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03 15:19:29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统计学的应用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中央电台午间新闻30分指导沪深股票行情时,首先报导上证综合指数开盘是多少,前市收盘是多少;深证成份指数开盘是多少,前市收盘是多少等。综合指数,成份指数是什么,它有何意义,本文就来回答这些问题。为此,我们先从股票价格指数的基础知识谈起。
股票价格指数(以下有时简称股价指数)是我们统计学里指数中的一种。它反映一定时期内某一证券市场上股票价格的综合变动方向和程度的动态相对数。由于政治经济,市场及心理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每种股票的价格均处于不断变动之中;而市场上每时每刻都有许多股票在进行交易。为了从众多个别股票纷繁复杂的价格变动中判断和把握整个股票市场的价格变动水平与变动趋势,美国道.琼斯公司的创始人之一查尔斯.亨利.道第一个提出了平均股票价格指数作为衡量尺度,这就是久负盛名的道.琼斯平均股价指数。如今,世界各国的股价市场几乎都编有股票价格指数,较有影响的除道.琼斯指数以外,还有美国的标准.普尔股价指数(有时记为S&P500指数)、纽约证券交易所票价指数,英国的《金融时报》股价指数、日本的经济新闻社道氏平均股价指数以及香港的恒生指数等。股价指数可以为投资者和分析家研究,判断股市动态提供信息。它不仅反映股票市场行情变动的重要指标,而且是观测经济形势和周期状况参考指标,被视为股市行情的“指示器”和经济景气变化的“晴雨表”。在我国大陆,主要有上证指数和深证指数。
编制股票价格指数的意义在于(1)综合反映股票市场股票价格的变动方向和变动程度。(2)据此进行因素分析,分析各种股价对股票市场股价总水平的影响程度。(3)分析股价长期内的变动趋势。(4)在宏观上,股指可以预测国民经济景气情况和企业经营业绩。
一、股票价格指数的一般概念
1.股价平均数:它是用来反映多种股票价格变动的一般水平。股票价格平均数由证券交易所、金融服务公司、银行或新闻机构编制的,用以反映证券市场股票价格行市变动的一种价格平均数。
由于股票市场上各上市公司股票价格变动的方向和幅度不可能一致,为了衡量由各种股票共同组成的大市整体价格水平和整个市场总体变动方向,一些组织开始编制了股票价格平均数。1981年6月,“道.琼斯公司”的共同创立者之一――查尔斯.亨利.道在《客户午后通讯》上首先发表了一组后来被称为“道.琼斯工业股股票价格平均数”,是世界上最早的股票价格平均数,一般计算步骤是:先选定一些有代表性的样本公司,再通过简单算术平均法,以这些公司股票收盘价之和除以样本公司数得出。计算公式为:
P=(ΣPi)/N
其中,P代表股票价格平均数,N代表样本公司个数,Pi代表第i家公司股票计算期的收盘价。
2.基期:指在编制股票价格指数时,被确定作为对比基础的时期。这个时期可以是某一日,也可以是某一年或若干年。例如,意大利商业银行股票价格指数基期是一年,即以某一年全年股票价格平均数作为对比的基础;标准.普尔500种和400种工业股股价指数则以1941―1943年为基期。通常较多采用以某一日作为计算基期。由于股票价格指数是由现期水平同基期水平相比较得出,因此,基期的选择对指数绝对数大小具有重要影响。影响股票价格指数绝对水平大小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基数。
3.基数:指股票价格指数在基期的数值。在大多数国家中,基数都定为100,也有定为10(如标准.普尔500种股票价格指数)、50(如纽约证券交易所综合股价指数),还有的定为500(如澳大利亚证券交易所有普通股股价指数)、1000(如香港远东指数,加拿大多伦多300种股票价格综合指数)等。基数有大小,对股票价格指数绝对数大小有重要影响。
4.点:是股票价格指数的计算单位,在采用股票价格平均数和股票价格指数衡量股市行情变动的情况下,作为计算单位的“点”具有不同含义。在前一情况下,“点”代表的是平均水平的价格单位,是一个金额概念,同货币单位(如元)在类似的含义上运用,如平均价格指数为150点,即意味着市场上股票价格的平均水平为150元。在后一情况下,“点”反映的是计算期价格水平相对于基期价格水平变动的幅度,是指“百分点”(或“千分点”等)的意思,一般不能直接同金额概念等同起来,如基期指数定为100点,计算期指数为150点,即意味着计算期股票价格水平是基期水平的150%。但无论在任何场合,“点”总是衡量股票价格行情起落变动的尺度。由于世界各国的股票市场都编制有若干不同的股票价格指数,其选定的基期、确定的基数不同,尤其是计算方法的差异,针对不同股票市场的股票价格指数,与同一股票市场的不同股票价格指数,在绝对数上并没有可比性。但是随着资本主义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加强,各国不同股票价格指数变动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了“联运性”,这一点尤其是在1987年10月的世界股市崩溃时得到了印证。
5.股价指数编制的一般步骤:
其编制步骤如下:(1)根据上市公司的行业分布、经济实力、资信等级等因素,选择适当数量的有代表性的股票,作为编制指数的样本股票,样本股票可随时变换或作数量上的增减,以保持良好的代表性。(2)按期到股票市场上采集样本股票的价格,简称采样。采样的时间隔取决于股价指数的编制周期。以往的股价指数较多为按天编制,采样价格即为每一交易日结束时的收盘价。近年来,股价指数的编制周期日益缩短,由“天”到“时”直至“分”,采样频率由一天一次变为全天随时连续采样。采样价格也从单一的收盘价发展为每时每刻的最新成交价或一定时间周期内的平均价。一般来说,编制周期越短,股价指数的灵敏性越强,越能及时地体现股介的涨落变化。(3)利用科学的方法和先进的手段计算出指数值,股价指数的计算方法主要有总和法,简均法、综合法等,计算手段已普遍使用电子计算机技术,为了增强股价指数的准确性灵敏性,必须寻求科学的计算方法和计算技术的支持。(4)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公众公开。为保持股价指数的连续性,使各个时期计算出来的股价指数相互可比,有时还需要对指数作相应的调整。股价指数是一种定基指数,它是以某个特定的年份或具体日期为基期(基期的股价水平为100),将报告期的股价水平与基期的股价水平相比计算出来的百分比率,用百分数或百分点表示,为了避免报告期与基期之间所跨时期太远而带来计算上的麻烦,常先将报告期的股价水平与上一期的股价水平相比求得环比指数,,然后利用环比指数与定基指数之间的关系算出报告期的股价指数,即:报告期股价指数(定基指数)=上期股价指数(定基指数)×报告期股价指数(环比指数),这种求股价指数的方法,叫做连环法。当变更样本或基期后需要对报告的指数进行调整时,也可按此法从新基期往回溯源至旧基期,以保持股价指数的可比性。
二、股价指数的计算公式
1.加权综合平均法
因为发行量、流通量、成交量不同的股票其价格变动相同幅度,对股市的影响程度不一样,因此计算股价指数时,通常要考虑到股票的发行量、流通量或成交量等因素对股票市场价格的影响,否则难以真实全面地反映股市价格的变动情况,故需要采用加权综合平均法来计算股价指数。根据计算公式所选择时期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几种(依同度量因素的选择不同划分):
(1)以基期值(Q1)为权数的公式(又称为L氏公式或拉氏公式)
I=(ΣP1Q0)/ΣP0Q0(算术平均法)
(2)以报告期值(Q1)为权数的公式(又称为P氏公式或派氏公式)
I=(ΣP1Q1)/ΣP0Q1(调和平均法)
(3)同时考虑到基期与报告期数值的理想公式
