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作品的时代性范文

时间:2023-09-01 09:20:37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艺术作品的时代性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艺术作品的时代性

篇1

1、自画像产生的历史原因和意义

自画像是艺术家为自己所画的肖像作品,达芬奇、丢勒、伦伯朗、库尔贝、凡高、毕加索等许多画家们都在画史上以自画像著称。这些自画像是画家本人在特定的历史时期真实的写照,是忠于自己内心感情的表现,自画像创作是非常有意义的,首先是艺术家自传式的记录。同时,在画布上又可以自由的表达艺术家对人生、社会、艺术的见解。

自画像作为一种表现形式,它的出现及发展,与人们的自我意识苏醒和自我价值体现有着密切的关系。它同风景画一样,是从西方宗教画中分离出来的。在早期绘画,创作者自身的形象是无资格出现在画面中的。画家们被视为体力劳动者,卑微的手艺人,为上等社会所鄙视。到15世纪晚期,达芬奇等艺术家们认识到艺术家不是卑微无知的匠人,而是具有文化和艺术修养、通晓自由学科和科学知识的社会精英。这时期画家自身的形象开始出现在历史或宗教性的作品中,艺术家们开始在自己作品的一角留下本人的形像,画家通常是将自己装扮成故事中的人物出现在画面中,渐渐的画家自己的形象在画面中所占的位置越来越大,并不断向画面的中心移动,直至后来的现实主义画家库尔贝把自己画到了画面的正中心。这是艺术家社会地位以及自信心提高的一种表现,展示和炫耀自我修养、社会地位、服饰、仪态等。艺术家表达了他们关于提高艺术和自身的地位,重塑自身形象的理想和愿望,自画像也成为人们希望探知艺术家内心世界的一个窗口。

2、自画像作品在不同时期的表现和作用

任何事物的产生和发展都是与它的历史背景和客观现实环境等因素分不开的。绘画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语言形式,它的发展与时代的变迁和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受诸多方面的影响。不同的时代就会出现不同的艺术观念,产生出新的艺术流派及风格,不断地赋予艺术以新的生命,从而推动艺术的发展[1]。自画像艺术的发展变化就是一部西方美术史的演变发展过程,传统的自画像是以真实的表现自我为目的,准确的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内心世界为特征。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改变了中世纪艺术家对待自然的态度和方法,他们把真实地再现自然面貌当作绘画的宗旨和技术能力的体现。这种绘画形式从15世纪到17世纪以后发展到更加成熟,自画像在这时期产生并发展成一种特殊的绘画形式。

19世纪中叶,这个时期画家们在自画像的处理上己不再是单纯的灰暗调子,而更多的是把自己置身于大自然之中,或者把自己和现实生活的道具结合在一起表现。同时在描绘自己的画像时,衣着随便自然,不加修饰,显得纯朴实在。

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活跃于巴黎的革新艺术家们,他们反对传统的绘画形式,抛弃了传统的绘画思想,探索绘画自身独力的价值,摆脱了历史、宗教题材的束敷。从这一时期开始,欧洲艺术从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过渡,经历了印象主义、新印象主义、后印象主义等风格流派,世界艺术的现代性开始来临。

印象派在自画像作品中更加侧重人物的自我、精神状态的描绘,强调人物的现代性,他们更自由地使用了色彩、线条以及由色彩和线条构成的抽象形式,他们认识到这些纯粹的绘画语言似乎更能表达他们所要表达的东西[2]。绘画作品展现的是人物性格与心灵世界,传达画家情感与艺术理念不再仅仅是通过写实手段,而是通过背离传统,淡化真实,强调对绘画语言实质的开拓手法来实现。

20世纪抽象、变形、立体、象征、表现等等流派并存,自画像同样被画家们用来探索新的艺术语言形式。画家们更加注意人物的内部特征的描绘,人物外部特征被加以主观处理,对象的外部特征并不重要,画家只是从中寻求抒发内心感受的契机。在现代绘画的各种流派中,艺术家没有什么固定的美术标准,艺术家根据各自的天性和自己的本能进行制作[2],作品充分体现了那种表现“内在需要”的艺术追求,绘画在此己发生了“面目全非”的改变,艺术家的主体精神开始解放,造型和色彩被抽离出来获得新生,现代艺术在突进中开始催生更新的语言[3]。

艺术大师们的自画像,无论哪个时期,都是对自我个性的表达,自画像是他们转移、减轻内心痛苦的手段,在探索自己内心世界的同时也是他们艺术的实验田。艺术家用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发掘自我意识。自画像就象艺术家的自传,展现了艺术家的技艺、思想、自信、审美观及社会地位。总体来看,自画像的产生和发展是从注重人类个体的外部特征转向内部特征,从描绘具体的个人转向非特定个体,从古典的传统法则转向注重内心情感加以主观处理的转变。每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画家观察、认识世界方式不同,作品的语言风格也不同,这些因素对于生活在现今时代的艺术家思想同样具有启示作用。

3、现代自画像的创新性与时代性

在十九世纪以前的绘画中我们可以看到多为表现宗教故事、历史故事、贵族人物肖像为主要题材,这当然是由当时的历史时代背景所决定的。今天,在现代自画像绘画中,如何展示自己的作品语言,如何用具有当代性的思维去思考,如何吸收和创新是重要任务之一,这是我们当代画家所应研究的课题。处在不同时代的画家,个性有可能有相通之处,但是他们个性体验、生存的环境肯定不同,即使是同一个时代,也肯定会呈现不同的个性体现。同样是语言,艺术作品也需要用不同的表达方式跟观者交流,这样就需要艺术家用自己独特的个性语言来表达绘画的内涵。绘画的表现语言就是一种表述方式。不同的艺术有不同的规范,当代绘画吸收了现代绘画发展的一些成果,结合了现代艺术的一些观念和技术材料。从绘画的手段以及对绘画特点的认识角度出发,对作品进行了新的创造与探索。传统的写实手法以不足以表现新时代了,现代油画以真切的审美感受面对变化了的社会现象,去探索真实,表达出新的感受。寻找画家独特的绘画风格追求,以期让绘画领域呈现出更丰富的面貌。

对于自画像绘画语言的形成,时代感和当代性是需要关注的问题。当今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数码技术的广泛应用,都给绘画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和挑战。借鉴影像、数码,利用新材料等科技手段,已成为当今艺术家常用的手法,很多艺术作品在媒材上已完全打破了以往艺术种类的划分界限。不拘一格的媒材方式使艺术派生出形形、生机勃勃的新的语言形式[4]。今天,我们正处在一场大变革的前夜,人类自身所创造的网络空间正在彻底重塑人类社会的空间,人类的生存空间正在被重新定义。知识洪峰时代的到来和由网络技术的信息交易成本的降低将使每一个人成为一个真正的创新主体[5]。它给绘画提供了图像形式想象的无限可能和绘画手法创新的课题。当然,这并不是说我们不需要学习和借鉴传统的绘画经验,大师们在自画像等方面已做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创作出许多传世之创,为我们今天的自画像创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也是我们学习自画像绘画技巧必须研究和继承的传统,继承与发展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向传统学习,没有传统就没有创新,传统提供出一块坚实的平台,以便艺术家向上跳跃。在对某一阶段大师作品作深致研究,对个人的艺术品味发展是非常有好处的,我们可以从大师作品中领悟到大师的精神所在,大师们把他们的精神留在画布上,留在语言的表现中。我们继承的不能是表面形式,我们的时代在变迁,我们的生存环境在改变,我们的认知在拓展。因此,要用我们当代人自己的思考、自己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感受,这才是绘画的真谛。

