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卧床病人护理要点范文

时间:2023-09-03 15:19:53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长期卧床病人护理要点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长期卧床病人护理要点

篇1

1 病情简介

患者,曹××,男,56岁,以“头痛、间断恶心呕吐15天”为主诉于2010年1月1日19:20入院。15天前外出时突然出现头痛、意识不清,在当地医院行CT检查示SAH,对症治疗后神志转清、头痛减轻,为求进一步治疗来诊,查CT示大部分出血已吸收、左侧基底节区腔隙性梗塞。入院时患者神志清,言语清晰,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3mm,对光反应灵敏,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颈强明显,克氏、布氏征均阳性。医嘱给予止血、脱水、降颅压、防治脑血管痉挛等治疗。于1月5日行CTA检查示前交通动脉瘤。于1月7日09:10咳嗽后出现面色青紫、意识障碍、呼吸心跳骤停,立即给予心肺复苏,5分钟后恢复自主呼吸、心跳,神志转清,给予留置导尿。1月8日复查CT示:第三四脑室新鲜出血,轻度脑水肿。1月11日在介入科行股动脉全脑血管造影术示左前交通动脉处动脉瘤大小约4mm×3mm。现患者神志清,精神差,诉头痛可忍受,体温波动在36-39.4℃之间,颈强,克氏、布氏征均阳性,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食欲好,每日间断睡眠约6-7小时,小便正常,大便干结,必要时给予开塞露应用,应用后能自行排便,于1月19日再次出现头痛后呼吸停止、意识丧失,经心肺复苏神志转清,于1月20日转往神经外科行脑室引流术、动脉瘤夹闭术。

2 护理诊断及观察要点及护理措施

2.1急性意识障碍

2.1.1预期目标 病人能够保持良好的意识水平。

2.1.2要点 患者的意识状态、生命体征的变化。

2.1.3措施 (1)评估和记录意识障碍的程度;(2)病床安装床档,加强基础护理;(3)必要时使用约束带;(4)保持呼吸道通畅;(5)定时测量生命体征,做好病情动态变化的记录。

2.1.4效果评价 患者神志清楚。

2.2疼痛

2.2.1预期目标 病人主诉疼痛缓解或能应付尚未完全缓解的疼痛。

2.2.2要点 疼痛的性质、部位、发作次数、程度、持续时间、伴随症状及应用止痛剂效果。

2.2.3措施 (1)嘱病人绝对卧床休息3-4周,减少探视,保持情绪稳定;(2)评估和记录疼痛发作的部位、时间、发作次数、程度、持续时间;(3)对病人主诉疼痛立即给予反应,表示关心;(4)尽可能减少刺激,减轻疼痛;(5)提供安静的病房环境。

2.2.4效果评价 患者主诉头痛减轻可忍受。

2.3体温过高

2.3.1预期目标 患者的体温保持正常。

2.3.2要点 热型伴随症状降温后的效果。

2.3.3措施 (1)测量体温、脉搏和呼吸,体温突然升高或下降时应随时测量记录,遵医嘱静脉补液;(2)观察热型及伴随症状,选择合适的降温方法;(3)定时翻身叩背,做好尿管护理,应用抗菌药物时注意霉菌感染;(4)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注意保暖;(5)给予清淡易消化的高热量高蛋白饮食,协助口腔护理。

2.3.4效果评价 体温趋于正常。

2.4便秘

2.4.1预期目标 病人排出成形软便,能掌握预防便秘的措施。

2.4.2要点 患者排便的次数、性状、量及应用缓泻剂的效果。

2.4.3措施 (1)进食富含纤维素的新鲜蔬菜水果,早餐前半小时喝一杯热水刺激排便;(2)鼓励病人多饮水;(3)每日顺肠蠕动方向按摩腹部数次;(4)遵医嘱使用缓泻剂,必要时灌肠;(5)排便时勿过度用力,以防意外。

2.4.4效果评价 患者每4-5天排大便1次,能掌握预防便秘的措施。

2.5生活自理缺陷

2.5.1预期目标 患者能接受长期卧床的生活方式。

2.5.2要点 评估病人的自理能力及心理接受能力。

2.5.3措施 (1)向其讲解绝对卧床及在床上进食,大小便、洗漱的必要性;(2)帮助其接受必要的辅助;(3)在病人大小便时提供隐蔽性环境,并在大小便期间密切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及体征;(4)根据病情为病人制定相应的饮食原则;(5)协助洗漱、梳头。

2.5.4效果评价 患者能接受长期卧床的生活方式。

2.6恐惧

2.6.1预期目标 患者主诉恐惧感较少或消失。

2.6.2要点 及时了解病人的感受,重视病人的主诉。

2.6.3措施 (1)给病人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及诱发再出血的因素,使病人得以了解,从而减轻心理压力;(2)给病人讲解DSA检查的必要性及DSA的相关知识,减轻恐惧感;(3)鼓励病人表达自己的感受,对病人的恐惧表示理解;(4)鼓励病人,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5)在病人恐惧时或治疗过程中,留在病人身边以增加安全感;(6)在诊断性检查或手术过程中,简明扼要的进行解释。

2.6.4效果评价 患者主诉恐惧感减少。

2.7潜在并发症

2.7.1要点 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观察有无突然出现再出血的表现。

篇2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3)12-0283-01

1 便秘的相关因素

1.1卧床因素 老年患者由于创伤等原因制动等,卧床时间长、活动受限,使胃肠蠕动减慢,食物在肠道中停留时间延长,从而引起便秘。

1.2手术因素 老年卧床病人手术多采用硬脊膜外麻醉,使交感神经节前纤维受阻滞,胃肠蠕动消失,内外括约肌、肛提肌等松弛,增加胃肠张力,胃内容物不易通过大肠而导致便秘。

1.3 心理因素 老年患者多为意外创伤,由于发病突然和对预后的担心,患者通常会感到紧张、恐惧、焦虑等,从而抑制了胃肠运动,导致抑制便意的情况。

1.4 年龄因素 老年卧床病人中饮食过于精细,高纤维素食物少,肠道内水分缺乏,菌群失调,排便肌群收缩力下降,排便动力减弱,肠内容物在肠内的停留时间长,使水分吸收过多等,引起便秘。

1.5 饮食因素 骨老年新入院、术后病人,因禁食或进食量不足而导致的内容物缺乏,而术后进食时间过度推迟,老年病人食欲减退,只进少量流食或半流食,饮水量减少,这些都可以导致便秘。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 对新入院患者做好入院宣教,缓解其紧张情绪。耐心向患者讲解便秘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及其重要性。指导患者床上排便,做好家属及陪护人员的思想工作,并协助做好生活护理。

