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01 09:20:19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质量管理的主要方法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保证建筑工程产品质量合格是我们建筑工程企业获得经济利益的前提,假如不能保证产品质量,不仅不能获得经济利益,而且会带来经济损失。
一、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
产品质量是指在产品的约定使用期限(或使用次数)内,在规定使用环境条件下,在使用过程中产品能够全面发挥其明确和隐含功能的保证率。保证率达到100%,即可认为质量很好,若保证率很低,则认为其质量极其低劣。质量是产品的使用价值体现,产品的质量不好,它的使用价值就大打折扣。建筑产品质量是从勘察设计直到工程施工各个环节而逐步形成的,任何一个环节质量控制的得失,都对最终产品质量的优劣产生影响。为了保证建筑工程产品质量合格,在整个工程建设过程中应坚定不移地贯彻实施全面质量管理。
1.全面质量管理的对象是全面的
因为它的目标是向国家和用户提供满意的优质工程或优质产品,所以管理的对象不应该仅限于工程或产品质量本身,还应包括工程或产品质量的基础,即工作质量和工序质量。
2.全面质量管理的范围是全面的
因为工程或产品的形成一般都要经过规划、设计、施工、检验、服务等过程。因此,要保证工程或产品质量,就必须对这个全过程进行管理,而不要仅限于抓施工过程的质量。对建筑企业而言,则要求从施工准备、施工组织到回访都要进行管理,做出质量保证。
3.全面质量管理的参加人员是全面的
因为工作质量和工序质量是工程(产品)质量的基础和保证,因此,要组织全企业所有行政管理、生产技术、政工部门等共同对工程(产品)质量做出保证,并发动企业里各个岗位的全体人员,通过提高每个人的工作质量来确保整个工程建设的施工质量。
4.全面质量管理是全面地采用多种管理方法和技术手段的综合性质量管理
由于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错综复杂,诸如人、物、技术、管理、自然、社会等因素,所以要综合运用不同的管理方法和措施,才能根据质量波动规律,控制质量波动,稳定地提高质量。
二、全面质量管理的技术基础工作
1.开展全面质量管理教育
开展全面质量管理教育可以从两方面人手。一是对从事质量管理的专业人员进行专门训练和培养,通过脱产学习,短期轮训或业余进修等方法,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他们学习理论基础知识,学习全面质量管理的科学方法和国内外先进经验,提高他们的专业管理能力;二是对一般职工也要进行质量管理的普及教育,根据不同对象,按工序、按岗位、分工序讲解质量管理的具体要求和方法。还可以在工人中开展多种质量管理活动,使全体职工都能结合自己的岗位运用质量管理的方法,把好生产质量关。
2.标准化工作
全面质量管理中,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标准化工作。标准化是组织现代化生产的重要手段,是科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标准化分两个方面:一是技术标准;二是管理标准。技术标准有:产品质量标准、操作规程、原材料标准、技术定额、试验标准和验收规程等;管理标准有:各种规章制度、工作标准、经济定额、机构编制、信息传递报表等。
3.计量工作
做好计量工作,目的在于提供准确可靠的数据,以实现质量管理的定量化。在管理工作中要逐步开展计量化工作,由于这些工作对提高产品的可靠性有直接影响,因此,计量用的仪器和设备要做到配备齐全,完整无缺,及时维修,保证发挥它们在生产和计量中的作用。
4.建立质量责任制
建立质量责任制是把质量管理各方面的工作具体落实到每个部门、每个工作岗位,把与质量有关的各项工作都组织起来,形成一个严密的质量管理工作体系。
5.质量计划工作
质量计划工作是实现质量目标,具体组织与协调质量管理活动的基本手段,也是各部门、各环节质量工作的行动纲领。
三、建筑工程质量控制
1.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QC)
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包括施工准备阶段、编制质量计划以及现场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等。
(1)施工准备阶段的质量控制
施工准备阶段的质量是依据施工准备工作的内容严格进行质量控制,如技术准备中保证施工组织设计的质量,技术交底的质量;现场施工准备工作的质量,作业条件准备工作的质量;组织物资供应准备工作的质量以及人员进场、后勤准备工作的质量等。还要根据实际情况开展质量管理的宣传教育,成立QC小组。
(2)编好质量计划
质量计划是指在计划期内各部门、各单位明确质量达到的目标,规定具体工作内容,使其有计划地进行质量管理工作。质量计划分为质量发展计划(质量目标计划),质量攻关计划(针对质量难点而定),保证质量技术组织措施计划(根据工程特点而定)。每种计划都要有达到的目标及指标,具体实施措施,落实到有关部门或个人。质量计划,应列入企业生产计划中去。
(3)现场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
现场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是建筑工程质量控制的重点阶段,必须予以充分重视。
①选用先进合理的施工工艺和生产技术方法,制订科学的施工工艺标准和操作规程;
②制订合理的工序材料消耗标准和劳动量消耗指标;
③明确工序产品质量标准和质量检验方法,明确质量检验人和其职责。确定关键部位的检查复核要求;
④明确工程产品质量检查和验收信息记录形式、信息传递流程和存档要求。
⑤实时掌握工程质量动态,对工程质量状况进行综合统计与分析;
⑥凡是工程质量不符合规定的质量标准或设计要求的,都叫工程质量事故,凡已形成的质量事故,均应进行调查、分析、统计、记录,提出处理意见,采取有效的对策。
(4)材料、半成品的质量控制
①制订好原材料、半成品进场的质量技术标准、检验程序和方法。
②科学合理规划原材料、半成品进场的堆放和仓储,制订相关的规章制度,确保产品质量不改变。
③制订原材料、半成品进场、领用信息记录形式和验收方法。
(5)施工机具、设备的质量保证
①明确施工机具、设备在生产过程中的完好维修保障措施,建立相关的规章制度。
②建立质量检查仪器仪表的定期检验和专人管理制度。
2.施工阶段质量控制的依据
根据其适用的范围及性质,大体上可以分为共同性的依据;有关质量检验与控制的专门技术法规性依据。所谓共同性依据主要是指那些适用工程项目施工阶段与质量控制有关的通用的、具有普遍指导意义和必须遵守的基本文件,它们包括以下几方面:
(1)工程承包合同文件
工程施工承包合同文件和监理合同中分别规定了参与建设的各方在质量控制方面的权利和义务的条款,有关各方必须履行在合同中的承诺。尤其是监理单位,既要履行监理合同的条款,又要监督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设计单位履行有关的质量控制条款。
(2)设计文件
“按图施工”是施工阶段质量控制的一项重要原则,也是约定俗成的事,因此,经过批准的设计图纸和技术说明书等设计文件,无疑是质量控制的重要依据。但是从严格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的角度出发,监理单位在施工之前还应组织设计单位及施工单位进行设计交底及图纸会审工作,以达到能使施工单位了解设计意图和质量要求,以及发现图纸差错和减少质量隐患的目的。
(3)国家及政府有关部门颁布的有关质量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性文件
这些文件涉及质量管理机构与职责;质量监督工作的要求、程序与内容;工程建设参与各方的质量责任和义务;质量问题的处理;设计、施工、供应单位质量体系建立的要求、标准,以及它们的资质等级的标准和认证;质量检测机构的性质、权限及其管理等方面的内容。它们都是基本建设行业质量管理方面所应遵循的基本法规文件。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从基础施工至结构封顶,从内外装修至竣工验收,要始终贯彻“二全管理”的原则,建筑施工企业要本着为用户服务、替用户着想、对用户负责的宗旨,实事求足,认真落实各项质量要求,做到防患于未然。此外,施工企业还要文明生产、文明施工。只有这样,才能为工程的优质、高效提供静提与保障。
参考文献
在实施全面质量管理时,要求做到:(1)防检结合,以防为主,重在提高。要把管理重点从产品质量的事后检验转移到对生产流程的质量控制,即从管“结果”转移到管“原因”。(2)树立“以下道工序为用户,上道工序为下道工序服务”的观念,以期形成一个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质量管理有机整体。(3)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对产品质量实行量化管理。通过数据把握质量波动情况,为质量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以便有的放矢地对生产流程进行调控,改进产品质量。(4)对质量管理活动进行标准化。确保质量管理全过程的各个环节在一个统一系统内协调运作,严格按照计划实施检查处理的循环周而复始地进行,使产品质量不断得以提高。
全面质量管理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当时的美国面临着质量管理的新问题。一方面,人们对产品质量的要求大为提高,从注重一般性能发展到讲求产品的耐用性、可靠性、经济性。“保护消费者利益”运动蓬勃兴起,各种消费者组织纷纷成立,消费者向企业提出了“产品责任”和“质量保证”问题,迫使厂商重视产品质量。然而,原有的质量管理方法已难以妥善解决现代生产中的质量问题。然而,原有的质量管理方法已难以妥善解决现代生产中的质量问题,人们亟需一种新的理论与方法来指导质量管理活动。另一方面,随着管理理论的开展,人的因素越来越受到重视,尤其是被管理者在生产活动中的作用得到承认。在实践中,开始推行“工业民主”、“参与管理”和“目标管理”,强调让工人参与企业管理,充分发挥其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力。在质量管理中,出现了要求工人实行“自我控制”的“无缺点运动”,建立了“质量提案制度”。这一切为全面质量管理的产生提供了理论与实践的基础,同时,系统概念与技术的产生,使人们运用系统观点综合分析研究质量问题成为可能。于是,全面质量管理应运而生。