4、结语

今天我们处在一个信息图像时代,人们不需要高超的技能就能得到高质量的影像和照片。在这样的一个时代,我们如果还是完全用以前的绘画方式来创作,那必将被淘汰。自画像语言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必须要发展,更要有当代性,这是时代的要求。社会在不断的发展,世界高科技突飞猛进,我们的认知世界也在不断变化,艺术呈现多元的态势。作为绘画题材的一种“自画像”来说,在这新世纪也应有着不同的内涵与表达方式。

参考文献:

[1]曲欣超写实主义绘画[M]广西美术出版社19961

[2]王健超越性思维[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63,85

篇2

1在声乐艺术实践中表演技巧的要求

1.1真实

真实指的是声乐艺术表演的时候,演唱者需要正确地掌握与理解原作品,这样才可以很好地表现出演唱者的体会与理解分析水平,彰显表演者的较高艺术素养。在进行声乐表演练习时,演员必须揣摩并表现出丰富的情感,熟练掌握声乐作品的词曲与作者的思维。进行声乐艺术实践的时候,艺术作品里语调的起伏、语气的急缓、旋律的高低、举止的多样化均可以表现出来。如果可以完成合适的布局、精妙的词曲、有效结合肢体动作等内容,这非常有利于演唱者表演。

1.2想象力

在声乐艺术实践过程中对表演技巧进行艺术分析,会受到作曲家创作作品时心理状态的影响,还有创作者或者表演者的思维与感情,要进行有效的融合才可以真正理解表演技巧。声乐艺术实践的时候,需要表演者通过熟练的表演技巧来完成艺术想象。因而声乐演员的想象力十分重要,在表演中往往需要演员充分发挥想象力,将其想象中的情感更好地融入表演,从而进一步升华的丰富表演内容。演唱者通过充分的艺术想象,结合实践,把自身想象与艺术表演相互融合,真正表达出作家所需要的情感,向观众传达出作品的情感及内涵,达到完美的演出效果。

1.3时代性

声乐表演的技巧具有时代性特征,在一部分声乐艺术家看来,著名的艺术作品是可以跨越时间的,不过作品的演出方式会随着时代的进步而发生改变。声乐艺术能够重现历史和时代性,对表演技巧进行研究的时候历史和时代性都很重要。其中包含非常精巧的内部构造,还有很多声部配合,比如在莫扎特的时代,声乐艺术构造比较注重其连续性及逻辑性,而舒伯特的时代就比较重视自由创造,提倡在声乐表演中加入更丰富的情感。在时代的发展与更替中,声乐作品的表演方式和技巧也有极大的变化。对声乐作品与表演技巧做出时代性研究的时候,必须重视历史,把新的活力加入历史作品中,在作品里找到美的感受,与时代精神有效融合来促进艺术作品的进一步升华,进一步迎合时代需要,赋予声乐作品更具时代性的内涵,从而激发声乐表演者的艺术创造力与表达力。

2声乐艺术实践中表演技巧的培养策略

2.1注重自身情感的应用

声乐艺术表演者应将自己体会到的复杂人物情感融入作品中,也就是说表演者在演出时,要做到准确丰富的情感表达。这种情感并不是生搬硬套的,关系到表演时的情感体验传递。通常表演艺术者在表演时,都会有或大或小的心理压力,要弱化压力带来的负面影响,设身处地地体会人物感情,才能将自己代入角色,并实现作品所需要的情感表达。作为一名合格的声乐表演者,首先,要熟练掌握地演唱技巧,大部分的表演者在舞台上进行表演的时候,都会有很大的压力,这种情况下,他们经常就会忽略情感的展现。这个问题如果想要解决,就需要表演者在训练的时候下苦功,尽可能熟练地掌握演唱技巧。在进行声乐艺术表演的时候,表演者必须要灵活掌握表演技巧,在表演技巧得到保证的情况下,将更多的情感表达出来,表演者的演唱不仅需要唱功,也需要情感,这对于演唱者的考验是非常大的。其次,声乐作品是有灵魂的,表演者要深入了解作品,才能将情感准确地表达出来,准确掌握作者创作时的想法,结合自身体验,将个人情感融入演唱中去,促进作曲家、表演者与听众三方之间的情感交流。表演者要以原声乐作为重要基础,通过表演将自己的真实情感与作品作者之间的思想完美结合在一起,在声乐作品的表达中,通常遵循时代性的原则。无论是哪一个时代的声乐作品,都具有一定的历史背景,演奏者在表演过程中,可以结合作品自身的时代背景进行演绎,加深对作品创作者的理解,传递出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作品想要表达的情感,因此在声乐表演中,表演者需要与作品本身进行完美的融合。

2.2注重表演者角色的变换

在声乐艺术的实践过程中,需要表演者进行角色的转化,一般来说在戏剧或者影视方面,表演者所承担的角色是固定不变的,每一个表演者都有符合自己的定位和角色,但是在声乐作品中,并不是这样的,有的表演者一个人需要扮演多个角色,角色的分配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变动性,角色与角色之间具有较强的兼容性[1~3]。在声乐表演中,声乐艺术作品开始之前,前奏中出现的表演者与他自身扮演的角色并不完全相同,前者主要是一个登台之初的演员,而后者则需要演员抛开自己表演的环境,将自身充分融入艺术作品角色中来进行演绎,不管是演唱者还是演奏者,表演效果都必须借助于表演者的情感抒发,使得声乐艺术作品塑造的角色与表演者的神情动作保持一致。

2.3注重表演中手势动作的培养

声乐艺术实践中,表演者不仅可以充分展示高湛的声音控制与技巧,还可以运用各种肢体语言为表演增色。如手势动作等肢体语言由于没有声带、口齿等传统语言器官的参与,又被看作一种外部语言。而在声乐表演中,外部语言是指演员利用四肢、整个身体等做出的能向观众传达某种情绪与意思表达的动作。在声乐表演中,由于舞台上聚集在演员身上的光束,观众即使坐在台下,也可以充分看到表演者的肢体动作及表情。因而,演员的表演应该是由内而外遍及全身的,手部动作等肢体语言的编排与练习也就极为重要。只有表演者的肢体语言与背景音乐、声乐表演和谐统一、相互协调,才能得到更好的舞台效果,才能保证艺术作品情感的有效传达,才能使观众获得更好的观赏体验。反之,若演员不做手势动作或者肢体僵硬缺乏美感,不仅无法起到加强表演情绪的作用,还可能会影响演出的实际效果。在一场声乐演出中,演员可以使用多种类型的手势来为声乐表演锦上添花。其中,表演者较常使用的手势动作可以分为以下四种。指示性手势,目的是向观众表示方向与指令,或者指明位置;情绪性手势,是表演者传递并加强喜怒哀乐等情绪的辅动作;象征性手势,是为了深化情感表达,借助有力的手部动作体现出演员的激烈感情;模仿性手势,是指表演者通过模仿某种物体,借以向观众表达其意思的手势。

