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研究范文

时间:2023-09-03 15:19:30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研究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研究

篇1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17-0075-02

营运资金是企业资金结构中最具活力的部分,营运资金的运转效率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从会计角度讲,营运资金是指某时点内企业的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差额,构成要素包括现金、有价证券、应收账款、存货等金。这些要素的周转速度及资金占有余额直接影响着企业经营效益,又制约着企业的生产经营规模。营运资金主要在研究企业的偿债能力和财务风险时使用。如果营运资金过量,说明资产利用率不高,如果营运资金过少,说明固定资产投资依赖短期借款等流动性融资的程度较高,经营上会受到影响。因此,营运资金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目前很多企业在营运资金管理方面存在很多问题,如资金营运能力较低、资金短缺,这些都严重影响到企业的经营效益。因此解决好营运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有利于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

1 企业营运资金管理存在的共性问题

1.1 营运资金短缺

目前,我国企业普遍存在流动资金短缺的情况,很多企业在经营策略上的失误,造成资本结构不合理,进而造成了企业财务状况的恶化。例如固定资产比重过大,资产运营效率低;短期借款不断增加,形成高风险的资本结构。流动资产比重过小,或者变现能力和支付能力差,或者存在过量的不良资产,这些都造成了企业资金短缺。营运资金不足不仅直接影响企业日常经营活动,如果企业要扩充规模,也会因得不到必要的资金支持而搁浅。

1.2 营运资金运营效率低

1.2.1 流动资金周转速度慢

存货在流动资金总额中约占一半左右,合理的存货是满足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保证。但在企业实际经营中,企业出于保证生产或销售的经营需要,或者是出于价格的考虑,存货积压期比较长,存货资金占用过多,存货构成不合理,造成资金成本高、周转缓慢,再者很多企业缺少科学合理的存货储备和购买计划,缺乏对存货的有效的监督,这些都严重影响了企业生产经营资金周转和生产经营活动。存货管理中存在控制薄弱,资产损失严重的问题。

1.2.2 应收账款控制不严

资金回收困难。许多企业高层管理人员认为销售才是硬道理,对赊销策略很不重视。大多数企业没有符合自己特点的信用政策,企业应收账款数量普遍较高,拖欠时间较长,相互拖欠情况比较严重,而且应收账款中发生坏账的可能性较大,而且账龄结构越来越趋于恶化,经营净现金流量经常为负,而对于立即付款、延迟付款和超期付款没有具体的鼓励和惩罚措施。企业常常会因为应收账款无法收回而陷入困境,这就需要制定相应的信用政策来扩大销售规模,及时收回货款,增加销售收入。

1.2.3 商业信用使用率低

商业信用是企业在正常的经营活动和商品交易中由于延期付款或预收帐款所形成的企业常见的信贷关系。商业信用的形式主要有:赊购商品、预收货款和商业汇票。在运营中,应付账款周转速度越快,表明企业的偿债能力越强,应付账款周转速度慢,会降低企业信用等级。如果企业能有效地使用商业信用,会减轻企业的利息负担,但是我国企业信用体系不健全,大企业信用度相对较高,过多的依赖应付账款融资,应付账款的周转率极低,而小企业由于信用度差,又较难获得商业信用,因而大多数企业营运资金的运营效率低下。

1.3 营运资金管理弱化

1.3.1 货币资金管理不善

货币资金是企业流动性最强的资产,货币资金过多或不足均不利于企业的发展。我国很多企业没有制定合理可行的最佳货币资金持有量,编制货币资金预算,货币资金管理有很大的随意性,管理缺乏效率,对货币资金的使用效率及使用的风险考虑不多。货币资金循环周期的变化直接影响企业所需营运资金的数额,货币资金占用过少,不能保证企业正常的生产运营周转;占用过大,则产生较大的机会成本,降低资金使用效率。

1.3.2 应收账款的管理比较薄弱

很多企业存在应收款项回收速度慢,部分款项无法收回的现象。企业现金回流不善,就无法给企业运营带来资金保证。

1.4 信贷资金比重较大

企业的营运资金要和企业总资产、流动负债、长期负债保持适当的比例关系。企业维持正常的生产经营,除自身应该具备一定量的流动资金外,不足部分还可以通过上市融资、银行贷款等途径获取流动资金。然而,很多企业过分依赖银行满足资金需求,融资渠道单一,资金结构的严重失衡,就会出现营运资金短缺的现象。为了保持正常经营,企业必须采取多元化融资,综合考虑资金成本、融资期限、融资结构等问题,保障资金供给。

1.5 营运资金结构不合理

很多企业对营运资金的管理囿于强调企业资金安全性,如何满足生产经营对资金的需要,降低资金占用等方面,而没有关注营运资金结构的管理,缺乏一个柔性的流动资金配置结构。资产结构的不同决定了企业盈利性资产和安全性资产的配置,影响到企业对风险和收益的权衡,从而影响企业正常的生产运营,也影响企业的绩效。

2 完善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策略

由以上对企业营运资金的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要加强对营运资金的管理,必须解决好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资金运用的管理,主要包括现金管理、应收账款管理和存货管理。第二,资金筹措的管理,包括银行借款的管理和商业信用的管理。可见营运资金管理的核心内容就是对资金运用和资金筹措的管理,就是加快现金、存货和应收账款的周转速度,降低资金占用成本,利用商业信用,解决资金短期周转困难,同时在适当的时候向银行借款,利用财务杠杆,提高权益资本报酬率。

2.1 完善金融市场,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企业要想获得充裕的营运资金,要着力拓宽融资的渠道,这就需要政府支持,给企业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政府应从加快金融体制改革着手,促进金融市场的发展,着力发展票据市场和多层次资本市场,创新投资工具,创造一个运转良好的资本市场。企业从资本市场获取资金,即可以解决周期较长的项目投资或固定资产投资的资金需求,也可以解决短期资金短缺的需要。

2.2 加强现金管理

企业保持足够的现金持有量,对降低或避免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都十分重要。但如果现金持有量过多,又会使企业面临较大的机会损失,降低资产获利能力。因此确定最佳现金持有量控制标准,有利于企业正常的经营活动。

另一方面,企业还要加强现金预算控制,强化现金成本管理。现金预算通过对未来一段时间内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的规划,可以使企业把握未来现金流量的情况,以便及时合理调度资金。持有现金的成本包括机会成本、管理成本、短缺成本,制定预算时,要考虑这三者的影响。

企业还要加强对现金缺口的控制。现金缺口是指从购买物资及服务而支付现金到因销售商品和提供服务而收回现金之间的时间间隔。企业可以充分利用商业信用,解决现金缺口问题。

2.3 加强应收账款全面的控制与管理

应收账款是企业流动性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账款按时收回,使其所产生的现金流入企业,满足企业现金的需要;如果应收账款不能按时收回,可能会造成企业财务状况出现危机。因而,企业必须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

要加强对应收账款形成的全过程管理,企业必须综合考虑企业自身的财务状况,为客户提供商业信用。企业要建立信用管理制度,重视信用期限、现金折扣等方面的定量计算。企业内部信用管理体系主要包括:客户资信管理制度,应收账款管理制度,内部授信制度等等。企业在制定信用政策时要注意还要注意制定适当的信用标准,设定合理的信用额度,加强应收账款的监控,加强补救措施等等方面的措施。完善企业信用管理体系的同时,还要强化对企业信用政策的制定与执行过程的控制。

2.4 健全存货的控制与管理

合理的存货是满足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必要条件,存货管理对于提高资金流动性和资产使用效率非常重要。存货管理的重点应放在保持合理的库存量和再订货点的确定。企业的存货品种多、数量大,每种存货的数量及其所占用的资金也不相同,因此要对存货进行科学分类,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控制。企业要降低存货资金的占有量,需要通过科学的测算方法来选择能够使得存货成本最低的进货批量,以此来对存货的购进、储存进行控制。再者还要及时清理仓储,对积压存货进行质量分析和特别定价,及时处理积压的存货,这样即盘活了企业的资金,又减少储存费用,节约资金占用,从而提高企业获利水平。

2.5 优化企业资金结构

(1)企业要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由于固定资产占用资金量比较大,资金的收回又需要很长的周期,所以要避免出现企业过度追求投资规模,扩大生产能力,而影响营运资金的不足,企业在扩大固定资产投资时要考虑留存适量的流动资金。另外,从企业资金运作角度考虑,不宜将流动负债用于长期投资和固定资产投资。

(2)要科学安排自有资金与负债、长期负债与流动负债的结构,充分灵活地利用各种流动负债来满足营运资金的需求。

(3)在流动资产中,各构成项目变现能力也不相同,保持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之间的适当比例,能保证企业有足够的偿债能力,能够保证营运资金的良性循环。企业应该按照债务偿还金额和生产经营所需资金来安排流动资产存量,实现流动性与效益性最佳配置,一般来说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例保持在2:1比较合适。假如遇到偿债能力不足时,可采取减少存货、清收应收账款等措施调整流动资产的内部结构,来保证债务的清偿。

2.6 充分运用商业信用筹资

商业信用筹资是利用商业信用进行的融资行为。商业信用筹资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卖方向买方提供赊销而形成的信用,从买方的角度看,是一种利用应付账款的筹资渠道;一是卖方给予现金折扣获取买方提前付款而形成的信用,从卖方的角度看,是一种减少应收账款的筹资渠道。商业信用容易获得,而且企业有较大的机动权,一般不用提供担保。但是商业信用筹资容易受外部环境影响,筹资期限短,还款压力大,筹资风险难以控制,因此在采用商业信用融资时,需要注意防控这些不利因素。

总之,企业在运营过程中,要处理好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关系,加强对企业资金运用和资金筹措的管理,保障企业资金的合理运转,使企业的资金运用达到最佳状态,获得最佳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程博.企业营运资金管理问题研究[J].财会通讯,2009,(12).

[2]吴晓如.浅谈中小企业营运资金管理[J].人力资源管理,2009,(1).

篇2

二、我国民营企业营运资金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我国民营企业存在许多先天的不足,在营运资金管理中的主要问题有:

(一)融资困难,周转资金严重不足

现在,我国一些民营企业初步建立了较为独立、渠道多元的融资体系。地方各级政府也为一些中小型民营企业提供财政支持;中国人民银行也鼓励各商业银行加大对中小民营企业的信贷支持。这些措施改善了一部分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困境。但是,各金融机构在改进金融服务、开发适合民营企业发展的金融产品、调整信贷等方面还有缺陷。所以,融资难仍然是摆在民营企业头上最突出的问题。转贴于()

(二)现金管理不严,造成资金闲置或不足

有些民营企业奉行“现金为王”的理念,认为现金越多越好,造成现金闲置,导致现金的管理成本和机会成本上升;而且大多数民营企业没有编制现金计划,对闲置资金没有充分利用;有些小规模企业的资金使用缺少计划安排,过量购置不动产,贷款投资所占的比例较高,面临的风险也增大,它们总是尽快收回投资,很少考虑扩展规模。

(三)重钱不重物,资产流失严重

不少民营企业缺乏严谨的库房管理制度,库房管理者的文化素质普遍不高,这些人对原材料、半成品、固定资产等管理不到位,出现存货过期变质,库存数量不准确等问题是司空见惯的,而且出了问题也是草草收场,无人深入追究,资产浪费严重。

(四)不注重现金流量的管理,营运资金波动大

目前,很多民营企业存在重销售、轻理财的现象,不注重日常现金流量的管理,营运资金波动大。当出现经济繁荣时,不能正确预估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盲目扩大生产规模。一旦企业外部环境发生变化,产品成本提高,转贴于()经营现金流入量锐减,或是新上项目见效慢,原有业务资金告急,或是债务到期,财务风险加大等情况出现时,问题与危机就充分暴露出来。因此,掌握好现金的流量管理势在必行。

三、改善民营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对策

我国中小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是由宏观经济环境和自身双重因素造成的。所以,我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了解和掌握民营企业现金管理规律

在加强营运资金管理过程中,中小民营企业的现金流量与企业的生命周期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企业刚刚建立时,往往具有大量的资金满足企业的生存。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应收账款的增加,所需的流动资金的增加,企业将面对资金的压力。由于资金的支出加剧,这一阶段许多民营企业陷入财务危机,甚至倒闭。经过了这一“化蛹为蝶”的困难阶段,企业投资逐渐收回,现金也随之充裕。

(二)转变观念,增加融资渠道

稳定的融资渠道能够为民营企业的成长壮大提供有力的保障。一般来说,在民营企业的初创阶段,由于其规模小,主要依靠个人投资或利润留存的方式来追加投资。但随着规模不断扩大,有限的内源融资往往无法满足企业需求,外源筹资逐渐成为企业的主要资金来源。因此,民营企业应充分利用商业信用和短期银行借款筹集短期资金。此外,筹集短期资金的方式还有短期融资债券、应交税金、应交利润、应付工资、应付费用、票据贴现等,但无论哪种方式都有其优缺点。民营企业的财务人员要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选择筹资组合,在尽可能多地使用流动负债的基础上,注意本企业的清偿能力,保证企业的信誉,给企业带来最大的收益。

