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施工安全管理范文

时间:2023-09-01 09:20:25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城市轨道交通施工安全管理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城市轨道交通施工安全管理

篇1

前言

如何提高轨道交通工程建设中的安全管理,加强轨道交通工程安全施工管理的研究是极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从轨道交通工程施工安全监管重要性、施工前、施工中和施工后安全管理等对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中安全施工管理工作展开探讨。

1 轨道交通工程施工安全监管的重要性

加强与完善轨道交通工程施工的安全监督管理不仅可有效降低事故发生率,减少伤亡人数,还可以促进工程施工进程,使施工质量得以保证,并有效保障轨道交通运输工程完工后的正常运营。另外,轨道交通工程施工安全监管还可促进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新农村建设与社会的发展。每年我国政府都将一大部分国际总税收投人到交通工程建设方面,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我国的轨道交通建设工程也是政府工程,特别是高速铁路与大型高速公路工程,故而在其施工过程中进行安全监督管理可有效提高政府在民众中的形象。

我国的经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轨道交通工程建设的推动。为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必须采取措施提高施工质量。我国轨道交通工程施工安全监管措施的实施在如今交通网密度逐渐增大的背景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当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在发展过程中突显的问题

国内轨道交通虽然有一定的成绩,但依然存在许多不足,这些问题,已严重阻碍了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进一步发展。许多城市由于需要投资的项目过多,地方财政较为困难,在资金缺口较大、没有社会融资的情况下,就进行开发建设造成资金运转压力加重,影响了经济社会发展,轨道交通不能支撑城市跨越发展;大部分城市为了扩充发展,没有合理进行系统规划,就仓促进行建设,导致了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线路规划不合理,盲目开发;我国城市轨道交通领域自主能力不强,开发能力不够,导致许多重要设备不能自主开发研制,造成轨道交通投入增大。比如:直到 2010 年,国产信号系统才得以推广;国内对系统工程的安全认证体系不健全,使许多国产技术成果再好也得不到合法推广,导致国产技术成果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

3 施工前的安全管理

轨道交通工程安全风险包括自然环境和周边环境风险,所以在工程施工前应做好以下工作:①确定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质量安全风险来源、类别及等级,编制相应的应急预案;②做好工程勘察及环境调查工作中的安全管理;③做好设计阶段的安全管理。在轨道交通工程勘察阶段,安全管理要点包括:明确勘察和环境调查工作的具体内容和重点内容,注重勘察方案的论证和成果的审查验收,确保勘察成果能够满足轨道交通工程设计、施工的要求,避免因勘察和调查成果不准确、不完整或深度不够等可能导致的工程设计或施工安全风险。轨道交通工程施工前安全管理还包括设计阶段的安全管理。轨道交通工程设计工作,随着勘察资料和调查资料等基础资料掌握深度的不断加深,对工程安全风险的识别和分级的准确程度需得到提高,通过对不同级别的风险源进行有针对性地分析和处理,同时还要通过加强工程设计方案合理性和可靠性的评审论证,优选技术经济和风险最优的设计方案,这样,可一定程度上规避或降低由设计不合理可能带来的轨道交通工程安全风险。

4 施工中安全管理

轨道交通工程施工阶段是工程安全管理的重点时期,应重视该阶段的安全管理工作。施工阶段可细分为施工准备期和施工过程。

4.1 管理目的

通过监控量测和现场巡视,实现对安全风险事件的有效控制,将事故控制在萌芽状态,或避免事故的发生或将事故的损失降至最低。

4.2 组织机构

可建立三级监控管理组织____公司层、项目层、实施层:①公司层建立监控管理中心;②项目层建立监控管理分中心;③实施层建立了工点控制中心。

4.3 管理内容

4.3.1 施工准备期的安全风险技术管理内容

①施工安全设计交底;②环境、地质核查和孔洞普查;③设计安全性核查;④风险因素深入识别与风险工程分级调整;⑤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的编制与审查;⑥施工风险预告。⑦第三方监测方案审查。

