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土木工程特点范文

时间:2023-08-31 09:22:21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古代土木工程特点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古代土木工程特点

篇1

1.1古代土木工程公元前5000年开始至17世纪中叶时期,称为古代土木工程阶段。土木工程的古代时期是从新石器时代开始的。人们在早期只能依靠泥土、木料及其它天然材料从事营造活动,后来出现了砖和瓦这种人工建筑材料,使人类第一次冲破了天然建筑材料的束缚。砖和瓦的出现使人们开始广泛地、大量地修建房屋和城防工程等。由此土木工程技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直至18~19世纪,在长达两千多年时间里,砖和瓦一直是土木工程的重要建筑材料,为人类文明作出了伟大的贡献,甚至在目前还被广泛采用。历经漫长的古代大型土木工程的发展,土木工程建设内容更加丰富,建设工具有了新的发展,同时人们积累了丰富的土木工程建设的经验,为大型土木工程建设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2近代土木工程产业革命的开始是近代土木工程发展的开端。随着近代工业的发展,人类的生活需求也不断增长,这些不仅反映在吃穿行上,还反映在房屋建筑及市政工程方面。而电力的应用,使高层建筑实用化成为可能;电气照明、给水排水、供热通风、道路桥梁等市政设施与房屋建筑结合配套,开始了市政建设和居住条件的近代化;在结构上要求安全和经济,在建筑上要求美观和适用。随着大型土木工程近代工业化的进一步发展,在19世纪中叶为满足科学技术发展和分工的需要,土木和建筑开始分成为各有侧重的两个单独学科分支。工程实践经验的积累促进了理论的发展。材料力学、静力学、运动学、动力学等学科逐步形成,各种静定和超静定桁架内力分析方法和图解法得到很快的发展。这为大型土木工程建设的理论提供了很好的交流平台,有利于促进土木工程建设理论的进一步发展。理论上的突破,反过来极大地促进了工程实践的发展,这样就使近代土木工程这个工程学科日臻成熟。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近代土木工程发展到成熟阶段。这个时期的一个标志是道路、桥梁、房屋等大规模建设的出现。另一个标志是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的广泛应用。

1.3现代土木工程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刚好是现代土木工程发展的开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社会生产力出现了新的飞跃,现代主义运动取得了全面胜利。现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土木工程进入一个新时代。在近40年中,前20年土木工程的特点是进一步大规模工业化,而后20年的特点则是现代科学技术对土木工程的进一步渗透。首先,现代主义的高层建筑在理论计算方面有了新的发展,高层建筑结构的分析计算已基本告别传统的手工计算而采用计算机程序计算,基本上都采用三维空间结构分析计算程序。其次,高层建筑由于对抗震、抗风的要求高,且建筑多样化,层数、高度日益提高。再者,现代主义的高层建筑反对外部包装、建筑含义和历史风格,强调形式追随功能和技术,技术上升到艺术层次。

2土木工程理论、材料及技术的发展

篇2

灾害是人类社会中的一种特殊现象,全球每年各类灾害的损失多达上千亿万美元,它的发生给人类社会带来了严重的人财损失,加剧了社会的不稳定因素。面对种类繁多的灾害,土木工程在防灾减灾中具有明显的作用,其通过一定的工程技术来实现防灾减灾的目的。土木工程防灾涉猎的众多学科以及自身的属性成为当今防灾减灾的重要力量,同时,国务院委员也将“防灾减灾”隶属于土木工程这个一级学科以下的一个二级学科。由此可见,防灾减灾是全球性的问题,需要受到人们的关注,而土木工程更是要在防灾减灾中发挥自身的优势。

一、灾害的属性及其严重性

(一)灾害属性。灾害的属性主要体现在七个方面,具体体现如下:第一,灾害具有普遍性和永恒性。灾害的发生不会因为一时间的控制而消失,它具有永恒的意义,且灾害的发生范围波及到世界的各个国家。第二,灾害具有全球性和区域性。灾害的发生遍及全球的各个区域,无论是发展快的地区,还是发展落后的地区,都会不定期的发生灾害。第三,灾害具有多样性和差异性。灾害的种类繁多,不仅包括自然灾害,还包括人为灾害、煤气泄漏等灾害,不同灾害的影响不同。第四,灾害具有随机性和预测性难的特点。比如灾害中的地质灾害,其发生的时间、地点、强度不好预测。第五,灾害具有缓慢性和突发性。比如灾害中的地震、火山都具有突发的特点,而水土流失则是在缓慢中造成的。第六,灾害具有滞后性和迁移性。灾害的发生会给人口的迁移带来影响,会导致地区的人口膨胀的滞后性问题,灾害中的大气污染则是具有很强的迁移性。第七,灾害具有联系性和伴生性。比如暴雨灾害会带来滑坡、泥石流。

(二)灾害的严重性1.自然灾害呈上升的发展趋势。灾害中,特别是自然灾害在近几年随着社会发展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呈现了不断增加的发展趋势、比如,被人们较为熟悉的全球变暖和冰川融化,这些灾害的发生不仅严重影响了动植物的生长,也严重制约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甚至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的人财损失。2.人为灾害频发。人为灾害包括核战争、恐怖袭击、生态失衡、人口膨胀等方面。战争方面比如日本、等,这种非正义的战争不仅给经济上带来损失,还会对人们的心灵健康带来伤害。生态失衡主要是由于人们对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导致的,这种不加节制、非科学的资源开采导致了资源紧缺以及环境污染等问题的产生,对人们的生存环境带来了威胁。

二、土木工程在防灾减灾中的重要性

防灾减灾作为一个二级学科是在一级学科土木工程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土木工程在防灾减灾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是一个科学的防灾减灾工程。其中,土木工程属性的个别属性决定了其在防灾减灾中的重要性,具体体现如下:

(一)防护性。反观土木工程发展演变的历程可以发现,土木工程的出现最开始就是为了进行抵御自然灾害的。最早土木工程的建设是为了帮助人们防范风雨、防御猛兽、构筑巢穴,后来发展演变成防御敌人的袭击,开始具有防护性的功能。土木工程的防护、抵御等属性一直延伸到现代,我国所说的防震减灾也和土木工程的这个属息相关。现代意义上土木工程的防护属性体现在新技术的开发和使用,比如核电站的出现、核电站通过形成了混凝土为主体的反应堆,来实现防核泄漏的功能。

(二)超前性。土木工程的防护设施具有超前性的特点,比如从原始的防风雨、古代的长城、近代的人防工事到现代的核电站的建立,均体现了其在灾害到来前的预先防范功能。原始的防风雨需要事先构建巢穴;古代的长城建需要防范匈奴的侵袭;事先修建核电站的安全外壳才能防范反应堆事故。另外,近代工程的超前性还表现在航运方面,比如要先开通苏伊士运河才能实现由红海到地中海的运输;要先建筑三峡大坝才能实现对长江下游的洪水控制。总而言之,土木工程在社会发展中扮演先行者的角色,同样,在社会的防灾减灾中也具有先知的能力,从而提早对灾害进行防控。

(三)恒久性。人类社会是不断发展的,人类的生活、生产都需要土木工程的配合,土木工程的存在和人类社会的存在一样,具有恒久性的属性。人类社会是物质社会,物质是运动的,灾害也是运动的,土木工程在运动的灾害面前能够利用自身恒久的属性对其进行长远的监控。比如,飓风、洪水等气象灾害我们是无法在短期内用肉眼看见的,那么就需要通过土木工程加强防波堤、修大坝的建设;地壳运动所带来的地质灾害也是具有突现性的,无法提前预见,因此就需要通过土木工程加强房屋建筑的稳固性及一些必要减震装置的配置。

总结

全球每天都在发生或大或小的灾害,大到火山、地震、海啸,小到燃煤污染、资源紧缺。由此可见,防灾减灾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作,需要涉及多种科学、复杂的学科技术,随着近几年灾害的加剧,防灾减灾逐渐发展成为一门学科,其下又涉及到了关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学科,相互之间体现了一种依存、渗透。因此,防灾减灾工作需要有关人员不断提升技术研究,因地制宜地分析各种灾害的发生及影响,并要将土木工程充分的应用到防灾减灾中,从而实现在最大程度上对灾害的控制,减轻灾害给人们社会带来的人财损失。

参考文献:

[1]许莉,房贞政.构建城市土木工程防灾减灾数字信息系统的探讨[J].福建建筑,2004,02:1-2+7.

[2]周福霖,崔杰.土木工程防灾的发展与趋势浅论[J].黑龙江大学工程学报,2010,04:3-10.

