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设计基础知识范文

时间:2023-09-01 09:20:16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房屋设计基础知识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房屋设计基础知识

篇1

中图分类号:U664.9+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呼和浩特系蒙古语,意为“青色的城”,首府,全市常住人口291万,市区常住人口220万人[1],是内蒙古的政治、经济、文化、金融、教育、科研中心,是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城、全国双拥模范城和中国经济实力百强城市,被誉为“中国乳都”。近年来,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加,市区污水处理厂和截污管网建设也在同步加快推进,生活污水处理率逐年提高,污泥的产生量极具增加,处置压力逐年加重,污泥处置是污水处理的重要环节,也是衡量污水处理成效的重要标准,处置不当极易造成二次污染,因此我们应该积极推行污泥无害处、资源化处理。

1.全市市区、污水、污泥产生量与处理情况

1.1 全市市区、污水管网情况。呼和浩特现辖4区、4县、1旗,1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其中下辖1个国家级出口加工区),市4区即新城区、赛罕区、回民区、玉泉区,二环以内为主城区,4区排水管网联通,由3家污水处理厂进行集中处理,随着城市规划,呼和浩特市二环以内的涉水工业企业基本已经逐渐搬迁至各级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来水也比较稳定,属于生活污水。

1.2 全市污水处理、污泥产生情况。2012年全市3家污水处理厂运行情况如下表:

表1 2012年全市3家污水处理厂运行情况

1.3 污泥处置情况。目前3家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污泥经过稳定化处理后由呼和浩特京城固废有限责任公司进行统一处理,按照规划,污泥最终经过稳定化处理,进行焚烧发电。

2.国内污泥资源化处置技术应用情况

2.1污泥资源化处置技术趋势分析。自国家“十一五”开展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以来,作为化学需氧量削减的最终去向,国家对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的处置非常重视,先后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试行)》(建城[2009]23号)、《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污染防治最佳可行技术指南(试行)》(环境保护部公告(2010年第26号))、《关于加强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环办[2010]157号)、《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技术指南(试行)》(建科[2011]34号)等污泥处理处置的相关政策、指南,全面促进了污泥资源化处置技术的投产应用。

2.2 资源化处置技术概述与分类。当前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资源化处置技术可以分传统资源化处置技术和新兴资源化处置技术两类。

传统污泥资源化处置技术指首先通过浓缩、脱水、厌氧消化、好氧发酵等处理技术使污泥达到减量化、稳定化、无害化的程度,再通过土地利用、建材利用等实现污泥资源化[1]。我国现在主要应用的污泥资源化处置技术主要为焚烧发电、制肥、制水泥、沼气利用等。

新兴资源化技术和传统技术不同,不需要进行浓缩、脱水、厌氧消化、好氧发酵等处理,直接进行处理,达到资源化处置的目的。主要有如下几种技术:

①污泥微生物蛋白提取。通过热碱水解作用,使污泥中微生物细胞破壁,释放出蛋白质和水分,同时稳定污泥中的重金属、杀死病原体等[2]。

②污泥造粉。通过在造粉设备中使污泥高速对碰,促使污泥塑解,解离出大量间隙水和外表水,得到的污泥干粉可做橡胶填料、绿色燃料及建材原料等[3]。

③污泥亚临界水解制肥。将污泥置于特定条件亚临界水环境中,利用亚临界水环境的超溶解、超电离等特性,将污泥中的有机物迅速低分子化、固体液体化[4],最后的产物可直接作为有机土壤改良剂或制成高级有机肥,并且肥料具有无菌无害的特性。

2.3 不同资源化处置技术的特点及不足。传统污泥资源化处置技术较成熟,技术风险较小,具有资源化产品附加值低,环境污染严重,投资、占地面积大等缺点。焚烧发电减量化效果明显,最为常用,但是焚烧过程中产生大量烟气,控制不当,更易产生二噁英等有害成分;制肥技术运行成本低,虽符合我国国情,但占地面积大、处理周期较长(1个月以上)、存在臭气等污染,还含有重金属 、有机污染物等有害物质;制造水泥方面,相对投资成本较低,但运行成本较高;厌氧消化制沼气,可大幅度较少污泥体积,同时消除恶臭、杀菌等,但是设备体积打,处理周期厂、占地多、投资成本较高。新兴污泥资源化处置技术虽然占地面积小、收益高,但是应用实例尚少。

