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息化概论范文

时间:2023-08-31 09:22:38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企业信息化概论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企业信息化概论

篇1

二、对物资管理系统的影响

营改增之前,施工企业无需对供应商的纳税人资格进行认定,进项税额也不做抵扣。营改增之后,由于纳税人资格对抵扣税率的影响,要求施工企业对供应商进行详细梳理,并在系统内将供应商资格进行登记,目前系统内设置基本可以满足需求。但需要注意的是,营改增之后,如果供应商开具的专用发票,在物资系统中填制单据时,原材料的入账价值和税金要分开填写,与财务接口的生成凭证这块也要相应发生变化,库存材料的管理及核算方式也不同以往。同时对物资管理人员的业务知识要求也相应提高,对目前的管理模式是个严峻的挑战。

三、对税务管理工作的影响

铁建系统二、三级单位都未设置专门的税务部门来管理税务工作,都是由财务人员兼任税务专管员,营业税的管理也相对简单,工作量也不大,财务人员兼任管理也能完全胜任。业务财务一体化综合信息共享平台里也未设置专门的税务管理模块,对下一步的工作带来影响。但营改增后,税务管理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使得财务人员兼任税务管理变得不太现实,因此设置相应的管理部门并在共享平台中增加相应的管理模块,将利于开展税务管理工作。

四、应对措施

在营改增正式实施之前,笔者建议集团公司对业务财务一体化信息平台各模块功能进行梳理,对需要调整、删减和新增的模块做一个全面的规划,在营改增来临之前,保证平台使用单位与相应的政策顺利衔接,安全过渡。

(一)增设会计科目,加强人员培训。对核算系统的影响主要是会计核算上新增增值税相关的科目,科目的设计要符合建筑业的增值税核算的相应特点;由于增值税核算较营业税复杂,且现场财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加强财务人员培训也势在必行,这项工作在营改增完全实施之前就应该做到位,真的等到增值税来了的时候,会有些措手不及。

(二)完善报表系统,满足管理需要。营改增对报表系统的影响对相关财务指标的影响,对考核指标也会产生影响,包括产值、利润、现金、资金集中等的考核都有相应的变化。集团公司在下达相关指标时也应考虑增值税的影响。建议在模拟运行阶段,营改增的报表也要报出,与之前的报表指标进行详细的对比分析,发掘营改增对企业影响的实质。报表系统在附表设计上考虑管理层在增值税后报表项目的关注重点,作出相应的调整,满足管理部门及报表使用者的需求。

篇2

目前,国内的大中型企业大部分都建立了自己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从信息系统的构成上看,主要有财务系统,处理日常的业务的ERP系统,办公系统,辅助生产、设计的控制或工具类软件,电子商务网站系统等,有的还建立了数据仓库系统。应该说企业信息系统在提高企业管理水平,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高决策水平和企业竞争力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在信息化方面的投资回报率是很高的。

许多企业的信息化主管都有这种感觉,感觉企业该上的系统都上了,不知道下一步该做什么。实际上企业信息化还有很多的事值得做。不同的企业情况不同,在企业信息化上的做法也不同。下面仅就几个最常见方面提出一些粗浅的建议。建议主要分为软件系统整合、数据仓库建设、财务业务一体化、信息系统协同化4个方面。

一、软件系统整合

首先,应该做软件系统整合,即EAI。大多数企业的信息化是分阶段进行的。比如先上财务软件,再上ERP软件,又上了办公系统。但软件系统往往是由多家公司开发和实施的,虽说有这样或那样的接口,表面上把几个系统连起来了,但往往存在大量的信息孤岛。这种没有整合过的系统,在各自的范围内都起各自的作用。但是企业的需求是没有界限的,总有需求出现在几个系统的边界上,这种需求往往很难在软件中实现,多家软件公司也往往互相推诿。做软件系统整合的投资很大,国外的经验看,会占到整个软件系统投资的30%~40%。虽然国内的信息化普及晚,企业要求的水准也相应低些,但所占的比例也很高。

软件系统整合的技术有很多,这里主要介绍3个常用的。首先是单点登录。多个软件系统有各自的用户名/口令系统,现在可以建立一套统一的用户名口令,统一存储到一个系统中,这个系统往往采用一种叫做轻量级目录服务的技术。其次是信息门户。信息门户是目前的一种热门技术,它可以把多个软件商开发的系统整合在一个统一的界面里,提高用户访问信息系统的效率。第三是利用EAI软件重新规划和改造系统间的接口,使系统间的访问更顺畅更专业。例如使用消息中间件把多个信息系统连接起来。消息中间件的好处一是使系统互联容易,二是系统间耦合小,即使一个系统临时关闭了,别的系统发给它的信息也不会丢失,别的系统也不用等待这个系统。还有种EAI技术目前正在发展成熟中,叫做业务工作流。它的思路是设立一台业务工作流服务器来调度和管理多个软件系统间互操作工作,定义一些流程来调用多个软件系统来完成一个较长和较复杂的业务。现在的软件商都认识到了,即使软件产品做的功能再强,具体到企业也总有各自特殊的需求。所以一般都发展出了一些开发框架,便于企业或其合作伙伴整合其他系统或开发个性化功能。前面的两种整合分别是界面层和应用层整合,第三种整合是数据层整合,也就是数据仓库建设。

二、数据仓库

数据仓库,可以看成一种软件整合的方式,但由于它很特殊,作用很明显,所以可以拿出来单独说。企业信息系统的建设初期,建设者往往很在乎功能,在乎日常的使用,业务系统的软件开发商也是这样。但企业信息系统还有个重要职能不能忽视,那就是为企业积累数据。现在是信息时代,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地位,把握信息的能力很重要。企业要处理的信息一方面来自市场,另一方面来自企业内,而且往往从企业内的数据(如销售和购进数据)可以反应出企业外(市场和供应商等)的一些情况,所以要重视企业数据的积累、保存、分析和挖掘。即使在成功运行了各种软件系统的企业内,企业的高级主管往往还在抱怨“看不到数”。企业决策层需要的数据往往是多个信息系统中的数据经提炼后才能够用,原来分散在各个软件系统中的报表或查询无法满足决策要求。

数据仓库是一种特殊的数据库,它从各个系统抽取数据,从企业决策者需要出发,把数据按多个角度建立模型,使数据使用者能够不受限制地取到需要的信息。如果一个需求需要很复杂的计算才能得出,比如预测下个月销售量,那么这被称为数据挖掘。

数据仓库的数据特点一是全,包括各个软件系统中的数据;二是久,一般保存多年的数据;三是快,专门为查询快设计;四是活,可以多角度查询。三、财务业务一体化

国外和国内在财务业务一体化方面还是有差距的。国内企业大多是先上的财务软件,后上的业务管理系统,往往是两家软件公司的产品。把财务和业务系统整合在一起,不是简单的软件整合。因为财务和业务的实际关联很紧,要把两者整合在一起必须要特殊处理。我们知道,国外企业用的很多ERP软件中直接内嵌财务软件。我们国内的会计人员每天录入的各种凭证在ERP系统中是自动产生的。业务系统自动产生凭证的好处主要有两个,一是会计人员的工作强度小和减少重复录入带来的人为错误,二是避免了财务和业务在统计口径上的不一致。为了做到财务业务一体化,从管理上先要统一财务部门和业务部门对一些数据的看法和统计口径,然后要改进软件,主要是改进业务系统。如果原来业务系统具有“自动产生会计分录”功能,那么现在要把它用起来。如果原来业务系统没有这种功能,那么可以参照一些成熟ERP软件的做法,增加这项功能。自动分录的原理介绍已经超出了本文章的范围,它主要是利用一些事先设定好明细科目、辅助核算等自动产生会计凭证和凭证分录。这种改进业务系统的工作量是不小的。如果预算允许和其他条件允许,可以考虑把业务系统和财务系统同时更换为一家软件公司的成熟产品。需要提醒一句的是,财务业务一体化不仅仅是个软件的升级过程,更多是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加强协作的过程。软件升级后因为两类部门的业务流程的升级没有跟上而导致不良后果的例子是不少的。

四、信息系统协同化

相对前面的3个建议,信息系统协同化是比较难理解的,而且要做到这点,需要软件公司更大的支持。企业信息系统协同化是最近几年才逐渐成熟起来的一种做法。所谓协同化,就是把企业管理软件和企业办公系统、个人办公软件等集成在一起。原来的企业管理系统,如ERP兴盛时代,主要的操作者都是企业内的一些核心岗位和核心人员。企业员工个人相对于整个业务系统来说是“渺小”的。而步入21世纪后,随着电脑硬件成本的降低和软件内容的丰富,企业内更多的员工都有了个人电脑。越来越多原来不被管理系统重视的岗位和人员也提出访问系统的要求。企业越来越重视员工个人能力对企业的贡献,希望通过员工间沟通和协作来增强企业创新能力。为解决这些矛盾,有的企业上了办公软件。当企业内出现了一个需求后,信息部门先判断这个需求是属于业务系统的还是办公系统,然后决定在哪个系统中实现。如果在两个系统都可以实现,具体谁来实现就有一定偶然性了。运行一段时间后发现办公系统出现了大量业务性的功能,最终结果是企业内出现不少信息孤岛。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笔者认为最好的办法是解放思想,让业务系统“协同化”,把办公系统的内容直接加到业务系统中。让死板的业务系统灵活化、个人化、日常化、全民化。有的软件公司尝试把办公系统中常用的人际工作流技术应用到业务系统中,把个人办公系统中的邮件系统、即时消息系统、移动终端访问等技术直接做到了业务系统中,并提出业务系统协同化的概念。

篇3

在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电子商务作为信息处理技术的一个飞跃,其影响不会仅仅停留在交易手段和贸易方式上,而且由于这些因素的改变,尤其是供应链的缩短,市场核心的转移,以及各方面管理成本的大幅度降低,对企业来说是一个改革自身,重新适应新环境,迅速投入新环境的最佳契机。全文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介绍我国企业的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特别详细介绍中小企业的发展情况并通过亚马逊和中山市服装厂的案例从客观和主观的角度分析电子商务对企业的影响。

第二部分介绍电子商务对中小企业影响。着重阐述电子商务在对挖掘出更多的潜在的客户,扩大销售,掌握更多的商务信息方面的优势。本部分还将分出另一个层次介绍中小企业使用电子商务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障碍。

