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01 09:20:35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高校宿舍楼设计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随着我国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3G)建设的大力推进,为用户提供了一个高速、宽带、多业务、多功能的全新体验,对高校学生而言,他们思想活跃,学习能力强,知识更新快,对新技术、新业务接受能力强,愿意尝试新生事物,是使用3G业务活跃度最高的群体,因此,高校的3G网络覆盖显得较为重要。
针对我校的实际情况与学生的使用体验及反馈,通过对校区的场景特点及对3G业务的需求进行了分析,与中国联通进行了合作,对原有3G网络进行了完善与优化,制定了相应的建设策略和基于WCDMA网络覆盖建设方案,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我校环境及业务特点分析:
1、我校校园面积较大,整个校区有一千亩,室外活动区域约占总面积的80%,主要有广场、运动场、人工湖、道路和公共休闲活动公园等组成。需要覆盖区域较大,但是话务量相对较小。
2、室内活动区域主要包括:教学楼、实训楼、食堂、宿舍楼、图书馆等。
教学楼、实训大楼:我校教学楼有两栋教学楼,两栋实训大楼,均为连体楼,容量较大,人流量较多,但话务量、数据业务量一般;
食堂:有五个学生食堂,人流量较集中,但话务量、数据业务量一般;
图书馆:人流量一般,但话务量、数据业务量较少;
宿舍楼:我校学生宿舍楼具有以下特点:一层楼40间房,4人/间,共有九层,相对用户比较密集,通信时间也相对集中、时间较长;室内用户对数据业务需求较大;同时宿舍楼建筑较密集,排列比较规则,无线信号容易受遮挡;无线网络覆盖比较困难,容易出现覆盖盲区或盲点,网络覆盖不好。
3、校园内人数较多且集中,并且呈现一定的流动性,因此带来话务量和数据业务量的流动性:白天话务量主要发生在教学楼和实训大楼,晚上话务量主要在宿舍区;
话务量集中的区域:宿舍区的夜间话务量和数据业务量为最高。
话务量较集中的时间:学生的话务量主要集中在19点以后,21点到24点是通话高峰阶段。
二、解决方案的制定:
1、室外区域(如广场、运动场、公共休闲活动公园等)采用WCDMA宏基站覆盖,三扇区标准配置覆盖,满足室外连续覆盖的要求。
2、室内区域(如教学楼、实训大楼、图书馆、体育馆、食堂、宿舍等),由于此类建筑纵深较大,存在大量走廊和拐角,室外宏基站信号到达室内时衰耗较大,信号较弱,可采用室内分布系统进行深度覆盖,可以有效吸收室内话务量。
3、室内外协同一体化方案:针对室内外频繁切换场景,高校室外的覆盖采用宏站解决,密集的建筑物内多个室内分布系统和宏基站间的切换是影响网络质量的重要因素,采用综合考虑室内覆盖和室外覆盖结合的一体化协调方案,解决网络覆盖问题,有效保证用户业务体验。
4、由于学生宿舍多为新建,楼内综合布线设计较成熟,预留管道与位置较充分,因此建室内分布系统较为方便,易于安装室内分布式天线。但室内分布系统中各种覆盖方式的选取,需要综合考虑话务量、覆盖面积、建筑结构、信号源方式及业务覆盖质量要求等因素的影响,实现满足覆盖要求又可合理控制成本的分布系统。如果建筑物内已经布设了2G的室内分布系统,优先推荐类似方案,可以极大的节省投资,而且建设周期短,各相关配套也完备。
5、针对不同楼宇不同时段出现的话务量高峰,不同功能区话务量不均衡、流动性大的特点,可以采用多个RRU,将不同功能的楼宇组成一个BBU资源池,可以有效的节省基带处理资源配置。
三、具体实施:
1、室内室外现场勘测:选取主要道路、广场、饭堂进行室外覆盖分析和预测,在各教学楼、宿舍楼室内底层、高层选取部分点进行室内覆盖预测,要求室外覆盖应达到-90dBm的信号强度;室内各点应达到-80dBm的信号强度。
2、室内室外统一协同覆盖,确保用户随时随地享受连续的业务覆盖。室内室外RRU共用基带动态资源池,提高网络设备利用率;减少站点数量,降低配套传输成本;室内外交叠区域,可配置在同一个小区,减少室内外小区间干扰和切换。室外主要切换带为道路,室内外切换带则主要为室内分布系统和小区分布系统覆盖室内,室外由宏站进行覆盖。
3、室内覆盖实施流程:现场勘测及覆盖预测选择合适的信号源 选择室内分布系统进行系统设计安装调测评估。