4.3.2 施工过程安全风险技术管理内容

①施工监控量测与现场巡视。监控量测包括施工单位监测和第三方监测,现场巡视包括施工单位巡视、监理巡视、第三方监测巡视及监控中心专业组巡视;②施工安全风险监控、评估与预警;③施工安全风险预警;④施工安全风险监控、评估与预警的信息报送;⑤预警的响应与预警事物处理;⑥视频监视系统的建立与管理;⑦施工安全风险管理成果的收集与整理;⑧做好信息化施工工作,把监控量测结果第一时间反馈给业主、设计方和施工方,以便于动态调整设计参数和施工参数,把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风险降低。

5 施工后安全管理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是一项施工周期较长的项目工程,因此施工后的安全管理工作仍然十分重要。通过施工后安全监测,主要是对轨道交通工程施工影响范围内周边建筑及其新建轨道交通工程本身的变形进行长期监测,通过监测数据可以了解轨道交通工程以及周边建筑的稳定情况和正常使用功能受影响情况,利用信息化技术进行轨道交通工程施工后安全风险的在线评估,可以有效掌握轨道交通工程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程度,判定其工后的安全状态,还可为周边环境的工后恢复处理提供有效的建议,避免或降低轨道交通工程土建工程竣工后可能对周边环境在轨道交通工程运营期的安全风险。

6 对整个工程的全部要素进行管理

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中,各要素之间不仅有一种相互联系的管理,还有着相互之间的制约性。充足的建设投资、合理的建设工期,是保证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工程质量的重要前提;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工程高质量的建设,是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的重要保障。因此,为确保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工程质量,应实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工程质量、投资、进度、安全和环境的全要素集成化管理。城市轨道工程的设计之初,要充分地考虑到各要素的关系,从而完成轨道的设计,并且在施工过程中,认真的按照设计方案进行,从而达到对质量的控制。全要素质量管理是指对影响城市轨道工程建设质量的各种要素进行的全面综合管理。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工程规模巨大,并且需要占用大量的建设、运营费用,对于建设单位而言,往往追求项目“质量高、工期短、费用低”的综合目标,以快速发挥投资效益。可是,项目管理的安全、质量、进度和费用这几个要素是一个既统一又对立的矛盾整体,各个要素之间可以进行相互的影响,并且对相互之间会有一定的制约,不合理的缩短工期会影响安全质量目标的实现,容易出现安全质量事故;要提高工程质量势必要通过加大工程的投入,包括人力、物力和材料设备、管理等方面的投入,这样会使建设成本的急剧增加等。并且随着历史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对企业长远发展越来越重要,建设工程项目的安全和环保也成为了影响建设工程项目的重要因素。

7 结束语

目前,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工程安全施工管理工作已获得各级单位和部门的重视,技术正日趋成熟,很多成熟技术已在轨道交通工程建设中得到了成功应用。轨道交通工程安全施工管理工作应注意以下问题:①充分重视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工程安全问题,重视施工安全应急预案的编制、审批、演练和培训工作,体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管理方针;②按施工前(包括勘察、环境调查和设计阶段)、施工中和施工后分阶段做好轨道交通工程安全施工管理工作;③施工阶段是安全管理的重点时期,应建立现场三级监控管理组织,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和第三方监测单位均须做好安全巡视工作,发现问题及时上报。

参考文献:

篇2

预警应急响应体系

DOI:10.13939/ki.zgsc.2016.39.060

一、引言

城市轨道交通一般是指具有运量大、速度快、安全、准点、保护环境、节约能源和用地等特点的交通方式,包括地铁、轻轨、快轨及有轨电车等。当前世界各国普遍认识到:解决城市的交通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优先发展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现阶段,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交通拥堵问题已成为城市发展的瓶颈,如不能有效地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将严重影响城市的可持续发展。21世纪以来,具有节能、快捷和大运量特征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受到众多城市的关注,特别是地铁日益成为城市交通发展的一个主流发展方向。截至2015年底,中国共有41座城市获准修建城市轨道交通,26座城市建成并正式运营通车了116条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运营总里程达3618公里。其中仅2015年,中国在建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就高达4448公里,其中地铁3790公里,全年完成投资3683亿元,可以说中国已经进入了城市发展的“地铁新时代”。

