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03 15:19:32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审计的重点内容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各级政府审计部门对本级各部门、各单位和下级政府的预算执行、决算实行审计监督;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也规定,审计机关对本级各部门(含直属单位)和下级政府预算的执行情况和决算以及其他财政收支情况,进行审计监督。由此可见,财政预算审计是法律规定的审计机关必须审计的内容。财政预算审计是一项涉及面广、占用时间长的审计项目,在审计实务中,不可能面面俱到,全面审计,应该抓住重点内容,实施审计。
一、审查预算编制和批复情况
主要审查预算编制内容、预算编制程序、预算批复与预算调整的合规性。
(一)审查预算编制内容是否真实合法
是否将税收与土地出让金足额列入预算,是否将按规定应列入预算的非税收入,足额列入;上级各项补助收入包括返还性收入、一般性转移支付收入(含体制补助及结算补助)、专项转移支付收入,是否按规定列入本级预算;上一年度结余用于本年度安排的支出是否列入本年预算,上年度结余用于本年度的支出数是否真实;教育、科技、农业、社会保障、预备费等支出的预算安排是否符合法定规定。
(二)审查预算编制的程序是否合规
检查部门预算的编制是否按照《预算法》规定的程序办理,编制是否及时。项目支出预算是否实行项目库管理,并按轻重缓急合理排序,进行滚动管理。对新增项目预算数额较大、专业技术复杂的项目,是否按要求组织专家或委托中介结构进行了投资评审。部门报送的项目预算建议方案,是否将大部分资金细化到使用单位和具体用途。政府集中采购目录内或采购限额上的货物、工程、服务,是否同时编制政府采购预算。
(三)审查预算批复是否合规
财政部门是否在规定时间内批复本级各部门预算;预留待分配资金是否合理;财政部门是否将政府采购预算纳入部门预算予以批复;是否依据各单位的政府采购项目预算额度,汇总编制本级政府年度采购计划,并向政府采购管理部门下达。
(四)审查预算调整是否按规定办理
对于必须进行的预算调整,是否按规定编制预算调整方案,报告调整的主要内容、具体项目及增减变化的主要原因;动用超收收入追加支出,是否编制超收收入使用方案;有无擅自改变预算资金使用方向的问题。
二、审查预算执行结果情况
主要检查财政收支是否真实、完整。核实全年预算收入、支出数字;核对年初预算,检查收入是否减少,支出是否增加;审查并清理财政历年滚存结余数。
(一)审查预算收入情况
审查各项收入是否依法计征、足额入库,有无隐瞒、转移预算收入。重点检查财政部门对各部门、各单位上缴的非税性收入,是否纳入预算管理;是否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的规定,有无用“以收抵支”和冲退收入的办法,解决应由支出预算安排资金的问题;执收单位是否按照规定及时、足额征收,并及时缴入国库或财政专户,有无截留、坐支的问题,有无自定项目、扩大标准、违规收费等问题;有无将应作预算收入的资金放在了往来或财政专户中,进行预算之外收付核算,逃避预算监督的问题。
审查办理预算收入退库情况。主要检查收入退库是否经过批准,有无自定项目,扩大范围,自批自退情况;退库项目和金额是否符合规定,有无采取退库办法,预留预算收入问题;应退的各项收入,是否直接退给申请单位或者申请个人,是否在预算年度终了前退给。
(二)审查预算支出情况
审查是否严格按照批准的预算执行。对年初已细化项目,是否根据年度预算和项目进度,及时、足额批复主管预算部门和专项预算管理部门上报的用款计划和政府采购计划,并开具专项拨款通知单。国库处是否根据开具的专项拨款通知单及时办理预算核销,是否按照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有关规定及时予以拨付资金。有无未纳入财政项目库或未细化的项目支出预算,而办理了资金拨付手续问题。有无超预算、超计划拨款,以及随意改变支出用途的问题。有无向非预算单位拨款或越级办理预算拨款。是否对主管部门和专项预算管理部门超过规定时间仍未细化的项目资金收回统筹安排使用,并相应核减有关主管部门和专项预算管理部门的项目支出预算。对年终仍未落实到具体用途和使用单位的,是否收回并统筹平衡年度预算。有无在年末前夕,突击拨款,造成大量资金沉淀问题。
审查预算调整变更是否符合规定。审查年中调整预算的控制机制是否健全,审批程序是否规范。有无通过“科目调剂”,在各支出项目中进行调增、调减问题。
审查对重大项目及基础项目支出管理是否到位。重点审查是否存在损失浪费问题;是否建立了有效的管理和内部控制,保障预期目标的实现;是否达到预期目标,项目建设是否产生积极的效果与影响。
审查土地出让金收支、政府净收益是否符合规定。专项资金是否及时、足额拨付到位,是否做到了专款专用。社会保障、农业、教育、科学事业发展资金支出的增长是否符合法定比例。有无不按实际拨款数列作支出,而以预算指标列支出。有无冲减已实际拨付的预算支出,转暂付款挂账的问题。有无为压缩结余结转资金“以拨作支”,将国库资金调入财政专户的问题。
(三)预算资金平衡情况审计
主要对本级预算当年收支平衡和资金平衡情况进行审计。核实财政赤字或结余情况和年终资金结存情况。
三、审查暂存暂付款及政府性债务情况
审查暂存、暂付款是否存在年年结转,长期挂账的问题。有无以前年度(三年以上)安排未用和结余的项目资金长期挂账;有无收回以前年度列支资金计入暂存暂付款,未纳入预算管理问题。审查有无利用往来账户隐瞒、预留预算收入、虚列支出的问题。审查暂付款审批手续是否齐全,有无借款协议,是否按协议约定时间按期收回。审查暂付款核销程序是否合规,是否有预算。
审查政府性债务情况,重点关注债务的规模结构,偿债能力,风险的防范。
四、审查财政专户使用情况
审查是否按规定设置财政专户,审批手续是否完备;专户是否按规定核算财政性资金,有无将不应放在财政专户中核算的收入放在了财政专户中,有无将多种资金混放在一个专户中;财政专户管理是否集中,制度是否健全,支出是否严格执行相关制度,资金是否按规定用途使用。
五、审查部门决算批复情况
检查决算批复是否合法、规范,部门决算是否据实办理,有无通过决算批复,将应上缴的收入用于解决应由支出预算安排资金问题;有无将应收回财政的资金直接留给部门、单位,抵顶行政事业支出问题。
六、审查年末结转情况
审查对本级财政预算安排形成的结转项目,经清理确认属于已无法支出或无需支出的,是否通过调减项目预算等方式,将资金收回总预算统筹管理。审查结转项目主要原因,有无具体项目、用款单位和资金保障。审查是否存在跨年度结转问题,有无弄虚作假、人为调整预算收支的行为。审查财政部门督促部门加快结转资金支出进度情况。比较分析是否存在结转下年支出增长过快、规模过大的问题,是否符合切实压缩结余结转资金规模的要求。
七、审查上下级体制结算情况
审查专款补助、税收返还、体制补助、结算补助和其他补助以及上下级财政部门结算的分割情况。检查结算项目是否有文件依据;与上下级财政部门结算的分割是否依法依规,有无侵占、滞留、延压的情况;财力性转移支付收入是否全额纳入年初预算进行管理;专项性转移支付收入是否按上级告知的预计数来编制预算,分配是否合理,管理是否有效。对财政转移支付情况进行审计,主要是关注转移支付政策是否执行到位、资金的分配是否规范和透明、转移支付的投向是否优化,揭示和纠正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分配中标准不统一、随意性大等问题。
二、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和创新环境。工业结构低度化、产业竞争力不强是我国众多产业竞争力水平提高缓慢、大批企业被淘汰出局的主要原因。审计时应重点关注:产业结构的低加工、低技术特征是否突出;单位产出消耗过高、排放过高的现象是否存在;在技术含量相对较高的产业领域,国内市场的占有率如何?财政是否对行业共用技术开发平台有持续投入;是否有专门为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服务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是否将产业政策与贸易政策衔接,使出口导向与进口替代较好地结合。
审计时要以现行的计价规范为依据,严格按照施工合同和招投标文件的规定、以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为依据,根据竣工图、现场签证和设计变更等相关的各类资料进行审计。
(一)深入现场全面掌握工程现状及相关动态是关键
结算审计不能只是对图纸和工程变更的计算审核,还要深入现场,认真细致的进行核对,确保工程结算审计的质量。审计人员要掌握工程动态,了解工程项目是否按图纸和工程变更施工,是否存在有的工程项目洽谈协商好了没有进行施工,有的已经拿掉的部分没有变更通知,是否存在变更的基础上又进行变更等现象,如发现相关问题要做进一步的核实。
(二)工程量的审核
工程量是一切费用计算的基础,工程量的真实性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很大,怎样进行审计工程量是关键,工程量审核的准确与否直接涉及到工程造价的高低,因此工程造价审计的重点首先放在工程量的审核上。