世界各处无不体现统计之广,一点一滴中展示着统计的魅力。统计学是应用数学的一个分支,主要通过利用概率论建立数学模型,收集所观察系统的数据,进行量化的分析、总结,并进而进行推断和预测,为相关决策提供依据和参考。从统计学的基本发展趋势来看,统计学与实质性学科结合成为大势所趋。随着我国经济地位在全球的崛起,经济与金融正融入全球一体化发展大潮中,银行业金融机构在自身主动发展需要与被动改革的推动下,正在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趋势。
一、商业银行金融统计面临的问题
首先是商业银行金融统计地位弱化。目前商业银行统计工作地位不高,虽然因为上市后的信息披露需要,较以往有所提升,但统计的基本功能和作用仍然得不到充分体现,参与银行经营管理的程度较低。其次是商业银行基础数据质量不高。这一方面是数据使用者与源数据生成者目的不同,导致基础数据质量不高。另一方面,业务系统数据不一致。由于各业务系统立项设计之初,无法预计系统在使用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新情况,从而导致最终的统计数据质量下降。最后是商业银行之间部分统计数据缺乏可比性。其中会计与统计管理差异导致统计数据差异。在同一个科目下,各家商业银行在子科目的设置、业务处理方式,以及统计口径归并上都存在较大差异。另外信息系统建设差异也会导致统计数据质量差异。
二、商业银行统计指标体系
商业银行统计指标的主要内容应包括:资产业务统计指标、负债业务统计指标、银行经营风险统计指标等。
1、资产业务统计指标
(1)资产业务统计指对银行所拥有的各种实物资产和债权的统计,主要指标应包括绝对指标和相对指标,绝对指标可直接取自资产负债表的资产项目,相对指标包括贷款回收率、信贷资金运用率、贷款周转率、贷款利息实收率等。
(2)资产业务统计指标体系可根据以下内容来构建,①一定时期的各种贷款发放、回收及余额统计分析。②资产质量分析,分析报告期内各种不良贷款余额、不良贷款成因。③各类资产的结构分析,如贷款的期限结构分析等。④贷款市场占比分析,反映银行的竞争力水平。⑤资产流动性分析,主要指标有速动资产/总资产,(速动资产―法定准备金)/总资产,流动资产/总资产等。
2、负债业务统计指标
负债业务统计指标体系可根据以下主要内容来构建。①各项负债余额统计分析。②负债结构统计分析。③负债变化及对负债变化的预测。④负债成本分析,负债成本分析的两个主要分析工具是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⑤负债的稳定性分析,用于反映资金来源的稳定情况。
3、银行经营风险统计指标
银行主要面临三大类型的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市场风险。
(1)信贷风险统计指标。信贷风险统计体系主要有:①信贷风险检测报表体系;②信贷业务风险分析报告;③贷款行业风险分析。银行的贷款分类是五级分类法,分别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
(2)流动性风险指标。衡量流动性风险的主要指标有:流动性缺口,核心存款与总资产的比率,贷款总额与总资产的比率,贷款总额与核心资产的比率,流动资产与总资产的比率等。
(3)资本风险指标。衡量资本风险的方法是:计算资本与风险加权资产的比例,与人行监管局规定的最低比例比较,分析风险的大小。
统计指标体系目前还存在这一些缺点:首先是指标的设立缺乏统一性。其次只侧重于基础数据的搜集,缺乏分析性指标。最后它侧重于内部信息的统计,忽略了外部资源的整理。
三、商业银行中统计模型的应用
由于银行风险预警模型的作用是对银行是否为高风险银行进行预测,因此通常选取的分析方法有:判别分析、线性概率、logit分析模型等等。
1、判别分析。使用多重判别分析方法研究银行风险预警,该研究将1972年和1973年初被美国监管部门断定为有问题的110家银行作为分析对象,所使用的数据是根据这两类银行1969――1972年的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计算出来的10个反映银行的流动性、贷款、资产和存款构成、效率、盈利性、资本充足率以及收入来源和用途等方面状况的财务比率。采用二次式判别分析的结果是:贷款收入/总收入、其它费用/总收入以及营业支出/营业收入这三个财务比率的判别能力最强,
2、线性概率模型。这种方法用Prob(y=l)=α+βX表示银行破产的概率,用Prob(y=0)=l―(α+βX)表示银行正常经营的概率。其中向量X是表示银行财务特征的变量,β是反映X的变化对概率的影响的参数,α是常数项。α和β是模型y=α+βX +ε(y的值为0或1,0表示正常经营银行,1表示破产银行)的最小二乘估计。线性概率模型存在一些比较严重的缺点:一是误差项异方差;二是概率的预测值可能在区间(0,1)之外。因此这种方法较少被采用。
3、logit分析
应用统计学是一门在解决经济、管理问题中形成的应用性极强的方法论科学,它的产生与发展始终是与实际紧密联系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掌握经济管理中常用的基础统计原理和方法,熟悉统计计算方法、公式,并能正确地解释计算结果,具有应用定量的统计模型以及科学的统计分析方法进行现代化管理和决策的能力.培养人才是学校的根本任务,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国家对高等学校的迫切要求.高等学校要实现从传统知识型向创新型培养目标的转变.课程的教学目标也由以前教师单方面地讲授知识,转变为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提高学生这方面的能力,笔者在近年应用统计学的教学中,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创新性实验等方面做了一些教学创新,来达到这一目的。
1、教学内容体系的创新
管理科学与工程属于管理学门类的一级学科(不设二级学科).它以系统科学和系统工程的理论方法为主要工具,研究管理系统和经济系统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表现,是系统科学、管理科学、经济学、运筹学、工程理论、领导科学等许多不同门类学科相互交叉、融合、渗透而形成的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其目标是培养可在各类企业、政府各级管理部门以及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工作的高级管理人才。管理科学与工程教学的基本原则是:基本理论以应用为目的。体现在本门课程学习中,教学内容要围绕在理论知识应用能力与素质培养这两条主线上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
从教学目标出发选择教学内容,把握理论上的度.与统计专业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是,有关统计方法的数学证明并不是教学的主要内容,其教学目标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常用的基础统计原理、基本分析方法、设计统计数学模型的方法,训练学生通过科学的统计分析方法挖掘深层信息,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思维方式.因此,我们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突出了基本理论、基本分析方法和知识的应用,而不讲繁琐的统计方法数学证明过程,着重统计方法的分析和应用.如在讲授中心极限定理时,第一点应使学生注意中心极限定理成立的前提条件:所有的随机变量都相互独立,服从同一分布,且具有相同的期望和方差.强调这些随机变量并不要求服从的一定是正态分布,其他分布如指数分布、伯努利分布等均适用.第二点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当随机变量个数n很大时,标准化随机变量可近似地服从标准正态分布,因此中心极限定理可解决的问题类型是:已知随机变量的个数求在某个区间的概率,或已知概率下限求这些随机变量的最小个数等.清楚了上述两点后,要求学生针对具体问题时,首先分析定理的前提条件是否全部满足,其次再看问题的求解是否可转化、归纳成上述问题类型.在讲授中心极限定理的过程中,突出中心极限定理基本理论的讲授、问题的分析以及中心极限定理的应用,而对于中心极限定理的证明推理过程,则不要求所有学生彻底搞清楚。
