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管理的理解范文

时间:2023-09-04 09:26:08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旅游管理的理解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旅游管理的理解

篇1

世界遗产是一种文化的承载体,是一个国家或者地区长期积淀形成的、具有历史和积极促进意义的特定的文化。从全世界范围看,各国和各地区都极为重视遗产的文化作用,《世界遗产名录》的形成就是一个重要标志。我国第一批文化遗产进入《世界遗产名录》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之后的每一段时期就会有一定数量的文化遗产被该名录所收录。[1]到去年为止我国共有四十一处世界遗产,而且全部都已经被开发成旅游景点,这些旅游区成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部分,一些地区的世界遗产的旅游收入占该地区GDP的总量甚至超过了百分之五十。世界遗产地的旅游开发为地区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但是其中的问题也层出不穷,最主要的就是如何对世界遗产进行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通过笔者的研究发现对世界遗产的破坏主要就是在旅游过程中出现的污染、遗产建筑的损坏等问题。据分析,出现这些问题的关键就是没有做好管理工作,尤其是没有落实绿色管理的思想。所以,笔者认为,为了更好的保护世界遗产,同时保障对世界遗产资源的可持续性开发,应当在管理过程中深化绿色管理理念,提升世界遗产地绿色管理的能力与效果,促进该地区旅游资源开发的持续性。

一、当前世界遗产地旅游管理模式存在的缺陷

世界遗产地旅游资源的开发应当考虑可持续性,所以在旅游管理过程中应当做好多个方面的工作,比如对于污染的治理、安全卫生的宣传等,但是在我国世界遗产地旅游管理中存在还存在的许多应当改进之处,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旅游管理没有明确的层次区分,造成持续混乱。在世界遗产地的旅游管理模式中大多数地区都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通常表现为“一流资源、二流知名度、三流开发、四流交通、五流经营”。对于世界遗产的保护没有明确的职责区分;而且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对于保护极为不重视,管理人员对世界遗产资源的认识不清、保护意识不够;在开发过程中所建设的一些景点没有统一的规划和标准,在开发过程中甚至存在着某个景点的自主经营情况,致使旅游管理极为混乱;另外,对世界遗产管理的政府行政部门在旅游管理过程中没有绝对的管理权,在开发中不能起到良好的协调和控制作用;在旅游行业内部没有统一可行的执行标准和准则,在发生矛盾和冲突时没有统一的调解和决定的机构。

(二)在旅游资源开发中行政部门不能有效的进行管理协调。在我国世界遗产地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很难说谁是真正的管理者,因为,在开发中会涉及如林业、文物、旅游等多个地方政府部门的职权范围,可以说每个部门都有一定的管理权,但都没有全部的管理权。这一现状的存在致使在资源开发过程中不能形成统一的执行标准和开发方式,这就极易造成景区的环境得不到有效保护,经营上出现问题。在地方行政部门中旅游局看似是旅游开发的管理部门,但是前面已经提到旅游开发涉及到多个部门权限,造成了旅游局所制定的管理模式难以施行,同时造成管理机关对于对旅游景点的管理出现混乱,缺乏强有力的管理手段,致使旅游市场监控失调,科学研究工作难以顺利开展。

(三)旅游开发过程中存在多种矛盾。在对世界遗产的旅游资源进行开发过程中存在的矛盾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第一,世界遗产的保护和旅游资源开发之间的矛盾。世界遗产之中蕴含着丰富的地方或者民族文化的因素,是人类的财富,对其进行保护也是对文化进行保护;但是对于世界遗产旅游资源的开发是为了盈利,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两者是可以并行的,但是过度的开发必定会对世界遗产造成破坏,这一矛盾很难解决。[2]第二,世界遗产的保护和促进地区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世界遗产能够为地区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但是对于遗产的开发同样会造成遗产的破坏,两者难以统一。

二、绿色管理的世界遗产地旅游管理模式的重构

针对我国世界遗产地旅游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应当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改进,即重新建构一种管理模式——绿色管理模式,这一模式遵循可持续、市场经济、系统、严密整体等四项原则,具体内容如下:

(一)在绿色管理模式中首先强调企业在绿色管理中的作用。针对世界遗产地旅游开发中存在的管理混乱问题,笔者认为应当首先明确世界遗产地旅游的经营者,这就是企业。由企业对旅游地的管理模式进行设计,在设计中应当强调绿色管理的理念,重点是三级绿色管理的方式。首先是旅游企业通过构建绿色旅游管理解译系统,制定统一、可行的规定,从而保障旅游管理和经营的有序进行;其次做好管理工作者的考核和选定工作,在重新地位管理理念的基础上优化人才配置,建立一支能够落实绿色管理理念的人才队伍,解决传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是在做好前两项工作的基础上整体提升旅游企业绿色管理服务力,促使遗产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有机的统一起来。

(二)在世界遗产地旅游资源开发中有效发挥政府的作用。世界遗产是国家的资源,政府的相关部门应当是管理者,确定政府的管理职能也能够保障旅游资源的开发、管理不致过于混乱,但是,政府的管理范围也不能过于扩大,应当符合当前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笔者认为应当定位为“引导扶持”。具体来说政府应当履行的只能包括以下内容:制定可行的绿色环保法规,对于世界遗产的保护情况进行及时的监督;做好生态旅游环境保护的研究工作;做好环境保护的宣传工作,提高旅游者的环保意识。

(三)强调“行业协会”在遗产保护中的作用。这里所讲的“行业协会”是由如旅游协会、环保协会等多个组织组成的,其工作应当包括对于旅游地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进行及时协调;倡导绿色管理理念;提出绿色管理建议等在世界遗产地管理的各利益相关者中间扮演协调和三方监督的角色。

参考文献:

篇2

一、目前旅游规划中主要出现的问题

(一)旅游规划水平较低

旅游管理规划是一个旅游项目得以较快发展的根本性因素,而目前大多数旅游项目的规划水平都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旅游业的发展,一下几点是对旅游规划产生影响的因素。

(1)制定规划的人员水平不一致。由于旅游规划关系这旅游业的发展,所以近些年中对旅游规划人才也越来越关注。由于社会的需求量大,人员少供给有限,这就出现了供给水平不一致的现象,进而使规划水平参差不齐。(2)旅游规划专家假冒伪劣。由于社会对旅游规划人才的需求量大,所以使很多人钻空子为了谋取利益弄虚作假,有的可能根本就对这行不了解却还是打着专家的旗号招摇撞骗。有的可能水平一般却弄一堆头衔给自己光鲜的名利,来招揽商家,这就阻碍了旅游业的发展。(3)直接委托规划――脱不开的关系。不管是在哪个行业,找熟人、靠关系似乎成了中国办事中不能缺少的环节,旅游业也不例外,在旅游规划过程中常常出现这种情况,虽然目的是好的,为了做好规划工作,但是这产生了不公平

竞争。

(二)很多旅游规划缺乏系统性和地方特色

旅游规划是一项非常深奥的学问,规划的编写要是多角度多科目的要具有一定的系统性,规划的内容更要充分融合当地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这是非常关键的问题。

(三)与当地相关规划缺少协调与衔接

旅游规划并不是一个单独的过程,它是通过联系同级和上级相关部门的规划的联系,进行自身调整和规划的过程。比如,在一个地区的旅游规划过程中,它的规划要结合城市的规划,城市规划又需要根据旅游规划进行调整,二者相辅相成,互相带动与促进。旅游规划还涉及很多领域,比如交通,电业、环保、服务业、医疗、安保业等很多社会组织,所以,在制定旅游规划的时候要与这些部门达成一致,才能使规划顺利进行。

(四)部分旅游规划实施难

据调查分析,世界上的旅游规划和旅游方案只有大概百分之五十五被真正的利用实施,将近一半的规划方案没有被落实。我国也是如此,很多旅游规划方案在执行过程中被任意改动,面目全非,这种现象在自然景观的规划中体现的比较多。

(五)专项旅游规划与总体旅游规划脱节

在很多的专项旅游规划中,规划的内容在项目建设上过于抽象化,很难让人理解深层的含义,具体内容的分析又不够详尽,所含有信息量少、或者不高,和整理的旅游规划往往脱离关系,很难与整体规划联系起来,缺少连贯性,使规划再进行专项规划时不能连贯起来,不能形成一个有效的整体。

二.加强与改善旅游规划管理的主要对策

(一)实行市场化运作

当前,我国旅游规划的专业部门没有形成,很多旅游规划项目编制人都是一些大学院校,社会组织、研究协会的专业人员来完成的,在工作上有一定的麻烦和不便利因素,并且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做好规划又有很大的难度,在信息的采集上就不一定十分全面。

(二)完善对旅游规划单位资质的认证管理

当前大多数的旅游规划有资质进行申请的是那些专业学院、社会团体,研究所等等,所创作出的旅游规划受到相关专业的影响,结构趋于单一化,不能很好的适应旅游规划的多元化多角度化的特征,所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应该将旅游规划机构专业化分类,结合自身特点分为森林旅游类、城市旅游类、自然生态旅游类、人文风情旅游类、生活度假旅游类等,使各个旅游规划单位充分运用自己的特色,让需要旅游规划的委托方可以精准的找到自己想要的规划项目类型,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三)实行旅游规划师考核制度

现在我国的旅游规划师人才匮乏,缺少相关培养机构和组织,造假现象频频出现,既威胁了社会又阻碍了旅游业的发展,虽然已经出现了一些专业水平的旅游规划师,但是这完全适应不了社会的需求,这时就势必要实行制度的改革,建立相关旅游规划师考核制度,在各方面加以规范,保证旅游规划的质量。

(四)加强对旅游规划的实地考察、调研过程的重视

没有实际经验的结合,单纯的编制旅游规划是没有任何意义的,通过对旅游规划地的考察和探究、挖掘旅游地的历史内容,设定考察人员、考察时间,保证旅游规划考察的有效性和必要性,要体现考察的意义,保证旅游规划的完成质量,不管委托方是否哉昌都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按照相关规定独立完成任务,不能偷工减料,减少出现不必要麻烦。

(五)对旅游规划项目的后期管理

篇3

【文献编码】doi:10.3969/j.issn.0450-9889(C).2011.11.053

旅游管理专业是我国高职院校普遍开设也是最适合开设的专业之一,经过多年的发展,专业建设越来越完善。但近几年出现一个比较突出的矛盾,一方面,该专业的学生对口就业率呈持续下降趋势;另一方面,旅游企业出现明显的招工困难。本来应该顺理成章地进入旅游企业的人员没有进入,旅游企业对进入的毕业生也觉得不尽如人意,只好下大力气自行培养人才。按理说高职层次的旅游管理人才应该是适应旅游企业需要的,他们比本科以上层次的更能融入企业,比中职层次的在理论水平上更胜一筹,应该在进入企业后能更快成长并有所作为。为此,本文试在分析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现状与企业招工状况的基础上,探讨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如何实现学生就业与企业用工的“无缝”对接。

一、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现状与企业招工状况分析

目前,旅游管理专业的就业困难不同于某些专业由于需求不足而引发的就业问题,而是有供给也有需求,但不能实现对接的矛盾。一方面,旅游行业的飞速发展带来人才需求的猛增。旅游业作为低消耗、高产出的朝阳产业无疑是当今世界上持续快速增长最为显著的产业之一。而且,根据世界旅游组织的预测,到2020年我国可能成为世界上第四大国际旅游客源地和最大的国际旅游目的地。届时,我国的旅游产业规模将是现在的6倍。同时,我国目前的旅游业对于人才的需求也可以用“饥渴”来形容,尤其是具有现代化经营管理水平和开拓能力的中、高级管理人才极其缺乏。据不完全统计,广西每年新增的旅游企业中,中、高级管理岗位就达1000多个。旅游人才的供应赶不上需求的快速增长,呈现明显的供不应求的状况。另一方面,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对口就业率低加剧了矛盾的激化。学生关注自己的发展空间,希望能尽快成长为管理人员,不愿到基层一线工作。而旅游业的惯例是管理人员要从服务员做起,酒店管理人员既需要学历、理论知识,也需要实际工作经历。要做好酒店高层管理者,必须要有服务员、基层管理者的经验,否则,很难管好酒店。在国外,酒店部门经理和总经理这一类中高级管理人才一般都需要5~10年的一线服务经历,在我国,虽然没有这样的硬性规定,但从一线选拔人才也是重能力甚于学历。这样看来似乎大大限制了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发展的空间。如果对此认识不清,就会出现酒店中高素质、高学历管理人员缺乏的局面。

