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01 09:20:36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地质信息化建设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中图分类号:F40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基本概念
物质、能量和信息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物质是世界存在的形式,能量是世界运动的形式,信息是物质抽象的形式。信息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基础,是人类活动的基本现象和必备要素。信息的产生、认知、收集、传递、处理、利用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各个时期,是人类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基础条件。信息化的概念起源于 60 年代的日本,后被译成英文传播到西方。信息化的表述,在中国学术界和政府部门作过较长时间争论和研讨。由于定义时的侧重点、对象、范围各不相同,种种定义各有千秋,现在引用较多的定义是: 信息化是在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推动下,信息技术和信息设备广泛应用到政治、经济、军事等各个领域的过程。据此,我们认为地质勘探信息化是指在国家最高地质勘探单位的统一规划和组织下,在地质勘探的各个方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和广泛利用信息资源,推进国民经济快速协调发展,加速推进数字地球建设的过程。
2 地质勘探的过程
2. 1 传统条件下的地质勘探过程
传统的地质勘探或者地质找矿过程,大致经过优选目标区、确定远景区、确定找矿靶区、系统工程控制和提交地质报告五个阶段。后一阶段是在前一阶段完成的基础上进行,不能超越前一阶段而进行下一阶段的任务。因此传统的地质勘探工作程序是串行,在数据链传输中,串行的效率也是比较高的。目前,地质勘探工作大多采用传统的方法和手段,工作流和数据流是不连续的和间民的,效率较低。在传统地质勘探过程中,野外的信息采集,室内的资料整理和分析化验等工作绝大部分都是手工操作,使得地质勘探过程中的人力和物力成本较高,过程较为漫长,地质勘探信息反馈滞后,数据挖掘没有深度,受计算能力和资料存储介质的影响,地质勘探资料叠加使用价值大大降低,在地表矿、易找矿极度减少的情况,地质找矿和深部预测找矿的能力大大降低。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和信息革命日新月异的今天,使用传统的罗盘、地质锤、放大镜等老三件和槽、井、坑、钻等手段进行地质勘探,难以保障高速发展的中国经济对矿产资源的扩张式需求,中国经济的发展近期内难以摆脱对外矿产资源的高度依赖,不采用新方法、新技术找矿,必将对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带来更多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
2. 2 信息化条件下的地质勘探过程
信息化条件下的地质勘探工作是在网络技术和计算技术的支撑下,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设备,将地质勘探的主流程进行数字化处理,采用基于 SOA 架构的技术,构建模块化的业务应用系统,通过流程再造和数据挖掘,充分利用信息资源进行地质找矿,为地质勘探工作提供良好的支撑、应用和服务环境,服务于地质勘探的全过程。在信息化条件下,地质勘探工作的野外信息采集全部由野外数字化采集系统完成,较为成型的有地质调查局开发的数字地质填图系统、探矿工程数据编录系统和黄金部队研发的野外数据采集系统等。野外信息采集完成后通常通过北斗卫星、3G 移动设备或者超短波、短波、异频转接器、数传设备与有线网络相结合的方式传到信息中心进行处理。数据库系统一般选用微软的 SQL 数据系统、甲骨文的 Oracle 数据系统、IBM 的 BD2 数据库系统,这三类数据库系统都能够处理大型的数据和较强的扩展能力。
3 地质勘探信息化顶层设计
地质勘探信息化的任务是实现地质勘探主流程信息化,核心是建立基于 SOA 构架的三层架构体系,关键是数据库技术、服务支撑环境和系统综合集成,重点是野外数据采集数字化,过程是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应用为支撑,通过不断数字化,逐步实现信息化。目标是缩短勘探周期、降低勘探成本、减少勘探投入、提高勘探效率,将地质勘探成果融入社会、勘探信息共享社会、勘探技术服务社会,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协调发展提供资源保障和技通过分析地质勘探过程,结合基于模块化的信息系统架构理念,充分考虑信息系统的特点和地质勘探工作的行业特点,我们认为地质勘探信息化的顶层设计应建立在基于 SOA 构架的“三横三纵”架构体系,分述如下。