(三)加强存货管理

建立健全存货管理的规章制度,在物资采购、领用、销售及样品管理上建立规范的操作程序,堵住漏洞,维护安全。对存货的管理和记录必须分开,形成有力的内部牵制,决不能把资产管理、记录、检查、核对等交由一个人做。结合企业的特点,采取定期盘点和轮番盘存的方法,清查财产物资的实有数量,妥善处理盘盈盘亏,确保账实相符。尽可能压缩过时的库存物资,避免资金呆滞,并以科学的方法来确保存货资金的最佳结构。

(四)加强成本费用的控制与管理

“开源节流”一直被认为是企业制胜的法宝。由于会计利润是当期收入和费用成本配比的结果,在任何收入水平下,都要加强成本费用的控制与管理,做好预算,减少不必要的支出,以提高利润、增加企业价值。

篇3

一、特锐德企业背景介绍

青岛特锐德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特锐德”)成立于2004年3月。2009年10月份成功上市,一跃成为创业板第一股,是我国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在一次创业阶段,特锐德依靠“一步领先、步步领先”的发展战略,成为中国箱式变压器技术标准的参与者和制定者。2013年,特锐德开始第二次创业。提出创新电动汽车租赁业务的目标,促进本企业的业务转型,实现了品牌影响力和企业竞争力的提升。

二、相关财务指标的分析

针对特锐德的营运资金管理方面,本文对企业的相关财务指标进行了五年(2011至2015年)横向和纵向的分析。

(一)基本情况分析

1.流动资产

分析特锐德2011―2015年的流动资产情况可知,公司流动资产在纵向五年一直稳步增长,在2013年和2015年有较大的增长幅度。主要原因是2013年中国铁路建设回暖,配套设备需求大量增加所致。2015年,公司规模的不断扩张,同年并购川开,销售收入增幅同比增长了55.38%,导致流动资产的大幅增长。横向比较来看,2013年,差异化的战略让特锐德在2013年成为拐点开始逐步反超科陆电子和上海普天,许继电气作为国家电网下的充电类企业,发展仍然较好,但同比增幅也被特锐德赶超。

2.流动负债

公司的流动负债从2011年持续增长到2015年的3,566,948,093.21元。2014年流动负债同比增长了63%,主要是根据公司经营规模不断扩张的需要。行业内来看,其他三企业五年内流动资产变化稳定,尤其是许继电气,但都略有增加,这也与整个充电桩行业的刚刚起步有关,是行业大环境下的趋势。

(二)流动资产分解指标的分析

1.应收账款状况

2015年公司收购川开电气,企业的应收账款数额较大。一般来说,企业的应收账款周转率在3-4范围内为佳,而特锐德的应收账款周转率1.595一直较低,说明企业呆滞在应收账款项目上的营运资金过多,影响了正常的资金周转和自身偿债能力。如果公司的呆账过多,企业就存在潜在亏损的可能,同时经营效益也会下降。

2.存货状况

公司的存货是流动资产中流动性良好的项目,特锐德近几年始终保持在3-4左右,但今年有逐步增长的趋势。新能源汽车近年在原本充电桩数量就不足的环境下,进一步加剧充电桩使用的紧张。

(三)流动负债分解指标的分析

1.流动比率

近五年,特锐德的流动比率也呈现逐年下降趋势,从2011年的4.48下降至2015年1.28。在2012和2013年下降明显,2012年新工业园全面启用,员工薪酬及研发费用、折旧费用等的增加导致管理费用上升。2013年流动负债继续增长,主要是公司销售规模增大及新增合并报表子公司所致。

2.速动比率

企业速动比率呈逐年递减趋势,而2015年略增。近几年特锐德的流动负债增幅较大。现金比率指标一般在20%以上最佳。公司在2011-2012年这一比率较高,表明企业的流动负债没有得到合理的运用,现金类的资产获利能力较低,而这类资产太高会导致企业的机会成本升高。

(四)营运资金相关占用比例的评价指标

1.营运资金需求占比

2014年,特锐德营运资金需求占总资产的比为0.23,有所下降,而同年总资产的增长率是正常的。当年过多的依靠银行短期借款2.3亿导致流动负债增多,进一步导致营运资金需求下降,占总资产的比重继而下降。

2.营运资金占用率

特锐德近五年的营运资金占用率逐渐降低,从2011年1.23降至2015年0.34,表明维持公司日常经营所需的资金占经营收益的比重也下降。可见如果充电桩企业没有“造血”的功能,无论如何注入资金,都对企业的发展无济于事。

(五)营运资金来源结构的评价指标

近五年间公司的流动资产占总资产的比值一直稳定,2014年为0.7略有下降,主要是因为14年预付账款和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当期下降,导致14年流动资产同比增长为25%,比总资产的30%增长率慢。2015年流动负债占总负债的比为0.96,也略有下降,当期公司为发展需要从银行借入长期借款65,000,000元,导致总负债的增长率比流动负债高,进而影响了流动负债。

三、特锐德营运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由上述相关财务指标分析可以发现,目前企业在资金的营运管理中存在一些问题,公司应当关注并改进。

(一)信贷资金比重大、资金结构不合理

新兴企业没有合理地对营运资金的使用进行控制,对于新能源企业而言,应在营运资金的筹措方面实行多种渠道融资。同时,企业在营运资金短缺时盲目地扩大资产投资规模,营运资金占用比例下降。企业要综合考虑资金成本,盈利能力及将来偿还信贷的压力等,合理的安排长期负债和流动负债的比例,满足企业资金需求,维持节约资金与保持偿债能力的平衡发展。

(二)营运资金运营效率低

创业阶段企业营运资金效率低,存在流动资金周转速度慢的现象。许多新能源企业应收账款控制不严,周期较长。这类企业只注重销售业绩增加,忽视了对信贷资金的管理,降低了营运资金的使用效率。企业应当确定合理的现金持有量,定期编制现金收支预算表,合理确定现金储备和增长储备,提高营运资金的利用率。

四、小结

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是营运资金管理。新能源企业要维持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就必须要在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解决营运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扫除阻碍企业发展的各种障碍。因此,加强营运资金管理对特锐德这类新能源企业是迫在眉睫的。

参考文献:

[1]毛付根.论营运资金管理的基本原理[J].1995

[2]伍柏麟.中国企业集团论[M].1996

篇4

一、企业营运资金的地位及管理意义

营运资金(Working Capital),也叫营运资本,存在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营运资金又称总营运资本,是指一个企业投放在流动资产上的资金,具体包括现金、有价证券、应收账款、存货等占用的资金。狭义的营运资金是指某时点内企业的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差额,是一般意义上的营运资金,也是从会计的角度对营运资金的表达,即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净额,是可用来偿还支付义务的流动资产与支付义务的流动负债的差额,即营运资金= 流动资产-流动负债=(总资产-非流动资产)-(总资产-所有者权益-长期负债)=(所有者权益+长期负债)-非流动资产=长期资本-长期资产。如果流动资产等于流动负债,则占用在流动资产上的资金是由流动负债融资;如果流动资产大于流动负债,则与此相对应的“净流动资产”要以长期负债或所有者权益的一定份额为其资金来源。从财务角度看,营运资金应该是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关系的总和,“总和”不是数额的加总,而是关系的反映,强调从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两个方面加强对企业营运资金的管理。

营运资金具有周转时间短、非现金形态的营运资金(如存货、应收账款、短期有价证券)容易变现、数量具有波动性、来源具有多样性等特点。营运资金是企业正常运转的资金保证。据调查,公司财务经理有60%的时间都用于营运资金管理。加强营运资金的管理,也就是加强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管理,即解决好以下两个问题:第一,企业应该投资多少在流动资产上,即资金运用的管理。主要包括现金管理、应收账款管理和存货管理。第二,企业应该怎样来进行流动资产的融资,即资金筹措的管理。包括银行短期借款的管理和商业信用的管理。可见,营运资金管理的核心内容就是对资金运用和资金筹措的管理。

二、我国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现状及成果

文献检索表明,长期以来我国企业的营运资金管理停留在单个营运资金项目的管理上,如货币资金的管理、应收账款和存货的管理等,缺乏对企业营运资金进行整体性、系统性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营运资金的使用效率。

2009年8月8日,由中国会计学会和中国海洋大学共同发起创建“中国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该“中心”作为全国会计领军人才培养工程设立的第一个合作研究基地,接受中国会计学会领导,吸收企业类、学术类领军班学员参与研究。除研究中心专职研究人员外,目前已有27名实务界专家或理论界学者成为中国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研究中心的首批特邀研究员,并有12名国内著名专家学者担任研究中心的顾问。该研究中心的成立,标志着我国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研究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具有里程碑意义。

(一)“中心”对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研究成果

该“中心”成立以来,持续开展中国企业营运资金管理调查,定期“中国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绩效排行榜”,研究开发“中国营运资金管理数据平台”和“中国营运资金管理案例库”,并积极开展营运资金管理的专题咨询和培训。以全国会计首批领军人才、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会计系主任、博士生导师王竹泉教授为带头人的课题组,研究、探索、跟踪、调查我国上市公司自1997年以来的营运资金管理状况,自2005年以来先后在我国会计学最高权威期刊《会计研究》等发表了系列高水平研究成果(见表1),对我国上市公司及企业加强营运资金管理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王竹泉、马广林(2005)认为,跨区分销企业营运资金管理具有跨度大、层次多、环节多和不确定性高等特点。从产业链角度看,企业客观上存在一条从客户到供应商的价值链,即营销上所称的“渠道”。目前大部分企业仍采用传统的以产品为中心的营销理念和“推式”营销模式。该模式不是以市场、客户需求为中心,而是以产品为分销渠道中心,向下游企业逐级推销,制造企业成为分销渠道动力的原点,分销渠道成员之间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容易造成资金沉淀。下游企业的资金沉淀成为上游企业资金回笼困难的主要原因。跨区分销企业多环节、多层次的组织机构特点,也容易产生大量的在途资金。此外,“推式”模式下企业过分看重短期利益,忽视分销渠道管理,容易造成客户流失,从而失去市场占有率。因此,有必要对跨区分销企业营运资金管理进行重新定位,将营运资金管理的重心转移到分销控制上来。提出建立并实施以客户的需求拉动整个分销渠道价值链的有序、高效运转的“拉式”分销渠道管理模式。通过建立“大渠道”、甄别与选择客户、建立内部分销渠道一体化模式实现对分销渠道的重组与整合,并通过对青岛海尔和青岛澳柯玛两家以家电产品为主业的上市公司进行案例分析比较,验证了“拉式”分销渠道管理模式较“推式”营销模式在营运资金管理上的优势。该论文强调了“营运资金管理以分销渠道控制为重心”的营运资金管理理念和思路,对企业营运资金管理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王竹泉、逄咏梅、孙建强(2007)论文主要从国外与国内两个视角对营运资金管理研究进行了回顾,并对营运资金管理研究提出展望与建议。首先,文章分析国外营运资金管理研究动态,指出营运资金管理研究内容从单独流动资产管理扩展到整体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从流动资产周转率转变为营运资金周转期,管理方法从单纯的数学方法转向以供应链优化和管理为中心。这些转变拓展了营运资金管理的研究视野和研究内容。然后,针对国内营运资金管理研究的回顾与现状,客观评价了目前我国大多数研究仅是对某个营运资金项目的孤立研究,如从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间的关系分析,从存货营运效率评价指标细化等单独项目来研究。认为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对营运资金管理缺乏系统研究,企业的营运资金管理的绩效也还处于较低水平。因此,论文从四个角度提出了对营运资金管理研究未来发展的展望与意见:第一,以营运资金的界定和重新分类为切入点,探索营运资金管理基本理论的创新。提出将营运资金分为经营活动营运资金和理财活动营运资金的基础上,进一步将经营活动营运资金按照其与供应链或渠道的关系分为营销渠道、生产渠道以及采购渠道的营运资金,从而能够涵盖各个运营项目以及清晰反映出营运资金在渠道上的分布状况。第二,建立新型的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体系。这种评价体系能够有机衔接营运资金总体管理绩效与经营活动营运资金以及各渠道营运资金管理绩效。第三,深入开展营运资金管理策略和管理模式的研究。对营运资金管理的策略中引入先进管理理念和管理理论,针对企业的具体情况分类设计其相适应的营运资金管理模式。第四,加快进行我国上市公司营运管理数据平台建设。该数据平台应包括营运资金总额、理财活动营运资金、经营活动营运资金、营销渠道营运资金及其周转期、生产渠道营运资金及其周转期、采购渠道营运资金及其周转期等核心指标和其他补充指标。

王竹泉、刘文静、高芳(2007)对1997―2006年10年间中国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绩效变化趋势和2006年度中国上市公司的营运资金管理绩效状况进行了调查,在对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的调查研究中,用样本采集和分析并采用描述性统计,反映我国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绩效的实际状况,未对任何样本数据进行修正,采用EXCEL分析软件进行分析。调查结果表明:各个行业在经历过1997―1999年的经济波动后,近十年的营运资金周转期从总体上来看均处于下降的趋势,说明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的绩效在不断提升。同时,营运资金管理绩效水平在行业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且行业之间存在相互作用。提出改善供应链管理和渠道关系管理是提升营运资金管理绩效的一个重要途径。