二、国内轨道交通工程安全风险管理现状

国内地铁建设规模大、发展快的客观事实加上地下工程严峻的安全形势决定了轨道交通工程安全风险管理实施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由于城市轨道交通地铁工程建设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大规模、高风险”的工程特点在地铁建设中体现得尤其明显。地下工程具有隐蔽性大、岩土物理力学参数不准确、施工技术复杂、作业空间有限、作业环境恶劣、施工周期长、不可预见风险因素多和对社会环境影响大等特点,而以地铁为主的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更具有这些显著特点,并且绝大部分地铁都位于城市中心地区即周边环境复杂,各种建筑物、地下管线多且对施工变形控制要求高。因此,施工难度大、工期压力大、社会影响大、专业技术人员匮乏等特点,都集中表现为地铁工程的高风险性。由于这些客观原因,加上对地下工程安全风险的认识不客观,风险管理不科学,风险管理的投入不到位等主观原因,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建设中,事故频发,形势非常严峻,令人堪忧。随着轨道交通工程规模的快速增长,安全事故总体呈上升趋势,重大安全事故时有发生。2007年南京地铁发生地铁施工导致燃气管断裂,引起燃气泄漏发生爆炸引起大火的事件;2008年杭州地铁发生基坑坍塌事故,造成21人死亡,10余人受伤;在经济损失方面,上海地铁4号线越江隧道坍塌事故最为严重,虽然报警及时、人员疏散及时,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但经济损失逾人民币6亿元。面对国内地铁工程的安全形势,传统的经验型、事后型、人盯人的安全管理模式已无法应对,进行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及相关标准研究已经刻不容缓。

国内安全风险管理在地下工程中的应用虽然刚起步,但是地下工程安全风险及其相关学科的研究自20世纪末已陆续开展。2005年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召开了中国第一次全国范围的地下工程安全风险分析研讨会,推动了地下工程安全风险研究的全面开展。2007年,建设部编发了《地铁与地下工程建设技术风险控制导则》及《地铁及地下工程建设风险管理指南》,初步实现我国地铁及地下工程安全风险管理的标准化、程序化和规范化。2011年,《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建设风险管理规范》GB 50652-201 1则作为我国首部工程风险管理规范,其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建设风险管理步入一个崭新的阶段。近几年在安全风险管理的实际应用方面,在我国也得到了迅速发展,特别是在地铁建设方面,新建地铁项目大都进行了风险分析与评估,北京、广州及上海等一些大城市已经建立了一整套较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另外,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轨道交通安全风险管理信息化建设也开始发展,如上海地铁依托“安程地铁工程远程监控管理系统”,基于网络传输、无线通信、网络数据库、数据分析以及自动预测预警等技术,综合了施工、监理、监测、管理以及多媒体等多种信息,已在上海地铁工程中得到应用。2012年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在总结大型水电地下工程建设安全风险监测系统经验基础上,基于《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建设风险管理规范》建设期间风险管理的要求,开发完成轨道交通工程安全风险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集成了施工工况录入及回放、监测原始数据采集、第三方监测与施工监测数据比对,实现了风险源的、更新、跟踪等功能,并在杭州、宁波、福州、南昌、武汉及郑州等地铁建设城市应用开展风险管理的工作。中国地下工程安全风险管理研究与实践已经取得了实质性进展,部分成果已服务于各大城市轨道交通项目,但并没有达到“风险管理化解地下工程建设之痛”的程度。

三、轨道交通安全风险管理内容

轨道交通工程建设风险管理应是参建各方单位,对工程建设各阶段潜在的风险进行辨识、评估、预防与控制的全过程,并贯穿于自身专业技术和管理工作中,以一定成本取得最大安全保障的工程实践总称。2010年,广州地铁受住建部委托牵头开展“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风险评估试点应用研究”项目,通过研究、应用、创新和总结提炼出“六评六管一平台”的安全风险管理体系。目前,各地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都引入专业的第三方监测和第三方风险咨询单位,安全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构建风险管理责任体系

建立以建设单位为龙头的矩阵式安全风险管理组织体系,工程参建单位遵循法律责任和相应合同s定的工程安全风险管控责任,开展了基于勘察阶段、设计阶段、施工准备阶段、施工阶段风险管理工作。

(二)构建专项设计及审查论证体系

目前,国内各大城市均开始实施地铁安全风险分级。基于地铁工程与周边环境的接近程度、工程影响分区、周边环境的重要程度、工程地质和水文对不同工法的影响程度等因素,划分风险等级,进行专项设计。同时,在工程建设的不同阶段邀请外部专家进行评审论证。

