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01 09:20:27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旅游管理职业兴趣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一
《导游基础知识》作为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培养学生基本素质和能力的基础课程之一,知识面涉及广泛,知识点多且细碎,学生掌握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根据多年来的经验,我认为从激发、引导学生兴趣入手才能更好地提高学习效率,实现能力素质培养的教学目标。我在实践中总结了一些经验和教训,在此,结合《导基》不同章节内容的特点总结如下。
(一)利用相关话题或事件引发学生兴趣
高职学生对历史和现今的大事件、热点话题都很热衷探讨,但是往往了解不深,一知半解,因此,以和课程内容相关的话题、热点、大事件入手,在拓展学生知识面的同时,通常会引发学生的共鸣。例如在《导游基础知识》“历史发展简史”一节的授课中,课本通常会从史前文化新旧石器时代的原始人类讲起。这部分内容在初中就已经学过,如果我们照着教材去讲,学生就会觉得毫无新意,提不起学习兴趣。所以我选择从相关的话题和事件入手,即世界原始人类的起源和人类起源问题的探讨。首先向学生介绍世界上发现古猿的基本情况及一直存在争议的人类起源的陆地说和海洋说。人类起源于陆地还是海洋,激起了学生热烈的讨论。在课堂氛围达到时,我的目的就达到了,继而转移话题,分析中国境内早期原始人类的特点及和世界原始人类的对比和继承关系,等等。其间还穿插了“北京人头盖骨的丢失”的大事件,并就此让大家了解北京人头盖骨作为人类从猿到人转变的关键转折点的重要价值和“人类考古历史上最动人的发现”的重要意义,学生印象非常深刻。
(二)从学生最熟悉的现象入手引导学生的兴趣
在上课过程中,从学生最熟悉的现象入手,往往也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导游基础知识》中有一个知识要点——公主和格格的称呼。“公主”一词在周代出现,周礼规定天子嫁女要由同姓的公(官职)来主持,所以有了“公主”之称,后世继承。满清入关,为仿效明制,接近汉人的习惯,把皇帝的女儿特称为“公主”,其他庶出和亲王、君王、贝勒的女儿则保留了满语的习惯称为“格格”。在讲解的时候,我特地提到了学生非常熟悉的影视剧《还珠格格》,提出了关于格格和公主称呼的问题,学生一听到他们熟悉且感兴趣的内容,马上提起了精神。我趁热打铁,根据剧中人物依次介绍了“驸马”、“额驸”等相关皇族称谓。期间学生也饶有兴趣地参与讨论,在掌握知识点的同时达到了很好的课堂效果。
(三)以故事的形式紧抓学生的兴趣
在《导游基础知识》课程中,不少学生觉得“佛教”这节接受起来有难度,并因此产生了畏难心理。我采取了讲故事的形式。例如讲佛教起源,我给学生们讲述了佛教的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王子从诞生、出家到创教、传教,最终在拘尸那迦圆寂的一生传奇经历,在这个过程中,我尽量抛开理论性的内容,让学生感到像在看一部写实电影,消除心理的学习障碍。等学生听完故事,我引申总结佛教产生的深层社会原因,释迦牟尼由人到神的转变过程,佛教早期的传承特点,大小乘佛教的区别,等等,学生接受起来比常规的教学方法容易得多,而且不是被动地接受,因为兴趣已经被调动起来,这些问题也恰恰是学生脑海当中困惑的问题。
(四)以文化对比的差异性激发学生的兴趣
文化的差异性对比往往会产生幽默的效果,利用文化对比的差异性激发学生的兴趣不失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例如我在介绍客源国概况的时候,就把文化习惯、民族性格差异较大的英国和美国作为对比,穿插美国前总统小布什访问英国时受到伊丽莎白女王接见的例子,对比了英国人的严谨和美国人的自由开放、不拘小节,继而引出了两国习惯的差异,让学生在感到有趣的同时掌握了知识点。
二
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有很多,我们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也在不断发现,不断创新。任何方法都要把握它的两面性,在尝到兴趣教学的甜头的同时,我也总结出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引导兴趣不是哗众取宠
让学生喜欢上课是一门艺术,这需要教师不断学习,开拓思路,不断创新,但绝不能为了讨好学生而哗众取宠,不能为了激发学生兴趣而去讲一些低俗的、媚俗的、违反道德的话题和话语。作为职业院校的一线教师,我们更要注重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兴趣教学应该是科学的,健康的,符合道德标准的引导,而不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评教率而讨好学生的哗众取宠,这是每一位一线职业教师都应遵循的最基本的原则。
(二)避免一种形式的重复使用
我们要结合课程特点,通过不同的方式和教学设计来引导学生,切忌一种形式重复使用,讲故事就通篇讲故事,列举事件就从头讲到尾。我们在此强调的是一种技巧和方式,不能以偏概全,掩盖整个课堂的完整程序和教学模块。此外引导兴趣的环节设计还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增强课堂的互动,适应创新教学的趋势。
(三)要和课堂总结和评价相结合
引导学生的兴趣要融入严格的课堂环节设计当中,不能天马行空,想到哪讲到哪,或者因为学生感兴趣就长篇大论,应该与课堂总结和相应的教学评价相结合。引导手段的最终目的是引出教学内容,激发兴趣的根本初衷是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教学目标要求的内容。要注重对学生的教学评价,比如适时地对学生的课堂实践、模拟、参与环节设置相应的教学评价环节,把能力培养目标细分,再分阶段实现。这样才能更有效地实现能力的培养目标,这也符合把实践能力培养贯穿于教学过程当中的创新型课改的要求。
新课改形势下,我们要打破传统的老师教、学生学的满堂灌的模式,以兴趣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创新探索的精神,为旅游行业输送有头脑、有能力的实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一、职业院校酒店与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最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酒店与旅游业也呈现出蓬勃的发展态势,社会对酒店与旅游专业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旺盛,在这种情况下很多职业院校适应了人才市场的需求,设置了酒店与旅游管理专业,以培养中高级酒店与旅游管理专业人才。但是受到传统的教育方式、社会对职业教育偏见、酒店与旅游企业的人才制度等方面因素的影响,酒店与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并不乐观。在这种情况下,研究职业院校酒店与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策略,对于提职业业院校的专业人才培养水平,为社会提供更加优秀的酒店与旅游管理专业人才,提高专业人才的就业率具有重要意义。
二、职业院校酒店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策略
1.在招生中侧重于学生就业意愿和行业潜质的考察
