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31 09:22:20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推进信息化建设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新的档案管理理论、方法和原则等不断涌现,提出了一系列档案学基本理论从未遇到过的新问题。如城建档案管理机构的职能与档案工作体制的变化问题、电子档案的鉴定问题、电子文件数据管理问题、数字城建档案馆(室)建设问题等。对这些在档案信息化建设中因新技术运用所引发的理论问题,城建档案管理者都必须作出理性与科学的分析。
伴随着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及其在档案管理中应用程度的变化,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阶段性目标也要及时作出相应调整,城建档案管理理论所面临的创新与发展要求也会表现出一定差异。因此,在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中,必须认识长远并立足当前,用科学发展观认真解决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中当前和今后都会遇到的各个方面的问题。
2 加强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中的安全保障
在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中,安全保障应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档案信息存储安全,另一方面,是档案信息利用安全。在信息存储安全方面,要增强城建档案信息安全和网络安全意识,采取切实有效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做好身份认证和密钥管理。加强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的监控,存储档案信息的设备要加装有效的防毒软件,内部局域网要与一切外部网实行物理隔离,各种数据库要及时进行备份,保存到符合保管要求的脱机载体上,确保城建档案信息的安全保密和系统运行安全可靠。在利用安全上,既不能只强调利用而忽视保密,将不该上网公开的内容公开或未设置访问权限,又不能只强调保密而限制利用,使可利用的城建档案信息过少,应坚持利用和保密并重原则。
3 有效推进城建档案信息化顺利实施的必要条件
3.1 基础设施建设是实现城建档案信息化的基础。
城建档案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关系到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成败。基础设施主要包括计算机、交换机、服务器、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信息安全系统等。在基础设施建设中,要注意平衡好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的关系,应用软件的设计和开发,务必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只有做好基础建设,才能稳步、健康、高效地推进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C931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随着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化已经成为了当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我国的稳定发展需要高效的政府管理与监督作为基础,而在信息化社会的形势下,政务信息化建设则成为了保证我国快速、稳定发展的重要内容。在新的社会形势下,政府要加强对先进的信息技术的利用,通过信息化的手段,来提高政府事务管理的效率与水平,更好的为社会发展提供良好的监督与服务。政务信息化建设是政府事务管理发展的重要体现,也是信息时代的必然需要,信息化的政务管理模式,是我国信息化建设中的重要内容。
1 政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1.1 政务信息化建设中取得的成效
我国政务信息化建设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发展,从初始阶段逐渐过渡到了整合阶段,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并且我国政务管理水平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首先,政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管理体系不断完善。我国的政务信息化建设随着时间的发展,已经从以往的单机化、分散化逐渐的转变为联网化与集成化,并且很多政府部门都逐渐形成了较为先进的信息管理平台,实现了数据的共享,并将政府事务中的业务管理、办公、公众服务等多项管理职能进行整合。其次,信息化建设促使政务管理实现多样化。目前,我国大多数地区的政府政务信息平台上,政务种类不断增多,并且逐渐的提高了管理工作的人性化,突出了管理工作的实用性,更好的满足了广大群众的实际需求。与此同时,各级政府通过信息平台的联合,使得自身服务水平得到了有效在增长,提高了服务质量。最后,政府事务的基层管理工作水平得到了明显提高。政府在进行政务信息化建设中,建立了完善的管理机制,并且对于基层管理工作的信息采集、备案、查询、管理等提高了重视程度,有效的提高了政务管理工作的真实性与透明性,有助于基层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1.2 政务信息化建设其中存在的不足
虽然,我国现阶段的政务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制约了政务信息化建设的进一步发展,需要进行及时的解决。首先,政务信息化建设中的创新意识不足,信息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在开展政务信息化建设工作中,由于政务管理人员对于信息资源管理的认识不足,使得难以真正的通过信息化建设来体现新管理方式的先进性。在实际工作中,政务信息化的优势难以得到体现,信息化应用水平存在一定的不足。与此同时,由于信息化建设的相关制度与标准不够健全,使得不同管理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存在一定的问题。其次,政务信息化建设的资金基础不足,需要进一步的进行资金的投入。目前,部分地区的政府对于信息化建设的投入有所不足,难以保证通信设备的应用水平,并且软件管理与维护的投入也难以符合信息化建设的需求,严重制约了政务信息化的发展。最后,信息化管理团队的专业程度需要进一步的提升。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出现信息方面的问题,缺乏专业的技术团队进行第一时间的解决,造成部分地区政府政务信息管理工作受到严重的影响。与此同时,信息部门的管理人员自身素质不足,专业人才相对较为缺乏,不具备足够的信息平台管理与维护的能力,难以保证信息系统的稳定运行。
2 推进政务信息化建设的关键因素
要想真正的推进政务信息化建设,就必须从思想、制度、管理与人才四个重要着力点来入手,切实的控制关键因数,有效的达到推进政务信息化建设的目的。
2.1 思想认识因素
要想途径政务信息化的建设,首先就要从思想层面上来提高认识,重视政务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切实的认识到信息化建设对于政务管理工作所带来的积极的影响。管理部门要加强自身思想认识,切实的将信息化建设作为自身政务管理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并且做好信息资源的管理与整合,将信息化与实际工作进行有机的结合,做好地区的信息共享,实现信息化建设的长效应用。只有从思想认识层面上来重视信息化建设,才能推进电子政务工作的开展,从而更好的促进我国经济的全面发展。
2.2 制度因素
开展政务信息化建设中,要建立一个统一的管理制度,并且制定规范的信息标准,实现信息管理工作的标准化与规范化。管理人员在进行政务信息化建设中,要针对于不同的业务环节,做好不同部门的工作衔接。在跨平台与跨部门的数据交换中,应用规范化的信息管理制度,促进统一化的信息管理平台建设,为实现信息有效共享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与此同时,统一化的信息管理制度,也有助于提高信息管理系统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2.3 管理因素