2、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创新
教学方法的创新体现非工科学生的特点,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激发学生创造性.为了达到“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对教学过程进行指导、帮助学生展开思维活动”的教学目标,在方法上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强调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设计教学活动时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实际水平和学生所能接受的活动方法出发,精心设计学生的活动程序,让学生动手动脑探求新知,引导学生能举一反三地学,促进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
随着知识更新速度日益提高,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应用统计学课程存在着课程内容多、学时少的矛盾,为了缓减这种矛盾,可将课堂讲授、课内讨论、课外自学等有机地结合.将部分内容经提出问题后留给学生自学,鼓励学生课外阅读教材.在上课讲授过程中,对于重点内容和其他内容区分开,侧重讲授重点内容中存在的要点、难点,以达到学生对于其他内容触类旁通的教学效果.根据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与其它专业面临不同统计问题的特点,将带有专业特色的实际问题或设计实例引人课堂,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应用相关理论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潜移默化地激发学生学习该门课程的热情、强调应用统计学对于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的重要性.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改变以讲解接受为主的教学模式.在抛出完整的问题内容之后,实施一种以问题本身为中心的讨论模式,而不是以问题的结论为中心的讨论模式,最大化的提高学生参与讨论的热情,释放学生的智慧潜能。
3、创新性实验
统计学是搜集、处理、分析、解释数据,并从数据中得出结论的科学,是适用于所有学科领域的通用数据分析方法,现在已经被应用到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笔者根据客观的调查,总结出目前统计学的实践教学的现状和问题,然后结合自身的教学体会,给出一些改进的办法。
一、统计学课程实践教学的现状和问题
1.教学内容单一,过程乏味
现有的实践教学环节基本上都是在机房通过上机完成,而受学生人数多和时间限制的影响,使得上机的内容不多,基本都是课后的某些习题,并且都是做验证性计算,目的是巩固课堂学习的理论知识。学生在这种学习当中,也养成了被动操作的坏习惯,缺乏主动思考,感觉是在学软件,不是在应用软件进行统计实验,这不仅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反而会让他们感觉枯燥。
2.任课教师对实践教学投入度不够
在现有的教学中,任课教师往往还是重视课堂的理论教学,认为理论重于实践,或者认为有统计软件的帮助,实践教学很容易。实际上,由于统计学的理论知识学习起来相对比较困难,而且需要一定的数学知识背景,使得这些内容往往受到教师的重视,教师在教学中把重心放在理论教学上,但过多理论知识的传授让学生感觉枯燥无趣。此外,很多老师自身也缺乏实践经验,这样也限制了理论结合实践,使得实践教学深度不够。
3.实践教学缺少合适的教材
在现有的统计学的教材中,往往有部分上机实验的内容,但是并不详细,并没有配备专用的实践教学的教材。一方面,由于缺乏教材,所以上机实践的内容在上课前无法让学生提前准备,本应该在课后完成的一些基本操作,反而需要在上机课程来讲解。另一方面,由于没有教材,任课教师的教学内容就难以统一,有一定的随意性,无法保证教学的质量。同时,由于没有配套的教材,使得教师如果要上好实验课程,往往在备课上比理论课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准备更多的教学素材,增加教师的上课负担,使得部分教师通过减少实验任务来敷衍实验教学,无法完成实践教学的目标。
4.缺少数据收集环节
现有的统计学实验,都是在现有的数据基础上进行一系列的整理、分析工作,这些数据往往是由老师准备好,或者来源于书本。但是,在面对实际问题时,数据收集工作却是最关键的一环,有很多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和技巧在里面,并且在获得数据后,如何进行检验,验证数据的有效性,也是重要内容。这些获得数据的方法,无法在有限的上课时间内完成,所以只能纸上谈兵,没有学生亲自动手完成收集数据的环节,这样使得学生虽然学习了统计学,但是面对实际的问题,还是无法展开有效的调查工作,或者由于收集数据不科学,导致调查结果失去效力。
5.实践教学课时偏少
笔者调查了多数院校开设的统计学课程,发现一般将实践纳入理论课程的正常教学中,不另行单独计算学分;实验课程都是5~6次实验,这样的教学课时偏少。这样少量的实验课程穿插于理论教学中,使得这些实验往往与理论教学无法同步,无法做到学习理论指导实验,通过实验强化理论的认识。
二、应用视角下对统计学的实践教学给出几点建议
1.调整理论教学,使得理论能够结合实践
在统计学的理论教学中,往往花很大篇幅讲解每个方法的来龙去脉,以及每个计算公式的由来,而从应用的视角来看,针对一个问题,并不需要每个方法都事先准备好,只要学生掌握最常见的方法,来解决经常遇到的问题就够了。例如,在做参数估计的时候,其实只需要着重讲解在未知参数的条件下,面对简单随机抽样的大样本,如何对单一总体进行参数估计就可以了,只要把这个相关的思路讲解清楚,让学生明白为何和如何做区间估计,这样就可以解决实践中的多数问题,这样学生学习起来轻松,对单一的方法就会有印象,而碰到其他参数估计的问题时,也会自行查询相关资料,使用类似的方法完成。这样以点带面的教学方式,使得教学内容集中,更容易达到教学效果,并且这样调整理论课教学,可以为增加实践教学课时提供条件。
2.选用合适实验课程教材
做上机实验,往往需要实验指导,与其靠老师去搜集,不如选用一本关于统计软件操作和实验的教材,配合理论课教材来学习。这样学生可以在课后自行学习,那么实验课就可以打破教室的限制,扩展到课后。不仅如此,有了专门教材作辅助,实验课的内容就可以加多和加深,从而强化学生的技能。笔者在教学中还发现,学生对于文字类的教学说明接收并不是很快,而对图示教学和演示视频教学更容易接受。所以选用教材时,应当选用图文并茂,操作步骤和实验结果讲解细致的,在条件允许下,任课教师可以录制演示视频,这样学生课后都可以跟着学习,那么统计软件就容易掌握了。
3.布置统计调查项目,打破单一上机实验,问题驱动学习
先将学生分组,然后从学生身边找到一些问题,比如,学校食堂的服务质量,大学生专业课学习状况,某专业就业状况,等等。这些是学生感兴趣的,在此基础上提炼出一些统计调查项目,让每个小组完成一项。这样一来, 使统计实践由教师为中心转为以学生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转变为以社会实践为中心。在实践过程中可采用问题解决式教学法,教师通过启发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上机实验课程,就可以直接让学生利用搜集到的数据进行相关的统计分析,更加有实践意义。笔者在自己班上就是一直沿用这个教学方法,多数学生都认为学到很多实用的方法,真正体会到什么是科学研究,一部分学生还将自己的调研报告作为学术,也有学生在此调查项目的基础上成功申报大学生创新项目。