王竹泉、刘文静、王兴河、张欣怡、李丽霏(2009)以深市和沪市2007和2008年所有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注意数据完备并剔除了金融类公司,以中国证监会2001年4月4日公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为依据分行业进行研究,选取了按渠道分类的经营活动营运资金周转期、理财活动营运资金周转期、营运资金周转期及按要素分类的经营活动营运资金周转期作为评价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绩效的指标,采用描述性统计,以EXCEL为分析软件,数据来源于2007年、2008年样本企业年度财务报表中的所有流动性项目的年初、年末金额、营业收入项目及报表附注中的存货项目,采用比率指标,分行业对2007―2008年中国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的状况进行研究,并用“经营活动营运资金周转期(按要素)”和“经营活动营运资金周转期(按渠道)”指标对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进行了排行。通过对比分析发现:在金融危机背景下,2/3行业的中国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绩效在2008年度显著降低;2/3行业在至少两个渠道上的营运资金管理绩效同时降低;但也有三个行业(农林牧渔行业、金属非金属行业、交通运输及仓储业)的营运资金管理绩效不降反升,且采购、生产、营销三个渠道营运资金管理绩效同时提升。通过对通威股份、七匹狼、青岛软控等典型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分析研究,提出渠道管理、供应链管理与营运资金管理相结合成为一种新的趋势,供应链融资、出口信用保险成为金融危机背景下企业改善营运资金管理的业务创新模式。该研究对企业加强供应链管理、渠道管理及供应链融资,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中国海洋大学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研究课题组(2010)从营运资金管理绩效的行业分析、企业分析、地区比较分析和外向型行业专题分析等方面,对2009年度中国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进行调查分析,选取了按渠道分类的经营活动营运资金周转期、理财活动营运资金周转期、营运资金周转期及按要素分类的经营活动营运资金周转期作为评价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绩效的指标,以中国证监会2001年4月4日公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为依据选择1 619家企业为样本,以深市和沪市2009年所有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和EXCEL软件,从营运资金管理绩效的行业分析、企业分析、地区比较分析和外向型行业专题分析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金融危机对我国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的负面影响仍然十分显著,经营活动营运资金管理绩效持续降低或总体持续降低的行业数量显著多于持续提高或总体持续提高的行业数量;生产渠道控制是经营活动营运资金管理的重点和难点;我国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水平波动较大、管理风险较高;大多数上市公司采用延长付款期的方式来解决营运资金短缺问题,采购渠道营运资金管理绩效逆势回升的原因不在于存货管理水平的大面积改善,应付账款延期支付是其主要原因。此外还发现,营运资金管理绩效在地区之间不平衡、纺织服装和电子两个外向型程度较高的行业外销比例较大的样本组与外销比例较小的样本组营销渠道营运资金管理绩效差异明显。

该研究采用的研究思路与方法及数据来源等同王竹泉、刘文静、王兴河、张欣怡、李丽霏(2009),但调查的对象是2009年深沪两市的A股上市公司,除了分析金融危机和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外,加强了地区营运资金管理绩效的分析和外向型企业的分析。为了分析不同地区企业营运资金的管理绩效,以我国行政区划为依据,选择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进行同一行业不同地区营运资金管理绩效的比较,将东部地区进一步分为环渤海、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三个经济区域。外向型企业选择了出口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较高的纺织服装业和电子业两个行业。最后得出研究结论包括,金融危机对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绩效管理的负面影响仍然很明显,应付账款延期付款较为普遍,营运资金管理水平波动较大,有效控制生产渠道营运资金管理绩效是经营活动营运资金管理的重点和难点,营运资金管理绩效存在较大的地区不平衡,外向型程度较高企业的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较好。

王竹泉(2011)指出,近年来,美国企业积极探索通过供应商、企业、客户之间的整合和供应链优化来提升营运资金管理绩效的新思路,戴尔、苹果等企业更是实现企业营运资金周转期为负,堪称基于供应链管理营运资金的典范。营运资金管理的重心转向供应链和渠道关系优化这一新理念在我国也日益受到关注。海尔自20世纪末以来针对其营运资金管理中出现的问题采取了业务流程再造、分销渠道整合、优化供应链等举措破解了一系列难题,实现了零营运资金、负营运资金的良好绩效。论文提出,面对全球化的挑战,企业营运资金管理要做到以下转变:(1)确立以供应链整体绩效提升为根本的目标导向;(2)树立以渠道管理为重心的管理理念;(3)实施与客户需求无缝对接的延迟策略;(4)推行基于渠道的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体系;(5)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增值效应。

刘宁(2011)指出,企业只有合理地充分利用营运资金,才能更好地实现企业目标。针对营运资金的管理模式进行探究,首先提出了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营运资金的短缺、营运资金的管理比较薄弱、营运资金运营效率低等,认为营运资金管理是当前企业管理工作的薄弱环节,营运资金管理有必要趋向于创新一体化发展。企业要努力实现工程工期成本最优化,建立成本控制运行机制,同时还要解决好现金管理混乱,应收账款失控,存货控制薄弱,造成资金呆滞等问题。提出企业在经营管理中,要建立财务危机预警指标体系,加强风险管理,不断创新与完善资金管理,以使企业运营适应环境变化的要求,以立于不败之地。

(二)“中心”研究生学位论文对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研究成果

“中心”研究人员除上述发表在期刊上的研究成果外,王竹泉教授等研究生导师积极指导研究生们从事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研究(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自2007年至2010年,“中心”研究生15人的学位论文进行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研究。从研究方法看,既包括规范研究也包括实证研究;从研究的企业类型看,既包括上市公司也包括非上市公司;从研究企业的行业看,既包括制造业、家电业,也包括房地产企业;从研究的视角看,既包括营运资金要素管理,也包括营运资金营销渠道管理;从研究的层面看,既包括基于全球化的战略性研究,也包括基于业务流程的战术性研究等。上述研究生学位论文关于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研究成果,代表了学位论文层面对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研究的主要观点,对加强企业营运资金管理,加速资金周转,具有积极的借鉴作用。

(三)营运资金管理其他研究成果

除上已述及的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研究成果外,还有不少学者、专家对企业营运资金做了有益的探索(见表3)。

王兴俊、王奇、张新英 (2010)探讨了营运资金管理政策问题,认为将企业的筹资划分为恒久性资金需要和波动性资金需要两部分。据此,可以把营运资金管理政策划分为中庸型政策、稳健型政策和激进型政策。这三种政策体现了企业财务经理对营运资金管理中盈利性与风险性的不同态度,如何选择最佳营运资金管理政策需要结合企业的风险程度、实际运营以及面对的环境。企业营运资金管理政策制定的实质就是企业风险性与盈利性权衡的过程,最佳的营运资金政策应该是在考虑风险的前提下以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产出。

干胜道、杨鹏 (2010)指出了企业对于营运资金管理认识上存在的5个误区:(1)营运资金是企业经营活动正常进行的基础,应越多越好。(2)任何企业都适用零营运资金管理模式。所谓零营运资金管理模式是从营运资金管理的着重点出发,在满足流动资产基本需求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在流动资产上的投资额。这一管理方法的显著特点是高盈利与高风险并存,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适用,需要具备较高的管理水平、雄厚的资产、稳定的盈利能力、良好的信用度、较好的存货管理能力、高度的业务流程信息化等条件。(3)营运资金周转率越大越好。这种认识忽视了企业是否盈利,如果不盈利,则追求营运资金周转率无异于加速灭亡。单纯的从周转率来评价营运资金管理效率也是不恰当的。(4)绩效评价只要达到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等流动资产项目指标就可以。但是这些指标只是孤立地考察营运资金中流动资产部分的管理情况,忽视了指标之间的内在联系,同时没有考虑流动负债的项目,没有将营运资金和业务流程以及渠道管理结合起来。(5)营运资金管理只考虑企业个体价值就可以。任何企业都是供应链上的一个节点,营运资金在产业链上的流动客观上形成了一条连接企业和上下游企业的价值链,价值链上的每个企业对于其他企业都有很强的依赖性,营运资金管理应该将整个价值链作为最终目标而不是企业个体利益最大化。论文指出,产生这些误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根本原因是有关营运资金管理的理论与实务中新情况的脱节。营运资金管理必须与时展、企业发展相适应。

徐丽萍、陈洁 (2010)认为,金融危机导致银行一段时间内采取“惜贷”的策略,使企业面临营运资金紧张的问题。企业所处行业状况、地理位置、国别的不同,适合企业采用的营运资金管理政策也会有所不同。但总体来说都是为了保证企业生产经营的资金需要,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企业资金管理的利益最大化。营运资金管理的核心内容是资金运用和资金筹措,包括两个方面:其一,营运资金持有量策略。根据预测的可靠性,企业可选择的营运资金持有量政策有以下三种:适中的营运资金政策;紧缩的营运资金政策;宽松的营运资金政策。其二,营运资金筹集策略。企业在安排临时性流动资产和永久性资产的来源时,有三种可选择的筹资政策:配合型筹资政策;激进型筹资政策;稳健型筹资政策。其中,配合型筹资政策是理想的融资模式,对企业有较高资金使用要求,在实际生活中较难实现;激进型筹资政策收益最高,但同时风险最大;稳健型筹资政策风险低,收益也低,但最保险。建议新经济形势下企业营运资金管理应考虑三个方面:(1)将应对突况的措施写入公司章程。(2)储备人才。(3)定期储备资金。

程博 (2009)指出,企业营运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1)营运资金不足。营运资金不足甚至资金链条断裂,将直接影响企业交易活动的正常进行。(2)营运资金低效运营。流动资金周转缓慢,不良资产比重较大;预付账款和其他应收款等项目居高不下;企业受“销售至上、冲指标”观念的影响,企业应收账款数额庞大,销售部门和财务部门内部责任划分不清。(3)信贷资金比重较大。公司在进行固定资产投资后,充当“流动”角色的资金捉襟见肘。除了上市融资以外,银行贷款获取流动资金,然后借新还旧,维持生产经营。(4)营运资金结构不合理。(5)营运资金管理弱化。企业在营销、生产、采购渠道等方面的营运资金管理弱化。(6)缺乏管理绩效评价。缺乏营运资金管理绩效指标评价系统,更没有对指标进行有效分解,责任无法落实。

上述研究分别从企业营运资金管理政策、营运资金管理影响因素、营运资金管理存在的5个误区及原因、营运资金管理存在的6个方面的问题等开展研究,研究成果具有实践指导意义和理论研究参考价值。

三、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研究展望

营运资金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有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探索依托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学位论文开展研究,加强行业与地区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研究,期待企业营运资金管理学术繁荣和绩效提高。

(一)依托企业内部控制开展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研究

从古代会计看,内部控制是会计的主要特征。为了加强和规范企业内部控制,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财政部会同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制定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要求于2011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鼓励非上市的大中型企业执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都强调资金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被视为企业生产经营的血液,企业需要防范资金风险、维护资金安全、提高资金效益。其中《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第6号――资金活动》明确指出,资金只有在不断流动的过程中才能带来价值增值。企业应当加强资金营运全过程的管理,统筹协调内部各机构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资金需求,切实做好资金在采购、生产、销售等各环节的综合平衡,全面提升资金营运效率。另外,内部控制配套应用指引还通过第7号采购业务、第8号资产管理、第9号销售业务等对营运资金管理进行了直接规范;并通过第12号担保业务、第16号合同管理、第15号全面预算等应用指引间接强调内部控制对于营运资金管理的重要性。因此,可以依托内部控制规范,进一步研究探索企业营运资金管理,避免出现资金闲置和沉淀等低效现象,提高营运资金的营运绩效。

(二)依托学位论文开展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研究

学位论文中所研究的问题以及其解决问题的对策等具有填补性、开拓性和创造性。它是建立在前人或他人对学术问题的研究成果基础上的一种补充、强化或提升。因此,学位论文能够推动学术的进步,延伸研究领域的知识系统,传承研究领域的精髓。所以学位论文是促进研究领域理论与实务创新和进步的重要形式,是其他研究者获得最新的思想、知识、技能和信息的渠道之一,是其得到同行认可的重要纽带。很多圈内的同行想了解到特别是一流专家最近最有价值的研究动向,了解最新的发展趋势,但是这些一流的研究专家的精力是有限的,更多地通过有意识地指导课题组成员或学生进行研究。所以学位论文是导师有意识指导下的产物,它集中反映一定时期研究的主流。如中国海洋大学营运资金管理研究一直引领前沿,学生在导师思想指导下,通过学位论文的撰写和思考过程,将对营运资金管理有一个更深入地理解,同时撰写论文,也是对营运资金管理研究领域的一个贡献,是研究领域发展的重要源泉之一。总之营运资金的理论与实务研究正是在无数学位论文等论文的点滴积累下进步、升华的。营运资金管理研究的开展可以依托学位论文这一好平台,传播新动态,促进新发展。

(三)加强行业与地区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研究

行业是指其按生产同类产品或具有相同工艺过程或提供同类劳动服务划分的经济活动类别。企业所处的行业不同,其营运资金的构成项目存在差别,如煤炭、石油等采掘业,外购材料较少,外购材料不构成产品的实体,流动资产中存货占用的资金相对较少。因此,企业应根据所在行业的特点,加强营运资金的管理。地区指设立行政专员公署指导工作的区域。如沿海地区、内陆地区、中西部地区、省、市等区域。前已述及的研究成果中已经包含了上市公司按区域和行业的研究,还可以再进行更深入、细化研究,以便使研究成果对行业和地区经济的发展具有更好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竹泉,马广林.分销渠道控制:跨区分销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重心[J].会计研究,2005(6).

[2] 王竹泉,逄咏梅,孙建强.国内外营运资金管理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会计研究,2007(2).

