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公司审计要点范文

时间:2023-09-03 15:19:28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财务公司审计要点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财务公司审计要点

篇1

(一)自营方面

商管公司自己采购和销售的方式,审计时需要关注自营的存货进销存情况,并且对自营的经营情况进行分析。自营专柜的销售人员从法律关系上,应隶属商管公司工作人员,工薪成本应做考虑。自营专柜的水电成本,均应纳入审计自营经营情况范畴。

(二)租赁方面

租赁就不需要商管公司自己采购和销售产品,商管公司每月对其进行租金收取就可以。并且租赁的水电费,应由商管公司收取,但这部分费用只是代收,不能纳入公司收入。

(三)联营方面

商管公司联营方式是采用比较普遍的,商管公司和商户联营,由商户自己采购,商户委托商管公司代为招聘人员进行销售,商管公司代为管理并收取联营扣点。这个扣点一般都有合同约定,审计时需要查看具体的约定。另外,联营的销售产品成本,不属于商管公司成本范围,销售产品收入,只有扣点数为商管公司的收入,其他不能纳入。这里的人员工资是商管公司从收入中扣减,给销售人员,并且水电成本均还属于商户自己。

二、场地租赁方面的关注点

场地租赁可能会产生小金库的现象,每次金额较小,但是次数较多。场地租赁主要指商场外的广场和商场内的公共场地,例如外广场的临时帐篷展位、场内的隔断展位、场内的长期展台、儿童电动玩具和体重称等,这类情况需要现场去检查了解。对于前期已经租赁过的,建议对人员进行走访,甚至调阅各个时间段的监控视频以确定存在性。

已场地租赁柜台方式,主要是存在于商场内部的公共区域,商场的公共区域闲置面积较大,并且租赁后不会对商场内部环境造成影响的部分。租赁一般是长期的,这种一般都会签订租赁协议,对于该部分的租赁同样需要审计人员现场去考察,实地查看公共区域租赁有几家,并且面积一般多大。比对协议内容,比较之间的差异,避免漏收入或租赁不合理的情况。

三、停车场收入方面的关注点

停车场收入主要是需要确定存在性,如果未有开票情况,那停车场收入就可能存在未全面纳入计算。这方面的核实,可能只有依靠停车场收费系统来确定了,收费员按系统提示收费并抬杆放行,对进出车辆进行数据分析处理。审计时需要对系统进行测试,了解系统的操作原理和实际使用正确性,并对可修改系统权限人进行甄别,降低该方面的风险发生。

商管自有车辆一般在停车场是免费的,那么需要了解自有车辆的车牌号,核对系统免费信息。对于商管工作人员的车辆需要参考公司规定,确定是否免费,并做记录。

四、广告租赁方面的关注点

广告租赁也是商管公司的一项重要收入,存在两种形式的,一种为把广告位和大屏幕直接租赁给广告公司运营,另一种是自己拥有广告经营许可,由商管公司自行经营。两种方式,不论哪种均会有业务收入存在。也是商管公司财务审计中需要格外关注的方面,可能存在收入的不完整性。针对该种情况,建议查看具体的广告租赁合同,并且现场查看广告位和大屏幕广告视频,核实广告的具体情况。另外大屏幕广告的电费因根据广告租赁合同的约定,确定具体属于哪方的成本。

五、大量现金方面的关注点

商管公司存在集中收银的情况存在,对大量库存现金有要求,主要是为了商户的找零使用的。每天对联营的可能会存在收银箱封存和现金缴纳银行的情况,需要重点关注该方面。除现金进行突击盘点外,对于现金的记账录入情况建议比对具体操作流程核对和观察,可能存在隐藏收入的情况。

篇2

作为公司的一名财务人员,我很清楚自己手中掌握的财务情况对公司的重要性。所谓万事离不开钱,财务部门也是每一个公司最重要核心的部门之一,如果财务不能良好运转,那任何一个公司的发展都将是举步维艰,这就是其财务部门的重要性。

我深刻意识到自身责任的重大,所以在公司工作期间,一直努力工作,将属于自己的财务状况处理的十分良好,没有任何假账、漏帐、死账,我将一如既往地保持这种良好的作风。

20xx年在一如既往地做好日常财务核算工作,加强财务管理、推动规范管理和加强财务知识学习教育。做到财务工作长计划,短安排。使财务工作在规范化、制度化的良好环境中更好地发挥作用。特拟订20xx的工作计划。

一、个人见意措施要求财务管理科学化,核算规范化,费用控制全理化,强化监督度,细化工作,切实体现财务管理的作用。使得财务运作趋于更合理化、健康化,更能符合公司发展的步伐。在新的一年里,我会借改革契机,继续加大现金管理力度,提高自身业务操作能力,充分发挥财务的职能作用,积极完成全年的各项工作计划,以最大限度地报务于公司。为我公司的稳健发展而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参加财务人员继续教育每年财务人员都要参加财政局组织的财务人员继续教育,由于国家财务部最新公告:20xx年财务上将有大的变动,实行《新会计准则》《新科目》《新规范制度》,可以说财务部20xx年的工作将一切围绕这次改革展开工作,由唯重要的是这次改革对企业财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参加财务人员继续教育,了解新准则体系框架,掌握和领会新准则内容,要点、和精髓。全面按新准则的规范要求,熟练地运用新准则等,进行帐务处理和财务相关报表、表格的编制。参加继续教育后,汇报学习情况报告。

三、加强规范现金管理,做好日常核算、根据新的制度与准则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业务核算,做好财务工作。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处理好同其他部门的协调关系。做好正常出纳核算工作。按照财务制度,办理现金的收付和银行结算业务,努力开源结流,使有限的经费发挥真正的作用,为公司提供财力上的保证。加强各种费用开支的核算。及时进行记帐,编制出纳日报明细表,汇总表,月初前报交总经理留存,严格支票领用手续,按规定签发现金以票和转帐支票。财务人员必须按岗位责任制坚持原则,秉公办事,做出表率。完成领导临时交办的其他工作。

在20xx年里,我会谨记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工作人员的职业操守,严格保守公司的账目秘密。在自己的工作领域里认真工作,积极的为公司发展出谋划策,实现我在公司中工作的价值。

财务人员的职业规划

从热爱你的工作和热爱你的生活开始

开卷语:

我们都生活在这个社会当中,很多时候人是无奈的,甚至有的时候很无助,有的时候职业是为了生存、有的时候职业是为了兴趣、而有的时候职业是为了职业。 但不管我们作职业是为了什么,她每天都陪伴着我们,并时刻的影响着我们的喜怒哀乐。财务人员职业规划财务人员职业规划。所以,喜欢也好,不喜欢也罢,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去接受和面对!

一、关于职业心态的问题:

第一要素:学会爱

爱你的工作!

爱你的生活!

爱让你觉得幸福的人!

爱让你觉得痛苦和不幸的人!

第二要素:你需要知道的三件事情

你想做什么,做成什么样?

你正在做什么?

你能够作什么?

第三要素:乐于被别人利用

第四要素:掌握两种本领

第一、学会推销自己

第二、有一门好的技术

二、要了解财务这个职业

(一)职业情况介绍

(1)职业领域

事务所--从事审计、咨询是种工具

公司--从事核算、监督、管理

政府机构--核算、监督、管理

内部审计--内部管理

咨询公司及教师--提供技术服务

(2)薪水情况---市场行情

事务所--提成性质,多劳多得

公司--岗位性质,职位越高薪水越多

政府机构--稳定性质、福利待遇比较好

内部审计--基本比较稳定

咨询及教师--根据项目不同收入不同

(3)职业生命

非青春饭!越老越值钱!要先苦后甜和不断的学习!

(4)职业岗位

事务所-审计员-审计主管-部门经理-合伙人

企业-出纳-记账会计-会计主管-财务经理-财务总监(总会计师)

政府部门-出纳-记账-主管-经理-总监

内部审计-审计员-部门经理

(5)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是第一生命!不做不该做的,不拿不该拿的!

三、各证书与职业的关系

芝麻开门之证书开门!

通常会计类的证书有会计上岗证、 初级证书、 中级会计证书、高级会计师证书、

注册会计师证书、注册税务师证书、内部审计师、ACCA等

四、踏实的做好本职工作,做一个优秀的自己

做好财务工作的必要条件

快速升职的方法!

如果你想把自己变成你的上司,那么请你虚心的学习,努力的工作,并且不要去伤害别人,等有一天你把你上司的活都干了,他没什么可做的就下岗了,如果你觉得不想让他下岗,那你就找另外一个地方去上岗。

相信,只要你有本事,到哪里都有饭吃!

人生是种经历,珍贵的不只是这个过程,而是在这个过程当中你所能感悟的一切!

你只有清晰的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你才可能得到什么!有的时候生活给我们的远比我们自己想要的更过,只是我们很多的时候都不懂得珍惜和去付出

相信,只要心中有爱,有激情,有目标,有原则,并掌握好方法,就一定能作好自己的职业,并创造属于自己的美好生活!

总结:

#from 财务人员职业规划来自 end#

职业要点:

保持良好的心态,不断的努力,不断的学习!

掌握很好的技术,学会沟通,为别人提供更好的服务

要坚持自己的原则,谨守你的职业道德!

在这里我不祝愿大家事业一帆风顺,因为那不现实,但求每个人的生活都多些平坦少些坎坷。在学习和工作的岁月中,能用(体育专业 职业生涯规划范文)自己的方式去体味阳光和快乐!

财务经理工作计划

一名新的财务经理进公司,对公司的制度、相关业务流程、公司组织架构、部门人员、生产流程以及生产工艺等情况不完全了解,为此近段时间内对于本部门工作的开展,建

议暂按原来的运作模式进行(除非原模式出现较大问题,需要修改)。将通过三个月的前期调研,将迅速的了解公司相关情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整改或工作建议。

一、了解部门工作目标、范围、职责:

1)通过沟通领悟公司高层对财务部的期望,以作为日后工作关注重点。

2)通过公司制定的《岗位职责说明书》来了解工作目标、范围、职责。

二、了解下属工作目标、范围、职责:

1)采用单个约谈方式,了解每一个下属的具体分工和工作内容和流程。并要求其在近期内提供一份书面的岗位分工操作流程。

2)通过公司制定的《岗位职责说明书》来了解工作目标、范围、职责。

3)通过约谈和观察了解下属的工作状态和思想情绪问题。

三、了解公司和本部门相关业务:

1)了解公司的组织架构。

2)了解公司的财务制度和公司、部门的工作流程。

3)了解公司经营状况、财务核算制度、账务处理、成本核算方法。

4)了解公司的产品、设备、工艺流程。

四、阶段性日常工作安排:

1)在了解公司和部门基本情况的的同时,还需要迅速开展起部门的日常工作,监督日常工作的有效开展。

2)稳定现有财务团队,保证日常工作开展。

3)依据公司高层要求或配合其它部门处理相关工作。

4)定期召开部门周例会,在会议上了解更多的信息,解决急需解决的问题。

5)加强与下属间的交流和沟通,增强部门的凝聚力,提高团队合作能力。

6)定期将近期工作情况向直属上司汇报,争取公司高层更多的资源和支持。通过前期对公司内部控制、业务流程、组织架构、人员等情况的调研,形成前期调查报告向直属上司汇报。

五、后续工作计划开展

通过阶段性工作状况的分析,进行合理资源整合,开展工作计划如下:

1)依据需求重新梳理财务组织架构、业务流程、人员分工。

2)依据需求制定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和工作流程,规避经营和税务风险。包括货币资金、销售与收款、采购与付款、存货管理、筹资、成本费用等。

3)依据需求制定和完善适应本企业的会计核算制度。包括会计科目的设置、会计报表的编制和分析。

4)建立财务报表体系(包括财务报表、成本费用报表以及各种供财务分析的辅助报表),制定和下发财务分析报告撰写规定或者说经营活动分析撰写规定。财务人员职业规划文章财务人员职业规划出自,此链接!。

5)依据需求制定和完善人员考核和激励机制,帮助职员建立职业生涯规划;

6)依据需求制定和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制定培训计划并按期开展培训课程。

7)依据需求制定和完善部门月度、年度工作计划。

8)依据需求制定和完善《财务部岗位操作手册》

以上仅从业务层面上讲述一些个人观点,从政治层面上自已领悟了。

财务人员职业规划

财务人员的职业规划,可以有这么几个方向:

方向一、外企或大型企业高级财务人员

财务本身是一项专业性很强又非常稳定的职业,如果选择把财务作为职业方向,首选的职业目标是做外企或大型企业的高级财务人员,财务人员的职业规划。财务高管人才大都处于企业的核心层,他们不仅要求了解企业的经营运作,还要在企业的经营投资方面提供建设性的意见。按照目前的经济环境,这类公司所需要的高级财务人员一般有财务副总裁、财务总监、财务经理、高级财务分析经理、财务主管等。 当然,这些职位对人的要求也会比较高。一般要求资质至少是在会计师以上,不少于5年的大中型企业财务管理经验等。例如,一家外企招聘高级财务经理时的职位要求是:良好的教育背景,英语流利,很好的沟通能力, Word、Excel熟练,娴熟的财务业务能力和管理能力,良好的协调能力,熟悉西方会计,熟悉有关中国法律。 对于许多初级财务人员和准备走这条路的人来说,从毕业参加工作的那一天起,就该朝这个方向去努力,职业生涯规划《财务人员的职业规划》。不要想当然认为有个两三年工作经验就好找工作了,仅会做

凭证、会报税、出报表这类纯粹的会计是远远不够的,这在财务领域来说是属于较低层次的。唯有从财务管理、预算、分析、决策等全方位提升,注重沟通能力和英语运用能力的提高,培育管理视野和全局观念,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才能使职业生涯提高一个层次。

方向二、专业财务公司

以四大国际会计师事务所为代表的专业财务公司,也是大量吸收财务人员的一个就业领域。从某个角度看,会计师事务所是一个能使个人快速成长的学校,其培训、工作和管理机制会令从业者学到许多专业知识和管理理念,审计从业经历也会为将来的财务管理工作提供独特的视角。不过,在会计师事务所工作所承受的压力往往是非常巨大的,加班和出差是家常便饭,高强度的工作使得很多人难以将之作为终生的职业方向。这类专业财务公司更适合两种人:高层管劳账员和年轻人,前者重在发挥管理能力,而后者主要是学习和锻炼。对于刚走出大学校园、又准备在财务方面发展的年轻人来说,先进入会计师事务所锻炼一段时间,等积累了工作经验后再转向企业将会是很不错的选择。

方向三、银行、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

资本运作在企业运营和发展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如果有不错的金融知识背景,投身银行、证券、风险投资、保险等金融行业,做专业的财务人员也会有广阔发展的空间。譬如,具有丰富从业经验的证券分析师的收入象当丰厚,而奇货可居的保险业精算师可以说是金领职业。

总之,财务管劳账员的核心建议是,不管具体从事哪个方向的财务工作,都要争取向高端发展,要做专业和资深人士。低端的财务人员几乎遍的开花,而高级财务人才却始终是行业内的紧缺人才。