首先确定信号源引入方式,室内分布的信号源主要有基站和直放站两种,我校采用WCDMA基站RRU作为信号源,因其采用光纤传输方式,损耗小,在2G/3G信号的合路上,可以有效补偿WCDMA高频段带来的高损耗,保证WCDMA室内信号覆盖强度。
室内分布系统分为有源天馈系统和无源天馈系统,综合工程施工和成本等方面综合考虑,选取无源天馈室内分布系统。由于我校学生宿舍已经建设有GSM室内覆盖的站点,因此3G室内覆盖采用WCDMA和GSM共室内分布系统,即2G/3G共用一套室内分布天线系统。首先将原有2G合路器更换为双频段合路器,以满足2G/3G系统隔离的要求。其次为确保2G系统无源器件对3G系统的支持,采用“多天线小功率”的天线布放方式,使改造后的3G系统在室内形成均匀的信号覆盖,并可以有效控制对室外的信号外泄。
1具备深刻的“发展”功能认识,拥有成熟的学科理论体系
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高校学生事务工作者的大量实证研究表明,住宿是实现高等教育目标的一个重要因素,住宿生活对学生审美观、文化和智力观、社会政治、自由主义取向、世俗主义取向、自尊、自治、独立、内在控制、完成学业和获得学位以及道德判断中采取原则性推理等方面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在哈佛和耶鲁“住宿学院制”的影响下,美国高校开始更为重视住宿生活服务,认为“住宿生活服务项目是学校教育性计划和对学术提供支持服务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1]住宿不但是生活问题,更是教育问题。美国高校把宿舍看作不仅是为学生提供休息的场所,也是为学生提供学术交流和人际沟通的场所,还是帮助学生纠正不良行为的场所。美国高校认为宿舍集餐饮、娱乐、住宿、健身、交际、学习等多种功能为一体,因此每幢宿舍楼都拥有食堂、公共休息室、图书馆、学术和文化娱乐活动设施,充分认识到了住宿教育的学术支持、心理健康教育等发展,树立了让学生成为全面的人的发展意识。
美国大学对学生发展理论的研究有着近百年的历史。美国学生发展理论有四个基本类型,即个体与环境、社会心理、认知和价值观、整合型理论。这些理论着眼于学生的总体发展,从社会学、心理学、生态学等角度解释了学生成长和发展规律。学生发展理论作为学生事务管理的理论基础,深刻影响了美国的学生管理实践,为学生宿舍管理、学务咨询、心理咨询等重要的学生事务管理领域提供了理论指导。美国高校的住宿教育高度重视学科理论支撑,如Astin的“学生参与”(student involvement)理论,Sanford的“挑战与支持”(Challenge and Support)理论等都为学生住宿教育实践提供了正规的理论指导和支撑。
2采取多样的住宿管理模式,促进学生与教授的学术互动
人们认为,美国哈佛大学和耶鲁大学的寄宿制是它们既能培养出杰出学者又能造就优秀公民的原因,是大学教育传统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没有住宿学院,这些世界著名大学就不符其名,就不能完成其神圣的教育使命。如今,除了住宿学院制,美国很多高校都陆续建立了以服务和指导为核心的各具特色的住宿教育模式。如斯坦福大学学生住宿区域包括了学术主题与单一特色主题公寓楼、种族主题公寓楼、自我管理与互相合作居住区、课题楼等类型。[2]密歇根大学住宿教育项目则将课堂延伸到学生住宿区,与学校的学术使命和培养目标相结合,有效地补充了课堂教学。[3]美国高校通过校内宿舍、校内外公寓、校外寄宿公寓、当地居民房等多元化渠道为学生解决住宿问题,其中“宿舍”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专供单身学生用,分为“男女兼收的宿舍楼”和“单个性别居住的宿舍楼”;“公寓”则有限的供给高年级的本科生、研究生和已婚学生,含有“已婚学生住房”。同时美国高校学生宿舍建立了健全的管理制度,如申请入住制度、安静时间制度、会客及留宿制度、安全制度等,并对违反者规定严格的惩罚措施。