4.增加实践教学课时
如果要完成统计项目的各环节,并且达到效果,必须增加实验课时,可以考虑每两周一次实验课。增加了实验课时,那么理论课程的教学就要进行相应调整,让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并且有了充足的实验时间,就可以保证实验课的内容,可以完成各个环节的实验,包括一些不常见的细节,例如,设计样本抽样框,如何调整设计表格,如何选用合适方式展示数据,如何写出科学的统计报告,等等。在实验中,也能够做到只向学生下发实验任务和要求,让其自行思考选用合理的方法,锻炼其独立思考能力。
参考文献:
对于当前工程项目建设来说,项目管理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工程性项目管理贯穿于工程开工到竣工的各个阶段,具有一次性的特征。而统计在项目管理中占据重要的地位,能反映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工程项目中的统计学具有数量型、综合性的特征,实现对工程项目定量、定性的分析。而利用这些统计数据可以对工程项目有更加清晰的了解,对于项目管理人员做出准确的决策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必须要对统计学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情况做出阐述。
一、工程项目管理中统计学应用应该注意的问题
在工程项目中很多工作都是有统计学完成的,例如,工程建设中各种信息的了解,各种数据的汇总等等。在工程项目中最常见的统计学应用就是数量性统计信息,就是利用数字来揭示出工程项目在建设过程中一些时间或者是特定内容的数量特征,然后可以利用这些数据信息对项目进行全面的定量和定性分析。统计学在工程项目管理中要得到有效的应用应该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要加强对统计工作的重视,因为统计工作是对工程项目正常进行与否的监督者,而工程项目管理者对整个工程要负全责,所以他们必须要对统计工作的重要性有清楚的认识。第二,要加强统计工作的独立性。统计部门应该对工程项目管理中各个方面的经济指标进行独立的核算,对于一些弄虚作假的现象统计部门应该具有否决权。
二、统计学在工程项目的具体应用
(一)统计学在工程项目组织管理的应用
在一些高速公路工程项目管理中,因为工程项目的时间长,而且场地铺展比较长,所以必须要有一个完善的工程项目组织管理机构,而在确定组织管理机构的职能、结构以及各项制度的时候就需要参考统计上报的信息,通过对这些信息的量化分析和综合性分析,从而制定相应的管理机构,而应用统计学中的普遍性原理可以对工程项目组织管理中一些细节问题进行掌握,从而对一些异常情况能提前做出反应。另外,在工程项目组织管理中以统计信息为依据,将各级工作进行细化,能在全部范围内形成一个有效的沟通网络。
(二)统计学在工程项目施工中的应用
在工程项目开始之前统计工作就必须首先要进行,在工程前期的地质测量中,对于施工场地的地质情况要做出准确的测量,然后利用统计学原理将所得信息进行汇总,做出量化的分析。在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中,因为工程的时间较长,要利用统计学原理将工程实际的施工情况与原先的预计目标进行对比,对存在差距的地方进行整改。在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中也离不开统计学,因为在一些工程建设中,例如高速公路的建设中,影响到工程成本的因素是非常多的,加上施工的时间较长,各种物料、人工费用都会产生一定的波动,而统计学的应用对于降低工程成本有很大的作用,在工程施工之前,根据以往的工程施工统计资料对本次工程成本进行计划和确定,在每一阶段的工程完成之后,都需要对当期的成本,包括材料、机械、人工以及工程量进行统计,然后将两者进行对比,就能及时发现存在差异的地方,避免工程项目施工中各种超支现象的发生。
(三)统计学在项目结束综合评价中的应用
对于工程项目来说,在纵向上涉及到项目建设单位、工程项目部、施工队以及施工小组等等,在横向上涉及到技术部门、财务部门以及管理部门等等,在工程性项目结束中要对整个工程进行评价就需要用到统计学。例如,在高速公路建设项目中,在最终的工程结算中利用统计方法将工程量进行统计,确定实际的工程量,然后按照工程量做好结算工作。另外,在对整个工程总体的施工情况进行综合性的评价时也要用到统计学知识,将各方面的情况做量化分析和汇总,做出精细化的工程项目档案,从而为相关的评价提供真实、可靠、清楚的依据。
(四)各种统计方法的应用
在统计学中包含的统计方法是不一样的,采用何种方法进行统计,需要根据具体的工程项目确定。在目前主要使用的统计方法有:抽样调查法、控制表法、排列图法、趋势分析法等。抽样调查法就是在在工程总体中抽出部分样本进行检查,抽样调查法能对工程质量控制产生帮助方法。控制表就是利用将工程项目管理的程序运行用图表表示,可以用来监视成本、进度等等。排列图是由管理事件发生的频率图组织成的,主要反映的是各类原因产生的成果,例如,在工程项目中成本管理中统计可以显示材料费用、人工费用、设备费用等等。
三、结束语
从当前工程项目管理的具体流程中我们可以发现统计学知识无处不在,表明统计学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重要性,统计学能将工程项目的消耗、进度、质量等都能准确反映出来。鉴于此,在工程项目管理中项目管理人员要提高对统计工作的重视度,积极为统计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相应的条件,从而让统计工作推动工程项目管理水平,提高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刘萍.浅谈统计学在工程管理的作用[J] 才智, 2010(05)
(一)何为统计学的三型理论
统计学的三型理论(简称为“三型理论”)就是把科研工作中与统计学有关的问题归结为“表现型”、“原型”和“标准型”,笔者通过阐述这三型的客观存在性和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出破解三型之迷的技巧与策略,为人们编写高质量的统计学教材、巧妙地讲授统计学、轻松地学习统计学和正确地应用统计学提供一种崭新的理念、理论和方法。“三型理论”在实验设计类型的识别和统计分析方法的合理选用上可以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1. “表现型就是实际工作者将一个与统计学有关的专业问题以自己最习惯的形式呈现出来的一种模式或结构,这种结构常以一种假象出现,对合理选用统计分析方法处理资料常起误导作用。比如说,某研究者同时用AB两种药做某实验,每种药又考虑小与大两种剂量,一共可以形成4个实验组,研究者习惯上就用“组别”来代表此实验中的“实验因素”,在其下标出“第1组、第2组、第3组、第4组”,给出各组某些定量观测指标测定值的平均值和标准差,并误认为此实验设计是单因素4水平设计,接着进行6次脸验或做一次单因素4水平设计定量资料的方差分析和"检验。这都是错误的,
2 “原型就是能全面正确反映实际工作者研究目的的一种模式或结构,这种结构常把问题的本质呈现出来了。例如,在前例中,在“药物分组”之下表示出“A和B药均用小剂量、八药小剂量B药大剂量、A药大剂量B药小剂量、A和B药均用大剂量”。这样把各药物组的含义明确表达出来,做统计分析时就会很慎重,一般不会盲目去进行两两比较。
