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01 09:20:09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健康教育活动形式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1. 课外活动的自主性
课外活动是指在学校或校外教育机关的指导下,受教育者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以及实际的需要,自愿地组织、选择和参加的活动。课外活动不仅能发挥受教育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能使受教育者的才能、个性得到充分发展,有利于受教育者的优良个性品质的培养。比如我校每学期举行舞蹈、歌唱、戏剧表演等形式的课外活动,学生以班级为单位自愿参加,自主选择项目报名,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自主性和决断能力。
2. 课外活动的形式具有很大的灵活性
课外活动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状况等来确定。活动规模的大小、活动时间的长短、活动内容的选择等都可以灵活掌握,没有固定模式,生动活泼,灵活多样。学生在课余时间自己组织活动,活动时间和内容由学生自己掌控,教师只起到指导监督的作用。根据本班学生实际情况,班主任还可以开展不同形式的性健康教育课外活动。
3. 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相比,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在课外活动中,学生有直接动手的机会,在其亲自参与、组织、设计的各项实践中,学生提高了心理素质、身体素质和道德素养,异往的技能和性健康价值观念获得很大的发展。
二、课外活动在性健康教育中的意义
在《读懂孩子青春期》一书中指出:怎样更好地平抑青少年随时可能发生的性冲动?首先,要学习必要的性知识。其次,采取各种方法疏导“性压力”,如专注于学习,为达到理想目标而努力学习,多参加体育训练和文娱活动。再次,各种类型的交往都可在一定程度上满足青春期男女接触异性的兴趣,男女一起散步、谈话、娱乐,都有助于宣泄性积郁。青春期异往的类型有:
1.娱乐型交往。看电影、打球、郊游、聊天,在公共场合进行的,“玩伴”之间建立一种异性友谊。
2.自我需求型。渴求异性理解、关怀、同情,异性充当安抚者的角色,具有心理补偿的功能。
3.寻找地位型。追求一种地位,证实自己在群体中的威信,争取周围人对自己的较高评价。
4.社会化型。学习与异性相处,接纳和扮演适合现代社会的性别角色。
5.恋爱型交往。在各种类型的交往后,交往圈子逐渐缩小,为选择配偶进入婚姻准备阶段的交往。
课外活动是在学校的组织指导下进行的,它为学生创设了一种集体的交往方式,满足了学生异往的心理需求。一些志趣相投的伙伴形成组织,为了完成某一项任务,增进彼此沟通和交流,它属于社会化型交往。课外活动中也包含自我需求型交往和寻找地位型交往,参加活动的学生在活动中可以得到异性的支持和理解,可以证明自己在异性心目中的地位,获得异性较高的评价。
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同学之间彼此建立一种由不熟悉到熟悉的交往形式。在逐渐增加的交往时间和扩大的交往空间中,学生熟悉既有同性又有异性的世界,在活动中证实异性对自己的看法,比较同性和异性对自己看法的差异,缩小差异。掌握异往的规范、准则。培养自己的独立性、判断力、责任感和自信心,塑造适合的性别形象。课外活动为学生异往提供了适宜的场所,为学生情感宣泄找到了一条途径,为学生塑造良好的个性提供了平台,达到了潜移默化的性健康教育的目的。
三、采用课外活动落实性健康教育具体引导方向
1.增进自我认同,加强异性彼此了解,增强合作与彼此的尊重
初中学生异性之间充满好奇,又有些距离和害羞,学生精力旺盛,能量在身体内积聚急需释放。少男少女交往中一个普遍的心态是希望得到异性的接纳欣赏,从而增强自信心和自尊心。少男少女的交往大多数并不具有谈恋爱、找对象的性质。通过活动创设情景,让学生们在一起彼此交流互相帮助,彼此启发,不但有利于锻炼学生团队合作精神,还可以增进学生的自我认同感,增进对异性的了解,加强异性之间的合作。
例如:我校初一某班班主任发现班里学生互相传看网上小视频,反映学生青春期对身体发育的好奇和关注,而且班里还有家长打来电话,反映一对男女生交往密切。在“校园戏剧节”筹备过程中,班主任决定组织学生们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戏剧节活动,通过活动引导学生青春期自我关注,培养学生责任感和自信心,学会欣赏他人,尊重异性,培养异性之间交往合作精神。在角色的选择和扮演中,产生矛盾时,引导他们从多角度、多侧面去认识和发现他人优点和特点。如,经过了两次整合排练之后,导演组的学生决定进行角色调整,将皇后与小矮人的扮演者互换,皇后是一个重要角色,让英语比较好的同学饰演皇后,为此原皇后扮演者还大哭一场,但是学生在一场换角当中更加清醒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与新的扮演者之间对角色的演绎方式的差异,学会发现和欣赏别人的优点。