此外,一部分学生毕业后不到旅游企业工作,是源于对自身的不自信,原因来自社会、教学过程和学生自己。由于高职院校普遍开设旅游管理专业,造成一拥而上的局面,教师很多是从别的专业转行而来,在旅游专业知识方面有较大的欠缺,特别是实践经验较为缺乏,难以了解企业对于学生的各方面要求,无法有的放矢,对口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在教学中,由于定位不清,课程中基础性、理论性课程比例太多,实践性课程、实习偏少,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特别对管理能力的培养仅仅停留在书本知识层面上,学生普遍欠缺表达能力、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指挥能力、应变能力,因此,他们进入企业后熟悉基层工作需要更多的时间,甚至多年都无法晋升到管理岗位,这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评价和工作岗位的喜好。

而经过多年的发展,旅游企业已经从暴利行业转化为微利行业,在工资和福利待遇方面已经没有了以前的比较优势。同时,一部分学生对于自身的定位较高,对收入的期望值较高,希望尽快取得人力资本投资的高回报,但现实的人力资本投资回报率却在不断下降。加上我国轻视服务行业的传统观念,学生又不明确现在高等教育已由过去的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教育,不肯放下架子进入企业一线工作,就更使旅游管理专业对口就业率下降。

二、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发展对策

旅游管理专业兼具理论性与实践性,是较适合高职院校开设的专业,《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加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今后各高职院校发展的中心工作。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对高职院校旅游人才培养的质量提出了新的挑战,要求既注重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的全面提高,又注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协调发展,特别强调大学生能力的培养。因此,通过充分调动企业、学校、个人诸方面的积极因素,围绕人才供给和需求两个环节,进行深入的研究,培养创新型教师,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优化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加强学生的实践环节,提高其创造能力,增强就业能力,让大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这样才能实现学生就业与企业用工的“无缝”对接,才更有利于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

(一)深入旅游企业,了解人才需求,改革课程设置,提升学生能力

以笔者在旅游企业多年的工作经验,旅游企业特别欢迎表达能力、应变能力强,有亲和力、愿意在基层锻炼同时又具备基本管理能力的学生,这些学生沉得下去也浮得上来,他们在企业中的成长是非常快的。同时,旅游专业的学生大多愿意在酒店前台工作,但前台对员工的外形条件有一定要求,在招生时应该有所考虑。

在课程设置上应处理好几个关系,即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基础理论和应用型知识、课堂训练和实践环节以及操作能力和管理能力的关系,应适当兼顾并有所侧重。高职院校应注重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理论知识以够用为准,具体到旅游管理专业,就应弄清楚够用的标准:是就业够用还是发展够用?另外,应明确高职和本科、中职的区别,理论课程要有一定的深度,但要注意拓宽广度,实现知识的扁平化。做旅游管理工作,知识再多也不为过,因为我们面对的是来自世界各地、各行各业、各阶层的人士,知识面越广、对顾客的了解越多就越容易做好服务工作。当然,3年的时间不可能面面俱到,但传授给学生基础的管理知识和工作技巧,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是完全可以的。我们既教给学生谋生的技能,更要培养他们走得更远、更好的本领。管理专业的学生应有一定的经济学、管理学、会计学基础知识,但很多高职旅游管理专业都没有开设相应课程。一个不懂经济、不懂管理的是难以尽快成长为管理者的,因此,旅游管理专业在理论课教学中应开设经济学原理、旅游会计、管理学基础等理论课程,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工作能力而不仅仅是操作能力。

世界著名旅游院校在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方面有许多经验可供我们借鉴。美国康奈尔大学旅馆管理学院,在课程设置、学时分配等方面充分体现既注重理论,又注重实践的教育理念,校内就设有实习酒店,不仅满足学生动手实践的需要,同时也能让他们熟悉管理工作,培养管理能力。瑞士的洛桑酒店管理学院非常强调实践教学,边教边做,理论与实践各占一半,力求学生在学习期间掌握饭店工作的技能。他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广受世界知名旅游企业的青睐,很多学生都成为业内翘楚。

当然,大多数高职院校不具备这样的条件,但通过与旅游企业的合作可以弥补实践环节的短板。一方面,可以从旅游企业引进人才从事专职或兼职的教学工作;另一方面,可以把课堂外移,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在学生的培养上,还需注意能力的提升,如外语教学要改变目前多数学生的“哑巴”英语的状况,培养他们的开口能力、英语的思维能力。可以通过接待过程的情景教学实现学生的英语水平的提高。

中文表达包括口头和书面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多让学生锻炼,如让学生熟悉企业相关文书的起草并练习。给学生开口的机会,通过案例教学的方式,让他们在对案例的分析中熟悉实际问题的解决方式,提高表达能力、应变能力。

(二)深化校企合作,完善实践环节,全方位培养学生

目前许多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大多建设有自己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这对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熟悉旅游行业是大有裨益的,但其中也存在一些不足,如一些实习实训基地质量不高、仅仅把学生当成廉价劳动力,不注意对他们的指导和教育,过度使用实习生,使他们对企业乃至行业心存恐惧,直接影响到毕业生的就业选择。另外,部分实习指导教师不熟悉企业情况,无法有效跟企业沟通,给予实习生针对性的指导,使学生实习过程中困难重重。

为改变这一现状,学校应建立继续教育机制,让教师以进入企业挂职、调研等形式补上实践这一课,使教师的教学更加理论联系实际,有的放矢。在实习期间可以尝试聘请企业中的管理人员担任实习指导老师,给予学生及时、有效的指导。学生在实习过程中虽然都在服务一线,但可以通过理论联系实际,观察管理人员的工作流程,分析判断吸收其中的养分,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可尝试在学生第四学期安排三个月的顶岗实习后回校学习,这样可以使学生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得到较大提高,对课程产生共鸣,从而取得较好的效果。

篇4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0)01-0058-05

高职院校旅游管理实践性教学探索随着我国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在社会对旅游人才需求日益扩大的背景下高职教育中的旅游管理专业同时也得以迅速发展,因此该专业便成为培养高层次、职业技术型、复合型旅游实用人才的摇篮。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根据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实际需要,培养既有大学层次的专业知识,又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实用型中高级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关于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它还是一门比较新的学科,它的实践性教学正处于逐渐摸索的过程。所以不少的高职院校仍旧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导致很多学生理论知识很丰富,而实践经验却很少;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不能均衡发展,这并不适应旅游企业快速发展的需要。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专业,而且面临着发展变化非常迅速的行业大背景,要想使学生真正掌握过硬的职业能力,培养良好的职业素质,实现专业培养目标,必须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探索多元化的实践性教学手段,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专业能力。

一、旅游管理专业特点及加强实践性教学重要性的分析

从事旅游管理研究的人都清楚,旅游管理学科最突出的特点是实践性强。因此在其实施其教学中,应该把让学生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作为实践性课程的主要内容。作为实践教学,在现代高职教学实施中,与其进行的理论教学应该是同等重要而且还是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的。它将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实践性教学活动从而达到使学生应用知识、掌握技能、熟悉未来职业及获得新知识之目的,这也是遵循现代教育基本规律的非常有效的教学手段之一。

作为旅游管理专业,它的行业指向性是非常强的,主要是为旅行社、旅游景区以及旅游行政单位和外事接待单位培养专业操作技能熟练、适应面较广的专业管理人才。因此,作为高职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就更有必要考虑本行业对管理层面人才的特殊性需求。强调厚基础、强能力、广适应的素质教育应是旅游管理专业的大方向,要想达到目标就很有必要加强专业教学中的实践环节。

实践性教学是社会发展的需要。过去,由于在旅游管理教育中比较重视的是理论教育,而对于实践性比较轻视,从而使得旅游企业的内部技术型方面的人才缺乏,而技术创新型的人才更加匮乏,产品的技术含量低,高技术含量少,所以造成在国际旅游这个大市场上缺乏应有的竞争力。介于我国社会对所需要的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等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那么高职和高专旅游管理教育,就应该而且必须按照社会需求,进行专业结构调整,拓宽其服务功能,增强其专业的社会适应性,大力提倡工学交替,加强与各相关行业、企业的联系,充分发挥其对周边地区的辐射作用。因此,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开展实践性教学其意义显得尤为重大。

二、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一)对实践性教学的认识存在误区

比如,以为在教学计划中安排了几节实习课程就好象等同于完成了实践教学,可事实上,二者是不同的,我们所进行的实习解决的是实践教学的动手能力问题,尚不能解决的是学生对旅游行业工作性质的理解。更何况现在我们所了解到的旅游专业学生的实习活动多只是局限到酒店的,这样一种单方面的强制性实习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对旅游管理本专业的认可度。

有的还会误认为,旅游专业的实践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加入技能培训的课程即可。这样做的结果只能使课时量有所增加,而学生的负担也越来越重。况且作为普通的高职院校,培训师资相对比较匮乏,从而也使得技能培训课程更多地是流于形式。

(二)旅游专业实践性教学的实施操作仍存在一些困惑

旅游专业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特点一般具有野外性、流动性,因此一来,实习费用高;二来各院校所安排的实践教学费用缺口非常大,外出实习各项目多由学生自费,使实践性教学的开展难度也增大。旅游专业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本身的要求就高、难度也比较大。因此对于要带队外出实习的老师来说,无论从体力上还是精力上的付出以及所承担的风险都比在教室授课的老师要高得多,当然老师也就不太愿意承担。

(三)旅游专业的学生对本专业的认识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据一些权威资料所作的统计,在全国人才市场上缺口比例较大的人才中,旅游管理专业人才也算是一类,但另一方面旅游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却不是那么尽如人意。通过调研我们看到实际情况不是旅游单位不需要人才,更多的原因是,毕业生认为有两个不稳定因素,即:旅游业职业相对不稳定和收入相对地不稳定,社会地位也不太高。据我所了解,06级的毕业生有不少通过了导游资格的考试,可最终没有选择到旅行社去从事相关工作。

(四)学校制定的教学计划中,在课程和设置方面也同样存在一些问题:重理论,轻实践

目前大多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比例结构大体是:公共课大约占总课时的15%,基础课大约占总课时的30%,专业课大约占总课时的40%,实习与技能大约只能占总课时的15%左右。虽然,这样的课程设置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证学生所学的基础知识扎实、深厚,但专业实践课程的安排相对较少,实践课程的应用性和操作性比较笼统;由于在其教学计划中教学实践的环节安排少,有时还会挤掉教学实践的课时,这样一来使得学生根本无法在实际的操作中真正地学习和掌握应有的操作技能。

(五)缺乏对实践教学质量的评价指标体系

应该说,不少学校对于实践教学的质量监控还不完备,由于缺乏科学、规范的标准,使得实践教学的水平难以评价,指导教师各行其是,实践教学的质量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另外还有诸多非常实际的问题存在:实践教学缺乏系统、实用的模拟教材;硬件设施难以支撑模拟教学软件的有效运行;对实践教学深度的探究不够,还不能使学生全面地、系统地、高质量地完成专业技能训练;实习指导教师指导能力不一,影响实习效果等等。

三、实践性教学模式的分析

根据培养目标和专业特色,针对上述一系列的问题,我们开始尝试对其传统的实践教学体系、方法及内容进行改革和探索,逐步形成了与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实践教学体系。

旅游专业教学一般应包括四大阶段,即:认识实习、教学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为了获得最大的教学效益,应该根据各校各地的实际努力改变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旅游管理实践教学模式,从而最大限度地达到高职旅游专业教育的目标。新的实践教学体系主要是由校内实践教学体系和校外实践教学体系两部分组成。

