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01 09:20:35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绿色低碳经济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王南健:我市“低碳经济、绿色江门”的发展战略,是在今年的1月29日广东省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讨论发言时,作为推动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主攻方向正式提出来的。虽然这一战略的提出是最近的事情,但其实江门对发展低碳经济的问题在两年多前已经开始思考。早在2007年12月14日,江门市政府顾问、曾任世界银行美方执行董事的布鲁金斯女士就向我市提出发展低碳经济的建议,对于这一建议,我们专门做了一系列的调查研究。其实当时很多干部群众都不太理解,特别是在珠三角《规划纲要》出台前后,大家担心江门作为珠三角先进制造业重点发展区,低碳经济的提出会使我市的发展受到束缚,所以,当时只是把低碳经济作为一个探索和努力方向,随着时间的推移才逐渐提到战略的高度。总的来说,对于发展低碳经济,我们经历了从担心受束缚到主动把握先机、从不理解到理解、从不自觉到自觉这样一个不断深化的认识过程。“低碳经济、绿色江门”这一战略的提出与确立,既不是赶时髦,也不是盲目跟风,而是大势所趋、顺势而为、乘势而上,这也是我市早在2004年就提出的建设“绿色江门”和“三个不以、五个统一”(即发展经济不以浪费资源、不以牺牲环境、不以破坏社会和谐为代价,努力实现经济发展速度与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相统一,城市发展与农村发展相统一,增加投入与提高人民收入水平相统一,加快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相统一)的发展思路的延续和深化。主要出于两方面因素的考虑:一是从全球视野来看,未来的世界经济就是低碳经济,这是世界产业革命的新趋势、大趋势。据权威机构预测,未来10至20年,世界极有可能会发生一场以绿色、健康、智能和可持续为特征的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谁能把握先机,谁就能在未来的产业竞争中占得制高点。二是从江门要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要求来看,江门虽然有丰富的土地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但仅靠每年有限的土地、环保使用指标,按传统模式根本无法实现跨越式发展。即使土地、环保指标放开,我们也不能走牺牲环境、过度消耗资源的老路,必须走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具有江门特色的发展新路,低碳经济就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最好的切入点,就是未来江门发展的主攻方向。
我市根据珠三角《纲要》确立的先进制造业重点发展区的定位,发展低碳经济。一方面,将重点打造新能源、新光源、新材料和循环经济“四大加速器”的优势。在新能源方面,其中,台山核电一期(350万千瓦)工程建成后,每年可减少电煤消耗约1050万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约2270万吨,对环境保护的贡献相当于种植34平方公里的森林;国家发改委已于09年初批复同意台山上川岛风电场一、二期两个项目列入清洁发展机制项目(CDM),标志着江门获准进入全球减排市场开展“碳交易”。
另一方面,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现代服务业因其占用、消耗资源少、产出效益高的特点,可以说是发展低碳经济的最佳选择。一般而言,第三产业的发展是在第二产业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的,第三产业的大发展一般是在工业化后期出现的。江门却有可能在工业化中期阶段,争取第三产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有一个大发展。之所以这样说,主要有三个支撑。第一,江门先进制造业发展势头正猛,为金融服务、信息服务、科技服务、现代物流、商务会展的大发展提供了强大的需求载体。第二,江门作为二线城市,由于多年来一直坚持环境优先,优美的生态环境是珠三角其他城市少有的,非常适宜发展区域总部经济(世界500强总部许多都落户在二线城市),轨道交通建成(今年底)后更为便捷。珠三角一些先发地区由于工业的过度开发,环境被破坏等因素使其失去第三产业发展的“土壤”,这为我市提供了“趁虚而入”的机遇,我市将坚守土地的“黄色”门槛、环保的“绿色”门槛,进一步出台鼓励政策,大力打造区域总部经济。第三,江门侨乡文化底蕴厚重,文化产业发展迅猛,广东省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与村落等旅游资源丰富,为发展现代服务业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和条件。
我们发展低碳经济的目标是,江门在建成经济强市的同时,又是生态城市;既是宜业城市,又是宜居城市;在为市民打造金山银山的同时,又保住了绿水青山。
