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04 09:26:11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员工绩效考核明细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项目
日
期
工作内容
工作总结,需要提高补充的知识
2011年11月16日星期三
员工入离职流程图,培训员工信息表,调休单,加班申请单绘制
接触到:员工岗位职责划分
请销假制度
员工岗位职责说明书,为薪酬绩效提供依据,需要了解薪酬绩效方面知识,请销假与绩效相关,如薪资结构设计,绩效考核方案设计等
2011年11月15日星期二
人事制度的完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完善,以及人事档案分类
上午:招聘工作
需要学习编写制度的格式,需要了解相关人事行政的法律法规—《新华书店》—《行政人事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全书》
2011年11月14日星期一
人事档案归类整理,及分类,收集明细
总结了人事档案归类及人事档案明细,且注意事项培训档案与员工档案以及绩效档案管理分开
2011年11月12日星期六
上午:智成人才市场招聘
下午:员工入职流程图,人事管理制度,岗位职责分类
了解人事制度框架,以及相关内容及细节,岗位职责分类明细
2011年11月11日星期五
上午:早会行政:《员工手册》
人事:制度健全
下午:具体事宜操作
了解行政人事分别职责,要系统性了解,从各方面学习,分类分步学习
2011年11月10日星期四
上午:华威招聘会现场
下午:日常接待面试人员,通知未齐全资料员工;做好11月份考勤备注,公司员工架构图
根据员工架构图反映人力资源管理的什么知识?
2011年11月9日星期三
上午:宿舍管理制度(试着起草)人事档案整理、分类、编号
下午:完善
档案明细
2011年11月1日—8日
了解公司组织架构,学做考勤,工资核算,指纹录入等日常工作
根据公司主要组织架构,了解公司相关人员状况,对各个岗位职责具体分析,完善编写各项人事管理制度,建立完整的档案明细及档案管理系统,电子与书面结合。制定考勤制度,绩效考核制度,了解薪资结构设计
内容
日期
工作内容
工作总结及提高补充的知识
2011年11月23日
上午:对人事制度内容全面阅读,并提出建议
下午:全面阅读员工手册并编写培训大纲
擅于与领导沟通,借力打力,提高执行力度
其一,对绩效考核工作的重视程度不足,考核为触及实质内容。这主要体现在:单方面重视考核业务工作,多数属于临时拼凑人员匆匆忙忙考核,绩效考核质量低;同时,实施绩效考核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发奖金,通常年终时由人事部发放年度考核表了事,流于形式,失去了绩效考核的原本意义。
其二,绩效考核的具体内容严重缺乏量化指标,考核的标准笼统化、简单化,可行性与科学性差,奖惩不合理,不能充分发挥绩效考核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员工的工作热情。且未严格依照规定的标准进行考核,在考核过程中讲究平均、平衡,未严格控制优秀指标,且怕得罪人,充当老好人的现象比较普遍。
其三,待完成考核工作后,忽视总结反馈的考核意见,未合理有效地运用考核所得结果,影响绩效考核作用的正常发挥。此外考核最终结果与奖惩衔接不紧密,事业单位的绩效考核只是全部管理工作中的一个小插曲,绩效考核的结果未与员工的培训、晋升相联系,未发挥绩效考核的真正作用。
二、在绩效考核体系中应用新财务规则的分析
(一)构建完善的评价指标系统
部门预算作为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基础,有很强的控制力。部门预算要求具体项目的预算编制必须落实到位,确保项目资金及时到位。根据绩效预算的管理进行分类,以单位发展目标为指导,以各部门绩效评估为中心,联合绩效预算管理各项指标,构建绩效考评机制,进一步形成‘绩效目标、评价及预算’相结合的新型管理机制,设计出各项针对性强的评价指标。采用定量、定性对比分析方法,全面评价预算决策、配置及使用情况,依据每项指标对系统作用的不同,设定明细指标得分,再将各项指标的得分、权重乘积相加,得到总评分数值,分值越大,说明绩效越高。
(二)推行科学的绩效目标管理
绩效考核管理的重要一部分即目标管理,建设科学、合理的目标管理系统以促进事业单位的绩效考核管理。绩效考核管理系统包括明确的绩效管理目标,科学标准的评价指标系统,绩效目标实现程度及效果的评定,最终将预算编制、执行、决算与评定密切结合。事业单位的绩效考核目标可分为各职能部门的具体考核目标与整体战略化考核目标,如果将各个部门的目标具体细分,则分成不同的个人目标,这样的话就形成了多层次的目标管理系统。
(三)注重绩效考核的实效性
摒弃传统简单、粗放型的考核形式,选用多层次、精细化考核形式。将管理型岗位、技术型岗位区分开来,分类考核管理,以改进传统考核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不同的工作岗位职责不同,以工作实际成效作为考核的基本要求,结合具体考核标准进行考核,促使考核内容更具针对性、实效性。同时,分层考核,在实践过程中不断规范考核制度,明确给出考核的目标、流程,方法,短期考核与长期考核相结合,有所侧重,相互补充,形成完善的考核制度[3]。
(四)科学、有效运用绩效考核成果
二、 基础管理方面:落实了营业账款稽核、退费和拆机明细核查、虚假用户拆机、清理长期欠费、客户资料 整理、资源整理、装维材料和终端管理等一系列基础管理工作,有效的避免了业务收入和成本的流失。
从元月份开始,市场部按照内控流程要求,调整了原来对县区公司进行周稽核的制度,改为日稽核、周稽核、月稽核并行,每月尽量安排对县公司一级稽核情况现场核查。对每周稽核情况进行通报,对不符合要求的做法通报批评,每月月底一、二、三级稽核员共同对全区现金流实收应收进行稽核,起到了很好的效果。我公司现金流差额连续半年在全省属于情况最好地市之一,没有因现金流差额影响考核收入。
为确保不因支撑系统错误操作影响收入,市场部安排支撑中心每天对每个县区拆机、退费明细都进行核查,严格封堵每个漏洞。
为清理长期欠费、控制当期欠费,市场部根据公司领导要求制定了当期欠费回收量不低于98%的考核目标。对欠费回收情况进行周通报、月通报。在与县区公司的共同努力下,到5月份系统内本年新增长期欠费清理完毕,当月调帐数首次低于省公司要求的最低限额,从连续5个月调帐超过 万元,达到5月份的 元。
为掌握资源情况,避免资源浪费,市场部安排支撑中心每月对各县区资源情况进行抽查、通报,6月份又进行了现场检查。
今年市场部接手物料管理以来,在网络部的大力支持下改进了管理方式,把出入库明细账与支撑中心每天的经营日报装、拆机数量相对照,使物料管理形成闭环。为实现终端回收、重复利用,要求县区公司对宽带、话吧、有人值守公话新装机用户都收取押金。鼓励县区公司在发展新用户时引导用户使用回收的终端。对终端故障在保修期内的用户更换回收终端,严格杜绝以旧换新。通过这些措施的执行,有效控制了浪费现象。
三、 绩效考核方面:改进绩效考核计算方法,从多方面入手促进保存量、激增量,提高业务收入。
自3月份省公司绩效考核办法草稿下发,市场部开始与上级市场部沟通如何进行续费率和流失率两项考核指标的计算。在多次探讨未果的情况下,市场部根据公司领导要求和本公司实际情况,制定了考核用户拆机、双停、单停、零费用用户续费等一系列考核方法。引导县区公司对上述用户高度重视,通过每天逐户核查,基本上堵住了客户流失的漏洞,对长期零费用用户的激活也起到了很好的效果。既节省了资源,又提高了收入,另一方面节省了业务发展费用。
四、 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由于上半年集中精力理顺基础资料管理,在营销策划、业务宣传、市场调研、人员培训等方面比较薄弱,造成对县区公司业务发展支持不够。
2、 由于省公司系统准备升级,我公司很多报表需求无法满足,计算绩效考核指标、分析经营数据给市公司和县区支撑部门带来很大工作量。
下半年市场部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进和提高:
一、加强市场调研:定期到县区进行现场办公,与营销、营业、装维、管理人员进行座谈。深入市场,了解用户使用情况和需求。在发展较好的县区总结成功营销案例进行推广;帮助发展较差的县区查找不足、解决困难。
平衡计分卡,又称综合计分卡,提供了一个将宏观的、抽象的战略如何转换成运作方案或工作计划的思维模式,同时平衡计分卡已逐渐发展成一项战略执行与监控的管理工具,并结合战略与绩效管理协助企业实现远景。1990年,分别来自制造业、服务业、重工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的12家公司在美国复兴全球研究所的CEO戴维·诺顿和美国哈佛商学院教授罗伯特·卡普兰的共同主持下进行了一项名为“企业未来绩效平衡方法”的研究项目,之后逐步推出一系列有关平衡计分卡(Balanced Scorecard,BSC)的理论。
目前,在全国部分医院已引入平衡计分卡这一管理理论并应用于实践,笔者所在单位自2005年底正式引入该理论并建立、完善了综合绩效考核体系,在方案运行一年的时间里,通过不断探索、总结,医院绩效管理取得实质性进展。本文以我院开展基于平衡计分卡的绩效管理体制改革实践为主线,阐述该理论在公立医院的应用与发展,其间经历了如下阶段。
一、最高领导者的重视与认同
我院作为本地区唯一一家“三甲”综合医院,占有明显的区位优势、技术优势,近年来各项社会、经济效益指标发展稳定。但是,以院长为核心的领导班子审时度势,真正做到了未雨绸缪,一直在积极探索如何提高科学管理水平,将医院各方面发展推上新台阶。作为复合型人才的新一代医院管理者,院长凭着敏锐的触角意识到引进现代医院科学管理经验的重要性,而综合绩效管理又是作为基础工作的重中之重,于是通过多次的诚意邀请,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相关教授聘请到我院指导有关绩效管理、成本核算和薪酬体制改革等工作。同时,为了真正落实好该项工作,院长亲自挂帅,对该项工作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二、运用SWOT分析法明确战略发展目标及规划