2.2合理使用缓泻药物 对于3天未排大便者,服用缓泻药物。应用开塞露40~60ml,以刺激肠蠕动、软化粪便。超过4天未排便者,给予灌肠。

2.3 创造良好的排便环境 患者在床上排便时,应保护其隐私,用屏风遮挡;给患者提供充足时间,避免在排便时急于完成护理及治疗工作而催促患者,导致患者未完全排干净大便,使大便过长时间贮留于肠内而产生便秘。

2.4 健康教育

2.4.1排便训练指导 每天定时引导病人排便。指导患者进行腹式运动,可伴腹式呼吸进行, 4~6次/min,持续5~10 min,以增加腹压,增进肠蠕动,有利于粪便向下移动。排便训练法对于骨折卧床病人发生便秘,具有更为积极的预防和治疗效果[2]。

2.4.2饮食教育 指导患者饮食有节、定时定量,不能饥饱无常,软硬冷热相宜;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食物,多添加富含纤维素及维生素的水果、蔬菜、粗粮等;经常食用蜂蜜、核桃仁、山楂、香蕉等,以起到自然导泻的作用。鼓励患者多饮水,在无疾病禁忌的情况下每日饮水不少于2000 ml。

2.5.腹部按摩 每天早晨起床前、夜晚临睡前或排便前20 min自行按摩脐周。方法:患者取平卧位,双膝屈曲, 腹部放松,双手掌相叠,掌心向下,以大鱼际肌和掌根着力,于下腹,绕脐周呈顺时针方向按摩, 使腹部下陷1 cm,力度以自己能承受为准,每日1 次, 每次10~15min。

3 小结

近年来对老年卧床患者便秘的研究有了许多新的进展。护士应转变观念,对长期卧床患者进行预防便秘教育。对发生便秘的患者,能够做到及早发现和分析发生原因,尽量少用药物治疗,采用按摩、湿热敷等方法,减少药物对肠道的影响,既能有效解决便秘症状,又能增加患者舒适感,有利于患者的彻底康复。

篇3

1.1 利用良好的首因效应使患者对医护人员产生信赖安全感,增加战胜疾病的信心。我们医护人员必须认真学习医学心理学的有关知识,在护理过程中能够很好地应用,配合以微笑服务,体贴的照顾、温暖的语言,让患者在和谐、信赖的心理状态下恢复;

1.2 对患者进行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知识的教育,让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同时制定长期的护理计划,使患者树立恢复健康的信心;2 优质基础护理策略

2.1 要注重患者的卫生保健,对其病室应定期进行彻底清理,患者的皮肤、足部、手部、口腔等每日都应进行整洁。

2.2 维持患者舒适、安静的修养环境,保证患者有充足的睡眠,以促进其康复。

2.3 应指导患者如何进行饮食,在用餐之前应先洗手,可应用枕头等物帮助托住患者的背部,用餐时应注意调节好姿势,也可使用侧卧位的进行饮食。

2.4 保证患者营养的摄取,要针对患者的不同病情,对其进行饮食指导,既保证有充分的营养,又要预防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类的疾病发生。

2.5 对患者使用过的物品定期进行清理,并应保障患者的各项安全,调整好患者床护栏的高度,以保护患者的安全。根据患者的日常习惯辅助其进行护理工作,患者的各项用品应整理好放置规定的位置,方便应用。3 护理策略

3.1 预防肺部感染 长期卧床或体质虚弱的病人,痰液不容易咳出,可引起肺部感染,在护理过程中,要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经常通风,还要注意保暖,防止感冒,应尽量保持呼吸道通畅,鼓励病人做深呼吸或拍背部以助分泌物咳出,痰液粘稠者可以行雾化吸入。

3.2 预防尿路感染 长期卧床的病人易并发尿储留或尿失禁,导致泌尿系感染。在护理过程中,排尿时按压下腹部帮助排尿及减少残余尿,可进行下腹部热敷法、按摩法等,必要时在无菌操作下进行导尿,从而减少尿路感染。

3.3 预防便秘 长期卧床的病人运动量减少,胃肠蠕动减慢容易发生便秘,用力排便容易造成脑血管疾病,所以应嘱患者多吃蔬菜、水果、多饮水,排便时按摩下腹部,或口服缓泻剂以防便秘的发生。

3.4 预防褥疮 褥疮是长期卧床病人的严重并发症,患者由于长期卧床经久不改变,使局部组织受压过久而造成血液循环障碍,皮肤营养不良而形成,局部护理可用15%红花酒精按摩受压处,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对于消瘦的患者局部可垫棉圈、气垫,有条件者可睡气热床。如患者不能进行活动,需绝对卧床,应对其进行定期翻身、按摩等护理措施,并对其的受压皮肤处进行观察,出现问题给予解决。

3.5 预防足下垂 可用外物进行托垫,以让其肢体保持一个舒服的,如在冬季应进行足部的保暖工作,并注意不可让其受到压迫,患者还应进行下肢的锻炼,可让患者自行或患者家属帮助其进行关节的锻炼,避免其关节出现僵直等并发症。

3.6 避免患者的膝关节出现畸形的并发症 在患者的膝关节之下放置一个舒适的垫子,以保护患者的膝关节。4 长期卧床患者护理策略

4.1 患者平卧时,在肩关节下方放垫子,以防止肩关节脱位;腿、臀外侧放毛巾卷,防止关节外展、外旋。

4.2 偏瘫病人健侧卧时:在患侧上肢内收于胸肘下放置垫子;患例下肢屈曲,腿下放置垫子;背后放置枕头,防止躯干痉挛。

4.3 偏瘫病人患侧卧时:患侧上肢伸展位,健侧上肢屈曲于胸,患侧下肢屈曲,足下放置垫子。

4.4 患者半坐位时:两臂离开躯干、上肢微屈,肘部下放置垫子,防止肩关节内收畸形。5 促进患者功能训练策略

为了防止患者关节僵直、肌肉萎缩、废用性变,运动是保证康复期到来时关节活动的重要条件。

5.1 被动运动方法适合病人不能进行主动运动时,进行床上被动操的锻练方法,通过对各关节(上肢:肩、肘、腕、指各关节;下肢:髓、膝、踝、趾各关节)、各方向的活动,活动顺序由大关节至小关节,运动幅度(屈、伸、旋)从小到大;各关节各方向运动3-5遍,每日l-2次;速度宜缓慢,手法宜轻柔,循序渐进同时配合按摩;

5.2 主动运动方法: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对不限制活动的部位都要保持主动活动,进行锻练。因活动可促进血液循环,是保持关节软骨面生理功能的基本因素,是预防关节面发生退行性变的有效方法。6 必须重视的几个要点