对于职业院校而言,优秀的生源是学校的宝贵资源,但是目前职业院校在招生制度主要是通过高考、中考这些单一的、片面的方式招收学生,在酒店与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招收当中,我们学校是中职院校,全省招生。学生来源大多是初中毕业生,学生整体素质不高,基础比较差。招收的学生对这一专业没有兴趣,或者干脆是调剂分配的学生,这种情况下必然会影响到生源质量和学生的学习兴趣。职业院校要向提高酒店与旅游管理专业的生源质量,应该从现有的招生制度和考试制度入手,细化招生的工作要求。具体来说就是在成绩评定的基础上,招生老师通过直接的面试或者电话面试,了解他们对酒店与旅游管理专业的了解程度,以及是否有学习和就业的兴趣,在此基础上判断其是否符合该专业的学习要求,这样能够有效地保证生源质量,为教学工作的开展、酒店与旅游管理专业优秀人才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2.根据用人单位的需求完善改进课程设置
职业院校的酒店与旅游管理专业发展时间比较短,在课程设置上主要是从传统的地理、历史、外语、经济、管理专业中转轨和分离而来,在课程设置上缺乏针对性和对用人单位需求的反馈。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缺乏专业性。第二,课程的覆盖面过于广泛。因此,在今后的发展当中,职业院校应该立足于就业市场,围绕酒店与旅游管理专业发展要求进行科学的、合理的课程建设。在课程设置上一方面可以要求资深的酒店与旅游业专家组成课程设置顾问委员会,为酒店与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提供专业建议。另一方面,可以借鉴国内外一些著名院校在酒店与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上的经验,由课程设置去招聘优秀的教师,在此基础上增强课程的针对性。但是要适当的增加实践课程的比例,让学生能够获得更多的到酒店、旅游公司实践的机会,在实践当中深化专业知识的理解,积累酒店、旅游工作经验,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为将来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3.不断创新教学方式
职业院校在酒店与旅游管理专业培养中,仍然是以知识为中心的传统培养模式,而不是以应用能力为中心的现代职业教育培养模式,在教学方式上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的现象,培养的学生具备深厚的理论知识,但是实践能力较差,往往需要在工作中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才能适应岗位工作的要求。最近几年,在国家的要求下,一些职业院校开始尝试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增加了实践课程的比重,但是实践教学的内容和类型比较单一,加上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投入不足,导致实践教学还停留在形式层面上,很少有学校能够建设一个酒店或者旅游公司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习的机会。
针对这一问题,职业院校在酒店与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上,应该以应用能力为中心向实践教学转变,具体来说应该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建设校内实训基地,虽然建立高档的酒店比较难,但是职业院校可以利用校内设施建设小型的仿真的酒店环境,在模拟的环境当中开展前台接待、问题反馈、房间整理等培训,在模拟的环境当中不断为学生的学习创造一个真实的环境。在此基础上,加大实践课程的比例,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第二,积极实践顶岗实训的培养方式,这就要求职业院校要重视校企合作,增强学生的市场竞争力。一方面可以采取合作培养方式,让企业参与酒店与旅游管理专业招生、教学和培养,积极实行订单式培养模式,为企业培养订单式人才。另一方面,可以要求企业的优秀的酒店与旅游管理人才,参与人才培养过程中,让这些业内的资深专家向学生传授管理经验,引导学生学习不断向实践需要靠拢。通过与旅游企业全方位的合作,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可以更全面、更深入地认识和了解旅游行业特点,掌握旅游企业管理精髓,为今后从事旅游企业管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4.提供全面的就业指导服务
为了能够把握到现阶段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现状,本文的调查是以湖南长沙岳麓区的两所高职院校为目标调查群。调查对象为2012级到2014级的学生(表1),这些同学目前处于学习的不同层次,在学识等各方面均表现出了差异性。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41份,有效率为80.3%。
二、调查结果及数据统计
本次的问卷调查的结果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调查样本人口学特征分析。学生的人口学特征是数据的第一组成部分,通过对样本调查者的性别、家庭所在地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具有如下特征,如表2。
此次调查的岳麓区的两所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中男生只占12.86%,学习旅游的女生占大多数。多数来自农村,在农村里基本很少或没有听到过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城市的学生也是以学习成绩为主,很少涉及到职业方面的内容。
(二)调查样本对旅游管理专业的选择及满意度。就学生就读高职的原因、专业选择、对所选专业满意度进行分析,如表3。
此项的调查样本数据显示了学生就读高职的最主要原因是因为高考失利。高考失利以后对专业的选择虽然有大部分是自主选择的,但是对旅游管理专业的喜欢程度是一般。当初选择旅游管理专业的时候有一些是随机选的,选择旅游管理这个专业最主要的两个因素一个是认为就业容易;另一个就是免费的出去玩,没有认为这是一项工作,要负一定的责任。对专业的了解方面也有欠缺,没有全方位的了解。
(三)调查样本学生自我认知程度。通过调查样本学生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自身优势、自学能力进行分析,如表4。
从这项数据显示可以看出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在对自身的认知方面欠缺的比较严重,最大的兴趣爱好就是看视频,对自身有哪些优势大部分学生不了解,并且没有自觉能力的学生占多数。学生对自我认知都没有了解多少,那么对职业生涯规划就几乎无涉及。
(四)调查样本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知。以调查样本学生的就业择业问题、求职过程、职业期望、职业方向来进行分析,如表5。
从这项数据组可以看出在旅游管理学生的职业生涯认知方面的不足,对就业和择业问题比较模糊的人数占1/3,对如何找到工作也不太明确,但是对高收入的期待占63%以上,仅有35%的学生有职业方向。
另一方面,旅游人才缺口仍然很大。以云南省昆明市为例,至2004年,到昆明的海外旅游者达49.33万人次。国内旅游者达1707万人次,旅游直接从业人员127多人,间接从业人员307人,有效职位数达5908个。而从上表可以看出,相对于2004年昆明市旅游行业提供的有效职位数和某高校的毕业总人数(88人)。旅游企业的就业岗位是供大于求,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从事旅游行业的比例明显太低。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也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
二、影响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的主要因素分析
(一)就业指导工作存在不足