在信息化建设中,还要注重实现现代化、科学化的管理。在管理过程中,要为信息化建设制定一个良好的发展规划,并且做好政务与信息化技术的有机结合。在管理中,还要注重建立良好的应急方案,对于我国重大事件提供良好的应对作用。
2.4 人才因素
具有高水平技术的专业人才,是开展政务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基础。在开展信息化建设中,要加强对技术人才的培养,并且组织专业的人才建立一个具备专业化技术水平的团队,为信息化建设工作提供有效的技术基础。对于政务信息平台应用的人员,要加强其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足够的学习机会,并且培养其对于政务信息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真正的促进信息化建设协调、稳定、全面的发展。
结语
现阶段,我国政府的政务信息化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要进一步提高信息化建设水平,就必须从思想、制度、管理与人才四个重要着力点来提高信息化建设的水平。政府在开展政务信息化建设中,要结合实际政务需求,制定具备高度可行性的信息化建设方案,将信息化建设真正的融入到政务工作当中。
一、财务信息化概述
1、财务信息化的发展历程。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企业界不断提出的各种新的需求,财务信息化正在日新月异的发展。研究和认识财务信息化的发展历程,有助于了解信息化的历史沿革,认识信息化的脉络实质,以便于我们深化和把握财务信息化的发展方向。第一,起步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至20世纪80年代初是我国财务信息化的起步阶段,这一时期首次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财务工作,使财务工作从复杂的记账、算账工作中解脱出来,标志着我国财务信息化正式诞生。第二,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20世纪90年代初期是我国财务信息化的飞速发展阶段。在这一时期,大批商品化的专业财务软件纷纷出世,工资核算、固定资产、借贷款项等业务的处理纷纷纳入电算化软件范围。财务软件的出现极其有力的推动了财务信息化的发展,标志着财务信息化发展的基本成熟。第三,完善阶段。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20世纪90年代末期是财务信息化发展的完善阶段,这一阶段的财务软件不断贴近实际。面向管理,表现得更加成熟和完善。为了适应现代企业的管理需求,财务软件集采购、销售、财务分析、管理等业务于一体。极大的扩展了电算化信息化的内涵和外延。
2、财务信息化的内涵。财务管理是通过价值控制对企业资金运转所进行的一项综合性管理行为,它渗透和贯穿于企业一切经济活动之中,能够反映企业的筹资、生产、经营、分配等各个环节,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因此,概括的说,企业财务信息化就是通过使用信息化手段实现对企业财务筹措、运作、使用、回收的管理和控制。企业财务信息化运用现代计算机和网络通讯技术等信息化手段对企业财务进行管理和控制,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引进现代管理方式,以价值增值为目标,以价值成本为核心,通过财务管理推动企业资金、物资、人才、技术、生产信息流的整合。财务信息化是一个具有系统性、复杂性的管理手段,其目标是通过迅捷快速的财务管理,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保证财务信息质量为经营管理提供周密细致的财务分析,为决策分配提供准确高效的财务依据,有利于企业降低产品成本,健全各项机制,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自身运作效率,促进企业综合市场竞争力。
3、财务信息化的内容。总的来说,财务信息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财务信息电算化、经济业务系统化和财务活动网络化。财务信息电算化取代了旧式的手工做账和人工查账,它是指通过计算机系统存储的信息快速迅捷的调动所需要查找的账目,综合反映企业产、供、销、人、财、物等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全面系统的反映企业综合信息。可以说,财务信息电算化是经济业务系统化的基础。经济业务系统化是指企业通过计算机系统,将获取的数据资料进行分析,估算经营风险,预测市场状况,为财务管理者提供管理辅助和决策支持,以实现对企业资金运动的有效组织与管理。财务活动网络化是指将财务活动利用网络资源代替传统纸制媒介,快速高效产生、传递和处理财务信息,也就是形成了我们常说的电子商务。财务信息化是一个整体,上述几个方面相互之间密不可分,系统完整的构成了财务信息化这一系统。
二、推进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1、财务信息化提高了企业财务管理的效率。财务信息化是科技、经济、信息发展的必然要求,由于其是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因此能够利用财务信息平台整合信息,为企业的运营、管理、决策提供有效的信息。财务信息化将广大财务人员从繁杂的记账、算账、报账等工作中解脱出来,不但减轻了劳动强度,使财务人员真正的从“财务处理”走向了“财务管理”,而且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传统记账中的不规范不准确等问题。此外,财务信息化通过网络化、电算化,使企业财务信息反馈速度大大提高,成本核算更加准确,财务分析愈加系统。因此,企业财务信息化能够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使财务工作更加标准化、制度化、规范化,从而进一步保证了财务工作的质量,提高了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
2、财务信息化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财务信息化实现了企业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企业内部的信息整合,提高了财务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对提升企业整体竞争力、发展战略具有十分重要意义。财务信息化管理能够涵盖企业运作的各个方面,包括筹资、采购、生产、经营、销售等各个过程,同时也使得企业资金流和物流同时纳入财务管理,从而轻松掌握各部门各流程的全方位管理。财务信息化管理可以使企业财务决策更加科学高效,从而更加合理的配置资源,分析成本,使企业管理层及时掌握企业经营状况,降低内部交易成本、提高企业经营效绩,真正实现事前、事中和事后的控制和监督,从而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3、财务信息化建设是适应外部环境的需要。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国际和国内的市场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信息要素在经济领域所占的分量越来越重。在此情况下,企业在竞争激烈的信息经济影响下,生产经营、人员水平、盈亏损益等都受到外部环境的制约。因此,企业要具有更强的市场生存能力,必须尽快改变和提高企业的信息化管理观念和管理手段。可以说,财务信息化管理是国际国内经济市场形势的必然产物,它所提供的准确高效的财务信息、全面完整的管理系统以及及时--恰当的决策支持都能够使企业增加适应国内外经济环境的砝码,达到新产业、新技术、新产品、低成本、大市场的经营目标。
三、目前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基础财务工作应用性不强。基础财务是指企业财务人员以财政部颁发的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为基础,以规范的流程、清晰的角色以及明确的职责划分为前提而进行的一系列财务管理工作。基础财务工作是我国企业财务最基础的日常工作,在财务管理活动中所占比重极大,其质量性、效益性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由于我国财务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许多企业在财务处理方面仍然存在“惯性思维”,即指习惯性的手工记账模式遗留下来的不规范的业务流程和核算流程,或者企业财务人员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不足所导致的一些不正确的惯性习惯。其次,企业信息系统过多停留在表面层次。由于对电算化的不信任和技术手段的限制,很多企业都是将信息化停留在了表面层次,重要的项目还是通过手工作业。这样不但造成了资源浪费,而且还不利于激发企业学习适应信息系统的积极性。此外,企业自身的特殊项目难以通过财务软件实现。不少企业都