在“校园戏剧节”后,升入初二这个班又召开了一次题为《栀子花开》班会,班会上学生畅所欲言,表达了对异往的认识。通过活动,学生树立异往的正确观念和态度,并初步掌握与异性相处的原则和艺术,掌握与异性相处应该注意的准则,克服异性间交往的偏差,促使学生与异性友好相处。
2. 正确认识异性友谊和恋爱,解决认识困惑,达到自我教育
我校对初高中学生异往的心理与行为调查发现,高中有5个以上异性好朋友占40.5%,初中占25.4%,高中只有7%的学生没有异性好朋友,相对初中的13.2%低6.2个百分点。
初中近6成学生认为异性同学正常朋友式的交往有必要,高中接近8成的学生认为与异性同学正常朋友式的交往有必要。初中高年级和高中学生对异往更加开放,普遍有异,非常在乎异性友谊。因此可以说异往提高学生自我认识能力,不但看到同性对自己的评价也能看到异性对自己的评价,比较差异,缩小差异,从而有利于塑造自己的性格。
我校高一某班参加“校园舞蹈节”获得高中组一等奖,班主任召开了题为《我们一起谈恋爱》的主题班会,目的是建立融洽的异性同学关系,正确看待恋爱,增强集体荣誉感。班会上教师对学生参加舞蹈节排练的经过进行总结,总结男生女生活动中的闪亮点,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友谊和爱情,把握青春期的情感问题。当你看到我们班学生的这些照片时,他们关系虽然很亲近,我们也不会有其他的想法。因为我们了解他们背后的故事,他们不是为了牵手而牵手,他们的目标是集体的荣誉。我们脸上挂着微笑和欢乐,我们的目标是优秀的成绩,我们的目标是冠军,包括个人的和集体的,我们的关系是共同努力、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相互帮助、手携手,肩并肩共同进步和成长。
3.放飞心情,减轻压力,个性互补,愉悦身心
学生在校学习,课业负担较重,他们很喜欢一些课外形式的交往和接触,广泛的交往不但增进友谊,而且有利于个性互补,学生在活动中互相激励,增强合作,愉悦身心。
校内拓展训练活动受空间、环境和设施的局限,校外基地拓展训练风景优美、空气清新、场地空旷、设施完备,有利于拓展目的的实现和任务的完成。高二年级期中考试后在顺鑫拓展基地举行了心理拓展训练,使学生放松心情,减轻压力,满足异性之间交往需求,彼此愉悦身心,以更好的状态进行下一轮学习。
拓展活动由静态的智力活动和动态的体力活动组成,活动以班级为单位,以小组的形式完成,小组由男女生共同组成。户外活动有得天独厚的优美的自然环境,学生们在活动中展开竞争,发挥潜力,彼此激励,形成互助合作。活动前提出注意事项,活动中注意引导和调动男女生积极性,启发他们发挥集体智慧和体力解决问题,活动后注意总结,男女生在性别角色方面表现出的优秀品质,例如:男生的勇敢和担当,女生的细心和合作,对他人情感的关注等。学生们最喜欢的一个活动是“穿越电网”,活动要求全组学生每个人从网的一个空隙中穿过,身体的任何部位不可以接触网,否则“触电身亡”。一些身强力壮的男生首先从低处的网中穿过到另一边,然后再帮助其他同学穿越电网。高度较高的地方由体重较轻的女生穿越,需要男生从两边帮助,抬着女生的身体穿过。活动中异性有近距离接触,他们表现得非常积极和合作,男生们非常喜欢这个活动,活动后纷纷表示愿意再参加一次。
四、采用课外活动落实性健康教育注意的问题
活动有明确的目的和计划,符合青少年年龄特点、兴趣和特长。参考性健康教育大纲(讨论稿)。初中注意对异往意义、交往的规范和准则的引导,同时注意学生个性培养和性别角色塑造。高中注意性价值观和性道德教育引导,对异性友谊和爱情区别和爱情内涵的引导。
活动以引导为原则,避免教师生硬地说教,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自我生成,自我教育。
借助学校传统活动开展性健康教育,如:校园戏剧节、舞蹈节、体育节、心理拓展游戏等,还有校外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心理拓展活动等。活动组织者或班主任注意活动前的引导,活动中发现问题及时介入和引导,活动后期的全面总结,落实课外活动中的性健康教育目标。
【中图分类号】R213.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8-0434-02
博士说过“有了健康并不等于有了一切,但没有健康就等于没有了一切”健康是人生快乐,幸福,成的基础和前提,而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在日益加快,竞争越来越激烈,人际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高校扩招使中职学校面临严重的生源不足,学生综合素质急剧下降。作为现代社会的组成部分,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显得尤为突出。
康德曾经说过:“人通过教育而成为人”。这说明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是可以通过教育而获得的。教学模式是教育成效的关键所在,而教学模式的多样化作为人的心理-社会活动,它不应该也不可能依靠某一种模式实现它的全部功能,而心理健康教育课是一种创造性的过程,其效果取决于师生双方的创造性活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教无定法,因此我们常说教学是一门艺术。
