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课程资源范文

时间:2023-09-01 09:20:12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小学音乐课程资源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小学音乐课程资源

篇1

音乐是人类的本能,科学证实音乐能够促进幼儿大脑的成长发育,培养幼儿的审美及艺术灵感,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在小学阶段,音乐配合其他学科更能突出教育的功效,然而当前许多小学音乐教师主观认定音乐课程是一门辅助学科,教学工作全部围绕教材展开,并采用单一的教学方式,从而忽略了小学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一、音乐课程资源的分类

课程资源也称为教学资源,即一切有利于音乐教学及能够促进学生音乐素质的各种资源的总和,它是形成课程的要素来源和实施课程必要而直接的条件。具体而言,音乐课程资源共有三种类型,一是校内资源,二是校外资源,三是信息化资源。其中,校内资源是教学场所与教学环境两大资源的统称,音乐是无处不在的,其关键在于教师如何把握,以及如何使之为教育所用;相对而言,校外资源的种类更丰富,也更能促进学生对音乐的认识,如民族民间音乐、地方传统音乐、宗教音乐等;信息化资源包括多媒体教学设备、校内音乐文献及校外网络资源等。

二、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教育不是单一的,教育不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教育的方式也不是仅将教材知识授予学生,新课改指出: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只有教师能够利用多方资源,完善教育程序,并及时进行教学效果评价,才能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精神,提升教学质量[1]。

1.校内资源的开发利用

对教材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教师的责任和义务,而对教学场所与教学环境的充分利用则体现了教师的睿智。

以《堆雪人》一课为例。

没有雪的场景:

师:风在动,枝叶在动,我们听听窗外的风声(沉默),是什么声音?

生:呼呼的声音是风在响,哗哗的声音是树枝在动。

师:我们再听听鸟儿的叫声(沉默)。

生:唧唧喳喳的叫声。

师:三者融合,多像一首大合唱啊,那么我们是不是也该进行一次大合唱?

全体合唱《小雪花》,并导入课题《堆雪人》。

有雪的场景:

师:下雪了。雪花纷落的声音你们听到了吗?是怎样的声音?

生:没有声音。

师:那么同学们听到了咯吱咯吱的脚步声了吗?听到了吱吱呀呀树枝断落的声音了吗?

生:听到了。

师:同学们有什么感想?

生:有想去看看的冲动。

师:好的。老师也很想去看看,我们先来学会一首歌:堆雪人,一会儿我们一边唱歌一边一块儿堆雪人。

如此,笔者充分利用了教学场景与校园环境因素的相互融合,并利用小学生好动的特性,教会学生们在游戏中学习,并使他们认识到即便是学习,其实也充满乐趣。最后,笔者向学生们阐明了一个道理:对音乐的反应是人类的本能,但受先天条件限制或许有些学生不适合学习声乐,但一切都不能阻挡爱好,即便不适合学习声乐,但器乐也能使我们享受音乐,并且通过不懈的努力最终成大器。

2.校外资源的开发利用

笔者认为,对于校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应当结合课外练习及课外辅导,而这正是小学音乐教师所需关注的重要课题。

当前有许多小学音乐教师的心理是矛盾的,一方面教师希望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提升教学质量,另一方面教师认为教育的范围仅限于校园,至于生活中学生的学习与成长则是家长的责任,学生将来的失败是受学生家庭教育的影响,学生成材则功劳有教师的一半,笔者认为,这是一种极度不负责任的表现。教师的责任即是负责教育学生,教育的范围包括校内教育及校外教育两项主要内容。对于小学音乐教师而言,开发与利用校外资源的责任甚至大过于开发校内资源,这体现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引导,以及对学生生活环境的了解和掌握,要求学生通过校内学习音乐知识,并运用所学知识参与到社会环境之中,让学生感受课堂之外的知识,充分利用校外资源,加强学生的音乐素质[2]。

3.信息化资源的开发利用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如今,多媒体已经成为现代教育课堂上的重要辅助工具。多媒体以多重功效结合教学教材开拓了课堂教学的新局面,对激发学生想象与创新思维具有重要意义。而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仅是小学音乐课程资源中的一个方面,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为学生揭开教育的神秘面纱,让学生更多地了解校内音乐文献,同时运用实用软件如Cool Edit、格式工厂等使其帮助我们更好地改造音乐,帮助学生练习音乐。而最新的音乐作品如年度音乐大事、音乐大赛等资料都能从网络中获取,这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事实上,小学音乐的课程资源远远不仅于此,运用方法更能多种多样,如校内的读书声、校外的车水马龙声,等等。能够信手拈来体现了教师的素质,能够将其有效运用,以加强小学音乐课程的教学质量,才是真正的睿智。

小学音乐课程资源是小学阶段音乐教学的宝贵财富,是小学音乐教师思想与教学素质完美结合的综合体现,开发和利用小学音乐课程资源是21世纪音乐文化和小学音乐教育发展的需要,只有充分开发和利用音乐课程资源,才能不断充实、完善和调整现有小学音乐课程,使之符合我国先阶段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要求,并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

篇2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如何用好这个例子,引导学生有效的学、快乐的学,是我们需要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音乐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兴趣是音乐学习的根本动力和终身喜爱音乐的必要前提。”按部就班的教学显然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学生的需求,因此,我们应该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创新使用教材,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享受音乐给他们带来的美的享受和情感的熏陶。

1.联系背景材料。一首首旋律优美的乐曲,都有着其创作背景:或与词曲作者的生活经历有关,或与创作的时代背景有关,或与作者的表达目的有关……我们在教学中若能合理联系这些背景资料,一定能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理解,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

如,苏少版音乐教材四下第六单元教学内容是白居易的《忆江南》等歌曲,我们知道白居易曾在杭州、苏州为官数年,青年时也曾漫游江南,旅居苏杭,他对江南有着相当的了解与感情,而这首诗是他在六十七岁回忆江南时写的,可见江南胜景仍在他心中栩栩如生。教学中教师如果将白居易创作《忆江南》的这些历史背景加以适当介绍,必将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而我们又恰恰地处江南,更能在歌曲的吟唱中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兴趣爱好延伸。课标要求“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不断提高音乐素养,丰富精神生活。”

例如,苏少版小学音乐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我当老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歌词的添加,引导学生想象,“我当老师”除了教猫咪、小狗、小鸟等之外,“我”还可以做哪些小动物的老师,“我”又会教他们做什么?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小动物在课堂上编成歌词,并用原曲调唱出来。这样的设计,学生的兴趣必将会受到极大的激发,其语言和审美能力也将得到有效提升,音乐素养的培养可见一斑。

二、合理拓展教学资源

音乐课程属活动类课程,因此具有强烈的实践性,《音乐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音乐课程各领域的教学只有通过聆听、演唱、探究、综合性艺术表演和音乐编创等多种实践形式才能得以实施。学生在亲身参与这些实践活动过程中,获得对音乐的直接经验和丰富的情感体验,为掌握音乐相关知识和技能、领悟音乐内涵、提高音乐素养打下良好的基础。”

1.学科活动有机融合。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音乐课程实践与活动性强的特点,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通过演唱、演奏、欣赏,开展音乐游戏、主题活动、唱游乐园等活动,让音乐真正“乐”起来、“动”起来、有声有色起来。

如,春天来了,教师可以根据二年级教材的编排,带领学生走出课堂“找春天”,在柳树下、花丛中一起吟唱《春晓》,在校园里、田野里,唱着《寻找春天》一起去寻找春天,并且把自己的创造和同学一起分享。这样的音乐活动设计与教学,将音乐、人与自然合一,实现了学科的综合,拓展了学生的艺术视野,更深化了学生对音乐的理解与感悟。

2.社会生活资源科学整合。“通过音乐作品中所表现的对祖国山河、人民、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赞美和歌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宽容理解、互相尊重、共同合作的意识,增强集体主义精神。”根据课程标准这一要求,我们应该关注到音乐课程的主旋律,实现音乐与育人的完美统一。

如在二年级下册《学做》的教学中,学生学唱结束后,教师与学生进行对话:你做你要保卫哪里?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播放具有地方特色的音乐或歌曲、舞蹈等,让学生感受到战士给人民带来的幸福生活,从而树立保卫祖国的远大理想。有条件的话,也可以进行一些唱游或创编活动,让社会生活资源走进教室、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让课堂灵动起来、让学生成长起来。

3.动态生成资源巧妙利用。在课堂教学中经常会出现一些突发事件,此时,教师要能做到因势利导,特别是结合这些突发事件中的音乐元素,进行有效的迁移引导,发挥突发事件的正能量。