在实施审核时,应熟练掌握工程量计算规则、法律、法规以及相关的依据,还要特别熟悉相关的各类图纸等,要全面了解工程变更部位与签证,对什么地方出现变更、什么地方没有出现变更,变更的范围有多大,在审核工程量时要做到心中有数。应审查有无存在多计或重复计算的情况,计算单位是否一致,是否存在多报工程量、价款等现象,是否严格按工程量计算规则进行计算等都是审核的重点与难点。从实际工作来看工程量的计算是很复杂、很繁琐的工作。因此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要重点审计投资比例较大的分项工程项目,这些都是审核的重点、难点,在此要细心的核实每一项工程明细内容。如混凝土结构、梁、板、柱、楼板;钢结构的制作与安装;高级装饰项目等都是重点内容,这部分审核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工程造价的高低。
2.要重点审核容易混淆或出漏洞的项目。这些项目是较难审的,原因是对有些项目和问题界限很难确定,有些施工单位想办法钻漏洞,在结算方面故意混淆概念,找漏调进行多报工程量来进行提高工程价款,如:建筑工程中的内外墙体面积应以实砌体积计算,要扣除梁、柱、门、窗体积,在实际工作计算时施工单位往往不扣或少扣梁、柱的体积,有些就不进行扣除相关项目等情况,要严格、细心的按要求进行审核。
3.要防止仪表、卫生器具、管道的阀门等附属项目已计入定额,施工单位又计入安装工程量,进行重复计算,在审核过程中要细心的进行核实看其是否进行重复计算、重复报送。
4.要防止钢筋混凝土基础T型交接处重复计算,以及各类梁、板、柱交接处受力筋重复计算等现象,这是施工单位编制结算资料惯用的手段,形成该减的不减,不该增加的增加。
(三)材料的审核
主要审查有无价格不实的情况,对主要材料和特殊材料定额用量是否按图纸和定额标准进行明细计算,是否提高材料损耗率等。对那些可以据实调整的材料要直接审查施工企业购进的相关原始票据,特别对装饰材料要加强审核力度,严格按定额标准进行审核。对施工期限较长的,材料价格浮动较大,审计是否根据施工合同规定的材料价格确认办法进行结算,有没有存在多报材料价格现象。在材料用量审核时,要审核材料的耗用量及价差;审核土建工程三大主材;钢结构的钢材耗用量及装饰工程、水、电、暖等材料耗用量。审核材料耗用量也是工程结算审计的重要环节。
(四)定额套用的审核
1.定额的选用是否正确、合法、合规、合理。在选择时是否存在地区之间的差别,套用定额要按有关法规进行选用。
2.审计定额的使用过程是否严谨,有无存在错套、乱套、高套、漏套定额现象。套用定额分为直接套用与间接(换算)套用。对直接套用定额的,审查套用定额有无就高不就低或多套定额的问题;对间接(换算)套用定额的,要审查是否按规定进行换算及换算方法是否合理、正确等。定额套用审核要注意由于存在定额缺项或定额使用条件不符而发生的高估冒算、弄虚作假的问题。要审核结算中所列工程项目、规格、计算单位是否与所套用的定额相符,是否有错套现象。应重点审核价高、工程量较大或定额子目容易混淆的项目,这是出问题的重点部位,保证工程结算审核的准确性。
3.是否存在忽略定额综合解释,不根据定额说明换算系数等情况应用定额乱套现象的存在。
(五)安全文明施工措施费、其他项目费的审核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and installation cost mainly refers to the construction of a project, the expected or actual expenses all the fixed cost.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construction cost of a comprehensive audit and key audit method, contrast examination and grouping calculation method, screening method and settlement audit manual review method, index verification method, the construction and installation cost of engineering quantity of the audit, the audit of fixed price, exploration agreement reasonable and authenticity, grasp the material price adjustment, the audit norm sub objective selection of five important aspects are briefly introduced.
Key words: Engineering cost audit; method;
中图分类号:TU72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审核的方法
工程造价确定与控制的主要环节之一是对建筑安装工程造价进行审核。为了科学、公正、合理、准确地审定工程造价就必须对建筑安装工程造价中的工程量计算、费率选取的合理性、单价确定的科学性进行审核。为最大限度节省投资资金,参与工程造价审核的造价技术人员要掌握准确的审核方法。以下系统的讲述了全面审核与重点审核法、对比审核与分组计算审核法、筛选法与结算手册审查法、指标审核方法。
1、全面审核与重点审核法。全面审核法主要是结合现行定额、协议、施工组织设计等按照施工图的要求进行审核的一种方法。此种方法适用于投资不多的项目,施工内容比较简单,初学者审核的施工图预算。全面审核的优点在于全面、审核质量高、效果佳,但是存在的缺点是时间及工作量大,导致了此种方法不利于适用投资规模大,审核进度较紧的情况。重点审核法即就工程预算中的重点进行审核,一般选择工程量大且费用比较高的分项工程的工程量作为审核重点。
2、对比审核与分组计算审核法。对比审核即同地区、用途、结构、标准一样的工程的造价应相似。重点是在能找到用途不同、结构形式不同、地区不同的工程造价审核方法,针对相近的指标给出工程造价。分组计算审查法是把预结算中有关项目划分若干组,对相邻且有一定内在联系的项目进行编组,用同组中一个数据审查分项工程量的一种方法。如把底层建筑面积、底层地面面积、地面面层、楼面面层、楼板体积天棚抹灰编为一组,再把底层建筑面积、底层地面面积算出,这些基数可以用于其它分项工程的计算,此法的优点是减少重复用工,提高效率,速度快。
3、筛选法与结算手册审查法。筛选法是首先确定基本值即找出部分分项工程在每单位建筑面积上的工程量、价格的基本数值,并归纳为工程量、价格基本值表,若审核的预算标准与基本值适用范围不符,就要做出相应的调整。此法的优点是问题能够得到快速发现,且易于掌握。结算手册审查法是把工程常用的构配件依据标准图计算并整理成结算手册的方法。利用结算手册能有效的减少简单的重复计算量,另外使用软件进行结算审查也是一种常用的方法。
4、指标审核法。造价审核中的指标审核方法是指在编制结算文件的造价指标分析表后,比较类似工程造价指标,找出审核的重点内容。工程造价指标体系法的内容主要包括量和价、建设条件等,通常有表明工程特征的技术性指标,关乎成本额高低、材料和人工节约量的经济性效果指标,材料利用情况、劳动力消耗情况的消耗性指标。此法较其它的最大优点在于能迅速的找出造价中的问题,并快速解决问题,还能提高投资审计质量,加强审计的社会影响力,并有利于造价审核方法的运用。
二、审核的重点内容
工程量是否正确,定额单价是否合理是预结算审核的主要方面,在施工图的基础上结合协议、工程变更签证、隐蔽工程验收记录等资料,并按照相关文件计算核实。以下主要从工程造价过程中的工程量的审核、定额单价的审核、探究协议的合理与真实性、把握材料价差的调整、审核定额子目的选用方面讲述了审核的重要内容。
1、探究协议的合理与真实性。现今我国的建筑工程项目规模较大,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为了更好的对工程项目进行监督与管理就必须提高内部管理水平。这就要求建设单位的基础管理人员在开工前做好图纸会审、施工图预算的审核与协议的签订工作,在施工过程中要对设计变更与有关签证从技术与经济两反面严格把关,工程完工后做好结算造价和资料审查工作。只有加强内部学习,提高实践能力,才能保证协议的合理与真实性,防止有些人为了利益同施工企业同流合污,出现乱签证、乱开单现象。
2、把握材料价差的调整。施工单位完工后,结算中材料价差应依据国家规定的定额消耗标准进行审核。若协议中没有规定的材料价格,承、发包方应就市场情况进行商量。在对材料进行审核时,必须把握的原则是确定计差价的材料,其次是确定预算价差和规定的采购费与材料市场价格出入的大小,最后在对特种建材、大型设备进行采购时,要进行实地审核。还要核实设计图纸所需材料用量的定额。
3、审核定额子目的选用。审核定额子目的选用主要是为了确保选用的定额子目与工程各分项工程特征的一致性,以及代换有无合理性。施工方对于模棱两可的子目单价采用的是套高不套低地选套定额子目,但是这种方法所造成的价格差别较大,所以必须严格的审核定额子目的选用。对于总价包干的工程,审查关注的方面是协议包干的内容是否完成,是否存在漏做的情况,若是单价包干的工程,审查的重点是包干单价中所包含的施工内容。