6.1 口腔护理的重要作用 患者因为需要长期卧床,其口腔中会有很多的细菌,故应做好各项护理工作,避免出现感染等并发症。

篇4

1 便秘的相关因素

1.1卧床因素 骨科患者由于创伤和手术部位的持续牵引、制动等,卧床时间长、活动受限,使胃肠蠕动减慢,食物在肠道中停留时间延长,从而引起便秘。

1.2手术因素 骨科卧床病人手术多采用硬脊膜外麻醉,使交感神经节前纤维受阻滞,胃肠蠕动消失,内外括约肌、肛提肌等松弛,术后镇痛泵中芬太尼等阿片类药物,可刺激胃肠道的收缩,增加胃肠张力,增强肠腔内压,使胃肠推进性蠕动减弱,胃内容物不易通过大肠而导致便秘。

1.3 心理因素 骨科患者多为意外创伤,由于发病突然和对预后的担心,患者通常会感到紧张、恐惧、焦虑等,从而抑制了胃肠运动,导致抑制便意的情况。

1.4 年龄因素 骨科卧床病人中,老年病人占了很大一部分。饮食过于精细少渣,高纤维素食物少,肠道内水分缺乏,菌群失调,排便肌群收缩力下降,排便动力减弱,肠内容物在肠内的停留时间长,使水分吸收过多等,引起便秘。

1.5 饮食因素 骨科新入院或骨折术后病人,因禁食或进食量不足而导致的内容物缺乏,而术后进食时间过度推迟,老年病人食欲减退,只进少量流食或半流食,饮水量减少,这些都可以导致便秘。

1.6 环境因素:骨科卧床病人面对生活的改变,不适应床上排便而容易造成便秘。的改变,使患者不习惯床上排便,有意抑制正常的便意 。

2护理

2.1 心理护理 对新入院患者做好入院宣教,使患者尽快地熟悉环境,缓解其紧张情绪。耐心向患者讲解便秘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及其重要性。指导患者床上排便,做好家属及陪护人员的思想工作,并协助做好生活护理。

2.2合理使用缓泻药物 对于3天未排大便者,服用缓泻药物。应用开塞露40~60ml,以刺激肠蠕动、软化粪便。超过4天未排便者,给予灌肠。

2.3 创造良好的排便环境 患者在床上排便时,应保护其隐私,可让家属、探视者和工作人员暂时离开,必要时可用屏风遮挡;打开窗户和收音机、电视机,利用芳香剂除臭剂,避免患者因担心排便声音及气味影响同室其他病人而抑制排便;给患者提供充足时间,避免在排便时急于完成护理及治疗工作而催促患者,导致患者未完全排干净大便,使大便过长时间贮留于肠内而产生便秘。 2.4 健康宣教

2.4.1排便训练指导 每天定时引导病人排便,尤其是早餐后,“胃- 结肠反射”最敏感,最易建立生理条件反射,引发排便 ,可使患者养成规律排便的习惯。指导患者进行腹式运动,可伴腹式呼吸进行, 4~6次/min,持续5~10 min,以增加腹压,增进肠蠕动,有利于粪便向下移动。排便训练法对于骨折卧床病人发生便秘,具有更为积极的预防和治疗效果[2]。

2.4.2饮食指导 指导患者饮食有节、定时定量,不能饥饱无常,软硬冷热相宜;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食物,另外多添加富含纤维素及维生素的水果、蔬菜、粗粮等;经常食用蜂蜜、核桃仁、山楂、香蕉等,以起到自然导泻的作用。鼓励患者多饮水,在无疾病禁忌的情况下每日饮水不少于2000 ml, 晨起和晚餐前各饮水300ml温盐水以清洗肠胃,促进肠道蠕动。

2.5 按摩

2.5.1穴位指压按摩法 患者取卧位或坐位,于每日排便前10 分钟进行, 取穴位天枢穴( 位于脐中旁开2寸)用双手拇指指腹分别按压,由轻而重, 逐渐加重,3~5分钟后可有酸胀酸痛感和肠蠕动, 每次按压可持续数秒至1分钟。支沟穴( 位于腕背横纹上3寸, 尺桡骨之间) 手法同上, 3~5分钟后见效, 如一次按压效果不佳时, 可反复交替按压, 直至排便[3]。

2.5.2 腹部按摩 每天早晨起床前、夜晚临睡前或排便前20 min自行按摩脐周。方法:患者取平卧位,双膝屈曲, 腹部放松,双手掌相叠,掌心向下,以大鱼际肌和掌根着力,于下腹,绕脐周呈顺时针方向按摩, 使腹部下陷1 cm,力度以自己能承受为准,每日1 次, 每次10~15min[4]。

3小结

近年来对骨科卧床患者便秘的研究有了许多新的进展。骨科护士应转变观念,对长期卧床患者进行预防便秘教育。对发生便秘的患者,能够做到及早发现和分析发生原因,尽量少用药物治疗,采用按摩、湿热敷等方法,减少药物对肠道的影响,既能有效解决便秘症状,又能增加患者舒适感,有利于患者的彻底康复。

参考文献

[1] 石敏.骨科患者发生便秘的原因调查及护理[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4,21(5):21

篇5

自2014年11月-2015年9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髋部骨折的老年患者48例,其中男21例。女27例,年龄68~86岁,平均年龄75.06岁。

2 基础护理中的循证护理

2.1心理护理的循证及护理

病人住院期间常出现紧张、焦虑、恐惧多疑,孤独无助、老而无用 、绝望等心理改变,缺乏治愈的自信心,担心愈后生活不能自理。循证:由于老年人年龄大,病情较重,骨折后长期卧床,生活不能自理,而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从而影响对治疗的配合及影响愈后。护士应在护理病人时耐心、细致,仔细观察病人的心理变化,帮助病人掌握正确的应对机制,提高病人的自我护理能力和发挥最大的潜能,让病人和家属参与护理计划的制定,帮助病人建立有效的支持系统,包括亲属、朋友、医务人员等,使病人积极改善其病态心理,保持良好、乐观的情绪,在最佳状态下接受治疗。

2.2饮食护理

髋部骨折的老年人常发生骨折部位的不愈合或延期愈合。循证:老年人消化机能减弱,肠胃功能发生紊乱,营养吸收往往较差。所以调剂饮食是加速骨折愈合的重要措施之一。骨折早期,由于局部坏死组织的吸收造成吸收热和肢体的疼痛给病人带来身体不适,加之创伤后担心愈合后的心理压力,往往导致病人食欲下降,这是宜给病人进食清淡易消化吸收的食物,如新鲜水果、蔬菜、米粥之类,而忌食酸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注意给予充足的水分和一定量的粗纤维,保持大便通畅。骨折中期,随着肿胀的机化,桥梁骨痂的形成,需要补充大量的蛋白质、维生素、磷和钙质,可食用牛奶、鸡蛋、豆制品、海产品等以满足骨折愈合的需要。骨折后期,骨折愈合而尚未牢固,肢体功能尚未恢复,此时应多食滋补肝肾的食物,如动物的肝脏、肾、排骨、红刺汤、龙眼肉等,以滋补气血,强筋壮骨⑴。