篇3

二、敏锐反应———课堂教学动态生成的关键

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广泛的应用了现代化教学设备,它为课堂教学节省出更多的时间,增大了课堂教学的容量,使音乐课变得越来越有活力和吸引力。然而,这些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在带给我们方便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不稳定,给课堂造成了很多的意外。四年级的欣赏歌曲《谁不说俺家乡好》,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民歌小调的音乐特点。按照惯例,笔者准备了音像磁带,让学生欣赏。上课的过程中,笔者正准备按下录音机播放歌曲,谁知这时停电了。“怎么办,临时改变教学内容?不行,没有它的铺垫无法进行下一环节的教学。再说,笔者刚才已经对它进行了简短的介绍。”“诶,这首歌不是女生独唱的吗,何不自己来代替录音机范唱呢,不知学生会不会接受,不管那么多了,试一试吧。”于是笔者就对学生说:“你们想听老师来唱一唱这首歌吗?”在得到学生们的同意后,笔者扯开嗓子唱了起来。一连唱了五段,过程中全班学生鸦雀无声,欣赏完后还报以热烈的掌声。“老师,我觉的这首歌很优美。”“老师,我觉得节奏比较自由。”课堂气氛异常活跃。打那以后,每逢碰到有欣赏的内容时,都会邀请笔者给他们演唱或演奏,那怕只是几句。慢慢的,学生越来越崇拜笔者了,学习音乐也更有兴趣了。

篇4

一、深挖教科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

关于教科书的资源性特点,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在大力开发课程资源的同时,有部分教师走入了一个误区:忽视最核心课程资源――教科书资源的开发使用。表现为教师忙于搜集各种教科书外的教学资源而不在教科书的钻研上下工夫,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投学生所好,播放流行音乐,学生根本无心顾及教科书。这些问题的出现直接影响音乐教学有效性的提高,背离新课程改革的初衷。全面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固然重要,但绝不能以“教科书不是唯一课程资源”为由,否定教科书在课程资源中的基础作用。新课改提出课程资源这一重要概念,并不是抛弃教科书,削弱教科书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教科书属于课程资源中最重要的核心资源。因此教师必须正确对待教科书,充分发挥教科书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在执教《中国功夫》一课时,笔者在认真阅读分析教科书之后,针对《中国功夫》三个子目的特点,笔者以“整体―部分―整体”的教学设计思路,形成听《中国功夫》―唱《中国功夫》―评《中国功夫》的主线,加入课程资源,经过笔者精心预设,形成新的三个教学主题。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特长和认知水平的基础上围绕三个主题提出三个问题。这三个问题分别是歌曲由几大部分组成?歌曲的旋律和节奏有什么特点?歌曲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教学中,笔者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挖掘自身资源。学生为了能够回答好三个问题,就会回归课本。

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材观、教学观与学生观,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选取有用、有趣的素材重组教材,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使学生获取知识与形成技能,经历体验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过程。这样,音乐课程才能真正焕发出生命活力。

二、适当选择音乐媒体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接触到的音乐,有音乐教材上学到的,有从电视、广播里听到的,有从网上下载的……获取的渠道很多。老师要做个有心人,多收集一些优秀的音乐教育资源,挑选一些学生喜爱的素材,这样能极大地丰富音乐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音乐素养。课堂教学过程以三大要素:教师、学生、教学媒体为主,有机融合教学环境、人的情感、人际关系、智力和非智力因素构成的系统工程。系统论开放性原则告诉我们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编者、作者之间平等的多元对话过程。一个对话主体也不能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与教师是影响教科书的最重要两个因素。忽视学生主体地位,老师主导地位不符合系统论整体性原则。

在执教《中国功夫》一课时,笔者发挥自身资源、学生资源、多媒体资源、课桌等资源收到良好效果。在导入环节,为了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笔者播放了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中太极拳表演,在幻灯片的背景上,笔者精心选取一幅武僧练武的剧照作为背景,突出了主题。为了给《中国功夫》加入新的表现元素,增强歌曲表现力,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自身会弹奏古筝的优势,加入古筝伴奏,让古典民乐与中华武术相结合,并请武术兴趣小组的同学上台表演。

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符合新课程教学理念,弥补了课本教材的局限性,为学生终生学习和音乐审美素质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值得广大音乐教育工作者努力实践与研究。

三、巧用其他学科资源,提高学生音乐素养

篇5

桂西北地区主要包括广西河池市的宜州市、金城江区、罗城仫佬族自治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都安瑶族自治县、大化瑶族自治县、巴马瑶族自治县、东兰县、凤山县、天峨县、南丹县及都安、大化以及巴马三个瑶族自治县,有着十分丰富的少数民族音乐资源。但由于这里教育观念仍比较落后,音乐师资比较缺乏,音乐课程内容比较单一,严重制约桂西北少数民族地区音乐教育的发展。作为桂西北地区的音乐教师,应高度重视桂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特色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工作,认真分析当前影响桂西北少数民族地区音乐教育的问题,探索创建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音乐课程,为桂西北地区非物质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各级各类学校音乐教育的改革发展贡献自己应有的力量。

一、桂西北少数民族地区音乐文化资源概述

桂西北地区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生活在这里的壮、瑶、仫佬、毛南等少数民族有着各自丰富的音乐文化资源,主要包括桂西北地区少数民族的民间歌曲、民间舞蹈、民间戏剧、民间器乐等。

(一)桂西北地区少数民族民间歌曲

桂西北地区少数民族的民间歌曲主要有壮族民间歌曲、瑶族民间歌曲、仫佬族民间歌曲、毛南族民间歌曲等。壮族民间歌曲按体裁划分主要有山歌、小调、风俗歌、叙事长歌,其中流行最广的是山歌,主要集中在宜州、都安、大化、东兰、凤山、巴马等县,几乎成为壮族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瑶族民间歌曲按题材分类有历史歌、劳动歌、情歌等,如广西大化的飞撒,巴马、大化、都安瑶族的撒簧,巴马土瑶、番瑶的浪希结歌,南丹瑶族的筵席歌等。仫佬族民间歌曲题材广泛,品种繁多,主要分为“古条”“随口答”“口风”三种。毛南族民间歌曲主要分为“比”“欢”“耍”“排见”“师公调”五大类。近年来,地处桂西北地区的河池学院在桂西北少数民族民歌开发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如改编的瑶族民歌《天下有瑶就有爱》、仫佬族民歌《葡萄歌》、毛南族民歌《花竹帽》都曾获全国首届民歌合唱比赛金奖。

(二)桂西北地区少数民族民间舞蹈

桂西北地区少数民族民间舞蹈主要有壮族民间舞蹈、瑶族民间舞蹈、仫佬族民间舞蹈和毛南族民间舞蹈等。壮族民间舞蹈丰富多彩,历史悠久,其特点是主题鲜明,舞步雄健,感情细腻而逼真。时而激昂慷慨、悲壮激烈;时而缠绵悱恻,诙谐活泼,充分体现出壮族劳动人民所具有的勤劳勇敢、乐观豪迈、刚毅倔强的民族性格特征,主要有师公舞、扁担舞、铜鼓舞、采茶舞等。由于瑶族各支系的族源、语言、自然环境、生活习俗、的差异,形成了具有本支系特点的鼓舞形式,主要有铜鼓舞、猴鼓舞等。仫佬族和毛南族民间舞蹈多为祭祀性舞蹈,一般多在仫佬族依饭节、毛南族分龙节等节日中表演。近年来,河池学院在桂西北少数民族舞蹈的开发创作方面取得较大的成绩,如2005年至今,先后创作的壮族舞蹈《唱山歌》《甜蜜蜜》、瑶族舞蹈《白白的裤子黑黑的哥》连续三届获得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

(三)桂西北少数民族民间戏剧

桂西北少数民族民间戏剧主要有壮戏和调子戏。壮戏多是反映人民的生产生活、歌颂反帝反封建的民族英雄和爱情,在艺术上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和鲜明的地方特色,主要有师公戏、北路壮戏、南路壮戏三种。调子戏又称彩调、采茶,主要流传于桂西北地区的宜州市和金城江区,最早是从民间歌舞和说唱演变而成的,内容多为赞美大自然或歌颂爱情,所用曲调都是民歌、山歌和小调。

(四)桂西北少数民族民间器乐

桂西北少数民族民间器乐主要有壮族民间器乐、瑶族民间器乐、毛南族民间器乐等。壮族民间器乐分为吹奏器乐、拉奏器乐、弹奏器乐和击奏器乐四类。瑶族民间器乐的产生、发展、使用与流传,以及器乐形制的形成,都与民族的社会经济、文化状况、地理环境、民族习俗紧密相关,最有特色的瑶族器乐是唢呐、扎绒和黄泥鼓。毛南族民间器乐主要有以下三种:一是击奏乐,全由打击器乐演奏,又分单件击奏与多件击奏两类。前者有木鱼、小钹等单件独自击奏,分别用以伴奏念经腔、吟诵腔,后者有锣、鼓、钹等多件共同击奏,用于伴奏佛歌及其穿插的舞蹈或与佛歌轮番更奏;二是吹奏乐,常见为海螺独奏,穿插于佛事当中,用以通神;三是鼓吹乐,由唢呐、长号、海螺和锣、鼓、钹等合奏,主要用于开坛前、佛事间歇和出丧等场合渲染气氛。