(一)校内实习基地建立

这能够让学生拥有一个勇于探索、敢于实践的场所,在自己动手的过程中能更好地培养自己研究问题的能力和开拓创新的能力。根据社会实际之需要旅游管理专业建立校内实训基地一般会包括:导游模拟实训室、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实训室、旅游电子商务实验室等实训室。培养目标规定的许多能力的掌握不是一次能完成的,需要反复练习,所以仿真模拟设备对于培养技术型人才具有特别明显的作用。其具体实践性各个项目具体包括:

1.导游基础与业务实训;

2.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实训;

3.旅游电子商务等计算机应用实训;

4.旅游地理实训;

5.综合技能实训。

(二)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我们在加强校内实验实训场所建设的同时,根据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依托行业和社会资源,以服务地方经济为宗旨,广泛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场所并逐步形成了具有旅游专业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

校外实训基地作为校内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只有依托行业与产业,高职教育才能找到自己的发展空间。首先,在校外可选择社会美誉度高、经营管理先进的旅行社、酒店、景区,通过考察、评估、协商和签订协议的方式与他们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形成一个档次递进、地区分布合理的实习基地系统,为学生实习提供广阔的天地。其次,还可以聘请旅行社和酒店管理方面的精英人士不定期地给学校师生进行专题讲座。其目的是让学校内的师生了解当前行业最新的资讯和业界动态;使学生坚定自己的选择,对自己的专业充满热情,对自己将来要从事的行业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和方向的把握,并充满信心。

校外实习基地的建立,形成的是双赢的局面。一方面给我们的学生提供一个可以施展自己才华的平台,另一方面,学生进入旅游企业后,可唤起老员工的激情,这股新的力量能快速刺激心态“老化”的老员工,使他们重新被激活。同时也是给企业带去新鲜血液,使企业充满无限的生机和活力,旅游企业也可以从中发现人才和遴选人才。

目前我院旅游管理专业在现有条件下已经建立起了几个比较稳定的校外实践基地。另外,学生在放假期间也可以自主联系一些旅游单位进行实习。

(三)课程认识实习模块

作为旅游专业的学生,第一学年专业课的学习主要应开设专业基础课,这一阶段,实践的重点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是让学生对未来将可能从事的工作产生一定的感性认识,同时也对其专业知识进行一定程度的认知。

(四)走出去,请进来,创建一体化的实践教学模式

高职院校的学生就其培养目标的设定,就是要具备很强的实际操作能力。而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大学生们仅凭在课堂上所学的那些专业知识不可能适应企业和社会的需求,因此客观上就要求学生必须进入社会,接触社会,融入社会,从而认识并充分地了解社会,走出去,就是走向开放的社会,了解本行业的发展方向。观摩知名的旅游企业,通过观摩了解企业的运转情况,让学生的眼界更开阔一些。积极地引导学生为社会服务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比如,设计旅游路线,导游讲解等,锻炼并提高学生的工作能力。请进来,根据本专业的特点和需求,采用各种各样的方式请相关人员来校做讲座,一来可以向学生们介绍世界及国内当今旅游业发展的现状,二来也能够给学生适当介绍旅游企业在现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是如何求生存求发展的,以及在旅游企业中一些青年员工在公司的成长经验等,这样可以让学生在步入社会之前,能较好地对社会有相应的了解,并懂得竞争所具有的残酷性和激烈性以及创业的种种艰辛,进而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努力培养自己的创业精神和创新能力。因此,在对新入校的学生进行入学教育、专业介绍时,不妨请知名旅游企业总经理对学生进行适当的专业思想教育。

在学生实施课程学习阶段,对于一些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更是直接聘请旅游企业资深从业人员进行授课。或带学生去企业与企业零距离接触,直接接受其教育,这样一来学生在三年的学习中,尽可能地做到与社会同步发展,非常及时地发解行业信息。

四、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加强落实的对策

(一)对实践性教学环节科学内涵的认识

实践性教学是将专业知识作的转化。这就对学生的能力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就是学生用所学到的知识去解决现实问题,即培养专业理论知识和工作能力相结合的能力;实践性教学还将有助于学生树立起良好的服务意识。从事旅游产业的工作,其中具备服务意识最为重要,因为知识和技能都是后天通过各种渠道是可以培训的。而提高学生服务意识的最佳时机就是学生接受旅游理论知识和学习服务技能的时候;实践性教学就是对学生应具备的基本技能的训练和培养。

(二)加强实践性教学的实施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做”,动手能力的培养必须让学生到实践中去学习,去感受。同时熟练的技能必须反复训练,不断强化才能达到目标,因此要增加实践性教学的教学时间和训练次数,在教学计划中明确予以规定。 理论学习是我们学生学习的弱项,如果我们按精英教育的方法,课堂上理论过多,他们是很难接受的。而他们的强项是实践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如何挖掘这些学生的长处和优点去因材施教,是我们的教学重点。因此,我们要根据生源特点,着力在实践上下功夫,使学生在实践中学理论,在用中掌握理论。在具体实施实践性教学时,原则上应本着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动力,以积极参与为前提,以深入讨论为手段,以校内外实习基地为载体,加大实践教学的分量,引导学生进行创业实践。通过具体的实际操作,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从灵魂深处真正意识到,在充满竞争的市场经济大潮中,高职院校的学生,必须迅速进入角色,胜任工作,得到社会广泛承认。

(三)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努力传授就业技能

学生只有自己亲身经历了实践的全过程,才有可能系统地掌握实践各个环节的基本技能。而作为老师更要有意识地去组织学生进行这样的实践,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或不足并采取措施及时地去补救。

(四)尽力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推进教学模式的改革

作为教师应努力地去改变传统的授课方式,充分有效地利用比如Internet网、多媒体教室等较先进设备来开发实践性教学,全方位地去调动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的独立操作能力得以锻炼和培养,并强化其技能训练。

(五)较好地解决实践性教学开展过程中将面临的困难

1.对实施过程进行合理规划

在不影响实践教学效果的前提下,正确选择实践单位,让学生带岗实习,独立操作。

2.进行规范化管理

首先,为了确保实践教学质量,需要建立起相对比较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对此应尽可能地去选择那些典型性强、内容比较丰富、效果比较明显、交通比较方便和食宿费用相对比较便宜的地点和单位。其次,实践教学计划的制定详尽。第三,需要领导管理的加强,相关领导应应亲自把把关,从实践教学的准备到实践教学的实施、监督与成绩考核的全过程。

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指导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师本人应该是具有较突出的业务技能。另外,由于旅游专业的操作技能与管理的理念更新率是相对较快的行业,这也就要求教师要跟上行业发展,及时更新讲授的知识。因此,作为指导教师要努力与自己所教专业的相关部门保持联系,可能的话教师本人应经常深入相关企业和部门见习。

(六)提升实践课程教学,建立相应的配套实践基地

1.增加案例模拟教学,积极开展实训课程教学

比如,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开展饭店情景模拟、带团过程中的情景模拟等,学生通过这样的实际操作,就可以系统地将各类服务程序、管理方法和技能掌握起来;从而让自己的应变、协调、社交和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素质得以提高。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既能增强参与意识,还能让师生的思想得到较好的沟通,从而达到教学相长之目的。

2.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立

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的必备条件之一是要建设校内实训基地。这样的硬件是基础,必须要充实。大家都清楚实习基地是需要载体来进行的,而实习基地就是实践性教学的最好的载体,它也可以说是学生的“练兵场”、“习武地”。作为学院得依据学院专业需求,全面规划,逐步实施。实训基地建设要有利于培养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应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新模式。尽可能与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相一致,形成真实或仿真的职业环境,让学生从中大获收益。对于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学院应遵循互惠互利原则,尽可能争取和专业相关的单位合作,使学生在实际的职业环境中顶岗学。高职院校一定要充分有效地去利用校内现有的实习基地给学生实习的空间和舞台,让学生在理论学习的同时努力去加强实践技能的训练,为今后走出学校打下良好的基础。校外实习基地,应根据旅游专业的特点,本行业和社会发展之需要来开发一批具有实习实践价值的单位作为其实习基地。

总之,总体要求实习基地既要体现旅游专业的特色和水平,还要体现其本基地所具有的先进性、配套性和实用性,这样一来不仅能产生教育效益,而且还能产生经济效益,形成教学、实习、生产、服务一体化。当学生参加校外实践活动,一方面不仅能让学生把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而且另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能使学生的自身能力素质得以大大地提高。

(七)加强实践性教学

将其体系分为四个层次,并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应尊重人的认识规律,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从认识到实践,再从实践到认识,实现理论升华,形成一种理论和实践相辅相成的循环模式。

整个实训体系可分为以下四个层次:

1.专业课堂内的实践性教学

大部分专业课有课堂实训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增强教学过程的生动性和形象化,可采取以下多种形式:

(1)案例分析法。案例教学着重启发和挖掘学生的分析判断和决策能力。

(2)管理学习法。旅游管理类课程中许多教学内容,都可以在限定条件下的模仿练习解决。教师可以先给出一些外部条件,然后把学生分成几个自愿的小组。每个小组根据自己的判断做出分析和决定,然后进行比较,在小组之间决出胜负。

(3)角色扮演法。教师可以把旅游企业事业中的某些工作岗位,尤其是管理工作岗位的要求搬到课堂上,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从而加深理解,改进和提高自己的职位表现。

2.实训课的技能训练

专业技能教学与普通文化课教学是不同的,学生的操作训练是从模仿开始,由简单到复杂,由分解动作到连贯动作,由单一动作到复杂动作,在模拟实验室内教师的指导、示范下练习。

3.认识实习,巩固基础知识

认识实习是专业教学中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二是在假期安排课外集中实习,努力锻炼并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4.生产实习,培养高技术型应用人才

生产实习主要是让学生接触实际,感受现实。其主要的实习方法主要是校外实习。我校与一些大的旅游企业和相关行业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从而为在校学生和当地的旅游企业架起一座共同发展的桥梁。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根据教学的需要,校外生产实习要求学生直接参与旅行社或酒店主要岗位的实习、管理实习,企业和学校共同评价、考核学生实习成绩。其重点应放在对具体岗位技能的掌握上,使学生在毕业实习结束时达到直接上岗的要求。达到规定的技能标准外,还需要在主要管理部门实习,掌握各部门的管理知识和技能,成为知识型、高技术型应用人才。

知识来源于实践,能力来源于实践,素质更需要在实践中培养。加强实践教学,首先要充分认识实践教学在培养学生实践、创新创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方面的重要作用,充分认识实践教学在推进学校教学改革与发展、突出学校办学特色与亮点方面的重要意义,彻底根除头脑中“重理论、轻实践”的错误思想。

在我国,作为朝阳产业的旅游业得以突飞猛进的发展,并且要与发达的国际旅游市场接轨日益加强的今天,旅游行业对相应人才的要求将会是越来越高,这就为我们高职院校对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的发展方向和教育模式提出了挑战。作为实践性、应用性非常强的旅游业,所需要的人才也应该是适应社会、行业发展要求的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作为高职院校的旅游专业更应该真正意识到实践性教学在旅游管理专业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这样才有利于培养出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同际旅游市场上,具有更强竞争力的复合性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吴岩,张炼.产学研结合解决高职发展瓶颈问题[C].第二期教育部高职高专评估专家理论研修班讲课稿[A].