3 “标准型就是统计学教科书上对各类问题习惯采用的一种表达模式或结构,这种结构常以“不言自明”的方式把问题的本质呈现出来。例如,在前例中,不用“组别”或“药物分组”等字样,而用“八药剂量”与“B药剂量”这样两个词,在统计学上称它们为两个实验因素,每个实验因素都有“小与大”两个水平,与此实验对应的实验设计名称自然就是“两因素设计”了,更确切地说,应叫做两因素析因设计或2X2析因设计(注意:在两因素实验中,根据某些假设,还有其他的实验设计名称,如两因素系统分组设计、两因素分割设计等)
(二)“三型”之间的关系
通过分析和总结医学科研工作中出现的大量实际问题,不难发现:有些问题的“表现型”就是问题的“原型”;有些问题的“表现型”需要通过结构变形使其转变成“原型”,而还有些问题的“表现型”需要通过拆分使其转变成“原型”。
“原型”与“标准型”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呢?有些问题的“原型”就是问题的“标准型”;有些问题的“原型”需要分解成多个“标准型”;而还有些问题的“原型”根本不存在与之对应的“标准型”。
(三)不易出错的“三型”和极易出错的“三型”
若与一个实际问题对应的“三型”完全相同,只要这个问题本身不很复杂,而且实际应用工作者已具备处理此类问题所需要的知识,通常,人们处理这样的问题是不易出错的。
若与一个实际问题对应的“三型”属于上述最复杂的情形,即“表现型”需要经过变形或拆分才能转变成“原型”,若“原型”又根本不存在与之对应的“标准型”,此时人们处理这样的问题是极易出错的。
(四)皮解“三型”的技巧与策略
全面学习和掌握各类问题的“标准型”,学会透过“表现型”的现象看清其“原型”的本质,借助专业和统计学知识将“原型”所对应的“标准型”如果存应的“标准型,根本不存在,则对拟解决的问题作出应有的裁决(很可能实验设计有严重错误或数据无法得到正确的处理),有时可以通过“拆分组别”的方法,使问题得到适当解决。
二、“三型理论”在实验设计上的应用
实验设计的核心内容是“三要素”、“四原则”和“实验设计类型,1341,人们在设计生物医学实验时,常表现在“设计类型”方面出错,但其本质可能是在“对照原则”与“均衡原则’方面出了问题。可用“三型理论”来指导实验设计,也可用于辨析实验设计方面出现的错误。
【例1】为了探讨在体外具有强大细胞毒活性的口腔癌浸润淋巴细胞(TIL)在体内的抑瘤效果以及化疗药物环磷酰胺(CY)与TL眹合应用治疗口腔癌的可能性。原作者取裸小鼠BAB/C-nu/nu15只,鼠龄6~8周,体重18~24g随机分为3组,即对照组、T1L+1L2组和T1L+L+CY组,每组5只裸鼠。从第1周开始观测肿瘤生长情况,设计与资料见表1
对差错的辨析与释疑:表1给出了本实验设计的“表现型”,看上去本实验似乎涉及到两个实验因素,一个叫“组别”,另一个叫“时间”。然而,此处的“组别”却不是一个普通的实验因素,它是由多个因素分别取不同水平的组合结果中的一部分。若将“T1L+1L2”视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则“组别”本质上由“(TL+1L2)用否”与“CY用否”的。
4 种水平组合中的3种组成,显然,在表1的设计中缺少了单用“C>药”的那一组,这种错误叫“对照不全”。若在表1中,加上一行“Cy?,此时所对应的设计就是问题的“原型”(表2)
在表2中,假定“Cy?”这一行上也有实验数据,面对表2所表达的资料,很多人在判定实验设计类型时,仍认为此项实验中仅涉及两个实验因素,将计”。事实上,应将“组别”拆分成两列,用两个实验因素明确地表示出来康3)由表3可知:它就是与此实验设计对应的“标准型”。
值得注意的是:表3中第二行必须补齐实验结果。此时,表3所呈现的“标准型”,其设计名称为:“具有一个重复测量的三因素设计”,当资料满足参数检验的前提条件时,应选用“具有一个重复测量的三因素设计定量资料的方差分析”处理资料为宜。
如果T1L与1L-2是两种可以合用也可以分别使用的“物质或药物,特别当他们分别处在“使用与否”的状态下,若存在不可忽视的“交互作用”时,则表1中的“组别”在本质上是由“T1用否”、“1L2用否”与“C拥否”的8种水平组合中的3种组成,仅从实验分组的角度看,表1的设计就缺少了5组,这种“对照不全”错误所导致的后果是割裂了整体设计,组间缺乏可比性,结论缺乏说服力。有兴趣的读者可试着列出此时的表格,即在表3的基础上,将左侧的两列改成3列,其实验因素的名称分别为:
“T1L用否”、“12用否”与“C觸用否,他们都有“不用”与“用”两个水平,由这3个实验因素的水平全面组合可以形成8个组,表头上仍是5个时间点,此时的设计应叫做“具有一个重复测量的四因素设上数据之间不独立”当资料满足参数检验的前提条件时,应选用“具有一个重复测量的四因素设计定量资料的方差分析,处理资料为宜。
三、“三型理论,在实验设计类型辨析上的应用
(一)如何才能做到合理选用统计分析方法处理定量资料呢?
合理选用统计分析方法处理定量资料的关键在于两点:其一,检查定量资料所具备的前提条件;其二,准确判定定量资料所对应的实验设计类型。第一个问题可以通过使用统计软件来轻松地解决,而第二个问题完全取决于使用者对实验设计类型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笔者提出的“三型理论,可在辨析实验设计类型上发挥很大作用。
(二)借助“三型理论,辨析实验设计类型的实例
【例2】原文题目:咬合干扰对身体重心移动的影响。目的:了解咬合干扰是否会对身体重心产生影响。方法:对14名健康受试者实施人为的咬合干扰,测定其在干扰前、干扰后30min和干扰后24h身体重心的变化。结果见表4统计方法:应用配对验验。结论:咬合干扰对人体重心移动会产生影响。
对差错的辨析与释疑:表4是实际工作者呈现实验资料习惯采用的一种形式,它是一个“表现型”根据这个“表现型”人们很容易误用统计分析方法,因为它给人的印象是表中有两批实验数据,其一是“睁眼检测,的结果,其二是“闭眼检测,的结果。每批实验数据中又分为3个时间点上观测的结果,每位受试者均在这3个时间点上被重复观测,相当于进行了两次自身配对,故原作者采用配对检验对此定量资料进行了处理,这是不正确的。
因为配对设计定量资料的检验仅适用于分析差量服从正态分布的配对设计的定量资料,在配对设计中,只涉及一个具有2水平的因素;而本实验包含两个实验因素,一个是“检测时眼的状态”,它有“睁眼、闭眼”2个水平。另一个是“观测时间”它有“干扰前、干扰后30min干扰后24h”3个水平。对于每一名受试者来说,在这2个因素的不同水平组合条件下都被观测了定量指标的数值,故本资料应为“具有两个重复测量的两因素设计的定量资料”从表4是很难看出其真正的实验设计类型的,按照此实验具体的实施步骤去呈现实验数据,可以得知,与表4对应的问题的“原型,如表5所示。“标准型”只要列出了表5的式样,接触过这种实验设计类型的人就知道,它就是“具有两个重复测量的两因素设计,的标准型。时,若希望以简练的形式呈现资料的精华可用表6的形式来表达。
对于表5或表6中的定量资料,应选用什么统计分析方法处理为宜呢?当定量资料满足参数检验的前提条件时,若要求不高,可选用具有两个重复测量的两因素设计定量资料的方差分析对资料进行处理,此时,将每个检测状态下的3个时间点视为“地位平等”的;但仔细追究起来,感到并非很合理,因为在“干扰前”这个时间点上观测的结果仅与“测定状态”本身有关,而与“干扰的作用”无关,将此时的测定结果视为“基线值”或“本底”,若能设法将每个受试者的“基线值”化成相等的条件下,推测出“干扰的作用”大小,则更有可比性。统计学上与“基线值”对应的专有名词叫“协变量”,实现前述思想的合适的统计分析方法的全称叫做“具有两个重复测量的两因素设计定量资料的一元协方差分析”。用此方法处理此定量资料,不但可以消除数据之间相关性对观测结果的影响,还可消除“基线值”不等对观测结果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分析出各个因素及因素之间可能存在的交互作用的实验效应来。
四、“三型理论”在表达和分析列联表资料上的应用
中图分类号:C8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随着当前经济的飞速发展,电力建设项目计划管理中应用了更多的统计学工作方法,统计工作的重要性也逐渐凸显出来。为确保电力建设项目计划管理工作可控制在进度成本目标计划范围内,本文结合电力建设项目计划管理对统计数据、统计分析及统计报告的要求,以统计学的理论、方法及数据库为基础,论证分析了其在电力建设项目计划管理中的应用,并指出了电力建设项目计划管理中统计学、统计技术的应用实践。希望本文的研究能为相关领域的发展带来新的启示。