二、桂西北少数民族地区音乐课程资源开发面临的问题

桂西北地区虽然有丰富、独特的少数民族音乐文化资源,但通过笔者多次深入环江、罗城、都安、大化等县调查,当前如果不做好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工作,这些民族文化资源将面临消亡的危险。而要保护和传承好桂西北少数民族音乐文化资源,最好的办法是把它们开发成特色音乐课程引入各级各类学校的音乐教育教学之中。然而,这样的音乐课程资源开发在较落后的桂西北地区面临诸多问题。

(一)音乐课程资源开发的主观意识不强

2011年的《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指出,中小学音乐课程基本理念之一是弘扬民族音乐。作为桂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的音乐教师,应加大力度对桂西北少数民族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建立适应桂西北少数民族地区教育改革发展的特色音乐课程体系,弘扬桂西北地区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事实上,这一指导思想并未得到当地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地方学校在开发民族特色课程时较少得到政府部门的经济支持和政策支持。再加上当地一些学校的领导及音乐教师对音乐课程开发的主观意识不强,总认为音乐是一门副科,对学生升学考试没有压力,没有必要太认真对待。长久下去,学校缺少对少数民族音乐的保护和传承意识,最终造成对桂西北少数民族音乐课程资源开发的基础理论知识不了解、途径不清晰、目标任务不明确等现象的发生。

(二)音乐课程资源开发的专业能力偏低

桂西北地区少数民族特色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工作必须依靠各级各类学校的音乐教师来完成,但根据河池市教育行政部门提供的数据显示,桂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各县市的专职音乐教师很少,虽然城区的每一所学校均配有专职音乐教师,但是很多时候都是被主科教师用去教授其他课程。许多农村小学基本没有音乐教师,大部分本来是音乐专业毕业的学生分配到农村学校工作后都被安排教授语文和数学等课程。音乐教师的专业素养和专业能力逐渐降低,加上缺乏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部分音乐教师只能教学生一些普通的音乐歌曲或者是自己熟悉的歌曲,不能胜任音乐基础知识的教学,更谈不上如何开发地方特色音乐课程资源。

(三)音乐课程资源开发的民族特色缺乏

近年来,由于国家、自治区及河池市先后出台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相关文件精神,桂西北地区部分中小学已经开始意识到了开发民族音乐资源的重要性。如宜州市第一小学和宜州市第二小学,积极开展本土音乐资源开发工作,让桂西北地区的少数民族山歌、彩调走进音乐课堂,以此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传承少数民族民间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情感。但开发出来的音乐课程缺乏应有的民族特色,主要表现为开发内容过于单一,音乐课堂上仅局限于唱歌、跳舞,缺乏音乐课程与桂西北地区的民族性、民俗性、地域性和民族音乐文化资源的有机融合。

三、桂西北少数民族地区音乐课程资源开发的保障措施

桂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各级各类学校在桂西北少数民族音乐特色课程资源的开发过程中,由于受到上述问题的影响,开发工作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制约,从而影响音乐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面对这些困难,我们应采取相应的措施改善教育教学环境。

(一)发挥政府部门开发音乐课程资源的保障作用

为传承和保护音乐资源,开发桂西北少数民族音乐课程资源应是当前地方学校积极参与的一项活动。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应采取相关措施进行音乐课程资源开发,保证该地区的音乐课程开发能顺利进行。首先,要加大教育经费的投入力度,为桂西北少数民族音乐特色课程资源开发提供有力支撑。其次,要成立桂西北地区少数民族音乐文化资源传承与保护中心,专门负责搜集桂西北少数民族音乐资料,规划桂西北少数民族音乐的保护与传承工作方案,有计划地完成桂西北少数民族音乐文化资源的整理与保护工作。最后,要出台相关政策,鼓励音乐教师开发桂西北少数民族音乐特色课程的积极性,创造条件为各地音乐教师搭建对外交流合作的平台。

(二)发挥学校领导开发音乐课程资源的指导作用

桂西北地区各县市中小学校的领导应针对本校音乐教育教学的实际状况,发挥领导在音乐课程资源开发中的指导作用。首先,要认真指导校内音乐教师制定相应的音乐课程开发计划,积极开展音乐教学教研活动,对桂西北少数民族特色音乐课程进行有针对性、有目的性的开发。其次,要做好课题研究和教学实践的指导工作,坚持音乐理论与艺术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音乐教师的积极性,更好地将桂西北少数民族音乐资源运用到学校音乐教育教学中。最后,要组织各级各类学校的广大师生积极参加各种重大的节庆活动,如每年举行的河池市铜鼓山歌艺术节、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分龙节、宜州刘三姐文化旅游节、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依饭节、广西南丹・丹文化旅游节,东兰国际铜鼓文化旅游节、凤山神奇洞穴国际探游节、巴马国际长寿养生文化旅游节、都安密洛陀文化旅游节、大化奇石文化旅游节、天峨红水河文化旅游节等。让广大师生通过各种节庆活动更直观地感受桂西北少数民族民间歌曲、民间舞蹈和民间器乐的魅力,激发他们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热情,从而达到成功开发少数民族音乐资源的目的。

(三)发挥音乐教师开发音乐课程资源的主导作用

各级各类学校课程资源的开发工作主要由一线教师完成,因此,桂西北地区音乐教师理应承担起开发音乐课程资源的重任,发挥自身在音乐课程资源开发中的主导作用。首先,各地音乐教师要积极申请外出参加音乐国培计划、音乐区培计划等各种类型的音乐教育培训活动,通过参加培训活动了解国内外或区内外先进的音乐教学理念,丰富桂西北地区音乐教师的音乐基础知识,提高教学水平。其次,各地音乐教师要积极参与探讨桂西北少数民族音乐课程资源开发途径、课程体系、教材创编、教学模式等问题,制定特色音乐课程的具体实施目标。再次,各地音乐教师要虚心向当地民间艺人学习,主动邀请民间艺人为音乐教师传授桂西北地区具有代表性的民间歌曲、民族器乐、民族舞蹈等知识及技能,从而提高教师音乐教学的能力。最后,各地音乐教师应在民间艺人和社会各界的帮助下,努力将桂西北少数民族的音乐资源按照民间歌曲、民间舞蹈、民间戏剧、民间器乐等归类搜集整理成册,形成具有少数民族特色音乐教科书,供当地中小学校使用。这样,桂西北少数民族音乐文化资源才能得到很好地保护和传承。

总之,桂西北地区少数民族音乐资源丰富多彩,应充分发挥地方政府、各地学校领导及音乐教师的作用,鼓励音乐教师积极参与开发和利用桂西北少数民族音乐课程资源,将现有的课程资源与桂西北少数民族地区音乐课程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促进音乐教育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注:本文为广西“十二五”教育科学规划科研课题“桂西北少数民族音乐特色课程资源开发研究”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3C081)

参考文献:

[1]杜亚雄.中国各少数民族民间音乐概述[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3.

[2]和云峰.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文化[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11.

篇6

教育的基本功能之一,就是要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公平。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有教无类”的思想,就已蕴涵着社会公平的深意。如果教育不能指向社会公平,反而扩大社会差距,岂不是背离了教育的初衷?近年来,作为音乐教育主渠道的学校音乐教育获得了迅速发展,但是,由于地区差异和城乡差别,这种发展在城市和农村中存在着极大的不平衡。

一、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

1、农村中小学音乐课开课情况

在农村中小学校的调查中,虽然音乐课是必修课,但每周只有一个课时,有课外音乐辅导的学校占调查总数的15%,有些学校虽有校合唱团,但形同虚设,平时处于停止排练状态,每逢节假日,则临时突击,或外请辅导老师。校长们也深知美育的重要性,但由于种种原因,仍然把升学率放在首位,毕竟升学率关系到学校的声誉。因此,当师资课时缺乏时语文、数学、外语等学科教师可以随意的与音乐课调换,甚至干脆把音乐艺术类的课时挤掉,把音乐课当成可有可无的“副课”,因为音乐课教学质量的好坏、学生音乐知识水平的高低与升学率无关。由于学校和其他学科教师的不重视,导致新课程教学计划内容无法顺利完成。

2、学生对音乐与音乐课的兴趣缺乏

多数学生对音乐本身很有兴趣,课余时间也常常听一些歌曲和音乐,但这种兴趣较盲目,受社会、学校和家庭教育的影响,学生对学校音乐课内容仍不感兴趣,音乐课也不是非常受重视。因此,音乐教师在进行新课程教学中显得左右为难,在课堂上气氛“活”了,学生的课堂纪律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反之,过于严肃又使课堂气氛过于沉闷,学生情绪调动不起来,不积极配合,影响了课堂教学质量,难以达到新课标中要求的教学效果。