就业指导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目前大多数高校从事就业指导工作的人员多为党政干部,专职从事就业指导工作的人员一般很少。另外,在对旅游管理专业不同年级学生对学校就业工作的调查中,希望学校能够有针对性地就业指导,帮助其顺利就业的,大一的学生占40%,大二的占23.5%,
大三的占18.2%,
大四的占52.5%。由此可见,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缺乏针对性,忽视了个人的个性特征。
(二)学校教学方面存在问题
在课程设置中,理论课程占比例太多,实践课程较少。在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对课程设置的看法调查中,10%的学生选择了“比较满意”,35%的学生选择了“不太满意”,27%的学生选择了“很不满意”。由此看出,学生对当前的课程设置是不太满意的:同时与逐年增开的旅游管理专业的院校相比。师资力量比较薄弱。旅游教师普遍较少旅游实际工作的经验。而从行业中聘请兼职教师,虽有丰富的从业经验,但同时又存在教学方法不科学等问题。
(三)学生对自身专业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如果对其所从事的活动有着极大的兴趣,则其就会积极主动地做好这件事情,反之亦然。问卷结果显示:在对所学专业感兴趣的程度问题上,有效问卷中38%的学生选择“比较感兴趣”,48%的学生选择“不太感兴趣”,8%的学生选择“完全不感兴趣”。由此可见,很多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对所学专业的兴趣不大。这些都直接影响了他们选择从事服务行业的态度,在对“你是否愿意从事服务行业”的调查中,31%的学生选择了“比较愿意”,42%的学生选择了“一般”,19%的学生选择了“不太愿意”,3%的学生选择了“完全不愿意”。调查结果表明,一个人对其所学专业的兴趣,直接影响其择业的态度。
(四)学生就业心理存在偏差
目前,很多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对于选择到旅游企业就业存在很大的顾虑。究其原因有;一是旅游业是服务性行业,毕业生认为从事服务行业就觉得低人一等,在自尊心上过不去:二是旅游行业的通则是管理员要从服务员做起,因此往往刚进这些旅游行业时待遇不高,与学生预期收入不匹配:再加上社会、家长对旅游行业的误解,认为旅游行业是“青春行业”,造成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观念出现偏差,导致其不愿在旅游行业就业。
三、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对策
(一)强化就业指导,合理规划职业
对企业来说,品德、责任心是选人的关键标准。因此,在学校期间加强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和指导很有必要。第一,可以通过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和指导,加强学生对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就业方向的认识;第二,鼓励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尽早了解所从事职业的特性及从业人员应具备的品质;此外,就业指导的形式应该是多样化的,除了开展就业讲座等形式外。还可以举办面向家长的就业说明会,请有关企业来校介绍其情况等帮助学生从多方面研究感兴趣的企业。
(二)优化课程设置。提高教学质量
一是要细化专业方向。目前,我国的旅游高等教育基本上有酒店管理、市场营销、旅行社管理等专业方向。根据旅游业发展的需要还会出现更多的专业方向。因此,专业细化将是一个趋势。各个院校要根据自身的实力来设置适应时代要求的专业,做到实用性,超前性,结构的合理性;二是要合理安排理论课和实践课的课时。让学生掌握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实际动手能力也得到相应的锻炼和提高;三是要培养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际经验的师资队伍,从而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三)强化实践环节,提升操作能力
一、调查测试对象与研究方式
调查测试对象为四川理工学院旅游管理专业2008级学生,共对130人进行测试调查,回收有效样本127份。
调查方式是通过学生采用职业决策平衡单的方式对自身三个以上职业发展方案进行选择,对其进行价值量化打分,根据各项职业的最终量化分数作出职业决策确定工作岗位。然后根据统计数据进行分析。最后,针对大学生对工作岗位的选择所呈现出的特征,为大学生进行正确的职业决策提出建议。
二、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就业意向调查结果分析
从调查数据统计分析可以看出,当前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主要选择体现以下特征:
1、国家机关、事业单位成首选
经调查显示,教师岗位占21%,公务员13%,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为大学生的首选.由此反映当前经济形势下,越来越多学生找工作求稳的心态,对于21%的学生想要当教师,这个比例有些偏高,据了解主要原因为:教师的职业稳定、社会地位高,教师公招考试竞争激烈程度比公务员考试小。另外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女生占多数也是选择教师比例高的原因之一,一份稳定的职业更符合女生的心理预期。有13%的同学选择公务员这一职业,无疑体现了“学而优则仕”的传统思想,他们向往“当国家干部、端铁饭碗”。工作舒适、稳定、待遇不错,有政治发展前途。从学生的意向选择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对工作稳定性的要求极高,反映了在大学生群体中,职业价值取向存在一定的偏差,开拓创新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2、注重专业岗位
从调查的数据可以看出,有20%的学生选择从一名普通的酒店职员做起,还有12%的学生希望从事旅行社的相关工作,其中导游占多数。酒店、旅行社都是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专业对口的工作岗位。这说明较大部分同学希望毕业后能在与本专业相关的部门找到就业机会,愿意在本专业上有所发展,将大学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服务社会。
3、自主创业增多
有15%的学生要自主创业,说明大学生自主意识越来越强,愿意自立、自强,希望通过自主创业来实现个人价值,在商海搏击中锻炼提高自己,期望将来可以大干一番自己的事业。
表明一些学生的开拓创新意识逐渐增强,这也正符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和社会大环境的需要。
4、工作岗位多样化
经调查,在其他类中有考虑从事记者、会计、婚庆、销售、室内设计等等职业,多样化的选择体现了学生在选择岗位时从实际出发,不再着重强调专业对口,头脑较为灵活。
5、考研人数较少
只有8%的学生考虑考研,比例较低。其中,大部分都是因为为了兴趣或想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考研目标明确,态度正确。旅游管理专业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专业,因此大部分学生选择毕业之后直接就业。
三、调查研究的对策
针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对工作岗位选择的情况,为了让学生选择更为合适的工作岗位,正确的进行职业决策,提出以下建议:
1、调整好就业心态,改变就业观念