篇3

中图分类号:S969.1 文献标识码:A

建造一项工程设施一般要经过勘察、设计和施工三个阶段,需要运用工程地质勘察、水文地质勘察、工程测量、土力学、工程力学、工程设计、建筑材料、建筑设备、工程机械、建筑经济等学科和施工技术、施工组织等领域的知识 ,以及电子计算机和力学测试等技术。因而土木工程是一门范围广阔的综合性学科。

远古时代人们就开始修筑简陋的房舍、道路、桥梁和沟澶,以满足简单的生活和生产需要。后来,人们为了适应战争、生产和生活以及宗教传播的需要,兴建了城池、运河、宫殿、寺庙以及其他各种建筑物。

在土木工程的长期实践中,人们不仅对房屋建筑艺术给予很大注意,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而且对其他工程设施,也通过选用不同的建筑材料,例如采用石料、钢材和钢筋混凝土,配合自然环境建造了许多在艺术上十分优美、功能上又十分良好的工程。古代中国的万里长城,现代世界上的许多电视塔和斜张桥,都是这方面的例子。

土木工程发展趋势具体地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建筑材料。高强轻质的新材料不断出现。比钢轻的铝合金、镁合金和玻璃纤维增强塑料(玻璃钢)已开始应用。但是这些材料有些弹性模量偏低,有些价格过高,应用范围受到限制,因而尚待作新的探索。另外,对提高钢材和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虽已取得显著成果,仍继续进展。

二是地质地基。建设地区的工程地质和地基的构造及其在天然状态下的应力情况和力学性能,不仅直接决定基础的设计和施工,还常常关系到工程设施的选址、结构体系和建筑材料的选择,对于地下工程影响就更大了。工程地质和地基的勘察技术,目前主要仍然是现场钻探取样,室内分析试验,这是有一定局限性的。为适应现代化大型建筑的需要,急待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来创造新的勘察方法。

三是工程规划。以往的总体规划常是凭借工程经验提出若干方案,从中选优。由于土木工程设施的规模日益扩大,现在已有必要也有可能运用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以提高规划水平。特大的土木工程,例如高大水坝,会引起自然环境的改变,影响生态平衡和农业生产等,这类工程的社会效果是有利也有弊。在规划中,对于趋利避害要作全面的考虑。

四是工程设计。人们努力使设计尽可能符合实际情况,达到适用、经济、安全、美观的目的。为此,已开始采用概率统计来分析确定荷载值和材料强度值,研究自然界的风力、地震波、海浪等作用在时间、空间上的分布与统计规律,积极发展反映材料非弹性、结构大变形、结构动态以及结构与岩同作用的分析,进一步研究和完善结构可靠度极限状态设计法和结构优化设计等理论;同时发展运用电子计算机的高效能的计算和设计方法等。

五是工程施工。随着土木工程规模的扩大和由此产生的施工工具、设备、机械向多品种、自动化、大型化发展,施工日益走向机械化和自动化。同时组织管理开始应用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日益走向科学化;有些工程设施的建设继续趋向结构和构件标准化和生产工业化。这样,不仅可以降低造价、缩短工期、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且可以解决特殊条件下的施工作业问题,以建造过去难以施工的工程。

未来土木工程的发展是指导理论的继续发展。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土木工程工程技术理论的核心部分仍然是力学,新的分析方法和新的数值处理方法将是土木工程中力学的突破方向。在对复杂结构、流体介质等情况下的受力分析和近似上,现有的方法仍然具有很大的局限性。更加专门化的数学在将来也应该有很大的发展,用以处理土木工程技术中复杂的数值问题。更先进的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使得对复杂的情况的模拟更有把握,更接近于现实。力学也会突破宏观框架,向微观发展,控制论,虚拟现实等技术也在力学中加深影响。

土木工程当今的发展是人类智慧的成果,土木工程是为了人类存在而存在。坚持可持续发展道路,努力创新,土木工程定会走向新的高峰!

参考文献:

篇4

二、新形势对工程教育技术的要求

党的十六大提出走新型工业化的发展道路[14]。“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求全面提升工程师的知识面和工程素质:“科技含量高”要求工程师专业知识和能力过硬;“经济效益好”要求工程师懂市场,善于促销路、降成本、增利润;“能源消耗低”要求工程师有节能意识、熟悉与产品有关的能源知识和节能技术;“环境污染少”要求工程师对保护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有强烈的责任感和相应的文化素养;“人力资源优势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要求工程师提高管理能力和水平[15]。转型时期企业对我国的工程技术教育提出新的要求,希望在重视加强教学和科学基础的前提下,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表达交流沟通能力与团队合作精神、终身学习能力、职业道德及社会责任、社会人文和经济管理、环境保护等知识[16]。改革开放以来,土建业产业背景已经发生根本的变化[17],这种变化对土木工程师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三、土木工程专业教育技术的对策

1.培养目标的定位我国土木工程教育以四年学制为主,受培养模式、学制和就业率要求的支配,培养的学生一般为熟悉传统专业技能,略知相关知识,能够较快地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人才。现代工程的特点是将科学、技术、经济、社会、环境生态、文化以及审美艺术、伦理道德等价值观整合起来,指导工程实践,创造出一个人工的实体。如果我们培养的工程师仅关注自身的技术层面,那么正如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Okun教授所言,恐怕未来的工程师将会成为服务于那些来自其他专业的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手下的一名技术员而巳[18]。在科技飞速发展、社会问题日趋复杂的实践环境下,四年学制培养出现代土木工程师已经不可能,这就需要对培养目标重新定位,例如培养具有现代土木工程师基本素质的毛坯工程师或能够较快从事某些技术工作的操作型工程师。一项对近百名工程师的调查对此有参考价值[19]:88%的被调查者认为“工程意识比熟悉一个局部的工作更具有意义”;96%的被调查者认为“学校教育应注重基础和素质,过于专业化的内容应在企业内加以训练”;100%的被调查者认为“进行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教育是大学的重要任务”。具有大工程观素质的现代土木工程师的缺失是土木工程水平不高的主要原因之一。用系统的宽广的视野定位未来土木工程师的培养是我们必须做的工作。

2.培养现代土木工程师的知识与能力随着产业背景的改变,以经济利益为核心、以合同为当事人之间行为和关系准则的运行模式已普及到土建业的每一个基层。土木工程师的职能迅速扩大,除了传统技术层面的能力外,综合财政、社会、经济和政策的考虑问题方法与沟通、协调和管理能力已成为现代土木工程师的重要专业职能。现代土木工程师的知识与能力归纳为具备工程实践能力、多学科的背景以及多方面的能力、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20]。在四年时间内即使初步完成上述三方面知识与能力的培养也是一项新的课题,需要用系统的视野确定专业的知识组成,将孤立分散的多学科知识揉合成整体,并在长期的实践中不断改善。

3.改变教学模式我国土木工程教育与其他工科教育一样,长期采用科学导向,模式单一,工程教育的特色不明显[21]。教学上普遍采用传递─接受模式。该模式源于赫尔巴特的四段教学法,后由前苏联凯洛夫等人进行改造传入我国[22]。该模式着眼于充分挖掘人的记忆力、推理能力与间接经验的作用,使学生比较快速有效地掌握更多的信息量。强调教师的指导作用,认为学习是教师到学生的一种知识的单向传递,注重教师的权威性。运用该模式传授知识的效率高,能培养学生的纪律性和抽象思维能力,并且办学硬件条件要求低,但易培养出单一化、模式化的人格,不利于创新性、分析性学生的发展以及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现代土木工程具有个性化与建造技术综合性的特点[23],因此土木工程教育有实践性、创新性等要求,科学家培养模式并不能很好地满足这些要求。由于种种原因,现在土木工程教育必须的一些实践性环节被弱化或课程化了,例如以模拟、虚拟化、演示、观摩等课程形式的实践来代替。立即改变现有培养模式的条件尚不成熟,可先在相关课程教学上考虑工程特点,加强工程训练,培养工程素质。例如设置包括多学科内容的综合性大作业、大案例分析(如阿斯旺大坝)、设计、实习,体现土木工程高度综合性、创新性的特点。此外,利用分组专题讨论形式,对学生进行表达能力、合作精神和自信心等非专业综合能力的训练。

4.培养求精务实的工程精神从士农工商的排序就可看出中国古代社会一直没有认识工程技术对提升人类生活质量、社会文明程度以及国家的富强的重要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工业制造能力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但产品质量总体上不高,土木工程也一样。这与社会伦理以及整个社会长期不重视工程技术有关,大多数不是能力问题。要改变这种状况,全社会都要倡导尊重工程的文化、建立正确的社会伦理观,从孩子开始,长期坚持。大学期间注重培养崇尚求精、务实、求真、求新,精于设计、精于制作的工程精神,将这种理念融入学生平时的作业、实验、设计中去,逐步树立求精务实的工程精神。

5.积极采用现代教育技术土木工程正在进入信息化时代。土木工程项目的单件性、时代性、环境性、多要素性决定了项目信息的大规模性、变动性、多门类性,信息技术将使传统工程成为数字工程,传统的教育模式已不能适应,必须采用现代教育技术。

篇5

近代土木工程的时间跨度从17世纪中叶到20世纪中期的300年间,在这期间,砖、瓦、木、石材的应用更加广泛,同时又有力学和结构理论作为指导,施工技术进步很大,建造速度大大加快。

现代土木工程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今。为了适应城市化发展,人们建造了大规模、大跨度、高耸、大型、精密设备现代化的建筑物,既要求高质量和快速施工,有要求搞经济效益。

随着社会科学的突飞猛进,建筑航和的技术也随之逐步进化。近年来,我国的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遍地可见,而且高度越来越高,由此可见,土木工程的发展势头之猛。