4、工程量的审核。工程造价中工程量的审核涉及到施工图工程量审核与现场签证的审核。在进行施工图工程量的审核时首先必须注意施工图和预算定额的规定工程计算量是否与工程量计算相符,其次是实际完成的工程量是否符合工程结算所报的工程量,最后是在多方施工的工程项目中,是否存在多个施工企业同报一个工程项目结算以及施工企业将同一工程多次混入其它工程进行结算的情况。现场签证的审核必须遵守客观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全面性原则。客观性原则包括审查签字的真实性和有无承发包两方的签字,整体性原则是为了避免工程量的重复计算,则对签证事项的考虑应当在整个工程的大环境中进行,全面性原则主要包含签证事项发生数量与签证事项发生的真实性。
5、定额单价的审核。工程造价中定额单价的审核主要包含人、材、机的审核,工程单价的计取原则,定额、取费的审核。其中人、机、材的审核必须依靠相关合同文件的内容与市场信息价执行,以及审查施工企业的原始票据,对施工较长工程依据合同规定的材料价格进行审核。工程单价的计取原则为合同中仅有类似于变更工程的价格参照类似价格变更合同价款,若已有适用于变更工程的价格则参照已有价格变更合同款价,若合同中上面所述的两种价格,应由承包人提出变更价格,并得到工程师的确认后才能执行。定额的审核包含定额的选用是否合理,审核过程有无混乱的现象,是否忽略定额综合解释,不依据说明换算系数等现象。取费的审核首先必须了解协议、合同、工程种类,其次结合实际情况审核费用定额及相关取费文件。
总而言之,工程造价审核工作非常复杂。工程造价审核人员应该熟练掌握造价审核的一些重要方法,以及审查涉及的重要内容,若不能掌握以上内容的话将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因此审查人员必须对工程造价进行有效控制,为国家节约大量的建设资金。
参考文献:
[1] 刘春生;浅议工程造价的预结算审核方法[J];河南建材;2011年05期
一、熟悉教材,把握逻辑关系
《审计学》课程内容丰富,信息量大,要掌握好课程内容必须非常熟悉教材,对于教材可先进行浏览阅读一遍,对全书内容做一个大致了解,然后,对每个章节进行细读,在阅读过程中对于不明白清楚的内容做好标识。在细读各章节后,在回头对作出标识的内容再进行学习,这对于掌握重点与难点有很大帮助。第一章至第四章介绍与探讨审计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第五章至第九章主要分析审计业务的实际操作过程;第十章介绍相关审计事项和审计报告;第十一章介绍其他鉴证业务和相关服务。审计学涉及的内容很多,如果不把教材真正弄懂,就忙于做练习题,必然事倍功半。只有将基本理论和方法与实际操作相关联的章节对照学习,在理解的基础上强化记忆,扎实地掌握本教材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才能掌握课程逻辑关系。
二、注重难点,理解重点内容
由于《审计学》是实践性、逻辑性、综合性较强的科学,是以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学、财务管理、企业管理等多个学科知识为基础。因此,学习时要注重对重点和难点的把握,审计的重点是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独立性、审计抽样、审计报告、实务循环方面,如在审计概论章节中要重点掌握三种审计的关系和特点;在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章节中要重点掌握独立性的含义及其具体运用;在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与法律责任章节中要重点掌握鉴证业务的含义、要素和分类,以及注册会计师承担法律责任的原因主要有违约、过失与舞弊,承担的法律责任有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在审计目标与计划审计工作章节中要重点掌握审计重要性,由于内容较抽象,应多联系实际思考问题,把问题具体化就容易理解了!在审计证据与审计工作底稿章节中要重点应掌握审计证据的充分性与适当性,要融会贯通,灵活运用,以及获得审计证据的程序;在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与应对章节中内部控制是重点,要着重掌握内部控制的含义、目标、五个要素及内部控制的局限性;在销售与收款循环审计章节中重点是检查主营业务收入确认的条件与方法、营业收入的实质性分析程序、销售的截止测试。应收账款审计重点掌握应收账款的函证,包括函证的范围和对象、函证的方式、函证时间的选择、函证的控制、对函证结果的总价评价等;在采购与付款循环审计章节中要重点掌握采购付款和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应付账款的审计,固定资产与累计折旧的审计;在生产与存货循环审计中重点应掌握存货监盘的含义、监盘计划的制定、存货监盘的程序、特殊情况下处理;在筹资与投资循环审计章节中应重点把握银行借款的审计、所有者权益的审计和长期股权投资的审计。特别要注意结合相关账户的会计处理和有关规定,分析业务处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的建议;在货币资金审计章节中重点是库存现金的监盘、银行存款的函证、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取得与检查;在审计报告章节中要重点把握各种意见审计报告的含义、出具条件和格式用语。每学习一章内容就针对该章内容多做练习,促进对知识的掌握与理解,并能及时发现问题。对于有些教材后没有相关的习题,则可选用职称考试相关的练习。对于重点内容老师一般要重复两到三变,让我们从视觉、听觉上对这些重点烂熟于心,对于非重点内容做到不忽略、不遗漏。非重点内容我们基本上通过课前预习、课后看书都能读懂。
三、牢记原理,学好课程关键
由于审计学课程与“会计知识”相关联,所以同学应视自己原有会计知识学习的程度来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不能无视自身的特点盲目选择不适宜的学习方法,比如基础较差的和基础较好的学生,在学习方法上不能都停留在解决应知应会的问题,而应有所区别。另外,同学们在学习中不能做到事先预习,事后总结、发现问题,不能将老师讲课的重点记录下来等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习效果。那么怎样才能学好呢?首先要搞清楚基本的东西,掌握审计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如第一章至第四章介绍与探讨审计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的知识必须搞清楚,你要不了解则后面动手进行的实务处理可能就很困难。对于这些概念一定要准确地理解其含义,对于相关理论不仅要掌握其内容,还有能够灵活运用,所以学习的方法很重要。一要根据学习内容选择学法,对理论性、知识性的学习内容,比如审计教材中的基础理论体系,应当运用讨论法、研究法;而对应用理论体系,应当运用观察法和操作法;二要根据学习形式选择学法,大学学习活动的主要形式有四种:课堂学习活动、自学活动、创造性活动和相互讨论、启发的学习活动。同学们可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最有效的学习方法;三要根据学习水平选择学法,基础较差的同学,在学习上首先要解决好应知应会的问题,着力培养基本职业技能;而基础较好的同学,应在培养基本职业技能的基础上,培养自己的管理技能与职业判断技能,使自己的专业技能达到较高水平。这样,不仅能学到知识,增强技能,而且还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四、多做习题,运用基本方法
一般情况下《审计学》课后作业是少而精,重点突出,难度适度,知识覆盖面广,同时题型多样化,同学们要及时巩固所学的知识点。因此,我们要通过做题目来了加以掌握的,对于其中出现比较频繁的概念和方法我都用纸记了下来,然后加强记忆。配合老师的讲解,多看看重点的段落,破解重点案例,增强风险审计导向的意识,这样学习会有比较好的效果。对于课后习题,我也是自己先做,做完后再去看答案解析,这样便于我对课本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目前,同学们都不愿意动脑子,听课当然轻松,跟着老师走就行,讲义也很薄,翻翻就完事,练习先看答案,甚至连笔都不用动。最头疼的就是自己看书自己做题(消除杂念情况下),那可真是费脑细胞,可是,也只有这种方法,才是通往成功的正道。因此,在课堂上要掌握每一要素具体内容核算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课后要多做题,最好的练习就是教材上的例题,基本上都把重点难点涵盖了。很多同学在利用这个资源的时候就是”看”题,而不是”做”题,看一看答案,都会,一做题,都不会――翻看书了然,关了书茫然,实际上是完全没有掌握。我的观点是,对于书上的例题,案例、不管大小,难易,都按照考试的要求认真的写在本子上,好好做一遍。一遍不行做两遍,这样反复记忆,加快速度,熟能生巧。我的建议是最少做两遍,一定要做到:做了就能掌握,掌握就能吸收,吸收就能融会贯通;对那种看题式的练习方法,越少越好!
