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03 15:19:40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医疗设备市场调研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一、背景
融资租赁是指实质上转移了与资产所有权有关的全部风险和报酬的租赁。近年来,政府对区县级公立医院投入平均不足5%,医疗保险的控费和延迟结算,也影响医院的资金流转,医院融资渠道变窄,对大型医疗设备的需求迫切,对外融资是不得不考虑的问题,因此融资租赁医疗设备应运而生。国家下发的医改指导意见指出: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到医疗卫生服务产业,融资租赁医疗设备正好符合公立医院利用社会资本的政策导向。
二、融资租赁医疗设备的益处
(一)筹资限制少,获取所需资产快
通过融资租赁可以有效地托管融资渠道,对区县级公立医院现金短缺的情况进行有效的缓解,对于区县级公立医院来讲,运用融资租赁所需要的医疗设备其手续更加的简单,在还款方式上也更加的灵活。融资租赁的方式将所有权与使用权、经营权相互分离,这样可以使得信用风险得到降低,并可以让租期和租赁物的最终处置方式更加的灵活、快速。
(二)减轻区县级公立医院资金成本的负担,加速医疗设备的改造
对于区县级公立医院来讲,其资金本就有限,在采购医疗设备时有诸多限制,特别是各种先进的大型医疗设备,会使得医院承担相当大的负担。而通过融资租赁的方式则可以有效的减轻区县级公立医院资金成本的负担,同时还可以快速的获取相应的医疗设备。
(三)帮助医院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医院综合竞争力
通过融资租赁的方式购置大型的医疗设备,可以使得设备配置达到最优化,扩大服务量,使得医院综合竞争力得到有效提升。
三、医疗设备融资租赁的必要流程、步骤
(一)融资设备的确定
融资前首先要开展严密和细致的市场调研,熟悉该设备的适用范围、在市场中的占有率、在技术及价格上的优势、可能获得的产出,考虑本院医疗水平、医疗对象消费水平、市场竞争等,运用科学的预测方法开展成本效益分析,做出可行性论证报告确定融资设备。
(二)筛选租赁公司
选择信用等级高、资金充裕、有融资租赁医疗设备经验的租赁公司,尽可能选有医疗器械经营资质的租赁公司。
(三)向租赁公司提出申请
向医院确定的公司发出租赁申请,详细介绍租赁的医疗设备的具体参数,以及医院的其他一些要求。
(四)签署租赁合同
认真阅读,详细了解交货验收和租金的支付方式等条款后才能签订,因为租赁合同是双方权益的重要保障。
(五)医疗设备的交货及验收
注意交货地点及验收环节。
(六)租金的支付
按合同约定支付租金。
(七)残值的处理
租赁期满按合同约定处置。
四、运用融资租赁时应注意的问题
(一)决策前要了解设备购买正常成交价格、银行利率、租赁公司必要利润等因素并确定租赁价格,根据医院的实际偿债能力及预计租金支付能力,选择医院急需同时现金流入量稳定的设备。
(二)个别医院为了缓解医院的流动资金短缺,采取售后回租方式筹集货币资金,有的把已经抵押的资产进行售后回租取得货币资金。虽可以,但增加了医院的财务风险。
(三)个别医院不重视融资租赁医疗设备的日常管理工作,没有把医院融资租赁医疗设备纳入固定资产账进行管理。对财务部门、使用科室、资产管理部门要实施“三账一卡”制度,保证账证、账账、账卡全部相符,要实行责任制并指定专人管理,制定规范化的操作流程并建立使用档案。
五、区县级公立医院融资租赁案例
笔者所在的医院近几年正进行医疗设备方面的投资,为改善医疗硬件环境,医院在2012年组织设备科、影像科、财务科等部门成立调研组,进行过一次为期3个月的市场调查,根据我区的潜在的医疗消费市场,经反复论证与科学决策,成功地与某租赁公司签定了16排螺旋CT、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的融资租赁合同。例如首付款:30%;保证金:10%,医院无违约可冲抵最后几期租金;租赁期限:5年;付款方式:月付;租金起算:安装调试成功后,医院签署的接收证书之日当做起租日。设备投入三年来,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所以,区县级公立医院通过融资租赁医疗设备,增加了医院的先进医疗设备,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医院的经济效益,使医院在医疗市场竞争中能够发展和壮大。但是,融资租赁医疗设备有利有弊,应谨慎使用,在运用时要做好多方面的思考,取长补短。并且,呼吁国家有关部门制定区县级公立医院融资租赁的办法,规范融资租赁医疗设备行为,促进区县级公立医院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陆玉玲.医院融资租入医疗设备的会计处理[J].经济师,2011(5).