我国现代土木工程造就的举世瞩目的建筑有:台北的国际金融中心,上海金茂大厦等,充分显示了我国近代土木工程发展的迅猛姿态。

放眼世界,美国的现代化进程可谓先进,而现今资料表明,未来美国要投入一万六千亿美金来解决已建工程的不安全状态。我们作为跨世纪的一代,不仅要传承前人辉煌的成就,也必须多多吸取前面的教训,在以后的工作中创新改良,实现可持续发展。

中国土木工程的发展趋势:

第一,发展高新技术,应用结构健康检测,实现可持续发展。土木工程在实际使用的过程当中,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和性能退化,甚至引发严重的工程事故,带来重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因此,就要做好健康监测,修复和加固的准备。随着现代传感技术、计算机与通讯技术的发展,人们提出了结构健康监测的概念,给土木工程的发展带来革命性的变化。像这样,通过发展结构健康监测与安全预警,在第一时间发现建筑可能出现的问题,几十修复与加固,避免可能出现的事故,也基本解决了建筑过快老化拆除的尴尬局面,实现建筑使用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全过程信息化。信息化的特点将更深的渗透到未来的土木工程中,重点不仅仅限于CAD(利用计算机及其图形设备帮助设计人员进行设计工作)方面,也将包含对工程进度的管理、运行中数据资料的收集、分析、整理等。全过程信息化对今后的土木建筑构造物的维护也具有很大的意义。我国现在正是基本建设的,20---30年以后,现代建筑物会逐步进入维护期。如果能在现在的建造过程中就做好各种信息化准备工作,对今后的维护也有很大的帮助。

第三,可持续发展和人性化。整个土木工程过程是建立在对资源和能源的不断消耗上的,在可持续发展成为整个社会的主题的时候,土木工程必然的要面对这个问题。可持续发展和人性化是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的,社会的发展要求更加充分合理的利用资源,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也提高了对土木建筑设施的人性化要求。对资源和能源的节约,包括在建设中的和使用过程中的,成为土木工程以后的一个方向,这要求有良好的涉及和有效的运作管理机制,土木工程构筑物在它的整个寿命周期,从规划、设计、建造到建成后的使用、维护、拆除都要尽量的将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同时也尽可能的发挥它的最大社会经济效应。

第四,新能源和能源的多极化。目前,世界各国极为关注能源问题,寻找新的替代能源和能源多极化的要求是21世纪人类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这也对土木工程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应当予以足够的重视。

篇6

1.土木工程概述

土木工程的说法,存在许多种解说,可是其根本内容是不变的,土木工程即是公路、桥梁等等建造各种工程的总称。它是在科学技术范畴内的一种工程方面的表现,即土木工程与科学技术是息息相关的。土木工程还能够是一门艺术。不少处于艺术巅峰的修建都是依靠土木工程的技术支持。总而言之,关于土木工程,它是咱们如今生活所必须的依靠。土木工程在中国有着明显的年代特征,不一样的年代有着不一样的特征,最显著地表现即是修建特征的改变。所以,使用土木工程的这些特色,对古代修建的研讨也是极其重要的。

2.分析土木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管理人员的施工质量管理意识较低

土木工程施工阶段对于质量管理人员是十分重要的,管理人员管理意识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工程的施工质量。如果在土木工程的施工质量管理中现场的或是质量管理责任人的管理意识较低,缺乏发现问题的敏感性,在出现了质量问题后也不能及时的发现并采取措施解决,在后期的施工中,出现的质量问题一定会对工程的整体质量产生影响。土木工程的施工尤其特有的特点,土木施工中的材料很多在使用后就不能在重新使用,因此如果不及时发现问题,后果是不堪设想的。另外对于细小问题不够重视,累积后在完工阶段也会发展成为大的问题,如果影响施工验收,不能定期交工,对于建设方造成的经济损失是不可估量的。

2.2 对施工人员的管理缺乏完善的管理体系

土木施工中施工人员是施工建设的主体,施工人员的素质对于工程的质量有较大的影响。如果施工人员的素质较低专业技术水平较低在施工阶段就会出现较多的质量技术问题,给施工质量管理带来较多的麻烦,影响施工的进度。在施工的准备阶段如果没有对施工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进行考核和岗前培训,将技术质量较差的人员引用到队伍中也会对施工质量起到负面的影响作用。

2.3 对施工材料管理不善

土木工程的施工质量管理中,对于施工材料的管理不到位也是常见的问题。在土木工程的施工阶段使用的施工材料的质量对于工程的质量也有较大的影响。如果材料管理人员对于一些需要控制温度和湿度的材料随意的进行堆放,如果材料受到影响发生变质后被应用到工程中后果是非常严重的,如果是承重或是防水材料产生的后果更加严重。同时材料的质量同样受到采购人员的影响,如果采购人员的技术业务水平低,没有分辨材料质量高低的能力,将劣质的材料购进使用在工程中也会对工程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另外如果采购人员为了一己私利购回劣质的材料也会影响工程的质量。甚至影响竣工验收。

3.加强土木工程管理重要性的措施分析

3.1以技术推动施工管理水平的提升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土木工程施工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也有了相应的提高,将计算机急速与施工管理有机结合,能够极大的提高管理的效率。施工管理中,通过信息网络技术的应用,将工程施工过程中的管理要素进行数据化分析,建立施工管理数据库,使得各项数据能够通过内部管理网络实现共享。这种网络的建设极大的提高了相关数据的传递速度和利用效率,有利于提升管理的效率和水平,对于工程质量的控制也有着积极的意义。先进技术的应用,使得工程管理措施更具科学、合理的依据,有利于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能够极大的提高施工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3.2对施工材料进行科学的管理

在土木工程的施工阶段材料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整个工程的整体质量因此如果想进一步确保土木工程的施工质量,对施工时使用的材料进行科学的管理是十分必要的。在土木工程的施工阶段进行施工材料的质量管理应该做到以下两方面的要求。前提是要在监理人员的监督下进行。第一,选择优质材料的供应商作为企业的长期合作方,采购优质的施工材料。同时在采购的阶段要有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抽样检测,符合要求后方能进场使用。对于不合格的材料一律不得使用。保证所购材料符合工程建设要求,防止次级材料进入施工现场。要建立个人负责制,严格规范材料采购人员行为,使其不因一己私利而忽视材料的质量。二是对施工现场材料进行管理,做好材料的储存,尤其是在储存环境要进行重点管理,在温度上和湿度上重点把握,一旦发现存储环境影响到材料的质量,要及时更换存储环境,确保土木工程施工材料的质量,也才能够确保土木工程施工的质量,提高土木工程施工质量的管理水平。

3.3不断提高施工企业全员的安全意识

领导阶层要率先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建立健全相关的安全管理制度,落实责任监督管理体系和奖惩措施,激发施工人员安全生产的主动性。定期组织施工安全知识的学习和宣传,对企业全员的施工安全认知程度和技能水平给予不定期测评,不断提高施工企业技术人员的专业素养。防止腐败风气在施工企业中的蔓延,提高土木工程主要负责人的道德意识,避免其由于金钱的诱惑而将工程的质量、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作为谋取暴利的牺牲品。承担工程建设的企业和技术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在进入施工现场之前必须使其充分了解工程建设的具体情况,同时做好安全施工知识的培训。

3.4注重专业人员的培养和应用

在施工管理中,专业人员的配备能够使得各项管理功能有序开展,并且使得监管工作的重点得以明确,能够显著的提升施工管理的整体水平。对于企业而言,要注重具备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人员的应用,并且加强施工管理知识的培训,使其专业水平和综合素养都得以提升,以更好的满足工程施工管理的要求,提高施工管理的水平。根据工程施工的性质和阶段的不同,配备具有相应资格的人员,使其能够更好的工程管理与监理工作的开展,及时发现施工中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使工程质量得到有效控制的同时也保证了工程的工期。

结束语

总而言之,文章通过介绍土木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相应的问题,进行一定的分析研究后提出了对应的解决措施。土木工程施工的过程是比较复杂的同时存在的质量问题也较多,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的制约了土木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影响到土木工程竣工之后的良好使用。因此,施工管理人员应该及时的发现施工中存在着的质量问题,并且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解决,不断的提高施工管理质量的技术水平,确保土木工程施工的质量,有助于促进土木工程项目的良好施工和竣工。为土木工程行业的健康快速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标.浅谈当前我国土木工程施工管理存在的不足及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0(09).