3、农村合格音乐教师的缺乏

在调查中发现,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具有音乐专业本科以上学历的甚少,大部分是大专学历、普师、幼师毕业的。由于近几年来,教育改革的快速发展,这些教师为了拿到大专及大专以上的学历,不惜代价经过七个“暑期”的奋斗,函授成为“专业音乐教师”。而一些高等师范院校为了提高创收,对函授学生的入学考试和毕业成绩网开一面,可以说敷衍了事,为了经济效益,不求教学质量,使得部分教师轻松地混得了音乐专业文凭,实际上,凭他们的专业水平难以完成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任务。

虽然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的学生较多,可多数人专业思想不牢固,他们报考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初衷,并不是真正热爱音乐教育事业,而是在文化课成绩较差的情况下,选择了师范院校的音乐专业。很多人根本没有想在毕业后从事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他们深深了解农村中学音乐教育现状和音乐教育的地位,因此,毕业后想方设法离开自己的家乡,留在城市,即使回到家乡也不安心在农村中小学从事音乐教育。尽管近几年来我国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招生人数大幅度增加,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但是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仍然紧缺,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落后,合格的音乐教师缺乏,音乐教师越缺乏,音乐教育越落后,造成恶性循环。

4、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学内容单一

由于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国家对农村教育改革的重视,学校的校舍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扩充,但一部音乐资料、音响资料、音乐书籍、参考资料、图书等的配置显得相当缺乏。虽然新课程标准上观念新、内容广、要求高,但对于农村音乐教师实际水平和实际条件。无法达到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形式多样、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实际效果。

5、社会和家庭的因素

在农村,人们的艺术素养普遍较低,对艺术教育的认识也不高。学生家长对音乐教育问题认识更是存在误区。孩子学好文化课,在中考、高考榜上题名才是他们所希望的。至于是否接受音乐教育、是否懂音乐在他们眼里,不会影响孩子的发展,反之音乐课还会占用孩子的文化课学习时间,牵涉孩子学习文化课的精力。许多家长认为把孩子送到学校里来是为了考上中学、高中、大学,他们关心的是孩子的统考科目分数,音乐课成绩无所谓。正是这些对音乐课认识上的偏差,给音乐课堂教学带来了相当大的负面影响。

从以上情况来看,对于音乐教育新课程内容的实施,在目前的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困难较大。

二、城市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

现代城市家庭越来越重视孩子的素质教育,中小学校园里“小音乐家”到处都是,这些孩子们常代表学校去参加各类艺术比赛,教师在教学中也特别偏爱他们,鼓励和赞扬都留给他们,使别的学生受到冷落,这也违背了素质教育、基础教育的宗旨。

1、教学形式灵活多样

由于城市中小学拥有较好的音乐教学设施,较强的音乐教师队伍,学校和教师都在思索并尝试更好地贯彻新课改的精神,实施高效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许多老师都积极尝试各种教学形式,以实现新课程下的音乐教学目标。具体的教学形式有以下几种:

①利用歌曲欣赏,激发学生兴趣。

②开展器乐、歌词创编活动,丰富课堂教学,培养创新意识。

③注重语言情境的创设。

④与学生一同聆听音乐。

⑤扮演角色,增添课堂气氛。

⑥营造开放式氛围,创设自主课堂。

⑦创设绘画情境,引导学生创造美。

2、师资队伍雄厚

由于城市便利的环境条件,以及中小学教师待遇的优厚,高校许多优秀音乐专业毕业生都选择在城市发展,这就决定了城市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质量。在我国一些大、中城市的中小学,多配备有专门的音乐教师。音乐教师作为教育资源的一部分,受到新的教育理念、教育观念的影响,在工作中不断地学习和参加培训,完成教学素养的自我提升,以适应社会的前进和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教师的学历层次较高、综合能力强,在能较好完成教学工作的同时,多数还能胜任课外音乐特长辅导。此外,城市中还有一批音乐教研人员、音乐教育专家、热衷于音乐的各行业音乐爱好者来支持国民音乐教育事业,并发挥了带头、引导、示范等骨干作用。他们对音乐教育资源的整合、对基础音乐教育的发展起着不可轻视的作用。

3、教师、家长较为重视

与农村音乐课的情况相比,城市音乐课得到了学校教师家长等许多人士一定程度的关注。一般来说,城市地处于交通枢纽地带,与外界联系较为密切,能够较方便地获得最新的教育信息。学生家长大都是有知识有文化的人,他们了解艺术教育,音乐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作用,支持学生对音乐美术等艺术课程的学习。许多家长甚至还给孩子报了艺术类的课外辅导班,加强孩子对艺术的学习,增强艺术对孩子的熏陶。

4、教学资源较为丰富

城市经济科技水平较高,学校音乐课程的相关设施较为齐全。特别是乐器的种类和数量都比农村学校的情况要好得多。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许多中小学校建立了自己的音乐教育主题资源库。同时,城市的家庭音乐资源,社区音乐资源等也比较丰富,这些都为中小学音乐教育的顺利开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三、在我国目前的音乐教学中,还存在以下不容忽视的现象

1、教师缺乏教学的积极性和热情。在音乐新课程实施过程中,音乐教师的热情不断遭遇来自社会和学校的压力的冲击,许多教师没有信心去进行音乐教学。因此,音乐教师把音乐课程的教学当作“任务”来完成,在每个星期一两节课的情况下“当一天和尚敲一天钟”,认为音乐课程在学校教学中是多余的,音乐教师缺乏自信心和学科自尊,似乎音乐教师比其他主课教师矮一截,音乐教师缺乏教学的积极性和热情。

2、音乐教师的教学缺乏实效性。音乐新课程强调学生的音乐“体验”,“使学生在音乐审美过程中获得愉悦的感受与体验”,启发学生在积极体验的状态下,充分展开想像,保护和鼓励学生在音乐体验中的独立见解。音乐新课程强调“模仿”,通过模仿,积累感性经验,为音乐表现和创造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同时,音乐新课程还倡导“探究”、“合作”和“综合”。但是,面对音乐新课程,许多音乐教师不懂得怎么样去开展“体验”、“模仿”、“探究”、“合作”和“综合”等教学方式,许多教师仍然停留在传统的音乐教学方式上,一节课就教学生唱一首歌,教师是一遍两遍三遍的重复教,学生则重复唱,这样下来,教师教的没有什么味道,学生的学习也没有滋味,而且一节课下来,学生还没有掌握所学习的歌曲。

3、学生对学习音乐课程比较迷茫。面对音乐新课程,许多学生不知道怎么样去学习。尽管音乐新课程强调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倡导学生的积极参与和体验,但是许多学生是不知道怎么样去学习音乐课程的,所以他们更多的表现出迎合教师或者迫于无奈。毋容质疑,有部分学生是喜欢音乐课程的,但是这并不代表他们知道怎么去学习音乐课程,所以出现音乐课堂上学生茫然很手足无措的情景是可以想象和理解的。

综上所述,音乐教育一方面要立足于现实,以我国音乐教育的需要和实际情况为出发点,努力探索音乐教育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新途径;另一方面又要以可预见的未来社会的需要和条件为着眼点,更新教育观念。当前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音乐教育一是需要得到全社会更大的支持与教育部门更多的投入;二是作为音乐教育工作者,也应从自身做起努力转变教育思想,更加充分地认识到音乐教育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人格健全所发挥的重要作用。认认真真上好每一节音乐课为培养新世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王安国.我国学校音乐教育改革与发展对策研究[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4年.

篇7

关键词

中小学音乐教学 教学策略 信息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新课程的改革,在中小学“音乐课”中,教师更加注重通过音乐实践活动,利用信息技术、网络资源辅助音乐课,运用丰富的信息资源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提高音乐素养,使学生不仅学会唱,更要学会听,还能参加演出、表演等。但当今的中小学音乐课,从表面上来看,课堂教学效果合格,教学目标都很明确[1];且教学设计从音乐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三个方面综合考虑,符合课程标准要求。但是,音乐作为一门听觉艺术,不仅要通过听觉器官感受音乐情感,还要利用视觉感知音乐变化,由于中小学生抽象思维还不是很完善,对音乐的鉴赏能力不强,很难只凭听觉建立音乐形象。因此,教师需要借助丰富的视觉形象帮助并引导学生,调动学生思维完成对音乐的感知。本文通过对陕西省中小学音乐教学现状问卷调查、全面研究,探究信息技术环境下的音乐教学策略,从而优化教学,促进音乐教学改革,全面培养学生素质。

一、中小学音乐教学现状调查结果与分析

本次调查分别针对陕西省咸阳师范附中、道北中学、育才中学、红花铺小学、凤州中学等24所中小学的32位音乐教师和66名中小学生开展问卷调查。调查主要倾向于教师音乐课堂上对于多媒体课件和网络资源与音乐教育网站的使用情况,学生对于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辅助教学的认可情况以及学生对未来音乐课的期许。

1.中小学音乐教师教学现状调查

(1)教师的基本情况

在32位被调查的中小学音乐教师中,有23位在农村学校执教,9位在城市。其中教师的专业:71.2%的教师属于音乐类,15.6%的教师与音乐有关,只有13.2%的教师与音乐无关。从年龄来看,年龄在35岁以上的有6人,35以下的有26人。有3年以上教龄的人数占51.5%,在3年以内的人数占48.5%。音乐教师基本都属于专职教师,调查结果显示,32人中只有3人不是专职教师。