3. 1 横向结构
共三层,分为硬件层、环境层和应用层。硬件层包括基础网络和计算环境。基础网络部分包括有线网络、无线网络和卫星网络,有线网络可采用基于 SDH 或者 MSTP 的电路进行远程组网,无线网络可以采用短波电台、超短波电台、数传设备和数字集群进行组网,卫星网可以采用租用商用卫星信道和设备的方式进行组网。需要注意的时,由于地质工作有很大一部分在野外,因此进行基础网络组网时,要确保有线网络、无线网络、卫星网络三网要互联互通、取长补短、互补空缺,才能为地质勘探数据流在各工作阶段的共享与应用提供基本支撑。计算环境包括网络中心、计算中心、存储中心和灾备中心,网络中心为数据传输和数据交换提供基本环境,计算中心为地质勘探诸信息的计算、管理和应用提供基本运行环境,存储中心为地质勘探数字化信息存储提供基本方式和存储空间,灾备中心主要是为数据发生意外而采取的补救措施和方法,一般有两种模式,一种是仅提供数据的异地备份功能,另一种是对数据和业务进行同时异地备份,确保业务系统和数据安全、稳定和可靠运行。环境层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和构件库( 软件) 。操作系统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是微软的 Win-dows 操作系统、Linux 操作系统和 Androld 操作系统,苹果的 OS 系统仅限于在苹果公司设计的设备上运行,不能在第三方设备上运行。数据库包括公共数据库和专业数据库,其中公共数据库主要存放与管理有关的数据信息,而专业数据库主要存放与地质勘探有关的专业数据信息。构件库( 软件) 包括基础业务构件库和数字化地质勘查软件,其中,基础业务构件库是指对地质勘探各阶段的任务进行需求分析与抽象建模后,通过编写独立的功能模块,然后通过搭建积木的方式进行业务应用系统组建和应用,数字化地质勘查软件是指由社会上的商业软件公司单独开发且能够为地质勘探某阶段所应用的独立软件,如 MapGIS 地理信息系统、SD 资源量估算软件、PCI 遥感图像处理系统等。应用层包括业务系统和应用系统两部分。业务系统主要是指地质勘探数据采集系统、地质勘探数据处理系统、地质勘探数据管理系统、地质勘探数据应用系统四部分,这部分功能主要是针对地质勘探人员进行地质勘探工作。应用系统包括服务系统和查询系统两部分,这部分功能主要是针对社会人员使用地质勘探信息并提供服务。
3. 2 纵向结构
共三方面,分别是安全防护、标准规范和运维管理。安全防护主要是对系统和数据进行安全防护,包括边界防护、防病毒、防入侵和加密防护等标准规范主要是将原来传统的地质勘探规范转化为信息化条件的工作规范,根据地质勘探信息化工作需要,对标准规范进行适当增、减,也包括地质勘探过程中管理工作的标准规范部分。运维管理主要是对地质勘探信息化方面的各种系统、数据进行全方位的维护和管理,使之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并为地质勘探工作服务。运维管理是信息系统良好运行的前提和基础,虽然不直接服务于地质勘探工作,但它是地质勘探信息化系统不可或缺的部分。
4 结语
地质勘探信息化是地质勘探工作在信息化条件下发展的必然结果,是提高地质勘探工作质量、效益、水平和能力的最佳途径,是降低地质勘探人力、物力、经济投入的最佳选择,是实现地质勘探工作现代化的重要方法和手段。
参考文献:
一、前言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都受到国际网络化技术不断发展的影响,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给档案事业的改革带来了较大的影响,同时给档案工作的发展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地质档案作为采油厂多年来在勘探、开发以及生产决策等系列活动中所形成的关键性的信息资源是采油厂生存和发展方面的真实记录,这些信息资源是取之不尽的物质财富 对于激烈的。市场竞争来说,采油厂若想在市场上取得相应的份额,就应符合时展的要求,加快地质档案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步伐,进而确立数字化档案馆的管理方式,不断地提升采油厂经营管理方面的效益。
二、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意义