为满足青少年心理发展和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心理健康教育己经成为中职学校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教育实践中教育者们达成了共识,即开设专业课程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条不可替代的重要途径,心理健康课不同于其他教学学科以系统科学知识的传授为目标,而旨在优化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学会正确地看待自我,悦纳自我,学会交往和情绪调整,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因此,心理健康教育的课堂是以学生个体的经验为载体,以活动为中介,通过学生参与,体验和感悟,认识自己,开发自己的潜能,获得自助的过程。
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一门使学生获得心理体验,促进个人成长,培养学生心理素质,塑造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确保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课程。基于此,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就不能按照传统的思路方法去“教导”,也无法通过“教导”进行心灵的交流,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是“引导”式活动,教育者只是一个引导者,学生心理品质的发展需要学生自己去认知、感悟和建构。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体验、在活动中学会调适。心理健康教育应具有活动化的特点,所以在实践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课应采取活泼丰富的活动形式。
1 团体心理辅导,懂得学习经验
人不是一座孤岛。人从呱呱落地就在家庭中开始了团体生活。人在任何的成长阶段都需要团体的陪伴和支持。人是社会动物,只有处于一定的团体中,成为团体的一分子,个人的需要和期望才能得以满足。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会建立各种形式的人际关系。而许多心理问题和困扰往往来源与不良的人际关系,处于青春期的中职生,他们的思想、观念、行为、态度更易受到同辈团体的影响。实践证明,在帮助那些有着共同成长课题和类似问题或困扰的人时,团体心理游戏对帮助青少年改变和成长有很大效能。
团体心理辅导是把教学目标及内容寓于学生游戏活动中,使学生获得相应的体验、领悟一定心理知识,获得一定心理技能的教育活动。如:“年轻的朋友来相会”游戏活动,学生都能融人到游戏中,即获得了经验,也增强了与新同学的感情。安排团体游戏要注意与教学内容密切结合,调控好活动的时间与节奏,并制定安全措施,以保证活动取得良好的实效。在团体的协助下,审视自己的内心,反思自我的成长,思考学习,思考人生,推动自我发展的过程。
2 角色扮演,体会真情实感
角色扮演技术特别适用于青少年,可以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相应角色的种种心理和行为状态,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和热情,具有较好的示范感染效果。角色扮演有别于文艺节目,在教学实践中,要做好角色扮演组织工作,应注意表演的内容要切合学生实际,能反映教学的目的;形式为内容服务,以即兴表演为主,不必追求过多的修饰雕琢。如一个同学与母亲的关系有问题,常常发生冲突。可以模拟他平时生活中与母亲争吵的真实场景,请其同学扮演他的母亲,重现那个场面。根据不同人扮演母亲时,他的不同表现,找出他内心冲突的根源。
3 讨论交流,学会坦诚相助
在课堂上开展讨论、辩论活动,既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平等宽松的沟通交流,相互提示相互影响来获得心理体验和感悟;又可以通过这种形式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增进同学之间的了解和合作。讨论一般采取分组或全班进行的形式;辩论则宜按照不同的观点来划分辩方。教师要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对学生的观点和论据,不能随意加以点评而导致倾向性。讨论不必非要求得一致意见,辩论更不必非要分出胜负优劣。只要学生经过真诚参与而开拓思路、获得知识与技能,增进了解与合作,就达到了教学效果。
4 技能训练,消除心理障碍
教师在教学中经常要进行心理行为训练,以帮助学生消除心理障碍、培养学生心理调节的能力。如训练学生掌握帮助消除焦虑症、强迫症的基本方法、人际交往的基本礼仪、调节情绪的基本技巧等等,都能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产生积极的辅助作用。
