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音乐教学反思范文

时间:2023-09-01 09:20:21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高一音乐教学反思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高一音乐教学反思

篇1

形成这种局面,首先是学校对音乐概念的理解不全面,影响了学生对于艺术素养课的认识。学校招生考试时,除了专业艺术院校音乐学专业,少有院校设音乐史论常识科目考试。这样,从高中到大学就没有音乐史论知识的过渡,进校后有些知识衔接不上。因此,学生的音乐概念,就是视唱练耳,以及唱、弹、跳。音乐是技术不是学术,这是高师学生甚至很多教师的音乐观念。艺术素质课的教师引导学生树立音乐不仅仅是技术,也是学术,更是人生艺术这种音乐观念,具有重要的作用。使学生通过音乐技术训练达到对音乐艺术的人文理解,树立人文关怀的观念,才是最重要的。这样,我们即使培养不出艺术家,至少也能培养出具有艺术修养的教师以及听众。一个国家的艺术水准,不仅仅取决于创作者,也决定于高水准的音乐受众。

其次,教学手段的单一也是导致学生厌倦艺术素质课的原因。很多学校的艺术素养课不能在多媒体教室授课。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在现代及后现代音乐创作领域,音乐已经变成了视听艺术。没有可听可视的教学手段,文字是没有力量的。音乐史,应该是听觉的历史,音乐美学虽然是音乐哲学,是关于音乐的哲学思考,但也是借助于音响的翅膀在思考。没有作品解读,哪有思想迸发?再比如艺术概论,作为各门艺术的综合课程,对于各门艺术要有感官的体验,没有听觉、视觉经验和阅读经验,如何理解艺术?因此,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是音乐素养课能够吸引学生的基本保证。当然,除此之外,还得有较高艺术素养的教师以及先进有效的教学方法。

教师职业道德淡薄,也是学生厌学的原因之一。大学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担负起自己该担负的那部分责任,给学生以自由、平等的权利,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包括主流价值观念承认的健康的形象,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流利的普通话,娴熟的专业知识或者专业技能,按时上课,准时下课,在课堂上平视学生,不能以居高临下或者权威者的语气与学生交流或者讲课。面对学生的质疑或者诘难要有足够的承受力,要有理有节,不能情绪化地大发雷霆,训斥学生,甚至讽刺挖苦。

篇2

2011年版《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在“课程性质”里阐述了音乐课程的三大性质:人文性、审美性和实践性,其中实践性是本次修改中新提出来的,突出了音乐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艺术学科的重要特点,并且在“课程设计思路”的内容中也提出在音乐课堂上要“设计丰富的音乐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自新课程改革以来,我们的课堂教学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改以往以教师、教材为中心的封闭式教学模式为学生探究、交互学习和多种文化艺术交叉融合的开放式教学模式。原本传统的课堂变得活跃起来,合作、讨论、创编、表演等活动方式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们的音乐课堂上,以“活动”为载体,在音乐课堂中达成教学的三维目标成为多数老师常用的手段。那么怎样的课堂实践活动才是在教学中行之有效的呢?我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获得了以下几点感悟。

一、注重活动设计的可操作性

在课堂教学中,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的效率,老师经常会在课堂上设计各种各样的活动,这些活动必须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才能发挥其作用。我觉得主要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清晰的教学指令。在听公开课时,我们有时会看到,有些生生合作的小组活动,由于教师之前缺乏必要的规则讲述,学生没有明确活动的目的、步骤,小组成员之间分工不明,往往就造成了一种闹哄哄的凌乱场面。所以在活动时,教师一定要把指令表达清楚,用简单、直白的教学语言,清晰地告诉学生做什么、怎么做。

2、适当的活动难度。教师必须在教学目标、学生实际水平的基础上,先对活动的难度进行预测,要确保活动的切实可行。忽视了学生年龄和具体学情的不恰当的音乐活动,必将会因为学生不感兴趣、不愿参与而草草收场。

二、注重活动设计的目的性

布鲁姆说:“有效的教学始于知道希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因而教师在设计课堂活动时,必须思考和明确它究竟要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什么目的,必须直接指向本节课的具体的教学目标,指向解决本课教学任务中的某一重点、难点问题,做到形式为内容服务,达到教学形式与教学内容的完美的统一。