如果把追求“顾客满意度”作为企业的目标,那么实现这个目标的管理思想就是“全面质量管理(TotalQualityManagement,简称TQM)”。虽然早在1961年美国通用电气(GeneralElectrics)公司质量经理A.V.Feigenbaum(费根堡姆)就提出了“全面质量管理”,但这一理念在中国真正产生影响却是近10年的事。他指出:现代的质量问题在技术上日益复杂,只有统一计划和组织,才能适当解决,因而必须实行全面的质量管理。费根堡姆和质量管理专家朱兰等人共同倡导全面质量管理,他们认为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要点在于:(1)要生产优质产品,除运用数理统计方法控制生产过程外,还需要加强一系列的组织管理工作;(2)产品质量有一个产生、形成的过程,管好质量就要管好全过程,包括市场调查、设计、制定标准、制定生产计划、检验、试验、销售、技术服务等环节,使之成为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
全面质量管理产生后,迅速地从美国推广到西方各国,其理论、技术和方法在实践中不断得到深化。日本引进这一理论、方法后,结合本国实际,形成了日本式的质量管理,称为“全公司性质量管理”。1969年,质量管理国际大会总结了日本式质量管理的经验,归纳出六大特点:(1)开展全公司性的质量管理;(2)实行质量管理的审核制度;(3)质量管理的教育与培训制度化;(4)积极开展质量管理小组活动;(5)灵活应用质量管理的统计方法;(6)组织全国范围的质量管理推进活动。
煤炭质量对于煤炭企业是至关重要的,煤炭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未来发展,因此强化煤炭质量管理是煤炭企业必须重视的问题。本文对强化煤炭质量管理的必要性进行了详细阐述说明,对影响煤炭质量管理的因素进行了多角度的分析,就如何强化煤炭质量管理提出了有效的方法与策略,旨在提高煤炭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1 强化煤炭质量管理的必要性分析
1.1 市场竞争不断加剧的必然要求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社会经济也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在此发展过程中,各类企业为了适应市场的快速发展,对于自身企业的改革也在不断的推进,尤其是煤炭企业在改革大潮中表现得尤为突出。煤炭企业是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为了取得进一步的发展,首先要把作为基础的煤炭企业管理好,提高其市场竞争力,为整个社会的发展提供更坚固的支撑。煤炭质量作为煤炭企业的核心,因此强化煤炭质量管理对于煤炭企业及整个社会的发展都有重大的作用。
1.2 满足用户对煤炭质量的必然要求
我国虽然是资源大国,但人均资源量却极低,所以政府提出构建节约型社会的重要理念,使得我们节约资源的意识不断增强,这就要求煤炭企业提供高质量的煤炭,进而满足市场的需求。近年来全球的温室效应及我国的空气污染愈演愈烈,这与煤炭的使用有很大的关系。劣质煤炭的使用不仅不能充分燃烧,浪费资源,而且在燃烧过程中会排出大量的污染物质,对空气质量及人身健康有较大的影响。因此,生产优质的煤炭是用户对煤炭企业的必然要求。
2 影响煤炭质量管理的因素
影响煤炭质量管理的因素主要有企业的管理水平低下、企业的管理技术不科学、企业的管理评价方法不全面等,下面对其进行详细的阐述说明。
2.1 管理水平低下
我国的质量管理起步较晚,加之我国的煤炭企业管理人员素质有限,使得我国煤炭企业的管理水平一直较低。在煤炭质量管理中我们只重视煤炭的质量检查、检验,给公司造成巨大的损失。煤炭质量管理人员往往忽视了煤炭质量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对于它的事前管理和事中管理有着同等重要的作用。事前管理可以把煤炭质量问题扼杀在生产过程前,事中管理可以在煤炭生产的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避免了只有事后管理的片面性。
2.2 管理技术不科学
现在煤炭企业在质量管理过程中的管理技术一般有检测和检验,对于目前科学的管理信息系统则很少采用,缺乏有效的信息反馈系统,致使管理人员不能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数学统计及风险防范是目前企业管理中较为采用的方法,但煤炭质量管理没能有效的利用企业的统计资料进行分析,从而找出问题所在。煤炭质量管理极少采用风险防范方法,一方面管理人员素质较低,不能全面掌握其使用方法;一方面管理人员认为没有必要进行风险防范分析。
2.3 管理评价不全面
煤炭质量管理评价中各个环节缺乏联系,只对结果进行评价。地质条件、工作人员素质能力、生产作业条件、机械化水平等都对煤炭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应把其纳入管理评价的范围之内,使用科学的管理评价方法进行评价,提高煤炭质量管理的水平。
3 强化煤炭质量管理的方法
3.1 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
首先要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及责任制度,成立质量管理领导小组,并明确每个人的责任范围,做到管理到人,责任到人。由总经理或书记任质量管理领导小组的组长,公司的副经理或副书记担任副组长,技术部负责人、质量负责人、调度室负责人、生产作业负责人及经理助理为小组成员。公司要建立明确科学的激励奖惩制度以确保管理制度的落实,管理人员要随时到实际生产现场进行监督和管理,确保开采顺序及开采工作的顺利进行,尤其对高灰分与低灰分的开采作业要进行有效的搭配,以确保煤炭质量的可靠性。对于表现好的员工公司要及时的给予表彰奖励,进而调动公司员工的积极性;对于表现不好的员工要根据科学的奖惩制度,及时的进行处理,起到杀鸡儆猴的作用。
3.2 使用科学的管理技术
科学的管理技术对于煤炭质量管理是至关重要的,首先要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要定期的邀请一些管理界的专家把最有效、且最适用于煤炭质量管理的科学技术传授给公司的管理人员,并对培训结果进行考核,确保管理人员可以熟练的使用管理技术。现阶段适用于煤炭质量管理的技术有统计分析法、风险防范法、信息技术反馈法及监测检验法,这些方法结合起来使用更有助于煤炭的质量管理。统计分析法要求企业有完整的统计信息及统计分析人员,根据公司的统计信息,分析煤炭质量的问题,为企业提供质量的解决措施。信息技术反馈法,需要企业的质量管理小组、信息技术组加强与生产环节的联系,使得煤炭相关质量数据能有效的传输和反馈,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保证煤炭的质量。监测检验法是确保煤炭质量的最后一个关卡,监测检验人员的专业知识对煤炭质量有重要的影响,因此企业招聘检验人员时,要注意对其专业知识的考验。
3.3 使用全面的评价方法
煤炭的质量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每个生产环节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在评价时不能只评价其中的某一环节,要对多个生产环节使用全面的评价方法,才能发现煤炭质量管理过程中的不足,及时进行解决。全面的评价方法有基于灰色关联度的主成分分析法、粗糙集模糊聚类分析法等,首先要确定各个环节能量化的评价指标,然后使用全面的评价方法对煤炭质量管理过程进行分析,确定煤炭质量管理的主要指标,并对其进行改进,为煤炭质量管理提供保障。
4 总结
1. 工程项目质量概念及其特点: 工程质量是指工程满足业主需要的,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技术规范标准,设计文件及合同规定的特征综合。
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是指在工程项目的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活动。建筑施工项目质量管理的目的,是为项目的用户(顾客、项目的相关者等)提供高质量的工程和服务。令顾客满意,关键是项目的质量都必须满足项目指标。工程项目质量管理过程和目标适用于所用工程项目管理职能和过程,包括工程项目立项决策的质量管理、工程项目计划的质量管理、工程项目实施的质量管理等。
建筑工程作为一种特殊的产品,除具有一般产品的质量特征,如性能、寿命、可靠安全性、经济性等满足社会需要的使用价值及其属性外,还具有以下四方面的特点。
(1)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很多。如立项决策、设计、施工、机械、环境、工艺方法、技术措施、管理制度、人员素质等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工程项目的质量。
(2)质量波动大。工程建设因其复杂性、单件性,不像一般工业产品的生产那样有固定的生产流水线,规范化的生产工艺,完善的检测技术,成套的生产设备,稳定的生产环境以及相同系列规格和相同功能的产品,所以其质量波动大。
(3)质量变异大。由于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较多,任何一个因素出现问题,均会影响工程建设系统的质量变异。
(4)质量隐蔽性大,终检局限大。工程项目在实施过程中,由于工序交接多,若不及时检查和发现其存在的质量问题,事后表面上质量尽管很好,就很可能内部质量就存在质量隐患。
2. 影响工程项目质量的因素: 影响工程项目质量的因素主要有6个方面,即人、材料、方法、机械、测量和环境。
3. 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方法: 由于长期以来我们实行的是以质量检验为主的传统式质量管理方法,以严格把关为手段,以被动管理的少数专业人员为主要控制力量,因此,施工单位长期存在着抢进度、抓工作量,忽视质量及其相应的管理,从而导致质量事故多、质量通病多、工期拖延、施工成本高、为用户服务差等许多问题都得不到很好的解决。事实证明,传统式质量管理方法是治标不治本的一种已落后的管理方法,它远不适应科学技术及社会生产力飞速发展的今天,必须要以科学的、先进的管理方法取代它。这个新的管理方法即是全面质量管理。