第三部分主要说明对于中小企业的电子商务的开展政府应该给与的政策和帮助,并从企业的角度阐述应该采用什么对策来面对信息化的浪潮。

第四部分主要是具体分析宁波华德的成功案例,详细的介绍其方案的各个组成部分和具体的作用并提出了一套中小企业电子商务的解决方案。

目录

一、概述

(一)企业信息化

(二)电子商务的概念

(三)电子商务对人类的影响

(四)电子商务在企业中的作用

二、中小企业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

(一)企业信息化的现状

(二)电子商务在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

(三)电子商务对中小企业的影响

(四)影响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开展的因素

三、企业应该如何面对信息化的浪潮

(一)实现管理创新

(二)实现功能创新

(三)政府在中小企业电子商务中的作用

(四)中小企业电子商务的机遇与挑战

四、中小企业电子商务的实施

(一)案例分析

(二)中小企业电子商务方案

(三)电子商务展望

参考资料

1.李洪心,《电子商务概论》,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

2.霍国庆,《企业战略信息管理》,科学出版社,2001

3.顾永才,《企业电子商务实务》,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0

篇4

关键词:统计信息化;信息职能;工作平台;模式

Key words: statistical information;information function;working platform;mode

中图分类号:F27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6-0116-02

作者简介:王金哲(1976-),女,河北石家庄人,本科,统计师。

0 引言

第64届联合国大会90次会议作出决议,2010年10月20日为“世界统计日”。为此,国家统计局决定,将9月20日定为“中国统计开放日”,在9月20日至10月20日期间,以“统计和您在一起”、“走向公开透明的中国统计”为主题,在全系统开展庆祝活动。

1 统计工作信息职能

统计是公共产品,统计工作的价值在于信息、咨询、监督三大功能作用的发挥。“数据”的来源,“公共”的属性,“功能”的发挥都决定了统计公开透明的特征。信息越公开,程序越透明,数据的知情面越广,信任度越高,支持率也就越大。反之亦然。

信息职能是统计职能中最基本的职能,统计信息也是管理企业所必需的基本信息。只有准确、及时、全面的统计信息才有利于企业及有关部门采取有效措施,指导企业的健康发展。

统计信息化不能停留在用电脑打文件、做报表、收发E-mail、挂个网页的层次。而是要通过统计工作信息化平台的建设,使统计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网络化和社会化程度有明显的提高,进一步提高统计工作的核心竞争力和服务功能。

企业统计信息化工作应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努力实现统计工作从调查方案设计、调查任务布置到统计数据采集、处理、传输、共享、存储、加工和公布的全流程电子化、网络化。逐步实现企业通过互联网直接向统一的数据管理中心报送统计资料。

2 企业统计信息化建设

随着计算机的广泛应用,网络互联技术日趋成熟,电子商务时代已经来临,企业统计信息的采集过程明显复杂化,采集范围不断扩展。强化企业统计信息化建设,大力推行联网直报,加大现代信息技术在统计工作中的应用,夯实统计基础。

统计信息化就是广泛采用现代信息技术、专注于自己的职能业务,通过统计工作网络化进程,把包括组织资源、人力资源、业务资源、数据资源、统计调查对象(客户)等统计资源,建成一个有机的统一体。

从企业统计信息来源看,主要是由统计人员,按时间、地点通过不同的方式来完成定期报表和不定期的专项报表的填报工作。因报送方式各种各样,数据的格式也各不相同,增加了统计整理和分析的难度,制约了信息化发展。只有通过继续教育和加大培训力度,不断提高企业统计人员的信息处理技术,努力构建理念先进、业务精通、工作扎实、结构合理的复合型专业化统计人才,真正使每一个成员都成为统计信息化建设者的推进者。

3 提高企业信息化建设途径

3.1 提高领导重视,统一思想认识,是做好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根本。

只有企业各级领导高度重视上级政府和行业统计主管部门的各项统计调查工作,明确统一思想,将统计信息化工作提高到为国家各级党政领导制定宏观调控政策,指导企业改革和发展提供科学依据的高度上来,做到通盘考虑,统一安排,从根本上保证高标准做好统计工作。

3.2 配备硬件设备,搭设工作平台,是做好信息化建设工作的物质基础 所谓“工欲行其事,必先利其器”,只有加速企业信息化整体的建设步伐,方能提高统计信息化版块的进程。改革中硬件是基础。高度重视硬件设备的配备和升级换代工作,拥有稳定、先进、高效的硬件设备和畅通的信息通道,是做好信息化建设的物质基础。

近年来在基础设施改革中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计算机的配置、网络的规模、带宽、技术标准、安全管理与实际需要和办公自动化的目标仍存在较大差距。而且广域网的建设是由各地自行组织,技术规程不统一,联网方式多样化。统计信息化初期,没有给统计人员减少工作量,同一指标重复报送多次,要么实行双轨并行报送方式,要么向不同职能部门局域网报送,增加了统计人员工作量。所以提高统计职能,加强统计信息深入分析,加快网络化建设还须制订统一技术标准和安全管理模式。

3.3 完善的硬件设施需要配套的应用软件才能充分发挥它的作用 统计信息化建设要考虑的是大量数据如何组织、以什么样的标准、采用什么样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如何保证数据的开放性和安全性等,这都是信息化建设中亟待解决的技术难点和重点。由于统计信息化建设正处于起步阶段,软件开发相对滞后,没有形成行业规范,软件的推广和更新较慢,因此,懂得计算机技术又精通统计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变得尤为重要。

3.4 加强培训工作,提高统计人员素质,是做好统计信息化工作的智力基础 人才是妨碍企业信息化建设进程的一大障碍。由于统计队伍素质良莠不齐,对统计工作的认识不到位等因素,影响到统计信息职能的发挥,因此应当改变观念,不断加大培训力度,坚持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原则,提高培训质量,减少统计人员频繁变动,促进统计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同时可通过对统计人员进行计算机及网络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训,选派统计人员参加有关信息服务的专门化培训,对信息化涉及的各专业知识进行全面培训等途径提高统计队伍信息化服务功能的发挥。

4 结束语

通过企业信息化建设,逐步实现规模以上企业通过互联网直接向统一的数据管理中心报送统计资料。同时随着中国企业信息化的深入,提高中小企业对信息化的认识,为中小企业信息化出谋划策,将对促进中国企业信息化起到良好的作用。

电子计算机由发展初期的计算工具逐步变成了统计工作平台,一场状观雄伟的统计大戏在信息化建设这个舞台上登台上演。难以想象现在统计工作离开计算机、网络、统计信息化这个平台。统计信息化将改变统计工作模式,现代统计工作就是在统计信息化建设平台上进行的。统计手段的现代化,提高了工作效率。要不断强化源头数据质量,对数据实事求是,严格较真的精神,对工作踏踏实实,勇于创新的精神来抓好新时期统计工作。让统计职能充分发挥,跟上时代步伐,促进企业信息化建设,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信息资源,把握机会,做出正确决策,增进企业运行效率,最终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水平。

篇5

信息不对称原理是指不同经济主体的信息资源和信息处理都是不对称的,信息不对称在经济社会中是影响企业进行经济决策的重要因素,和时间一样成为一种企业成本。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本质上是对物流信息、资金信息、人力资源信息的搜集、加工、处理,信息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条件,高效利用信息就能够转化为企业的物质、能量、时间。

一、企业信息化的内容

企业信息化的基本内容是: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加快企业产品更新换代,提高市场竞争力。推广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辅助制造技术,提高生产过程的自动化程度。建立管理信息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促进企业生产技术和管理信息化,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企业信息化的三个方面:第一是生产过程和产品设计的自动化;第二是信息传递、各部门协同工作及工作系统应用自动化;生产、流通或服务信息化及商务活动网络化;第三是信息管理化,包括人、财、物、供、产、销等管理全过程的信息化。

二、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三个阶段

企业信息化建设就是借助信息技术,将信息融入企业研究、设计、采购、生产、库存、销售等环节,采用更先进的管理思想管理企业,共分为三个阶段:

1.财务管理信息化,企业办公自动化,生产过程自动化。在此阶段,企业引入一定的计算机辅助系统,建立基础的信息技术应用平台和设施,实现生产过程、企业办公、财务管理的信息化。

2.管理信息化。它是对企业的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进行一体化和集成化管理,使企业内不同部门的信息能及时、有效的传递。软件功能模块包括财务管理、固定资产管理、采购管理、销售管理、存货管理集成本的控制和对人力资源的管理。还有的企业应用ERP来整合企业各环节的信息传递,大大提高了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

3.电子商务。企业建立电子商务网站,积极参与整个供应链的合作,最大限度利用外部资源,利用不断创新的商业模式实现最大的增殖。

在信息技术创新,市场变化稍纵即逝的现代社会,企业只有不断变革才能在竞争中保持领先。在企业信息化过程中企业进行的根本性变革有企业组织扁平化、虚拟经营,企业电子商务网络经济。

三、组织管理信息化——扁平网络企业组织

传统企业层级复杂,管理人员多,在信息社会造成企业效率低下,信息沟通滞后、失真。在企业信息化管理后,使企业结构由金字塔型转向森林式,扩大了最高决策层的管理幅度,减少了层级过多决策信息传递失真。实行组织结构的扁平化,首先是信息技术的采用,企业内部网对每个层级是平等的。其次是企业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因为只有充分尊重员工的创造精神,才能做到有效的信息沟通;反之,企业员工的独立工作能力必须达到一定程度才能使扁平化得以实现其初衷。总之,技术与文化是相辅相成的。网络企业组织按照其功能可分为以下几种。

1.企业内部网络,是企业内部建立的网络系统,可以把人、财、物所属各个部门联系起来,使人财物信息流能够快速流动。企业内部不分等级、围绕客户需要,同心协力,争取利润最大化。内部网络系统的决策层,其实不仅是决策的功能,主要是协调、管理各方面利益关系。事实上,内部网络的利用频率是极其频繁的。企业员工利用内部网可以实现远程办公,超越时间和空间限制在远程通过企业内部网络将信息更及时,更准确的传递到决策层数据库。

2.供应链网络,是围绕供应、采购、生产、销售、宣传等经济实体连接的络网,网中的中心节点应该是拥有稀缺资源的经济实体,比如掌握关键专利或品牌的企业,有能力整合其他节点,带动整个网络。发达国家的某些大企业,就是掌握关键产品,在发展中国家生产部件或产品。我国的一些汽车业,其实都是西方发达国家汽车业生产链条中的一环,最大的受益者是拥有该品牌的原创企业。

3.专业化网络,是指专门从事市场信息搜集、整理的企业之间组成的网络,为生产、消费架起桥梁,是一种为网络而网络的企业群。比如电子商务平台企业、商业中介服务公司等。

四、经营管理信息化——虚拟企业的出现

企业经济组织一般包括人、财、物三种要素,人指具有专业技术知识和工作技能的员工,财是指维持企业运转所须的资金,物是指企业生产所须的物资、能源。管理信息,是反映上述要素及其相互结合状态与运行的各种信息流。

传统企业管理一般针对人、财、物本身进行管理,而企业信息管理则是综合反映人、财、物相互结合状态的系统。

企业信息管理排除了物质能量因素,单纯对人、财、物信息数量关系进行加工、处理、管理。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一些高科技企业信息管理更为科学,为了进一步提高效率,逐渐演化成虚拟企业形式。虚拟企业是指:为了实现利益最大化,依靠信息技术,将拥有所需资源的若干企业集结而成的一种网络化的动态合作经济实体。面对市场激烈的竞争,虚拟企业逐渐受到重视而被广泛应用。

