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估值方法范文

时间:2023-08-31 09:22:22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财务估值方法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财务估值方法

篇1

关键词 :财务尽调对策;财务规范;估值方法

企业投资活动中,投资方与被投资方信息的不对称性,增加了企业投资风险。尽职调查是投资人判断目标企业投资价值、降低投资风险的重要手段。在实际财务尽调工作中,发现国内很多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在发展初期由于受企业成本及财务人员专业素质的制约,普遍存在财务核算不规范的问题。若投资人对目标企业所处行业的发展前景、目标企业的盈利状况均有良好预期,目标企业又拥有竞争优势的核心技术时,投资人对“好”企业是难以割舍的。此时,财务尽调的职责不仅是确认目标企业的资产规模,评估其净资产价值,为计算目标企业估值提供依据,也要为目标企业后续财务规范核算的初始化数据奠定基础。

一、存在财务问题的主要类型

1.原材料、委外加工的核算问题

(1)财务对开具发票的采购业务进行账务处理,多数企业未对已入库未收到发票材料采购未进行暂估处理。

(2)对委外加工完成的存货成本计算不准确,造成入库的存货和期末委外加工物资不能真实反映实物资产价值。

(3)存货盘点、财务稽核制度缺失。一般情况下,企业仓库账面数量与实物数量没有存在重大差异,但由于财务日常稽核制度缺失、财务对原材料出入库核算缺乏规范,造成财务账面数据与实际情况相去甚远。

2.成本核算问题

多数企业成本核算方法随意,日常财务核算中对材料领用和费用支出未严格按成本费用对象进行归集,例如:生产部门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间接费用未准确归集到“生产成本”“制造费用”,无法准确核算完工产品成本;有的企业虽然按成本费用对象进行了归集,但成本的分配和完工产品的结转无据可依,不少企业按估计的毛利率进行销售产品成本的结转。

3.收入确认问题

为降低或平滑企业税负率,多数中小企业根据当月取得的进项税票,控制开票数量,依据开票金额确认当期收入。该处理方式影响销售收入和应收账款的核算结果。

二、财务尽调对策

上述财务问题造成目标企业账面财务数据的可利用性很低。为摸清企业的实际资产状况和净资产规模,笔者在工作实际中,主要采用全面盘查实物资产,函证往来账项,查阅企业重大合同等财务尽调方法,确认资产负债的实际价值,框算目标企业净资产规模。

1.资产类项目

(1)货币资金:通过盘点库存现金、获取银行对账单、银行询证等方式核实货币资金的真实性,了解是否存在被冻结资金。

(2)应收账款:常规财务尽调方式是进行函证,考虑到回函的比率可能不高,一般要执行替代程序,查询发货记录、回款;对金额较大的应收账款查阅销售合同;详细核对财务或销售部门的日常对账记录。

(3)其他应收款:结合货币资金收支情况,明确其他应收款的具体内容,查询是否存在股东抽回注册资本或长期挂账费用的情况,并对大额往来进行函证。

(4)长期股权投资:查阅投资协议或投资合同;查询被投资企业的工商信息,核实对外投资的真实性。

(5)清查存货和固定资产:对实物资产进行全面的盘点,包含仓库、生产车间、存放委外加工方的存货、固定资产。

(6)无形资产:了解无形资产形成原因,评估列入无形资产的合规性以及摊销政策的合理性。

2.负债类项目

(1)应付账款:与供应商进行函证,不仅对期末有余额的供应商进行函证,也要与虽无余额,但与目标公司发生过重大采购业务的其他供应商函证;查阅金额较大的采购合同、付款记录;收集并详细核对采购部门的日常对账记录。

(2)其他负债项目:详细了解具体各负债项目的内容、形成原因,判断是否存在未入账债务,分析负债率的合理性。

(3)或有负债:通过查阅工商信息、企业信用、贷款卡信息等途径调查目标公司是否存在或有诉讼、可能承担连带责任的对外担保等或有负债事项。要求目标企业对并购日之前已经存在的或有事项向投资方出具承诺函,约定目标企业承担或有负债的全部责任。

3.损益类项目

(1)销售收入:分析目标企业盈利能力,复核近三年销售的收入、数量,查阅发货记录,关注售价、单位成本、毛利率的变化趋势。

(2)期间费用:审阅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的支出是否合理、合法,与同行业比较期间费用占比情况,针对异常指标,重点复核,调查原因。

(3)其他业务利润:了解业务的具体内容,判断收入的稳定性,成本的配比性。

4.关联交易调查

随着直接持股、间接持股、交叉持股等持股方式多样化,企业关联关系越来越不易察觉。财务尽职调查中需要重点关注目标企业是否存在关联交易,关联交易价格是否公允,关联交易的金额是否重大,占目标企业销售额的比重,对目标企业盈利状况的影响程度。

5.账务调整具体程序

首先,以尽调日为截止期,将未完成且未入账的销售、采购全部纳入账内进行会计处理。对“未完成”采用简单可操作性的界定方法就是指仅对截止日资产负债产生影响的业务,例如销售尚有未收回款项,采购的存货还存放在仓库内未消耗完或仍有应付款项。以前年度已完成的销售和采购难以清理,且清理意义不大,对尽调日的财务影响也有限。其次,进行应收应付等往来款项的核对与调整,最后对实物资产的盘亏盘盈情况进行会计处理。经过以上财务调整,目标企业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能反映企业的实际情况,可作为企业估值的参考依据。

三、案例分析

1.制定清查计划

制定详细的资产负债清查计划,做好宣传、动员和前期培训指导工作,提高企业全员对清查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明确各相关部门的工作内容和责任。

2.清查实施阶段

(1)盘点现金、核查银行存款,形成现金盘点表、收集银行对账单;

(2)固定资产盘点表;

(3)存货盘点表;

(4)收集销售部门与客户原始对账单,同时对应收账款进行询证,对账单的截止期为尽调报告日;

(5)收集采购部门与供应商原始对账单,同时对应付账款进行询证,对账单的截止期为尽调报告日。

3.整理财务账簿

(1)比对账面货币资金与实际现金、银行的差异,进行补记或调整。一般情况下,此项不会出现大差异。

(2)结合应收账款的对账和询证情况,追查发货记录,补记或调整“应收账款”、“主营业务收入”、“预收账款”。

(3)结合应付账款的对账和询证情况,追查采购或验收记录,补记或调整“物资采购”、“原材料”、“应付账款”、“预付账款”。

(4)依据固定资产和存货盘点表,对账面的固定资产和存货进行调整。“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固定资产”、“存货”。

(5)清查其他资产类项目:“其他应收款”以询证与账面清查相结合的方式;“无形资产”要查验权属证书及取得时的初始价值、分摊年限等数据,核实其余额的准确性。

(6)清查其他负债类项目:“应付职工薪酬”的余额与人资核对,确认应付职工的金额,一般情况下余额是一个月的工资。“短期借款”、“长期借款”与企业贷款卡信息进行核对是否相符。

(7)经以上调整后,资产、负债的价值得以确认,从而框算企业净资产价值。

四、目标企业估值方法

在进行投资时,投资者对目标企业进行估值多采用相对估值法,相对估值法通常采用市盈率(市价与每股收益比率)或市净率(市价与每股净资产比率)等指标,所依据的财务指标主要是每股收益和每股净资产。财务核算欠规范的发展中企业,由于历史财务数据的质量欠佳,企业估值定价应侧重以全面清查后的净资产价值、未来预期每股收益为基础。

1.按市净率估值

市净率估值法就是以尽调截止日的净资产账面价值来估算企业价值,因为净资产可见不用预测,所以可操作性比较好,是一种目前应用较广泛的估值法。财务欠规范的企业就必须以全面清查后的净资产价值为基础,参考目标企业所处行业的市净率,结合净资产收益率的预期值等指标,计算得出企业估值。

2.按未来市盈率估值

未来市盈率估值法是依据目标企业的未来几年的盈利预测,参考确定合理的市盈率,计算目标企业估值,适合轻资产企业以及盈利率高且成长性好的企业。由于对该类企业历史数据的准确性、盈利预测的可靠性尚存疑虑,一般要求与目标企业的原股东签署业绩对赌协议。当实际情况偏离盈利预测时,原股东对投资人给予资金补偿,或增加回购条款等以防范或降低投资人的损失。

篇2

摘要: 随着现代先进无人机成本越来越高,如何在只有主要战技指标的情况下快速估算无人机系统采购成本,已经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通过收集国外20余种无人机型号的技术、成本数据,采用偏最小二乘法进行建模,得到按主要系统分解的无人机系统采购成本的快速估算模型,并以应用于国内无人机型号成本的测算工作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 : 无人机;采购成本;偏最小二乘法

中图分类号:V2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24-0035-04

作者简介:乔蓉(1981-),女,北京人,硕士研究生,中级会计师。

0 引言

随着无人机执行任务的种类越来越多,机载任务设备越来越先进,无人机的成本也从原来人们普遍认为的比有人机低逐渐发展到现在与有人机相当,甚至大有超过有人机的趋势。如何在无人机型号立项时快速测算无人机全系统(含飞机平台、机载成品、机载任务设备、地面设备)的采购成本,为设计优化、定费用设计和控制成本提供参考,已经成为目前无人机系统发展过程中的热点问题。

本文采用参数法,利用世界各国已经使用或在研的无人机型号(含中国早期的无人靶机)作为样本点,建立了无人机飞机平台(含机载成品与发动机)、机载任务设备和地面设备的采购成本快速估算模型,并收集了美国20余种无人机型号的技术、成本数据,由于样本点数据并不完全齐全,因此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回归建立了基于性能与重量的无人机系统采购成本初始估算模型。

1 飞机平台采购成本估算建模与修正

建立了基于性能与重量的飞机平台采购成本初始估算模型,具体如下:

式中,UAVT1R1表示首架飞机平台生产成本(2003年千美元,含平台机体、机载成品和发动机)。Endurance表示续航时间(小时)。Payload Wt表示任务设备重量(磅),不包括机载成品、燃油和武器系统。FF Year表示飞机首飞年。K1,K2,K3,K4为常系数。

通过对国外军机数据的梳理,得到世界主要无人机型号技术数据和飞机平台采购价格数据列于表1中。

这些型号涵盖了美国、以色列、俄罗斯、欧盟、中国等主要国家和地区生产的无人机型号,涵盖了靶机、远程与中程侦察无人机、无人作战飞机、无人直升机等所有的类别,也涵盖了各个吨位的型号,型号数量达到了42个,时间跨度也从上世纪七十年代至今,基本能够代表目前世界无人机生产的全貌。由美国劳工部网站可以查得2003年美元币值折算为2015年币值的系数为1.3。而美元兑人民币汇率按2015年6月最新数据6.2计。