全面质量管理的核心是“三全”管理;所谓“三全”管理,主要是指全过程、全员、全企业的质量管理。
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科学技术在世界范围内保持快速发展势头,加快学科和技术的融合,加速在全球范围内科技创新和创新资源的流动速度,正是科学技术面临的新的突破。如何加强对科研活动的质量管理,如何提高科研管理的效率,成为科研管理工作面临的一个新的研究方向。
一、全面质量管理的适用性分析
(一)科研管理的概念和含义
科研管理是组织管理科研和科技活动的总称,是通过设计和研发来最终实现科学技术的创新,通过管理研发团队来推进知识和科技的互相转换,是根据国家制定的战略目标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规律,促进科技发展的管理行为,根据科学的研究管理的发展规律的要求,提出了新的目标和科研管理的内容。实现创新是科研的最终目标,因此,科研管理也可以看成是实现创新管理和技术管理的一种方法。
(二)科研管理的含义
在不同性质的单位和机构,科研管理的内容、任务、方法和职责范围也不尽相同。企业注重技术管理,主要是侧重企业技术进步,新产品研发,工程和技术活动的管理;而高校和科研单位重点注重对科研计划、科研内容、技术开发、科学研究、人才培训、专利和学术活动等方面的管理。科研管理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战略决策阶段,科研管理阶段和科研执行阶段。在战略决策阶段,重点是对科技发展的趋势、核心科学领域和关系到体制和机制方面的政策调控等;在科研管理阶段,注重的是科研活动的组织和策划,扩大科研布局的调整,主要科学和技术政策的制定和执行; 在科学研究执行阶段,注重的是科研项目的组织。从上述可以看出,科研管理是一个“复杂的智能系统”,其中有很多不确定的信息,必须从人的角度来看,系统工程优化和控制的角度去看,综合的角度来看,科学决策的角度来看,研究和应对科学管理存在的问题。
(三)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及应用效果分析
全面质量管理指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全面质量管理需要全体人员都要参与其中,所以在执行科研管理时,必须要求全体所有人员全部参与到科学研发的全面质量管理中去,这将有助于提升高层管理者对研发项目的注意力,有助于科研人员更加深刻理解科研项目的研发战略;而且还有助于管理规范手册的编制,加强科研院所和企业间的合作,有助于增强科研人员质量意识和参与决策的能力。以全面质量管理理念进行科研项目的管理,能够使科研部门更加注重客户的需求,促进各部门在组织之间的交流,使得科研单位更加有可能接受监督部门的监督和控制,能够有效推进各行业科研人员的交流和沟通。
二、科研质量管理理论模型
了解科研质量的实质和内涵是顺利开展科研质量管理的前提基础。科学判定一项科研质量首先应该明确其研究的目的、特征。科研活动是一项创新性、探索性的活动,使人们能够更加深刻地了解新的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或者为了解决人们遇到的新问题、新产品、新材料、新技术、新方法等提供科学的依据和手段。因此,科研质量是系统和科学的研究产品特性,以满足客户和相关方的要求为目的。
科研活动的最终目的是得到新的知识,因此其质量管理实际上就是对产出的新知识的质量管理。科研质量管理的模型就是既满足知识管理又满足质量管理的模型。要做到刚性的质量管理和柔性的知识管理互相融合,在科研管理的质量模型中,不仅要满足知识管理的四项特点,还要满足质量管理的八项原则。质量管理的八项原则主要有: 全员参与、以客户为关注出发点,领导作用、过程方法、管理体系、持续改进、基于事实的决策依据以及供应商互惠关系决策。知识管理的主要特点是临时性、适用性、实用性和介质性。临时性是指知识生成将总是被应用和将被补充、修改或扩展,其使用的时间是有限的;适用性是指不同的知识具有不同的使用范围;实用性是指知识可以被用来解决社会生活中所面临的各种问题;介质性是指知识的传播需要一定的媒体和通道,有效介质可以提高知识的使用效率,如因特网。因此,根据上述特点以及之前人们对这方面的研究,本文构建了一个通用的科研管理质量模型,如图1所示。
三、科研质量管理的应用研究
目前我国的科研管理主要都是对于科研项目和科研课题的质量管理,科研项目主要是通过具体的科研活动过程来实现的。科研活动是指人们依照具体的科研目标来进行的相应的科学研究活动和实践。在对科研过程实施质量管理的过程中,要事先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工作规范,完善档案管理工作,注重科学研究过程的质量评价,建立相应的科研项目质量管理机制,第一时间对所进行的科研项目的质量进行动态跟踪,认真执行ISO9001质量管理标准。在科学研究项目的招投标管理当中,我们要建立的质量管理体系要以招标人满意为目标。在质量管理的执行阶段,要依据质量控制的基本原理和控制的具体方法和流程,把科研项目的质量控制认真落实到科研管理中去;在科研项目实施过程中,对于影响其质量的各种各样的因素,要通过科研质量指标和模型来建立相应的评价标准,从而对整个科研过程进行监督和控制,对科研水平做出客观评价。为提升客户和相关者的满意度,应注重对科学研究工作的质量改进,确定提升科研水平是改进科研质量的基础。在对科学研究质量改进实施过程中,首先应建立科学研究工作的质量改进机制,明确质量改进的目标,遵循相应的质量改进原理和原则,根据系统工程理论和质量改进模式,将科研质量改进工作明确落实到位,以重视科学研究的质量过程为背景,努力完成科研质量的改进和提升。
四、研究展望
一是要建立健全相关的科研质量评价标准,进一步完善科研质量的评价体系;二是加强对科研质量模型的研究。只有充分掌握科研质量管理的具体方法和手段,才能够认真执行全面质量管理要求,提高科研管理质量和提升科研管理效率。
首先,科研质量管理能够有效促进科研团队的建设以及科研流程的开发。其次,加强对科研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研究工作,特别是一线的科研领导者和科研工作人员。将科研全面质量管理的意识灌输给从事科研项目工作的每一个人,能够有效地、全面地贯彻全面质量管理工作。最后,有的时候有一些科研项目会有一定的环境变化,每一个科研项目所处的环境和情境也是不一样的,根据不同的环境对科研项目进行全面质量管理是很有难度的。研究科研项目管理中全面质量管理的应用能够提高科研项目的管理水平,有助于了解在科研管理中的全面质量管理和流程的执行,从而促进科研质量的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
科研项目的科学策划和有效执行对于科技进步是至关重要的,虽然每一个科研单位的科研质量管理模式、科研项目的组织结构和文化差异都会导致科研项目管理的多样性,但是加强科研项目的集成管理,重视科研过程的质量管理,完善科研项目质量管理模型,都可以进一步提高科研项目的管理水平。另外,结合相应的科研项目特征,运用全面质量管理方法,结合系统工程论理念将科研项目的各个阶段进行质量管理及评价,努力为科研项目的有效执行以及科研项目的成果转化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由于长期以来我们实行的是以质量检验为主的传统式质量管理方法,以严格把关为手段,以被动管理的少数专业人员为主要控制力量,因此,施工单位长期存在着抢进度、抓工作量,忽视质量及其相应的管理,从而导致质量事故多、质量通病多、工期拖延、施工成本高、为用户服务差等许多问题,这些问题都得不到很好的解决。往往只依赖一年若干次的大检查或上级的行政命令。甚至是从严格处罚等手段,来使这些问题得到暂时决。但不久之后,这种问题又重复出现。大量的事实证明,传统式质量管理方法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管理方法,它远不适应科学技术及社会生产力飞速发展的今天,必须要以科学的、先进的管理方法取代它,这个新的管理方法即是全面质量管理。
一、全面质量管理的特点
全面质量管理是从过去的事后检验,“把关为主”转变为以预防改进为主;从管结果转变为“管因素”,即提出影响质量的各种因素,抓住主要矛盾,发动各部门全员参加,运用科学管理方法和程序,使生产经营所有活动均处于受控状态之中;在工作中将过去的以分工为主转变为以协调为主,使企业联系成为一个紧密的有机的整体。全面质量管理的特点很大一部分集中到“全”字身上,也就是全面的、全过程的、全员参与的质量管理以及质量管理采取的方法是科学的,多种多样的。
针对不同企业的生产条件,工作环境及工作状态等多方面因素的变化,把组织管理、数理统计方法以及现代科学技术、社会心理学、行为科学等综合运用于质量管理建立适用和完善的质量工作体系,对每个生产环节加以管理,做到全面运行和控制。通过改善和提高工作质量来保证产品质量;通过对产品的形成和使用全过程管理,全面保证产品质量。
二、“三全”管理
全面质量管理的核心是“三全”管理,所谓三全管理,主要是指全过程、全员、全企业的质量管理。
1、全过程的质量管理
这是指一个工程项目从立项、设计、施工到竣工验收直到回访保修的全过程。全过程管理就是对每一道工序都要有质量标准,严把质量关,防止不合格产品流入下一道工序。
2、全员的质量管理
指要让每道工序质量都符合质量标准,必然涉及每一位职工是否具有强烈的质量意识和优秀的工作质量。因此,全员质量管理要强调企业的全体员工用自己的工作质量来保证每一道工序质量。
3、全企业的质量管理
主要是从组织管理来解释。在企业管理中,每一个管理层次都有相应的质量管理活动,不同层次的质量管理活动的不同。上层侧重于决策与协调,中层侧重于执行其质量职能;基层(施工班组)侧重于严格按技术标准和操作规程进行施工。
三、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观点
全面质量管理其基本理论及指导思想就是从更广泛的角度去看待质,不仅看产品采用技术标准的水平,还要看产品适合用户需要的程度;同时从社会需要出发,树立一个明确而又可行的质量奋斗目标,形成一个有利于对产品质量实施系统管理的质量体系,把一切与产品质量有关的人员都能参与质量管理的现代质量管理思想。总的来说,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观点有以下几条:
1、全面质量的观点
指除了要重视产品本身的质量特征外,还要特别重视数量(工程量),交货期(工期),成本(造价)和服务(回访保修)的质量以及各部门各环节的工作质量。把产品质量建立在企业各个环节的工作质量的基础上,用科学技术和高效的工作质量来保证产品质量。因此,全面质量管理要有全面质量的观点,才能在企业中建立一个比较完整的质量保证体系。