“虚拟”,一是因为它有信息技术支撑其各项功能,全部或部分排除物质实体的操作;二是因为企业内没有执行采购、生产、行销、设计、财务等功能的组织,企业仅保留关键的功能实体,其他功能在有限的资源下,无法兼顾达到足以竞争的要求,因此将之虚拟,以信息技术进行整合,进而创造企业本身的竞争优势。而借助力量的对象可能是供应商,可能是竞争对手或客户。无论形式如何变化,虚拟企业的精神在于突破企业有形界限。通过各种方式借助外力进行整合弥补,其目的是在竞争中最大效率地利用企业有限的资源。

虚拟企业有三种形式。最初的虚拟企业属于外包加工的形式,中心专攻附加值高的设计及行销,生产则由低人工成本的新兴国家代为进行。在国外,如生产运动鞋的厂商耐克和锐步,一个工厂也没有,而是集中公司资源、专攻附加值最高的设计和行销,只从事营销研究与开发活动,生产则委托由人工成本较低的国家代为加工生产。因此,企业可以很快地反馈市场上的变化,使企业专注于设计、行销网的规划,创造企业高弹性的竞争优势。

第二种虚拟企业的形式是共生,如银行业并不擅长信息管理,但银行信息需要保密,不想外包,又不愿意独自负担培养专业人员的成本,于是可由几家银行成立专门处理电脑信息的部门或公司,主要负责这几家银行的信息业务。由于合并后的信息业务足以达到规模业务,就可以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

第三种虚拟的形式是“策略联盟”,即几家公司拥有不同的关键资源,而彼此的市场有一定程度的分割,为了彼此的利益,而进行策略联盟,交换彼此资源以创造竞争优势。如世界知名的康柏的软、硬件公司,与微软结成技术策略联盟,再加上康柏电脑的大部分零件均采用处包,本身仅掌握快速的研究能力及行销网络,如此轻巧的高弹性组织,配合低价策略,成为全球个人电脑第一品牌。

第四种虚拟经营的形式是虚拟销售网络,即公司总部对下属销售网络解放“产权”关系,使其成为独立法人资格的销售公司。

从以上分析可以总结出虚拟企业的管理原则:企业必须拥有关键性的资料,如专利权、行销通路或研究能力,将资源集中在附加价值的功能上,而附加价值低的功能将之虚拟化,并且为了保持竞争优势,须注意质量成本及周期等其他能力的平衡。而这一切的运作必须依赖企业信息化的技术支撑。

五、经营模式变革趋势——网络营销

企业的经营模式将从以批量为核心的“产品中心”模式,逐渐转为以“客户关系”为主的营销策略,企业关注的焦点也从关注产品转移到关注个性化的客户需求上。在信息社会,传统的先批量生产再靠庞大销售队伍推销产品的旧思路已不适用,取而代之的是设计个性化产品,以提供多样化和更具个性化的商品和服务。在这种背景下,企业将顾客变为合伙人,让顾客参与产品设计和生产,产品营销也由此演变为“一对一”销售,顾客满意度最大化将成为产品定价的关键因素。

电子商务与网络营销,随着企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企业的销售与采购可以通过企业建立的电子商务网站进行网络营销或原材料采购。网上产品社区也在电子商务环境下逐步建立,电子商务的充分普及影响着企业管理观念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在组织结构上变得扁平化,人员安排打破了时空限制;更重要的是企业决策将面对的是全球性的采购和销售战略问题。电子商务的最终发展趋势是商务决策智能化系统,该系统将彻底改变传统经营模式,使现代化企业成为以全球化为战略决策,以客户为主导、用信息作载体、低库存甚至零库存、高产出、高效益的电子商务经营模式。

参考文献

篇6

一、引言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借助网络技术、发展电子商务已经成为企业增强竞争力、适应未来的有效手段。

进入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日益成熟,推动了网络技术、网络经济和网络企业的飞速发展,客观上为我国实现电子商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近年来我国机械加工业呈现了较好的发展态势。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国制造企业的产品竞争力,最大份额的占领市场,有实力的企业应尽快抓住当前的大好时机,大力发展企业电子商务,促进企业的实现跨越式发展。

二、机械加工企业信息化总体模型

企业信息化是国家“863”计划的一个主题方向之一,政府给予了大力支持,并建立了许多示范性工程,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企业信息化的内涵和外延也在不断丰富和发展,本人认为企业信息化应包括企业上层信息化(MRPII/ERP)、企业下层信息化(MES)和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系统三个方面,具体关系见下图:

企业上层信息化(MRPII/ERP)是指企业资源计划,它从企业广义资源需求出发,考虑企业经营决策的战略级,中短期管理级和车间作业计划监控战术级,覆盖了生产经营计划、物资管理、采购管理、设备管理、财务管理、成本管理、车间管理、库存管理等广泛功能,是以企业主生产计划为核心内容的计划管理系统,实现了企业上层管理的信息化。

企业下层信息化(MES)是指制造执行系统,以车间级生产计划为核心内容,管理整个车间的生产行为,强调计划的执行。通过MES把MRP/ERP与生产现场的控制系统有机地集成起来,是车间级的CIMS。

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系统是企业与市场联接的信息窗口,是改变传统销售方式的营销主渠道。企业通过企业网络(Intranet)、外部网(Etranet),以及因特网与企业的职员、客户、供销商及合作伙伴等开展各种商务活动。与传统的商活动相比,电子商务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它可以低企业的运营成本,提高效率,并使用户有更多选择等。

三、机械加工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系统功能模块

电子商务应用系统采用和SQL Server 2000开发,完成以下功能:产品浏览、产品管理、用户管理、产品报价、产品订购、产品交易、加工图纸上传下载等功能。系统的主界面是用户和企业信息交换的平台,承载了电子商务所需要的所有功能,具有以下主要模块:

1.产品浏览模块。根据企业不同产品和服务的分类和名称,为客户提供方便快捷、简单直观的产品展示,通过互联网为企业产品做宣传,最大限度地提高产品的知名度,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任一访问系统站点的用户都可以了解企业的产品和提供的加工服务。

2.产品管理模块。添加、修改、删除网站上展示的企业产品和服务信息。这一功能只有一定权限的管理员才能使用。通过该模块实时更该网站的企业信息。

3.用户管理模块。为了保证交易的顺利进行,并保障双方的利益,需要对登录的用户进行有效的管理。用户需要注册成功后,使用系统认可的用户名和密码,才能够成为有效的会员,充分使用电子商务提供的服务,进行正常的交易。

4.订购模块。如果用户有意订购该系统主页中展示的产品,则可以通过填写和提交系统主页所提供的用户定单登记表,系统将自动以E-mail的形式将定单发送给用户和供货商。

5.报价模块。除对网页上展示的机械产品提供价格外,对客户要求定做的产品可根据其提供的待加工产品规格等提供询价/初始报价,供客户作为定货意向来参考,并决定是否继续接触,为以后通过电话、电子邮件或其他方式磋商直至成交打下基础。在网上处理询价是一项非常有用的客户服务,会培养潜在客户并产生信誉。

6.交易模块。当用户需要电子商务网上的产品和加工服务后,双方可以进行交易。交易的形式主要有两种:第一种双方直接交易,这种形式是基于用户对实行电子商务企业的产品和服务认同程度较高 ;第二种经过第三方进行交易,用户对企业的产品和服务质量感到没有售后保证时,可经过第三方进行交易,用户首先将资金汇到中立的第三方,第三方将此资金冻结一定的时间,等到用户得到满意的产品或服务后,将资金放行,交易完成。

7.加工图纸上传下载模块。异地用户要求加工产品时,可将其零件图纸存储为规定格式文件,然后通过浏览器将其上载至数据库服务器的数据库中,供设计节点或制造节点下载。

四、结束语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国家也适时地加大了对企业实施生产信息化的支持力度,而企业产品销售与宣传却明显滞后于这一形势,电子商务的应用必将极大地提高企业的信息化水平,以信息化改造传统企业的生产模式、管理模式,提高产品的竞争力,提高企业的知名度,促进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鸣吕飞:MRP-II信息管理系统在国有企业改革中的应用[J].工业技术经济,1997(4):66~67

[2]方美琪:电子商务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FANGMeiqi.SurveyofElectronicCommerce[M].BeijingTsinghuaUniversityPress,2000.(in Chinese)

[3]马智亮姚俊淦江见鲸:电子商务环境下城市道路管理协同工作模型[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第42卷第6期:851~854

篇7

为了克服来自内部的实施阻力,聘请外来的IT管理咨询专家不失为一个好办法。其实,绝大多数 ERP项目实施都离不开实施顾问。ERP软件实施中有一句行话: “三分软件,七分实施。”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需要财务顾问、法律顾问,同样在实施信息化的过程中需要信息化顾问去沟通、协调甲乙双方关系,帮助企业进行可行性研究、整体规划、选型招标、实施监理和验收评估,保护企业信息化投资,提高项目成功率。

那么企业在接受咨询服务时应从哪些方面来做工作,才能将管理咨询的效果更有效地运用到企业实践中并促进企业提高效益?CIO应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才能更有利于咨询项目取得成效?