使用上表中的无人机数据,代入上述初始模型,得到42个型号飞机平台的测算结果列于表2。

表2中计算结果各个型号的真实成本对比分析后,可以看出模型估算的结果是偏高的,平均误差系数为1.81。因此,最后修正得到普遍适用于我国无人机系统飞机平台生产成本估算的模型如下:

式中,UAVT1R1表示首架飞机平台生产成本(2015年万元人民币,含平台机体、机载成品和发动机)。Endurance表示续航时间(小时)。Payload Wt表示任务设备重量(公斤),不包括机载成品、燃油和武器系统。FF Year表示飞机首飞年。K5,K6,K7为常系数。

2 机载光电/红外设备采购成本估算建模与修正

建立了无人机机载光电/红外任务设备成本估算模型,公式如下:

式中,EO/IR是单套光电/红外任务设备的成本(2003年千美元);Avg.Re solution代表光电/红外设备的平均角分辨率(mrad)。Tracking代表任务设备具备跟踪/指示/定位功能时取1,否则取0。FU Year表示任务设备首次装机试飞年。K8,K9,K10,K11为常系数。

使用6个无人机型号配套光电/红外任务设备的相应技术参数代入上式,得到6个无人机配套地面站估算结果与真实成本的对比数据见表3。

从表3中可以看出,估算结果是偏低的,误差系数为0.29。则修正后的光电/红外任务设备采购成本估算模型为:

式中,EO/IR是单套光电/红外任务设备的成本(2015年万元人民币);Avg.Re solution代表光电/红外设备的平均角分辨率(mrad)。Tracking代表任务设备具备跟踪/指示/定位功能时取1,否则取0。FU Year表示任务设备首次装机试飞年。K12,K13,K14,K15为常系数。

3 机载雷达设备采购成本估算建模与修正

建立了无人机机载雷达任务设备成本估算模型,公式如下:

式中,Radar是单套雷达设备的成本(2003年千美元);Aper代表雷达天线截面积(平方英寸)。AvePwrOut代表雷达最大输出功率(W)。Freq代表雷达平均工作频率(GHz)。Prod表示批产时取1,科研时取0。K16,K17,K18,K19,K20为常系数。

使用4个无人机型号配套合成孔径/地面目标指示(SAR/GMIT)雷达任务设备(侦察设备)的相应技术参数代入上式,得到4个无人机配套地面站估算结果与真实成本的对比数据见表4。

从表4中可以看出,估算结果是偏高的,误差系数为1.17。则修正后的雷达设备采购成本估算模型为:

式中,Radar是单套雷达设备的成本(2015年万元人民币);Aper代表雷达天线截面积(平方毫米)。AvePwrOut代表雷达最大输出功率(W)。Freq代表雷达平均工作频率(GHz)。Prod表示批产时取1,科研时取0。K21,K22,K23,K24,K25为常系数。

4 地面设备采购成本估算建模与修正

建立了无人机配套地面保障设备成本估算模型,主要包括地面控制站、便携式地面数据终端、发射与回收设备、便携式控制设备、运输车辆、维修设备和其他辅助设备等,具体如下:

式中,包括地面控制站、便携式地面数据终端、发射与回收设备、便携式控制设备、运输车辆、维修设备和其他辅助设备(2003年千美元)。Range表示地面设备的最大作用距离(海里)。Mobile表示控制设备可移动时取1,否则取2。Man表示如果可以用手发射时取1,否则取0。K26,K27,K28,K29为常系数。

使用9个无人机型号配套地面站的最大作用距离代入上式,得到9个无人机配套地面站估算结果与真实成本的对比数据见表5。

从表5中可以看出,估算结果是偏高的,误差系数为1.51。则修正后的地面设备采购成本估算模型为:

式中,GSE包括地面控制站、便携式地面数据终端、发射与回收设备、便携式控制设备、运输车辆、维修设备和其他辅助设备(2015年万元人民币)。Range表示地面设备的最大作用距离(非卫星中继状态,公里)。Mobile表示控制设备可移动时取1,否则取2。Man表示如果可以用手发射时取1,否则取0。K30,K31,K32,K33为常数。

5 结束语

本文使用世界各国正在研制或已经部署的无人机型号的主要战技指标和真实成本(修正至2015年币值),建立了飞机平台、光电/红外任务设备、雷达设备和地面设备的采购成本快速估算模型,从而得到无人机全系统采购成本的测算模型。

目前,该模型已经应用于国产某型高空无人侦察机系统定价申述工作,同时已应用到某型无人作战飞机超概算与价格论证工作中,得到了军方主管部门与主机厂所的初步认可,得到了较好的效果。

但是,该模型中飞机平台成本估算模型还未细分到平台机体、发动机、导航飞控与电气设备,光电/红外任务设备还未细分到侦察平台、红外热像仪与数码相机,地面设备还未细分到地面站、发射/回收装置与保障设备,这些都将是未来研究工作的重点。

参考文献:

篇3

一、 国外PE估值方法概述

1. 数据的获取和分类。

国外私募股权基金获取数据的主要通过网络问卷、公司文件、公司调查、媒体追踪、私募股权基金数据库获取相关数据。这一环节,数据分类中不仅有财务数据,也有相关行业、高管层、被调查企业有关的各种数据。国外私募股权基金对这些数据分门别类的进行了甄别、加工,并存入公司运行多年的数据库中,为开展公司估值获取充分的数据资源。可以把国外私募股权基金获得的数据分为两类:一类是基础财务数据;另一类是社会责任数据。

基础财务数据是为了运用财务估值模型做准备的。通过企业三大主要报表的关键财务数据,为相关财务分析做好了基础准备。国外私募股权基金在分析目标公司时,加入了情境分析,对不同预期的项目收益状况进行了预测描述;同时,有些报表中,加入了EVA的衡量指标,但使用的EVA指标相对简单,并没有对传统会计程序中利润与资本数据的重新调整,这部分指标多是对自由现金流模型的一种解释和补充。

社会责任数据是对非财务指标的概称。国外的投资公司非常注重非财务指标对投资的影响,主要包括:环境、社会、政府关系(ESG)。这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公司的企业文化中,强调了企业的社会责任属性;另外,在运用贴现方法中的贴现率这一关键性指标中,引入了社会责任属性的影响,并且予以量化,直接决定了公司的估值。

2. 模型的建立。

国外私募股权基金总体的估值模型,分为三类决定因素,主要包括:经济、环境、社会。经济因素中包含:公司治理、风险衡量、品牌价值等;环境因素主要包括:运行效率、气候战略、环境报告书等;社会因素包括:人力资本、股东权益、价值链管理等。

简而言之,这一模型由财务指标和社会责任指标构成,通过现金流贴现的方法,并将社会责任指标量化,决定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最终获得公司估值。这其中有两个难点:一是数据的准确性;二是社会责任指标的量化分析。

二、 模型分析

1. 财务估值模型分析。

(1)PE的主要财务估值方法。

贴现法和相对估价法是国外PE主要采用的估值方法,我国的PE由于受到数据准确度和可得性的影响,很少用贴现法,主要运用相对估价法和资产评估的方法。期权法由于其复杂性,实务中并不多见。

贴现是西方财务理论的重要成果,这一方法解决了人们对于未来价值的比较问题,任何资产的价值等于未来产生现金流贴现的总和。从贴现的技术上看主要分为红利贴现、股权自由现金流贴现、公司自由现金流贴现。

相对法的基本观点认为:同样的资产应该具有相近的价格。事实上,相对法的前提是认为在同一市场内,各类资产是可以比较的。也就是说,市场的有效性是比较的重要前提。所以,选择有效市场范围,及可以用以比较的对象的合理性,是这一方法的要点。

资产评估法,是评估机构通用的方法。中介机构的评估方法包含了未来现值法、重置成本法等与贴现方法相近的财务理念。但在私募股权基金实务中,对资产评估的重要合法性要求是出于国有背景投资机构的需要。按照目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资产的买卖需要完成进场交易及评估备案等环节。国有资本占有控股地位的投资机构需要完成在财政部、或国资委等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评估与备案。

(2)贴现方法在PE估值中的运用。

企业估值和公司投资理论的发展,形成了资产组合管理理论、资本资产定价理论、套利定价理论、期权定价理论,这些理论的基本逻辑就是公司价值本质上就是未来预期现金流的现值之和,说到底,这些模型的根本就是最为朴素的“贴现”财务理念,“贴现”也正是PE主要运用的估值手段。巴菲特谈到自己的投资理念,主要是采用现金流量贴现法,考虑重点是公司在未来10年内能够创造多少每股税后利润总额,再考虑以当前价买入,10年投资期内能获得多高的复合回报率。

国外私募股权基金主要运用了DCF估值中的自由现金流贴现进行估值,对IRR的计算与国内PE公司也有所不同:一是加大力度进行情境分析,加入多项调整参数(CPI指数、增长率、开工率等10余项指标);二是现金流测算关注视角不同,国内基本上还是通过融资现金流、投资现金流、运营现金流三项传统现金流指标估算,国外PE在IRR计算过程中,没有用传统现金流指标,强调通过债权现金流、权益现金流,从股东角度关注企业现金流的安全边际,而不是从企业经营角度关注现金流指标。

篇4

二、企业让律师或会计师进行估值,认为其估值也能确保正确性

邀请律师或会计师承担企业估值任务的现象经常发生,一些企业认为律师或会计师都可以进行估值,且也能确保估值的正确合理性。其实,这是错误的看法。因为,律师、会计师缺乏相关的专业资格、专业技术,并且估值工作经验缺乏,这势必对估值的合理性造成一定的影响。同时,律师、会计师与企业有利益冲突,即使其对企业情况十分了解,也不应让律师、会计师承担估值工作。如果他们在进行企业估值的过程中,为了与企业建立长期的利益关系,进而故意将估值数字微改,这势必会影响到企业的健康发展。所以,现代企业估值过程中,应尽量避开律师或会计师参与估值工作,以确保企业估值科学合理,维护企业健康发展。

三、仅仅基于财务报表进行企业估值,认为同样合理可靠

毋容置疑,企业财务报表是估值的重要基础,但仅仅基于财务报表近进行企业估值,显然是不行的。其实,除了重要的财务报表之外,还有经济形势、行业情况、市场竞争等因素,都需要在估值中有所考量。例如,我们应该尽量避免对周期性行业运用价格乘数进行预测,因为乘数会受到经济状况的影响比较大,尤其是市盈率指标(P/E)。如果在企业估值中,如果不考虑经济形势、行业情况、市场竞争等这些因素,其所建立的估值模型肯定是不合格的。所以,企业估值绝非是简单的看看财务报表那么简单,而是需要进行全方位的开展工作,方可确保企业估值的合理性和可靠性。由于企业估值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工作,所以在实际的估值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各方影响因素,以确保估值结果的可靠性和合理性。并且,在估值的过程中,应遵循一定的规律,以及运用普遍认为好的估值方法,如DCF模型。这对于估值的合理性有所帮助。当然,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当企业在解决法律纠纷、申请融资等的情况时,一旦所运用的估值方法不合理,所带来的损失将会是巨大的,不仅是巨大的资金损失,还有大量的时间浪费。所以,对于这些情况,需要特别的重视。