调查结果显示,音乐教师工作量较大,所代班级的数目集中在4~6个。可见音乐教师的师资力量不够,因此他们在利用网络资源教学上投入的精力更少。而且,在调查的32位教师中,大多数音乐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不高,即43.7%的教师选择“一般”,50%的教师自我感觉“不好”,只有6.3%的教师认为自己的信息水平很好。为了更准确地反映中小学音乐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本论文以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与教师的基本情况(授课所在学校情况、年龄)做交叉分析得出以下信息。

中小学音乐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与所在学校是农村还是城市的关系不大,整体信息技术水平不高,大多为“一般”,或选择“不好”,但与年龄有较大关系。具体体现在:年轻的教师(35岁以下)信息技术水平为“一般”的较多,占整体78%;年长的教师(35岁以上)信息技术水平“一般”较少,“不好”的较多。

(2)校方对各自音乐教师的信息技术重视程度与音乐教学硬件的支持状况

据问卷数据总结,中小学学校对教师的信息技术重视程度不高,32份问卷中没有一个选择“非常重视”,78%的学校不重视,只有22%的学校一般重视。虽然不重视,但是大多数音乐教师(90%)都进行过信息技术培训。学校基本都能为教师和学生提供音乐教室和多媒体音乐教室,只有两个农村学校不能提供多媒体教室。

(3)教师教授音乐课情况

32位中小学音乐教师中,28位采用传统讲授法有较好效果,22位采用教师引导、学生探究法有较好效果;在音乐课中,感受与欣赏和音乐与相关文化属于最容易教授的领域,也是使用网络资源较多的,其中音乐与相关文化占总体的69%,是使用网络资源最多的。所以,在音乐教学中传统讲授法还是音乐教学的主要方法,老师引导、学生探究的新方法,在新时代背景下,也表现出了它的优势。

(4)中小学音乐教学中课件的使用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32位中小学音乐教师中,56%(18位)的教师使用课件上课,44%(14位)的教师不使用课件。其中使用课件上课的具体情况为:5位教师自己制作,18位教师上网下载,2位教师则是由校方提供。那么会自己制作课件的教师有19位,其中17位用PPT制作课件,2位会使用Authorware,没用人会用使用Dreamweaver软件。由此可见,中小学音乐教师使用课件不够广泛。在课件来源方面,教师主要依靠网络下载,自己制作的情况较少,校方在这方面也不够重视,其中在自己制作的条件下,教师计算机能力欠佳,整体来看,只会使用PPT。

(5)网络资源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使用情况

调查问卷结果显示,中小学音乐教师主要从搜素引擎和音乐专题网站上获取资源,并且在使用过程中主要是作为课件的一部分或直接播放。资源的形式比较多样,有图片、视频、图片与文字、音频与图片、视频与文字多种结合方式。

(6)音乐专题网站的使用情况

调查结果数据显示,76%教师知道音乐教育网站,24%不知道音乐音乐教育网站,仅仅2%的教师在音乐教学中使用过网络课程或音乐专题网站。

(7)教师对信息技术与音乐课程整合和开展基于信息技术或利用网络辅助音乐教学的看法及它们的优势

在调查中,98%的教师支持信息技术与音乐课程整合,仅有2%的个别教师不支持。教师几乎全部认为多媒体课件与网络资源等现代教育技术对学科教学很有帮助,认为与传统的教学相比,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能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集中学习注意力,有助于理解学习内容,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加强师生间的沟通。可以说,现代化的网络资源与多媒体技术已经得到了教师的认可。

从整个调查结果来看,现在的教育趋势是信息技术广泛与中小学中的各个学科课程整合,但具体到学校实际却有些出入。大多数学校不注重音乐课,也不重视教师信息技术水平的培训。另外,教师自身的计算机能力、学校的硬件设施等因素,也是导致利用信息技术或网络资源辅助音乐教学在课堂中开展不顺利的原因。

2.中小学生对音乐课的期许

整理回收来的66份学生调查问卷,得出如下结果:全部学生对课堂上使用多媒体课件这样的现代教学手段十分感兴趣,他们对音乐的兴趣也被挖掘了出来,注意力被多媒体里的图片、视频所吸引。

在问卷调查中,还可以看出中小学生对音乐教学的期许:

(1)希望上没有负担的音乐课,平时的文化课就已经很死板、抽象了。

(2)希望上五彩缤纷的音乐课,老师用各种各样的教学方式展示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兴趣。

(3)希望老师上课能活泼,不要只局限于课本、教学生几首简单的歌曲、讲讲音乐相关的知识文化,墨守成规。

(4)希望老师带课件或利用网络资源在多媒体教室上课,可以看到很多书本中没有的知识、图片、视频等。

(5)希望老师能联系课外知识,多些教材外的知识。

(6)希望老师能提高信息技术能力,在课堂上熟练操作计算机等现代多媒体技术,节省不必要浪费的时间。

二、中小学音乐教学策略

1.加强学校信息技术硬件设施建设

加强学校信息技术硬件设施建设是顺利开展基于网络的中小学音乐教学方式的必要先决条件。首先,教育部以及相关部门要加大和落实对中小学音乐教学设施的资金投入,为教师实施教学过程提供设施齐全的多媒体网络教室,而且配备专业的检修人员,定期检查更新设备。其次,学校还要制定严格的监管制度,保证硬件设施完全适合信息技术教学的需要,为更快、更好地实施基于网络的音乐教学提供硬件设施。

2.提高音乐教师信息技术能力

在此次调查的24所中小学中,音乐教师普遍信息技术能力不够,而且学校也不重视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培训,这就导致即使有完好的多媒体设备,教师也不会很好使用。在这方面,学校需要给音乐教师提供条件和时间,培训他们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包括合理利用网络平台搜集教学资料,使用PPT、Dreamweaver等软件制作课件,熟练操作计算机、视频展台等多媒体设备。教师自身也要与时俱进,在业余时间加强计算机和多媒体技术使用能力,在课堂上可以熟练操作多媒体设备。

3.更新学校师生教学理念

传统的观念认为音乐课不重要,在学校里要么被其他课程代替,要么上成简单的唱歌课,教师只是口头讲授,学生死板地接受,还有就是学生专注于文化课,很少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课中。在此,必须更新学校师生教学理念,明确音乐在素质教学中的重要性,发挥基于网络的音乐教育在义务教育阶段的独特育人效果[2]。学会用拿惯了粉笔的手点鼠标,用写惯了教案的手制课件,把多年习惯的一支粉笔写古今、一块黑板种春秋的传统做法,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代替,使用现代化的智能工具,例如在视频展台连接投影仪展示课件,利用网络课程、网站教学,用超前的行动引导学生,使他们在接受教育的同时感受时代的脚步。

4.运用多媒体课件或网络资源创设教学情境

音乐教育以鉴赏为基础,以兴趣爱好为动力,在课堂教学中尊重每个学生对音乐的感知与理解,鼓励学生走上音乐创作的道路,是一切教学设计的落脚点[3]。处于中小学阶段的学生更喜欢丰富多彩的课堂,所以在音乐课的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或者网络资源为学生建构一种或多种音乐情境,将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融入其中。例如增添各种有吸引力的图片、视频或游戏与知识结合的网络课程于课件或课程之中,让学生在情境中感知音乐,建构出自己的音乐知识、技能系统。

5.利用网络平台优化、整合、使用各种信息资源

教学设计在真正的教师实施教学过程有着不可忽视的方向引导作用。要从整体出发,兼顾教学需要,对教授的对象做需求分析,选择合适的设计和使用网络资源的方式和方法,做到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说兴趣是翅膀,那么想象力就是使翅膀扇动的动力[4]。在音乐教学任务中,讲授音乐知识,教学生唱歌,这已经是音乐教学的过去式了。在资源广泛的网络平台支持下,制作丰富多彩的课件、网络课程、在音乐专题网站的辅助中创设音乐舞台剧式课堂环境等,让学生在兴趣的指引下,展开丰富的想象力,愉快地感受音乐的魅力,进行自己的音乐创作。

6.合理利用课件、网络课程、音乐专题网站

音乐课作为国民素质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内容,它要求中小学生学会欣赏音乐,能感知音乐,可以鉴赏音乐。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音乐课又提出了更进一步的要求,它要求学生学会创造并制作音乐。因此,在音乐创作课中,要用各种资源手段做引导,给学生播放有启发引导作用的音乐作品或网络课程,或让学生通过音乐专题网站自主选择所需要的资源,激发创作欲望,在音乐方面有所成就、有所建树。

在当今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时代,教师如何上好音乐课,让学生既能感受到音乐的精髓,又能在轻松的气氛中将音乐的知识、理念与唱法传授给学生,是一名音乐老师当前最大的挑战。要成为一名优秀的音乐教师,应该学会使用多样化的信息资源辅助教学,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效果,更需要学校与音乐教师切实采取策略,创建优良的信息技术硬件设施,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水平,更新教学理念。

参考文献

[1] 尹爱青.音乐课程与教学论[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 黄伟平.中小学音乐教师专业发展新策略[M].宁波:宁波出版社,2013.