[2]周济.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实现职业教育的快速健康持续发展[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

篇5

中图分类号:TV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在城市绿化景观的施工中,施工的细节处理是整个工程质量的关键,只有切实保证工程的细节,才从根本上保证绿化景观工程的质量。本文主要通过对城市绿化景观施工中的细节进行探讨,为进一步提高工程质量提供有力的依据。

二、绿化景观施工中的细节处理

1.地形塑造

在城市绿化景观施工中,地形地貌在施工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植物种植的类型。一般来说,要严格按照设计的图纸塑造绿化景观的地形。在绿化景观施工中,要对车库的承重能力进行计算,保证地下车库的安全性。还要充分考虑到绿化区域内的各类建筑物的走向,使人工创造出来的绿化景观能够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浑然天成。

比如,在公园转角的地方,利用山坡作为分割点,能够在转角形成过度区域;在建筑群的墙角设置一个小山坡,对减缓建筑墙角的锐气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在绿化景观中,规划草坪的位置时,要选择视野开阔,地面相对平坦的区域;在设置山谷时,尽量结合周围的地形,使建设的景观错落有致,层次分明。

在进行实际的地形塑造操作时,可以按照设计图纸进行区域关键点的安排,标明地形的高度,并利用竹签做标记,然后可以使用白石灰在区域内勾勒出地形的走势,确定等高线。完成这些工作之后,便可以利用机械,做出地势的大致形状,最后再进行适当的修整。在这个过程中,坡脚与坡顶的高差不能相错太大,做好土坡的自然沉降也是工程的细节之一。在完成硬质景观的施工之后,要根据实际的建设要求及时补接位置的土方。同时要避免形成明显的人为台阶和坟堆式地形。地形塑造工程完成后,要保证地形疏朗有致,层次自然。

2.定位放线

对于绿化景观工程施工进行定位放线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一般来说,在确定植物种植的位置时,要按照整体带动局部的要求,先安排高大的树木,然后在进行灌木丛等矮小植物的安排,最后才是草类等地表植物的安置。在安排树木的种植时,其定位放线可以先利用1米左右的竹棍定点植物的方位,同时,还要考虑植物的大小规格,最终定位最佳观赏位置。在绿化景观施工前期,必须按照施工区域具体的地势走向和设计人员的设计要求进行施工。一般来说,植物地表放线贯穿施工的整个过程,通常,地表植物的控制线主要是地势的走向,在植物的放线过程中,要按照具体的地势走向确定放线的位置。

植物在种植的过程中,高低应错落有致,相互成映,还要注意植物群的种植,避免在施工时植物过于厚密或者过于稀疏;对于单株植物的种植要考虑到四周观赏的位置。在定位放线时,除了考虑地表植被以及地势的影响,还要注意地下管道的走向,根据实际的地理情况对景观的安置进行适当的调整,要灵活使用设计图纸。在绿化景观的构造中,对于景观的窗户和阳台,要尽量避免遮挡阳光和观赏者的视线。

3.种植施工和养护

绿化景观施工中,根据实际的情况选择景观所需植物的类型,同时,在植物种植过程中,聘请专业的种植人员进行培育。在工程施工时,除了保证按照图纸设计的要求选择植物的类型之外,工作人员在植物的种植过程中,要格外注意细节的处理。选择所需的植物之后,要安排专业的起苗人员,把保护植物根部的土质球用包装绳包扎严实。一般来说,植物应该在起苗当天种植,如果不能当天种植的,应对植物进行喷水。在绿化景观的植物选择时,要根据植物实际的生长状况,保证植物的成活率。

如果土壤土质粘性较重,土壤团粒结构不稳定,透气性差,就要在植物种植时,对挖好的土坑进行处理,使用土质疏松的泥土或者使用泥炭土和沙子按照规定的比例回填土坑。为了保证植物良好的透气性和给排水,可以在土球边安置PVC管,利用电锯,对管壁开几个小口;或者用纱布包裹陶粒,按照一包15-20cm的规格,放置在土质球的旁边。比较高大的树木种植之前,在保证树木的整体结构不变的前提下,对树木的枝叶、干枝、徒长枝以及损坏的枝叶和伤口进行修整。

在绿化景观树木的种植时,还要根据树木的种类进行喷药,比如,在树木根部喷洒生根剂,促使树木根部的生长;在高温炎热的天气,对树木的叶背适当的喷洒蒸腾剂,防止枝叶水分的流失。对于高大的树木来说,为了防治钻心虫和白蚁,可以在树冠部位放置克百威和白蚁药。

在草皮的铺设之前,要注意铺设场地的干净平整,避免场地上存在体积较大的土块和石子沙砾。在铺设施工时,草皮要严格按照地被线与地面密切贴合,确保地表植被线条的流畅性和自然性,同时,草坪要与地被植物保持5-10cm的距离。草皮在接触路面时,尽量保持草皮低于路面1-2cm。草皮铺设完成后,工作人员要及时用铲子拍打草坪并洒水,保证草皮与地面紧密的接触在一起,确定其平整性和光滑性。

养护是绿化景观施工的重要环节。在绿化景观养护过程中,肥、水、虫、病、剪是必备环节。保证水分的供给是刚栽种的植物成活的必要前提,因此,在植物栽种之后,要及时对新栽种的植物进行补水。第一,在植物栽种之后的24个小时之内,对植物进行定根水的浇灌,而且在浇灌过程中,要保证植物根部水分的充足;第二,要根据实际的天气情况以及树木水分蒸发的程度,对树木根部及时进行水分补充;第三,浇水时,要分清树木的品种,那些需要浇水,那些避免过度浇水。例如木兰科等树木,过多的水分容易导致其根部腐烂,因此要避免水分过多。最后,在多水的季节,要及时采取必要的排水措施,防止植物根部积水。

三、结束语

在绿化景观施工中,质量是一切工程施工细节的前提,也是企业生存发展的保证。抓好工程的质量,最根本的就是在施工中做好工程细节的处理,严格按照绿化景观施工技术标准进行工程建设。只要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推动城市化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1] 徐伟军.异地园林工程的施工管理相关问题分析[J]. 现代园艺. 2011(05)

[2] 郭彦萃.我国北方地区园林绿化工程质量管理中的问题及建议[J]. 科技资讯. 2006(07)

篇6

中图分类号:F59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02-0178-02

一、界面管理的内涵

(一)界面

在管理领域,国内最早提出“界面”概念的是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1997)[1]。该研究所认为,界面是指为完成同一任务或解决某一问题,企业之间、企业内部各组织部门之间、各有关成员之间在信息、物资、财务等要素交流方面的相互作用关系。分为三个层次:一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宏观层次,最典型的就是用户(user)―制造商(manufacturer)―供应商(supplier)界面,即界面;二是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层次,比如,市场营销―R&D―生产制造界面,即界面П;三是职能内部层次,如R&D―R&D 界面、研究―开发界面等,即界面Ш。官建成、张华胜将产生冲突的区域叫做界面,认为界面存在于独立的子部门之间的交互作用中[2],其和谐关系对产品开发成功影响甚大。刁兆峰和余东方认为,界面是两者之间的相互连接、相互作用状态[3]。吴涛、海峰、李必强认为,界面是相关单元之间接触方式和机制的总和,是集成关系形成和发展的基础[4]。

通过对上述的各个概念进行分析和总结,可以看出界面具有以下特点:(1)相互作用;(2)相互连接。在此,笔者对旅游企业间界面给出一个比较粗糙的定义:有内在关联性的旅游企业之间为满足各自需要而相互作用、相互连接。根据长城研究所对界面的划分,旅游企业间的界面属于界面。本文旅游企业间合作主要指的是旅行社跟航空公司、酒店、景区的合作。

(二)界面管理

界面管理是指为完成同一任务,企业需要处理企业之间、企业的各组织部门、各有关成员之间在信息、物质、财务等要素交流方面的相互作用,解决界面双方在专业分工与协作需要之间的矛盾,实现控制、协作与沟通,提高管理的整体功能,实现企业绩效的最优化[5]。

(三)界面管理的发展历程

界面管理的研究可以追溯到1978年Souder & Chakrabarti开展的界面问题研究,他们发现在新产品开发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界面管理是新产品的最主要原因。华锦阳根据管理方式与公司战略的关联度,将界面管理的发展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6]:第一阶段:职能分割,部门孤立,各行其是,界面管理近于无;第二阶段:在项目水平上各职能进行联结合作,形成矩阵式结构,但仅限于单个项目,未能将所有项目一体化,缺乏企业全局战略思考,界面管理是不完全、不稳定的;第三阶段:在全局性和长远性战略的指导下,部门之间达成伙伴式合作关系,一体化程度高,界面得到很好改善,企业中高质、创新、高效益的产品快速、持续产生。

二、旅游企业间的界面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旅游企业间的界面问题

在旅游企业间的相互合作过程中,会产生很多无益的冲突,从而导致界面双方连接、作用的障碍,也导致双方合作的失败。这些问题主要包括:

1.信息不及时、不透明。无论是旅行社和航空公司之间的合作,还是旅行社和酒店、景区之间的合作,都存在着信息不透明的问题。航空公司没有给旅行社确切的价格、航班及班次等信息,也没有给其充分的时间提前量,更没有较大的折扣;饭店没有及时告知旅行社饭店的预定、出租情况及价格的变化情况;景区的价格相对来说是稳定的,但还是会出现涨价的情况,而没有及时通知旅行社。旅行社需要提前制定其线路,在与其上游企业合作中,由于得不到及时、透明的信息而使自己在经营操作中常常处于无序状态,甚至自己支付机票、客房、景点的涨价部分,从而降低了利润。

2.关系松散、相互之间不信任。航空公司、酒店觉得旅行社不可靠,淡季的时候请旅行社帮忙推销一些线路,但如果该条线路利润很低,旅行社通常都不会尽全力去推销,而在旺季的时候,航空公司(酒店)也不肯给予旅行社较低的折扣和较多的舱位(床位)。旅游景区在刚开始推出的时候,希望跟旅行社合作,共同宣传,以提高其知名度,而当景区热起来后,却没有保证最先投入开发的旅行社的利益,而是提供同样优惠的价格给所有的旅行社,一定程度上损害了早期投入的旅行社的利益。

(二)旅游企业间界面问题形成原因

在探讨界面问题形成原因方面,郭斌、陈劲、许庆瑞等对企业内部界面问题以及企业供应链之间的界面问题的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粘性信息”(sticky information)的存在、不同部门之间的缺乏了解、不同部门之间的目标差异导致的界面冲突、个人价值观差异带来的文化冲突等4个方面是产生界面问题的共同原因[7]。旅游企业组织之间的界面的形成原因可以分析为以下四方面的内容:

1.利益的独立性。旅游企业间是由不同的企业组成的,每个企业都是独立的法人单位,因此,依然满足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经济人假设。同时,又由于企业成员的有限理性及信息不对称,使得旅游企业具有利益上的异质性。如在旅游旺季,酒店尽量减少提供给旅行社的客房数,而在旅游淡季,又希望旅行社能为自己带来更大的客流量。

2.组织异质性。每个旅游企业都有其各自的历史、经历、观点、行政系统和经营理风格,在发展过程中会形成自己的企业战略和企业文化,而且该企业文化将影响自己员工的目标追求和个人价值观念、事业取向,也影响企业对知识和信息的吸收能力。在和其他企业合作的过程中,往往无法理解对方的行为准则。

3.信息不对称。界面问题是企业间信息、资源的流动时表现出来的。因此,其信息流畅度与信息的内容、传递信息的介质有关。每个旅游企业是独立的组织,因此,具有独立的信息系统,该信息系统不一定跟其他旅游企业都建立了信息系统,也不一定能和其他企业的信息系统很好的匹配,因此,在信息传递过程中,导致信息的不及时。

三、旅游企业间界面管理机制

界面问题大量地存在于企业管理之中,从界面的产生结构来看,主要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由于纵向联系而产生的界面,称为纵向界面,双方在组织内部有直接隶属关系;另一类是因为横向联系而产生的界面,称为横向界面,双方在组织内的地位平等或相对平等[8]。旅游企业之间的合作是并行的流程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所以,他们之间的界面是横向界面。

从界面管理的角度出发,对待横向联系方面的界面应采取跨职能整合原则、充分沟通原则和协商合作原则[8],相应地,建立了跨职能整合机制、充分沟通机制和协商合作机制。

(一)跨职能整合机制

跨职能整合是指在界面管理中运用系统整体性原理, 在系统目标指导下实现管理中各企业之间、各项目之间以及各成员之间有效的沟通与协作,以充分利用资源,提高管理绩效[8]。在旅游企业的合作过程中,针对产生界面障碍的利益独立性,可以采用跨职能整合,以建立合作各方共同的企业目标,需要制定这些目标的管理者具有精通多种职能管理知识的通才,而不是某一方面的专才,因为通才才能更好的与对方企业谈判并建立合理的共同目标。在合作的过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出现原有目标不再符合现阶段的发展,主要是因为合作者既希望从合作中得到好处,同时,又极力保持相当程度的自,自的存在必然会导致共同目标的潜在冲突。因此,需要这些管理者需要对发展方向定期检查,以确保目标的协调一致[9]。