2.4注重面部表情的培养

声乐艺术的表演技巧包括肢体语言的培养、面部表情的把握和控制,这些都是演出中不可或缺的表演元素,对表演的整体效果与情感传达具有重要作用[4~6]。在声乐艺术作品的培养过程中,除了表演者需要较大幅度的肢体动作以外,面部表情的管理和应用也是表演者必须具备的技能,表演者可以通过微妙的面部表情,传递出肢体语言所不能表达的情感,增强整个声乐作品的感染力。表演者可以利用面部表情的变化来表现人物心理的变化以及各种情绪的有效表达,以此更好地传递出作品本身需要表达的情感,达到更好的表演效果。在实际的声乐艺术作品的演绎过程中,如果手势动作难以表达出人物的心理变化,可能面部表情更加有助于情感的传递,比如一个皱眉的表情,就可以传递出人物心情苦闷的特点,挑眉的面部表情可以传递出人物放浪不羁的性格特点,因此在实际的声乐表演过程中,表演者要更加注重面部的表情管理,让艺术的表达更加生动鲜活。

3结束语

在声乐表演过程中,我们要牢牢把握艺术表演的三“性”,即时代性、丰富性、真实性。声乐艺术的演出过程也是演员表演实力的检验过程,在实际的表演过程中,表演者要将面部表情、肢体动作、情感表达融为一体,针对不同的声乐作品,要准确地把握不同类型的声乐作品的特征,在表演过程中做到收放自如,此外,每一个声乐艺术作品的实践者都应该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弥补自己在表演方面的一些不足,要把声乐艺术作品表达得更加完美,如此一来,学习者就会更加注重磨炼自身表演技巧,也为更多优秀声乐艺术作品的诞生提供了基础条件及人才储备。

参考文献:

[1]庞忠海,王茜.声乐艺术实践中表演技巧的艺术探究[J].黄河之声,2018(2).

[2]张智群.声乐艺术实践中表演技巧的培养分析[J].戏剧之家,2017(22):79.

篇3

    也就是说,只要伴随着社会与文化的转型,时代综合因素不断变化,文化心理结构无疑也发生相应的转变。而这又影响了审美文化的走向和审美心理结构的变化。进而影响了创作主体——艺术家,促进了艺术的发展变化。任何一个艺术家的艺术作品,任何一种艺术风格或艺术形态,都不能被关在时代精神凝聚的文化心理结构之外。文化心理结构是经过历史积淀而来,渗透于每个个体心灵深处,无声无息地发挥着作用,对于善于体会生活的艺术家而言,这种作用尤为显着,推动着他们在艺术创作中加以表现。

    “心理结构创造艺术的永恒,永恒的艺术也创造、体现人类流传下来的社会性的共同心理结构。”艺术作品一旦产生,便完全属于全人类的时代成果,并由时代对它进行优劣筛选。只有符合时代精神和反映真实的文化心理结构的艺术作品,才能最终具有永恒的魅力。希波战争的胜利和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那个时代需要创造新的典型,讴歌奴隶主民主政治和战争的胜利。那个时代的艺术任务就是刻画有充沛生命力的理想的自由民。时代需要艺术,艺术品体现时代特征。只有蕴含时代精神内容的艺术作品才能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经得住考验,而一直闪烁着人类智慧的光芒。

    时代不同,文化心理结构不同,审美心理结构不同,艺术也因此不同。瑞士艺术史家海恩瑞希在其《艺术史原理》中指出,不存在某种能适合一切时代的艺术形态与风格,艺术作品及其风格,形式特点的形成,不仅同艺术家的个性有关,而且同他浸染接续的时代精神有关。艺术史家一般都把毕加索的艺术经历分为几个时期:蓝色时期、玫瑰红时期、立体主义时期、晚年艺术。毕加索一生绘画风格的不断更新和变化,这与艺术家本身心理和后天经历有极大的关系。但在他身上,正好印证了变化了的时代赋予艺术家不同的时代观念。从写实绘画到抽象,立体的形象变化,绘画一连串发展在毕加索各个时期淋漓尽致地被表现出来。艺术的每一种形式都既是艺术主体内心深处的自我表现,又同时是时代观念变化的化身。

篇4

中图分类号:F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11—0297—02



在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形成的过程中,品牌的作用日益凸显。品牌战略研究权威彻纳东尼指出:“一个企业的品牌是其竞争优势的主要源泉和富有价值的战略财富。”1 它不仅代表着一个企业的形象也体现着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反映着一个民族竞争能力的强弱。相对于其他产业品牌来说,文化品牌不仅具有商业属性,更具有文化性、意识形态属性。所以一个文化品牌的创立与发掘,其实质更是文化内涵的创意与赋形,其核心在于文化产品的创造。就影视动漫产业来说,其品牌的培育更多的是通过原创作品的艺术形象和价值观念,赋予文化品牌核心内涵,并运用现代手段进行品牌传播和推广。原创作品成为整个产业链的价值核心,其文化价值决定了产业的收益。本文就从艺术原创的角度来探讨文化产业品牌培育问题。

一、艺术原创价值:文化品牌培育的核心

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部门最首要的区别就在于产业价值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知识与心灵的需要以及娱乐、休闲的需要,决定产业价值大小的,是其中蕴含的“文化”价值。科技的发达、网络的通畅、文化产品自身的无形性和易复制性都促使文化产业在自身的发展中强调开创和维新,艺术原创成为文化品牌的核心生命力。首先,艺术作品原创丰富了品牌文化、塑造了品牌个性。品牌文化是指品牌所代表的利益认知、情感属性、文化传统,品牌个性是指一个品牌与众不同的地方,也是其最能打动消费者心理的重要元素,艺术原创是其成功的关节点。创意思维通过对新旧文化资源的激活、整合,适应了市场不断的变化和需求,丰富了品牌文化和品牌个性,使产业显示出更强的生命力。很多公司通过原创作品走向成功之路,如三辰的“蓝猫”、河南小皇后剧团的原创剧目、漓江山水实景演出都形成了独特的品牌文化和品牌个性,使公司取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其次,艺术原创不断地提升品牌资本。品牌资本作为一种无形的资产依靠的是知识、技术、智力、技巧,这些方面的每一点革新都来源于原创活动,创意思维不断地创作出新的作品,将无形的文化价值持续地转化为有形的品牌价值之中,把文化财富转化成企业竞争的资本,成为提升品牌资本的第一推动力。如迪斯尼正是通过创意激活文化资源,把知识、技术、智力、技巧结合起来,创作了大量的优秀作品,提升了品牌资本。再次,艺术原创是品牌发展的持续力量。好的品牌具有很强的领导力和竞争力,包括逆境生存能力、经久不衰的持续力、跨越文化与市场的能力。成功的商家为了保持成功,必须不断拥有新的作品来提升原有文化资源的价值,从而形成资源在市场上的最大效益。原创作品不仅给消费者创造新的消费享受,给市场带来新的繁荣,而且给传统产品创造了新的卖点,带来了新的商机,成为推动品牌发展的巨大动力。