信息化建设是当前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要素,作为我国产业优化升级以及实现工业现代化的关键性环节,对采油厂地质档案资源建设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实现采油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一) 地质档案信息化是采油厂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采油厂在开发与发展方面的活动记录通过档案信息的方式存在,这些信息和采油厂的生存与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在采油厂信息化的管理实践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地质档案从其发展的趋势上来说,只有和信息化有效结合,才能跟上信息化发展的步伐,才能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
(二)地质档案资源信息化建设是采油厂网络时代的必然选择基于网络的信息技术为有效地实现地质档案资源的共享提供了手段与途径。而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要求是开放式、实时性以及互递性的。
(三)地质档案信息化是网络时代改革与发展的内在要求
地质档案作为采油厂在开发历程方面的真实写照,具有不可再生的特征。伴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与发展,网络化的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档案的应用者在档案信息资源的需求方式上也出现了一定的改变,而地质档案工作的发展与地质档案资源信息化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只有有效地利用地质档案信息化这一传播模式,才能促进地质档案资源的不断发展,才能实现地质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进而实现地质档案所具有的社会价值与经济价值 。
(四)地质档案的信息化建设是档案工作自身发展的需要
地质档案作为采油厂重要工作的组成部分之一,在整个油田的建设与发展中所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大。对于采油厂来说,其自身经营管理的创新与发展,和地质档案资源的信息化建设有着密切的联系。地质档案信息化发展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提高采油厂在档案管理方面的工作能力。
②缩小档案所需要的保存空间,有效地扩展了存储能力。采油厂在经过了40多年的发展,在地质档案方面有着惊人的库存总量,这些库存的存在导致采油厂在档案管理方面出现了库房拥挤以及保管困难的问题。
③实现地质档案在检索方面更加方便与快捷。
④促进档案信息在网络系统中的交流。
三、实现采油档案的信息化管理的对策
(一)合理确定地质档案资源信息化建设的规划
通过确定合理的建设规范来确保信息化的协调发展。地质档案资源的信息化建设作为一个动态的系统化工程,其本身需要一个逐步推进的过程,在这个工程的实施过程中应站在可持续发展的层面上充分地理解地 质档案资源信息化建设所具有的作用,对地质档案资源信息化过程中所涉及的资源的合理配置、馆际协作、资源共享以及网络建设等诸多方面进行可行性的研究。
(二)成立档案资源数据库
通过成立档案资源数据库的方式促进档案资源信息化建设的发展,为档案资源信息化建设提供必要的信息资源。地质档案涵盖了地质勘探开发、油藏研究、油田规划以及各类调整方案的编制、测井以及深层油气资源的科学研究、对外合作等各个方面的诸多的信息资源。档案的管理部门若没有大量的档案馆藏,进行档案资源 的信息化建设就会失去依托的必要基础。
(三)地质档案信息化建设方面的资金投入的加大
资金投入的加大可以为采油厂地质档案信息的建设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在数字化地质档案馆的建立过程中,需要数据存储服务器以及提供数据检索服务的平台提供必要的支持,这些支撑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来作为物质保障。
(四)丰富地质档案的库藏资源
丰富的地质档案库藏资源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必要基础。地质档案作用的发挥与地质档案资源是否丰富有着必然的联系,失去了丰富的地质档案的库藏资源,地质档案的信息化建设的发展也就成了一句空话。
(五)加强档案资源信息化建设人才的队伍建设