(二)充分沟通机制

为了保证旅游企业间的有效运作,克服信息不及时、不对称的障碍,必须加强界面沟通和协作。通过沟通,有利于充分利用对方的优势,得到共同发展;有利于了解对方的企业文化,理解对方的行为。

1.建立协调小组。当旅游企业开始合作后,不同企业的管理者需要共同商讨一些事情,他们会定期开会,通过这个途径跟对方熟识。但是,并不是很多员工都能跟对方企业的员工交流的,因此,这些员工不能理解对方的行为。同时,由于某些部分涉及到不同企业的共同的参与,因此还是会出现利益分配不均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建立协调小组。

2.建立有效沟通的信息平台。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每个旅游企业要处理越来越多的信息,因此,会缺乏对其他企业信息了解的冲动,从而造成信息流堵塞在信息源附近,导致信息粘滞。在旅游企业间界面管理中,有必要设立一个专门的公共的信息平台,这样,跟界面联系着的每个旅游企业都知道其他企业的一些信息及游客具体的需求信息、反馈信息,从而节省了管理的成本。为了了解不同企业员工的想法,还可以设立论坛,给员工一个自由沟通的平台,因为界面管理也不可能使每个员工都能面对面的跟其他员工进行交流。

3.建立适应界面管理的企业文化。针对产生界面障碍的组织异质性进行有效管理,可行的办法就是建立企业内部适应界面管理的企业文化。即努力营造有利于整合的旅游企业文化,积极倡导各旅游企业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了解、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的良好风气,以增进企业与企业之间了解、沟通与合作。

(三)协商合作机制

在界面管理中,建立了一个信息共享平台,所以在一定时期内各旅游企业形成了共享信息、共担风险、共同获利的高度协调关系。在合作过程中,需要明确各自的权、责、利,避免互相推诿责任。当出现矛盾时,撇开自己的局部利益,以整体利益为重。同时,需要增加双方的信任,达到共识。

参考文献:

[1]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现代企业组织的界面管理[J].中国环保产业,1997,(12).

[2]官建成,张华胜.R&D―界面协调机制研究[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0,(12):1-5.

[3]刁兆峰,余东方.论现代企业中的界面管理[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1,(5):85-86.

[4]吴涛,海峰,李必强.界面和管理界面分析[J].管理科学,2003,(1).

[5]李凤莲,马锦生.企业技术创新与营销的界面管理[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5).

[6]华锦阳,张钢.试论界面管理发展的三个阶段[J]科研管理,2000,(2).

篇7

一、引言

乡村旅游节庆是利用乡村田园地理环境、原生态劳作流程、以及特色农业规模效应,或者通过深入挖掘民间民俗文化、民族文化而开发的,吸引旅游者的乡村节庆事件。节庆活动所产生的活动效益,除了增加经济收入、增加就业机会外,还包括社会文化及环境方面的效益。如:建立居民意识、增加居民的荣誉感、凝聚地方团体组织及民俗旅游与文化旅游活力、游客及居民的满意度、提供正当休闲活动、行销各行政管理部门的施政能力、提升地方知名度、教育宣传以及直接体验的游憩价值等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各地区、各民族、各类型节庆活动约5000余个。但近年来不少地方举办的节庆活动,大多昙花一现,且已呈现泛滥之势。很多节庆活动由于特色缺乏、活动持续时间不长,所获得的媒体报道规模、持续性、深度有限,导致关注度较低,往往达不到举办目的。因此,研究如何进行有效地组织与管理,放大节庆影响力,取得“三大效益”;节省运作成本,避免“三种浪费”(钱、时、空),让乡村节庆活动蓬勃发展、经久不衰就显得很迫切。然而,节庆活动的管理存在很多变数,不同的游客参与的目的不同、节庆活动本身的地域差异性以及管理人员和管理模式等,都会影响节庆活动的管理过程。同时,节庆活动所面临的环境却在朝着相似的方向变化:即竞争加剧、消费者更加成熟、流程和对象更加复杂 。

二、郫县乡村旅游节庆活动的现状及特点

郫县是四川省成都市下属的一个县,距成都市区10公里,全县幅员面积437.5 km2。郫县地处天府之国腹心地带,都江堰自流灌区上游,为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县、国家级生态示范点,中国农家乐旅游发源地。郫县属中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5.7℃,春早、夏长、秋雨、冬暖,无霜期长,雨量充沛,四季分明,生态气候环境十分宜人,最适合开展各种乡村休闲旅游活动。

1、 郫县乡村旅游节庆概况

郫县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尤其注重节庆活动对旅游的拉动作用。近年来,郫县政府对全县的旅游节庆活动进行了统筹安排,并制定了“郫县旅游节庆文化活动方案”。在政府的积极引导下,郫县下属各乡镇结合本地丰富的自然和乡村人文特色资源,通过多种途径大力促进乡村旅游的发展,每年定期举办金秋古城柚子节、友爱海棠节、田园文化艺术节、葡萄采摘节、韭黄文化节等农业节会活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2010年,被农业部、国家旅游局授予“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的称号。近年郫县主要乡村节庆活动情况见下表:

2、郫县旅游节庆活动特点

(1)种类繁多,内容较为丰富

郫县的旅游节庆活动,种类繁多,内容较为丰富。有的是利用当地的农业资源而开展的节庆活动,如“金秋古城柚子节”、“田园时代葡萄采摘节”、“农科村海棠节”等;有的依托当地自然条件而开展的节庆活动,如三道堰镇的“亲水休闲旅游节”。三道堰镇素有古蜀水乡之称,近年,该镇以节日为载体,以系列活动为亮点,让游客零距离感受亲水休闲的魅力,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而挖掘本土风俗民情,已经连续举办了58届的龙舟会,以赛龙舟、抢鸭子、放河灯、歌舞表演、川剧座唱、书画展览等活动为主要内容,是郫县久负盛名的传统文化节日。此外,还有以艺术表演为特色的“府河源•乡村音乐节”、结合非遗节举办的“蜀绣艺术文化旅游节”等。

(2)主题明确,初具品牌优势

郫县在确立节庆主题时,各乡镇都以本地的标志性特色资源为基础,例如, 三道堰镇“亲水休闲旅游节暨三道堰龙舟会”、友爱镇“农科村海棠节”、新民场镇“西部花乡乡村旅游节”等已在一定区域内树立起品牌,部分节庆已成为四川省乃至全国旅游节庆的典型代表,例如,“望丛古蜀文化节”以“解蜀语、瞻蜀祭、观蜀舞、赏蜀景、品蜀味、展蜀史”为主题,不仅成为郫县及成都文化旅游的一大盛事,也成为全川蜀人乃至全国、全球蜀人的盛事。

(3)运作市场化,功能发挥较充分

郫县的旅游节庆活动采用的是“政府组织、企业运作、民众参与”的方式,即政府负责组织协调,以招标的方式由企业按市场化模式运作。一方面,通过面向社会征集旅游形象主题口号、节庆内容等方式开放办节;另一方面,以节养节,以节创收,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如2009安靖镇“绣•田园”蜀绣艺术文化旅游节,吸引游客达50万人次,其中入境游游客1万人次,实现收入7000万元(注:资料来源,郫县旅游局)。而安靖以此为契机,正在形成集刺绣艺术品、蜀绣用品、旅游为一体的文化产业链,并将在此基础之上将安靖打造为具有浓郁田园色彩的现代田园蜀绣风情小镇。

事实证明,节庆活动具有经济、文化、政治等多重功能,不仅成为郫县乡村旅游的重要载体,而且对提升郫县的区域形象、促进郫县经济贸易的全面快速持续的发展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

三、郫县乡村旅游节庆活动的组织与管理思考

郫县乡村旅游节庆活动虽然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有些问题甚至有可能阻碍旅游节庆活动的进一步发展,为此,应对乡村旅游节庆活动进行剖析,以便发现管理中的问题。

1、旅游节庆活动的设计与管理无法完全体现活动的核心价值

一般来说,节庆活动的设计与管理,首先应确定节庆活动的目标――“SMART”。SMART有利于节庆活动实现其目标以及活动后的评估工作,如确定活动的收入、利润、门票收入、广告收入、商品销售量、赞助收入、所获得的捐款、津贴、现金流、国际或当地游客的数量、投资水平等。其次是进行设计。它构成节庆活动成功的基本要素,并将影响到活动的每一层面。而设计的中心就是要体现活动的核心价值。

郫县旅游节庆活动己历经多年,积累了较多的经验,目标的确定尽管很明确,但其设计与管理还无法完全体现其核心价值。如:“亲水休闲旅游节”目的是为了把久居都市的游客吸引到古蜀水乡三道堰,让游客零距离感受亲水休闲的魅力;它面对的顾客应是:成都市民及周边邻近地区的游客;为此,旅游节的时间安排不宜过长,时间过长会导致游客和观众的精神疲劳从而降低旅游节的兴趣点,同时有可能因影响工作而流失大批的观众。但是亲水休闲旅游节长达150多天,造成市民的旅游节疲劳战。

2、旅游节庆活动产品的主题设计应反映郫县的特征

节庆活动产品的主题设计应体现举办地的地域特征和文化内涵、潜在消费者的需要以及经济的承受力,并根据节庆活动的内在特征以及全面的预算来安排。主题必须鲜明、生动,具有时代气息。一旦确定节庆活动主题,就将成为这个节庆的主旋律,一切活动将围绕着它展开,最终形成整个节庆的大合唱。

郫县旅游节庆活动,多数都确定了相关的主题,这是非常明智与正确的。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一些节庆活动还没有主题,一些有主题的活动也并没有很好的突出郫县的特色。

纵观郫县的节庆活动,多数在全国各地都可以找到相似的主题,如美食节、花卉节、龙舟节、采摘节等。并且,郫县目前还没有旅游形象主题口号(郫县旅游形象主题口号已在征集中) 。在这种情况下,内容如何彰显郫县特色就显得尤为重要。

Theobald (1994)认为,旅游节庆活动的本质是文化交流、是人与人的交流,是替代大众旅游的一种方式。郫县有三个响当当的文化名片,即:“古蜀文化的诞生地,中国农家乐旅游的发源地,川菜美食文化的繁荣地”。节庆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要“老瓶不断装新酒”,在常规项目不动的基础上更换一些更富有时代特色和创新的项目,使每届的游客能获得不同的体验和感受,烘托出浓烈的节庆气氛,不断吸引消费者的眼球。

3、旅游节庆活动的层次有待提升

郫县的许多乡村节庆活动都冠有文化之名,但文化氛围并不浓郁,以致于许多以文化为名的活动被讥为只有吃的文化。过度重视实现经济效益的速度,导致节庆活动仅与餐饮业、摊贩密切结合,虽然增加了业者的收入,但却因此降低活动的品质。相应的休闲、游乐设施设置要与乡村特色贴近,娱乐方面要以各种民间表演形式为主,并尽量吸引游客参与其中,通过深入挖掘乡村文化内涵、突出乡村文化特色,加强对农耕文化、农业生产和民间习俗的展示等,增加乡村旅游的吸引力。

此外,部分地区服务质量较差。虽然郫县旅游局举办过多次旅游从业人员培训班,使从业人员业务水平和服务质量有很大提高,但目前郫县旅游从业人员质量、数量、结构和布局方面,任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建议重视对普通话和外语能力的培训,重点培养他们掌握细微化、延伸化、个性化、人性化的服务的能力,提高从业者的综合素质,使乡村旅游适应市场的需求,让游客得到更好的服务,及满意的情感体验。

参考文献:

1、林铭昌:《节庆活动对乡村旅游发展影响的研究》[M]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148~15

2、吴恒:《节庆活动的组织与管理研究》 [M],区域旅游合作与发展国际论坛论文集,277~279.

