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01 09:20:35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初中历史微课设计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历史知识的学习有利于学生对世界发展以及我国的整体发展进行了解,让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正确的看待各种问题与事件,对此,高质量的历史知识教学对于学生今后的成长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传统教学模式并不利于学生的整体发展,教师在实践教学中要大胆灵活的应用微课教学模式,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用微课教学模式可以有效的摒弃传统教学的弊端,有效的激发学生对于各种历史知识内在的学习兴趣,为提高历史教学质量与效率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一、初中历史教学状况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其自我意识逐渐觉醒,缺乏自我约束能力,在学习过程中缺乏注意力,而同时因为各种历史知识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其需要记忆的东西相对角度,学生对于各种历史背景内容、历史意义以及过程缺乏足够的了解,就会产生一定的抵触心理,对此就会导致学生自身的负担过程中,无法集中精神开展学习。在新课程改革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重视,教师如何通过有效的方式与手段,提高叙述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现阶段的教学重点问题。对此教师可以充分的利用各种微课课件,开展相关内容的讲解分析、微课课件可以使学生在课前时间对文章进行概括了解,对于不同的历史人物形象、事件内容等有一个初步的认知,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中,在着重的讲解重点内容,就可以有效的提高历史课堂学生的整体效率,同时微课开可以有效的拓展各种相关知识与内容。
二、微课教学模式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用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用微课教学模式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历史知识的储备以及理解能力,还可以有效的拓展各种教学空间,对于学生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微课教学模式在实践中具有一定的价值与意义,其可以有效的提升学生对各种历史知识的探究以及分析能力,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第一,微课可以充分的激发学生历史学习的整体兴趣。在初中阶段,学生对于各种历史事物具有定的好奇心,对此教师可以通过微课教学模式,充分的利用学生自身的好奇心,展开相关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开展,积极有效的引导学生开展历史自主学习,进而有效的增强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对此,在课堂中引入微课教学模式,以通过这种具有趣味性的教学活动,提升学生对各种知识的学习以及探究能力,进而对整个历史知识进行系统的串联,通过各种故事形式加强对学生的吸引,提升了学生的整体学习兴趣以及能力。
例如在进行《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一文的相关知识学习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充分的应用微课教学模式对远古时代的传说,对我国从人类起源到迈向文明的曲折而的历程进行展示,让学生了解炎帝、黄帝是传说中的华夏族的祖先;了解尧舜的和“大禹治水的故事”;结合本课内容,通过设置讨论题目“大禹治水的启示”。例如,在对“禅让”知识进行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可把“禅让”过程制作成动画,并通过旁白解说的形式,加强学生对与“禅让”的了解,使学生了解“禅让”的意义;通过学生对于尧舜“禅让”的学习,培养以人为本,任人唯贤的美德,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为学生今后的成长与发展奠定基础。微课教学模式在历史教学中应用可以加强对学生的吸引力,进而学生通过进而加强学生自身的好奇心与吸引力,使学生具有探究欲望,进而开展知识的学习。
第二,微课可以有效的拓展学生的历史知识理解以及储备能力。初中历史教材中的历史事件,涉及到各个领域内容。教师在实际的历史教学中,可以应用微课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对各种内容的理解,通过对各种历史知识的拓展,加深对历史知识的整体理解。例如,教师在进行《从三国鼎立到南北朝对峙》的相关历史知识的讲解与分析过程中,就可以充分的利用微课模式对其进行拓展。如可以将曹操治理手段与方式通过微课视频的形式开展,引导学生思考“曹操的困惑――如何号令群雄,扩大影响力”,进而引出曹操治理地方、壮大实力各种手段与策略。微课可以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展示各种精彩的教学内容,对此,教师要充分的利用多媒体资源对整个历史教学进行有效的弥补与拓展,只有这样才可以在根本上提高了学生历史学习的整体效果与质量。
第三,拓展了教学的空间域时间。在以往的教学环境中,教师开展历史教学主要就是利用课堂时间的,但是在科技的发展过程中,微课教学模式的出现冲破了这种枷锁问题,通过对各种历史教学内容的探究与整合,构建微信课件,并对其进行使用,此证模式有效的打破了传统教学空间以及时间的限制。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对实际的历史教学内容进行录制,在进行微课课件的制作,学生则可以在任何时间、地点利用各种移动终端进行历史知识的学习与巩固。这种方式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与综合素质能力,加强学生的自学能力。例如,在进行初中历史《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的讲解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利用通过微课的播放“北京人 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妇女 前额低平, 眉骨粗壮, 嘴部前伸”的形象,让学生引发思考远古人类的生活环境,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微课的模式把北京人能直立行走、制造和使用工具、使用天然火以及其群居生活等相关画面进行展示,然学生充分的了解远古人类的生存环境以及进化历史。