篇7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摇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9-0201-02

桥梁工程专业课是土木工程专业桥梁工程方向学生在分专业方向后的必修课程,过去的教学大部分以教会学生几种特定的桥梁的构造及相应的算法为主,并通过习题和课程设计对这几种桥梁的设计过程进行锻炼,培养出来的学生在用人单位还是比较受欢迎的,但是随着社会需求的改变与市场竞争的加剧,用人单位普遍反映毕业生在创造性思维方面有比较大的缺陷,眼界不开阔,所设计出来的桥梁呆板、乏味。从这一需求出发,同济大学桥梁工程系在桥梁工程教学方面进行了改革,改革从课程设置、教学大纲修订、教学方法改革几个方面着手进行。本文介绍同济大学土木工程桥梁方向专业课程设置调整方案。

一、原有桥梁工程专业课设置与存在问题

原有桥梁工程的课程设置具有强烈的科学性,把桥梁工程专业相关课程进行了系统化分,具体体现在:首先,将桥梁按材料划分。然后,将设计与施工各成独立体系。最后,再辅以讲授专门桥梁工程技术的选修课。专业课程设置如表1所示。

从多年执行的效果看,这一课程设置方案的优缺点如下。

1.学生在已知桥梁结构形式与施工方法的条件下,计算分析能力很强,能正确分析常规桥梁的受力特点,并进行构件配筋设计。

2.从毕业设计效果与用人单位的反馈情况看,学生对桥梁总体设计与施工方法的掌握程度比较差,特别是根据实际使用要求与建设条件构思桥梁方案的能力很差。

3.学生对桥梁结构构造、计算方法与受力原理、材料特点、施工工艺之间的内在联系掌握得比较差,对如何选用常用桥梁构造、尺寸、计算方法和施工工艺感觉无从下手。

4.在计算机软件技术长足发展后,桥梁电算内容与目前实际应用中的计算机辅助设计与施工有较大脱节,在运用计算机结构分析软件时,对计算结果的判断能力差。

二、课程设置调整的总体思路

古代土木工程技术是以师傅传徒弟的方式代代相传的,自从现代科学体系形成以来,土木工程技术已经越来越科学化,目前的土木工程教育形成了一套整系统的科学体系。随着工程技术复杂程度的增加,原来的土木工程技术已经拆分为各种数学、力学、材料等独立的课程,土木工程教学的主要任务也变成了这些课程的教学,教学中往往注重知识点教学,这些知识如何还原到工程应用中去并没有得到重视,这就产生了学生不会构思的问题。基于上述认识,为了达到让学生在具备专业技能的前提下,具有创造性思维的能力,课程教学改革的教学思想主要是在按照科学体系安排课程的同时,尽量体现桥梁工程技术自身的特点,以建造技术贯穿课程安排。在教学内容上,将重点主要放在,对现有桥梁设计与施工方法的形成过程上,通过分析目前已有桥梁的构造、设计方法、施工方法形成过程中前人所经历的成功和失败,找到目前桥梁工程结构常规做法的合理性与缺点。

三、新桥梁工程专业课程方案设计

土木工程专业的基础及专业基础课程在一二年级的平台课上统一安排,桥梁方向的专业课在此基础上进行。专业课的教学目的就是要使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知识,学会按照工程特点进行思维的方法,了解桥梁结构体系可能的创新方向。

新课程设置方案具有如下特点。

1.针对学生计算能力强、构思能力弱的问题,增设桥梁概念设计课程。该课程主要结合一个随堂的课程设计,在专业课的一开始,着重介绍桥梁与使用要求、建设条件、受力体系、材料应用等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思考与构思能力。课程讲解过程中配合随堂的课程设计,在方案概念构思的各个环节上,开展若干次课堂讨论。

2.桥梁工程课程的教学内容做了较大调整。将桥梁工程课程按照结构体系开展,上学期主要介绍梁式桥,下学期介绍拱桥、斜拉桥、悬索桥。在某一种结构体系下,综合介绍公路、铁路桥梁由于荷载不同的特殊要求,不再分钢与混凝土桥,而是强调在不同条件下如何根据不同材料自身的特点进行综合利用,任何桥梁体系条件下都强调架设方法与桥梁受力、构造的关系。在桥梁设计计算方面,缩减计算方法本身的介绍,着重强调计算方法与构造特点与施工方法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习惯于在结构设计中对结构进行全面思考。

3.将钢与组合结构桥梁课程进行了压缩,去除关于大型桥梁结构体系部分的内容,着重介绍钢与组合结构桥梁的特殊构造以及特殊的计算分析问题。

4.将道路工程、桥涵水文由选修课转设为必修课,加强学生对使用要求与建设条件的认识。

5.针对中小跨度桥梁大量使用连续梁桥的实际情况,增设连续体系梁桥课程设计,要求对连续梁桥进行合理跨径布置,并利用现有桥梁结构分析软件对桥梁施工及运营过程进行结构受力分析与配筋计算。

6.将桥梁施工中关于桥梁架设总体思路的部分转移到桥梁工程课的相关结构体系中去,将具体的各种桥梁施工工艺独立出来,转化为选修课。

7.将原来的桥梁结构电算课程转化为桥梁结构计算,设为选修课,着重介绍复杂桥梁结构的施工与运营过程分析原理。

8.针对各课程知识点衔接的问题,在课程学时分配上采取“节段式”时间安排,将较少学时的课程集中在半个或者1/3学期进行,而不是以往的通过单双周间隔将课程分配到整个学期。

四、桥梁工程课程教学大纲的修订

在上述课程设置方案中,桥梁工程课程教学内容是改革的关键,新大纲的编制中充分体现了对学生工程思考能力培养的要求,将各种工法、算法、构造方法的演变作为教学的重点。表3为桥梁工程(上)教学内容。

在桥梁工程专业方向专业课程设置方案的研究过程中得到如下结论。

篇8

中图分类号:S8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0-0146-01

前言

土木工程的说法,存在许多种解说,可是其根本内容是不变的,土木工程即是公路、桥梁等等建造各种工程的总称。它是在科学技术范畴内的一种工程方面的表现,即土木工程与科学技术是息息相关的。土木工程还能够是一门艺术。不少处于艺术巅峰的修建都是依靠土木工程的技术支持。总而言之,关于土木工程,它是咱们如今生活所必须的依靠。土木工程在中国有着明显的年代特征,不一样的年代有着不一样的特征,最显著地表现即是修建特征的改变。所以,使用土木工程的这些特色,对古代修建的研讨也是极其重要的。

一、我国建筑业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1、技术问题

(1)安全方面的意识淡薄

在建筑施工的现场,对文明施工的意识不够强,可以说是不重视,盲目的认为文明施工不过只用来敷衍上级检查才临时表现的。甚至部分工地连防火意识都没有;没有排水系统,道路不畅通;部分工地封闭管理仍然做的不够到位或是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相当一部分工地仍不够规范和重视生活设施,存在不符合规定的简陋不堪的现象;一部分工地施工现场仍未很好地设置标牌,且大部分安全标志悬挂的具置不够合理。工人们没有良好的施工环境,连良好的生活居住环境也没有,很大一部分原因,不能全怪企业,毕竟也有工作人员的问题,没有对文明施工引起足够的重视。

(2)搭设脚手架不规范

在某些土木工程施工现场,脚手板没有满铺工作区或脚手板上的东西比较多、材质比较差从而形成不够牢密的工作网;建筑结构与架体拉撑点受力并不符合国家规范;架体内封闭绝大部分防护也不准确安放或是不符合规范;存在的钢竹混搭和违规不进行卸载架体或卸载的结构不合理的情况;这些都是由于工作人员没有遵守标准去执行的苦果,这些设备严重关切到工人们的安全。?

2、施工管理问题

(1)人员的问题

在施工准备阶段,企业只追求施工进度,加快施工。而且,现在是的施工人员并不固定,有很多施工员工都是短时间招聘进来的,没有时间对其进行专业培训,他们对于将要修建的工程的难度、特点都不甚了解,只能是机械地工作;这对于项目经理来说,往往是由于一些有社会关系而无工作经验的;至于监理单位,往往出现身兼多职的监理工程师。

(2)资料收集的混乱

施工设计组织方案针对性不强、不准,;施工安全资料伪造;方案未能认真如实审查;施工安全技术方案与安全检查操作凭经验;交底不能按规范标准。这样不仅是对土木人不负责,更是对企业领导不负责。

(3)施工阶段管理存在的问题

我国建筑工程施工中,人工化生产占很大比例,机械的运用反而很少,这样下去,导致生产率底下。同时,技术欠缺导致很多新型机械推广力度不够,应用范围小。

二、解决施工管理问题的具体措施

1以技术推动施工管理水平的提升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土木工程施工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也有了相应的提高,将计算机急速与施工管理有机结合,能够极大的提高管理的效率。施工管理中,通过信息网络技术的应用,将工程施工过程中的管理要素进行数据化分析,建立施工管理数据库,使得各项数据能够通过内部管理网络实现共享。这种网络的建设极大的提高了相关数据的传递速度和利用效率,有利于提升管理的效率和水平,对于工程质量的控制也有着积极的意义。先进技术的应用,使得工程管理措施更具科学、合理的依据,有利于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能够极大的提高施工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2对施工材料进行科学的管理

在土木工程的施工阶段材料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整个工程的整体质量因此如果想进一步确保土木工程的施工质量,对施工时使用的材料进行科学的管理是十分必要的。在土木工程的施工阶段进行施工材料的质量管理应该做到以下两方面的要求。前提是要在监理人员的监督下进行。第一,选择优质材料的供应商作为企业的长期合作方,采购优质的施工材料。同时在采购的阶段要有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抽样检测,符合要求后方能进场使用。对于不合格的材料一律不得使用。保证所购材料符合工程建设要求,防止次级材料进入施工现场。要建立个人负责制,严格规范材料采购人员行为,使其不因一己私利而忽视材料的质量。二是对施工现场材料进行管理,做好材料的储存,尤其是在储存环境要进行重点管理,在温度上和湿度上重点把握,一旦发现存储环境影响到材料的质量,要及时更换存储环境,确保土木工程施工材料的质量,也才能够确保土木工程施工的质量,提高土木工程施工质量的管理水平。