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新学科、新技术以及新发明不断在石油行业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因而有必要不断提升档案资源信息化建设人才的队伍建设,建立一支高层次以及高素质的档案资源信息管理的专业队伍。这支专业队伍人员应掌握广泛的关于档案管理方面的科学文化知识,并有着较强的档案管理方面的专业技能与实践,同时还应掌握计算机应用相关的技术。从而有效地保证地质档案信息能够及时、快捷以及准确提供给石油开发利用者进行有效的利用,实现地质档案信息资源完全共享,为采油厂的生产经营管理提供服务。
四、结论
社会的发展,使得档案管理越发复杂,为方便单位工作的开展,对档案的科学管理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信息化条件下档案管理的要求,必须探索一条适应档案现代化发展的管理模式,实现地质所档案管理信息化也已十分必要,应该是采油厂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点,这也是时代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杨延琴. 浅析采油企业信息化地质档案的科学管理,企业技术开发,2011,(7)
[2]修静昳. 档案的信息化建设,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8)
[3]徐晨,孟庆峰.石油勘探资料档案的收集与管理,经验摘登,1997,(3)
中图分类号:J5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08-0086-01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地飞速发展,,地质勘查中迫切地需要信息化建设,以实现地质勘查效率的新突破。某些行业和系统已经逐步运用了先进的云计算、网络技术、物联网技术等信息技术,而且也已经有了长远的发展规划。可以说,信息化的技术手段使得相关行业得到了飞速地发展。但在地质勘查行业,信息化建设步伐还比较缓慢。因此,地勘单位应当加强对信息化地建设,不断地加大人力、财力、物力的建设,保证地质勘探信息化健康快速地进行,为国家找矿突破战略的顺利实施提供管理支撑。
一、地质勘查信息化的意义
地质勘查信息化建设不仅包括勘查部门内部的管理信息化,也包括勘查过程的信息化管理。随着人们对地质勘查信息化和数字化研究的逐步深入,越来越多的研究成果被运用到地质勘查的实践中去,而且发挥出巨大的现实意义[1]。
1 信息化的数字采集
地质勘探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一个至关重要的元素便是原始数据的采集工作,它一直都是地质勘查的重点和难点。原始数据作为地质勘查的基础数据,对勘查的质量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如何做好原始数据的准确收集,使之成为决策的基础数据一直以来备受勘查业务员的重视。为了迎战这个挑战,我们利用信息化建立起来的数据采集系统可以很好的提高勘查的工作效率和生产力水平,因为其具有实用灵活的采集方式广受工作人员赞赏。
2 信息化的数据处理
影响地质勘查结果的另一重要因素是数据的处理质量的优劣。众所周知,对勘查过程中的数据处理决定了勘查的准确度和能力水平。现阶段,由于地质勘查工作环境因素的多元化,地质勘查过程中遇到的数据多数是繁琐而复杂的,如果利用传统的处理手段,往往需要大量的人力,而且精准度不高,如若利用信息化的数学模型,使原始数据中多元的数据转变为一系列计算机可以识别的二进制代码,引入计算机内部,使之成为计算机可处理的数据类型,这样就可以实现相关难题的高效、准确性分析和处理,以便项目决策。
3 信息化的管理模式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各行各业都在进行着信息化变革,实践证明,信息化大大促进了各行各业的发展。地质勘查也必须尽快加入信息化大军,因为其更加需要统一、快速地信息化处理系统中心。例如,如若利用信息化勘查系统平台,则可方便的进行地质勘查信息地获取、处理、再利用,促进勘查知识的交流与分享[1],大大加快了行业的发展,也有利于地质勘查行业的创新,推动地质勘查信息化发展的历史进程。
二、地质勘查信息化的发展
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使得各行各业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地质勘查也不得不面临着新一代的变革,积极探索地质勘查的发展模式,有利于推动行业创新,促进生产力大幅度提高。本如下几点归纳:
1 地质勘查项目决策实时化