篇8

八孔竖笛具有固定音高,又容易入门,是一件教学两便的乐器,但也有不少教师认为八孔竖笛不如六孔竖笛更简单易学,这种错误的看法影响了八孔竖笛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使用和推广,有必要予以纠正。六孔竖笛是模仿八孔竖笛研制的,指法简单,上手容易。但作为八孔竖笛的过渡产品,又具有气息控制难度大、音域窄、转调难、吹变化音困难等“硬伤”,因此,具有较大的局限性。而八孔竖笛指法科学,气息简单,音域较宽,演奏变化音容易。作为十二平均律乐器,它可以吹奏任何曲调的半音音阶、任意转调,特别是在培养学生的固定音高概念和在音准上的优势,使八孔竖笛对小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培养和长远发展有更大的帮助。八孔竖笛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巴洛克时期就被广泛使用。八孔竖笛音色纯正清丽,柔和轻盈,全名叫孔Recorder,意为“像鸟歌唱的笛子”,它由簧片振动发音,簧片永久性地固定在发音窗内,以自然呼吸的力度即可吹响。巴赫、莫扎特、维瓦尔第等大音乐家都曾为其写下大量流芳百世的名作。八孔竖笛是系列乐器,适合独奏、合奏,目前已经有九种之多,常见的有五种,分别是超高音笛、高音笛、中音笛、次中音笛和低音笛。八孔竖笛在许多国家的专业音乐院团特别是中小学被普遍使用,成为世界上最受欢迎的乐器之一。因此可以说,八孔竖笛应是小学课堂乐器之首选。我在八孔竖笛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一些具体做法提出供参考。

一、激发兴趣,上好八孔竖笛教学序言课

诺贝尔物理学得奖者杨振宁博士说过:“成功的秘诀在于兴趣。”因此,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八孔竖笛的兴趣,使得八孔竖笛教学的第一节课非常重要。我首先给学生介绍八孔竖笛吹奏的好处,特别鼓励那些平时不爱唱歌或嗓音条件不好的学生,通过八孔竖笛吹奏同样可以学到音乐知识,提高自身的素质。并教育学生:人各有长短,要互相取长补短,才能共同进步。学生会马上受到鼓舞。接着给学生吹奏两首风格不同的竖笛曲,通常是一首世界名曲(如“欢乐颂”),一首流行歌曲(如“泰坦尼克号”主题曲),学生立即就被八孔竖笛柔美的音色所吸引,对吹奏竖笛产生浓厚的兴趣。我抓住学生的兴趣,给他们介绍八孔竖笛各部件名称,介绍八孔竖笛的演奏姿势、吹奏口形,并在以后的每一节课严格要求。我发现,自从上好了第一节序言课后,八孔竖笛教学深受那些“视唱歌如猛虎”的学生喜爱。我执教的是处在变声期的学生,每次上唱歌课都愁眉苦脸,自从八孔竖笛序言课后的每次音乐课他们都心情舒畅,学习积极性非常高。

二、“视”“听” 结合,学习八孔竖笛演奏技能

听力是学习音乐的基础,是学习乐器的关键。教学中,我首先强调听力,目的是让学生有一双“音乐的耳朵”,培养学生品味音乐、笛声带来的快乐,从而使学生对学习八孔竖笛产生浓厚兴趣。具体教学时,我将“视”与“听”结合起来,要求学生思想专注,精神集中,学会听老师讲、听别人吹、听自己吹,看别人的嘴形、手形,从而发现吹奏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纠正。如,吹奏时出现口风不正,堵孔不严,呼吸不正确,没有“丹田气”的支持等现象,导致吹出来的声音尖、直、刺耳。通过反复的视、听,让学生明白口风应该做到灵活,力度适当,既轻松又充分,吹中、低音时做到“缓气轻吹八”,嘴巴放松,气息是管状的,否则会吹成高八度的尖叫声,而在吹高音时,绝不能使足劲吹,而应将嘴巴拉紧,使气息均匀,成线状。这样,学生将听到的转换成自己的情感、乐感,通过表情表现出来,变成浑厚、悦耳动听,有气息的笛声。教学中处处体现出学生为主体,教师只作引导,为在竖笛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表现能力打下基础。

三、建立完善的音乐课程资源管理机制

建立有效的管理制度和音乐课程资源的利用规范,从制度上更好地实施小学八孔竖笛课程资源开发。对已开发的音乐课程资源进行筛选、整理、共享,方便对音乐课程资源的管理, 避免部分已开发的音乐课程资源的闲置和浪费。成立课程资源库,对不同类型的音乐课程资源进行分类、整理。课程资源库的建立,最好可以教学资源存储在学校的内网或云备课平台, 这样可以让教师在任何有网络的地方都能随时能找到自己所需要的资料,缩短备课时间,避免精力的浪费。还要建立符合自己学校特点和学科组特点的评价制度,及时总结在音乐课程资源开发中取得的成绩,发现哪些八孔竖笛课程资源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审美需求,对学生的能力和情感发展具有促进作用,非常具有保留价值; 哪些教学效果不太好,需要修改或替换,从而形成良性的循环。通过对已开发的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评价,能够提升开发内容的质量,还能对教师的开发行为起到激励作用,科学有效地评价制度能够保障小学八孔竖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顺利进行。

四、从激发学生创造性出发,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与八孔竖笛教学相结合

近些年,本人在研究小学八孔竖笛教学过程中发现,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与竖笛教学相结合,融入到音乐课堂教学课堂中效果显著。教师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模式与八孔竖笛教学相结合,通过在课堂上的教学,使学生充分运用竖笛这个小小的乐器,演奏出不同风格的小乐曲,不仅能满足学生的心理特点,充分发挥学生的音乐素质和创造性思维,而且能更好地达到课堂教学的效果。卡尔・奥尔夫(Car Orff )的儿童音乐教育方法是一种重创造性思维训练的实验方法。其实质是通过节奏让孩子产生音乐设想并把自己的想法融入到音乐中创造自己的音乐。而这一切要求教师与孩子在一起共同进行创造性的活动。这种教学法可以让学生在心情愉悦的情况下潜移默化地学到音乐中的各种技能、技巧与知识。所以,我将它有效地与竖笛教学相结合。通过这种教学法,让学生在竖笛教学中轻松愉快地掌握竖笛的演奏形式及方法。通过竖笛演奏的学习,注重学生在演奏实践中的体验,从小培养他们的音乐素质和创造思维能力,使他们终身受益。

综上所述,小学八孔竖笛教学不仅要求教师打好基础吹奏的同时,还要运用奥尔夫等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丰富音乐课堂教学,从而达到器乐进课堂的教学目的。

篇9

(1)教师的基本情况

在32位被调查的中小学音乐教师中,有23位在农村学校执教,9位在城市。其中教师的专业:71.2%的教师属于音乐类,15.6%的教师与音乐有关,只有13.2%的教师与音乐无关。从年龄来看,年龄在35岁以上的有6人,35以下的有26人。有3年以上教龄的人数占51.5%,在3年以内的人数占48.5%。音乐教师基本都属于专职教师,调查结果显示,32人中只有3人不是专职教师。调查结果显示,音乐教师工作量较大,所代班级的数目集中在4~6个。可见音乐教师的师资力量不够,因此他们在利用网络资源教学上投入的精力更少。而且,在调查的32位教师中,大多数音乐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不高,即43.7%的教师选择“一般”,50%的教师自我感觉“不好”,只有6.3%的教师认为自己的信息水平很好。为了更准确地反映中小学音乐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本论文以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与教师的基本情况(授课所在学校情况、年龄)做交叉分析得出以下信息。中小学音乐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与所在学校是农村还是城市的关系不大,整体信息技术水平不高,大多为“一般”,或选择“不好”,但与年龄有较大关系。具体体现在:年轻的教师(35岁以下)信息技术水平为“一般”的较多,占整体78%;年长的教师(35岁以上)信息技术水平“一般”较少“,不好”的较多。

(2)校方对各自音乐教师的信息技术重视程度与音乐教学硬件的支持状况

据问卷数据总结,中小学学校对教师的信息技术重视程度不高,32份问卷中没有一个选择“非常重视”,78%的学校不重视,只有22%的学校一般重视。虽然不重视,但是大多数音乐教师(90%)都进行过信息技术培训。学校基本都能为教师和学生提供音乐教室和多媒体音乐教室,只有两个农村学校不能提供多媒体教室。