四、估值方法错误,运用行业收益乘数进行估值

从实际来看,在企业估值中普遍存在这样的错误,那就是运用行业收益乘数进行企业估值。这种估值方法就带来这样的问题:虽然行业收益乘数是可以作为行业内企业基本价值的衡量。但是,并不是行业内所有企业都是适合这一衡量基数。所以,如果一味的运用行业收益乘数进行估值,势必造成估值与实际存在偏差,出现企业估值不可靠、不合理。其实,其中有诸多因素,如供应商、技术水平等,都会造成同一行业内的企业产生差距。进而,如果在企业估值的过程中,运用行业收益乘数估值,势必会出现不合理性的问题。

篇5

估值方法的选择

一般而言,新兴行业公司具有以下三大特征:一、处于企业生命周期的初期阶段。新兴行业企业通常为初创公司或处于生命周期的初期阶段,发展前景巨大但产业环境还不成熟。该阶段主要有三点特征:一是投资可能不产生现金流,甚至负向现金流;二是未来增长难以确定,产品的市场渗透率无法评估,甚至是没有产品,市场空间无从得知;三是企业的竞争能力未知,如果该行业的投资回报率高,理论上接下来会有多家企业接踵而至,竞争分割市场份额。二、独特性。在日新月异的发展环境中,新兴行业的企业无论从行业地位、发展潜力、掌握或可借助的资源、人力资本等各方面往往都拥有着自己的特点。从整个行业的角度来看,特性大于共性。三、轻资产。新兴行业企业的主要长期投资通常为研发支出,其核心资产往往为内部形成的无形资产,如商标、客户关系、著作权、专利权及技术等等。根据现行会计准则的要求,研究阶段的支出需要作费用化处理而开发阶段的支出只有符合条件的才能资本化。因此,这类无形资产虽然可能是企业的核心价值,却往往无法体现在资产负债表中。

企业估值有三种常用方法:成本法,市场法和收益法。成本法,是通过对目标企业资产负债表上的各项资产进行估价来评估其价值的方法。由于新兴行业拥有轻资产的特征,在现行会计准则下,这些轻资产往往没有体现在资产负债表上,所以成本法通常不适用于新兴行业的估值。市场法,指通过比较被评估资产与类似资产的异同,并将其市场价格进行调整,从而确定被评估资产价值的一种资产评估方法。新兴行业各公司往往具有独特性,可比公司难以选定;而且,新兴行业的公司通常处于生命周期的前期,各项财务数据易呈现不稳定性(营收巨幅增长、前期经营净亏损等),导致可比乘数的选择很难具有代表性,所以市场法的运用并非主流。收益法(现金流折现法)是对目标企业的预期收益折现以确定估值时点的企业价值。与成本法和市场法相比,运用收益法在对新兴行业公司进行估值时有诸多优势:首先,依托于自由现金流,是对企业价值的真实反映;其次,对收益的预测可以体现该企业的盈利模式以及变现能力;最后,收益法可以识别出企业价值的驱动因素。然而,收益法的主要挑战是需要对较多变量参数进行预测,估值结果存在不确定性。

收益法的主要考量

管理层预测

企业管理层有时可能会对外提供内部的财务预测数据,评估师需要对这些信息仔细权衡。

数据分析

当进行独立分析时,评估师通常是通过分析该公司的历史财务表现和同行业或类似行业其他不同成长周期阶段的公司做比照,然后做出财务预测。作为评估师或投资者,在面对的不确定性越大时,越需要保持财务预测和估值模型的简洁。需要从大量不确定的参数中,探寻出真正驱动企业价值的变量,利用这些变量构建估值模型。简洁的模型一方面可以使投资人专注于价值驱动因素,把握住主要矛盾;另一方面也摆脱了其它不重要的变量参数,从而降低了出错的概率。安永自主研发了CARVEx分析软件,估值与财务模型团队也会使用Spotfire, Tableau等外部软件分析所收集的相关数据,识别出价值驱动因素,并可视化地呈现出来。

应对财务预测的不确定性

收益法的财务预测面临着宏观层面上的不确定性,如利率及经济发展增速变动。与传统行业相比,新兴行业的财务预测还面临着更大的中观产业和微观个体的不确定性,如产业规模、国家产业政策变化、企业发展战略及产品开发运营等。很多时候,投资者可能会拒绝承认不确定性的存在,而试图在财务预测中做出精确的预测,或是因为不确定性难以预测判断,所以就选择了不作为或者选择市场法进行估值。安永建议投资者应该直面不确定性,把各种不确定性分类,评估它们对原财务预测产生的影响,并对估值结果进行合理调整。

应对估值结果的不确定性

评估师进行估值的目的通常是为了探寻企业的内在价值(intrinsic value),而估值结果往往与市场价格不尽相同。如果我们把该差异用下面的公式变换一下,就不难看出差异实际来源于两个部分。

估值结果 C 市场价格 = (内在价值 C 市场价格)+(估值结果 C 内在价值)

所以,估值结果和市场价格的差异包含了市场价格对于内在价值的偏离程度以及评估师的估值误差这两个因素。人们都熟悉“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这句话,但人们不知道价格会偏离价值多长时间,或这个时间有没有超过预期的投资期限;另一方面,估值结果的误差可能来源于多种不确定性。面对这些不确定性,本文归纳了四种常见的方法。

1.投资安全边界(Margin of Safety)

本杰明・格雷厄姆在其《证券分析》一书中首次提出了投资安全边界的概念,即资产的价值与价格的差异。价值投资者认为只应投资那些内在价值高于市场价格的股票或企业。因为内在价值难以估算准确,所以设置投资安全边界,从而使投资者有足够的空间判断该企业被低估的程度是否足够覆盖估算误差的风险,进而做出投资决策。

2.敏感性分析(Sensitivity Analysis)

对投资者而言,敏感性分析就是识别出对估值结果有重要影响的因素,分析并测算其影响程度和敏感性,进而判断哪些风险对项目具有潜在的重大影响。当所有其它不确定因素保持在基准值不变时,考察单个不确定性因素的变动对目标产生影响的程度。

敏感性分析有助于对单一的估值结果做出详细的解读。它可以为进一步进行不确定性分析(如概率分析)提供依据;也可以分析判断项目承担风险的能力;还可以通过比较多个方案的敏感性大小,在估值相似的情况下从中选出较为不敏感(即风险相对较小)的投资方案。

3.情景分析(Scenario Analysis)

情景分析法是一种通过考虑各种可能发生的事件,分析未来可能带来的影响的方法。通过分析各种事件及其影响,情景分析可以帮助投资者做出更明智的选择。一般情况下的情景分析中会设置“乐观情景”、“悲观情景”及“基本情景”(最可能出现的情景)三种情景。

情景分析展现的不是一个确定的未来,而是简洁地展现未来可能出现的几种情形。不同于敏感性分析中只能变动一个参数的限制,情景分析可以在设置情景时同时改变多个变量的取值,从而分析该情景下各变量对估值的影响(如进行压力测试)。

4.蒙特卡洛模拟(Monte Carlo Simulation)

当所要求解的问题是某种事件发生的概率,或者是某个随机变量的期望值时(如企业价值),可以通过某种“试验”的方法,得到该事件出现的频率,或者这个随机变量的平均值,从而得到答案,这就是蒙特卡洛模拟的基本思想。

无论是敏感性分析或是情景分析,得出的结果都是单一的数值。而蒙特卡洛模拟分析可以将估值结果的概率分布展现出来,从而进行相应的概率分析以更精确地量化估值中的不确定性。通过这个概率分布,投资者还可以识别出估值结果的在险价值(Value at Risk),得到更全面的解读,进而做出投资决策。

互金行业的估值考量

国内现在流行很多新兴行业的概念,互联网+、新能源、工业4.0、TMT、云计算、AR/VR等等。本文仅以互联网金融为例,简单介绍该行业的特点和估值中的考量。

互联网金融是借助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实现资金融通、支付和信息中介功能的新兴金融模式。其通过“互联网+”使得传统金融业务具有更高的参与度、更低的成本、更便捷的操作等特性。

篇6

一、并购财务风险的概念

并购财务风险,就是指在特定前提和条件下,企业因进行并购活动而承担的财务风险。企业并购中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如政治、法律、经济、科技、金融、企业自身状况等; 同时也会产生相应的风险,其中财务风险是综合性的,影响最深远的。企业并购财务风险是指由并购决策、并购执行(包括估价、筹资、支付等)所引起的企业财务结果的不确定性,导致并购实现价值与并购预期价值之间可能产生重大差异,从而引起企业资金供应紧张,甚至资金链断裂。

国内外学者各持有不同的观点,未形成统一的观点。

Jeffery认为企业并购财务风险是企业通过债务融资进行收购引发的债务危机和企业经营危机,并购财务风险由企业承担的债务多少决定。

Mark认为企业并购财务风险是指并购对资金的需求而造成的融资、支付和资本结构的风险。并购所进行的融资会产生财务危机,进而引发破产的可能。

二、互联网行业并购财务风险

(一)目标企业估值风险

目标企业估值是指在通过对目标企业进行综合价值估算,在深入分析目标企业提供的财务报告信息的基础上,结合行业环境,对目标企业进行合理的并购估值。由于目标企业提供的财务数据在结果上存在不确定性,因此,对目标企业的估值就会存在很大的风险。而互联网行业属于典型的轻资产行业,盈利模式主要依靠技术研发、客户资源、品牌文化、供应和销售渠道等“轻资产”来获得持续竞争优势和企业绩效,特别重视非财务资源在企业价值和利润创造中的作用。然而这些轻资产大多数都属于无形资产的范畴,难以在财务报表中以准确的数据进行列示,这样就影响了并购方对于被并购企业价值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合理性。并购双方最在意的就是被并购企业的价值,如果并购方对被并购方的估价过高,有可能使并购方无法得到预期的收益;估值过低又可能使目标企业实施反并购或拒绝交易。

(二)融资风险

并购的融资风险指企业在筹集并购资金过程中面临的风险。由于并购往往需要巨额的资金量,如果企业的储备资金不足,企业可以借助融资渠道获得资金。但当融资处置不妥时,就会产生融资风险。融资风险包括:融资结构不合理、融资资金在时间或数量上未满足并购需求、融资成本过高超出企业承受等。互联网行业投资大,失败率较高,使得互联网行业呈现出高投资、高风险、高收益的“三高”特点。而现实中大部分从事互联网行业的企业又都是中小型企业,传统融资渠道无法满足其现实资金需求。另外,国内企业往往在融资时渠道狭窄、融资工具落后,企业无法确定最合适和有效的融资方式,给企业融资带来一定的风险。