五、案例练习,加深知识理解
由于审计理论比较抽象,同学们不易理解;审计专业又脱离实际,对掌握有一定的难度,尤其是经营业务、环境、审计实务中的具体环节却知之甚少,所以大量的实验课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尽量保持与理论课内容同步进行,教材各章节的内容老师往往采用案例导入的形式,使同学们进入特定的审计情景。随着章节内容的逐步展开,将揭示所导入案例中需要思考的问题,通过分析(讨论),引导同学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对审计学最新热点问题也可纳入其中,使学习内容常换常新,以便让同学们及时巩固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做到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二、编制年度审计计划
年度审计计划要切合实际,统筹兼顾、突出重点。遵循风险原则:全面评估被审主体风险状况,找出风险关键点,以此为基础确定审计重点。重点关注:企业管理薄弱环节和对经济效益产生重要影响的环节,关注企业面临的突出问题及企业年度重点工作中需要审计工作配合的内容。其次要善于捕捉外部市场和政策变化、内部重大人事、管理体制、制度变化可能给企业带来的不利影响,以及时发现和应对风险,增加内部审计的风险预警性。具体步骤:确定审计对象、对审计项目进行风险评估、按风险和重要性水平排序、列出年度项目审计计划。遵循成本效益原则:充分考虑企业内部可用的审计资源。特别是经济效益审计,如基建决算审计、投资效益审计、利润异常状况审计等都需要较高的专业素质,有时还需要相关的工程技术专业力量参与,因此,必须有能够胜任内部审计任务的审计人员和技术力量。另外在内部审计资源不足的情况下,采取内部审计外包的方式,也可以以达到事倍功半的审计效果。年度审计计划应在下年度开始前编制完成,并报董事会批准执行。
三、规范内部审计程序,提高内部审计质量
注重审前调查:通过对被审单位的基本状况的了解,分析可能存在的重要问题和线索,以此确定重要性水平和评估审计风险;围绕审计目标确定审计范围、内容和重点;根据审计项目的业务性质和审计人员的能力素质,安排和调配适当的审计组成员。编制审计工作方案:确定审计项目的操作思路、方法以及最终要达到的目标。工作方案要具体详细、切实可行,操作性强,具体内容包括:审计对象与范围、审计目的、审计的方法与程序、审计时间安排等。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写:审计工作底稿是内部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形成的各种工作记录和取得的各种文件资料,是形成审计结论、发表审计意见、进行审计处理的直接依据。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写要内容完整、记录清晰、结论明确,客观记录审计工作过程各环节和审计方式、查出的问题及与形成审计结论和建议有关的所有重要事项;底稿的记录做到一事一稿,要素齐全,对审计结论有重要影响的审计事项,要把相关的审计证据按照与审计事项的关联程度排序并附在审计工作底稿后,建立底稿与证据间的索引号,便于审计复核和事后查询。撰写审计报告:企业内部审计报告一般包括实施内审的基本情况、被审计单位履行职责情况、存在的问题、处理意见及建议等方面的内容。审计报告要以审计底稿为基础,按重要性原则安排报告层次,做到结构完整,条理清晰,用词恰当,文笔流畅;内容上要事实清楚,证据确凿,评价到位,定性准确;结论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具有建设性。避免主次不分,重点不明,定性不准,冗长繁琐。建立分级复核制度,对工作底稿和审计报告进行分级复核。复核时应做好复核记录,复核人应当签署姓名、日期,便于分清审计责任,防范审计风险,保证审计质量。
四、创新审计方法和手段,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和效果
一是改变传统的账簿查询为主的审计方法,广泛应用内部控制测试和风险测试技术实施内部审计。内部控制测试具体程序:调查了解内部控制,对评价内部控制进行初步评价,符合性测试,确定审计范围、重点和方法,实质性测试,审计报告。二是加快内部审计信息系统的建设。利用企业现有的信息网络资源,开发审计查证系统,改变审计人员传统的手工作业模式,实现内部审计的信息化和网络化。如在网络内部嵌入审计程序,建立审计在线监测制度,实现网络在线实时审计、非现场审计;收集企业各项经营管理资料,建立内部审计数据库,增强审计数据的采集能力、挖掘能力、转换能力和分析能力等;利用网页通报审计报告,开通上网查询等。
五、加强企业内部审计制度化建设
审计计划是指审计人员为完成各项审计业务、达到预期的审计目标,在具体执行审计程序之前编制的工作计划。“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是审计计划的指导思想,要想制定完善的审计计划,以合理保证审计人员收集充分、适当的证据,保持合理的审计成本,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就必须做好审计计划前期的调查工作。
一、计划前期调查的主要内容
1、确定进行前期调查的时间。按照相关审计法规,对被审计单位实施审计,必须提前3日下达审计通知书。因此,进行前期调查的时间应确定在下达审计通知后进驻被审计单位后进行。
2、前期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被审单位经营及所属行业基本情况,索取会计报表、合同、会议记录等经济资料利用分析性复核程序,初步评价重要性水平。考虑审计固有风险,从而确定审计重点领域,制定具体审计计划。
二、前期调查的重点和方法
(一)了解被审计单位经营及其所属行业的基本情况
1、审计人员在制定审计计划前要重点了解被审计单位的业务类型、产品或服务类别及经营特点;了解被审计单位的行业类型、主要产业政策和具体会计制度以及影响被审计单位的法律法规;了解其关联方和内部控制情况。毕业论文,内容。
2、了解基本情况的基本方法
(1)查阅行业业务经营材料。对被审计单位所属行业情况可通过以往的审计案例和行业报刊资料来获取行业生产经营特点、相关的成本、平均利润率等情况。对被审计单位的业务经营情况可通过查阅公司章程、会议记录、对重大经营问题的决策程序、查阅正在履行的合同、分析近几年度的会计报表和纳税申请表来进行了解。
(2)查阅以前年度审计工作底稿。通过查阅以前年度审计工作底稿,判断期初余额对本期财务状况的影响,并要重点了解上期期末已经存在的或有事项,所采用的会计政策是否一贯性。例如了解被审计单位的未决诉讼、未决索赔、税务纠纷、产品质量保证、商业票据贴现等对本期会计报表的影响。
(3)阅读会计报表的同时,实地察看被审计单位的生产经营场所及设施。依据报表中存货与主营业业务成本及预收账款项目的对应关系。实地察看被审计单位生产经营场所及设施,产成品、在制品的数量与资产负债表列示存货余额的适当性,通过与被审计单位工作人员的交谈,可以初步了解人员结构、人工成本、物料消耗及单位成本和目标利润的情况。毕业论文,内容。
(4)询问内部审计人员。了解被审计单位的业务经所属行业的基本情况。例如,从内部审计机构获取企业部门机构设置,得知某些特点部门或下属企业内部控制的强弱,了解有关企业管理层和机构的重大变化及决策程序,确定关联方及其交易的存在,对于已经确认的关联方,在制定审计计划时,要让每位审计人员都了解并注意收集有关关联方交易的证据。
(二)利用分析性复合程序对会计报表进行分析,为制定审计计划做好准备。
1、计划审计前期使用分析性复合程序的主要目地是使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的经营情况获取更多的了解及其确认会计报表数据间的异常关系和异常波动,以便查找出存在潜在的错报风险领域。
2、使用分析性复合程序的方法
(1)确定将要执行的计算与比较。①绝对数比较。比如将本期金额(如应收帐款,主营业务收入等账户余额)和预期(上年数或本年计划数)金额进行简单比较,如相差较大,可在制定审计计划时预以重点考虑。②会计报表的纵向垂直分析,比如计算本期毛利率与预期数比较,以发现异常变化。毕业论文,内容。③比率分析。比率分析是审计人员和财务分析人员常用的分析方法。比如用速动比率、流动比率、资产负债率,初步判断被审计单位的偿债能力和财务风险;用应收账款周转率、存活周转率、产值利润率来评价企业经营情况。
(2)估计期望值。①根据本期间内会计要素之间的关系估计期望值。例如负债平均数额的增加会导致利息费用的增加,应收帐款的增加,可能会导致坏账费用的增加。②根据会计信息同相关非会计信息之间的关系估计期望值。例如,非会计信息指标的工人数、产品数量、生产经营场所的规模与可以预计会计信息指标工资费用、制造成本与主营业务收入的账户余额。
(3)执行计算比较。对于发现的重大差异或波动,判断其重要性,同时确定差异或波动对审计计划的影响。
(三)编制审计计划前要重视对重要性水平评估。
1、编制审计计划时,必须对重要性水平做出初步判断,以确定所需审计证据的数量。在制定具体审计计划时,要考虑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毕业论文,内容。
2、审计人员在审计计划前期调查时要关注会计报表、账户余额和交易额两个层次的重要性。①会计报表层次重要性评估,一般采用固定比率法和变动比率法。例如,国外知名的会计事务所,习惯上用的固定比率法是以净利润的5%―10%、总资产的0.5‰―1‰,营业收入的0.5‰―1‰作为重要性判断基础。采用变动比率法时,对于规模越大的企业允许的错报或漏报的金额比率就越小。②对账户余额和交易额进行重要性评估时,把审计时间重点分配到错报或漏报可能性较大的账户。
(四)审计计划前期对审计固有风险的调查是制定审计计划、关注和规避审计风险的前提。
1、调查的重点是管理人员的品行、能力、承受外界的压力及其业务性质、容易错报的会计报表项目和账户交易额。
2、调查的方法。①通过询问合同执行情况以及对诉讼案的调查了解,确定管理人员的诚信度,如果管理人员的经营诚信度高,那么固有风险就低。②通过对报表的阅读和查阅借款合同来了解管理人员是否遭受着异常压力,如果被审计单位资产负债率高、被银行逼迫还贷、企业已连续几年亚种亏损,那么管理人员受到的异常压力大,固有风险较高。③关注被审计单位容易错报的的会计项目,例如,被审计单位常常以待摊费用、预提费用、存货和其他应收款、其他应付款调节利润,因此很容易产生错报或者漏报。④运用专业判断,确定账户余额的可靠程度。例如,或有损失,坏账准备,存活跌价准备、固定资产折旧等账户金额,出错的概率比较大,审计人员要重点关注其固有风险的水平。毕业论文,内容。⑤关注被审计单位的会计期间,尤其是临近会计期末发生的异常和复杂交易。例如会计年度即将结束确定的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关联方交易以及下一会计年度初的销售退货交易,可能意味着被审计单位有“粉饰”会计报表之嫌,相应的固有风险较大,在制定审计计划时期要特别关注。毕业论文,内容。