结束语
在科学技术的发展过程中,越来越多的技术在教学领域中得到了充分的应用,这对于初中教学来说是较为重要的。微课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用可以有效的增强学生的历史知识的学习以及探究能力,可以有效的提高的初中历史教学的整体质量。
初中物理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应该要最大限度地增强其生活趣味性,这样才能够达到教学目标,让更多学生参与到物理知识学习中来。教师通过趣味课堂设计,能够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同时也可以及时了解自身教学中的不足,结合实际状况来调整教学方案,降低学生学习物理的难度,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要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教师就要从实际生活出发,让学生认识到物理就在身边,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物理知识。比如教师在进行水果电池制作探究教学时,就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电池,然后利用电流表来进行电流的测量,并且探究影响水果电池电压的相关因素,在这样的指导中让学生学习到更多电流物理知识。同时通过团队合作,也可以增强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和集体主义精神,为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活提供帮助。
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有着好奇心重的特点,教师在教学时就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让他们认识到物理知识并不难,它就在我们的身边,与我们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在进行水果电池实验时,教师首先可以设置以下问题:“同学们觉得生活中的水果能有什么作用呢?”“你们觉得水果能发电吗?”在这样的问题引导下,学生的好奇心被引导出来,然后教师再带领学生进行相关操作,在制作水果电池的过程中既提高了动手实践能力,也可以提升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增强课堂教学的生活趣味性。
二、活动趣味在初中物理课堂的设计实施
物理趣味课堂设计就需要增强学生的活动性,这样才可以让学生在更加宽松的课堂氛围中学习到更多的物理知识,降低他们学习物理的难度,提高物理学习质量。要增强课堂的活动趣味,教师就要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需求,按照教学大纲来完成物理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物理知识。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物理知识的探索,并且在课堂上要尊重学生的想法,对于比较新奇的观点,教师可以予以鼓励,对于错误的观点,教师也要对其积极学习的态度进行表扬,让学生在这样的课堂活动中感受到物理知识的趣味性,能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比如教师在讲解电磁波的传播特性时,就可以利用“手机探究电磁波特性”的活动方案来进行。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用收音机来感受手机所发射的电磁波的状况(手机拨通后距离收音机的位置和距离不同,收音机会发出不同的声音),从而让学生掌握电磁波的传播特性。其次,教师还可以利用铁饭盒来探究电磁波传播过程中金属盒的屏蔽效果,让学生对比盖饭盒盖子与不盖饭盒盖子两者手机信号的差别,从而来得出金属对电磁波传播的影响。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利用不同材质的材料来检验阻拦电磁波的效果,从而让学生对电磁波的传播特性有更加深刻的认识。这样,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既掌握了相应的理论知识,加深了他们的记忆,降低了他们学习物理知识的难度,同时也大大提高了物理课堂的趣味性,发挥了活动教学的积极作用。
可以去发现其中的换算规律,以此实现准确快捷的单位换算。
1.单位换算规律的探究。如长度单位km、m、mm、μm、nm是千进位;m、dm、cm、mm是十进位,总数也是一个千进位。再如质量单位t、kg、g、mg都是千进位。
在长度单位的基础上还进行了面积和体积单位的拓展:m、dm、cm、mm是10进位;m2、dm2、cm2、mm2是102进位;m3、dm3(升L)、cm3(毫升ml)、mm3是103进位。单位和进位数的幂指数相同。
2.单位换算方法的探究。如速度单位的换算。针对学生因为死记硬背,常常将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混淆实际,设计一个“微探究”,让学生对其换算关系实际进行推导,让他们真正理解“乘或除3.6”的出处。密度单位的换算也用到了这种方法。
二、利用课本内容进行的探究
1.对数据资料的探究。一是有关因素的探究。如声速数据分析,声速大小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再如密度数据分析,密度大小与物质种类、状态、温度和压强有关。二是规律的探究。如声速和光速数据分析,甚至还可以得到它们相反的传播规律:声音在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依次减慢,“真空”中其传播速度达到了最小值――“0”;而光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依次加快,在真空中速度最大。
2.对课本插图的探究。如光学两个轴对称图形:一是光的反射,对称轴是法线,两条光线和两对角分别对称;二是平面镜成像,对称轴是镜面,物和像对称,对称点的连线被镜面垂直平分。
3、对课后习题的探究。如图所示,一束光射向一块玻璃砖。画出这束光进入玻璃和离开玻璃后的径迹(注意画出法线)。让学生板画,并进行矫正。强调玻璃砖中的两次折射,因为光路可逆,同种介质中的角度相等。
三、情境创设的探究
如龟兔赛跑情境设计:两个同学分别扮演乌龟和兔子,呈现比赛的整个过程。提出问题:①乌龟和兔子谁获胜了?为什么?②乌龟和兔子谁的平均速度大?③在整个比赛过程中,乌龟的速度一直快吗?④龟兔赛跑的寓言故事真实可信吗?
再如误差情境设计。板书(或投影)给出测量图片,引导学生进行估读,甚至保留“需要”的几个数据,运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练习四舍五入保留有效数字位数相同的小难点。
四、实验的探究
1.系列实验的设计。如神奇的乒乓球实验:①你能把乒乓球从口朝上的漏斗中吹出来吗?②你能让乒乓球在口朝下的漏斗中掉不下来吗?③你能用吸管让乒乓球悬浮在空中吗?④如果把乒乓球放在电吹风朝上的风口上,会发生什么现象?