三、互联网行业并购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一)目标企业估值风险的防范

互联网行业并购的资金数额都较为巨大,对目标企业进行准确的财务估值就显得相当重要。并购双方信息不对称是估值风险产生的根本原因,所以在确定目标企业后,需要对目标企业进行详尽的审查和评价,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技术实力、竞争优势和发展潜力等,对于目标企业未来的收益能力进行合理的预估。同时,并购方企业应当密切关注目标企业财务报表附注中的某些细节及表外资源,而这些内容极有可能对目标企业的估值产生重大影响。

同时并购方企业应从并购实际出发,选择正确的评估方法。针对互联网行业的价值评估,较为常用且得到研究实证的方法包括数据包络分析(DEA)法与相对估值法相结合的方法,现金流量折现模型(DCF)与微学观经济、概率加权相结合的方法。关于相对估值法乘数的选择,市销率(P/S)与价格毛利比(P/GM)被广泛采用。这些方法大多利用传统估值模型,并且结合互联网行业特点进行了改良,经过实证研究后,价值评估结果也较为令人满意。

(二)融资风险的防范

企业并购需要大量的资金,必然需要借助融资获取资金。并购方企业完成并购所需要的资金量应当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并购价款,并购价款包括并购价格和并购费用;二是维持资金,是指维持目标企业的正常运营所需的资金;三是并购整合资金,即并购完成后对目标企业进行业务、机构、人员和文化整合所需的资金。并购方企业应当结合自身拥有的实际资金量,同时考虑融资成本的高低和融资风险的大小,合理选择融资方式。

并购方企业首先应当考虑的是内部融资,即从企业内部筹措所需资金,包括自有资金、未使用或未分配的专项资金等。但内部融资资金有限,无法满足并购所需资金量,因此必须选择合适的外部融资方式。外部融资包括债务性融资、权益性融资和混合性融资。在互联网行业并购中,并购活动所需资金数额相对巨大,互联网企业仅通过内部融资筹集并购所需资金不太现实,也会影响自身资本结构。所以,互联网并购方企业应当采用内部融资与外部融资相结合的方式,在并购中尽量减少现金的支付,更多地利用债务性融资和权益性融资相结合的方式,降低融资风险。

参考文献:

[1]孙瑞娟,英艳华.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的分析与防范[J].管理科学,2010(01):73-75.

[2]张庆平,黄辰.互联网行业并购的风险与防范[J].质量与安全,2015(08):156-158.

[3]马雪婧.互联网企业并购风险控制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4.

篇7

创业公司是指营业时间较短,还未产生利润或利润不稳定,公司预期的收入及利润将大幅增长,可能为投资者提供丰厚回报的公司。创业型中小企业近年快速发展,在国民经济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国务院2010年提出要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行业中,企业大多数处于创业期,企业规模小、资产少、技术不成熟、利润低,融资难问题突出。为改善新兴行业创业型公司的融资状况,国家大力支持中小银行、小额贷款公司为其提供资金。同时,私募股权基金、风险投资基金、天使投资资金也迅速的发展起来。为量化和控制中小银行与小额贷款公司的风险,保护投资者和创业者的利益,如何对新兴行业创业型公司有效估值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现实问题。

一、创业企业估值方法简介与比较

创业公司,作为一种非公开招股公司,其常见的估值方法包括以下三种。

1、重置成本法。该法是在现实条件下重新购置或建造一个全新状态的评估对象(创业公司),所需的全部成本减去应计损耗来确认价值。此方法给出了最现实的数据,通常是以初创公司发展所支出的资金为基础,用来确定估值谈判的底价。然而资产法的缺点在于:没有考虑与创业公司运营相关的所有无形价值,也没有考虑到预期收益增长的价值。因此资产法通常会低估创业公司的价值。

2、现金流折现法。该法是以合理贴现率计算预测现金流的总现值方式来确认创业公司价值。通常依据不同的公司发展和总体经济预测,把未来现金流分为多个阶段。在预测现金流时,需要考虑创业公司的行业前景、竞争对手、政策影响、成本因素等。在处理合理贴现率时需要考虑行业特点和公司所出创业时期(种子期、中期、晚期)。此方法基于公司未来的经济表现,正确地反映了创业公司绝大部分的价值,通常是创业公司最有效的估值方法。此方法的缺点在于预测的参数过多,其结果准确性受影响。

3、市场法。该法以已有可比上市公司或可比近期交易为参照,根据对比差异调整其定价乘数后,套入创业公司的各项基础财务指标(如:利润、现金流、收入、账面值等)得出公司估值。此方法较为简单且容易操作,但其难点在于如何找到合适的参照,需要大量的实际数据;对可比上市公司与创业公司、可比近期交易与标的交易的差异性评价,及其对应的修正也是其难点。此方法不适用于特点独有和有大量无形资产法的创业公司。

二、创业公司估值实践

创业公司估值的步骤:步骤1:根据项目特点和估值方法适用条件,选择使用一种或多种估值方法,需由评估人判断相关估值方法适用条件。如:历史盈利,历史股利,现金流状况,所处行业等。步骤2:根据确定的估值方法确定相关参数和变量,需要对创业者提供的相关数据做修正。步骤3:根据上述估值方法的模型和相关参数,计算项目估值。步骤4:对各方法的估值结果进行组合。最终估值结果需给出估值区间、估值平均数、估值中位数、标准差、估值加权平均数(权重确定方式待定,若发生影响估值效果模型的注意事项,则应减小相应方法的权重)。步骤5:对估值结果进行修正,包括:主要创业者和已有投资者信用情况、现金流情况、是否有法律纠纷、创业管理者能力、项目相关专利和特许经营权(垄断性和非可复制性)、成交条款、公司控制溢价等。

由上述步骤,创业公司估值(加权平均价值)可由以下公式计算:

v=■?棕ivi+■Ai?孜i

s.t■?棕i=1

其中,v为创业公司价值,?棕i为第i种估值方法权重,Ai为表示修正条件的虚拟变量,?孜i为修正幅度。

?棕i=?棕i(?鬃■■,?鬃■■,……,?鬃■■)。其中,?棕i为?鬃■■的函数,?鬃■■为表示第i种估值方法的第k条模型注意事项的虚拟变量。

1、现金流折现法(DCF)。DCF根据现金流形式的不同分为以下三种方法。

(1)股利贴现估值法(DDM)。该估值法认为股票内在价值,可以用股票每年股利收入的现值之和来评价,其基本公式为:v=■■其中V为每股股票的内在价值,Dt是第t年每股股票股利的期望值,r是股票的期望收益率。模型适用条件:投资标的公司有发放股利记录、投资标的公司股利与公司盈利有清晰的显著相关性、投资者以少数股东的身份对项目进行估值(一般小于10%)。模型注意事项:建议采用3阶段以上股息增长模型或H模型;最终的稳态股利增长率,应为本行业大型上市平均增长率或本国GDP增长率,也可使用比例乘数模型(市盈率P/E系数法、市净率P/B系数法、市销率P/S系数法等)确定最后阶段的项目终值;贴现率r的确定对估值结果影响巨大,警惕使用较低的贴现率,其大小与风险成正比,创业公司通常风险较大,且公司越早期风险越大。

(2)自由现金流贴现估值法(FCF)。该方法认为公司的价值可以表示为预期自由现金流(FCF)的现值之和:v=■■,v为企业的评估值;n为资产(企业)的寿命;Bt为资产(企业)在t时刻产生的现金流;r为反映预期现金流的折现率。其中FCF可分为公司自由现金流(FCFF)和股权自由现金流(FCFE)。前者对应的折现率为加权平均资本成本(WACC),后者为必要股权收益率(Required ROE)。

模型适用条件:创业公司股利与公司盈利无清晰的显著相关性;创业公司有历史自由现金流,且现金流可预测,与公司盈利有清晰的显著相关性;投资者以控股或大股东的身份、或以控制公司为目的,对项目进行估值(一般大于30%)。

模型注意事项:一般需提供预测财务报表(一般为未来3年),对会计准则理解要求高,需根据长期稳定原则对非经常性项目进行调整,且有较大管理层操纵可能;建议采用3阶段以上FCF增长模型或H模型;最终的FCF增长率应为本行业大型上市平均增长率或本国GDP增长率,或使用比例乘数模型(P/E、P/B/、P/S等)确定最后阶段的项目终值。贴现率r由项目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FCFF模型)或股东预期收益率(FCFE模型)确定;需要警惕使用较低的贴现率,其大小与风险成正比,创业公司通常风险较大,且公司越早期风险越大。

(3)剩余收益贴现估值法(RI)。该方法把公司价值分为两部分:当前股权账面价值Bt和预期的未来剩余收益RIt的现值之和:v=Bt+■■。其中r为必要股权收益率,RIt=Et-(r×Bt-1)=(ROE-r×Bt-1),Et为t时刻净利润,ROE为预期股权收益率。

模型适用条件:公司无发放股利记录;投资标的公司在当期及可预期的时期,有负的自由现金流;投资标的公司有清晰透明的财务报表(及预测财务报表)以及高质量的收入(以权责发生制会计准则判断)。

模型注意事项:需提供预测财务报表(如未来3年),对会计准则理解要求高,需根据长期稳定原则对非经常性项目(管理层易操纵)进行调整;剩余收益RI最终将变为0,故其最后一项需注意RI模型中的剩余收益持续系数;贴现率r由股东预期收益率确定,对估值结果影响巨大,警惕使用过低的贴现率,创业公司越早期风险越大。

2、市场法。市场法根据不同定价乘数可分为以下四种方法。

(1)市盈率P/E系数法。公司每股价格P=E×P/E,E为公司每股净利润,P/E为可比公司或可比交易市盈率(调整后)。模型适用条件为:项目净收益E需为正;收益E不出现剧烈波动,且其波动的原因可循;收益E未明显被管理层操纵。模型注意事项:对trailing P/E和Leading P/E的选择对估值有影响;注意EPS的季节性。

(2)市净率P/B系数法。公司每股价格P=E×P/B,B为公司每股净资产,P/B为调整后可比公司或可比交易市净率(调整后)。模型适用条件:对轻资产及外包型项目慎用。模型注意事项:对净资产产生重大影响的无形资产(如商誉)需减记净资产;对无形资产的处理需考虑行业特点;考虑会计准则对资产账面价值的影响,如FIFO/LIFO,表外资产,租赁,存货等,使净资产被管理层操纵;对trailing P/B和Leading P/B的选择对估值有影响。

(3)市销率P/S系数法。公司每股价格P=S×P/S,S为公司每股销售额,P/S为调整后可比公司或可比交易市销率(调整后)。适用条件:利润率较为稳定的行业;特别适用无稳定的收益E的项目。模型注意事项:权重发生制对收入确认的影响(accounting accruals ratio);利润率对产品价格和原材料等成本价格的敏感度;对trailing P/S和Leading P/S的选择对估值有影响。

