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病例分析范文

时间:2023-09-04 09:26:12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手术室病例分析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手术室病例分析

篇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划分的观察组15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70例,女性患者80例,平均年龄为34.2岁。就文化程度而言,小学文化水平30例、初中文化水平60例、高中文化水平40例、大学及大学以上文化水平2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患者65例,女性患者85例,平均年龄为33.4岁。就文化程度而言,小学文化水平35例、初中文化水平55例、高中文化水平42例、大学及大学以上文化水平18例,P>0.05,观察组、对照组在一般资料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护理对象选取标准 对于观察组和对照组300例患者的选取上,是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的。首先患者必须是第一次进行手术治疗,文化程度需要在小学以上,达到能够跟护理人员正常交流的效果。同时,患者还必须同意本次的临床病例研究,愿意配合和接受医生、护理人员的管理及安排[1]。对于文化程度不适、智力水平低下或者听觉、语言存在障碍的患者,本次临床研究排除在外。还包括除不同意参加本次临床研究条件外,其他条件均合格的患者,也没有纳入到本次的观察研究中。按照是否采用了细节管理模式下的护理方式将全部患者划分为细节护理组即观察组、常规护理组即对照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均为150例。

1.3统计学方法 本次临床病例观察和分析数据采取的是SPSS 17.0软件,同时计量资料以最普遍的均值±标准差(x±s)表示,正态分布和差方水平采取的是t统计量检验方法,对于不符合正态分布的相关数据均采取秩和(r)检验方法,计量统计资料的比较分析采取的是χ2 检验[2]。

2结果

2.1观察组、对照组手术室感染率分析 细节护理方式下患者手术室感染的概率明显小于对照组,P

2.2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满意度分析 细节护理方式下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方式的满意度评价均大于对照组。P

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在不同护理方式下对护理人员服务态度的满意度具体情况为:在观察组150例患者中,患者满意人数高达140例,一般情况为9例,不满意只有1例;在对照组150例患者中,患者满意的人数只有100例,而一般情况上升到了35例,不满意高达15例。

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在不同护理方式下对护理人员服务方式的满意度具体情况为:在观察组150例患者中,患者满意人数高达135例,一般情况为13例,不满意只有2例;在对照组150例患者中,患者满意的人数只有90例,而一般情况上升到了55例,不满意高达5例。

3讨论

在实践过程中可以发现,患者在手术室发生感染不仅会大幅度延长患者出院的时间,加深患者的身心痛苦,而且还会带来高昂的感染治疗费用,加重患者家庭负担[3]。如果患者发生感染的程度严重到一定的程度,还会危及到患者自身的生命安全,影响家庭的和谐与稳定。本文以细节护理方式下探究手术室感染预防以及患者对护理人员服务态度、服务方式的满意度为研究方向,是基于丰富的临床实践基础上提出的一个具有重大研究意义的医学护理命题,是完善和强化患者护理模式上的重要途实现径,可以真正的落实到现代医学护理管理中。通过本文研究分析的结果即细节护理方式下患者手术室感染的概率明显小于对照组,并且细节护理方式下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方式的满意度评价均大于对照组,可以看出细节护理方式下患者手术室感染概率不但减少了很多,同时又提升了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方式的满意度,是一个非常可行的现代护理管理模式[4]。

此外,在临床护理中,护理专业人员还应该以手术患者为中心,结合患者的病情和患者临床症状,进行专业的护理,为患者提供一个舒适、安全、周到、体贴的现代护理环境。随时观察和掌握患者的术后病情好转情况,消除患者的不安情绪和不良生理反应,努力提升患者及患者家属对院内护理人员的放心度以及护理态度、服务上的满意水平。积极调动手术室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上的积极主动性,强化护理人员专业的知识水平和业务技能,增强护理人员在面临突发事件上的灵活性,全面提升医院整体护理水平和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的意识。从本文细节护理方式下手术室感染预防效果的临床病例研究中可以发现,细节护理方式中手术室感染病例数只有2例,手术室感染发生率为1.33%;在对护理人员服务态度的满意度上,患者满意人数高达140例,一般情况为9例,不满意只有1例;在对护理人员服务方式的满意度上,患者满意人数高达135例,一般情况为13例,不满意只有2例。由此可见,细节护理方式不但可以最大程度的降低患者手术室感染的发生率,而且还可以提升患者对护理人员态度及服务方式上的满意程度,明显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降低患者的恐惧心理,保障患者日后身体康复水平和愈合效果。

总之,细节护理可以充分的将现代细节管理理论以及其重要的核心思想全面观察到手术室护理的实践过程当中,能够快速的促使护理人员找到自身在护理实践中的不足,及时加以改进,保障患者护理的质量,提升患者对护理人员服务态度、服务方式的满意度,真正达到为患者尽心尽力。因此,在今后的护理管理工作中,可以结合传统护理管理方式的优势,在一定程度上引进细节护理方式,使二者有机的融合在一起。这对于减低患者的心理焦虑、精神压力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对于提升护理医务人员与患者之间的融洽关系.也可以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杜书秀.手术室医院感染原因分析和监控[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23):5344-5345.

篇2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8-0103-02

手术是治疗普外科病人的重要手段之一,同时在手术的过程中对病人的身体也会造成很大的创伤。手术主要是以刀、剪、针等器械在人体局部进行的操作,是外科的主要治疗方法,其作为应激源的一种,会让病人产生较为明显的、强烈的心理性应激源反应,容易出现术前紧张、焦虑、恐慌、情绪低落等情绪,这可能会导致病人病情加重,直接影响到手术的效果和预后,甚至会引发术后严重的。笔者对2011年1~12月50例普外科手术病人在术前、术中、术后分别采取常规护理和心理护理对照研究,分析了心理护理对普外科手术治疗的具体实施措施及所产生的积极作用,通过心理护理能是病人在平静、放松的状态下接受手术,并顺利完成手术全过程,在术后病人身体恢复良好,基本没有出现并发症现象,均痊愈出院。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1~12月在我院入住进行普外科手术患者50例,其中男性34例,女性26例,年龄在13~7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1岁。两组之间在性别、文化程度、年龄及病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其中胆囊切除手术12例、阑尾手术9例、膀胱取石手术5例、肠梗阻松手术1例、脾切除2例、肠息肉切除手术2例、疝修补手术10例、胃大部分切除手术9例。将其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各组为25例。

1.2 治疗方法。干预组和对照组在围手术期均采用传统的常规护理方法,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制度具体的心理护理实施方案,针对每个病人不同个性特点在术前、术中、术后加以实施。首先要根据病人的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职业背景、社会阅历等因素及其对自身病情认识的程度,从实际情况出发,掌握病人心理特点。护士不但要具有丰富的临床护理专业知识和技术,还有具有医务人员的高尚品德,从而使护患之间保持良好的关系,消除病人对手术的紧张、忧虑及恐惧心理,使病人积极主动配合手术治疗。