早在2002年上任之初,院长即领导相关部门、人员对医院的战略发展目标进行了分析与规划,以“医术仁心,关爱生命”为最高服务理念,提出“一年打基础、三年中变、五年大变”的战略目标。随着2005年引进平衡计分卡等先进管理理论,我们运用SWOT法对战略分析重新予以梳理和完善(如图1)。
通过SWOT分析,医院进一步明确发展方向,将“二次创业,效益生存”、“寻找蓝色海洋”作为新的起跑线,并在开源节流等方面提出并落实了许多实质性方案。“二次创业”不是“一次创业”简单的延续,而是要在“一次创业”的基础上重新搭建医院发展更高的框架,其核心任务是打造核心竞争力,不断提高竞争实力和再生能力,从服务、品牌、规模、管理、制度建设和治理结构等方面上档次,全面提升医院整体实力,而基于平衡计分卡的综合绩效管理改革正是以前瞻性、全局性的视角重新审视目前医院的经营管理,将“绩效改革”正式提到战略高度予以重视、发展。以“服务立院、科技兴院、人才强院、文化治院、制度管院、品牌扬院”作为医院“效益生存”的策略目标。“寻找蓝色海洋”的附加服务战略指引我们去积极地挖掘和开辟潜力巨大的“缝隙市场”,去勇敢地开拓竞争对手少、竞争策略创新的新天地。
三、战略目标分解
“战略是制定营运决策的指南,所以战略分解实际是为日常营运制定战略主题目标。”根据平衡计分卡理论,结合公立医院管理实际情况,我们从以下四个维度形成战略主题目标。
第一,“财务收益评价”维度的战略目标。在国家财政对医院投资有限、医疗收费标准跟不上物价增长速度的情况下,医院要实现业务增长的目标只有通过进一步挖掘和扩大潜力市场、提高医疗服务的含金量、加强成本核算和管理以降低各方面成本。
第二,“服务对象评价”维度的战略目标。以病人为中心创造病人忠诚度,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现状。在开拓潜力市场的同时,维持原有病源的稳定性同样重要,不论对于新、老病源,提供优质、快捷、便利的医疗服务都是医院实现永续经营的前提。
第三,“内部流程评价”维度的战略目标。进一步优化业务流程。此维度与前两项维度紧密相连,只有通过对内部流程的不断考核评价,才能优化业务流程,提高服务效率,增加收入,降低支出,为病患提供满意服务,减少医疗纠纷与事故,实现零缺陷服务。
第四,“学习与成长评价”维度的战略目标。提升核心竞争力,创建学习型组织。医院作为技术密集型组织,持续提升学术水平,确保医护质量的稳定,必须大力开展新技术、新业务,寻找“蓝色海洋”,实现核心竞争力的提高。
通过分析医院处于的具体阶段(成长期、成熟期或保持期),来确定四个维度的不同重要程度,并分别予以相应的权重。然后再对每个纬度(二级目标)分解至三级目标。同理,根据医院的实际运营特点,对三级目标分别予以相应的权重(如图2)。
四、大力展开宣传教育工作,营造顺利开展绩效改革的良好氛围
所谓绩效管理,最重要的是要让被考核者通过了解本企业的战略目标、远景规划并结合自身条件和管理者一道共同确定自己的工作目标和职责。我院非常重视医院文化的构建、培养与宣传,通过中干培训、专家讲座等多种形式将新的绩效改革思想融入医院文化的一部分,一层层逐步展开,让全院职工深刻意识到只有通过合理的改革才能真正形成我们的核心竞争力,应对各种挑战。
五、设定准确的关键绩效指标(KPI)
将战略目标分解至二级、三级目标后,如何实现对目标的考核,并将考核与实际工作相连、落到实处,即对每个分目标如何设定关键绩效指标(Key Performance Index, KPI),是考验医院管理部门执行力的重头戏。
“每个医院都面临着不同的市场环境,每个科室应该执行适合自身特点的战略目标,每个员工都有明确的职责与任务,所以每个层次的计分卡都会按不同的特点形成不同的指标框架。”
首先,将医院业务科室分为内科、外科、医技、门诊四大系统,分别下属若干科室,并统一科室编号(为大量数据的信息化处理提供极大便利)。在设定具体的KPI时,各分系统的绩效指标考核体系基本一致,然后下科室与各科主任、护士长共同交流、商讨,确定最符合本科的绩效指标和当年指标定额(如表1)。
目前,我们仅从三级目标分解出的KPI就达36项,其中某些指标又是由若干更详细的指标组成。随着该项绩效考核体系的运行,我们亦对各科室情况进行跟踪,经过各方充分论证后,个别指标确实设置不当即予以调整、增减。但平衡计分卡考核体系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从一开始就应以审慎的态度设计基本框架和指标,不宜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经常修改,即使进行修正也必须经过严密的科学论证。通常,我们会在年末进行专门的梳理与回顾,确实需要有大的动作再在此时进行。
如上表所示,关键绩效指标分为定量和定性指标两大类。
1.定量指标的确定和定额下达
上表中未加“*”号的为定量指标。确定定量指标的定额时,以上年1-12月数据为主要参考资料,采用科学的统计方法计算出均数和标准差,以“均数±1/2标准差”分别作为90分定额和100分定额,同时参考历年数据,并结合相关定性因子统一权衡后对定额进行微调即予以最后确定。如果数据呈非正态分布,采用上四分位数和下四分位数计算。采用上述统计方法,克服了各KPI量纲不统一的问题,各项指标的实际完成值在90分定额和100分定额的对比下可以得到一个没有量纲的考核得分,这样才能将每个KPI的考核得分通过与相应权重相乘后加总最后得到综合绩效总分。
我院从2004年建成并完善了医院管理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 HIS),使医院各方面工作效率得到极大提升,准确率、及时性得到保证,综合绩效考核中所涉及到的大量原始数据均由HIS提供。
2.定性指标的确定和考核分工
上表中加“*”号的为定性指标。定性指标的考核工作科学地分配到了各行政职能科室(如表2),由各行政职能科室于每月按时将考核结果报送至相关部门予以汇总。
六、具体执行阶段的相关工作
与综合绩效管理紧密相连的还有一项工作:成本核算。推出新的绩效管理制度同时,我们将传统意义上的成本核算真正发展为了科学的全成本核算,将所有支出均计入成本,如工资全额计入成本、科学准确地进行固定资产、设备折旧等,改变了我国公立医院普遍未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全成本核算的旧况,避免了经济管理工作中的种种弊端,为决策者提供科学的、准确的、具可操作性的参考资料,使其能充分了解和把握医院经营情况。每月的成本核算工作完成后,为综合绩效考核提供成本率、人均结余等重要的经济效益数据。
目前,我院绩效奖金的分配建立在科学的成本核算和综合绩效考核的基础之上,平衡计分卡的应用避免了过分依赖财务数据的弊端,而是从财务收益评价、服务对象评价、内部流程评价、学习与成长评价四维度共同激励、考核综合绩效,从根本上体现了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思想,杜绝“开单提成”等不良现象,员工的积极性不仅仅从经济效益上短期地予以激励,而是全方位地、长期地予以科学的管理和提升。综合绩效总分相应地在其绩效奖金中有所体现。
七、信息反馈,全方位展开充分沟通
进行综合绩效考核,为决策者提供准确的经营信息只是相关工作的一部分,在对各系统、各科室甚至到员工个人进行绩效考核后,及时双向反馈相关信息也是很重要的一项工作,让被考核者能够适时地了解自己本期内的各项指标完成情况,并协助他们对各项指标进行纵向、横向的比较与分析,找到问题所在,并和管理人员一道拟定解决方案、实施对策,“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防患于未然。
1.月度报表
每月均会准时地为被考核单位(各业务科室)提供专门针对其制作的全成本核算经营简报、综合绩效考核表和关键绩效指标趋势分析图。
(1)全成本核算经营简报。通报被考核单位本月的业务收入、支出明细,并将各项明细分别与上月、去年同期、同系统其他科室等进行比较,对高值耗材、设备低耗、供应消毒等20多项明细存在异常变化的提出警告。按照“边际贡献=收入-变动支出”、“经营毛利=边际贡献-固定成本”、“本期损益=经营毛利-管理费分摊”等,分别计算出相关指标,为院级、科级负责人提供及时、准确的经营信息以供参考。
(2)综合绩效考核表。按照平衡计分卡原理,设计综合绩效考核表(参见表1)。将各项明细指标的考核结果公开、透明地展示给临床科室,使他们能够很清晰、及时地认识到自己各方面的表现情况。
(3)关键绩效指标趋势分析图。为了协助各科负责人进一步把握本科业务运营动态,我们又将关键绩效指标(KPI)作出一系列趋势分析图以供参考。同理,对用药比、人均门诊量、科室人数、出院病人费用、入院量、病床使用率、平均住院日、医疗效果、医疗质量、护理质量等等KPI均分别进行了数据分析与对比,若出现异常情况能够及时引起各方面的注意。
2.年度问卷调查
除了每月的经营信息交流之外,我们于年末展开了有关绩效改革运行情况的问卷调查活动,收效显著。
八、实施效果评价
1.基于平衡计分卡的绩效考核和薪酬改革得到了员工的理解与支持
大部分员工对新的改革方案经历了如下发展阶段:陌生-抗拒变革的“初步否认”-参加培训-共同协商参与-尝试-接纳-积极参与,为改革献计献策。组织的任何一项变革都会在组织内部产生“一石击起千层浪”的连动效应,几乎每位员工都担心改革所带来的不确定性。事实证明,科学、合理的平衡计分卡绩效考核体系目前已为员工所接受,从一开始被动地接收所提供的各种参考资料到后来主动地与相关管理者沟通、咨询涉及本科室的管理信息,可见积极性得到极大的调动。
2.应充分认识到基于平衡计分卡的绩效管理体系的动态性
平衡计分卡理论应用于医院的科学绩效管理,不仅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牵涉到组织内部、外部的方方面面,而且,我们必须以动态的眼光看待它。平衡计分卡的设置是否科学与组织发展的不同阶段紧密相关,决不是一劳永逸、一蹴而就的工作,在实际运作过程中需要反复地予以推敲、总结、修正。这一方面我们尚需改进,在实践中缺少定期(两周或一个月)系统性的回顾与总结,对个别指标实用性、适用性的监控有些滞后。