[3] 王竹泉,刘文静,高芳.中国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调查: 1997-2006[J]. 会计研究,2007(12).

[4] 王竹泉,刘文静,王兴河,张欣怡,李丽霏. 中国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调查:2007-2008[J].会计研究,2009(9).

[5] 中国海洋大学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研究课题组.中国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调查:2009[J]. 会计研究,2010(9).

[6] 王竹泉.企业营运资金管理该向何处去[J].财务与会计, 2011(2).

[7] 刘宁.对企业营运资金管理模式的探究[J].经营管理, 2011(5).

[8] 王兴俊,王奇,张新英.浅谈企业营运资金管理政策的制定[J].商业经济,2010(4).

篇5

一、营运资金问题的现状分析

1.营运资金的概念界定

广义理解,营运资金是指企业的全部流动资产总额。包含了企业所有流动资产,即企业一定时期持有的现金和有价证券、应收和与预付账款及各类存货资产等。狭义的理解,营运资金是指企业的流动资产总额减去各类流动负债后的余额,也称净营运资金。它并不特指某项资产,而是一个差额。

2.营运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流动资金不足。目前,我国企业普遍存在流动资金短缺的情况,面临着营运资金风险。作为社会资源的一种体现,资金包括流动资金的紧缺是在所难免的。但是,这种流动资金的紧缺状况已经超出了理性的极限。

营运资金低效运营。流动资金周转缓慢,流动资产质量差,不良资产比重较大。应收账款数量普遍高,且相互拖欠情况比较严重,平均拖欠时间增长。

营运资金管理弱化。现金管理混乱。流动性最强、获利能力最低是现金资产的特点。现金过多或不足均不利于企业的发展。部分企业,尤其是广大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机构不健全、财务人员短缺,没有制定合理可行的最佳现金持有量,编制现金预算,并采取有效措施对现金日常收支进行控制。应收账款控制不严,资金回收困难。很多企业业务收入的连年增长并没有带来利润的持续增长,主要原因就是同期应收账款数额增长的比例更大,而且账龄结构越来越趋于恶化,经营净现金流量持续为负。

二、营运资金的有关政策

创建期的财务政策。由于创建者创建初始的行业经验和管理经验还有待积累,企业没有建立完整的信用体系,企业总体的价值较低。而资本市场中的投资者总是青睐高价值的企业,对低价值企业会采用非常严厉的歧视政策,因此,创建期的企业缺乏通畅的筹资渠道。

成长期的财务政策。当企业平稳度过创建期并步入成长期时,产品的定位与市场渗透程度都得到很大的提高,但企业此时仍面临较大的经营风险和财务压力。一方面企业需要大量的资金来配合快速发展的市场,另一方面因货款未及时回笼也会致使资金缺口的出现。因此,在本阶段,管理者需制定恰当的财务政策以保证企业尽快成长起来。

成熟期的财务政策。入成熟期的基本标志是企业的市场份额较大在市场中的地位相对稳固营风险相对较低。处在成熟期初期的产品销售仍在增加,但增长速度减慢,直至停止,随后出现缓慢下降趋势.该阶段,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降低产品成本,充分发挥经营杠杆的作用。同时,应进一步完善产品质量的控制制度,严格产品成本控制标准,保证产品在质量和成本上的竞争优势。由于成熟期产品能为企业产生大量稳定的现金流量,这就能为企业处在开发期及引入期产品提供了大量的资金,平衡了在不同生命周期期间上产品的资金需求,减少了企业财务风险。

分化期的财务政策。企业在成熟期之后,可能出现三种情况。其一,企业不思进取,没有及时调整业务、增加新产品或新业务,使得原有的核心业务孤立无援,企业业务量逐渐递减。其二,企业为了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盲目进行投资,仓促进入自己不熟悉的行业或者领域,由于缺乏行业经验和该行业的管理知识,最终导致企业资金链的断裂,将企业推向破产。这两种情况都会使企业过早地夭折。其三,企业在清晰的战略指导下,盘点自己的核心能力,通过合理的资本运作,获取企业利润增长的核心资源,将企业导入新的成长曲线,企业将进入更加辉煌的青年和壮年时期。

三、营运资金的风险管理

1.企业营运资金风险的种类

现金的收付风险。现金收付风险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循环中,无法按时收回到期货款或无法及时偿还到期债务的可能性。应收账款的信用风险,客户拖欠的风险、客户赖账的风险、客户破产的风险、不同付款方式造成的外贸信用风险。存货的资金占用风险,存货管理中的资金占用风险是指企业拥有存货时因价格变动、产品过时、自然损耗等原因而令存货价值减少的可能性。企业资本结构不合理带来的财务危机。

2.营运资金风险的管理措施

构建健全有效的财务风险控制机制,建立财务风险的全过程控制机制。企业需做好财务风险事先、事中和事后的控制工作。建立和完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四、营运资金的管理

第一,企业资金短缺问题分析。赊销业务、资金拖欠造成企业资金不到位,影响了现金流。产品适销不对路、大量积压,使流动资金变成了死滞资金。“债务链”日益沉重,企业资金日益紧张。银行监管力度不够,使付款单位无理拒付有机可乘。集团企业存在银行开户多、贷款多、资金沉淀多、资金集约管理程度低的问题。盲目兴办企业,加剧全社会的资金紧张。

第二,应收账款变现困难问题分析。催讨不力,法律时效期过期,使企业坏账损失增加。力堵源头,预防应收账款变为难收账款。收货手续不清,增加收款难度。收款手续职责不明,造成款项不翼而飞。把关不严,后果自负。张冠李戴,适销不对路。销售人员信口开河,企业无法兑现承诺。质量出问题,货款无法收回。

第三,存货管理不善问题分析。忽视存货账龄问题,造成超储积压。存货分类不合理,没有将外协加工件及自制半成品分开核算管理。存货数量的确定没有完全按照永续盘存制。存货的价值及成本流转没有按照一定的方法管理。缺少定期稽核。

篇6

2009年8月8日,中国会计学会和中国海洋大学共同发起创建了“中国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研究中心”,受到各级政府、高校知名学者、名牌企业以及各大媒体的关注。这表明,在市场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研究基于价值链的企业集团营运资金管理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我国企业集团营运资金管理的现状

(一)缺乏系统管理

我国企业集团营运资金管理仅限于对单一营运资金项目的管理,缺乏系统的管理。企业集团常常只关注现金、存货、应收账款、应付账款等项目,忽略了占据经营很大比例的预收预付账款、应付职工薪酬、其他应收应付款等项目,使营运资金管理的范围变得狭隘,不利于企业从整个价值链的角度全面改善营运资金管理。

(二)营运资金管理“各自为政”

由于企业集团营运资金管理上的分权,集团难以从整体发展的高度统筹安排营运资金。集团内所属公司缺乏凝聚力,常常导致资金紧张的成员公司以较高筹资成本向银行贷款,而资金闲置的成员公司却将资金存放在银行,获取低廉的利息收入。一方面使营运资金使用效益低下;另一方面增大了财务风险。

(三)与业务流脱节

目前,我国企业集团营运资金管理的模式主要有结算中心模式、内部银行模式、财务公司等。然而这些模式存在着与业务流脱节的缺陷:管资金的不管物料流动,组织营销的不管资金回笼;资金管理中心对各成员单位营运资金使用效率和占用额无法从业务流程的环境中了解;集团内部“信息孤岛”林立,企业集团购、产、销等环节信息严重脱节,无法将价值链上的信息流、工作流、物流及资金流准确及时地集成起来;营运资金管理应变能力差,无法实现对营运资金的事前、事中、事后动态监控。

二、企业集团与单一企业营运资金管理和价值链管理的比较

从我国企业集团营运资金管理的现状来看,在很大程度上仍沿用单一企业的营运资金管理理念。然而企业集团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营运资金管理和价值链管理与单一企业相比都存在着很大差异。单纯采用单一企业的管理理念,忽略集团外部供应商、客户甚至整个行业价值链,显然无法发挥集团化管理的优势,不利于核心竞争力的形成。

(一)企业集团与单一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差异

企业集团由于存在多组织和多级委托关系,其营运资金管理与单一企业相比存在着差异。企业集团与单一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差异如表1所示。

(二)企业集团与单一企业价值链管理的差异

与单一企业价值链相比,企业集团价值链管理的关注点和绩效目标存在差异。企业集团价值链与单一企业价值链的差异如表2所示。

由于企业集团与单一企业在营运资金管理与价值链管理方面存在差异性和特殊性,决定了企业集团基于价值链管理营运资金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

三、基于价值链的企业集团营运资金管理模型的构建

构建基于价值链的企业集团营运资金管理模型,重新界定营运资金,有助于企业集团顺利开展价值链管理。现有的营运资金管理理论将营运资金定义为流动资产减流动负债的余额,而从价值链的角度来看,该定义未将不同性质的营运资金区分开来,无法明确具体的管理对象,没有从价值链角度出发,明确营运资金在每个价值链环节中的责任。

王竹泉(2007)从企业经营渠道管理的角度对营运资金进行了重分类。本文将借鉴这一分类,根据营运资金在整个业务流程中的流转,构建基于价值链的企业集团营运资金管理模型,如图1所示。

由图1可以看到,企业集团价值链分为内部和外部两条价值链,内部价值链包含企业集团内部价值活动;外部价值链主要涉及上游供应商和下游顾客等。企业集团营运资金管理按价值链流程可以划分为理财活动和经营活动的营运资金。理财活动营运资金主要包含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短期借款等;经营活动营运资金又可以划分为采购、生产和销售三个环节的营运资金管理。其中采购是生产经营的起点,营运资金管理主要与上游供应商有关;生产是值链上的核心环节,连接采购和销售环节,营运资金管理主要与集团内部价值链有关;销售是营运资金投资回收的实现过程,营运资金管理主要与上游供应商有关。工作流贯穿于企业集团外部采购原材料,内部进行生产加工过程,产成品销售给外部顾客整个循环过程。物流贯穿于原材料、在产品、产成品整个物料流转过程。采购环节涉及的资金流包含:原材料、存货、应付账款、预付账款和应付票据等;生产环节涉及的资金流包含:半成品、在产品、应付职工薪酬、预提费用、待摊费用、其他应收应付款等;销售活动涉及的资金流包含: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预收账款、应交税费等。信息流贯穿于整个业务循环过程中,实现了工作流、物流、资金流以及信息流在企业集团内外部价值链上的集成化管理。

四、基于价值链的企业集团营运资金管理优势

(一)扩展了营运资金管理的范围

价值链管理和营运资金管理的结合,从时间上和空间上拓展了企业集团营运资金管理的范围。空间上,一方面关注企业集团内部价值链的营运资金运作;另一方面从战略的高度关注企业集团外部价值链,并在此基础上重构企业内部价值链,不但可以节约内部交易成本,而且能够保证资金在各部门之间合理分配。时间上,有利于企业集团对营运资金进行实时控制,实现了对营运资金的事前预算、事中追踪、事后反馈的实时监控,实现企业集团整体系统工作绩效最优。

(二)实现了价值链上“四流集成”

基于价值链的企业集团的营运资金管理实现了企业集团营运资金与业务流程管理的一体化,将营运资金管理从财务部拓展到各业务部门,实现了财务业务一体化,将资金信息流、工作流、物流和资金流的集成,形成一个实时动态的管理系统。该系统能及时准确传递企业集团内部母子公司、子公司之间以及企业集团内外部利益相关者的财务、库存、销售等信息。集团内部形成财务协同体,外部形成业务活动网络,提高了价值链整体运作效率,有利于树立集团公司营运资金整体管理观念和整体利益观,使价值联盟及企业集团整体价值最大化。

(三)提升盈利能力,降低经营风险

企业集团以价值链为主线,对价值活动中的营运资金进行管理,集团内部各分部间资金协调统一,集团外部上下游之间形成资金的战略联盟,实现企业集团内外部的优势互补。全面把握整个价值链上各环节的价值创造能力,最大程度地减少从原材料到制造再到销售整个价值链循环中的资金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提升企业经营盈利能力,降低营运资金的风险,优化资金结构,促进企业集团核心竞争力的形成。

五、基于价值链的企业集团营运资金管理策略

根据所构建的基于价值链的企业集团营运资金管理模型,笔者主要针对采购、生产活动和销售活动三个价值增值环节分析基于价值链上的企业集团营运资金管理的策略,最后从企业集团价值链整体把握,分析积极参与供应链融资方式和优势。

(一)加强采购活动的营运资金管理

1.应建立科学的存货控制系统

企业集团在原材料、存货管理中要重视采购过程的成本管理以及材料存货的存储成本管理。因此,不仅要关注原材料的缺货成本,而且要考虑存货积压带来的资金占用和机会成本。

2.应加强供应商关系管理

企业集团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确定供应商的数量,谨慎考察供应商的信誉状况,加强供应商的参与度,保持与供应商的良好合作关系,以实现最大限度地降低采购成本与风险,减少营运资金占用量的目标。

(二)加强生产活动的营运资金管理

一是在业务流程的选择上,应尽量减少不增值的作业,缩短在产品和半成品的停留、运输和保管时间,以最快的速度使其转换成产成品入库,并销售给客户,以提高资金的周转率,减少资金的占用。