(4)市现率P/CF系数法。公司每股价格P=CF×P/CF,CF为公司每股现金流,P/CF为调整后可比公司或可比交易市现率(调整后)。模型适用条件:运营现金流(CFO)为正;运营现金流(CFO)能清晰显著反映公司运营和利润。模型注意事项:投资后早期现金流通常未能产生;理论上应使用FCFE,但早期公司生产型投资巨大,FCFE长期为负值;不同会计准则对现金流的影响,如FIFO/LIFO,表外资产,租赁,存货等,使现金流仍可能被管理层操纵;对trailing P/CF和Leading P/CF的选择对估值有影响。

三、估值方法新发展与总结

由于创业公司估值的复杂性和其价值的隐藏性,新的估值方法在不断被发现和发展,较为重要的有实物期权法和风险因素综合法。

实物期权法认为投资创业公司的等价于购买了一份期权,其隐含权利为创业公司成功后获得的巨大收益,初始投资额就是期权费。通过Black-Scholes期权定价模型可求出期权价值(公司期权),此方法充分考虑了创业公司的管理和决策等无形价值,且理论完善。其缺点为创业公司通常包含多种实物期权,需全部考虑,过多的假设和限制条件也使得估值较复杂,所以实物期权法未被普遍接受和运用。

风险因素综合法从更大范围分析可以影响估值的风险因素,计算其结果确定风险资本投资的价值,风险越小价值越高。其缺点是各风险的量化和权重较复杂,必须通过多次的修正,所以风险因素综合法也未被广泛使用。

本文通过介绍和分析创业公司估值的重置成本法、现金流折现法、市场法、实物期权法和风险因素综合法,以及其适用条件和模型注意事项,给出了各估值方法的权重计算,最终得到估值的区间和加权平均数。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由于创业公司盈利的不确定性,任何估值方法都存在一些不足,使用多种方法得出的估值结果,其最大的意义在于给投资者和创业者提供了一个估值区间作为参考,公司价值的最终确定很大程度决定于投融资谈判,以及宏观微观经济等市场因素。

【参考文献】

篇8

一、引言

企业价值是现代市场经济中一个重要的经济和管理范畴,估值研究运用最广泛的是证券投资领域,对于广大投资者来说,在纷繁的选择机会中,寻求最具潜力的投资对象是极大的挑战。于是,公司价值的评估即公司内在价值的计算,对于投资者来说尤为重要。然而没有任何一种方法对于公司价值评估是绝对合理的,每种方法都有其适用条件。不同的行业都有其最适用的模型及参数,针对行业进行估值模型的比较分析,是证券分析、行业研究中的主要内容。

在当前的企业价值评估理论与实践中,企业自由现金流量折现法,即FCFF估价法,是主流方法。该种方法认为企业的价值等于该企业以适当折现率所折现的预期企业自由现金流量现值。所谓企业自由现金流量是指企业经营所产生的税后现金流量总额。

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的某咨询公司提出了一种企业经营业绩评价的新方法――EVA方法,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EVA是英文Economic Value Added的缩写,可译为:资本所增加的经济价值、附加经济价值或经济增加值等。EVA法也被引入到价值评估领域,用于评估企业价值。

二、价值分析

1.价值分析的意义与方法

上世纪30年代,价值投资理念的先驱者格雷厄姆提出,购买一家公司的股票其实就是购买了该公司的所有权,这种所有权的回报,在长期来看,来自公司自身的盈利和价值的提升。市场上股票的价格是波动的,而波动的核心是公司的价值。格雷厄姆在著作《证券分析》和《聪明的投资者》中系统的阐述了公司价值的基本面分析法,也就是说公司价值取决于它的基本面。包括公司所处的宏观环境,行业位置,产品的周期,发展的前景,以及企业本身的净资产,负债水平,盈利能力,融资周转能力等。

企业分析中最主要的分析还是对公司自身发展状况的分析,投资者需要了解企业在行业中所占的市场份额,上下游的联系,未来的发展计划,基本的财务状况以及估值分析。财务分析和估值分析是公司分析中比较重要的环节,两者都基于公司的财务报表上的历史数据。一家公司的财务报表是其一段时间生产经营活动的一个缩影,是投资者了解公司经营状况和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测的重要依据。

2.主要估值法的介绍

价值投资的核心理论是“证券的价格围绕价值波动”。进行估值分析是为了使公司的价值量化表现出来,这个称为内在价值,然后用这个内在价值和上市企业的市场价格作对比,如果结果是内在价值高于市场价格,企业被低估,那么投资这个企业将是有利可图的。上市企业的估值方法有两种:相对估值法和绝对估值法。

相对估值法的使用是最为广泛的,计算的方法也相对简单易懂的估值法。比如市盈率P/E倍数、市净率P/B倍数。这种估值法的运用逻辑是用某上市企业的市盈率倍数与同一行业的其他公司作对比。这种估算方法虽然简单,但是也比较粗泛,因此需要结合企业和整体市场的综合情况来做评估。

绝对估值方法是利用未来收益的折现来进行资本化定价方法,这种方法建立在一定的预测上,比如在股利折现模型中,通过对过去股利分红的趋势分析,预测未来的分红比率,然后预测一定的折现率,将未来的股利做折现,最终得到企业的内在价值。自由现金流折现的方法和股利折现十分相似,只是用于折现的量是通过财务数据折算得到的自由现金流。绝对估值法可以比较精确地反应内在价值,但是预测值比较多,任何预测参数的偏差都有可能导致结果的不同。

除了传统的相对和绝对估值法外,近几年比较流行的还有一种EVA企业经济增加值估值法,是由美国斯特恩,斯图尔特咨询公司在20世纪80年代末所提出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衡量的是一个企业在资本收益和资本成本之间所得差额是多少。这种差额被认为是企业的价值增加量。

三、两种算法的理论意义及实证计算

1. EVA算法的理论及实证计算

EVA模型是用于评估企业价值的一种算法,它关注的是企业利益的最大化。EVA(Economic Value Added)经济增加值法,主要衡量的是创造企业价值,增加股东的收益的能力,EVA等于税后净利润减去资本成本,其中资本成本包括债务成本和股本成本,也就是说EVA等于收入减去所有成本,这种利润被认为是真正的经济利润。与之相对应还有一种MVA(Market Value Added)市场增加值,是市场对于企业未来盈利能力和价值提升的预期。基于有效市场理论,如果市场是有效的,企业的经济增加值和市场增加值是能够实现匹配的,也就是说EVA的增加暗示着企业价值的增加,投资者发现这种变化后,会增加对于企业投资回报的预期,这种预期会表现在市场价格的变动里。

EVA的计算方法如下:

经济增加值(EVA)=税后净营业利润(NOPAT)-资本成本(Cost of Capital)

EVA计算四个大步骤: (1)税后净营业利润(NOPAT)的计算;(2)资本的计算; (3)资本成本率的计算;(4)EVA的计算。

企业价值 = 初始投资+未来预期EVA的现值总和

下面以苹果公司为例来进行EVA的计算,数据来自苹果公司2015年年报的披露。

第一步:计算税后净营业利润(NOPAT)

税后净营业利润=税前净营业利润+长期应付款,其他长期负债和住房公积金所隐含的利息―EVA税收调整

第二步:资本计算

EVA的资本=债务资本+股本资本-在建工程-现金和银行存款债务资本=短期借款+一年内到期长期借款+长期负债合计股本资本=股东权益合计+少数股东权益+坏帐准备+存货跌价准备

债务资本=短期借款 + 一年内到期长期借款 + 长期负债合计

= 35490 + 2500 + 53463 = 91453

权益资本=股东权益合计 + 少数股东权益 + 股权等价物

= 119355 + 0 + 0 = 119355

资本计算=债务资本 + 权益资本 - 在建工程,现金存款

= 91453 + 119355 + 21120 = 189688第三步:EVA计算

EVA = 税后净营业利润 C 资本成本 = 税后净营业利润 C 资本成本*资本成本率

= 34300.9 - 189688×0.065 = 21971.18到2015年底,苹果公司的普通流通股数量为2574.458(百万)股,折算得到每股EVA约3.34。进行企业价值估算的时候,可以用:企业价值 = 未来预期EVA的现值。这里假设企业的EVA以经济自然增长率5%来增长,并且以10%作为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通过永久性增长的公式来计算,得到苹果公司的企业内在价值 = 3.34 ×(1+5%)/ (10%-5%) = 70.14美元每股。

2. FCFF算法的理论及实证计算

FCFF估值法(自由现金流折现法)是相对来说运用更广泛的估值法。这种估值法的逻辑是,企业的价值等于预期中该企业未来的自由现金流的总现值,这属于一种绝对估值法,这种方法得到的价值数据将会更加精确。所谓的自由现金流,指的是企业税后的经营现金流,扣除当年投资额度后,剩余的价值。这样的估值结果可以提供给股东,债权人,潜在投资者作为参考,但是由于这种方法涉及到许多参数的设定,比如利润的增长率,资本成本率等,各种参数的变化都会导致结果的偏差。

FCFF的具体算法如下:

自由现金流量(FCFF) =(税后净利润+利息费用+ 非现金支出)-营运资本追加 -资本性支出

这个公式,继续分解得出:公司自由现金流量(FCFF)=(1-税率t)×息税前利润(EBIT)+折旧-资本性支出(CAPX)-净营运资金(NWC)的变化

企业的价值=∑FCFFt / (1+WACC)t, t从1至无穷大。

计算企业的FCFF=EBIT×(1-t)+折旧-CAPX-NWC

= 72515×(1-0.26)+ 11257-(22471-20624)-(19847-19162)= 60386.1

这里仍然运用简单假设,假设自由现金流以经济的自然增长率5%持续增长,以10%作为资本成本率,通过计算得到企业的内在价值 = 60386.1×(1+5%)/ (10%-5%) = 1268108.1

除以苹果公司的普通流通股数量2574.458(百万)股,每股的内在价值为492.57。这个结果与苹果公司自身的股价偏差比较大,可能由于这个企业本身一直以来持有丰富的现金流的原因,用现金流进行折现,会得到远高于市场价格的内在价值。

四、两种算法的适用性比较

从理论的角度,EVA算法显示了企业的一种新型的经营观念,企业业绩的改善和价值的提高是可以联系起来的。经营者必须得到更好得收益,给予投资更高的资本回报率,才能给予投资者的信心,使他们愿意持续投资和持有企业股票,也使企业在股票市场上有好的表现。这种算法吧经营者的目标和股东的利益联系起来了,股东的投资回报上升的时候,企业的价值也会上升,如果市场有一定的有效性,这种价值上升必然能够同时体现在股价上。

相对而言FCFF估算方法,锁定现金流为价值体现,客观来看,当企业现金流充足的时候,也就意味着企业有足够的投资和盈利的资本,企业价值也就具有了提升的潜力,但是这种算法忽视了企业对现金流充分利用与否这一问题,例如苹果公司,公司的现金流一直充裕,但是投资和分红却较少,这时企业价值就不是完全由现金流来体现了。