3.结论和建议

本文在分析呼和浩特市2012年市区污水处理厂运行情况的基础上,通过对我国污泥资源化处置技术和应用情况进行梳理和分析,旨在探寻适合呼和浩特市现有情况的污泥资源化处置技术。

根据2012年市区3家集中污水处理厂运行情况分析,由于各污水处理厂处理的均为市区生活污水,故污泥产生情况较为接近。

从国内资源化处置技术的应用上看,主要集中在焚烧发电和制肥两种方式上。虽然呼和浩特市规划处置技术选择焚烧发电,但是考虑呼和浩特市作为北方缺水性城市,同时又是国家森林城市的特殊身份,如果能在分析市区污水处理厂污泥成分的基础上,对污泥进行制肥资源化处置,用于园林绿化,应该更符合当地情况。同时为了地区污泥资源化处置更好的发展,应建议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开展污泥资源化处置的技术研究,克服现有不足之处,积极开发新的污泥资源化处置技术。

[1] 昝元峰.污泥处理技术的新进展[J].中国给水排水,2004,20(6):25-28

篇2

市政公用基础设施的建设项目,涉及公共财政、投资建设、经营管理等多个方面的相关利益者。从规划设计的前瞻性到项目建设的可行性,从项目的具体实施到项目完工结束,从设施的启用到日常经营与维护管理等,都是以提供公共服务为目的,投入很大的人、财、物等力量以达到优化资源配置,并伴随着财务风险的规避与防控。针对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分析财务风险来源、特征及其成因,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财务风险度量,从各个方面防范和控制财务风险,以求减少风险带来的负面影响,以最低的成本,使项目获得最大限度的收益,是各利益相关者所追求的目标。

1 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财务风险的成因

市政公用基础设施项目的财务风险,是指在项目实施整个过程中,各种事件及其不利后果与预期目标不一致的可能性,导致财务状况具有不确定性,从而使投资者、建设者、经营者蒙受损失的可能性。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虽然不能完全消除风险及其影响,但在了解和认识财务风险的基础上,能够适宜的规避与控制风险,将项目损失降至最低,从而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利益相关者创造最大的利益。项目的财务风险大致来源以下几方面:

1.1 融资性财务风险

随着投融资主体多元化的改革,市政公用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中除了财政补贴部分资金外,大部分资金要向市场融资。项目融资多是采用政府信用贷款、城市建设债券等。这种融资方式具有融资量大、获得容易的优势。但由于基础设施投资规模大、期限长、相对资金收益率低、偿债能力差,会带来沉重的利息负担和还款压力。且随着融资量的增加,融资能力呈递减趋势。

1.2 结构性财务风险

结构性财务风险主要是指负债结构带来的财务风险。负债结构即负债总额的大小或负债在资金总额中所占比重的高低。项目负债规模越大,固定的财务利息负担越重,导致现金流出量增加,由于收益降低而使项目丧失偿付能力的可能性增大,项目投资者收益变化的幅度也随之增加,财务风险也越大。

市政公用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为适应城市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规模的逐渐增大的需要,不断加大投资规模,在财政资金有限的前提下,大量举债。因其属公共产品的特性,投资主体主要是政府或者是由政府直接担保、间接支持。高负债一方面使得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进一步融资的能力减弱;另一方面到了偿债高峰期又给地方政府带来巨大的财政压力。