3.注意实施过程中信息的及时反馈与沟通
在该项改革方案运行3个月左右,我们便及时、迅速地将初步成绩(信息)以书面形式反馈到各级管理者手中,为方案的进一步运行增添了动力,以免激化新方案从一开始不为员工理解、接纳的尴尬局面,让他们认识到平衡计分卡的管理功能,而非考核功能。
综上所述,在新医改的攻坚时刻,医院面临巨大的机遇与挑战,在这种情况下,我院保证各项社会、经济效益指标的稳定发展,可见平衡计分卡的科学绩效管理体制改革起到了良好的指导与促进作用。我们应以系统、动态的科学理念在实践中更好地完善发展这一理论,从根本上提升公立医院核心竞争力,保证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金燕,白皓,林锐标编著.平衡计分卡应用实务[M].海天出版社,2004
[2]世界500强企业管理标准研究中心编著.绩效测评与管理[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二)成本核算组织机构逐步完善医院成本核算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其组织机构也应当与医院经济运行的模式相适应。而在成本核算的过程中,新成立的机构或部门(成本核算部门)与医院原有的财务部门基本不发生大的关系,二者之间只是相关数字的提供与合作关系,在这种情况下,矛盾自然产生。面对这一局面,许多医院也在通过逐渐完善成本核算组织机构的方式来解决这一矛盾。还是以笔者所在医院为例,医院在财务部门成立了成本核算小组,由总会计室担任组长,两名专职会计担任组员。同时,医院各科室也配备兼职成本核算员,其他职能部门配备成本专管员。成本核算小组主要负责制定医院内部成本核算细则及相关工作流程,每月进行成本数据的收集、处理并核实各科室上报的成本数据,按照核算对象进行归集和分配,计算出总成本和单位成本。同时,该小组还要负责全院的成本核算业务培训与工作指导,对相关成本资料进行整理、归档,对相关成本数据进行查询与更新。而科室兼职成本核算员和成本专管员则在医院财务部门的指导下,按照成本核算小组的部署及相关要求定期完成本科室或本部门成本核算的相关信息和资料的记录、统计、核对与报送等工作。
二、医院成本核算管理中值得注意的问题
(一)重视相关从业人员素质的提高成本核算软件系统是实现成本核算的重要工具,随着医院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对医院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由于成本核算软件开发人员与使用人员专业背景的差异,软件的某些方面可能与实际工作存在冲突。以笔者所在单位所使用的某款财务软件为例,在系统已经启用的情况下,系统不允许在已设置的下级明细科目卫生材料中再按科室设置二级明细科目,给科室核算带来了很多不利。所以,医院应该重视对提高财务人员信息化素质的培养工作,使他们能够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系统操作的相关知识,同时创造机会让软件开发人员与财务人员经常沟通,了解财务人员的需求,使成本核算软件真正适应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需要。
关键词:绩效考核;考核管理;度
当前,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企业的绩效考核体系已初步建立,并日趋规范化、科学化、系统化。绩效考核在帮助企业实现目标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方面,绩效考核能够帮助企业判断每一个员工的工作结果,从而确定企业整体的绩效水平;另一方面,绩效考核的项目(KPI)和标准事实上成为组织 企业对员工的工作行为和结果的期望和要求,进而成为塑造员工行为的工具。绩效考核确实对员工工作有一定的激励作用,但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势必会出现“两难”境地。一方面,如果绩效在考核中的“度”偏小,有碍于工作质量效率较高的员工的积极性的充分发挥,必然导致企业缺乏创新能力、活力和动力;另一方面,如果绩效在考核中的“度”太大,会加大员工的心理压力,工作质量和效率低的员工容易出现破罐子破摔的情况,员工队伍中容易出现两极分化,不利于企业整体劳动效率的提高,反而有悖初衷。以上两种情况均非绩效考核所要达到的理想状态,所以如何把握绩效在考核管理中的“度”的问题,是绩效考核部门需要认真思考的。
解决上述绩效考核在执行过程中存在的两难问题,主要应把握好以下三个方面:
一、制定科学合理的制度,是决定“度”的基础
管理制度是管理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合理的制度决定着机制的有效性。制定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制度,是绩效管理的基础。绩效考核是企业对管理过程的一种控制,其核心的管理目标是通过评估员工及团队、组织的绩效,对结果通过绩效进行反馈、分析绩效差距来激励员工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进而改善企业管理水平和业绩。“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所以,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制度,是企业充满活力的源泉。
1.绩效考核制度目标,激励与指导共生。绩效管理的目标不是为考核而考核,其主要功能是引导员工的行为,帮助员工提高工作效率,向更有益于实现企业的目标方向去努力。体现员工工作能力、工作实效的绩效考核系统能引导员工不断创造佳绩,绩效考核的意义不仅是对员工工作绩效情况的评估,同样也是员工的一种高层次需求――成就感需要的满足。通过目标考核,员工需要感到有为实现公司目标出力的参与感;通过对员工本人发展意识的了解,使员工感到有培养提高和升迁发展的机会,有一种需要目标导向和参与的组织归属感。所以,绩效考核不仅在分配和人力选拔上有指导意义,而且有更广泛的激励作用。
2.绩效考核制度内容,全面与重点并存。绩效考核的内容包括员工的工作任务的完成率、工作质量、创新能力、日常工作表现等诸多方面,在某种意义上,绩效考核指标本身的明细程度其实就是企业管理制度完善与否的重要标志:考核指标越笼统、越粗略,员工对具体工作越不了解,考核无效果;考核指标越详细、越具体合理,管理制度越完善,达到指标的可能性越大,考核效果越好。但不论这些指标如何全面也不能涵盖员工工作的方方面面,因此,绩效考核制度的内容具有相对的针对性,是在全面基础上重点突出。指导绩效考核的重要原则之一就是“你只能得到你所考核的东西(you get what you measure)”。也就是说,应该将所希望的员工表现出的行为和结果都放到考核系统中去,不加考核的项目一般不会引起员工注意,更不会努力去做,衡量指标选取不当或不够全面很可能会导致评价者的注意力被那些与企业最终目标无关的工作引开,所以选取正确的衡量指标对绩效考核至关重要。
3.绩效考核制度方法,务实与有效融合。好的考核方法应具有普遍性,可以鉴别出员工的行为差异,使考核者以最客观的态度开展考核工作。根据考核内容主体不同,绩效考核方法也可以从考核主体出发采用不同的形式和多种方式进行绩效考核,熟练的运用不同的绩效考核方法可以有效的减少绩效考核的误差,提高绩效考核的准确度。无论是360度考核(全视角考核法)、关键绩效指标考核,还是目标管理的绩效考核,好的考核方法应该从以下方面加以衡量:(1)能体现组织目标和考核的目的;(2)能对员工的工作起到正面引导和激励作用;(3)能比较客观、公正地评价员工的工作;(4)考核方法相对来说比较节约成本;(5)考核方法实用性强,易于操作。企业必须根据市场形势的变化和实际工作的需要,将企业战略目标层层分解到部门及岗位,并将指标与职能部门薪酬挂钩,强化经营单位和职能部门的责任感。绩效考核目标应该是明确的、量化的,紧盯工作任务进度,对目标完成进度应实行日统计跟踪、周汇报分析、集中讲评、月考核兑现,把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作为衡量基层干部和每位员工工作能力的重要标准。
二、原则下的适度灵活,发挥“度”的张力
充分发挥绩效在考核管理中“度”的作用,是盘活企业人气,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激发员工工作创造力的重要手段。在“度”的物质层面,作为企业绩效考核的部门和管理者,要尽最大可能的使“度”的尺寸适合企业发展的需要,发挥“度”的激励作用;在“度”的精神层面,企业要使员工能“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热情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员工工作最大的动力。员工只有在他乐于从事的工作中才能找到工作的乐趣,企业只有为员工提供充分实现个人价值的舞台,才能使有才干有能力的员工安心于本职工作,并长期保持一股工作的冲劲,尽其智慧,必能产生无穷无尽的效能。
1.“度”的尺寸不能一刀切。在绩效考核中实行“一刀切”是最差、最笨,也是最不得人心的方法,结果是钱不少花,但人人对考核结果不满意,势必影响公司的士气。由于现代企业的分工越来越细,企业内部的岗位也因工作性质、劳动强度、工时、工作环境等的不同而不同,所以“度”的把握必须根据工作实际,做到因地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不同的基层单位、岗位、工种上,对绩效设置不同的“度”,即使在同一部门工作,由于每名员工的知识、能力、态度等综合素质存在差异,他们之间工作实绩也不尽相同。反之,“度”则相同。在相同中衡量出不同,在不同中寻找出相同,充分发挥绩效考核的标准作用。