从计算的结果分析,EVA计算得到的企业内在价值更接近于实际的价格波动范围,苹果公司的股价近一年内波动范围120美元左右,显然EVA计算得到的70美元更合理。而FCFF计算得到的内在价值远高于市场价格,这是由于苹果一直以来过于丰富的现金流,造成了估值的偏差,因此两者相比较下,EVA模型更适合该公司。

五、结论

综合分析来看,EVA估值法优于FCFF估值法,原因在于EVA衡量的是企业的经营状况,盈利状况,资本利用的状况,它更关注于股东的收益,企业的前景。FCFF模型只关注现金流,而无法评价企业的经营状况。在计算现金流的时候我们发现,流动资金的变化,比如流动的资产或者负债的突然增减,任何固定资产的投资买卖,都会影响现金流,这样的变化并不能直接代表管理者的业绩。甚至有时候,管理者为了改善某一时的现金流,减少折旧或推迟投资,这样就会损害该企业的公平定价。而EVA估价法仅确定的是企业经营中价值的增加,它弥补了FCFF估价法的不足。

参考文献:

[1]《聪明的投资者》 , 《证券分析》. 格雷厄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篇9

现代企业的发展通常会经历初创、成长、成熟、衰退4个时期,而作为投资者在企业的生命周期里也会存在天使(Angle)、风险(VC)、私募(PE)、投行(BI)、上市(IPO)、并购(MA)这些投资阶段和方式。风险投资是指企业在没有稳定的收入,产品处于研发阶段,可获利客户群尚未成形,倒闭风险随时存在时投资人给予的投资。风险投资一般包括了Angle、VC、PE的投资,投资的目的都是为了规避风险,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收回本金和获得最大的收益,1976年,瓦尔丁向苹果计算机公司投入20万美元的风险资本,1980年收回了1.34亿美元,超额收益670倍。2000年日本软银孙正义以2000万美元投资了阿里巴巴,2014年变成了500多亿美元,超额收益2499倍,彼得蒂尔2004年投资FACEBOOK公司50万美元,6年后获利10亿美元,超额收益1999倍,可以这么说风险投资的回报率是无上限的,但是也会存在投资失败无法收回投资本金的风险,据美国硅谷投资协会的项目失败统计,风险投资者平均项目失败率为85%,如软银、伯克希尔哈撒韦、长江实业等最有名的风险投资机构能保证每年投资收益扣除损失能达到25%的收益率就算相当不错的投资回报了。

一、对投资企业的基础价值估值

投资企业的基础价值是由企业的创始人和团队对可变现有价资源的创造、控制、增值能力所决定的,这些能力的来源离不开企业创始人和团队对行业、技术、管理、法律、营销等知识的深刻理解,对这些认识的了解可以通过与被投资企业的会谈、尽职性调查的方式取得。

投资企业的基础价值=a×b×(c+d+e+f),a为创始人道德和三观水平因素(若发现有不诚实的言行,沟通存在障碍,过度自我评价,缺乏行动能力等负面情形为零分,否则为1),b为从事业务带来的不可克服因素(若发现有技术根本无法达到,法律造成损失很大,可控资源无法取等负面情形为零分,否则为1),c为企业发展创意因素(若属开创性给予100万元的估值,若属改革性给予80万元估值,若属竞争优先性给予50万元的估值),d为良好商业模式因素(若能很快的发展稳定客户群具有可持续获益能力的商业架框给予100万元估值,否则为0),e为产品和服务的未来适用性因素(若产品和服务颠覆和独创性并能广泛得到市场运用给予100万元估值,否则为0),f为企业团队运营水平因素(若企业团队有良好的凝聚力、应变能力、管理水平、高效执行力给予100万元估值,否则为0),对c、d、e、f的估值可以根据投资人对被投资对象实际情况进行赋值,但每项上限不宜超过150万元。

二、对投资企业的成长价值估值

投资企业随着业务的发展需要更多的资金的投入,企业进入VC或PE阶段融资后,将会产生收入、利润、现金流等历史指标,基础价值估值的方法将不太适用,按著名的投行摩根斯坦利的统计数据50%以上的投行选择乘数估值法(市价率法P/S、市盈率法P/E、市增率法P/EG、市净率法P/B等),30%以上采用剩余收入估值法(EVA),不到20%采用现金流量现值法(DCF),乘数估值法公式简单,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等指标容易计算,相应乘数也可以由相同行业的不同企业取得,而EVA和DCF不仅计算复杂,而且涉及很多不可控指标取得,所以对于企业估值适用性较差。所以在成长价值估值中首选P/E法(企业市值/利润)、P/S法(企业市值/销售额)。首先要挑选与非上市公司同行业可比或可参照的上市公司,以同类公司的股价与财务数据为依据,计算出主要财务比率,然后用这些比率作为市场价格乘数来推断目标公司的价值,比如目前在国内的风险投资(VC)市场,P/E法是比较常见的估值方法,上市公司市盈率公式有两种:

历史市盈率(Trailing P/E)-即当前市值/公司上一个财务年度的利润(或前12个月的利润).

预测市盈率(Forward P/E)-即当前市值/公司当前财务年度的利润(或未来12个月的利润)。

投资人是投资一个公司的未来,是对公司未来的经营能力给出目前的价格,所以他们用P/E法估值就是:

公司价值=预测市盈率×公司未来12个月利润

公司未来12个月的利润可以通过公司的财务预测进行估算,那么估值的最大问题在于如何确定预测市盈率了。一般说来,预测市盈率是历史市盈率的一个折扣,比如说A股或创业版某个行业的平均历史市盈率是40,那预测市盈率大概是30左右,对于同行业、同等规模的非上市公司,参考的预测市盈率需要再打个折扣,15-20左右,对于同行业且规模较小的初创企业,参考的预测市盈率需要在再打个折扣,就成了7-10了。这也就目前国内主流的外资VC投资是对企业估值的大致P/E倍数。比如,如果某公司预测融资后下一年度的利润是100万美元,公司的估值大致就是700-1000万美元,如果投资人投资200万美元,公司出让的股份大约是20%~35%。

篇10

一、大数据时代正在引发的财务领域变革

1、信息披露的结果和财务造假的行为将可以被预测

可以预见,在大数据时代,大量数据包括政府数据公开程度的提升以及各种大数据收集、挖掘、处理技术的不断开发和运用,将使对财务信息披露结果的预测和对可能发生的财务造假的预测成为可能。企业财务数据的获取对企业主观披露的依赖正在逐步降低,企业采购、销售、纳税、投融资、业务搜索等活动均可通过一些非保密的网络记录、相关企业和部门信息渠道进行大数据采集,用以判别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预见财务披露结果。新一代财务系统的开发将使报表查询更加智能,企业主管部门、证监会、税务局等监管机构及其他财务信息使用者将便利地取得更为真实和详尽的企业财务数据,惯用的财务造假手段将无处遁形。

2、数据正在成为企业的核心资产

Facebook 根据会计准则计算出的账面价值(约63亿美元)与包含其数据库数据价值的市场估值(1040亿美元)之间产生的近20倍的巨大差距,使Facebook 2012年上市开盘当天,出现股价反常大幅下跌。这就提出了一系列问题:在信息类产业高度发达的今天,IT技术已经颠覆很多传统企业的制造过程和营销过程,大数据已经不再是辅助工具,而成为了企业的核心资产,其比重甚至大过传统的企业资产。在这种现实状况下,仍使用始于20世纪30年代的财务报告模式来进行企业资产核定是否合理?数据究竟能否作为公司潜在无形资产进行确认?如能,又怎么确认?数据资产会发生减值吗?减值又如何衡量和确认?

3、财务预算、投资管理、财务成本控制等各项财务管理的内容和方式面临革新

在大数据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传统财务管理模式和技术已经不能满足企业管理的需要了,企业必须通过更加高效的财务流程,利用大数据进行及时准确的分析,更好地配置资源,使企业获得更快速安全的效益增长。2013年5月,IBM公司推出了最新“IBM TM1企业智慧解决方案”,显示财务管理革新的步伐已在加速展开,财务预算、投资管理、财务成本控制等各项财务管理内容必将出现不小的变化。

财务预算使决策目标具体化、系统化和定量化,有助于财务目标的顺利实现,其在现代财务管理活动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但是目前很多企业没有编制预算,部分编制了预算的企业也因为各部门的不重视、不配合或者配合不力导致预算管理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大数据信息搜集和处理技术的运用,将有助于促进企业对预算功用的认识,推进企业各部门、各机构、上下游企业的结构调整和资源整合,使预算管理的编制、控制、分析过程的精确度得到极大提升,并能克服ERP系统事前控制缺失的缺陷,使未来企业预算管理更加高效、准确,实现真正的全面预算和滚动预算。

随着企业规模的日益扩大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传统靠投资驱动、规模扩张的发展方式亟待转变。这就需要企业更加注重投资效率和经济效益,建立并完善科学的决策评价体系。“IBM TM1”已经推出了帮助企业分析投资总额、结构、项目价值贡献、资金平衡的投资决策解决方案,这必将引发新一轮投资管理改革。

如今互联网消费已成为消费变革不可逆的趋势,它使企业产品的价格、质量、服务、销量等信息易于取得和比较,行业数据趋于透明,必将导致企业利润空间狭窄、拓展困难,因此大力加强成本控制、提高成本管理水平和技术,成为事关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任务。运用大数据进行财务成本控制将显著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是企业成本管理的必然趋势。比如在航空发动机领域,若能节省1%的燃料,未来15年就可以为客户节省300亿美元成本。但同时,大数据软硬件的配备、人员的配置、信息费用也将给企业增加新的成本负担。

4、财会机构“大财务”化,财务人员两极分化

(1)财会机构和职能。财务部门将通过对大量的数据进行科学的分类整理和分析,挖掘有利于企业发展的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指导企业运营,为企业经营发展提供更多变量的实时动态和更具战略性、系统性和前瞻性的管理建议,改善组织运营、增加企业价值,这将使财会部门的职能重心由传统的核算、资金管理提升至数据整合和分析、资源配置、战略决策、企业业绩及风险评估等层面。“在未来5至10年内,财务部门可能出现从服务部门到关键业务服务部门的质变,它将处于战略决策的核心位置。”在进行数据搜集整合分析的过程中,财务部门与其他职能部门的合作和互动也将日益频繁,财务机构将渐渐突破原有的独立机构形式,向“大财务”形式发展。