步骤一:

做好事前的调查

在聘请IT顾问之前,CIO必须首先明确企业信息化的实际需求,做好企业内部调研,清楚自己开展咨询项目的目标,包括对于咨询项目结果的预期,管理顾问能提供哪些服务?能为企业创造哪些回报? 基于此初步判断需要什么样的ERP顾问。

其次,是否有足够的资金预算开展这个项目?领导支持度如何?没有资金,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再者,如何评价咨询项目的结果和明确项目结束的标志?是以接受咨询报告为标志,还是需要通过专家委员会评估实施结果?明确目标之后,应该将这些思想落实到具体咨询工作计划上,包括制定目标和项目实施的时间表,开始着手实施。

步骤二:

评估候选咨询公司

要做企业的咨询顾问并不容易,他(们)必须是一位多面手的复合型人才,尤其是首席顾问必须有比较长期的实践经验,能够驾驭各种复杂的局面。

选用咨询公司和顾问的几个主要条件如下:

1. 必须既熟悉企业所在的行业特点、业务和一般运行规则,又熟悉信息技术的运用;

2. 从事业务的顾问必须亲自参与过企业所在行业的信息系统,并具有相当的该行业信息化的实施经验;

3. 有较强的工程理念和工程实践经验,深刻掌握ERP的理论知识、ERP系统的咨询实施技术和组织经验;

4. 熟悉市场上有关行业系统产品的性能和质量情况,了解服务于企业所在行业信息化的ERP企业的技术势力和服务质量情况;

5. 咨询顾问公司的典型客户、成功案例必须具有行业优势;

6. 具有较好的专家队伍,在咨询业保持中立性,声誉良好;

7. 咨询价格有性价比优势,不能高于IT软硬件总投入的10%。

步骤三:

考察顾问方案报告

ERP顾问实施报告方案反映一个咨询公司的脸面和态度,从中能看出咨询管理公司是否重视这个项目。企业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察顾问公司的实施方案报告。

1. 概论部分。如何描绘宏观外部环境和微观内部环境,如何介绍行业趋势,是否提供竞争对手的信息化建设动向,最重要的是如何根据企业的优劣势确定企业的信息化战略以及如何使其符合企业发展战略。通过这些内容可以考察其对企业整体的了解,对企业信息化期望值与目标。

2. 需求分析部分。要求咨询顾问能系统全面地介绍企业的机构设置、业务流程、规章制度、关键成功因素(KSF)。还要分析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对企业信息化概述需求。

3. 结论部分。能科学系统地分析包括企业信息化总体框架、相关软件市场分析、企业资源分析及建议、实施可行性分析、建议投资方向、预期目标效果。

另外,考察咨询管理公司的工作方法也较重要: 包括有无咨询动员会(借助高层力量,引起重视)以及效果如何; 有无访谈式调研以及效果如何; 选项型调查表设计如何等。

咨询管理公司应提交的文档主要包括: 初步调研提纲、企业调查问卷、需求分析报告、项目建议书、初步报价书、长期合作建议等。

步骤四:

现场测试服务能力

现场咨询服务演示及解决能力是选聘管理顾问的重要步骤,也是管理顾问实力的体现。企业主要从三个方面考察咨询顾问的实力与服务水平:

1. ERP规划现场演讲。可先由三四家入围的咨询公司做25分钟规划分析报告,后由企业聘请的专家进行现场提问,入围的咨询公司回答,现场打分。

2. 入围的咨询公司做ERP选型报告。其中选型是IT建设的核心。可先由入围的咨询公司做25分钟的ERP选型分析报告,后由企业聘请的专家进行现场提问,入围的咨询公司回答,现场打分。

3. 现场ERP问题诊断。进行现场能力测试时,可在现场联接网络,接入系统,先由企业聘请的专家就常见的ERP建设问题提出相关案例,后由入围的咨询公司现场进行演示,提出不同解决方案,以测试顾问的水平,现场评分。

比如企业每天需要固定生产多少产品,希望系统能自己判断出来,有什么办法解决?(答案: 系统可在BOM中设定最低制造量,在排程时系统会自动计算); 由于生产配方的保密性,企业不希望把整个配方用料名称列印出来,有什么办法解决?(答案:通过自定义报表只显示产品料号,而把品名规格隐藏); 企业希望能打开电脑就能知道订购未出的部分及采购未进部分。(答案: 通过设定提醒精灵,每天将这些信息定时传送给相关人员)

篇8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

一、信息化管理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企业组织变革提供了物质技术基础和手段,它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以最低廉的费用和最准确的结果去处理和传递大量复杂的信息。企业信息化管理因其能降低企业生产管理成本,为企业提供个性化服务等诸多优势,逐渐走入现在化企业的日常管理中。我们可将邮件信息化、文件信息化,企业也将信息化融入其中,帮助企业完成采购管理、生产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等环节。网络经济时代的到来,信息资源的地位发生逆转,信息化管理已经成为企业管理的核心,信息成为了经济活动的战略资源。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意识到面对外部环境的激烈竞争时,不仅需要优质的产品和服务,还需要多样化和瞬息万变的市场反应能力,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丰富的信息资源及信息化管理。信息化管理就是采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应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整合企业的内外部资源,将这些资源转换成有效的数据信息以便企业在生产运作中使用,加强企业对市场的反应能力,提高企业在信息化社会中的竞争能力。

二、信息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信息化管理和其他一些管理问题一样出现同样的情况,它是一把双刃剑,如果利用好它,可以挽救一个企业;但如果有人认为它是天衣无缝,是企业的尚方宝剑,也可能使企业在信息化管理环节上输得一败涂地。

1、领导重视程度不够。信息化管理既是对管理人员的一次考验,也是对企业员工的一次考验。要求企业员工注重从上到下一致的配合。有些企业夸大信息化管理对企业的作用,并将以往管理模式进行简单的套用调整,可能出现的问题就是员工对信息化管理软件不熟悉、管理程序摸不着头脑、与其他部门不能很好的配合、软件没有很好的利用,更严重的是可能会造成企业整体运作失败,不能使企业正常运转。

2、员工对信息化管理认识程度不到位。信息化管理出现后,对企业运作模式进行了改变,也对员工主观认识进行了冲击。部分中上层员工沉醉于长期管理实践经验,不愿意主动分析新的管理方法和手段,信息化对他们的地位构成巨大威胁,使系统处于支离破碎的局面,影响了总体效益。部分底层员工由于自身能力和思想抵触行为对信息化管理接受程度不高,致使一些生产运作环节脱节,导致总任务进度迟缓、甚至无法完成。

3、员工培训程度不到位。一项新生事物出现需要一个接受过程,在这里员工对信息化管理软件的接受程度就显得极为重要。在实际工作中可能出现员工在态度上认识不足、培训不到位的问题。这里就涉及到软件供应商和企业人力管理部门,存在的问题有软件供应商销售完软件后培训服务不按时、不全面,员工未能完全掌握软件操作流程,导致系统一正式运作就问题重重,使企业找不到方向。

4、信息化管理软件与企业生成运作不能完全融合。企业信息化管理软件就目前来说较为混乱,在日常生活中留意的话,可以发现有很多管理软件的名字和软件供应商,软件价格相对高,对环境要求高,超出大多数企业的经济承受能力,软件供应商与企业要求有较大差距,可能出现企业因为要购买某软件的某一个环节而购买一整套系统,这对于那些有规模的企业来说相对难度要小一些,可对于一些小型企业来说,只能望而却步了,而且一些软件供应商为适应大型企业要求或是没有进行很好的调研、设计,致使一些软件与企业生产运作不能完全相融,对于企业实施者来说,就是花钱买问题了。

5、信息化管理数据安全性存在隐患。数据安全在信息化管理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数据安全性存在的隐患使信息化管理存在巨大硬伤。如果企业信息资源丢失或混乱,会造成企业无法运转,日常管理功能无法实现,财务报表无法处理等情况。企业在日常使用软件时因为病毒感染或他人恶意攻击,出现小到某个员工个人数据丢失,大至网络服务器瘫痪,都会给企业带来恶劣的影响。

三、企业信息化管理解决方案

对企业信息化管理存在问题进行讨论和分析,目的是抓住问题的关键,以便日后能够清楚地认识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在这里对以上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1、改变领导方式,处理好内外关系。信息化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转需要全体员工共同努力完成,它使企业迎接新经济的挑战,无论是大型企业还是数以万计的小型企业,对信息社会的回避、熟视无睹都必然给企业发展带来阻力。因此,把信息社会的思维管理理念嫁接到传统企业,需要处理好内外关系,不要迷信电子商务、网络化和信息化。企业不可能一夜之间就能驶上信息化管理的快车道。在组织出现变革时,需要上层领导足够重视,深入每一个环节,高瞻远瞩、统筹规划、全员参与、责任分明、层层落实才行。重视企业组织的重新设计与适应性的关系,不可以生搬硬套。注重每个业务处理流程,每道工序数字化工程,达到标准化、规范化。

2、改变员工工作态度,提高工作效率。信息化管理工作模式需要全员渗透,在信息化管理模式进入初期将业务的优点以及最实惠的日常工作流程传授给员工,让所有员工感受到信息化管理带来的益处,而且益处不仅是对企业的,还有对员工个人的。这样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对于那些不能胜任的员工需要加强培训或进行岗位调换。

3、加强员工培训,考核面前人人平等。将员工培训视为企业信息化管理的重要进程,在培训之初建立培训体系,培训机构明确培训目标,制定培训考核制度,对员工分层次培训。与软件培训机构在购买之初达成培训协议,制定培训计划,双方严格控制培训流程,防止软件培训机构偷奸耍滑,被培训员工消极怠工,付出时间却没有成效。在培训开展时应由专门部门负责培训流程,监督和管理软件培训人员与企业员工,对考核过程进行严格监控,防止考核人员碍于情面出现漏网之鱼。

4、注重信息化管理软件与企业的适用性。信息化管理软件的购买对企业来说是一件头疼的事情,现在市场上信息化管理软件颇多,层次不同、价格不一,这就需要企业认真斟酌,要花精力在信息化管理软件的选取上,企业需挑选既熟悉企业工作流程又懂计算机网络的复合型人才共同完成此任务。若企业内部在建立初期没有此类人才,那就需要企业从长计议了。目前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形态,一些软件供应商为吸引顾客,他们采取了试用、租用等形式,企业为减少成本和风险可以一试。一些有资力的公司可以在管理软件开发公司开发前期参与设计或在软件成品之后为适应企业管理流程要求对各别模块进行修改。以上这些都可以解决信息化管理软件在企业生产运作中的适用性问题。

5、加强信息化管理中的信息安全。信息安全是信息化管理的关键和核心。随着计算机用户的范围和访问计算机资源的手段发生巨大变化,对企业来说保证信息安全就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在信息化进程中,可能会面临各种威胁,但要尽最大努力防止信息数据丢失或泄露。在加强信息化管理中,数据安全问题可以采取成立专门的网络中心,保证企业内部网络安全和防止外部网络攻击,采用相应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和软件,如防火墙、杀毒软件。在网络操作中,对员工进行权限设置,对数据进行加密保护和及时备份,等等。制定相关信息安全条例,不允许员工非法操作,并制定相应严格的惩罚制度。

四、结束语

通过探讨信息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目的是让更多的企业认清信息化管理,它并不是一项高新技术,也不是普通的管理方法,需要企业正视信息化管理问题,它是企业不断改造和升级的过程。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单靠以往的产品质量、价格、功能等传统因素已无法完全确保其竞争优势,需通过一种途径以确保在市场反应速度、决策的正确程度、创新能力、运作效率等方面占有一定的先机。在信息化管理过程中,尽管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难,但随着企业的不断改革,企业信息化管理还是取得了明显的成绩。希望企业在信息化管理中,学会从外部准确而及时地获取信息,迅速调整企业结构,保证企业更好地发展。

(作者单位:1.新疆财经大学;2.昌吉职业技术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篇9

一、二十一世纪信息时代特征

21世纪是信息社会,这已成为人们描绘21世纪社会特征时达成的首要共识。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了信息化的高速发展时期,以美国为首,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兴起的"信息高速公路"热,预示着第二次信息革命的悄然到来,无疑,它将对全球经济、政治、社会,人们生活和工作产生深远的影响。在信息社会,信息技术极大地促进了文化、知识、信息的传播,为人们充分表达意愿提供了技术条件,促进了民众的民主意识、民主观念、民主要求。