2.“度”的时限不是一成不变的。变化是永恒的主题,“度”一经设定也不是永恒不变的,更不可能是一步到位的。企业要根据市场发展的需要、员工薪酬的变化、工作效率的高低、员工工作积极性的高低等因素对绩效中的“度”进行必需的调整。绩效考核是员工层和领导层就绩效问题所进行的双向沟通的一个过程。在调整时,企业必须在认真调查了解,仔细分析企业的工作效率、员工工作积极性和创新能力的基础上,充分听取员工的意见和建议,确立员工的绩效等级,找出员工绩效的不足,进而制定相应的改进计划,帮助员工改进工作中的缺陷和不足,使员工向更高的绩效目标迈进。绩效在上上下下反复修正了数次之后,终究会找到最合适的平衡点。所以,绩效考核中的“度”在长时期内是不断变化的,但在短时间内是相对稳定的。
3.“度”的执行要统筹兼顾。任何企业、任何时候都不可能给予每个人以绝对平均的机会,机会的不均会伴随着企业的成长永远存在。“度”的尺寸说到底就是体现效率与公平的问题,绩效考核作为分配的重要依据,必须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市场经济是一种优胜劣汰的经济,谁要在竞争中取胜,就必须追求效率,降低经营成本,增强企业竞争力。正确处理好提高效率与兼顾公平的关系,企业把效率放在第一位,强调效率优先是必然的、合理的。因此,有些企业在考核中过分的强调效率,大多数企业的绩效更多地应当向在创造利润过程中做出直接贡献的员工倾斜,落实也比较到位,薪酬和绩效考核办法细致完备且不断修正改进,使企业骨干和重点岗位人员得到了很好的激励,但却忽视了“度”双刃剑的作用。在压力过大的情况下,同等同级的员工受到相距甚远的待遇,造成员工心理严重失衡,有些员工可能失去工作的动力,引发不稳定、不和谐。企业应该在贯彻按劳分配原则的前提下,让广大员工平等地享受企业改革发展成果,使员工把企业利益与个人利益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在解决当前收入分配中的突出问题时,既要注重效率,反对平均主义;也要讲求公平,防止收入差距过分加大。企业的分配机制既能使企业具有较高的效率以创造更多的财富,又能实现对劳动者劳动价值的公平体现,保障员工最基本的生活,让希望始终在员工心头闪耀,激发员工的工作激情,达到企业和个人双赢的目的。
三、操作过程的人性化,完善“度”的执行
俗话说:“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制度只能保证在一定的常规情形和范围内达到既定的目的。但是,不可能顾及所有可能出现的情形。活的人只有掌握好执行制度的尺寸才能真正实现制度背后的目的。对于执行者来说,不断向制度执行者灌输制度背后的理念,而不是一味强调不折不扣地执行制度,才是可取之道。
1.执行人的责任。绩效考核的执行者要正确理解绩效考核在公司里的作用,考核可以成为执行者管理下属,实现管理意图的工具。每一个实施考核的执行者都是绩效考核这一工具的直接应用者,每一个直线执行者都是考核实施的直接责任主体,人力资源部门只不过是辅助执行者和组织者。直线执行者要勇敢地承担起责任,只要能公平、公正地对待下级,给予下级的评价客观中肯,下级一般都会心悦诚服接受。考核者的上级也要关心下属对间接下级的考核评价,对于有违事实的考评结果要坚决纠正,维护企业绩效考核体系的公正性。
2.做好上下沟通。绩效考核的管理者应考虑在企业内部塑造一种上下沟通的文化氛围。沟通是绩效管理核心环节之一,没有良好的沟通,绩效考核很难发挥作用。首先,企业领导应身体力行,养成主动沟通的习惯。作为企业文化的建设者和传播者,他们的一言一行都将直接影响下级的行为和对文化的认同。管理者可以借助绩效考核这一工具,加强和下属的沟通,使下属能深入了解管理者对未来业务的设想,更深入地理解公司制定的规章制度,增强员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创造性地发挥作用。作为执行人员,定期安排固定的时间,倾听基层的员工的意见和建议,更多的了解基层的真实情况,使组织减少官僚作风,保持沟通的顺畅。
3.强化监督指导。什么事情失去监督就会产生腐败。人力资源部门要对职能部门的考核起到指导、支持、监督的作用,在绩效考核的各关键环节中,人力资源部门要对考核方法和指标的设定起指导作用,对考核的信息进行审核,对考核的结果要监督,这样才能使考核形成良好的机制,帮助员工发现不足,提出改进意见,最终提升工作业绩。绩效考核主管部门和员工之间的考核、监督与评价必须是双向的。只有双向监督,才能使员工深切地感到,组织上随时都在考核自己、监督自己,要严于律己,积极奋进;只有双向监督才能使绩效考核主管部门体会到,员工们随时也在监督自己、评价自己,并自觉接受员工的监督,做好本职工作。
4.正确认识考核结果。考核结果的客观性、公正性是相对的,不同人的理解很难一致,尤其在利益驱动下更难保持客观。一般情况下企业大多数员工认可就行了,根本做不到所有人都满意。只要能促进企业绩效逐步改善,促进良好企业文化形成,考核结果基本被认为是合理的。其次,绩效考核的目的是什么?当然是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企业不能只注重员工表现得怎么样,却缺乏对员工能力的评估、潜力的挖掘,以及个人成长的引导和促进。企业应该强化过程管理,经常找员工面谈,了解他们的想法和要求,这样才会使员工和管理者真正并肩站在一起。再次,要正确理解企业绩效的改善。组织绩效改善是一个比较缓慢的过程,不可能立竿见影。人力资源部门需要根据考核结果,不断调整考核方案,不断辅导考核者,提高企业绩效考核管理水平。绩效考核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偏差,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绩效考核的公正性、客观性。因此,要克服近因效应、光环效应、暗示效应等干扰,全面、客观、公正地对被考评者的工作进行评价,减小偏差,使考核的有效性最大化。
总之,绩效考核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持续不断地根据考评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改进考核工作,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准确把握绩效考核中的“度”,充分发挥绩效在考核中“度”的作用,强化协作,提升绩效。
参考文献:
[1] 陈志怀.《如何对管理人员实施绩效考核》.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
[2] 陈晓萍.《幸福的决定因素》.清华大学出版社.第二章.被遗忘的管理角落
[3] 屈小娟.《企业绩效考核方法研究》.商业思考.2009.4
[4] 杨建云.《如何执行好绩效考核管理方案》.全球品牌网.2009.2.26
二、3月3日至3月7日与××××物业发展有限公司人力资源负责人接洽联系,了解该公司组织架构与分工、现有员工数量及分配、岗位描述情况、现有绩效考核体系构成及运行情况
三、3月10日至3月14日与××××物业发展有限公司各部门相关人员讨论对该公司绩效考核体系运行的想法与感受,收集各自的思想与建议
四、3月17日至3月20日与××××物业发展有限公司人力资源负责人讨论分析企业在制定及运行有效的绩效考核体系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做出调查报告。
企业绩效考核的思考
内容提要:
通过对××××物业发展有限公司绩效考核体系现状的调查,分析其绩效考核体系在实施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包括其在制度制定上与实际脱离以及实施中执行不力、监督不力,致使绩效考核未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针对该公司的现状,结合该公司的经营目标,提出改进的建议。由此,得出体会:企业制定并运行绩效考核体系时应注意的问题。
附说明:
根据学校的要求及本专业课程大纲和本次“管理学科工商管理专业(本科)社会实践细则”的要求,按照学校的布置,我于2003年2月24日至3月20日在××××物业发展有限公司,就该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绩效考核体系制定与运行情况做了社会调查,后经学校老师和指导老师的多次指导和反复修改,完成了此篇调查报告。通过这次社会调查让我更加清楚了过去所学《人力资源管理》中绩效考核管理的内容,并且体会到做好人力资源绩效考核的重要性,有效的、可行的绩效考核将对公司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起到莫大的激励作用,并因此推动公司的发展。
——对××××物业发展有限公司的调查
在企业竞争愈发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如何提高企业的人力资源的管理效率得到了众多企业的重视。而问题的集中点之一就是如何进行有效的绩效考核。日前,笔者对××××物业发展有限公司的绩效考核进行了调查。
一、××××物业发展有限公司绩效考核体系现状
××××物业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初,是一家由××××技股份有限公司控股的民营企业,注册资金2000万元,主要经营房地产开发,现开发项目有××大学科技园示范园、南坪渝南佳苑、青杠别墅区、巴南佳和钰茂经典苑等,其中只有南坪渝南佳苑(约50000万平方米)将于2003年3月底正式开盘销售,其余项目皆处于开发阶段。公司现有机构设置为“六部三室”,共有人员70人,月工资总额达13万元。显而易见,公司目前的经营现状是以投资开发为主,效益回收为辅,人力资源成本高,使得公司在资金运作上将承担较大的压力。公司针对以上情况,从2002年9月起实施了一系列的制度订立、规范管理的改革,希望通过有效的、可行的规定和考核促进公司成本控制、效益创造等的改善,鼓励先进,淘汰懒惰,使公司运作进入一个良好的循环。