《中国城市经济》:去年江门各项主要经济指标中,出口出现负增长,也是唯一低于全省平均增幅的指标,在未来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出口在江门经济结构中的份额是增加还是缩减?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金融危机对世界各国的经济都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在各国积极的经济政策刺激下,金融危机肆意破坏经济的恶劣态势得到了有效地控制,全球经济开始复苏,即全球正在进入“后危机时代”。此次金融危机使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冲击,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国际环境愈加复杂和动荡不安,产品外销受阻,国内需求不旺。在这种“内忧外患”的双重夹击下,中小企业经受着严峻的考验。如何在这个后危机时代把握机遇,转危机为转机,是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
1后金融危机时代的主要特征
1.1全球金融格局改变与金融监管体系加强
随着美国在全球经济总量中所占份额的下降,美元国际结算货币的霸主地位、美国金融市场的中心地位受到了严重挑战。全球金融重心正在从西半球偏向东半球,发展中国家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有所增强。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在于政府放松了对金融业的监管。人们感受到了失去监管的金融市场的破坏力,加强金融监管已成为全球共识,金融谨慎发展原则与回归实体经济已成为一种良性发展之所需[1]。2010年G20峰会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卡恩表示将继续推动国际金融机构改革,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份额向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以及币值低估国转移6%以上。其中,中国的份额将从3.72%升至6.39%,超越德、法、英,位列美国和日本之后。
1.2新科技革命蓄势待发
科技创新是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某种意义上来说,经济危机是由于科技创新不足而导致经济增长缺乏推动力而引发的。以电气革命为标志的第二次技术革命由1857的世界经济危机引发,以电子、航空航天和核能等技术突破为标志的第三次技术革命由1929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引发。现在,无论是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强烈需求,还是科学技术内部所积蓄的能量,都正在催生着一场以新能源技术和生命科学重大突破为标志的第四次技术革命。目前,全球经济都面临巨大的资源与环境压力。研究开发新的替代能源和节能环保技术,推动传统产业的技术提升和产业升级,发展低碳经济,是人类社会必须的选择。
1.3环保问题空前严重,低碳经济渐成时尚
在金融危机下,各国正积极调整经济发展战略,结合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低碳经济正成为传统实体经济的转型方向。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高碳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
各国正在积极应对金融危机,推动全球经济复苏,一场以开发清洁能源和节能减排产业为基本内容的绿色产业革命正在悄然兴起。欧盟已计划启动“绿色汽车”、“低能耗建筑”、“未来工厂”三大行动,明确提出加快向低碳经济转型;美国计划让新能源产业成为带动经济复苏的驱动力;日本不断出台重大政策,将重点放在发展低碳经济上,尤其是能源和环境技术开发上;“八国”集团提出到2050年将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至少减半[2]。
2我国中小企业的必然选择:大力推行绿色管理,走低碳之路
后金融危机要求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以低碳作为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中小企业如何顺应这一潮流,抓住此次机遇,完成自身的凤凰涅槃,是管理者应该着重考虑的问题。本文认为,我国中小企业要想化危机为转机,重新在市场上获得发展,离不开“绿色管理”。所谓绿色管理,就是企业根据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把生态环境保护观念融入现代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之中,从各个环节着手控制污染与节约资源,以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增长。对于我国中小企业,系统的实施绿色管理,首先要构建绿色管理体系,即绿色企业文化、绿色生产、绿色营销、绿色再循环和绿色管理评价体系[3]。
2.1绿色企业文化
绿色企业文化是企业实施绿色管理的前提,也是绿色管理的重要内容。只有员工特别是经营管理者具有绿色意识,企业才有可能实施绿色管理。绿色产品的开发、设计等,需要研发人员的绿色价值观发挥作用。
2.2绿色生产
这里的生产是广义上的生产,指产品从设计到产出的整个过程。本文认为,绿色生产主要包括绿色设计、绿色制造和绿色包装三部分内容。
①绿色设计。绿色设计就是进行面向环境的产品设计,将环保意识加入到产品设计中。
②绿色制造。绿色制造是指以节能减排为目标,以技术、管理为手段,通过对制造过程的全面监控,实施污染防治措施,来减少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排放,并且提高经济效益的综合型措施。
③绿色包装。绿色包装就是按照对环境的破坏性影响最小化的原则,对包装材料、包装方式等进行的一系列改进。
2.3绿色营销