二是应付职工薪酬作为企业生产活动的一项短期负债,在支付前可以无偿使用,且无需资金成本,合理使用这部分资金能降低资金的使用成本。

三是预提费用、待摊费用以及其他应收应付款是企业辅助生产中产生的款项,合理安排这些款项,也有助于提高资金周转率,降低资金的占用率。

(三)加强销售活动的营运资金管理

1.应注重销售渠道管理

加强销售渠道的管理有助于企业集团节约物流成本,减少在途资金的占用,还有助于企业“以销定产”,减少采购和生产环节营运资金的占用。

2.建立合理的应收账款政策

信用期较长虽有利于促进销售,但另一方面也增加了机会成本、收款成本及坏账风险。反之信用期较短,虽然降低了机会成本、收款成本及坏账风险,但不利于促进销售。因此,企业集团需权衡风险和收益,科学确定赊销对象和赊销规模,制定合理的收账政策。

3.建立合理的纳税筹划策略

应交税费也产生于企业的销售活动,企业集团由于其组织结构的特殊性,可通过集团多公司的业务关系和内部转移价格的设计进行税收筹划,尽量减少应交税费。

(四)积极参与供应链金融管理

近年来,供应链金融作为一项金融创新业务在我国迅速发展,已成为银企拓展发展空间、增强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手段。海尔财务总监彭家钧在2009年12月9日举办的中国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研究中心第二次研讨会议上指出:“营运资金管理的边界可以重新划分,以往每当提到营运资金管理,大家往往想到企业的销,而现在企业可以和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进行联合,扩展了企业的边界。例如海尔现在与渣打银行和中信保国际集团牵手,直接将应收账款出售给渣打银行,立即变现,大大缩短了营运资金周转期”。企业集团积极参与供应链融资管理,无疑会成为受益者。

1.可以降低集团自身资金链断裂风险

企业集团在价值链环节中常常会遇到一些问题:采购原材料无法信任交易对手;生产经营的存货管理成本高;销售产品产生许多无法及时收回的应收款项。这些问题会导致企业集团无法扩展业务范围甚至面临倒闭的风险,进而导致整个价值链断裂。因此,企业集团积极参与供应链金融,为交易对手提供信用担保,帮助价值链上下游企业解决融资问题,能降低自身资金链断裂的风险。

2.有助于提升价值链的整体价值

企业集团借助供应链金融技术,做好整个供应链的融资规划,能降低整个供应链的融资难度和融资成本,与上下游企业形成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提升价值链整体价值。

3.有助于资金结构的优化

企业集团通过供应链金融为配套上下游企业提供信用支持,实际上是将自身的融资转化为了上下游中小企业的融资,为自身降低融资成本,优化财务结构,有助于企业集团核心竞争力的形成。

【参考文献】

[1] 孙静芹.集团公司资金集中管理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7):139-140.

[2] 曲海燕.集团管控和集团供应链管理[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9):65-67.

篇7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许多先进的现代企业制度也如同雨后春笋般出现在企业中,企业的营运资金作为资金总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营运资金的管理也给现代企业提出了新的标准和要求。随着建筑行业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营运资金管理在建筑施工企业的资金管理链条中成为较为脆弱的环节,涉及面广,不确定因素增多,影响着建筑施工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和企业的生产发展能力。在这种情况下,建筑施工企业的营运资金管理成为当务之急,如何应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采取先进的资金管理模式成为企业面临解决的问题。

一、我国建筑施工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现状

(一)营运资金及其特征

营运资金,也被称为营运资本,是指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用于产品的生产、销售,参与生产经营全过程的短期周转资金。狭义的营运资金就是某特定时点内,公司的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之间的差额,也被称为“净营运资金”。广义的营运资金,其构成结构为企业拥有的现金、可转让债券、应收账款、存货等,是公司在一定时期内的全部流动资产。营运资金具有以下四个特征:1.变现性强。企业拥有非现金形式的可转让债券、应收账款、存货等,可变现能力强,能够较为快速地满足企业的短期资金需求。2.流动性强。企业拥有的营运资金可以借助于开展短期的筹资活动得到。3.来源多元化。营运资金的来源包括两种渠道,即短期筹资和长期筹资。短期筹资一般会通过短期借款、短期融资、票据贴现等方式实现。4.资金规模不确定。企业拥有的流动资产、流动负债容易受到内外部环境影响而发生数量上的波动。

(二)建筑施工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现状

由于建筑施工企业自身特点,企业下属项目、分支机构的营运资金管理往往缺乏体系,企业不能对营运资金的流动实现实时监督,也就加大了企业的财务风险。或者对于一些大型施工企业集团来说,可能有些分子公司的营运资金充足,而有些分子公司的营运资金匮乏,综合整个集团来看,营运资金的分配不够合理。当前我国的建筑施工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现状可以从以下方面来看:1.企业营运资金结构不合理首先是一些建筑施工企业通过银行借款等负债融资方式进行企业筹资,这样的方式确实能够暂时缓解企业资金现状,但长远来看问题重重;其次很多建筑施工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比例较高,没有合理考虑投资活动对营运资金的占用;再者一些建筑施工企业对于采购方面缺乏合理规划,也会导致营运资金周转出现问题。2.工程款拖欠和工程垫资问题严重造成营运资金短缺工程垫资施工和拖欠施工企业工程款问题是当今建筑市场上普遍存在的现象,很多建筑施工企业为了在建筑市场中抢占市场份额,或是其他一些原因限制,往往会采取垫资施工的方式,拖欠施工企业工程款也就在这种前提下出现了。为了达到发包方的条件,垫资施工的企业不得不将大量营运资金投入进去,最终会形成大量应收账款,若是应收账款不能及时收回,就可能会带来营运资金短缺问题。3.营运资金使用不合理营运资金的重要性目前已经被建筑施工企业所认知,所以企业会在费用开支及资金使用上制定详细计划,虽是如此,但计划的执行情况却不容乐观。施工企业受其产品特殊特点所限,施工周期较长,环境复杂,往往不能按照既定计划进行营运资金管理。

二、建筑施工企业营运资金管理问题的原因

(一)行业规范程度较低

虽然目前我国关于建筑施工行业的各项规范和制度逐渐完善起来,但整体规范程度还是较低,压级压价、垫资施工、工程款拖欠等问题不断发生。而建筑施工企业的工程项目往往投资大,建设周期长,一些项目前期资金充裕,后期却资金短缺,这时若是根据业主要求进行垫资施工,就会导致企业的生产经营、经济运行等出现问题。因此,行业的规范程度较低严重影响着企业营运资金管理水平的提升。

(二)企业盈利水平较低

建筑施工企业的利润率相较其他企业来说着实不高,主要是因为我国的建筑施工企业还没有走向精细化管理,施工项目更是实行粗放式管理,部分项目的分包单价远低于中标合同价,责任成本管理没有完全落实,分包工程量的清算及材料消耗、资金支付管理等失控。

(三)缺乏营运资金管理平台

有些建筑施工企业虽然拥有较为充裕的货币资金,抗风险能力也较强,但是由于企业规模较大,货币资金分散在不同层级的下属公司或项目部,分属于多个不同的资金账户,缺乏资金的集中归集管理,货币资金流动性较弱。或是企业虽然建立了财务制度管理平台,但是平台的功能有效,仅局限于财务流程管理、财务报表申报等,对于资金的调剂功能还比较欠缺,所以对资金的管控能力相对较弱。

三、营运资金管理的强化措施

(一)合理确定营运资金结构

面对建筑施工企业中存在的营运资金结构不合理问题,可以从以下方面展开强化:1.优化资产结构。将企业中的存量资产变为活动资产,提升存量资产的使用效率,通过全面清查存量资产,将闲置的资产采用出租、出售等方式加速资产的流动与变现,并用存量资产变现的资金填补流动资产,以此使得企业资产的构成比例发生变化,进行提升企业的营运资金管理水平。与此同时,企业还应当综合自身考虑,权衡流动性与效益型,根据生产经营需要和债务偿还需要合理安排流动资产的存量,优化企业资产的结构比例。2.调整负债比重。建筑施工企业中普遍存在资产负债率高的问题,上文已说明原因是由于不少业主要求建筑施工企业垫资施工,还因为企业通过举债经营利用杠杆效应,为企业创造额外收益。但企业在选择负债程度时还必须综合自身情况考虑,根据企业当前发展情况,权衡负债程度的风险性和效益性,防止财务杠杆效应没利用好,反而给企业带来更大的负担。3.合理确定债务期限。长期筹资虽然比短期筹资需要负担的财务费用高,但风险却比短期筹资低,因此企业在流动负债的结构性管控中,应当权衡风险和获利能力一起考虑,尽量选择风险最低,获利最高的负债构成比例。这不仅能够合理发挥财务杠杆效应,减少企业的财务费用,还能够提升企业的安全性,提升资金使用的成本效益。

(二)加强资金管理

怎样加强企业的资金管理,提高资金的运作效率,这就需要企业加强对存量资金的管控。1.建立健全营运资金管理制度。健全的营运资金管理制度,包括营运资金预算制度、内部控制制度、人员培训制度、内部审计制度等。企业在编制营运资金预算时,需要以各个部门的实际情况为基础,与各个部门进行有效沟通,将资金的预算落到实处。资金预算执行时,还需要结合企业的相关考核制度,并对预算的执行情况做到及时监督考核,确保预算的合理执行。内部控制和内部审计制度在营业资金管理中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业,是与营运资金管理预算制度相辅相成的,通过这两项制度,能够对财务进行合理有效分析,尽快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2.建立资金集中管控平台。建立资金集中管控平台,加大资金集中管理力度,这对于集团型施工企业来说非尤其必要。企业可以建立统一的结算中心,在专门银行开立结算账户,集中管控母子公司的现金收入。3.其次要加强对资金流向的实时监控,尽量实现货币资金存量与营业收入同步增长的情况;再者需要拓展融资渠道,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合作,尽可能地获得低成本、可持续的外部融资。

参考文献:

[1]林振标.加强施工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思考[J].交通财会,2016(02).

篇8

一、营运资金管理内容

在不同的视角之下,营运资金管理有相对应的管理内容。比如,在管理对象方面,就有针对流动资金、流动负债两个方面的管理;再如,在管理环节方面,需要管理内容包含有关于营运资金的预测-决策-计划-控制-考核-分析等方面。若采用整体视角进行说明,可以透过现金流量这个因子,对营运资金管理活动进行全面的说明,具体如货币资金、短期投资、存货、款项方面的管理等;同时,还需要按照投资的情况、信用获取的条件、预算状况、存货情况等进行更为细致的针对性管理。在中小企业方面,虽然规模偏小,但“燕雀虽小,五脏俱全”,因而在营运资金管理内容层面,依然需要按照其内容展开具体的管理活动分析。

二、中小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现状及其问题表现

从现阶段中小企业的投资意向往房地产、股市倾斜中可以认识到中小企业在经济市场的目标相对缺乏,究其原因一个是缺乏投资环境,另一个是在营运资金管理中未能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依据当前中小企业在营运资金管理方面的现状,可以观察出其存在的主要问题集中表现在融资困难(如向银行贷款难、向民间机构借贷利息高、众筹缺乏创新能力等)、流动资金不足或匮乏(规模小、资金周转速度慢、单一化的订单生产无力激起流动资金储备及管理欲望)、营运资金效率低下(如赊销、现金管理闲置现象、存货积压等)三个方面。

三、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以下就从上文中观察到营运资金管理方面三个比较突出的问题(融资角度、流动资金角度、营运效率角度)及其原因进行具体分析。

(一)从融资困难分析

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已经成为了老生常谈。造成这种结果的本质由两个因素构成:一个是信贷体系中,要求实现信贷抵押,但中小企业在规模、运营能力、抗风险能力等各方面相对弱小,因此不能满足要求;另一个是尽管有很多新形式的各种融资渠道,如互联网金融、阿里巴巴信贷、民间借贷机构、众筹等多种新融资渠道,但由于这些新的融资渠道在实际的借贷中,因其本身风险的存在,要么采用风投的变相形式,要么因缺乏真正意义上的监督体系,借贷的真正成功率相对偏低,只是展示了融资渠道本身的功能,其中比较突出的是阿里集团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投资;因而面对中国上千万的中小企业,要满足其实际需求依然比较困难。

(二)从流动资金不足分析

由于中小企业在融资方面存在困难,所以实际的流动资金要实现实际上的运营操作,只能借助“扩大销售、提升盈利能力”一条路径。因而实践中采取的路径以赊销、劳务输出的老办法为主。此外,中小企业要完成实际生产,需要原料的持续供给,但是原料供给方给予的宽限期限不会等到产品推向市场才拿回利润,并且不采用高价赊卖的方式,所以在原料采购方面实际上也增加了流动资金的减少。因此,中小企业在流动资金方面的困难只会加剧而不会得到缓和,除非有充足的资金注入。根据上文的分析,所采用的风险投资方式往往会提走利润,而不是在真正的意义上为中小企业注入活力。

(三)从营运资金效率低下分析

我国大多数中小企业的组织能力、结构存在不合理之处,而且缺乏现代企业所要求的各种流程及全面的管理方法。因此,在营运效率方面,人才的职业素质、管理者的技能、体制的设置、财务知识的复用水平等方面相对不足,使得?I运效率提升比较困难。比如,以赊销为例,就因缺乏相应的信用规范管理,没有完备的政策标准和条件约束、催收方案等,所以在赊销时间范围之内收回款项往往不能达到所赊销的款项额度。因此,进一步就会造成资金周围率低下的问题,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并在坏账、烂账出现的情况下,甚至可以导致破产;再如,中小企业所从事的行业大多存在淡旺季现象,加上现代金融市场的变化速度快,市场很难预测。在增加风险的同时,现金管理就会表现出闲置现象,因而出现盲目进驻股市、楼市的问题,要么被套牢,要么资金被占用,很难实施下一步的革新及生产。