《音乐鉴赏》教材第一单元的“学会聆听”,选择了琵琶协奏曲《草原放牧》

和柴可夫斯基《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这是两个题材、形式、风格截然不同的作品,为了能让学生感受到音乐要素在这两部作品中所发挥的不同的艺术作用,我设计了对比聆听、画旋律线、反复吟唱主题旋律等活动环节,让学生通过这些教学活动去分析比较两个作品节奏、速度、旋律、力度等音乐要素所体现出的不同的特点,认识到音乐要素对音乐风格形成的重要性。在《京剧》一课的欣赏教学中,我以京剧的四大表演手段:唱、念、做、打来展开教学,在让学生欣赏了相关的内容之后,我还设计了多样的实践活动,比如学唱京剧片段、模仿京剧中的表演、分角色读念白等,使学生们深深体会到了京剧艺术的博大精深,对京剧艺术的特点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进行锣鼓乐的欣赏教学时,我通常会准备几件打击乐器,在欣赏了具体的作品之后,为了让学生体会音色这一音乐要素在打击乐中的重要作用,我会请学生上来把他们听到的演奏方法用乐器模拟出来,让同学们感受到虽然打击乐器没有音高的变化,但是它可以通过各种不同的敲击方法,制造出各种各样的音响效果,塑造出丰富多样的音乐形象。

总之,教学活动应该要以教学目标为基准,为教学内容服务,而不是为了活动而活动。

三、注重活动设计的音乐性

音乐教学决不能忽视区别于其他学科的音乐性,这是音乐教学的根本。不能因为过多的关注教学方式的丰富,而忽视了音乐本身。

我在进行高一音乐鉴赏课《非洲歌舞音乐》的教学中,就努力坚持以音乐为本,让学生充分地感受音乐、体验音乐、表现音乐。例如在欣赏《鼓舞》(片段)时,我做了如下的设计:先引导学生阅读书上关于非洲鼓乐的介绍,学生从中了解到在非洲鼓不仅是乐器,还具有模仿语言、传达信息等功能。于是我便启发道:“那么鼓是如何来表现权力的呢?让我们一起来聆听一个鼓乐片段。”在学生第一遍听赏《鼓舞》(片段)的时候,并作出要求:“请大家边听边感受这段乐曲可分为几个部分,各部分有什么特点?”第二次听着重欣赏乐曲的第一、第三部分,并让学生试着打出这两部分中出现的基本节奏型,然后把全体学生分成两组分别练习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的基本节奏型,最后进行合奏,让学生们体验到非洲鼓乐多线条多层次的节奏特点。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我以音乐为载体,始终运用音乐语言的手段来促成音乐教学,使学生在反复听赏、节奏练习、合作演绎等音乐活动中更好地理解了非洲鼓乐的特点,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四、注重活动设计的时机性

这里所谓的“时机性”就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围绕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内容的推进,适时地设计一些相关的必要的体验活动,一定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音乐作品,加深对音乐的记忆、印象,顺利地带领学生步入音乐的殿堂。

记得我第一次执教高中的欣赏课《艺术歌曲的成熟——舒伯特的歌曲》时,在介绍了舒伯特的歌曲《魔王》的故事情节之后,就播放德文版的《魔王》音频给学生欣赏,听完后让学生说出歌曲中各个不同角色的声音特点,并邀请四位学生用朗诵的形式把歌曲的内容表演出来。由于学生对歌曲还不十分了解,自然不能准确地诠释出歌曲中人物的特点,有的学生音量太小;有的学生声音呆板,毫无感彩;有的学生把魔王演绎得怪声怪气的,引起了其他学生的哄笑。这个表演环节之所以以失败而告终,我觉得关键在于没有把握好时机,这个环节设置得有点早。在音乐课上,学生的一切表演、创编活动都必须是对音乐作品有了一定的感悟之后才能有感而发的,“听”是前提,“思”是基础,“动”是表达和升华。经历了那次失败的教学之后,我进行了认真的反思和调整;先欣赏原版(德文版)的《魔王》,感受歌曲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情境,然后介绍歌曲的故事情节,接着让学生欣赏中文版的《魔王》,要求边听便感受每个角色的情绪特点以及随着故事的推进有何变化。当学生对这首歌曲的内容以及歌曲的情绪、气氛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我又邀请了四位同学分角色朗诵歌曲中的一段歌词,这几位

同学基本上已能够把握个子角色的语气特点,表演的不错,赢得了同学们赞许的掌声。

记得曾经看到过这样一句格言:“我听到的会忘记,我看到的能记住,我做过的才明白”,这充分说明了实践性在学习中的重要性。音乐课本来就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艺术学科,我们音乐老师必须准确地理解音乐教育理念,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形式丰富的音乐实践活动,使学生们能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快乐地学习,高效地学习。

参考文献

[1] 《中国音乐教育》.