目前大学生对职业选择有着一些不合理的观念,受到目前社会经济形势的影响导致学生在择业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消极倾向,如求稳心态、崇拜权力、功利心理,哪个职业热门,哪个职业环境优,就选择哪个,以至于在择业中出现了“教师热”、“公务员热”、“外企公司热”等非理性选择,作为大学生应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要加强自身思想教育,正确认识自我,克服盲目的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利己主义等不良意识倾向,培养崇高的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精神。面对现实,主动认真分析形势,结合自身情况,作出符合实际的就业选择。
调查显示大学生选择职业时考虑的主要因素有:兴趣爱好、个人的能力、职业未来的发展空间、劳动报酬等等。各人情况不同,考虑的重点也各不相同。但大学生必须明白求职是职业者和用人单位的双向选择。在择业过程中不能过分强调个人的职业理想和利益,而要努力把自己的职业理想与单位需要结合起来,主动地服从单位需要,把个人理想自觉地统一到国家和社会的需要中去。应主动响应国家号召,树立“到祖国需要我的地方去的”就业观念,在为国家建设做贡献同时,谋求自身发展,充分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做到人尽其才。
2、分析环境因素,进行准确的职业定位
学生应从自己的专业特点出发,有一个准确的职业定位,系统地开展职业生涯规划。首先要“知己”,科学评估自我。可以借助于职业兴趣测验和性格测验以及周围人对自己的评价等,对自己进行全面分析,认清自己的优势与劣势,对自己是否适合在旅游管理行业发展、适合做导游还是适合做酒店管理营销、或者旅行社外联等等,对于自己想从事的专业方向做出判断,并且有计划、有重点地把精力用到自己感兴趣的的地方中去。然后要“知彼”,对自己的目标单位进行分析。旅游管理专业这门学科的产生时间不长,但是近来我国旅游业迅速发展,现在旅游管理人才的需求量很大,相关专业岗位很多。如专业技术岗位:旅游景区讲解员、导游、旅游产品营销与研发人员;经营业务岗位:旅游线路策划员、外联销售人员;经营管理岗位:旅游财务人员、旅行社经理酒店管理人员等等。最后是“抉择”,不同类型的单位对求职者的自身素质和能力有着不同的要求,在进行职业选择时,要将旅游管理行业所需要的一般能力与目标类型单位所需要的特殊职业能力结合起来作为重要的参照因素。根据自身能力,理性地进行职业选择。
参考文献
一、调查测试对象与研究方式
调查测试对象为四川理工学院旅游管理专业2008级学生,共对130人进行测试调查,回收有效样本127份。
调查方式是通过学生采用职业决策平衡单的方式对自身三个以上职业发展方案进行选择,对其进行价值量化打分,根据各项职业的最终量化分数作出职业决策确定工作岗位。然后根据统计数据进行分析。最后,针对大学生对工作岗位的选择所呈现出的特征,为大学生进行正确的职业决策提出建议。
二、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就业意向调查结果分析
从调查数据统计分析可以看出,当前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主要选择体现以下特征:
1、国家机关、事业单位成首选
经调查显示,教师岗位占21%,公务员13%,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为大学生的首选.由此反映当前经济形势下,越来越多学生找工作求稳的心态,对于21%的学生想要当教师,这个比例有些偏高,据了解主要原因为:教师的职业稳定、社会地位高,教师公招考试竞争激烈程度比公务员考试小。另外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女生占多数也是选择教师比例高的原因之一,一份稳定的职业更符合女生的心理预期。有13%的同学选择公务员这一职业,无疑体现了“学而优则仕”的传统思想,他们向往“当国家干部、端铁饭碗”。工作舒适、稳定、待遇不错,有政治发展前途。从学生的意向选择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对工作稳定性的要求极高,反映了在大学生群体中,职业价值取向存在一定的偏差,开拓创新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2、注重专业岗位
从调查的数据可以看出,有20%的学生选择从一名普通的酒店职员做起,还有12%的学生希望从事旅行社的相关工作,其中导游占多数。酒店、旅行社都是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专业对口的工作岗位。这说明较大部分同学希望毕业后能在与本专业相关的部门找到就业机会,愿意在本专业上有所发展,将大学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服务社会。
3、自主创业增多
有15%的学生要自主创业,说明大学生自主意识越来越强,愿意自立、自强,希望通过自主创业来实现个人价值,在商海搏击中锻炼提高自己,期望将来可以大干一番自己的事业。
表明一些学生的开拓创新意识逐渐增强,这也正符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和社会大环境的需要。
4、工作岗位多样化
经调查,在其他类中有考虑从事记者、会计、婚庆、销售、室内设计等等职业,多样化的选择体现了学生在选择岗位时从实际出发,不再着重强调专业对口,头脑较为灵活。
5、考研人数较少
只有8%的学生考虑考研,比例较低。其中,大部分都是因为为了兴趣或想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考研目标明确,态度正确。旅游管理专业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专业,因此大部分学生选择毕业之后直接就业。
三、调查研究的对策
针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对工作岗位选择的情况,为了让学生选择更为合适的工作岗位,正确的进行职业决策,提出以下建议:
1、调整好就业心态,改变就业观念
目前大学生对职业选择有着一些不合理的观念,受到目前社会经济形势的影响导致学生在择业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消极倾向,如求稳心态、崇拜权力、功利心理,哪个职业热门,哪个职业环境优,就选择哪个,以至于在择业中出现了“教师热”、“公务员热”、“外企公司热”等非理性选择,作为大学生应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要加强自身思想教育,正确认识自我,克服盲目的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利己主义等不良意识倾向,培养崇高的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精神。面对现实,主动认真分析形势,结合自身情况,作出符合实际的就业选择。
一、调查测试对象与研究方式
调查测试对象为四川理工学院旅游管理专业2008级学生,共对130人进行测试调查,回收有效样本127份。
调查方式是通过学生采用职业决策平衡单的方式对自身三个以上职业发展方案进行选择,对其进行价值量化打分,根据各项职业的最终量化分数作出职业决策确定工作岗位。然后根据统计数据进行分析。最后,针对大学生对工作岗位的选择所呈现出的特征,为大学生进行正确的职业决策提出建议。
二、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就业意向调查结果分析
从调查数据统计分析可以看出,当前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主要选择体现以下特征:
1、国家机关、事业单位成首选