绿色营销即企业在市场调查、产品定价、促销活动等整个过程中,都以“绿色理念”为指导,维护生态平衡、重视环保,使企业的发展与社会的利益相一致。包括收集绿色信息、实行绿色包装、重视绿色促销、制定绿色价格、树立绿色形象等。同时广告的绿色效应非常重要,它既能起到宣传作用,又加深人们的绿色意识和环保观念[4]。
2.4绿色再循环
绿色再循环就是将在生产、消费过程中所形成的废弃物加以充分有效地循环再利用,从而最小化地污染环境和浪费资源。企业可设立绿色处理部门,负责废旧产品的回收和拆卸处理等工作,然后将拆卸后的零部件重复使用,或者处理后再投入使用,从而减少了资源的浪费。
2.5绿色管理评价体系
绿色管理体系实施成功与否,要从企业内外部效益来看,内部效益指企业的经济效益,外部效益指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根据不同的企业制定相应的指标来测量,以检验绿色管理系统实施的效果。
绿色管理体系的各部分是相互联系、相互辅助的,绿色企业文化,为企业实施绿色管理规定了理念、意识和行为准则。绿色设计、绿色制造和绿色营销是绿色管理的中心工作,绿色再循环对企业实现绿色经济起到辅助作用,绿色管理的效益评价提供了衡量绿色管理效果的标准。
3如何建立企业绿色管理体系
我国政府应积极发挥其宏观调控作用,制定绿色发展战略,相应的法律法规和监管体制,进行管理监督和政策引导。企业构建高效绿色管理体系,固然离不开企业外部的推力,主要是来自政府规制,然而从根本上还要靠企业的自觉行动,从企业战略和战术层面确保绿色管理体系的运行[5]。
从企业战略层来讲,企业要以绿色战略为指导。绿色战略是构建企业绿色管理体系的灵魂。绿色战略的制定要求企业进行使命和目标的重构以及战略重构。企业要制定追求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与企业经营效益相统一的使命和目标,以有效地引导企业的战略决策。首先要树立正确的环境意识,摒弃“环境保护不经济”的成见。其次,将环境意识强化到企业的决策部门,分别制定公司层绿色战略目标和职能层绿色战略目标,包括研发、生产、营销、财务、人力战略,全面绿色发展战略。
中图分类号:TD-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9166(2011)008(C)-0191-01
一、低碳经济势在必行
1、资源短缺的需要。目前,我国正处于城市化、现代化和工业化发展阶段,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加剧了资源短缺的矛盾。据预测,到2020年,在我国经济发展所需的45种矿产资源中,短缺的为10种,严重短缺的为9种。到2020年中国石油、铁、锰、铜、铅和锌的进口依存度将分别为58%、52%、38%、82%、52%和69%。资源短缺要求我们重新审视经济增长的模式。
2、环境污染严重,气候变化,气象灾害增多。在资源过度消耗的同时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我国1/2的城市市区地下水污染严重;1/3的国土已被酸雨污染;4亿多城市居民呼吸着严重污染的空气。有关资料表明,1986―2006年,中国连续出现了21个全国性暖冬,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与灾害的频率和强度明显增大,水资源短缺和区域不平衡加剧、生态环境恶化,农业生产损失巨大、粮食安全压力增加,海平面持续上升、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受到威胁。
3、二氧化碳排放量大,高碳经济显著。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位于世界前列,众多数字表明,中国的能源消费处于“高碳消耗”状态,能源、汽车、钢铁、交通、化工、建材等六大高耗能产业的加速发展,就使得中国成为“高碳经济”的典型代表。据相关预测,到2020年我国能源需求量将达到50亿吨标准煤以上。生产领域、消费领域和流通领域都处于高碳经济的状况,必然导致温室气体的高排放,产生一系列经济、外交、生态等严重后果。
二、低碳经济的困境和挑战
中国在向低碳经济的转型过程中,还面临着不少问题。
1、能源需求加速增长,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难以改变。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城市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居民消费结构升级,都对重化工产品形成巨大的需求,进而转化为对能源需求的增加。从能源消费结构看,煤炭消费所占比重较高达69.5%。煤炭消费比重大,二氧化碳排放强度较高。因此,在未来一段时期,我国在解决环境污染和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形势非常严峻。
2、缺乏有效激励机制,低碳技术发展面临一些困难。技术创新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但我国在低碳技术的研发方面还面临诸多困难。一是缺乏完整、有效的政策支持体系。二是我国低碳技术项目特别是大规模的示范项目的投资主要依靠政府拨款和政策性贷款,以及国际机构的捐款和贷款,还没有形成稳定的政府投入机制。同时,金融系统对低碳技术项目支持不够,不能满足低碳技术发展的资金需求。
三、低碳经济的战略选择
探索低碳发展之路不仅符合世界能源“低碳化”的发展趋势,而且也与我国转变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落实节能减排目标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具有一致性。
1、强化宣传和教育,培育全民低碳意识和低碳行为。积极倡导适度消费和低碳消费,引导企业低碳生产和营销,教育机构要开展低碳经济的教育培训活动,树立个人的低碳观,将低碳经济的理念贯彻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要在全社会大力宣传低碳经济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从生产环节降低对碳资源的消耗,流通环节降低碳资源的污染,消费环节降低对碳资源的依赖,把低碳消费作为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头等大事。