2、为用户服务的观点
要满足用户的期望,让用户得到满意的产品和服务,把用户的需要放在第一位,不仅要使产品质量达到用户要求,而且要价廉物美,供货及时,服务周到,要根据用户的需要,不断地提有产品的技术性能和质量标准。为用户服务还应贯穿整个施工过程中,明确提出“下道工序就是用户”的口号,使每一道工序都为下一道工序着想,真正地提高本工序的工作质量,保证不为下道工序留下质量隐患。
3、预防为主的观点
工程质量(产品质量)是在施工(加工)过程中形成的,而不是检查出来的。为此全面质量管理中的全过程质量管理就是强调各道工序,各个环节都要采取预防性控制。重点控制影响质量的因素,把各种可能产生质量隐患的苗头消灭在萌芽之中。
4、用数据说话的观点
数据是质量管理的基础,是科学管理的依据。一切用数据说话,就是用数据来判别质量标准,用数据来寻找质最波动的原因,揭示质量波动的规律;用数据来反映客观事实,分析质量问题,把管理工作定量化,以便于及时采取对策、措施,对质量进行动态控制。这是科学管理的重要标志。
5、持续改进的观点
持续改进是“增强满足要求的能力的循环活动”。就一个组织而言,为了改进组织的整体业绩,组织应不断产品质量,提高质量管理体系及过程的有效性和效率。坚持持续改进,组织才能不断进步。就一个工程项目来说,只有坚持持续改进,才能不断改进工程质量,以满足顾客和其他相关方日益增长和不断变化的需求和期望。
四、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
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为PDCA循环法。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把全面质量管理活动的全过程划分为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处理(action)四个阶段。即按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四个阶段周而复始地进行质量管理,这四个阶段不断循环下去,故称PDCA循环。它是提高产品质量的一种科学管理工作方法。PDCA循环,事实上就是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过程,四个阶段包括:
第一阶段:计划阶段。主要任务是按照使用者的要求并根据本企业生产技术条件的实际可能,进行工程施工计划安排和编制施工组织设计。
第二阶段:实践阶段。主要任务是按照第一阶段制定的计划组织施工生产,并且要全面保证施工的工程质量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第三阶段:检查阶段。主要任务是对己施工的工程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评定。
第四阶段:处理阶段。主要是按照使用单位的意见和检查阶段中评定意见进行总结处理,凡属合理部分编成标准,以备将来再次执行。
八个步骤:
第一步:分析现状,找出存在的质量问题,用数据加以说明。
第二步:分析产生质量问题的各种影响因素,并对各个因素进行分析。
第三步:找出产生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通过抓主要因素解决质量问题。
第四步:针对影响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制定活动计划和措施。计划和措施中要体现为什么订计划,达到的目标,采用何种手段,谁来执行等具体内容。
第五步:按照既定计划进行实施。
第六步:根据计划的内容和要求,检查实施结果,检查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第七步:对检查结果进行总结,把成功的经验纳为标准、制度,防止重复发生。
第八步:处理遗留问题,转入下一个循环。
结束语
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的全面质量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既要有方针、目标,又要有人员的落实执行。就像是十个手指弹钢琴一样,只有互相协调好,才能奏出美妙动听的歌曲。建筑施工项目全面质量管理只有企业上下齐心协力科学、有序、按章办事,才能创造出完美的建筑产品。
参考文献
[1]卜武华.全面质量管理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J].山西水利.2008(06).
[2]郭彦松,王玮.基于权变理论的建筑企业全面质量管理[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19).
[3]吴航飞,潘晓飞.论建筑施工项目中的全面质量管理[J].价值工程.2010(30).
目前,为了解决数据质量问题,通常采用两种策略:被动数据质量改进和主动数据质量管理。与工业生产中的质量检查和产品再加工类似,被动数据质量改进主要关注数据本身,其目标是通过纠正数据缺陷来改进数据质量。常见的改进方法是通过数据清理(datacleaning)(如图1所示)技术发现并纠正错误,而不是分析并解决缺陷原因,其目标在于通过计划和实施持续提高数据质量的活动来防止更多的数据缺陷。而主动数据质量是确定低数据质量的原因,通过在信息系统设计和实施时进行数据质量改进的方法,也可以在提供数据的业务流程设计和实施时进行。实际上,被动数据质量改进和主动数据质量管理都是提高数据质量的重要措施。被动数据质量改进丨倾向更适用于很少变化的数据,例如,主数据(masterdata)。另一方面,对于重要的、经常变化的数据而言,主动数据质量管理更加合适。
1.1全面数据质量管理的基本观点。1988年,麻省理工学院(MIT)的StuartMadnick教授和RichardWang教授启动了全面数据质量管理计划,旨在对数据质量进行全方位研究。其基本观点是,将数据视为一种特殊的产品,把管理产品质量的方法应用于数据质量管理,同时开发信息产品图、应用数据质量管理实践。这是MIT数据质量管理计划的一项重要研究成果,它从根本上改变了“数据是系统的附属品”的传统观念,为借用管理物理产品质量的方法来管理数据质量提供了前提和基础。数据质量是一个多学科交叉应用领域,需要实践人员与研究人员之间的交互与协作。为满足以上要求,多年来,MIT举办了大量的会议和专题研讨以及社团,促进实践人员、供应商、学者之间的交流协作。
关于全面数据质量管理可从以下几方面加以理解:
(1) 全面数据质量管理的关键是提高人的素质,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使参与信息系统建设、使用和管理的相关人员都有分工、有合作地介人到数据质量管理的实践中来。只有每个人认识到数据质量对组织管理工作和用户使用需求的重要意义,树立牢固的全面数据质量管理思想观念,将这一观念贯穿于数据生命周期的全过程,用这一观念指导参与数据质量管理的每一位专业与非专业人员,使他们认真落实各项质量管理规定,切实做好本职工作、保证工作质量,从而有效提升数据质量或数据服务质量。
(2) 全面数据质量管理改进和提高数据质量的基本思想是,将的事后检查和把关为主转换为以预防和改进为主。强调在信息系统管理过程中将数据质量管理作为一项中心内容,通过多种管理手段,实施源头治理,对数据运行的全过程进行监控,密切关注数据质量的发展和变化,适时进行调整和校正,确保整个周期的高质量数据。与此同时,深人研究数据质量问题所遵循的客观规律,分析其产生的机理,探索科学有效的控制方法和改进措施。主要表现在将过去组织松散、管理不力而导致数据质量低下的情况运用系统学观点进行全面综合治理,深刻认识数据质量问题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分领域、分阶段、有计划、有步骤地深人研究提高数据质量的理论和方法。发动组织全体成员以各部门为单位学习、运用科学管理理论方法对整个数据流程进行有效控制,建立良好的数据质量管理体系,从源头上控制数据质量问题的产生和蔓延,增强各个环节的纠错能力,坚决预防有误数据进人下一阶段,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一致性和时效性。
(3)全面数据质量管理要坚持服务用户的思想。由数据质量的发展过程可以看出,用户对数据的使用满意程度越来越成为评价数据质量高低的标准,因此在数据的生成、加工、完善过程中要始终贯穿用户的具体需求,并将用户需求分解到数据流程的各个阶段加以落实,制定具体制度标准,使人员、部门都能按要求各司其职,提高服务客户的工作意识,确保数据质量能切实满足用户需求。
1.2全面数据质量管理的特点。全面数据质量管理从过去的就事论事、分散管理,转变为以系统观念为指导的全面的综合治理,它不仅仅强调各方面工作各自的重要性,而且更加强调各方面工作共同发挥作用时的协同作用。其基本特点就是体现在“三全”,即“全面性”、“全员性和“全过程。
(1)全面性。全面数据质量管理的全面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管理对象的全面性,二是管理方法的全面性。
从管理对象来看,全面数据质量管理的对象是数据质量,不仅指数据质量的基本特性,即适用性、准确性、适时性、完整性、一致性等,还包括用户对数据的满意程度等。只有从切实需求出发,才能最终提高数据质量。除此之外,管理对象全面性的另一个含义是,对影响数据质量因素的全面控制。影响数据质量的因素很多,概括起来包括人员、数据设计、数据标准、检测手段和环境等方面,只有对这些因素进行全面控制,才能提高数据质量。
从管理方法来看,尽管数理统计技术在质量管理的各个阶段都是最有效的工具,但由于影响数据质量因素的复杂性,既有物质的因素,又有人的因素;既有设计的因素,又有管理的因素。要搞好全面数据质量管理,就不能单靠数理统计技术,而应该根据不同的情况、针对不同的因素,灵活运用各种现代化管理方法和手段,将众多的影响因素系统地控制起来,实现统筹管理,全面管好。在全面数据质量管理中,还会用到各种最优化技术、网络计划技术、预测和决策技术,以及计算机辅助质量管理技术等。
(2) 全员性。全员性的质量管理,即全面数据质量管理,要求参加质量管理的人员是全面的,是依靠单位全体人员参加的质量管理。数据质量的好坏,是许多工作和统计活动环节的综合反映,因此它单位所有部门和所有人员。这就是说,一方面,数据质量与每个人的工作有关,提高数据质量需要依靠所有人员的共同努力;另一方面,在这个基础上产生的数据质量管理和其他各项管理,如科研、维护、技术保障等各方面之间,存在着有机的辩证关系,它们以质量管理为中心环节相互联系,又相互促进。因此,实行全面数据质量管理要求各单位在集中统一领导下,把各部门的工作有机地组织起来,人人都必须为提高数据质量、为加强质量管理尽自己的职责。只有人人关心数据质量,都对质量高度负责,信息系统的质量管理才能搞好,数据质量才有坚定基础和可靠保证。