2.3压疮的预防及护理

髋部骨折的老年人,极易发生压疮。循证:由于骨折和疼痛的原因,常需长期卧床,而且老年人有以下生理解剖特点:①皮肤干燥角化,皮下脂肪及血管数量减少;②汗腺萎缩,表面小动脉硬化;③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退行性变,结缔组织再生能力减弱,以致皮肤皱纹增多,弹性及再生能力降低,加之躯体局部组织受压,血液循环障碍,所以极易发生压疮⑴。护理人员应严格按照预防压疮的护理要点,做到①勤擦洗,有效保持患者皮肤的清洁干燥,并保持床铺整洁无潮湿,无褶皱;②勤翻身改变,翻身时避免拖、拉、推等动作,翻身同时进行按摩,注意减轻骨突出部位的压力,根据病人实际情况,对翻身次数做合理计划,翻身后及记录,并做好交接班⑵;③增强高蛋白饮食。

2.4二便护理

2.4.1小便的护理 骨折早期,易发生尿潴留的症状。循证:由于不习惯床上排便、疼痛刺激、不愿给子女添麻烦等因素影响,患者易导致尿潴留。护士应注意观察膀胱有无胀满,可给予留置导尿,或人工手法排尿,方法:当膀胱胀满时,操作者用右手由外向内按摩病人的下腹部,待膀胱缩成球状,紧按膀胱底向后下方挤压,在膀胱排尿后用左手按在右手手背上加压,待尿不在流出时,可松手再次加压,将尿排尽⑶。

2.4.2预防便秘 老年髋部骨折病人发生便秘的循证:①长期卧床,活动减少;②骨折疼痛,造成病人不敢排便;③老年人肠胃功能差,排便动力不足⑵。观察病人有无腹胀,肠鸣音降低或丧失等表现,鼓励病人多食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新鲜水果和蔬菜,多饮水,指导或协助病人在餐后30min作腹部按摩,从右到左,沿大肠行走的方向,以刺激肠蠕动。对顽固性便秘的病人,可根据医嘱给予灌肠或缓泻药物。

2.5预防并发症

由于老年病人修复能力差,骨折愈合慢,需要长时间的卧床休养,往往出现以下并发症:坠积性肺炎、压疮、肺栓塞、血管栓塞、泌尿结石、肌肉废用性萎缩等,询证:与骨折后期长期卧床活动减少有关。护士应采取各种措施,如鼓励病人咳嗽,协助病人翻身、拍背,正确指导病人功能锻炼,注意避免呼吸道感染,密切观察体温、呼吸、脉搏、血压、面色等,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3 专科护理的循证护理

3.1患肢制动

活动及翻身易造成髋关节外旋或脱位。护士应在护理过程中高度关注患肢的髋关节的制动情况,向患者强调关节制动的重要性,教会患者翻身的正确方法,并按时协助患者翻身,指导病人借助吊架和床栏更换。尽量避免搬运或移动病人,必须搬运移动时,注意将髋关节与患者整个托起,以避免造成关节脱位。

3.2功能锻炼

长期卧床及疼痛因素,易造成局部血循环障碍、下肢深静脉血栓、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等问题。循证:功能锻炼能改善上述问题。护士应注意指导患者进行患肢膝关节及踝关节的适当运动,以及患肢肌肉的等长舒缩,每日数次,每次5~20min。评估患者是否需要辅助器械完成日常活动,指导病人进行安全有效的功能锻炼。

循证护理又称为实证护理或求证护理,其实质是针对在护理实践过程中发现的实践和理论问题,通过权威的资料来源收集实证资料,考虑当时的临床环境,根据个人经验,最后做出最合适病人的护理决策⑶。循证护理程序是整体护理程序的深化和补充⑷。我院在老年髋部骨折护理中,积极运用循证护理模式,降低老年髋部骨折病人的并发症,促进骨折愈合,腱鞘疼痛,取得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何芬琴,陈彩霞,靳雪玲,等。老年股骨颈和股骨隆间骨折的护理 (j)中医正骨,1993,12.:48

[2]曹伟新,李乐之,外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557

[3]雎美珍,神经内科病人便秘的原因与护理.家庭护士.

篇6

表1

37例胸腰椎骨折术后便秘成因 (n)

2.1 心理应激反应占70.27%

胸腰椎骨折病人多因突发外伤所致,瞬间意外打击,改变了患者的生活状态。加之疼痛剧烈,大多数病人表现恐惧、紧张、忧虑等应激心理反应,情绪不稳易激动,担心预后,从而引起交感神经兴奋,迷走神经抑制,导致胃肠蠕动减弱,引起腹胀便秘。其次,胸腰椎骨折术后患者注意力在防护疼痛上,基本呈制动状,不愿活动,使肠蠕动功能减弱,导致便秘。2.2 手术因素占81.08%

胸腰椎骨折术后便秘的发生与手术及麻醉相关,由于手术牵拉、压迫、出血对消化管壁神经丛激惹,造成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反射性引起胃肠蠕动减弱或消失而发生腹胀便秘;胸腰椎手术麻醉阻滞腰骶段副交感神经(骶副交感神经支配结肠、直肠),对肠蠕动的抑制作用较强。胸腰椎骨折合并不全瘫人术后胃肠反射过程中神经肌肉功能障碍而致便秘[2]。2.3长期卧床占56.76%

胸腰椎骨折患者由于强迫,在床上排便环境又缺乏隐蔽性,患者不习惯,造成心理上排便障碍,影响排便反射[3]。排便姿势的改变,正常人采用蹲式或坐式排便,利用重力作用和增加腹内压促进排便。而脊柱骨折卧床病人只能在床上使用便盆排便,所需腹内压增高或不习惯床上排便,均抑制排便反射而引起便秘。2.4 饮食因素占29.73%

胸腰椎骨折后病人卧床制动,代谢降低,肠蠕动功能减弱,消化能力也随之减弱,食欲下降,导致饮食量过少;通过询问发现大多数病人和家属认为,骨折后应进食高脂、高蛋白有营养的食物能促进疾病早日康复,导致患者进食的粗纤维素太少、过于精细,不能有效刺激胃肠道蠕动,使胃肠蠕动减慢;加之患者制动时排尿不方便也不愿多饮水,因而引起粪石干结、堆积、便秘[4]。2.5 排便习惯因素占18.92%

篇7

【中图分类号】R473.7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4-0329-01

压疮是一个全球性的健康问题,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而且增加了医疗需求、治疗难度和住院费用[1]。压力、剪切力、摩擦力的直接作用联合其他内因、外因共同导致了压疮的发生。