同时,信息技术革命对商业的影响也是十分巨大的,信息技术在商业流通领域的广泛应用,不仅改变着人们的思维观念,而且也实际改造着传统商业的环境设施,经营手段和经营方式。传统的管理层垄断信息的局面被打破,丧失了从垄断信息到垄断决策管理权力的优势,传统的科层制所固有的或衍生的理性化、部门分割的管理体制将受到冲击,工业社会所形成的代议式民主正在受到挑战。在信息社会,社会组织管理中的代议式民主、间接民主开始向参与民主、直接民主演变,由传统的金字塔型组织管理结构向网络型的组织管理结构转变。

二、企业信息化的含义

企业信息化是把信息技术应用于产品的设计、制造、管理、营销、服务等的全过程。其目的是,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和市场应变能力。简单地说,企业信息化首先应该包括企业管理的信息化,包括MRPⅡ、ERP、CRM、SCM等,其次包括产品设计的信息化,包括CAX、PDM、DFX等,以及并行工程、虚拟制造、虚拟样机、产品协同商务(CPC)等。第三方面就是信息集成,也就是说企业的设计信息,管理信息等要集成。第四方面是企业之间的信息集成,包括网络化设计、网络化制造和敏捷供应链。

三、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使用现状

据华信惠悦的该调查报告显示,受访的大中国区289家企业中,有42%的受访企业已经采用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 (包括独立或整合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32%的受访企业正在着手该系统的规划开发,只有约四分之一的受访企业没有应用任何人力资源软件系统。

与2002年相比,2003年应用最多的人力资源技术仍是薪资发放流程处理/工资单信息(78%)、人事行政管理(76%)及出勤管理(66%),这些均属于员工基本信息资料维护或交易性行政业务操作处理的功能。诚然,建立一个准确的员工信息数据库,是大部分企业发展较高层次人力资源管理职能的先决条件,但是,企业亦应开始计划,将人力资源技术由一般交易性业务操作处理转向策略。未来人力资源规划、继任计划、个人职业发展规划及绩效管理与核心能力管理,将成为下一波人力资源管理科技变革浪潮推进的重点。

四、信息系统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企业引入信息系统,提升了企业管理的管理精细化,优化了管理流程和组织结构,大力建设和完善各种业务的管理信息系统,转变粗放落后的企业管理方式,加快实现了精细化,扁平化管理,提高整体管理效率和科学决策水平。在信息时代的企业竞争中,响应速度慢,管理水平低下的企业必定会被淘汰,所以,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直接促使中小型企业提高自身管理水平。

信息化建设的成功实践证明,人力资源发展到新的历史阶段,必将依靠、依赖于信息化手段的使用与创新,信息化带来的变化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其效益十分可观。信息化前后对比结果如下:

一是标准统一。在大型企业集团范围内,首次拥有了一种共同的语言,那就是信息化的语言,也就是管理系统提供的统一的表格、数据标准。不再需要翻译和说明,系统建设所固化下来的数据格式,已经逐步成为企业事实上的标准。

二是业务规范。系统建设的过程,也就是业务梳理的过程,通过系统建设企业必然梳理出若干规范统一 的业务流程,成为企业共同的业务规范。业务规范的效果是有效减少了管理的交叉与缺位。减少了手工干预、人为操作,也就减少了误差,使人力资源管理更加科学,更加贴近实际管理需要。规范带来的是人力资源管理效率和管理准确性的大幅度提升。

三是管理透明。某些数据显性化了,高层管理者可以清晰窥见人力资源全貌。既可以微观观察某一专业、某一区域人力资源状况,找出管理症结,又可以全面分析、掌握人力资源结构数据,掌握流动与变化规律,为人力资源决策有效实施调控手段提供有效手段。基层管理者也可以及时有效掌握上级的意图和目标,管理指标、管理数据更加刚性,可性度更高。

四是决策有谱。通过信息化数据展示平台,可以及时掌握诸如企业领导班子、组织机构、队伍结构、 薪酬建构等各类人力资源统计、分析数据,进一步提高人力资源部门的数据分析水平,提高企业人力资 源决策的有效性、可靠性和决策支持能力。

五是变革出现。信息化建设,管理系统推广应用是一个极其艰辛而又漫长的过程,群众需要教育,管理 者需要引导,传统工作习惯、传统思维方式需要打破,这一切都要付出大量的努力。但一旦步人正轨,你就会发现思维方式、工作习惯的逐步改变,系统大幅度减轻管理者工作量等优点逐步显现,使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在不断提高。

五、企业人力资源信息化进程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企业信息化进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管理基础薄弱、人员素质低下。信息技术应用效果是建立在企业的日常管理之上的。就ERP而言, 严谨的作业流程、规范的数据资料是ERP成功的关键,而任何系统也都离不开来自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一些企业管理基础薄弱、人员素质低下,也是ERP失败的原因,诞生于高新技术的ERP产品,其实更是锦上添花的应用投资,期望在缺乏管理概念的企业中成功是不可能的。

物料编码、物料账册、质量管理中的不良品率、损耗率、工程资料、生产计划资料等便是ERP系统的基础,一个企业如果没有这些资料,ERP系统也就只能是无米之炊,再好的产品、实施都没有基础可言,企业的ERP项目失败了,连软件公司也会被拖到难以自拔的泥潭中。

ERP产品是从管理完善的企业中诞生出来的,其中包含许多科学的管理思想和概念,系统中的数据也有非常严密的逻辑关系,对应用人员的素质自然有较高的要求,不仅仅需要认真的工作态度,理解ERP的管理思想也是必需的。人员素质的提高不是一时一事便能达到的,企业的人员素质低下必然也会使得ERP项目走向失败的道路。

信息和知识已成为企业提高竞争力的关键。大量信息的飞速产生和通信技术的发展,迫使企业千方百计的去获取信息和知识。知识和信息已成为企业重要的战略资源。一个企业将来是否能够实现持续的发展,取决于是否具备最大限度、最快速度获取知识和利用知识的能力。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应用促使组织的管理由过去的职能导向型转变为过程导向型,以过程管理为中心,缩短了信息沟通的渠道和时间,提高了企业对客户和市场的反应速度。同时,信息系统精确的成本核算系统既节省了人力资源,又便于成本控制,此外还为管理者进行决策提供了系统的科学支持。这一切都促进了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从而使企业更能以一种主动的姿态,应变信息时代的挑战。

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不仅仅要满足人力资源部门的工作,更要重视建立全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关注决策层信息支撑。人力资源信息管理系统作为企业重要的管理工具,将推动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变革,依托并发挥优质人力资源管理的创造性和创新性,帮助企业实现“以人为本”的管理变革和提升,应对环境变化带给企业的诸多挑战,实现更快的发展速度、更高的业绩目标、更强的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 邢芳: 央企信息化求高务远. 中国信息化,2006,3

[2] 王丽晖:MIS在企业应用中的若干问题与概论. 商业现代化,2006,3

[3] 郭华玲:管理信息系统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模式分析. 现代机械,2006,2

[4] 韩江荣:企业建设MIS的作用及带来的变革. 商业现代化,2006,5

[5] 雄军:信息时代企业人力资源面临的挑战与变革.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3

[6] 刘满城:论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商业现代化,2006,4

[7] 黄梯云:管理信息系统.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7:8-9

[8] 商信. 中海物流的信息核变. 中国信息化,2006,9

篇10

论文关键词:电子商务实体企业SWOT分析战略路径

知识经济时代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大大推动全球电子商务的发展。甚至有人认为,互联网的应用使得企业战略不再重要。事实上,正如迈克尔•波特所指出的,互联网在企业中的广泛应用非但没有使企业战略不再重要,反而使得战略在企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更加明显。

一、电子商务发展的现状

电子商务(ElectronicCommerce)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远程通信技术,实现整个商务(买卖)过程中的电子化、数字化和网络化。人们不再是面对面的、看着实实在在的货物、靠纸介质单据(包括现金)进行买卖交易。而是通过网络,通过网上琳琅满目的商品信息、完善的物流配送系统和方便安全的资金结算系统进行交易(买卖)。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兴的商业贸易方式,极大地改变了人们传统的交易方式和思维习惯,带动了经济体系结构的变革,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巨大助力。从20世纪60年代计算机开始进入商务企业至今,其价格不断地降低,而处理能力却成倍地增长。互联网在1992年下半年至1993年上半年间被引入我国。到1995年,我国企业开始涉足电子商务,在我国政府及信息化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与指引下,我国电子商务得到很大程度的发展。

2005年我国电子商务市场整体增长迅猛,网上成交额由2004年的3239亿元升至2005年的5291亿元,增长163%。2006年我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额高达9957亿元,2007年市场交易额达18373亿元。与此同时,全球的电子商务也有了极大的发展。

2004年全球电子商务市场规模为69426亿美元,2005年为1219792亿美元,2006年猛增到224651亿美元,2007年高达433617亿美元,到2008年全球电子商务市场规模已达到近10万亿美元,见图1。电子商务作为一个全新的巨大产业,必将迫使一些过时的旧产业进行重组、变革,从而推动若干产业的升级发展,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二、我国实体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SWOT分析

我国的电子商务如今正在进入一个重要的时期,这就是在一个更高的起点上建设传统行业、企业的综合服务平台。虽然目前大多数企业已经意识到开展电子商务的重要性,但在开展电子商务之前,如果不对企业实施电子商务的环境进行分析,盲目地实施电子商务,必将导致失败。

表1给出了实体企业的SWOT分析框架,从中可以看出,在目前的情况下,企业发展电子商务尽管有着极大的优势与机遇,但同时也面临不可忽视的劣势与挑战。企业必须抓紧对发展电子商务的研究和分析,变劣势为优势。随着市场的发展和需求的变化,如果不迅速提高自身素质和加强电子商务意识,则势必会遇到强劲的挑战;如果不能适应,还会被淘汰。面对复杂的电子商务环境与市场竞争。实体企业只有将其置身于外部动态环境之中并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全面分析,依此制定发展电子商务的长期定位及战略计划,才能推进电子商务的顺利进行。

从内部来讲,企业应该抓住机遇,尽早从提高企业整体素质、加强人才战略着手,进行企业信息化建设和物流配送体系建设、解决电子商务安全问题。

三、我国实体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战略路径

(一)加强人才战略

对目前企业来说,企业的规模、资金和管理模式,决定了他们在进行人才战略的时候,应该积极地引进成型的电子商务人才,即所谓的“摘桃子”战术,而以“栽桃子”战术为辅。具体可通过与本地高校进行长期合作,用高薪、充满信任的工作环境吸引有经验的人才。更可利用电子商务的虚拟化,可以提供灵活的工作时间和远程办公,这也能从国际热闹市场上搜寻及吸引更多更优秀的人才为企业效劳。

