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01 09:20:27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旅游管理职业兴趣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一
《导游基础知识》作为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培养学生基本素质和能力的基础课程之一,知识面涉及广泛,知识点多且细碎,学生掌握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根据多年来的经验,我认为从激发、引导学生兴趣入手才能更好地提高学习效率,实现能力素质培养的教学目标。我在实践中总结了一些经验和教训,在此,结合《导基》不同章节内容的特点总结如下。
(一)利用相关话题或事件引发学生兴趣
高职学生对历史和现今的大事件、热点话题都很热衷探讨,但是往往了解不深,一知半解,因此,以和课程内容相关的话题、热点、大事件入手,在拓展学生知识面的同时,通常会引发学生的共鸣。例如在《导游基础知识》“历史发展简史”一节的授课中,课本通常会从史前文化新旧石器时代的原始人类讲起。这部分内容在初中就已经学过,如果我们照着教材去讲,学生就会觉得毫无新意,提不起学习兴趣。所以我选择从相关的话题和事件入手,即世界原始人类的起源和人类起源问题的探讨。首先向学生介绍世界上发现古猿的基本情况及一直存在争议的人类起源的陆地说和海洋说。人类起源于陆地还是海洋,激起了学生热烈的讨论。在课堂氛围达到时,我的目的就达到了,继而转移话题,分析中国境内早期原始人类的特点及和世界原始人类的对比和继承关系,等等。其间还穿插了“北京人头盖骨的丢失”的大事件,并就此让大家了解北京人头盖骨作为人类从猿到人转变的关键转折点的重要价值和“人类考古历史上最动人的发现”的重要意义,学生印象非常深刻。
(二)从学生最熟悉的现象入手引导学生的兴趣
在上课过程中,从学生最熟悉的现象入手,往往也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导游基础知识》中有一个知识要点——公主和格格的称呼。“公主”一词在周代出现,周礼规定天子嫁女要由同姓的公(官职)来主持,所以有了“公主”之称,后世继承。满清入关,为仿效明制,接近汉人的习惯,把皇帝的女儿特称为“公主”,其他庶出和亲王、君王、贝勒的女儿则保留了满语的习惯称为“格格”。在讲解的时候,我特地提到了学生非常熟悉的影视剧《还珠格格》,提出了关于格格和公主称呼的问题,学生一听到他们熟悉且感兴趣的内容,马上提起了精神。我趁热打铁,根据剧中人物依次介绍了“驸马”、“额驸”等相关皇族称谓。期间学生也饶有兴趣地参与讨论,在掌握知识点的同时达到了很好的课堂效果。
(三)以故事的形式紧抓学生的兴趣
在《导游基础知识》课程中,不少学生觉得“佛教”这节接受起来有难度,并因此产生了畏难心理。我采取了讲故事的形式。例如讲佛教起源,我给学生们讲述了佛教的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王子从诞生、出家到创教、传教,最终在拘尸那迦圆寂的一生传奇经历,在这个过程中,我尽量抛开理论性的内容,让学生感到像在看一部写实电影,消除心理的学习障碍。等学生听完故事,我引申总结佛教产生的深层社会原因,释迦牟尼由人到神的转变过程,佛教早期的传承特点,大小乘佛教的区别,等等,学生接受起来比常规的教学方法容易得多,而且不是被动地接受,因为兴趣已经被调动起来,这些问题也恰恰是学生脑海当中困惑的问题。
(四)以文化对比的差异性激发学生的兴趣
文化的差异性对比往往会产生幽默的效果,利用文化对比的差异性激发学生的兴趣不失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例如我在介绍客源国概况的时候,就把文化习惯、民族性格差异较大的英国和美国作为对比,穿插美国前总统小布什访问英国时受到伊丽莎白女王接见的例子,对比了英国人的严谨和美国人的自由开放、不拘小节,继而引出了两国习惯的差异,让学生在感到有趣的同时掌握了知识点。
二
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有很多,我们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也在不断发现,不断创新。任何方法都要把握它的两面性,在尝到兴趣教学的甜头的同时,我也总结出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引导兴趣不是哗众取宠
让学生喜欢上课是一门艺术,这需要教师不断学习,开拓思路,不断创新,但绝不能为了讨好学生而哗众取宠,不能为了激发学生兴趣而去讲一些低俗的、媚俗的、违反道德的话题和话语。作为职业院校的一线教师,我们更要注重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兴趣教学应该是科学的,健康的,符合道德标准的引导,而不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评教率而讨好学生的哗众取宠,这是每一位一线职业教师都应遵循的最基本的原则。
(二)避免一种形式的重复使用