1 临床资料

我科为老年骨科,收治的均为老年高龄髋部骨折病人,大多合并内科疾病,加之骨折后长期卧床,大多数病人在家卧床时间已形成压疮。2010至2011年我科共收治院外带入压疮患者36例,年龄60~90岁,均为股骨颈骨折及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病人,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的病人有30人,其中Ⅳ期压疮2例,Ⅲ期压疮26例,Ⅱ期压疮8例,经过采取综合处理措施,加强营养,提高抵抗力,控制内科合并症,并结合压疮新型敷料的使用,有30例痊愈出院,还有6例因各种原因未愈出院。

2 护理

2.1 正确评估病人:我院成立了压疮小组,小组成员都经过系统培训,每个科室设有联络员。病人入院后由本科室责任护士及责任组长评估,再经本科护士长审查后上报至压疮小组,压疮小组成员下到科室进行评估及制定护理计划。

2.2 评估方法:我院采取的是改良式诺顿评分表,根据病人的身体状况、精神状况、活动能力、灵活性、大小便情况这五个方面进行评估,每项5分,小于14分为中度危险,小于12分为重度危险,分值越小危险越大。

2.3 制定护理计划,落实护理措施

2.3.1 应用气垫床,减轻皮肤局部受压。因老年人有些合并老年痴呆症,经常大小便失禁,这就增加了护理难度,护理人员要加强巡视,及时进行清洗和更换,保证床单位的干燥、整洁。

2.3.2 严格交接班,建立床旁翻身卡,每两小时翻身一次,详细检查及记录皮肤情况。

2.3.3 心理护理,健康宣教。向病人及家属讲解压疮各期的进展规律、临床表现及治疗、护理要点,使之重视和参与压疮早期的各项护理,积极配合治疗。

2.3.4 饮食护理。做好饮食调护,根据病情适当增加营养,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特别是合并糖尿病患者,要少量多餐,控制血糖。

2.4 压疮新型敷料的应用

2.4.1 对我科带入的2例Ⅳ期压疮,因压疮部位在骶尾部,病人较瘦,皮肤完全缺失,骶骨已外露,病人非常痛苦,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我们予病人左侧及右侧卧位交替,对压疮伤口给予藻酸盐敷料及泡沫敷料的共同应用,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因病人渗出液较多,一般我们每天要换药一次。经过护理人员的精心护理,压疮伤口被肉芽组织填满后在手术治疗骨折同时给予了臀部皮瓣折叠缝合术,术后骨折及压疮伤口预后良好,并痊愈出院。

2.4.2 对我科带入的26例Ⅲ期压疮,因患者大多合并糖尿病,伤口渗出液较多,刚开始选用水胶体敷料,伤口渗液反而增多,改用泡沫敷料后伤口渐渐好转,一般无特殊情况予3~5天换药一次。有20例患者经过这样换药压疮伤口已愈合,但还有6例未愈出院。

2.4.3 对我科带入的Ⅱ期压疮8例,其中6例采用用碘伏消毒,生理盐水冲净后,用氧氟沙星或诺氟沙星粉末进行涂抹一周后压疮完全愈合。还有两例为石膏及支架摩擦足后跟所致,采用每日氧疗2次,用雷夫奴尔纱布包裹后一周也痊愈出院。

3 体会

篇8

1.1 一般资料 2011年5月~2013年4月在我科就诊患者中出现压疮的患者病例41例,其中包括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18 例;患者年龄在68至93岁之间,其中院外带入35例,男25例,女10例。

2压疮治疗

预防压疮是工作的重中之重。一且发生压疮,要及时做好对症处理。①当局部皮肤出现红、肿、热、麻木或有触痛时,称为1期压疮,即瘀血红润期,此时要及时祛除病因,加强预防措施 增加翻身次数,以防止局部继续受压,翻身动作要轻,防止擦伤皮肤,保持床铺平整,柔软,局部干燥。②红肿部位如果继续受压,血液循环得不到改善,静脉回流受阻,局部静脉缺血,受压表面呈紫红色.皮下产生硬结,表皮有小水炮形成,称为Ⅱ期压疮,即炎性浸润期。对未破小水泡要减少摩擦,防止破裂感染,每2一4h用碘伏给予涂擦,待干燥后用鸡蛋油涂搽。大水泡要在无菌条件下用注射器抽出泡内液体,保持局部无菌,防止感染,并用压疮贴覆盖,三日后疮面明显好转,水泡明显皱缩,一周后基本痊愈。③Ⅲ期压疮即溃疡期:静脉血液回流受阻,局部缺血致血栓形成,组织缺血、缺氧。轻者浅表组织感染,脓液流出,溃疡形成;重者脓性分泌物增多,有明显臭味,感染向周围组织及深部扩展,可达骨骼,甚至引起败血症。清创后,在无菌操作下用双氧水和生理盐水清洗创面,然后撒敷压疮粉于创面,再用无菌纱布覆盖,每天换药,待新鲜肉芽组织生长后,三日换药一次,直至结痴。同时配合红外线灯局部照射,以促进肉芽组织生成。三期压疮均必须在保证病人营养供给和局部皮肤不受压的情况下。

护理措施及结果分析

2 压疮的预防要点

2.1对于压疮易发人群或压疮好发部位进行 24h 重点观察和专人监护, 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为每位患者建立翻身卡,每两小时必须巡视一次,对患者的骶尾部, 足跟部的局部皮肤的受压程度进行有针对性的重点观察,协助患者变换, 对于有牵引的患者可以对牵引进行适度的松解,务必避免患者局部皮肤组织长时间持续性受压。减轻压迫:长期卧床的患者原则上每 2h 变换一次,截瘫患者要 0.5~1h 更换一次,因为脊髓损伤者超过 2h 局部缺血则可产生水泡,进一步发展成不可逆溃疡。在骨隆突处放置软物,以减少局部受压,也可使用气垫、棉圈、棉垫或海绵垫等,气垫通过不断充放气,利用压点移动的原理使患者身体各个部位受压均衡。

2.2 皮肤护理:要保持床面平整,避免硬物和多余的东西,保持床铺平整无褶皱。把患者搬离床或轮椅时,尽量做到不拖、拉。不可使用掉瓷或有裂损的便器,大小便时要让患者抬高臀部,并在便盆上垫软纸或棉垫,以免擦伤皮肤。出汗及分泌物多的患者应勤换床单或使用吸水的衬垫,以此保持局部皮肤平整。