篇3

课堂导入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伊始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的教学环节。有效的课堂导入犹如乐师弹琴,第一音符就悦耳动听,达到先声夺人的效果,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促使学生主动探究而获得体验,让学生最终形成积极的学习情感。高中英语阅读课文的题材广泛,涉及自然灾害、环境保护、体育卫生、文学艺术和人权政治等各个领域。体裁多样,有记叙文、议论文和说明文等。因此,在教授新课时,教师可针对不同题材与体裁的文章,采用多种导入方式。

接下来结合我多年的教学经验,以高一的教材为例,谈谈高中英语阅读课的导入。

一、复习导入法

古语说:“温故而知新。”由复习旧课导入新课是最常用的方法,有利于知识间的衔接。提问复习和新课内容密切相关的已经学过的知识,一个或几个问题就可以引起学生的积极思考,过渡到新课也十分自然。

在每堂课的开始,教师可以采用复习上一课的内容作为导入新课的方法。这种方法便于学生巩固已学的知识,便于将新旧知识逻辑地联系起来,也便于教师循序渐进地开展教学。如:在导入北师大版Module 1 Unit 2的Lesson 1时,我利用前一课的课文,提出如下问题:Can you name some heroes? What qualities do heroes have in common?然后因势利导地提出另一个问题:Have you heard of Yang Liwei? Do you think he is a hero?这样不仅复习了上一课的内容,而且很自然地导入了新课。又如:在上Module4 Unit 8的Lesson 4时,课堂初始,我要求学生利用所提供的重点短语复述前一节课所学的Marco Polo,然后借此过渡到新课的教学,起到温故而知新的作用。

二、背景知识导入法

对于一些人文历史的课文,可以介绍作者或讨论课文背景为切入口;而对于一些科普题材的课文,则可以介绍一些学生熟悉的事例为切入点,从而把学生引入真实的语境中。如在上北师大版Module 1 Unit 3的Lesson 1时,我事先布置预习任务:What’s your favourite season? What festivals happen during your favourite season? How do you celebrate them?让学生事先通过各种途径(如上Internet等)找到相关的材料或背景知识,并进行小组讨论。在导入新课时,向学生展示四季中出现的节日庆典活动,这样立刻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如:在上北师大版Module 1 Unit 3的Lesson 4时,我除了用经典的圣诞歌曲Jingle bells来导入Christmas这个话题,还设计了一个小测试利用竞赛的形式来调查学生对圣诞节的了解情况:

1.Silent night falls on December ?摇 ?摇.

2.“Silent night”is one of the most popular Christamas ?摇 ?摇.

3.Christmas is the ?摇 ?摇 of the birth of Jesus Christ.

4.It is said that Father Christmas comes on a ?摇 ?摇(雪橇) driven by reindeer from ?摇 ?摇.

5.Father Christmas comes down the chimney of the fireplace to put ?摇 ?摇 by the beds of children or to fill their ?摇 ?摇.

6.It’s the custom of the westerners to ?摇 ?摇 the Christmas tree and the decorations on Christmas Eve.

通过形式丰富的导入,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激活了已有的背景知识,为下一步的阅读活动做好了铺垫。再如上Module 4 Unit 11 Lesson 3时,我从网上下载了一些著名品牌的广告(图像或视频)在课堂导入时播放,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抛砖引玉,让学生对本堂课的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

三、视听导入法

多媒体技术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是现代科技与先进的教学理论相结合的成功范例。通过各种教学媒体进行课堂教学,能够更直观地导入新的知识点,通过电教媒体可使学生在开始的第一分钟就进入了所设计的情景。这是最为理想又十分便捷的设计。高中生活泼好动,且善于接受新事物,他们对歌曲、影片很感兴趣。因此,为了激发学生对英语课堂内容的兴趣,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的图文并茂的特点,播放一些学生喜欢的歌曲或影片,创设生动的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提出相关的思考问题。