2 心理护理

2.1 术前心理护理。

2.1.1 病人术前心理。由于大多数病人都是从事和医学方面不相关的职业,缺乏对医学知识的了解,大多数病人听到手术就会产生紧张、焦虑的情绪,对自己的病情产生忧虑心理,担心手术过程中的疼痛、可能发生的意外或者手术医生技术不高,担心手术效果以及术后是否会有并发症等,家庭的经济条件差也会使病人担心手术费用的问题,从而导致病人食欲不振、影响睡眠,甚至严重的可能会放弃手术治疗,病人的压力大了,会对手术造成诸多不利影响。

2.1.2 应对措施。

2.1.2.1 在护理人员职业道德方面,护理人员要具备爱岗敬业的品德,要建立一切为病人服务的宗旨,对病人富有责任心、爱心、及同情心。同时还要掌握相应的临床护理技能,不断完善自身业务能力,积极维护好护患关系,这些都是做好心理护理之前的必要条件。

2.1.2.2 由于急诊病人的手术具有起病急、发病快、病程短等特点,病人在做手术之前的思想准备不足,护理人员在简单初步了解病人病情之后,及时给予转移和疏导,安慰、体贴病人,尽快消除病人紧张、不安的情绪,减轻其心理压力,做好术前的心理准备。同时还要做好病人家属的思想工作,使病人感受到真诚和安全感,鼓励他们战胜疾病。

2.1.2.3 相对于择期进行手术的病人,应热情接待,主动向病人自我介绍,并介绍病人的病情和治疗方案,消除病人的陌生感,让病人之间尽可能的多接触,互相交流,倾听了解病人最担心、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对于病人提出的问题应耐心解答,强调手术的安全性和必要性,让其尽快适应医院生活。

2.2 术中心理护理。病人在进入手术室后,面对基本从未见过的手术仪器和特殊装置时,会产生焦虑、恐惧以及紧张无助的心理,因此,为使好围手术期得到更好的效果,手术室的护士应在手术期的前一天到病人病房进行术中讲解,根据病人的病情向病人阐述麻醉及手术的简单过程。在手术开始时,要保持安静,当有意外状况发生时,切勿大声喊叫,保持冷静并及时处理,以免增加病人的心理负担。

2.3 术后心理护理。病人在成功做完手术之后,一般情况下会表现的很轻松、如释重负的感觉。但是每位病人的个性特点不同,手术之后会由于担心手术效果及并发症,产生悲观、容易激动等不良情绪,影响食欲和睡眠。这些不良情绪会降低病人对疾病的耐受性,阻碍伤口的正常愈合。

3 结果

见表1。

表1 两组各项观察指标比较

4 结论

由于普外科疾病的主要治疗手段是手术,而手术是会给病人造成创伤性的一种治疗,普外科手术病人的心理状态与内科等非手术病人的心理状态是不同的,有着较为特殊的心理需要和心理反应,需要护理人员及时的运用护理心理学知识对普外科手术病人进行心理辅导及护理。通过本文的研究结果显示,对普外科病人采取有效的心理护理措施,不仅需要护理人员不断加强对基础医学知识的学习,还要具备良好的心理学、社会学等方面知识,根据围手术的各个不同时期,针对不同病人心理特点进行心理干预,帮助病人认识疾病,了解手术,使病人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早日康复出院。

参考文献

[1] 陆小英,张玲娟.如何提高护理本科生的健康教育能力[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

篇3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我院收治的160例手外科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根据不同护理方案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有患者80例,男119例,女41例,年龄为(36.5~68.9)岁,平均年龄为(46.6±0.8)岁,患者从发病到入院治疗时间为(1.1-5.9)天,平均病程为(3.2±1.1)天;对照组有患者80例,男47例,女43例,患者年龄为(35.4~67.3)岁,平均年龄为(45±1.3)岁,患者从发病到入院治疗时间为(1.2-5.8)天,平均病程为(3.4±1.6)天。患者对治疗方案、护理措施等有知情权,患者年龄、病程等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方法如下:入院后加强患者日常护理,告知患者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提高患者护理、治疗依从性。

实验组实施舒适护理,方法如下:(1)心理舒适护理。手外伤疾病和其他疾病相比具有病情变化快,且毫无思想准备,患者在受到伤痛折磨的同时,不免产生恐惧、紧张、焦虑等心理[1]。因此,护师应该加强患者心理护理,消除患者内心的恐惧、害怕等心理,加强患者舒适环境护理,改善患者睡眠模式,提高安眠率。(2)生理护理[2]。患者治疗过程中应该以娴熟的技术进行穿刺,移动患者时应该缓慢,保护损伤处,保证能够一次性完成;患者治疗7-10天后尽可能保持平卧或低半卧位,提高患肢10°-20°,减少患者出血,减轻患者肿胀。(3)镇痛和生活舒适护理。患者治疗后不免产生疼痛等使得患者内心不免产生紧张、焦虑等情绪,从而诱发血管痉挛,护理过程中应该加强患者沟通,和患者建立互信,减轻患者疼痛,促进患者康复。同时,还应该加强患者皮肤和饮食指导,保持皮肤和被服的清洁干净等。

1.3统计学方法

搜集的数据采用SPSS16软件分析,计数资料行卡房检验,采用n(%)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采用(均数±方差)表示,P

2.结果

本次研究中,实验组11例疼痛,42例肿胀,3例睡眠障碍,显著少于对照组(27例疼痛、63例重症,6例压疮,15例睡眠障碍)(P

3.讨论

篇4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434-02

现阶段,乳腺癌作为恶性癌症,发生率逐年上升,死亡率也呈现增长趋势,严重威胁着女性的身体健康。当前,手术治疗是临床治疗乳腺癌的主要方法,乳腺癌手术疗效凸显的同时也会伴随着女性肢体功能障碍等副作用[1],患者在手术前会产生一定的畏惧、紧张、压抑、悲观情绪,影响着临床治疗工作的开展与治疗效果的实现,因此对乳腺癌患者实施手术室心理护理干预以缓解患者不良情绪具有必要性。我院选取85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着重就其手术室心理干预进行了效果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09年6月到2012年2月收治的85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该组患者均参照《妇科科学》被诊断为乳腺癌。将其随机分为护理组与对照组,护理组患者43例,年龄为26-55岁,平均年龄为(34.5±4.7)岁,平均病程为(3.6±2.2)年;对照组患者42例,年龄为25-56岁,平均年龄为(34.8±4.2)岁,平均病程为(3.8±2.5)年,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病情、文化程度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在进行手术室护理前,我院对两组患者均进行了心理方面的问卷调查,以充分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护理组还基于此次心理调查制定了完善、科学化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与方案,而对照组患者仅是进行常规化的护理流程。