公司现行的绩效考核体系分为三部分。一部分是针对公司高级管理层,即公司分管副总。公司执行董事长在年初与每一个分管副总签订《目标责任书》,规定其分管工作须达到的标准和年内须完成的指标,到年底一次性考核兑现,完成指标则奖励,未完成则处罚,分别针对不同的指标规定不同的奖惩数额。第二部分则是“一事一考核”,即针对临时突发的须限时保质保量完成的事项,指定具体负责人,列出完成时间进度表,做到则奖励,未做到则处罚。第三部分则是针对基层员工,采取月考核制。公司针对每类工种,制定出考核明细表,要素包括“德、能、勤、绩”,月末由部门负责人按照考核明细表中所列内容逐一评分和谈话确认,并根据最终得分决定其当月薪金的额度。
二、××××物业发展有限公司绩效考核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公司制定以上一系列的绩效考核制度,目的是为了通过对管理人员和普通员工的考核,使工资奖金与绩效挂钩,以此激发员工,改善工作业绩。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存在着种种问题:
(一)考核两极化
公司制定的绩效考核体系包含了对高级管理层和基层员工,但却遗漏了中层管理干部,即部门经理与主管。中层管理干部仅作为绩效考核的执行者,却不是被考评对象。而绩效考核本身首先是一种绩效控制的手段,也是对员工业绩的评定与认可,它具有激励功能,使员工体验到成就感、自豪感,从而增强其工作满意感。另一方面,绩效考核也是执行惩戒的依据之一,而惩戒也是提高工作效率,改善绩效不可缺少的措施。中层管理干部从绩效考核体系中脱离出来,使得其工作缺乏监督控制与激励,造成中层管理干部积极性受抑,惰性增长,且易造成互相推诿,逃避责任,工作阻滞的现象,影响公司运作的连环性,继而影响到公司的发展。
(二)公正性较差
在该公司的绩效考核体系中,由直接上级执行考核。授权他们来考评,也是企业组织的期望。他们握有奖惩手段,无此手段的考评便失去了权威。但他们在公正性上不太可靠,因为频繁的日常直接接触,很易使考核掺入个人感彩。在他们执行考核时,很容易因平时关系的融洽与否、团结与否等直接影响到考评的结果,以致于因给出错误的判断造成人员任职与工作的混乱。
(三)可操作性较差
作为月考的表格,每人要填写4张以上的表格,加上评分和谈话确认,每人可能要花半天或更长时间来填表。主管人员的工作量就更大,人员多的部门,经理每月可能要用一半的时间作绩效考核这项工作。更有意思的是,考核表中一律将"德、能、勤、绩"列为考核要素。而针对员工的月考核,员工在月中的“德”和“能”是不会有太多变化的,基本上成为了考核的不变量。而将这种不变量作为考核因素,就增加了考核的相对稳定因子,使短期考核的信度降低,从而影响了考核的效果。另外,公司在进行考核前,没有对每一个岗位进行职务分析或岗位职责描述,每个部门和岗位没有明确且相对量化的工作目标,这些都将影响考核的实施效果。
工作分析、绩效考核、薪酬管理是三个相辅相成的工作环节,三者缺一不可。尤其是考核之前的工作十分关键,也非常重要,可以说是做得越细越好,而考核过程则要相对简化和易于操作。否则就达不到效果或得不偿失,耗费了企业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获得的可能依然是部门及岗位的低效率运作和员工更多的怨言。
三、解决××××物业发展有限公司绩效考核体系中存在的问题的建议
绩效考核的目的主要是行政管理性的,如制定调迁、升降、委任、奖惩等人事决策;但其目的也有培训开发性的。企业通过对员工工作绩效的考评,获得反馈信息,便可据此制定相应的人事决策与措施,调整和改进其效能。针对××××物业发展有限公司现状,要解决其绩效考核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建议如下:
(一)建立全面的纵向考核体系
纵向考核体系是按照组织层级逐级进行绩效考核,即先对基层绩效考核,再对中层绩效考核,最后对高层绩效考核,形成由下而上的过程。包括以下环节:
1.以基层为起点,由基层部门的领导对其直属下级进行绩效考核。考核分析的单元包括员工个人的工作行为,员工个人的工作效果,也包括影响其行为的个人特征及品质。
2.基层考核之后,便上升到对中层部门的层次进行考核,其内容既包括中层管理干部的个人工作行为与特性,也包括该部门总体的工作绩效。
3.待逐级上升到公司领导层时,再由公司所隶属的上级机构,即执行董事长,对公司这一最高层次进行绩效考核,其内容主要是经营效果方面硬指标的完成情况。
(二)提高考核实施的公正性
通过全面的纵向考核体系的建立与运行,可以将公司从最高管理层到基层员工全面纳入公司整体考核体系,无一例外,做到公正、公平,确保公司的每一个人力资源组成要素都受到监督和控制,每个岗位的工作都受到约束和规范,每个员工的行为都受到调整和激励,这样才有助于公司的正常运作。同时,由于中层管理干部也纳入了考核范围,使得他们对下级的考核行为同样受到直接上级的监控,减少其考核行为的不公正性。
(二)调整绩效考核的指标内容与阶段性,改善其可操作性
首先,确定绩效考核的指标体系,不能少了工作岗位分析这个步骤。公司应根据考核目的,对被考核对象所在岗位的工作内容、性质、完成这些工作所应履行的岗位职责和应具备的能力素质、工作条件等进行研究和分析,从而了解被考核者在该岗位工作所应达到的目标、采取的工作方式等,初步确定出绩效考核指标。鉴于该公司处于起步阶段,前期开发任务重、资金投入量大,为了减少管理成本,并不适宜将所有的岗位职责、要求都作为考核的指标,而应选取一些看来至关重要的岗位职责作为绩效考核指标。为了使这些考核指标更趋合理,建议其在实施前交专家进行审议、修订,使其具备可操作性、实用性。
其次,考核的实施应分阶段性,在该公司的月考核要素中,应以“勤、绩”为主,根据前期的岗位分析,制定出各个岗位的考核细则,在全面考核体系中,逐级考核,绩效挂钩。同时,将“德、能”等考核要素列入年中或年终的岗位资格评定,通过对每个人全面要素的考核,确定人员的去留、职位的升迁、调任、再培训等,以利于人力资源的重新再分配,达到最佳组合。
四、企业在制定和实施绩效考核时应注意的问题
(一)分清绩效考核的目标
一般来说,企业的绩效考核有四个不同的目标:选拔与招聘、培训与开发,晋升与配置、调薪与奖惩。针对不同的目标,我们要设计与之相应的考核因素和考核流程。如对第一种考核,侧重于对能力和经验的公证评价;对第二种考核,侧重于发现能力和业绩的不足;对第三种考核,要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而对第四种考核,因为考核周期相对短,应尽可能简单化,以绩为主,勤为辅。
(二)绩效考核明确化、公开化
企业的人事考评标准、考评程序和考评责任都应当有明确的规定,而且在考评中应当遵守这些规定。同时,考评标准、程序和对考评责任者的规定在企业内都应当地全体员工公开。这样才能使员工对人事考评工作产生信任感,对考评结果也易持理解、接受的态度。
(三)坚持客观考评
人事考评应当根据明确规定的考评标准,针对客观考评资料进行评价,尽量避免掺入个人主观情绪和感彩。考评一定要建立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上。同时,要做到把被考评者与既定标准作比较,而不是在人与人之间进行比较。
五进台区是指以台区为单元将营销管理责任和指标进行分解,做到指标到人、责任到位,通过台区的线损管理、电费回收、计量管理、客户停电管理和优质服务等五项工作指标对台区责任人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与绩效工资直接挂钩,实现量化考核的目标,从而提升营销精细化管理水平。
一、实施五进台区精细化管理的背景
由于历史原因,电网企业存在网架薄弱、基础管理松散、员工责任心不强等管理短板,找出一条能符合电力营销工作特点的工作方法势在必行。只有将管理重心下移,责任延伸到每个员工,拓展到每个岗位,才能打牢企业发展的基础,台区营销精细化管理模式应势而生。
在电力营销过程中,经过充分的调研和分析,我们选择最小管理单位——台区作为管理切入点,结合营销精细化管理工作重点,提出了“五进台区”管理,“五进台区”就是赋予新时期电力营销新内容,在台区精细化管理平台上干专业的事。
二、五进台区营销精细化管理模式
按照精在事前、细在过程、管在质量的管理理念,我们始终抓住基础管理、指标测算、硬件改造、考核兑现等四个关键环节,在细、精、实、严上做文章,深入推进五进台区营销精细化管理工作。
1.注重基础环节,突出一个细字
基础信息的录入工作量大、要求高。为了加快推广台区精细化软件应用,将软件所需的各项基础资料和图表总结成“一图四表”,即:台区低压接线图、低压线路明细表、台区信息表、低压集表箱明细表、低压客户明细表,及时下发各供电单位,有效地避免了现场登录和微机录入的盲目性和重复性。
2.注重指标环节,突出一个精字
工作量指标,按照不同台区、不同供电区域测算台区管理员的基本抄表户数;售电量、售电均价指标,按照近几年用电结构变化情况,结合电量增长点、萎缩点及现行电价测算确定;线损率指标,参照理论线损计算及实地测算,结合年度综合指标进行科学计算、合理下达。
3.注重改造环节,突出一个实字
为充分利用有限的改造资金,进一步明确了项目改造思路,将高损台区改造、计量项目改造、防窃电改造、标准台区建设等项目资金进行整合,首先完成10kV开关、台区总表计量装置改造,满足线损四分考核要求;按照先城镇、后农村的原则,优先安排三高两低(高电量、高电价、高线损、低电压、低可靠性)项目改造。在改造过程中,注重改造质量以及效益对比分析,确保改造取得实效。
4.注重考核环节,突出一个严字
考核能否按月兑现是推动责任负责制工作常态运作的关键所在。为此,制定出台了《绩效考核细则》,与各供电所签订了《绩效考核责任书》,供电所实行月度工作计划制度和月度绩效考核制度。在“成绩论英雄,贡献定绩效”的促动下,极大地激发了全员的内在动力,做到了一线工作目标简洁明了、减压上任、直奔主题,推动管理创新,实现管理到位。
三、五进台区营销精细化管理主要做法
五进台区营销精细化管理的本质就是工作责任唯一,工作落实到人,绩效考核到人。主要做法有五点。
1.线损管理进台区
第一,周密部署、完整实施了台区现场资料的严格采集、营业普查、基础资料的录入、10kV配电线路图和台区客户分布图的绘制、各台区的合理划分等基础工作。第二,建立线损三级分析制度与月度分析例会评价考核机制,强化供电所分析工作,突出基层抓基础。第三,利用营销信息管理系统对线损异常的线路和台区处理进行全过程跟踪,实现痕迹化管理。
2.电费回收进台区