财务人员职业规划

从职业分布来看,财务可以划入企业的主战场。这 是因为在大的企业里财务能够创造非常大的价值。一个一定规模的企业财务总监能够拿到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年薪,那时因为在那样的公司通过财务管理比如税务筹 划、资金运营、内部控制等等能够创造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的价值,某种程度上比业务部门的价值并不小。比如房地产公司而言,财务能力甚至会成为公司的核心竞争 力之一。而且随着管理的发展,财务会逐步的介入业务,大家对财务的重视程度会越来越高。将来的高层管理者,谁在说自己不懂财务那就不应该了。公司里的三驾 马车,无论如何是应该有财务的一席之地的。需要说明的是,财务在企业中的价值和地位跟企业规模关系很大。一些很小的公司,皮包公司老板或者老板娘就相当于 财务经理,顶多设个出纳,规模再大一点的公司,如果要设副总,一般也是业务出身,财务就是中层,因为业务有限,财务能够创造的价值本身就有限。

财务是非常有前途的一个职业,也是一个很容易规划自己发展路径的职业。现实生活中,许多学财务的朋友提起财务来大吐口水,认为财务没有什么意思,其 实最主要原因是没有从更高的高度来看待这个问题,对每一家企业来说,人、财、市场都是最为关键的

因素。越来越多的企业会走向以财务控制为核心的企业管理, 而且财务和投资、资本运作、金融等等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其职业发展可谓是前途无限。

财务人员的职业规划,可以有这么几个方向:

方向一:专业财务公司

以四大国际会计师事务所为代表的专业财务公司,也是大量吸收财务人员的一个就业领域。从某个角度看,会计师事务所是一个能使个人快速成长的学校,其培训、工作和管理机制会令从业者学到许多专业知识和管理理念,审计从业经历也会为将来的财务管理工作提供独特的视角。财务人员职业规划职业规划。

不过,在会计师事务所工作所承受的压力往往是非常巨大的,加班和出差是家常便饭,高强度的工作使得很多人难以将之作为终生的职业方向。这类专业财务公司 更适合两种人:高层管理人员和年轻人,前者重在发挥管理能力,而后者主要是学习和锻炼。对于刚走出大学校园、又准备在财务方面发展的年轻人来说,先进入会 计师事务所锻炼一段时间,等积累了工作经验后再转向企业将会是很不错的选择。

方向二:银行、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

资本运作在企业运营和发展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如果有不错的金融知识背景,投身银行、证券、风险投资、保险等金融行业,做专业的财务人员也会有广阔发展的空间。譬如,具有丰富从业经验的证券分析师的收入相当丰厚,而奇货可居的保险业精算师可以说是金领职业。

总之,我的核心建议是,不管具体从事哪个方向的财务工作,都要争取向高端发展,要做专业和资深人士。低端的财务人员几乎遍地开花,而高级财务人才却始终是行业内的紧缺人才。

方向三:外企或大型企业高级财务人员

财务本身是一项专业性很强又非常稳定的职业,如果选择把财务作为职业方向,首选的职业目标是做外 企或大型企业的高级财务人员。财务高管人才大都处于企业 的核心层,他们不仅要求了解企业的经营运作,还要在企业的经营投资方面提供建设性的意见。按照目前的经济环境,这类公司所需要的高级财务人员一般有财务副 总裁、财务总监、财务经理、高级财务分析经理、财务主管等。

当然,这些职位对人的要求也会比较高。一般要求资质至少是在会计师以上, 不少于5年的大中型企业财务管理经验等。例如,一家外企招聘高级财务经理时的职位要求是:良好的教育背景,英语流利,很好的沟通能力, Word、Excel熟练,娴熟的财务业务能力和管理能力,良好的协调能力,熟悉西方会计,熟悉有关中国法律。

篇3

(一)基本规定

企业所得税税法第八条规定:“企业实际发生的与取得收入有关的、合理的支出,包括成本、费用、税金、损失和其他支出,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这费用就包括财务费用。”实施条例第三十八条又补充:“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下列利息支出,准予扣除:(一)非金融企业向金融企业借款的利息支出、金融企业的各项存款利息支出和同业拆借利息支出、企业经批准发行债券的利息支出。”

这些基本规定证明,企业从银行等金融机构借款,其合理利息费用是可以在税前扣除的。

(二)具体扣除项目

在合理的前提条件下,向银行等金融机构借款费用的具体内容包括三个部分:

一是借款利息,即按银行利率计算的利息支出。

二是辅助费用。《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第十条对借款辅助费用的专门规定:“专门借款发生的辅助费用,在所购建或者生产的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或者可销售状态之前发生的,应当在发生时根据其发生额予以资本化,计人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的成本;在所购建或者生产的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或者可销售状态之后发生的,应当在发生时根据其发生额确认为费用,计入当期损益。一般借款发生的辅助费用,应当在发生时根据其发生额确认为费用,计人当期损益”。因此,将为项目贷款发生的辅助费用,比如测绘费、保险费、评估费、审计费等,计人间接费用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也与税收政策一致。

三是浮动利息。按照中国人民银行规定,金融机构贷款利率包括基准利率和浮动利率,因此,金融机构同类同期贷款利率包括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基准利率和浮动利率。利息浮动的部分,也是可以在税前扣除的。

(三)资本化的相关规定

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是指需要经过相当长时间的购建或者生产活动才能达到预定可使用或者可销售状态的固定资产、投资性房地产和存货等资产。实施条例第三十七条第二款明确: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合理的不需要资本化的借款费用,准予扣除。但“企业为购置、建造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经过12个月以上的建造才能达到预定可销售状态的存货发生借款的,在有关资产购置、建造期间发生的合理的借款费用1应当作为资本性支出计入有关资产的成本,并依照本条例的规定扣除。其他借款费用不予资本化。另外,购置、建造活动发生非正常中断,但如果中断是使资产达到可使用状态所必需的程序,则中断期间发生的借款费用,仍应予资本化。企业筹建期间发生的长期借款费用,除购置固定资产发生的长期借款费用外,计入开办费,按照长期待摊费用进行税务处理。”

这就明确,在会计处理上,企业发生的借款费用,可直接归属于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的购建或者生产的,应当予以资本化,计人相关资产成本;其他借款费用,应当在发生时根据其发生额确认为费用,计入当期损益。

二、企业向其他企业借款的财税处理

(一)基本规定

实施条例第三十八条明确:“非金融企业向非金融企业借款的利息支出,不超过按照金融企业同期同类贷款利率计算的数额的部分。即不超标的利息准予扣除。”

对于关联方之间的借贷,《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关联方利息支出税前扣除标准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8]121号)明确:“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企业实际支付给关联方的利息支出,不超过以下规定比例和税法及其实施条例有关规定计算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的部分不得在发生当期和以后年度扣除。其接受关联方债权性投资与其权益性投资比例:金融企业为5:1;其他企业为2:1。

企业如果能够按照税法及其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提供相关资料,并证明相关交易活动符合独立交易原则的;或者该企业的实际税负不高于境内关联方的,其实际支付给境内关联方的利息支出,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准予扣除。企业自关联方取得的不符合规定的利息收入应按照有关规定缴纳企业所得税。

税法为企业之间的资金拆借进行了界定,在标准之内,发生的利息支出准予扣除。”

(二)具体问题的处理

企业之间的拆借活动涉及一些纳税问题,这个必须正确处理,以防范税收风险。

1.关联企业借款费用的扣除处理

对于关联企业借款费用的扣除问题,税收政策是比较明确的。财税[2008]121号文第二条规定:“企业的实际税负不高于境内关联方的,其实际支付给境内关联方的利息支出,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准予扣除。”

举例说明:假如A企业实际税负高于关联企业B企业,按照《企业所得税法》第六条的规定,A企业已经将全部利息收入按照高税负交纳了企业所得税,本着公平税负的原则,对B企业支付给A企业的利息支出可以全部扣除。如果A企业实际税负低于B企业,则利息支出不可以当年扣除,也不可以转到以后年度。

2.才口除依据的获得问题

借款费用扣除的主要凭据是对方提供的利息收入发票,没有这张发票,就不能扣除。所以,收取利息一方在收取利息后,应给利息支付方开具营业税发票并交纳营业税。《关于印发的通知》(国税函发[1995]156号)明确:“非金融机构将资金提供给对方,并收取资金占用费,如企业与企业之间借用周转金而收取资金占用费,行政机关或企业主管部门将资金提供给所属单位或企业而收取资金占用费,农村合作基金会将资金提供农民而收取资金占用费等均应视为发生贷款行为,按‘金融保险业’税目征收营业税。”

《发票管理办法》也明确:交易必须取得对方开具发票,否则,不得入账报销。

根据上述文件规定,对一般企业(非金融企业)来说,从事资金拆借(属于金融业务)还不能自开利息发票,要向税务机构申请代开。

三、企业向个人借款的财税处理

在企业实务中,一些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向个人借款的现象也比较常见。其中涉及的财税问题也必须正确处理,不然,就会潜伏一定的财税风险。

(一)基本规定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向自然人借款的利息支出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9]777号)规定如下:

“一、企业向股东或其他与企业有关联关系的自然人借款的利息支出,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以下简称税法)第四十六条及《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关联方利息支出税前扣除标准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8]12l号)规定的条件,计算企业所得税扣除额。

二、企业向除第一条规定以外的内部职工或其他人员借款的利息支出,其借款情况同时符合以下条件的,其利息支出在不超过按照金融企业同期同类贷款利率计算的数额的部分,根据税法第八条和税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七条规定,准予扣除。

(一)企业与个人之间的借贷是真实、合法、有效的,并且不具有非法集资目的或其他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

(二)企业与个人之间签订了借款合同。”

国税酬2009]777号文明确,企业向自然人借款的利息支出,要履行合法手续并在标准之内,才可以在税前扣除。

(二)涉税问题的处理

企业向自然人借款的涉税问题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个人收入的纳税的问题;二是利息支出在税前扣除的问题。

1.个人收入的纳税问题

个人借款给企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第一条的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提供本条例规定的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者销售不动产的单位和个人为营业税的纳税义务人,应当依照本条例缴纳营业税。国税函[1995]156号文的规定:《营业税税目注释》法规,贷款属于“金融保险业”税目的征收范围。

比照上述法规,个人借款给企业取得的利息,应按5%的税率缴纳营业税,同时按“利息、股息、红利所得”项目缴纳个人所得税,税率为20%。

2.在税前扣除问题

企业向个人借款发生的利息支出,必须取得合法的发票才能税前扣除。依据《发票管理办法》规定:销售商品、提供服务以及从事其他经营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对外发生经营业务收取款项,收款方应向付款方开具发票;特殊情况下由付款方向收款方开具发票。

在“以票控税”的税收环境中,没有发票税务机关是不会认可的。所以,个人只有向税务机构申请代开发票,企业取得发票才能据以作为税前扣除的条件;向税务机构申请代开发票时,税务机构要代征个人的税款。此时企业将不再代扣个税。

(三)企业向个人借款应注意的问题

一是注意这个个人是否是股东,若是股东则涉及关联交易;二是注意稳健。在稳定压倒一切的环境中,企业向职工借款,并不是你履行了手续就是合法的,那还得看结果:如果最后皆大欢喜,那你这借款就是合法的;如果企业借了钱无法还上,职工闹上访,那你就是非法集资。

四、借款费用的审点和节税筹划思路

(一)借款费用的审点

从税收和审计的角度来看,借款费用的审查目的是让企业“木直中绳”,不要违反相关法规,侵占国家利益。其审点大致包括四个方面:一是手续审查,查验借款手续是否完善,是否合法;二是资本化审查,主要查看“应该资本化的借款费用是否资本化了”,防止企业把应该资本化的费用列入当期成本,逃避税收;三是审查超标扣除,依据规定的指标,查看企业是否超出标准列支借款费用,四是审查违规扣除问题,这主要审查那些目无法纪的入账行为,确保国家税基不受侵蚀。此外,个税的代扣代缴也是审查的一个要点。

(二)借款费用的节税筹划思路

节税筹划说白了就是选择纳税低成本的策略。针对借款费用,我们给出一些节税筹划点和思路。

1.合法扣除,防范风险。要保证企业的长治久安,借款费用必须在税前合法扣除,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履行相关手续,在操作过程中注重其合法性,不被税务惩处,就节约了纳税成本。

2.注意借款费用资本化的问题。因借款费用资本化有一定的条件,满足条件就要资本化,条件不够则不需要资本化。在实务中注意这些细节,有助于降低纳税成本。

篇4

资金集中管理是指企业集团将其各个分、子企业的资金归集到总部,由总部设立专门部门统一对资金实施调度、管理、运用和监控,来满足集团资金的日常运营、投融资与风险控制的资金管理手段。企业集团的资金管理从分散转向集中已日益成为一种不可避免的趋势。本文拟就企业集团实施资金集中管理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一、实施必要性简析

目前国内相当一部分企业集团还没有建立完整的资金集中管理体系,尤其是新建不久的企业集团,资金管理还很不规范,与国际大型企业成熟的资金管理体制相比,差距明显。资金链断裂往往直接导致企业经营失败,这一点在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中已充分体现。通过建立和完善资金集中管理,企业集团可以加强内部管控力度,形成资金规模效益,同时还可以降低财务经营成本,扩大融资发展规模,进而提供财务决策支持等。

1.集团总部资金集中管理的必要性。资金集中管理前,集团内银行账户数量过多难以有效监控;资金零散缺乏规模,整体效益低下;资金信息散杂,与生产经营信息脱钩,不利于资源整合,无法支持决策。资金集中管理实施后,集团公司能有效监控成员单位的账户资金;资金高度集中形成规模效应,资金收益提高;完成资金整合,与生产经营信息动态关联,从而为企业生产经营提供宏观决策支持。

2.成员企业的管理需要。资金集中管理前,开户多且零散,造成资源浪费,财务成本较高;一些企业由于业务快速扩张,需大量举借外债,利息费用成本很高;一些企业业务成熟,资金需求低导致资金闲置;一些存在季节性资金盈余,资金收益偏低。资金集中管理实施后,账户设置集中且合理,财务手续费明显降低;通过内部运作,盈余或零散的资金集中起来为盈余企业获得稳定收益,同时为资金紧张企业提供内部融资,避免外部借债高额成本,合理规避外债风险,共享集团发展成果。

二、具体细项研究

(一)成本效益分析

推行资金集中管理的最直接原因就是能够节约资金,节约财务交易费用,降低外部借贷筹资成本。当然,也会增加系统上线成本,如软件购置费、项目实施费、软件维护费、系统托管费等。单从成本考虑,要实施系统上线,应满足节约的财务成本大于系统实施成本。其中,与节约成本相关的因素有:本集团预计流动资金规模、成员企业预计盈余资金、预计融资成本、集团对金融机构的谈判能力。而系统上线成本主要取决于具体的实施模式与预计上线规模。