除了这三个方面的问题之外,中小企业营运资金管理还存在存货压力过大、管理缺乏科学方法、资金占用率较高等问题;尤其是中小企业对于商业信用的重视度不够导致构建和利用商业信用不足,也会因为应付账款等的拖延而产生进一步的信用下降等问题。因此,总体上中小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相对被动,需要进一步采取一些针对性的措施加以改进和完善。

四、解决对策

上面针对问题提出了三个方面的分析,但在分析中又包含有一些细小的问题。因此,下文解决对策的探讨中,就将所有问题归纳为五个方面展开对应的分析,为中小企业营运资金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提供一些应对措施。

(一)融资路径多元化

从外在方面观察,融资路径的拓展比较困难。因此,中小企业需要从自身的不足出发,在资本结构方面进行一些有效的优化。比如,当前问题中负债资金往往会造成财务危机,因而应该透过对资本结构的合理调整,以自身的资本积累条件为基础,降低举债使其保持在适度范围之内,为进一步投资提供一些资金储备;再如,可以利用股份制的思路,在产权变更方法下,将员工、管理人员等的资金进行持股式吸收,利用这个内部可扩展渠道拓宽融资渠道;另外,还可以借助现代企业中的一些担保体系之便,透过担保公司扩展融资渠道,具体可以从知识产权、浮动担保制度、租用土地抵押等方式达到目的;最好是选取一些基金类的机构,按照自身的贡献及福利事项或从创新层面的知识产权转化等方面吸引投资。

(二)应用项目管理方法

实现项目管理方法的应用,要求构建归属部门,将营运资金管理作为一个项目,在项目下设置与上文中提到的与管理内容相对应的部分。由于中小企业能力有限,引入职业经理人比较缺乏资源、经验,因而有必要通过归属部门的设立,探索项目管理方法的实践。因为项目管理是通过整体与局部关系的分解,利用系统管理思维进行实践,所以有必要在制度中明确职能责任,并匹配设置项目下对应指标的评估考核机制,建立以评估机制为中心的各项机制并行的运行机制,使激励机制、竞争机制、奖惩制度等在其中发挥出功效。比如,可以利用动态考核的思路,制定一个项目下的现金、存货、应收或应付账款、短期或长期贷款等针对具体指标的评估考核体系。

(三)强化管理,调整资金结构

以当前需要为准,除了强化管理中借鉴西方经验、运用项目管理方法以及上面提到的股份制改革等措施,还应该在协同管理方面做出努力。比如,在项目管理之下,有必要借助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原理,将各个项目下的支项进行协调,使其提高融合度、衔接更为密切,保障项目系统中各个部分支项的联动,以此推动营运资金管理的效率提升;另外,资金结构方面的调整,重点在于比例的合理划分,尽可能按照产业链管理的思维,在产品生产、原料储备、生产运输、批量销售、订单处理、零售等各个环节调整好资金比例,增加产业链上游的资金利用率,尽可能缩减中下游的产业链条中的比例,从而使项目管理中的资金结构调整到一个“以产品生产为中心”的优化结构之上。

(四)引入信托责任,提升信用等级

信托责任是西方现代企业实现竞争力提升的核心要素,也属于契约关系方面的本质体现。因此,中小企业应该认识到现代企业的优势及核心所在,并吸收其经验。具体来看,信托责任的构建,应该从企业内部向市场各个方面进行转用。从内部方面来看,首先需要在企业中树立起“诚信为本”的理念,按照企业具体情况,按资金量出与入,达到合作基础方面的诚信构建;然后,利用企业文化建设,将信托责任降格式的应用到职工的素质培训方面,逐渐提升企业由员工到整体的信用等级。另一方面,企业信用等级的提升,应该落实到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并按照营运资金管理的内容与流程,在产品输出、劳务输出、借款与利息偿付等各个方面做出表率。信用体系构建完成后,可以逐步的将市场向外延伸,并不断扩大,以此构建起中小企业实际的信托责任体系。

(五)增强人力资源管理,提高财会素质

篇9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2-0126-02

1 引 言

近年来,铁路运输企业资金压力明显增加,一方面大规模铁路建设需要大量的建设资金投入,另一方面运输工作量的增长、物价水平和职工工资的提高也增加了企业的刚性资金需求。有限的资源以及严峻的资金形势对企业资金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课题将从铁路运输企业运营资金管理的角度出发,深入研究拓展铁路运输企业资金集中管理的方式,以求在确保资金安全的前提下,发挥资金集中的规模优势,提升资金管理效益。

2 铁路运输企业资金集中管理的重要性

众所周知,资金既是维持企业运转的血脉,也是企业加强监控力度、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关键控制点,管好资金是搞好企业经营的基础。然而,铁路运输企业普遍存在资金管理效率不高的问题,强化资金集中管理的需求非常迫切。

2.1 资金集中管理有助于铁路运输企业强化全面预算管理

目前铁路运输企业已建立较为完善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实施资金集中管理,把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资金收支纳入严格的预算管理程序,是完善全面预算管理的有效途径。抓住了资金管理就等于牵住了预算管理的“牛鼻子”,用资金流来反映和控制预算执行过程已成为目前铁路运输企业强化预算管理的一种普遍做法。

2.2 资金集中管理有助于实现对大额资金流向的控制

通过实施资金集中管理,将专项资金流入和大额资金流出控制在路局层面,能够有助于加强资金的统筹管理,将资金资源用于刚性、急需的生产项目,同时可以调控重点支出项目的债务结构,提升对主要供应商的议价能力。此外,通过加强内部支付流程控制,有助于严肃财经纪律,提升企业管理者对运输生产经营的总体控制力和规划性,为资金运作的合规性、安全性和效益性提供保障。

2.3 资金集中管理有助于促进铁路运输企业内部管理一体化

由于铁路内部各单位情况各异,在运输生产过程中,会发生一部分单位资金短缺,而另一部分单位资金出现结余的现象。通过资金集中管理,可以帮助部分资金短缺的单位偿付重点的大项生产资金,从而降低财务费用,实现资金使用效益最大化。同时,实行资金集中管理还有助于优化铁路运输企业的资产负债结构,提升企业整体形象和商业信誉,促进了铁路运输企业一体化发展。

3 铁路运输企业资金集中管理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铁路运输企业逐步认识到资金集中管理的重要意义,并制定了一些制度和办法。然而,就目前的情况来看,铁路运输企业资金集中管理还主要停留在执行铁道部政策的层面,企业的主观能动性没有很好地发挥。

3.1 资金集中管理形式大于实质

虽然铁路运输企业资金集中管理意识已日益增强,然而,有相当一部分铁路运输企业还只是被动执行或贯彻铁道部对于资金集中管理相关规定,并没有领会资金集中管理的实质,没有将资金集中管理作为提升企业经营效益和财务管理水平的内在需求。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铁路局更多的是关注哪些项目需要集中支付;哪些项目可以站段支付;资金集中支付应该按照什么样的流程进行,而忽略了运用集中支付的规模优势最大程度地获取资金效益这一重要问题,没有从根本上去思考如何通过资金集中管理统筹资金资源,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3.2 资金集中管理制度系统性不强

目前,铁路运输企业资金管理理念较公路运输企业具有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为思路不开阔、方法不灵活。同时,与资金集中管理相关的文件和办法,大多只是简单界定了资金集中支付的权限和基本流程,没有对资金集中管理中涉及效益分析和方案选择等重点环节进行指导,资金集中管理尚未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各单位也都是结合本单位实际逐步摸索,对于如何运用资金集中管理手段,从哪些方面来创造企业效益,还缺乏宏观的概念,也导致部分铁路运输企业资金集中管理方法单一,效果不明显。

4 拓展铁路运输企业资金集中管理体系的思路

提高资金集中管理效率除了提高各级核算单位的思想认识外,重点应进一步完善资金集中管理制度。建议在现有框架的基础上,从拓展结算方式、完善管理制度等方面加以完善。

4.1 拓展资金结算方式

目前,铁路运输企业使用较为广泛的资金结算方式主要是现金、银行汇款、支票、商业汇票等。各种结算方式都有其优缺点。在资金集中管理的过程中,应分析不同结算方式的特点,拓展新的管理手段。

(1)从资金流入的角度来看。现金、银行汇款和支票等结算方式应用较为普遍,在此不作赘述。商业汇票是站段在拓展其他业务收入过程中经常会收到的银行结算票据。根据铁路行业资金安全管理的要求,收到汇票不得背书转让,这就意味着除非提前贴现,否则站段将持有商业汇票直至到期,这影响了资金的使用效率。本文建议:一是考虑到银行承兑汇票背书转让的风险很小,建议取消对银行承兑汇票背书转让的限制,以提高站段资金的流动性。二是考虑建立铁路运输企业内部商业汇票融资制度,当站段发生资金周转困难时,站段可以凭借收到的汇票向铁路局提出融资需求,由铁路局先行增拨该笔资金供站段周转,待汇票到期承兑时,由铁路局在正常的运营拨款中扣减该笔款项。通过这一方式,可有效缓解站段的资金压力,也能够促进站段提高资金规划和管理的能力。

(2)从资金流出的角度来看。铁路运输企业应结合供应商情况和自身资金结构,从拓展结算方式的多样性入手,合理运用多种结算方式的组合,实现偿债时间和债务结构的优化。对于零星的资金支付,可以采用现金、银行存款、支票等基本结算方式。对于提供垄断产品且对资金偿付要求高的供应商,可以采用银行汇款支付或者银行汇款和汇票组合的结算方式。针对站段无法人资格,不能以商业汇票结算的问题,当供应商有意向接受商业汇票时,可以由路局与供应商协商具体的结算方式,达成协议后,将站段对该供应商(可以是多个站段)的债务上转路局,并开具汇票办理支付。

4.2 完善资金支付的权限和流程

(1)资金集中支付权限。铁道部财务司的《指导意见》中,对于铁道部、铁路局资金集中支付项目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并指出实行资金集中支付的目的是为了加强铁路运输企业资金管理,强化资金支付对实现全面预算管理的约束作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因此,确定资金集中支付的权限应重在强化预算管理和提高资金效率。

一方面,应根据铁路运输企业的议价能力和供应商数量来划分管理权限,对基层单位议价能力不强、供应商集中以及会影响运输生产运行的款项尽量采用集中支付,既能保证资金的及时到位,保障运输生产的正常开展,又能发挥资金规模优势,争取商业信用,创造资金价值。

另一方面,对于正常的预算内资金支付应尽可能由基层单位安排支付,既能通过控制资金总量来限制单位的预算外支付行为,又能促进各单位提升资金管理水平。

根据两个原则,建议在《指导意见》的框架下,将由铁道部指定且供应商集中的动车组配件等铁路专用物资采购纳入集中支付范围,将铁路局集中实施的专项整治和大项物资采购纳入集中支付范围,而将外包工程和外购劳务纳入站段支付范围,以限制站段超预算实施外包工程和外购劳务。

(2)资金集中支付的重点环节如下。一是对需定期支付的水电费、社保资金、公积金等资金集中支付项目,到期及时足额支付,确保运输生产和职工利益。

二是对集中招标采购项目,在招标采购及谈判阶段,尽量向供应商争取付款优惠条件,提升资金使用效率。

三是对于线上料、柴油等日常大额资金流动事项,应在与供应商建立良好往来关系的基础上,争取一定的信用额度(即债务规模),长期占用一部分资金。

四是对于其他资金集中支付事项,应设定一个合理的付款周期或灵活运用资金结算方式,在付款周期内合理占用资金。

4.3 加强资金动态监控

铁路运输企业加强对各下属单位资金的动态监控。发现月末资金结余较大的,应结合其生产规模,及时分析存量资金结构和来源。对于其他业务收入超收或债权集中回收而增加的资金,可在与单位沟通以后适当延迟拨付该单位运营资金,将资金资源留在路局统一安排使用,待单位存量资金消耗后,再逐步返还未拨付资金,既保证单位预算内资金足额供给,又统筹了资金资源,提升了资金使用效益;对于属于运营资金拨付过大的单位,应重新审核资金预算和支出预算,按照其运输生产正常需求调整预算,发挥资金协控支出的职能。

5 结 论

资金集中管理是一个综合平衡的过程,其重点是管理,而不是简单的集中。无论是铁道部还是铁路运输企业,若将资金管理权过多集中于上级管理层面,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资金的使用效率,但是不可避免会削弱下级单位的资金管理能力和积极性。在开展资金集中管理过程中,尤其是在制定制度时,应充分考虑平衡各方关系,从整体利益最大化的角度设计管理流程和权限分工,这样才真正有利于实现资金效益最大化的目标。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 现代企业 运营资金管理 对策