2.实验的创新设计。如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最大的亮点在于,将以往给定数值进行不完全归纳性探究,变为直接针对成像分界点的精确探究。具体操作如下:一探:让发光体F靠面镜,过程中分三次停下来,移动光屏找到清晰的像,观察并记录像和像距的变化。二探:在由缩小的像变为放大的像的过程中,一定有一个位置成等大的像,找到并记录物距和像距。找到刚开始不能成像的位置,记录物距。三探:我们观察过凸透镜成的手指的像,是正立放大的。它的物距在什么范围呢?(小于f)怎么才能看到像呢?
3.实验的有效整合。如光的折射特点探究:实验一,让光从空气一侧50°角射入玻璃中,让学生观察发生的现象(包括角度)。实验二,改变入射角大小,使其在法线两侧先减小后增大,观察折射角大小变化情况。实验三,前面学过“光在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那么光在折射时光路也可逆吗?让光从玻璃一侧30°角射入空气中,让学生观察折射角大小。
再如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实验:为了解决实验复杂,占用时间过长的难题,采用了化整为零方法,将一个完整的实验测量过程,拆分成几部分,每个小组只承担一个物体质量的测量,体积则由教师给出,学生则根据板书数据,进行描点作图。最后师生共同总结规律,导出密度的概念。
五、板书的探究
如光的折射的板书设计:光的折射
1.定义
光斜射入
2.规律
②两角同大同小
1.微课运用到初中历史教学中,切实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
兴趣是人们做所有事情的原始动力,更是学生乐于学习的动力。初中历史教材有很多有关历史文物、工具和古建筑遗迹的内容,都是抽象的内容,而教科书中的插图篇幅较小且模糊不清,致使学生普遍认为初中历史知识的学习枯燥死板、无味无趣,微课作为多媒体信息化教学背景下一种新兴的方式,其集图形、文字、声音、影像于一体,更加形象生动地将历史文物、建筑遗迹展示出来,切实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例如在学习《中华文明的起源》中,在“原始的农耕生活”章节,使用微课的方式直观地展现古代落后农耕生活的影音文件,农耕使用的工具、种植的粮食种类、原始人的穿着等,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当时的情况,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自主能动地探索研究,大幅度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得到意料之外的教学效果。
2.微课运用到初中历史教学中,切实有效地拓展了教学的时间限制
对于学生而言,初中时期要学习的科目实在太多了,历史作为副科,其课程时间的安排相对主科就很少,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所学到的历史知识多少会受时间制约,教学成效难以提升,但是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微课的方式,真正地颠覆了教师的教与学生学的时间之间的障碍,给予学生足够的用于学习的时间。学生只需要使用可移动的电子设备(手机、电脑、平板、学习机等)就能够随时进行点播式的学习。例如,在学习《林则徐》的历史知识时,教师将精练简短的微课上传到网络中,重点进行讲解,展现教师和学生一对一式的互动教学,既满足了学生历史知识学习的需求,也打破了?n堂教学活动中空间与时间的制约。微课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可以让学生随处可学,随时能学,为学生创建了足够自主的学习空间和时间,特别符合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能够帮助学生个体专长切实有效地发展。
3.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微课,能深入优化教学的内容
初中历史教材知识所设计的内容广泛,时间跨度大,学生在对知识点掌握的时候比较吃力,但是生动、形象、短小、有趣的微课,针对历史知识中的重点难点进行创建,综合教材的内容,让枯燥空泛的历史知识变得生动形象、趣味横生,更容易深度优化教材内容。例如,在教授《辉煌的隋唐文化》时,学生对于隋唐时期的建筑很难产生直观且清晰的认知,运用微课对隋唐时期著名的建筑做相应的介绍,运用多媒体展示,使用精妙的动态形象展示,来替换抽象枯燥的讲授,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减少空间感和距离上的遥远,帮助学生深入消化吸收历史课堂教学的知识内容,让课堂教学的知识点,及难于理解的部分,在教师和学生的充分互动中得以轻松解决。
二、设计初中历史微课教学时的注意事项
1.一定要明确微课设计构建的主题
微课内容必须跟教材中的历史活动相互关联,当在课堂中教授的内容太多时,教师就可使用微课的形式展开教学讲授。教师自己先要明确清晰这节课的中心方向,构建微课视频的时候,切实针对中心方向,这样才可以保障微课运用的成果。
2.一定要重视所设计构建的内容具备合理性
教师要清楚知道学生当前知识掌握情况,只有在充分了解的基础之上设计的微课,才能切实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在课前设计微课视频,在课堂教学开始之前播放,可吸引学生注意力。教师播放完微课内容之后,一定要密切关注学生的想法,及时地修改微课教学视频中的不足。
随着时代的发展,在当前形势之下,尤其是新课改的深入,对于当前的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初中历史作为初中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课改背景之下,以往教学模式的弊端日益显露,制约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而微课作为一种信息化时代的产物,为提升初中历史教学水平开拓了一个新的途径。因此,初中历史教师需要清楚地认识到微课对历史教学的重要意义,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逐步提升教学效率。
一、微课的内涵及意义
所谓的微课是指在教学设计思想的基础上,依托现代多媒体技术,针对某一个知识点或者某一方面的内容,进行针对性、高质量的讲解,并将这些讲解的内容录制成音频或者视频的过程。在教育领域,微课主要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它的特点在于讲授内容的碎片化,因此,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学习;它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对题型的讲解、考点的归纳,也可以是对于教材的解读,还可以是学习方法的传授,教学经验的展示,等等;除此以外,微课的教学内容还涉及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内容,这是遵循着新课改提出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而产生的。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课堂教学辅助形式,有效地促进了移动式学习的出现以及发展,同时,微课在使用的过程当中也充分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并以其自身的优势在教育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此外,微课也是翻转课堂这一教学模式的核心部分,微课的出现以及发展极大地推动了翻转课堂这一新型教学模式的成熟和完善,极大地改变了当前课堂教学的现状,逐步提升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得课堂教学更加的有效。在初中历史的教学过程中采用微课这一模式是大势所趋,能够从根本上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二、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一)课前引导