(3)教师教授音乐课情况

32位中小学音乐教师中,28位采用传统讲授法有较好效果,22位采用教师引导、学生探究法有较好效果;在音乐课中,感受与欣赏和音乐与相关文化属于最容易教授的领域,也是使用网络资源较多的,其中音乐与相关文化占总体的69%,是使用网络资源最多的。所以,在音乐教学中传统讲授法还是音乐教学的主要方法,老师引导、学生探究的新方法,在新时代背景下,也表现出了它的优势。

(4)中小学音乐教学中课件的使用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32位中小学音乐教师中,56%(18位)的教师使用课件上课,44%(14位)的教师不使用课件。其中使用课件上课的具体情况为:5位教师自己制作,18位教师上网下载,2位教师则是由校方提供。那么会自己制作课件的教师有19位,其中17位用PPT制作课件,2位会使用Authorware,没用人会用使用Dreamweaver软件。由此可见,中小学音乐教师使用课件不够广泛。在课件来源方面,教师主要依靠网络下载,自己制作的情况较少,校方在这方面也不够重视,其中在自己制作的条件下,教师计算机能力欠佳,整体来看,只会使用PPT。

(5)网络资源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使用情况

调查问卷结果显示,中小学音乐教师主要从搜素引擎和音乐专题网站上获取资源,并且在使用过程中主要是作为课件的一部分或直接播放。资源的形式比较多样,有图片、视频、图片与文字、音频与图片、视频与文字多种结合方式。

(6)音乐专题网站的使用情况

调查结果数据显示,76%教师知道音乐教育网站,24%不知道音乐音乐教育网站,仅仅2%的教师在音乐教学中使用过网络课程或音乐专题网站。

(7)教师对信息技术与音乐课程整合和开展基于信息技术或利用网络辅助音乐教学的看法及它们的优势

在调查中,98%的教师支持信息技术与音乐课程整合,仅有2%的个别教师不支持。教师几乎全部认为多媒体课件与网络资源等现代教育技术对学科教学很有帮助,认为与传统的教学相比,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能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集中学习注意力,有助于理解学习内容,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加强师生间的沟通。可以说,现代化的网络资源与多媒体技术已经得到了教师的认可。从整个调查结果来看,现在的教育趋势是信息技术广泛与中小学中的各个学科课程整合,但具体到学校实际却有些出入。大多数学校不注重音乐课,也不重视教师信息技术水平的培训。另外,教师自身的计算机能力、学校的硬件设施等因素,也是导致利用信息技术或网络资源辅助音乐教学在课堂中开展不顺利的原因。

2.中小学生对音乐课的期许

整理回收来的66份学生调查问卷,得出如下结果:全部学生对课堂上使用多媒体课件这样的现代教学手段十分感兴趣,他们对音乐的兴趣也被挖掘了出来,注意力被多媒体里的图片、视频所吸引。在问卷调查中,还可以看出中小学生对音乐教学的期许:

(1)希望上没有负担的音乐课,平时的文化课就已经很死板、抽象了。

(2)希望上五彩缤纷的音乐课,老师用各种各样的教学方式展示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兴趣。

(3)希望老师上课能活泼,不要只局限于课本、教学生几首简单的歌曲、讲讲音乐相关的知识文化,墨守成规。

(4)希望老师带课件或利用网络资源在多媒体教室上课,可以看到很多书本中没有的知识、图片、视频等。

(5)希望老师能联系课外知识,多些教材外的知识。

(6)希望老师能提高信息技术能力,在课堂上熟练操作计算机等现代多媒体技术,节省不必要浪费的时间。

二、中小学音乐教学策略

1.加强学校信息技术硬件设施建设

加强学校信息技术硬件设施建设是顺利开展基于网络的中小学音乐教学方式的必要先决条件。首先,教育部以及相关部门要加大和落实对中小学音乐教学设施的资金投入,为教师实施教学过程提供设施齐全的多媒体网络教室,而且配备专业的检修人员,定期检查更新设备。其次,学校还要制定严格的监管制度,保证硬件设施完全适合信息技术教学的需要,为更快、更好地实施基于网络的音乐教学提供硬件设施。

2.提高音乐教师信息技术能力

在此次调查的24所中小学中,音乐教师普遍信息技术能力不够,而且学校也不重视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培训,这就导致即使有完好的多媒体设备,教师也不会很好使用。在这方面,学校需要给音乐教师提供条件和时间,培训他们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包括合理利用网络平台搜集教学资料,使用PPT、Dreamweaver等软件制作课件,熟练操作计算机、视频展台等多媒体设备。教师自身也要与时俱进,在业余时间加强计算机和多媒体技术使用能力,在课堂上可以熟练操作多媒体设备。

3.更新学校师生教学理念

传统的观念认为音乐课不重要,在学校里要么被其他课程代替,要么上成简单的唱歌课,教师只是口头讲授,学生死板地接受,还有就是学生专注于文化课,很少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课中。在此,必须更新学校师生教学理念,明确音乐在素质教学中的重要性,发挥基于网络的音乐教育在义务教育阶段的独特育人效果。学会用拿惯了粉笔的手点鼠标,用写惯了教案的手制课件,把多年习惯的一支粉笔写古今、一块黑板种春秋的传统做法,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代替,使用现代化的智能工具,例如在视频展台连接投影仪展示课件,利用网络课程、网站教学,用超前的行动引导学生,使他们在接受教育的同时感受时代的脚步。

4.运用多媒体课件或网络资源创设教学情境

音乐教育以鉴赏为基础,以兴趣爱好为动力,在课堂教学中尊重每个学生对音乐的感知与理解,鼓励学生走上音乐创作的道路,是一切教学设计的落脚点。处于中小学阶段的学生更喜欢丰富多彩的课堂,所以在音乐课的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或者网络资源为学生建构一种或多种音乐情境,将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融入其中。例如增添各种有吸引力的图片、视频或游戏与知识结合的网络课程于课件或课程之中,让学生在情境中感知音乐,建构出自己的音乐知识、技能系统。

5.利用网络平台优化、整合、使用各种信息资源

教学设计在真正的教师实施教学过程有着不可忽视的方向引导作用。要从整体出发,兼顾教学需要,对教授的对象做需求分析,选择合适的设计和使用网络资源的方式和方法,做到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说兴趣是翅膀,那么想象力就是使翅膀扇动的动力。在音乐教学任务中,讲授音乐知识,教学生唱歌,这已经是音乐教学的过去式了。在资源广泛的网络平台支持下,制作丰富多彩的课件、网络课程、在音乐专题网站的辅助中创设音乐舞台剧式课堂环境等,让学生在兴趣的指引下,展开丰富的想象力,愉快地感受音乐的魅力,进行自己的音乐创作。

篇10

当前,在经济发展相对较慢的农村,音乐课在义务教育教学中的涉及范围不广,其教育质量也有待提高,其现象主要体现在:(1)音乐课在农村小学课程中不被重视,在农村主要认为这是娱乐和消遣的方式,不会教授知识,造成思想的不完善。(2)农村音乐教育资源匮乏,许多老师由于吃不消当地的苦,在简单地讲授几个月后就离开农村,这种不固定的教育,给农村小学的音乐教育带来不利影响,不利于音乐在农村的发展和展开。(3)学生音乐素质不高,农村音乐教育不能深入和贯彻到农村内部给学生带去深层次的知识。这些现象暴露出农村音乐教育意识的严重缺失。

二、调整农村小学课程安排,将音乐教育提上日程

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要让小学生对其感兴趣,就要切实培养农村小学生对音乐的认知能力,让学生真正懂得音乐所包含的相关意义,培养音乐技能和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音乐课程的落后和滞后,其原因就是因为农村小学对其的认知度不够,因此,加强农村小学对音乐相关内容的认识,适当的改革和应用,可以使音乐在农村小学教育教学中得到真正贯彻。

例如,每周安排固定的时间在课堂上向农村学生讲解音乐的形成发展和成长,其表现形式及艺术形态,让学生每周都接触音乐内容,让他们了解音乐,激发对音乐的热情,推动教育新体制的完善。

篇11

同时,我国是一个拥有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多民族国家,生活在不同地域的各民族人民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和发展了异彩纷呈、各具特色的音乐文化。所以,我们的音乐教育应重视到特殊地域和民族的音乐文化背景和音乐学习环境,根据学校的实际音乐教育状况,开发具有地域性和民族性的校本音乐课程,采取有针对性的音乐教学策略和指导措施,为独特音乐文化土壤中成长的孩子留下难以割舍的音乐文化烙印。

二、校本音乐课程开发的策略校本音乐课程开发,归根结底是对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因此,音乐教师应该具有资源利用意识,在校本音乐课程开发过程中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特色之路。有效开发地方音乐课程资源,凸显地方音乐教育特色。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课程的重要价值之一在于“文化传承”,并将“弘扬民族音乐’作为重要的音乐课程理念。地方乡土音乐与地方民族大众的生活、劳动息息相关,引导学生品味、欣赏和再现地方乡土音乐艺术,就是引导孩子们向民族家园深处凝望,使他们在精神层面上实现与本民族内在律动对接。从这个角度看,热爱民族音乐必然要以热爱地方乡土音乐为出发点,有效开发地方音乐课程资源,以凸显地方音乐教育特色,为学生建立独特、丰厚的精神文化家园,实现音乐课程在文化传承过程中的优质高效。