美国高校住宿社区是学校专业教育的第二课堂,是学生学术学习在宿舍的延伸,负责在课程之外给学生提供学术帮助与指导。其目标是丰富学术发展,支撑学校的学术使命。各高校尽力在宿舍内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通过安排教授入住宿舍,开展诸如“手拉手助学活动”等活动,促进学生与教师在宿舍内的学术互动和交流,教师在学术、精神、生活等方面对学生的成长成才给予帮助。如哈佛大学聘请了教授入住宿舍,担任学生的宿舍导师,并在各宿舍开设了由宿舍导师主持的“宿舍研习课”。宾夕法尼亚大学则规定每幢楼邀请2-3名教授和学生住在一起,使他们能和学生在课余时间讨论和交流学生问题。[4]
3拥有人员充足的专业化队伍,发挥民主的学生自治功能
美国高校的住宿教育队伍人员配备充足,规模较大,专兼结合,岗位细化,专业化职业化程度较高。如耶鲁大学各住宿学院的管理人员由院长、教务长、院长助理、教务长助理、管理秘书、学院导师、写作导师、研究生助教、学生管理员、学生代表组成。哈佛大学每个学舍的专业管理人员有学舍长、训导长、导师。斯坦福大学配备了1名住宿教育主任、6名宿舍楼主任、36名宿舍研究员、53名学院学生事务管理工作人员。芝加哥大学每幢宿舍楼都有舍监、舍长、舍监助理来共同管理。美国高校对学生宿舍教育的工作人员素质要求比较高,其工作职能是集教育、管理、服务于一体的。通常参与学生宿舍教育的工作人员都具有硕士或博士学位,并且经过专业训练和培训,具备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学生事务、学生发展等专业知识。宿舍导师则都多为知名教授,是专业领域内的行家。
美国高校学生宿舍管理尊重学生的自,注重平等、双向,在学生管理上很大程度也是依靠学生本身。除了专业人员之外,学校还聘请了许多学生来参与宿舍管理,发挥学生组织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功能。如USWP大学,宿舍教育专职人员有50多人,而SS(Student Staff,学生职员)多达200名。其中AD(Assistant Director,主任助理)1名,每楼RA(Resident Assistant,居民助理)2名,ARC(Academic Resource Coodinator,学习协调员)1~3名。对这些学生管理员采用公开招聘选拔的方法,自愿报名后经过面试,被录用的学生要先经过正规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方能上岗。如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尔班纳-香槟分校(UIUC),其住宿部专业人员68人,行政人员527人,而学生雇员则高达1532人之多。
4重视隐性的文化育人作用,具有严格的宿舍规章制度
美国高校认为学生与住宿环境的关系是相互的,环境可以改变学生的个人行为。因此,美国高校住宿教育十分重视校园文化育人的隐性作用,注重宿舍楼的环境布置并开展丰富多彩的宿舍文化活动。学校一方面优化学生住宿条件和环境,在宿舍楼的过道、走廊上悬挂国旗、历任校长、杰出校友的照片和简介。哈佛大学的本科生住宿楼拥有食堂、图书馆、学术交流室、娱乐活动室等,13幢宿舍楼的楼名均来自于对哈佛大学有突出贡献的校长、重要捐助者、杰出校友等。另一方面高校鼓励学生参与构造环境,改造宿舍的物理环境。学生们可以在走廊里粘贴墙壁饰品,可以美化装点活动室,可以在宿舍里添置家具和其他设备,同时也可以在宿舍里绘制墙画、装饰墙面、制作家具。美国高校的宿舍是学生居住的场所,更是学生的精神家园。学生组织在宿舍内开展各种文化活动,如音乐演奏、诗歌朗诵、文艺表演、体育比赛、电影欣赏、学术研讨会等,哈佛大学每幢宿舍楼都有自己的传统风格和特色项目,邓斯特楼的传统为音乐表演与欣赏,特色活动有一年一度的弥赛亚演唱会和邓斯特楼歌剧协会歌剧会。
美国高校学生住宿管理既有民主的一面,也有法制的一面。各宿舍楼都建立了严格健全的规章制度,主要包括申请与签订制度、安静时间制度、会客及客人留宿制度、清洁制度、家具及电器使用规定、吸烟制度、四禁制度(严禁赌博和吸毒,严禁将动物和枪支弹药带进集体宿舍)、安全撤离制度、饮酒制度、安全制度等。[5]学校在学生在入学前就明确告知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可以做,违反规定有哪些严格的惩罚措施。同时学生在入住宿舍时与宿舍楼签订住房协议,一旦学生违约,将会受到严厉的惩罚,轻者给予警告或罚款,重者将被勒令搬离宿舍。
二我国高校学生住宿教育的现状与问题