初中历史教材中的内容往往具有碎片化的特点,使得学生的记忆以及理解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初中历史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微课堂教学的优势,并根据初中历史教学的目标,挖掘相关的微课资料,科学合理地划分微课的类型,通过在线微课信息,建立丰富多样的微课资源视频库,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特点与进度,合理选择适合自己的微课,积极开展自主预习活动。但是这要求教师在进行微课制作的过程当中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注重微课内容的选取,确保所选取的内容符合教育教学大纲的相关要求。
(二)课堂引导
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教学模式,突破了以往“灌输”式教学模式的束缚,倡导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当中,需要做好对学生的引导,通过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并提出相应的问题,使得学生能够带着问题学习,自主地钻研探索。此外,若一个章节的重难点知识较多,教师可以将这一章节的知识点拆分为若干个微视频,让学生分组进行学习,然后让各小组的代表向其他小组讲解知识点,这既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又能够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课堂主体性。例如,在讲解《》这一章节之时,教师可以在微视频当中向学生提问抗战胜利之后,我国国内的政治形势以及的打算等,让学生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充分了解发生的背景,使得学生能够加深对的理解,从而更好地学习教材内容,进而实现教学目标。
(三)课后引导
每一个学生的原有知识经验各不相同,他们的学习水平与能力也千差万别,“一刀切”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与个性的养成,微课堂教学通过微课的应用,为学生提供了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学生可以在课后利用微课的暂停与播放按钮,反复地观看教学视频,合理地控制自己的学习进度。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微课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课外教学视频,让学生观看更多相关的课程资源,从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深化学生的知识理解。
三、结语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初中历史教学迫切需要改变现状,而微课的出现及应用,能够贯穿课程的课前、课堂以及课后三个环节,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必要的引导,从而促使学生逐步形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最终提升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效率。
作者:阮长红 单位:江苏省宝应县山阳镇长沟初级中学
参考文献:
[1]俞月丽.例谈微课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教师,2015(16):95.
【关键词】
微课;初中;历史教学;高效
如今,微课程走进校园后,已经代替了多媒体课件,成为了当前最热关注点,微课只讲授少数几个知识点,看似碎片化,但是微课的目标人群的特定性和传递知识内容的特定性,将教师对课程的讲解、对课程的理解,使用数字化手段呈现给学生。这些记录了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帮助学生进行认知,使用的教学方法与学生在情感上的互动过程,学生可以随时随处反复观看,有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便于学生间的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下面就以初中历史课课堂教学中巧用微课来提高课堂的实效性进行探讨,以求达到抛砖引玉之效。
一、借微课过渡,有效突破教学重难点
目前初中历史教材课改之后,每个单元就是按照章节形式出现的,但是时间上存在一定的跨度,内容相当繁多,学生记忆知识点的过程中感觉凌乱,不容易掌握。每一课的重难点加在一起很多,让学生都精准地掌握,有很大的难度。笔者创造性地使用微课,制作出相应的历史知识点,学生通过观看微课,审视自己在那个环节存疑,然后笔者设计相应的“学习资源包”最终帮学生答疑解惑,实现对重难点的理解和掌握。如,在讲人教版八奶奶级历史下册《社会生活的变化——交通之变》一课时的重点是:在交通、通信、文化生活等方面出现的新鲜事物和对中国近代生活的影响,了解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难点是:如何在教学中加强学生对近代社会生活的认识和感受,培养学生对历史发展的进程感,形成物质决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唯物史观。在通过谈话:假期你到过哪些地方去旅游?乘坐什么交通工具?假期里进行哪些娱乐活动?和同学朋友是怎么样联系的?师生交流导入新课后。笔者制作一个微课,并配套相应的信息资源包,直接切入法“快速浏览全文,课本从哪几方面介绍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的?”在这个微视频里,笔者依据子课题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回指导。组1观看情景剧《穿越时空的旅行》针对近代交通通讯的出现,找出自己哪里没有弄清楚;组2出示屏幕助学资料,结合课本研究近代文化生活的变迁,撰写百字小论文。组3观看情景剧,研究近代社会习俗变化,找出5个。通过图示与资料的应用,让吃不透这一内容的学生,得以再次充电,重难点通过微课得到较好的突破。
二、用微课传授方法,教会学生以不变应万变