(3) 全过程。全过程的数据质量管理,即质量管理范围是全面的。同生产质量一样,数据的质量也有一个逐步产生和形成的过程,它是经过各个不同单位的数据产生、采集、录人、检测、清洗、检验、评估等全过程一步一步形成的。所以,良好的数据质量,是设计和生产出来的,不是仅靠检验得到的。根据这一规律,全面数据质量管理要求从数据质量形成的全过程,从数据设计、生产到使用的各环节致力于质量的提高,做到防检结合、以防为主。质量管理向全过程管理的发展,就有效地控制了各项数据质量影响因素,它不仅充分体现了以预防为主的思想,保证质量标准的实现,而且着眼干工作质量的提高,争取实现新的质量突破。根据需求,从每一个环节做起,都致力于数据质量的提高,从而形成一种更加积极的管理。如图2所示,为全面数据质量管理的工作过程模型DMAI(即:定义define,测量measure,分析analyze,提高improve)。
此外,全面数据质量管理还具有突出改进的动态性的特点。在传统的质量管理中,产品生产的目标是符合质量技术要求,而现在对数据质量的要求是能够符合信息化条件下组织的管理需求。但是,由于技术的不断进步,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升,管理需求是不断发生变化的:通常会随着数据质量的提高而变得更高,这就要求我们有动态的数据质量管理概念。全面数据质量管理不但要求数据质量管理过程中有控制程序,而且要有改进程序。
二、信息系统与全面数据质量管理的关联性分析
2.1相关性分析。全面数据质量管理强调以数据质量为中心,全体员工以及有关部门有机组织起来,将专业技术、经营管理、数理统计和思想教育工作融合在一起,建立全过程的数据质量管理体系,使人力、物力、财力和信息资源得到有效利用,以最经济的手段生产出让用户满意的信息数据,确保组织获得长期的发展和优势。从信息系统的本质来看,最终也是服务于用户,因此,信息系统数据质量管理在全面数据质量管理的范畴内。下面结合全面数据质量管理的特点,分析与信息系统的相关性。
(1)首先,全面数据质量管理要求全体人员参与,这与信息系统的开放性紧密相关。其开放性使得与外界环境保持者密切关系,如图3所示。与外界环境不断发生输人与输出、需求与服务关系;而组织中任何一个环节,任何一个人的工作质量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着数据质量,特别是信息系统数据的录人人员、加工人员、维护人员等。由此可见,一个处于动态运行、有生命力的信息系统必然需要全员参与。
(2) 其次,全面数据质量管理要求全过程,与信息系统的构成与应用本质密切相关。信息系统通常由人、设备、信息、规则和目的等要素组成,具有收集、处理、存储、传递交流功能。其构成要素需要在日常工作中相互关系、影响。如信息数据的采集、录人需要人工直接作用,到在系统内部流动,最后提供用户使用。这必然涉及到组织信息系统管理的全过程,而要保证全过程工作质量的最优化,全面数据质量管理的应用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手段。
(3) 此外,全面数据质量管理要求组织全面参与,一方面要求组织各个管理层都有明确的数据质量管理活动内容,并且各有侧重;另一方面是指数据质量职能分散在组织的相关部门中,只有将分散到各部门的数据质量职能充分发挥出来,才能达到提高数据质量的目标。而这一点有助于信息系统充分发挥其功能,与组织各部门密切配合。从上到下,从一般部门到职能部门,实现系统的协调发展,实现数据质量管理的预期目标。
(4) 最后,全面数据质量管理要求利用多种多样的科学管理方法,与信息系统的发展和信息处理技术的进步是一致的。现代化的技术设备是实现信息系统可靠、高效的物质基础,而信息系统本质上就是一种管理思想的体现,是将管理的过程由早期的人工发展为人工和机器的结合,其先进与否与管理方法和思想是密切相关的。同时,用户对数据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影响数据质量的因素也越来越复杂,只有根据不同情况,灵活运用多种管理方法,才能有效控制影响数据质量的复杂因素,解决数据质量问题。
2.2必要性分析。
(1)从信息化发展的进程来看,目前的信息系统虽然能够实现组织的一般管理,但是距离精细管理和高效管理的目标还有一定差距,数据质量成为关键问题。全面数据质量管理作为美国国防部采用解决其数据质量问题的方法[4],立足数据质量问题的源头,致力于预防质量问题的出现,对数据质量进行全过程控制,及时反馈并解决数据质量问题,取得良好的效果。这为我们解决数据质量问题提供了良好的借鉴。
(2) 随着数据库存量越来越庞大,简单的数据质量管理方法是远远满足不了实际需求的,必须建立科学实用的数据质量管理体系,将数据质量管理落实到各个日常管理环节。由此可以采用全面数据质量管理模式,充分发挥其“全面性”特点,建立体制健全、执行规范、赏罚分明的数据质量管理体系。
0 引言
建筑企业的全面质量管理可以定义为:把有关建筑企业的行政管理、生产管理、成本管理、技术管理和统计方法密切结合起来,建立起一整套完善的质量体系,对生产全过程进行控制,从而施工建成适用、经济、可靠、安全的工程。
1 全面质量管理的特点
全面质量管理是从过去的事后检验,“把关为主”转变为以预防改进为主; 从管结果转变为“管因素”,即提出影响质量的各种因素,抓住主要矛盾,发动各部门全员参加,运用科学管理方法和程序,使生产经营所有活动均处于受控状态之中;在工作中将过去的以分工为主转变为以协调为主,使企业联系成为一个紧密的有机的整体。全面质量管理的特点很大一部分集中到“全”字身上,也就是全面的、全过程的、全员参与的质量管理以及质量管理采取的方法是科学的,多种多样的。
针对不同企业的生产条件,工作环境及工作状态等多方面因素的变化,把组织管理、数理统计方法以及现代科学技术、社会心理学、行为科学等综合运用于质量管理建立适用和完善的质量工作体系,对每个生产环节加以管理,做到全面运行和控制。通过改善和提高工作质量来保证产品质量;通过对产品的形成和使用全过程管理,全面保证产品质量。
2 “三全”管理
全面质量管理的核心是“三全”管理,所谓三全管理,主要是指全过程、全员、全企业的质量管理。
全过程的质量管理:这是指一个工程项目从立项、设计、施工到竣工验收直到回访保修的全过程。全过程管理就是对每一道工序都要有质量标准,严把质量关,防止不合格产品流入下一道工序。
全员的质量管理:指要让每道工序质量都符合质量标准,必然涉及每一位职工是否具有强烈的质量意识和优秀的工作质量。因此,全员质量管理要强调企业的全体员工用自己的工作质量来保证每一道工序质量。
全企业的质量管理:主要是从组织管理来解释。在企业管理中,每一个管理层次都有相应的质量管理活动,不同层次的质量管理活动的不同。上层侧重于决策与协调,中层侧重于执行其质量职能;基层(施工班组)侧重于严格按技术标准和操作规程进行施工。
3 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观点
全面质量管理其基本理论及指导思想就是从更广泛的角度去看待质,不仅看产品采用技术标准的水平,还要看产品适合用户需要的程度;同时从社会需要出发,树立一个明确而又可行的质量奋斗目标,形成一个有利于对产品质量实施系统管理的质量体系,把一切与产品质量有关的人员都能参与质量管理的现代质量管理思想。总的来说,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观点有以下几条:
3.1 全面质量的观点
指除了要重视产品本身的质量特征外,还要特别重视数量(工程量),交货期(工期),成本(造价)和服务(回访保修)的质量以及各部门各环节的工作质量。把产品质量建立在企业各个环节的工作质量的基础上,用科学技术和高效的工作质量来保证产品质量。因此,全面质量管理要有全面质量的观点,才能在企业中建立一个比较完整的质量保证体系。
3.2 为用户服务的观点
要满足用户的期望,让用户得到满意的产品和服务,把用户的需要放在第一位,不仅要使产品质量达到用户要求,而且要价廉物美,供货及时,服务周到,要根据用户的需要,不断地提有产品的技术性能和质量标准。为用户服务还应贯穿整个施工过程中,明确提出“下道工序就是用户”的口号,使每一道工序都为下一道工序着想,真正地提高本工序的工作质量,保证不为下道工序留下质量隐患。
3.3 预防为主的观点
工程质量(产品质量)是在施工(加工)过程中形成的,而不是检查出来的。为此全面质量管理中的全过程质量管理就是强调各道工序,各个环节都要采取预防性控制。重点控制影响质量的因素,把各种可能产生质量隐患的苗头消灭在萌芽之中。
3.4 用数据说话的观点
数据是质量管理的基础,是科学管理的依据。一切用数据说话,就是用数据来判别质量标准,用数据来寻找质最波动的原因,揭示质量波动的规律;用数据来反映客观事实,分析质量问题,把管理工作定量化,以便于及时采取对策、措施,对质量进行动态控制。这是科学管理的重要标志。
3.5 持续改进的观点
持续改进是“增强满足要求的能力的循环活动”。就一个组织而言,为了改进组织的整体业绩,组织应不断产品质量,提高质量管理体系及过程的有效性和效率。坚持持续改进,组织才能不断进步。就一个工程项目来说,只有坚持持续改进,才能不断改进工程质量,以满足顾客和其他相关方日益增长和不断变化的需求和期望。
4 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
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为PDCA循环法。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把全面质量管理活动的全过程划分为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处理(action)四个阶段。即按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四个阶段周而复始地进行质量管理,这四个阶段不断循环下去,故称PDCA循环。它是提高产品质量的一种科学管理工作方法。PDCA循环,事实上就是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过程,四个阶段包括:
第一阶段:计划阶段。主要任务是按照使用者的要求并根据本企业生产技术条件的实际可能,进行工程施工计划安排和编制施工组织设计。
第二阶段:实践阶段。主要任务是按照第一阶段制定的计划组织施工生产,并且要全面保证施工的工程质量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第三阶段:检查阶段。主要任务是对己施工的工程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评定。