作者简介:

篇8

(一)将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培养成为行业企业岗位的执业师。执业于旅游行业的从业人员,要具备与行业和岗位相应的职业资格。这样,才能够在旅游行业从事岗位工作活动。旅游管理专业教师顺利获得旅游行业和岗位的从业资格,才能从事相应的岗位工作,而旅游行业企业的岗位工作经验是创新创业导师能力养成的基础。我国从事旅游行业工作的职业资格证书多种多样,如导游职业资格证书、调酒师职业资格证书、茶艺师职业资格证书、餐厅服务员职业资格证书、客房服务员职业资格证书、旅行社经理职业资格证书,等等。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只有考取了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才能在旅游行业企业里长期任职,从事专业岗位工作,才能积累专业实践经验,才能培养专业执业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才能指导学生进行专业领域内的创新创业活动。

成为旅游行业企业的各种执业师,需要国家组织的资格考试,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应该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执业资格考试,舍得花大的气力准备考试,努力获得参与专业实践活动的资格。

(二)培养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具有达标的创新创业能力。应用技术大学旅游管理专业教师不应该是传统的“双师”,只获得了执业资格还不够,还应该具有独立的执业能力,并能在执业活动中将工作推陈出新,将事业干出起色,在具有执业能力的同时,拥有创新创业能力。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应该熟悉自己专业领域的知识技能,了解专业领域的发展趋势,清楚专业领域的创新创业前景,引导学生与专业创新和创业对接。应用技术大学要发展,就需要专业教师具有高水平的执业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德国、芬兰等欧洲国家的应用技术大学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较高,就是因为他们的教师都具有3~5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岗位执业工作经验,掌握行业企业发展前沿,能够对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给予与时俱进的指导,促进了创新型社会的发展。

专业创新和创业能力是应用技术大学专业教师的必备能力,旅游管理专业教师不但要具备这样的能力,还要具有将这一能力传授给学生、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创新创业活动的能力。

教师不仅要有指导他人的能力,还要有自我提升的能力。作为应用技术大学的教师,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应该随着旅游行业的不断发展和岗位要求的不断调整,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创新专业教学内容,为学生创业提供有力的支持。

二、培育平台:旅游管理创新创业教学团队平台和服务地方产学研平台

(一)建设创新创业导师能力培育的校内教育教学团队平台。应用技术大学应该成立多种类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团队,让教师广泛地参与进来,并充分发挥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团队负责人的作用。团队负责人在团队建设的不同时期,要发挥不同的作用,在团队成立初期,要履行主导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团队发展方向、建设目标、建设内容、建设周期、成员选择等等团队组织建设的基本问题;在团队建设推进阶段,团队负责人要充分发挥监控职能,对团队成员灵活授权,团队建设的责任和义务落实到人,发挥团队成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更多的团队成员以主人翁的精神参与到团队建设中来,锻炼自己的创新创业能力,实现团队的创新创业目标。

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团队的形成和建设,可以使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创新创业能力提高事半功倍。相关研究成果表明,以团队的形式进行创新创业活动,可以减少教师创新创业的压力,也可以提高团队成员的创新创业绩效。创新创业团队合作应该强调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支持每一个成员主动与其他成员交流的行动,使团队成员信息交流通畅,增进彼此的信任感和依赖感,使团队成员乐于资源共享和人际支持,强化团队的凝聚力,从而提升教学团队的创新创业业绩,提高团队成员的创新创业能力和指导创新创业的能力。

(二)建设创新创业能力培育的、服务地方的、校企合作的产学研平台。学校应当为旅游管理专业教师提供融入旅游行业企业、参与旅游岗位工作、与旅游企业合作的产学研平台,这是旅游管理专业教师提升创新创业能力和指导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关键一环。应用技术大学的产学研平台,应该强化与地方旅游管理部门、旅游行业协会、旅游企业的合作,为旅游管理专业教师提供参与旅游企业技术创新研究,参与旅游企业组织设置研究,让旅游管理专业教师掌握旅游行业企业创新创业第一手资料和经验,才能真正提高他们的创新创业导师能力。 利用服务地方的产学研平台提高旅游管理专业教师的创新创业导师能力,应该制定科学利用产学研平台,系统提高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创新创业能力的切实可行的方案。首先,方案应该以安排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到旅游管理部门、旅游行业协作部门和旅游企业的一线岗位进行挂职锻炼为起点,让他们了解、熟悉社会相应专业领域的实践情况,为进一步的能力培养打下基础;其次,让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参与企业的创新创业项目,为旅游企业的创新发展献策献力,并取得旅游企业创新发展的真经;最后,以学校或教师个人为单位,与地方旅游管理部门、旅游行业协作部门和旅游企业签订创新发展合作项目,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合作项目,鼓励青年教师申报与地方旅游发展合作项目相关的科研创新项目,使服务地方的产学研平台建设项目充分发挥其在培养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创新创业导师能力中的作用。

三、培育保障:利于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创新创业导师能力增长的制度建设

建立促进教师积极提升创新创业能力的管理制度,助力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创新创业导师能力的提高。一些应用技术大学已经在职称评聘制定和激励制度上作出了有利于教师创新创业导师能力提升的有益尝试,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比如,学校在职称评聘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将教师指导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纳入职称评聘指标体系,使教师明确在同等条件下,作为学生创新创业导师指导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教师,在职称和职务晋升时有优先录用的机会,这样,会激发旅游管理专业教师积极提高自己的创新创业导师能力,争做学生创新创业的导师。又如,为学校建立的创新创业导师教学团队提供经费资助,在团队建设期间,为团队成员提供津贴,激发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对创新创业导师角色培育的积极性,使增强创新创业导师能力成为旅游管理专业教师的共识,从而营造出创新创业导师角色培养的氛围。应用技术大学还应该把握住青年教师招聘的准入制度关。为保证新任教师的创新创业导师能力,必须招聘那些既有学位、又有实际工作经验的高素质、高技术的人才入校工作。这样,在投入应用技术大学旅游管理专业教师之后,才能够迅速地成长为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的导师。

篇9

一、企业简介及管理工作实施背景

河北电力设备厂隶属于国家电网公司,是河北省电力公司的分公司。1969年4月建厂,作为原国家电力工业部机械制造局50家骨干电力机械制造单位之一,多年来为电力工业生产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和产品服务。近两年电力设备厂实施产品结构调整转型,2011年产品全面转向电网产品,总体订货跨进亿元规模,实现做大电网产品的第一步。但企业各类资源在适应电网产品快速增长趋势上还存在短期难以解决的客观矛盾。在预算管理方面仍面临着很多矛盾和问题:1.企业无法有效地分配各类资源。具体体现在合同履约滞后,对市场开拓无法提供有效保障。2.预算管理是静态的,基本上是“财务部的全面预算”,而不是“全员的全面预算”。各部门及员工自主参与预算执行控制管理的积极性不高。3.无论是合同履约滞后还是预算执行不及时,更多的是事后分析,而非过程跟踪、监控和管理。无法做到提前防范问题、及时发现问题、合理堵塞漏洞。预算执行分析评估只能与阶段预算比较,预算执行无法实施动态管理。4.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各类信息数据分散,没有形成全面、有效的信息流共享,生产组织及经营管理决策缺乏畅通的信息支持。

二、“合同履行与预算管理有效结合”的管理工作描述

企业如何在逆势中崛起?如何构建一套高效的管理体系?如何用标准化方法解决问题?

以企业发展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建立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并结合企业实际将“合同履行与预算管理有效结合”是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方法。

作为市场化企业,合同是收支预算编制的前提,而合同的履行状况直接关系到预算的执行情况。合同的履行,标志着合同从静态向动态的转化,合同也正是通过一系列动态的过程最后固化为合同利益。合同履行开始后,是合同管理的最艰难阶段。合同履行的监督工作就是防范问题、发现问题、堵塞漏洞,而防范是重点。如何将监督的“关口前移”,使问题被提前发现并化解,以保障合同正常履行?产品结构调整后,如何有效地调控资源,进一步发挥预算管理的引领和调控作用,努力实现预算管理由静态到动态的突破?我们将合同履行与预算管理有机结合,以预算实现为目标,切实加强合同履行过程跟踪、监控和管理。通过对合同履行的监控与召开预算分析会,将预算执行落实到各部门、各环节,形成全面的预算责任体系,确保预算执行到位。经过不断摸索、钻研和创新,全面预算动态管理各项工作已步入正轨,逐步向全员参与、全时段控制的目标迈进。

三、“合同履行与预算管理有效结合”的具体实施方法

作为成长期的企业,年初以销售预测目标为起点,分别编制销售预算、生产预算、成本预算、利润预算、现金预算等表格。以销售收入为主导指标,以利润和现金回收为辅助指标。而日常通过合同履行与预算管理的有效结合以保障企业预算管理目标的实现。

(一)建立以“合同履行”为载体,全员参与、全程控制的预算管理体系,实行预算执行的实时动态管理,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

1.市场营销部具体负责合同履行的过程管控,具体职责:(1)负责订货统计工作。每月月末要更新信息系统数据。对于交货期等合同变更后的内容要及时反馈和更新。(2)做好合同履行过程的管理,每月梳理合同的履行状态。(3)严格按合同交货期做好下月收入的预测,对于不能按期实现的收入,要在预算执行分析会上说明原因,相关部门协调解决。(4)重点解决入库产值与预算收入差异问题。如与用户沟通解决已入库或已发货而未开票的问题。

2.财务部负责预算管理过程管控。具体职责:(1)负责制定分月收入预算进度表。(2)负责分析产值与销售收入进度匹配情况。(3)负责审查各业务部门的收入预测表及合同履行情况表,汇总编制全厂预算管理报表。主要包括合同履行及损益预算执行情况多个表单。(4)每月负责召开预算执行分析会。以日常管理、检查与月度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全面控制,以保证合同的履行及效益的实现。

3.生产部具体职责:(1)负责制定分月产值进度表。(2)负责分析产值与销售收入进度匹配情况。

4.相关部门具体职责:积极参与预算管理,认真分析影响合同正常履行的直接或间接因素,重点查找影响收入按期实现的工期、质量、发货、售后服务等问题。

(二)每月各部门通过编制“合同履行与预算管理”专业管理系统的多个表单,参与企业经营管理

具体设计为三张合同履约状态统计表及五张预算管理附表,为企业经营活动提供依据。

1.合同履约状态统计表

统计合同基本信息及预算、产值实现时间。主要有合同编号、客户名称、产品名称、数量、价格、订货时间、交货时间、实际需求工期、预算实现时间、产值实现时间等内容,同时揭示预算执行差异。通过监控合同是否按期投产、是否按期完工、是否按期发货、是否按期实现收入来提示是否有工期原因、用户原因、质量原因造成预算的差异。

2.预算管理附表

(1)上月预算执行情况报表。分析月度收入、利润完成情况。

(2)利润预算表。对下月及全年预算实现情况进行预测。

(3)下月收入预算明细表,每月安排、统计收入预算明细。

(4)订货及预算情况相关统计。统计已有订货及预算实现情况。

(5)已入库未开票明细表。分析预算未曾实现原因,并落实责任人。

(三)每月月末召开预算执行分析会

以日常管理、检查与月度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对合同、预算、产值执行情况进行全面分析评估,以保证合同的履行及效益的实现。企业日常通过执行“设置预算/修改预算、记录实际结果、预算与实际结果对比、必要时采取控制措施”等四项行动来保证在预算过程中有可靠的控制行为,从而实现监控预算。各职能部门积极参与预算管理,认真分析影响合同正常履行的直接或间接因素,重点查找影响收入按期实现的工期、质量、发货、售后服务等问题。这将使合同履行的监督的“关口前移”,使问题被提前发现并化解。通过加强合同履行过程跟踪、监控和管理,来防范问题、发现问题、堵塞漏洞。

四、借助信息平台实现“合同履行与预算管理的有效结合流程固化”