经调查显示,教师岗位占21%,公务员13%,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为大学生的首选.由此反映当前经济形势下,越来越多学生找工作求稳的心态,对于21%的学生想要当教师,这个比例有些偏高,据了解主要原因为:教师的职业稳定、社会地位高,教师公招考试竞争激烈程度比公务员考试小。另外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女生占多数也是选择教师比例高的原因之一,一份稳定的职业更符合女生的心理预期。有13%的同学选择公务员这一职业,无疑体现了“学而优则仕”的传统思想,他们向往“当国家干部、端铁饭碗”。工作舒适、稳定、待遇不错,有政治发展前途。从学生的意向选择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对工作稳定性的要求极高,反映了在大学生群体中,职业价值取向存在一定的偏差,开拓创新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2、注重专业岗位
从调查的数据可以看出,有20%的学生选择从一名普通的酒店职员做起,还有12%的学生希望从事旅行社的相关工作,其中导游占多数。酒店、旅行社都是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专业对口的工作岗位。这说明较大部分同学希望毕业后能在与本专业相关的部门找到就业机会,愿意在本专业上有所发展,将大学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服务社会。
3、自主创业增多
有15%的学生要自主创业,说明大学生自主意识越来越强,愿意自立、自强,希望通过自主创业来实现个人价值,在商海搏击中锻炼提高自己,期望将来可以大干一番自己的事业。
表明一些学生的开拓创新意识逐渐增强,这也正符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和社会大环境的需要。
4、工作岗位多样化
经调查,在其他类中有考虑从事记者、会计、婚庆、销售、室内设计等等职业,多样化的选择体现了学生在选择岗位时从实际出发,不再着重强调专业对口,头脑较为灵活。
5、考研人数较少
只有8%的学生考虑考研,比例较低。其中,大部分都是因为为了兴趣或想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考研目标明确,态度正确。旅游管理专业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专业,因此大部分学生选择毕业之后直接就业。
三、调查研究的对策
针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对工作岗位选择的情况,为了让学生选择更为合适的工作岗位,正确的进行职业决策,提出以下建议:
1、调整好就业心态,改变就业观念
目前大学生对职业选择有着一些不合理的观念,受到目前社会经济形势的影响导致学生在择业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消极倾向,如求稳心态、崇拜权力、功利心理,哪个职业热门,哪个职业环境优,就选择哪个,以至于在择业中出现了“教师热”、“公务员热”、“外企公司热”等非理性选择,作为大学生应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要加强自身思想教育,正确认识自我,克服盲目的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利己主义等不良意识倾向,培养崇高的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精神。面对现实,主动认真分析形势,结合自身情况,作出符合实际的就业选择。
调查显示大学生选择职业时考虑的主要因素有:兴趣爱好、个人的能力、职业未来的发展空间、劳动报酬等等。各人情况不同,考虑的重点也各不相同。但大学生必须明白求职是职业者和用人单位的双向选择。在择业过程中不能过分强调个人的职业理想和利益,而要努力把自己的职业理想与单位需要结合起来,主动地服从单位需要,把个人理想自觉地统一到国家和社会的需要中去。应主动响应国家号召,树立“到祖国需要我的地方去的”就业观念,在为国家建设做贡献同时,谋求自身发展,充分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做到人尽其才。
2、分析环境因素,进行准确的职业定位
学生应从自己的专业特点出发,有一个准确的职业定位,系统地开展职业生涯规划。首先要“知己”,科学评估自我。可以借助于职业兴趣测验和性格测验以及周围人对自己的评价等,对自己进行全面分析,认清自己的优势与劣势,对自己是否适合在旅游管理行业发展、适合做导游还是适合做酒店管理营销、或者旅行社外联等等,对于自己想从事的专业方向做出判断,并且有计划、有重点地把精力用到自己感兴趣的的地方中去。然后要“知彼”,对自己的目标单位进行分析。旅游管理专业这门学科的产生时间不长,但是近来我国旅游业迅速发展,现在旅游管理人才的需求量很大,相关专业岗位很多。如专业技术岗位:旅游景区讲解员、导游、旅游产品营销与研发人员;经营业务岗位:旅游线路策划员、外联销售人员;经营管理岗位:旅游财务人员、旅行社经理酒店管理人员等等。最后是“抉择”,不同类型的单位对求职者的自身素质和能力有着不同的要求,在进行职业选择时,要将旅游管理行业所需要的一般能力与目标类型单位所需要的特殊职业能力结合起来作为重要的参照因素。根据自身能力,理性地进行职业选择。
参考文献
二、旅游管理专业实习中利益相关者分析
(一)学生
1.专业兴趣缺失,专业认知存在偏差受到传统观念影响,社会上对旅游管理专业就业普遍存在误解,人们认为酒店、旅行社等传统旅游行业大都提供的是“服务类”的岗位,尤其是对酒店、旅行社等基层工作存在较大的歧视心理,而学生往往就是在这些基层工作岗位上完成他们的实习教学安排。通过实习访谈得知,学生受到来自家长和社会的双重压力,对传统旅游行业的基层工作存在认知偏差,认为经受本科教育后不应当只从事“端盘子”等繁重的体力劳动,从而对传统旅游行业所提供的实习工作表现兴趣缺失,在实习过程中带有退避和抵触的心理。另外,学生普遍缺少兴趣意识培养,在学习的过程中秉承以往的填鸭式教学,往往缺少对自身的反思和总结。职业意识不强结合个性认知的不足,加上社会经验和阅历的缺失,学生缺少对相关行业或职位职业发展过程和阶段的认知,导致学生在实习前后会陷入迷茫期。
2.对实习的认知缺乏深度,重视度不足一部分学生推崇“60分万岁”的侥幸心理,以“通过”来衡量大学中学习的课程。而一部分学生则把实习等同于平时课堂的授课,认为实习也是一门课程,寄希望和以往的课程一样,“应付通过”即可。因此在短短的实习期中,有部分学生找各种借口拖延和逃避实习,从而导致实习效率低下,效果不佳。学生并未能认识到实习是连接学校和社会的桥梁,不管是从专业技能还是综合素质上都是为未来的就业打下扎实的基础。另外,进入旅游管理专业实习后,面对基层的工作环境差、实习单位规章制度严格、劳动强度和工作压力普遍增大的情况,一部分学生认为实习工作形式枯燥、内容单一,并未能完全展现自身的综合素质,高强度的劳动投入与低报酬产出的工作性质使得学生易出现“水土不服”的症状。并且对工作的抵触心理使得学生,特别是在实习的后期,容易出现“消极怠工”的现象,缺乏对实习工作的反思。
3.学生认为实习单位类型和岗位单一,在工作中难以获得成就感目前旅游管理专业实习的单位和岗位都着眼于传统行业,涉及酒店、旅行社和景区,而新兴的旅游行业(如旅游电子商务等)则在其中占的比例不大。从以往的实习来看,几乎有98%以上的学生选择在酒店、旅行社和景区三大行业中实习,其中酒店和旅行社为重中之重。而其他实习的行业则分布在旅游局、旅游电子商务部门等,但比例极小。另外,从岗位选择来看,在酒店实习的学生普遍在前台、客房和餐饮三个酒店基层部门,在旅行社实习的学生则普遍分布在导游和计调两个岗位上,这些岗位通常是旅游企业劳动强度大且企业内经常性空缺的岗位。由于实习时间较短以及企业自身发展的需求所限,很多企业无法给学生提供轮岗的实习工作机会,学生通常会定岗实习坚持到结束。而这些单一重复的工作给学生带来的成就感也是极为薄弱的,不利于实习工作的开展。
(二)高校
1.实习时段和长度安排不科学据了解发现,高校旅游专业实习时间普遍安排在大三下学期和大四上学期,这样安排的结果使得处在自我能力再提升阶段的学生处于非常被动的地位。实习结束后学生马上面临着就业的竞争压力,此时留给学生总结提升自我的时间已经不多,不利于其调整职业规划和进行职业能力提升。且与此同时若其发现实习的企业类型不适合自身发展,让其积累经验的时间已经失去,对就业极为不利。同时实习时间不够充分,使学生对企业的了解只是蜻蜓点水,基本上只是针对一个岗位或部门有一定的了解,没能及时进行岗位轮换。