二、艺术原创内容:文化品牌培育的内涵

(一)艺术语言的原创。艺术语言是指任何一门艺术所拥有的独特的表现方式和手段,如绘画语言的线条、色彩、构图,电影语言的画面、声音、蒙太奇,动画艺术的造型、场景、原画设计、声音、文字等。在文化产业的发展过程中,科技的发达、网络媒体的便捷,人们接受新知识的速度处于快速更新中,人们的审美能力和消费需求不断的提高,对文化产业的内容也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在影视动漫产业中,不论是艺术语言审美表达还是其技术制造上都处于不断的挑战和突破的过程中。艺术语言的创新使艺术作品具有了与众不同的魅力,如《铁臂阿童木》第一次运用的电影镜头拍摄方法、《暗恋桃花源》的时空交错并行以及《妈妈咪呀》中国版的改编,不同的艺术语言的传达与表现都具有典型的地域特点和时代特色,体现了文化品牌的创意精神,从艺术语言的层面上营造了产业品牌自身特色。

(二)艺术形象的原创。艺术形象是在艺术语言基础上的可感的综合形象,包括角色外在形象设计、内在性格设计、作品情节安排等。优秀的艺术团队的创意思维塑造了一个个丰富饱满令人难忘的艺术形象和故事内容。优秀的艺术形象具有独特的外在形象和鲜明的性格特征,不论是憨态可掬的管家钟表(《美女与野兽》)还是蛮横暴戾的孔雀王子(《功夫熊猫2》)、机智诙谐的阿凡提(《阿凡提》)都引发了欣赏者的强烈共鸣。在作品情节安排上,艺术家亦强调情节设计的合理性、时代性、民族文化性,如《青蛇》是借《白蛇传》的传说生发出极具时代感引人深思的作品、《甜蜜蜜》是对一个时代的回望、动画短片《猫》运用了以小见大、矛盾冲突、对比等创意手法,把一个故事演绎得感人至深。极具个性的艺术形象和引人的故事情节成为产业品牌的典型符号,它们以直观的形式传达了产业品牌内涵,成为产业品牌形象。

(三)艺术意蕴传达。品牌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品牌的灵魂,艺术作品中的审美价值和文化底蕴,给品牌赋予隽永、稳定的因素。影视动漫艺术作品应在形式的基础上探求更深的文化意蕴,黑格尔说:“意蕴总是比直接显现的形象更为深远的一种东西。艺术作品应该具有意蕴。”2 许多优秀的艺术作品富有意蕴。宫崎骏的每部作品,虽然题材不同,却将梦想、环保、人生、生存这些令人反思的讯息融合其中,被誉为“第一位将动画上升到人文高度的思想者”。其它如《一九零零》里面对人与社会、人生与音乐的思考、《战争启示录》里对战争和人性的反思、《功夫熊猫》里面的通变思想、《樱桃小丸子》中爱的教育无不令人动容。艺术作品的意蕴赋予作品永久的生命力,从文化理性角度营造了品牌文化精髓。

三、艺术原创原则:文化品牌培育的理念

(一)时代性与时尚性并存。作为内容产业,艺术作品原创强调文化的时代性和时尚性。文化是根、创意是魂,恰恰是在传统文化新变和时代精神的把握基础上,创意思维结出累累硕果,使文化爆发出真正的持久的生命力。同时,作为大众娱乐化产物,随着消费群体不断年轻化,文化产品要跟随时尚的潮流,无论在制作技术的现代化发展、情节设计的社会性特点、还是文化理念的时代性追求上都应体现出来。如蔡志忠的作品、几米的漫画、拓荒的作品都是在传统文化艺术与现代的时尚流行之间寻找了结合点取得了巨大成功。

(二)民族性与国际化相结合。文化产业作为创意产业,强调产品的文化差异和特色。要创造国际化产业品牌,其出路只有是民族性与国际化相结合。文化产业的民族性就是充分挖掘本土文化特色和文化优势,张扬自身文化个性。在选题和编剧上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取材,把时代精神融入民族化特征之中;在作品制作上,借鉴中国传统艺术形式凸显自我的民族特色;在作品理念上融入传统的社会价值观、道德伦理观及审美取向等。此外,我国的文化品牌要走向世界,必须走民族性与国际化相结合的道路。《功夫熊猫》、《木乃伊3:龙帝之墓》等融合中国元素的大片让国人看到了这种魅力。异域的文化竞争和资源借用已经使我们感到压力与挑战,同时也进行着诸多的改变。《麦兜故事》就“表现了本土特色及一种世界共通的情怀。”3 张艺谋电影的本土化与国际化的结合为他带来了极大的荣誉。《中华小子》“将一个中国的故事,以国际化的视角来叙述,使民族的东西更适合于世界,兼顾了整个国际市场观众的欣赏习惯。”4 民族元素与国际时尚元素的综合,体现了新世纪全球化的审美倾向,也指明了未来文化产业艺术作品创作的方向。

(三)艺术性与实用性同在。文化产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存的特点决定了艺术作品的功利性追求,艺术作品的目的就是实现文化资本最大可能的价值转化。所以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要坚持艺术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首先,艺术作品创作以市场为导向。市场导向包括市场需求、消费人群、产品定位等各个方面。只有以良好的市场前景作支撑,才能创作符合市场需求的文化作品。在全球经济文化一体化的趋势下,艺术作品消费市场应突破文化的国家、地域、年代限制,从作品创作的源头最大化的拓展自身的适应领域。如《花木兰》融合了诸多文化元素不仅给欧美消费群众带来的极大的新鲜感而且轻松地打入中国的巨大市场,很好地拓展了自身的消费市场,实现了产品价值最大化转换。其次,艺术的审美与非审美相结合。艺术作品一方面要迎合市场,另一方面也要追求自身的艺术价值。艺术作品的艺术价值的高低是决定其潜在市场、持续性创造价值的重要方面。再次,艺术的个人艺术风格和大众化审美需求相结合。文化产业的艺术创作更多的是大众化的艺术。而艺术家在艺术创作中多强调自我情感、自我风格。产业化发展下的艺术作品创作应注重个人艺术风格与大众审美相结合。只有大众化的创作和演出,才能形成良性的市场机制,培育起文化市场的活力,也利于产业自身的健康发展。当然,“大众化”并不是“庸俗化”,“大众”并不排斥高雅的艺术形式与艺术创作。

四、艺术原创的资本转化:品牌资本价值实现

艺术原创资本转化问题就是文化资本价值实现的问题也是品牌资本价值转化的问题。艺术原创作品没有进入市场时产生的是审美价值和社会价值,当它作为文化产品进入市场时就要产生经济价值,文化产业中,文化资本实现自身经济价值需要特定的环境因素,就是产业链的完善。文化产业的运行从艺术作品的原创到产业获得收益,需要包括资本投资运作在内的,从策划创意到生产制作、衍生开发、包装营销、市场开发推广等领域的完整产业链运行。据国际成熟的文化产业发展情况看,只有在产业链运作全面有效的前提下,影视动漫产业才可能实现盈利化的良性循环可持续发展。产业链的良性运转不但是产业获利的前提亦是产业创新的前提和资金保障。尤其是在规模经济效应下企业进行有效的分工,产业链节点上的创新价值实现会依赖其他产业节点,例如产业链中的艺术原创企业效益的收回是依靠品牌授权和版权效益,而后两者的获益是依赖于有效的市场宣传和销售。从生产系统来说,也就是生产环节的获益依赖于消费环节,良好的市场销售又为艺术原创提供了精神动力和资金支持。所以说产业链的良性运转是艺术原创价值实现的重要保障。成功的文化产业都是要遵守市场规律的商业化运作。如《哈利·波特》不仅仅是女作家罗琳个人创作的成功而是整个产业链条通畅的成功。在“哈利·波特”延伸的产业链条中各个环节同时运行,一方面利用媒体为未出版的作品宣传大造声势,另一方面大量开发和生产相关的衍生产品、积极开展版权转让活动。同时,在图书销售方式、特许经营方式上采用现代化的网络手段,充分发挥了品牌优势,打造了全新营销理念,实现了产业链条的同时跟进以及通畅运行。再如《武林外传》成功也是在于有效地把握住了生产链条上的各个关节点,在作品原创环节,它将我国武侠文化与现代都市时尚因素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在品牌培育营销环节,注重对品牌价值进行多层次挖掘,形成了各种产业间品牌的规模化发展,完成了创意价值的多次升值,形成了以电视剧的播出为核心,以话剧、动画、游戏、漫画、玩具等多种产业再开发组合,各种产业间相互拉动,形成资源互补,组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条,在拓宽产业链条的同时也使其品牌价值与影响力不断提升从而实现品牌资本的价值转化。参考文献:

[1]周朝琦.品牌文化:商品文化意蕴、哲学理念与表现[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9.

篇5

0 引言

舞蹈是凭借人体动作抒感的一门表演艺术,同时作为人类最早创造的无声的符号语言系统,它承担着两种史前艺术功用,简单地说即是符号学家口中的两种符号:理智符号及情感符号。而在史前生活中,人们往往利用舞蹈来进行传达、叙事、表意以及自我表现。同时还通过舞蹈与自然界、神灵进行沟通。舞蹈表达了人在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形态下丰富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自我展示了对自然界的发现以及超越的意义,同时,人们又通过舞蹈表达了所获取的某种物质或精神利益。

1 舞蹈作品分析

1.1 《敦煌彩塑》

如同舞蹈作品《敦煌彩塑》一样,富于精神的舞蹈作品,不仅能够催人奋进、积极向上,还能够鼓舞人们的斗志。在这部作品中,作者通过从敦煌石窟中取材,对一群少女舞蹈的形象进行塑造来代替对英雄任务的直接歌颂以及对某种崇高品质的特别赞美。表现过程中,并没有从表面上体现其中的深意,而是紧紧抓住了女性恬静、委婉、端庄、温柔的特质,刻画出了令观众映像深刻的动人活泼的东方少女群像。这一舞蹈作品的作者是基于两个层面的目的来进行创作的,一方面通过对女性独特魅力的展示,而更深层次的目的则是通过舞蹈造型、动作、姿态同舞蹈意境的有效融合,以及舞美灯光氛围的营造,来反映艺术造型的精美以及祖国文化的灿烂,从而进一步激发观众的爱国情怀和爱国意识。

1.2 《春蚕》

而另外一部优秀舞蹈作品《春蚕》的创作题材则是来源于唐朝著名诗人李商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使干”的名句,着重体现了春蚕、蜡炬的献身精神。编导为了更好地塑造及体现春蚕的心灵美和造福人类的品格,设计了一片硕大透明的桑叶,充满曲线美的“春蚕”则密布在桑叶的背后。而演员们通过优美的双臂动作和手中缥缈的纱巾,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春蚕吐丝作茧自缚的过程以及“丝方尽,情不断”的意境。在给观众表达出以春蚕丝尽至死无憾的深刻思想内蕴的同时,实际歌颂了人的无私奉献精神。

1.3 《浪里人》

《浪里人》的创作来源则是作者通过长期对渔民劳动生活如织网、拉网、撑篷、摇橹的仔细观察,掌握了渔民两腿分开站立,走路步伐沉稳有力等特点,突现出渔民勇敢、豪爽、憨厚、直率等性格特征所创作的优秀舞蹈作品。通过对这些素材进行典型化的表现,作者创造出了生动丰满的舞蹈形象。由此可见创作舞蹈不仅需要娴熟地运用人体动作,还要通过其他艺术手段,来更加丰富地呈现出作品所要表达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以及主题精神。

2 舞蹈创作注意要点

2.1 从生活中学习并创造

优秀的艺术创作都来源于生活,经典的舞蹈作品及舞蹈形象同样如此。要创作出真正打动人心的舞蹈作品,那么创作者就必须要善于仔细观察生活中的细节,积累丰富的生活素材,并切身体验生活所带给人们精神的力量,这样才能在理解、熟悉生活素材的前提下,筛选出典型的、具备象征意义的“材料”,进而创作出成功的舞蹈作品。

2.2 深入群众的重要性

舞蹈的发展离不开群众的认可,群众既是舞蹈作品的观众,也是优秀舞蹈作品的体现。正是长期以来对市民阶级和工农群众的依赖,舞蹈才能取得今天的大好局面。但需要指出的是,对群众的一味迎合并不能真正地体现出群众性,而舞蹈作品真正的群众性在于通过作品自身质量的提高来指引群众的审美观。

2.3 富于精神地创作舞蹈

所有优秀的艺术作品都具有时代性,时代既是孕育优秀艺术作品的温床,也是艺术作品需要展现的重要依托。因此,如果跟不上时代的主旋律,那么艺术作品也就没有存在的价值。而大量民族民间舞蹈得以传承到今日,其根本原因在于它们在顺应人民大众一贯变化的审美追求的基础上,通过不断引入时代的元素及符号,从而不断完善和提高自身价值。而完美表现出的主题能够紧紧抓住人类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以及不断提高理想化的作品形式,也造就了无数的经典舞蹈作品。因此,文艺工作者应该用大量蕴含着民族崇高精神品格的艺术作品去感染人,鼓舞激励人,从而达到弘扬民族文化这一目标,进而使得全民族的文化水平和精神素质得以提高。

3 结语

对舞蹈作品进行科学、积极的分析有利于推动和升华舞蹈的创作。此外还能有效地开拓和发展创作者的创作思想,同时也能提高舞蹈创作者与表演者的素质。在对优秀舞蹈作品进行赏析和理解的过程中,需要深入完全地感受舞蹈的气韵与美感,然后再经过学习思考,反复提炼、领悟、探究并升华舞蹈的表现技法,从而为舞蹈创作汲取丰富的营养。这样能很好地培养舞蹈创作者的艺术构思与表现能力。那么创作出的舞蹈作品也更具时代性和艺术感染力。

参考文献:

篇6

一、朴素美的涵义

“朴素”在绘画中指的是一种未经雕琢,无加外饰,浑然天成的审美理想,朴素美则是最根本的最真实的美。朴素美在现实生活中是一种不做作、不奢侈、不华丽的朴实之美。在艺术中也是这样,艺术来源于社会生活,如果能将社会生活中的朴实之美反映在艺术作品中,那么这样的艺术作品必然蕴含着最根本最真实的美,即朴素美。