第四阶段:处理阶段。主要是按照使用单位的意见和检查阶段中评定意见进行总结处理,凡属合理部分编成标准,以备将来再次执行。
八个步骤:
第一步:分析现状,找出存在的质量问题,用数据加以说明。
第二步:分析产生质量问题的各种影响因素,并对各个因素进行分析。
第三步:找出产生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通过抓主要因素解决质量问题。
第四步:针对影响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制定活动计划和措施。计划和措施中要体现为什么订计划,达到的目标,采用何种手段,谁来执行等具体内容。
第五步:按照既定计划进行实施。
第六步:根据计划的内容和要求,检查实施结果,检查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第七步:对检查结果进行总结,把成功的经验纳为标准、制度,防止重复发生。
第八步:处理遗留问题,转入下一个循环。
5 结束语
总之,建筑业作为国家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支柱性产业,产品的质量与国家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息息相关,其产品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危,必须应给予高度的重视。
1 引言
质量是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主要控制目标之一。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需要系统有效地应用质量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建立和运行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体系,落实项目各参与方的质量责任,通过项目实施过程各个环节质量控制的职能活动,有效预防和正确处理可能发生的工程质量事故,在政府的监督下实现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目标。
2 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内涵
2.1 质量和工程项目质量
我国标准《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关于质量的定义是: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该定义可理解为:质量不仅是指产品的质量,也包括产品生产活动或过程的工作质量,还包括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质量;质量由一组固有的特性来表征(所谓“固有的”特性是指本来就有的、永久的特性),这些固有特性是指满足顾客和其他相关方要求的特性,以其满足要求的程度来衡量;而质量要求是指明示的、隐含的或必须履行的需要和期望, 这些要求又是动态的、发展的和相对的。也就是说,质量“好”或者“差”,以其固有特性满足质量要求的程度来衡量。
建筑工程项目质量是指通过项目实施形成的工程实体的质量,是反映建筑工程满足相关标准规定或合同约定的要求,包括其在安全、使用功能及其在耐久性能、环境保护等方面所有明显和隐含能力的特性总和。其质量特性主要体现在适用性、安全性、耐久性、可靠性、经济性及与环境的协调性等六个方面。
2.2质量管理和工程项目质量管理
我国标准《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关于质量管理的定义是: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的活动。与质量有关的活动,通常包括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建立、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等。所以,质量管理就是建立和确定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及职责,并在质量管理体系中通过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等手段来实施和实现全部质量管理职能的所有活动。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是指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指挥和控制项目参与各方关于质量的相互协调的活动,是围绕着使工程项目满足质量要求,而开展的策划、组织、计划、实施、检查、监督和审核等所有管理活动的总和。它是工程项目的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的共同职责,项目参与各方的项目经理必须调动与项百质量有关的所有人员的积极性,共同做好本职工作,才能完成项目质量管理的任务。
2.3质量控制与工程项目质量控制
我国标准《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关于质量控制的定义是:质量控制是质量管理的一部分,是致力于满足质量要求的一系列相关活动。这些活动主要包括:
(1)设定目标:即设定要求,确定需要控制的标准、区间、范围、区域;
(2)测量结果:测量满足所设定目标的程度;
(3)评价:即评价控制的能力和效果;
(4)纠偏:对不满足设定目标的偏差,及时纠偏,保持控制能力的稳定性。
也就是说,质量控制是在明确的质量目标和具体的条件下,通过行动方案和资源配置的计划、实施、检查和监督,进行质量目标的事前预控、事中控制和事后纠偏控制,实现预期质量目标的系统过程。
工程项目的质量要求是由业主方提出的,即项目的质量目标,是业主的建设意图通过项目策划,包括项目的定义及建设规模、系统构成、使用功能和价值、规格、档次、标准等的定位策划和目标决策来确定的。工程项目质量控制,就是在项目实施整个过程中,包括项目的勘察设计、招标采购、施工安装、竣工验收等各个阶段,项目参与各方致力于实现业主要求的项目质量总百标的一系列活动。工程项目质量控制包括项目的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各方的质量控制活动。
3 建筑工程项目的全面质量管理
3.1 全面质量管理(TQC)的思想
建筑工程项目的全面质量管理的“三全”管理思想和方法。
(1)全面质量管理
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勘察单位、设计单位、施工总承包单位、施工分包单位、材料设备供应商等,任何一方、任何环节的怠慢疏忽或质量责任不落实都会造成对建筑工程质量的不利影响。
(2)全过程质量管理
全过程质量管理,是指根据工程质量的形成规律,从源头抓起,全过程推进。
(3)全员参与质量管理
按照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组织内部的每个部门和工作岗位都承担着相应的质量职能,组织的最高管理者确定了质量方针和目标,就应组织和动员全体员工参与到实施质量方针的系统活动中去,发挥自己的角色作用。
3.2 全面质量管理的特点
全面管理的主要特点是以顾客满意为宗旨;领导参与质量方针和目标的制定;提倡预防为主、科学管理、用数据说话等。
3.3 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和步骤概括起来叫做“一个过程,四个阶段。八个步骤,七种工具”,简称“一、四、八、七”。
(1)一个过程
所谓的一个过程,就是指企业生产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包括提出目标、组织实现、组织用人、落实组织形式、指挥协调和检查控制等。
(2)四个阶段
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为PDCA循环法。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把全面质量管理活动的全过程划分为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处理(Action)四个阶段。
(3)八个步骤
PDCA循环的四个阶段,可以进一步具体化为八个步骤:分析现状找出问题;分析各项影响因素;找出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针对主要影响因素制定对策及措施;执行对策或措施;检查工作效果;总结经验修正巩固;将尚未解决的问题转入下次循环。
(4)七种工具
全面质量管理中常用的七种数理统计工具是控制图法、调查表法、排列图法、分组分析法、因果图法、直方图法和相关图法。
实践证明,PDCA循环法是解决质量问题的一个科学有效的方法。掌握应用它,能使管理工作更切合客观实际,且层次分明,有条不紊。
3 结束语
我国基本建筑总的形势良好,但就建筑工程质量而言,仍存在不少问题和隐患,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国经济建设的步伐。因此,加强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提高建筑界专业人员的质量意识和专业技术水平,探索和研究建筑工程质量的管理和控制问题,建立企业的质量管理意识,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本文探讨了质量管理的内涵、建筑工程项目的全面质量管理思想、特点,对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实施全面质量管理(TQC)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研究,具体讨论了“一个过程,四个阶段。八个步骤,七种工具”的全面质量管理基本方法和步骤。
参考文献
[1]王泓领.中国工程项目管理体系探讨[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0,06:8-11+73.
[2]韩锟.工程项目管理:发展趋势与应对策略[J].建筑经济,2005,02:67-70.