2.学校的实习基地建设尚不成熟一是实习基地不稳定。学校在实习基地建设上缺乏战略眼光和长效机制,未能与企业建立实质性、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不少实习基地只挂牌,不实习,造成专业实习“打游击”局面,“打一枪换个地方”。部分学生靠的是老师或者亲朋好友的人脉关系进入企业实习,分散的学生令学校难以对学生进行监督指导,造成学生实习效果的下降。二是实习基地选择不准确。有的学校在选择实习基地时,一味地考虑北京、上海、广州等经济发达地区,以及四星级、五星级等高星级酒店甚至国外高端品牌酒店,尽管相对而言这些高级酒店的制度比较健全,培训机制比较完善,但企业未能考虑专业实习的实效性。一般而言,经济发达地区的高校非常集中,流动人口多、人力资源充足,对外省的高校实习生需求并不大,因此,这些地区的旅游企业常常处于优势地位,对高校及实习学生提出苛刻的实习要求和不合理的实习待遇。
(三)企业
1.部分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不强一些企业把高校实习学生当成“高质低价”的劳动力,着眼点不是放在如何培养实习生而是放在如何用好实习生上。这明显地表现在部分酒店借口实习期太短,不足以进行实习轮岗,而把实习学生安排在劳动强度较大、技术含量低的基层工作岗位上,只是让他们进行简单重复的工作,很难学到新知识。还有一些企业压低实习工资,降低实习待遇,变相榨取实习学生的劳动果实。比如,在南宁,大部分酒店的实习工资都在800-1000元,远远低于广西最低工资标准1200元。
2.企业管理实习生的制度存在缺陷由于人性化管理和培养晋升制度的严重缺失,实习生所处的特殊地位导致企业往往将其定义为临时工,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与认可。企业只关心其创造效益的职能,缺少实践教学培训环节,学生在整个实习期一般都被企业安排在固定部门从事工作时间较长与劳动强度较大的一线服务工作,单调重复性的工作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倦心理,而基层管理人员又很少对其进行管理能力的培训与指导,学生感觉既学不到管理知识,又未能受到职业关怀。
三、高校改进旅游管理专业实习管理的对策
(一)高校在进行旅游管理专业实习管理时应当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转变心态在学生实习前,高校应当首先引导和鼓励学生正确面对实习,培养专业意识,鼓励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积极思考,转变心态。实习对学生而言本来就是一个极好的适应社会、了解社会、思考社会的窗口,通过实习寻找自身的不足,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是学生在实习中应当思索并收获的宝贵财富。高校应当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引导学生做好实习笔记,把在实习过程中针对性强特征明显的案例以及对实习单位的实习思考记录下来,鼓励学生通过自我总结以及与同学、老师进行交流沟通,培养发散性思维,把理论与实践工作相结合,从而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二)高校应当加强实习指导,在旅游管理专业实习中开展职业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引导学生参加实习一方面是希望借机磨砺自身,提升自身的职业修养和综合素质,另一方面也是希望能够对实习的行业和岗位有更直观的认知,以便将来进行职业选择时有较好的指导作用。因此高校在旅游管理专业实习中,应当鼓励学生把对职业和行业的认识由“书本”转向“现实”,结合专业实习本身,积极开展职业教育,让学生更清晰而准确地对旅游管理相关行业、职位有深入、透彻的了解。一方面可以减少由于社会偏见等带来的学生的职业认知误区,另一方面也能帮助学生正确评估自我,结合自身的价值观、兴趣、性格等方面,对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进行有效的思索,制定出符合学生自身特点的职业生涯规划。
(三)高校应当根据人才培养规律,选择合适的实习时间实习时间的安排需谨慎,既能有助于学生检验和发现理论的不足,又能给学生缓冲的余地,达到实习的目的。笔者认为从教学培养的体系来看,旅游管理专业实习安排在大二下学期及大三上学期为宜,长度一般为4至6个月,实习时间太短,学生在岗位上所观、所感、所思略显不足,时间太长,会影响正常的教学计划。
(四)高校应当鼓励创新实习行业和岗位,以扩大学生的职业视界在社会日新月异发展的情况下,随着技术的发展和行业深度的挖掘,旅游管理专业从传统的旅行社、酒店、景区已经扩展了众多新兴行业,如会展、游轮、旅游电子商务等,新兴的行业需要大量的专业性人才,出现了一批新兴的职业,比如旅游体验师等。因此在旅游管理专业进行实习教学安排时,应当充分考虑行业特点和行业发展需要,鼓励学生选择旅游管理行业中除了传统行业以外的新兴行业进行实习,一来既能从一定程度上消除传统社会观念对专业本身的轻视,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学生对旅游管理行业有更深刻和直观的认识,扩大学生的职业视界,为学生在更宽行业内就业提供更多的认知机会,使得实习教学安排能够与时俱进。
(五)高校应当和实习企业建立长期有效的合作机制实习企业的选择是旅游管理专业实习至关重要的一步。从实习反馈来看,那些具有合作热情和愿望,对实习学生有自身的一套培训机制的旅游企业往往受到学生的青睐,能够给学生带来更多的完善的培训、职业生涯发展教育以及更多的机会,而学生对在这些企业实习工作的经历满意度是最高的,实习实效性也是最强的。高校应当有针对性地筛选实习企业,为学生提供较好的实习机会,并根据学生的实习反馈,选择适宜的实习企业建立长期、稳固、有效的合作机制,有助于实习教学安排的长久性和可持续性。
二、高校旅游管理实践教学目标设定
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大部分高校的教育都在逐步向大众化迈进,实践性较强的旅游管理本科教育的目标也发生了改变,由最初的培养技能精湛的一线服务员工向培养基本素质、基础理论、职业能力全面发展的综合人才转变。实践目标的转变,符合企业的发展用人需求,也符合学生的职业需求,使学生在强大的社会竞争中能够有良好的发展,并且这一目标的转变使旅游本科教育的应用型实践区别于普通高等职业教育。在具体的实践中,要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对于旅游企业的认识、实践操作技能、管理技能、沟通能力等,要将理论与实践具体的结合起来,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将实用性向应用型转变,从而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
三、高校旅游管理实践教学要求分析
高校旅游管理实践教学要求对学生的职业能力、学习能力和交流能力进行不同类型、内容的实践课程的教学,基本上要包括理论课课内的实践,专业实训训练,综合实践环节的设定,专业实习等多个部分。尽管高校对旅游管理实践教学有明确的规定,但是在实践过程中,许多高校往往忽视了实践教学的要求,只是单纯的另学生掌握操作技能,并没有做到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对于应用能力和认知能力方面的认识欠缺。大多数的实践忽视了综合的实践,许多高校设定了导游、客房、餐饮等独立实践课程,但是内容单一、缺乏综合性的实践。从根本上说,许多高校对于旅游管理实践教学的要求徒有规章,却没有很好的落实。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我国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就业难和市场上所需要的旅游管理技术、技能人才供给不足的矛盾尤为突出。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普遍存在“有业不就”或“频繁跳槽”的“潜流失”现象,这直接导致了旅游人才的匮乏和旅游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其中加强对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作用不容忽视。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以满足社会需求为前提,以大学生成长、成才为出发点,实现社会与个人、理想与现实的有机结合的一种新的教育方式。随着旅游业和旅游教育的不断发展,加强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不仅是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成才的现实需要,也是旅游院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更是我国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保障。