具有个性化的业务和特殊的项目核算,因此通用的会计软件很难满足这些企业的需要,从而导致了“想用不能用”、财务信息化作用不显著的尴尬局面。
2、人员层次有待提高。人员素质是财务信息化建设能够顺利推进的关键,没有懂技术、会操作、观念新的人员队伍,信息化建设的目标、电算化的实施都将成为空想。此外,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财务信息系统尚处于利用计算机模仿手工操作阶段,在客观上也对财务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然而,当前我国企业财务人员还没有达到这-要求,人员层次有待提高。首先,在认识层面,出现了“抵制信息化”和“不懂信息化”两种情况。“抵制信息化”是指有些会计人员由于年龄、利益、知识结构等原因,因循守旧、墨守成规,不思改革,不愿意接受信息化建设。“不懂信息化”是指很多财务人员将财务信息化简单的理解为拥有计算机等硬件设备并且利用设备代替传统的手工记账就是信息化。其次,财务人员知识结构尚需优化。具体表现就是企业在推进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很难找到既精通计算机知识,又精通财务管理理论的复合型高级财务管理人才。这将为财务信息化的推进产生极大的阻力。
3、财务软件的使用面临众多问题。财务软件是企业财务信息化实现的基础和手段,因此是企业广泛关注的问题之一。当前,市场上流通的软件不胜枚举,然而在具体使用上,却出现了众多问题。首先是企业如何选取财务软件的问题。企业如何在纷繁复杂、种类繁多的软件市场上寻找到一款符合自身需要的财务软件实属不易。于是,第+问题相继诞生:企业在购买通用软件和自主开发软件之间如何选择。这要考虑软件实用性、研发周期、成本比较等众多问题,常常让企业举棋不定。第三个问题是对于信息安全的保护心存顾虑。由于财务信息化通常具有网络化、电算化,因此与传统财务管理相比,信息安全风险大大提高。财务软件的保密性、脆弱性、防侵人性都是企业看重的重点问题。
四、加强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的几点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3.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8)07-0054-02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所谓“农村信息化”是指网络设施建设、应用软件开发、信息终端提供、信息内容整合、信息人才培训等在农村地域的集成运用。
一、农村信息化的基本要素
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需要经历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需要若干主观条件与客观条件的统一,需要政府和社会的共同参与,需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因地制宜地科学发展。基于各地的不同特点,在建设农村信息化过程中应考虑到以下基本要素:
1.地理环境:宏观看分为东、中、西部,一般指平原、丘陵、山区。
2.经济状况:指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通常用GDP值来衡量。
3.产业结构:以什么产业为主及产业构成,各县、乡、村均有不同程度差别。
4.人口密度:是指居住在定义范围内的人数,以多少人每平方公里为单位。
5.文化水准:是指居住在农村的人口受文化教育的平均水平(以中学、高中、大学生多少评测为宜)。
6.信息意识:是指居住在农村地区人员对信息的理解、认识和需求、运用情况。
7.网络条件:是指居住在农村的人口是否有了电信、有线电视、电力等网络设施。
8.组织管理:县、乡级政府对当地农村信息化发展如何组织、落实。
二、重庆农村信息化的特点
应该指出,我国农村信息化发展是项长期的工程,其重点在山区和西部地区的边远村寨。
西南重镇重庆,近年来,在其他行业信息化建设如火如荼进行的同时,其农村信息化建设也已经大刀阔斧地展开,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重庆实施的已通电行政村村村通工程建设,使3836个行政村结束了听不到广播、看不到电视的历史,使广大农村发生了可喜的变化。2006年10月26日,中国移动通信农村信息网在重庆建成,它整合了农业部信息中心、中国农科院、中国农大、农民日报社等政府部门、科研院所、农业信息服务商的信息资源,汇聚全国各地的涉农信息。目前已形成了政策法规、新闻快讯、农业科技、价格行情、农业气象、市场动态、供求信息、农家百科、预警信息等10大类近200种涉农信息内容,每日信息更新量超过5 000条。主要向农村地区提供移动话音业务、数据业务、互联网接入及其他特定应用业务的移动信息化解决方案,并推出了“农信通”业务品牌,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完善的移动信息化支撑。与此同时,利用中国移动农村信息机,不仅可以方便地查阅农村信息网的信息,行政村还利用信息机将信息直接到广大村民的手机上;通过农村信息机连通广播,可以用手机随时远程进行广播,方便了基层政府政务管理。将低廉的农村信息机作为终端,充分利用了移动网络覆盖优势,低成本地解决了农村基层信息落地的难题。中国移动通信农村信息网是中国移动农村信息化的重要业务支撑平台,是中国移动为三农服务的首要入口。另外,在推动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重庆电信的目标就是要把信息服务工作做到农民家里,切切实实地推动农民增收致富。在通信建设中,重庆电信紧紧依靠当地政府,按照新农村信息化建设的“三部曲”,即信息帮扶、信息小康、信息全面小康,一步一步地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让广大农民有电话打,打得起电话,会打电话,并逐步过渡到能上互联网,用得起互联网,会用互联网,从而彻底改善农村现状。
然而,重庆市农村在信息化过程中取得重大进展的情况下,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
1.自然条件的不足。应该指出,广袤的西南热土为农村的信息化建设提供了优秀的条件,同时,地理位置的特殊以及自然条件的不足也为农村信息化建设设下了重重障碍。
2.资金投入不足,农村信息基础设施较差,导致信息资源粗放增长与有效信息供给不足之间的矛盾。目前虽然各种涉农信息资源丰富,但由于资金投入低,农村信息服务基础设施比较落后,缺乏畅通的信息沟通渠道,农林牧渔业的网站信息难以最终传递给用户。据统计,西部地区互联网普及水平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32%,远落后于东中部地区。同时,城乡“数字鸿沟”巨大,农村互联网普及率仅为城市的0.13%。农民主要通过亲朋好友、示范户获取服务,农民上网的平均比例只有0.2%。
3.广大农民文化水平普遍偏低,信息接收能力较差。同时,农业生产个体经营、小农生产为主的方式,决定了不同的农业生产者有不同的信息需求,农民多样性、个性化的信息需求强烈。
4.农民的购买力不足,信息产品的价格过高。新农村信息化建设中,作为消费主体的农民消费能力较弱,而信息产品的价格相对较高,这也是导致农村对信息产品的享用能力不足,从而影响农村信息化推进过程的关键问题之一。
5.目前既懂农业又掌握信息技术的专业信息人才匮乏也是制约我市农村信息化发展的重要障碍。农村信息化的发展需要懂信息技术、农业技术、经济管理、法律等方面的复合型人才,而这类人才的缺失则严重影响我市农村信息化的进程。
三、发展重庆农村信息化的对策建议
1.进一步加强政府的引导工作
由于农业信息化推进的市场化机制尚未完全建立,单纯市场化的行为难以推进新农村信息化的进程,因此,政府在新农村信息化建设中应当处于主导地位,是推动信息化建设向农村地区扩展的关键。要处理好政府主导与市场机制的关系,把政府的推动、引导和市场机制有机结合起来。在资金问题上,制定扶持政策、落实资金来源,可实行政府补贴或社会资金投入方式,通过多渠道的投资机制来解决信息服务资金需求巨大与农村财政能力不足的矛盾;在组织运作上,通过政府、企业、社团之间的协同服务来解决农民对信息的全方位需求与农民社团经营能力不足、服务层次不高之间的矛盾。要建立信息化领导常设机构,以便实施目标规划。
2.加强农村通信基础设施建设