现在,我国钢铁企业已经开始进入了一个针对结构进行快速的调节和全面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为主的一个飞速发展的阶段。从2007年开始的时候,我国钢铁企业生产的粗钢产量就已经可以到达世界总产量的百分之三十多了,而且生产的钢铁的产品也包括了线、丝、带、板等四万多种,但是对于那些附加值高或者是技术含量较高的一些钢铁产品我们国内的钢铁企业却不能生产,要不就是生产的量比较少或者是不能到达用户要求的技术水平,基本上对于这些钢铁产品,我们还是只能依靠进口来满足我们的日常生产需要。
所以如果我们国家要想在钢铁市场上获得更大的利润,就必须要提高钢铁产品的质量,这个也是我们在钢铁企业发展中的主要难题。钢铁企业和其他的企业不一样,它有着自身的一些特点,特别是在针对质量管理的指标上,我们只有通过具体的分析造成质量管理的影响原因,然后从原因之中找到相应的缺点并且加以改正,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从根本上提高钢铁的质量,使得我国从现在的一个钢铁大国,真正的变成一个钢铁强国。
一、对于质量管理的一些基本了解
与时俱进是一个质量含义所应该要具有的本质特征。对于质量的理解其实可以很简单,它既可以是指一些产品的质量比如服务、计算机的一些软件或者是一些机器的零部件等等,也可以是针对一些过程或者是某些活动的工作质量,同时质量还可以针对一些企业的信誉或者是相关体系的工作效率。在我们国家,现在大部分的企业在进行质量管理的时候都是采用的一种全面质量管理的方式,对于全面质量的管理方法,简单的理解就是一个企业或者组织把质量当作工作的核心为基本中心,然后通过企业或者组织的全体人员进行参与作为一种基本的手段。主要目的就是通过这种手段让服务的对象满意和企业组织的全体人员得到收益,从而使企业或者是组织能够得到一个长期稳定的发展。
二、对钢铁企业质量管理影响的主要因素
要想更进一步的提高我国钢铁的产品质量,就必须要从钢铁企业的质量管理开始,只有进一步的提高了钢铁企业的质量管理,才能使得产品的质量提升,质量管理是一个比较全面和系统的管理过程,我们一般都可以用因果图来清楚的对质量管理进行全面的描述。对于质量管理的因素主要就是人员、材料、环境、设备等,在这些因素当中,还可以分出一些小的因素,而且这些因素之间也会相互作用和影响,一起影响着企业的质量管理。
(一)钢铁企业的员工
企业员工是一个企业发展潜力的核心组成部分,一个企业的系统要想长远的发展,就必须要对企业员工有一定的重视程度,我们要对员工进行定期的培训提高,关心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情况,发掘他们自身的潜力并且对他们采用一定的激励体制,从而让他们更好的投入到企业的质量管理工作当中,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服务。我们实施有效的质量管理改进措施,可以有效的提高员工的安全感、信心和士气,同时还可以使得企业内部良性竞争进一步提高,促进员工自身能力的提高。在一个企业工作,对于员工来说安全感是最重要的,所以我们要建立一定的企业文化来提高员工对于质量管理的认同,这个企业文化的建立必须是以质量文化为核心。
(二)钢铁企业的原材料
在钢铁企业的生产过程当中,对于原材料的使用最主要的就是铁矿石。如果一个钢铁企业要想生产出一些精品或者是名牌的钢铁产品,那么在生产的过程当中最主要的一道生产工序就是对于混匀矿的生产。因为混匀矿生产的质量好坏将会直接关系到钢铁企业的钢铁产品的质量好坏,同时在成本上混匀矿还将对后续的工作程序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我们一定要把控制原材料质量的工作落实好,对于现场的抽查工作一定要加强,对于原材料质量有异议的工作处理程序一定也要按照相关的要求去严格的执行,从而让我们能够把好原材料的质量关。
(三)钢铁企业的环境
在钢铁企业的质量管理中,外部环境对质量管理是有很严重的影响的。首先钢铁企业应该对自己所面向的这个市场要有一个非常充分的了解,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去针对相应的市场生产钢铁产品,让钢铁产品能很好的去适应这个市场,这样我们才可以让企业在市场的竞争当中处于一定的领先地位和优势。其次就是我们国家现在进行生产发展的时候主要提倡的口号就是可持续发展,所以钢铁企业在进行研究和生产的时候也应该要充分的考虑到节约能源和减少对废弃物的排放,这样做不仅可以让我们对生产成本有一定的节约,而且还能减小对环境的污染情况。
(四)钢铁企业的设备
因为一个钢铁企业其实就是一个重工业的企业,所以在进行生产的过程当中,设备是最为主要的一个存在。钢铁企业生产的产品质量好坏直接是和钢铁企业使用的生产设备挂钩的,在进行质量管理的工作当中,我们要加强对生产设备的保养和维护,要尽量的避免油污对钢材的污染,在生产的过程当中应该要严格按照相关的规章制度来进行操作,要做到轻吊轻落,避免在生产的过程当中擦伤或者是碰伤钢材,最后对于理货人员还应该要加强他们的责任心,从而来确定钢材或者是钢坯的编号没有差错。
(五)钢铁企业质量管理的方法
不仅是针对质量管理,对于任何的管理,如果想要取得好效果,方法都是非常重要的。首先我们要将产品质量的管理转变为对生产过程的管理和整个企业系统的管理,其次我们原来的质量管理主要是推行管理的办法,现在就应该要变成培育相应的管理文化。另外,在钢铁企业的早期生产过程当中,我们主要偏重的是技术的创新工作,现在我们就应该要改变成技术的创新和质量管理一样重要的生产发展思路。进行一定的质量管理,我们把在生产中每一个要素都进行重新的优化和组合,最终形成一个非常有效的生产运行系统。最后,我们可以使用戴明的PDCA环的相关技术,从计划开始,然后进行执行、检查和处理的这四个步奏来提高我们钢铁企业生产的产品质量。
(六)钢铁企业的信息收集
现在的社会主要就是一个信息的社会,所以也就使得在质量管理的过程当中,信息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如果我们利用相关信息的反馈作用,就可以及时准确的了解到当前市场的需求,从而就可以让我们随时根据市场的情况来对我们的工作及时的改进,从而适应整个市场的发展需求。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根据相关信息的反馈作用对市场的需求进行一定的统计,并且还可以及时的了解到客户的满意程度,从而可以使得我们的质量管理有一个很大的提高。
(七)钢铁企业的生产成本
虽然很多的人并不认同生产成本也是影响钢铁企业质量管理的一种重要因素,但是事实上钢铁企业的生产成本对质量的管理还是有很严重的影响。因为钢材的高质量生产可以让我们节约很多的生产成本,而钢材的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客户对于钢铁企业的满意程度,但是在进行生产的时候,我们也不能盲目的提高钢材的质量,这样做的结果只能会造成生产成本的增加,在提升钢材质量的时候,我们应该首先要根据市场的需求,然后在成本可以控制并且有一定利润的时候采取提升钢材的质量,这样高质量的钢材才能为钢材企业带去更多的发展机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三、提高钢铁企业质量管理的办法
(一)在前面我们简单的介绍了全面质量管理的方法,那么对于要提高钢铁企业的质量管理,我们也可以采用这样的方法来进行管理。全面质量管理的方法是一个综合了很多学科的管理方法,除了精细化的管理思想之外,它还有自身的一些管理方式和理念。在进行钢铁企业质量管理时,合理借鉴全面质量管理的方法和思想,可以很大的提升钢材的质量和钢铁企业的管理效果。其主要是利用钢铁企业的全体员工、全部过程和全部方面来进行改进和提高我们钢铁企业的产品质量。
(二)钢铁产品质量的一个形成过程主要就是在生产过程当中完成的。所以在整个的生产过程中,每一个细小的环节都会影响到钢铁产品的质量,所以在生产的过程当中我们一定要保证每个员工的生产质量和相关工序的质量,我们应该制定一套相对精细化和具有个性化的钢铁生产的管理操作制度,对具体的操作方法要有一个非常明确的标准和准则。
(三)合理的利用信息的因素来提高钢铁企业生产产品的质量,在钢铁企业的质量管理当中要充分的发挥在线监测的积极作用,从而来建设一个具有非常高效和灵敏的质量系统的相关信息反馈体系,同时我们还应该要配合相关的生产工作人员来一起提高钢铁产品的合格率和质量。在质量管理中相关工作程序我们也可以充分的利用相关的信息平台来进行联系。针对这个信息平台我们还可以设计一些工序间的信息交流、传递,同时还可以利用这个信息平台对生产过程中的每个工序的质量和生产人员的质量进行监测。
(四)要想使得我们钢铁企业的产品质量得到一定的提升,我们还应该要建设一支综合能力强的管理队伍,对钢铁企业管理层的成长发展也要有一定的关心,要根据工作人员的专业化程度和生产过程当中的工作任务量来制定和安排相应的工作,这样就可以使得生产过程当中的每一个员工都能发挥出自己的专长和特点;对员工提出一定的奖惩机制,这样就能让他们在生产的过程中更好为整个企业进行服务。针对钢铁企业的质量管理的相关工作人员,我们还应该要定期的举办一些综合技能的培训和有针对性的培训,这样就可以更好的提高他们的相关管理技术水平,使得整个管理队伍更加的专业化。多了解市场的及时需求,从而来提高钢铁企业生产产品的质量。
结束语:
通过上面的简单介绍其可以发现,对于钢铁企业的质量管理来说,是一个范围涉及大,管理复杂的管理体系,在管理实施的过程当中也是非常的困难的。钢铁企业的质量管理的成与败还将直接对企业的经济效益产生非常大的影响,所以我们在进行质量管理的时候除了加强企业的各项经营管理之外,最根本的管理手段还是应该要以满足客户的需求为主来进行。客户是我们销售的对象,如果没有销售对象,生产销售就脱节了,生产就不会给企业带去效益。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的质量管理发挥出它应该具备的效果,从而来提升整个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提高钢铁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钢铁企业的稳定和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虹. 钢铁企业质量管理的影响因素分析[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01:92.
[2]杨宁立. 对加强钢铁企业质量管理的思考[J].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S2:45-46.
[3]董哲昱. 企业质量管理的差异与影响因素分析[J]. 经济研究导刊,2010,36:32-33.
[4]刘彩燕. 面向过程集成的钢铁企业质量管理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
[5]徐端,舒真,冯水华. 钢铁企业质量管理系统研究与开发[J]. 控制工程,2005,06:56-60.
[6]顾小军,李志清,孟秀梅,范立娟. 浅谈钢铁企业质量管理创新[J]. 世界标准化与质量管理,2007,11:32-34.