融资租赁又称为设备租赁,是一种集融物、融资、贸易、技术更新于一体的新型金融产业。医疗设备的融资租赁具体操作过程如下:医院根据自身医疗设备需求选定医疗设备供应厂家,并与厂家确定所需设备的名称、型号、价格以及其它性能参数,接下来融资租赁公司向供应厂家购买医院选定的医疗设备,在医院与其签订相关融资租赁合同后可将医疗设备租赁给医院,同时,租赁公司根据设备价格和医院的付款方式向医院定期收取租金,当租赁期满后由医院和融资公司共同商定设备的最终归属。
融资租赁涉及医院、融资租赁公司、设备供应厂家三方关系,在进行医疗设备融资租赁时应该按法律程序签订相关租赁合同、购买合同,以保证三方的合法权利。
二、医疗设备融资租赁的主要方式
目前大型医疗设备的融资租赁方式主要有简单融资租赁、合作租赁、分成租赁等。
简单融资租赁指的是医院在选定医疗设备后,由租赁公司根据设备价值和医院付款方式来确定医院每期应缴纳租金的租赁方式;合租租赁则是指租赁公司和设备供应厂家相联合,共同向医院租赁设备;分成租赁指的是医院在支付租赁公司部分保证金后,剩余的租金根据医院的收入情况按比例支付给融资租赁公司。
三、大型医疗设备融资租赁效应评价
1.正面效应
(1)为医院提供融资渠道。目前我国医疗机构发展建设所需要的资金主要依赖于政府投入和医院营业所得。近年来,由于医疗成本的一再提升,医院的资金仅能维持自身运转,无法满足医院发展建设的需要,同时由于卫生行业自身的特殊性,社会资金很难注入医疗机构。通过融资租赁可将社会资本注入医院,解决医院现存的医疗设备需求大和资金困难的矛盾,同时有利于提升医院的服务质量,从而促进医院的发展建设。此外,与办理贷款相比,融资租赁具有手续简单、审批快等特点,不失为一种良好的融资渠道。
(2)提升医院实力和竞争力。医院通过大型医疗设备融资租赁,可以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获得先进的医疗设备,进而增强医院自身的竞争力。由于医疗设备融资租赁租金采取定期定量支付的方式,这就为医院合理安排资金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性。与直接购买相比,医院通过融资租赁的方式获得医疗设备减少了大量的资金投入,也为医院增加了可流动资金。同时,科技的飞速发展是医疗设备的更新换代速度也不断加快,医院通过融资租赁可以加快对医疗设备的更新,应用新设备、新技术,从而提升其综合实力。
(3)优化大型医疗设备配置。我国医疗资源在不同地区、级别的医疗机构间存在较大差异。某些发达地区高级医院淘汰的医疗设备往往是某些落后地区小医疗机构所急需的。通过医疗设备融资租赁,可以将某些过时的、多余的医疗设备委托给租赁公司,并由租赁公司将其租赁给有需要的医疗机构,在获得医院流动资金的同时,使医疗设备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同时,对于租赁公司而言,可以先将先进的大型医疗设备租赁给大型医院使用,当租赁期满后,在保证医疗设备质量的情况下,再以低价租赁给边远地区的小医院,从而达到医疗设备资源区域化的合理配置。
2.负面效应
由于我国医疗设备租赁市场发育不成熟、规范性低,医院在进行融资租赁时,难免面临相应的决策风险和信用风险。另一方面,医院与租赁公司之间又存在利益的互相牵制,当两者利益发生冲突时,病患将可能成为最终的利益牺牲者。
(1)医院承担较大的经济风险、法律风险。融资租赁的实质与银行贷款相似,但与银行贷款相比,融资租赁需要包含利息费、手续费以及其它杂费,导致其直接成本高于全额现金购买,同时,医院拥有租赁的医疗设备使用权、收益权,医疗设备的盈利、亏损都由医院一方承担。
我国的融资租赁还处于起步阶段,规范程度较低。医院在做出融资租赁决策前,必须要对医院自身情况、租赁公司的情况和融资租赁的具体操作方式进行较长时间的分析论证,才能最终做出决策。