(三)构建施工安全风险监控平台体系

国内开展地铁建设的城市,基本上都通过引入第三方咨询机构协助业主单位进行安全风险咨询、评估、监控与监测管理。借助于现代化的通信手段,建立施工安全风险监控系统。建立轨道交通工程监测监控的多方协作、全方位的科学化、信息化风险管理模式。

(四)建立预警应急响应体系

轨道交通工程建设一般采用两类预警,即单项预警和综合预警。各类预警均设置S色、橙色及红色三道预警标准,并相应建立预警管理体系,按照分层分级管理的响应模式,严格把控。一般情况下,还会结合配备专业的救援队伍,一旦出现综合预警或突发险情,启动应急救援模式。

四、国内轨道交通工程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地铁工程建设风险控制随其所处阶段和地域的不同,相应的风险也不断变化。虽然国内各大城市地铁施工安全风险控制方面已进行了积极探索,在管理和技术方面取得了相关经验,但对于风险管理体系建设上仍存在许多误区和实施中不完善、不规范的地方,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相关技术标准、规范需进一步完善

现有的规范有的已落后于轨道交通建设的发展,对实际工程已失去或部分失去指导意义。实际工程表明,在某些风险等级较高的地下工程施工中,常会出现现有规范中的某个控制标准取值偏松,导致预警滞后;而有些工程的控制指标取值又偏严,常常出现“狼来了”的假象。即使同一控制指标,也不一定适用于各种地质环境。因此,编制地下工程施工不同工法的技术规范,研制不同城市、不同工法适应不同岩土地质、水文地质、环境条件的风险控制标准已是当务之急。同时,风险分级也有待统一认识并进行科学划分,使风险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达到经济、工期、质量和安全间的平衡。同时,分级体系应充分体现地区的地质、环境、工法、风险事故等特点,更加具有针对性。

(二)建设单位的安全管理重视程度不够

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在安全管理方面,建设单位普遍设立了专门机构(质量安全部或安全监察部)对在建的轨道交通工程进行安全管理。但在人员配备及经验积累的要求上把关不严,很多城市的专职安全管理人员不仅数量上无法满足建设过程中安全管理的要求,而且专业素质上参差不齐,多数为一线现场管理岗位淘汰下来的技术人员。此外,部分建设单位管理层对专职安全机构的授权不够,职责划分不明晰,导致这些部门难以正常履职。

(三)第三方单位的安全管理人员水平不高

国内对安全风险管理咨询评估的从业单位和人员没有明确的资质管理,许多工程实践中安全风险评估工作还停留在由院校科研单位以科研项目的形式承担,对于工程安全风险咨询评估工作的内容、质量评价标准、咨询工作的责任认定、从业人员资格认定、法律地位、风险管理档案及成果移交等都没有统一的管理,使得工程安全风险管理人员水平参差不齐。如果进行风险评估的专家队伍水平不够,可以想象,再好的风险监控体系也不能保证全线工程的安全。

(四)安全风险控制信息化程度不高

采用信息化的管理手段是安全风险控制的趋势,目前各地铁建设城市已经开始应用安全风险信息平台,但在实际应用效果方面存在不足,大部分信息平台还只是立足于监测数据管理平台,缺乏针对地铁建设施工的主要风险兼具的监控预警、分析处理、总结交流等风险事务处理功能。同时,大数据时代还应将工程参建各单位紧密结合,自动收集、分析、汇总涉及监测数据、巡视数据等各方面的监控信息,进行预警信息上报、、处理、消警全过程的综合性风险管理系统的建立。

五、轨道交通工程风险管理发展建议

近年来,安全风险管理的思想逐渐进入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者视线,利用安全风险评估方法梳理城市轨道交通施工过程中的风险源,并对风险源进行预报、跟踪和处置是目前各大城市常见的做法。但是,如何在构建科学、合理的安全风险体系基础上,开展安全风险管理工作,实现安全风险控制的精细化,是我们解决城市轨道交通施工事故频发问题的一个新思路。从技术保障层面,应当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建立适合本地区的风险指标管理体系

