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31 09:22:21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口腔医学技术新进展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四川大学
出版周期:双月刊
出版地址:四川省成都市
语
种:中文
开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673-5749
国内刊号:51-1689/R
邮发代号:62-19
发行范围:
创刊时间:1974
期刊收录:
CA 化学文摘(美)(2009)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荣誉:
开幕式上,中华口腔医学会会长王兴教授和副会长孙正教授分别致贺辞。大会主席是首都医科大学的谭包生教授和日本福冈齿科大学的松浦正朗教授,两位学者分别作了《北京口腔医院八年的种植临床回顾》和《口腔种植治疗的最新动向》的报告。我国的口腔专家刘洪臣教授和张志勇教授也相继作了关于口腔种植新进展的回顾性学术报告。
据中日友好医院路东升教授介绍,所谓的种植牙是由种植体和种植体支持的上部结构组成的特殊修复体。人工材料制作的种植体经外科手术植入颌骨内,起到牙根的作用。经过3~6个月,种植体与周围骨组织发生骨结合。然后利用种植牙根做支持,在其上方安装人工牙冠,达到恢复缺失牙及咀嚼功能的作用。牙种植技术自20世纪60年代瑞典的哥得堡大学的布朗马克(Branemark)领导的小组研究以来,已有40余年历史。随着各国学者的努力和研究,这项技术发展日益完善。与传统的镶牙比较起来它的优点也是有目共睹:牙槽骨支持种植牙固位稳定,基本恢复原自然牙功能;不损伤临近牙齿,避免临近牙齿咬合力负担过重;只要有良好的骨结合,就可以长期起到修复的功能;不对牙槽骨吸收产生持久影响;前牙缺失者进行种植牙治疗具有理想的美容效果;解决了游离端缺牙修复困难的难题;可以整复牙颌部大面积组织缺损畸形。当然种植牙不足之处主要有两点尚待解决:治疗周期长,上颌牙一般需要3个月,下颌牙需要6个月;治疗费用比一般镶牙贵。
牙种植的核心技术是种植体的材料生产和种植体植入的临床外科技术。目前,常用的种植体材料主要是钛,涂层也以钛或钛合金为基材。钛的理化性质以质轻、不锈和高强度加工性能好著称。其在医疗上广泛应用于人工骨及关节、心脏瓣膜、心脏起博器等。钛的耐磨性好,耐腐蚀性好,主要是表面形成氧化膜,被氧化性常温下稳定,空气中加温到800℃以上氧化剧烈;具有半导体性;弹性模量低,与骨相近,能产生共振;生物相容性好,无毒副作用,无磁性,无刺激,在体内稳定;湿润性好,不易附着有机物。在人工牙植体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通过人工种植牙技术修复缺失的恒牙后,不仅形态逼真美观,患者还主观感觉舒适,咀嚼功能良好,生存质量提高。因此有人说人工种植牙是科学技术进步为人类提供的“第三副牙齿”。
主管单位:国家教育部
主办单位:西安交通大学
出版周期:双月刊
出版地址:
语
种:中文
开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671-8259
国内刊号:61-1399/R
邮发代号:52-39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37
期刊收录:
CA 化学文摘(美)(2009)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08)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期刊荣誉:
中科双效期刊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2建立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实践教学体系
(1)加强口腔专业实践教学。口腔专业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环节,为加强口腔专业实践教学,进一步增大实验教学和基本技能训练的学时比例,我们把实验教学和基本训练的内容与临床医疗活动紧密结合,设置了4个专业实践教学环节。①基本技能训练环节。从第二学期开始训练雕刻蜡牙(30课时),第三学期开设义齿修复技术(78课时)、牙髓牙体的治疗技术(30课时)、颌面外科基本操作技术(40课时),第四学期开设口腔正畸学的基本诊断分析及治疗技术(32课时)等课程,使学生能够利用业余时间加大基本技能的训练强度,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从根本上改变动手能力差的现状。②口腔综合门诊环节。在口腔专业学生进行临床课教学和专业生产实习期间,尝试开展口腔综合门诊训练,使学生接触口腔各专科疾病,树立对口腔疾病的整体治疗观念,更加牢固地掌握口腔疾病的发生机理、临床表现、治疗原则和预防措施等。③临床模拟实验环节。由教师提出模拟标准临床病例,并指导学生分组独立查阅资料,进行实验设计,提出实验方案,经过课堂讨论和指导教师审定后由实验小组付诸实施,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最后撰写实验报告或论文,教师组织实验报告会,让学生交流经验与体会。④临床实习环节。加强口腔综合门诊实习,提高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加强临床见习,促进学生临床知识和临床应用的紧密结合,强化学生对疾病的整体认识,提高实习效果;调整口腔专业实习的时间安排,增加口腔综合门诊和口腔预防科的实习时间。打破传统的基础课—专业课—临床实习“三段式”的专科培养模式,让学生进校后的第二年即接触临床岗位,以加强理论与临床的双向渗透。开设第二课堂,开放实验室,让学生参与实验准备与预试验,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具有适应口腔医学专业及相关领域职业岗位所需的技能、临床创新思维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经过3年的实践,形成基础实践能力与操作技能、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与专业技能、综合实践能力与综合技能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2)改革教学方法。积极实行启发式、问题式、讨论式、探索式等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注重“德育渗透”、“新技术渗透”、“新知识渗透”、“外语渗透”4个渗透。变“主讲”为“主导”,变“讲堂”为“学堂”,变“一言堂”为“群言堂”,将教学的重心从“教”转移到“学”上。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3)改革教学手段。广泛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全面采用电子计算机等多种现代信息传播媒介,推广应用电子教案、多媒体教程等,加速建立系统的口腔医学网络课程体系,使教学过程逼真、形象、具有可重复性,以提高教学效率。(4)改革考试方法。从传统的口腔医学专科教学中重视学习结果的终结性评价向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并重转变;弱化评价的选拔与甄别功能及评价对学生造成的压力,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内在学习动力。在选择考核的方式上,向多样化方向发展,着重考核“考不出”的能力,如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应用能力、合作能力、获取信息能力、社会活动能力等,科学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科学评价学生的操作技能水平,我们建立了口腔医学专业操作技能考核与评价标准。(5)推行“院系合一”。“院系合一”的推行又是本课题的一个创新。系主任兼任附属医院院长,教研室主任兼科主任,确立了“院系合一”的管理机制。口腔医学专业的专业课师资兼有教师和医师双重身份,承担教学任务,并参与附属医院的医疗等工作。教学环境与职业场所相融合,学生在学校与医院文化的双重熏陶下,他们的意志力、团队精神、社会责任感等都得到了提升,社会适应能力明显增强,从而提高了人才的培养质量与就业竞争力。教学中,通过强化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与考核,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职业能力。
3新课程体系的特点
新的课程体系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突出了高职高专医学教育的特点。新课程体系的构建以“必需、够用”为原则,注重岗位能力培养,突出了实用性,有利于建立弹性的学习制度,一是选择主体的多样性,二是选择内容的多样性。推行学分制管理,具有更大的灵活性,更有利于口腔专业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更加符合教育学的规律,更具有科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