(2)对病人的利益造成影响。大型医疗设备融资租赁的开展,为医院提供了较好的融资途径,同时也促使了医院引进了大批先进医疗设备。这就使医院在为病人提供服务时,注重于设备收益,而忽视了病人的实际需求和经济承受能力,为病人带来不必要的经济负担、造成的社会影响较为恶劣。同时,由于目前租赁市场存在规范性不强、成熟度不好,某些租赁的医疗设备质量较差,在使用中可能发生故障或给出错误诊断结果,直接影响到病人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四、大型医疗设备融资租赁时应注意的问题
1.选择融资方式
在进行大型医疗设备的融资租赁时,医院的财政部门与医疗设备管理部门要进行密切配合,在综合考虑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医院自身具体情况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融资租赁方式开展工作。具体而言,当租赁设备的使用期限与设备使用寿命接近时,宜采用简单融资租赁;如果是对大型医疗设备进行短期租赁,可采取经营租赁;大型高精尖设备的融资租赁以在2年内收回投资成本为宜。
2.了解设备信息
目前租赁市场中,存在大型高精尖医疗设备定价偏高的现象,有的融资租赁公司的设备要价远远高于设备的真实市场价格,所以医院在进行大型设备融资租赁时,应该对设备的功能性能以及市场价格展开充分的调研,避免因仓促签约而给医院带来的经济损失。
3.选择大型规范的融资租赁公司
因为我国的医疗设备融资租赁尚处于起步阶段,市场的规范性、成熟性都不高,所以医院在进行大型医疗设备的融资租赁时,首选国家经商务部或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的正规融资租赁公司。此外,医院选择租赁公司时,必须要进行细致的市场调研和实地考察,同时可以听取其它兄弟医院对融资租赁公司的相关评价,最终选择正规的、综合实力强、经验丰富的大型融资租赁公司开展业务。
4.对融资租赁的大型医疗设备集中管理
对医院通过融资租赁引进的大型医疗设备应进行高度集中的管理,在收费管理、租金支付、利益分配上统一标准,避免造成管理混乱和财务混乱。
5.对融资租赁的大型医疗仪器进行产权界定
通过融资引进的医疗设备的产权关系到利益分配和设备维护维修、折旧、报废,其中涉及不少经济、会计上问题。因此,在对大型医疗设备进行融资租赁时,应将其产权明确为一方所有,尽量减少因产权不明或多方共同拥有而导致管理不善、产生经济纠纷的可能性。
6.维护医院自身的合法权益
在进行大型医疗设备融资租赁时,医院要加强对租赁设备的验收,同时通过与设备供应厂家、租赁公司签订三方合同的方式,保证租赁设备的日常维护和技术支持。
五、医疗设备租赁前景评价
未来,随着医疗事业改革和市场经济建设的不断深化,大型医疗设备租赁行业将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前景广阔。
1.发展信息化租赁管理平台
随着医疗设备租赁市场的不断发展壮大,租赁市场中的医院、融资租赁公司和设备供应厂家也将越来越多,为维持规范的市场秩序、实现资源共享,建立规范的信息化租赁管理平台十分必要。医院可以通过信息化租赁管理平台获得关于租赁公司、医疗设备厂家的相关信息,通过网络方式实现大型医疗设备的租赁,也可以在该平台上及时与其它兄弟医院进行医疗设备交流,从而起到对医疗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因此,发展信息化租赁管理平台,不仅仅是租赁公司、设备厂商的需求,也是医院本身的需求。
2.与设备供应厂商直接建立租赁渠道