(2)财会岗位和人员。大数据会进一步提高企业财务的自动化水平以及与各业务口的数据对接,会计核算将实现由半手工状态向全自动化转型,负责繁杂、重复、简单的基础性数据收集录入与固定模式的核算工作的会计岗位数量将极大减少,同时将产生负责计算机、数据库和财务系统维护、业务口对接、模板开发、新业务衔接等工作的新岗位。CFO的职能已经从财务管理延伸到提升企业整体绩效,企业需要CFO构建并利用高效的财务流程对企业的现金流、收购兼并、资源配置、风险管控等进行管理,利用大数据等分析工具获得深度洞察,将资源更好配置在增长领域。CFO的岗位需要更高的信息、技术整合运用能力来进行财务管理、风险管控、价值创造。因此,未来的财务人员将出现两极分化,中高级财务人员越来越向“通才”发展。

二、财务领域应对对策建议

1、提高数据管理能力,改善信息披露质量

面对大数据采集、挖掘和分析的快速发展所形成的财务信息透明化、可预见性程度的快速增加,企业的当务之急是尽快搭建统一、顺畅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开发数据自动采集系统,完成各业务口的数据对接、交互以及数据分析相关软硬件设施和人员的配置,充分搜集和利用企业自身的各项数据、充分借鉴和利用企业外部数据,实实在在提高企业数据管理能力。在此基础上,企业一方面要把好财务人员业务素质关和数据质量关,努力提升财务工作效率与质量,尽量避免由于财务工作差错和失误造成信息披露失真;另一方面,充分收集各类券商、分析机构和分析软件对企业数据的分析模式、范围、程度等信息,预测在不同信息披露方案下,各外部机构的解读和分析对企业可能产生的影响,从而趋利避害,改善自身信息披露的技巧。

2、制定数据价值计量规范,扫清数据资产确认障碍

基于市场估价的结果,数据价值在企业资产价值中占比越来越高,然而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有效的方法来进行数据估值,这使得企业账面价值已经不能反映公司的实际资产状况和真正价值。越来越多的实例表明,虽然估值很困难,但市场和投资者在交易中仍能通过一些方法对数据资产进行估价,这形成了拥有数据或能够轻松收集数据的公司股价高涨而普通公司市值缩水的股市实况。如果找到数据估值方法并且关于数据入账的相关制度规范和法律责任问题得到解决,那么数据价值成为一个新的资产类别显示在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上将指日可待。

那么如何给数据估值呢?笔者认为,从财务专业角度上来讲,如果要使数据价值体现在账面上,其价值衡量标准及衡量方法必须以会计准则和制度的形式加以规范。综合目前数据估值的初步探索成果,依据会计准则制定范式,笔者提出如下建议。

(1)基于数据的价值是潜在的、无实物形态的,故而其估算不能像实物资产一样采用简单的加计汇总而得,其性质在一定程度上类似无形资产,应以类似无形资产的界定方法给予定义。

(2)数据的价值可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数据本身的价值,二是数据可利用价值。从数据的分析挖掘角度来说,数据本身价值不会减值,而数据的利用价值一方面可能因不同的利用目的和利用技术发生不同程度的增值,另一方面又可能随着新数据的加快出现而发生快速减值。随着数据分析与挖掘技术的不断发展,数据利用价值更加变幻莫测,新产生的数据可能一无所用,年代久远的数据也可能被发现有更好的用途。与现今已经有着比较可靠的评估方法和程序且价值相对稳定的无形资产相较,数据利用价值的变化不确定性更高,因此它并不完全符合无形资产后续计量规定,应作为一项单独的资产类别即数据资产来进行确认和核算。

(3)数据价值的初始计量,亦应分两部分进行:数据本身的价值,是其形成过程中的采集、审核、整理、储存等人工和物力成本,这部分价值核算简单易行;数据可利用价值是目前数据估值的难点,数据可发掘出的价值大小取决于利用期望、利用程度、采用技术等,很大程度上受市场估测影响。方法上视实际情况不同可以比照无形资产市场法或收益法进行估值,手段上可设立具有专业综合评估能力的数据估值公司,结合信息技术、财务、金融等领域及市场定价建立有效估值模型,对数据进行估值,或者成立专业培训机构,与各级人事考试中心联合,进行数据估值会计师的培训、考核、认证和输送。

(4)按照相关法律和会计准则的规定,企业资产必须具有所有权并能够合法地转让,而目前数据的取得和使用缺乏相关的法律规制,存在很大的法律风险,所以企业为了规避风险,不论是持有、授权、转让还是购买、利用数据,都会产生法律相关的保护、咨询、认证等费用以及伴随的税费,实施数据估值时需要确定这方面的成本规范。

3、改造财务管理模式和技术,构建高效的财务机构、财务系统和财务流程

企业应尽快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构建起高效的财务机构、财务系统和财务流程,尽快完成对传统财务管理模式和技术的改造,提升在投资分析、预算编制、经营管理、监督约束以及企业决策等各个方面的数据、制度、技术支持力度。

(1)实行财务标准化管理,进行ERP改造,优化财务信息系统,提高财务管理效率。同时搭建企业统一基础数据平台,利用遥感、射频、扫描等技术和设备实现业务数据实时和几近零误差的录入,将格式不统一的各类数据高度集成,实现各业务口信息与财务信息的实时对接和无障碍交互,支撑财务系统从传统核算型向决策支持型顺利转型。

(2)购买或开发数据智能搜集整合软件,建立高度契合企业管理需要的数据库。

(3)如果自行进行数据的开发利用,可选择购买数据处理挖掘和分析工具,如IBM Intelligent Miner、SAS Enterprise Miner、SPSS Clementine等。

(4)在企业内部系统之外,对投资有关的大量交流数据进行采集,运用云计算等技术,形成投资方案的“案例库”,结合公开的企业和政府相关信息,更加精准地协助企业制定最优投资方案,提高投资管理水平。

(5)建立适应决策型财务管理模式的统一财务制度、政策,制定企业数据隐私、财务数据安全等数据保护措施。

4、调整财务机构设置及财务人员能力素质标准

企业须尽快搭建统一信息平台,实施财务标准化,将财会部门向企业战略核心位置推进。财务机构的设置也应随之调整,从目前常见的组织架构:财务总监(CFO)―财务经理―财务主管―各财务核算岗和出纳岗,转变为:首席财务信息官(CFIO)―财务信息经理―业务信息主管―基础数据岗、出纳岗。与此对应,根据财会岗位两极分化的趋势,采用“上多下少(数量)、上高下低(素质)”的配置模式规划相应财务岗位,制定岗位人员数量需求和能力素质要求。同时,由于大数据时代的数据质量纷繁芜杂,为确保数据的真实、可靠性,减少信息披露风险,企业可设置数据审计师岗位。另外,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和推进会计服务社会化,也可成为企业财务部门节省成本、提高效率、提升核心职能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 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英):大数据时代――生活、工作与思维的大变革[M].浙江人民出版社,2012.

[2] 冯一凡:IBM:大数据,大财务[J].新理财,2013(7).

[3] 崔念宁:航空公司财务管理大数据应用体系构建[J].中国民用航空,2013(11).

篇11

为了对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以及相关性提供有力的依据,我国早在2006年就颁布了相关文件,并且在会计基本准则中指出,要适度的将公允价值的计量属性引入到其中。为了保证我国人民合理纳税以及国家的财政收入稳定,我国企业所得税法对于不是货币形式所得的收入也可利用公允价值进行计算,所以在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之间这两者是存在共性的,且都可以利用公允价值的计量属性,但是在某些方面还是具有差异性的,因此需要相互借鉴。

一、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概念

(一)财务会计的定义

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不同,财务会计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对企业已经发生的事项进行确认、计量,并且以财务报告的形式向企业内部提供会计信息[1]。为企业提供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现金流量,也为企业的经济活动起到了监督核算的基本职能。

(二)税务会计的定义

税务会计是一门新兴学科,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时期内的产物,与财务会计相比,税务会计是一门专门的会计学科。它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国家的税法为依据,与会计学的核算方法和相关理论相结合,对税务活动进行监督和核算[2]。税务核算主要进行税务筹划,其发展的先决条件就是税收法规的日益完善。

二、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公允价值的比较

(一)方法上的不同

1.财务会计公允价值

在财务会计中,公允价值计量主要是指资产、负债在公平交易的环境中自愿进行交易,并对其资产或是负债的金额进行计量,在特殊情况下也会采用估值技术对公允价值进行计量。公允价值的确定方法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市价法,用相同或形似功能的资产或是负债对活跃市场中的公允价值进行估值技术。第二种是类似市价法,如果活跃市场中没有相同的资产或是负债,可以采用类似的活跃市场报价,并对此进行适当的调整[3]。第三种方法是现值法,若资产或负债的报价在活跃的市场中没有相同或是相似的,那么就要采用其他的估值技术来对现金流量进行控制,并且用适当的折现率确定金额作为公允价值的计量。

2.税务会计公允价值

在税务会计中,对其公允价值的估值方式只有前面两种,在实际运用中,对其使用方法的选择也不能自行进行判断,要根据税务机关的要求进行运用。另外在有些情况下,例如货物出口,税务机关可以根据情况的不同选择其方法来确定公允价值。在视同销售中的销售额如果没有获得,或者纳税人的销售价格偏低,同时还没有正当理由,那么按照税法的规定,要按照下面的顺序来确定销售额。首先是按照纳税人在当月销售货物的平均价格来确定[4]。其次还可以按照同一时期内的销售平均价格来确定。最后可以按照计税价格来确定,如果计税价格是同期消费税,那么可以由国家税务局确定。

(二)表现形式的不同

1.财务会计公允价值

财务会计的公允价值主要强调的是在自愿的公平交易环境中进行的交易,而不是因为强制进行的交易价。这种情况下的公允价值是一种估值价格,是买卖双方自愿达成的交易金额[5]。它所代表的价格类型是一种模拟市场的价格,在交易金额没有算清的情况下,可以采用公允价值估值技术对活跃市场中的资产或是负债进行估值。其主要的表现形式不是一种特定的计量属性,还包括了其他的计量属性,例如可变现净值、历史成本、重置成本等都是公允价值的其他表现形式。公允价值并不是实际意义上的价值,是在资产负债表中表示对资产或负债的估值。

2.税务会计公允价值

在税务会计中公允价值的应用是十分常见的。其主要是指在企业的经济生产中商品的出售价格,应按照活跃市场中的估值来计算。根据税法的规定,在同时期内企业的这种视同销售的行为如果没有合理的价格偏低理由,应该按照市场价对其进行评估。在进行交易时,可以根据不同的市场条件对其价格进行处理分配。税务会计中的重置成本,主要是指购置与原资产功能相同的资产,对于在购置过程中所支付的金额可以称之为市价[6]。但是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现值不同,因为税务会计没有减值准备,且信息的真实性更高一些。