目前,许多中小城市的轨道交通建设刚起步,技术储备严重不足,各参建单位常参考国家和大城市(如北京、上海)及行业和区域相关规程规范,提出监控指标的参考值。但各城市地质条件与环境条件千差万别,市区周边环境错综复杂,当前所制定监控指标值,与各城市的实际条件不一定相符,极有可能造成控制的失误以及建设成本的提高。此外,若要制定一个通用的指标控制值是不可能,也是不存在的,所有的监控指标值均应综合考虑周边环境及工程本体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评判制定,指标本身应带有明显的地域和地质特殊性。因此,结合本地区的地质条件、环境条件以及实测积累的数据,统计分析当地类似工程受力和变形规律,进而提出并确定监控指标值并应用于后期工程中,往往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南昌市区大部分地区属富水砂层地质条件,大部分为赣江冲积平原地带,且车站基坑和隧道下层处于强风化泥质粉砂岩层与砂砾层的交接部位,具有其独特的地质特性,国内已有或可借鉴的地铁施工经验和控制参数基本不能直接利用。正是由于1号线初始的缺乏本地区的经验数据,照搬上海的盾构施工经验,1号线第一台盾构机的选型和参数设置不是很科学合理,导致最终采取竖井吊出,更换盾构的惨痛代价。到2015年地铁1号线建成通车后,施工现场通过多种监测项目,采集了大量的有用数据,为研究形成具有地质适应性的、符合南昌地质及环境条件的、综合考虑基坑及盾构设计和施工方案的监控指标体系提供了条件和基础(详见下图)。

(二)对于重大风险源的应对措施应考虑冗余的设计理念

建立了基于本地区的风险指标后,根据地铁工程与周边环境的接近程度、工程影响分区、周边环境的重要程度等综合因素,划分工程风险等级,开展专项设计,也是各个城市的通常做法。但是很多专项设计往往局限于结构本身的安全,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因素考虑欠缺。南昌地铁1号线穿越中山路的围护结构设计中,虽然考虑了对周边建筑物的保护措施,但未将建筑物的实际情况进行详细分类区别对待,导致有的建筑物保护措施不够,或者现场实际情况难以实施保护措施,后来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增加了许多施工措施费用。同时,对一些围护结构外是市政主要道路的部分,也没有考虑加强措施,仅仅考虑一道防线保证深基坑的安全,本身也是一项重大风险。因此,参考机电设计的冗余概念,在面对重大风险源的情况下,专项设计的标准也应当适当提高,从技术层面上多方位地保障自身结构安全和周边环境安全。

(三)严格执行施工阶段重大风险源的条件验收

在重大风险源实施前,根据经过专家论证的专项设计和专项施工方案,参照工程验收的基本程序,开展一项前置条件验收工作,是南昌地铁一项基本经验。也是检查现场是否严格按照相关的技术要求,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工作。

(四)深入开发信息化平台的运用

南昌地铁的信息化平台目前已经从单纯的监测数据管理平台,发展成兼具监控预警、分析处理、总结交流等风险事务处理功能。但依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监测数据依然依靠人工被动上传,不能做到自动采集、分析、汇总同步,导致有的时候预警滞后;视频传输系统经常性地损坏严重,不能及时修复。因此,通过项目建设,形成一套系统的、贯穿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实施全过程的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并开发一套符合南昌轨道交通工程建设特点的安全风险管理信息化平台,综合应用于南昌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中,是全面并有效地控制工程风险,提高安全风险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

为确保工程建设的安全有序,强化工程建设的安全风险管理工作,并为后期南昌轨道交通工程建设的安全风险管理积累经验,深入开展“南昌市轨道交通工程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及应用”项目的研究,建立南昌轨道交通工程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并开发与之配套的安全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必定能提高风险管理的科学性和工作效率,为避免重大工程事故的发生起到重要作用。

篇3

得益于经济的快速发展与科技的迅猛进步,国内轨道交通系统建设事业正如火如荼地开展着。轨道交通工程的施工难度大,大部分施工任务需要在地下进行,所以工程面临的风险较高。近年来,基于物联网、计算机以及云计算等技术的轨道交通工程安全管理信息平台研究工作发展迅速,在轨道交通工程中应用安全管理信息平台能够较为有效地降低施工风险、提升施工效率与质量。