以一个中等规模的企业集团为例来分析。(1)上线节约成本。预计集团年度资金支付总额150亿元(其中集团内交易周转资金30亿元),部分成员企业资金盈余20亿元,同时其他成员企业新投资预计需筹资5亿元,综合授信业务约10亿元。银行贷款利率7%,银行活期7天存款利率1.5%,年度综合授信费率0.4%,财务交易费用200万元。如果实施资金集中管理,则内部存款利率仍与外部1.5%相同,通过集团统一与银行谈判获得授信费用降低50%,内部资金拨转不存在财务费用。资金未集中管理前的财务费用为0.11亿元,实施集中管理后的财务费用为-0.189亿元(具体计算略)。通过内部资金调拨,集团可将部分盈余企业资金直接转到部分需借贷企业使用,无需再使用外部贷款,这可以大大降低外部筹资成本;通过集团层面与银行统一谈判,综合授信费率下降50%;内部周转资金30亿元仅账面结算而无需划账从而节省交易费用,按30亿元占150亿元的20%比例相应调减财务交易费用,通过实现资金集中管理可以获得2 990万元的财务收益。(2)系统上线实施成本。企业集团可以根据本集团的经营规模以及资金管理现状,选择适当的上线模式,通过聘请外部咨询顾问或多方案咨询,对多种方案实施成本预估和比较。

(二)内控风险分析

实施资金集中管理不能光考虑成本效益,还需综合考虑其他方面因素,其中风险是重要的一环。如实施后可能带来的各种风险是否可控,各项措施是否完全符合内部控制规范。因此,企业集团应依据财政部《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6号――资金活动》,结合本集团的实际情况,建立专门的资金集中管理内部控制制度,来防范和控制资金风险,保证资金安全。

1.强化信息系统风险管控。实行资金集中管理后,集团内外的资金都通过资金集中管理系统平台支付,平台的可靠性与稳定性直接影响整个系统上线的成败。哪怕系统上的任何微小失误都容易导致资金划拨错误,直接演变成事故(incidents),因此上线时首先要考虑系统的稳定可靠性,尤其是在突况下系统的安全性。由于资金集中管理对信息技术要求很高,需要财务等相关人员加强学习,做好拟上线软件的培训,特别是集中式网络财务系统的应用,从而为企业集团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2.强化内部会计控制。(1)不相容职务分离,确保每项经济业务必须经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环节与人员才能完成,达到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目的。在货币资金内部控制中,需明确每项业务的必要处理程序,明确所涉部门的职责和权限,明确经办人员应承担的责任与权利,建立适当的审核监控措施,并制定考核奖惩制度。(2)严格授权审批制。资金支付应设置并完善授权审批环节。具体支付环节需由3个以上岗位(如经办、审批、审核)互相牵制配合,并强化关键控制点的风险控制措施,形成严密的内部控制体系。对于网上资金的申请、审核与审批,必须做到网络设置权限相分离,实际操作人员相互牵制,书面证据完备并留痕迹,尤其是大额资金的审批,更需严谨规范,保证万无一失。(3)加强票据与印鉴管理。应加强公司票据与印章的保管,严禁一人保管日常资金支付的全部印鉴,并严格履行负责人逐级签字和盖章手续。(4)完善货币资金管理制度。除了常规上的流程制度外,还需特别关注以下两点:第一,规范银行账户的设立审批,保证所有资金均纳入资金集中管理,防止出现“小金库”以及账外资金。第二,定期和不定期开展资金盘点与询证,保证账实相符。发现不相符,要及时查明原因,尽快解决。

3.建立突发事件的风险应对。系统上线初期和正式上线后,容易暴露和出现各种突况,因此,应建立突发事件的风险处理规范,保证处理流程正确、应急措施妥当、风险可控。

4.强化内部审计与外部监督。应建立资金控制内部审计制度,评价企业内部控制运行是否有效,以便及时发现问题、纠正偏差,并提出改进建议,不断优化完善。同时,还应聘请外部专家顾问进行指导监督,以保障上线成功,切实发挥最大的应用价值。

(三)管控方式探讨

1.利用银行资金管理平台。随着金融工具的不断创新,目前有些金融机构已开始推行“资金管理平台”服务,如招商银行开发了“跨银行现金管理平台(CBS)”,该平台与网上“企业银行”紧密兼容,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跨银行集团现金集中管理,如实现与ERP财务软件兼容,执行资金预算管理,实现银企直连收付结算,新增头寸投融资管理等功能。据悉国内四大行正在研发以网银为基础的资金集中管理平台。

2.利用财务软件开发商平台。目前国内大型财务软件开发应用商,通过与金融机构合作,在原财务应用软件基础上开发出专业的资金管理平台。如用友NC“资金管理解决方案”等。

3.企业自行开发建立资金集中管理平台。如中石油等大型集团,充分利用本集团影响力直接与银行机构谈判并签订银行资金支付协议以突破银企直连障碍,在原财务软件FMIS上开发大司库系统,最终建立集团大司库资金管理平台。该平台针对性更强,能满足集团的各种特殊要求,但实施难度大,要求集团具有较强的话语权与影响力,自身研发成本也较高。

4.人工方式实现集中管控。如果企业集团规模相对较小,采用专业化软件平台成本过高,还可以参照以上方法,通过建立规范化的资金集中管理制度,在保证实施要点的基础上,主要依靠人工操作执行流程管控,来实现资金的集中管理。

(四)资金结算模式选择

目前资金结算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统收统支、拨付备用金、内部银行、结算中心、财务公司模式等。如何确定结算模式,主要取决于本集团的经营规模、发展阶段、成员企业内部关联度、综合管理水平以及既定管理目标等。比如,集团初创期,成员企业刚刚创建,管理还不完善,往往会选择统收统支或备用金的结算模式,以手工操作方式为主。当分、子公司发展到一定程度,企业整体规模较大,成员企业资金状况差异较大,往往开始选择结算中心、内部银行机制,以网络银行或是集团内网为主。当集团规模更大,话语权更强,则可以申请成立财务公司,财务公司成为集团资金的结算、授信、贷款、筹资中心,进行专业化集中管理。

以上的结算模式并非孤立,还可以组合选择。如果集团本身庞大复杂,成员企业发展层次不一,产品与业务多元化,所跨区域乃至跨国地区差异较大,则建议组合选择以上结算模式,如对新建成员统收统支管理,对海外金融管制地区成员拨付备用金管理,对成熟成员由财务公司统一管理。从根本上讲,集团发展的实际情况决定了具体的结算模式。

(五)平台具体应用模块

完整的资金集中管理,通常包括以下模块:营运资金管理,资金理财,风险管控,决策支持等方面。以中石油大司库的资金集中管理为例,营运资金管理是指日常经营资金的管理,主要包括账户管理、资金计划、资金结算、银企直连支付、票据管理、系统设置等。

资金理财主要包括对外投资、企业融资、综合授信与担保。中石油将此权限上收到集团总部并授权给专业部门管理,既控制了风险,又充分利用整个集团的闲散盈余资金进行专业化投融资操作,最大化地获得资本经营价值。授信与担保方面,由集团统一对商业银行谈判,以获得最大授信额度然后分拨给下属企业,降低了授信担保成本。

风险管控模块包括流动性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和信用风险。集团专业化统一管理,最大程度地降低操作风险。

决策支持主要包括综合分析、资金流动性管理、债务融资管理和金融性风险管理。将集团的经营情况以综合性报表展现,分析资金管理总体动向,从而为集团的管理决策提供支持。

三、其他注意事项

1.树立全局观念,各线条全员推动。实施资金集中管理,并不是把钱款放到一起就完事那么简单,更多的是改变管理思维,是公司财务管理体制的重要变革,需要在集团决策层的支持下,集团上下全力推动,相互协调。各级成员的支持协同是系统实施成功的关键。

2.强化资金预算管控。有效的资金集中管理,重要的一环就是资金计划,即资金预算。只有准确地预计集团的资金收入和支出,才能获得足够多的盈余资金,才能最大化地将盈余用于集团投融资,进而获得最大的资金经营价值。资金计划是由各具体的业务收支部门提供,资金计划模块使资金计划的编报延伸到业务部门,通过逐笔、逐项编制计划,来提高资金计划编制的合理性和头寸预测的准确性,实现要素化管理,杜绝计划外资金支出。

3.制定清晰明确的长远实施目标。需先制定一个明确、清楚、能进行交流和衡量的目标,并通过逐步实现各阶段的目标来实现整个企业集团成功实施的长远目标。当然,还需要具有长期作战、持续优化的管理理念。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好资金集中管理的实施工作。

(作者为项目财务经理、CPA、会计师)

参考文献

篇5

一、财务人员转型升级的内涵

(1)财务人员转型升级旨在打破惯性思维,围绕企业效益最大化在确认、计量、分析、解释和传递会计信息的各个业务环节推进财务管理创新活动,实现由核算会计向管理会计过渡。必须以财务战略规划为引领增强财务稳健的使命感;以财务信息化高端建设为抓手提升工作效率;以日常基础工作为创新源泉提升价值创造能力;以提升专业精度和深度为要求补齐知识短板。(2)财务人员转型升级要求基础性工作做到耐心专注。管理永无止境,没有满分,财务人员应在数据精准上力争100%,在管理成效上追求99.99%。在具体业务结束的关键节点及时总结、深入剖析,绝不错失累积财务管理经验、形成制度依据或资源共享的最佳时机。(3)财务人员转型升级要求重复性工作做到一丝不苟。财务工作特点决定了多数工作具有重复性,但重复不等于简单、想当然重复,需要财务人员在知识不断更新、业务能力不断提高过程中,通过思考、创新的循环往复,不断适应经济政策环境的变化,将最新汲取的知识运用到工作中。(4)财务人员转型升级要求创新性工作做到精益求精。财务管理创新是持续修正和流程再造的过程。财务人员应围绕企业战略、财税政策、集团最新战略指引等持续开展业务创新活动。加强行业对标、产业行情分析与投融资管控的结合;加强宏观政策变化与税收筹划的结合;加强企业并购重组、清理退出活动与资本运营的结合;加强资产盘活与金融创新的结合等。(5)财务人员转型升级要求协同性工作做到专业敬业。财务人员应具备战略协同服务能力,争做T型知识结构人才。在纵向专业领域,不断提升对财务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在横向协同领域,不断提升对各个经济学科的一般性知识修养。加强对金融市场研判和资本运营能力。

二、财务管理创新的内涵

(1)财务管理创新旨在集团公司产业资本、金融资本不断融合的过程中,围绕服务集团改革发展和生产经营大局,开展理念创新、模式创新、手段创新并形成阶段性财务转型升级的工作成果。(2)财务管理创新要求以管理增值为导向,充分挖掘企业产业链商业价值;关注金融业态发展,探寻多元化的产融结合契合点;打造多层次的投融资平台,最大限度分享政策红利。(3)财务管理创新以强化管控防风险,完善体系上水平和价值创造为目标,立足集团财务战略大局,立足产融结合实践,立足企业实际,发现并弥补制度漏项,实现财务制度体系优化、管理形式创新、内控和价值创造水平提升的目的。

三、厚植集团战略发展优势

财务创新应紧紧围绕支持、服务集团改革发展大局,着重提升财务转型升级对集团公司发展战略的决策支撑、价值创造、风险管控、协调服务的职能和作用。鉴于此,为厚植集团战略发展优势;在业务执行层面应着重开展分析、预案、内控、协同四个方面的财务创新管理活动。

(一)通过“抽取式”财务分析提升决策支撑作用。(1)以企业经营需求为导向开展财务分析,密切关注产业行业政策、金融市场前沿资讯、有色金属行情变化等,借助财务信息化平台建设及财务数据处理能力提升,构建多层次财务分析架构,通过“抽取式”分析方法形成的财务分析体系,包括财务专项分析和财务综合分析两个子系统。(2)财务专项分析旨在通过对信息化平台数据的粗加工。形成包括成本分析、资产分析、资金分析、预算分析、融资分析、投资分析、税收分析、销售分析在内的分析体系。(3)财务综合分析旨在通过对专项分析数据的抽取,形成对专项分析数据的再组合和精加工。形成包括产融结合分析、行业对标分析、内部市场化分析、外部经济性分析、税收筹划分析、风险对冲分析、规模效益分析、价格联动分析、企业理财分析等内容的财务管控型综合分析体系。

(二)通过“预案化”管理提升价值创造作用。(1)“预案化”管理是指,依据具体财务管理事项,通过设计 “个性化”定制工作预案,建立日常询价、跟踪、效益测算、情景模拟等工作机制,实现财务风险管控的前移,规避和降低财务风险,提升经济效益。(2)询价机制是指针对每笔黄金租赁、融资租赁、美元贷款等融资业务,开展利率、汇率、套保的询价机制,拟定询价联签审核表,包括询价日期、询价银行、利率、汇率、套保远期升水等信息。(3)跟踪机制是指为跟进国家产业政策,及时跟进国家投融资政策动态,发现深化国企改革的政策优惠及政策贴息等投融资项目。(4)成本效益测算机制是指在经济合同审查环节,注重每笔经济业务效益测算、付款结算方式成本差异测算;通过票据、融资租赁等多种形式减少资金占用,降低融资成本。

(三)通过“植入式”内控管理提升风险管控作用。“植入式”内控管理是指,将内控管理植入企业投融资、清理退出、上市重组、并购新设等各个经济业务环节中,对于内部审计发现的问题,及时跟踪、各个击破并形成记录材料;对于经济活动中的风控重点,结合财务专项检查活动,及时跟进、规避或转移风险;重在跟踪、反馈、记录、整理。

(四)通过“填充式”协同管理提升协调服务作用。“填充式”协同管理是指,在集团管控要点指导下,根据板块特点、行业特点填充需要集团公司、金控公司、财务公司或者相关平行部门协同开展的业务,共同把控风险,规避或降低业务风险。

四、培育产融结合的创新动力

篇6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领导干部会议,总结工作,研究部署20__年各项任务。我讲话的主题是:抓机遇、调结构、增效益、促发展,努力推动天津港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工作回顾

即将过去的是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天津港的发展同样也遇到了新世纪以来最为严重的困难。面对严峻复杂的形势,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努力化挑战为机遇,积极主动应对危机,扎实开展“保增长、渡难关、上水平”活动,经过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经受住了困难的考验,夺取了港口发展的新成绩。

1.港口生产稳步增长,安全质量保持稳定

一是狠抓了市场开发。加强了对市场的研究和预判,提高了市场反应能力。推行了客户经理负责制,集团公司领导和各生产单位主要领导都担任了大客户首席服务代表。抓住国家扩大内需的机遇,加大了对进口矿石,以及内贸集装箱、钢材、建材等重点货类的开发力度。积极落实滨海新区《关于加快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若干意见》,与船公司、班列运营单位和大客户签署了多方合作协议,在激烈的竞争中巩固和扩大了市场份额。

二是狠抓了物流网络和物流功能的拓展。加大了航线开发力度,在航运市场严重萧条的形势下保持了航线航班的总体平稳。积极拓展腹地物流网络,新建了六个无水港。大力开展了全程物流服务业务,成功打造了番茄酱、果蔬冷链、pvc树脂等全程物流示范项目。创新开展了铁矿石保税、锰矿保税和国际中转等业务,开设内贸钢材班轮航线。