2、调整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和技术结构,发展可替代能源。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努力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减少国民经济发展对工业增长的过度依赖,有效降低单位GDP碳排放的强度。加快传统化石能源为主向清洁和可再生能源为主的结构转变,有效减缓碳排放增长速度。加速发展天然气,适当发展核电,积极发展水电,深入开发风能、太阳能、水能、地热能和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减少煤炭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将是发展低碳经济的主要方向。
3、加大低碳投入力度,积极研发低碳技术。要通过政府投资、财政补贴、税收优惠、、信贷担保等手段,加大财税支持力度。低碳技术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应大力发展节能技术、无碳和低碳能源技术,开拓和培育低碳技术市场,以促进长期减排,大幅度降低碳使用量。
4、发展低碳建筑和低碳产品,建立各行业低碳的考核体系。低碳建筑是指在建筑材料与设备制造、施工建造和建筑物使用的整个生命周期内,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提高能效,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
5、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引进国外先进低碳技术。推动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让温室气体减排资金和技术。通过气候变化国际合作的新机制,引进、消化、吸收先进适用的低碳技术。积极开展国际技术合作,通过共同研发,合理转让等方式提高国内的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为低碳转型和增长方式转变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尽快缩小与先进低碳技术方面的差距,力争在国际碳交易市场中掌握主动权。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社会学院
参考文献:
[1]邹成勇,低碳经济对江苏的挑战和机遇,特区经济,2010年01期.
中图分类号:TD561文献标识码:A
一、交通运输领域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
1.交通运输领域的能源消耗与碳排放
根据国际能源署的数据,就全球而言,电力行业无疑是最大的碳排放行业,占总量的40%,紧随其后的就是运输业,占总量的21%。由此可见,运输业也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领域。
我国交通运输业能源消耗及温室气体排放的规模逐年上升,能源消耗的增速高于全社会能源消耗量的增速,成为我国用能增长最快的行业之一。《交通运输系统节能减排方向与途径研究》预计到2020年,在乐观情景下,道路机动车、民航、铁路、水运船舶的总能耗比2007 年增长约1.5 倍,交通运输领域CO2总排放量将达到15亿吨左右,届时交通运输领域CO2排放贡献率将提高到18%~20%。而如果不加控制,交通运输的能耗和排放增长将更为惊人。
2.交通运输领域发展低碳经济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交通影响着生活质量、经济发展繁荣程度,交通运输领域的低碳化不应阻碍人们追求更高质量的生活和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的发展与交通运输之间的关系是可以调整的。例如,当前英国的GDP增长与货运增长已经基本脱钩,客运出行也达到了相当高的稳定水平。对欧美等发达国家来说,发展低碳交通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是比较小的。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交通运输领域的发展程度还远低于发达国家。初步估计我国未来一段时期内运输量与GDP 增长的关系无法分离。尤其我国正处于私人小汽车跨越式增长的阶段,更使交通领域的能耗和排放量直线上升。由此可见,交通运输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进行低碳转型对社会经济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发展阶段越高级,低碳转型对社会经济产生的影响就越小。
3.交通运输领域的低碳化潜力
低碳交通的实现需要从交通领域内、外同时入手。例如能源领域的低碳供给可以使交通的低碳化产生质的飞跃,这是需要在交通运输领域外解决的问题。在技术没有革命性突破的情况下,发展低碳交通更需要关注交通运输领域内能够采取的措施,包括对运输需求进行合理引导,优化综合运输系统的结构,提高运输工具的能效等。交通运输领域有较大的低碳化空间,可以从控制规模和提高效率两个方面入手,采取各种措施,进而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掌握各种措施的低碳效果,了解交通运输领域的低碳化潜力。
二、道路运输企业的低碳经济评价层次结构