目前参与医疗设备租赁领域的多为国内大型的租赁公司,如远东国际租赁股份有限公司、深圳金融租赁有限公司、浙江金融租赁股份有限公司等。由于大型医疗设备属于高精尖设备,具有较强的专业性,普通规模的金融公司即使有实力购买、租赁医疗设备,但在租赁定价过程中往往因为对医疗设备不了解,而与设备供应厂商进行不断的沟通和协调,最终无形中增加了医院成本。因此,医院未来可以考虑直接与设备供应厂家进行融资租赁,在降低医院成本的同时,及时获得设备供应厂家提供的专业服务和技术支持。国外的大型医疗设备制造厂商,如西门子公司和通用公司等都提供融资租赁的服务,如果医院能与其直接进行合作,便能获得更多益处。
3.租赁方式的发展趋势
简单融资租赁、合作租赁、分成租赁是目前国内较常见的融资租赁方式。随着医疗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医院将会不断通过各种手段和措施降低自身的营运成本,因此今后分成租赁将会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4.融资租赁产品范围
目前医疗设备的融资租赁大多集中在大型设备上,随着农村医疗市场的改革和发展,社区医院和小型医院也将可能面临资金周转困难的问题,因此医院今后也将会考虑采用融资租赁的方式购买中小型设备,这同时也为中小型社会资本注入医疗行业提供了条件。
5.引入保险机制
随着社会资本不断的注入医疗设备租赁行业,各种经济风险也将不断提升,因此,对医疗设备的融资租赁开展保险服务十分必要,就目前的发展趋势而言,日后保险公司必将针对此行业逐步开展相关业务。
六、相关建议与改进措施
1.学习借鉴先进经验
由于我国大型医疗设备融资租赁起步较晚,目前尚处初级阶段,在操作中难免存在不合理、不规范的地方,为了使医疗设备的融资租赁得以健康、快速的发展,应该积极借鉴其它行业融资租赁的成功案例、学习发达国家融资租赁的成功经验,规范医疗设备融资租赁程序,确保融资租赁的顺利进行。
2.加强市场管理与资金引导
目前租赁公司分为两大类,分别由商务部和工商局两个不同部门管理,这两类租赁公司的规范化程度不一,市场定位也不明确。因此,在进行市场管理时,要针对这两类公司的具体情况,设立相应的管理标准,从而规范医疗设备融资租赁。
一、公立医院采购的现状
采购品目繁多。公立医院因其特有的医疗专业性质,采购物资具有品种多、价值高、专业强的特性。采购品目多达成千上万余种,金额少则几十万元,多则达上千万元。主要包括药品、医用物资、医疗设备、通用设备物资、信息系统、服务和基建等。同时,医疗器械多为临床所需使用,为保证所采购的仪器设备高效、精密、先进,要求公立医院有相当高的采购管理水平和专业技术人员。采购部门分散。目前,公立医院仍没有实行集中采购模式,部分公立医院虽已单独成立采购部门,但采购前后端衔接还不顺畅。就大多数公立医院而言,采购可以是任何一个部门执行,包括行政办公室、后勤、信息、护理、临床医技等各部门。这种相对分散的采购模式不仅增加了采购成本,也很难统一管理和监督。采购方式多样。公立医院资金大多都来源于财政资金,应根据政府采购相关制度实施采购,采购方式包括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竞争性磋商、单一来源采购、询价等。对于药品、医用耗材、科研试剂等物资的采购,公立医院为积极响应国家医疗卫生制度改革,探索建立了适应新医改环境下的集中采购供应链模式,构建并完善了集约化、规范化的供应保障体系。
二、公立医院采购的主要风险点