1.3 心理护理内容 我院在手术期间为护理组患者制定了完善的心理护理方案,其中包括五大方面,首先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就患者提出的问题予以耐心详细的解答,以在知识教育的过程中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放松身心,为手术作基础准备。其次护理人员还要着重向患者传授相关的临床知识,且尽量选取一种乐观、积极的方式来传授知识,以营造一种乐观的治疗氛围;针对熟识这些临床专业知识的患者,要着重讲解乐观心态的重要性,并引导患者树立健康乐观心态,对手术治疗法树立信心;心理护理组的每位患者还要在手术期间强化身体锻炼,保持正常的生活习惯,尽量保持一种良好的积极的手术心理与生命体征。再次是针对部分担心术后器官缺失而影响美观或生活质量的患者进行专门化的心理护理,我院主要是通过心理劝说的方式来引导患者正确认识及对待不健康的器官,并帮助患者充分认识到不健康器官的危害,还要借助先进的术后修复术来引导患者树立康复信心,并保持积极的心态来正式其对生活的影响。此外,部分患者还存在经济方面的担心,针对该类患者我院护理工作人员先通过沟通的方式做了简单的了解,并基于患者的经济情况在治疗中选取价格适中的药物进行治疗,并就经济存在困难的患者提供优惠申请,以降低患者的治疗的后顾之忧。最后,我院还对心理护理干预组进行了家属凝聚力引导,通过教育引导来增强患者家庭的凝聚力,以家庭的信心力量来感染、激励患者树立治愈信心,家庭的精神支持可以说在手术室心理护理中作用不容忽视。

2 结 果

2.1 紧张程度比较 两组护理结束后患者在担心疼痛、手术事故、手术效果等方面的紧张程度具有明显的差异(P

3 讨 论

一般,乳腺癌患者最初确诊时会伴有怀疑、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这便需要医护人员对患者讲解一些有效的手术治疗及术后恢复方面的信息,以帮助患者树立科学的治疗心态。乳腺癌患者的治疗中会伴有临床不良反应,患者只有调整好心态及身体机能状态以克服心理障碍才能有最佳状态迎接手术治疗,临床治疗的效果也会相应提升。

总的来说,乳腺癌患者常伴有的不良心理反应包括犹豫及否认心理、沉默及隐藏情绪、焦虑及恐惧、悲观及绝望等[2],这些不良心理反应会直接影响患者的身体机能,进而影响临床治疗,因此要在手术治疗前后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具有必要性,心理护理干预不仅能够缓解患者紧张情绪,还能够提升临床治疗的患者满意度,作用突出。对手术前的心理护理干预内容而言,医护人员应该向患者说明手术麻醉及手术原理,并以轻松自然亲切的态度来看护关怀患者,缓解患者的紧张、恐惧不良心理,以为手术治疗创建轻松的氛围,全面提升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手术康复过程中也要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在此过程中医护人员要鼓励或教育患者家属为患者康复创建温馨、融洽的家庭氛围,为患者提供无声的精神支持,进而间接激发患者的康复信心。在此过程中还要引导患者进行适当的运动锻炼,形成劳逸结合的康复模式,这样改善患者机体状态的同时缓解患者术后的紧张情绪。

篇5

老年急性肠梗阻;发病特点;手术时机;治疗

老年急性肠梗阻起病形式隐匿,误诊率高,病情变换快,并发症复杂,手术风险高,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一直是困扰临床医师2大难题,临床工作中区别绞窄性与非绞窄性有时非常困难。及时准备的判断病情,选择最佳方案及手术时机是治疗关键。回顾我科自2005~2009年52例老年急性肠梗阻病例资料,对发病特点、治疗及手术时机选择选择探讨。

1 一般资料

选择我科2006~2000年住院治疗老年急性肠梗阻患者52例,其中男36例,女22例,年龄63~80岁,中位年龄73岁。发病时间为1~4 d。就诊时均有不同程度的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停止排便、排气等。腹透均可见肠管扩张、多个液气平面。既往有腹部手术史者18例。合并高血压7例,冠心病5例,糖尿病2例,脑梗死 1例,慢性肾功能不全 1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1例。同时患有两种以上疾病者5例。

2 病因

梗阻原因:肠粘连 22例,肠肿瘤者18例,其中直肠癌 11例,结肠癌7 例。嵌顿疝5例,麻痹性肠梗阻3例,肠套叠2例,肠扭转1例,粪石1例。其中绞窄性肠梗阻12例,非绞窄性肠梗阻 40例。

3 治疗

保守治疗18例。保守治疗予以禁食、胃肠减压、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胃管注入石蜡油、静脉点滴生长抑素、肥皂水灌肠、粘连性肠梗阻口服复方大承气汤及生理盐水高压灌肠、营养支持、抗感染、防治休克、治疗合并症等。手术治疗34例,急诊手术24例,10例患者经保守治疗效果欠佳,改为开放式手术。肠肿瘤:直肠癌切除 8例,晚期直肠癌切除困难乙状结肠造瘘3例,7例结肠癌患者,1期行左半结肠切除,远端封闭,近端结肠造瘘3例,右半结肠切除,回肠-结肠吻合2例。单纯肠造瘘2例。肠粘连单纯松解者10例,嵌顿疝行高位结扎松解术5例。肠套叠复位术2例,乙状结肠扭转复位加固定术、肠减压1例,小肠切开取石1例。

4 结果

本组患者中肺部感染2例,肠粘连2例,吻合口感染1例,吻合口瘘1例,手术并发症发生率(11.2%),经进一步治疗痊愈。有50例临床治愈出院(96.2%)。2例死亡,死亡率(3.8%)。1例术后5 d死于急性肺栓塞。1例死于中毒性休克,与其体质差,就诊时间晚,合并肠穿孔,形成急性腹膜炎,全身中毒症状重有关。

5 讨论

随着人口老龄化社会的临近及现代社会生活方式的转变,老年人缺乏运动,进食高热量、低纤维素食物等因素,肠肿瘤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老年急性肠梗阻也成为外科常见急腹症之一。

老年性肠梗阻具有以下特点:①老年人对炎症反应迟钝,部分老年人消化功能差,长期便秘,症状及体征不典型,容易造成漏诊、误诊、延误诊断;②常合并其他疾病,以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等居多,糖尿病、慢性肾功能不全、肺部感染等亦常见;③免疫力差,手术耐受力差,代偿能力差。病情变化快,术后并发症多,预后差;④病因复杂多样。据统计,肠粘连占第一位,肿瘤占第二位,对老年肠梗阻应高度警惕恶性肿瘤的可能。腹外嵌顿疝也是常见原因[1]。

对粘连性肠梗阻,由于手术可再次造成粘连,主张保守治疗[2]。口服复方大承气汤及生理盐水高压灌肠多能治愈[3]。结肠癌并肠梗阻患者,若全身一般情况好,梗阻肠管无严重水肿,血运良好,应争取行1期根治及吻合术,若梗阻肠管局部条件不好,也应行1期根治术及近端肠管造瘘术,可以有效预防吻合口漏的发生及避免患者带癌生存而造成的癌肿扩散。对嵌顿疝患者应尽早开展手术治疗。我们认为在下列情况下应及时手术:①单纯性肠梗阻经严格非手术治疗12~24 h无改善并加重者;②剧烈腹痛有强迫,出现腹膜炎者;③出现肠型及蠕动波,固定性压痛及包块者;④患者全身情况恶化,出现水电解质紊乱、休克者;⑤腹部X线片见持续性的气液平面者[4]。