我们要结合课程特点,通过不同的方式和教学设计来引导学生,切忌一种形式重复使用,讲故事就通篇讲故事,列举事件就从头讲到尾。我们在此强调的是一种技巧和方式,不能以偏概全,掩盖整个课堂的完整程序和教学模块。此外引导兴趣的环节设计还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增强课堂的互动,适应创新教学的趋势。
(三)要和课堂总结和评价相结合
引导学生的兴趣要融入严格的课堂环节设计当中,不能天马行空,想到哪讲到哪,或者因为学生感兴趣就长篇大论,应该与课堂总结和相应的教学评价相结合。引导手段的最终目的是引出教学内容,激发兴趣的根本初衷是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教学目标要求的内容。要注重对学生的教学评价,比如适时地对学生的课堂实践、模拟、参与环节设置相应的教学评价环节,把能力培养目标细分,再分阶段实现。这样才能更有效地实现能力的培养目标,这也符合把实践能力培养贯穿于教学过程当中的创新型课改的要求。
新课改形势下,我们要打破传统的老师教、学生学的满堂灌的模式,以兴趣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创新探索的精神,为旅游行业输送有头脑、有能力的实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一、职业院校酒店与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最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酒店与旅游业也呈现出蓬勃的发展态势,社会对酒店与旅游专业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旺盛,在这种情况下很多职业院校适应了人才市场的需求,设置了酒店与旅游管理专业,以培养中高级酒店与旅游管理专业人才。但是受到传统的教育方式、社会对职业教育偏见、酒店与旅游企业的人才制度等方面因素的影响,酒店与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并不乐观。在这种情况下,研究职业院校酒店与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策略,对于提职业业院校的专业人才培养水平,为社会提供更加优秀的酒店与旅游管理专业人才,提高专业人才的就业率具有重要意义。
二、职业院校酒店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策略
1.在招生中侧重于学生就业意愿和行业潜质的考察
对于职业院校而言,优秀的生源是学校的宝贵资源,但是目前职业院校在招生制度主要是通过高考、中考这些单一的、片面的方式招收学生,在酒店与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招收当中,我们学校是中职院校,全省招生。学生来源大多是初中毕业生,学生整体素质不高,基础比较差。招收的学生对这一专业没有兴趣,或者干脆是调剂分配的学生,这种情况下必然会影响到生源质量和学生的学习兴趣。职业院校要向提高酒店与旅游管理专业的生源质量,应该从现有的招生制度和考试制度入手,细化招生的工作要求。具体来说就是在成绩评定的基础上,招生老师通过直接的面试或者电话面试,了解他们对酒店与旅游管理专业的了解程度,以及是否有学习和就业的兴趣,在此基础上判断其是否符合该专业的学习要求,这样能够有效地保证生源质量,为教学工作的开展、酒店与旅游管理专业优秀人才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2.根据用人单位的需求完善改进课程设置
职业院校的酒店与旅游管理专业发展时间比较短,在课程设置上主要是从传统的地理、历史、外语、经济、管理专业中转轨和分离而来,在课程设置上缺乏针对性和对用人单位需求的反馈。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缺乏专业性。第二,课程的覆盖面过于广泛。因此,在今后的发展当中,职业院校应该立足于就业市场,围绕酒店与旅游管理专业发展要求进行科学的、合理的课程建设。在课程设置上一方面可以要求资深的酒店与旅游业专家组成课程设置顾问委员会,为酒店与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提供专业建议。另一方面,可以借鉴国内外一些著名院校在酒店与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上的经验,由课程设置去招聘优秀的教师,在此基础上增强课程的针对性。但是要适当的增加实践课程的比例,让学生能够获得更多的到酒店、旅游公司实践的机会,在实践当中深化专业知识的理解,积累酒店、旅游工作经验,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为将来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3.不断创新教学方式