一、统计学和电力建设项目计划管理
统计学是应用数学的一个分支,主要通过利用概率论建立数学模型,收集、整理所观察系统的数据,进行量化的分析、总结,并进而进行推断和预测,为相关决策提供依据和参考。统计方法是指有关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统计数据,并对其所反映的问题做出一定结论的方法。所谓统计技术,就是通过有效收集、整理与计划管理有关的数据信息,运用数理统计推断的原理,以部分(样本)推测全体(总体)的特性。统计学作为一种为决策提供依据的工具,可以帮助电力建设项目计划管理进行数据收集、数据处理、数据分析、数据,了解项目计划管理的最新状态,找出问题、缺陷及原因,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提高电力建设项目进度成本控制的管理水平。原始数据不经过整理和分析,只是一堆“资料”,而有用的信息往往蕴藏在大量的数据之中,所以数据的应用是统计技术的前提,统计技术是整理和分析数据的工具。统计技术是一种投资少、简单易行、挖掘企业潜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技术,如果企业能认真地实施统计技术,,就一定会给电力建设企业带来效益。
统计学与电力建设项目相结合形成了工程统计学。工程统计学是结合工程问题,研究怎样去有效地收集、整理和分析带有随机性的数据,以对所考察的问题做出推断或预测,直至为采取一定的决策和行动提供依据和建议的学科。电力建设项目计划管理中数据收集、数据处理、数据分析、数据等一系列工作是由统计学工作来完成的,是由统计数据全面反映的。数量性统计信息在电力建设项目计划管理中是最鲜明的体现和最普及的应用,即通过数字揭示电力建设项目实施计划管理过程定时间特定方面的数量特征,帮助我们对电力建设项目的计划管理进行定量乃至定性分析,从而做出正确的计划管理方案。
二、计划管理可采用的统计技术
电力建设项目计划管理计划统计工作,包括对计划统计数据的收集,并对数据进行加工整理,进而进行分析、对比,最后形成统计分析报告,用以指导计划管理实际工作,主要由数据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等阶段来完成。
数据收集是取得原始资料数据的基础环节,在计划管理进行中,计划任务各项原始数据必须根据预先设定的要求按期完成,收集内容应保证真实性、准确性、及时性和完整性,统计资料的搜集,不能只使用一种调查方法,而应该根据数据收集对象特点和调查条件,灵活地选用不同调查方法组成调查方法体系。
数据整理是根据计划管理任务的要求,对统计调查所收集到的原始数据进行科学的加工整理,使之条理化、系统化,把反映总体单位的大量原始资料,转化为反映总体的基本统计指标,从简单枯燥的数据中找出计划管理任务的内在联系和发展规律,为下一步数据分析打下良好基础。
数据分析是指运用统计方法及与分析对象有关的知识,从定量与定性的结合上进行的研究活动。它是数据收集、数据整理之后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是在前几个阶段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分析从而达到对研究对象更为深刻的认识。计划管理中数据分析的作用在于总结计划管理现状及发展变化趋势,为管理层决策提供依据。
三、统计学在计划管理中的应用实践
在电力建设项目组织管理中的应用电力建设项目管理要实施有效的管理,首先要建立一个完善、高效的管理机构。管理机构的职能、组织、结构及制度一系列的选择、筹划和确定均需要统计信息上报的资源来完成,经过数量性和综合性的分析,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机构,有准备的组织实施对电力建设项目的管理。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及科学的指标体系,为了解决项目计划管理统计中的问题,项目部需要建立起对各阶段原始记录资料的质量检查制度,出现问题及时地进行调整和校正,把统计工作看作是指示器和校正器,发现矛盾,提出建议,以便使统计工作在电力建设项目计划管理中发挥真正的作用。再者,需要建立一套科学的指标体系和调查方法,使各项统计资料具有充分的科学性合理性,能正确全面反映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的真实情况,并能保持连续性、系统性。
在电力建设项目施工过程中的应用在电力建设项目施工过程中更加要求统计信息及时、详实、完整,随时需要将系统的统计信息,收集、整理、分析、决策、优化决策,优化决策实施过程又是统计信息反馈、调整、优化的过程,说明统计信息不是单纯地罗列数据,如同点连成线,要有机结合,否则只是满纸涂鸦,毫无意义。也不是单纯的技巧和手段,数学技巧往往容易使人们对精确性和可靠性产生错误印象。一切要以科学分析为基础,否则统计信息将失去光辉。统计工作水平的提高及在计划管理中作用的发挥,在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计划管理统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因此,必须大力加强统计职业道德教育和业务技术教育,联系电力建设项目的实际生产情况,每隔一定阶段,组织统计人员的培训,以更新知识和概念,提高业务素质,这对于提高电力建设项目的统计水平,强化统计的职能有着深远的意义。
统计技术的现代化是保证统计数据质量的最好途径,要进一步搞好计划统计工作,必须健全统计网络作为保证,并使之程序化,这将会使数据统计工作的速度、准确性有较大提高,避免统计数据的滞后和手工操作的误差,使统计工作步入规范化、正规化、科学化的轨道。同时,可以积极开发计划统计的计算机管理系统,实现计划统计管理的自动化、快速化和决策科学化,弥补单一学科知识和单一功能部门的缺陷,从而发挥系统的整体优势和综合优势,这也将会为如何管理电力建设项目,如何更有效地节约成本,创造优质工程提供科学的依据。
四、结语
统计学在电力建设项目计划管理中的应用必须坚持以事实为依据、用数据说话的原则,把统计技术的应用与计划管理紧密结合,在考虑统计项目实施时,应从理论和事实层面上注重分析和使用条件,认真权衡各种关联因素。电力建设项目计划管理持续提高的基本方法是科学大胆的应用统计学的方法;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员工对电力建设项目统计资料积累的重要性的认识,在项目部创造良好的氛围;对项目部从事统计工作的人员进行定期考核,建立持证上岗制度;从经费上为资料的积累提供保证;建立风险管理统计信息处理体系,通过风险因素的收集、风险的识别、风险的预测、风险的防范将电力建设项目管理中的风险将到最低。统计学在电力建设项目计划管理中的应用,由于实现了经验知识、理论知识、数据信息和计算机技术的有机结合,实现了领导层、执行层和资料信息部门的有机结合,发挥了统计系统的整体优势和综合优势,从而为电力建设项目计划管理提供全面、准确的参考依据,发挥其他任何工作都难以发挥的参谋作用,持续提高电力建设项目计划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我是浙江工商大学2003届的学生。是下沙新校区的第一届学生,我们常常戏称自己是这里的开拓者,新校区在下沙高教园东区,东临钱塘江,远眺萧山观潮城。风景怡人,虽然最初条件不是很好,但到处是一片新气象。开拓者的感觉很让人精神振奋,
随着建设的快马加鞭,学校的设施也逐渐完善,如今呈现在眼前的,是青灰色的统一建筑,整齐、干净、大气而美丽,小河像血脉一样连通着校园,一片片草坪绿得耀眼,点缀着年轻的小树――在和煦的阳光下,杭州细腻的美景中。或看书或聊天,非常惬意;如今再一次从设计精美的求知泉、蓝天碧水的月亮湾、大气的启航广场走过,看着三五成群的学弟学妹,一脸笑容,一脸朝气,让已经失去校园滋补的我满是羡慕,不知不觉,我走到了校园最远处的鸽房,这是我最喜欢的地方,草坪上设计了几个专供鸽子休憩的木头房子,鸽子优雅地在草坪上踱步、飞扬,这种场景让人感到高贵而纯洁。