一、平台设计概念

现代化轨道交通工程安全管理信息平台应当具备可视化操作功能,从而便于工作人员实时、便捷地监控管理现场施工状况。平台的功能设计要求立足于对各个工地建设的安全信息管理资料的采集与储存、对各类监控数据的掌握与分析、对各类信息的共享与实时查询等。安全信息管理平台还应当具备为领导层提供决策依据、为施工方提供相关预警信息的功能。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等技术是轨道交通工程安全管理信息平台的核心技术,上述先进技术的应用使得平台能够联合第三方监测、第三方施工单位以及第三方咨询单位等机构的工作,第三方机构与施工方能够便捷地查询工程施工信息。

二、安全管理信息平台的开发原则

为了保障平台设计工作的质量,技术人员应当严格遵循各类开发原则,其中包括适用性与先进性原则、安全性与可靠性原则、可维护与可理解性原则等。

1.安全性与可靠性原则

安装在平台系统中的各类应用软件应当具备一定的抗病毒能力、容错等级符合设计要求,能够发挥消除或者提示相关误操作的作用。在系统检测到误操作后应当能及时报警,系统本身不会受到误操作的过大影响,不会出现瘫痪或者死机的状态。近年来,黑客利用计算机病毒攻击网络系统致使互联网大规模瘫痪的事件频出不穷,让受害方蒙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平台系统感染计算机病毒也有可能瘫痪而造成机密数据的泄露,所以开发者应当对平台采取有效的保密设计,最大程度地提升平台的可靠性与安全性。

2.适用性与先进性原则

平台研究人员应当充分借鉴国内外先进的开发经验,着力于优化平台的基础与核心功能,使得平台的各项性能指标更上一个台阶。量测技术与现代监控技术能够有效地强化平台的实用性,因此要重视在平台中应用监控与量测技术。在应用新技术后,应当对技术进行可靠性检测,了解用户对该项技术的接受水平,不断地完善技术,积极提升技术与平台的融合性。

3.可维护性与可理解性原则

平台操作程序过于复杂不仅会浪费工作人员大量时间,还可能增加误操作的发生概率。研究人员应当为平台系统设计简单、执行效率高的程序。为了促进平台的不断完善,能够持续适应轨道交通工程的建设状况,应当保障平台具备较强的可维护性,即确保平台能够便于维护,维护工作程序少、时间短以及成本低。

三、平台的具体设计

平台功能的实现需要依靠各类架构与功能模块,对系统逻辑架构、物理结构的设计是开发工作的主要内容,技术人员要注意不断地丰富并优化系统的具体功能。

1.系统的物理结构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安全管理信息平台采用了适用性强的B/S架构,具有强大的网络数据传输功能。系统数据传输功能的实现依赖于VPN专网与以太网,系统具备较强的数据采集与储存能力。系统拥有信息安全管理功能,发生信息泄露的风险较低。

2.系统的逻辑架构

轨道交通工程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具有综合性的特征,支持对施工信息、风险信息等信息的采集、存储、分析以及查询等功能,同时系统支持可视化操作,各类信息经处理后能够显示在液晶显示屏上。目前,主流的轨道交通工程安全管理信息平台系统应用了层次化的逻辑架构,各个子系统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在运行时又相互独立,某个子系统发生故障不会造成整个系统的瘫痪。应用层是系统的主要构成成分,其具有展示以及利用经深度分析或原始的数据的功能。应用层拥有大量的功能模块,功能模块是支撑应用层运作的核心因素。对各类数据的存储与整理是系统通信层的主要工作内容。系统支撑层的作用是深层次地利用各项轨道交通施工数据,其过程需要数据智能计算、统计与挖掘等技术的支持。

3.具体的系统功能

设计系统应当具备多种实用的功能,其中包括对施工进度信息、施工变更资料、巡视监测信息以及施工风险源信息的采集与管理,在统计与智能分析技术的帮助下,借助各类功能模块向工作人员展示信息管理成果。