2.3 改善营养:压疮的发生虽然只是局部病灶,但与全身营养有着密切的关系,慢性消耗性疾病可致体重下降,使骨隆处皮下组织丧失;烧伤患者体液大量丢失,机体抵抗力降低;截瘫患者对压迫及所致的疼痛感觉消失;糖尿病患者皮肤愈合能力差;肥胖患者体重过大,翻身困难,易出现拖拉现象等都使压疮的发生率增高,因此根据不同患者,改善全身营养状况是预防压疮的重要措施。对贫血、营养不良、严重创伤、长时间禁食患者,要注意给足够的热量和优质蛋白质的补充,及时纠正因各种原因引起的蛋白质不足所导致的负氮平衡,还要注意维生素 C 和锌元素的供给,以减少发生压疮的几率[1]

2.4避免摩擦力和剪切力摩擦容易损伤皮肤,所以应防止病人身体滑动,在给病人翻身的过程中,不要采用拖、拉、拽等,要抬起病人的身体,防止损伤皮肤。患者内衣要柔软,保持床单的清洁、干燥、平整、无碎屑,不可让病人直接卧于橡胶单上;若有溃疡及伤口要及时清除分泌物,更换敷料;不可用破损的便盆,必要时可在便盆上加棉布垫以减少摩擦,使用便盆不可硬拉、硬塞。

2.5增进局部血液循环血运差的受压部位可用红外线每天照射20~30min,增加局部血运和增加皮肤的免疫力。常洗澡、常通风、晒太阳,多方位改善病人环境,有利于早日康复。

3 讨论

压疮是老年卧床患者常见疾患之一,老年患者常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肿瘤等,许多在家或社区进行治疗,压疮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可分为外源性、内源性、原发性及继发性等类型。对于长时间受压、缺乏或没有脂肪组织保护、没有足够肌肉进行包裹、肌肉层厚度较大的骨骼隆突部位来说,出现压疮的几率要远远高于其他部位[2]。患者长期卧床,长时间不改变,使局部皮肤受压过久,导致血液循环障碍而发生组织营养不良,常见于昏迷、瘫痪、晚期癌、年老体弱、水肿等患者。皮肤经常受潮湿、摩擦等物理性刺激(如大小便失禁患者的排泄物、床单、被褥、衣服皱折不平、床上有渣屑等),使皮肤抵抗力降低.

篇9

【中图分类号】R473.6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7-4395-02

股骨颈骨折多发于老年人,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股骨颈骨折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目前,手术仍是较有效的治疗手段【1】。老年人全身多种脏器功能下降,机体应急能力、代偿能力差,户外活动减少,末梢神经传导速度低下,内分泌方面的变化,骨与关节退行性变,常伴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多种疾患,因此骨折后合并症也增多【2】。所以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术后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1 临床资料

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以来我科收治需要手术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84例,其中男35例,女49例,年龄65~91岁。其中螺纹钉固定术19 例,三翼钉固定术14 例,Moore 型人工股骨头置换32 例,全髋关节置换19例。

2 术后护理

2.1 病情观察 术后均给予持续心电监护,密切观察病人生命体征变化,麻醉恢复程度,动态记录引流液的量及性状,观察病人患肢有无疼痛、肿胀,皮肤温度、颜色、足背动脉搏动情况,以及感觉、运动情况。术后卧床期间均予采取患肢外展中立位,并抬高约300【3】。

2.2 预防并发症

2.2.1 预防褥疮 定时翻身是预防褥疮最简单的方法,应每隔2小时为患者翻身1次。翻身时避免拖、拉、推,建立床头翻身卡,向患者解释翻身的重要性,以取得患者的合作。避免使用破损便盘,以免擦损尾骶部皮肤。骨骼隆突处用50%乙醇按摩或每日给予温水擦浴,促进血液循环。最好采用充气床垫,夏天可用凉液垫,以减少软组织受压。保持床褥的清洁、干燥、平整。加强营养,可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以增强机体的抵抗力。患者回家后,告诉患者

家属尽量按住院期间护士教的护理办法照顾老人,并定期回访患者。

2.2.2 预防坠积性肺炎 由于疼痛限制了老年患者的变换,长期卧床导致坠积性肺炎。每日应定时给患者叩背,叩背时手呈握杯状,由胸廓的底部向上轻叩,3~4次/d,5~10min/饮;指导患者每日定时吹气球、深呼吸、作有效咳嗽,增加肺活量,必要时雾化吸入以利痰液排出。在进行护理操作时,要注意患者的保暖,以防患者受凉。

2.2.3 预防便秘 老年患者长期卧床由于活动量减少容易出现厌食,摄入纤维素和水分减少,胃肠活动减弱,加之不习惯床上排便,易出现便秘。可指导患者多食清淡可口、营养丰富含纤维素高的食物,多食水果、蔬菜等。提供合适的排便环境及姿势,指导患者进行腹部按摩。腹部按摩应按顺时针方向,延着结肠走向,从右下腹开始环形按摩至左下腹,每日按摩1次,每次按摩5~10 min,以促进排便。必要时按医嘱给服缓泻药物。

2.2.4 预防泌尿系感染 护士要耐心向老年患者说明饮水的重要性,鼓励患者多饮水,每日饮水量在2 000~3 000 ml。对不愿喝白开水者,根据病情可选用果汁、茶水等。做好留置导尿患者的护理,会阴护理2次/d,保持引流通畅,注意观察引流量、性质,并记录。尽可能不采取留置导尿,因留置导尿可增加尿道感染率,应鼓励并指导患者床上自行排尿【4】。

2.3 术后康复护理

2.3.1 早期康复护理(6 h ~ 7 d)。术后穿防旋鞋,患肢外展中立位。术后生命体征平稳后,我们教会老年病人在下肢制动情况下行患肢肌肉自主、充分的等长舒缩锻炼。开始3 次/ d,5 min / 次,收缩5 s,舒张3 s。以后逐渐增加次数和延长时间,从每日数次到数十次,10 ~ 15 min / 次,以可耐受为度。疼痛缓解后,协助病人进行小范围髋、膝、踝关节屈伸活动,8 ~ 10 次/ d,5 ~ 10 min / 次。踝关节背屈、跖屈和旋转运动,目的是防止足下垂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2 d 后协助病人进行下肢直蹬或纵行叩击,防止因卧床而出现的骨质废用性萎缩。

2.3.2 中期康复护理(8 ~ 14 d)。仰卧位屈髋屈膝运动(主动为主,被动为辅),8 ~ 10 次/ d,10 min / 次。侧卧位外展运动,一手托病人臀部,一手托膝部,将患肢与身体同时转为侧卧,并在两腿间垫软枕,禁内收内旋。

2.3.3 晚期康复护理(2 周以后)。根据全身情况及存在骨质疏松症的程度决定何时下床活动及负重量的大小,一般术后2 周指导患者持双拐下床,负重重量约10 ~ 15 kg。行走步幅不宜过大,一般为20 ~ 30 cm,移动的速度< 20 步/ min。初始2 次/ d,5 ~ 10 min / 次,以后视情况逐渐增加行走次数,延长行走时间,锻炼以肢体不感疲劳为标准。术后8 ~ 12 周,X 线摄片有大量的骨痂生长,可以完全负重【5】。

3 体会

通过对术后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积极的护理具有加快患者康复速度,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

参考文献

[1] 许继刚.股骨转子问骨折疗效分析.中华骨科杂志,1994。14(3):150.152.