快离开教学区的时候,我又去瞻仰了一下学校的飞翔门,飞翔门――顾名思义,门的形状像展翅飞翔的鸟,气势磅礴,象征着莘莘学子即将起航飞扬神州大地。
浙商大的培养方法很独特,施行“子女战略”,视学生为子女,让学生在严格要求与热情关爱中健康成长,学校给新生寄教材。让他们早日开始大学的学习;实行早读和晚自习制度,这造就了学校良好的学风;在全校学生中聘任校长书记联络员,让学生直接和校领导交流,这些使得整个学校就像一个大家庭一样温暖。
枯燥而有趣的统计学
我学的是统计学,这是一个老牌专业,主要包括一般统计和经济统计两类专业方向,需要学习数学基础课(分析、代数、几何)、概率论、数理统计、运筹学、计算机基础、应用随机过程、实用回归分析、时间序列分析、多元统计分析、抽样调查、非参数统计、统计预测与决策、风险管理等,统计学是一个枯燥的专业,我们要和大量的数据打交道,堆积如山的各式表格看了都让人害怕,更别说还要去整理和分析这一堆堆冷冰冰的数字了,不过,统计学又是一个有趣的专业,毕竟它是和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你知道美女是怎么来的吗?美女都是被“统计”出来的。比如某一天你在街上闲逛,迎面走来一位女生,这时你就统计她出现在你面前时的心率,如果高于120次,就绝对可以称之为美女了,如果某一天你遇到一位让你心跳超过140次的女孩子。那在你看来,沉鱼落雁、绝代佳人都不足以形容这位美女,当然。你此刻的心情也无语言表。
你想知道你心仪的女孩子对你的态度吗?要看一个女孩子对你的态度究竟怎样。那你就统计去找她时,有多少次她会说自己忙、抽不出空来。或者不巧、没有办法、抱歉,如果这样的比例高于某个百分比,那你就该知道,再死缠烂打下去,也不会有好的结果。
你看,统计学是多么的有趣,居然关系到同学们的终身大事,当然这仅仅是一个玩笑而已,不过,它在现实生活中确实是很重要的,在现代,我们很难找到不会利用统计学的领域了,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但天安门广场上与太阳同时升起的国旗,其升旗时间却每天不同;冬天过去,春天就要来临,但今年的春色比去年更加明媚;物体失去支撑就会坠落,但受风速、风向、地心引力等很多细小因素的影响。两个同样重的物体坠落速度和落点会有差别;“神舟五号”飞船按设计的轨迹运转,但每次经过我国领空的时间都略有差距;经济按市场规则运行,但今年的GDP比去年增长8%;奔波的人们按自己的哲学度日,但一年又一年我们的生活逐渐发生了改变。
充满希望的就业前景
如前所述,现代统计学的应用是很广泛的,理、工、农、医、文、经,没有不用到统计学的,所以,它的出路不再尴尬。前途充满光明。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与分组
在校医学生,不同研究内容其相应的学生人数分别是:定量研究38人,定性研究200人,干预性研究,90人(传统教学组109人,讨论组81人)。
1.2 研究方法
1.2.1 定量与定性调查
针对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态度以及实践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设计相应调查表。对定量研究的38人进行问卷调查,对定性研究的200人进行集体问题采访和个别问题采访,并对问题进行记录、整理。
1.2.2 干预性研究
在问卷调查基础上,针对学生学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教学实践,采用干预对比研究。讨论组(81人):基本理论讲解+实践操作+讨论;传统教学组(109人):基本理论讲解+实践操作。经过近一学期教学后,对两组学生采用同一份试题进行测评,并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1.3 资料整理与统计方法
在Excel中进行数据录入,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进行描述性分析和χ2检验。
2 结果
2.1 定量与定性调查结果
定量研究结果:学习态度,97.4%(37/38)的学生认为在大学期间还需要好好学习,68.4%(26/38)认为应该积极和主动地学习;不清楚学习《医学统计学》目的的学生占26.3%,复习上课内容的学生占50%,偶尔复习的占13.2%,通常不复习的占36.8%,课前不预习老师上课内容的学生占71.1%。;不能灵活应用统计知识的占52.6%,认为统计理论不重要的学生占26.3%。选用是否复习和是否预习作为考察学生学习态度与实际学习行为关系的客观指标,结果显示,学习态度积极的26人中,复习占57.69%,不复习的占42.31%;学习态度不积极的12人中,复习的占75.00%,不复习的占25.00%,经χ2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学习态度积极的26人,预习的占26.92%,不预习占73.09%;学习态度不积极的12人中,预习的占33.33%,不预习的占66.67%,经χ2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定性分析结果显示,学生在学习《医学统计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概念抽象、模糊”、“难理解”、“枯燥”,“实际应用难度大”、“不能灵活应用”等。
2.2 干预性研究结果
不同教学方法测评的试题总难度系数为63.73%。测评结果显示,讨论组(68.37±10.33)分,传统教学组(60.28±8.47)分,讨论组高于传统教学组(t=5.93,P
3 讨论
医学统计学培养医学生正确、合理地应用数理统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解决医学卫生领域中的统计问题,需要学生们在记忆的基础上训练自己的逻辑思维、判断和综合能力,而这些素质与自主思考是密不可分的,具体体现在学习态度和行为上[1~3]。定量调查结果提示,即使是明白大学生应该自主学习,但具体在《医学统计学》的学习过程中,其行为也并不一定与思想一致,这可能是制约学生自主思考的主要原因,也可能是学习《医学统计学》困难的原因之一。定量调查结果还提示,部分学生对学习《医学统计学》的目的不明确,不了解为什么要学习这门课程,这可能导致学生的学习盲目性和不自觉性。定性调查结果提示,学生学习过程中,统计理论与实际应用脱节。分析其原因,可能是对理论知识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以及对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的掌握与理解有限。有些学生认为只要会用,统计理论并不重要,也有部分学生过于极端地认为《医学统计学》仅仅是一门操作技能课,忽视其深刻的理论基础。实践教学中,也反映出学生在平时实习课中对必须应用到的一些基本知识点记忆效果不理想,这可能会导致学生在学习中难以建立一个良性的知识循环结构,达到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互为促进的效果[4]。
学生在学习《医学统计学》时的实践操作能力与其对统计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准确掌握密切相关,鉴于此,在原来的传统教学法中,增加了针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讨论课,讨论教学组学生对于统计学中出现的基本概念的正确理解率高于传统教学组,提示有针对性的讨论教学对帮助学生准确理解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颜艳,徐勇勇. 统计思想是第一位的[J].2001(4):243-244.