1.3 经营性财务风险

我国市政公用基础设施投资运营方面存在的问题较多,一是普遍经营效益不佳,企业亏损比较严重;二是重建设轻维护,例如地下供水管网老化,自来水漏失率高;三是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国有比重过大,垄断经营程度过高,缺乏市场竞争机制;四是国有企业改制成本过高,劳动力使用效率低下。市政公用基础设施项目经营成本补偿不到位,成本补偿是城市基础设施简单再生产的补偿,是扩大再生产积累资金的需要,是现代人类改善生活质量的重要条件。然而,大量市政公用基础设施还具有自然垄断性,初始固定成本较高,少部分有收益的经营性项目,现金流入期限较长,成本得到补偿速度慢,从而形成巨大的资金缺口,企业所产生的现金流入不能满足流出,自然要陷入严重的资金危机之中。

1.4 行政性财务风险

项目高层领导视风险管理是一件既耗时又耗成本的工作,风险管理意识淡薄,不予以重视。对于基础设施项目无论是项目可行性研究、项目融资、项目建设还是项目完工方面,都有政府的背景,运用管理者的权威、命令、规定、指示等手段,干预项目资金运作会带来诸多的不稳定性。投资者过于信任政府的承诺,对项目的回报有过高的期望。项目的投资决策不基于科学合理的可行性分析和回报率的预测,而是片面基于政府回报率的保证。在政府缺钱、投资者缺项目的情况下双方达成协议,往往由信用风险引发财务风险。

1.5 利率、汇率变化风险

利率、汇率变化会导致筹资成本增加;资金来源中断或者资金供应不足导致项目工期延误甚至被迫停工,从而会使项目的偿付能力下降;同时,利率对股东收益的变动幅度也有较大影响,在息税前利润一定的条件下,即使负债规模固定,负债的利息率越高,财务杠杆系数越大,股东收益影响的程度也越大,财务风险就越大。

2 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财务风险的控制

2.1 树立项目财务风险意识

对于财务风险的估计和防控需要经营者和财务管理人员的职业判断,树立风险意识和对风险的灵敏嗅觉,及时发现和估计潜在风险并善于分散风险是项目成功的关键。财务风险机制是指在财务风险管理中所形成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功能体系,是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对财务风险进行事前控制;二是财务运营过程中事中控制;三是对财务风险进行始终控制。因此,树立风险意识,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使项目具备风险自动预警功能,形成一套完善的财务信息系统,追踪环境和自身变化,对项目实施及时监控,化解可能出现的各种财务风险,直至建设项目最终结束。

2.2 进行项目财务风险识别与度量

进行市政公用项目的防范与控制,非常重要的是掌握风险的程度。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发生地点,风险的暴露及发生损失的程度是有差别的。相应地在如何准确度量财务风险程度与差别成为提高风险管理效率和提高风险管理质量的关键性因素。通过财务风险度量可以为今后财务风险决策、预防和控制财务风险等提供准确依据。财务风险的度量方法主要是概率分析法、杠杆分析法、数理统计法和资本定价模型法。

2.3 加强项目贷款总规模的控制

市政公用基础设施项目投资规模大、资金需求量多,项目在选择融资模式时按项目区分理论,项目性质不同,投资主体不同。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比例适当。确定适度的贷款规模,控制总额度,防止超能力举债。对准经营性项目,如煤气厂、自来水厂等,政府适当补贴、吸纳社会投资;对纯经营性项目,如收费高速公路、收费桥梁等,由全社会投资;对于非经营 性项目,如敞开式城市道路、公共绿化等,以政府投资为主。具体操作时可分为两个步骤:首先根据项目本身有无收益,确定融资方式,预算项目的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其次,在项目自身偿债能力基础上,根据该城市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定位,综合分析其整体偿债能力,确定贷款规模,控制项目融资性财务风险。另外,贷款项目规划应符合国家或地方总体规划,充分考虑地下管网设施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确保工程投资的准确性、科学性、合理性,建设项目必须与环境和谐一致。项目前期审批工作完备合规,项目建设资金来源应充足可靠,对有收益的项目加强市场分析,结合项目特点对定价机制的合理性和实现的可能性进行分析。