伴随着通讯技术、计算机技术等新兴技术地飞速发展,地质勘查信息化将变得更加渗透勘探行业。从前利用传统的方式解决问题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得出结论,运用现代化技术将大大推动项目实施效率。例如如果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利用网络技术搭建起来的业务管理系统和决策系统来实时对勘查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将会大大缩短相关项目的决策时间。
2 地质勘查处理趋于智能化
信息化的到来也给地质勘查带来了新的机遇,在勘查行业中随着 MAPGIS和SECTION图形软件与EXCEL表格软件的广泛应用,势必会造成传统处理手段的颠覆性发展。将来用户对原始数据的处理方式会提出更高的要求,这将促进传统手工方式向数字化和半自动化方式转变[2]。为此,在统一的图形系统下基于关系型数据库的研发应用系统下实现数据智能化处理将成为地勘行业研究的必然趋势。
3 地质勘查流程将实现数字化
地质勘查作为国家开发资源的基础力量,存在的时间比较长,所以与地质勘查的相关资料繁琐而复杂。目前,地质勘查面临着诸多问题,这造成了勘查行业的信息化发展缓慢。主要的问题如下:第一,相关采集数据格式不一致;第二,各环节的业务很难实施对接;第三,没有统一的信息支撑。为此,建立统一的信息化勘查系统平台变得极其重要,它可以让整个业务流程变得流畅高效。因此信息化地质勘查系统平台将成为未来勘查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如何推进信息化建设
1 重视人才战略
在推进行业建设的过程中,人才是不可忽略的一点。同样在推进地质勘查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也需要大量的人才。考虑到推进地质勘查行业的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融入了地质学、通信、计算机等多个学科,因此要想推进信息化建设过程,就必须加大复合型人才培养。努力培养一批既有深厚的地质学背景又有扎实的计算机技术功底的信息化人才[3]。除此之外,更要加大对全系统人员的信息化培训,提高全体人员的计算机知识,为地质勘查的信息化建设做好充分准备。
2 开拓适合性勘查信息化
地质勘查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要结合勘查的实际工作,不能盲目大搞信息化建设,要做到战略性规划。目前,在许多行业信息化技术已经成为其成熟技术,由于地质勘查行业与其他技术领域交叉较少,因此需要定位在能够将成熟的信息化技术与传统地质勘查业务相结合上,挖掘潜力,提出地勘行业信息化解决方案,不断整合资源,形成特有的信息化发展模式,实现地勘工作的信息化。除此之外,还应不断整合资源,形成特有的信息化发展模式,实现地勘工作的信息化、网络化、标准化和自动化,提高地质勘查的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为地质勘查技术人员提供应用管理、数据资源分析处理的平台,有效改善地勘管理的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水平,并为各级管理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3 多元化的信息化建设
要想全面提高地质勘查信息化建设,就必须要推进全方位的信息化建设。信息化和地质勘查行业的融合,无疑对地质勘查行业的发展起到了革命性的促进作用。在人力、财力支持下,必将诞生许多信息化平台,诸如各种地勘应用信息系统、档案管理信息系统、人事财务管理系统,地质勘查系统等[4]。这些相关系统需要认真的做好传统理念到信息化理念的过度,在地质勘查的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更要着重强调研究成果在社会化应用的程度,确保勘查部门与相关部门的沟通流畅。只有各个信息化部门相互顺畅地流通合作,才能为地勘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做出贡献,促进其蓬勃发展[4]。
四、结论
国家资源的开发离不开地质勘查的努力,努力建设地质勘查信息化建设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对国家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众所周知,地勘行业的追求莫过于更好地给国家提供资源保障,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无疑为其增加战斗力量。虽然现在地质勘查信息化还不是很高,但在各级勘查单位的重视和努力下,将会逐步缩小与其他行业的信息化差异程度,为国家资源高效开发贡献更加强大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李香仙,浅谈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J],科技创新导论,2011.