3不断提高施工企业全员的安全意识

领导阶层要率先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建立健全相关的安全管理制度,落实责任监督管理体系和奖惩措施,激发施工人员安全生产的主动性。定期组织施工安全知识的学习和宣传,对企业全员的施工安全认知程度和技能水平给予不定期测评,不断提高施工企业技术人员的专业素养。防止腐败风气在施工企业中的蔓延,提高土木工程主要负责人的道德意识,避免其由于金钱的诱惑而将工程的质量、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作为谋取暴利的牺牲品。承担工程建设的企业和技术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在进入施工现场之前必须使其充分了解工程建设的具体情况,同时做好安全施工知识的培训。

4注重专业人员的培养和应用

在施工管理中,专业人员的配备能够使得各项管理功能有序开展,并且使得监管工作的重点得以明确,能够显著的提升施工管理的整体水平。对于企业而言,要注重具备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人员的应用,并且加强施工管理知识的培训,使其专业水平和综合素养都得以提升,以更好的满足工程施工管理的要求,提高施工管理的水平。根据工程施工的性质和阶段的不同,配备具有相应资格的人员,使其能够更好的工程管理与监理工作的开展,及时发现施工中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使工程质量得到有效控制的同时也保证了工程的工期。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文章通过介绍土木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相应的问题,进行一定的分析研究后提出了对应的解决措施。土木工程施工的过程是比较复杂的同时存在的质量问题也较多,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的制约了土木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影响到土木工程竣工之后的良好使用。因此,施工管理人员应该及时的发现施工中存在着的质量问题,并且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解决,不断的提高施工管理质量的技术水平,确保土木工程施工的质量,有助于促进土木工程项目的良好施工和竣工。为土木工程行业的健康快速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 张馨,袁星侯 论公共基础设施投资多元化[J]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

篇9

1 现代无金属结构的基本概念

地铁建筑属于近代土木工程的范畴,受中华传统土木工程理念和技术的影响不大。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逐渐强大,高科技应用带来明显经济效益,也给中华民族优秀传统观念的工程应用提供了有利条件。本文将就中华传统土木工程理念和技术与地铁建筑结构相结合进行初步研究。

土木,“谓建筑之事也,如筑屋,架桥,筑堤,开路等工事是也(国语晋语九)。也就是说土木工程结构本意就与金属无关,是无金属结构,符合中华古代“五行”理念。

在中国古代,万千年来为什么土木工程中不用金属,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金属不耐腐蚀工程如果使用了金属必然是短寿的。

在近代,钢铁、合金等金属材料大量应用于土木工程,使中华“营造法式”落伍了,但是,“有金属建筑结构是短寿的”却得到了充分地证明。《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标准》规定的建筑设计基准期仅为50年,因此,现代土木工程工作者所从事的是大都是“半百年大计”,这明显“今不如昔”。另一方面,在土木工程中的水坝建设上,大多是不用金属的,但其尺寸显得十分笨大。

地铁技术明显属于发达国家输出的城市交通技术,其建筑结构必然以大量钢铁为主要材料,然而并不能保证很“长寿”,因为使用钢铁带来很多弊端。

我们研究纤维增强聚合物(FRP,Fiber Reinforced Polymers)应用已有五个年头,经过这一阶段的研究,开始继承中华民族土木工程传统理念,大力倡导现代无金属结构。所谓现代无金届结构,就是用FRP替代结构中的金属,或仿制、增强非金属材料,得到新型无金属结构。其概念明显含有民族科学文化内涵,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十年前,“冷战”结束,FRP得以民用开发,国内外大都用于土木建筑补强加固,其建筑加固市场实小,但可见营造市场巨大。经我辈努力研究,已建成两处无磁建筑,“现代无金届结构”在新世纪开始已有实物(见图1)。

现代无金属结构中“现代”是区别于“古代”和“近代”所采用的。2001年6月央视《东方时空》公开征集山西应县木塔维修方案,因此我们献策现代无金属结构的纳米FRP技术修复,很受各界重视。

图1 FRP替代钢筋的地下纤维混凝土建筑正在施工

现代无金属结构基本上有三类主要形式,即(1)纤维混凝土结构,(2)纤维砌块结构仿木结构。在地铁建筑结构中,前两种形式更为重要。

纤维混凝土结构是针对替代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提出的,因而可使其变成五金属结构。基本方法就是用复合纤维材料替代钢筋或钢丝,得到新型占构,且具有更强、更轻、加工更简便的特点,其中钢筋绑扎问题可用尼龙绑扣替代,钢材焊接问题可用高强环氧树脂胶粘结解决。

纤维砌块结构是针对替代砌体结构提出的,砌体结构不再采用圈梁和构造柱,不再用水泥砂浆砌筑,而是利用复合纤维复合之机直接进行砌筑,这不仅更分布均匀地起到了圈梁和构造柱的加强整体性作用,其砌筑缝隙的强度将明显超过水泥砂浆,甚至砌块本身的强度。

纯复合纤维结构可以仿制或替代木结构,也可以仿制或替代型钢、钢索等结构,因此,这些现代无金属结构主要形式一般可以覆盖替换现有各种有金属结构形式,使将来结构形式发展到只有无金属结构一类,完全恢复“土木工程”名符其实的合理面目。

2 现代无金属结构在地铁建筑中应用的建议和讨论

地铁建筑结构中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应该用纤维混凝土结沟来代替。

地铁建筑结构中的钢结构应该用纤维混凝土或纤维仿木结构来代替

地铁中的砌体结构应该用纤维砌块结构来替代。

2.1高强度、大跨度的问题

现代无金属结构应用于地铁结构的明显优势就是纤维的强度高。我们曾经在天津和北戴河地下工程采用了纤维混凝土结构进行建造,其碳纤维的抗拉强度为4 000MPa左右,经过环氧树脂复合成碳纤维棒材的抗拉强度为3 000MPa左右,我们取用的没计值比较保守,为2000MPa,这—抗拉强度约是普通钢材的20倍。考虑到碳纤维的比重是1.8 t/m3,约是钢材的四分之一,所以,目前看来,一吨碳纤维可以等效于40 t钢材。强度高必然引起体积小、重量轻,而用纤维替代钢铁的重量仅为原来钢铁的2.5%,在土木工程中显然这一重量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结构构件的重量轻,首先为安装构件带来了方便,可节省大量的安装费用。更重要的是重量的减轻,可明显减少地震力,或者在强度不变的条件下明显提高结构抗震等级能力。正是由于重量轻,如果用于结构加固,就基本不会改变结构原设计的重力荷载,因此这一优点备受结构补强加固者的

青睐。

在地下结构中,由于荷载大,配筋率也很高,有时混凝土浇注后很难振捣到位。为了保证不超筋,就要加大混凝土构件的体积,若我们采用现代无金屑结构,用复合纤维替代钢筋,就可以轻而易举地解决这个问题。

体积小、重量轻的现代无金属结构显然是地铁建筑中大跨度结构的首选结构形式,尤其是在箱体的顶盖或高架桥中的应用。

2.2 耐腐蚀问题

土木工程结构腐蚀问题是—个很普遍的问题,在地面以上能够看到的结构中金属的腐蚀已是触目惊心,在地面以下的地下结构工程腐蚀必然会更加严重。现代无金属结构中的复合纤维具有明显的优势,其耐腐性能明显强于混凝土或砖、石。因此在地铁中采用现代无金属结构会明显延长地铁的寿命,为提高地铁建筑的设计基准期提供了难得的前提,必然将中华土木工程的理念与现代的地铁建筑相结合,这是地下铁道土木工程的重要发展战略。

由于地铁建筑金属腐蚀的另一特点是地铁机车由电力牵引,这就带来了结构钢筋的电解腐蚀

了防止这个破坏结构的现象,我们常常在底板中加入辅筋,这无疑造成了浪费,并且也无法检测

果我们使用了现代无金属结构,这一问题就不存在了。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就建立在“盐滩”上,地下结构中的金属腐蚀极为严重,女贿强地震发生,必将引起重大损失,明知如此,我们却没有很好的溯卸力怯,只能“听天由俞’,如果采用现代五金属结构进行建造就不存在金属腐蚀的灾害问题了,那么,天津的地铁就可以长寿的驰骋在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

西部大开发,盐湖地区的化工原料的开发前景是十分诱人的,但历史上为什么没有得以大规模开发?原因之一就在于盐湖对建筑的腐蚀作用,不仅钢铁会受到盐的强腐蚀,甚至混凝土也禁受不起盐的强腐蚀,因此采用现代无金属结构解决盐湖中建筑的抗腐蚀问题,就不能采用混凝土包裹和保护纤维棒材的形式,而应采用纤维片材包裹和保护混凝土的形式。这样一来,西部的地铁和城市轨道交通才能不惧盐碱地段,西部大开发发展战略才能真正落在实处。

海洋潮汐是取之不尽的能源,结构防腐问题未解决,尚不能大规模开发。现代无金属结构为结构防腐带来了新契机,在地铁建筑中尝试使用现代无金属结构进行防腐,总结经验,这也会为大规模向海洋进军做良好的准备。