5 量表测试,帮助自我认知
我们学校应用的是心海心理测试软件来理现状来了解学生的心理行为状况,帮助学生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首先学校可以把量表测试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但注意必须严格审评量表本身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其次要引导学生自愿如实地填写量表。再次,不能把量表作为评价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唯一的、主要的标准;再次,对量表资料应有严格的保密措施,不能伤害学生的隐私权和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对学生进行定期测量或特别测量与监护,问卷的结果对有效预防、教育及矫正都具有重要意义。如通过心理健康测评(SGL-90)能让被测者更清楚的了解自己的心理健康状态,有助于心理辅导老师更理性的对学生进行客观的帮助,并对以后的工作提出有效的建议和对策。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创造性的过程,教师不能墨守成规,教学要有弹性,一个主题可有多个方案,并根据课堂中学生的情况灵活使用,不断推陈出新。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学,不是一个灌输说教的过程,而是一个讨论过程,一个心灵沟通的过程,一个情感交流的过程。心理健康教育课以尊重为基础,以同感为前提,意在以心灵的沟通来强化学生自我反省与自我完善的意向,促进其健康成长。
总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同时,这也是一项很讲究科学与方法的工作。我们要坚持科学的态度和遵循心理发展规律以及在正确的教育思想指导下,结合心理学基本原理和运用科学的方法,深入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实际问题,这样才能为较好地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目标提供现实的可能性。各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要结合本学校的实际,在本校可提供的资源上优化教育资源的配置,有计划地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不能盲目攀比,制定一些过高或根本就实现不了的目标,这样不利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要有科学的教育观,因校制宜。要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我们要从多角度,多手段出发,进行模式整合,不断开拓创新,那么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就会取得显着成效,为学校的管理带来高效率,低成本,为职业学校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关键词 体力活动 生命质量 中学教师 相关分析
体力活动,又称身体活动,是指由骨骼肌收缩引起的,能使机体能量消耗增加的一切身体活动。体力活动包括工作有关的体力活动﹑家庭中的体力活动(做家务﹑照看小孩﹑园艺等)﹑交通中的体力活动(步行﹑骑自行车等)﹑闲暇时间的体力活动(包括参与各种体育活动,为提高体质与健康水平而进行的体育锻炼等)[1]。教师是教学和社会培养人才的骨干,对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起着重要的作用,有健康的身体对教师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然而他们承受着来自社会、家庭和工作等各方面的压力,静坐少动、体力活动不足的问题逐渐严重。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中学教师体力活动和健康状况,为中学教师的健康促进提供理论依据。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某中学教师319名对其体力活动和健康状况进行调查。除去作答不完整的问卷,实际有效问卷313份,有效率为98.11%。其中,男性88人,女性225人,年龄为24-59岁。
(二)研究工具内容
1.体力活动水平问卷调查
采用2004年由屈宁宁﹑李可基等翻译的国际体力活动问卷中文版,并对其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结果显示重测信度为0.63-0.88,效度为0.718[2]。问卷涉及重体力活动、中等强度体力活动、步行和静坐4个方面,重体力活动的代谢当量值为8.0MET,中等体力活动为4.0 MET,步行为3.3 MET[3].