形成信息鸿沟重要原因之一,是由于网络覆盖产生的差距,在信息化产业链中,电信网络是重要的基础环节,它是互联网与终端连接的主要接入方式之一。因此,农村通信网络的覆盖是农村信息化发展中必须解决的基础问题。电信运营公司有必要向没有通电话的乡(镇)、行政村、自然村、农户扩建网络,奠定信息进村入户的基础。在农村信息站点建立中遇有网络覆盖不到位问题时,由政府出面协调指定相关电信运营公司及时解决。
另外,为加快信息化建设向农村地域推进,缩小信息鸿沟,农村信息站点上网费应予以优惠,由政府会同接入网提供单位商定宽带上网、拨号上网收费标准。根据各地差异,鼓励灵活经营,但对收费标准上限应予以严格规定。对地处深山、边远乡(镇)少数民族地区,这类的农村信息化站点建设应纳入市级目标规划,在通电话后解决上网问题。相关主管部门应对这类地区的经营管理、收费标准等,研究制定更加优惠的倾斜政策和规定。
3.各电信运营商和IT企业应积极发展面向三农的信息服务业
在信息服务上,电信运营企业、各类SP服务商、软件企业应根据农村的现实需求为农民提供多样化的信息产品,增加为农民服务的能力,开发具有农村特色的信息内容,以多种形式、多种途径为农民提供适用的市场、科技、教育、卫生等方面的信息。信息产品制造企业应研发和推广适应农村特点、方便农民使用、质优价廉的信息终端和软件产品,让农民真正感受到信息技术带来的便利与实惠。以人为本,以农民能够接受的价格和方式提供信息服务,形成持续、稳定、长效的发展机制。与此同时企业也能够通过市场化的运作,增加自身的经济收益。
4.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文化水平
发展农村信息化,可以从农业生产各个环节发挥科学指导作用,降低农民的损失,从而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农村信息化目标能否实现,关键在于是否促进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只有真正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才能使广大农民真正享用由信息化带来的便利与效益,达到城乡统筹与新农村建设的本质要求。因此,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增加农民收入,同时对广大农民应加强培训。由于大多数农民的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在培训的过程中采用多种教育手段,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和趣味性,让农民尽快掌握电脑和网络技术,提高接受新技术的能力,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5.加强人才培养,全面打造复合型人才
农村现代化的发展需要既懂农业知识又懂IT技术以及法律知识等的复合型人才,而目前我国高校的培养模式,学科间交叉较少,不利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因此应加快改变高校培养模式,有目的地为农村培养专业人才,提高综合素质,是当前推进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邰羽,杜宏伟.推进农村信息化相关问题探讨[J].世界电信,2007,(12).
[2]徐莉莉,姜冬梅.农业信息化对解决三农问题的促进作用[J].北方经济:综合版,2007,(10).
How to Improve the Construction of Chong Qing Country Information
WANG Shuai,LIU Yue,ZHANG Yu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04.040
[中图分类号]F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04-00-02
XBRL是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的缩写。互联网是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建立的基础,应用XBRL编写财务报告,能够实现对数据的分析整理,并能共享会计数据资料,将会计语言与计算机有机结合起来,保证会计信息结构的完整性。通过计算机语言对会计信息进行统一的分类和计算,并使用软件进行处理,能保证会计信息反复使用。使用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进行会计信息化建设,有利于提升会计工作的工作效率,推进会计信息化建设。
1 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概述
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是计算机语言的一种,是针对财务报告信息工作的一种应用,能够在计算机中进行财务信息的交换活动。现阶段,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在会计信息处理工作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能够将所有的会计数据通过分析,将信息分为不同的内容,并对其进行标注。使用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能够使会计信息工作更加规范。该技术具有一定的扩展性,能有效保证企业内部的各项数据紧密结合起来,并按照数据使用要求的不同对数据进行多样化的组合。
2 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与会计信息化结合的重要性
2.1 提升国家竞争力
会计信息化管理的发展程度,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我国的综合实力和国家竞争力,随着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已经成为我国会计信息化发展的必要因素之一。现阶段,发达国家针对XBRL技术比较重视,这有利于推进我国经济的发展。使用XBRL技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国家的信息化管理水平。
2.2 有利于企业控制会计信息
企业会计使用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技术对会计信息进行管理,能够实现在企业内部进行信息交换,并能够按照企业需求,调动会计信息。使用XBRL技术,还能随着企业的发展不断扩展企业内部的会计信息管理范围,从而实现现代化的会计信息管理。使用XBRL技术,能够找到企业会计信息管理的缺点,推动企业的现代化进程。
2.3 减少获取信息的成本
使用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技术对会计信息进行管理,能够降低信息获取的成本,加快对信息的分析速度,加大信息扩展力度,还能使信息更加明显。当企业投资人想了解企业的会计信息时,能够按照需要信息的条件,以最快的速度筛选会计信息,强化信息分析,从而提升工作效率。
2.4 减少会计业务对事务所的影响
在会计师事务所中使用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能够降低会计审计工作的强度,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会计信息的读取速度。XBRL信息在一定程度上会改变会计事务所的工作模式,保证会计工作的合理性,在会计审计中使用XBRL技术,能简化会计信息,并针对会计信息对影响客户财务状况的因素进行分析,得到更有意义的分析结果。
2.5 为国家宏观调控提供科学依据
会计信息化建设,能在一定程度上为国家的宏观调控提供科学依据。在国家宏观调控的工作过程中,通过有效的会计信息,使用软件分析会计信息的内部情况,掌握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从而分析出现阶段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6 有利于政府对会计信息进行统一管理
使用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技术与会计信息相结合,能够有效保证政府部门对会计信息进行管理。政府部门要定期监管核实部分会计信息,有效减少会计信息成本,提升政府对会计信息管理的作用。政府部门通过对会计信息的统一管理,能够减少总体数据中的问题,有利于其按照实际的会计信息使用情况进行详细分析。
2.7 提升软件的利用率
在会计信息管理过程中,使用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技术,能够提升会计信息管理软件的利用率,在一定程度上推动软件的发展。企业在使用软件的过程中,会发现软件中存在的问题,可提交使用反馈,软件开发商要根据反馈内容不断完善软件功能,从而使更多的会计信息管理者都认可并使用软件。