副教授,硕士,从1992年起开始从事会计职称考试培训,从1 993年起从事注册会计师考试辅导工作,多次参加全国注会考试阅卷工作。中华会计网校(www.chinaacc.com)著名辅导专家。
2006年度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又一天天临近了。为了帮助考生顺利通过审计学的考试,我们对2006年审计的变化及重点、难点进行剖析。
一、2006年审计教材的主要变化
总体来讲,2006年审计教材在内容上没有大的变化,主要是一些小的修改。其具体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第一章审计类别中增加了对按目的和内容分类的介绍;
2.第一章增加了审计方法的内容;
3.删除了审计目的的内容;
4.第二章增加了其他鉴证业务的内容,使注册会计师的业务范围更加完整;
5.删除了注册会计师行业管理的内容。
二、重点、难点剖析
根据近三年的考试情况分析,2006年审计考试仍是注重审计理论结合实务,以实务为主的考查方式。为此,我们建议考生关注以下重点内容:
1.明确风险导向的审计思路
在今年教材的第一章中增加了审计方法的内容,明确了审计的方法从账项基础审计发展到制度基础审计再发展到风险导向。考生应特别注意的是在今年的考试大纲中要求考生掌握实施风险评估程序的基本原理,这就意味着考生应明确风险导向的审计思路。
根据有关风险导向的审计准则,我们可以将风险导向审计的基本思路归纳如下:
第一,注册会计师应当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以足够识别和评估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而在这一过程中,注册会计师通过实施的询问、分析程序以及观察和检查程序来识别和评估财务报表的重大错报风险就是风险评估程序。
第二,注册会计师应当针对评估的财务报表的重大错报风险设计和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以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这里的进一步审计程序包括控制测试和实质性测试程序)
尽管我们提醒考生关注到风险导向的审计思路,但考生也不必为此过于担心,因为审计近三年的命题思路就已经体现了风险导向。例如,我们近年主要考查的分析性复核和内部控制,这都是实施风险评估程序中非常重要的内容。
2.审计质量控制
审计质量控制是近年经常考查客观题的知识点,但也可以考查简答题。考生应把握好质量控制的含义、全面质量控制的内容以及全面质量控制与项目质量控制的关系。
现行的审计质量控制基本准则将来要被新准则中的《业务质量控制》和《历史财务信息审计质量控制》具体准则所替代。尽管新准则在内容上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但该准则的本质仍然是保证审计准则得到执行,最终保证审计质量;而且新准则中的质量控制政策和程序的核心内容仍然包括职业道德、审计业务的接受与保持、工作委派、指导监督与复核、咨询和监控等。新质量控制准则的变化主要体现在:第一,强调了项目负责人对审计质量承担的领导责任;第二,增加了意见分歧的控制政策和程序等内容。
3.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
职业道德的内容已经连续4年考查了简答题。在2006年的考试中考生既要把握好客观题,也要掌握好简答题。为此,考生应掌握好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基本准则和职业道德规范指导意见的内容。应做到根据题目所给的资料,分析判断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是否违反职业道德。
4.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责任
2006年的审计考试大纲中要求考生明确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责任。由于注册会计师执行的会计报表审计最终是对被审计单位的会计报表发表意见,这也就注定了区分审计责任和会计责任的重要性。应该说,注册会计师只是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的鉴证人,并不是保证人,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才是会计报表的保证人。考生应特别关注在被审计单位舞弊和违反法规行为中区分管理当局的责任和注册会计师的责任。在这里考生应明确:第一,注册会计师只有按照审计准则的要求实施审计,保持合理的怀疑,才能履行好审计责任;第二,注册会计师无论怎样努力只能做到合理保证。
5.审计具体目标
(1)管理当局对会计报表的认定
这部分内容属于重要的审计理论。考试题型也多样化,既可以考查客观题,也可以考查简答题甚至综合题。但近年的考试中,单独考理论的内容比较少,对这部分知识的考查主要是理论结合实务,也就是要求考生应做到将认定目标理论与重要项目的实质性测试程序相结合,融会贯通。例如,2005年考查的第四个简答题针对所列示的各项认定,代注册会计师列示出为实现各认定的审计目标应实施的最常用的实质性测试程序。
在新的《审计证据》准则中将原来的五认定改为按各类交易和事项、期末账户余额以及列报和披露进行区分。这部分新准则的内容,在教材中以国际准则的形式来反映的,并在2005年的考题中已经进行了考查。
(2)审计具体目标
审计目标是基于审计总目标和管理当局的认定推论得出的。要实现审计目标,必须实施具体的审计程序,最终才能对会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考生应将审计目标理论与会计报表各业务循环的具体审计实务(10~14章)相结合,融会贯通。这部分知识可以考查各种题型。例如,在近几年的客观题中经常针对注册会计师要实现的审计目标,列示若干审计程序,要求考生指出其中恰当或不恰当的审计程序等。
6.明确注册会计师的计划审计工作
在2006年的考试大纲中要求了计划审计工作,这是新审计准则中的一个具体准则,以替换现行的《审计计划》具体准则。根据《计划审计工作》准则,注册会计师在执行财务报表审计时应当计划审计工作,使审计业务以有效的方式得到执行。该准则的主要内容包括:初步业务活动;总体审计策略和具体审计计划等八个方面的内容,充分体现了风险导向审计的要求。
7.执行分析性复核程序
该内容是近年考试的重点,各种题型均可能涉及,特别是近年在综合题中涉及分析性复核具体的运用。考生应掌握在实施风险评估程序时如何通过分析性复核确定审计重点领域。例如,在2003年和2004年的综合题中都考查了结合利润表及其相关资料,要求考生指出审计的重点领域。注册会计师通过对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及其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性复核,从而发现异常趋势或波动,进
而确定为重要审计目标,制定有针对性的测试程序,以合理发现会计报表中重大的错报和漏报,最终发表适当的审计意见。新审计准则中《分析程序》具体准
则与现行的《分析性复核》具体审计准则在本质上没有重大的变化,新准则体现了风险导向审计,在内容上较原准则也更细致。
8.审计重要性
属于重点、难点和考点,各种题型均可能涉及。考生应掌握:第一,审计重要性的含义;第二,审计重要性的运用。尤其是在编制审计计划时如何确定会计报表层重要性水平和账户交易层的重要性水平。在评价审计结果时如何考虑重要性。该审计准则没有重大变化。
9.审计风险
新审计准则将风险模型改为:审计风险=会计报表的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该模型虽与现行的审计风险模型(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有一定的变化,但考生在今年的考试中可以将现有的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合并视为会计报表的重大错报风险。
考生应掌握:第一,审计风险的含义(客观存在的签发不恰当意见的可能性和可接受的签发不恰当意见的可能性);第二,会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也就是实施风险评估程序;第三,检查风险的评估。
考生还应明确重要性与审计风险的反向关系。重要性水平越高,会计报表使用人能容忍的错报越大,则注册会计师审计后,已审会计报表中有重大错报未被发现的可能性就越小。
10.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理论知识属于重要的知识。考生应明确内部控制要素,应将内部控制理论与各业务循环内部控制的实务结合起来,融会贯通。同时,考生还应把握好对内部控制的测试与评价。例如,2005年的第二个综合题,资料中描述了注册会计师所了解的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情况,要求考生能够指出其是否存在重大缺陷,提出改进意见,进而确定控制测试程序,指出涉及的相关认定等。应该说,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设计有重大缺陷和执行失效的地方,就是会计报表存在或很可能存在重大错报漏报的领域。内部控制及其测试的相关新审计准则与现行准则相比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11.审计抽样
2006年考试大纲要求考生掌握审计抽样。而且在近几年的考试中客观题和综合题均涉及了审计抽样的知识。考生应掌握好注册会计师如何在控制测试和实质性测试中确定样本量,如何选取样本,以及对抽样结果的评价。
12.各业务循环主要账户的重要实质性测试
属于重点、难点和考点,各种题型均可能涉及,近几年所占分数较多,充分体现了突出实务的命题原则。考生应注意:第一,将主要账户的认定目标理论与实质性测试程序结合;第二,掌握好函证、监盘、截止测试、分析性复核等程序;第三,还要特别注意掌握好有关的会计知识。
13.特殊项目的审计
特殊项目在历年的考试中都作为重点进行考查,各种题型均可能涉及。考生应掌握期初余额、关联方及其交易、或有事项、期后事项、持续经营等特殊项目的审计程序以及对审计意见的影响。同时,对特殊项目中涉及的会计知识考生也应掌握好。