四、平台的各类子系统

信息平台由若干个子系统构成,不同子系统具备不同的功能,各功能模块负责实现子系统的功能,应当不断完善各类子系统,促成平台整体性能的提升。

1.基础数据处理子系统

对风险事件、施工参考案例、风险工程以及风险单元的管理是基础数据处理子系统的主要功能。基础数据处理子系统能够为工作人员提供各种已收录的施工案例信息,支持工作人员查询各个工点的风险工程,由此可见,基础数据处理子系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轨道交通工程的施工风险。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由于基础数据处理子系统运行涉及大量机密施工信息,所以研究人员对其采用了保密处理,基础数据处理子系统隶属后台操作模块,未取得管理员权限的人员无法使用该系统。

2.地质地理信息子系统

地质地理信息子系统是轨道交通工程安全管理信息平台的重要构成成分,该子系统具备如下功能:①查询功能。系统支持综合查询功能,能够有效执行用户的查询命令。地质地理信息子系统具备资料查询以及地图浏览两个基础模块,能够实现对轨道工程施工范围、项目工程编号等信息的查询,查询所得的结果通常以文件形式显示。②统计分析功能。对数据的统计分析是轨道交通工程安全管理信息平台的核心功能,地质地理信息子系统的统计分析模块负责对相关施工区域的巡视与水文地质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3.环境风险源监控子系统

在轨道交通施工过程中,必须要开展质量合格的风险源检查工作,从而保障施工区域的安全。环境风险源监控子系统具有划分现场风险源、分析施工区域环境状况的重要功能。环境风险源监控子系统可以监测周边环境的变化状况,对施工风险进行等级划分,对工程附近环境开展动态管理工作,在发现施工风险后通过预警模块向施工人员发出提示信息,从而有效地提升轨道交通工程的安全性。

五、结语

轨道交通工程安全管理信息平台的建设研究工作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是提升城市轨道工程施工质量、顺应新时展的重要措施。平台的数据处理、对风险的规避等功能是基础且重要的,所以要不断地完善这两类功能,同时强化系统的防泄密与自升级能力,如此方能最大程度地提升平台的实用性。

参考文献

[1]汪良旗.广州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安全管理信息化研究与实践[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6,(6):169-174.

篇4

中图分类号:X734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高速公路工程的施工,往往要穿越崇山峻岭,而且通常无法获得较为平整的施工场地,因此在工程施工过程中,会对当地的居民生活带来一定的影响,同时也容易受到各种自然灾害的威胁。另外,由于受到地质条件和气候条件等自然因素的影响,高速公路一般要搭设大量的临时设施,而且多为露天作业。施工人员大多为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农民工,在专业技能和安全意识方面都较为薄弱。种种问题的存在,都造成了高速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安全事故频繁发生,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一、高速公路施工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1、缺乏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

当前,我国大部分交通安全管理制度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甚至很多单位是为了应付相关部门的检查,因此在制定安全管理制度方面大多是粗略的制定,与工程施工的实际情况会发生较大的出入。同时在项目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缺乏专业的管理人员,无法保证各项工作有效的进行,使得安全管理的效率无法获得有效保障。

2、在工程施工安全投入方面不足

当前,交通工程市场竞争较为激烈,很多施工企业为了扩大市场占有率,不惜通过各种低价策略来获得工程的承包权,这就容易造成工程实际施工过程中出现资金缺乏的现象,为了使工程持续的进行,不得不降低在安全管理方面的投入,如缺乏安全防护设备、减少安全投入。为了节约费用,减少施工人员数量,所以很多施工人员也是身兼数职,无法保证各项工程安全、有序的进行,也容易造成安全事故的频繁发生。

3、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参差不齐

我国大部分工程施工的一线作业人员都以农民工为主,他们在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的情况下就进入到施工现场,而且流动性很大,不仅自身的安全无法保证,还容易由于不规范操作和不安全行为而造成施工现场的安全事故频发。有的施工单位为了节约费用,没有对施工人员组织技能培训和安全教育,使得一线作业人员的施工安全无法获得有效的保证。

二、强化交通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有效措施

1、加强安全保证体系的建设与完善

在高速公路工程项目施过程中,项目经理要根据工程项目实际的施工标准、设计要求等内容有详细的、深入的了解,并且对各个施工工序的危险系数有全面的了解,才能够建立具有针对性的安全管理制度。为了保证各项安全工作的有序进行,要对不同岗位的人员责任进行明确,将责任落实到人。同时在工程施工的过程中要加强监督和检查工作,对安全管理责任制的执行情况进行科学的评价,对于反复出现不规范操作和不安全行为的岗位人员要做出适当的处罚,而对于成果较小的人员也要进行相应的奖励,以此来激发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2、加大在工程安全建设方面的投入