近年来,我国高校在为学生住宿服务方面迈出较大步伐,如开展公寓文化创建活动,实施辅导员进公寓制度,改善住宿条件和环境等。但我国高校的住宿教育仍存在功能定位认知不足、深入的理论研究缺乏、学生管理模式特色不足、学生自治程度不高、宿舍育人体系不完善、公寓规章制度不健全等问题,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1对宿舍的发展功能认识不够,理论体系尚未健全
我国对宿舍功能的理解主要限于提供住宿,对学生宿舍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作用缺乏认识,“住宿教育”的提法也较为少见。这些年随着学分制的实行,宿舍的“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功能得到重视,但目前我国高校对住宿生活的“发展学生”的内涵和功能仍认识不足,重物轻人,重管理、轻教育服务,忽视住宿教育的学术支持、心理健康教育功能,忽视了住宿期间也是学生人格定向、心理发展、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未能真正理解宿舍对学生身心发展的积极影响和不低于第一课堂的育人作用。
2住宿管理模式较单一,宿舍学术氛围不浓厚
我国高校未能完全建立以服务和指导为核心的多样且各具特色的管理模式,仅复旦大学、西安交大等个别高校在传统的学生管理模式基础上进行了探索实践,实施了“书院制”学生管理模式。大多数高校仍未能把学生宿舍看作是学生课堂的延续,宿舍作为第二课堂的功能发挥不足。学生宿舍在学生教育过程中并没有形成全通道式的沟通网络,住宿教育项目中将课堂延伸到学生住宿区的较少,与学校的学术使命和培养目标结合不够,未能有效补充课堂教学。大学生住宿教育中存在着与学生学术事务联结不够,促进学生学习的研究与合作不多等问题。
3队伍专业化水平较低,学生参与管理的自治程度不高
各高校学生公寓内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通常由公寓辅导员来负责,而进驻公寓的辅导员基本上都是刚刚参加工作的年轻同志,没有经过职业化培训,缺乏丰富经验、技巧和方法,专业化职业化水平较低。同时,高校宿舍管理在很大程度上仍没有依靠学生本身,当前我国大学生直接参与宿舍管理的自治程度仍不高。公寓学生管理员发挥的主要作用还是当参谋,起监督作用,任务也比较单一,如楼层长的任务主要是协助检查卫生等。一些学生管理员也没有经过公开招聘选拔和正规培训,在公寓的基础文明和文化建设中模范表率作用不明显,在同学中的影响力和凝聚力还不够。
4宿舍文化活动较单调,公寓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虽然我国很多高校开展了诸如“公寓文化节”、“社区文化节”等校园品牌文化活动,但学生宿舍文化活动某些方面仍存在水平较低,层次不高等问题,特别是部分学生社团组织开展的低层次、重复式、受益浅的活动较多。另外,社会后勤化后出现的高教园区、大学城的宿舍管理多采用的是学生工作部门、公寓管理部门、保卫处、物业公司等多个部门联合的管理机制,各方主体认识不到位,没有形成教育合力,未能用严格的、健全的规章制度来规范学生的行为,保障宿舍内的良好秩序,如对违反者的惩罚措施不够严厉,一些规定模棱两可、明知“禁”而不能“止”等。
三美国高校学生住宿教育对我国高校的启示
通过上述美国高校与我国高校住宿教育在功能认识、队伍建设、环境建设、运行机制、文化活动等方面的分析与比较,可以发现我国高校住宿教育由于起步晚,目前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借鉴美国高校丰富的住宿教育管理经验,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高校学生住宿教育、公寓管理的新途径与新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科学认知住宿教育的发展功能,加强学生发展理论的研究
我国高校应科学认知住宿教育在校园实践、社会参与、学术支持、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的发展功能,在宿舍教育上做好顶层设计和目标明确,要正确认识宿舍在育人方面的重要作用。在设计学生宿舍系统时,应注意其在功能上的三个目标,即为学生提供舒适的休息地方,为学生提供学术交流的场所,纠正不当的行为并提高个人修养。同时,高校应加强学生发展理论研究,进行积极深入的理论探索,建立健全适合中国高校的住宿教育理论体系,强化理论对学生事务实践的指导作用。