例如在导入Module 1 Unit 2 Lesson 4的新课时,我事先下载了这篇文章的主人公Christopher Reeve主演的影片,在课堂上播放片段给学生看,借机引出主题:Who is he? What do you know about him?让学生自由发言,最后以一句“Now let’s learn something more about him.”自然地过渡到新课的教学。导入北师大版Module 1 Unit 3 Lesson 3新课时,我利用多媒体展示了闽南当地的婚礼情景,并要求学生用英语说出里面的各种角色,因为贴近生活,学生个个兴奋异常,学习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另外,导入Module2Unit 5 Lesson 1新课时,我播放了Alanis Morissette的演唱视频,借此引到本课的人物身上,让学生亲身感受她的音乐魅力,同时激起学生对本课的求知欲和探索欲。

四、时事导入法

教材的安排是固定的,但是每天发生的事件都是无法预知的,恰当地利用近期发生在身边的事或国内外大事导入课文,是很有时代气息和生活气息的导入方式。例如在上Module 1 Unit 2 Lesson 3 Sports stars这一单元时,正巧赶上了博尔特夺冠。于是我就联系这一消息,要求学生讲讲他们心中的感觉,然后我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知识和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总之,导入是一堂课的首要环节,是一堂课能否上成功的前提和基础。高中英语阅读课导入的方法很多,导入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英语阅读课导入的方法因时、因地、因人而异。在教学实践中,各种导入方式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相互渗透、综合运用。导入是否得法,关键在于一个“巧”字,“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导得“巧”,整个课堂就活了。因此,英语教师应该多方面提高教学素质,注意课堂导入的科学性、灵活性、实用性。吃透教材,熟悉学生,在面对现时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导而有方,在一开始就将学生课前分散的注意力即刻转移到课堂上并处于积极状态,重视激发学生的参与和学习兴趣,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从而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篇4

优秀音乐教师的课堂教学心得体会1一、学段目标

1、激发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2、应充分注意这一学段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模仿力强的身心特点,善于利用儿童自然的嗓音和灵巧的形体,采用歌、舞、图片、游戏相结合的综合手段,进行直观教学。

聆听音乐的材料要短小有趣,形象鲜明。

3、开发音乐的感知力,体验音乐的美感。

4、自然地、有表情地歌唱,乐于参与其他音乐表现和即兴创造活动。

5、培养乐观的态度和友爱精神。

二、 具体目标

1、丰富情感体验,培养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

通过音乐学习,使学生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建立起对亲人、对他人、对人类、对一切美好事物的挚爱之情,进而养成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

2、培养音乐兴趣,树立终身学习的愿望。

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方式引导学生走进音乐,在亲自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喜爱音乐,掌握音乐基础知识和初步技能,逐步养成鉴赏音乐的良好习惯,为终身爱好音乐奠定基础。

3、提高音乐审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

通过对音乐作品情绪、格调、思想倾向、人文内涵的感受和理解,培养学生鉴赏和评价的能力,养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使学生在真善美的音乐艺术世界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

4、培养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

通过音乐作品中所表现的对祖国山河、人民、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赞美和歌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宽容理解、互相尊重、共同合作的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

5、尊重艺术、理解多元文化。

尊重艺术家的创造劳动、尊重艺术作品,养成良好的欣赏艺术的习惯,通过学习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作品,感知音乐中的民族风格和情感,了解不同民族的音乐传统,热爱中化民族和世界其他民族的音乐。

三、教学重点、难点、思路分析

教学重点:

以审美体验为核心,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创造思维。

教学难点:

审美情操的培养,实践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合作精神的能力。

教学思路:

1、能够用自然的声音,按节奏和曲调有表情独唱或参与齐唱,每学年能背唱4~6首。

2、能感受乐器的声音,听辨打击乐器的音乐,能听辨童声女声和男生,用自己的声音或打击乐器进行模仿。

3、体验不同情绪的音乐,能够自然流露出相应表情或做出体态反应。

4、聆听儿歌、童谣、进行曲和舞曲,能够通过模唱、打击乐对所听音乐做出反应,随着进行曲、舞曲音乐、走步,跳舞。

5、能够用打击乐器或自寻音源探索声音的强弱、音色长短和高低。

6、能够运用线条、色块、图形记录声音或音乐。

四、主要教学措施

1、面向团体,因材施教;