3 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在会计行业中的应用
3.1 国家颁布针对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的标准
现阶段,我国根据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的使用情况,以及技术发展情况,制定了有关XBRL的相关标准,能够按照技术实际的使用情况,对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进行分类,在一定程度上达到技术的统一标准。现阶段,世界针对XBRL的相关标准已经在各个国家得到广泛使用,我国要按照实际的发展情况,不断完善修改标准,并适当增加或者删除相应内容,为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的使用提供有力保证。
3.2 相关规定对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进行详细分类
现阶段,我国根据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实际的使用情况,将其分为不同类别,其中包括财务、监管、企业控制等多个方面。我国相关部门也根据现阶段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的使用情况,将其分为物理结构与逻辑结构两个方面,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国际使用标准,并不断丰富其分类。
3.3 使用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能够实现文档的建立及应用
将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做成实际文档,再进行推送,能够更加显著地看出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的使用方式,并按照实际文档,使用相关技术,有效保证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的推广工作。按照实际工作需求,逐渐完善各项技术。推广文档后,企业还能按照文档中的内容对技术进行使用,按照企业的实际需要改进技术,更好地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工作质量。
4 现阶段我国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分类的特点
4.1 逐渐完善,达到国际标准
现阶段,国际上针对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技术的标准已经确立,我国的标准也在实践中不断逐渐完善,从而达到国际化标准,现阶段,要按照我国会计信息化建设的实际需求,对技术进行调整,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国际标准,得到国际认同。
4.2 拓展性较强,满足客户要求
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技术具有一定的扩展性,能够按照企业或相关部门使用的实际情况与企业本身的实际发展情况进行调整,在标准中添加各方面的元素,能够逐渐完善技术的根本功能。在使用过程中,要按照客户不同的业务需求,扩展相关技术,以提高使用率。
4.3 提升会计信息的价值
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技术以会计准则为基础,现阶段已经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同和创新,能够按照实际的分类对技术进行不断完善。在使用过程中,技术能够将数据信息更加完整地展示出来,在使用信息的过程中,能够按照使用的实际需要对信息进行筛选,以得到更有价值的信息,从而提升信息的使用效率。
5 推广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的具体方法
5.1 按照标准逐步实施
要根据实际使用情况,以及用户对技术的反馈情况,逐渐实施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技术的推广工作,不断总结经验,找到更加适合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技术的推广方法。还要与会计工作相关部门合作,如财务部门、证券部门等,以得到更多大型机构的认可,在更大范围内推广新技术。
5.2 建立专业的人才队伍
要选择专业学习XBRL技术的人才,组建高技能的人才队伍,加大技术研发,按照实际需求不断完善技术内容。这有利于在一定程度上推动XBRL的推广进程,保证技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从而获得市场认同。队伍中还要有专业的推广人员,有效保证技术推广工作的效率。
5.3 严格做好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文档投送
针对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技术的文档,要保证其实用性,并按照实际的推送目标对文档进行适当修改。向企业投送的文档要符合企业的财务整理工作需要。对财务部门投送的文档要具备一定的兼容性,要能够形成软件。针对会计事务所的投送文档,要带有审计功能,并按照会计事务所的业务范围,逐渐完善软件功能。
6 结 语
现阶段,我国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各项指标发展的还不是很完善。但是,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已经得到很多公司的认可,这些企业能够积极参与到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的建设工作中,并能够按照不同的发展阶段,不断完善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技术,使其更加接近国际标准。我国已经成立了中国区的组织,尽管现阶段我国的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发展还存在很多问题,但其发展势头良好。大力推广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有利于推进会计信息化的建设工作。
主要参考文献
[1]应唯.携手共进,积极稳妥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标准建设[J].新会计,2009(11):3-6.
[2]应唯.加快中国XBRL分类标准建设,共同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进程[J].财务与会计,2009(1):57-59.
[3]刘玉廷.推广应用XBRL迎接会计信息化时代来临――财政部会计司司长就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的推广应用若干问题答记者问[J].财务与会计,2010(12):7-10.
[4]张金凤.XBRL在我国上市公司中实施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4.
[5]翁彬瑜.海西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基于XBRL的推广[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2015(3):29-32.
[6]傅樵,徐伟,孔庆林.XBRL在会计信息化教育中的推广应用对策
[C]//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0.
[7]陈文军,周超.关于加快XBRL在我国推广运用的深层次思考[C]//中国会计学会会计信息化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全国会计信息化年会论文集,2010.
[8]唐子翔. XBRL在我国应用及推广[J]. 商, 2015(31).
[9]路军,张敏. 浅议央企实施XBRL的现状与建议[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5(15).
[10]陆云霞. 我国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发展探究[J].中国市场, 2015(26).