(二)营造良好的企业信息文化氛围

信息文化是指企业在信息化过程中形成的信息意识、信息化行为、信息价值观和信息形象等概念。它具有凝聚、激励、约束、辐射这四大功能。它能反映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的精神面貌、企业员工对企业信息化的认识价值观和企业信息化展示给外界的形象。所以信息文化也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营造浓厚的企业信息文化氛围。可以让企业员工充分认识企业信息化与电子商务的联系以及企业信息化建设对于电子商务的重要性。从而能较大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同时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三)完善企业的内部环境

1.建立完善的现代物流体系。加强企业现代电子商务和物流理论的研究投入。向电子商务物流发达的国家学习,吸收国外企业的先进思想、理论和技术,吸取国外物流管理研究的成果。积极发展网络化、社会化的物流服务体系。企业应重视物流网络的发展,通过与物流企业的联合,发展与物流企业间的业务联盟。

2.消除电子商务安全隐患。企业开展电子商务应具备一支精干的安全技术研究队伍,集中力量解决网上交易的安全技术问题,包括加密技术、防火墙技术、数字签名技术、报文摘要技术、认证技术、留痕技术等等,并能够随着计算机和电子商务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改进这些技术。只有安全问题解决了,才能解除消费者的安全顾虑。

从外部情况来看,企业要通过各种途径消除社会对电子商务应用的认识并提高信任环境;利用电子商务联盟及政府鼓励的优势,与传统企业相结合,发展高效、快速的电子商务;此外,企业还应抓住市场机遇,以创新为手段,积极开发新的领域,

不断拓展新的市场,推进企业电子商务的发展。

(四)逐步完善诚信体系

电子商务的复杂性决定了需要一套完善个人和企业诚信体系和诚信查询制度,以实现具体化,可靠性基础上进行的“虚拟化”交易。企业可以在进行登记身份的前提下,开展网络交易活动,建立网上信用评价机制。这样就会对开展电子商务主体的行为产生一种监督力量,一旦发现有商业信用严重不良的企业和个人,企业可以依照相关的法律,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通过诚信体系的建设,使电子商务活动中的交易环境得到净化,推动电子商务更好的发展。

(五)电子商务与传统商务模式结合发展

电子商务不是对传统商务模式的否定,而是对传统商务模式的扬弃。电子商务模式吸收了传统商务模式的精华,并且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对其加以改进。从而提高了生产力,极大地降低了成本;并且提供了令消费者满意的更快捷、更精确的服务,实现了企业自身与合作伙伴、客户、供应商等利益相关者的多赢。但要想真正实现电子商务,让其发挥最大效益,仅仅做好网上功夫是不够的。还要依托传统企业实体,与传统商务模式相结合,对企业内外信息及资源进行整合,对客户需求进行快速反应。这就要求企业不仅要对外部商品流通流程减肥,也要对企业内部运作流程减肥,双减齐上,才能治标治本,使企业的电子商务发展产生质的飞跃。

(六)以创新精神推动企业电子商务的发展

综上所述,电子商务在当代市场经济竞争环境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渗透到了社会的各行各业、各个领域。电子商务这股强大的经济力量在增加新的商务内容的同时,也促使了企业发展新的战略模式。电子商务企业拥有人类社会前所未有的巨大商机。但随着外界和自身环境的改变,实体电子商务企业个体要想成为电子商务时代的“弄潮儿”,就必须要用发展的眼光、系统的思路来进行规划,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有效的战略来塑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根据美国华裔电子商务行家GaryKuang的分析,开发电子商务需要三方面的才能:一是与传统经济及商务相结合的能力;二是要独到的商业眼光;三是精通网络特性,要对互联网有全面深刻的认识,有国际贸易经验和企业内部管理经验,有能力解决开发过程中遇到的诸多困难。虽然国外企业创造了一些成功的电子商务的商业模式,但并不一定适合我国的国情。只有我国的企业才能创造出成功的电子商务商业模式。所以,我国的企业在发展电子商务中,仍然要努力发掘自己的创新精神,这其中包括技术的创新、商业模式的创新、及管理制度的创新。以此来作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琪.电子商务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篇11

电子商务经济环境是指将商务活动建立在以信息和网络科技为支撑的技术平台上的经济条件,包括信息网络的基础设施、企业信息和金融电子化等内容。在良好的电子商务经济环境下,企业可以利用网络,超越空间界限,在全球范围内开展从原材料查询和采购到产品开发、生产、宣传、销售、货款结算及与银行之间往来等各个环节的业务。人力资源供求信息的疏通和供求协议的达成也可以通过网络进行。电子商务的经济环境包括电子商务的基础设施建设、企业信息化和金融电子化。

电子商务以信息和网络科技为依托。信息网络科技的发展是电子商务发展的基础。而信息和网络基础设施既是网络技术发展的结果,又是其发挥作用必不可少的平台。正如莫尔定律(信息经济的规律,它表明计算机的微处理器的能力每18个月就翻一翻)所揭示的那样,信息科技正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要广泛实现网上实时交易,需要网络有非常快的响应速度和较高的带宽,对硬件和软件设施的要求都非常高。电子商务基础设施的先进程度,是决定市场主体能否把握住电子商务带来的巨大商机,在激烈的竞争中发展壮大的重要条件;是决定市场主体能否在由电子商务带来的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调整中占据领先地位的重要因素。

企业信息化是电子商务的前提条件。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和决策的过程中,不断开发和广泛运用信息和网络科学技术,使企业经济效益和竞争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而不仅仅是在现在的运行过程中增设一套并行的信息设施。企业信息化的内容包括产品设计信息化、经营管理信息化、决策信息化和信息化的人力资源培养等诸多方面。

企业能否利用电子商务带来的好处,或者说能在多大程度上利用电子商务带来的好处,依赖于企业信息化的水平。只有当企业信息化发展到一定水平后,企业才能利用电子商务开展从原材料的查询和采购到产品开发、生产、销售、货款结算及与银行之间的业务往来等各个环节的业务。

金融信息化是发展电子商务的关键。金融信息化是指金融机构在其为客户提供金融服务和进行经营管理的过程中,通过对信息资源的深入开发和广泛运用,使金融服务更加及时、便捷、安全、多功能和全球化。在金融信息化的条件下,金融机构通过信息网络开展业务。金融信息化使网上银行应运而生。电子化票据、电子化现金传递,把理想的“瞬间传递”变为现实,而且大幅度提高了银行服务的准确性和精确度,提高了银行的服务质量。同时,金融信息化还丰富了银行服务的内容。在网上,银行客户只需访问相应金融机构的网站就可以办理所需的各种业务:可以进行支付、转帐、存款、取款;可以买卖证券、期货、股票、外汇、基金等;可以修改密码、挂失存单和购买股票;可以查询帐户信息、交易明细帐、对帐单及各种金融交易情况;可以了解政府金融政策、金融组织动态、风险控制等各种金融信息。金融信息化既是电子商务的支撑点,也是金融业新的增长点。

通过网上的支付工具进行的电子支付与结算,起着联结网上交易双方的纽带作用。由于突破了地域与时间限制的电子商务正在迅速发展,金融业为了在信息时代求生存,必须要适应新时代电子商务发展的需要,尽可能为网上交易的市场主体提供优质服务。

二、加快我国电子商务的经济环境建设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都以超常的速度发展,目前已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是由于经济实力、科技发展水平和管理等方面的原因,我国现有的网络基础设施和相关的科技水平还处在较低的层次上,上网速度慢、收费高、网上中文信息量不足等已成为上网用户反映非常突出的问题。同时,电子商务的发展还取决于信息终端设备的普及程度,如电话、个人电脑的普及率等。虽然我国电话和个人电脑的普及率近年来提高速度很快,但是和世界发达国家比起来差距依然很大。国家统计局国际统计信息中心的研究人员从信息技术和信息技术设备利用能力、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能力、信息化人才与人口素质以及国家对信息产业的支持状况等四个方面,选取了29个指标,编制成信息能力指数,测算信息能力大小。对28个主要国家和地区的信息能力进行测算和比较的结果表明,美国的信息能力得了71.76分,居第一位;日本第二,得69.97分;澳大利亚第三,得65.59分。而中国只得了6.17分,仅为美国的8.6%。与韩国的15.3%和巴西的40.2%都还有很大差距。较低的信息能力使我国电子商务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

要提升我国电子商务基础设施的科学技术水平和信息终端设备的普及程度,建设适应电子商务发展要求的基础设施,所需要投资的规模十分巨大。同时,要使电子商务基础设施保持其科技水平的先进性,还需要不断研制和开发与网络体系相适应的信息传输设备和技术,所需要的投资也绝非小数目。达维多定律(该定律表明,任何一个企业要在本产业中保持领先地位,都必须第一个淘汰自己的产品)所揭示的企业必须进行不断创新的原理,意味着网络和信息技术投资必须保持连续性。

人力资源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能动性因素。信息和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需要大量的、素质不断提高的信息和网络科技及相关领域的专才,如IT专才、网络管理专才、材料专才及投资管理专才等。而信息技术的超常规发展,则意味着信息科学技术方面人力资源的知识速度不断加快和素质不断提高。

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已经有了20多年的历史,许多企业都建立起了内部的网络,并不同程度地运用信息网络技术进行信息处理和辅助管理。一些大中型企业已经拥有了相当多的信息技术设备,并培养和储备了一些信息技术人才。一些重大的信息工程建设如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计算机辅助制造(CAD/CAM)、管理信息系统(MI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等在一些大中型企业也有所发展。但是总体来说,我国企业信息化的水平还是非常低的。据有关资料显示,在我国15000家国有或国家控股的大中型企业中,仅有约10%的企业基本实现了企业信息化或能较好地运用信息手段;约有70%的企业能在一定程度上运用信息手段或正积极向企业信息化的方向努力;仍有约20%的企业只有少量的计算机,除财务计算和打字外,很少运用网络技术获取或发送信息。广大中小型企业拥有和运用信息技术的比率就更低了。更难令人乐观的是,许多拥有信息硬件设备的企业,往往把建立自己的.COM网站和通过互联网收取电子定单看作是电子商务的全部,而不能利用信息技术和现有硬件设施实现企业内部整个流程的信息化,以至许多企业对市场信息反应迟钝,坐失了许多商机,效益非常低下。同时,我国企业信息化进程中不同行业和地区的差别也很大。

企业信息化对资金、技术和人力资源的巨大需求,十分引人关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要求企业自谋发展,自负盈亏。在企业信息化过程中,首先应当使现有的信息技术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随着经济体制改革深化,企业应当主要依靠自身的力量筹集资金,通过提升企业的信誉度,使企业能够通过向金融企业和资本市场融通资金,满足加快企业的信息化进程对资金的需求。同时,国家应当为企业的信息化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并给予政策上的支持。