交通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工作应当受到有关领导的重视,并且通过组织宣传、事故案例分析等方式使主管人员都充分认识到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只有相关部门的重视,才能保证各项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同时要加大在安全管理方面的投入力度,尤其是对各种机械设备的保养与养护工作,保证设备的有效运转,才能够保证施工的安全性。对于施工人员使用的各项设备和工具,也要做好必要的维护工作。另外,在人员安全意识培养方面也要定期组织各种学习和培训活动,在施工现场设置相应的安全警示标示,保证各种安全防护设施的齐全,为特殊作业的施工人员配备相应的防护用户,避免发生触电、跌落等意外事故。

3、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素质建设

在交通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对于安全管理人员要定期开展相应的安全管理教育,提高他们在安全管理、安全防护等方面的专业技能,同时掌握各种安全管理的措施和手段,不断的提高管理人员的水平,才能够保证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而对于一线施工人员,则要在开始施公之前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和安全意识的培养,使他们认识到安全施工的重要性,提高作业人员的技术水平,才能够有效的避免不规范操作和不安全行为的产生,只有一线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得到提升,加使他们加强自我保护意识的培养,才能够有效的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保证工程施工的质量。

4、改善施工条件

由于交通工程的施工环境较为恶劣,一般都是条件较为艰苦的崇山峻岭之间,因此也可以通过改善施工条件来加强施工安全管理,如加强对施工现场人员居住环境的改善,指派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现场指导,配备专业的医务人员保证及时有效的医疗服务等。同时,对于一些特殊作业环境,要做好相应的防护设施,如于高温环境的生产操作,可根据气候特点适当调整项目的作业时间,通过布设通风、制冷设备来进避暑等。

5、积极开展安全性评价和风险评估工作,加强施工风险管理

安全性评价和风险评估是现代化安全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即对一个项目安全基础的现状和水平进行正确的评价,并对各方面危险因素的多少及严重程度进行评估,以明确事故发生的重点和需要采取的措施,实现超前控制,减少和消灭事故。

对于地铁工程这样投资多,难度大的工程,每个阶段出现的风险问题都会引起人力、物力、财力的巨大浪费,甚至会出现灾难性的后果。实施风险评估,对施工周围的风险因素进行比较全面、详细的识别,对发生频率高或可能造成损失大的风险因素进行有效预防,能有效减少工程事故发生。在地铁工程实施前,应充分和科学地预测可能遇到的风险,进行有效地风险分析和评估,建立地铁工程风险的预警管理机制,并应在施工的过程中对风险进行控制,制定相应的风险处置措施。

6、科学安排施工方案合理采用施工工艺 ,通过技术手段保证安全

在地铁建设施工阶段,采用明挖、暗挖、盾构等施工方法和辅助工法进行基坑或区间隧道开挖时,易发生不均匀沉降、地面塌陷或隆起,其主要原因是地层周围岩土体的原始应力变化和受扰动或受剪切破坏的重塑土的不固结。因此,选择错误的施工方法和围护方案会造成附近地下管线断裂或引起周围建筑物的开裂、倾斜甚至倒塌。

依据地铁工程相关设计在施工前选择适当的施工方法、辅助工法、结构材料和加固保护措施,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组织计划》、《施工安全风险控制措施》和《安全操作与安全作业规程》,经报上级和监理工程师确认后实施,在施工中根据施工单位和第三方监测所发现的新情况,及时做出相应的设计变更或应急处置,经设计、监理等相关单位、人员确认后实施。在施工中要进行详细技术交底并应聘请具有专门技术等级要求的技术人员对大型设施吊装、主要模板工程、施工主体变形、地表沉降、地下水位变化、建筑物沉降进行严密观测,并根据观测数据调整施工方案,确保施工周边建筑物安全。

结束语

交通工程的施工安全,往往会受到自然条件、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等因素的影响,为了有效的提升交通工程安全管理的效率,就必须要加强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制度的建设,提高安全管理的收入,并且不断的加强对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建设,从多方面采取有效的措施,促进工程安全管理效率的提升,进而促进我国高速公路工程事业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