第一,加强电费回收监管工作,每月电费回收公告,对供电所的电费回收和欠费情况及时发出预警,同时供电所按台区建立电费回收明细表和陈欠电费明细表,并将责任台区当月电费回收率和陈欠电费回收率列入营销精细化考核,公布员工电费回收情况。第二,台区责任人主动挨家挨户上门宣传网上和移动营业厅缴费、银电互联、自助缴费等方式,拓宽缴费途径,降低电费回收风险。
3.计量管理进台区
第一,建立计量管理网络,加快台区户表改造进度,完成电能表全电子化覆盖工作,完善计量改造台帐,提升计量装置的准确性及防窃电能力,保障供用电双方的合理经济效益。第二,严格执行缺陷处理规定,实行缺陷处理闭环管理。第三,由于海南地处海边,其高温高咸度、潮湿的特点,使得计量装置极易受腐受潮,为此台区责任人每月定期对所管辖的表箱开展清洁工作,保持表箱干净美观,对达到规范要求的计量装置,按要求在表箱贴上“检”字标识。第四,新装客户按《电能计量装置通用设计图集》标准进行安装,做到“线进管,管进箱”,统一计量装置配置,实现计量装置“三个一”目标。第五,加强铅封、客户计量编码管理,设置专人管理,做好领用存记录,抓责任落实,完善表计管理,实现了台区计量规范化管理。
4.客户停电管理进台区
第一,利用营销信息化系统对客户停电时间的智能统计功能,实现数据自动化统计,提高数据科学准确性,减少人为统计差错。第二,建立客户停电时间统计工作的考核机制,细化考核到对客户停电事件录入率、准确率等指标。第三,坚持每月召开停电分析会,查找配网薄弱环节。
5.优质服务进台区
第一,创新服务方式,发放服务卡片,一个电话即可找到相关台区负责人,得到相关问题的解释、指导和解决。第二,开展安全用电教育进农户、社区宣传等活动;上门服务,对伤残孤寡老人服务到家。第三,建立大客户常态化沟通服务机制,定期走访大客户,协助客户检测电气设备,帮助客户解决用电难题。
四、五进台区营销精细化管理体会
1.要抓好台区精细化管理就必须提高对台区管理重要性的认识
打破传统,实施台区精细化管理,是新旧管理理念的碰撞,在开展台区精细化管理之初,部分基层人员不理解,存在抵触情绪,一部分人习惯性不想打破原有的“完成指标就是满足,其他不关我的事”的局面。因此,首先从统一思想认识方面入手,向广大基层员工宣传台区精细化管理的优点和意义,同时,采取集体商议、集体讨论的形式,将大家的认识统一到开展台区精细化管理工作上来。
2.要抓好台区精细化管理就必须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
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是抓好台区精细化管理的重要保障。建立了科学的考核方案,将台区各项责任指标经过科学的测算,分解到人,落实到人,并与绩效工资挂钩,切实与员工自身利益捆绑在一起,一切用数据和事实说话,激发了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3.要抓好台区精细化管理必须持之以恒
以往有很多管理举措刚开始时轰轰烈烈,但由于各种原因经常出现前紧后松,虎头蛇尾的情况,最终耗费了人力和物力,但显现的成效不大。在六年的台区精细化管理过程中,我们深刻意识到台区精细化管理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始终坚持抓必抓紧,抓必抓好,注意克服松散情绪,做到日日如此、月月如此、年年如此。
五、五进台区营销精细化管理工作成效
通过五进台区营销精细化工作的推进,营销精细化管理水平明显提升,优质服务水平显著改善,营销管理初步实现了一次质的转变。
1.台区降损工作成效显著
台区线损管理工作存在难度大、涉及专业方面广、人员关系复杂等诸多因素。以五进台区营销精细化管理为契机,创新思维,集思广益,在台区线损管理上推行“三级”分析机制、精益化管理,制定和完善台区线损管理工作各项制度、流程、方法,做到点和面兼顾,使台区线损管理工作成效显著。2011年数据与2006年数据比较,10kV线路的综合线损由6.87%下降到5.05%,下降了1.82个百分点;0.4kV线路的综合线损由9.64%下降到7.11%,下降了2.53个百分点,其中降幅最大的台区从56.17%下降到6.52%。
2.电费管理进台区工作成绩喜人
通过“五进台区”管理模式,强化抄表、核算管理,细化考核指标,将电费回收任务落实到人,实行指标与绩效工资挂钩,极大调动台区责任人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严格执行电价政策,进行电价普查,杜绝“人情电”、“关系电”,实现应收必收,收必收齐。2011年,实现当年电费回收率100%,其中有2个供电所实现无欠费供电所,电费管理工作取得了近年来最好成绩。
3.优质服务水平稳步提升
通过优质服务进台区管理,创新服务方式,引导台区责任人进一步转变观念,树立优质服务意识、市场意识、竞争意识,逐步完善各项便民措施,给客户发自内心的真诚服务,多渠道地提高客户对电能的认识和对电网企业的了解,不断提升供电企业服务形象。
4.营销管理水平显著提升
首先大多数企业在绩效管理上并无有效的程序文件和管理办法指导绩效管理活动过程。各部门经理在接到人事部门的通知后,依各自的经验操作,在面对有关员工绩效考核的疑问时,只能向人力部门咨询,而人力资源部门又疲于应付来自各部分的咨询和疑问,最后导致没有一份行之有效的文件指导公司绩效管理总流程。其次每年度的绩效考核没有固定的时间规定。往往是公司领导提出需要进行公司绩效考核时才进行绩效考核。人力资源部门在排定绩效考核进程中经常不能及时得到各部门的配合导致绩效周期拖得比较长。由于时间拖后甚至会出现考评时负责考评的主管忘记员工一年内表现的状况。从而错过绩效管理的最佳时机。最后,在绩效考核中考核表格的设计存在一定问题。经常会出现所有员工全部用一张考核表进行绩效考核,不管新员工试用期是否已满,也没有区分绩效考核属于年度绩效考核还是晋升绩效考核。导致绩效的评估与判断失去规范。
1.2绩效管理工作混同于绩效考核工作
普遍看来,大多数企业的绩效管理工作混同于绩效考核工作,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绩效管理工作简化为绩效评估工作,失去了绩效管理工作的意义。现如今,在很多企业内部,人力资源部对于绩效管理工作的意义认识不清,不会考评。大多数人力资源部的工作人员都只是尽量做好各个部门工作人员的绩效评估工作,对于绩效评估之后的工作缺乏精确的认识。对于绩效考核办法和技巧掌握不够,导致考核结果并不能反映实际情况。甚至有些人力资源的主管将绩效评估工作当做例行公事,仅仅走一个形式而已。第二个方面,企业上下对企业绩效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首先,大多数员工在潜意识里就认为绩效考核工作只是一个工作形式,对于自己的工作并没有任何的影响。其次,即便是有部分员工刚开始比较重视绩效考核工作,但是工作时间长了之后,也就逐渐和大多数的工作人员达成了共识,认为绩效考核工作只是一个工作形式而已。换句话说,这些员工并没有想过为自己的工作环境争取一个改善的机会,甚至是当有人暗箱操作内定了优秀员工之后,对此,他们也没有尝试过采取合理的手段维护自己的利益。而对于上级领导而言,绩效管理工作就仅局限于绩效计划的制订与绩效考核工作上,而且重点突出在绩效考核工作上。由于企业中绝大多数人都不是很重视绩效管理工作的意义,对绩效管理工作的认识也就仅局限绩效考核工作的形式上,这样的重视程度也就直接导致了从上级主管到普通员工无法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而且也不会因此做出较大的改变。
1.3绩效计划的制订缺乏严谨性和科学性
企业目标与绩效目标完成的效果有出入,则是指在每一年度,各个部门的年度任务都得以完成,但是企业目标却未得以实现。一般情况下,企业在每一年度都会制定年终目标,然后各个部门都会根据企业制定的目标制定相应的方案,并将所需要完成的任务传达给各个岗位的员工。各个岗位的员工根据分配的任务,去做好自己分内的事。整个流程看过来,这似乎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并且最终各个部门也都顺利地完成了自己工作,但是企业的最终目标却未得以实现。这只能说明企业目标与绩效目标的定位存在着问题。
2我国企业绩效管理运行问题产生的原因
2.1对绩效管理系统作用认识不到位
很多企业对绩效管理只做到了绩效评估这一步,而对绩效计划、绩效追踪、绩效结果反馈以及绩效结果应用都几乎没有涉及。而事实上,绩效管理系统的这五个环节,每个环节都不能掉队,否则就无法实现预期设想的效果。这也说明,很多企业对绩效管理系统的工作认识并不是很到位。而对绩效结果的应用也只局限于将其作为评定优秀员工的参考或者发放奖金额度的一个依据。而事实上,绩效管理系统的作用不仅仅是这些,它的目的是充分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让员工的能力发挥到极限,从而带动企业经济的发展与进步。
2.2对绩效管理运行环境不够重视
对绩效管理运行环境的不重视,不仅体现在各个部门的主管身上,也体现在各个部门的普通员工身上。很多企业主管对绩效管理运行环境不够重视,有以下几种情况所致。首先,即便是部门的主管,为了能够在员工心目中树立良好的形象,便于对员工的委派任命,他们会依据“不偏袒,不得罪”的指导方针,将各个员工的考核成绩高分化并且平均化。其次,对于企业制定的企业发展的战略方针,基本上只有主要的几个企业高层知道,至于企业的普通员工,他们一般是一无所知的。由于,企业高层不将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公布给企业的员工,企业的员工只能根据上级的指示,按照自己的理解来完成绩效目标。由于上下级工作目标沟通不到位,普通员工对企业的发展目标没有清晰的认识,他们只能盲目地去完成工作任务。这样一来,绩效目标完成较好,员工绩效考核成绩也很高,但是,企业的发展目标无法实现也是理所当然的。
2.3绩效管理运行缺乏各部门的积极配合