我国金融信息化的建设,自1993年开始的金卡工程建设起,驶入了快车道。金卡工程建设的目的就是要建立全国统一的银行卡发卡和服务体系,利用金卡工程的连接,实现跨银行、跨地区的通存通兑、联机授权、实时转帐,形成安全、快捷、经济的支付环境,为电子商务的发展创造条件。尽管我国目前尚未出现网上银行,但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和招商银行等都已开通了网上银行业务。同时,中国人民银行还从1997年6月开始建设中国国家现代化支付系统(CNAPS),经过1997——1999年和1998——2001年两个相互交叉的阶段的建设,现在这个工程已有230个城市区域网络和314个城市信息处理中心。通过这个系统可以实现政府债券簿记系统、电子联行系统、银行卡受信系统、中央银行会计核算系统、同城结算系统、商业银行前台系统及与香港实时清算系统的连接。即使如此,我国银行系统的信息化程度仍不能满足电子商务所需的实时电子化支付的要求,银行卡的普及率及使用率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

在金融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不少新问题也正在困扰着金融网络发展:(1)金融信息的安全问题。自从信息网络技术介入金融领域以来,人们一直就在为保证金融信息的安全而努力,发明了诸如防火墙、虚拟保险箱和种种加密技术,但是信用卡数据等金融信息被盗的事件却仍时有发生。实现金融信息网上传输时的机密性、可鉴别性和一致性等,仍然是发展电子商务必须要解决的重大问题。(2)金融信息安全防护措施的后发性问题。现在网络中的金融安全防护模式是,被攻击——保护——再被攻击——再加强保护。也就说,在金融信息被盗或遭到破坏以后,才有相应的技术方法和防范措施。为加强金融安全防护的可靠性,必须将其转变为有防范预见性的模式。(3)网上银行的统一问题。各网络银行出于安全的考虑,其网络都是独立运行的,这使国际间电子商务的结算不断遇到麻烦。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如何通过协商达成网上银行统一标准运行,是电子商务发展向金融信息化提出的又一道难题。

三、解决电子商务经济环境建设中的难题

促进电子商务的发展,必须积极打造有利于电子商务发展的经济环境。在我国现有的条件下,无论是电子商务的基础设施建设,还是企业信息化、金融电子化,都需要投入大量资源,特别是资金和适用的人力资源。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国家、企业等相关主体的共同努力。

1、电子商务经济环境建设的资金问题

信息企业、工商企业、金融企业及相关各主体,要在市场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就必须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实现企业内部资源的合理配置,利用我国巨大的信息产品和服务市场及电子商务快速发展所带来的巨大商机,提高经济效益,为自身的发展壮大积累资金。

市场经济条件下投资多元化的特点,使企业可以通过金融市场筹措资金,以满足电子商务发展对资金的巨大需求。企业通过股份制改造或发行债券,到证券市场上筹集资金等办法已为较多企业所采用,对打造有利于电子商务经济环境所发挥的作用是不能低估的。今后,随着国有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及联想等信息通信企业股票的上市发行,市场在打造电子商务经济环境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将更加突出,并将最终成为打造电子商务经济环境所需资金的主要来源。投资者也能通过对信息产业的投资,分享电子商务发展所带来的商机和利润。除了发行股票和债券以外,企业还可以通过参与金融市场的资本运作筹集资金。由于我国在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企业内资源配置不合理的情况比较严重,企业在通过资本运作筹集资金的同时,还可以提高企业资源的合理配置水平和利用率。

我国作为WTO成员方,以对外开放为基本国策。在我国投资政策的指导下,利用国外资金打造有利于电子商务发展的经济环境也是可取途径。当前世界经济低迷,而我国经济发展可谓是一枝独秀,为我们利用国外资金提供了有利的条件。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与可能,很好地利用这一有利条件,加快打造有利于电子商务发展的经济环境不失为明智之举。

2、电子商务经济环境建设的人才问题

发展电子商务需要一大批信息科技、电子商务、现代管理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可是目前在我国的人力资源市场上,这类专业人才却是短缺和闲置的状况并存。从国外引进专才是解决眼前加快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建设对专才需要的捷径。在这方面政府已经作了大量的工作,例如近几年我国政府都曾组团专程赴美国和加拿大等发达国家招揽人才。目前出现的出国留学人员学成回国潮是和政府的努力分不开的。今后我们还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引进国外专才。为了更好地引进并留住专才,必须进一步完善引进国外专才的政策和相关措施。不久前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绿卡”制度,将更有利于国外专才的引进。

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建设除需要大量高层次专才外,还需要许多中低层次的人力资源。从长远来看,在我国这样发展中的人口大国,大量从国外引进人力资源显然也是国力所不支持的。因此,解决电子商务人力资源短缺的根本途径是大力发展教育,源源不断地培养出发展电子商务所需要的人力资源。就目前的情况看来,我国的教育产业为适应信息产业发展的需要,已经培养出了一大批信息专业人力资源,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人才奇缺,大量的中低层次的信息专业人力资源的实际操作能力又不尽如人意。不能不承认,这是国外软件长期垄断我国市场,电子商务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之一。电子商务方面的人力资源结构也存在类似的问题。所以我们在发展教育的同时,必须注意教育结构问题。

对信息产业现有的人力资源进行短期培训,使其竞争上岗,也是一条可取的路径。但从长远来看,加强多层次、多领域人才培养是解决我国人力资源结构失调和高层次人才短缺的根本途径。

通过发展人力资源市场,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可以部分解决电子商务发展对人力资源的需求,还可以缓解就业压力。培育和发展人力资源市场,一要加快产权制度改革,使劳动者和企业能通过参与市场竞争,实现其人力资源效用的最大化和利润最大化;二要进一步深化工资制度改革,完善个人收入调节制度,使劳动者能为实现其人力资源最大化而合理流动,同时又不致导致两极分化;三要加快市场法制、制度建设和社会保险制度、户籍制度建设,为人力资源市场发展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四要发展和完善人力资源中介机构,提高其服务质量,为劳动者合理流动疏通信息。

3、电子商务经济环境建设中的政府宏观调控职能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解决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建设所需的资金和人力资源短缺问题,都必须通过市场来解决。

我国正处于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轨时期,市场主体的产权尚有待明晰,市场行为有待规范;市场体系也还有待完善和健全;市场运行的规则、制度和法制建设更需要加强。也就是说,无论是信息企业自筹资金,还是通过金融市场融通资金,都需要市场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市场体系、市场规则、市场法制的建立健全。从根本上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健全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结果。但是政府强有力的、正确的宏观调控,可以促使这一进程健康发展。所以我们在打造有利于电子商务发展的经济环境的过程中,必须强化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

政府对电子商务经济环境建设的资金支持作用是不可缺少的。政府加强市场法制建设,促进市场运行规则、制度的建设,能为企业通过市场融通资金、吞吐人力资源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政府正确的经济政策,能正确引导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市场资金及人力资源的流向;政府对社会保险制度、工资制度、户籍管理制度的改革,有利于企业吸引并留住所需要的专才。政府正确的宏观调控手段和方法的运用,能为电子商务经济环境的建设提供周到的服务,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发展电子商务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促进打造电子商务经济环境的各项工作健康发展。

我国政府已经为电子商务经济环境的建设作了大量的工作,可以说电子商务经济环境建设的每一个进步都和政府的支持分不开。当然也应当看到,处于新旧体制转轨时期的政府,在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带有计划经济的烙印,相信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政府职能的进一步转换,政府对打造有利于电子商务经济环境支持力度会进一步强化。

【参考文献】

[1]赵立平.电子商务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

[2]姚开建、雷达.新经济——迎接新世纪的挑战〔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

篇12

电子商务经济环境是指将商务活动建立在以信息和网络科技为支撑的技术平台上的经济条件,包括信息网络的基础设施、企业信息和金融电子化等内容。在良好的电子商务经济环境下,企业可以利用网络,超越空间界限,在全球范围内开展从原材料查询和采购到产品开发、生产、宣传、销售、货款结算及与银行之间往来等各个环节的业务。人力资源供求信息的疏通和供求协议的达成也可以通过网络进行。电子商务的经济环境包括电子商务的基础设施建设、企业信息化和金融电子化。

电子商务以信息和网络科技为依托。信息网络科技的发展是电子商务发展的基础。而信息和网络基础设施既是网络技术发展的结果,又是其发挥作用必不可少的平台。正如莫尔定律(信息经济的规律,它表明计算机的微处理器的能力每18个月就翻一翻)所揭示的那样,信息科技正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要广泛实现网上实时交易,需要网络有非常快的响应速度和较高的带宽,对硬件和软件设施的要求都非常高。电子商务基础设施的先进程度,是决定市场主体能否把握住电子商务带来的巨大商机,在激烈的竞争中发展壮大的重要条件;是决定市场主体能否在由电子商务带来的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调整中占据领先地位的重要因素。

企业信息化是电子商务的前提条件。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和决策的过程中,不断开发和广泛运用信息和网络科学技术,使企业经济效益和竞争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而不仅仅是在现在的运行过程中增设一套并行的信息设施。企业信息化的内容包括产品设计信息化、经营管理信息化、决策信息化和信息化的人力资源培养等诸多方面。

企业能否利用电子商务带来的好处,或者说能在多大程度上利用电子商务带来的好处,依赖于企业信息化的水平。只有当企业信息化发展到一定水平后,企业才能利用电子商务开展从原材料的查询和采购到产品开发、生产、销售、货款结算及与银行之间的业务往来等各个环节的业务。

金融信息化是发展电子商务的关键。金融信息化是指金融机构在其为客户提供金融服务和进行经营管理的过程中,通过对信息资源的深入开发和广泛运用,使金融服务更加及时、便捷、安全、多功能和全球化。在金融信息化的条件下,金融机构通过信息网络开展业务。金融信息化使网上银行应运而生。电子化票据、电子化现金传递,把理想的“瞬间传递”变为现实,而且大幅度提高了银行服务的准确性和精确度,提高了银行的服务质量。同时,金融信息化还丰富了银行服务的内容。在网上,银行客户只需访问相应金融机构的网站就可以办理所需的各种业务:可以进行支付、转帐、存款、取款;可以买卖证券、期货、股票、外汇、基金等;可以修改密码、挂失存单和购买股票;可以查询帐户信息、交易明细帐、对帐单及各种金融交易情况;可以了解政府金融政策、金融组织动态、风险控制等各种金融信息。金融信息化既是电子商务的支撑点,也是金融业新的增长点。

通过网上的支付工具进行的电子支付与结算,起着联结网上交易双方的纽带作用。由于突破了地域与时间限制的电子商务正在迅速发展,金融业为了在信息时代求生存,必须要适应新时代电子商务发展的需要,尽可能为网上交易的市场主体提供优质服务。