初步构建“合同履行与预算管理”信息管理平台。针对企业实际特点,设备厂自行构建了“合同履行与预算管理”信息管理平台,使合同履行与预算管理流程固化。根据预算执行数据的特性,初步建立了合同履行与预算管理数据库和多个数据表,开发了预算执行数据上传及维护接口,规划了各职能部门的数据访问权限以确保数据安全性,并建立各职能部门合同履行与预算执行情况分析工作表,实时监控企业合同履行与预算执行情况。信息管理系统所提供的合同履行及预算执行的明细、汇总及对比分析数据为企业生产组织及经营管理决策提供全面、动态的信息支持。

(一)“合同履行与预算管理”信息管理平台简介

1.首页界面(如图1所示)。

2.“合同基本情况”界面(如图2所示)。

3.“预算执行及合同履行情况”界面(如图3所示)。

(二)管理信息系统的具体使用方法

1.基础数据的填报。每月由市场营销部根据新增订货情况填报订货统计信息,主要有合同基本信息及补充信息。有合同签订日期、合同到期日期、合同金额、预计边利率、产品类别、产品名称、型号、单位、数量、对方单位、回款方式、预付款、货款、质保金、履约保函的金额及预计实现时间(如图4、图5所示)。

2.合同履行状态统计表的填报。日常做好合同履行过程的管理。每月要更新系统数据和信息,特别对于交货期等合同变更后的内容要及时反馈和更新。每月月末由市场营销部根据合同履行状态填报。每月清理合同的履行状态,分为未投产、未完工、已完工未开票、已发货未开票、已开普通票未交用户等(如图6、图7所示)。

3.财务部按照输入合同的各类信息编制出多个管理报表,提供合同履行及预算执行情况的各类信息。主要依据“合同交货期”与“实际交货期”的比较来检验合同的履行情况和预算的执行情况。

五、实施效果

通过实施“合同履行与预算管理的有效结合流程固化”,实现了预算管理由静态到动态的突破。财务部、市场营销部、生产部等建立以“合同履行”为载体,全员参与、全程控制的预算管理体系。通过管理体系的流程固化并有效运行主要实现如下功能:

1.通过合同履行及预算执行等信息动态的展示,实现全面、有效的信息流共享,为生产组织及经营管理决策提供畅通的信息支持。通过对合同履行情况的梳理,通过对预算报表的编制,使原有的订货、投产、入库、发货、开票以及收入实现、预算分析等各类分散于各部门和各环节的信息有效的衔接。

2.能够有效地加强内部控制,协调和优化企业资源配置,改善物流和资金流,真正实现“大营销”理念,从而最终全面提升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1)合理组织生产,保证工期,使技术准备、物资采购、分厂生产等生产组织更有依据。比如合同变更等市场信息的及时传递对生产组织的重要性。(2)使资金统筹管理更加科学合理。

3.预算管理向全员参与、全时段控制的目标迈进。将预算执行落实到各部门、各环节,形成全面的预算责任体系,实现预算的动态管理,确保预算执行到位。(1)原预算、产值进度及缺口主要与时间阶段预算比较,现在可以按合同的履行实现预算、产值的动态管理。(2)企业经济活动分析中揭示与解决问题更有依据。如财务部的损益分析、生产部的工期分析、质量管理部的质量分析都可以依据合同履行差异与预算实现差异展开。

4.变事后分析为事前防范与过程控制。通过加强合同履行过程跟踪、监控和管理,来防范问题、发现问题、堵塞漏洞。对于履约滞后或预算执行不及时的合同项目进行重点监控和管理。做到提前揭示问题与矛盾,及早防范风险与解决问题。

六.持续改进

篇10

旅游管理作为一个实践类的专业,对人才的培养注重于“服务和管理”的理念。学生在具有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导游、旅行社、旅游景点景区、酒店、会展等领域的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技能,发展成为胜任旅游企业及其他相关行业经营管理、教学与科研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和创业型人才。

学习这个专业,主要从旅游者体验、为旅游者服务、有效开发旅游资源的角度展开。小至旅行社的经营,大至旅游景区的发展,都是旅游管理可研究的方向。旅行社怎样根据市场和游客心理设计旅游路线;旅游产品的选择是单一,还是组合;旅行社的绩效评估怎样进行最有效;旅行社的发展与其创始人的资本积累有着什么样的关系。这些问题,都可以作为旅游管理的关注点。在旅游景区方面,景区功能区的合理规划,景区的安全管理,低碳景区风景机制的建立,以及景区旺季游客的动态均衡分流模式的打造,这些都是旅游管理专业需要探究的问题。

资源开发,从热带雨林到冰雪王国

根据不同地方资源开发的现状进行完善,以及对资源的开发和保护,是旅游管理专业重要的学习内容。资源开发,不是打造一个资源,生搬硬套架空在旅游地就可以了,需要的是对这个旅游地现有的市场进行分析,对旅游者感知进行调查,对该旅游资源的前景进行探究和预测,当前期工作足够充分的时候,旅游资源的开发才能顺利开展。

一个旅游地,旅游开发的模式怎样确定,是否与现代休闲业的迅速发展有着紧密的关联,这个也是旅游管理专业的前沿问题。例如深圳华侨城就有着自己“旅游+地产”的模式,那么,其他旅游资源丰富的地方应该怎样探究自己的开发模式呢?

影视旅游的发展以及游客动机的探究,也是旅游资源开发研究中重要的一方面。海南三亚因电影《非诚勿扰2》更加大热,三亚热带天堂森林公园应该怎样把开发和保护相结合,电影《云水谣》的拍摄地厦门漳州云水谣,怎样提升其影视旅游的知名度,这些都是旅游管理领域所研究的问题。

旅游资源的开发,还可以“无中生有”,深圳世界之窗的阿尔卑斯冰雪世界就做到了这一点。它让游客们在南国也能感受北方的冰天雪地,在夏日炎炎的暑期,人们在冰雪世界里堆雪人、打雪仗、看冰雕、滑雪,这是多么惬意的一件事。而怎样去开发类似于这样的“无中生有”的项目,极大满足游客的好奇心和吸引游客重游的旅游资源,也是旅游管理专业研究的问题。

即使是拉菲,也需要分享

在“葡萄酒品鉴”的课堂上,当学习到法国波尔多产区的时候,一款“拉菲传说”只有三瓶,有些同学会把自己分到的原本不多的酒再分给剩下没有酒的同学。“好酒独占没有意义,分享让酒更醇香。”老师说的那句话我依旧记得。

旅游管理者,需要学习的是这个专业的精髓“服务和分享”,自己并不是排在第一位的。

旅游管理,这个体验性很强的学科,只有当自己亲身体会,才能把更好的体验和经验分享给顾客。一款红酒中,红葡萄主要的味道是黑色水果还是红色水果,是单宁较重的赤霞珠还是散发着水果蛋糕味道的梅洛,又或者是两者的混酿;白葡萄的主要味道是瓜果甜香还是芬芳花香,是带着荔枝味的琼瑶浆还是有着黑醋栗味道的长相思;红酒的配餐是烟熏红肉还是青嫩白肉,白酒搭配寿司和刺身感觉到底怎样;吃四川麻辣锅的时候带上一瓶甜酒能否解辣,高酸度的酒搭配高酸的食物是否最佳……所有的这些,我们只有自己亲口品尝过,感受过,才能在以后的工作中,生活中,把自己独特的品酒经验分享给顾客或好友。

朝阳产业下就业前景开阔

篇11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03-000-01

节事旅游可概括为专指以各种节日、盛事的庆祝和举办为核心吸引力的一种特殊的旅游形式。节事旅游能迅速提升举办地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增强旅游地吸引力;可以丰富旅游活动内容,构成旅游产品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可以促进旅游基础设施的完善,优化旅游环境,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节事旅游在我国目前是一个新生事物,参与各方的关系和利益协调是节事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

一、节事旅游的利益相关者的识别与界定

节事旅游实现利益相关者管理,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弄清楚谁是利益相关者。通过对节事活动的进一步分析,根据利益相关者与节事旅游活动的密切程度和影响力大小,节事旅游活动利益相关者可包含一下几部分:

1.组织者。节事旅游组织者包括了政府有关部门、商业组织、商业赞助者。商业组织与商业赞助者在政府有关部门的统筹规划下,为节事旅游提供资金、设施设备、服务技术等多方面的帮助,提高了活动的规模档次和影响力度。

2.组织参与者。组织参与者是作为公众的角色帮助节事旅游顺利开展,包括当地社区居民、志愿者、工作人员和公共媒体。社区居民是节事旅游的主要管理者,媒体通过对节事旅游和举办地的宣传,成为一个间接参与者。

3.参加者。和组织参与者不同,参加者是组织者和组织参与者的服务对象,是节事旅游的潜在市场,可以说是节事旅游的顾客。主要包括从异地来到举办地的旅游者以及当地游客。

二、节事旅游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

1.政府部门与商业组织的关系。商业组织和商业赞助者为节事活动提供资金、设施设备、服务技术等多方面的帮助,提高了活动的规模档次和影响力度,保证了节事活动的顺利进行。政府部门与商业组织之间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可以提高节事旅游的价值。

2.政府部门与当地社区的关系。政府部门主持组织节事旅游可以间接帮助当地社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社区生活环境,而社区居民也普遍因节事旅游的举办感到社区荣誉感和责任感,社区对政府是持积极的肯定和支持态度。

3.旅游者与当地居民的关系。举办节事旅游活动,要得到主办地居民的认可和支持。当地居民可以通过节事旅游和旅游者共享文化。当举办地居民和旅游者有着共同的形象和认识,将利于为举办地创造更和谐的氛围和深远的影响。

4.政府部门与旅游者(会展商)的关系。旅游者或会展商是节事旅游最主要的服务对象,政府在对节事旅游进行组织策划的整个过程中,应处处考虑如何实现旅游者或会展商的利益。旅游者参加节事活动,获得自身物质和精神上的满足。通过自身体验对观光节事旅游活动做出评价,其感知满意度决定了节事旅游活动举办的成功度及是否可以持续开展下去。

三、利益相关者分析对节事旅游活动发展的启示

(一)政府是处理利益相关者关系的核心

1.政府要围绕利益转变职能。在节事旅游的实施过程中,政府部门一直扮演着核心组织者的角色。中小城市在节事旅游发展初期,政府基本承担了策划、组织、宣传等各项工作,对于其他参加、参与者的联系和沟通并不是出于利益均衡的考虑,更多是出于行政或社会责任的目的。政府需要转变职能,在几个利益相关者之间扮演协调者的角色,从直接利益相关者转变为间接利益相关者。

2.保持和发掘商业赞助组织。资金是保持节事旅游顺利开展的必要条件。政府通过充分发掘新的商业合作伙伴并保持与传统单位的合作获得资金支持,进而保证节事旅游的质量不断提高,最终形成良性循环。

3.加强社区参与管理。社区作为城市的构成单元是节事旅游的重要参与单位。加强社区参与关键在于通过政府宣传在社区形成节事氛围,强调社区责任感和荣誉感,引起公众对节事旅参与的兴趣和关注,从而形成全民参与的局面。

(二)重视对利益相关者的管理

各个利益主体都是节事旅游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各个利益主体协调合作,才能促进节事旅游的持续发展。利益相关者管理是为综合平衡各个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而进行的管理活动,其最终目的是争取利益相关最大程度地支持,从而促进他们的合作。

要用动态的眼光来协调和关注每一个利益相关者,让他们能够公平的分享节事旅游所带来的利益以及公平的分担负面影响。在对各利益相关者进行管理时,应注意对特殊的利益相关者群体采取特殊的管理策略。

(三)加强对节事旅游活动的管理机制与目标制定

随着中国大型节事旅游的常态化和规模化,对于中国的大城市和主要旅游城市而言,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是尤为必要的。政府作为利益主体核心可以整合所以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制定总体目标,这个目标应包括政府对举办地综合发展的目标,商业组织的利益目标、社区和谐发展目标等。

(四)提高相关利益者的满意度

提高相关利益相关者对节事旅游活动的满意度,就能增加该节事旅游活动的价值,对节事旅游活动价值的增长有着积极的影响。品牌效应的增长,不仅更让消费者信赖,还能改善和组织者的联系,提高参与者对节事旅游活动的认同感、信任度,达成一致的价值观。组织者切实关心各利益相关者的满意度,勇于承担社会责任,也是科学发展价值观的体现。

参考文献:

[1]王波,章仁俊.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国内外旅游应用研究综述[J].特区经济,2008(7):156-158.