一、 运营资金的概述

所谓运营资金,是指企业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差值,它可以衡量一个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企业运营资金具有如下特征:(1)运营资金的流动性比较强。运营资金的变现能力较强,在短时间内可以周转多次;(2)运营资金的投资回收期比较短。相较于其他长期投资,运营资金在短期内可以周转多次,因此投资回收期比较短,并且企业可以通过缩短产品生产周期来加快运营资金的周转速度;(3)运营资金的各种占用形式是共存的。运营资金的各种占用形式,如生产资金、储备资金和货币资金等在空间上是并存的,他们共同存在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过程中。

二、 现代企业运营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随着市场化进程的深入,现代企业越来越认识到运营资金管理的重要性,并且进行了积极的探索。目前我国企业运营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的库存管理方式比较落后。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现代企业生产经营的产品日益繁多,传统的库存管理方式已经难以适应发展的需要。我国目前很多企业的库存管理方式比较落后,多采用大类管理和进销差价核算的方式,不能够对进货量进行准确和科学的预测。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很难对商品库存进行详细掌握,从而难以制定合理的定价策略;

(2)企业的账款信用机制不够健全。当市场竞争非常激烈时,企业为了保持市场占有率会提供赊销政策,这样会导致大量应收账款的产生。当企业的账款信用机制不够健全时,会给达不到信用标准的顾客提供赊销权,从而导致很多坏账的产生,企业的很多应收账款也难以收回,给企业造成巨大的损失;

(3)企业的资金预警管理不够完善。目前我国很多企业的资金预警管理不够完善,企业对进货预算、日常经费支出和重大费用支出缺乏相应的预算,导致企业产生运输费超标、差旅费超标和项目资金的浪费。

三、 现代企业加强运营资金管理的对策

针对我国企业在运营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如下解决对策:

(1)企业要转变运营资金管理的观念。对于企业而言,经济效益来源于企业的经营活动和管理活动,两者缺一不可。经营和管理是现代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两个重要手段,只有两者并驾齐驱,才能确保企业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因此企业必须转变运营资金管理的观念,强化全体员工对运营资金管理的重视,从而促使企业的每个员工都关注资金的周转和成本的控制,都参与到运营资金的管理中去,最大限度地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2)企业要建立科学的库存管理方式。随着商品种类的日益增多,现代企业在对各种商品进行库存管理时,要根据商品的特点采取不同的侧重点。对于企业而言,商品的附加风险从进货的那一刻就已经全部转移到自己身上,因此库存管理的重点是要保持合理的库存量和确定再订货点。网络技术的发展为企业的快速补货提供了可能性,企业可以通过快速补货来减少库存量,降低经营的风险。对于现代企业而言,要实现快速补货,就必须在制定协调进货计划的基础上,保持与供货商的良好沟通和合作,从而使补充的货物满足时间、数量和质量上的需求;

(3)企业要健全账款信用机制。为了防止呆账坏账的产生和及时收回各种应收账款,企业首先要明确内部管理责任制,将催收账款的责任划分到相应的部门;其次要对客户的信用程度建立相应的档案。企业要通过对客户进行全方位的考察来确定客户的信用程度,并且针对不同信用等级的客户采取不同的账款管理政策;最后要对账款的信用期进行严格控制。企业要对应收账款的收款期间进行明确的规定,并且写入合同中,通过合同的方式来对客户回款行为进行约束,并且可以对及时回款的客户给予一定的现金折扣,从而通过客户的回款积极性;

(4)企业要利用信息手段来加强财务的集中管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财务系统的网络化和集成化已经成为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一种必然趋势,这就要求企业要利用信息手段来加强财务的集中管理,从而实现企业资金的统一安排。通过采用适合的信息手段,企业可以建立合理的财会体制,加强对资金的预算管理,从而确保企业的各项资金得到良好应用,最终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四、结论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运营资金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日益凸显,它能够促使企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我国企业在运营资金管理中还存在着诸如库存管理方式比较落后、账款信用机制不够健全以及资金预警管理不够完善等问题,制约了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因此本文针对现代企业在运营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针对性提出了解决对策,以期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篇11

1.引言

营运资金的管理是公司理财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对于零售行业来说,营运资金管理的效果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产和发展。营运资金管理的内涵是,将营运资金视为投入成本,用最少的营运资金来获取最大的营业收入。合理的营运资金管理有助于实现企业的目标,本文汇总了目前为止有关营运资金管理的理论基础,探讨营运资金管理对公司业绩和财务风险有何关联,如何合理有效的进行营运资金管理。

过去的研究表明:由于各个行业的交易方式不同、各个行业的产品生命周期不同、各个行业的资本结构不同,导致了公司所处的行业对其营运资金的管理有着很大的影响,即我国上市公司行业间的营运资金需求量及管理模式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所以当评价企业的营运资金周转效率和投资决策时,必须考虑企业所处行业的特性,因此本文只选择零售行业作为样本总体进行研究营运资金管理与公司业绩及财务风险之间的关系。

2.国外文献概述

2.1 营运资金管理内容及因素的研究

国外对营运资金管理的研究起步较早,始于20世纪30年代。19世纪70年代W.D.Kight通过研究改进了当时的存货订货量基本模型,他提出最优订货模型是在保险储备量下,如何使存货产生的订购成本和储存成本最小化的订货方法。保险储备量最优订货模型为后人的研究奠定了强大的理论基础。

Keith V.Smith(1979)提出:针对单独的营运资金项目管理的研究已经有了很多成果,但将其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研究却没有什么进展,并首次探讨了整体营运资金管理的内容;John J.Hampton和Cecilia L.Wagner(1989)在《营运资金管理》一书中从盈利性和风险性两个方面考察,将投资政策(即流动资金的存量配置)与筹资政策(即相应的资金来源)联系起来,从总体上观察和研究据此制定合理的营运资金管理政策[1]。

2.2 影响营运资金管理的因素研究

Andrew Harris(2002)认为从理论上理解营运资金管理比较容易,但实际操作上却出现了很多问题,由于人为因素和环境的不确定性,企业很难正确的实施营运资金管理,因此,在实施营运资金管理时必须将企业所处的行业位置和企业的背景归入考虑范围内,并据此作出合理的规划[2]。

2003年诺丁海姆大学商学院的Carole Howorth和Paul Westhead发表了《对英国小公司营运资金管理的研究》,文中对英国国内小企业的营运资金管理模式做进行研究,通过主成分分析和组合分析分析了影响小公司管理者对营运资金管理重视程度的因素[3]。

希腊马塞多尼亚大学(The University Of Macedonia)的Ioannis Lazaridis教授在2006年发表的文章《雅典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与盈利能力之间的关系》中,以雅典证券交易所上市的131家上市公司2001-2004年的财务数据为样本,对公司的盈利能力与营运资金管理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企业的营运资金管理与企业的盈利能力有显著的相关性[4]。

Brian Flanagan(2005)在研究中认为现金流量是影响营运资金管理的一种因素,表现在:企业营运资金管理应该依据现金流量的环节,而且现金流量的合理调配也依赖于对应收账款管理、应付账款管理、存货管理的调节[5]。

2.3 营运资金管理效率评价方面的研究

最初用来评价营运资金管理效率的指标是流动资产周转率或流动资产周转期,该指标反映了企业各项流动资产的周转效率,只能帮助考察营运资金中流动资产的管理状况,丝毫不涉及营运资金的另一重要部分——流动负债。这导致早期的营运资金管理效率评价很难从整体上把握营运资金各个组成部分如存货、应收账款、应付账款的周转及变化对营运资金管理效率的具体影响。

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1980年Richard V.D.和E.J.Laughlin提出了采用现金周期(Cash Conversion Cycle)指标来反映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状况的全貌。他们将现金周期定义为:现金周期=应收账款周期+存货周转期-应付账款周转期。

Gentry,Vaidyanathan和Lee(1990)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改进,提出修正的现金周转期模型,即加权现金周转期(WCCC)。该模型考虑了不同时间点、不同生产阶段企业流动资产项目占营运资金数量的差异,弥补了前述公式对不同流动资产周转天数的简单相加减[6]。

JengRen,LiCheng和HanWen Wu(2006)运用NLB(经流动性余额)和WCR(营运资金需求)两指标作为公司营运资金管理的变量,以台湾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对营运资金管理的决定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资产负债率和经营活动现金流对公司营运资金管理存在显著影响[7]。

2.4 营运资金管理方法

1973年KeithV.Smith总结了当时的营运资金管理方法进行了总结,归纳了最具代表性的方法:约束条件法(Constraint Set)、财务模拟法(Financial Simulation)、总体推断法(Aggregate Guidelines)、组合理论法(Portfolio Theory)、数学规划法(Mathematical Programming)、成本平衡法(Cost Balancing)、多重目标法(Multiple Goals)以及概率模型法(ProbabilityModels),这些方法在现代仍在沿用[8]。

在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实践中,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营运资金管理的方法已明显转向以供应链的优化和管理为重心。最值得一提的是,美国REL咨询公司和CFO杂志开展的对美国最大的1000家企业的营运资金调查(The Working Capital Survey)。该调查始于1997年,每年一次年度调查报告,在2001年的调查报告中指出:经济低迷时企业压缩营运资金周期(DWC)的能力需要客户和债权人(供应商)的配合,否则,可能出现负面影响。2002年的调查报告更是以“不要让供应链断裂”为标题指出客户与供应商关系管理的重要性。2005年度调查报告又鲜明地提出压榨供应商问题并进行了讨论。

该项调查不仅分行业对所调查企业按照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进行排名,还评述了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热点和趋势,该项调查不但引导企业要从整体上管理营运资金,而且把营运资金管理与供应链管理紧密联系起来,使营运资金管理的方法逐渐从单纯的数学方法摆脱出来,开始转向以供应链的优化和管理为重心,这种转变同时拓展了营运资金管理的研究视野和研究内容。

3.国内文献概述

从20世纪90年代我国的营运资金管理研究才开始起步。企业对营运资金的管理主要侧重于强调资金安全、保证生产活动对资金的需要、降低企业资金的占用等方面。

我国营运资金管理不论从理论研究还是实践经验上都远远落后于国外,跟国外营运资金管理的研究相距甚远,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内外在营运资金管理的研究的过程中,研究范围逐步扩大。从起初的应收账款和存货研究到全面的营运资金管理——收入管理(应收账款、订购程序、支付账单和收款)、供应链管理(存货和物流)、支出管理(购买和付款)、筹资管理等。使得营运资金管理的概念不再局限在资产负债表上,而是将公司日常的经营管理都归入营运资金管理之中。

3.1 营运资金管理内容的研究

国内对于营运资金管理的研究虽然落后于国外,但是从起步开始,研究的关注点就放在营运资金的本质,有学者认为:营运资金与净收益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营运资金的运转本质上是企业的净收益的运转,同时企业的净收益也成为营运资金的重要来源。(潘一欢,1993)[9]。

后来的企业实际运用中,有人提出了“零营运资金管理”的概念。所谓的零营运资金管理是指从企业的营运资金管理的角度,在满足企业的流动资产的需求下,尽可能降低企业在流动资产上的投资,并大量利用企业的流动负债进行融资提供企业的流动资产(刘向平,1997)[10]。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企业规模的扩张,营运资金跨地区的管理成为好多企业面临的问题。2001年王竹泉探讨了企业营运资金跨地区管理的途径,这一研究成果促进了跨地区经营的企业与上下游供应商形成一种相互协作关系[11]。

由于跨地区销售的企业营运资金管理比较复杂,环节多、层次多,不利于企业管理,王竹泉(2005)在原来的研究基础上,针对企业营运资金跨地区管理提出分环节对企业的营运资金进行管理,一个创新的营运资金环节管理模式,这样的管理模式整合了企业的营运资金管理与企业的供应链管理、渠道理论、客户关系管理[12]。2007年王竹泉再次深入研究以营运资金管理的重新分类为切入点,提出建立基于渠道理论的营运资金管理新框架,开创了我国营运资金管理研究的新视角,为我国营运资金管理的理论研究创新奠定了基础[13]。

实践中营运资金管理模式出现了不少问题,如营运资金的短缺、营运资金管理薄弱且效率低等。经研究发现:将营运资金管理提升到企业战略管理是必然趋势,营运资金管理模式的重点分析对象有工期成本、企业建立成本控制运行机制(刘宁,2011)[14]。

3.2 营运资金管理实证研究

刘运国、黄瑞庆(2001)采用关于资产结构和资金来源结构的两个比例,对沪深股市的上市公司1997年报数据进行聚类分析,然后对聚类所分的组进行盈利能力指标的方差分析,得出结论如下:(1)企业的收益能力与营运资金管理策略有很大关系,目前我国大部分上市公司的营运资金管理实行中庸型管理策略,即流动资产比例和流动负债比例呈现出同向变动;(2)即使被认为管理良好的公司,其流动资产比例普遍偏高,这将导致企业在固定资产投资和技术改造方面缺乏冒险和创新的精神,从而影响企业的成长性和最终获利能力[15]。

刘翰林(2006)利用统计分析方法,以上证180家指数成分股为样本,分析行业因素对营运资金需要量的影响。结果显示,行业影响因素包括企业产品的生产周期、企业所使用的交易方式、企业所处行业的资本结构,而行业对企业营运资金需要量的的影响是复杂的、多方面的,而非单一的简单影响[16]。

王竹泉自2007年以来,开始对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绩效变化趋势及管理绩效情况进行调查分析,调查结果明:1997年到2006年我国上市公司的企业营运资金周转期总体上处于下降的趋势,说明我国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绩效在此期间属于不断提升状态,而且各个行业之间的营运资金管理绩效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17]。