在教育理念中一直强调“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有让学生掌握住一定的历史学习方法,学生才可以在历史知识海洋中,以不变应万变。初中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笔者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仅仅传输知识,更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给学生方法试着自己独自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励学生通过历史课的学习培养起唯物史观,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要实现教学目标,光凭课堂上的讲练是不够的,这就需要借助微课的辅助作用。通过微课短小精悍的特征,给学生方法上的指导,并多次演练。如笔者制作了三个微课:“历史选择题型——原因类”“如何回答历史问题——根本原因”“如何准确解答材料解析题”。在这三个微课中,我通过典型题,引导学生分析,给出学生正确的解题方法。通过微课的辅助指导,学生对选择题或材料分析题,大部分都掌握了昨天方法,告别以前的猜测、空白现象。
三、通过微课专题,实现复习聚沙成塔之效
初中历史微课是一项短小而重要的教学资源。在历史知识点复习中,利用微课来讲解专题知识点,可以起到“聚沙成塔”之效。学生通过微课的引导下学习,对历史知识实现举一反三、连点成线、融会贯通。有利于提高中考历史复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初中历史微课在阶段复习、专题复习中,更能体现出其短时高效的特点,强化理解归纳所学,并可以实现学生不受时间和空间地反复观看。如笔者在带领学生进行九年级历史下册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复习时,创新使用了微课教学方法:
1.慕尼黑阴谋。1938年9月底,英、法、德、意四国在慕尼黑举行会议,并签订了《慕尼黑协定》是绥靖政策达到顶峰的标志。希特勒得寸进尺,很快便占领了捷克斯洛伐克,从而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2.二战的爆发与扩大。1939年9月1日,德军突然袭击波兰,英法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交战双方:轴心国(德、意、日)与反法西斯联盟(英、美、苏、中);1941年6月,德国发动了对苏联的侵略战争,标志二战扩大;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标志着二战扩大到全世界规模。
3.反法西斯战争。斯大林格勒战役,是二战重要转折点;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加快了德国法西斯灭亡进程;攻克柏林,1945年5月2日,苏军攻克柏林,5月8日德国签署投降书,标志欧洲战场结束;。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签署投降书,标志二战结束。4.二战中的两大重要国际会议:华盛顿会议、雅尔塔会议。不到十分钟的时间就可以把二战的主要进程、时间线索、主要战役等内容系统高效传递给学生。
总之,通过简单的微课技术,融合了清晰的表达,加上充实的内容的微课运用在历史教学的教学与复习过程中,能够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作者:张智 单位:青海省西宁市第十三中学
参考文献:
[1]俞月丽.例谈微课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教师.2015(16).
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微故事的应用融入了更多的情感信息,使故事情节变得更加跌宕起伏。这能够深深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集中注意力,认真听取教师的讲解。教师通过精心地准备历史微故事的情节设置,促使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变得异常高涨。
一、以悬念为基点选用历史微故事于新课导入教学之中
为了实现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质量的高效性,就必须提前做好良好的课堂导入环节,在导入教学中深深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一般情况下,学生会喜欢那些悬念较大的历史微故事。例如,在学习《伐无道 诛暴秦》内容时,教师首先讲解秦陵兵马俑的出土和里耶秦简的出土等故事,先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住,然后在故事讲解中设置与内容相应的悬念。比如,教师可以适时地提出这样的问题:“秦始皇是一个什么样的皇帝?”引起学生的思考。学生会带着问题进入下一个学习内容中,并且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也会积极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进而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理解程度。
二、应用小型历史微故事阐释教学中的重难点
不论是历史学科,还是其他学科,学生常常会遇到对教学内容的重点或者难点难以掌握,或者理解得不够彻底,进而影响教学质量。教师要结合实际情况,利用历史微故事的优势把重点和难点融合在学习中,使教学效率提升。例如,在学习《人类的形成》内容时,如果教师按照课本中的内容照本宣读,可能会得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为此,教师可以先从达尔文的《人物进化论》进行讲解,在了解了相关的故事之后,说明学生对人类的形成有了最基本的认识,然后再进行知识内容的引导,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辨别知识的真伪。
历史教学中涉及很多的故事、人物典故等题材,许多知识点具有连贯性和故事性,适合以微课这种短小的多个知识模块方式来展示。微课具有主题鲜明、内容简洁、时间较短等独特的优点,将之应用于历史教学中可以提高历史教学的趣味性、丰富历史课堂的教学形式,也可以使学生在注意力较为集中的时期对教学重难点有一个较好的把握;同时运用微课教学,大大丰富了知识点展示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历史学习保持较高的求知欲。下面就以初中历史课课堂教学中巧用微课来提高课堂的实效性进行探讨。
一、将“微课”引入历史课堂教学,教师必须准确把握自己的定位
“微课”作为一段教学视频引入课堂,首先是一节完整的知识点教学,具有其独立的体系,其次它体现了教学的某一环节,又兼具课堂教学的辅助。因此把“微课”引入课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必须找准自己的定位,在利用“微课”教学中播放视频,既不能过多的重复讲述,不能忽略自身在课堂中的地位。因此,教学实践中,利用微课进行课堂教学时,一要注意利用微课引导课堂教学,上下衔接;二要在视频播放后,及时总结;三要让学生回答问题参与思考,教师答疑解惑。这就要求教师从设计制作微课视频要注意选好素材,教学设计要注意融入课堂教学,这样才能真正使微课教学富有成效。
二、借助微课过渡,有效突破教学重难点