绩效管理运行得不到各部门的积极配合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人力资源部门缺乏相应的保障机制。大多数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都认为,绩效考核工作是一件非常难以完成的工作,并且还是一件费力不讨好的事情,不仅如此,为了完成这项工作,很有可能得罪人,而且还要欠别人的人情。这都是因为这项工作的完成需要各个部门工作人员的配合。如果这些人中,有人不配合,自己只能再三的催促。这份工作如此难以完成的原因,就是因为人力资源部门缺乏合理的保障机制。第二,其他各个部门没有充分地认识到自己在绩效管理运行过程中的职责与作用。大多数员工都认为,自己参与绩效考核只是为了配合人力资源部门的工作,自己在这项工作中并没有得到任何好处,这反而是一件费力不讨好的事情。而无论是各个部门的领导,还是各个部门的普通员工,他们都认为自己平时的工作就已经够多了,自己根本都没有义务去帮助人力资源部去完成工作。然而,这项本应该让企业员工受益的工作,反而遭到了几乎所有员工的嫌弃与抱怨,只是因为绩效管理系统执行不到位的结果。可是,他们并没有意识到在这项本该让自己受益的工作中,自己的职责也不可或缺。
3我国企业绩效管理运行问题的解决策略
3.1企业应重视绩效管理
实行公平绩效考核首先企业必须让员工树立积极向上的意识,让每一个员工重视绩效考核。让员工充分认识到绩效考核是衡量员工工作效率和能力的重要指标。同时,企业各部门应与人力资源部门共同配合,采取积极措施进行绩效考核,要严肃对待绩效管理。其次要让公平的绩效考核落实到实处。绩效考核标准制定和考核程序要公开透明。绩效考核应以考评周期内工作事实和量化数据为参考依据,杜绝一些企业领导带入个人情感进行妄断。最后,绩效考核应为薪资调整,绩效资金发放,职务晋升等人事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只有这样,绩效管理才能变得制度化,规范化,公平化。
3.2制订合理有效的绩效管理计划
一个完整的绩效管理系统应该包括绩效计划、绩效追踪、绩效评估、绩效结果反馈以及绩效结果应用五项内容。其中,绩效计划的制订很具有战略指导意义,这项内容不容忽视。绩效管理计划里,首先,企业上下所有员工都要明确企业的发展目标和年度奋斗目标。其次,各个部门要根据实际情况,并结合企业的发展目标制定部门的绩效目标。然后,每个员工要制定个人的绩效目标,并要签订责任书。并针对不同的职系采用不同的绩效考核方式。比如管理体系应以结果导向性的考核方式为主。主要考核工作目标达成状况。技术体系就应以结果导向性和行为导向性综合的方式来考核。在绩效目标落实的过程中,要有相应的人员严格追踪,监督绩效目标的完成情况。对那些完成情况较好的人员和完成情况不好的人员,监督人员要及时地向上级领导予以反馈,如有必要,应予以合理的指导。根据绩效考核结果,不仅可以用来评定优秀的员工,还可以根据其中具体的数据,挖掘员工的优势,并根据他们的优势,进行合理的职位调度。这样做,一是为了发挥绩效考核的价值,充分利用考核的结果,二是为了企业的发展,做到“物尽其用,人尽其才”。
3.3建立绩效管理运行的保障机制
由于人力资源部在工作完成的过程中障碍重重,企业高层很有必要建立一套完整的绩效管理运行保障机制,以便于人力资源部门工作的顺利展开。除此之外,在绩效管理运行保障机制中,还要明确绩效管理的意义,并明确各个部门在此项工作中所担任的角色和所起的作用。根据绩效管理系统的内容,从绩效计划制订、执行、结果反馈到结果应用,每一项内容的完成所需要的制度保障,在该保障机制中都应给予明确规定。另外,对人力资源部门的工作内容以及企业其他部门的责任明细都应纳入管理条例。
在财政部、卫生部新颁布的《医院财务制度》中明确规定:医院应严格控制人员经费和管理费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按有关规定并结合管理要求制定具体的工资总额和管理费用支出比率等控制指标。“本市医改方案”也明确: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实行不直接与医疗服务收入挂钩的医院工资总额预算管理制度和以岗位工作量、服务质量为基础的内部收入分配制度,充分体现医务人员的技术劳务价值,探索建立医务人员收入的合理增长机制,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
因此公立医院的上级主管部门应当积极探索对公立医院试行工资总额核定管理,同时要求在公立医院内部实行内部分配制度改革,这是通过借助预算管理这种管理控制工具,建立“以绩效为基础,以考核为依据”的总额预算管理办法,在对市级医院工资总额进行适度调控的同时,充分调动职工的工作热情和改善经营绩效的积极性,真正做到“强激励、硬约束”;同时,这也是加强医院收入分配管理调控的客观要求,通过内部分配机制的转变,解决医院内部存在的不同职工群体工资结构分配不合理的问题,促进医院不断建立健全内部激励约束机制,最终实现主管部门有效监管与公立医院按照正常机制自主分配工资珠联璧合。
一、工资总额的构成以及工资总额预算管理的含义
1.工资总额的构成及人员组成范围
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1990年1月1日,国家统计局令第一号,工资总额是指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全部职工的劳动报酬总额。工资总额的计算应以直接支付给职工的全部劳动报酬为根据。
《医院会计制度》中对人员经费定义为:人员经费包括基本工资、绩效工资(津贴补贴、奖金)、社会保障缴费、住房公积金等。《医院会计制度》又进一步明确:人员经费明细科目下应参照《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中“支出经济分类科目”相关科目进行明细核算。
因此,按照《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中的规定,医院工资总额的构成应为医院会计报表列示的所有工资福利支出,所核算的对象应为单位开支的在职职工和编制外长期聘用人员的各类劳动报酬,以及为上述人员缴纳的各项社会保险费等,具体包含会计科目中的基本工资、津贴补贴、奖金、社会保障缴费、伙食费、伙食补助费、绩效工资、以及其他工资福利支出(加班工资、病假两个月以上期间的人员工资、编制外长期聘用人员等)。
2.工资总额预算管理的含义
主管部门对市级医院工资总额预算管理的界定可以是指:医院按照国家对事业单位的收入分配政策和出资人调控的要求,根据医院运行绩效、劳动力市场现状和劳动技术价格,对医院职工工资总额和职工工资水平作出预算安排并进行规范管理(申报、执行、监控、清算和评价等)的活动。
二、工资总额预算管理的考核指标
对市级医院建立工资总额预算管理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应以绩效为基础、以考核为依据,将工资总额与医院实际运营绩效紧密结合起来,并通过指导改善医院内部收入分配水平来加强医院工资总额预算的执行力度。具体考核指标的制定内容如下:
1.财务管理考核指标
医院实施工资总额预算管理应当以全面预算管理为编制基础。主管部门应制定相关医院全面预算管理评价指标,包括预算管理指标(如预算执行率、政府采购执行率等)、结余和风险管理指标(如业务收支结余率、资产负债率等)、资产运营指标(如总资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天数等)、成本管理指标(如每门诊或住院人次支出及门诊或住院收入成本率等)、收支结构指标(如人员经费支出比率、管理费用支出比率等)及发展能力指标(如固定资产净值率等)等考核指标。
2.绩效考核指标
每年主管部门进行院长书记绩效考核,通过对医院绩效运行数据的月度监测、季度分析和年度考核,真实、客观、量化地了解医院的运行绩效,并在此基础上开展绩效指标的本院纵向比较、同类医院横向比较和专题分析。因此,每年绩效考核为客观反映医院运行情况、跟踪政策实施成效和持续改善绩效提供了数据支撑,可以作为医院内部绩效管理成效的一个依据。院长书记绩效考核的定量指标分为社会满意、管理有效、资产运营、发展持续、职工认可等5个方面。
因此,主管部门设计出一套科学、合理的全面预算管理指标体系,结合院长书记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得出相应的权重,为公立医院工资总额的调整核定提供合理的依据。
三、工资总额预算基数的核定
以市级医院的医疗服务产出、科研产出为核定基数。
计算公式:P=Pw*A+Pr
P为绩效工资总额,是工作量绩点Pw和科研奖励Pr之和。
Pw为绩效工作量绩点。Pw=〔O*Io*质量系数+B*Ib*质量系数+S*Is*|量系数〕*绩点劳务价值。其中:O、B、S分别为门急诊、住院非手术和住院手术(含日间手术)的工作量点数,Io、Ib、Is为对应业务的工作量系数,为固定值;质量系数是根据各院疑难危重病种比例制定的校正系数;绩点劳务价值为服务量点数所对应的绩效奖金额度的前3年平均数。
Pr为科教奖励。Pr=上年获得纵向科研经费数*5%+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数*100(万)
A为院长绩效考核等级系数。考核结果中A、B、C等的系数均为固定值。
上述方案至少有7点好处:一是充分体现与医教研核心业务挂钩,与业务收入脱钩;二是凸显以岗位工作量、服务质量和成本效益为核心的绩效导向;三是与人员编制、职工总数脱钩,增人不增工资总额,减人不减工资总额;四是以疑难危重疾病比例体现医院服务质量和技术水平;五是以绩点劳务价值兼顾历年收入分配水平;六是增设科研产出绩效奖励,以奖代补,鼓励科技创新,推动医院可持续发展;七是以院长绩效考核结果作为年度绩效工资总额的调整依据,强化激励约束。
1.引言