2、以审美为核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师生互动,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

4、、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通过对音乐进行表演,使学生得到合作的体验。

5、音乐教学领域之间的有机联系;

通过游戏活动来感知、体验、创造音乐,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

6、改革评价机制。

7、完成教材任务的同时,为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活动能力,且配合学校的中心工作,丰富校园生活。

五、提优补差的途径:

(1)、通过学期教学。

(2)、通过艺术节活动。

方法:示范:教师示范、学生模仿。

鼓励、表扬法:通过鼓励表扬大体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材施教法:针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扬长避短,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长。

优秀音乐教师的课堂教学心得体会2一、指导思想:

根据学校的工作计划,结合本学期的工作时间,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贯彻落实新课标新课改精神,培养学生一定的音乐技能,尤其注重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认谱、识谱的能力。切实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努力完成好本学期的工作任务。

二、工作任务:

1、初一音乐教材学期教学,每周一节。

2、学校有关音乐方面的文娱工作。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内容有:

歌曲六课,每课还包括“聆听”、“演唱”、“活动”等内容,这些内容均有机的联系在一起。音乐教育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对于陶冶情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文化素养与审美能力,增进身心健康,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四、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由于底子薄、基础差,对音乐又缺乏兴趣,所以情况不是很好。其中还有一部分学生唱歌音准不佳,连音乐知识、音乐技能、视谱都不会。这些学生对音乐课虽感兴趣,但总是不遵守纪律,所以不仅自己学不好,而且影响大家的学习。教师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因材施教,充分激发这些学生学习音乐,爱好音乐的兴趣,对他们要多鼓励多表现,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培养他们的感情。

1、学生正处于变声期,唱歌较困难。

2、学生胆子小,缺乏表演自我的能力。

3、学生对音乐的学习,观念不正确。

五、教材重点难点:

重点:

1、让学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并渗透德育。

2、培养学生听音乐的能力。

难点:

1、根据音乐的情绪为乐曲分段。

2、为音乐情景剧设计图画、节奏、伴奏

六、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几种民族和西洋乐器,全音、半音,以及中国民歌、外国民歌的相关知识

2、能力目标:学生通过学习歌曲,会用正确的口形,呼吸及连音、断音的演唱方法演唱,会二部合唱,做到声部间的和谐,均衡,看得懂简单的指挥手势。

通过欣赏,了解多种常见的演奏形式,培养学生对音乐的速度,力度,节奏、节拍、音色、音区的感知能力,培养他们的音乐想象力和联想能力。认识了解音乐家刘炽、普契尼、迪卡斯和他们的作品。通过乐器的训练,让学生学会正确的演奏姿势与方法,培养一定的齐奏、合奏及伴奏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音乐教学,突出其学科的特点,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渗透到音色教育中,启迪智慧,培养合作意识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全面发展的新人。

4、质量目标:通过学习能掌握教材规定的简单的乐理知识和音乐技能,掌握简单的视谱能力,能够完整的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七、有效学期教学设计:

1、合理的设计教学环节。

教学环节的合理性是实现音乐学期有效教学的前提。在不同的几个班上不同的一课时,教师就对每个班的教学环节和侧重点做了不同的调整。对乐感较好、表现力的较强的班加强了学生对歌曲情感的处理;对于好动、学习兴趣浓的班级增加了画旋律线的游戏环节;对于乐感稍弱、接受较慢的班级则采取了“三拍子组词”、“红星评比”等的游戏激励环节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参与音乐活动的主动性。总之,任何教学环节的设计都必须从学生出发,从教学目标入手,这样才能为实现音乐学期的有效教学提供良好的前提条件。

2、积极的创设学期情境。

全面营造一个良好的学期情境是实现学期有效教学的关键。在我校“有效教学”模式研讨活动的讨论中,我们根据不同的课型设计出不同的学期引入形式――故事引入、游戏引入、场景引入等。这些情景引入形式都将给我们的音乐学期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学期情境的创设还可以根据学期的具体情况通过以下方面进行深入和发展:

(1)通过让学生观察生活、观察插图、观察荧屏自主深入学期学习。

(2)让学生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在欣赏音乐后说感受、给音乐取名,用自己的方式理解音乐。