新课改后的初中历史教材每个卧是按照章节形式出现的,但是时间上存在一定的跨度,内容相当繁多,学生记忆知识点的过程中感觉凌乱,不容易掌握。每一课的重难点加在一起很多,让学生都精准地掌握,有较大的难度。笔者创造性地使用微课,制作出相应的历史知识点,学生通过观看微课,审视自己在那个环节存疑,然后笔者设计相应的“学习资源包”最终帮学生答疑解惑,实现对重难点的理解和掌握。例如在讲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社会生活的变化――交通之变》一课时的重点是:在交通、通信、文化生活等方面出现的新鲜事物和对中国近代生活的影响,了解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难点是如何在教学中加强学生对近代社会生活的认识和感受,培养学生对历史发展的进程感,形成物质决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唯物史观。在通过谈话:假期你到过哪些地方去旅游?乘坐什么交通工具?假期里进行哪些娱乐活动?和同学朋友是怎么样联系的?师生交流导入新课后。笔者制作了一个微课,并配套相应的信息资源包,直接切入法“快速浏览全文,课本从哪几方面介绍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的?”在这个微视频里,笔者依据子课题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回指导。第一组观看情景剧《穿越时空的旅行》针对近代交通通讯的出现,找出自己哪里没有弄清楚;第二组出示屏幕助学资料,结合课本研究近代文化生活的变迁,撰写百字小论文。第三组观看情景剧,研究近代社会习俗变化。通过图示与资料的应用,让吃不透这一内容的学生,得以再次充电,重难点通过微课得到较好的突破。
三、利用微课传授方法,教会学生以不变应万变
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要求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笔者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仅仅传输知识,更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给学生方法试着自己独自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励学生通过历史课的学习培养起唯物史观,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要实现教学目标,光凭课堂上的讲练是不够的,这就需要借助微课的辅助作用。通过微课短小精悍的特征,给学生方法上的指导,并多次演练。例如笔者制作了三个微课:“历史选择题型――原因类”“如何回答历史问题――根本原因”“如何准确解答材料解析题”。在这三个微课中,我通过典型题,引导学生分析,给出学生正确的解题方法。通过微课的辅助指导,学生对选择题或材料分析题,大部分都掌握了昨天方法,告别以前的猜测、空白现象。
一、部编版初中历史新教材的新变化
将微故事应用到现代初中历史教学中已经得到了教育界的一致认同,把历史编辑成很多小故事讲给学生,不仅能帮助学生集中精力,提高学习兴趣,同时也是深化知识、提高历史学习能力的途径。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国内教育正在逐步从传统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很多学科开始关注学生的发展,要求从学习兴趣着手,优化教学途径,提高教学质量。
一、将历史微故事应用到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必要性
1.激发学习兴趣
不管是哪个年龄段,学生都愿意对有趣的事物努力探究,在学习中也存在明显的倾向,有兴趣的课程会加大学习力度,强制学生学习不感兴趣的课程,不仅会激发其反感心理,严重时还会使其消极怠学。中学作为学习的关键时期,只有好奇心的引导才能激发学习兴趣,并且主动学习。从初中历史教材安排来看:有很多和历史相关的故事,此时老师可以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将历史贯彻其中,在历史故事中进行学习。例如,在“夏朝与商朝”的学习中,先为学生讲述和商朝相关的故事,实时引进《封神演义》,利用妲己与纣王之间的故事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理解商朝覆灭和纣王无道之间的关系。
2.提高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作为现代教学的重点,虽然经济发展速度总体较快,大众生活也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明显缺少创新能力,和发达国家有着明显的差距。创新作为民族发展的能量源,创新能力能为社会带来更多的价值,从而促进国家发展。将微故事应用到初中历史中,不仅有助于培养创新能力,对开拓思维也有很大影响,它能让学生得到更多灵感。例如,在“春秋五霸”这个章节中,先向学生提出问题:春秋时期的国家分别是什么?将学生引入教材与课堂教学中,这样就能达到帮助学生提高思考力与创新力的目的。
3.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
初中作为价值观与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段,很多观点都是在初中形成的。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文明,同时也积累了大量具有正确价值观与人生观的故事。将微故事应用到初中历史教学中,能在无形中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例如,在“两汉时期的外交”一文中,先为学生讲述苏牧牧羊的故事,让学生明白民族气节与爱国之心的伟大与重要。在“张赛通西域”中,为了培养学生愿为国家利益牺牲个人的决心,就必须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
二、历史微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真实是每个国家历史都必须遵循的原则,历史微故事也亦然,只有真实的故事才能帮助学生激发动力,挖掘潜能,从而坚定信心,最后起到启发学生、发人深省的作用。所以,在现代初中历史教学中,必须将历史微故事有机地渗透在历史教学中。
1.把历史微故事应用在前期阶段
课堂教学质量、教学任务能否完成和老师的开场白有着直接的关联,所以老师应该努力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从初中阶段的调查与研究来看,很难集中注意力,如果教学过程枯燥、乏味或者照本宣科,很容易让学生滋生抵触心理。鉴于此,在历史课程教学前,可以为学生设置新颖性、悬疑性的故事,以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例如,在学习西汉历史时,可以通过人彘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相关事件,并且发表看法,最后由老师详细地讲述该故事,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还能为后续《史记》的学习夯实基础,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