三是狠抓了生产组织。进一步完善了口岸部门联席会制度,努力营造了良好的口岸环境。科学生产调度,提高航道通航效率,成功接卸了30万吨级满载油轮和14000teu集装箱船舶。加强了集输港管理和与铁路部门的协调,开辟了南北疆海上集装箱运输,努力克服了“超载超限”治理的不利影响。加强了铁矿石生产组织,单班作业量提升了约15%,创造了单月完成铁矿石吞吐量840万吨的历史纪录,预计全年铁矿石完成8500万吨,同比增长52%。

四是狠抓了安全生产和优质服务工作。全年未发生统计上报的死亡、重伤事故以及重大的货运质量事故;未发生恶质量事故,客货运服务五方满意度均在95%以上。组织开展了优服工作回顾总结活动,全面总结了二十年来优质服务工作的历程和经验,激发了广大员工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优质服务工作再上新水平的工作热情。

2.重点工程项目进展顺利,港口规划建设成绩显著

一是加快了港口公共基础设施和港区公用基础设施建设。航道拓宽工程二期完工,三期工程完成工程总量的90%。东疆港区亚洲路、美洲路全线贯通,海铁大道一期完工,地基加固、绿化、管网、污水处理、沙滩提升等项目进展顺利。临港产业区新造陆域13平方公里、围埝15公里、建成防波堤3公里。

二是加快了重点经营性项目建设和基础性工作。北港池集装箱码头b段工程完工、北港池杂货码头2个4万吨级泊位投入试生产、南疆新建专业化矿石码头和神华煤码头二期工程的配套工程开工,国际邮轮码头水工工程完工,客运大厦工程钢结构整体封顶,外檐装修工程基本完成。南疆29#30万吨级原油码头工程和北疆集装箱中心站工程的初步设计完成,技术上具备开工条件。东疆港区第一战役顺利实施,一期物流加工区(二批)工程完工,二期物流加工区地基处理进展顺利。南疆中化仓储项目开工。港口医院改扩建工程主体封顶。

三是加快推动了外部投资建设项目的进度。东疆五星级酒店、游艇俱乐部、休闲会所、低密度住宅等配套服务区重点项目陆续开、复工建设。金融贸易服务大厦、小球训练基地项目正在筹备开工。

四是加快推进了规划、土地、海域使用及各项前期工作。《天津港总体规划(修编)》已上报市政府。完成了散货物流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临港产业区起步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研究、国际贸易与航运服务区二期区域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上报工作。争取到水利部对永定新河口规划治导线调整方案的批复。取得了集团公司和几个区域性公司的土地一级开发资质。南疆港区的用海手续申报工作取得较大进展。

3.港口经济运行平稳,招商引资积极推进

全面加强了经济运营的监控和管理。多渠道筹措资金,积极争取国家及地方政府各项支持政策和资金补贴返还,创新融资工具,进一步发挥财务公司融资作用,加快推进产业基金管理公司组建,成功组织发行了10亿元短期融资券、50亿元企业债,优化了债务结构、降低了财务成本,为集团公司应对金融危机、加快发展提供了资金保障。推行了全面预算管理,加大了经 营责任考核力度,加强了成本管理,全年成本费用总额预计减少6.4%。

积极推进了招商引资工作。充实了招商引资的组织机构,设立了招商投资服务中心。建立了东疆港区招商“一站式”服务工作机制。完成了北港池新建杂货码头、中航油储运基地、海铁换装中心、东疆金融贸易大厦等项目的签约或公司注册。实现了普罗旺斯番茄红素加工项目落地、国际汽车中转项目挂牌、航运交易市场、工程设备机械市场和天津港煤炭交易市场的开业。出台了《东疆保税港区促进产业发展暂行规定》和《实施细则》,完成了对东疆部分企业的第一批财税扶植。通过主动走访,广泛洽谈,新储备了一批有投资意向的项目。

4.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功能拓展取得实效

通过加强管理、深化改革,推动了体制机制转变和完善。组织开展了天津港发展和天津港股份的整合,获得了政府有关部门的批准,为完成股权交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实施了生产业务部室改革,进一步理顺了业务管理体制。开展了集团公司管理架构的研究。完成了物流资源、信息资源、劳务资源的整合,推进了机械设备租赁公司的筹建。深化了用人制度改革,推进了核心人力资源梯队人才库建设,开展了第三轮岗位竞聘。深化了码头装卸作业及相关服务外包改革,加强了劳务市场功能和体系建设。深化了薪酬分配改革,实施了第八轮经营责任期考核办法,在坚持“工效挂钩”的前提下,适度微调分配政策,确保了员工收入的基本稳定。

强化了各项管理工作。制定了港口装卸、国际物流、建设和金融等四个业务发展纲要,进一步推动了四大产业发展。组织开展了“功能拓展年”活动,开拓了全程物流服务、矿石保税物流、无水港及物流节点建设等新业务领域;提升港口等级,组织接卸了30万吨级满载原油船舶;发展工程建筑、地产、金融、传媒等新产业;建设人工沙滩等休闲功能性项目;吸引交易市场、加工型项目落地;实施物流、信息通信等资源整合,强化和优化了原有功能,拓展和增加了一系列新功能。完成了集团公司综合管理体系版体系文件换版工作。积极推动落实法律保障体系建设纲要,提高法律事务管理水平。完成了临港产业区发展规划等重大课题研究工作。组织开展了“特色班组展示月”活动。围绕改进机关作风,提升课题研究和工程设计水平,规范职务消费等内容,开展了效能监察,促进了企业管理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同志们,回顾总结各项工作,天津港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经济发展好于年初预期。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十分宝贵。这一成绩的取得是集团公司的各级领导干部及广大员工团结一心、开拓进取、顽强拼搏的结果。在这里,我要特别向在座的各位领导干部,并通过你们向全港员工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必须要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盈利能力、成本和收入管理水平还亟待进一步提高;二是发展模式、体制机制还亟待进一步转变;三是思想观念、招法举措还亟待进一步创新;四是“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还亟待进一步增强。

二、20__年工作要点

20__年整体经济环境将好于,经济运行积极因素增加。我们面临着国民经济企稳回升,国家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外贸出口、工业生产、国内消费将逐步恢复增长,投资规模继续保持,天津市特别是滨海新区经济快速发展等难得的机遇。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外部经济环境的恢复仍然十分脆弱,经济复苏的基础并不牢固,出口恢复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金融领域风险仍然存在,通胀预期逐渐形成,港口结构性产能过剩问题比较严重,港口间竞争日趋激烈,天津港集疏运环境还将面临较大的压力。总之,我们面临的形势仍然十分严峻复杂。对此,我们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明年的困难并不会减少,面临的挑战并不会缩小,工作的难度并不会降低。我们必须要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和风险意识。对港航市场好转的缓慢过程有足够的估计,对保持全港各项指标平稳较快增长的难度有足够的估计。在困难的形势下,我们更要做到,头脑更加清醒、计划更加周密、准备更加充分。

20__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做好各项工作对于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顺利启动实施“十二五”规划至关重要。在20__年的工作中,我们首先要进一步强化机遇意识。要敏锐地识别机遇,抢先抓住机遇、善于把握好机遇。二是要切实加快结构调整。要根据市场需求和集团公司发展需要,加快产业结构、布局结构、收入结构、组织管理结构调整。三是要下大力气提高经济效益。继续坚持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切实提升盈利能力和盈利水平。四是要千方百计谋求平稳较快发展。积极转变发展方式,在港口结构性产能过剩的形势下,更加着重内涵式发展,注重相关业务发展。在上述基础上,20__年各项经济工作都要再上新台阶、再出新亮点。为此,集团公司按照跳一跳才能够得着的原则制定了明年各项经济工作的发展目标。

1.全力做好市场开发和生产组织,港口吞吐量要跨上新台阶

要按照港口装卸业和国际物流业发展纲要,分解细化任务、明确落实责任。要进一步拓建市场营销网络,继续落实客户经理负责制,建立灵活高效的市场营销机制,加强营销队伍建设。要在继续加大对集装箱、矿石、煤炭、原油、钢材、汽车等重点货类的开发力度的基础上,重点加强对有色矿、邮轮、客滚、木材的市场开发。要用足用好滨海新区《关于加快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若干意见》出台的政策,增开航线,确保集装箱国际中转、环渤海内支线和班列运量实现较大幅度提升。要进一步加强腹地物流节点建设,充分 发挥重点区域、重点货类物流节点的作用,打造更多的全程物流示范项目。在继续扩充“无水港”数量的同时,重点提升运营质量,切实增强服务辐射能力。要加快汽车分拨中心、原木除害中心等重点项目建设,依靠功能拓展促进市场开发。要结合邮轮母港投产,策划举行高层论坛等一系列活动,增加邮轮航线航班,促进邮轮经济发展。要进一步完善港口费收体系,充分发挥价格的杠杆作用,掌握市场主动权。要改进和完善分船分货办法,适当扩大船公司、货主、码头公司双向选择的自。要继续搞好优质服务工作,以服务争取客户、赢( )得市场,促进港口吞吐量跨上新台阶。

要进一步提升生产组织水平。继续加强与海关、检验检疫、海事等口岸部门的沟通协调,促进口岸整体环境的改善和效率的提高。要结合市场需求,大力推进生产布局结构调整。要抓好拓宽后的航道和新完工码头的投产准备工作,力争尽快形成生产能力。要进一步提高集疏港整体计划调度水平,加强与铁路、交管、路政等单位的协调,提升港口整体通过效率。要进一步加快业务流程改造,提升信息化水平,实现科学化、规范化和精细化的生产管理。

2.积极推进重点项目和重点区域建设,规划建设要呈现新亮点

要进一步做好规划和项目前期工作。积极推动《天津港总体规划(修编)》的审核批复,做好东疆保税港区总体封关方案研究。推动临港产业区总体规划审批,根据开发需求提前做好东疆港区等区域规划的深化研究和开发策划工作。要抓紧开展30万吨级航道、南疆各新建码头项目及配套基础设施项目的各项前期工作。要加强项目策划,为今后发展做好项目储备。要下功夫做好海域使用和土地出让的申报、审核工作。

要确保重点项目工程进度。确保国际邮轮码头及客运大厦工程上半年完工,北港池杂货码头年底全部完工,东疆保税港区二期封关基础设施工程年内完成,东疆三大战役的所有项目年内全部完工,东疆东部配套服务区项目取得明显效果。通过上述项目高质量、高水平的建成投产,使全港的规划建设呈现新的亮点。要继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天津港主航道拓宽工程;加快东疆港区北围埝建设和造陆工程,争取早日纳泥,早日成陆;加快东疆和临港产业区道路、给排水、污水处理、绿化等项目建设。要继续加快经营性项目建设,南疆26#专业化矿石码头、神华煤码头二期要实现码头主体开工,第二个30万吨级原油码头、中航油石化码头、中化码头、集装箱中心站、重装备制造基地等项目争取年内早日开工,东疆低密度住宅、金融贸易服务大厦等项目要确保进度。要合理安排老码头改造计划,分步推动实施。要主动做好内外部投资建设项目服务工作,确保重点项目建设进度。

3.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业务发展要开创新领域

要在加快装卸、物流传统业务发展的同时,积极拓展相关产业,培育做强新的产业和业务板块,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要加强新产业、新业务发展的规划研究,进一步完善码头装卸等四个发展纲要,加快研究制定地产、装备制造、信息通信、邮轮、旅游、贸易、文化传媒等一系列新业务的发展纲要。有针对性地出台一系列扶植政策,引导推动新业务领域的拓展。

要按照调整产业结构、拓展业务领域的总体要求,细化项目、分解目标、落实责任、加强考核。要抢抓滨海新区大规模建设的历史机遇,积极拓展港外建设市场,努力提升资质,开展工程预制构件等业务,继续扩大建设咨询服务和监理等业务。要抓住滨海新区加快发展的机遇,积极介入工业地产、商业地产和住宅地产开发业务。要以市场为导向,发展重装备制造、钢结构构件制造等业务。要充分发挥财务公司的职能,拓展新的金融业务领域,扩大现有金融业务规模,完善金融业务投资布局,在有效防范风险的前提下,有计划地开辟具有较高收益或良好发展前景的金融及资本类投资项目。要以内部资源整合集约、新的功能性项目投产为契机,着力拓展信息通信、文化传媒、劳务服务、休闲旅游等内外部市场,努力增加收入、扩大盈利。

4.继续深化改革强化管理,经济效益要谋求新增长

要继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完成天津港发展和天津港股份股权交割,在此基础上按照集约管理、分类经营的原则,适时推进集团公司组织机构整合,理顺和规范相关运行机制。按照市政府治理投融资平台要求,探索规范区域性开发公司的运营、管理和考核的体系。从鼓励新业务发展,鼓励拓展港外市场的角度,深化内部计划财务、人力资源等方面的机制转换,加强对功能开发和拓展外部市场的奖励力度,加大对重点执业资格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研究探索基层单位自主工资总额管理模式。探索推进教育培训资源整合、内部审计体制创新等方面工作。超前研究并做好散货物流中心转型的相关工作。

要进一步提高内部管理水平。在全集团范围内深入推行全面预算管理,提高经济活动的计划性和预控性,千方百计增收节支,谋取经济效益的新增长。要进一步规范全面预算的编制、管理和监督执行,健全完善考核机制。要强化投资管理,积极寻求盈利好、投资回报率高的项目,做好项目跟踪、分析、储备,同时进一步规范投资决策及管理。创新融资工具,拓宽融资渠道,加强对国内外两个融资平台有效利用,推进基金公司的设立和运作,完成对财务公司的增资工作。加强对基层公司资金链的监控和管理,建立风险预警与防范机制,强化应收账款的管理,进一步做好资金的“借用管还”。继续加强成本控制,进一步压缩非生产性开支,科学合理地控制和降低生产性成本,强化基本建设成本的管理与控制。要强化战略管理工作,完善和提升集团的总体发展战略,同时研究细化针对不同货类、不同单位和各项重点工作的子战略、分战略。做好“十二五”规划的编制工作,科学合理地制定港口发展规划。积极推进内控体系建设,适时在集团公司范围内全面推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加快新会计准则实施,年内要实现新老会计准则并行,力争早日完成过渡。积极推行班组和机关建设标准化,实现班组和机关建设规范化。

以上就是20__年工作的思路和要点。明年,我们面临的形势严峻复杂,我们承担的任务艰巨繁重。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以更加饱满的工作热情和更加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投入工作。我希望大家要进一步增强危机意识和竞争意识,变压力为动力、振奋精神、知难而进、勇于竞争,敢于迎接各种挑战。希望大家要进一步增强市场意识和开拓意识,把握市场规律,审时度势,抢抓机遇,创新招法,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希望大家要进一步增强效益意识和增收节支意识,全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压缩成本、创收增效,努力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希望大家要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和协调配合意识,各级领导干部、两级机关要切实改进作风、提高效率、简化流程,要加强协调配合,主动为客户、为投资者搞好服务。