转贴于 2.3 防火、防水问题

美国“9·11”事件最说明钢结构怕火的致命缺点,火克金。地铁是一处人流密度大、工程防火等级高,且发生事故不易处理的特殊建筑,那么,怎样解决防火问题早以提到日程。而现代无金属结构材料在防火方面有独到之处,它可以在上千度的温度下不燃烧,且不丧失强度,这样,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在地铁工程中,防水问题是重中之重。而现代无金属材料中的复合纤维就是一种闭水材料,但是作为防水材料目前显得造价过高,但是可以作为结构材料兼顾防水的性能。而我们,现今采用的防水树脂卷材就是我们现代五金属结构所提倡使用的。

2.4抗震、抗爆问题

地铁工程自身属于人防工程,因此地铁结构要求有良好的抗震、抗爆性能,而抗震、抗核爆均系抗侧力问题,无疑是建筑结构最难研究的系列之一。至今国内没有保险公司设立“地震保险”险种,对于地铁这种大投资的公益性建设项目也同样如此,显然,地震安全社会保障体系尚无法在中国建立。现代无金属结构将从强度高和重量轻出发,根本解决结构抗侧力问题,使五金属结构充满活力。对于抗震的耐倒塌问题,我们主要靠提高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延性来解决,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延性系数一般为4~6,而纤维混凝土结构的延性可达到10~12,具有成倍的抗倒塌能力储备。中国尚未有地震保险的原因是建筑设计标准低,中震、大震结构就坏了,保险公司赔偿不起或收取的保险费过高而无法实现地震保险。由此引发一系列问题,地震区财产安全无社会保障,社会互惠互利的保险功能不能发挥作用,震灾只能靠社会各界捐助,“杯水车薪”,抗震技术报告失去了作为地震保险基础技术资料的作用。特别是“西部大开发”,中国东西部破坏性地震发生的频率比约为1:4,在西部,没有地震保险,私企投资必然慎重,将严重影响西部大开发成功,国企也饱尝没有地震安全保障,损失巨大的苦头。现代无金属结构可以在不增加建筑造价的前提下,明显提高抗震能力,使建筑抗震设计标准有明显提高,地震保险可在现代五金届结构技术基础上实施,两者相互促进,建筑地震安全分级管理不再有大障碍,地铁的寿命会更加延长。

2.5 结构无磁问题

现代交通趋向于快速,因而磁悬浮列车已经开始进入了地铁的历史舞台,市区地铁与城际磁悬浮列车必然要相接轨。我们地铁建设能符合磁悬浮列车对建筑设施的无磁要求,这显然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战略问题,以往这一问题是依赖于玻璃钢来解决,由于玻璃钢不耐老化,问题解决得并不是十分理想。现代无金属结构经过两个地震观测室建造的实践,已经取得了优良的无磁效果,必将为磁悬浮列车建筑设施要求提供技术保障。

2.6智能控制问题

结构智能控制是现代建筑的又一研究热点。利用导电FRP既作为结构的无金属材料,又作为结构性能监测传感器,现代无金属结构很容易实现智能控制,这方面在结构力学监测、交通流量检测、银行防盗墙报警系统、地下水管漏水检测等都已取得实效。对于地铁来说,建筑物的主体均位于地下,属于“隐蔽工程”,受到太多不可预知因素的影响。因此,应该充分认识到地钦结构智能化的重要性。而我们要是采用现代无金属结构,就很容易实现了。

2.7 通风、采光、保温问题

每每走出北京地铁站时,我们都会被出站口强烈的大风吹得很难受,这说明现代地铁的通风问题解决的并不能令人满意,为了解决通风问题,往往需要征地修建专门的通风口,这无疑造成了浪费。现代无金属结构中的纤维砌块结构具有空心砌块砌筑的特点,由于用纤维进行砌筑墙体具有很好的整体性和稳定性,该空心应该加以利用。我们可以把空心用来进行地铁的通风,使通风的通道明显的增多,通风的途径可多种多样,这样便可避免通风通道过于集中,给地铁中的人带来的不适。

地铁的采光往往利用电灯,这也是不能令人满意的。现代的光纤不仅有很强的通讯能力,不仅能传输激光,也可以很好的传输自然光。因此利用光纤可以在地铁中使用到自然光,关键问题是在地铁结构设立众多光纤通道,这需要重大的花费同时又时非常麻烦的,那么纤维砌块结构的空心部分便自然为光纤预留了通道,使地铁采用自然光顺理成章,这将在地铁的长期使用中大大节省能源,对长期在地铁中的工作人员和乘客的身体健康起到有益的作用。

空心砌块的进一步利用是通过对空心内填加适当的保温材料进行保温,完全可以克服混凝土热传导能力过高的缺点。例如,我们地铁的墙体采用两排空心砌块结构建造,就应该利用外面一排砌块的空心进行保温,利用里面—排的空心进行采光和通风。

2.8耐振动疲劳问题

地铁总是处于繁忙的运营状态,振动疲劳问题是非常明显的,由于金属材料会有缺陷,即使在很小荷载的反复作用下也会在缺陷面发生应力集中,有裂纹扩展,逐渐出现疲劳破坏。而现代无金属结构中的复合纤维材料往往是由碳纳米管组成的,也就是说该材料在原子量级上都是较为均匀的,因此具有奇异的强度,同时也有优越的抗疲劳能力。

3 结束语

本文建议在地铁建筑中采用现代无金属结构,上述讨论说明,这不仅是十分必要的,而且是可行和合理的。地铁建筑必将从中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地铁建筑的档次。我们首先直接使复合纤维进入建筑结构建造领域,在无磁地下工程建设中得到创造性的应用,因此本文进一步提出在现代地铁建设中应用的建议。现代五金属结构的现代特征也将因此得到充分的展现。这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

(1)高科技特征(纳米材料和新的应用技术);

(2)安全度特征(在不增加造价的前提下,结构的安全度明显提高);

(3)节能化特征(明显节省金属冶炼巨大的耗能和对环境的破坏,充分利用自然能源)

篇10

二、以发展的观点介绍化学发展史,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

化学经历了上古时代工艺化学时期、中古时代炼丹术和医药化学时期、近代化学的孕育时期、近代化学的发展时期及现代化学时期。每一个历史时期,都有其标志性的化学原理、现象及其所做的巨大贡献。纵观化学发展史,和其他自然科学一样,化学也是源于劳动人民的生活、生产实践,无数化学家为化学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有的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通过化学发展史的介绍和学习,同学们既丰富了化学史知识,又对一些化学现象和原理所产生的背景及其历史局限性有一个辩证客观的认识。由此,使他们明白大学学习的特点,已不仅仅局限于课本知识,而应当抱着的态度来学习,培养其敢于否定和创新的精神。例如,对于酸碱的定义,在不同历史时期产生了酸碱电离理论、酸碱质子理论、酸碱电子理论及其它酸碱理论等约6种,这些理论在当时条件下有其成功的一面,也有其自身的缺陷。在学习这些知识时,全盘的否定和肯定都是不可取的,藉于此,也让同学们不再像中学时期一样崇拜课本和已有的化学理论,同时也给了他们一种心理启迪———创新其实距离我们并不遥远。

三、以广博的知识介绍化学与社会的广泛联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利用文献及国家权威部门的统计分析,介绍化学工业对国内生产总值(GDP)所提供的直接或间接贡献,说明化学与社会、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将学生的思维带到一个化学与现实世界密不可分的程度,使其认识到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例如,当今世界有五个热点问题———能源、环境保护、功能材料、生命奥秘及信息科学,从能源开发及利用的角度来分析开发新能源的紧迫性。如,现在销售的新概念电动环保汽车,就需要大功率的化学蓄电池,其蓄电能力与所选用的化学材料是分不开的;又如,在中央政府大力推广新能源政策的支持下,四川省目前集中了众多的“多晶硅”企业,而“多晶硅”是电子工业和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基础原料。硅的结晶形态和纯度,直接影响其应用于电子或太阳能产业,也决定了其光电转化效率。据此,向同学们简单介绍了硅产业相关化学知识及与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从而使同学们能真实感受到化学对改进我们的生活所起的巨大作用。列举身边实例,使学生能真切感受到化学对各个领域的影响。如,以化学对体育项目的巨大推动作用为例,介绍本校体育场所用的化学合成塑胶跑道对传统硬面跑道的颠覆;篮球架及玻璃钢篮板材料的变革及其意义;在2009年8月世界游泳锦标赛上,由新型合成材料“聚亚氨酯”制作的高科技泳衣对成绩的迅速提升等等。由此说明,即使对于体育这个表面上看来与化学没什么联系的行业,化学也对其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

四、结合高校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学计划和知识结构,介绍普通化学学习的必要性

在国内高校所开设的土木工程专业知识体系中,有些课程如材料力学、建筑工程材料、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砌体结构等都与化学紧密联系。普通化学作为一个基础必修课,不仅对上述专业课程,尤其是对土木工程材料的发展与改进提供理论支持,同时也使他们认识到一项大的土建工程会涉及到环境保护、工程质量、还有结构防腐等一系列与化学有关的问题。例如,在跨海大桥设计和施工中,针对水中基础钢结构和砼结构的防腐问题,需要采用诸如使用防渗防裂混凝土、用环氧涂层钢筋或不锈钢筋、采用外加电流阴极防护法保护钢筋、防腐涂料涂装混凝土外表面等一系列技术来处理。由此可见,如果没有相关的化学知识,要顺利完成如此庞大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是不可能的。在世界名校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土木与环境工程系本科教学计划中,化学或与化学相关的课程占有相当比重。相比之下,我国高校土木工程专业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轻视化学的现象,学时数有逐渐被压缩的趋势,有的甚至取消了普通化学教学,是需要商榷的。