2.把微故事渗透到课中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时间一般在45分钟左右,怎样充分利用这段时间,让学生掌握历史知识就成为每个老师必须思索的问题。为了让学生真正处在听课状态,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将微故事应用到初中历史中,能帮助老师集中学生注意力,缓解紧张的氛围。如:在学习秦代历史时,针对学生精力不集中的情况,先向学生引出“大风起兮云飞扬”,以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在学生争抢着回答问题的同时,再由老师复述该故事,以提高历史课堂的趣味性,改善教学质量。
3.把微故事渗透到课末
把微故事贯彻到课程末尾,不仅能激发学习兴趣,同时还能帮助学生加深印象,减轻学习压力,提高学习质量。例如,在唐朝故事中,针对很多学生反映贞观之治深奥难懂的情况,可以结合宣武门事件缓解紧张感,利用该故事让学生了解唐朝历史。在春秋历史的学习中,将孔孟等先贤的故事引入教学中,在学生明确社会动荡的原因与具体情况后,就能更好地理解教材知识点,从而提高学习兴趣与信心。
历史活动课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技能,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同时,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设置活动课能够弥补我们在常规历史教学中的不足和问题,营造常规历史课所缺少的学习和探讨环境,为学生自我思考和探究创造一个相对自由和宽松的环境,同时,历史活动课能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而且有利于学生团结合作精神的形成,但我们当前的历史活动课还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这就需要老师努力探索,做好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一、当前历史活动课存在的问题
1.不重视历史活动课教学
从教师方面来看,在我们长期的教学中,老师注重的是教的过程,对于让学生参与教学,开展合作教学或者共同探讨等活动更是少之又少了,许多老师都觉得活动课是不是在走过场,把时间留给学生是否真的能完成教学任务,会不会有更好的效果。大部分老师从思想上放不开,没有真正认识到活动课的重要性,也就不愿意花时间去研究和实施活动课。从学生方面来看,历史课长期以来处于不被看重的地位,不在三大门主科的范围内,大多数学生认为历史课不必投入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只要死记硬背就可以了,在学校以升学率为主要目标的情况下,学生重视的也只是标准答案和最后的分数,对于活动课程也没有太在意。
2.不以学生为主体
在进行历史活动课的时候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要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作为指导者去完成,要让学生通过自主活动、思考,自主探索和实践,在活动中去体验和亲近历史,最终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但往往有些活动课只是老师在活动,老师作为主体和主导者,学生只是参与者,没有发挥出主体作用,结果还是达不到活动目的。
二、历史活动课教学的具体实施策略
1.表演型活动
初中阶段是学生过程的一个过渡阶段,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既有童年时代的活泼好动,思想和心理也开始发展和成熟,因此,融合了肢体表达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的表演型的活动课程正符合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在表演时,老师要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作为主角去活动,老师则作为指导者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但是不能过多干涉,如果干涉太多,活动就会变成是学生按照老师的指定去完成任务,表演也就失去了真正的价值。表演型活动按方式不同也可以分为编演历史剧、讲故事、知识竞赛等几种形式。例如在学习“秦王扫六合”这一课时,可以编演一部历史短剧,设计好台词和角色分配,让学生通过角色表演来感受秦王统一六国的情境,感受当时的时代背景,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
2.操作型活动
新课标指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和操作实践都是重要的学习方式。历史作为一门研究人类自身活动的学科,除了人物和故事之外,还包括文物、景物等,但是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有些历史文物由于人为和自然的一些因素,慢慢地在损坏和消失,有的甚至已经无法复原,而人类历史发展的这种不可再现性也决定了历史学科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方面比其他学科要困难得多,但也正是因为这样,历史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有着其他学科所不具备的培养动手操作能力的优势,再加上初中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他们喜欢探究新鲜的事物,所以操作型活动就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例如在学习“宋元文化”这一课时,老师可以通过带领学生参观造纸工厂或者是带学生去制作陶瓷,让学生感受四大发明和宋元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中华历史的发展历程,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探究型活动
在历史课的学习中,学生不仅要记住那些历史事件和人物,更要学会感知和理解历史,学会对过去发生的事情和历史规律进行分析和理解,并从中得到一些对人生有意义的启发和经验。通过在历史活动课中进行探究型活动,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发现问题,然后通过查找资料,主动探索研究分析,与他们人进行合作探讨,最后得到解决办法,得出正确的历史观和人生观,这个过程就是学生进步和成长的过程,不仅能让学生积累到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意义重大。总而言之,历史活动课的开展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真正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因此,老师在教学中要努力挖掘和探索,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实际,采取恰当的措施,总结和吸取经验教训,设计灵活有效的活动课程,提高教学质量,发挥历史活动课的真正意义。
参考文献:
[1]凌春梅.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活动实施途径微探[J].教育实践与研究(B),2015,(02):59-60.