篇12

【中图分类号】F590-4

在学习、借鉴世界发达国家高职培养模式的同时,我国高职教育大力探索、推行“工学结合”等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对国内外高职教育的工学结合形式进行比较,分析国内外现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局限性,总结“承接旅游服务外包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特色,以期对推进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建设,推动高职办学模式的突破性转变有所裨益。

一、中外高职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综述

(一)国外高职教育工学结合模式及特征总结

综观世界各国在高职教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多种多样的人才培养模式,归纳起来有如下三种形式:

1.企业主导型。典型代表为德国的“双元制”、英国的“现代学徒制度”,是一种职业教育完全“由学院承担”变为“以企业为主,学院为辅”的培养模式。

2.学院主导型。以新加坡“教学工厂”、澳大利亚“TAFE”等为代表,是一种以“学院办学为主,企业参与”的改革模式。

3.企业与学校合股办学培养模式。这种模式是发达国家扩大职业学校办学自以推动合作教育的结果。

国外成功的高职教育大多体现出这么几个特征:一是能力本位主导教学;二是产学结合培养人才;三是结合本国或本地的条件与环境,通过切实有效的途径实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国内高职教育工学结合模式特征总结

我国高职教育工学结合被冠以行业办学,校企合作,产、学、研合作,双证书制,产学一体化等多种名称;其实施形式更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暑期实践,生产性实训、半工半读、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订单培养、 2+1等等不一而足。尽管名称多、形式多,但都呈现出一种科学的观念:高职教育必须走工学结合之路,必须面向企业、行业,要紧密地与企业、行业结合,大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纵观中外工学结合模式,可以用威尔逊―莱昂斯报告来总结其特点。美国1961年在福特基金会支持下进行一次调查,形成的“威尔逊―莱昂斯报告”认为:工学结合、产学合作,可以让学生们在一线岗位接受职业指导、经受职业训练,了解到与自己今后职业有关的各种信息,开阔了知识面,扩大了眼界;使学生“加深对自己所学专业的认识”,提高“理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加深对社会和人类的认识,体会到与同事建立合作关系的重要性”,“大大提高他们的责任心和自我判断能力”,为学生“提供了通过参加实际工作来考察自己能力的机会,也为他们提供了提高自己环境适应能力的机。”,“有助于学生就业的选择,使他们有优先被企业录取的机会”。

(三)F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局限性分析

1.未能实现多方共赢

现实中困扰高职院校的是企业参予工学结合的积极并不高,究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企业认为这种方式对其提高效益并无裨益。追求盈利是企业的天职,但企业在培训、指导学生、管理学生等等方面花费人、财、物力,并且还要让出部分岗位、生产线让学生去锻炼;

更何况学生认为自己到企业只是去锻炼动手能力的,生产的产品或提供的服务能否为企业盈利并不是他的责任;更让校舍方、企业头痛的是校方和企业谈得来,但学生对工学结合单位、岗位、待遇等意见多多;有的企业甚至因此怕招惹麻烦,干脆不接受实习生,造成“工学结合”的难以为继。

在学生应到生产线上锻炼的观念指导下,学校在企业把实习学生当成廉价劳动力使用时也只能睁只眼闭只眼,这些都是“现实的无奈”。是否找到一条让学校、企业、学生三方的利益捆绑到一起,实现“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而真正能实现企业、学校、学生多方共赢的新途径呢?

2.未能注重生产(服务)全过程动手能力和质量意识的培养

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时,有如此两种情况应该引起我们关意:一是只顾某一服务环节或某一制造工艺的动手能力的培养,而没有针对生产、服务的全过程的锻炼,即“只顾点,未顾面”;另外只是满足于动手能力水平的提升,未能考虑到要训练学生能生产、提供合格产品与服务的动手能力和意识的培养,即“只顾数量,未考虑质量、效益”;这样就会造成学生认为掌握某一工作岗位的能力就行了;而且还以为只是实习生,生产出来的产品或提供的服务质量如何、效益如何,并不是他所关心的,甚至“实习生”的身份给了他推脱责任的好“借口”。

3.未能实现学生个性化的培养

“订单式培养”、“定向培养”最大的缺限在于未能考虑学生的意愿:学生在不了解自己的爱好、兴趣、特长的情况下“入围”订单班、定向班,最后发现这种职业方向、岗位并不是自己愿意所在。另外,当前高职院校生源中农村学生占很大的比例,他们在报考时并不了解学校所开专业的性质、就业方向,既不明白所学专业将来做什么,也搞不清楚自己应具备什么样的能力,更不知道应如何去锻炼能力,所以出现学生“被工学结合”的情况。

4.未注重学生的能力递进、市场调研能力的培养

高职教育并不是培养简单的、廉价的、机械的劳动力,也不只是单纯地开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通俗地讲高职教育不是培养白领、金领、蓝领而是培养灰领阶层。但现行的工学结合培养模式恰恰忽略了培养学生的市场眼界和调研能力,由基层向中层甚至高层不断递进的能力、构建良好人际关系能力的培养和锻炼。

5.未能有效突破传统的考核、评价方式

在实施工学结合的过程中,大部分学校采取“放羊”方式,交一份实习心得或调查报告或文章,只要安全返校就行;有的仍然沿袭试卷考试的方式;有的搞个调查表,让合作企业评价评价等等;工学结合的效果最终显示为培养质量,象旅游管理、酒店管理这些专业是直接面对消费者服务,其服务质量还不能是只企业说了算,必须是消费者能满意,所以必须在考核、评价方式上要有所突破。

二、“承接服务外包”高职人才培养模的创新分析

“承接旅游服务外包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是在湖南省高职旅游管理特色专业建设的背景下提出的。“承接服务外包”模式,是“工学结合”形式的一种创新,倡导将教师、学生置身于生产、服务第一线进行生产劳动活动、顶岗劳动,是既包括技术的、管理的、服务的劳动,也包括体力的劳动;通过”边教、边学、边做、边评”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懂得产品和服务的生产是如何开始,过程如何,最终是什么样的;这种模式是以生产合格产品(顾客满意的服务)为目的,引入“第三方”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价;改变只顾动手能力的培养,不管生产(服务)效益的思想,最终实现企业、学校、学生多方共赢。

(一)真正实现多方共赢

“承接服务外包”这种形式显然就是要让学生直接面对消费者(市觯,必须把自己生产和提供的产品、服务卖给顾客,然后才能取得收入。特别是高职旅游管理、酒店管理这些专业因为是“面对面的对客服务”,是“现做现卖”,顾客是体验者、检验者,顾客的满意就是质量标准、就是效益,学生已经不是“学生”,此时他就是“生产者”、是“老板”,服务卖出去就成功了,卖不出去就失败。学生成为企业盈利的创造者,让企业偿到了“甜头”,企业自然就会毫不吝啬地把岗位、生产线让给学生;这样,企业欢迎、学生愿意、学校放心的局面才会出现,才能实现多方共赢。

(二)实现“生产(提供)合格产品或服务的动手能力培养”

工学结合的本意在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其落脚点在于培养学生生产或提供合格产品、顾客满意的优质服务。

对高职学生而言,动手能力是其“真本事”,也是日后谋生的手段,如果不能生产合格产品或服务,那么,这种动手能力就不“值钱”。“承接服务外包”模式不仅仅是为了锻炼动手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生产合格产品的动手能力,锻炼出“值钱的动手能力”。将学生置身于生产线上,让学生懂得产品和服务的生产是如何开始,过程如何,最终是什么样的,这是基于“工作过程的动手能力”;同时,由于服务业具有“即时生产,即时消费”的特点,即使只是某一个环节出现差错,造成消费不满意,就可能使整个服务(产品)被认定为“不合格”。只是掌握了工作过程中某一环节、某一岗位或者某一工艺的技能是不够的,培养、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必须着眼于“生产全过程”的能力培养。“承接服务外包”模式强调的是生产合格产品、服务的动手能力的培养,以及工作全过程每个岗位的动手能力培养。

(三)彰显学生个性化发展与就业竞争力的培育

“承接服务外包”模式要求将某一企业的不同岗位、某一行业不同性质的企业和岗位全部展现在学生的面前,通过分批轮换把学生输送到不同的企业(岗位),为学生搭建实践的舞台,让学生通过不同专业方向的实践、实训后,能真正明白自己的特长、兴趣所在,了解、认识所学专业,为今后的就业增添资本、积累阅历打下厚实的基础,为将来的就业培养强大的竞争力。

(四)培养具有市场眼光、职业上升能力的行业“灰领”以至职业精英人才

承接服务外包模式把学生置身于生产线上,而且需要学生能生产(提供)合格的服务,所以,学生必须炼就把握市场的眼光、与人交流沟通的本领,而不是埋头苦干的流水线上的作业工人,这是一种务实的观念;高职学生要成长为有一定职业上升空间的“灰领”阶层,只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是不够的,还应注重锻炼学生的市场调研、与人交流沟通能力和职业上升能力的培养。

(五)建立新型“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反馈”评价体系

新型“质量评价―反馈”评价体系的建设,将“课堂”从传统意义上的教室,延伸到了实训室、实训基地和企业岗位,真正实现岗位就是教室、游客满意度就是标准;适应高素质生产型人才培养要求的“全方位、立体式”的质量评价和保障体系的建立,有助于学生了解行业前景和职业发展前途,促进其可持续发展,学生的行业欢迎度、社会认可度必将出现显著提升。

四、“承接旅游服务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条件

实施“承接旅游服务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模式”是一个探索的过程,更是办学模式改革的过程,为保障顺利实施,应切实解决以下几个条件:

一是构建新型校企合作理念。要改变以往学生“被工学结合”、“学生是廉价劳动力”以及在实习期间难以轮岗,更不用说让学生去接触本专业的不同方向或本行业的不同岗位等等情况。“承接旅游服务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模式”就是为学生构建这样的舞台:旅行社、景区――讲解(导游)服务,酒店――客房服务(包括餐饮服务、前台服务等)以及旅行社、景区、酒店的旅游产品销售服务等岗位,将学生置身于生产线上,了解整个服务过程,提供顾客满意的服务,以顾客满意为评价标准,而且是以消费者接受是最终评判标准。因此学生必须炼就把握市场的眼光、与人交流沟通的本领,而不是埋头苦干的流水线上的作业工人。所以说这种模式不仅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样注重锻炼学生的市场调研、与人交流沟通能力和职业上升能力。

二是实现“弹性学期制”和“分批轮换”。“弹性学期制”就是根据“企旺校淡,企淡校旺”的原则,即根据旅游市场的季节性特点,在企业用人旺季时,多派学生进入岗位,在市场淡季时多数学生就在学校就读。“分批轮换”之意就是一个班或一个年级的学生分成多批,同时进入行业的不同性质的企业和岗位,经过一个阶段的实践后进行轮换(包括轮换企业和岗位),然后不同班级或年级的学生成批次跟进,形成循环。

三是推行顶岗实训课程化。实行顶岗实训课程化,建设顶岗实训课程化课程,把顶岗实习纳入课程化管理,制定相关制度和课程标准,做好课程化设计方案,校企合作共同制定考核评价指标及成绩评定,切实解决顶岗实习的效果问题。

四是要实现考核方式要突破。实施“边教、边学、边做、边评”,引入“第三方评价”即在教师、企业考核的基础上引入顾客评价、企业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互评等考核方式;

总之,实施“承接旅游服务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模式”,就是为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和职业方向的认识,深入进行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 耿洁.工学结合及相关概念浅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12).

[2] 姜大源.职业教育提高国家核心竞争力的要素[J].基础教育参考,2006(6).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