档案工作信息化建设是当前档案管理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特别是在当前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档案已成为当前时展的重要资源,人们对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也越来越重视。地质档案作为地质勘察活动过程中形成的重要的信息资源,其不仅地质单位内部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而且对于地质工作的长期发展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通过加强地质档案信息化建设,可以有效的提高地质档案管理的水平,确保档案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的全面提升,加快地质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实现。
一、地质档案信息化建设概述
地质档案信息化建设就是以信息化技术为重要依托,通过建立一套完善的档案信息系统,充分的利用各种先进设备、网络及数据库来对地质档案信息进行综合化管理,并为用户提供快速检索,使用户能够快速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资料。地质档案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利用传统的载体保存时档案资料查找和翻阅都不便利,因此在地质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可以利用新型的载体来对档案进行储存、保管、查找和利用,可以为利用者提供更多的便利。地勘单位档案信息化的实现不仅需要具备先进的设备,同时还要具备一批有知识、有文化能够对先进设备进行操作的专业人才,另外还要搞好档案资料的基础工作,做好档案信息的接收、加工、存储、开发、检索和传输等工作,加快推动档案管理标准化和规范化的实现。
二、加强地质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策略
(一)重视地质档案信息化建设
长期以来我国地质档案管理水平都较为落后,档案人员思想守旧,在当前地质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需要档案管理人员要加快理念的转变,从传统的观念中及时脱离开来,加快以信息化形式来推进档案更好的服务于社会。档案管理人员要从传统的储存和保密观念中走出来,树立服务用户的现念,能够在档案工作中时刻从用户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同时还要树立资源共享的观点,充分的借助于网络和科学技术来对信息进行有序整理,加快实现档案信息共享,使地质档案的价值更好的发挥出来。
(二)基础硬件设施建设
硬件设施是档案信息传输、交换及共享的重要基础性条件,只有在具备完备的基础硬件设施基础上,才能更好的将档案信息化的整体效益发挥出来。在地质档案硬件设施建设工作中,需要针对实际情况和具体需求,并考虑到前后衔接问题,制定中长期规划,采用逐年添加的方式来完成硬件基础设施的配置,使投入的资金能够发挥出最大的效能。
(三)加强数据库及管理系统的建设
研究城市地质资料汇交、管理制度和社会共享机制,集成各类地质档案资料,挖掘潜在价值和社会需求,建立城市地质钻孔数据库、城市数字地质图数据库、城市水工环地质数据库,开发其管理系统;探索三维地质结构与地质环境的链接,研究三维地质结构与地下空间的耦合,实现地质环境变化过程模拟与预测,实现城市建设、地下空间利用与地质环境的有机结合和最佳利用;建设与完善城市地质三维空间数据库管理系统和咨询系统服务平台。
(四)地质资料信息共享服务体系建设
在地质资料信息共享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借助于地质数据资源的整理和建设,充分的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进一步推进地质资料开发利用,从而使地质档案能够更好的提高服务水平,构建完善的地质档案信息共享的服务平台和网络服务体系,开展重点区域的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并对外提供服务工作,加快推动地质资料信息产品的开发,并地质档案信息服务产业化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五)树立“大服务”的意识
地质资料成果服务的多领域、多功能、专业性、时效性强等特点,建立馆藏机构的常规服务与专业机构的专题服务相结合的“全方位、全过程”大服务理念,变过去“仓库保管员”为现在的“超市促销员”,加大服务宣传力度,分类分级,建立客户服务计划和服务反馈机制。建设地质资料数据中心,搭建信息共享与服务平台。
(六)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
档案信息化水平的提升需要依赖于档案管理人员素质的提高,因此对于地质单位来讲,需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档案干部队伍,为档案信息化建设提供充足的人才保障。
第一,注重人才建设。地质单位可根据需要引进一批信息化专业人才,不能仅限于对管理经验丰富的人才选用。第二,加强在职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队伍的建设和壮大需要加强对知识的学习和技能培训,管理人员可以通过知识讲座或者专题培训等形式对科技知识有更加深入的了解,不断适应对档案信息化的建设。第三,制定有效的激励机制。地质单位激励机制的不完善往往造成人才流失,为了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通过改变内部管理机制吸引更多的人才很重要。
三、结束语
地质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性和系统性的工作,在当前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也在不断的加快,尽管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但通过地质单位的不断努力,档案信息技术水平、信息管理标准化水平等都取得了较快的进步,同时地质档案管理人员思想观念也在不断更新,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能够更好的完成当前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各项工作需求,为推动地质档案的信息化、现代化和数字化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