手术原则应根据患者的病因、身体一般状况等决定。应选择手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等的术式。应尽早解除肠梗阻,寻找病因,术中有效清洁肠道,清除毒素,恢复肠道通畅及血液循环。在腹部手术中应尽量减少对组织刺激,可采用一些积极措施以降低肠粘连发生。

故对于老年急性肠梗阻,及时、正确的诊断及治疗,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注意腹部体征的变化,掌握手术时机,术前妥善治疗并发疾病,做好术前准备。注意围手术期的治疗护理,注意补充电解质及足够的液体量,对于术后患者鼓励翻身,身体许可时建议早日下床活动,使用有效抗生素,营养支持,减轻患者临床痛苦及并发症,有效降低患者肠粘连及二次手术的机率,降低死亡率,提高治愈率。

参考文献

[1] 刘长地,等.老年肠梗阻106例诊疗体会.中国保健营养:临床医学学刊,2009,18(14):214-215.

篇6

1.手术室护理对象与方法:

1.1对象为2009年12月~2010年10月在我院手术的住院病人。由手术室护理质量控制,小组派人向手术病人发放自行设计的病人满意度调查表,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满意情况进行调查,每月调查一次,每次25人,共发放调查表250份,当场收回245份,有效回收问卷率为98%。

1.2调查内容是根据手术室工作要求和护理中常存在的问题,内容包括服务态度评价、技术操作水平、健康教育管理、主动服务程度、是否及时为病人解决实际问题等情况,并向病人说明发放调查问卷的目的,由病人或病人口述、家属或我们以无记名方式填写。除选择性问题外,接受调查的医生可以对问卷7个项目以外问题或更细节问题自由表达意见,由手术室各专科负责人负责。

2.结果讨论

2.1手术过程未经常守在病人身边手术室是一个特殊的环境,病人从被推进手术室的那一刹那起,就进入了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失去了对自己的主宰,身边没有亲人和朋友,感觉很是无助,此时病人会把我们巡回护士当是他们的亲人,渴望我们的关怀,渴望我们的陪伴,希望能一直陪着他说说话。一旦巡回护士一言未发地离开,便产生孤独感,加大恐惧心理,占13.8%。

2.2手术室人员在接待病人时未自我介绍由于对手术创伤的恐惧、麻醉风险的刺激,对病人来说需要承受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心理波动大。当病人由病房来到手术室,进入到一个特殊陌生的区域,护理人员的接待是病人对手术室护理服务的第一印象,关系到病人手术期的总体印象。在没有亲人陪伴的情况下,许多病人会不知所措,接待人员如果未进行自我介绍,有些病人会以为是由眼前的人员为其施行手术,因此产生不信任感,恐惧心理会加大。

2.3技术操作因素病人因疾病原因,影响护理操作的成功率,如病人住院时间长,静脉条件不良,环境不好、手术室护士反复静脉穿刺不成功,增加病人痛苦,导致病人不满,占4.5%。

2.4术前预防不到位目前大多数医院手术室都已运用整体护理模式进行术前预防,但由于手术室护理工作繁忙,护士工作压力大,进入病房的时间相对不足,有时心情和态度有些情绪化,手术室护士没有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整体护理中去,访视工作的落实始终是薄弱环节,特别是术后回访工作总是流于形式,没有实际的执行和效果,存在回访不主动、不到位、不实际的现象,占29.8%。

2.5未及时调节室内温度手术需要,服务不到位。病人的部分躯体、肢体被暴露,或者因无菌术需要,病人身上覆盖被单过多,病人因机体散热异常造成感觉不适,若巡回护士不注意询问患者感受,未及时做出相应处置,如调节室温、采取保暖措施等,则引起病人不满,占2.5%。

3.对策

对于以上引起病人不满的原因,我们应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改进工作,提高患者满意度,提高护理质量和效果。增强护理的工作开展和广大病人的满意度。

3.1强化术后回访工作病人手术后随着原发病的病痛的解除,麻醉以及手术的度过,病人在一定程度上有暂时的解脱,但由于切口的疼痛,以及创伤、生理消耗,病人又显得非常疲惫和软弱,此时最需要别人的关心。根据手术大小,由巡回护士在术后1~5天主动到病房回访病人,询问术后病人和家属对手术的认识和看法,以体现对病人全程完整的人性化护理和人文关怀,并在回访病人的同时,收集病人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工作流程,提高满意度,提高护理质量。

3.2加强细节管理加强护理服务管理,为患者提供舒适护理。巡回护士应把舒适护理始终贯穿于手术过程中,建立新型的护患关系和工作模式,丰富“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服务内涵,使患者在受到舒适护理的同时,完成了术前、术中、术后的治疗与护理,促进了与患者的沟通与交流,提高手术室护理服务的质量,患者对手术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高。细节服务显示出护士的知识水平和服务技能,同时也反映出护士的文化、道德和精神蕴涵。

篇7

外科手术是治疗食管癌的主要治疗手段,食管癌合并支气管哮喘病情复杂,行外科手术时应做好充分准备[1],本研究为2010年06月~2013年06月收治的15例食管癌合并支气管哮喘患者行外科手术治疗,获得了较佳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06月~2013年06月食管癌患者30例,将其分成优质组15例,对照组15例,经食管镜下活检确定全部患者符合食管癌疾病诊断标准,入院前全部患者存在支气管哮喘病史。优质组:男7例,女8例,年龄55~86岁不等,平均(71.2±2.5)岁,哮喘病程1~30年,平均(15.2±2.5)年;对照组:男8例,女7例,年龄55~87岁,平均(71.7±2.1)岁,哮喘病程1~30年,平均(15.4±2.6)年。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 给予呼吸道护理、引流管护理、静脉护理,预防患者出现尿路感染,预防褥疮。

1.2.2优质组 从术前及术后两个方面给予全程优质护理,①术前护理:做好手术准备工作,指导吸烟者戒烟,协助患者进行深呼吸锻炼,3次/d;向患者讲解哮喘的诱因,为患者提供舒适的治疗环境,适当给予心理疏导,介绍手术成功病例,给予精神支持;规范应用糖皮质激素,控制哮喘急性发作;哮喘发作可延长呼气,患者会丢失大量电解质及水分,适当给予水分含量多、易消化、高维生素、高热量食物,鼓励患者多饮食,增强其手术耐受力;②术后护理:合理用氧,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密切观察患者血氧饱和度变化、呼吸变化、血压变化、唇和指甲颜色变化、呼吸频率变化,注意各引流管是否通畅,保证输液通畅;胃食管反流与哮喘存在着互为因果的关系,两者相互影响可形成恶性循环,合适的可有效避免胃食管反流,若是未清醒患者,应保持去枕平卧,清醒后取半卧位;引导患者自行按摩腹部,促进肠道蠕动,鼓励患者早期活动,提高患者免疫力。