二、朴素美在绘画艺术中的体现

无论是何种艺术形式(绘画、音乐、雕塑等)都会通过各自独特的艺术语言来反映自然生活中最真实本质的一面。绘画艺术中的朴素美主要体现在绘画内容和表现形式两大方面。

1.朴素在绘画内容上的体现

绘画内容就是画家在绘画作品中表现出来的对自然及社会生活的艺术认识。绘画内容也是画家表达自我情感的重要载体。为了清楚分析绘画艺术中朴素美的体现我们不妨从主题和题材两个方面来具体看看。(1)“题材”体现朴素美尽管题材是构成绘画作品的重要基础,并且题材大多折射当时的社会风貌,但是作品的价值还取决于艺术家如何处理他所选择的题材。也就是说题材也要依靠艺术家的处理才能实现价值,题材也是艺术家表达个人情感、反映审美倾向的重要渠道。(2)“主题”体现朴素美绘画作品的主题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通过具体的题材来体现的,是从生动的艺术作品中流露出来的。主题是艺术作品的灵魂。绘画艺术是具有时代性的,绘画作品的主题受到当时社会艺术思潮和社会环境的影响,现在的艺术家没有经历过以前的社会环境也创作不出反映当时社会状况的艺术作品,所以说主题也有时代性。再就是,有的人为了追求创新或与众不同而故意以“荒诞”为主题,结果是不仅仅达不到创新的目的反而丧失了“主题应该是艺术家内心世界的真诚反映”这一原则。

2.朴素在形式上的体现

篇7

人类的艺术从有记载开始至今已有上万年,无论是石器时代那些率真纯朴的艺术作品,还是那些让我们为之震撼的古希腊、文艺复兴时期的写实性美术,再者就是世界近现代美术中的那些抽象绘画,我们面对它们无不为这些伟大的艺术作品而感到骄傲和自豪。然而,我们发现,在这些跨越上万年的艺术作品中,人体艺术尤其是女性人体格外受到艺术家们的偏爱,无论他们的出发点是什么,但至少这些艺术家们都是在用心去塑造这些让我们为之赞叹的艺术形象。

如果从大的方面来讲的话,西方艺术总的可以分为写实性和抽象性,当然其中还有很多细小的环节。那么作为艺术作品题材内容的女性人体,在艺术家的笔下或刀下,也同样具有写实性和抽象性两个方面,同时每一种表现形式中也有一些不同的地方,这主要也是与艺术家自身对艺术的追求和艺术审美有一定的关系。下面我就简单从这两个大的方面来分析一下女性人体形象在艺术作品中表现。

一、写实性人体

写实性艺术在西方艺术史上占据着比较大的比重,这不仅是时间的问题,同样也体现了人们的一种审美追求。不论是古希腊时期的女神雕像,还是像安格尔笔下的少女,都给我们美的享受。当然,作者在表现这些写实性的女性人体时,其出发点或者说所要表达的内容也略有不同,就女性人体的形象来说也分为理想化和生活化两类。

1、理想化人体形象。一些画家在确定好自己的创作主题之后,就要开始寻找自己所需要的素材,女性人体当然也属于画家所表现的范围之内。但为了体现作者的一些思想情感,或者为了适应一定的时代特征,作者就不得不在表现上加以主观处理,形成一定的理想化形象。

图一是古希腊时期最具代表性艺术作品《米洛斯的阿芙洛蒂特》,也是西方艺术史上表现女性人体形象的经典作品之一。雕像整体来看与常人的形象无异,但经过史学家和数学家们细致的分析,却发现其中包含了许多理想美的因素,如“黄金比例分割”,这与当时古希腊盛行的美学思想不无关系。

图二是19世纪法国新古典主义画家安格尔的作品《泉》。画中的少女表现得很美,美得让我们觉得她好像脱离尘世一样,稚嫩的皮肤,出淤泥而不染,似乎她不属于我们。然而,安格尔笔下的女人体很多都是这样,这是他的审美,这是他的理想,也许这样的女性形象只属于他自己。

2、生活化人体形象。我们在很多艺术作品中看到的写实性人体大多还是具有一定的生活化特征,也就是说,这些形象都能在我们的生活中找到。这并不是说作者在创作时没有对素材加以提炼和加工,只是说这样的作品让我们看到后会觉得更亲切和自然。

图三是18世纪末西班牙画家戈雅的代表作之一《马哈像》。画中的女性依偎着躺在床上,表情自然生动,色彩的表现也非常柔和自然。画家并没有为了突出女性的人体美,而夸大了其肌肤的细腻和圆润,甚至也没有对面容做过多的美的塑造,反而是忠实反映了一个普通女性的自然面貌。这一点让我们觉得她好像就是我们的朋友,亲人,甚至是恋人一样,拉近了距离,产生了共鸣。

二、抽象性人体

纵观整个西方艺术史,其实,最初的艺术形象都不是写实的,都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或者说夸张性,这与他们所处的历史环境和客观条件不无关系。经历了长达数千年的发展演变,到了19世纪末,西方艺术又重新开启了那种抽象夸张的艺术风格,这也是时代向前发展的必然产物。当然,在这之前并不是没有所谓的抽象绘画,只是在写实性艺术的长河中并没有显现,真正的抽象艺术作为主流则是从19世纪末开始。然而,这些所谓的抽象艺术在其表现初衷上却并不完全一样。史前社会的抽象艺术多是人们对自然形象(包括人物形象)的不确切认知造成的,而近现代的抽象艺术则是艺术家的主观意愿之所谓,二者是本质的区别。

女性人体的形象作为艺术家表现的对象,也符合上面我所谈到的这种规律。当然,并不是所有的艺术家在表现女人体时的艺术追求都是一样的,我们也只能在其人体外部的形象表现上看到它们的相似之处,至于作者的艺术审美,则并不完全一样。

1、非主观意愿抽象。这种情况主要是集中在史前社之中。当时的人们对其身边的事物的认知是不够的,他们靠的只是视觉上的一种直观感受,而对事物的本质内在规律的研究无法像后人一样如此深入。因此,这一时期的作品无论是洞窟壁画还是雕刻艺术,人们在创造它们之时,也仅仅是将自己所认为重要的东西夸张表现出来,至于其它,则并不重要。当然,那些人们没有重点表现出来的内容也是他们受客观认知影响无法做到完成的,而这恰恰显现出那种无意识的朴拙之美。

图四是旧石器时代的一件雕刻作品《威伦道夫的维纳斯》。这一时期的雕刻,以女性雕像居多,反映了人们对部落生存繁衍的关注,其雕像的特点是夸张和强调女性器官。这样的女性人体形象我们无法和那些亭亭玉立的少女相比,因为这一时期的人们关注的只是繁衍,而繁衍的关键就是性,那么强调性器官就成了这一时期人体雕像的主要手法。至于其它的诸如面部和人体比例等,人们都可以忽略。然而,这种艺术处理应该带有一定的被动性,即存在着人们客观性认知的局限性。当然,这种表现女性人体的艺术审美,也与他们所处社会的时代性有很大的关系。

篇8

1.1中国写意画的与西方写意油画的造型特点

在中国的传统绘画里面,写意画的意向造型,就是根据客观的事物进行作画,但是作画又和真实的事物有所区别,这就是中国写意画的最为主要的特点。写意画的主要特点就是在似与不似之间。通过比较中国和西方的写意画,我们会发现,在西方的写意画中,首先是在艺术表现手法上,主要是认识和理解真实事物上,然后进行客观性的表达,我们就称为写实性油画。然而另一种就是抽象性的油画创作了,所谓的抽象性的油画就是指的是完全抛弃自然中的客体,然后主观进行表达。在西方的写意画,就是指的是在这两者之间的创作,写意油画既没有写实油画中过于追求客观性,同时也没有抽象油画中完全的抛弃对自然的认识而限于主观表达。