1 工程项目质量管理
1.1 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内涵
工程项目管理的四个关键因素为质量、性能、成本和时间,它们是工程项目管理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其实是项目管理中很重要的一部分,而项目质量管理是指围绕项目质量所进行的一切指挥和协调及控制等活动,其目的就是确保项目能够按照所有规定的要求圆满地实现。工程项目质量是指工程产品满足规定要求和其需求能力,最重要的是它还要符合一些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的要求。根据田兵权在《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一书中的介绍及许多前人学者的分析,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内涵可以归纳为: 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客体是项目,主体是项目的各相关方; 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宗旨是实现项目的质量目标,并使项目的相关方都满意; 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主要活动包括项目质量的策划、项目质量的控制、项目质量的保证及项目质量的改进等。
1.2 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特点
因为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是一种特殊的产品“工程质量”,它与一般产品的质量管理相比,有共同点,但是由于工程项目质量管理过程中有许多工程项目的特点,所以也有许多的不同点。其共同点是质量管理的原理及管理方法基本上是相同的,不同点主要是其具有以下自己的特点而导致的。
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主要特点为:
1) 项目质量的形成过程较复杂,项目的建设过程其实也是项目质量形成的过程,所以项目所经历的环节及涉及到的所有问题都将直接影响到工程项目的实施;
2) 管理过程存在动态性,由于质量管理要贯穿于整个项目的生命周期中,而在此过程中必将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的影响势必也会导致工程项目质量的一些变故,所以项目管理者要在不同的阶段对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作出相应的调整,故存在其动态性;
3) 项目质量的水平波动较大,这主要是由于工程项目的整个施工环境条件变化莫测及原材料的一些不确定因素,导致整个施工过程不容易受到控制,最终会使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水平很容易产生一些波动;
4) 工程项目管理的系统性。因为在实际的项目管理中有很多的因素以及目标制约着工程项目的质量,同时它也制约着其他的因素以及目标,它们之间是相互制约的,所以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和许多目标以及因素相互制约存在的。
1.3 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影响因素
1) 人员素质的影响因素。人员素质对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影响主要是由于人是工程项目建设的决策者和管理者以及所有经营活动的主体,人员的素质,包括其文化技术水平、各种管理能力、组织能力及作业控制能力、身体素质和职业道德等。所有的这些都将直接或间接的对工程项目的质量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所以说人员素质的影响在所有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影响因素中居于首要位置。
2) 工程材料的影响因素。工程材料的影响因素主要是指在施工中的各种物质的质量及保存方法和条件能否满足工程项目质量的实际需要。在项目质量管理过程中,工程材料选用、检验及保管都将直接影响整个工程项目的质量。因此,在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中,要严格把握好工程材料这一关,进而避免工程质量不受影响。
3) 机械设备的影响因素。机械设备对工程质量管理的影响主要是指在施工中的各种设备和各类机具等,在项目实施中,这些设备和机具的质量能否满足工程的需要,性能在施工现场是否稳定,实际的操作方法是否安全和方便,都会直接影响到其质量。
4) 技术方法的影响因素。技术方法因素指的是实际的施工中所有的技术和工艺操作方法及现场的方案等。在实际的施工中,使用的技术能否满足实际的需要,工艺操作方法正确与否,方案合理与否等,都会对工程项目的质量产生影响。为了减少其影响,必须不断的提高操作人员的工艺技术水平。同时,还要加强施工单位施工人员的专业理论素养,确保工程项目质量管理顺利进行。
5) 环境条件的影响因素。环境条件方面的影响因素主要指的是在整个工程项目的施工中对工程质量起作用的所有环境因素,包括: 工程技术环境,工程作业环境,工程管理环境,周边环境等。
2 现阶段我国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2.1 建筑企业自身存在的管理问题
建筑企业是工程建筑中项目管理的主体,对工程建筑项目质量的管理承担着主人翁责任。当前建筑行业的企业单位在管理过程中存在着技术工人素质和水平低下、监管制度体系不完善、建筑材料管理不到位等一些列问题,对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的管理造成较大的影响,为了提高建筑企业的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水平,必须采取以下手段和措施才能解决上述问题:
2.2 提高工人的技术水平和科学素质
为了建造出高质量的工程项目,建筑企业要雇佣操作熟练的高水平技术工人,对新上岗的技术工人要定期开展技工上岗教育培训工作,使技术工人不断增强安全意识,强化技术工人的思想道德素质,敦促建筑工人以负责任的工作态度和专业的技术水平建设合乎质量标准的建筑工程。
2.3 建立健全工程项目管理制度体系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建筑企业为了保障建筑工程的质量水平,就必须要有较强的管理意识和管理水平。因此,建筑企业要建立健全一套科学完善的工程项目管理制度体系,健全相关的人事管理制度,建筑材料进出管理制度以及员工奖惩制度,以便完善相关人员的工作分配,明确各个职位员工的职责所在。并在此基础上成立特别的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小组,聘请专业的管理人才和工程师,对工程建筑进行定期的监管抽查,严密监测施工前期的图纸设计、施工中的建设过程,以及施工后期的收尾工作,从头至尾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水平,不容有失,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返工、停工事件,导致工期延长,无法如期完成交接工作。损害公司的名誉和企业的社会形象。
2.4 保证建筑物资材料的质量水平
建筑物资材料是工程建筑的基础和基石,建筑物资材料的质量直接决定了工程项目的质量水平,因此要求施工企业要从源头入手,做好建筑材料的管理以及监督工作。所以在建筑材料的采购阶段,一定要摸清建筑市场的建筑材料价格情况,在成本预算范围内,严格按照建筑设计要求,采购符合国家质量标准的建筑材料,并进行抽查和复查,确保建筑材料的质量,杜绝建筑材料采购环节中出现的偷工减料的行为。在建筑材料的入库存储方面要遵循相关的规定,避免建筑材料的随意露天堆放,从而容易受到恶劣天气等的影响,使建筑材料的性能发生改变,而不符合相关标准,导致重选重购,增加了施工单位的建筑成本,缩减了建筑企业的利润空间。
2.5 选用科学的施工方法和技艺
建筑工程中的施工方法和技艺的选用是否适宜是影响建筑工程项目质量水平的六大关键因素之一。因此在工程项目开工之前要选用合理的施工方案、先进的施工技术、得当的施工操作,以保证工程项目的质量。工程师一定要具体结合施工的环境、成本要求等,根据自己专业的素质和水平,进行做科学充分的验证和检验工作,选用最科学先进的施工方法和技艺,为工程项目的质量水平保驾复航。
2.6 加强机械设备的管理
施工设备是保证建筑工程顺利进行的技术支撑。为了提高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水平,要引进和采用符合国家相关技术标准的建筑施工设备,并定期进行护理和养护工作,确保建筑施工设备以正常的状态投入使用,提高工作效率,促进质量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3 结语
建筑工程质量优与劣是反应和评判一个建筑企业综合实力的根本性的标准。只有合乎国家相关建筑工程项目质量标准的工程建筑,才能投入实际生产和交付使用,才能展示和塑造建筑企业良好的企业形象,不断增加企业的综合经济效应,使企业不断谋求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双赢的局面。
1 园林工程质量管理计划(Plan)
园林工程质量管理必须制定详细的质量管理计划,具体来说应该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质量管理的方针,简单的来说引导园林工程质量管理前进的方向,具体到园林工程就是要保证园林工程建设目的实现,包括造型、造景、树木及花卉的成功率等,还要保证施工方法的正确性,这应该在计划当中以实际的数据形式确定下来。第二,园林工程质量管理管理的目标,包括工期目标、分部分工程的管理目标等,目标必须具体明确、层层细分到人,构建起完善的目标责任体系,也包括质量管理体系,为质量管理计划执行提供依据。第三,规划的实施,在这里主要是指园林工程规划设计方案的实施,这是园林工程质量管理的前提和依据,这一点需要结合具体的规划设计方案,质量管理当中体现出来,包括具体的责任人及其责任范围,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等。
2 园林工程质量管理计划的执行(Do)
在计划执行当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明确项目质量管理的领导机构,也就是项目部或项目组,由项目经理人全权负责,并没有专门的技术和质量管理责任人员,项目部、组的分工要具体明确,在分工过程中,项目经理必须对项目全部负责,质量管理负责人是整个项目质量管理工作的负责人。第二,构建上下一致、责任明确的质量管理体系,PDCA质量管理计划执行的过程中,必须让所有的施工人员都参与到质量管理当中,尤其是一线施工人员,很多施工人员都是农民工,对园林工程施工质量缺乏足够的了解,在施工之前应该在计划当中明确现场施工人员的质量管理培训计划,主要培训其该工程质量的主要花卉、树木的栽种方法,现场施工应该注意的要点,相关养护知识等,让其具备一定的质量管理能力。第三,执行保障措施,在执行质量管理计划,要根据本工程的特点,以及现场质量管理的需要,明确执行的保障措施,比如说人员、机械的配备情况,施工时间调整及完善,现场施工问题解决,常见质量管理问题的基本预案,意外事件的处理方法,如苗木质量不合格,应如何组织更换苗木,并调整管理计划,选择合适的其它部门工程进行施工等,这些都需要在保障措施中体现出来。
3 园林工程质量管理检查(Check)
园林工程质量管理检查要坚持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原则,项目质量负责人整体工程与一线质量责任人员相结合的基本方法。第一,在质量管理计划当中,明确定期质量检查的时间,比如每月月底一次、每周一次等,以及这些计划质量检查的主要责任人,一般来说主要是由项目部质量管理责任人与现场质量管理人眼组成,检查主要针对质量管理计划当中列举的问题进行,不定期的质量检查主要是由现场施工人员根据现场施工情况进行,项目部质量管理人员也应该到施工一线,检查一线施工质量情况,督促现场施工管理人员和质量管理人员,严格执行园林工程相关施工标准及本工程的施工方案进行施工。第二,对检查中出现的质量问题进行汇总,要按照问题出现的地点、主要表现及累类型等确定,具体的汇总工作由现场施工质量管理人员负责,汇总以后一般要在三日内提交给项目管理机构,作为施工质量管理的重要参考资料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