在新审计准则中《首次接受委托时对期初余额的审计》、《持续经营》、《关联方》这几个准则没有发生重大变化。《期后事项》具体审计准则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但其中资产负债表日到审计报告日期问的期后事项变化不大。
14.审计报告
(1)差异调整表和试算平衡表的编制。考生应掌握好调整分录的编制。
(2)审计报告内容。考生应掌握审计报告的基本要素和各种类型审计报告的格式。
(3)审计报告类型。考生应特别要掌握好综合题,最终应能够确定意见类型,草拟审计报告。考生应掌握各种审计报告类型出具的条件及专用术语。
在历年的考试中审计报告类型的确定都是综合题必考的知识,例如,2003年和2005年均考查了调整分录的编制和审计报告的草拟;在2004年的简答题和综合题中也考查了审计报告类型的确定。
15.验资
(1)审验程序
属于重点、难点和考点,各种题型均可能涉及。考生应掌握出资者以货币、实物、无形资产出资时,注册会计师应执行的审验程序。在此要注意产权转移手续、利用前其他注册会计师和专家的工作、以前的出资情况等问题。
关键词:审计 科学理念 管理科学化
0引言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步伐的逐步加快,党和人民对审计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社会各界对审计监督的期望值也越来越大,面对新的形势、新的任务,审计工作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灵魂和指南,牢固树立科学审计理念,不断提高审计执法水平和审计项目质量,努力打造审计项目管理科学化,提升审计为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服务的新境界。
1树立科学审计理念,认真履行审计监督职责
科学审计理念,就是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审计工作的灵魂和指南,把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为审计工作的根本目标,把提高依法审计能力、实现审计工作科学发展作为有效履行职责的重要途径。
1.1准确理解和把握审计监督与服务的关系。审计监督是手段,审计服务才是目的。要树立科学审计理念,就要把推进依法审计、维护民生,推进改革和促进发展作为审计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审计服务要着眼于促进改善民生和社会和谐,审计监督要注重关系民生和社会和谐的重点领域,重点项目和热点问题。
1.2树立大局意识,强化效益审计意识。科学审计理念本身要求审计工作行政成本最低化、审计成果最大化。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从国家经济发展的宏观层次上研究和分析问题,认真履行审计监督职能,推动宏观调控政策的落实。
1.3完善体制机制,推动审计制度建设。发现和查处被审计单位违规违纪的问题,要从数字和问题背后的根源进行分析,深入揭示体制和机制层面的问题,提出审计建议,促进制度完善。既要坚决查处损害人民群众利益的重大问题,又要着眼社会长远发展。
2抓审计项目管理,做好审前准备工作
古人云不打无准备之仗。做好审前准备工作对完成每项审计任务至关重要。只有编制内容详尽,具有可操作性的审计实施方案,才能更有效地指导审计实践。在编制审计实施方案时注重以下几个环节:
2.1明确审计目标,细化审计内容。审计目标决定审计内容,审计内容为实现审计目标服务。细化审计内容就是要根据审计目标的要求,有选择的确定需要查明的具体经济事项。细化审计内容应该有确定的审计范围和重点,应该与审计目标密切相关。
2.2找准审计切入点,突出审计重点。选择审计项目时要选择重点投资项目、关系民生和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突出审计重点,是选择对实现审计目标有重大影响的审计事项。编制审计实施方案时,要认真分析审前调查取得的资料,结合以往的审计成果,分析可能存在的问题和线索,确定审计重点。
2.3科学全面系统,明确审计步骤和方法。确定审计步骤和方法的原则是能够指导审计人员实施审计,具有可操作性,并且能够减少随意性,避免审计资源浪费。为确保审计工作质量,审计人员应根据审计实施情况,适时调整审计实施方案,进一步确定适用的审计步骤和方法。
2.4明确工作分工,落实审计责任。编制审计实施方案时,应当明确审计组长、主审及审计人员各自承担的责任,建立审计项目质量责任追究制度。同时,上级主管部门应定期检查审计项目档案,对查出的问题予以通报,进一步强化审计人员的责任意识。
3抓审计方法创新,推进公共财政审计一体化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对审计的需求增加,人们对审计的要求提高,广大审计工作者不得不认真总结经验、寻求科学的方法,努力提高审计质量以满足社会的需要。
3.1实行专项审计,做到“两个结合”。一是专项审计与财政预算执行相结合;二是专项审计与经济责任审计相结合。要将部门审计、预算执行审计和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等有相地结合起来,统筹安排,上下联动,开展行业“一条龙”审计,既避免了多次进点,又节省了审计成本和时间。
3.2注重审计过程,做到“四个落实”。严格按照审计准则和规范开展工作,实行三级复核,认真把好审计程序关、法规应用关、资料取证关、报告质量关,对事实不清、证据不足、适用法规不当以及审计程序不到位等不符合要求的,坚决纠正,不留后患。在具体实施中做到’‘四个落实”,即领导责任落实、宣传工作落实、督办措施落实、审计结论落实。
3.3创新审计方式,实现“四个转变”。审计方式从真实合法型审计向绩效型审计转变;事后审计向事前事中审计转变;分散型向行业型转变;单纯的查账型向查账与调查相结合的转变。
3.4探索审计手段,坚持“四个结合”。一是对重点领域、重点单位采取同级审计与上级审计相结合的方法;二是账面审计与清点固定资产相结合;三是抽查业务档案与清理收费票据、银行账户、库存现金相结合;四是传统审计方式与计算机辅助审计相结合。
3.5推动审计成果转化,提升效益审计。审计人员要做到勤动脑、勤动手、勤动笔,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利用审计资源,从宏观着眼,微观入手,注意发现带有普遍性、倾向性及深层次的问题,向政府各部门提出有价值的、切实可行的建议,形成高质量、高水准的审计“精品”。
4抓审计监督内容,揭示制度和管理层面上的问题
从审计实践看,当前开展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审计监督,在监督内容上应更广泛、更深入、更注重从现象看本质,这就要求在监督内容上做到“五个必审”:
一是职责定位。市县长工作职责范围很宽,要注意区分市县长和部门的职责,市县长经济责任审计就是要紧紧围绕市县长的职责来认定其经济责任,有些与市县长职责关联不大的部门的问题,可以不必列入市县长经济责任审计。确定被审计单位和延伸审计单位时,要把重点放在与市县长工作直接相关的部门。重点关注其财政性资金的流向、使用、管理等内容,对单位本身一些财务核算上的问题一般可以不予涉及,发现问题可以告知当地审计机关,以集中审计目标。
二是责任定位。市县长的责任很多包括责任、人事责任、外事责任、安全责任等各方面的责任,认定其责任时一定要定位在经济责任上。经济责任及评价在时间定位上主要围绕市县长的任职期间开展审计。
三是寻找审计的切入点。市县长是否按章办事依法行政是认定和评价市县长经济责任的基点。审计发现,有的地方财政预算不报同级人大批准,这是典型的不依法行政的问题。同时,审计仅仅是对市县长监督的手段之一,审计的和手段受到多方制约,要以当地财政财务收支为基础进行审计。
四是把握审计的落脚点。市县长领导、决策经济工作的能力和个人廉政情况是市县长经济责任审计的重点内容。按照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的监督,加强对人财物管理和使用的监督”的要求,开展市县长经济责任审计,要把落脚点放在各项重大决策和执行环节是否符合程序,财政财务收支是否符合国家政策法规、个人是否廉洁自律上。重点关注市县长对国土资金、财政退库、挖革改资金、土地出让金、粮食风险金、城建、、水利、农业综合开发等资金审批情况,以及这些资金的使用方向、使用效益,来评价和界定县市长的经济责任。
二、突出审计的重点
一是突出共性问题。这些年市县长经济责任审计发现普遍存在的违规退库、税收征管、土地出让金、政府负债、违规确定经济政策等共性问题,就是市县长审计的重点问题。对“两保”即社保资金和环保资金进行审计,也是当前热点、重点和难点问题,它直接与公共财政支出、结构、效益相关。
二是突出重点单位。从这几年市县长审计情况看,80%违规违纪问题集中在8个必审单位,在这8个单位中,问题又集中在财政、税务和土管部门。因此,突出重点,就是要紧紧抓住那些掌管资金比较大的单位不放,审深、审细、审实。根据不同的特点,确定不同的重点,有专项资金、基金的,以专项资金、基金的管理使用为重点;对执收执罚部门,以罚没收入收支两条线为重点;有重点项目的,以重点项目的决策程序、合同及执行情况为重点;下属单位多的,对下属单位作必要的延伸审计或抽审。开展延伸审计也要坚持突出重点的原则,围绕界定市县长的经济责任这个主线来确定延伸的重点内容和单位。对一些与审计重点关联不大的问题或是当地审计部门可以重点关注的问题,尽量不要牵涉审计过大的时间和精力,要集中力量,确保重点。
三是突出重点内容。在审计内容上,以政府财政资金作为抓手。重点对预算执行、预算退库的合法性;罚没收入、行政性收费是否纳入一般预算;有无超越权限擅自减免税费;政府负债规模构成及偿还能力;重大经济决策、财政财务政策的内容、决策程序及合法性;政府性基金或重大专项资金使用效益进行审计。
三、综合运用多种审计方法
1. 经济责任审计与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结合。对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中查明的问题,问题产生的背景、原因,分清是个人经济问题还是财政财务收支的违纪问题,分清是工作中不熟悉财经法规还是明知故犯而出现的问题,分清是延续下来的问题还是任期内新出现的问题,把财政性资金的收支管用运营情况与经济责任履行情况有机结合起来这实质上是经济责任审计。经济责任审计是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的人格化,将落实经济责任作为经济责任审计和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的连接点。