[2] 张仲文,汤成华,满毅.股骨颈骨折高龄患者的外科治疗[J].中国综合临床2005:5(19):462-463.

篇10

椎体结核发病率近年来有增加趋势,治疗方法以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为主。我院自2003~2006年行脊柱结核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手术35例,围手术期我们对患者采取整体护理的方法,使患者平安渡过了手术期,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取得较满意临床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5例,男19例,女16例,年龄18~72岁;胸椎结核7例,腰椎结核29例;病史1~15个月。其中部分截瘫患者12例。

1.2 手术方法

在持续硬膜外麻醉或全麻下进行,腰椎手术采取腹膜外入路显露病灶,清除腰大肌脓肿及死骨,侧前方植骨内固定。胸椎结核采取经胸入路,手术方法同腰椎手术,但术后需放置胸腔闭式引流管。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脊柱结核患者手术前需要系统抗结核治疗至少3周,大多数患者在卧床治疗过程中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紧张、恐惧等负性心理,尤其伴有部分截瘫的患者。针对病人的这种心态,护士安慰、鼓励病人,在与病人和家属交流时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此疾病的正常转归,手术的原理,手术的必要性和手术成功的病例,消除病人的思想顾虑,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2.1.2 术前准备①术前抗结核治疗尤其重要,必须督促患者按时正确服用抗结核药物,并注意抗结核药物的毒副作用。②患者因需要长期卧床,指导帮助患者翻身防止褥疮,鼓励患者多做深呼吸防止坠积性肺炎,练习床上大小便,开胸患者还应同时练习咳嗽排痰;③术前1 d备皮,备皮范围应注意术中须取髂骨植骨,因此会皮肤必须准备,备皮时防止损伤皮肤;④完善相关检查,术前备血400~800 ml;⑤术前常规禁食、禁水,术前晚行清洁灌肠,术晨留置尿管;⑥为预防感染,术前30 min给予静脉应用抗生素。

2.2 术中护理

2.2.1 熟悉环境手术室对患者来说是陌生的,对于硬膜外麻醉的患者护士应经常询问患者有何不适,安慰患者并鼓励其坚持到最后,以缓解紧张情绪。对于出现烦躁情绪的病人,护士可握住病人的手,安慰病人,给病人以亲情感,必要时给予镇静剂,以保证手术顺利完成。

2.2.2 应密切观察病人意识、面色、生命体征SpO2及出入量,充分考虑出血的可能,备齐用物。保持静脉通路畅通,观察滴速及病人的全身反应。

2.3 术后护理

2.3.1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观察伤口的渗液,肢体感觉、运动等情况,了解患者切口疼痛情况,观察胸腔闭式引流管引出液的颜色、性质,速度、引流量的多少。观察引流管水柱的波动,并经常挤压引流管,防止引流管扭曲,确保引流通畅。水柱停止波动24 h并且无气体、液体引流出,胸部X片确认肺复张良好,可以拔除引流管。

2.3.2 护理按持续硬膜外麻醉或全麻护理常规,去枕平卧6 h,全麻病人头偏向一侧,6 h后开始翻身,每2 小时一次,翻身时注意动作轻柔,观察伤口出血情况。脊柱手术后翻身不同于一般的翻身法,要点是:脊柱保持平直,勿扭转、屈曲,至少2人互相协助翻身,扶住肩和臀部直线型翻动。

2.4 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预防

2.4.1 术后早期主要并发症是感染,因此,术后需要动态观察病人体温变化及切口局部情况如渗出液的量及性状,切口有无红肿、硬结。

2.4.2 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多作下肢主动或被动运动,促进血液循环。

2.4.3 防止结核慢性窦道形成。结核术后形成慢性窦道者并不鲜见,窦道长期流脓,经久不愈,尤其放置内固定者。因此术后观测切口尤其重要,及时发现切口的结核性脓性渗出,并与脂肪液化相鉴别。及时清除结核性渗出液。

2.4.4 预防泌尿系感染。伴有部分截瘫的患者术后因放置导尿管时间长,有泌尿系感染的危险。应保持导尿管引流通畅,鼓励患者多饮水。同时尽早开始训练反射性膀胱收缩功能,每2~4小时一次,2~3周后拔除导尿管,鼓励病人感觉膀胱充盈的情况下,用手按压排尿。

2.4.5 保持大便通畅。因术后卧床时间长,肠蠕动减弱,护理诊断:有便秘的危险。故应加强病人的饮食护理,关心病人排便情况。鼓励病人多进食蔬菜、新鲜水果及含纤维素类食物,养成定时排便习惯,必要时可用番泻叶或开塞露通便。

2.4.6 预防褥疮。因脊柱结核患者术后要求绝对卧床,护理诊断:躯体移动障碍,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所以我们常规给病人应用气垫床,术后6 h开始更换卧位,做到勤观察、勤按摩受压部位、定时更换。侧卧时,身体与床呈45°角,并在肩、背、臀部、双下肢垫枕,使患者感到舒适。

2.5康复指导

鼓励病人早期功能锻炼,术后第2天即可开始指导病人行直腿抬高练习,主要锻炼股四头肌;术后1周可以指导腰背肌功能练习。

2.6 出院指导

脊柱结核术后,需要椎体与植骨块融合后方可使脊柱负重,因此术后患者需要继续绝对卧床4~6个月。过早起床负重可能出现内固定无松动、脱落并可导致结核复发。出院后应继续按时、规律、全程、足量口服抗结核药物,并定期复查肝肾功能和血常规。卧床期间应进行床上四肢肌力锻炼和腰背肌功能锻炼。当允许患者起床后,应指导病人早期不做过度弯腰负重动作,尽量减少脊柱弯曲,以便逐渐恢复正常生活。

3 结果

该组35例患者均平安渡过了手术期,未发生结核复发、慢性窦道形成、褥疮、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严重并发症,取得较满意临床疗效。