二、加快我国电子商务的经济环境建设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都以超常的速度发展,目前已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是由于经济实力、科技发展水平和管理等方面的原因,我国现有的网络基础设施和相关的科技水平还处在较低的层次上,上网速度慢、收费高、网上中文信息量不足等已成为上网用户反映非常突出的问题。同时,电子商务的发展还取决于信息终端设备的普及程度,如电话、个人电脑的普及率等。虽然我国电话和个人电脑的普及率近年来提高速度很快,但是和世界发达国家比起来差距依然很大。国家统计局国际统计信息中心的研究人员从信息技术和信息技术设备利用能力、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能力、信息化人才与人口素质以及国家对信息产业的支持状况等四个方面,选取了29个指标,编制成信息能力指数,测算信息能力大小。对28个主要国家和地区的信息能力进行测算和比较的结果表明,美国的信息能力得了71.76分,居第一位;日本第二,得69.97分;澳大利亚第三,得65.59分。而中国只得了6.17分,仅为美国的8.6%。与韩国的15.3%和巴西的40.2%都还有很大差距。较低的信息能力使我国电子商务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

要提升我国电子商务基础设施的科学技术水平和信息终端设备的普及程度,建设适应电子商务发展要求的基础设施,所需要投资的规模十分巨大。同时,要使电子商务基础设施保持其科技水平的先进性,还需要不断研制和开发与网络体系相适应的信息传输设备和技术,所需要的投资也绝非小数目。达维多定律(该定律表明,任何一个企业要在本产业中保持领先地位,都必须第一个淘汰自己的产品)所揭示的企业必须进行不断创新的原理,意味着网络和信息技术投资必须保持连续性。

人力资源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能动性因素。信息和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需要大量的、素质不断提高的信息和网络科技及相关领域的专才,如IT专才、网络管理专才、材料专才及投资管理专才等。而信息技术的超常规发展,则意味着信息科学技术方面人力资源的知识速度不断加快和素质不断提高。

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已经有了20多年的历史,许多企业都建立起了内部的网络,并不同程度地运用信息网络技术进行信息处理和辅助管理。一些大中型企业已经拥有了相当多的信息技术设备,并培养和储备了一些信息技术人才。一些重大的信息工程建设如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计算机辅助制造(CAD/CAM)、管理信息系统(MI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等在一些大中型企业也有所发展。但是总体来说,我国企业信息化的水平还是非常低的。据有关资料显示,在我国15000家国有或国家控股的大中型企业中,仅有约10%的企业基本实现了企业信息化或能较好地运用信息手段;约有70%的企业能在一定程度上运用信息手段或正积极向企业信息化的方向努力;仍有约20%的企业只有少量的计算机,除财务计算和打字外,很少运用网络技术获取或发送信息。广大中小型企业拥有和运用信息技术的比率就更低了。更难令人乐观的是,许多拥有信息硬件设备的企业,往往把建立自己的.COM网站和通过互联网收取电子定单看作是电子商务的全部,而不能利用信息技术和现有硬件设施实现企业内部整个流程的信息化,以至许多企业对市场信息反应迟钝,坐失了许多商机,效益非常低下。同时,我国企业信息化进程中不同行业和地区的差别也很大。

企业信息化对资金、技术和人力资源的巨大需求,十分引人关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要求企业自谋发展,自负盈亏。在企业信息化过程中,首先应当使现有的信息技术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随着经济体制改革深化,企业应当主要依靠自身的力量筹集资金,通过提升企业的信誉度,使企业能够通过向金融企业和资本市场融通资金,满足加快企业的信息化进程对资金的需求。同时,国家应当为企业的信息化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并给予政策上的支持。

我国金融信息化的建设,自1993年开始的金卡工程建设起,驶入了快车道。金卡工程建设的目的就是要建立全国统一的银行卡发卡和服务体系,利用金卡工程的连接,实现跨银行、跨地区的通存通兑、联机授权、实时转帐,形成安全、快捷、经济的支付环境,为电子商务的发展创造条件。尽管我国目前尚未出现网上银行,但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和招商银行等都已开通了网上银行业务。同时,中国人民银行还从1997年6月开始建设中国国家现代化支付系统(CNAPS),经过1997——1999年和1998——2001年两个相互交叉的阶段的建设,现在这个工程已有230个城市区域网络和314个城市信息处理中心。通过这个系统可以实现政府债券簿记系统、电子联行系统、银行卡受信系统、中央银行会计核算系统、同城结算系统、商业银行前台系统及与香港实时清算系统的连接。即使如此,我国银行系统的信息化程度仍不能满足电子商务所需的实时电子化支付的要求,银行卡的普及率及使用率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

在金融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不少新问题也正在困扰着金融网络发展:(1)金融信息的安全问题。自从信息网络技术介入金融领域以来,人们一直就在为保证金融信息的安全而努力,发明了诸如防火墙、虚拟保险箱和种种加密技术,但是信用卡数据等金融信息被盗的事件却仍时有发生。实现金融信息网上传输时的机密性、可鉴别性和一致性等,仍然是发展电子商务必须要解决的重大问题。(2)金融信息安全防护措施的后发性问题。现在网络中的金融安全防护模式是,被攻击——保护——再被攻击——再加强保护。也就说,在金融信息被盗或遭到破坏以后,才有相应的技术方法和防范措施。为加强金融安全防护的可靠性,必须将其转变为有防范预见性的模式。(3)网上银行的统一问题。各网络银行出于安全的考虑,其网络都是独立运行的,这使国际间电子商务的结算不断遇到麻烦。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如何通过协商达成网上银行统一标准运行,是电子商务发展向金融信息化提出的又一道难题。

三、解决电子商务经济环境建设中的难题

促进电子商务的发展,必须积极打造有利于电子商务发展的经济环境。在我国现有的条件下,无论是电子商务的基础设施建设,还是企业信息化、金融电子化,都需要投入大量资源,特别是资金和适用的人力资源。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国家、企业等相关主体的共同努力。

1、电子商务经济环境建设的资金问题

信息企业、工商企业、金融企业及相关各主体,要在市场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就必须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实现企业内部资源的合理配置,利用我国巨大的信息产品和服务市场及电子商务快速发展所带来的巨大商机,提高经济效益,为自身的发展壮大积累资金。

市场经济条件下投资多元化的特点,使企业可以通过金融市场筹措资金,以满足电子商务发展对资金的巨大需求。企业通过股份制改造或发行债券,到证券市场上筹集资金等办法已为较多企业所采用,对打造有利于电子商务经济环境所发挥的作用是不能低估的。今后,随着国有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及联想等信息通信企业股票的上市发行,市场在打造电子商务经济环境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将更加突出,并将最终成为打造电子商务经济环境所需资金的主要来源。投资者也能通过对信息产业的投资,分享电子商务发展所带来的商机和利润。除了发行股票和债券以外,企业还可以通过参与金融市场的资本运作筹集资金。由于我国在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企业内资源配置不合理的情况比较严重,企业在通过资本运作筹集资金的同时,还可以提高企业资源的合理配置水平和利用率。

我国作为WTO成员方,以对外开放为基本国策。在我国投资政策的指导下,利用国外资金打造有利于电子商务发展的经济环境也是可取途径。当前世界经济低迷,而我国经济发展可谓是一枝独秀,为我们利用国外资金提供了有利的条件。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与可能,很好地利用这一有利条件,加快打造有利于电子商务发展的经济环境不失为明智之举。

2、电子商务经济环境建设的人才问题

发展电子商务需要一大批信息科技、电子商务、现代管理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可是目前在我国的人力资源市场上,这类专业人才却是短缺和闲置的状况并存。从国外引进专才是解决眼前加快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建设对专才需要的捷径。在这方面政府已经作了大量的工作,例如近几年我国政府都曾组团专程赴美国和加拿大等发达国家招揽人才。目前出现的出国留学人员学成回国潮是和政府的努力分不开的。今后我们还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引进国外专才。为了更好地引进并留住专才,必须进一步完善引进国外专才的政策和相关措施。不久前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绿卡”制度,将更有利于国外专才的引进。

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建设除需要大量高层次专才外,还需要许多中低层次的人力资源。从长远来看,在我国这样发展中的人口大国,大量从国外引进人力资源显然也是国力所不支持的。因此,解决电子商务人力资源短缺的根本途径是大力发展教育,源源不断地培养出发展电子商务所需要的人力资源。就目前的情况看来,我国的教育产业为适应信息产业发展的需要,已经培养出了一大批信息专业人力资源,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人才奇缺,大量的中低层次的信息专业人力资源的实际操作能力又不尽如人意。不能不承认,这是国外软件长期垄断我国市场,电子商务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之一。电子商务方面的人力资源结构也存在类似的问题。所以我们在发展教育的同时,必须注意教育结构问题。

对信息产业现有的人力资源进行短期培训,使其竞争上岗,也是一条可取的路径。但从长远来看,加强多层次、多领域人才培养是解决我国人力资源结构失调和高层次人才短缺的根本途径。

通过发展人力资源市场,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可以部分解决电子商务发展对人力资源的需求,还可以缓解就业压力。培育和发展人力资源市场,一要加快产权制度改革,使劳动者和企业能通过参与市场竞争,实现其人力资源效用的最大化和利润最大化;二要进一步深化工资制度改革,完善个人收入调节制度,使劳动者能为实现其人力资源最大化而合理流动,同时又不致导致两极分化;三要加快市场法制、制度建设和社会保险制度、户籍制度建设,为人力资源市场发展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四要发展和完善人力资源中介机构,提高其服务质量,为劳动者合理流动疏通信息。

3、电子商务经济环境建设中的政府宏观调控职能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解决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建设所需的资金和人力资源短缺问题,都必须通过市场来解决。

我国正处于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轨时期,市场主体的产权尚有待明晰,市场行为有待规范;市场体系也还有待完善和健全;市场运行的规则、制度和法制建设更需要加强。也就是说,无论是信息企业自筹资金,还是通过金融市场融通资金,都需要市场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市场体系、市场规则、市场法制的建立健全。从根本上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健全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结果。但是政府强有力的、正确的宏观调控,可以促使这一进程健康发展。所以我们在打造有利于电子商务发展的经济环境的过程中,必须强化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新晨

政府对电子商务经济环境建设的资金支持作用是不可缺少的。政府加强市场法制建设,促进市场运行规则、制度的建设,能为企业通过市场融通资金、吞吐人力资源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政府正确的经济政策,能正确引导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市场资金及人力资源的流向;政府对社会保险制度、工资制度、户籍管理制度的改革,有利于企业吸引并留住所需要的专才。政府正确的宏观调控手段和方法的运用,能为电子商务经济环境的建设提供周到的服务,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发展电子商务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促进打造电子商务经济环境的各项工作健康发展。

我国政府已经为电子商务经济环境的建设作了大量的工作,可以说电子商务经济环境建设的每一个进步都和政府的支持分不开。当然也应当看到,处于新旧体制转轨时期的政府,在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带有计划经济的烙印,相信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政府职能的进一步转换,政府对打造有利于电子商务经济环境支持力度会进一步强化。

【参考文献】

[1]赵立平.电子商务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

[2]姚开建、雷达.新经济——迎接新世纪的挑战〔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