如在深入学习和研究东北音乐文化的基础上,可开发《东北风》校本课程,通过二人转、大秧歌、东北民歌小调等多种音乐艺术形式引起学生兴趣,帮助他们从多角度感知东北音乐特有的风格。课堂上,孩子们可感受到东北音乐喜庆、热烈的情绪特征;了解东北音乐的主要表现形式;在扭一扭东北大秧歌、唱一唱东北民歌小调的实践活动中,体验东北音乐带来的愉快精神享受,增加了孩子们对家乡东北音乐的了解,为东北的孩子在心灵上打下了深深的乡土文化烙痕,培养了孩子们对东北家乡的深厚情感。

充分利用校园音乐课程资源,放大校本音乐教育优势。

学校是音乐课程实施的主要阵地,教师和学生在共同的环境中分享课程。教师应该将学校独有的教育资源视为最重要的课程资源,彰显校本教育的独特性,放大校本音乐教育的优势。例如,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谱写的校园歌曲《毕业歌》和 干学子八于朵花》都生动地反映了校园生活,是学 校特有的音乐文化资源。让即将毕业的孩子们在音乐课堂上学会这两首歌曲,将孩子们六年的生活和情感用音乐的方式留存在记忆深处,将是他们一生中难以磨灭的印记。

此外,音乐教师还应该紧紧抓住社会发展时代脉搏,紧扣社会音乐教育潮流,弘扬国家发展主旋律,引导音乐审美方向。上面列举的《鼓动奥运》一课,就紧紧抓住了人们对奥运的期待和祝福,使情感得到抒发,情绪得到振奋,效果非同寻常。再例如,在国庆六十周年之际,让学生学唱成龙演唱的歌曲《国家》,有助于抒发对祖国六十华诞的拳拳爱国之心,顺应了时代的主旋律,必定获得教学上的优质高效。

发挥教师自身音乐教育优势,形成校本音乐开发特色。

音乐教师大都多才多艺,有的能歌,有的菩舞,有的钢琴演奏能力强,有的掌握一种或几种特色乐器??而这正是音乐教师得天独厚的优势所在,充分利用和发挥音乐教师的优势,努力在校本音乐课程开发过程中形成自己独特的校本音乐课程特色,一定会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实现理想的音乐教育目标。例如,我校的一位老师就充分利用自己舞蹈编导专业的优势,开发了《跳起来》校本音乐课程内容,用优美动人的蒙古族舞蹈带领学生深入音乐体验,学习和了解蒙古族的音乐文化艺术,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总之,音乐教师要具有资源意识,在深入学习和研究的基础上,努力挖掘和合理利用音乐课程资源,必定能够以对音乐教育资源的合理利用为基点,构建优质高效的校本音乐课程。

三、校本音乐课程开发的规模作为国家音乐课程必要的补充,笔者认为校本音乐课程的内容占用的课程比例以不超过国家音乐课程四分之一的规模为宜。这样既能保证完成国家音乐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又能够给校本课程的实施留有足够的空间。

校本音乐课程具有自主性和灵活性的特点,因此,校本音乐课程开发的规模和形式可以根据具体需要灵活处理和把握,应以主题单元开发为主要形式,如果同一个主题下的内容较多,可以考虑采用主题单元式校本音乐课程开发。即以一个统一的主题统揽校本音乐课程开发,在这个主题下,又划分为若干个更为具体的开发主题,从这些具体的主题开发和实施过程中,实现统一的主题开发目标。例如,我校青年基金科研项目 乡音乡情”东北乡土音乐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中,又细分为若干个具体的研究主题,“东北二人转板块研究”、“东北大秧歌板块研究”、“东北民歌板块研究”“东北方言歌板块研究”、“东北少数民族民歌板块研究”等,从这些具体的课程开发和实施过程中,让学生深入了解东北乡土音乐文化,体味东北音乐中的“乡音乡情”。再例如,我校校本课程《鼓的文化艺术》中,既包含鼓在中华文化中的重要作用,又包含音乐中的鼓、鼓的演奏、鼓的形制、鼓的绘画等等诸多内容,共同构成了一个单元式的校本课程,从多角度、全方位了解鼓的文化艺术。在校本音乐课程开发时,针对有些主题单一并且可以在一个课时内完成的内容,可根据需要开发单课时校本音乐课程。而对于有些涉及内容较广泛、无法在一个有效的单元框架内完成的,且对发展学生的音乐能力具有非常重要意义的内容,则可以考虑扩大其校本课程的规模。

四、校本音乐课程开发的途径在校本课程开发时,可根据情况确定学科开发的基本途径,即学科课程开发或活动课程开发。我校的竖笛单元就从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两种途径同时进行了校本课程开发。学科课程方面,学生从二年级开始,每学期用音乐课总课时的/4学时来学习竖笛,通过循序渐进的常规教学,使学生掌握竖笛的基本吹奏技巧,到小学毕业时,绝大部分学生基本能够演奏包含一个升号调和一个降号调的简单乐曲,进行集体齐奏和合奏,有效提高学生的竖笛演奏实践能力。从活动课程方面,利用每周三下午(两课时)学校兴趣活动小组的时间,对各年级音乐基础较好,对竖笛学习有浓厚兴趣的学生进行“套笛合奏”的学习和训练。从演奏技能技巧、不同竖笛的演奏方法、表演曲目的选择、多声部合奏能力的培养等方面进行深入的学习,是课堂教学的迁移与提升。

篇12

1.小学音乐科目长期以来一直都被学校忽视

尽管音乐这门课程是小学必修课程之一。但是在很多学校长期以来都不被重视。特别是在唯分数至上的教育背景下,音乐课程被其他科目所替代,这是最常见的情况。那时在很多老师的眼中,音乐课程始终是无用的,因为那时的小学升入初中的考试中是不会考到的。所以音乐课,有时候会被其他课程所替代。或者音乐课会成为自习课,学生在音乐课中复习或者写其他科目的作业,这才是一种常态。在为,分数教育至上的时代,音乐课程被认为是无用的。因此在学校课程表安排里,每周几乎只有一周的音乐课程。当学校不再重视,老师忽视的情况下,学生也就没有学习音乐课程的一种自觉性和习惯。在这种情况下,几乎都没有音乐课程的情况下何谈教学效率的高低。

2.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中老师的教学方法存在问题

由于长期以来小学音乐课程被忽视,所以学校就没有更大的精力去为音乐课程的学习配备一些基础设施。学生没有专门的音乐教室去学习,对于乐器的了解更是甚少。因此,歌唱就成了音乐课程学习的主要学习方式。大多数是在任课老师的带领下学生去唱歌来完成音乐课程的学习。首先,音乐课程的学习应当是让学生了解一些基础的音乐知识,在此基础上,去学习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而这些都是在以往的音乐课堂中被忽略的情况。其次,再没有多媒体配备辅助教学的情况下。大多数小学音乐教师不是很专业的音乐专业的老师。因此它自身的专业素养是有限的,不能教给学生更广泛和专业的音乐知识。并且他们没有掌握合理的音乐教学方法。合唱作为音乐歌唱教学中最难的一种教学方法。由于学生个体的差异性,使得音乐合唱教学在面对整个班集体教学来说比较困难。老??就不能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达到整齐划一的标准。应当根据学生音乐学习的优劣势合理的分工。尽可能的发挥学生学习音乐的优势,激发他们在音乐合唱教学中的积极性和兴趣。

二、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有效性措施

1.变换组合多样的合唱方式,激发小学生学习音乐合唱的兴趣

合唱作为音乐教学的一种最普遍的方式。如果长期以往一成不变的采用这一种教学方式,会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普遍降低最终导致音乐和唱合唱课程的教学效率的低下。因此,音乐合唱课程不再是在教师的统一领导下学生集体去歌唱。音乐教师应当通过变换组合不同的合唱小组的方式来进行合唱教学。这个小组可以是男女组合、也可以是高低音的组合。目的是让不同的学生在合唱中发挥各自的优势提高他们对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方式的兴趣。

2.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音乐教师的专业素养

自从多媒体辅助教学以来大大的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率,特别是对于艺术课程的学习更是起到了很大的辅助作用。如果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技术来辅助音乐课程的学习。一方面可以更大的节省教学空间和教学设施。学生不再需要专门的音乐教师去学习音乐课程。可以采用电子白板等多媒体技术在教室里随时随地的进行音乐课程的学习。另一方面,采用多媒体技术,孩子们可以通过网络向更专业的音乐教师学习音乐。这样使得优势教育资源得到共享。小学音乐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辅助音乐课程的学习来弥补自身专业素养的不足,并且在教孩子们学习的过程借助多媒体技术,来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

3.把握合唱教学的重难点,适当调整合唱教学的难度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