篇11

经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诊断治疗术后有效止血是关系到手术成败的重要问题之一,由于抗凝及抗血小板药物的使用,过去一般采用手工压迫方式,患者需长时间卧床,也易出现排尿困难及疼痛等不适感觉,对患者生活及临床观察护理带来不便。近年来随着新的止血装置不断出现,并在临床使用,收到良好效果。两年来,我们应用Perclose血管缝合器进行股动脉止血,并与手工压迫组止血方法对照,比较其股动脉止血的安全性、有效性及实用性,并将术后护理观察要点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病例与分组:全部病例为2005年1月至2006年7月在本科住院并接受冠脉造影(CAG)或介入治疗(PCI),共248例。按照患者和/或家属接受情况,将止血方式分为Perdose血管缝合组(1组)和手工压迫组(2组)。1组(120例):男80例,女40例,年龄42―8l岁,平均年龄(58.6±12.1)岁,其中单纯CAG 82例、PCI 38例。2组(128例):男83例,女45例,年龄48-79岁,平均年龄(58.3±12.6)岁。其中单纯CAG 86例、PCI 42例。两组在年龄、性别、体重、合并症、抗血小板药物、肝素治疗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

1.2股动脉鞘:1组全部用7F鞘,2组选用6F鞘或7F鞘。冠脉诊疗术后l组立即缝合止血,2组单纯CAG后亦立即手工压迫止血,Pa术后4―6小时进行手工压迫止血。手工压迫后用纱布、弹力胶布包扎穿刺部位,沙袋压迫12小时。

1.3观察指标:(1)止血时间:自动脉鞘管拔出开始手工压迫或缝合血管至穿刺部位无出血的时间。(2)下肢制动时间:自止血开始到可以下床活动的时间。(3)并发症:止血时和/或止血后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为并发症:(a)小血肿:血肿直径2―5cm;(b)大血肿:血肿直径>5cm;(c)假性动脉瘤:有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的影象学证据;(d)血管迷走神经反射(迷走反射):止血时和/或止血后24小时内出现血压下降、心率减慢,需按医嘱快速补液和/或阿托品、多巴胺等治疗。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1.5软件进行统计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记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用卡方检验。

2 结果

1组(缝合组,120例):117例血管缝合成功,平均止血时间40分钟。3例血管缝合失败,改为手工按压,除比较成功率外,这3例未列入统计。5例血肿均未经特殊处理,自然吸收。

2组(手工压迫组):128例均压迫止血成功。9例血肿中3例迷走反射由操作不当引起。3例假性动脉瘤因患者不能耐受长时间下肢制动引发.经处理后均好转、吸收。

两组止血成功率无显著差异(P>O.05);缝合组止血时间、下肢制动时间显著短于手工压迫组(P

3 护理

3.1术前准备:由主管护士向病人讲解CAG或PEa术后应用血管缝合器的过程,以及血管缝合器在国内外发展的情况和应用血管缝合器的好处,以消除病人紧张、恐惧心理。重点介绍具体病例,让病友间相互交流,并根据病人不同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等特点,有针对性地与病人交谈,鼓励病人树立信心.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接受治疗。同时也要避免病人存在盲目乐观的心理,认为应用血管缝合器就一定成功且无并发症的发生。并对应当承担的费用取得病人及家属的同意,并在手术同意单上签字。

3.2术后护理要点:术毕病人返回病房后,应鼓励其饮水600―800ml,以尽快排除造影剂。密切观察穿刺点,有报告,股动脉出血量400ml以内时,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不明显,患者的出血量和血肿大小不一定成比例,消瘦者易渗入皮下组织。而肥胖者则更容易从穿刺口渗出。故应提高护士观察穿刺点渗血和出血的能力,掌握出血特点,特别是术后3-4h内,若出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正确的压迫手法处理,及时通知医生处理。尽量降低拔管时迷走神经反射发生,传统手工压迫止血,由于压迫时间长,疼痛、鞘管对血管壁的刺激等原因易引起患者出现血压下降、心率减慢等迷走神经反射,严重时可危及患者生命。Pcrcloe缝合器缝合股动脉时也会牵拉动脉血管,引起患者的疼痛。因此,在应用过程中要对患者加强血压监测。及早发现,及时处理。若手术时间过长。必要时可应用2%利多卡因行股动脉局部麻醉,以降低迷走神经反射的发生率。术后4h如患者血压、心律等生命体征平稳,局部伤口包扎处无渗血等异常情况,护士应指导病人先进行床上活动5-10min。然后下床活动,并根据病人个体差异及心功能情况详细制订活动计划,早期进行活动可以防止全身机能低下,减轻病人术后不适症状及心理压力。

4 讨论

篇12

气管切开病人无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诉求,并且给气管切开术后的患者造成的极大的心理压力,导致他们烦躁,恐惧,甚至抵触[1]。通过加强沟通,减轻患者心理负担,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并在治疗中积极配合,对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取得预期的治疗效果可能起到重要作用。

2.病室环境的护理

2.1病室温度应控制在18℃-20℃,湿度60-70%,每天定时开窗通风2次,每次30分钟,保持病室空气流通,明显改善空气质量。

2.2空气消毒,每天紫外线照射2次,每次30分钟,可以达到空气消毒的目的。地面可以用1:5000的84液喷洒消毒。

3.气管套管的护理

3.1气管口的护理

气管口盖无菌盐水纱布,气管切口每日换药,保持切口干燥清洁。用2块无菌纱布,中间剪成Y字形,相向放置在气管套管两侧,动作轻柔,避免套管脱出和刺激咽喉引起呛咳。

3.2内套管的护理

保持内管通畅,每4-6小时取出内管清洁一次,每日煮沸消毒2次,防止痰痂堵塞套管。每次拔出清洗、消毒内套管的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不宜超出30分钟,以免气管内分泌物干涸于外套管内壁,导致内管放入困难。

3.3气道湿化 气道湿化液的温度为32-37°,不能低于20℃,也不能高于40℃。气道湿化以增强支气管纤毛运动,稀释痰液,使痰液自行咳出。湿化液的组成可用灭菌蒸馏水50ml+沐舒坦15ml+糜蛋白酶4000u,用微泵以8ml/h的速度持续滴入气管内,可减少局部分泌和水肿,便于痰液咳出,预防肺部感染。

4.吸痰

选择合适的吸痰时机至关重要,当病床旁听到呼吸道痰鸣音,患者出现咳嗽或呼吸窘迫证,血氧饱和度明显降低时需要吸痰。尤其听诊胸骨上窝有“呼噜”声时,表明气道积聚大量痰液,应立即吸痰,但吸痰时间不能超过15秒,以免造成缺氧窒息。痰液粘稠可用扣拍胸背部,加上湿化气道等方法,但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技术,防止交叉感染。

5.营养支持

加强胃肠道和静脉营养支持,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低刺激性食物,保证充足的液体摄入量。鼻饲的患者要少量多餐,鼻饲时和鼻饲后30-60分钟内,抬高床头30°,病人保持半卧位,避免食物反流和误吸,引起吸入性肺炎。

6.结论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