2.4 项目财务风险合理分配

任何工程项目都需要有资金的投入,有机会成本的发生,财务风险是无法避免的。通过合理的分配项目财务风险可以减少风险发生的概率、风险发生后造成的损失以及风险管理成本。由对风险最有控制力的一方承担相应的风险。公共部门更有能力控制行政性财务风险,如政治风险、法律变更风险、国有化风险等风险因素引发的财务危机;私人投资者,拥有资金、技术和管理上的优势,更有利于控制建设过程中的相关风险,如控制预算执行、控制自由现金流量。风险分配遵循“承担的风险与所得到回报相匹配”的原则,能达到最优、最合理的公平风险分配,将项目财务风险所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

2.5 项目财务风险转移

风险转移是工程项目风险面临者为了规避风险,避免承担全部工程项目风险成本,有意识的将可能发生的风险损失通过一定的财务安排转移给其他单位和个人承担的方法。包括保险转移和非保险转移。保险转移,企业可以通过事先向保险公司缴纳保险费,形成社会保险基金,作为意外损失的补偿,这样将一部分风险转嫁给保险公司。非保险转移,主要是利用经济合同即主要依赖合同条款的约束力来实现风险转移的目的。例如,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施工合同中,投资者要求施工单位必须购买有关保险,或者在合同条款中明确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意外灾害事故引起的材料损失或规定的其他损失由施工单位承担。

3 结论

目前,我国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普遍存在失控现象,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有管理不善和手段落后等,更主要的是对影响和制约基础设施投资项目的风险因素估计不足,导致在项目建设中由风险引起大量的损失,因此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财务风险加以控制成为一项迫切的任务。本论文在分析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融资中财务风险产生的常见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粗浅的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1]王珍.企业融资结构决策方法研究[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4)

篇3

引言

包括有色金属开采在内的所有矿业活动都会给所在矿山环境造成严重的压力。面对当前环境生态压力日益加大的严峻形势,更需要在有色金属选矿项目别重视环保问题。我国的有色金属矿藏非常丰富,在进行矿藏开发的过程中,因为有色金属矿藏的地理位置具有典型的不可选择性,由于采矿活动以及各种废弃物导致的环境破坏和土地占用,会严重影响当地的生态环境。我国的《矿产资源法》中对矿藏开采中的环境保护做出了明确规定,即,对矿产资源进行开采时必须要履行保护环境的责任,避免因为开采造成环境破坏,同时也必须有效评价矿藏开采活动导致的环境影响。尤其是目前环境保护压力越来越大的今天,在矿上开发建设的过程中必须要高度重环境保护工作。在本文中,笔者重点分析和探讨了有色金属选矿项目中环保设备处理工艺和污染物治理的相关情况。

1.有色金属选矿项目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在诸多工业活动当中,有色金属矿藏开采是对环境影响较大的工业活动之一,即便是在开采活动完毕之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也是一直持续很长时间。如果在开采过程中以及开采完毕后没有采用必要的恢复生态环境的措施,则会导致环境遭受长久的破坏。通常情况下,由于有色金属矿藏开采导致的环境破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破坏植被、污染土壤、破坏表土、地表塌陷、水土流失等等。

第一,对矿区地貌和地形的不利影响。在有色金属矿藏开采的过程中,作业平台的建设、矿井的挖掘、矿场的修建、管道的埋设等等均会大兴土木,植被的破坏不可避免;同时,在有色金属的开采中,固定废弃物的排放在所难免,也必然会占用大量的土地,对原有地貌产生破坏作用。

例如,某铁矿的生产规模为年产60万吨,其废石(按1:2.5的剥采比其产生量有150万吨)及尾矿(约140余万吨)堆存的废石库、尾矿库将占用大量土地。另外,岩土工程开挖坡坏了岩土体原有的平衡状态,在岩土体开挖过程中和开挖后的一定时间内,岩土体必然产生向开挖临空面方向的位移变形。到采空区开始塌陷时,采空区周围会出现裂缝、断层和陷落,会破坏原有土地景观,使其高低起伏,支离破碎,使采场周围地形地貌发生较大的变化。由于本项目是坑采,废石库、尾矿库是改变该地的原有景观的主要因素。根据地质资料及建设规模,项目引起的矿区地形地貌改变的面积可达30余亩。