在进入大学之前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基本没有接触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内容,高考专业选择上带有很大的盲目性。进入大学后,一部分学生会出现专业思想不稳定、学习目的不明确的现象;一部分学生不知道大学里“学什么”、“怎么学”、“为什么要学”;还有一部分学生有规划但不够科学。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可以帮助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制定科学的职业计划,为其一生职业生涯发展做下完美的铺垫,是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成才的现实需要。
因此,高校如何培养适应旅游业发展要求的人才成为十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做出合理的职业选择,有利于一生的职业发展,这对于树立旅游院校的形象、保持旅游院校的良好信誉、保证旅游教育的质量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1 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化教育如何
安排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缓解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就业压力、帮助大学生应对市场需求、完善职业生涯发展的良策,是旅游教育中不可缺少的内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根据学生认识的特点并配合相关课程有计划的进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四年大学时间安排是否合理是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能否成才的关键。
1.1 专业认知期(大一) 专业介绍做到详细具体,利用形式多样的方法。很多旅游管理高等院校的专业介绍是在新生入校的军训期间由专业负责人对专业的历史沿革、师资配备、获奖情况等的介绍。这样的专业介绍完全是从专业宣传的角度进行的,出发点不是让学生了解 “我将来干什么?”、“我将来能干什么?”、“我将来会干什么?”。专业介绍完之后很难达到专业介绍的初衷,学生仍旧对专业没有印象,一些地方院校出现新生军训进行专业介绍之后部分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要求转专业的现象。采取形式多样的方法进行专业介绍,让学生对旅游管理专业了解详细和具体是专业认知的关键。例如:衡阳师范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介绍分为了三个不同的阶段采取了不同的形式:①看展板,主要是学生自己去了解。旅游管理专业做了很多的展板,同学们可以看自己关心的一个板块,每一个展板有相应的老师或者高年级同学做补充说明,如果我们要知道专业有多少教授,多少博士,我就可以看师资板块,旁边的老师会给你详细介绍每个老师的特长,研究领域等情况。如果我们要了解我们有哪些专业相关的课余活动,我们可以看我们的生活板块,旁边的高年级同学会给你介绍每年的比赛活动。这样学生了解自己最关心和感兴趣的一些东西,避免了学生对“填鸭式”教学的反感。②听介绍,主要是老师来讲。看完展板之后,学生有了大概的了解,单独集中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对专业进行介绍。入学的时候对于旅游管理专业有所误解或一无所知的学生而言,对很多专业方向所学的内容仍然会有错误的判断,通过专业介绍让学生了解学校的课程体系和教学的目的是什么,让学生摆脱误区,了解专业。这样的介绍是在学生对专业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学生的收获和感悟更多。③进现场,主要是让学生多去问。让老生带着新生到旅游管理专业实训和实验的现场去走,走到衡阳师范学院三维导游实训室,有学生会问这个实训室价值100多万到底有些什么功能呢?自己将来可以干什么?这样学生就会对专业感兴趣。模拟客房、模拟餐厅、模拟前台、茶吧、酒吧等场所都会引起学生很大的兴趣。新生会热爱旅游管理专业,这样给专业学习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专业认知做到全面深刻,利用不同教学资源。新生入学之后,在学校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之后进入专业认知阶段。在大一的时候旅游院校会组织专业认知实习,很多院校对旅游管理专业认知实习理解不深刻、准备不充分、动员不到位导致学生参与性不高、积极性不强、收获不大。旅游管理专业认知实习绝对不是一次简单的旅游而是对旅游的一次全面认知,也不是游山玩水而是一路实践一路学习。专业老师必须认真策划旅游路线和学习任务,让景点具有代表性,让行程安排具有合理性,让学习计划具有可行性。让学生带着任务去旅游,让学生旅游中学到专业知识。除了旅游专业认知实习外,学校要组织学生参观旅游企业,帮助学生形成对将来可能从事工作的直观认识。
专业意识做到入心入骨,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将旅游相关职业发展脉络的讲解融入到相关课程中,关于旅游相关职业发展脉络的讲解并不需要单独开设课程,要求每个任课老师在自己所担任的教学任务中结合实际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加深专业意识。比如讲解“旅行社经营与管理”的教师可以布置一些课后任务要学生了解旅行社具体操作流程。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实施情景教学,构造一些情景让学生去处理,怎样处理不行,怎么样让人感觉更好。这样学生不仅愿意参与,而且教育的效果比较好。
1.2 素质培养期(大二) 邀请旅游行业知名的从业人员到学校讲座,让学生了解旅游行业需要哪些专业素养。旅游从业人员是与旅游行业相关工作接触最密切,了解最全面的人,他们与学生进行交流是实实在在能够让学生了解未来可能所从事的工作,也能给学生带来行业就业的最新信息,同时,他们是行业内的佼佼者,能够给学生树立榜样和目标。旅游管理专业要不定期的聘请相关企业的人员到学校进行讲座和交流,但是一定要避免讲座内容上的重复和时间上的浪费,形成企业、毕业生和在校生三者有效的沟通。高校应把目光扩大到旅游业的普通从业者和在相关企业就业的本校毕业生,这些人的经历和视野也许更加符合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要求,对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个人定位也有一定好处。作为学弟、学妹对他们的讲座会倍感亲切,也易于接受他们的建议,这些过来人的建议更具代表性和针对性。