绩效考核属于医院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主要是为了更清楚地了解各科室员工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态度,通过科学、客观的考核标准,对部门和个人绩效进行管理和评估,旨在提高部门和员工的工作效率,从而提高医院的工作效率。绩效考核是绩效管理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绩效管理过程的有效性和完善性。医院目前推行以岗位绩效工资为主体的分配形式,在绩效考核方面进行着探索和实践,考核内容正在逐步完善,分配形式更注重实效,考核措施趋于规范。我们通过绩效考核,优化了管理机制和分配制度,调动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为此,从强化医院管理的角度,我结合工作中的实际体会,构建医院绩效考核管理信息系统(Hospital Performance Appraisal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以下简称HPAIMS),其有助于提高人力资源工作的管理水平,将促进医院管理规范化、科学化。
2.HPAIMS分析
2.1 HPAIMS的内容及任务
目前医院绩效考核的管理基本停留在手工操作上,因此存在检索不方便、数据更新不及时、信息传递缓慢等缺陷。我们应构建先进的考核管理信息系统,使其具有整体性强、流程简单、操作方便、功能丰富和通用性强等特点,使各级管理人员能够通过网络进行信息交流,减少人员往来和手工记录的繁琐,实现信息网上传递。开发该系统是加快医院绩效考核工作的信息资源化和管理科学化建设进程的必要途径。
HPAIMS主要工作内容包括主动服务、解决问题、管理效率、主动沟通、配合协作、申请单规范、技术应用。系统的主要任务:(1)实现绩效考核的信息化:有效管理、快捷查询、统计和高效利用;(2)提供网络化的绩效考核服务:绩效考核问卷的提交、信息交流与传递、问卷的管理与效果评定、问卷的汇总统计与打印。
2.2 HPAIMS的实现流程
考核问卷主要面向全院在岗职工,并对用户登陆进行权限管理。本文将HPAIMS大致分为用户调查问卷提交与统计管理、用户调查问卷管理。
本系统采用Access数据库,数据库结构由以下表组成:①ks_name表,主要是用于根据调查问卷的类别存储参与考核的科室;②lb表是类别表,以唯一ID标识不同类别的绩效考核问卷;③pjb1表,主要用于存储调查选项和各选项得分数;④wjh表,主要用于存储统计各类别调查问卷明细和考核时间。
2.2.1用户调查问卷提交与统计管理
在本系统中,提交用户问卷调查功能主要由lb.asp、pjtable.asp和Show.asp来实现。由于本系统多次用到建立数据集,因此将该部分作为一个函数记录在adofunction.asp中作为共用部分包含到各个页面中,以方便使用。当用户在pjtable.asp提交数据,通过datasave.asp来保存用户提交信息,自动跳转到Show.asp页面,显示统计分数结果,其中主要通过一个数据更新操作实现。调查问卷主页是由调查问卷类别页面传递的参数来动态生成,问卷类别参数不同生成考核主题内容的不同、考核科室的不同,从而动态生成不同类别调查问卷。
Show.asp主要功能就是显示各科室总分,也就是医院各科的绩效考核分数。
首先统计出问卷每一个主题内容的总分以此计算出各主题内容的平均分,每个主题满分为10分,总分为40,再算出其所占百分比的最后总得分,每个主题内容满意用A来表示为10分,比较满意用B来表示为8分,基本满意用C来表示为6分,不满意用D来表示为4分,以此算出每个科室总分。
2.2.2用户调查问卷管理
本系统中的管理功能主要由管理界面(Admin.asp)、调查问卷更改页面(ChangeQuestion.asp)、调查问卷增加页面(Add.asp)和调查问卷删除页面(Delet.asp)来完成。
Admin.asp页面主要提供以下管理功能:修改调查问卷、删除调查问卷、增加调查问卷。该页面是实现对问卷调查管理的一个界面,其主要作用是实现以上三个功能提供入口,通过传递相应的参数为相应页面的数据库操作提供方便。
修改调查问卷的具体实现由ChangeQuestion.asp页面完成,其实质是对数据库的更新操作,对增加调查问卷由Add.asp页面完成,其实质是对数据库的插入操作。对调查问卷的删除操由Delet.asp页面将从上面页面中传递过来的参数对调查问卷进行删除。
整个调查问卷的管理过程都围绕数据库进行,在Admin.asp中提供管理界面,分别通过各个页面进行相关数据库操作即可完成。
3.结语
医院绩效考核管理工作是一项繁琐、系统性强的工作,同时又是一项意义重大的工作。对于医院来说,绩效考核管理不仅能及时地了解职工的工作状态,而且可以给职工合理、科学的评价。医院通过建立考核系统,可以加强管理水平,以提高医务人员的服务意识,为广大群众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参考文献:
[1]易昭湘等.专家门诊――ASP开发答疑200问[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1-1.
[2]尚俊杰.网络程序设计――ASP(第三版)[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1-1.
1、基于公平性的薪酬管理体系原则及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公平性的企业薪酬管理体系,应该从外部、内部和个体三个维度实现相对的公平。从外部公平来说,企业员工所得到的报酬应该与其他公司相似工作的员工的报酬相当。从内部公平来说,企业应该根据员工所从事的工作内容和价值来进行薪酬的支付,如此才能使员工感受到自己的工作所获得的酬劳较为公平,愿意继续留在企业工作。从个体公平来说,企业应该按照在既定岗位上的员工个人贡献的多少来进行评价并支付酬劳,也就是说在薪酬体系设计过程中应该将绩效的导向体现出来。目前我国企业薪酬管理存在不公平的现象,主要原因如下:首先是平均主义的长期影响。以往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国企业的薪酬体系向平均主义靠拢,认为只有每个人的薪酬均等,才比较公平。这样的公平无法调动员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得薪酬杠杆没有了原本的作用,企业的工作效率极其低下。其次是暗箱操作原因。不公开、不透明的薪酬体系使得员工感觉到极度的不公平,对企业失去了信任。最后是主观观念因素。公平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如果员工互相间缺乏沟通,不了解别人的贡献,过分看重自己的工作成果,也会将合理的薪酬分配看成是不合理,从而产生不公平感。
2、基于公平性的薪酬管理体系构建策略
2.1 科学实施绩效管理,促进薪酬体系公平性
基于公平性的薪酬管理体系的构建,首先要实施科学的绩效管理模式,没有合理科学的绩效管理,就没有公平的薪酬体系。首先,绩效考核要有明确的目的,不能为了考核而进行考核,考核是手段而不是目的。考核项目、权重以及内容的设置必须突出重点,体现公平性。其次,考核标准要明确。企业应该制定具体、详细的绩效考核标准,对员工进行全面、公平的考核,如此才能使得被考核者对绩效考核结果满意和信服。同时,考核方式应该多样化。很多企业所使用的上级对下级的考核方式,因为私人关系或者个人喜好的原因,会影响考核结果的客观性,因此应该开展考核者包括上级、下属、客户、同事等的全面综合考核方式,得出较为精准的考核意见,消除员工的不公平感。最后,考核结果应该及时反馈。考核者应该将考核结果及时反馈给被考核者,被考核者以此为依据,对欠缺的方面进行改进,如此才能促使绩效考核发挥应有的作用。
2.2 积极组织薪酬沟通,促进薪酬体系公平性
企业员工对薪酬是较为敏感的,对薪酬公平性的评价是基于自己所了解的部分信息上的,因此应该通过薪酬沟通,将员工应该知道的薪酬信息及时传达给他们,促使员工对薪酬体系公平性的评价标准向着企业所鼓励和期望的发展。首先,是政策性信息,包括企业薪酬等级的评价依据、薪酬的组合方式以及特殊人群薪酬的政策性倾向等。其次,是技术性信息,包括岗位评价、资历、能力、技能、绩效等多方面的信息,让员工了解企业支付给自己的不同程度薪酬的推算过程。最后,是结果类信息。包括企业整体的发展情况、员工薪酬的明细等,让员工了解自己在企业总薪酬水平中所占的位置,理解企业在薪酬竞争方面所做的努力。
2.3 合理设计薪酬激励,促进薪酬体系公平性
基于公平性的薪酬管理体系的构建,首先要进行薪酬激励的合理设计,使得企业在运行中实现薪酬在外部、内部和个人三个维度的相对公平。薪酬激励在设计过程中,应该遵循以下原则:首先,是薪酬差别性原则。不同员工工作内容、技能互不相同,对企业的贡献有差异,因此薪酬水平也应该具有差别,如此能激励员工不断上进。其次,是及时调整原则。随着社会的发展,薪酬激励也应该不断调整,以保证公平性,从而激发员工的积极性。接着,是激励后进和突出先进的原则。薪酬激励在设计中,对于优秀员工应该增加薪酬进行奖励,对于落后员工应该适当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促进工作绩效提高,从而体现整体公平。最后,是多方满意的原则,即的薪酬激励应该让个人、企业和国家都获得满意,从而真正实现薪酬管理体系的相对公平。
2.4 宣贯平等薪酬观念,促进薪酬体系公平性
基于公平性的企业薪酬管理体系的建立,应该转变传统的观念,宣贯平等的薪酬观念。首先,企业应该秉持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是首要资本的经营理念,重视员工的发展。其次,员工薪酬的发放应该公开、透明,否则,再高的薪酬水平也得不到理想的员工满意度。最后,企业应该具备差异化薪酬观念,明白薪酬分配并不是单纯的切蛋糕,而应该基于我国基本国情和企业发展现状,在国家宏观调控的基础上,学习国外薪酬管理的先进知识,把握主动权,建立起公平合理的薪酬管理体系。
3、结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企业的薪酬结果在不断丰富的同时,薪酬差距也越来越大,使得很多企业员工流动性逐年增加,本质原因还是企业的薪酬管理体系存在不公平现象。本文首先对薪酬管理体系公平性原则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最后从绩效管理、薪酬沟通、薪酬激励、观念转变四方面研究了基于公平性的企业薪酬管理体系的构建策略,对于促进我国企业最大程度实现薪酬公平性有一定的作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