第二,对地表植物以及附近动物的不利影响。有色金属矿藏的开采活动会在很大程度上扰动地面与地下的表土或者岩层,对土壤以及上面植被会产生破坏作用。另外,在采矿的过程中如果出现塌心现象,则岩石的原有结构会被破坏,包气带的水量和水势会受到较大的影响,降低表层岩土的水分含量,影响地面农作物或者其他地表植物的正常生长。同时,在风蚀作用下,地表的原有景观会发生重大变化。除此之外,由于采矿导致的废石的混乱堆放会在覆盖地面植被,阻碍地表植被的正常生长。

第三,对地下水水质的不利影响。地表水的水质污染会逐渐扩展到地下水,由于地下水流速非常小,导致污染物在地下水移动速度和扩散速度很慢,并且污染物不容易被人察觉、持续时间比较长,因此污染后果非常严重,同时治理污染的过程也是非常困难。在有色金属矿区开采的过程中,各种废渣、废水的排放数量巨大,无法没有采取必要的处理措施,则会严重污染水环境,破坏地下水的水系统平衡,导致水资源出现干枯问题或者出现漏斗现象。矿区堆放的尾矿砂在雨水的淋滤作用下,会下渗到地下的含水层,严重污染地下水环境的水质。另外,在废弃的坑道当中,那些失去作用但是没有被封死的钻孔会成为污水渗入的通道,最终会严重影响水环境的质量和生态平衡。

2.环保设备处理工艺及污染物治理――水隔离矿浆泵的应用为例

在有色金属选矿项目中,资源再利用尤其是环境保护的需求更加紧迫。由于选矿产生的尾矿需要在被中被集中存放起来,并且存放地点距离相对较远,需要采用多级泵站传输的方式。如果位于高山地区,则输运更加困难。同时由于该种输送方式存在着相当大的不便,不仅会浪费巨大的人力和资源,更会导致严重的环境污染。

篇4

1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

个别重点项目、应急工程,存在未办理施工许可证、质量报监等手续,就开工建设的情况,质量监督机构被迫以提前介入、技术服务的方式开展监管工作。这些工程普遍存在施工图纸不全或未经审查、相关参建责任主体质量管理混乱,质量责任制度未建立或不健全等问题。此类工程同时多存在抢进度、赶时间、压缩合理工期的现象,易出现设计、施工、验收脱节,工程质量隐患大,妨碍了我区建筑市场的健康发展。个别设计单位出现了工程设计深度不够、各专业部门之间相互拖尾扯皮、设计图不深入等问题,据近些年的投诉统计分析,有20%的投诉是因设计不合理,直接影响房屋安全和使用功能。有的项目存在边施工边设计,施工过程图纸不断调整导致出现较多问题,对工程质量埋下了较大隐患。个别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水平差,质保体系不完善,质量标准控制不严格,质量责任意识不到位,违法分包、转包、肢解、发包现象层出不穷,企业自身对工程质量管理基本交给了监理单位。但是,由于目前监理市场竞争剧烈,超低价的监理费,造成监理人员素质低,监理全过程质量控制不能有效履职。部分监理单位对工程质量控制力度不足,旁站监理、过程控制、平行检查形同虚设,纠正现场质量违规的能力差,无法遏制施工单位质量违章行为。房屋质量通病仍然存在,主要集中表现在:开裂、渗漏、混凝土结构板开裂,卫生间、给水管渗漏等问题。近年来,虽然不断加强质量监督管理,但由于建筑市场仍然存一些恶性竞争,部分企业为追求经济效益,任意压低工程合理造价、压缩合理工期,为工程质量埋下隐患。分户验收把关不严,造成在交房前未能克服和消除住宅工程质量通病,严重影响工程质量和住宅工程居住品质。推进新型建造方式较为困难。一方面,目前多数企业很难从传统的设计与施工流程中转换,而且成本也是各企业的主要障碍,对大部分企业来说,还需要时间来适应与论证。另一方面,市级部门未全面出台关于建筑产业化、绿色建筑的标准规范及相关图集,难以进行具体操作。开发企业违规二次精装修,逃避监管,施工过程中质量失控造成质量问题突出,引发的群访事件处理较困难。由规划、设计缺陷等问题引发的群访事件,处理较难。因开商资金链断裂、拖欠工程等问题,导致责任主体不能履行职责,造成质量回访保修困难。现代化监督技术推进缓慢,检查仪器配备落后,监督队伍各专业技术人才配置不齐全,缺少电气、给排水技术人才,制约着整个工程质量监督水平。