通常运用的综合评价方法有以下几种:专家评价方法、数据分析法、层次分析法、人工神经网络评价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灰色综合评价法等。对于道路运输企业低碳经济评价而言,考虑到所涉及的因素具有层次性,难于准确计量,因此选用层次分析法对交通运输企业低碳经济发展程度进行评价更有意义。
1.评价目标
交通运输业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基础即对道路运输企业发展低碳经济进行评价。道路运输企业的低碳经济体现了企业内部的低碳经济实现,企业目标是利润最大化,社会目标是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废弃物资源化,而低碳经济恰恰将二者统一起来。因此道路运输企业低碳经济的评价目标为:
(1)评价道路运输企业低碳经济的发展现状。达到了解道路运输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的状况、水平,以及影响发展的各种因素,能为交通运输业或其他行业提供发展经验的目的。
(2)监测目前的发展状态并预测未来的变化趋势。根据能全面反映道路运输企业低碳经济评价数据的分析整理,通过评价可以监测目前的发展状态并预测未来各个方面的变化趋势。
(3)为道路运输企业提供优化管理决策的依据。依据以上评价结果并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运用相关决策原理来为道路运输企业优化管理决策提供依据。
2.指标体系层次结构构建
在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时,应基于低碳经济的基本内涵及设计原则来构建指标体系层次结构。遵循道路运输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的机理,将目标层设定为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同时按照低碳经济的基本原则,将一级子目标设定为减量化指标以及再利用和资源化指标。再考虑到清洁燃料车辆的使用可实现无害化生产,也将无害化指标设定为一级子目标。在一级子目标下设定指标层,即相关具体指标如单位周转量固定资产、单位周转量直接生产资源、单位周转量占地面积、单位周转量辅助生产资源、单位周转量能源消耗、废旧资源再利用率等。
3.评价指标计算
(1)减量化指标
减量化指标即为在生产过程中所消耗资源的产值,包括单位周转量固定资产、单位周转量直接生产资源、单位周转量占地面积、单位周转量能源消耗、单位周转量辅助生产资源等。各指标数值越小越体现低碳经济发展的效果越好。
(1)单位周转量占地面积=企业占地总面积周转量;
(2)单位周转量固定资产=固定资产总额/周转量;
(3)单位周转量直接生产资源=直接生产资源总量/周转量;
(4)单位周转量能源消耗=能源消耗总值/周转量。
(5)单位周转量辅助生产资源=辅助生产资源总量/周转量;
以上计算指标中,占地面积为企业占用土地面积总和,固定资产以企业财务报表中固定资产科目所列资产总值计,直接生产资源包括汽车、轮胎等,能源包括燃料、电等能源,辅助生产资源包括维修、安检、清洁设备等。
(2)再利用及资源化指标
再利用指标是指道路运输企业的生产过程中要延长资源的使用时间以及使用时效,达到较高的使用效率。这主要包括直接生产资源以及辅助生产资源的利用率。相关计算为:直接(辅助)生产资源利用率=已用直接(辅助)生产资源/直接(辅助)生产资源总量。
资源化指标主要是指在在生产过程中对陈旧落后的生产资源的再利用程度,主要包括废旧资源再利用率等。相关计算为:废旧资源再利用率=再利用资源/废旧资源总量。
(3)无害化指标
无害化指标反映着清洁低碳能源的使用状况,评价指标为使用清洁燃料载运工具比率,相关计算为:使用清洁燃料载运工具比率=使用清洁燃料载运工具数量/载运工具数量。
再利用及资源化指标、无害化指标越接近1,说明低碳经济的发展效果越好。
在构建层次结构模型以及建立标评价体系后,便可根据层次分析法,运用专家调查法、标度法等来确定各层次以及各元素的权重并建立判断矩阵,最终评价出低碳经济的发展效果,并实现评价目标。
在进行低碳经济评价时,考虑到各道路运输企业的经营特质不尽相同,可以结合企业独特的特点设计相关指标,修正完善上面的指标体系以及层级结构,对自身发展低碳经济进行全面的评价。
三、交通运输领域发展低碳经济应采取的具体措施
1.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
只有人们的环保意识得到了提高, 才更有利于环保等相关工作的顺利开展。 通过各种宣传手段, 比如电视媒体的公益广告、 公益演讲、 发放公益宣传手册、 挂宣传条幅标语等, 大力宣传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尤其是对小学生、 中学生等, 因为他们是未来世界的主人, 提倡人们工作、 旅游等出行的时候尽量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减少私家车的使用, 从而减少尾气的排放。
2.加强对尾气排放的严格监控
对于造成大气污染的各种气体进行实时监测, 制定详细的汽车尾气排放标准与尾气排放过量的处罚标准。
3.限定汽车的数量
许多城市的汽车数量早已超过这个城市能够承载的能力。 可以根据每个城市不同的情况, 限定城市汽车的购买数量, 将汽车数量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 并限制每天汽车出行的数量, 建议人们多选择公共交通工具或者是节能环保的出行方式, 降低汽车尾气的排放量。
4.倡导低碳生活,构建低碳城市
低碳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 是低碳城市、 低碳经济发展所必然经历的过程。应在社会中大力宣传与提倡低碳生活, 比如多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出行距离不远的可以骑自行车等。
5.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