会计信息化建设是我国“十二五”时期会计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内容,财政部将之列为2014年会计工作重点之一,并了《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规范》。这是继20年前《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评审规则》等相关办法之后,首次以“会计信息化”的概念来规范企业的相关工作。
以往二十年时间中,我国企事业单位探索、实施、规范、强化了会计电算化工作,但是这些工作所指向的仅为会计核算,单纯的会计电算化或者形式上的系统改良、功能升级,已难以适应提高信息质量、满足信息需求、改进经营管理、提高监管效率的新要求。近年来,财政部顺应信息技术发展要求,围绕会计改革与发展的需要,成立了会计信息化委员会,了《全面推进会计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成立了全国会计信息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制定了XBRL系列国家标准;制定了企业会计准则通用分类标准,已连续三年分步实施;制定了《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规范》,对信息化环境下的会计工作和会计服务予以规范;逐步推进会计无纸化考试和会计人员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不断提升会计信息化管理水平。通过上述工作,不断完善我国会计信息化建设的顶层设计,不断健全法规制度,逐步形成标准体系,提升企业会计信息化水平。
全球化时代的特征就是全球的趋同化,尤其是信息技术在全球产业格局下主导着行业和市场。为了使我国会计体系建设与国际接轨,让我国制定的规则得到国际认可,推进会计信息化建设是我国顺应经济全球化的重要途径。第一,我们充分研究国际会计信息化标准,以便快速与国际接轨。选拔会计信息化标准化方面的人才,把我国当前的情况与会计信息化标准进行对比分析,完善当前会计信息化管理体系。第二,提高中国在会计信息化方面的国际影响力,通过自主创新来赢得国际市场。第三,树立中国特色会计信息化品牌,用中国的影响力来辐射世界。
我国要制定会计信息化发展战略,从制度化、规范化的角度来逐步实施会计管理和会计监督的信息化。政府积极规划,宏观指导,各个单位主动配合,社会广泛响应。全社会要形成上下合理共同促成会计信息化的实现。我国在上个世纪就已经出台了会计工作一系列规范,明确了政府、企事业单位在会计管理和应用中的责任义务,成为会计信息化的雏形。随着本世纪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会计电算化等不断得到更新,在各方面的资源整合中,会计工作成为了整合资源管理的技术行为,原有的会计电算化内涵得到了发展和丰富。在经营管理和市场活动中,会计信息化的需求也更为明显,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会计信息化会在改革中向更全面、更集中、更智能方向发展。
会计管理和会计监督只有站在更高的平台上才能更好的实现职能。建立健全会计信息化建设的体制机制,健全管理体系是新形势下会计改革工作的重要目标。
二、加快从会计电算化到会计信息化转型
会计信息化要求会计信息系统与企业业务系统相融合,有助于促使企事业单位等市场主体的内部信息系统整合升级。会计信息化是会计基础工作、会计准则制度、内部控制、财务报告等的整体信息化,会计信息化更方便于企事业单位财务系统的内部管理。全面推进会计信息化工作主要就是在企事业单位中下功夫。企事业单位从上个世纪80年代的会计电算化一路走来,逐渐迈向会计信息化是历史的选择也是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加快从会计电算化到信息化的转型,使会计工作与企业管理相融合。可见,会计信息化在企事业单位等市场主体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企事业单位中的不同岗位,不同部门,会计信息化所发挥的作用不同,在大中小型企业中,会计信息化的程度也有很大差异。中小企业的会计信息化工作普及度不高,尤其在财务报告中,信息利用率偏低,很难实现会计制度和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
为了使会计信息统一化、标准化,实现会计部门信息资源共享,要打造统一的会计信息平台,促进信息监管和共享,社会利用信息平台方便查找数据,搭建会计信息平台能够提高数据信息的精确度,防止数据多头。会计信息化建设在社会经济生活中非常重要,实际经验表明,如果没有建立起会计信息共享平台,就会出现会计报表产生与实际情况不符的虚假信息。所以,搭建一个统一的信息报送平台能够减轻企事业单位负担,预防作假,还能起到一定的数据监督作用,使财务工作简单便捷,而且保证信息资源可靠可用。
会计信息化服务产业与搭建会计信息化平台同步。会计信息化是面向现代、面向未来的系统。会计信息化相关服务产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能够为有关单位提供软硬件产品、技术和咨询服务。会计信息化的前提是大量的工具软件作为技术支撑,呼吁开放、透明的会计信息化环境就要设计出标准的现代化财务信息软件,相关软件的开发和研制又能够为会计信息化提供质量上的保障。纵观30年来的会计信息化发展史,会计软件厂商、咨询机构和会计信息服务商等市场主体分别起着重要作用。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会计信息化服务产业相对弱小,尤其是在技术领域,研发水平和创新能力还有很大欠缺。要提高国际竞争力还需要在长期中摸索我国特色,立足优质服务,打出信息服务品牌。在会计信息化国际合作与交流中互通有无。开展国际化的交流与合作是我国会计信息化水平提升的必经之路,我们要积极参与财务报告国际信息化标准制定,与国际的项目分类标准趋同。
三、在政策、技术等多领域建设会计信息化系统
会计信息化能够反映一个国家在财政方面处理数据信息的能力,既要求相关政策先行,又要求技术等级得到国际认可。在社会范围内,要加强对会计信息化的重视,政府统筹规划,目光长远,循序渐进。
(一)推进会计信息化管理体系进入新常态
自2006年政府采购机制运行以来,河北省磁县经过8年的探索与发展,逐步形成以公开竞争为核心、管采分离为支撑的制度体系,政府采购资金、规模逐年扩大,年平均采购金额达2亿-3亿元,占当年全县可支配财力的20%左右,节资率达11%以上。同时,在制度建设方面,该县实行了定点采购、公开招标采购、协议供货采购等举措,并在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建立了政府采购交易平台,通过网上公布采购信息,随机抽取专家评标,纪委、检察、财政全程监督等方式,使采购效率和质量得以不断提升。然而实践中,县级政府采购依然存在采购种类、数量较少,采购手续繁杂、时间较长,各级部门实行政府采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重前期采购轻后期供货、服务监管等问题。于是,推进信息化建设成为攻克上述难题的一个突破口。