篇7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一、大型集团企业的财务管理现状

(一)层级管控出现纰漏

由于企业的不断扩大,促使企业自身财务部的日常工作量加大,因此导致财务部门成为了“记账部”,他们对财务工作并没有尽到分析、监督、管控、指导等相关职责。在制度层面各个级别的成本责任不清,内部成本管控制度不健全,财务管理的垂直模式也有所欠缺,这使得上级部门不能对下属单位进行有效制约,从而导致下属企业出现财务漏洞,不能与主体企业的财务状况相互匹配。与此同时,各个责任部门的成本核算意识也不明确,预算的成本费用数据以年为历史参考数据,致使参考价值的真实性不高。

(二)预算管理不全面

企业的预算缺少内部的融会贯通,财务报告、核算和编制都混在一起,导致企业与市场的运营行为脱节。在预算时,预算编制没有按照企业目标制定、经营计划、指标分解都没有落实到人头,缺少了全员参与的指标化过程。目前我国实行的预算滞后措施,也导致了在预算的过程中无法实现事前控制、事中督促和事后评价的基本原则。

(三)缺乏资金现金流意识

由于当下企业对于资金的无需求、无压力,从而促使资金流量得不到充分的重视,忽视了资金的流转效应及资金成本的影响。由于企业资金未直接参与到市场经济的竞争中,没有形成新的现金流和利润点,因此,在企业日常管理中没有得到企业的高度重视。

(四)企业垂直管控力差

目前,由于许多大型企业的管理模式都是金字塔式,而且总公司会对较多的下属公司进行指令下达。上级想要传递信息给下属需要经过较多的步骤,这种指令传递方法一方面会对指令的传递速度和传递方式有所制约;另一方面如果总公司和下属公司距离较远,就容易导致总公司对下属公司的制约力减弱,从而导致出现“天高皇帝远”的情况。

二、大型集团企业财务管控模式

(一)大型集团企业财务管控模式分类

大型集团化企业财务管控模式主要有集权型财务管理模式、分权型财务管理模式和集成化财务管理模式三种。

1、集权型财务管理模式

集权型财务管理模式主要是通过对集团化企业下属子公司财务决策权、控制权、管理权的统一规划和管理来实现高度集权。子公司资金管理工作需要以集团公司统一规定的成本费用、开支范围为标准。另外,集权管理下的集团子公司只对公司内的短期财务规划、日常财务管理有具体的管理权,而资金的管理、涉及重大财务决策的事务需要经由集团公司财务管理部门审核、决策通过后,再根据集团公司的决策具体的执行。

2、分权型管理模式

分权型财务管理模式主要是通过审批下属子公司较为重大的财务决策事项,控制决策结果对子公司进行激励和约束,实现集团财务管控。分权型管理模式下,集团总部的管理是间接的,管理结构相对比较松散、扁平,子公司的生产经营、财务活动相对比较独立。因此,子公司经营、管理上有更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决策过程更加便捷,集团总部的决策压力被大大减轻。正是由于立经营单位有较大的自,开发新产品的速度非常之快,使IBM在商品化小型计算机领域的竞争力大大增强。

3、集成化财务管理模式

集成化财务管理模式分为三个基本成绩,下一层级的决策权由对应的上一层级授予,不同层级之间的决策权相对比较独立,相比其他管理模式,集成化管理的分权更加彻底,一直到集团总部管理组织的底层阶级,整个组织呈现部内嵌套事业部的形态。集成化管理模式下的集团企业普遍存在能(物)耗低、效益高、应变能力强、生产柔性化、组织扁平化、产品个性化的特点,企业财务管理方式的调整是动态化的、实时的。同时高层管理能够直接管理低层员工,缩减了管理流程,提升了企业财务管理效率。1999年海尔集团改造了供给链的业务流程,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建立起层级化的组织机构,不同层级联系实力与之对应的供给商,建立了供给商――厂商――顾客的价值链,使财务管理能力有了较大的延展,管理水平有了明显的上升。

(二)大型集团化企业财务管控模式选择策略

集团化的管理体制,必须做到“两权分离”。目前,我国大部分的企业实行的是分层管理及分行业、分类管理。在这样的前提下,在管理模式的选择上,企业应该根据企业自身的各项特点采取合适的财务管控模式,比如,在企业建立的初期,企业的规模相对较小,并且企业的各个成员之间关系较为紧密,因此为了更好的将企业内部的优势及资金整合起来,在这个阶段选择集权管理模式是相对较为合适的。

但是随着企业的发展,企业的各下属子公司、分公司各自的业务不断扩大,市场经济的竞争力也有所加强,从而使企业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市场经济管控范围也在大幅的扩展。这种情形下,实行集权财务管理模式不现实,也不适当。所以,在条件允许及成熟的情况下,可以采取集权为主,分权为辅的财务管控模式。这类新型的财务管控模式,既克服了极端分权式的不足,也克服了极端集权式的不足。集团化企业的财务管控模式的选择还要注意整体的市场经济环境,分析集团总部、下属子公司管理层的职业素质和业务能力,综合内外部条件,选择出与企业发展战略相符合的财务管控模式。

三、大型集团企业的财务管控模式需要创新

大型集团化企业财务管控主要包括资金的管控、人员管控、流程管控以及信息化管控四个方面。其中,资金的管控主要通过建立资本中心,集中管理企业资金,避免资金沉淀现象发生,促进资金使用效率的提高。人员管控是对财务人员的统一任命、考核和统一待遇;流程管控包括内控建设、全面预算管理、投融资集中审批等内容;信息化管控则是通过建立统一的企业财务管理监控中心和企业信息化平台,保证审计的信息化。企业要想加强财务管控,就必须紧抓财务管控的这四个方面,创新财务模式,建立全面的预算切入点,梳理及改善企业的各项预算组织构造,将财务管理模式跟企业的业务板块相结合,形成企业特有的财务管控模式。

(一)更新财务及预算的管控概念

目前,我国企业的管理模式需要将集团企业管理人原和财务管理人员的传统财务管理观念进行更新,以此建立起正确的集团化企业财务管控理念。由于财务及业务管理,关系着企业的正常运营及管理价值链的全面信息,因此,财务与业务需要积极的参与到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并要做到有决策权等。如果想增加企业的财务管理效率,每个人都必须是预算的执行人及编制人,要把成本意识及资金效益观念贯彻到各个工作环节当中。

(二)建立高效、统一、科学的资金管理体系

企业要建立高效的资金管理体系,加强对资金的管控。首先要立足整体,分析企业自身发展情况和当前战略目标,搭建出与企业发展相适应的资本中心,保证资金沉淀的减少和资金使用效率的提高,促进企业利益的最大化。为此,企业可以建立统一的账户,便于资金的统一管理。集团总部建立统一账户,账户下可以开立多个模拟账户,并交由各个下属子公司管理,每个子公司都应有相应的资金限额。假设子公司A的资金限额为800万元,子公司A当日只消耗资金200万元,剩下的600万元资金则需要在当日返回到集团总部账户中;如果子公司消耗资金超过800万元,超额部分需要向集团总部递交相关申请,审批过后,超额的资金才会划入子公司账户上。资金的归属权仍属于集团总部,而子公司只拥有资金的部分使用权限。通过这样的集中管理,便于集团总部对下属子公司的资金管理,避免子公司管理人员私吞、挪用公款。

同时,集团企业的总部需要对各分级公司的财务收支情况及资金的流动进行控制,以此促使各子公司按照总部的发展战略开展经营活动。实施收支两条线,收入实行全面归集,支出需要按月上报资金流向及资金计划,由集团总部财务部门进行核实发放,以此来把控各子集公司的支配资金。

(三)推动集团化企业财务管控的信息化建设

目前,计算机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都有较为广泛的应用。企业财务管控工作也应该创新管控手段,积极运用现代化技术,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优势,优化企业财务管理流程,规范企业财务管理,推动集团化企业财务管控的信息化建设,提高财务管控效率和管控质量,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为此,企业要建立包括集F财务核算与报告系统、资金集中监控系统、全面预算与决策支持系统等在内的信息化平台,促进企业财务核算网络系统的初步形成。集团财务核算与报告系统的主要管理功能包括企业资金总账管理、往来管理、辅助管理、现金以及现金流量管理、员工工资管理、存货、固定资产以及其他资产管理、报表管理、财务分析等。资金集中监控系统的功能主要包括账户管理、网银管理以及资金监控。全面预算系统的主要功能为对企业财务实行全面预算管理。企业财务管控的信息化需要较好的信息化管理软件支持,因此企业首先要加强对集团内部的网络建设,为信息化管控的顺利进行配备性能高的硬件基础设备,保证内部虚拟专用网络运行的流畅性和安全性。其次,是要加强对员工的专业培训,强化财务人员的计算机水平,保证信息化平台发挥出实效。最后是要注意分阶段建设、逐步推进建设脚步,不能一蹴而就,带来不必要的资金风险。

推进企业财务管控的信息化建设不能只靠管控流程操作的现代化,而是利用当下的IT技术理顺企业财务管控内部流程,这就需要集团和企业两方面共同努力、同时进行,才能保证信息化管控的管理效果。所以,集团方面要注重对资金的管理,财务管控平台应该是立足集团总体的,属于集团级的,这样才能实现集团财务对集团的全面监控与预警;下属子公司、单位则要积极配合集团统一管理系统的建立和集团信息化手段的推广,这样既满足了集团上下的不同管理要求,同时也促进了集团整体由上及下的一体化的管控目标的实现,提升了集团化企业财务管控水平。

(四)实行对会计人员的统一管理

人员管理是构建集团财务管控组织架构的基础,为了实现集团企业的整体战略目标,必须要统一对会计人员的管理,保证企业的管控效率,促进财务制度更好的履行。会计人员委派制是实现会计人员的统一管理的主要方法。集团总部向下属子公司委派财务总监,由财务总监监督、审核子公司的各项财务报告,分析重大财务事项的决策。确认财务总监任职资格、绩效考核、培训和轮职等工作由集团总部负责。财务总监在子公司内的权力还包括了对子公司或子公司内部分支机构管理人员违规行为的制止,如果制止无效,财务总监可以向集团总部汇报,由集团总部处理违规行为。为了保证统一管理效果,集团总部委派的财务总监要有较强的财务专业水平、管理能力和职业素质,能够自觉、积极地在子公司运营、管理中发挥出自己的作用。

(五)设置集团管控的财务职能与组织架构

集团财务所担任的职能较多,在资金管理、投资管理、预算管理、风险管理和税收筹划等方面都有所涉及,人员管理相对较为困难。因此,需要对集团财务部门进行分层操作,以此保障责任、利益、职权等方面的内容能够得到有效的分割。为了有效的实施职能架构的分层原则,因此实行了以下几种分层管理模式:

1、将集团的业务板块和财务管理职能进行岗位和组织形式的分离,以此来实现企业的决策权和掌控权的有效职能显现。

2、将集团的财务层级核算与财务核算原则相结合,及时了解各项核算层级的目标指标的实现结果,建立统一的内部审计系统,这便于财务的指标分析及财务监控。企业要统一内部审计机构和审计计划,加强事中和事前审计,改变过去以事后审计为主的审计模式,对于涉及集团企业重大财务决策的事项、业务,一定要保证审计范围的扩大和审计组织的完善,保证审计结果的合理和审计组织的权威性,从而控制资金风险。

3、通过职能层级岗位将企业的业务台账和业务数据的累积进行改善,以此为企业预算的执行数据及标准。

(六)完善集团化企业财务管理制度

集团化企业财务管控工作必须遵守合法性原则、重要性原则、经济性原则和适应性原则等。

集团化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包括了预算管理的统一、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统一和内部风险防范制度的统一。集团总部掌握了企业预算编制的决策权,指挥、协调下属企业,并及时考核、监督,落实下属子公司的预算执行情况,促使预算目标的贯彻、落实。同时还要及时发现各个下属子公司财务指标存在的问题。内部会计控制的统一是为了规范企业各项管控工作,提高企业的财务管控效率。内控制度的实施要从两方面做起:一是要明确集团总部财务人员职责,严格要求财务部门相关负责人,加强对财务工作人员职业道德、专业技能的培训,保证财务工作交接的有序性,集团总部要建立统一的资金集中管理模式,监控集团资金的整体运作状况;二是要加快企业资产管理责任制的建立、健全,为企业财务管控工作中的各个管理细节提供较为详细、科学的具体规范,保管和维护集团企业的资产,使企业资产运营更加安全、高效。内部风险防范制度的建立和统一,首先要符合国资委的相关规定,聘请专业法律人员,设置立的法律事务机构,来指导企业财务管控工作的进行。集团总部要严格法律事务负责人的入职资格,做好机构内法律工作人员的资格审查工作,定时开展专业培训,让集团法律事务机构协调服务好企业的法律风险防范工作,发挥其应有的职能。

四、结论

集团企业要根据企业的自身特点选择财务管控模式。通过财务管理模式的更新对企业的整合资源水平和管理水平进行提升,实现适当的资源配置,达到高效的集团运营模式,将企业的重大决策进行把控。具体的实施路径,需要通过企业的全面管理为主线,实现创新型财务管控模式。综上,集团企业的管理化问题既是一个理论化问题,也是一个实践性较强的问题,如何利用科学、有效的方式进行财务管控,是集团型企业的永恒课题。

参考文献:

[1] 张晓涛. SQ集团公司财务管控模式研究[D].西安:西北大学,2012.

[2] 陈乃铭. 国网嘉酒供电公司财务管控系统改进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16.

[3] 廖家生. 企业集团财务公司风险防范问题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11.