1.3疗效评定 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

1.4数据处理 2结果

2.1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优质组并发反流性食管炎、吻合口瘘、晕厥的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比较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显著(6.7% VS 26.6%,P

2.2两组满意度比较 优质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100.0% VS 73.4%,P

3讨论

食管癌根治切除术创伤大,并发症多,病死率高,做好围手术期的护理工作,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4]。

全程优质护理是近年来兴起的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旨在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低耗、放心、满意"的医疗服务。有学者[2]探讨了全程优质护理在食管癌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结果显示,35例食管癌患者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证实全程优质护理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本研究结果显示,优质组并发反流性食管炎、吻合口瘘、晕厥的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优质组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分别为6.7%、73.4%,近似于相关文献[3],提示在外科手术护理中为食管癌合并支气管哮喘患者应用全程优质护理模式,可提高手术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心理满意度。

综上所述,全程优质护理模式可有效提升医疗质量、护理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张秀,秦国英,魏明.细节优化护理模式对食管癌手术患者的心理及情绪的影响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2(01):8-10.

篇8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严重并发症之一,目前治疗的有效方法是玻璃体切割手术。现对我院收治的74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进行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的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3年2月~2013年8月,我院收治74例糖尿病视网膜病患者,其中男43例,女31例,年龄43~78岁,所有患者进行术前常规眼部检查,术前裸眼视力0.10~0.25,眼压8.3~20.1mmHg。

1.2方法

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在手术前对患者进行球后麻醉,麻醉后,使用23G微套管系统将患者眼部球结膜错位,切口距离角巩膜的边缘3.5mm,穿刺针的倾斜角度为30°~45°,穿刺针进入后垂直插入套管。手术时间从穿刺时开始记录,结束时间是以取下开睑器为准;手术过程中记录眼压、结膜充血、裸眼视力情况[1]。手术结束后为预防感染,使用抗生素静脉滴注,局部滴入眼药,手术时使用气体填充和硅油填充的患者在手术后要采取面向下的。所有患者手术后随访1~3个月,包括裸眼视力、眼压等。

1.3疗效评定

有效:对照术前视力,裸眼视力提高2行或者2行以上;稳定:对照术前视力,裸眼视力变化在2行以内;无效:对照术前视力,裸眼视力下降2行或者2行以上。

1.4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应用平均值±标准差(),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术前与术后对比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

2结果

2.1手术前后眼压、裸眼视力比较

74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都顺利切除玻璃体,术前裸眼视力平均0.10±0.08,术后1个月裸眼视力平均0.54±0.42,术前眼压平均为17.7±4.2mmHg,术后1个月平均眼压为13.5±4.0mmHg,裸眼视力与术前相比显著提高,眼压与术前相比显著下降,术前与术后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1手术前后眼压、裸眼视力比较(n,,mmHg)

组别

例数

裸眼视力

眼压

术前

74

0.10±0.08

17.7±4.2

术后1天

74

0.25±0.14

15.9±4.3

术后1周

74

0.45±0.12

15.3±3.9

术后1月

74

0.54±0.42

13.5±4.0

2.2手术时间

手术时间为28~56min,平均时间34±5.2min。

2.3并发症

手术后1天3例患者的穿刺口出现充血症状,但不畏光且没有流泪等症状,角膜正常,手术后1个月没有出现视网膜脱离或者眼内炎。

3讨论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眼科手术领域也向微创发展,2004年眼科微创玻璃体手术普及,23G切割头也逐渐被医生认可,使用在临床中。与20G和25G相比,23G切割头的操作方法更彻底,不仅效率高而且达到了微创的效果,可以说是结合了20G和25G的优点[2]。

糖尿病的患病人数逐年上升,患者患病时往往伴随着并发症,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就是并发症的一种,发生病变后,患者眼部出现玻璃体积血、黄斑水肿等症状,这无疑需要对患者眼部进行手术干预,及早进行手术干预能帮助患者获得远期视力的效果[3]。

回顾病例,采用23G微创玻璃体手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术后1个月视力明显提高,裸眼的平均视力为0.54±0.42,术后1个月,患者的眼压明显降低,平均眼压为13.5±4.0mmHg,并且手术所用的平均时间仅为34±5.2min,手术切口的闭合性较好,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综上所述,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采用23G微创玻璃体手术方式,手术所用的时间较短,并发症少,患者视力在手术后能够快速恢复,是安全有效地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篇9

[摘要]目的 探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先天性视网膜劈裂的临床效果。方法 整群选取2012年9月—2014年4月在该院进行治疗的先天性视网膜劈裂的患者37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手术方法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视力提高(0.16±0.05),明显高于对照组视力提高的(0.05±0.07),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原发性和牵引性视网膜脱离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44%和1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8.34%和33.33%,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先天性视网膜劈裂,能够有效的组织破裂症进一步恶化,利于改善患者的视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关键词 ]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先天;视网膜劈裂;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R59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742(2015)04(a)-0045-02

[作者简介]韩丽英(1980.2-),女,硕士,主治医师,研究方向:眼底病科。

先天性视网膜劈裂症(XLRS)属于玻璃体一视网膜营养不良,是先天具有的,在临床上的病例小于获得性视网膜劈裂,而玻璃体积血和视网膜脱离是最严重的并发症[1]。因此,对患者进行早期正确及时的诊断和治疗,有利于挽救和恢复患者的视力。随着玻璃体视网膜手术(VRS)的发展,对先天性视网膜劈裂的救治已有了极大的改善[2]。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的具体操作主要包括切开巩膜、切除玻璃体、切除增殖膜及无效视网膜、眼内光凝(或巩膜外冷凝)、硅油或C3F8填充、缝合巩膜及结膜等,能够显著的提高手术成功率,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3]。该研究整群选取2012年4月—2014年4月间该院收治的37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先天性视网膜劈裂及其并发症,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该院进行治疗的先天性视网膜劈裂的患者37例49眼,患者全部为男性,年龄2~12岁,平均年龄(7.21±1.26)岁;平均视力(0.15±0.03);其中玻璃体积血12眼,牵引型视网膜脱离13眼,原发性视网膜脱离24眼;所有患者均经视力、眼压、散瞳眼底检查、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及ERG检查,确诊为先天性视网膜劈裂症。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患者在年龄、视力、病情等方面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手术方法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进行治疗,所有患者均行标准三通道睫状体平坦部玻璃体切除及视网膜复位术,在保护晶状体的前提下,彻底切除玻璃体,剥除内界膜,根据病情需要联合巩膜外冷凝或眼内光凝、气液交换、CF或硅油眼内填充。