1.3 实践检验期(大三) 旅游管理专业是理论性和实践性都较强的专业,为了学生在毕业后更好地适应工作,必须对学校学习的知识进行检验。酒店实习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检验过程,在酒店的实习工作中,学生接触到的大多是较为基层的工作,它对学生的锻炼价值比较大,学生在实习前或是实习过程中,必须加强思想认识,脚踏实地、虚心请教,严格的遵守酒店的各项规章制度。酒店实习能检验学生与顾客的沟通与交流能力、处理紧急事情的反应和应变能力、与同事工作时的团队合作能力等,这些能力和素质对于旅游管理从业人员来说非常重要。
1.职业方向不明确。经过调查显示,有超过40%的学生对于自己职业方向并不明确,他们进入高职院校以后放慢了学习节奏,并且对于自己未来的定位非常模糊,导致这部分学生在毕业之后找工作时遇到困难,基本是由于他们自身知识储备不足,还有对于自己的职业规划并不明确,很多公司在选用新人时都希望他们有明确的职业规划,这样才能在工作中更好地发挥自己所长,并努力实现职业目标。还有一部分学生在报考志愿选择专业时并不是旅游管理专业,而是被调剂分配到这个专业,他们本身对于这个专业并不是很热衷,因而在学习过程中抱着得过且过的态度,对于该专业方向的职业规划更是从未想过。从整体上分析来看,高职学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对于职业规划并不明确,并且这种现象十分严重,亟待解决。
2.职业认识不全面,学校职业规划教学缺失。对于一小部分的学生来说,他们对于自己将来所从事的职业了解甚少,包括职业发展前景、技能要求、薪水情况等等。还有一部分学生存在这样的现象,他们对于所学课程并不感兴趣,只是希望得到毕业证书,方便于日后就业,这些因素也导致学生无法做好职业规划,进而影响他们的就业情况。除此之外,学校教育也存在一定的漏洞与缺陷,他们并未有效实施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教学活动,进而导致学生没有职业规划意识。由于学生刚刚进入学校,对于未来发展还处于迷茫状态,这时需要有人引导他们做好职业规划,针对这种现象,学校应该引起反思,做好这方面的相关工作。
二、提出切实可行的政策
职业教育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是顺应社会的需要产生的,对社会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职业教育是指让受教育者获得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职业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的教育。旅游管理专业的业务目标就是培养适应新形势下旅游发展状况以及旅游企事业单位需要的专门性人才。要求本专业学生具备旅游管理专业知识,较好的思想品德素质、职业道德,并且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较强的应变能力,能够处理突况。培养合格的21世纪旅游专业人才,旅游管理专业方面的教学活动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当前,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方面还存在着不可避免的问题,有许多值得改进和完善之处,因此,每个教师都要有革新意识和精益求精的精神,努力探寻教学规律,认真总结和分析当前旅游专业管理教学中的不足,积极寻求各种办法,提出相应有效的解决措施,推进旅游专业教育更好地向服务社会的道路上发展。
1 旅游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教学观念不正确。职业教育和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乃我国当前四大教育类型。其中,职业教育具有与其他三类教育不同的特点。职业教育侧重于学生的实践教育和实践能力培养,就旅游专业来讲,学生不仅要具备旅游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更重要的是注重学生在实际岗位中的服务能力,例如较强的应变能力,有能力处理各种突发状况,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与人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这些都是在课本上学不到的东西。但是,多数教师仍然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在课堂上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你讲我听”的模式不仅使得课堂沉闷没有生气,学生对上课没有兴趣,并且束缚学生的思维和自由发展。这种模式下,学生即使能够很熟练地掌握理论专业知识,但是缺乏灵活运用的能力。长久以往这种模式下的教学达不到培养合格旅游服务人员的目的。
1.2 课程设置不合理。旅游专业课程的设置要始终以符合社会和学生的需要为目的。作为一门完善的科目,旅游专业所学课程很多,比如旅游管理学、导游业务、导游基础知识、旅游政策与法规、旅行社业务、旅行社管理等二十多门课程。学生从初中进入职高后,一下子面对如此繁多的课程,有点力不从心。并且,职高教育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理念也与初中完全不同,旨在培养应用型的人才。但是,许多课程知识重视理论,实践课程太少,这个结构与社会需要和职业教育目标存在着脱节现象。这也是当前旅游专业教学中的一大问题。
1.3 课堂形式不够丰富,过于死板僵化。 学习是一种行为,教却是一门艺术。可是旅游专业的课堂形式不够灵活,不够丰富。学生的参与度不够,教与学不能够形成一体化。教师在课堂上起主导作用,学生只是扮演“聆听者”的角色,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没有发挥出来。
2 在旅游专业教学中进行教学改革
旅游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明确之后,教师就要寻找各种解决方法。改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式,根据职业教育的教学规律,从社会和学生自身的需要着手,积极推行教学改革。
2.1 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兴趣。旅游专业属于服务性行业,我国幅员辽阔,景色秀丽,旅游业发展迅速。想要让人们在旅游过程中尽情得到美的享受,离不开旅游专业人员的服务和努力。学生首先要对这个专业充满兴趣和热情,才会愿意付出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在以后的岗位上作出自己的贡献。因此教师要通过创设具体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创设具体情境的目的在于唤起学生的内在情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时刻注意这一点。努力营造一个轻松的课堂氛围,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然后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课堂中学习。特别是有些课程的理论知识比较抽象枯燥,学生掌握起来比较困难。教师不断提高业务水平,要灵活运用教材,把抽象的理论知识尽量用生动的语言表达出来,让学生愿意听、听得懂。多向学生们介绍他们感兴趣的内容,并且在介绍一处景点时,只靠说教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尝试用图片、视频等直观地展现出来,把学生带入具体情境中去。比如在讲授北京故宫时,就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现故宫的磅礴大气和古典韵味,再加上教师生动地讲述和引领,让学生领略到历史的悠久,感受到祖国风光的无穷魅力。与单纯性知识传授的方式相比,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