2创建本土化的住宿管理模式,创立学生与教授沟通交流制度
近年来,我国高校在学生住宿教育上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如西安交大在大学生生活指导与生活教育上形成了颇具特色的“书院制”模式,建立了全面的学业辅导体系,帮助学生接触学术大师,拓宽学生学术视野,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了有利条件。因此,我国高校应学习借鉴美国高校住宿教育的先进经验,创建适合自身、各具特色的多样化住宿管理模式,要重视宿舍第二课堂的作用,把宿舍看作是第一课堂的延续和延伸。高校可以在宿舍楼中配备阅览室,开设有关课程,组织专题讨论,提供学术和非学术咨询服务,营造融住宿和学习为一体的氛围。
3组建住宿教育专业化队伍,发挥学生组织“三自”作用
高校一方面要从数量上保证足够的公寓管理人员,另一方面要从质量上尽快提高住宿教育人员的整体业务素质,建立一支专业化、专家化、职业化的高素质住宿教育队伍。同时要鼓励学生参与宿舍管理,提高学生自治能力,发挥学生自律委员会、楼长、层长、学生党员、学生干部的作用。学生管理员除了检查卫生等职责外,应仿效美国高校的做法,增加其在组织楼层学生学术、文化活动,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学习资源的咨询,前台值班及宿舍楼内外的安全巡逻等方面的职责,真正做到学生直接参与管理,达到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效果。
4建立宿舍文化育人体系,完善公寓管理制度建设
高校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宿舍文化建设,因为宿舍是学生除教室之外学习、生活、交流最多的场所。高校应高度重视校园环境和校园文化育人的隐性作用,重视公寓环境布置,针对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在宿舍中开展具有针对性、实效性的教育活动,让宿舍真正发挥第二课堂的育人作用。此外,高校还应制定严格健全的宿舍管理规章制度,如入住协议签订制度、安静时间制度、会客及留宿制度、安全制度、惩罚制度等,让学生清楚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以此来规范学生的权利和义务,约束学生宿舍行为,强化学生自律意识。
参考文献
[1]Winston, R. B. ,Jr. , Roger B .and Anchors ,Scott. Student Housing and Residential Life. San Francisco: The JosseyBass higher andeducation series,1994:535.
2高校宿舍交往空间的现状及分析
对于高校交往空间的探究,首先,必须从空间的主要活动者———“大学生”入手。
2.1大学生的特点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年龄相近,热爱生活,思想开放,充满活力,有相近的文化背景,心理和生理需求。
2.1.1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大学生的年龄大多为18~30岁,这是人一生中思维最活跃的时刻,也是渴望与别人有更多思想上交流的时期。同时,现代人尤其大学生面临升学就业压力,更渴望与别人倾诉交往。
2.1.2大学生的生活特点从学校管理上来看,固定的上课及吃饭活动时间,使大学生的生活具有规律性及时段性。然而,这样的特点加之高校公共空间的有限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人流的峰值,这使不少同学不得不牺牲休息时间进行交往活动。
2.2宿舍现状
笔者通过实地考察的形式对西安市的几所高校宿舍楼进行了调查。调查显示,目前西安市高校宿舍楼存在相同的缺点:宿舍功能单一,环境差,空间趣味性差,缺乏交往空间,学生们之间交往很少,与自然接触的机会也少。下面以某高校宿舍楼进行详细分析:
2.2.1平面形式该高校宿舍平面为长廊式,如图1所示,这种宿舍形式,走道在中间,两侧布置房间,通风采光比较差,且居住学生多,学生来往活动噪声大,相互间的干扰大。这种宿舍形式仅满足了居住的需求,功能单一,对促进学生交往没有任何益处。
2.2.2空间品质近端式带型走道,如图2所示,走道细长,光线昏暗,空间品质差。学生不愿意在此空间中停留,走道仅仅作为交通空间使用,降低了学生之间的偶遇几率,且学生不愿在此空间发生交往。
2.3小结
可见,目前的高校宿舍,这与大学生的特点不相符,阻碍了大学生的发展,影响了整个校园活泼向上的氛围。
3高校宿舍交往空间设计的建议
通过对高校宿舍的调查分析,基于整个校园未来的发展并考虑到大学生群体的需求,对未来高校宿舍设计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3.1加强平面的灵活性,增强交往空间的可达性
“交往”是人们的一种自发。假设交往空间并不易到达,则空间的使用率就很低。因此交往空间的可达性决定了交往活动是否发生。所以在平面布局时我们必须灵活布置。有些宿舍尽管在尽端设置了交往空间,但是由于走廊又细又长,让人感觉很远,可达性很低。因而我们应该统筹考虑,权衡中部的与尽端的,开放的与半开放的,矩形的与曲线形的平面形式,提高交往空间的可达性。
3.2提高功能的多样性,打破交往形式的局限性
基于目前高校宿舍及信息化社会的飞速发展的现状,高校宿舍承担的并不仅是“提供住宿”的功能,已经演变成大学生的“第二课堂”。大学生们每天有14-17小时在宿舍度过,他们需要在此弥补第一课堂的缺失,学习如何与人相处,锻炼进入社会的能力。因此,未来我们应在宿舍设计中融入更多的社交性场所,例如,书吧、咖啡饮品等休闲功能。功能上的多种多样,为学生的交流创造了更多的可能性,打破了以往单纯交流的局限性。
3.3优化空间的亲切性,增加交往空间的舒适性
虽然交往空间的方便可达是学生交往的先决条件,但是良好交往活动的产生光靠空间的可达还是不够的。尺度适宜的空间,才更能吸引人流,诱发深层次的交往活动。然而合适的尺度是设计师需要去整体考量的,比如说走道的长度、高宽比;交往空间的采光、通风,可供观赏点的布置,绿化景观的设置,座椅的摆放等。学生在空间内的听觉、视觉、触觉等的舒适性都决定着交往活动的产生及持续的时间。总之,交往空间的亲切性决定了交往空间的舒适性,交往空间的舒适性决定了交往的深度。
3.4增加空间的归属感,提高交往空间的有效性
虽说交往空间是一个相对开放的空间,但归属感的营造也不容忽视。这看似矛盾,但都是依据空间的使用者———“大学生”的心理特征而来的。简言之就是“私密的交往空间”。归属感的营造大多通过围合达到,但对于公共空间的来说,半围合或景观家具的遮挡更加适宜。这种归属感给学生自在、放松、安全的心理暗示,将大大提高的交往空间的品质和有效性。
引言
“建筑能耗”指的是民用建筑中消耗的能源,即建筑的供暖、通风、空调、用电、家用电器、炊事、生活热水及其他在建筑中安装使用的耗能设备,是社会终端消费的概念。建筑物冬季采暖,夏季制冷以及日常生活饮食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础,而他们是以煤、石油、天然气等一次能源为代价来得到保障的。然而,目前我国人均煤炭储藏量只占世界人均的50%,人均原油储藏量只占世界人均储藏量的12%,人均天然气储藏量只占世界人均储藏量的6%,因此为了缓解能源供应紧张局面,更是为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建筑节能刻不容缓。
结合大学生寝室的实际情况,为提高大学生节能减排的意识,减少建筑能耗,达到更好的节能水平,就必须推动建筑节能技术的发展。根据大学生宿舍的条件来看,室内设施对采暖的利用比较单一、利用率不高,可加强对宿舍采暖的热量合理有效的利用。另外,身为一名当代大学生,深感现在对电的浪费的严重。本研究以大学生寝室采暖和节电两方面为切入点,通过各种手段和技术在多方面进行研究从而实现减少建筑能耗的现象。本研究需要团队合作精神,拓展我们的知识面,提高我们的创新能力,是在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支持下完成的。
一、大学生寝室能耗情况
1寝室采暖现状