五、以敏锐的眼光介绍化学与土木工程学的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为了解决学生们对普通化学的困惑,使他们了解化学与本专业的联系,增强学习热情,作者结合土木工程的历史和实践,对化学与土木工程学的联系作简单介绍。

1.从土木工程的不同发展历史时期来阐释。土木工程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古代、近代和现代三个历史时期,每个历史时期都有其代表性的工程材料。古代时期,土木工程材料最初主要是天然材料如泥土、木材、茅草、石头等,后来出现了人工烧制的瓦和砖,这是土木工程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近代时期,工程材料方面已经开始并日益广泛地使用铸铁、钢材、混凝土、钢筋混凝土,直至早期的预应力混凝土;现代土木工程是以现代工程材料为基础的,所用材料进一步轻质和高强化。中国从60年代起普遍推广了锰硅系列及其他系列的低合金钢,大大节约了钢材用量并改善了结构性能;用普通混凝土只能建35层,而改用轻集料混凝土和加气混凝土建造的高层建筑,自重大大减轻,用同样的造价可建造52层;同时大跨、高层、结构复杂的工程又反过来要求混凝土进一步轻质、高强化。近年来,铝合金、镀膜玻璃、石膏板、建筑塑料、玻璃钢等工程材料发展迅速。同时也通过添加不同的化学外加剂,制得多种特殊性能的混凝土材料,如通过加入石膏制得快干水泥、加入脂肪酸盐制得防水水泥、加入木质素磺酸盐制得缓凝水泥等。这些新材料的出现或者传统材料的改进均是以化学理论及实践的发展为背景的。

2.从当代的典型土建工程来阐释。在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上,不乏一些优秀的体育场馆,这些工程的实施无不与新型化工建筑材料有关,如,国家体育场“鸟巢”的大跨度钢结构建筑形式,所使用的特种钢材料Q460钢,是通过调节材料中的炭和铁的比例以及加入一些合金元素制得的;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膜结构建筑,是由聚四氟乙烯膜通过粘结而构筑的质轻、耐热、耐寒、耐腐蚀的新型建筑形式,这与膜材料单体化合物四氟乙烯的稳定化学结构和耐酸碱、耐氧化的性质分不开的。另外,体育场馆的新型塑胶跑道是有机聚合物、无机填料和颜料等制成,工程质量的好坏与其中各组分含量有密切关系,在其中添加无机填料才能使跑道具有相应的强度,而有机弹性体成分增多才能保持跑道良好的韧性。

3.从国家的政策法规出发来阐释。发展“绿色建材”是21世纪我国建材工业的必然出路。所谓“绿色建材”是指采用清洁的生产技术,少用天然资源、大量使用工业或城市固体废弃物和农作物秸秆,生产无毒、无污染、无放射性,有利于环保与人体健康的建材。例如,为了保护耕地,我国已于2004年禁止使用粘土砖;为了节能和环保,国家规定在新建楼体外墙强制使用保温材料,而这些保温材料都是经过化学合成的聚合物泡沫材料。又如,素有“保温材料之王”美誉的酚醛泡沫材料是国际上公认的建筑行业中前途最广的一种新型保温材料,具有无毒、耐腐蚀、耐高温、不易燃,燃烧时也不会散发有毒烟雾等特点,其综合性能是目前其它保温材料无法比拟的。然而,目前在我国也有采用聚苯泡沫板作为外墙保温材料的,虽具有保温性能,但其易燃且伴有大量毒烟雾,一旦失火会造成严重后果。由此可见,这些土木材料性能都是由其化学成分决定的。

六、从大学学习特点与经验出发介绍学习方法,以法促学

篇11

一、公共艺术课程美术鉴赏的概述

美术鉴赏课程的主要内容是,教师通过引导学生了解并学习中国美术史、世界美术史中的优秀美术作品,让学生通过比较研究的方式了解不同时期作品的艺术流派、艺术特色以及时代背景等方面的因素,学着欣赏并评价一件艺术作品,感受其魅力。高校公共艺术课程美术鉴赏课程承载着美育和素质教育的双重使命。我国教育家提出了“以美育代替宗教”的理论观点,他认为:“纯粹之美育,所以陶养吾人之情感,使有高尚纯洁之习惯,而使人我之见、利己损人之思念,以渐消沮者也。”[1]美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及其对艺术的兴趣。美育和人们的文化素养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美术鉴赏课程的开设也是推动美育的重要方式之一。适当的审美教育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及其一生的发展都具有积极的影响。

二、同课异构概述

同课异构指同一位教师用不同的方法在不同的班级讲授相同的教学内容,或是不同的教师在相同班级教授相同的教学内容的教学实践形式。对于同一课题,教师首先依据自身对课程内容的理解,确定这节课的教学目的与要求、教学重点和难点、授课方式与手段、教学的基本内容,随后设计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其中对教学重点和难点的处理是重中之重[2]。教师可以通过教师之间的听课、评课,相互汲取意见并完善教学方式,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异”是同课异构中的重中之重,教师如何针对相同的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是探讨的主要问题。同课异构的教学实践形式由教师不断探索而来,是教师提高教学水平与能力、总结教学经验的有效方式。这里需要说明一点:教学过程中的“异构”并不是最终目的,只是一种教学手段,教师最终完成教学目标,逐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美术鉴赏课程教学中同课异构教学案例分析

笔者通过调查高校公共艺术课程美术鉴赏教学现状,根据自身对同课异构的理解,现结合教学案例,分析“同一教师,不同班级授课”和“不同教师,相同班级授课”两种同课异构的教研活动形式,研究同课异构在高校公共艺术课程美术鉴赏中的应用。

1.案例一

笔者承担了公共艺术课程美术鉴赏课程的教学工作,学生主要来自本科会计学、土木工程、汽车与服务工程等专业。笔者在此分析并解读会计学专业与土木工程专业,不同班级、同一教师、同一课程内容的美术鉴赏课程。在这两个专业中,会计学专业的女生占该专业总人数的80%,土木工程专业的男生占该专业总人数的85%。不同专业的学习内容不同,学生的思维方式不同,这些差异提醒笔者在授课时注意调节课堂氛围,转变教学方式,对同一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构建方式,以此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美术鉴赏课程第九章《中国民间美术鉴赏》的授课内容,是笔者结合孙乃树的《美术鉴赏》与王甍、耿纪朋的《美术鉴赏》两本教学参考书的内容整理而来。此外,笔者在授课过程中加入了自己在民间美术田野调研中的研究成果,以丰富该课的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效果。根据对教学参考书的理解,笔者设计了教学目的、教学要求以及教学重难点,具体内容如下。(1)教学目的与要求第一,课程由对民间美术的界定、民间美术的特点以及民间美术的主要种类三部分构成。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握民间美术的种类,其中包括刺绣、年画、剪纸、民间玩具等艺术表现形式。第二,教师要通过欣赏民间美术作品,使学生了解什么是民间美术,提高学生对民间美术的认知水平,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与民族自豪感。(2)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为民间美术的艺术成就与不同种类作品的风格特点;教学难点为民间美术的工艺特点和审美内涵。(3)教学基本内容(课堂导入部分)笔者通过了解不同专业的学情,结合自己的擅长方向重组教材内容,设计出教学预案,对教学的导入作以下修改。在会计学专业的课堂导入部分,笔者的设计思路为:中国民间美术的类型众多,由于会计学专业的女生占该专业总人数的80%,因此笔者首先选择大部分女生更感兴趣的民间刺绣作为新课导入。在具体的授课过程中,笔者以苗族刺绣手工艺的视频导入新课。少数民族的刺绣更加新颖,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能够激起学生的兴趣,而且视频相较于图片更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然后,笔者介绍中国民间刺绣发展的历史进程,对比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刺绣类型与特点。在介绍不同种类的刺绣时,笔者拿出自己收藏的刺绣实物作品,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欣赏刺绣作品,让学生通过相互的讨论、交流,更好地发挥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在土木工程专业的课堂导入部分,笔者的设计思路为: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男生居多,相较于刺绣,民间玩具更能调动男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笔者在此课程中调整了教学内容的顺序,首先将编结玩具、糖塑玩具、七巧板益智玩具等民间玩具的介绍这一小节内容置于新课导入环节,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随后,笔者增加锻炼学生动手能力的环节,通过手工编结的方式让学生以3~5人一组制作玩具,以提高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合作精神与动手能力。该次同课异构的教学实践丰富了笔者的教学经验。重组教材内容,将其与实践调研相结合进行授课是一种新的尝试,在以后的教学中也可以借鉴。笔者突破了以往的教学模式,尝试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授课,效果良好。在磨课的过程中,教研室的其他教师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对笔者的美术鉴赏课堂教学有所助益。