应用统计学是应用数学的一个分支,主要通过利用概率论建立数学模型,收集所观察系统的数据,进行量化的分析、总结,并进而进行推断和预测,为相关决策提供依据和参考。
它被广泛的应用在各门学科之上,从物理和社会科学到人文科学,甚至被用来工商业及政府的情报决策之上。
(来源:文章屋网 )
《统计学》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方法论科学,它的产生和发展始终与实践紧密联系在一起,职业学校的学生是将来直接面向社会的应用型、实用型人才,而不是理论型人才,因此统计学教学要突出学而有用、学而能用、学而致用的特点。案例教学法在教学中是一个非常实用、非常有实效的教学方法。
一、在统计学中运用案例教学的必要性
案例教学着眼点在于学生创造能力以及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发展,不是复制性地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细节的知识和技巧,实际上是一种“做中学”的形式,它在经验和活动中获取知识,增进才干。案例教学本质上是一种模拟实践的过程,它对激发学生专业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专业素质、提高学生在实践中探究学习方法的自觉性、有效地将理论知识转化为专业技能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教学中教师实际上更多地从讲台前站到了学生的背后,只起着一个启发者的作用,这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可使学生有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通过案例不仅可以获得认识的知识,而且有利于提高其表达讨论能力,增强面对困难的自信心。
统计学的产生与发展与社会活动密切相关,这门学科的强大生命力在于它的高度实践性,其研究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都是社会实践服务。而教学的对象都基本没有经历过社会实践的锻炼与积累,在接受统计学这门实践性要求较高的课程时,由于没有感性认识而一头雾水,无从理解。而在案例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对案例情况的熟悉,运用所学的统计理论和统计方法对案例中待解决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对计算过程和计算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大大地缩短了教学与实际生活的差距。
二、案例教学法在统计学教学中的应用
1.精选教学案例。案例是组织案例教学的基础,在统计学案例教学中,最费时又倍感艰辛的是找到适用的案例。目前教辅材料中大部分案例都注重理论分析,部分学校也开始一些自编案例辅导教材,但这些案例的背景资料或数据材料介绍不足,影响学生在充分占有资料的基础上做出正确的理解、分析与判断;有些只是纯粹事实的描述和罗列,让学生无法应用自身的知识基础进行思考与解决。
选择有价值的适用案例不容易,首先要广泛收集和整理案例资料,例如,充分利用案例教材、参考书、报刊杂志、网络资源,还可以向其它职业院校学习取经。其次是根据教学的需要,把现有的案例材料进行修改、补充、完善。第三是开展实际调查,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教学案例。
2.开展案例讨论。为了达到预期的案例教学效果,必须有组织地开展案例讨论。例如,在介绍“算术平均数”这一内容时,采用学生们所熟悉的“平均分数”、“平均身高”、“职工平均工资”为实例,进行讨论。讨论可以采用个人发言、集体辩论或是班级讨论的形式。也可采取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每小组指定一名组长,一名秘书负责记录工作。讨论时小组中每个成员都要发言,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理论依据供组内讨论和补充,最后各小组要有一名代表进行总结发言,阐述本组就案例问题所达成的共识以及存在的争议。教师通过这个实例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抽象出“算术平均数=总体标志总量/总体单位总量”的公式,认识算术平均数的普遍特征,让学生能从具体中归纳出一般。
3.适时点评与总结。在组织学生讨论和分析交流案例的过程中,适当地进行几次阶段性点评是很有效的。对学生在讨论中不够深入的问题或关键遗漏点指出来,引导学生结合案例进行深入的分析,针对学生在案例讨论中的积极表现,适时地给予表扬和鼓励,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点评可以采取教师点评或小组交流时的交叉点评,小组交叉点评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兴趣和激情。每次案例讨论结束,教师要及时进行总结,首先分析学生的表现是否积极,讨论气氛是否热烈,考虑问题是否深入透彻,分析问题的时候是否是利用了已学的理论知识。通过教师的总结,使对案例问题的讨论在原有讨论分析的基础上有所升华,从而使学生在案例教学中所获得的知识更具有完整性、条理性、系统化。
三、实施案例教学法应注意的问题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8)07-0328-01
1 Excel是使统计学教学走出困境的一个辅助教学工具
统计学是关于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的一门科学,统计学教学活动也是围绕着数据展开的。由于概念多、图表多、公式多、计算繁琐、抽象、枯燥、难教难学、学生缺乏学习兴趣等,使统计学教学面临严峻的困境。Excel在统计学教学中的应用,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丰富教学内容,增强趣味性,活跃课堂气氛,使一些比较抽象、难以理解的东西具体化、简单化,完成那些在传统教学手段下难以完成的任务,并且教师的课堂操作、演示,还可以激发学生课下动手的兴趣。
2 Excel是目前最适合作为统计学教学辅助工具的一款软件
(1)Excel的统计功能虽然不像专业统计软件那样强大,但能够满足教学需要;(2)无论是多媒体教室里的还是学生宿舍里的计算机,一般都装有现成的Excel软件,而那些专业统计软件则需专门购买,而且价格昂贵;(3)大学一般会开设Office软件应用课程,学生具备一定的Excel应用基础;(4)最重要的是Excel软件易学易用,比起那些专业性的统计软件来更受欢迎。
3 Excel的统计功能及其在统计学教学中的灵活应用
3.1 Excel的基本统计功能
①基本运算功能;②函数功能;③数据分析功能;④图表功能;⑤表格功能。
3.2 Excel在统计学教学中的灵活应用
(1)利用ABS函数可以迅速得到一列数据的绝对值。利用Excel的基本运算功能和ABS函数可以方便地计算一组数据的平均差和一组观测数据与其预测值之间的平均误差。以平均差为例,见图(1)。
图1
计算过程如下:①在阴影部分输入如图所示的内容;②计算均值:单击B7单元格点击自动求和∑按回车在B8单元格输入公式“=B7/5”按回车;③求平均差:在C2单元格输入公式“=B2-$B$8”(按1次F4键绝对引用)按回车在D2单元格输入公式“=ABS(C2)”按回车选择C2与D2单元格双击填充柄单击D7单元格点击自动求和∑按回车在D8单元格输入公式“=D7/5”按回车,完成全部计算。
数据的输入是很简单的,计算是非常容易的,具体数据的离差和全部数据的平均差的含义也表达得非常清晰。
(2)利用“抽奖器”可以使学生很容易地理解有关随机抽样问题。随机抽样必须设置正确的抽样框,否则,会产生抽样框误差;必须遵循随机原则,否则,会产生系统性误差,而遵循随机原则也会产生误差――随机误差。以Excel中的“抽奖器”模板作为教学辅助手段,不仅可以使学生很容易地理解这些问题,还能增加趣味性,活跃课堂气氛。
调用“抽奖器”模板的方法:点击“文件”菜单选择“新建”点击任务窗格中的“本机上的模板”选择“电子方案表格”点击“抽奖器”点击“确定”。
(3)创建动态图表,可以说明不同参数下正态分布的特征。在图(2)中用鼠标点击均值或标准差的微调按钮,可以清楚地看到分布位置或分布形状是怎样随之变化的。这样,把正态分布的特征与参数的关系通过动态图表生动地描述出来,必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使他们能够更加容易地理解教学内容,记忆得更加牢固。
图2
创建步骤:①直接在带阴影的单元格中输入如图所示的内容;②计算概率密度:单击B2单元格点击插入函数fx选择“NORMDIST”函数指定参数:X指定$A2(按3次F4键绝对引用列),Mean指定E$1(按2次F4键绝对引
用行),Standard_dev指定E$2(按2次F4键绝对引用行),Cumulative指定0点击“确定”按住B2单元格的填充柄向右拖至C2双击C2单元格的填充柄完成概率密度的计算;③绘图:选择数据区域A2至C22单击“图表向导”选择散点图,按提示完成绘图;④创建微调按钮:在菜单行的空白处点击右键选中“窗体” 点击“微调项”在G1单元格拖动鼠标创建微调按钮右键单击微调按钮“设置控件格式”“控制”指定参数:当前值、最小值、最大值、步长分别指定为10、5、15、1,设定“单元格链接”为F1;鼠标右击创建好的微调按钮复制粘贴到G2单元格参照上述步骤把参数改为:3、1、5、1,单元格链接改为F2,完成创建过程。
(4)构建常用统计量的临界值表,可以给教学提供便利条件。在推断统计学的教学中,常常要确定统计量的临界值,尽管多数教材后面附有常用统计量的临界值表,但使用起来不方便,我们可以利用Excel的函数功能构建常用统计量的临界值表,以供随时调用。利用NORMSDIST、TINV、CHIINV、FINV函数可以分别构建累计标准正态分布表、t的临界值表、x2的临界值表、F的临界值表。
以累计标准正态分布表为例,其构建步骤为:①如图(3)所示,在工作表的A列和第二行输入z值;②单击单元格B3点击插入函数fx选择“NORMSDIST”函数指定z的参数:$A3+B$2点击确定;③按住单元格B3的填充柄向右拖至K3双击K3单元格的填充柄,完成创建过程。
4 在统计学教学中应用Excel应注意的问题
(1)必须始终清楚Excel是统计学教学的一个辅助手段或工具,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用Excel的内容代替统计学的内容。如果本末倒置或者混淆了目的和手段,势必偏离教学目标。(2)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鼓励学生课下动手,应用统计学的原理、方法和Excel来研究他们感兴趣的现实问题。这样,将兴趣和学习、动手、研究融为一体,有助于学生加深理解,增强记忆,进行创造性的思维,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宗占红,尹勤等.发挥Excel在统计学原理教学中的作用[J].统计教育,20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