那么,如何在县级层面搭建政府采购信息化平台?笔者认为,其一,应明确工作思路和目标。遵循“统一规划、科学组织、协同推进”的工作思路,以人性化、规范化为起点,以电子化为手段,以提升政府采购管理、执行科学化、精细化水平为目标,实现政府采购计划网上申报、审核、审批。其二,明确政府采购电子化平台的主要内容。应包括政府采购项目的预算管理、计划申报和审核、合同录入和审核、履约验收、资金支付等环节,实现全程电子化监管。其三,搭建监管平台。建设包括政府采购门户网站、政府采购专家信息化管理系统、政府采购计划信息化管理系统为一体的政府采购信息化监管平台。其四,科学设置运作模式。在操作方式上,使专家抽取、计划申报下达两项工作从手工制作,以纸质载体为主,转变为电子操作,以网络载体为主;在协议采购上,政府采购监管部门应与财政内部处室、外部专家及采购机构互联互通,实现资源共享;在监控时点上,应从事后反馈、被动了解,转变为事前预警、事中实时控制、事后跟踪评价。
而如何将上述思路和理念落到实处,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第一,监管平台满足“五个全部”。即系统任务通过电子下达,实现全部覆盖;五种采购方式全部上线申报;两种组织形式全部网上申报;机构的选择全部在网上进行;所有政府采购当事人的操作全部留痕,实现全网管理和监控。
现阶段,在文博单位系统内运用的信息化,就是科学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重视发展、有效运用文物信息能源,综合提高各类文物保护维护、急救维修、运用和管理等工作情况。按照其特征可以分为技能型的信息化、数据解决的信息化、管理和公用的信息化、珍藏研究和管理的信息化以及虚拟博物馆等几个方面,涉及到计算机技能、数据库技能、多媒体技能、网络技能、通讯技能和自主监控技能等多种现代技能。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彻底改变了人们的思维理念和工作模式,结合工作实际,目前需要迫切思考和处理的问题就是在文博体系方面怎样协调管理形式以顺应信息时代的需要,做到人机统一,人技合一,以此推动工作的时效性。
1 信息化文博的运用特征
1.1 可以推进文博系统专业化的队伍建设
文物甄别和数据采集,系统流程较为繁琐,特别是国家在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中,设立的标准和步骤较高、较多,因此而强化专业技术人员的训练,重视训练和实践之间的相互配合,使技术人员合理运用,让基层工作者能够在训练、工作中学习更多新知识、了解新技能,提升自身的技术涵养和实践能力就尤为必要。信息化的文博体系设立过程是对于文博干部的训练、提升、教育的过程,运用文物体系信息化,能够为文博系统单位训练出优秀的信息化专业技术人员。
1.2 可以推进文博系统科技化的管理体系
具有本行业特点的信息库的设立,厘清各地区各单位的文物底数,能够让人们及时有效的了解文博信息数据,为后续的文物急救、维护及有效运用供应了科学的策略基础,还可以对文博单位管理在资金管理、直观策略、资产运营工作上更为科技化和合理化的平台载体。数据库的设立,提升了工作效率的同时还强化了各个文物珍藏机构文物管理的科学性。管理研究、陈设展示、传播教育、对外沟通等工作都受到文博体系科技化设立的带动性,使文物维护资金的运营效益和社会服务质量提升了,推进了博物馆教育体系,同时也拓展了博物馆事业的生存进步空间。
1.3 推进了文博系统最大化的能源效应
不可移动的文物资源,除少数的文物在旅游景点进行运用之外,大多数文物能源没有得到合理的使用;同时,可移动的文物资源,极少数的陈列在博物馆中,大多数则被存放在库房里面。由于文物能源效应不能得到充分的释放,也就失去了文物的价值性。通过信息化工作的展开对于文博资源的有效运用奠定了基础,特别是数据库建立,为文博管理、文物宣传和文博能源信息的传承提供了新途径。
2 文博信息化的思考体会
2.1 关键在于思维模式的转变
现如今,在信息时期对于文博事业进步供给的新环境应当明确了解,更要了解信息化对于文博行业的关键作用,树立信息化建设在文博行业进步中的主导位置。对于文博信息化策略规定和原则规章制度应进行设立,积极制定有关文博信息化建设综合整改、重要工程整改及文物遗产区域性规划,注重信息资源的设立,完善信息建设管理制度,同时还应提升科学策略水平,从而做到以科技为引领、创新为节点、发展为方向。 转化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模式和社会动态,彻底改变旧有的办公形式、管理职责和策略步骤,形成现代网络虚拟社会和学习创新型社会新常态。
2.2 重点在于人才团队的打造
信息化进步的根基在于高水平的人才团队。设立人才团队方面,通常是依靠高校和科研管理的人才为前提,运用自主训练、引进吸收、沟通合作等形式训练高水准、专业化的文博信息化业务精英和综合型管理人才,应当设立合理、完善的人才选取和激进制度。应当强化对于各个领导阶层和有关业务部门的人员信息化普及训练,营造良好的信息化运用条件。应当探究引进、稳固信息化人才的策略、方法,建立和改良科学、有效的人才选取和竞争激进制度,提升人才团队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创造出高素质的文物信息化人才团队。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4 . 02. 015
[中图分类号] F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4)02- 0021- 02
企业的日常经营经济活动非常复杂,只是依赖企业管理者的宏观控制无法细致地去把握经济流动,所以要借助财务会计手段来进行更加具体的经济控制和规划。现代财务信息管理是在会计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等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全方位的监管。现代社会的竞争也是信息的竞争,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想要抢占先机,除了要有科学合理的经营理念,为了有效提升企业实力还要重视企业的内部管理和控制。
1 现代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财务管理方法比较落后,随着计算机的普遍运用和科技的迅速发展,现代财务信息管理取代了传统的财务管理方法并发展得越来越好。现代企业财务信息化管理不但能及时、全面地为企业决策提供经营信息,还能有效提高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有助于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我国的现代化经营理念和运行系统基本上是在借鉴国外先进国家的经验后迅速成长起来的,目前我国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处于初级阶段,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是企业管理水平的限制,我国有些企业仍然采用传统的管理方法和管理理念,缺乏开拓进取的精神,企业员工整体的工作效率不高,同时财务信息反映也慢。②由于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太低,很多重要的经营信息和活动内容没有得到及时、全面的总结和反映,所以在企业管理出现问题的时候延误了时机,让管理者没有及时采取恰当的防范和处理措施。③财务管理人员缺乏职业素质,没有及时分析财务预算执行信息。通过对企业财务信息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和监控,可以预防经济损失和财务风险。目前很多企业根本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们对财务信息化管理的认识度不够,并没有及时分析和实时监控财务预算执行情况,这就是财务管理上的漏洞,从根本上降低了预算的有效性和可行性。④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实性有待考量。因为企业经济活动是在没有专业财务人员的监督下实施的,所以整个财务信息都有可能跟实际经济活动不符。