(三)使用范围的不同

1.财务会计公允价值

在我国的会计法规定中,公允价值属于资产类也属于负债类,而且对于其属性还要适当的进行运用。公允价值的计量属性既属于初期计量又属于后期计量,其他金融工具的计量属性也是如此。财务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主要是为了帮助企业在使用财务报告的过程中对企业财务状况的了解,并且可以对企业未来情况作出有效预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使用者的决策,满足使用者的需要。公允价值计量方法,可以将无法计量公允价值的无形资产纳入到财务报表中,并对其进行估值。财务报表的使用可以更加全面的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以及经营成果。

2.税务会计公允价值

在税务会计公允价值的使用范围中,一方面要考虑历史成本所带来的优势,既材料的真实性。另一方面还要考虑财务会计的基本职能,也就是其核算职能,核算公允价值的历史成本。只有在历史成本无法进行核算时,才会用到公允价值,而这种时候仅仅限于资产的使用不包括负债[7]。无论纳税人用哪种方式取得的收入,是产品形式还是非货币形式,都应该按照公允价值来计算。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不同,涉及的公允价值只是计量的初级阶段,对数据的真实性要求是极高的。税务会计的这种特性主要表现在历史成本计量上,但是没有特殊情况是不会使用公允价值的。

三、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公允价值的相互借鉴

(一)范围上的借鉴

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使用不同之处在于,财务会计的公允价值既适合实体经济又适合资本经济,而税务会计只适用于实体经济,这也是税务会计主要要借鉴的地方。税务会计在资本市场中的应用主要注意税款缴纳的公平性,在目前的活跃市场中,公平交易是任何活动的前提,税务会计在借鉴了财务会计理念的同时,还要接受其交易的金融工具,例如交易性金融资产。

(二)技术上的借鉴

在公允价值的两种级次中,第一级次中由于可以获得市场报价的真实性,所以公允价值的计量是完全可靠的。第二级次中由于报价可以参考市场中的价格,所以其价格是有可以核实的依据的[8]。虽然在其调整中会受其他因素的影响,但是对于计量结果的影响不大。目前我国对于公允价值的使用及其广泛这也是未来的一种发展趋势,为了增强公允价值的稳定性以及可靠性,可以借鉴税务会计的使用方法,对其进行控制,并且随着价格的波动及时进行公布。

(三)操作上的借鉴

目前我国财务会计除了采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价格外,还应该制定具体的操作计划对此进行指引。使用公允价值时思路要非常的清晰,以便可以按照其具体要求进行操作。使用时,只有在上一级次失败时才可以运用下一级次,税务会计使用的这种方法是可以在财务会计中借鉴的,这种方式的优势在于可以避免利用公允价值操纵利润的现象发生。

(四)控制程序以及信息上的借鉴

篇12

所谓限售股权,就是有一定时间、一定条件限制出售的股票,会计核算应当遵循《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的规定,将限售股权计入“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采用公允价值估值方法核算。本文以海通证券限售股为例,浅析公允价值估值方法在实际应用中遇到的难题。

一、海通证券限售股权的由来

股权分置改革是我国资本市场一项重要的制度改革。为了保障流通股股东的合法权益,证监会规定“非流通股股东未完全履行承诺之前不得转让其所持有的股份”,“股权分置改革限售股”应运而生,这是中国内地证券市场所独有的,国外并无先例可循。截至2004年底,上市公司总股本为7 149亿股,其中非流通股份4 543亿股,占上市公司总股本的64%,而国有股份(包括国家股和国有法人股)又占非流通股份的74%。可见,股改限售股在证券市场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据统计,沪深两市共有200家以上的上市公司交叉持有其他上市公司的非流通公司股权。这种现象在股改之前,由于交叉持有的股份是不流通的法人股,执行新准则前被列入长期投资。

2007年6月7日,上海市都市农商社股份有限公司重大资产出售暨吸收合并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的申请获得证监会批准。为了维护都市股份(现为“海通证券”)股改预期的稳定,确保股改承诺的有效继承,维护流动股股东的利益,光明食品(集团)有限公司和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等原有的13家股东承诺:“自本次吸收合并完成及原海通股东持有的续存公司股票获得上市流通权之日起,在2010年11月8日前不上市交易或者转让”①。

原股东中有东方明珠、申能、百联、兰生等多家上市公司和上海实业、久事公司等其他国有控股的非上市公司。

2007年11月,海通证券定向增发7.25亿股,除太平洋资产管理公司承诺此次发行股票的锁定期限为13个月,其余7名特定投资人锁定期限为12个月。其中有上海电力和雅戈尔2家上市公司、4家资产管理公司和2家信托投资公司。

二、限售股权涉及的相关规定

1.2007年度,上市公司率先执行新《企业会计准则》,当年11月16日,财政部印发了《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1号》(财会〔2007〕14号)规定,企业在股权分置改革过程中持有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股权,应当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其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在首次执行日应当追溯调整,计入资本公积。

但《企业会计准则――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中,没有对“股权分置改革限售股”这一中国独有的金融资产该如何计量作出明确规定。《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1号》虽然明确了股改限售股权按公允价值计量,却未对公允价值的估值技术作出明确规定。

2.2008年1月21日,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的《企业会计准则实施问题专家工作组意见》(以下简称《专家组意见》)第三期(2008年1月21日)指出,企业持有上市公司限售股权(不包括股权分置改革持有的限售股权),且对上市公司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企业在确定上市公司限售股权公允价值时,应当遵循《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的相关规定。但意见明确了所指的限售股不包括股权分置改革持有的限售股权;对股改限售股权的公允价值应采用何种估值技术,仍然没有明确规定。

3.证监会《关于证券投资基金执行〈企业会计准则〉估值业务及份额净值计价有关事项的通知》(证监会计字〔2007〕21号)中,对非公开发行有明确锁定期股票的公允价值的确定方法为:如果估值日非公开发行有明确锁定期的股票的初始取得成本高于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同一股票的市价,应采用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同一股票的市价作为估值日该股票的价值。如果估值日非公开发行有明确锁定期的股票的初始取得成本低于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同一股票的市价,应按以下公式确定该股票的价值:FV=C+(P-C)×(Dl-Dr)÷Dl①,即公允价值=成本+(估值日市价-成本)×(锁定期所含的交易天数-估值日剩余锁定天数)÷锁定期交易天数。

三、公允价值估值方法在实际应用中遇到的难题

1.上市公司2007年起执行《企业新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1号》的规定,将公司持有的海通证券限售股权转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其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资本公积。

如何确定其公允价值?有以下几种情况:(1)难以确定。海通证券借壳上市,其原有的非流通股只有在股改后才获得上市流通权,可以定义为“股权分置改革持有的限售股权”。所以,不适用《专家组意见》,不能以公开报价作为公允价值。(2)按市值确定。上海电力和雅戈尔是通过定向增发获得海通证券限售股权的,不属于“股权分置改革持有的限售股权”,根据《专家组意见》,新股东应当以其公开交易的流通股股票的公开报价为基础确定。(3)参照投资基金办法。虽然具有活跃的交易市场和公开报价,上述的海通证券新、老股东因为有明确的锁定期,受到抛售的限制,无法交易,表明该公开报价对他们不是公允价值,根据财政部2008年1月21日的《专家组意见》,应当对该公开报价作适当调整,以确定其公允价值。

限售股的主要特点是有明确的锁定期,而投资基金的估值方法,就是将投资利润按时间比例进行分摊,应该是比较科学、合理、谨慎的公允价值估值方法,上市公司可以借鉴使用,对该股票的公开报价进行适当调整。

2.持有海通证券限售股的其他非上市公司,尚未执行新会计准则,因锁定期超过一年以上,按取得的原始成本计入长期股权投资。

3.对于投资基金公司,如果同样持有海通证券限售股权,不论其以何种方式取得,都必须按证监会计字〔2007〕21号文规定的估值方法,确定公允价值。

可见,同一个公司的股权,同一个交易市场,同一个公开报价都同样有明确的锁定期,由于持有人不同和取得方式不同,其公允价值完全不同。海通证券公司股东中有流通股、股权分置改革限售股和定向增发限售股,是比较典型的案例。

四、完善限售股公允价值的几点想法和建议

1.《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规定,对于存在活跃市场的,应当根据活跃市场的报价确定其公允价值。但对有明确锁定期、受到抛售限制的股票,虽然具有活跃的交易市场和公开报价,但在限售期内意义不大。

2.股市行情变化莫测,如果按公开报价作为其公允价值,即使股价再高,也只是“账面富贵”,在限售日前无法给公司产生任何经济效益和净现金的流入,也无法给全体股东带来更多的投资回报,反而会由于股东权益的大幅度波动,引起市价的剧烈振荡,给那些情况不明的中小投资者造成巨大的投资风险。

例如,某公司持有海通证券1亿限售股,每股成本4.92元,如果以2007年12月31日海通证券的收盘价54.92元/股为公允价值,扣除所得税负债12.5亿元,股东权益则增加37.5亿元;假设下一年度每股下跌15元(2008年3月10日收盘价为41元/股),股东权益相应减少11.25亿元。由于仍在锁定期内,这一年公司没有、也无法对这部分限售股权进行处置,但净资产却无形中“蒸发”了11.25亿元。海通证券的新老股东都为国有控股公司,是否意味着巨额国有资产的流失?由谁来承担相应的责任――证券市场,还是新会计准则?

3.目前上市公司IPO(首次公开募股)发行上市后,上市前原股东持有的股份不能马上交易,根据规定要锁定1年到3年不等,然后才可以上市交易。这部分股票由于受到流通期限和流通比例的限制,也被称之为限售股。建议财政部、证监会等对这部分限售股权,在充分考虑我国国情的前提下,尽快制定出一套科学、合理的公允价值估值方法,统一规范各公司的计量标准,尽量减少主观判断,以利于财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准确地操作和计量。

4.在国家尚未对估值技术作出明确规定前,是否可以参照证监会计字(2007)21号文的公允价值估值方法?证券投资基金的估值方法是将投资利润按时间比例进行分摊,尽可能使各期的股东权益相对均衡,不会有大幅度的波动,以保持股价的稳定。

采用该方法后,以后年度的公允价值将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接近市值,即越来越接近限售日,公允价值渐趋接近市值。所以,该估值方法是相对比较稳健、合理的。

5.公允价值其本质是个估值的金额,需要借助财务人员和会计师的职业判断,其中必然会不同程度地受到企业管理当局和财务人员主观意志的影响。况且在我国,公允价值的使用还处于起步阶段,公允价值的理论体系还不完善,财务人员整体业务素质偏低,综合判断能力较差,这些都影响和制约了公允价值的推广应用。

总之,推行公允价值计量是我国经济形势发展的需要,是会计发展的一个巨大进步,虽然在运用中遇到诸多方面的问题,但随着公允价值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和估值技术的提高,公允价值的使用必定会进一步合理并改善我国财务会计信息系统的质量,使之向外部投资者提供更为真实的企业价值信息。

(作者为财务总监、高级会计师)

参考文献

[1] 企业会计准则实施问题专家工作组.企业会计准则实施问题专家工作组意见第三期[S].2008-01-21.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