2解决思路及建议

严查违法行为,强化对基本建设程序和国家强制标准的管理。对提前服务工程应建立相应的“施工许可证”制度,参建责任单位的质量保证体系建立健全、施工图符合技术要求后,方可准予施工、质量监督机构方可进场开展质量监督和技术服务指导工作。加强对设计、勘察单位的质量行为监督,重点放在对设计、勘察文件的审查落实监督上,设计、勘察文件审查不过关不得施工。质量监督部门在开工前,对用于指导施工的设计图、设计变更、设计交底及施工图审查合格书等文件进行严格查阅,加强对设计变更的监督和管理,重大设计变更要重新审查备案,对未经设计同意擅自变更的勒令停止并查处。依托建筑工程质量诚信评价制度,将建筑工程质量与建筑企业的招标投标、施工许可、资质资格等紧密结合,建立一套相联动机制,以建筑市场约束企业的工程质量管理行为,对质量责任缺失企业,特别是存在违法分包、转包、肢解发包行为的企业市场进行限制,促进建筑企业提高质量管理意识,建立企业身完善可靠的工程质量“自检”体系。认真落实监理合同备案制度,加强现场人员管理,加强对监理的考核约束,实行质量追偿制度,如:质量监理人员签字的项目,出了质量问题,对造成的损失应进行赔偿,并记入监理工程师的个人工作档案,作为对本人工作考评的依据。同时,加强监理人员资质的审查,对、乱用职权、严重失职的监理人员,要及时取消其监理资格,追究责任。突出工程质量常见问题治理,结合我区工程质量实际,将渗漏、现浇板开裂、空鼓等影响主要使用功能的常见问题作为治理重点,从材料生产、设计、施工、管理多方面入手,齐抓共管,减少质量通病。全面推行样板制度,样板施工时优选材料和施工工艺,确定优质标准,样板验收合格后方可准予大面积施工。强化分户验收,落实参建各方责任,做到全覆盖、无死角,确保分户验收数据的真实性,杜绝走过场、弄虚作假、降低标准等现象,促进住宅工程整体质量水平的提高。深入开展工程质量治理行动和五年常见质量问题治理工作,全面提升工程质量水平。大力推广发展装配式建筑,鼓励建筑企业装配式施工和现场装配。重点发展钢结构和混凝土结构装配式建筑,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基地建设。积极引入钢结构及装配式部件生产厂家,以适应产业现代化发展的要求。积极推广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应用,引导鼓励政府投资的工程项目率先采用BIM技术进行勘察、设计、施工。积极推行住宅全装修,鼓励新建住宅一次装修到位或菜单式装修,促进个性化装修和产业化装修相统一。对新型技术工艺要求的人员进行培训,以适应新型建造方式的需要。建立《群访处置方案》和《投诉“分类”管理方案》明确处理流程和责任人,有效控制投诉进一步激化,确保及时化解,有效解决投诉问题。加强执法力度,遇到建设单位、施工单位不履行保修义务,或拖延履行保修义务的,立即上报,依法给予行政处罚并通报。提高服务意识,要求全站人员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及时有效地处理投诉,提高投诉处理满意度。应用网络技术,对各类企业的资质和个人执业资格实行动态管理,建立起高效、便捷的工程监督网络,严格建筑市场的准入和清出,营造诚实守信、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购置先进的检测设备和仪器,提高检查手段。注入新鲜血液,引进各专业技术人才充实监督队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