1.3 疗效诊断标准

最佳矫正视力的变化采用Snellen标准视力表进行判断,视力提高:增加1行及以上视力,视力无提高:减少1行及以上视力。术后视网膜完全展平为成功,视网膜再脱离为结果不良[4]。

1.4 统计方法

使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c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视力恢复情况比较

治疗组患者术后视力增加(0.16±0.0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05±0.07),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采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能够有效的提高先天性视网膜劈裂患者的视力情况。

2.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治疗组患者的原发性和牵引性视网膜脱离的发生率分别为44%和1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8.34%和33.33%,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随着眼科手术技术设备的发展和眼内填充物的广泛应用,近年来治疗原发性视网膜脱离的主要方法逐渐被玻璃体视网膜术所代替,其手术成功率明显提高,越来越受到患者的青睐。但是尽管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日趋完善,但术后存在的很多并发症仍然不能避免[5]。先天性视网膜劈裂是临床上一种较为少见的先天性视网膜发育异常,临床病例少于获得性视网膜劈裂,男性较多,女性患者较少。具有病变处视网膜神经纤维层裂开,玻璃体出血及玻璃体腔内有一半透明的膜,患者一侧弱视时常有废用性外斜的临床症状[6]。它基本上会侵犯颞下象限,并能够延伸到2个象限以上。但是在临床上少数病例的病变部位局限于眼底后极部。目前先天性视网膜劈裂的病理机制至今仍不确知[7]。

该研究结果显示,采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对先天性视网膜劈裂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术后患者的视力明显的提高,治疗组患者的视力提高(0.16±0.05),有效的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虽然治疗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低于对照组,但是仍有一定的并发症,尤其是玻璃体出血以及原发性视网膜脱离,发生比率较高。在治疗过程中要尽可能的降低并发症发生的因素,除了能够较成功的完成手术,还能够尽可能的降低并发症的产生,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因为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中,手术成功的重要步骤是玻璃体的切除,这就要求手术者能够有熟练专业的技术;其次就是眼内异物的摘除应尽早实施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最后在巩膜外加压将基底部玻璃体切除干净,做好上述错数能够更大限度地挽救和恢复患者视网膜的功能[8]。

综上所述,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在治疗先天性视网膜劈裂方面,疗效较好,但是在治疗过程中要积极的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由于该研究的样本较少,还需要进一步的扩大样本进行研究。

[

参考文献]

[1]赵晨,张琦,赵培泉. 先天性视网膜劈裂发生严重并发症的手术疗效观察[J]. 国际眼科杂志,2013,13(10):2054-2056.

[2]覃振华,黎作为. 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复杂性眼外伤的临床分析[J]. 吉林医学,2013,34(9):1603-1604.

[3]吴晓云,李山祥,郑霄. 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复杂性眼外伤疗效探讨[J].中外医疗,2013,33(2):93-94.

[4]张珊珊,刘勇,吴建华. 先天性视网膜劈裂合并视网膜脱离伴圆锥角膜1例[J]. 国际眼科杂志,2011,11(2):376-377.

[5]杜孝楠,朱玉广,朱艳. 原发性视网膜脱离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后高眼压原因分析[J]. 潍坊医学院学报,2012,34(6):464-466.

[6]万刚林. 先天性视网膜劈裂合并眼外斜1例[J]. 中国实用医药,2009,4(4):68.

篇10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6543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255-01

现在,随着人口构成上老年人口比例的逐年增加,老年病人日益增多,需要外科手术的老年患者也日渐增多。但年龄仍属手术的不利因素,衰老的机体接受手术打击后,易发生各脏器的并发症及特殊的病理变化,使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增高,再加上老年人又常伴发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使手术耐受性明显下降,无论施行择期或急诊手术,其危险性和死亡率都明显高于年轻人。因此,在老年患者术后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给予全面的精心护理,减少或避免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1]。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我科对58例老年腹部手术患者实行外科手术治疗,术后发生常见并发症20例,现将老年患者腹部手术后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58例患者中,男42人,女16人,年龄最大84岁,最小62岁,其中胆结石10例,胃癌4例,肠梗阻手术8例,胃溃疡6例,腹股沟斜疝16例,急性阑尾炎14例。

12 58例患者术前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等其他疾病者38例,术后发生常见并发症20例。除1例患者并发呼吸功能衰竭死亡外,其余19例患者经积极治疗及护理后治愈出院。

2 术后常见并发症原因分析

腹部手术是外科中施行次数最多的手术。本文重点论述老年人腹部手术后常见并发症。其中肺部感染、疼痛、营养不良、切口感染和裂开、粘连性肠梗阻、褥疮等较常见,对患者的康复影响颇大,但这些并发症多数都可以预防。只要术后仔细观察、细心处理是可以及时诊断和治愈的。

21 肺部感染和肺不张 因老年患者肺活量降低,加上其术后长期卧床,活动量减少,易并发肺部感染。常见肺部并发症主要有:肺部感染、肺炎、肺不张、呼吸衰竭等[2]。本组有12例术后并发不同程度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

22 切口感染 全身因素:如感染、疖肿、龋齿等作为感染灶,在手术创伤后,身体抵抗力下降的情况下,发生血源性感染。局部因素:术后切口引流不畅,血肿形成;局部感染。

23 切口裂开 常发生在术后1周左右或缝线拆开24小时内,发生率04%-3%,多见于年老体弱、营养不良的患者,常因患者剧烈咳嗽、喷嚏或用力排便时,突然自觉切口剧烈疼痛或突然松开,随即切口处敷料出现较多渗血、渗液,有时还能听见缝线崩裂的响声,甚至可见肠袢或网膜脱出。

24 术后疼痛 麻醉作用消失后,患者24小时内感觉疼痛最明显,2-3天后逐渐减轻。疼痛除了影响患者的休息和睡眠外,还可增加切口感染率,可引起术后呼吸功能恢复不良、肺炎和肺不张等并发症。

25 营养不良 老年人不爱吃、吃不动、易偏食和某些需控制饮食的慢性疾病导致了老年人的营养不良,外科病人中约50%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部分并发症与营养不良有直接关系。另外在应急反应条件下,营养方面的要求明显增加,胃肠道营养缺乏可导致小肠黏膜萎缩及菌群易位,极易出现低蛋白血症,直接影响切口愈合。

26 粘连性肠梗阻 老年患者术后活动相对减少,胃肠功能恢复迟缓,加之代偿能力较差,常易出现恶心、呕吐,并发粘连性肠梗阻。

27 褥疮 老年患者因惧怕伤口疼痛,活动较少,因此卧床时间较多,易出现腰骶部、足跟、臀部等部位褥疮。多为受压的肌肤缺血、红肿、甚至坏死,特别是在天气逐渐炎热时,湿度增大,适合细菌繁殖,容易感染,致病菌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