2.健康状况自评
采用SF-36量表对研究对象健康状况进行调查。SF-36是先分别计算八个维度的原始分数,再用标准公式计算转化分数。得分换算的基本公式为:换算得分=[(实际初得分-最低可能得分)/(最高可能得分-最低可能得分)]×100。所有领域、独立条目和总分取值范围均为0~100,即各个领域及综合分最大可能评分为100,最小可能评分为0。高分代表较好的健康状态。
3.数理统计方法
数据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对体力活动和健康状况的现状采用多个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和方差分析进行比较分析,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
二、研究结果
(一)中学教师体力活动基本情况结果
1.中学教师体力活动水平的比较
经研究,体力活动量达到中等水平的人数居多,占总人数的58.1%。男、女性的体力活动水平采用多个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分析后,无统计学意义(p>0.05)。
从表1中可见,20-29岁中学教师体力活动量达到高水平的人数最多,占36.6%,40-49岁年龄段最少,占18.2%。随着年龄的增长,20-49岁体力活动量达到高水平的人数比例在逐渐减少,但在50-59岁年龄阶段反而增加,达到21.8%;相反,体力活动不足人数比例明显增加,不同年龄调查对象的体力活动水平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不同年龄组体力活动水平的比较
2.中学教师体力活动内容基本指标结果
从表2中可以看出,在体力活动总量中,男性步行总量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女性,经统计分析,两者有统计学意义(P
在体力活动总量中,随着年龄的增长,调查者的步行和重体力活动总量所占比例明显增加,中等强度体力活动总量比例明显减少,经数据分析有统计学意义(P
表2 不同性别体力活动内容基本指标比较
(二)中学教师健康状况基本情况结果
从表3中可见,女性健康状况中的各个维度分数(除了身体功能和社交功能分数)都明显低于男性,经多个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分析后,有统计学意义(P
表3 不同性别的健康状况比较
(三)中学教师体力活动水平与健康状况的相关性结果
ACSM将传统的运动-素质模型,发展成为体力活动-健康模式,强调了体力活动对健康的有益作用。有关的大量研究结果表明,从事规律性的体力活动能够促进人体健康。
如表4所示,随着体力活动水平的提高,调查对象的身体功能和生命活力维度分数越来越高,调查对象的不同体力活动水平与健康状况中的身体功能和生命活力维度经方差分析,有统计学意义(P
表4 中学教师不同体力活动水平与健康状况比较
三、分析与讨论
(一)中学教师体力活动基本情况结果
在调查中,有58.1%的人群体力活动量达到中等水平,这与中学教师的工作、对健康的认识程度及环境有关。男、女性的体力活动水平相比,无显著性差异,说明男性与女性教师体力活动水平相当。
随着年龄的增长,20-49岁体力活动达到高水平的人数比例总体上在逐渐减少,但在50-59岁年龄阶段反而增加,达到21.8%,分析原因主要与50-59岁年龄段的教师自我锻炼意识增强、家庭负担减小和锻炼时间增多有关。年龄与体力活动水平有一定相关,但相关性很低,原因与中学教师的工作量、环境因素和个体自我锻炼意识有关。
在体力活动总量中,男性的步行总量多于女性,但中等强度和重体力活动总量却少于女性,说明男性以步行的活动内容为主。随着年龄的增长,调查者步行总量和重体力活动总量在明显增加,中等体力活动总量反而在减少,分析原因与人体基本活动能力和调查者自身的锻炼意识增强有关。
(二)中学教师健康状况基本情况分析
女性健康状况中的各维度分数(除身体功能和社交功能分数)都明显低于男性,原因与女教师除了工作之外,还要承担子女教育和赡养父母等重任。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学教师的身体功能维分数在逐渐下降,20-49岁年龄的人群躯体疼痛分数也在逐渐下降,但在50-59岁反而提高,分析原因与50-59岁年龄的人群体力活动量增加有关。精神健康分数随年龄增长在提高,这与中学教师的锻炼认识增强、体力活动量提高和投入的锻炼时间增多有关。
(三)中学教师体力活动与健康状况的相关性分析
随着体力活动水平的提高,调查对象的身体功能和生命活力维度分数越来越高,经方差分析,有统计学意义(P
四、结论
(一)女教师中强度、重体力活动量明显大于男教师,但健康状况中的各维度分数(除身体功能和社交功能分数)都明显低于男性。
(二)体力活动水平和健康状况中身体功能和生命活力维度低度相关。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012BAK21B01。
参考文献:
1. 1 研究对象选取
2015 年1 月至2015 年8 月入住我院呼吸内科的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患者为研究对象。研究对象纳入标准:
①符合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的诊治标准;
②意识清楚且病情稳定,无精神疾患;
③自愿加入此次研究且知情同意;