(3)有效组织,高效参与,给学生更多的实践机会,可以结合表演创作、歌曲创作、节奏创作、绘画创作让学生运用不同的方式表现音乐。

(4)灵活的运用学期语言。教学活动的灵魂就在于教学的语言技巧,教学语言技巧掌握得好,可以使学期气氛生动活跃,从而提高学期教学的有效度。音乐学期因其艺术性和与生活的密切关系,需要更精妙的语言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5)充分的利用学期评价。任何的评价都不是随意的,从课改之前的吝啬赞美到课改之后到处泛滥的“你真棒!”教师们对学期评价产生了许多误区,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我们也发现学期的评价体系也越来越完善了,教师对如何使用好学期评价也有了自己的妙招。

八、主要的教学措施和教改思路:

1、初一年级的音乐教材学期教学主要是以优化学期的“教”与“学”过程,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为主,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互相渗透,融洽教材中各部分内容,改变枯燥又单一的课型

3、注重导入部分的设计,以“引趣”贯穿整个学期教学过程。

4、课外第二学期,本学期计划以训练歌唱技巧为主,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

5、以审美为核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6、师生互动,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

7、通过对音乐进行表演,使学生得到合作的体验。

8、通过游戏活动来感知、体验、创造音乐,发展想象力和创造

九、具体安排:

第一单元难忘岁月3课时

第四单元乐海泛舟3课时

第二单元非洲的灵感3课时

第五单元轻歌曼舞3课时

第三单元长江两岸3课时

第六单元春之声3课时

优秀音乐教师的课堂教学心得体会3一、基本情况

我担任高一年级6个班的音乐教学工作。这些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音乐鉴赏模块的学习,对音乐已经具有一定的自我理解能力和欣赏能力。在这个阶段,他们具有强烈的音乐表现欲望。但这些学生的歌唱水平参差不齐,大部分学生在唱歌的姿势、习惯、表情等方面较好,但在读谱知识的运用较弱,咬字、吐字不够清晰,特别是男生好胜心强,歌唱时常常出现喊歌的现象,导致缺少对声音美感的正确认识,缺乏气息的支撑。

针对这些情况,为了让学生最直接,最简便地进入音乐世界,感悟音乐的形式美,体验人声的无穷魅力,现制定本学期的教学计划。

二、教学目标

1、突出学科特点,寓思想品德教育于音乐,教育之中,陶冶情操,使学生的审美水平,使修养潜移默化地得到提高。

2、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

发展音乐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素养,锻炼良好的心理素质,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3、了解我国各民族民间音乐,培养学生对组国音乐艺术的感情和民族自豪感,自信心。

4、初步培养学生分析歌曲的能力和综合归纳能力。

5、通过歌唱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歌唱方法和浅点的音乐基础知识,使学生具有识读简单乐谱的能力。

6、通过合唱教学,让学生享受和声之美,培养互助合作的团队精神。

三、教学要求

1、在动口、动手、动脑的音乐学习活动中促使学生音乐思维的发展。

2、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联系,培养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和正确的学习音乐的态度。

3、创设情景,提供诱因,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动机。

4、既重视学习的结果,更重视学习的过程,使知识和能力同步发展。

5、在教学中赋予教学内容情感色彩,以达到教情合一。

6、以合作学习为基本形式,增强学习活动的探索性,强调学生学习交流。

四、教学措施

1、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积极做好特长生的辅导工作。

2、加强业务学习,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

3、认真钻研教材,掌握教材的重难点,深入了解学生,做到因材施教。

4、突出学科特点,努力把良好的道德思想渗透到音乐教学中。

5、创设多种多样的音乐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音乐、实践活动中。

6、加强学科间的合作与交流,做到优势互补共同进步与提高。

优秀音乐教师的课堂教学心得体会4一、指导思想

继续认真贯彻市教育局、教研室、学校相关工作意见,坚持以新课标理念为指导,以各教育法规为准则,结合学校音乐教学实际,把握音乐课程多元化、人文性特征,全面提高音乐教育质量,促进学校艺术特色发展。

二、工作目标

加强音乐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价值取向,优化音乐学期教学,丰富课余音乐生活,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发展学生个性,推进学校校园文化建设。