1.盲目采购的风险有些医院在申请预算时,需求部门故意夸大所需设备的功效及产出效能,对设备产生的效益估计编制较为草率,致使设备论证专家给出错误评定;有些医院设备论证不充分,没有调研临床的实际需求,对设备使用人员所具备的技术条件不甚了解,致使买来的设备没有医技人员可以操作;有些医院在申请预算时一味贪大求洋,实际上国产设备都能实现这些功能,致使预算金额居高不下,有违国家对国产品牌的政策倾向引导。盲目采购的结果就是设备闲置率高、预算资金浪费,使医院甚至国家蒙受经济损失。2.暗箱操作的风险有些医院有长期合作或私下早已属意的供应商,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往往会采取先试用后的方式,招标实为走过场、拆分项目“化整为零”规避招投标、招标文件设置歧视性条款等方式避免招标,想方设法变相直接指定供应商,导致公开招标不公、不正、不透明。这种风险可能滋生腐败,在公立医院采购过程中,如出现单位与个人接受供应商的回扣,包括医院接受利益相关方的捐赠或科室医务人员、采购人员接受供应商的红包、回扣等,势必加大了采购人员向该供应商倾斜的概率,因优亲厚友而排斥其他潜在供应商参与竞争。3.成本失控的风险公立医院采购缺乏专业的医疗设备采购管理人员和监管人员会导致医疗器械招标不力。主要体现在采购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一般对于设备性能、使用寿命、价格价值、售后服务等信息的掌握程度,卖方更占优势。采购方如果在价格谈判前没有做好充分的市场调研,谈判时很容易被卖方忽悠。如果又遇到事先已同相关科室达成口头协议的供应商,在谈判时会不利于谈判。此外,低价中标高价维保的情况也屡见不鲜。医疗设备、信息系统等供应商为了抢占医院的市场份额,往往投标报价相当低,但后续的封闭式耗材试剂、设备系统维保费用高昂,如买一套信息系统每年要花费15%~20%的维护费用,导致医院每年的维保成本居高不下。4.医疗安全的风险医疗安全始终是公立医院牢固守卫的“生命线”,不光是对医生技术上的要求,更是对医院所用的包括设备、耗材、试剂、药品等各方面物资的质量都提出了高要求,一旦质量得不到保障,采购与临床脱节,结果往往会是致命的。但目前招标的评标机制并不健全,综合评分法评标价格仍占主导地位,“价低者得”的现象普遍存在。供应商无利不为,价格压低可能伴随着产品质量不过关、售后服务不及时、配件更换频率高等多种后遗症。所以对医院而言价格不应成为唯一或居多的评判标准,医院的供应商如果未对其产品进行时刻跟踪和评价,医院收到患者和医生的投诉,小则整改,大则引起医疗安全事故或医疗安全纠纷,将会给医院带来巨大的损失。5.合同违约的风险对医院而言,合同是保障医院合法利益的有效途径,是供应商违约医院维权的有利证据。但医院大多没有独立的法务部门,有些供应商利用违法合同侵犯医院合法权益,签订不公平条款或条款不明确迷惑医院,如合同条款中未对维保范围和后续维修费用加以明确,导致产品维护需另外收取零配件费用、上门费甚至人工费和税费,增加医院的维修成本;再如合同条款中对到货时间约定宽泛,医院叫货后供应商以各种理由迟迟不供货,造成医院业务开展的延误等。医院对采购合同审核不严或对采购合同管理不细,会造成合同管理混乱,甚至出现因违约而被对方追责的结果。
三、针对采购风险的审计对策
加大对医院采购项目全程跟踪审计的力度,包括对预算论证、招标文件、评标程序、合同签订、内控管理等的全面审计监督,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及时整改,有效降低医院采购风险,使医院采购能规范、透明、健康、高效地运作。1.加强采购执行前期审计,降低闲置风险一是立项的合理性。内审要对影响采购项目的因素进行分析,知晓医院的采购意向,请购理由是否充分,是否符合科室及医院的发展规划;向使用科室了解医疗设备或耗材的库存和使用情况,请购数量是否结合医院发展需要及实际库存拟定;向财务部门了解设备耗材所涉及的业务收入及费用支出情况。二是论证的充分性。