3.3 营运资金管理效率评价的研究

以上总结以前学者不仅对营运资金管理的内容进行探讨,并且结合实证探讨了营运资金管理与公司盈利能力的关系。然而如何评价营运资金管理的效率同样也是我国国内不少学者重视的研究方向。继而国内各种各样的评价方法层出不穷。

有学者强调必须从企业的风险和收益两个方面评估企业的净营运资金状况。从风险的角度看,为了降低财务风险,企业一般会选择增大其流动性,即保留较高比例的流动资产,然而随着对流动资产投资的增加,企业并不一定能够获利,相反会削弱企业的投资收益。从收益的角度看,如果企业利用资本成本较低的流动负债运用到企业盈利能力较高的长期资产上,虽然提高了企业的整体盈利水平,但企业的净营运资金偏少,企业很有可能面临无法到期偿还债务的风险(毛付根,1995)[18]。

有学者研究中利用货币资金周转期来评价企业的营运资金管理绩效,提出货币资金周转期的公式:货币资金周转期=应收账款周转期+存货周转期-展延的应付账款周转期(刘向平,1997)

还有学者试图在传统的营运资金管理评价指标的基础上建立一种新的绩效评价体系,更加注重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的平衡,创建一个单一的集成指标来考核营运资金管理的总体流转情况(郁国建,2000)[19]。他在文章中提出了购转销周转率公式:

购转销周转率=360/购转销周转天数

购转销周转天数=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存货周转天数+应付账款周转天数。

结合我国营运资金管理的现状,2006年杨雄胜等人分析了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指标在理论与方法上存在的不足,指出周转额应是某一形态的垫支资金不断收回到原有状态的数额,同时提出将应收账款周转率改为应收账款平均账龄指标进行衡量[20]。

继而各种各样的评价方法层出不穷,有的建立了营运资金整体运作参考模型,即以现金流量周期模型的绩效衡量指标为基础,将营运资金活动看成一系列的流程,对企业如何有效利用资源创造价值给予了合理的解释,其特别关注成员企业对营运资金活动的流入和流出双方的绩效预期,是目前影响最大、理论上比较可行的评价模型;有点从企业营运资金占用比例、来源结构、管理绩效三个方面构建营运资金评价指标,重新概括出营运资金管理绩效的评价指标分别为:现金周转期、营运资金周转期、营运资金周转期、剩余日、渠道营运资金周转期(李文,2011)[21];有的运用层次分析法,选择涉及营运资金营运能力、偿债能力等的9项具体指标,建立营运资金绩效指标评价模型,为企业营运资金绩效管理提供参考(李争光,李萍,施鲁莎,2011)[22]。

4.文献评述

综合以上的文献很容易发现目前的文献在不断的强调营运资金管理对于一个企业的重要性,有的从企业收益的角度,有的从资产流动性,有的从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有的从资金的占用,众说纷纭各持己见。在少有的实证研究中,由于行业因素对于营运资金管理的影响很严重,为了有利于发现最理想的营运资金管理模式,学者都首先排除行业的影响,选择一个特定行业,但是研究的内容更多的倾向于了解目前的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状况,各个描述营运资金情况的指标数据如何,没有太多更具有实用性的指导意见。

公司的成败说到底就在于公司的业绩,而营运资金管理跟公司业绩有着密切联系,很多公司也开始关注本身的营运资金管理,尤其是对资金最为敏感的零售行业。结合我国企业的实际情况,了解营运资金管理的不同模式是否影响到企业总体的财务风险,若有影响,如何在控制财务风险的前提下,通过改善企业的营运资金管理来提高公司业绩,这将成为营运资金管理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John J.Hampton,Cecilia L,Wagner.Working Capital Management.The First Edition.Wiley:New York,1989(1):527.

[2]Andrew Harris.Working Capital Management:Difficult but Rewarding[J].Financial Executive,2002(5):52-53.

[3]Carloe Howorth,Paul Westhead.The Focus of Working Capital Management in UK Small Firms.Management Accounting Research,2003(14):41-46.

[4]Ioannis Lazaridis,Relationship Between Working Capital Management and Profitability of Listed Companies in The Athens Stock Exchange,2006(19):12-14.

[5]Brian Flanagan.Managing Working Capital[J].Business Credit,2005(9):26-29.

[6]James A.Gentry,R.Vaidyanathan,and Hei Wai Lee,A Weighed Cash Conversion Cycle,Financial Management,1990:295-299.

[7]JengRen,LiCheng,HanWenWu.The Determinants of Working Capital Management[J].Journalof American Academy of Business,Cambridge,2006:97.

[8]Keith V.Smith.Sate of the Working Capital Management.Financial Management,1973(l2):3.

[9]潘一欢.净收益和营运资金的比较研究[J].财会月刊,1993(8):31-32.

[10]刘向平.浅谈零营运资金管理[J].财会月刊,1997(8):17-18.

[11]王竹泉.跨地区营销企业如何进行商流规划[J].经济管理,2001(11):44-47.

[12]王竹泉.分销渠道控制:跨区分销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重心[J].会计研究,2005(6):28-33.

[13]王竹泉,孙建强,逢咏梅.国内外营运资金管理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会计研究,2007(2):66-68.

[14]刘宁.对企业营运资金管理模式的探究[J].经营管理,2011(5):171-172.

[15]刘运国,黄瑞庆.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策略实证分析[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01(3):6-10.

[16]刘翰林.营运资金需要量与行业因素——基于上证180指数成分股的实证研究[J].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81-85.

[17]王竹泉,刘文静,高芳等.中国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调查:2007-2008[J].会计研究,2007(9):47-48.

[18]毛付根.论营运资金管理的基本原理[J].会计研究,1995(1):38-40.

[19]郁建国.建立营运资金管理的绩效评价体系[J].中国流通经济,2003(3):45-48.

篇12

摘要:营运资金是公司正常运转的“血液”,对于公司的风险、价值以及盈利能力具有较大影响,良好的营运资金管理策略可以促进公司实现价值最大化目标。本文同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梳理,回顾了营运资金管理的研究进程,深入探讨了公司营运资金管理的内涵,并且对相关的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体系进行了对比分析和简要评述。

关键词:营运资金管理;渠道管理;绩效评价

营运资金管理对于企业的风险、价值以及盈利能力具有较大影响,一直是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就一家典型的制造业企业而言,总资产中超过一半的部分都属于流动资产;对于一家商业企业而言,流动资产所占的比例更大。营运资金是企业日常流动性最大、变化最快和周转性最强的资金,作为企业资金中最具活力的元素,其管理水平将直接影响到企业存亡。本文试图通过对国内外关于公司营运资金管理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为后续的研究进行铺垫。

一、营运资金管理的概念及内涵

营运资金(working capital),也叫营运资本。George William Collins(1946)通过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来研究营运资金,将营运资金定义为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差值。国内学者毛付根(1995)对营运资本管理的基本原理进行了深入研究,将营运资本进一步细分,认为企业的营运资本即为本企业的流动资产总额,并将企业的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差值定义为企业的净营运资本。

根据以往的研究,营运资金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企业的流动资产总额,即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持有的现金、预付账款、应收账款、有价证券以及各类存货等,被视为广义的营运资金,也被称为总营运资本。它是一个反映经营周期内各种活动所需投资的具体的概念,可以用公式表示为:总营运资本=流动资产(总额)。

狭义的营运资金用企业一定时期内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差值表示,也被称为净营运资本。它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不是特指某一项资产,可以用公式表示为:净营运资本=流动资产-流动负债。国内外对营运资金管理的研究大多采用净营运资金的概念,因为与广义的营运资金(总营运资本)的相比,净营运资本能够有效反映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以及企业在一个经营周期中的资金净额占用,便于企业掌握自身资金的运作情况,从而了解自身财务的风险程度。

二、营运资金管理的国外研究综述

(1)关于营运资金管理内容和作用的研究

国外关于营运资金管理的研究最早始于20世纪30年代,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如何对应收账款、存货等流动资产进行优化。William Beranek(1966)就各项流动资产的优化进行了研究,并首次定义了营运资金管理。20世纪70年代以后,学术界开始逐步构建出营运资金管理的理论体系。其中,W.D.Knight(1972)对存货订货量基本模型进行了拓展,提出了订购成本和储存成本最小化的存货最优订货模型。Hampton和Wagner(1989)则进一步拓展了营运资金管理的研究范围,将消费者信贷、信用评级以及短期融资等内容加入到营运资金的研究范畴中。20世纪90年代以后,各种新的管理理论如供应链管理、分销渠道管理和客户关系管理等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越来越多的研究者突破了纯财务研究的限制,营运资金管理研究开始逐渐呈现业务、财务一体化的趋势。Andrew Harris(2002)从内部和外部两方面分析了影响企业营运资金的因素,其观点将供应链和企业的外部宏观市场环境也引入到营运资金的研究范围。Ebrahim Manoori和Datin Dr Joriah Muhammad(2012)认为营运资金对企业运转至关重要,了解运营资金的影响因素有助于提升管理层的经营效率,因此提出并检验了影响营运资金的几个重要因素,包括企业规模、营业现金流、资本性支出等。

(2)关于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的研究

早期的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主要以衡量企业各项流动资产的周转效率为主,因此采用的指标以流动资产周转率为主。这种评价方法没有涵盖营运资金中的流动负债等项目,使企业难以从全局角度把握应付账款、应收账款以及存货等因素对营运资金的影响。早期的营运资金管理的研究方法也以单纯的数学方法为主,比较有代表性的是Keith V.Smith(1973)归纳的八种营运资金管理方法。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系列新的评价体系开始出现,比如Richards和Laughlin(1980)提出的现金周期指标。由于该指标可以很好地反映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状况,后来被广泛应用于企业的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Pass和Pike(1987)认为营运资金管理是对流动资产以及流动负债的管理,管理的目标是为保持盈利水平和流动性,因此使用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组合来定义营运资金。Hill Matthew D(2010)认为营运资金管理可以反映出企业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的变动,因此在对企业营运资金管理进行评价时,应该综合考虑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Brandenburg Marcus(2010)研究了供应链管理和营运资金管理对企业价值增长的影响,并试图通过构建的模型予以量化。

三、营运资金管理的国内研究综述

(1)关于营运资金管理内容和作用的研究

1993年我国会计制度开始与国际惯例的接轨,营运资金这一财务概念逐渐进入国内学术界。毛付根(1995)开创性地进行了营运资金的理论研究,该研究基于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相互关系,将流动资金的配置与其相应来源联系起来,从总体上对营运资金的管理措施进行把握,兼顾了企业的盈利性与风险性。2001年以来,营运资金管理理论出现了一些创新性探讨,尤其是王竹泉及其团队对营运资金管理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研究。王竹泉(2001)基于营销渠道规划和中间商选择两个层面,提出企业应建立一种以商品供应为基础,超越企业范围、贯穿于上下游企业之间的相互协作关系,并且探索了适合跨地区经营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创新途径。该文同时强调了营运资金管理对跨地区经营企业的重要性。王竹泉等(2005)提出将营运资金管理同供应链管理、渠道管理和客户关系管理相结合,强调应将分销渠道控制作为营运资金管理的重心。王竹泉等(2007)又对企业的营运资金进行了重新分类,构建出基于渠道管理理论的新框架,为我国关于营运资金理论的研究开创了新的视角。

最近几年,基于实证分析的营运资金管理研究逐渐增多,国内学者对不同行业和地区的上市公司的营运资金管理进行了研究。刁伍钧等(2011)采用白酒行业的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公司营运资金管理策略与其管理绩效之间的关系。孙建强等(2012)采用中部地区的356家上市公司(2010年数据)为样本,研究了其营运资金管理的状况。

(2)关于营运资金绩效评价的研究

郁国建(2000)提出应建立一种集成的营运资金管理战略评价体系来弥补以往采用应收账款、应付账款和存货周转率这三个财务比率进行评价所带来的缺陷。王竹泉等(2007)采用营运运资金周转期作为评价指标,该指标又被细分为营销渠道、生产渠道以及采购渠道三个环节。同时,自2007年起,王竹泉及其团队采用该评价体系,每年“中国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调查”。这些调查报告揭示了我国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绩效的状况和变化趋势。该评价体系的创新之处在于将经营活动营运资金和各渠道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同营运资金的总体管理绩效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

四、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研究的述评

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梳理,我们可以发现,营运资金管理研究呈现业务、财务一体化的趋势。在2001年以前,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对营运资金概念及其内涵等基本理论的研究。在这一时期,营运资金被定义为流动资产同流动负债的差值。学者们的研究主要从风险性和盈利性的角度入手,对营运资金的周转率指标的缺陷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从2001年以后,关于企业营运资金的研究开始进入实际应用阶段,同时开始出现关于企业营运资金控制理论方面的创新性探讨,特别是将企业营运资金管理同供应链管理、渠道管理和客户关系管理等研究有机结合起来。这些跨领域的交叉研究虽然将营运资金管理的研究范畴拓展到供应链、渠道关系以及信息技术等影响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绩效的诸多方面,但在基于此视角的研究仍需深入,尤其是深入到对具体企业层面的分析。(作者单位:1新疆赛里木现代农业股份有限公司;2石河子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毛付根.论营运资金管理的基本原理[J].会计研究,1995(1):38-40.

[2]孟凡利,李学春.公司营运资金管理[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7.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