三、主要工作

1.切实加强学习研讨,努力提高综合水平

加强教师理论学习和业务学习,将定期组织组内、外学习和平时查阅教育教学资料、相互探讨交流及反思、自学自练相结合,深入解读课程标准,更新教育理念,不断提高理论修养。

2.认真落实课改精神,努力提高教学效果

⑴关注学生情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⑵严格“五认真”规范,以学期教学为中心,提高教学效率。

⑶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为一体的教学目标体系;构建以“合作、探究、自主、创新”为主要特征的主体式发展性学期教学模式;构建“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模式,采用听、说、唱、玩、想、演、做、画的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表达,在活动过程中体验、感受,培养兴趣,提高能力。

⑷灵活选用各种教学形式、教学方法,根据教学内容利用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来创设情景,引导、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圆满完成教学任务。

⑸组织好课外活动,使学期学习得以延伸,并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新知,兴趣巩固。抓好声乐、器乐、舞蹈、曲艺等学生尖子,积累优秀作品,积极参加校内外音乐比赛。

3.致力追求以校为本,努力提高教科研水平

以校本培训为主阵地,经常化、专题化、系列化开展教研活动,加大研讨力度,不断探索和实践,努力提高教科研水平。

⑴重视自身业务学习和提升,强化基本功训练,不断提高专业和教学技能。

⑵积极开展集体备课,注重理解新教材,创造新模式,设计新课型,运用新方法,突出研究性、实效性。

⑶开展经常性听课、评课系列活动,做到听、评、导、学,推动学期教学效果的提高,不断丰富教师的教学经验。

⑷以现代化教学理论指导实践,不断学习现代教学手段,大胆改革学期教学,拓宽活动形式,改进评价体系,不断总结,成长为一名科研型的教师。

4.不断完善校本课程,积极准备市级申报

邀请专家领导对现有的校本课程提出修改意见,并在此基础上积极准备镇江市级课题《音乐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研究》的申报工作。

优秀音乐教师的课堂教学心得体会5拾起一片金黄的落叶我发现秋天到了!当大雁南飞时,我醒悟秋天到了!翻开桌上的历时,我惊喜秋天到了!新的学期也伴随着秋天到来不期而至了。硕果累累的秋天让我们看到春的生机与希望,新的工作又给了我信心和力量。音乐教研组又开始了新的教研活动。为了更好地搞好音乐教研工作,使其更具有自己的特色,现将这学期的音乐组工作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时代步伐的迈进,让我们必须具有新的教育理念,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我们要以培养健全发展的合格人才为宗旨,对学生落实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因此,搞好音乐教研工作势在必行,它不仅可以指导教学向深层次发展,更可以为音乐教学提供条件,创造条件,开展多项活动,组织学生集体进步。

二、基本情况分析

我们学校具有一定的知名度。交通方便,校园布局合理、环境优雅,教学资源丰富,我校共有50多名兢兢兢业业的教师,他们个个求上进,在这里辛勤耕耘着,他们都有很厚的教学基本功,都有一颗火热的心。因此学校的各项工作都有自己的特色,学校从过去到现在不断的进步,吸引了很多领导和有关社会人员来我校参观、学习,这给了我们信心。虽然我校专业教师不多,但我们都能克服困难,为了学生情愿多付出,我们充分利用学校配备的音乐器材,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教学,让学生喜欢上音乐课,给学生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让学生从对音乐的简单认识到音乐具有的的内在魅力,让音乐贴近学生的生活。

三、工作任务及目标

音乐教学是一种艺术教育,它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途径之一,音乐教研组

将在新的理念指导下,以新的姿态迎接一切,努力开展各项教研活动,调动师

生的积极性。本学期将主要完成以下任务。

1、音乐组教师共同探讨新课标后新的理念,鼓励老师潜心钻研上好每一节音乐课。

2、认真做好教学常规工作。

3、指导学生开展各项文艺活动,寓教于乐,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让他们热衷于音乐。

4、坚持培养部分音乐方面的特长学生,开发他们的潜力,给他们信心,提高他们的水平,并为他们创造表现自己才能的机会

四、工作措施

1、开学初,我们音乐教师探讨新的音乐教学方向,以便指导音乐教学

2、坚持常规月查,把好备课、上课质量关,保证教学高标准的正常进行,并及时公布总结,以便改进音乐教学。

3、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唱歌习惯,如正确的站姿,练声,练耳,视唱,唱歌习惯。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友情链接
发表咨询 加急咨询 范文咨询 杂志订阅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