内审要参与采购前的论证,主要是对需购置的医疗设备及耗材的特点、用途、临床应用价值的论证情况,实际利用率和成本回收期等指标,申请论证表内容的完整性及论证数据的准确性等方面进行审计,了解项目的开展是否能为医院科研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充分了解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三是程序的合规性。了解项目是否经科室充分酝酿并集体决策,若为“三重一大”项目,是否提交党委会会议同意;物资的准入是否经委员会集体讨论通过;项目资金是否已纳入医院年度预算,预算的批复和申报情况是否一致等。相关审查资料包括:请购报告、立项报告、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绩效评价报告、各项审批手续、预算批复文件,项目拨款情况、相关会议记录等。2.加强采购招标过程审计,降低流于形式风险一是市场调研是否充分。采购部门在执行采购前应充分了解市场,政府采购项目若没有公开调研这一步骤,那其招标的公平性将会被质疑。可询问采购部门了解其市场调研的方式,对产品产业发展、市场供给、同类采购项目历史成交信息,以及对运行维护、升级更新、耗材试剂等方面的熟知程度,调研对象是否不少于3家且具代表性。二是招标文件是否合理。《政府采购需求管理办法》财库〔2021〕22号文中,明确应将采购需求管理作为政府采购内控管理的重要内容,建立审查工作机制,成员应当包括内部监督机构。根据文件精神,内审应当参与招标文件的制定,并给出合理的建议,商务和技术条款是否符合采购项目的需求,包括资格条件的设置是否合理,技术要求是否指向特定的专利、商标、品牌等从而限制潜在投标人;评审因素设置是否具有倾向性,采购进口产品是否必要,是否落实支持创新、绿色发展、中小企业发展等政府采购政策要求。三是招标信息是否公开。要确保充分竞争,必须选择正确的采购方式,并依法进行公开。如采用单一来源采购方式的,理由是否充分,是否符合法定情形。是否在相关网络媒体中披露采购信息,财政项目是否在财政网上进行政府采购意向公开,并在医院官网上同步公开采购意向满30天后正式启动等,使潜在供应商都有渠道知晓采购信息并有足够时间作准备。相关审查资料包括:采购计划、市场调研记录(咨询、论证、问卷调查等)、技术参数审核表、招标(需求)文件、公示信息等。3.加强供应商报价的审核,降低成本失控风险一是对投标人提前进行审核。为了防止泄密,供应商的投标文件要统一收取,“串标”行为的遏制虽然在实际操作中存在一定的难度,但内审人员从收取投标文件就开始介入监督会降低其发生的可能性,如审查投标文件是否存在从同一邮箱、同一地址发出的情况,投标单位是否存在关联关系等。二是核实报价依据的充分性。内审人员应通过参与价格谈判会、审查投标文件和报价明细等方式对价格进行全过程监督,关注采购报价的依据是否充分,投标报价是否合理,是否存在投标单位相互串通故意抬高价格的情况,包括信息来源的真实可靠性、价格构成的可比性、“隐形捆绑式消费”的强制性,尤其关注不平衡报价,纵向、横向多角度比较价格,如报价高于原合同的采购价格,需进一步核实分析具体原因。三是注重对价格资料的收集。内审监督往往因为专业的缺乏存在“外行监督内行”的情况,可采取到不同医院参观考察各医疗设备或耗材的质量、价格、使用及售后服务等情况,同时应注重采购信息的记录和积累,医院采购的品种基本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建立“价格大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和评价,可供日后采购价格作为参考。相关审查资料包括:投标文件(包括电子版)、价格谈判资料、供应商授权委托书、报价明细、历史合同数据等。4.加强供应商管理的审计,降低医疗安全风险一是供应商资质是否符合规定。对医疗器械生产厂商及商资质证照进行审核,是把好入院的第一道关,在招标环节应仔细审核医疗器械注册证、权是否过期等,确保供应商资质符合规定。