④排除了合并有严重的心肝肾和精神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研究对象共100 例,其中男58 例,女42 例。为避免背离伦理学原则及同科室之间的相互影响,将2015 年1 月4 月入住的患者50 例( 男35,女15) 设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模式进行健康教育; 将5 月8 月入住的患者50 例( 男33,女27) 设为实验组,采用品管圈活动进行健康教育。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治疗方法、合并症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5) ,基线指标具有可比性。
1. 2 研究工具
采用自行设计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健康教育评价表、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对患者进行调查研究,其中CAP 健康教育评价表包含入院须知、安全知识、检查项目、饮食知识、用药知识、休息活动、疾病相关知识、护理措施、康复知识、治疗知识、心理护理措施及出院指导12 个项目,每个项目的评分方式设有否定、基本肯定、肯定,分别计分0、1、2 分; 总分0 ~ 24,得分越高知晓状况越好。患者满意度调查表指患者对此次治疗效果、护理的服务态度、护士的专业技能、整体生活质量4 个项目的调查,包含不满意、基本满意、满意,分别计分0、1、2;总分0 ~ 8,得分越高患者满意度越高。分别在干预措施实施前后对两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
1. 3 品管圈活动干预方法对实验组患者实施品
管圈活动时,按照主题选定、拟定活动计划、现状把握、目标设定、原因解析、对策拟定、对策实施与检讨、效果确认、标准化、检讨与改进的实施步骤进行开展。
1. 3. 1 主题选定运用
脑力激荡法,鼓励圈员根据工作经验尽可能多的提出需要改进的问题,归纳总结后列出备选题目,共提出了包括提高整体护理质量、患者疾病知晓率、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在内的14 个条目; 然再根据上级政策、圈能力、迫切性、可行性等进行打分评价,以最高分来确定本次活动主题,即提高患者的健康教育知晓率。
1. 3. 2 拟定活动计划
现况调查阶段: 2015 年14 月是对健康教育的现况进行调查、分析、研究,包括主题选定、拟定计划、现状调查、目标设定、原因分析、对策拟定;
干预阶段: 2015 年58 月对实验组患者进行品管圈干预措施实施,包括对策实施与检讨、效果确认、措施标准化、检讨及改进。
1. 3. 3 目标设定
依据调查结果,结合圈员能力及我院临床护理健康教育质量标准,设定目标值为:90. 0%。
1. 3. 4 原因解析
由专家提供指导意见,结合查询大量文献,得出影响CAP 患者健康教育效果的因素分别为: 护士因素、患者及家属因素、环境因素等方面。
1. 3. 5 对策拟定全体圈员
首先利用头脑风暴法针对影响我科CAP 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的因素提出改善对策,然后再根据可行性、经济性、圈能力等指标进行每一个对策选定,然后根据80 /20 法则,选定最佳对策。
1. 3. 6 对策实施与检讨
根据制定出来的新的护理措施,对实验组的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制定统一的健康教育标准,丰富健康宣教的内容。包括CAP健康教育标准化流程,CAP 患者健康教育路径表,药物、饮食、疾病教育等宣教手册。责任护士按照标准化流程评估患者,并制定个体化的健康教育内容。
( 1) 加强对护士的培训,拓宽护士的整个知识面。学习内容主要包含CAP 的临床诊治指南、护理学、健康教育学的相关知识等,提高护士的整体知识、素养。
( 2) 制定有效的健康教育评价体系,使健康教育质量持续改进。包括健康教育效果评价表及健康教育质量考核标准,以期能够及时找出健康教育中存在的不足、分析原因及时整改,使健康教育工作持续不断的改进。
1. 3. 7 效果确认
采用CAP 患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表及患者满意度进行调查研究。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 0 统计软件建立数据库,录入全部有效问卷后进行数据分析,定量资料采用t 检验,定性资料采用2 检验。以P0. 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情况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合并症等方面经统计学检验,P 值均大于0. 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因此两组患者的基线具有可比性。
2. 2 两组患者在健康教育之后对CAP 知晓率的比较
实验组患者对CAP 的整体知晓率有所提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3 两组患者在健康教育之后整体满意度的比较
对照组患者经传统模式的健康教育之后,对治疗效果、护理服务态度、护理操作技能以及整体生活治疗方面的总体满意度为84. 4%; 而实验组患者经品管圈健康教育之后,在这四方面的整体满意度为93. 5%; 两组患者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