[2]邢艳莉.对初中历史活动课实施策略的探讨[J].才智,2013,(29):16.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8-0100-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7.08.064
当今,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和理念正席卷华夏大地――微课。全国千千万万的教师正积极投身到微课这种新的教学实践中去,他们积极学习微课制作和运用的各种理念、知识与技术,产生了许多个性化强的DIY微课作品,充实了广阔的教学第一线,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得到了广大师生的热烈欢迎。但同时也有不少教师(包括本人)制作了一些水平不高、实用性不强或瑕疵较多的作品,有一种微课制作的“”,一哄而上、图“时髦”的感觉,实则顾此失彼,没有达到应有的教学目的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我认真对照、回顾了微课的相关理念、知识、技术与评价标准,结合历史教学,认为要使微课在历史教学中发挥有效的作用,应从以下几方面思考如何运用好微课。
一、多角度准备微课资源
微课的性质决定了微课内容虽然丰富但有严格的时间限定,一般在10分钟以内。所以,准备所需的教学课件,注意要短小精悍且内容充实。准备微课制作的其他相关资料,可以从网络上搜索或到图书馆等信息中心去查阅收集。同时,教师还要准备相关的微课制作软硬件,如喀秋莎CamtasiaStudio录屏软件、手机、摄像机、电子白板等,进一步整合各种教育资源,尤其是多媒体信息资源。经过教师的精挑细选,把适合初中学生认知的历史素材经过加工展示给学生,就能极大地丰富学生的历史知识。
二、找准知识点,运用有价值的微课
历史学科的性质决定了在短短的一节课之内历史教师不可能把所有的历史知识讲透、讲准,这就为学生课后进一步学习历史提供了先进的学习平台――历史微课。教师要在充分了解学生学情的基础上,加强对教材的分析,进一步吃透教学大纲,使历史微课知识点的选取有创意,真正遴选学生迫切需要解决的知识“拦路虎”,找准学生学习、考试中易混淆的易错点,抓住教与学的关键点。
三、微课与历史文本资料的巧妙结合
(一)在微课设计理念上要让历史知识鲜活起来,与实际生活密切结合
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丰富的一线教学经验优势,积极创设民主、和谐的微课学习氛围,使学生在自由、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高效率学习,感受学习的快乐,体会思维的奔放与激情。如我设计微课《宋元时期的科技发明》在讲到中国古代的重大发明――活字印刷术时,充分考虑学生爱玩泥巴和爱游戏的特性,在微课制作中加入了自己用泥巴制作和用工具刀镌刻泥活字的过程,一下引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程自然引入和过渡了进去。
(二)教学目标的制定,要细致且具体
通过展示微课学习目标,让学生清楚自己经过微课学习应达到的基本水平。微课教学目标的制定要考虑拓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广泛涉猎相关知识,并不断复习、巩固已学的历史知识。微课教学目标要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一定收获,满足不同的“口味”需求,使学生在观看学习微课视频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接受知识,转变学习态度,培养情感,达到新课程改革的三维教学目标要求。
(三)教学策略上要简洁、灵活易学
教师讲述要浅显易懂、深入浅出,让学生易于“消化吸收”所学知识,透彻理解历史知识。如我在设计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古代人类文明的交往与冲突》这一课的微课时,改变了教材原有的世界古代史的编排体系和编者的观察点,降低教学难度,从我校学生实际出发,让学生先从已学过的较熟悉的中国古代史当中来寻找人类和平交往的事例。不用多说,学生很快想到唐朝玄奘西行求取佛经并东扬佛法和鉴真东渡日本加强中日文化交流的典型案例,甚至有的学生还想到日本派遣唐使来中国交流学习等许多鲜活事例。然后,我顺其自然地引导学生逐步放大历史视野过渡到古代东西方人类文明和平交流的两个典型案例。这样一设计后,学生学习本课历史的过程由小到大、由浅入深、由简到难,不仅让学生轻松理解了较为概括、抽象与遥远的世界古代人类文明交往的历史,也为学生后面更进一步深入体会人类文明演进中的和平交流做好了铺垫,从而迅速打开了学生的历史思维“闸门”,使学生产生了一种豁然开朗的学习顿悟感。
(四)要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与氛围
良好的教W情境与氛围可以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的“角色”,引起学习的兴趣,增加学习的深度。如我在制作微课《古代人类文明的和平交往》讲述马克・波罗东游促进了古代东西方文明的交往时用雄壮、深沉的音乐来做衬托,用动画式的路线图展示马克・波罗东进西归的路线图,配合教师精妙的旁白解说,顿时给学生展示了一幅古代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和平征程之图,比学生单纯看书了解和老师的枯燥讲解效果强多了,引起了学生对马克・波罗的崇敬之情,激发了学生对人类和平的向往与尊重,引起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共鸣。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视频讲述中要使用规范的学术用语,让学生学到严谨、科学的知识,但同时又要发挥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与教学特色,用通俗易懂的讲授、幽默风趣的语言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产生教学的亲和力,创造良好教学生态,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以上是本人对初中历史微课运用的一点肤浅认识,要制作好的历史微课,还需努力学习,不断实践与创造。未来微课的趋势是微课的开发、技术门槛将不断降低,而对教师的微课设计水平和教学模式的创新能力的要求将不断提高。微课绝不是纯技术的,它的核心是课程。微课不能只图华丽而忽视了内容和质量。所以,要回归本真,微课是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模式的创新而诞生的,教师应将主要精力和时间放在对教学设计的创意上来,制作出水准高、生动有趣,并受学生欢迎的好微课,应用最先进的教育技术手段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