2. 适当开展延伸审计。对一些行政执法的部门,要适当延伸;对重大事项追溯以前年度并延伸审计相关单位;对上审计报告的问题,要有延伸的旁证材料。延伸审计要以界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为主线,以促进当地经济健康为根本出发点,将管理的薄弱环节和易发生违纪违规问题的部门和资金作为突破口,抓住因重大决策失误导致效益低下和严重违纪违规问题的线索,查深查透,必要时要延伸审计二、三级预算单位和其他单位。
3. 有选择地采取抽样审计。市县长经济责任审计内容多、被审计单位多,特别是税收征管、土地出让、建设项目等数量较大,对一些项目和指标根据审计的目的、重点,有选择地采取抽样审计,能有效提高审计效率。对投资项目,可以随机抽审几个;对征用土地、对农户的补助等,也可以抽审几个乡镇,乡镇中抽审几个村,每个村再抽取一部分农户,这样的抽审就比较客观集中。
4. 开展审计调查。审计调查是广义的调查,审计人员除了自己组织实施审计调查,也可制定一些调查表格发给被审计单位进行自查。审计人员对自查表格进行归纳分析,是能够获取有用的审计证据的。2004年在市县长经济责任审计中我们专门安排了政府负债和土地出让金两项专项审计调查,调查的目的是通过点上的情况为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议和意见。如土地出让金的管理和使用审计调查在摸清情况,摆明问题,分析原因的同时,还征求被审计单位和有关部门的意见,究竟如何管理和使用这项资金比较好,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意见和建议。
5. 运用机辅助审计。运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既可以做到全面审计,又能方便快捷地获取有关信息,减少传统手工审计下的工作量,提高数据的准确度,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台州审计组在审计过程中采取计算机辅助审计,建立了相关的审计平台,取得了比较好的成效。台州审计组分成两个审计小组,通过星型结构小型局域办公协作,及时将在审计实施过程中有关的审计事项签证单、审计工作底稿、各种审计取证表格等资料录入到计算机中,通过共享文件夹便于审计小组之间、审计人员之间共享审计资源,及时了解审计有关情况,大大提高了审计工作效率。
6. 实地审计和送达审计相结合。在经济责任审计中,对于只进行财务收支账面审计,核实一般审计问题,不需要谈话和大量盘点资产内容的部分部门和单位,可以实行送达审计的方式。采取实地审计和送达审计相结合,能够缩短审计时间,节约审计人力资源。如余姚、定海审计组根据重点与一般相结合的工作思路,对“必审”单位采取就地审计,对延伸单位则采用送达审计的方式,扩大了审计覆盖面,为保证审计质量奠定了基础。
7. 鼓励被审计单位自查自纠。这些年市县长审计,坚持边查边改原则,鼓励自觉纠正违规违纪行为。省厅对被审计单位自查自纠的问题基本上从宽从轻处理,对审计进点前各地自行纠正的,审计一般不再处理;对审计过程中能自觉立即纠正的,处理时从宽掌握;对历史沉淀较长、短期解决有难度的,及时制定整改措施、计划等,处理时从有利于当地经济发展、稳定角度给予支持。由于鼓励被审计单位自查自纠,各市县自行纠正违规行为态度积极。从纠正问题的角度看,审计的目的已经达到了。
8. 引入绩效审计的思路。在市县长责任审计中完全开展绩效审计尚有一定的难度,可先引入绩效审计的思路,将政府绩效审计作为市县长经济责任审计的创新点进行有效的尝试和突破。市县长经济责任审计在政府绩效上进行探索,不仅深化了审计,拓宽了审计范围,从深层次揭示了市县区域经济的真实状况,也为全面、准确评价市、县长经济责任和工作业绩奠定了基础。市县长经济责任审计直接涉及市县财政财务、经济工作实绩,直接涉及市县长政绩。通过对国有土地出让金、重大投资项目、更新改造资金、农业综合开发资金、财政重大投入、上级下拨的各项专项资金等财政性资金使用效率、完成任务和目标的效益、资源使用和配置的合理性、有效性进行审计,审计中重点关注资金的使用效果、分配的结构、重大投资项目的效益等方面内容,重点查明财政资金管理不善、决策失误造成的严重损失浪费和国有资产流失等,评价当地政府性资金使用方向是否合规、资金使用是否达到预期效果、是否兼顾了效益和人民群众的利益。在对财政性指标中,通过任职前后对比,动态分析各项指标增长比例,评估现有的经济结构、财政收入结构对经济发展的,全面地、地、辨证地揭示市县经济发展状况、经济发展潜力、基础设施建设、财政性资金收支结构和政府推动经济发展的施政成本,为认定和评价市县长经济责任提供依据。
四、借鉴有关成果和资料
1.市县长经济责任审计核心是财政收支审计,在市县长审计中要注意运用以往财政同级审和上审下的审计资料,使市县长审计与财政审计有机结合起来。同时还要注意运用专项审计资料。目前,我省共设立了13个专项资金,省里先后都组织过审计,这些审计结果对市县长经济责任审计很有价值。另外,通过审阅被审计单位的内部审计和自查资料,在市县长审计中也要注意运用。根据资源共享的原则,对当地审计机关和社会审计等部门出具的审计报告,则通过核实确认予以采用;对其他部门提供的资料,引用时要让他们作出真实性承诺。
2.从查阅市县政府常务会议、市县长办公会议等有关会议纪要、会议决定和领导干部签批有关报告、文件、抄告单入手,从查阅以往年度领导干部述职报告、省市有关部门对市县業务工作的考核结果等入手,了解领导干部任职期间本市县的经济决策、经济活动等有关事项,从中选择确定具体的重点审计内容,并围绕该内容审计或审计调查有关单位。通过查对市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出台的各项经济政策、财政财务管理政策进行梳理,并与国家现行经济政策相对照,检查和发现市县政府是否存在违规制定财税政策等问题。
五、客观评价和防范审计风险
客观评价与防范风险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客观评价是前提,防范风险是目的。只有坚持客观评价,才能防范审计风险;要防范审计风险,必须坚持客观评价。
一是坚持评价。按照科学的发展观对市县长的经济责任进行评价,这在当前尤为重要。不管是对经济发展速度、财政收入增长速度还是城市基础建设等方面,都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环境和城乡的协调发展,用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去分析和评价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
2电力工程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内容
全过程跟踪审计的主要内容和关注要点,应根据工程不同阶段进行确定。
2.1立项阶段
在投资立项阶段,主要是通过审查与评价拟上报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科学性、完整性和可行性,为决策层提供决策依据,降低投资风险,提高投资效益。
2.2设计阶段
在设计阶段,工程造价控制是关键。设计阶段对工程造价有决定性的影响,设计方案审查的重点是设计方案的深度、科学性和经济合理性。设计深度达不到要求或存在重大缺陷,将直接影响工程量清单和据此计算的招标控制价的准确性,将在施工过程中形成大量的设计变更。施工图要重点检查委托设计合同中对设计质量的控制措施,技术管理部门对图纸的修改和完善,对设计方案经济合理性的评价方法等。
2.3招投标阶段
招投标阶段是项目建设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公开招投标程序来确定施工单位,可以合理控制工程造价,确保工程质量达到设计要求。招投标阶段重点把关该公开招标的项目是否公开招标、施工单位的资质审核、招标文件内容和招标控制价,检查招标文件是否符合法律法规及行业规范的要求,招投标程序是合法,招标过程是否真正做到了公平、公正、公开。工程量清单应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中介机构编制,清单项目有无漏项或重复,审查工程计算的准确性,项目特征描述是否准确性完整,有无漏项和重项,审查招标控制价计算是否正确合理。
2.4合同审查阶段
对中标单位跟踪合同的跟踪审计,主要落在造价结算、风险约定、变更确认上。施工合同应在合同正式签订前认真详细地审查其主要内容,如主要条款要与招投标文件保持一致,合同主体是否经评标小组确定,内容齐全完整,意思表达清晰准确,重点关注与工程造价有关的条款,如工程预付款及工程进度款的支付时间、比例及支付方式,清单项目及变更项目的结算办法,工程质保金。
2.5设计变更与签证
在施工过程中,设计变更与签证越多,造价变化越大,变更与签证是跟踪审计的重点,此阶段主要审查设计变更与签证的程序合规、变更依据合理、变更资料齐全、内容真实、变更手续完备,重点关注施工承包单位提出的设计变更与签证。对重大设计变更和签证,审计人员要关注施工方案设计单位、业主单位和监理单位的审批意见,及时预测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及时提出审计建议和意见。
2.6隐蔽工程审计
由于隐蔽工程覆盖后再审核非常困难,审计人员要关注隐蔽工程的各个工序,详细记录审核过程,适时拍摄照片和录像记录,预防施工过程中偷工减料和结算时的高估冒算。
2.7工程进度款审计
重点关注工程款进度款计算是否正确,避免工程进度款超付。审计人员要通过分析施工单位的报价,重点关注数量较大、综合单价高、施工工艺复杂的分部分项工程。通过审查招投标文件和施工合同中重点分部分项工程的内容和清单中的项目特征描述,检查材料品牌、型号规格与合同约定是否一致,注意区分工程量清单内外项目的结算方式,清单中已包含的项目按投标报价结算,清单未包含项目按合同约定计价方式结算。
2.8工程结算阶段
工程结算阶段重点审查送审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完整性;审查预付款和甲供材料是否全部扣回,业主分包工程是否已全部扣减,扣减金额是否计算正确;项目工程量及工程总价款的计算是否准确,取费依据是否正确;审查设计变更与签证的工程价款是否已含在投标报价内,有无漏项重项,工程价款的调整办法是否符合招投标文件及施工合同等。工程结算的审计中,重点关注是否存在超进度付款、建设资金和生产资金是否独立、有无浪费等。坚持“先审计、后付款”原则,确实工程控制质量和造价。
3全过程跟踪审计的原则和方法
3.1原则