2.案例二

笔者通过现场听课、参与研讨的方式,观摩了Z老师和G老师美术鉴赏的课程。通过对比发现,在同一授课班级,不同的教师会根据自身特长和专业方向设计同一教学内容,并展示出完全不同的两种教学风格。Z老师毕业于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从事美术鉴赏教学一年;G老师毕业于中国画专业,从事美术鉴赏教学多年,经验丰富。《中国古代绘画鉴赏》是公共艺术课程美术鉴赏课程的第二章内容,该章节的内容在美术鉴赏课程中较为重要。Z老师和G老师分别根据已有的经验和收集的资料对教学进行预设,并以说课的形式向其他教师展示了自己的教学设计。以下是两人关于《中国古代绘画鉴赏》的不同构建过程。(1)教学目的和要求Z老师:让学生通过运用掌握的美术鉴赏知识,鉴别、欣赏、分析中国古代的绘画作品;在美术作品的鉴赏过程中学会由浅到深地分析与总结古代绘画方式、绘画形式以及艺术特色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中国古代绘画的内涵,从而使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得以增强,开阔其视野,陶冶其情操。G老师:通过选取不同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并加以介绍,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绘画的艺术风格和特点;运用“以线造型”“以形写神”的艺术特色分析作品。提高学生的基本艺术素养和鉴赏中国古代绘画的能力。(2)教学重难点Z老师:教学重点为掌握中国古代绘画在不同时期的艺术特色,领会蕴藏在画中深刻的中国传统人文思想;教学难点为引导学生通过自身的理解,挖掘中国古代绘画作品具有的传统文化思想。G老师:教学重点为让学生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绘画的艺术风格和特点;教学难点为让学生学会使用“以线造型”“以形写神”等艺术表现手法分析中国古代绘画作品。(3)教学基本内容Z老师的课堂导入如下。首先,播放古琴曲《高山流水》,请学生静心聆听教室回响的古琴声,感受中国文化特有的意蕴,从而联系到中国古代绘画,让学生联想到水墨画也具有相似的意蕴。其次,为学生讲授中国古代绘画的不同类型,通过PPT课件赏析五代时期顾闳中的人物画《韩熙载夜宴图》等作品,在赏析的过程中分析作品的构成形式与色彩搭配,讲述作品背后的故事,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作品的内涵。最后,通过视频的方式赏析北宋时期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增强课堂的趣味性。G老师的课堂导入如下。首先,利用自身中国画专业的知识储备条件,将中国水墨画实验引入课堂。其次,除了讲授教材内容,还让学生主动感受中国画的神奇魅力。在此基础上,讲授中国古代绘画的艺术风格和特点。再次,在分析中国画时运用“以线造型”“以形写神”等艺术表现手法。最后,避免较多使用多媒体技术,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按着预设的教学流程开展学习活动。两种不同方式教学案例的对比分析,表明了同课异构教学方式对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和课堂教学的高效开展都有促进作用。基于教学主体差异的同课异构研究,统一的教材有着多元的课程形态,教师之间思维的碰撞与交流,让教师对于如何提高教学效率有了新的认识。学习不同的教学风格可以促进教师快速成长,提高其教学水平与教学效率。

四、同课异构对高校美术鉴赏教学的启示

通过研究同课异构在高校中的教学实践,可以发现其对于改善公共艺术课程教学方式的积极影响。在美术鉴赏课程教学中存在求同和求异的思维,美术类学科要求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事物,支持学生创造能力的发挥,这就要求教师以学生为根本,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同课异构的方式符合美术鉴赏课程的教学目标。在教育领域,教师如果都照本宣科地开展美术教学,将难以发挥美术鉴赏教学的作用[3]。同课异构对于教师主动意识的形成非常有利,教师要善于结合自己的专业特长与所在地区的地域特色等内容,充分利用教材,设计出具有创造性的教学方案,形成具有独特风格的教学个性。

参考文献:

篇12

1.1施工进度管理职责。制定施工进度计划,监督计划执行情况。施工进度计划应该结合现场施工条件、施工方案及合同工期要求制定,其内容要以施工方法的选择、施工设备的搭配、工种的协调及开工前的准备工作为主。在施工进度计划报业主审批实施后,要对其执行情况严格监督,以确保施工进度计划中资金、施工物资、人力调配的到位。当施工进度受到影响时,要及时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解决,必要时对施工进度计划进行修改或重新制定,确保施工进度的顺利执行。协调监督各分包施工单位的工作进度。由于土木工程建设工期较长、工程量大、涉及面广,在施工过程中往往会受到各种意外事件或其他因素的影响而导致不能按进度施工或实际施工进度与计划进度存在差异等情况。因此,要对各分包单位的施工情况进行监督,如有意外情况发生要及时对其施工进行协调,必要时对其施工计划进行修改或补充。当施工过程中遇到重大变故或自然灾害而导致无法按进度施工时,要及时上报并与业主沟通。

1.2施工进度影响因素。土建工程项目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庞大的工程,在其施工过程中会出现很多可以影响到施工进度的因素,主要有三点:一是施工过程中操作不当。在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如有施工工种搭配不当,施工方对于施工责任、任务和目标不明确,施工场地布局的不合理及承包商与分包商之间存在施工干扰等现象都会对施工进度造成严重影响;二是施工技术上存在失误。在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如果施工组织对某些施工问题或设计中的失误解决不当或对施工技术的选择不当,都会对施工进度造成严重影响,导致工程逾期;三是在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如出现业主拖欠工程款,施工材料的数量不足或拖延及发生重大的设计变更等情况,也会造成工程逾期。

1.3施工进度控制措施。组织措施。对于项目各阶层的管理人员要明确划分其职能、合理安排其分工,为保证项目各阶段任务的合理、有序进行要对工作的任务进行分解,以控制进度目标。另外,对于进度的协调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工作制度,并对工程进度进行定期记录,定期开会协调进度工作,以规范进度管理工作。技术措施。在土木工程施工之前,施工单位要对工程设计图纸认真研究,在进行施工设计时要结合相关技术规范和国家规定,对于施工技术的选择要合理引进先进的技术来增强施工效率,但在原则上要坚持选择科学可靠的。对于在施工过程中出现变故或发生设计变更,要及时与各施工部门沟通并对施工进度计划做出调整,必要时制定新的施工进度计划。合同措施。合同措施主要避免分包商、业主和供货商之间的利益纠纷,加强合作各方当事人履行义务的约束力。对于施工进度由于单方的失误或变故造成的不良影响应及时交涉,妥善解决。当工程处于完工性阶段时,为保证后续进度应及时通知业主和验收方做好后续工作。

2、质量管理

2.1施工质量管理规范。工程开工前要做好施工准备工作,如方案设计、施工组织设计等,并结合业主关于工程质量的要求及实际工程情况制定合理的工程质量指标;对于施工管理人员的培训要注重技术规范与图纸标准的培训工作,对各级施工人员也要进行培训,使其全面了解施工工序、施工方法及施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合理协调施工设备的使用,严格要求施工机械操作人员定期对施工设备做好维修保养工作,以确保施工机械的日常使用;合理引进先进施工技术,以提高施工效率,加强施工质量;根据相关规定及企业自身文化制度制定施工质量奖罚措施,规范施工质量管理;定期对施工人员及分包商进行相关工程质量意识培训,并实施现场施工质量管理责任制,加强其对于施工质量的责任感,从而加强工程施工质量。

2.2质量管理具体措施。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要想将质量管理工作全面落实,施工单位必须建立行之有效的质量保证体系,制定科学的质量保证模式,并以此作为依据进而制定质量目标,编写质量手册,建立全面的质量保证系统,将土木工程质量管理更加系统化、可行化。合理控制协调施工工种与施工设备。人土木工程质量管理中要将人作为管理核心,作为质量控制的动力,充分调动施工人员的主动性,对其进行质量观念培训,帮助其树立质量第一的责任感;构成工程的主体是建筑材料。因此,对施工材料的质量进行控制至关重要;施工设备是现代化施工必不可少的因素,对于施工设备的协调是项目施工进度与施工质量的直接影响因素之一。因此,对施工设备的选择、搭配和协调也是质量管理中举足轻重的任务。规范施工环境,优化施工工序。土木工程建设中影响工程质量因素众多,包括工程管理环境、工程技术环境、劳动环境等。因此,在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要对工程项目建设的特点和施工条件进行分析,对于影响施工质量的环境因素,要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规范。如对劳动环境进行规范,可以保持工作场所中材料设备堆放整齐有序,保持工作面的道路畅通,提倡文明施工、绿色施工等措施,从而为工程的施工质量创造良好的基础条件。

2.3质量管理注意事项。在工程开工前,将制定好的施工技术组织设计报监理部门审批,经审核之后方可施工;对于引进的新技术和新材料,首先要出具相关的技术检测数据及材料鉴定证明并上报监理工程师审批,审批通过方可使用。在施工过程中,如发生意外事件应对其认真分析并及时解决,保证工程施工步骤符合计划的施工设计及相关规范;对于工程关键部位的施工,要建立质量管理专点并安排质量意识、责任感较强的施工管理人员负责,还要在施工之前出具具体的施工计划方案报监理工程师审批,审批通过方可动工;对于工程中隐蔽部位的施工,要严格按照相关质量管理规范进行施工检查,每个施工阶段完成后都要进行严格检查,并对检查项目进行抽查复核,以确保其质量。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