很多宿舍楼的外墙、屋面、外窗等构件的热工性能达不到规范规定的限值,从而造成宿舍楼的建筑能耗比较大,部分宿舍冬夏两季室内热环境比较差,实施节能改造的潜力比较大。据统计,在采暖或空调的条件下,冬季单层玻璃所损失的热量约占供热负荷的30%-50%。增强外窗的保温隔热性能,减少外窗的能耗,是改善室内热环境和实施建筑节能的重要环节。在采暖热负荷计算中,窗帘的保温作用多作为安全项,不作为热负荷计算,这对于节约采暖能耗是不可取的。
2 寝室用电现状
目前大部分高校寝室电路都是简单的照明电路,晚上断电之后寝室灯泡熄灭,如果忘记关闭开关,在第二天早上5点30分来电的时候,寝室灯泡会自动亮起,而灯泡亮起的时候有80%的学生没有起床,那么在这段时间就会造成一定的电量浪费。如果以每个寝室为单位,整个学校的耗电费用统计到一起是一笔非常大的开销,而且这是完全不必要的浪费。
二、实现节能的方案
(1)北方高校冬季室外温度低,因此各高校将窗户制成双层玻璃的,以达到保温的目的,而窗帘则是单层,散热损失较大,能达到总散热量的40%-50%,通过改变窗帘的布置方式,采用双层厚亚麻布窗帘,能有效的减少散热损失,提高室内的热指标;
(2)在室内布置一水箱,利用空气与水箱中的水进行对流换热,从而提高进入室内冷水的温度,合理的利用了宿舍内电脑所散发的余热,同时水箱内水蒸发,提高了室内的相对湿度,有效地保证了宿舍内的热湿环境。提高了生活舒适度;
(3)通过继电器、空气开关、灯泡、常开常闭开关等实验器具模拟实际电路,设计出实验模型。
三、寝室节能实验与设计
1北方冬天窗帘对室温的影响
冬天,寝室双层玻璃的利用的确控制了室内热量的流失,窗帘也会起到很大的作用。取某高校寝室楼为参照,在室外平均气温为-15℃到-22℃时对该大学寝室楼进行抽样测量。两周内测量寝室窗口处的拉上窗帘和打开窗帘室内温度数据见图1,由图可看出拉上窗帘后,窗口处室温比没有拉上窗帘的窗口处室温要高,平均高1.2℃。抽样选取某高校寝室楼12天内各种材质窗帘对室温的影响进行测试,结果见图2,由图可看出窗帘的材质对保温性能有明显影响,保温性能由高到低依次是棉质、麻质和纱织。因此,在冬季大学生宿舍使用棉质窗帘,晚上拉上窗帘,会有明显的节能效果。
2室内余热和废水利用
利用晚上和早晨的时间,随机测量公寓楼室内水龙头出水温度以及夜间放水在地热上第二天清晨的水温。经过各个楼层多次测量得出水龙头出水的温度平均为4.5℃,第二天清晨的水箱内水温度平均为8.9℃,提高了4.4℃。通过我们的实际测量所收集的数据,可以明显得出把水放在热的地板上,第二天可以得到温水利用,同时在冬季还可改善室内的湿度环境。把洗漱后的水倒入脏水桶,用于冲马桶,这样可以节约水资源。
3节电模拟电路设计
为了达到寝室节电的目的,并能实现主动开启、关闭电灯,断电后又重新通电需手动开启才会使灯发光的功能,设计使用1个小型低功耗继电器来控制寝室内灯的开与关,在宿舍楼总开关供电时,需要人工启动,才能使室内照明灯通电,达到节电的目的。为了进行节电展示,设计了寝室节电控制系统模型,实物见图3。这是一个开关自锁电路,利用电磁继电器的常闭、常开触点达到控制主电路通断的目的。
寝室用电节能系统的自身消耗量功率量很低,客观上能起到节电的作用。寝室的照明是40W的灯具,使用此系统平均每天可节电1.5小时,即可节电0.06度,一个宿舍楼按240个寝室计算,即可节电14.4度,一年按300天计算,一个宿舍楼一年可节电4320度,节电效果显著。
结论
通过分析现有的北方大学生寝室能耗情况,参考现有的节能方式,结合现有寝室节能技术,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际测量和数据分析。根据大学生宿舍的特点,从节约建筑能耗分析入手,提出大学生寝室节能的方案,解决大学生宿舍内的节能问题,在能量的有效利用下,合理的改变宿舍热湿环境,提高环境的舒适度。要实现建筑节能,需要社会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使建筑节能的意识深入人心,不断深入开展建筑节能工作。
参考文献:
[1] 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 中国建筑节能年度发展研究报告[R].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6-7.
[2] 詹华,姚士洪. 对我国能源现状及未来发展的几点思考[J].能源工程,2003,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