篇8

第一部分环境分析

改革开放20多年来,省市银行业发展实现了质的飞跃,初步建成了机构种类齐全、服务功能比较完善、对外开放程度较高、金融监管比较规范、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现代银行业体系,形成了自身独特的优势。

机构、业务蓬勃发展。截至年末,省市市共有银行业金融机构66家,银行类服务网点1131个,并且种类齐全。各项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8115亿元和6548亿元,位居全国大中城市第四位。共有营业性外资银行机构31家,数量列全国第二,其资银行19家,成为港资银行在内地设立机构和开展业务最集中的城市。

银行业经营管理进一步改善。年末,省市市银行业机构本外币不良贷款余额为552亿元,不良贷款率为8.73%,进入了全国银行业资产质量先进地区的行列。内控机制逐步完善,经营效益不断提高。与全国其他地区相比,省市银行业总体形势较好,金融风险相对较小。

改革创新继续向前推进。省市作为全国金融改革的“排头兵”和“试验田”,积极借鉴国外和香港的成功经验,在金融机构、业务品种、内部管理和金融监管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创新,较好地发挥了改革开放的示范作用。

银行业监管水平不断提高。省市银监局成立以来,按照银监会提出的“管风险、管法人、管内控、提高透明度”新监管理念,结合省市实际,构建了监管规程、监管白皮书、风险评级办法、可持续发展指导意见以及包括本规划在内的五大工程的监管框架,坚持科学发展观,突出依法、规范、审慎、持续、有效监管,切实加大了监管力度,取得明显成效。

当前,银行业已成为省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和第三产业龙头,有力地促进了省市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这些来之不易的成就,为省市银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但是,省市银行业在发展与监管工作中尚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亟待解决的问题,突出表现为:

法人治理结构存在缺陷,内部制衡机制不健全,内控薄弱,存在一定的风险隐患;缺乏科学的发展观,片面追求规模增长,资产规模与效益的增长不匹配,非理性、低水平竞争问题突出;不良贷款余额和比率仍然偏高,而且暴露不充分,少数银行的经营包袱沉重,核销力度不足,缺少发展后劲;部分法人机构资本充足率严重不足,并且计算不实,潜伏较大的风险;信用制度建设相对滞后,有关法律法规尚不健全,企业逃废银行债权的现象时有发生,银行的合法权益亟待保护;银行业监管的理念和机制转变还没有完全到位,监管的技术手段还不完善,监管的专业化水平还不能适应监管职能转化的要求。这些问题不解决,将影响省市银行业未来的稳健运行和可持续发展。

展望未来五年,省市银行业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

金融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金融全球化为金融机构在全球范围内拓展业务和展开竞争提供了机遇,也加快了资本的流动,加剧了经济金融的波动,金融机构面临的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进一步扩大。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由于管理体制的不完善,比发达国家将承受更大的竞争压力,省市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不可避免将受到更大的冲击。

在经济金融全球化发展的同时,银行业监管呈现趋同化和国际化的趋势。《有效银行监管核心原则》明确了有效银行监管体系应达到的各项基本要求,成为指导各国银行监管的国际标准,各国的银行业监管框架逐步趋向一致。同时,各国银行监管内容、监管标准、银行业风险管理方法趋同,资本充足性、资产质量、损失准备金、公司治理结构、内部控制等审慎监管要求已成为各国银行业监管的重点和普遍要求。中国银监会也制定了提高监管有效性的行动计划。省市作为全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国际化程度相对较高,应在监管的现代化和国际化方面进行有益尝试。

在国内,经济发展进入平稳期。年以来,中国宏观调控取得明显成效,为银行业发展提供了相对稳定的宏观环境。未来五年,中国经济预计将步入相对平稳的发展期,年均GDP增长将保持在7%以上,经济结构性调整加快。在稳定的宏观环境下,各银行业机构可抓住产业结构调整的契机,优化客户结构,取得业务发展的突破。

对外资银行的全面开放,将加剧我国银行业竞争。年末,已有19个国家和地区的62家国际性银行在我国内地22个城市设立了204家营业性机构。到2006年末后,我国银行业也将根据WTO承诺,完全对外资银行开放。这就要求我国银行业必须按照国际惯例办事,国内银行业只有增强自身实力,才能适应对外开放与竞争。

利率、汇率改革进度加快。近年来,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加快,人民币贷款利率和外币存贷款利率逐步放开。汇率制度的改革已提上议事日程,预计人民币汇率的浮动范围也将扩大。在利率、汇率随供求变化上下波动的情况下,市场风险将不断显现和增长,银行业竞争也将加剧,各银行业机构需要适应自身成本管理和风险控制的要求,建立合理的定价管理模式,采取有效的避险手段,防范利率、汇率风险。

金融创新不断发展,综合化经营趋势日益明显。目前,我国仍采取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政策。但是随着外资银行的全面进入和国内银行业兼并重组的推进,金融机构的合作和创新将不断深入,银行、证券、保险业的资金往来日益密切,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联动性不断增强,综合化经营成为发展趋势。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及有关具体措施的推出,将进一步促进资本市场的发展,企业直接融资将会增强,证券业的发展将会加快居民储蓄存款的分流,银行业面临资金“脱媒”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银行业产品与服务的创新步伐将不断加快,中间业务也将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并得到较快发展,银行业监管创新以及各监管机构之间的沟通协调需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银行业电子化水平上新台阶。信息技术的发展日益成为银行业变革的推动力量,并渗透到经营管理的各个层面,成为银行业核心竞争力的要素。在拓宽金融服务领域、提高金融服务质量、降低金融服务成本方面,信息技术都将给银行业带来革命性变化,并对实现“扁平化”管理架构、控制各类风险等改革措施起到巨大的支持和推动作用。

金融体制的改革进程加快。国有银行的股份制改造全面展开,为国有银行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实现商业化经营铺平了道路,同时也增强了国有银行的整体实力,减轻了历史包袱。为谋求自身的生存与发展,股份制商业银行、农联社、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改革将通过改制、兼并重组、引入战略投资者等方式进行。省市银行业也要在认真总结经验、巩固改革成果的基础上,抓住时机,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上加快改革发展的步伐。

省市经济仍将持续快速增长。近两年,省市经济保持了较快发展势头,年GDP增长19.2%,年又增长17.3%。未来五年,省市经济增长预计有所放缓,但仍可保持在13%-16%左右。经济稳定增长有助于省市银行业的健康发展。

CEPA协议的签署及实施为省市带来新的发展机遇。CEPA将加速省市及珠三角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为深港经济注入新的活力,在带动珠三角地区经济发展的同时,将加快深港经济的同城化和促进“大珠三角”经济圈的形成。CEPA对于解决深港金融业发展瓶颈,实现更高层次的合作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有利于提升省市城市综合竞争力,从而带动省市银行业发展。

政府对金融业的扶持,有利于银行业的持续发展。省市围绕建设国际化城市的定位,提出了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城市的目标,并把金融作为三大支柱产业之一,出台了扶持金融业发展的有关优惠政策。这种产业政策为银行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政策支持。

总之,未来五年是银行业发展改革至关重要的时期,同时也是银行业监管实现重要转折的时期。面对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以及由此产生的机遇与挑战,省市银行业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省市银行业监管要上一个新台阶,只有未雨绸缪,加强规划,才能科学地引导银行业的发展,确保辖区银行业的健康、平稳运行。

第二部分指导思想与目标

(一)指导思想

未来五年省市银行业发展与监管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风险为本的监管理念,不断推进银行业完善内控机制、提高资产质量、加大金融创新,深化金融改革、提升竞争力,实现效益、质量、规模的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二)总体目标

省市银行业发展与监管的总体目标是:

促使辖区银行业建立安全、高效、稳健的运行机制,成为资本充足、治理结构合理、内控严密、经营稳健、资产优良、服务和效益俱佳、在国内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金融机构。

严格审慎监管,提高有效监管能力,实现监管的规范化、专业化,为辖区银行业创造一个公开、公平、有序和诚信的竞争发展环境。

(三)具体目标

本规划的总体目标分解为以下五个具体目标:

1、机构发展目标

招商银行、省市发展银行要成为资本充足、管理规范、创新能力强、经济效益好的具有知名品牌的现代化银行;市商业银行应发展成为立足省市,走向珠三角,面向全国的一流城市商业银行;市农联社应改制为规范运作的一流股份制农村商业银行。国有和股份制非法人银行机构要成为在全国各自系统内管理水平、资产质量、竞争能力、经营效益居前的分支机构。政策性银行机构(含资产管理公司、邮政储汇局)创新应走在全国前列,办出省市特色。外资银行创新能力和经营业绩继续全国领先,多数港资银行成为主报告行。非银行金融机构管理水平、创新能力和经营业绩应做到全国领先。

2、经营发展目标

规划期内各银行业机构应有切合自身实际的经营理念以及明确的发展战略,提高核心竞争力,依法、高效、可持续发展;公司治理结构和内控机制应健全、合理、有效;应有高素质的高级管理人员和合格的金融从业员工;不断扩大在金融市场上的份额、地位和影响力,具有较强竞争能力;建立有特色的组织架构、管理体制、产品体系等,在各自同业系统和全国保持金融创新领先地位。

规划期末,银行业机构资本充足率应在任何时点上保持8%以上,核心资本充足率保持4%以上;不良贷款率保持4%以下,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达到100%;总资产净回报率应达到国际良好水准,争取达到1.2%;股本净回报率达到15%;成本收入比率控制在35-45%之内;单一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存款和贷款年增长率不应高于全市同行业平均增长水平之上的50%;中间业务收入占营业收入比重应逐年有所提高,到年力争达到18%。

3、监管发展目标

要坚持依法监管、规范监管、审慎监管、持续监管,推进有效银行监管能力明显提高。监管方式要向以风险监管为主兼顾合规监管转变,向注重对辖区法人机构总体风险的把握、防范和化解转变,向注重公司治理和风险内控的监管转变,向定性监管和定量监管相结合、加强风险评价和预警转变。要建立完善、健全的监管信息系统等技术平台。要有严格的岗位职责和考核,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打造一支学习型、专家型、务实型、开拓型的监管队伍。

4、环境发展目标

在辖区努力实现银行业无恶性竞争,金融秩序良好;推动社会诚信建设明显改善;建立健全信息共享机制,及时披露并处置风险;增强辖区公众对金融的风险意识,保持对银行业充足的信心。

5、年度发展目标

资本充足率。辖区法人银行业机构从年起应严格按照《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加强资本管理,并逐步形成完善的资本补充、约束机制,到2007年末,全部法人银行机构资本充足率应在任何时点上保持8%以上,核心资本充足率保持4%以上。

公司治理与内控机制。年各法人银行业机构应进一步健全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层的组织架构,2006年要达到规范化、制度化。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不断完善内控机制和风险管理能力。到年要真正建立和培育起组织健全、运行稳定、制度完善、管理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和内控机制。

总资产净回报率。年度要达到0.6%,以后逐年有所提高,到2007年应达到国际良好水准。

不良贷款。规划期内辖区银行业机构要严格控制产生新的不良贷款,确保新发生不良贷款率控制在0.1%以内。不良贷款余额整体上保持持续下降,到年将不良贷款比率持续控制在4%以下。

拨备。年末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应达到60%,以后各年应继续有所增长,到年末应达到100%。年开始,各银行业机构应按照五级分类的要求,对表外资产和非信贷资产进行分类并计提风险准备。

风险评级。根据《省市市国内商业银行风险评级办法》,在对年末各国内商业银行风险情况进行评级的基础上,以后每年被评为3级以下的银行应力争提高一个档次,到年力争消除4+级及以下等级银行。

第三部分整体规划

(一)银行业监管规划

1、资本监管规划

资本监管是风险监管的核心内容。规划期内,省市银监局将加大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实施力度,督促法人银行业机构在准确评估风险的基础上,提高五级分类的真实性,按照审慎会计原则提足贷款损失准备,做实资本基础,逐步达到资本充足率监管目标。

督促法人银行业机构建立多渠道资本补充机制。鼓励各法人银行业机构通过多种渠道筹集资本金,通过股东注资、发行股票、引进战略投资者和发行可转债等方式改善资本结构,增强资本实力。督促法人银行业机构增强盈利能力,从当期利润中进行资本积累,从内部补充资本,对资本不足机构的利润分配进行限制。为法人银行机构发行长期次级债券补充附属资本创造条件。鼓励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适当控制高风险传统业务,以减轻资本压力。支持商业银行探索通过资产证券化、转让资产、信用衍生工具等方式,降低加权风险资产,提高资本充足率。

督促各银行业机构建立资本约束机制。促进商业银行通过压缩风险资产减缓资产扩张对资本的要求,增强风险缓释,提高贷款质量,缩小准备金缺口,降低总体风险权重。引导法人银行业机构对信贷资源和财务资源进行有效配置,建立资本约束资产、防止盲目扩张的机制。鼓励银行业机构引入经济资本和风险调整的收益率等新的管理理念,加强风险管理,将资本监管的要求与自身风险管理有机结合,为资本充足率的长期持续稳定奠定基础。促进商业银行建立以经济资本分配为基础、以风险调整的收益率指标为纽带,集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为一体的风险管理体系。

建立资本不足纠正机制。省市银监局通过非现场监管和现场检查,及时了解法人银行业机构的风险状况,评估其资本充足状况,实施分类监管措施。对风险较大的机构,及时给予风险提示,并跟踪风险发展态势,督促采取措施改善风险状况或减少风险资产。对资本未达标的机构,实行限制性监管措施,要求调整资产结构、压缩资产规模、出售风险资产等,限制其业务发展,并在机构设置、业务准入方面予以限制。

逐步推进资本监管方式创新。根据银行业机构的实际情况,按照新资本协议要求,对法人银行机构按照标准法或内部评级法进行监管。

2、资产质量监管规划

省市银监局要强化资产质量监管,督促各银行业机构切实提高资产质量,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深化和健全资产风险分类管理制度。从年开始,包括市农联社、非银行金融机构在内的所有银行业机构要按照五级分类标准对各项资产进行风险分类,全面、准确地反映资产的风险状况,鼓励有条件的银行机构逐渐增加分类档次。

对各类机构资产风险分类情况实施专项现场检查。配合五级分类的实施,年和2006年,分别安排对各类机构五级分类情况的现场检查,全面深入了解省市银行业资产质量现状,跟踪监测贷款分类准确性的偏离度和贷款分类形态的动态变化,充分揭示各银行业机构的资产风险,并着重解决五级分类不准确、分类操作流程与管理不规范等问题,提高五级分类的真实性和规范化。

加强对银行业资产质量的监测分析,提高资产监测分析质量。对集团公司贷款、关联客户贷款、大额贷款进行重点监测。对存量不良资产进行分类管理,对大额不良贷款逐笔、实时监控。鼓励和督促银行业机构创新手段,大力处置不良资产,加强对已核销贷款的追收力度。严格控制新增不良资产,建立对新增不良资产的责任追究制度。

促进银行业机构建立信贷风险管理的长效机制。督促银行业机构进一步完善风险管理体制和组织体系,建立以资产安全和利润最大化为核心的业绩考评体系。各机构要明晰各级部门的风险管理职能,逐步建立风险评估、新产品风险控制、风险管理技术的应用体系,增强风险控制和风险管理的能力。督促各机构建立健全对关系人贷款、关联企业贷款方面的信贷管理及风险防范制度。督促各机构改进集团客户信贷管理,制定对集团客户统一授信管理的具体办法。督促银行业机构建立对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的授信评级和信贷准入制度,进一步改善对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的信贷服务。促进各机构建立集数据汇集、统计分析与风险监控为一体的资产质量监控系统,实现信贷业务相关数据的历史存储与集中管理。加强对集团客户、关联企业以及行业动态等信息的收集与,为银行业机构信贷业务部门提供有效的风险指引和信息平台。

严厉打击企业逃废债行为,建立逃废债企业黑名单制度,引导行业自律组织、借助媒体、协同有关部门对长期拖欠银行贷款和逃避悬空债务的企业进行公开曝光,维护金融债权。

3、内部控制监管规划

内部控制是银行业经营管理的核心。省市银监局将把内部控制监管作为现场检查的基础和重要内容,并促进各机构建立适应现代经营环境的内控体系。在2007年前对辖区主要银行业机构内部控制进行一次专项现场检查,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并对整改意见落实情况持续跟踪。