(1)以工程量和工程造价为重点进行审计在跟踪审计中应重点关注工程量的审计,工程量的大小决定了工程费用的金额,施工企业为了多算工程费用首先是在工程量上想办法,围绕复杂工程、变更工程、量大工程、隐蔽工程、高造价工程、新技术新材料工程为重点,抓住工程量和工程造价中的重点进行审计。(2)以工程绩效为目标进行审计跟踪审计要考虑建设项目的绩效,使建设项目投资的经济社会效应最大化,形成合理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保效益。在审计过程中,电力工程项目投资额度大、施工线长、涉及地域广、建设周期长、施工条件复杂,关系到区域经济建设和民生发展,其经济和社会效益的要求高。要以工程绩效为目标进行审计,加强工程建设中程序的公平、公正、公开,深入工程建设的可行性研究,提高勘测、设计和施工的质量,避免重复投资和低效益投资建设项目,科学优化,提高资源利用效率。(3)以跟踪工程全过程为原则进行审计以项目建设单位内部审计为主,坚持内部审计和外部设计结合,对电力工程项目的合同管理、资金管理、施工过程管理、质量管理、工期管理等,进行全过程跟踪审计。加强各生产环节的衔接,工程项目的跟踪审计应从管理审计、会计审计入手,改善管理漏洞,降低工程造价,提高工程投资效益。
3.2方法
(1)大宗材料设备采购审计对大宗材料设备采购审计,审计组应及时获取招标采购合同、供货材料及设备的性能指标及价格等资料,在充分论证和调研基础上及时进行综合评估和市场询价后,向工程管理部门或施工单位提出合理的建议和相关意见后,由工程管理部门或施工单位按照要求进行招投标,择优选购材料设备。(2)工程进度款审计施工单位根据监理单位签字认可的工程量月报统计资料,提供工程进度支付款申请后,施工监理人员和甲方工程项目代表审核,提出具体意见认可后,项目建设管理部门根据审计意见,方可支付工程进度款。(3)工程变更审计工程变更有施工图变更和指令类变更。对工程变更造成的合同增减工程量,首先需由工程管理部门以书面形式予以确认有关变更费用,同时必须附加变更费用预算说明。再由监理单位和甲方工程项目代表对变更费用进行审核,提出审核意见。最后审计项目组对变更费用的程序合法性和合理性进行审计,工程管理部门根据审计意见,签订变更合同或协议,作为结算依据。(4)工程索赔审计工程索赔首先由施工单位及时提交索赔申请,并附相关损失费用计算的书面材料,再由施工监理单位和甲方工程项目代表进行审核,最后进行工程索赔审计。审核根据审核意见,主要针对索赔原因、真实性、合法性、完整性、正确性进行审计确认,由工程管理部门与施工单位落实索赔金额,作为结算依据。(5)竣工结算审计项目管理部门根据施工单位提供的竣工结算报告和竣工结算资料后,提出具体意见,应及时提交审计项目组和造价审计机构。审计项目组根据工程结算要求进行竣工结算审计,提出审计意见,工程管理部门按照审计意见和造价审计意见及时进行竣工结算。(6)竣工决算审计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后,建设单位应及时编制项目造价和投资效果的竣工决算报告,进行竣工决算审计。竣工决算审计包括竣工财务决算说明书审计、竣工财务决算报表审计、工程竣工图审计和工程造价对比分析审计四个部分。
4问题和对策
4.1问题
(1)用电需求的快速增长导致供电不足,大量电力工程项目纷纷上马,形成工程项目繁多、审计力量不足和审计不及时。(2)大量未竣工电力工程建设项目,存在领导干部调离或离退,导致“先离后审”的现象。(3)高效和集约化的电力行业重组与现有审计要求和效率不协调,审计依据和工作标准难以统一。(4)部分企业领导思想认识和重视不够,配合积极性不高,甚至设置障碍,影响审计工作的正常开展,增加了任期审计工作的难度。(5)有些审计形成的意见,执行力度不够,存在审而不改、审而不纠的现象,审计的严肃性与权威性得不到充分的维护。
4.2对策
(1)全面审计,先审后离,突出重点审计中要多方面调查、全方位审计,抓住重点要点,发现问题一查到底,坚持“全面审计,先审后离,突出重点”。在干部离任之前,按照规定及时对决策正确性、是否充分利用优惠政策、工程勘察设计质量、工程设计方的招标、招投标管理的规范性、工程量清单、变更签证管理、材料采购、工程造价的控制、竣工结算等,全面而突出重点进行审计。(2)取证准确,客观公正采用多种科学取证工作方法,坚持识图分析法、现场调查法、调研取证法、核对验证法等多种方法结合,取得实际工程资料,全面掌握真实情况,形成客观实际审计意见,真实反映实际情况,事实要清楚、评价要公正、处理要合理合规,以保证审计结论和审计决定的公正性、客观性。(3)加大审计力度,提高审计队伍素质建立国网、省网和下属控股电力公司的自上而下、分级管理的审计队伍,坚持理论学习与联系实际相结合,从业务、法规上加大培训力度。不断创新审计思路,改进方式、方法,面对新问题,提高审计队伍素质。(4)全面执行全过程跟踪审计要求对具有大量隐蔽工程的电力工程项目,事前审计结合事中审计和事后审计,尤为重要。在工程施工之前提前介入,对工程前期的可行性研究、投资计划、初设批复、材料设备、施工内容、工程总造价、设计监理的招标、合同管理等,进行监督、督导,完善相关手续、流程、制度。事中审计重点审计工程是否按图、按规范施工,变更项目记录和资料的完整性。事后审计主要对工程决算书的编制是否规范、材料用量及价差是否准确等。(5)落实审计意见,总结经验教训对形成的审计意见,该惩处应及时惩处,认真总结经验和教训,分析共性问题,通过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审计工作水平。
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在审计上应注意把握以下重点:
1、强化内控制度的符合性测试。建立健全完整配套和相互制约的内部控制制度是部门单位规范管理、促进经营的前提条件,也是堵塞漏洞、杜绝浪费,提高效能的重要举措。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过程,也是对内部控制制度符合性测试的全过程。从基础性工作入手,审核责任人任期内有无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及落实情况如何,并以此检查验证资产、负债、损益的真实可信度。通过审核内控制度找准症结所在,缘由,并以此做出恰当的评价。
2、注重审核任期经济责任目标。经济责任目标是以责任状的形式明确了责任人任期内各项考核指标。审核经济责任目标,是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内容之一。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在充分维护责任目标的基础上,围绕责任目标量化并细化审计内容。企业经济责任目标一般包括销售、税利、利润、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开发、资产保值增值等,实施审计时则应围绕上述内容,拓展和延伸审计内容。如审核固定资产投资,应依据项目计划和招投标合同,审核实际投资支出,并将投资收益列作审计内容。资产的保值增值应以企业的净资产为审核依据,它是对资产、负债、损益内容的真实性审计。
3、加强对资产、负债、损益审核。资产、负债、损益的审计蕴含在对经济责任目标的审计之中,是对各项财务收支真实性、合法性的审计,也是对责任人任期内贯彻执行财经纪律、廉政规定的检查监督。审核、比较任期终与任期初始阶段资产负债的增减变化,是审核检验责任人任期内资产是否保值增值的依据,是对责任人任期内经营成果的最终确认。
审核资产,应依据企业提供的实物盘存资料及相关的账、证、单、经济合同,审核货币资金、存货、固定资产、长短期投资、在建工程等实物资产的真实性与完整性,将责任人任期终了货币资金的实际结存额,任期内形成的有问题存货,固定资产增减内容,长、短期投资损失或收益,在建工程支出及合同进度作为主要内容审核清楚。审核资产额中的费用支出,应同核实损益结合起来。将票据充抵现金、充抵银行存款的支出,未按受益时限摊销的费用,虚列应收款的支出以及挂账的待处理资产净损失等应列未列损益核算的资产内容作为审核内容,区分资产中费用支出的合理挂账,以核实资产的真实性;审核负债,应当以任期举债、举债用途及效果为主要审核内容;审核损益应与核实资产负债相联系,将任期内所有者权益中“未分配利润”反映的盈亏额与任期内应摊未摊、应提未提、应付未付、应转未转等损益真实核算的相关内容作为审计重点,以核实损益的真实性。
4、关注审核债权债务。债权债务的审核是任期责任审计不可或缺的,包括审核责任人任期内债权债务的增减变化、债权债务的真实性、债权债务的结清情况、债权的变现能力和举债偿债能力、有账款的成因及潜在损失等。责任人经手尚未结清的债权债务,应作为重点审计内容。依据购销合同、相关票据审核应收、预付,应付、预收等往来账项业务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与合法性。依据其他相关合同,审核其他往来。逾期应收款、不良举债、结算中形成的有问题资金和任期内发生的坏账损失,这些应是深度审计的内容。对工程支出类债务的审计,应将工程合同、招投标标书、工程决算报告、工程审计报告作为审计内容,审核工程往来结算的真实性。债权债务审计是资产、负债、损益审计的构成内容,又是离任审计中不容忽视的一项重要内容。
针对上述审计内容审计时,应以测试内控制度为基础,以审核任期经济责任目标为主线,以核实资产、负债、损益为重点,结合查究违规违纪行为,相关审计内容交织穿插,相互印证,把握要点,突出重点,形成对责任人任期经济责任的全方位审计监督。
二、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风险及控制
内审机构开展经济责任审计的风险主要来源于:对本部门、本单位的责任者及员工较为熟悉,发现问题不好深究,情况调查不够深入;对本部门、本单位以往情况比较了解,容易产生麻痹思想而简化了相关程序,或形成思维定式,对已发生的变化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本部门、本单位对固有的审计步骤和已十分了解,提前做好了应对“准备”,使调查取证增加了难度等以及其他一些不可控制的风险。
对于不可控制的审计风险,可通过预测、评估、转移和回避等多种途径来加以缓解或抑制。对于可以控制的风险,应坚持独立、客观、公正的立场,严格执行审计规范中对审计内容、方法和程序的有关规定加以控制。具体做法:
1、注重内控制度的评审。内控制度评审是审计的重要内容,而且其本身也可起到防范审计风险的作用。若内控制度不存在、不合理、不健全或执行乏力,就必须实施详细全面审计并予以提示,从而降低风险。并且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和执行与责任人的经济责任和管理能力是息息相关的,加强内控制度的评审,则奠定了对责任人评价的基础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