此外,供应商的诚信也很重要,应关注中标商纳税、社保、廉政等多方面信息,对经核实有商业行贿行为的供应商,及时纳入不良记录,不得购买其产品。二是是否建立供应商考核机制。采购部门应参考使用部门的意见,对供应商进行考核,内审对考核结果给予合理评价,评价其是否按时、定期、综合各科室意见进行考核,考核内容是否全面,是否涵盖了产品质量、价格、有效期、交货及时性、供货条件及其资信、履约情况等内容,是否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三是PDCA闭环管理是否执行。采购部门完成采购后,内审对采购后期管理进行评价,对采购的设备或耗材的运行成本和使用效益进行分析;依据供应商考核和临床反馈、患者体验和投诉等对产品质量、供应商服务进行综合评价,发现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反馈给采购部门,采购部门采纳审计建议并运用于改善业务流程,以PDCA闭环管理模式,可以大幅度降低内耗,实现工作质量的提升和医院采购的良性循环,降低因产品质量、供应商弄虚作假给医院带来的医疗安全风险。相关审查资料包括:供应商的资质证明等应标文件、评标报告及中标通知书、企查查等信息平台、供应商不良事件登记表、供应商考核表、产品质量反馈表等。5.加强合同条款签订审核,降低合同违约风险一是合同文本的完整性。关注合同文本是否包含法定必备条款和采购需求的所有内容,是否包括:标的名称,质量,数量(规模)、履行时间(期限)、交付地点和方式、包装方式、价款,付款进度,支付方式,验收、交付时间、质保范围和期限、违约责任与解决争议的方法等。特别是医疗设备型号是否准确、附件清单是否齐全、运费和保险费由谁支付等都要明确,以免引起法律纠纷。二是合同流程的合规性。关注采购项目的上述合同要素是否与招标文件、投标文件一致;合同签订是否按规定流程审签,合同内容是否经相关部门及领导会签,是否由法律顾问审定;合同签订是否及时,是否在中标结果公布后一个月内签订,防止项目被人为搁浅,发生中标不应标的情况等。三是合同签订的有利性。合同双方往往都会提供对自己有利的模板进行签订,内审应关注合同条款是否保护了医院的合法利益。如是否明确供应商交货质保的要求并分期付款;是否明确验收标准,对于如家具类货物运输环节的损坏是否明确了责任方等;对于长期运行的项目,要充分考虑成本、收益,及可能出现的重大市场风险;是否在合同中约定成本补偿、风险分担等事项。同时,要关注合同变更问题,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相关审查资料包括:招标文件、投标文件、合同审批流程、合同原件、上会记录等。
四、结语
综上所述,公立医院要想降低采购风险,内审部门就要对采购项目的各个环节提前介入,做到“事前预警、事中控制、事后监督”的动态融合管控,并采取行之有效的审计方法,从合规性审计转变为增值性审计,规范采购行为的同时也为医院控制价格当好参谋,及时纠正问题,使采购从计划到实施全过程都合法合规,从源头上避免采购风险的产生。
参考文献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Fixed Assets Management of Medical Equipment
WANG Fei-fei
(Zhejiang Zhoushan Hospital,Zhoushan 316000,Zhejiang,China)
Abstract:From the perspective of Zhoushan hospital,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of the fixed asset of medical equipments,and proposes the solutions.