职业院校在酒店与旅游管理专业培养中,仍然是以知识为中心的传统培养模式,而不是以应用能力为中心的现代职业教育培养模式,在教学方式上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的现象,培养的学生具备深厚的理论知识,但是实践能力较差,往往需要在工作中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才能适应岗位工作的要求。最近几年,在国家的要求下,一些职业院校开始尝试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增加了实践课程的比重,但是实践教学的内容和类型比较单一,加上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投入不足,导致实践教学还停留在形式层面上,很少有学校能够建设一个酒店或者旅游公司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习的机会。
针对这一问题,职业院校在酒店与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上,应该以应用能力为中心向实践教学转变,具体来说应该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建设校内实训基地,虽然建立高档的酒店比较难,但是职业院校可以利用校内设施建设小型的仿真的酒店环境,在模拟的环境当中开展前台接待、问题反馈、房间整理等培训,在模拟的环境当中不断为学生的学习创造一个真实的环境。在此基础上,加大实践课程的比例,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第二,积极实践顶岗实训的培养方式,这就要求职业院校要重视校企合作,增强学生的市场竞争力。一方面可以采取合作培养方式,让企业参与酒店与旅游管理专业招生、教学和培养,积极实行订单式培养模式,为企业培养订单式人才。另一方面,可以要求企业的优秀的酒店与旅游管理人才,参与人才培养过程中,让这些业内的资深专家向学生传授管理经验,引导学生学习不断向实践需要靠拢。通过与旅游企业全方位的合作,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可以更全面、更深入地认识和了解旅游行业特点,掌握旅游企业管理精髓,为今后从事旅游企业管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4.提供全面的就业指导服务
为了能够把握到现阶段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现状,本文的调查是以湖南长沙岳麓区的两所高职院校为目标调查群。调查对象为2012级到2014级的学生(表1),这些同学目前处于学习的不同层次,在学识等各方面均表现出了差异性。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41份,有效率为80.3%。
二、调查结果及数据统计
本次的问卷调查的结果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调查样本人口学特征分析。学生的人口学特征是数据的第一组成部分,通过对样本调查者的性别、家庭所在地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具有如下特征,如表2。
此次调查的岳麓区的两所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中男生只占12.86%,学习旅游的女生占大多数。多数来自农村,在农村里基本很少或没有听到过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城市的学生也是以学习成绩为主,很少涉及到职业方面的内容。
(二)调查样本对旅游管理专业的选择及满意度。就学生就读高职的原因、专业选择、对所选专业满意度进行分析,如表3。
此项的调查样本数据显示了学生就读高职的最主要原因是因为高考失利。高考失利以后对专业的选择虽然有大部分是自主选择的,但是对旅游管理专业的喜欢程度是一般。当初选择旅游管理专业的时候有一些是随机选的,选择旅游管理这个专业最主要的两个因素一个是认为就业容易;另一个就是免费的出去玩,没有认为这是一项工作,要负一定的责任。对专业的了解方面也有欠缺,没有全方位的了解。
(三)调查样本学生自我认知程度。通过调查样本学生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自身优势、自学能力进行分析,如表4。
从这项数据显示可以看出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在对自身的认知方面欠缺的比较严重,最大的兴趣爱好就是看视频,对自身有哪些优势大部分学生不了解,并且没有自觉能力的学生占多数。学生对自我认知都没有了解多少,那么对职业生涯规划就几乎无涉及。
(四)调查样本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知。以调查样本学生的就业择业问题、求职过程、职业期望、职业方向来进行分析,如表5。
从这项数据组可以看出在旅游管理学生的职业生涯认知方面的不足,对就业和择业问题比较模糊的人数占1/3,对如何找到工作也不太明确,但是对高收入的期待占63%以上,仅有35%的学生有职业方向。