促进银行业法人机构建立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规范的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运作机制,建立对高级管理层授权经营的目标问责制度,明确划分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各自的权力、责任和义务,形成相互制衡关系。

促进银行业机构加强内部控制的组织建设,按照内部控制政策决策、制度建设、组织实施、监督评价四个环节,建立分工合理、职责明确、报告关系清晰、信息渠道通畅的内部控制管理组织体系。

督促银行业机构建立相对独立的内部审计稽核体系,加强稽核独立性,提高稽核质量。把对各银行业机构内部稽核的评价,作为内部控制监管的重要内容,并借助内部稽核提升银行监管效率。

加强和改进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工作的指导。促进商业银行制定全面的风险识别、计量、报告程序,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并运用现代科技手段,逐步建立覆盖所有业务风险的监控、评价和预警系统,并进行持续的监控和定期评估,建立健全商业银行风险识别和评估体系。

加强对银行业机构内部控制的评价。要严格按照《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评价试行办法》,对银行业机构内部控制的充分性、合规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价,促使银行业机构切实加强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提高风险管理水平,增强业务、财务和管理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及时性,促进各级管理者和员工强化内部控制意识,严格贯彻落实各项内部控制措施,确保内部控制体系有效运行。

4、市场准入监管规划

规划期内,省市银监局将逐步完善银行业新机构、新业务、新品种的市场准入评价,统一标准,规范程序,促进银行业机构的各项市场准入与自身经营管理水平相匹配,与辖区的经济发展相适应。

加大引进新机构的力度,进一步完善省市银行业金融体系。年应完成市农联社改制成市农村商业银行。推进市邮政储汇局实行分账核算,为改制为邮政储蓄银行做好准备。积极引进各类外资银行机构,鼓励外资银行设立支行、自助银行、自动柜员机。鼓励业绩优良、管理规范的集团公司设立财务公司。鼓励设立货币经纪公司和汽车金融公司。支持有条件的商业银行设立基金公司。鼓励国内银行调整分支机构布局,并根据实际需要适度增加营业网点,并完善网点的服务功能。

加强机构准入前的审慎性评估,促进金融机构合理竞争。完善引进机构前的综合评估工作,对所在机构的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信息管理系统的健全性、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性和业务经营发展的稳健性进行综合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决定是否引进该机构,保证引进机构的质量。加强对机构迁址管理,对拟迁址的机构要加强当地的经济总量状况、金融机构容量及各类银行机构的经营状况的考察,指导商业银行进行有效的机构布局。

积极支持银行业机构在业务、产品、服务方面大胆创新,鼓励大力发展低风险的产品,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尝试开展高风险、高收益的业务品种。加强对新业务和新产品开发的指导,引导银行业机构在发展中间业务时,科学量化风险溢价,合理平衡收益。加强对各项业务和服务收费的引导、协调和监督,为银行业机构大力开展金融创新提供宽松的政策环境和有序的竞争环境。

完善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管理工作。加强对高级管理人员任职监督,完善对高级管理人员经营理念、管理能力、职业操守的动态考核,并综合日常监管情况对高级管理人员进行年度履职评价,对不具备相应管理能力的高级管理人员及时取消任职资格。

市场准入管理与日常监管、现场检查结果相结合。把对银行业机构的日常监管情况和现场检查结果,作为审查审批机构准入和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的重要参考依据。对内控薄弱、违规问题较多、出现重大案件、严重违规、重要监管指标恶化等情况的银行业机构,在市场准入方面采取限制措施。

继续推进市场化的风险处置工作,积极探索建立对高风险金融机构市场化的退出机制。

5、现场检查规划

规划期内,省市银监局将定期修改和完善《监管工作规程》,确保现场检查各项工作的制度和实际情况相适应,制定和完善现场检查的制度与规则,完善检查程序。

加大现场检查力度,增强现场检查工作的针对性和计划性。按照风险评级和非现场监管的结果,妥善安排对各类银行业机构的检查频率、检查范围、检查内容和检查方式。现场检查要抓住被检查机构的突出问题、关键风险点和薄弱环节,变被动为主动,提高现场检查效率。

逐步改进现场检查手段。加快现场检查电子化、网络化、信息化的建设。2006年,初步建立现场检查辅助系统,积极推行计算机辅助监管。大力推广和完善检查抽样、内控测评、风险评估等监管检查方法。

加强落实现场检查整改意见。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和现场检查意见,要及时反馈给银行业机构的总行或董事会,并加强跟踪检查,督促整改意见落实。

6、非现场监管规划

非现场监管是持续监管的重要手段和方法。规划期内,省市银监局要进一步加强非现场监管,切实发挥非现场监管的风险预警作用。

完善非现场监管指标体系和技术手段,提高监管信息处理的自动化程度。将表外业务风险、非信贷资产风险等纳入非现场监管指标体系。利用计算机网络实现非现场监管信息采集网络化,对银行业的经营管理、资产质量、盈利增长等情况进行历史趋势分析、同行业比较分析、结构分析,实现数据核对、汇总、对比分析、查询、报表管理、上报和风险预警自动化。

年要进一步完善外资银行非现场监测系统,要在总结现有非现场监管经验的基础上,设计制定国内其他银行业机构的非现场监管系统,并进行试点。2006年,初步建成国内银行非现场监管数据库和监管信息系统。2007年对非现场监管系统进一步规范。2008年要全面实现非现场监管工作的信息化、网络化。

进一步完善《省市市国内商业银行风险评级办法》,按照不同的评级体系对国内法人、非法人银行业机构进行评级。风险评级要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高度重视定性的科学性和客观性。至2007年,每年评级一次。2007年后,要根据情况变化,动态调整评级结果。从年开始,要利用包括外资法人机构风险评级体系(CAMELS)、对外国银行分行并表监测体系/母行支持度评价体系(SOSA)以及单家风险评级体系(ROCA)在内的外资银行风险监管框架对外资银行进行评级。

建立非现场监管信息共享制度。非现场监管信息实施统一采集、集中处理,统一规定信息采集的内容、形式和要求,将机构、业务经营、高级管理人员、市场退出、监管报表等资料录入非现场监管信息平台,实现非现场监管信息的集中管理和资源共享。

加强现场检查与非现场监管的分工与协作,合理安排现场检查与非现场监管人员,使之更加专业化。现场检查和非现场监管人员应适当交叉,有效协调合作。非现场监管要为现场检查提供信息支持,现场检查要进一步深化、验证和落实非现场监管意见和结论。

建立非现场监管考核激励制度,促进非现场人员全身心投入非现场监管工作,并将非现场监管工作与考核挂钩,提高非现场监管工作的质量。

7、透明度建设规划

省市银监局要积极推进政务公开,实现办事程序公开,加强透明度建设。

完善行政许可事项的透明度。向被监管机构公开办事制度、监管程序,促进监管业务工作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公开银行业机构办理各项业务的报送资料、工作流程,明确审批业务的工作时限。

增强监管结果的透明度。推行监管结果公告制度,定期公布监管工作信息。对有关的现场检查结果,将根据情况通报其上级行或董事会。每年编制监管报告“白皮书”,在银行业内部公布。

依法定期公布监管统计信息。定期公布银行业资产负债、不良贷款、中间业务收入、盈利状况等重要经营指标,实行重大违法违规问题查处情况公开披露,保障包括存款人在内的社会公众的知情权,增强对银行业机构经营的外部约束。

完善监管审慎会谈制度,建立监管机构与银行业机构互通信息的渠道。由监管机构与被监管对象或社会中介等举行监管双边会谈,相互通报情况,交流信息。

要进一步加强银行业机构透明度建设,完善信息披露的程序和方法,明确重大事项披露的基本要求,促进辖区各银行业机构,特别是法人机构按照信息披露规定,逐步对公司治理、风险管理、财务状况和年度重大事项等内容进行公开披露。

8、监管队伍建设规划

省市银监局的监管干部队伍建设要为提高监管工作的水平服务,为员工个人发展服务,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良好氛围和条件。

建立职位分类制度,加大培训力度。对监管人员、综合人员和辅助人员,按照不同职位的职责任务、工作内容,制定出不同的培训计划和培养发展方向。加大人才培训力度,每年要集中一段时间学习,采用培训考察、讲座授课、挂职锻炼、轮岗交流、受训人员对内部相关人员再培训等方式,培养“学习型、专家型、务实型、开拓型”的监管人才队伍。

建立健全有效的考核激励机制。年完善《省市银监局年度绩效考核暂行办法》,逐步形成以公开、平等、竞争、择优为导向,以能力和业绩为重点的考核评价机制,建立人员职务职级正常的晋升途径,促进监管队伍的职业化。

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严格执行“约法三章”,坚持述职、述廉、述学相结合,防范监管人员的职业道德风险。

(二)银行业发展规划

1、公司治理规划

各法人银行业机构应努力创造条件,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并积极引入境内外合格战略投资者,进一步完善股权结构。

应充分发挥股东大会作为最高权力机构的作用,要探索提高股东大会议事质量的途径和方法。应提高董事会的决策水平、决策效率和决策权威,确保董事会决策程序的合法性和规范化,要设立对董事会直接负责的风险管理、审计、薪酬和提名等专门委员会。董事会应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处理好资本、质量、效益、管理和规模之间的平衡关系,制定银行业机构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应完善独立董事制度,充分发挥独立董事维护股东特别是中小股东权益的作用。应提高监事会的监督权威,监事会应确保公司的经营管理活动符合法律法规和公司利益最大化的要求,督促高级管理人员履行诚信、勤勉的义务。

应提高公司经营层的管理水平,统一法人管理和法人授权,加强总部的管理能力和控制效率,加强公司整体经营活动的统筹规划和分类指导。应对各级机构和经营者建立公正、公开、公平的绩效评价标准和程序,有条件的机构应建立与风险调整收益率挂钩的薪酬激励机制,充分发挥各级经营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年市农联社应按要求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并建立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规划期内,省市发展银行、市商业银行、市农联社、非银行金融机构和外资法人银行机构应进一步完善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各司其职、相互制衡、协调有序的组织架构,逐步健全自我管理机制和内部制衡机制。力争到2006年,所有的法人银行业机构必须建立起规范和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

2、资本运作规划

各法人银行业机构应通过积极的资本运作,实现资产运作和资本运作的协调发展,不断壮大自身实力。

规划期内,市农联社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应进一步改善股权结构,深化股份制改革。市商业银行和市农联社还应创造条件,力争上市。招商银行和省市发展银行应建立长期筹资的策略,通过配股、增发、发行债券等方式进行再融资,形成良好的资本补充渠道,确保资本充足率水平与业务发展规模相适应,并按照发展的要求,争取在适当时机发行外资股份,实现境外上市。各法人银行业机构应有选择地引进战略投资者,进一步壮大资本实力。

各法人银行业机构应根据自身的资本状况和发展规划,有步骤地统筹同业购并。招商银行和省市发展银行应采取多种形式、多元渠道同业购并。市商业银行和市农联社应推进珠江三角洲特别是省市周边地区中小城市同业购并。非银行金融机构应在政策范围内创造条件积极进行并购和设立分支机构。年省市建设集团财务公司和省市金融租赁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应引进新投资者,完善股权结构。

招商银行和省市发展银行应在政策允许范围内,可考虑采取适当方式为客户提供证券、保险等综合服务。非银行金融机构也应在其业务范围内积极向证券、保险等行业渗透。规划期末,有条件的法人银行业机构可考虑选择合适的金融控股模式,建立金融控股集团,实现综合化经营。

各银行业机构应通过战略联盟的方式,与其他金融机构和社会组织建立广泛、稳固的业务合作关系,并通过内外资源的有效整合,弥补银行业机构在服务范围、机构网络和管理能力等方面的不足,培育和强化竞争能力,提高市场占有率。

3、管理体制规划

各银行业机构应改善和强化法人管理,加强总部对分支机构的管理、服务、协调和监督的职能,强化业务处理的集中管理,逐步建立垂直化和扁平化的组织结构。

规划期内,各法人银行机构应按照横向协调、功能集约的要求,调整和重组总行职能部门。应在精简高效的基础上,平衡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形成扁平式的高效运行架构。应逐步形成总行对分支行主要业务线的垂直集中管理,总行建立统一的业务处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贷款审批等中心,这些中心对分支机构实施垂直集中管理。应设立垂直管理的风险控制和内部审计稽核部门,直接对董事会的专门委员会负责。

各商业银行分行应适应省市本地市场发展的趋势,在规划期内尽可能进行业务整合,逐步集中支行的批发性业务、零售客户的后台业务和部分服务职能,在分行建立统一的贷款审批、部分功能的业务处理、财务核算、区域营销、技术服务和安全保卫等中心,逐步将支行转变为零售业务的操作前台和营销前台。

各法人银行机构在理顺总分支机构关系的基础上,明确各级经营者的职权和经营目标,并实行严格的问责制。应实现各类管理信息的集成化,理顺上下级的信息交流与反馈关系,形成畅通的报告渠道。

4、内部控制规划

各银行业机构应建立健全与其经营规模、业务范围和风险特点相适应的内部控制体系,对风险进行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监督和纠正,确保经营管理目标的实施和实现。

各法人银行业机构的董事会、监事会和管理层应充分认识到自身对内部控制所承担的责任。

各银行业机构的内部控制应渗透到各项业务过程和各个操作环节,覆盖所有的部门和岗位,并由全体员工参与,任何决策或操作均应当有据可查。内部控制应当以防范风险、审慎经营为出发点,银行业机构的经营管理,尤其是设立新的机构或开办新的业务,均应当体现“内控优先”的要求。内部控制应当具有高度的权威性,任何人不得拥有不受内部控制约束的权力。内部控制的监督、评价部门应相对独立,并有直接向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管理层报告的渠道。

应对各项业务制定全面、系统、成文的政策、制度和程序,并在机构内部保持统一的业务标准和操作要求,避免因管理层的变更而影响其连续性和稳定性。

应明确划分相关部门之间、岗位之间、上下级机构之间的职责,建立职责分离、横向与纵向相互监督制约的机制。涉及资产、负债、财务和人事等重要事项变动均不得由一个人独自决定。

应根据不同的工作岗位及其性质,赋予其相应的职责和权限,各个岗位应当有正式的岗位职责说明和清晰的报告关系。应建立健全关键岗位的人员轮换和强制休假制度。

应充分利用计算机程序监控等现代化手段,锁定分支机构的业务权限,对分支机构实施有效的管理和控制。

应有专门的机构或人员负责对法律法规、外部监管的要求等进行跟踪分析,将其结果作为制订控制目标和控制方案的重要依据。应及时更新法律法规、外部监管要求等信息,并将这些信息传达给相关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

应建立并保持应急预案和程序,对可能发生的意外事件和各类紧急情况,及时做出应急响应,以预防或减少可能造成的损失,确保业务持续开展。应当定期检查、维护应急的设施、设备和系统,确保其处于适用状态,并应定期测试其应急预案。