1.2中国写意画技法的特点

在中国,写意画作家在进行写意画创作的时候,很是讲究意、力、韵、趣的用笔。所谓的意就是指的要有一个意境,这样就能在脑海里面很快的就能想象出图像的大体的样子,然后在用笔的时候是根据意向进行用笔。这样画家就能根据心里想象的东西,然后运用腕劲,然后在根据自己当时的情感,进行作画,这样就能因意成像。这样作家就能深深打动人心,这样就是因为作家在作画的时候将自己的感情深深的融入到激情和易趣。笔力就是指的是作家的力度感,这个是形式美感的最为重要的原因,这个能使作品拥有力量感还有厚重感。所谓的笔韵就是指的是韵味和韵律,在创作画的时候,韵味就是指的是通过用笔的一些过程,能让作画表象出轻重、虚实等变化。这样就会使画能够表现出统一和协调,这样就能犹如音乐一样,有一个基调。所谓韵律就是指的是在用笔的时候要能有运动感和节奏感,这样画就能表现出生动性。在用笔的时候还要讲究笔趣,这样主要表现在意趣和天然趣味。在用笔有趣味,才能使观察者能够赏心悦目,获得美感,这样中国写意画的特点就能够说明出来。

1.3西方写意油画技法的特点

在西方的写意画中,画家们往往是根据自己在物象的神韵和瞬韵的动态,往往就是抓住了事物的一个瞬间,这样再根据自己的想象出来进行处理绘画。画家在画的时候是写出了自己的感受。这样写意油画能够画面清晰,对物体进行写作的时候能够造型简洁,生动自然。这样画面就会浑然一体,一气呵成。写意油画的特点就是一幅作品能够一次画完,这样能够一次性的表现出作者的意图。在画的创作中,一幅画可以使画面需要写意油画同时还能够很好的表现出创作画家当时的创作心里。同时还有创作者在对对象与光源色彩之间的微妙变化和立体与时空关系。这样画家就能在情感上也能表露出自己当时的情感,在画面的流露出自己的主观意见和情感,同时情感是一种自己的表现,这样画面中的各式各样的线条和用笔就会将画面进行样式和色彩等方式的变化都能够表达出来。

2写意油画出现的意义

2.1艺术的时代性

在当时的艺术,有可能现在看来就是不可思议的,这样艺术是有时代性的。在当时的创作过程中,艺术是可以很好的表现出当时的风土人情,这样就要求现在的画家或者是艺术评论家在评论的时候,要根据当时的风土人情,根据当时的所在的环境进行评价或者创作。这样艺术的时代性才能表现出创作者的心情还有时代性。艺术家能够根据他们当时的心情和经历进行创作出符合当时世代的美术作品,样就能表现出当时代的情况。在西方的绘画史上,写意油画就是一种很好的时代性的表现方式,在整个欧洲的油画发展过程中,绘画是一种社会的历史世代性,有的时候是不能和当时的经济基础所同步或者平行的,有可能绘画是一种脱离当时所处的经济世代的关系。在不同的绘画创作过程中,绘画是能够反应出当时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各式各样的艺术流派之间的发展,画家都想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强调画家的个性和主观意识,然后最大程度的表现自己的艺术形象,这样从根本上否定绘画艺术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的辩证关系,否定绘画艺术同本民族的艺术传统和人民群众的欣赏习惯的关系。

2.2艺术家个性的表现

篇9

教育性和时代性影视歌曲与整个影视艺术一样,教育性和时代性是其本体美学特征之一,同时也是其美学价值之所在。对于一部电影或电视剧来说,它的产生必须带有审美性,当然应该要带给欣赏者以审美思考,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同时作品也要反映一定时代的生活。它的音乐也是需要贴切作品的内容,为充分表达影视作品的内容而存在。例如聂耳为的故事影片《风云儿女》所作的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它准确地反映出了电影的内容,同时体现出了当时的时代背景,这首优秀的作品很快得到全国人民的喜爱,后来成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又如我国电视连续剧《北京人在纽约》中的片头曲《千万次地问》,歌曲中英语“Timeandagainyouaskne”“Laskmyself”与汉语的混搭、歌曲的现代风格、流行的演唱方法等,都是和该电视剧的内容十分贴切的,同时充分体现了作品的时代性。在当今的教学中,教书育人是每位老师的主要使命,通过演唱歌曲来受到教育也可以视为一种教育的方法。透过艺术作品的感染力可以让学生从中受到熏陶、启迪和教育,能充分认识历史赋予自己的责任和使命感。也可以这样说,我们现在的声乐教学也是与影视歌曲的教育性和时代性相匹配的,声乐教学可以借助影视传媒教育性和时代性的翅膀,在现代化的道路上飞得更高、更远。

审美性和实用性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艺术作品必须具备独特的审美价值,影视音乐作为一影视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具有其独特的审美价值。通过影视歌曲的学习可以让学生从中获得美的享受,提高学生的审美认知能力。随着我国政治、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精神生活也在不断提高,影视艺术的繁荣发展给人们的精神生活带来了丰富的粮食。大家在欣赏影视作品的同时也深深爱上它的音乐,目前影视音乐已成为音乐艺术中的受宠者,尤其是备受广大青少年的追捧与青睐。很多影视歌曲,都已成为广大群众所欢迎的歌曲,例如前面所提到的《我爱你,中国》(影片《海外赤子》的插曲)、《滚滚长江东逝水》(电视剧《三国演义》片头曲);《我的祖国》(影片《上甘岭》插曲)、《谁不说俺家乡好》(影片《红日》插曲)、《九九艳阳天》(影片《柳堡的故事》插曲)、《青藏高原》(电视剧《天路》片头曲)、《你是这样的人》(电视剧《百年恩来》主题曲)等等。从这些歌曲的受众面来看,在声乐教学中加入影视歌曲的确具有很大的实用性。声乐教学必须充分考虑到广大音乐受众的审美需求与学生的学习热望,把这些影视歌曲引进到教学课程中,从而使我们的声乐教学适应现实的需要,适应文化市场的需要,适应受众与学生的需要。总而言之,除了以上提及的这些外,影视歌曲在声乐教学中的应用,也许还具有其他的多方面的价值。

影视歌曲在声乐教学中的应用

1.把影视歌曲作为声乐教学曲目的一个部分中国的声乐教学曲库中的作品可以说是举不胜举,非常丰富,在这些作品中我们要有所选择,并非每一首都要去演唱和学习,根据教师教学计划的安排可以删减部分过于陈旧的曲目,增加一些优秀的影视歌曲。

2.选择经典影视歌曲作为重点曲目中国的影视歌曲在不到一百年的发展历史中已经产生了大量的作品,我们应该从这些优秀作品中进行筛选,选用词曲创作与演唱艺术高超的影视歌曲精品,作为在声乐教学的重点曲目。

3.内容多彩多样中国的影视作品丰富多彩,从中产生的作品也是多彩多样,我们要选择各种题材、各种主题、各种情感、各种风格、各种乐派的影视歌曲作为教学曲目,包括战争年代的、现代与当代的、严肃与轻松的等等,形成多元化的格局,以彰显影视音乐本身的丰富多彩的美学特质。