2 财务管理信息化的作用
财务信息化就是将企业从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解放出来,从而建立现代化、先进、有活力的财务管理模式。现代管理模式的高效化和精细化都是传统臃肿的财务管理模式望尘莫及的。首先,财务管理信息化把会计人员从繁重的手工记录活动中解放出来。现在会计人员只要将真实可信的会计数据输入信息系统,借助计算机会计软件,就能进行快捷、方便的会计核算。通过这种方式,降低了会计报表的错误率,增强了财务数据的可行性。其次,通过财务信息管理可以加强企业成本控制。财务部门可以通过信息管理系统随时了解各个部门大额的成本支出,加强对成本费用的管理和控制。通过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监督和控制,他们可以在采购员购买所需生产材料之前准备好采购资金,及时进行付款。
3 加强财务信息化管理的措施
3.1 要加强对企业领导和管理者的培训
企业财务信息化的实现需要企业管理层的大力支持,所以要加强对企业领导和管理者的培训。首先要改变管理者和领导者的管理理念,要想在企业落实好财务信息管理系统,让管理层认识到这不仅仅只是将日常工作生产数据输入到计算机,然后利用计算机进行快捷运算那么简单,其中还涉及到企业经营活动的真实记录。企业管理的模式和资金流动的形式都要对系统做出相应调整,这需要全体员工的配合,领导者首当其冲要向手下的员工传播改革的优点和必要性以及财务信息管理的内容。为此,要从信息化知识和财务知识方面加强对管理层的培训,从而提高财务信息化建设的质量和效率。
3.2 加强财务信息管理的硬件建设
企业要想获得理想中的效果、充分发挥财务信息化管理的作用,需要投入资金加强硬件建设来支持它的运作。从当前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网络的发展状况来看,加强硬件设施的建设可以有效加快财务管理信息化的进程。
3.3 全面提高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人才的专业素质
企业应该多组织培训活动针对财务会计人员进行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从而提高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和财务会计信息化的建设速度。将财务会计人员从繁重的信息处理工作中解放出来,由原来的信息记录员变为现在的分析员、管理员和控制员,组成一支高素质、多层次的专业会计团队。同时,企业要加强财会人员在信息技术内容和技能方面的培训,让他们能不断熟悉会计内部控制规范制度、会计准则制度,并对会计信息化进行熟练操作。
4 结束语
通过逐渐推进财务信息化建设来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能力,进一步提高企业的财务能力。财务能力是指企业自身所拥有的筹资能力、投资能力和获取能力的综合评价。财务能力是企业整体经营活动的集中体现,而财务管理能力是形成财务能力的基础之一,它是无形的知识资源。通过对数据信息进行有效分析和利用,从而达到提高企业利润,实现提高企业运营效率和竞争力的综合目标。
主要参考文献
[1]张燕松.试论集团型企业的财务信息化建设[J].交通财会,2010(8).
近几年来,按照财政部统一部署,我局将信息化建设作为财政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信息已成功融入财政业务,在推进科学理财、依法理财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力促进了财政改革与发展。信息化逐淅覆盖所有财政性资金及辐射所有预算单位,信息化水平由分散逐步走向统一,取得明显进展。
1.信息化建设取得的成效
1.1 实施统一应用支撑平台,构建一体化管理大系统。基于平台开发的国库集中支付、预算编审管理系统和财税库银横向联网系统及总账等系统已成功上线运行。
1.2 强化安全建设,实施统一的安全部署。制定了安全建设总体方案,对安全建设进行了整体规划和统一部署。2010年陆续增设网络加密机、网络防毒墙和CA身份认证系统,大大提高了财政内网运行安全。
1.3 制定统一的管理、业务和技术标准,推进信息体系标准化建设。建立了统一运行维护体系、统一的数据中心、统一的管理体系。为开展财政经济预测分析和政策研究提供支撑。
2.信息化应用对财政业务初步见成效
2.1 转变了财政工作者思想观念,不断提高其业务水平。
随着金财工程建设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同志开始感受到信息化带来的快捷和方便,认识到财政信息化无论在预算编审、资金拨付方面,还是在财政制度建设、财政监督、分析决策方面,都是原来工作的重大创新。不仅减轻劳动强度,还使我们获得财政信息越来越全面,对资金监控越来越强化,对宏观分析越来越科学,为领导决策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2.2 开发并应用一系统财政的业务软件,促进财政改革。
根据财政厅的统一规划和管理,紧紧围绕建立和完善公共财政体制的目标,立足财政改革和管理需要,不断加大信息化建设及应用力度。成功运用了财政部开发的预算管理系统、国库集中支付管理系统等金财工程子系统。通过部门预算编制系统,将部门所有预算内外收支、部门所有单位收支全部纳入预算,有效提高了各部门占有财政资源、支出结构和分配资源及过程透明度。通过集中支付系统,将绝大部分支出都统一纳入国库单位账户,有效减少了资金拨付环节,增强资金安全性。
2.3 强化财政资金监管,资金的使用的安全性、规范性和有效性显著提高。
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后,预算单位每一笔支付交易记录,都及时、准确地反映在系统里,同时借助网络有利信息采集其完整性,能及时对资金的运行进行动态监控,发现并能纠正一定数量的违规用款,保证了财政资金按规定用途使用。
3.今后我局信息化建设的方向
根据省厅要求和我局实际,当前我局财政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要求是:以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为切入点,以应用支撑大平台建设为着力点,整合应用、资源共享;坚持业务、技术并进;先易后难、重点突破、讲求实效,实现财政改革与金财建设协调推进。
简介: 广西水利部门多年来在水利信息化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运用中也取得了明显实效。总结了过去的一些实践经验和做法,并指出建设应用中必须克服的“瓶颈”,为实施广西水利信息化计划提供参考。
关键字:信息化 洪水预警预报 水情遥测 洪水调度 水土保持
推进广西水利信息化建设的思考和建议下载(PDF格式):推进广西水利信息化建设的思考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