Key words:Fixed assets of medical equipments;Bar code;Checking
随着我院的医疗设备种类日益繁多,数量持续增长,截至2014年年底我院医疗设备固定资产总值已达2.8亿,并保持每年千万的上升速度。那么如何管理医疗设备固定资产,使之在安全有效地满足临床和科研需求的同时,既能降低老百姓就医费用,又能增加医院收入,已经成为当下急需解决的难题。
1现存问题
医院医疗设备固定资产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诸多,其中突出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1.1在采购过程中,申请表、论证表虚而不实,填写申请和论证表只是为了完成流程。加上医疗设备更新速度太快等相关原因,导致采购了使用率低、经济效益低、很快被市场淘汰的设备,造成设备的闲置和浪费。
1.2在验收过程中,捐赠投放的设备没有登记入账,也有因发票、报关报检资质有问题或拖延赠送的附件等原因,使得设备在已经安装6个月~1年之后都无法验收入库,因而造成设备账物不符。
1.3在使用过程中,科室间经常需要借用、调拨设备,虽然医院有明确的制度,但由于科室人员缺乏规范意识,未通过设备科私下处理,使得借用、调拨秩序紊乱。从而导致各科室设备资产杂乱不清。
1.4在设备报废过程中,固定资产报废手续复杂,正式文件下达时间过长。据统计,一般设备报废过程需半年,或有更久。医院没有专用的仓库存放这些待报废的设备,如果该待报废固定资产审核未通过,就会造成医院资产的遗失。
从以上现象不难看出医疗设备存在随意淘汰、设备闲置、损失浪费、捐赠投放漏记、移交不清、账物不符等问题,如果解决这些困难,可以极大提高医疗设备固定资产的管理效能,提高医院经济效益,减少医院成本。
2解决方案
2.1严把采购论证关 临床科室要切实根据科室发展需求及设备更新需求申请医疗设备固定资产。设备科在收到各科室的申请表之后,首先应进行整理统计,并通过网络搜索、其他医院咨询和供应商介绍对申请设备进行市场调研。在满足临床需求的基础上,考虑其经济效益预测、配套条件、人员配备、维修力量、资金来源并且推荐三家产品并进行综合比较。可有效的避免听信供应商"谗言"、在硬件上互相攀比,盲目购置造成的医疗设备资源浪费[1]。
2.2及时做好医疗设备台账 首先,对于除质量问题以外的原因导致验收无法及时完成的设备,可以先行入库和出库,使账面保持平衡。其次,科室之间医疗设备的借用和移交需要及时联系设备科。短期的设备借用要写好借条并及时归还,但需长期借用或转科的设备需要办理固定资产的转账登记。此外,对于捐赠投放的设备也需按照正常设备采购流程进行安装验收、出入库和建档。报废文件收到后及时做好固定资产报废台账登记,然后协同财务科对报废设备进行处理。才能从源头上遏止医疗设备固定资产账物不符。
2.3采用"身份证"管理体制 通过医疗设备管理信息系统自动生成固定资产编号,这就相当于设备的身份证号,通过条形码打印机给每台设备打印身份证见图1。该"身份证"还需包含设备名称,规格型号,使用科室等信息,贴在设备明显位置。利用条码阅读器可以轻松读取设备全部信息。通过以上操作,不仅可以实现对医疗设备固定资产的动态管理,还可以有效解决设备清查时大量数据汇总工作,保证账物一一对应[2-10]。
图1 设备身份证
2.4定期检查,设立清查小组 定期对医院医疗设备固定资产进行抽查、清查和科室自查。成立医疗设备固定资产清查小组。制定各个科室的医疗设备清查表,注明设备编号、设备名称、规格型号、生产厂家、使用科室、出厂编号等信息。并利用设备身份证进行清查和汇总。对设备的盘盈盘亏转科报废等问题做好上报和相应的处理。定期抽查、清查和自查是对医疗设备固定资产管理日常工作检验的有效方法,也是发现问题的直接途径。
3总结
不断完善医疗设备管理制度,如采购论证制度,报废制度,清查制度等,将责任落实到各科各人,并纳入医院考核体系。使医院医疗设备固定资产管理能规范化、科学化。
参考文献:
[1]刘国祥,李斌.我国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中国医院管理,2010,30(1):31-33.
[2]周钰,高虹.中华医学会医学工程分会第十二次学术年会暨2011中华临床工程及医疗信息化大会论文集[C].安徽:中华医学会,2011.
[3]曹少平,孙国君,冯佳怡.现代医院医疗设备的计量管理探讨[J].上海生物医学工程,2006(04).
[4]赵巍,刘锋,周爱柱.医疗设备维护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与研究[J].医疗设备信息.2006(11).
[5]杨丰,温铁祥,涂圣贤.基于C/S模式的医疗耗材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J].医疗卫生装备,2006(09).
[6]段贵军,张福林,宋赞,等.区域医疗设备信息管理系统的研究[J].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20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