应保证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能够及时了解经营管理信息以及其他重要风险信息。保证各级管理层及时获得国内外经济、金融动态信息和辖内经营管理信息。保证所有员工充分了解既定经营目标的相关信息,以及涉及其责任和义务的政策、规章制度、操作规程。

应设立垂直管理、具有充分独立性的内部审计稽核部门,配备具有相应资质和能力的稽核人员,并应保证稽核人员有权获得所有经营管理信息。内部审计稽核部门应当合理确定审计频率和审计覆盖率,要及时向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提交稽核报告。

应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的反馈和纠正机制。应采取通过各职能部门的专项检查和内部审计稽核部门的经常性评价等措施,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内部控制状况进行监督,并根据内部监督结果、外部监管评价和其他组织的建议,提出内部控制的整改意见和纠正措施,并督促有关的职能部门和辖属机构落实。

5、风险管理规划

规划期内,各银行业机构应按照审慎、效率和有效监督的原则,逐步理顺风险控制的组织架构和管理流程,提升风险管理的技术水平,提高风险管理能力。

应建立健全信用风险管理体系,对信用风险进行有效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要建立反应灵敏、过程连续的风险监控和预警系统,使事后发现转变成事前监测,事后纠正转变成事前预警。要进一步完善授权授信管理体制,加大力度推进垂直管理的风险控制体系的建设。要按照行业、地区和客户等层次建立动态信息库,定期给予目标市场指引,增强事前风险防范能力。要优化审贷运行模式,完善集体审贷制度,逐步推进专家审贷制度,提高审批效率和质量。要建立健全信用评级体系,提升风险管理技术水平。要提高对信贷资料真实性审查的水平,重视现金流的测算,审慎确定客户授信金额、期限和方式。要进一步加大贷后检查的力度,对贷后检查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控和审计稽核。要建立健全审慎的风险准备金的计提制度,动态掌握各类资产的风险状况和真实价值。

招商银行应在年对客户信用评级模型进行试运行,并不断进行完善和扩展,力争在年按新资本协议中内部评级法的要求量化信用风险。省市发展银行、市商业银行、市农联社应力争在规划期末建立客户信用评级体系,构筑适用的数据库并引入计量模型,科学测算违约概率,做好量化信用风险的前期工作。

应按照《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管理指引》的要求,建立健全市场风险管理体系。要灵活运用敏感度、风险值、情景模拟、压力测试等风险管理技术和手段,对市场风险进行科学的度量。在此基础上,逐步由通过各项比例指标管控市场风险过渡到以风险敞口限额为主要控制指标的管理模式,并相应完善市场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和业务流程。要在政策允许和市场趋于成熟的前提下,全方位参与金融市场运作,熟练掌握和运用各种表外金融工具和金融产品,使市场风险管理手段覆盖本外币、表内外、简单的产品和复杂的衍生产品、交易账户和银行账户。要以资产负债管理系统建设为基础,以内部资金定价转移和经济资本分配为手段,全面提升市场风险管理水平。招商银行和省市发展银行应于2006年底前,市商业银行和市农联社应于2007年底前分别达到《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管理指引》的要求。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应相应完善市场风险控制体系。

应建立健全操作风险管理体系。要提升审计稽核理念,通过非现场稽核、内部控制评价、运用现代化工具审计,加大对操作风险的审计稽核力度。要通过建立健全质量认证体系、优化法律事务的工作体制、建立健全监察保卫体系等措施,进一步提高操作风险管理能力。在业务运营过程中,要注意和防止出现政策风险。

应建立健全程序严密、制度完备的资产保全体系。应创新不良资产的处置手段,有条件的机构要探索资产管理公司运作模式。应建立健全呆帐认定和核销的机制,加大对不良资产的核销力度。应建立健全界限明确、认定科学的责任追究制度,对不良资产的责任人要按照制度进行严肃处理。

6、市场营销规划

规划期内,各银行业机构应积极倡导以客户为中心的营销理念,加强关系营销和品牌营销,树立良好的市场形象。

各商业银行应对客户、业务、区域和行业等进行市场细分和市场定位。应进一步确立零售银行业务、公司银行业务、同业银行业务和投资银行等业务发展重点。应塑造多层次的品牌体系,为客户提供分层服务,为形成核心竞争力奠定基础。

各银行业机构应大力发展中间业务,完善产品创新机制,将创新建议及时转化为金融产品与服务,逐步改善收入结构。应建立产品和服务体系的量本利核算系统,针对每一项新产品和服务,深入研究其合法合规性、风险可控性、技术可行性、成本效益和投放市场的发展前景等,拟定完整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制定各项产品和服务的推广、维护和淘汰策略。

应建立资源共享机制,实行多级营销和梯度分工,形成总行与分行、分行与分行、分行与支行的有机联动,避免出现内耗,形成整体营销优势。

各银行业机构应采取多种形式,与其他金融机构相互配合,共同开发、分享客户资源,共同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各银行业机构应理性对待市场,制定公平合理的收费政策,积极培育有偿服务的金融消费环境,不得出现任意确定收费标准、少收费、无偿服务、垫付资金等不正常现象。

应充分发挥省市毗邻港澳的优势,利用CEPA协议的机遇和开办离岸金融业务的有利条件,积极向港澳市场和国际金融市场推进,提高银行业的国际化水平。

应有选择地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借鉴和移植国际战略伙伴的先进技术和名牌产品,迅速提升市场竞争能力。

7、财务管理规划

各银行业机构应建立与公司发展战略相适应的财务管理规划,按照公司发展战略的阶段性要求确定财务管理目标,优化资源配置和流程管理。

规划期内,有条件的法人银行业机构应建立健全财务总监制度。各商业银行还应改进财务管理体制,强化财务集中管理,逐步推行财务主管委派制,对委派人员实行竞聘制、任期制和交流制。

各商业银行应进一步加强资产负债管理,提高计划管理和财务预测水平,对总部和各分支机构经营状况进行动态监控和评估,实现资产负债管理信息化。

各银行业机构应围绕价值管理,进一步提高理财水平。要做好营运资本管理,强化各类投资管理,进一步提高投资决策的科学性。要加强资金头寸的调度,进一步提高资金运作效益。要选择合适的股利分配政策,平衡公司发展和股东回报的关系。

应强化成本管理,推行全面预算,建立责任会计制度。要建立健全内部转让定价模式,提高成本分配管理水平,提升成本控制能力。要建立健全相应的责任中心,推行全面预算和财务控制。要逐步实行全体员工参与成本管理。

应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考核和激励制度。要建立完善的以预算管理为基础的制度和管理平台,逐步推行现代化的绩效评估和薪酬分配制度。

应加强财务报告管理,维护和提高财务管理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

应制定合理的税务安排策略,提升税务安排能力,以适应发展和管理要求。

8、信息系统规划

各银行业机构应成立信息系统管理机构,对全公司业务发展和信息处理进行统筹规划与管理。

各银行业机构应把握国际先进的金融业务和技术发展方向,运用信息技术的创新来改造金融业务运作模式和流程,应逐步建成全方位、全天候支持客户服务、业务处理和管理决策有机结合的现代银行业信息系统。

构建新信息系统应采纳主流和标准化技术,遵循业界标准,保持系统架构的开放性和通用性。要保证系统适用性的同时,尽可能提高系统的使用效率,降低运行成本。

应加强信息系统的安全防范工作,建立信息系统的安全工作机制,实现工作方式由被动型的事后处理向主动型的事前预防和事中监控转变,有效控制信息系统的技术风险,实现信息系统长期稳定运行和可持续发展。

应在对业务系统进行整合的基础上,努力建成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的金融电子门户。要进一步整合金融服务渠道,提升金融个性化服务水平,并使信息系统可以适应综合化经营的需要。

应改革信息技术工作体制,使信息技术部门与业务部门之间形成协作关系,加强技术人员与业务人员的紧密联系,促使业务管理与信息技术交融发展、良性互动。应在统一规划和确保安全的条件下,探索信息系统的外包模式。

应加大信息化建设的资源投入,进一步向信息系统建设方面倾斜,从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方面为信息系统的建设提供足够的资源支持。应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互通,全面提升信息系统的效率。

9、机构布局规划

各商业银行应积极探索机构的设置和管理模式,建立资本约束机制,促进分支机构实现效益、质量和规模的协调发展。

规划期内,招商银行和省市发展银行应逐步按经济区域和管理幅度设置机构,力争在全国经济总量大的主要城市完成机构布局;应不失时机地抓住中西部开发的机遇,有选择地设置机构;应利用CEPA协议的机遇,积极进入香港金融市场;应进一步加大力度在国外开设分支机构。市商业银行、市农联社应在政策允许范围内跨区域设置分支机构。

各商业银行应坚持经济效益、资源互补的原则,优化同城营业网点的布局。要对每个网点功能的定位进行分析,实行差异化服务。要提高网点的辐射力和影响力,适度控制单点营业办公面积,完善服务功能,增强市场竞争力。对质量不高、长期亏损的网点,坚决进行撤并、迁移,要逐步加大对宝安、龙岗两区及部分社区内网点的设置力度,确保营业网点布局保持最优组合。

应根据客户的具体要求,大力引进现代电子信息技术,推出具有个性、特色的金融服务产品,发展家庭银行、自助银行、网络银行、流动银行等新兴现代化金融业务,打破营业网点的时空约束。

为保证分支机构合规经营,各商业银行上级行要按制度辅导下属机构的经营管理,在新设分支机构的筹建和开业初期应组织辅导小组实施辅导工作。

10、人力资源规划

各银行业机构的人力资源管理应立足于为银行业机构的整体发展服务、为员工个人发展服务。

应建立和完善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与国际惯例接轨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包括引进吸纳机制、流动配置机制、考核激励机制、监督约束机制和开发培训机制。要加强人力资源的市场化管理,建立人才招聘、选拔、使用、淘汰的市场化机制。

应建立和完善符合市场化要求的分配激励机制,实行现金分配与股权等非现金分配、短期分配与长期分配的有机结合,应积极探索经营者与职工的持股制度。各级管理者要敢于和善于应用激励机制,加强与员工的沟通,关心员工,培养员工成长,不断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

应提高人才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加强岗位交流,实行岗位任期制,激活人力资源存量,实现人尽其才。在管理者“能下”上加大力度,在一般人员“能出”上取得突破,促使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达不到要求、业绩较差的员工及时退出,实现人才流动的良性循环。

应建立科学的培训体系,分层次、分类别、多形式、有针对性地加强执业培训,保证培训时间,保证培训经费的有效投入和稳定增长,加强培训质量评估,注重培训的实际效果。

11、企业文化规划

规划期内,银行业机构应各自统一价值观念,在内部营造一种文化氛围和行为秩序,通过构造各具特色的企业文化体系,打造和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推动可持续发展。

银行业机构应建设以优质的服务和产品为载体的物质文化,以客户为中心,不断提供满足客户需求的服务和产品,通过营销使优质的服务和产品的品牌深入人心。

应建设以开拓创新为重点的精神文化,大力提倡奋发学习、开拓进取、争先创新的精神。

应建设以科学发展观为宗旨的风险文化,坚持质量是发展的第一主题,坚持资本、质量、效益、内部管理和规模协调发展。

应建设以诚信为重点的行为文化,引导员工恪守职责、承担责任、履行义务、遵守承诺,将诚信的服务理念贯彻到工作中去。

应建设以统一通畅为重点的制度文化,真正做到有章可循、按章办事、违章办不成事。

应建设以员工人生价值最大化为重点的人本文化,把企业的发展与员工的职业生涯发展融为一体,为员工的发展提供机会,提高员工队伍的忠诚度和凝聚力。

(三)银行业发展与监管环境规划

1、加强与市政府等部门的沟通

积极配合市政府落实鼓励金融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大力促进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加强与市政府的沟通,做好市属银行业机构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的核准。配合市政府完成地方中小法人银行业机构的增资扩股工作。加强与国土、工商、海关、税务、金融办等部门的沟通,共同推进银行业机构经营环境的有效改善。加强与法院等司法部门的协调,提高不良资产处置效率,减轻处理不良资产的负担,为银行业机构清收不良资产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2、加强与相关金融部门的协调

根据银监会确立的有关制度框架,与人民银行建立银行业金融机构风险处置制度安排和协调机制。

加强同证券、保险等监管部门的协调,建立联席会议工作机制和经常联系机制。定期就重大监管事项、跨行业监管等问题进行磋商,交流监管信息,加强政策沟通和协调,解决分业经营和分业监管中存在的问题,支持银行、证券、保险业依法拓展业务,加快金融创新,控制金融风险。

3、加强与境外银行业的交流与合作

积极推进与境外银行业在人员、信息、技术、服务和金融创新等方面的联系合作。应推动深港两地银行业机构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机制。要选派人员到香港培训,学习香港先进经验,加强信息交流。要稳步推进辖区银行业机构跨境发展。

4、建立与银行业机构的联系

与监管对象定期举行会谈,互通信息。参加银行业机构的有关会议。及时将监管意见和风险情况通报被监管银行业机构的总行或董事会。

5、强化行业自律组织的作用

加强对银行业同业公会的指导和监督,促进协会规范健康发展,充分发挥银行同业公会在行业自律、规范金融市场秩序方面的积极作用。

同业公会应秉承“自律、维权、协调、服务”的宗旨,抓好自律公约、执业标准和诚信体系、信用制度建设,健全行业规范,强化行业协调和行为管理作用,增强行业自律的权威性和公信力,通过行业自律维护银行业的利益,反映行业呼声,规范市场行为和市场秩序。

6、积极发挥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

与各媒体建立良好互动关系,通过媒体建立监管部门与社会公众之间相互沟通的渠道,发挥各媒体舆论监督的作用。

7、培育理性的金融消费者群体

通过宣传教育工作和相关信息披露,加强对社会公众的现代金融知识、金融服务、风险意识的宣传与教育,增进社会公众对风险的识别和了解,切实保护金融消费者的权益。

第四部分组织与实施

实现本规划确定的目标和任务,需要各银行业金融机构、监管当局和同业公会的积极配合和共同努力,建立行之有效的实施保障机制。

(一)宣传推动

省市银监局负责本规划的宣传、推动、组织和协调。各监管处应按照监管范围对银行业机构实施本规划进行指导。要对本规划的要点和内容进行解释说明,对银行业机构和相关人员进行辅导,使本规划能够得到广泛的传播和充分的理解,并转化为省市银行业经营者及监管者行动的指南。

(二)贯彻落实

各监管处、同业公会要根据自身职责,积极推动各银行业机构加强本规划的实施工作。各银行业机构应将自身发展计划同本规划结合起来,制定有针对性的具体实施方案。要讲求实效,贯彻落实好本规划的内容和精神,创新实施机制,提高本规划的实施水平,保证整体实施效果。

(三)跟踪分析

加强对本规划实施的跟踪分析,建立银行业机构负责人联席会议制度,定期通报本规划实施的进度、工作重点及突出的问题,交流工作经验,并对各银行业机构提出工作新要求。要进行专题研讨和调查研究,针对执行中出现的偏差,采取提示和纠正措施。

(四)调整修订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