影视歌曲在声乐教学中应用的一些方法

“方法虽然是手段,但对于实现目的具有重要甚至是决定性作用。……要实现教学目的,确保教学质量,就必须采用各种先进的、科学的教学方法。”在我们的声乐教学中加入影视歌曲,应采取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篇10

二、民间工艺思想内容的创新

民间工艺美术是从群众中来又到到群众中去的,现代社会的人们不会再去崇拜天地来实现自身的价值,因此剪纸艺术作品要在内容上表现出积极乐观的生活状态以及现代社会的生活方式,而不能仅仅停留在传统剪纸艺术的内容形式上。现在的人们受到了多元文化的冲击,打破了过去审美情趣单一的局面,变的丰富多彩起来,在剪纸艺术的创作中,许多艺术专业出身的艺术家参与进来,这使得剪纸作品呈现出更多的表现内容、表现风格,以最大的限度去满足现代人们对审美趣味的多元化要求。

三、民间工艺艺术形式的创新

篇11

当前新课改对高中美术课程所提出的课程理念是“拓展美术视野”“满足发展的需求”,同时也要“讲究学习方法和过程,以培养学习能力”等。而基于这一教学理念下的高中美术鉴赏教学应该怎样实现新的发展与创新呢?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发现现行的美术鉴赏课程大多只注重课本知识的讲解,而且讲授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大多占主体地位、学生只能被动听讲,以至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教学效率也大打折扣。因为,笔者认为新课改下的高中美术鉴赏教学应该从培养学生自主欣赏的能力出发,有效拓展教学内容,这样才能发掘美术鉴赏课的真正价值。

一、精选教学内容,从中西方文化经典中汲取教学精华

为了保障新课改理念下的高中美术鉴赏课上所教的内容能够充分拓展学生的美术视野,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应该结合教材和丰富的网络资源、教学设备以及教具等,向学生展示多样化的教学内容。而教学内容的选择也要紧跟时代的步伐,能够符合当代文化环境下青少年的审美标准,能够彰显出强烈的时代气息。如,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审美文化就给当代青少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开展美术鉴赏课时,教师完全可以从中国的美术作品入手,引导学生结合书法的艺术来领悟中国画中关于线条的力度、美感和格调等的鉴赏。教师也可以结合诗歌中的“意境”来引导学生体验传统绘画作品的“无我之境”和“有我之境”的艺术特征。通过实施多样化的鉴赏手段,能够给学生带来生动形象的审美体验。

同时,教师也不能忽视西方文化中的经典艺术作品。鉴于西方美术本身是一个较为庞大、复杂的艺术体系,教师在指导学生欣赏西方艺术作品时,不必过分贪求数量的广而杂,也不必过度追求形式的花哨和视觉效果的强烈冲击;而是应该精选富有代表性的经典作品,向学生提供作品创作背景和创作者的基本信息,鼓励学生调动自己的审美经验对这些作品进行鉴赏。以人美版高一第6课《漂亮是美术鉴赏的标准吗》的教学设计为例,教师可以出示罗丹的《欧米艾尔》和《行走的人》等作品,让学生阐述各自对这些作品的心灵体验和审美震撼,并用自己的话总结这些作品代表着一种怎样的美感?由此引入教学课题,漂亮、好看一定是美术鉴赏的标准吗?这种区别于传统审美艺术的教学内容,必定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学生对审美标准的看法。

二、创新教学手段,利用网络平台推动师生间的交流互动

随着互联网技术在现代教育中的不断普及,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的课程资源也逐渐变得丰富起来,教学方式也从传统的黑板板书改为课件展示,而以互联网为支撑的网络空间更是给师生提供了多样化的交流平台,让师生之间能够自由分享美术鉴赏方面的观点和看法等。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展示学生平时难以接触和欣赏的艺术作品,对课本中有限的教学资源进行补充和拓展等。教师也可以充分应用多媒体教学技术中的音频和视频功能,为学生创设生动形象的艺术情境,让学生在更快地步入艺术世界中,并且调动自己的多种感官欣赏艺术作品。此外,教师也可以在学校建立的网络交流平台上,和学生一起分享美术鉴赏的相关文章、视频资料等,让学生离开课堂之后也能和教师保持鉴赏学习上的密切交流。

以人美版高一全册第8课《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判断》为例,本课是一堂美术鉴赏的理论概说课程,其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掌握美术作品的时代性和地域性以及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的不同角度等。在设计课堂导入环节时,教师可以在课件上出示中国古代画家马远和夏圭的作品,让学生充当临时的艺术评论家对他们的作品进行艺术判断,并且将明代皇帝的观点和学生的看法进行对比,以此说明美术鉴赏的角度存在差异性。

又如,在讲到“美术作品的时代性和地域性”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师又可以创设一个生活化的情境,让学生想象自己正身处七八十年代,进而深入理解罗中立的《父亲》所创作的意蕴内涵,明白这幅油画的真正艺术价值。在课程结束之前,教师还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个开放性的探究作业,让学生选取一幅比较具有年代感的艺术作品,从不同角度对作品展开鉴赏,并且将自己的鉴赏语言发表在师生交流的平台上,和大家共同分享。

综上所述,新课改下的高中美术鉴赏课程要想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艺术素养的提升,就应该从教师的角度精选教学内容,充分挖掘中西方文化中的经典艺术作品,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同时,也要求教师应该本着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调动学生在鉴赏课堂的参与积极性,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艺术鉴赏的观点和看法等。

篇12

艺术是人类所特有的,是人类有历史以来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在人类的发展中一直占据着优先的地位。一部吴穷尽的艺术史,就是一部人类文化历史。艺术作为人类一种高级的精神活动,艺术品作为人有目的的创造物,来自于自然又高于自然。就艺术的产生而言,需具备两个前提:一,艺术之成为艺术是人的自觉的生产性劳动(生产劳动)与动物的非自觉性的活动的区分。而人与动物的区分则萌芽了属人的,也是人所特有的艺术活动作为人的一种精神性生产活动的继续发生;二,是自觉的创造性的,精神气息浓厚的劳动与一般说的生产性,记忆性的劳动的分开。实际上,最初的艺术概念对艺术的强调是的艺术以其鲜明的自觉的特征而与一切非自觉的行为区别开来。

虚伪是个贬义词,艺术的虚伪主要是哪些范畴以及怎么定义呢?金开诚先生说,艺术创作需要真诚,用真心去创造。艺术创作的生命力在于真诚的创新。这里试着对艺术的虚伪作一下分类。从欣赏者的角度出发。艺术的虚伪可以分为两类:一是从创作者的心态出发,前提是确实是创作的艺术作品。这里可以解释为作者没有太多的创见,不论是从技法还是思想上。都只是用别人的东西,这种所谓的拿来主义应该是受人排斥的。技法主要表现在,用别人特有的视觉符号,或者绘画形式,构图形式等。从思想上来讲,主要表现在表现形式,画面构成,创作思路等。这和设计中的惰性设计很相似。这里强调的是一个原创性的问题。创新的途径是有很多种的。一艺术设计为例,可以分为自发性设计和改良性设计。改良是对艺术的完善和优化的过程。不论是哪种创新形式,起主导作用的应该是作者。不然,势必只能生产一些索然无味的产品,完全没有生命力和艺术性。真实与艺术的相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