,而厚度由行车荷载和防止反射裂缝两个因素控制。由于水泥混凝土面板强度较高,将其作为基层,在其上加铺沥青混凝土的这种路面结构,强度一般能满足要求,关键是防止反射裂缝的产生。虽然我国目前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改建工程日益频繁。但现行的《公路工程沥青路面设计规范》并没有把旧水泥混凝土路面上沥青混凝土加铺层设计这一内容包括在内。国外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工作起步较早,目前已形成四种相对成熟的设计和计算方法,分别是ARE(ArksinResarchEngineers)设计方法、美国沥青协会(AI)法、美国工程兵团和联邦航空局(FAA)法、AASHTO罩面设计方法。由这4种计算方法得出的广州市花都区迎宾大道改造工程旧混凝土路面上加铺的沥青混凝土厚度在80~100mm之间。
4 玻纤格栅防止反射裂缝作用机理
上述4种方法计算的旧水泥混凝土路面上沥青加铺层的厚度是作出一些假设后,按理论方法或是在国外一些试验结果的基础上得出的。为防止反射裂缝的产生,国外多采用加厚沥青加铺层的办法。但单纯依靠增加加铺层厚度有其弊端:一方面增加加铺层厚度受到路面标高的限制(宁通公路上跨桥桥下净空在加铺后需满足4.8m要求);再就是大幅度增加加铺层厚度必将增加路面造价,而且在夏季高温情况下沥青混合料高温蠕变易产生车辙,也就失去了由于旧水泥混凝土板作基层所产生的强基薄面的优势,因而加厚沥青加铺层这一方法不可取。
对这一情况,在查阅大量资料,进行理论分析和论证的基础上,最终决定在旧水泥混凝土路面上布置玻纤格棚加筋层,其上再铺筑沥青混凝土面层。这样铺筑的路面对防止基层裂缝反射、减少路面车辙、延长路面寿命具有显著效果。玻纤格棚具有高抗拉强度,低延伸率、无蠕变,与沥青混合料的相容性好、物理化学性能稳定、耐高温、嵌锁与限制作用强等特点,其主要作用为均匀传递轴载,并将反射裂缝应力由垂直方向转为水平方向。
使用玻纤格栅可增强沥青混合料的整体抗拉强度,有效地改善路面结构应力分布,抵抗和廷缓由于路面的基层裂缝引起的沥青混凝土路面反射裂缝的发生,从而提高路面的使用寿命。
5 施工技术
5.1 铺设路面的处理
玻纤格栅的使用效果与铺设路面的处理情况密切相关,在铺设前必须将路面上可能影响格栅与底层结合强度的物质如油脂、油漆、封层料、水渍、污物等彻底清除干净,使铺设表面清洁干燥。玻纤格栅上感压式背腹属水溶性物质,如路面有水迹时。应待路面干燥后再进行铺设。铺设格栅之前需洒粘层油,粘层油如使用乳化沥青,需在完垒破乳干燥后铺设格栅。
5.2 玻纤格栅的铺设与固定
格栅铺设可由平地机或铲车改装的专用设备进行铺设,也可人工铺设。玻纤格栅每卷产品的纸筒两端各标有橙色和蓝色标记,在开始铺设之前,应选择胶面向下,确定上述标记颜色各在某一端,以方便施工而不致将胶面铺错。格栅铺设时,应保持其平整、拉紧,不得起皱,使格栅具备有效的张力,铺完之后再用干净的钢轮压路机碾压一遍。
目前常用的玻纤格栅有带自粘胶和不带自粘胶两种。带自粘胶的可直接在已平整的基层上铺设,不带自粘胶的通常采用钢钉固定法。本工程均采用不带自粘胶的玻纤格栅,固定所需材料为:
①50×50×0.3mm的固定铁皮,要求平整不翘角.周边宜倒角处理
②2英寸钢钉。
采用固定钢钉法铺设玻纤格栅时,先将一端固定铁皮和钢钉固定在已洒布枯层沥青的下层结构上,钢钉可用锤击或射钉射入。再将格栅纵向拉紧并分段固定,每段长度为2~5 m。也可按缩缝间距分段,钢钉位置设于接缝处。要求格栅拉紧时玻纤纵横向均处于挺直张紧状态。
格栅搭接为纵向搭接,搭接宽度不小于20cm,横向搭接宽度不小于15cm,纵向搭接应根据沥青摊铺方向将前一幅置于后一幅之上。固定时不能将钢钉钉于玻纤上,不能用锤子直接敲击玻纤,固定后如发现钢钉断裂或铁皮松动,则需重新固定。玻纤格棚铺设固定完毕后,须用胶辊压路机适度碾压稳定。使格棚与原路表面粘结牢固。
6 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