另一方面,旅游人才缺口仍然很大。以云南省昆明市为例,至2004年,到昆明的海外旅游者达49.33万人次。国内旅游者达1707万人次,旅游直接从业人员127多人,间接从业人员307人,有效职位数达5908个。而从上表可以看出,相对于2004年昆明市旅游行业提供的有效职位数和某高校的毕业总人数(88人)。旅游企业的就业岗位是供大于求,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从事旅游行业的比例明显太低。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也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
二、影响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的主要因素分析
(一)就业指导工作存在不足
就业指导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目前大多数高校从事就业指导工作的人员多为党政干部,专职从事就业指导工作的人员一般很少。另外,在对旅游管理专业不同年级学生对学校就业工作的调查中,希望学校能够有针对性地就业指导,帮助其顺利就业的,大一的学生占40%,大二的占23.5%,
大三的占18.2%,
大四的占52.5%。由此可见,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缺乏针对性,忽视了个人的个性特征。
(二)学校教学方面存在问题
在课程设置中,理论课程占比例太多,实践课程较少。在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对课程设置的看法调查中,10%的学生选择了“比较满意”,35%的学生选择了“不太满意”,27%的学生选择了“很不满意”。由此看出,学生对当前的课程设置是不太满意的:同时与逐年增开的旅游管理专业的院校相比。师资力量比较薄弱。旅游教师普遍较少旅游实际工作的经验。而从行业中聘请兼职教师,虽有丰富的从业经验,但同时又存在教学方法不科学等问题。
(三)学生对自身专业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如果对其所从事的活动有着极大的兴趣,则其就会积极主动地做好这件事情,反之亦然。问卷结果显示:在对所学专业感兴趣的程度问题上,有效问卷中38%的学生选择“比较感兴趣”,48%的学生选择“不太感兴趣”,8%的学生选择“完全不感兴趣”。由此可见,很多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对所学专业的兴趣不大。这些都直接影响了他们选择从事服务行业的态度,在对“你是否愿意从事服务行业”的调查中,31%的学生选择了“比较愿意”,42%的学生选择了“一般”,19%的学生选择了“不太愿意”,3%的学生选择了“完全不愿意”。调查结果表明,一个人对其所学专业的兴趣,直接影响其择业的态度。
(四)学生就业心理存在偏差
目前,很多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对于选择到旅游企业就业存在很大的顾虑。究其原因有;一是旅游业是服务性行业,毕业生认为从事服务行业就觉得低人一等,在自尊心上过不去:二是旅游行业的通则是管理员要从服务员做起,因此往往刚进这些旅游行业时待遇不高,与学生预期收入不匹配:再加上社会、家长对旅游行业的误解,认为旅游行业是“青春行业”,造成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观念出现偏差,导致其不愿在旅游行业就业。
三、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对策
(一)强化就业指导,合理规划职业
对企业来说,品德、责任心是选人的关键标准。因此,在学校期间加强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和指导很有必要。第一,可以通过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和指导,加强学生对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就业方向的认识;第二,鼓励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尽早了解所从事职业的特性及从业人员应具备的品质;此外,就业指导的形式应该是多样化的,除了开展就业讲座等形式外。还可以举办面向家长的就业说明会,请有关企业来校介绍其情况等帮助学生从多方面研究感兴趣的企业。
(二)优化课程设置。提高教学质量
一是要细化专业方向。目前,我国的旅游高等教育基本上有酒店管理、市场营销、旅行社管理等专业方向。根据旅游业发展的需要还会出现更多的专业方向。因此,专业细化将是一个趋势。各个院校要根据自身的实力来设置适应时代要求的专业,做到实用性,超前性,结构的合理性;二是要合理安排理论课和实践课的课时。让学生掌握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实际动手能力也得到相应的锻炼和提高;三是要培养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际经验的师资队伍,从而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三)强化实践环节,提升操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