3 并发症的护理对策

31 肺部感染和肺不张护理 吸烟患者在术前停止吸烟1-3天,练习胸式深呼吸。术后鼓励患者多做深呼吸,指导并协助患者进行有效咳痰。抬高床头、使用抗酸药物有助于避免吸入性肺炎的发生。一旦发生后,需静脉点滴有效的抗生素及给予雾化吸入等排痰措施。

32 切口感染护理 术后要密切观察病情,做好切口护理,定时切口换药。术前、术后加强营养,纠正贫血、低蛋白等,增进病人抗感染能力。合理使用抗生素,按时给药以增强药物效价。

33 切口裂开护理 发生切口裂开时,安慰病人,嘱病人平卧屈膝,并立即用无菌纱布覆盖伤口,用腹带包扎,通知医师。处理原则:对较小的切口裂开,患者危重不能耐受手术者,可用无菌纱布覆盖并用胶布拉拢、固定、外层加强包扎。伤口完全裂开并有肠管或网膜脱出者,需立即到手术室在良好的麻醉下进行缝合[2]。

34 疼痛护理 术后应给予积极有效的镇痛措施,同时要观察监测呼吸及血压,做好心理护理,通过听音乐、交谈等方式转移患者的注意力,有效地控制或减轻疼痛。切口疼痛难忍者,可遵医嘱给予止痛药物,在运用止痛药物前要仔细查体,防止掩盖其他症状。也可术后给予止痛泵持续应用[3]。

35 营养不良的护理 老年人术后可进食时应保证饭菜温度适宜,食物应以流食和软食为主,多吃白肉,如鸡肉和鱼。也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健胃消食片和吗丁啉调理食欲。对无法进食的患者,应进行胃肠道外营养;对多发性创伤的患者,应行空肠造瘘术,以补充早期的基础营养。

36 粘连性肠梗阻护理 粘连性肠梗阻主要表现为机械性肠梗阻,手术后近期发生的粘连性肠梗阻应与手术后肠麻痹恢复期相鉴别,后者多见于术后3-4日,恢复排气后,症状自行消失。术后早期发生的粘连性肠梗阻多为纤维素性粘连,容易被吸收,多采用非手术治疗。术后鼓励和协助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同时要消除老年患者紧张情绪,逐步增加活动量,促进肠蠕动,避免肠管粘连。

37 褥疮的预防及护理措施

371 主要原则是定期翻身、减压,每2-3h翻身一次,局部可使用气垫、气圈等。对长期卧床的患者,最好使用褥疮防治气垫床。

372 保持床铺平整、清洁、干燥、无碎屑也是防治褥疮的重要环节,同时也要保持患者的皮肤清洁和干燥。一般情况下,定时采用50%酒精按摩骨骼凸出部位的皮肤,如骶尾部、髋部、枕部、肩胛部、肘部、足跟等,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避免或减少褥疮的发生。

373 补充营养、保持高蛋白饮食,防止机体分解大于合成,以促进伤口愈合,收到比较理想的康复疗效。

374 除局部换药外,配合红外线照射。照射距离离患处约30cm,每日1-2次,每次30min,也能取得显著效果。照射时应随时观察局部情况,以防烫伤。

4 小 结

由于老年患者特殊的病理生理特点,机体抵抗力和免疫力较低,手术耐受性较差,腹部手术对老年人身体损伤较大,易发生各种并发症,影响手术效果和术后康复。因此,我们要针对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制定切实可行的护理计划和措施,降低手术风险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对老年患者加强巡视,正确进行术后指导,及时处理出现的问题,使老年患者顺利康复出院。

参考文献

篇11

中图分类号:C35 文献标识码: A

2010年12月―2014年12月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482例,对其术后出现的并发症进行观察、分析原因,并针对不同的反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取得满意的结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本组腹腔镜手术患者482例,年龄16―68岁,平均44.5岁。其中不孕症治疗手术22例,异位妊娠56例,输卵管积水5例,卵巢肿瘤179例,子宫肌瘤220例。手术时间平均50min,平均住院时间5d。有4例因手术难度大转为开腹。术后出现的并发症有:穿刺孔出血5例,皮下气肿5例,膀胱损伤1例,穿刺孔愈合不良6例,呼吸道感染4例,肩背酸痛28例,恶心呕吐2例,腹胀1例其他手术均成功,痊愈出院。

2.手术器械:腹腔镜为美国史塞克688i电视腹腔镜系列。

3.麻醉方式:均采用全身麻醉。

4.手术方法:采用二氧化碳气体建立人工气腹,采用3孔或4孔法。术中采用头低脚高位,术中气管插管,机控呼吸,循环监测,建立静脉通道。

二、原因分析及护理

1.穿刺孔出血:穿刺孔出血多为穿刺鞘拔出后压迫作用消失而创口贴牵拉不牢而导致的穿刺孔渗血。主要表现为切口出血。本组发生5例。

护理:血液外渗浸湿敷料者,应立即更换敷料,并用砂袋压迫止血,效果不佳者,可在穿刺孔缝合一针止血,不能因为不是腹壁大切口而忽略对腹部伤口的观察。

2.皮下气肿:皮下气肿多为脐孔切口处穿刺套管穿入腹膜外间隙,多见于肥胖患者、穿刺孔过大,穿刺套管与腹膜紧密度差,腹内二氧化碳经穿刺套管周围裂隙进入皮下,穿刺套管反复穿刺,但套管偏离前次穿刺部位,在腹膜造成侧孔,二氧化碳气体经腹膜侧孔进入皮下,腹腔二氧化碳压力过高,超过15mmHg,手术时间过长。本组发生5例。

护理:术后患者回病房后立即给予氧气吸入、2―3L/min,持续6h,吸氧可以促进皮下气肿的吸收[1],同时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血氧饱和度,给予多功能监护,向患者了解穿刺孔附近是否出现局部刺痛或胀痛,且在活动、深呼吸及咳嗽是加剧。检查局部皮肤是否有皮下捻发音和伴有压痛,若为少量皮下气肿,一般2―3d可自行吸收。

3.膀胱损伤:膀胱损伤由于膀胱临近子宫,在手术时容易损[2],损伤的原因有膀胱充盈状态下操作、下腹部有手术史,使膀胱的位置改变,分离粘连得膀胱和子宫时,容易导致膀胱损伤。本组1例保守治疗后痊愈出院。

4.内脏损伤

4.1内脏出血是腹腔镜手术后常见并发症:原因多因腹腔镜穿刺套管进行腹腔穿刺时盲穿造成。常损伤腹壁下血管,并向腹腔出血,可较大量出血,或因电凝结痂脱落引起出血。本组无此并发症发生。

4.2 肠道损伤:是手术时抓钳等直接钳夹或牵拉而引起的损伤,可以穿孔、出血等,或因电凝手术烫伤可引起肠道坏死、穿孔、导致严重后果。本组无此并发症发生。

5.穿刺口愈合不良:腹腔镜手术一般切口小、恢复快,较少发生切口愈合不良。本组发生6例。

护理:(1)术前清洁皮肤及脐孔要彻底,严格消毒;术中注意无菌操作,手术器械应用前应彻底清洗,避免过多残留的醛类消毒剂。(2)因腹壁肥胖发生切口液化,挤尽渗液后暴露切口,局部用活力碘消毒,并用红外线照射,2次/d。(3)术后密切观察穿刺口的生长情况,隔日换药一次,注意有无渗血、渗液。腹腔镜术后患者住院时间短,一般4―5d,小切口已愈合,如有感染,小切口可能为假愈合。因此,做好出院指导,教会患者在家中如何观察穿刺孔愈合情况,如何保持穿刺孔的清洁干燥,如有渗液及时就医,及早处理,尽快恢复健康。 6.呼吸道感染:腹腔镜手术后下床活动减少,易发生呼吸道感染。表现为术后咽部疼痛、咳嗽、痰多等症状。本组发生4例。

护理:鼓励患者术后早下床活动,一般6h后指导做深呼吸、慢慢用力叩拍背部等,必要时用地塞米松5mg、庆大霉素8万u、糜蛋白酶10u雾化吸入,2次/d。

7.两侧季肋部及肩背酸痛:术后常见并发症,本组发生28例。以右肩部疼痛为多,吸气时加重,多发生于术后1―2d,一般3―5 d自然消失。是由于头低足高的手术使腹腔内液体及残余的二氧化碳气体聚集于上腹部,刺激了膈肌及膈神经所致。有资料显示[3],不同的手术对术后肩背部酸痛的影响是不同的,头低足高患者术后肩痛发生率较高,且恢复时间较长。

护理:(1)头低足高位改平卧位前,先尽量吸尽腹腔内液体,排除残余二氧化碳气体再改变,效果明显(2)术后低流量吸氧或肩背部及季肋部按摩,可加速缓解。(3)对于严重的肩背酸痛时指导患者采取膝胸卧位,让二氧化碳气向盆腔聚集,以减少二氧化碳气体对肋间神经及膈神经的刺激,减轻症状,同时应用地塞米松,促进二氧化碳气体在体内的弥散,减轻疼痛。(4)鼓励患者术后4―6 d床上进行活动四肢、翻身等轻微活动,并尽可能早期下床活动,必要时遵医嘱使用镇痛剂以缓解疼痛。

8.恶心呕吐:由于二氧化碳气体对膈肌刺激或高碳酸血症引起,也可由于对呕吐中枢的兴奋作用造成,术后24h内症状明显,以后逐渐减轻。本组发生2例。

护理:(1)减少各种刺激,保证充足睡眠,加速物的排泄,减少引起的恶心呕吐。(2)发生呕吐者,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呕吐物误吸,及时清理干净。(3)患者清醒后,主动关心,消除其紧张情绪;指导患者用手按压穿刺口,减轻呕吐时腹压增加对穿刺影响。

腹腔镜手术尽管创伤小,术后疼痛轻、恢复快、瘢痕小,有其独特的优点,但其穿刺、气腹及电烫等操作对呼吸、循环、内分泌的影响不容忽视[2]。所以加强腹腔镜手术术前、术后的护理以及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护理人员必须全面掌握患者的情况,按护理程序的模式对患者进行准确评估,制定措施,为患者提供主动、周到、细致的护理,使患者能较顺利康复。

参 考 文 献

篇12

[中图分类号] R573.2[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4-261-01

1 病例报告

患者,男性,47岁。因“反复黑便半年,加重2月”入院。半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解黑色大便,成形,每日1~2次,具体量不详,无腹部不适,无恶心,无腹痛腹胀,无头晕、黑,无消瘦发热,当时未予重视。入院2月前无明显诱因下上述症状加重,在外院查胃镜:胃黏膜贫血相,疣状胃炎;结肠镜:乙状结肠息肉,大小约0.5X0.8CM,有蒂,表面光滑,无充血糜烂。给以“PPI”类药物治疗上述症状无好转,仍有间断黑便,2010年05月10日患者因再次便血急诊至我院,查血红蛋白63g/L,大便潜血(++),予止血、补液扩容、输血等治疗后病情稳定,为进一步诊治入院。既往否认肝炎、结核病史,否认药物过敏史,否认手术外伤史。体格检查:精神差,全身皮肤未见黄染,眼结膜及口唇苍白;浅表淋巴结无肿大;两肺呼吸音清,HR86次/分,心律齐,未及杂音;腹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未扪及包块,肠鸣音正常。

1.2 检查

1.2.1 辅助检查:血常规:WBC 5.2x109/L RBC 2.68x109/LHb58g/LPLT180x109/L;大便潜血(++)血肝肾功电解质:正常。血AFP、CEA、CA125、CA199均正常;APTT、PT正常。

1.2.2 内镜检查:

1.2.2.1 胶囊内镜所见:如图1-2所示(描述所见)

图1(胶囊内镜,空肠血管畸形)

图2(胶囊内镜,十二指肠降段增长性病灶伴出血)

1.2.2.2推进式小肠镜所见:如图3所示(描述所见)

图3 推进式小肠镜进镜幽门下约70cm处空肠见一增殖性病变,长约4.0cm,呈分叶状,占据肠腔1/2,表面弥漫性雪花样小点,质地脆。病理诊断:空肠粘膜慢性炎症伴淋巴管瘤。

1.2.3 内镜活检病理结果: 2010年05月19日:病理空肠粘膜慢性炎伴淋巴管瘤,予止血输血营养支持等治疗后,转至外科手术治疗。

2010.05.24 静吸复合麻醉下,行小肠肿瘤切除术:近端空肠距屈式韧带50cm处,可见一肠壁增殖性病灶,质软,直径约4CM,浆膜面有充血(如图4所示)。术后恢复良好。术后病理结果提示(图5,将图片中内容在此描述而不置入病理报告图片)

图4(手术切除标本)

图5(病理标本)

2 讨论

2.1 淋巴管瘤(lymphangioma)是一种临床罕见的疾病。1961年有Waldmann首次报道,以后也应个案的报道。按照wcgner分类方法,淋巴管瘤分为单纯性淋巴管瘤,海绵状淋巴管瘤,囊状淋巴管瘤,小肠淋巴管瘤,它由内衬内皮细胞的淋巴管、结缔组织及纤维性间隔构成的良性肿瘤,其腔内无血液成分,其内皮细胞缺乏Ⅷ因子相关抗原。小肠好发海绵状淋巴管瘤[1]。

2.2 每12000个出生者中发生1例,占小肠肿瘤的1.3%-4.8%。临床表现:多数病例无症状,偶有以肿瘤为前端的肠套叠和消化道出血。

2.3 镜下表现:内镜下可见黄白色或灰白色有透明感的黏膜隆起增殖性病灶,表面弥漫性附着雪花样小点,如用活检钳子压迫易变形;较大肿瘤可呈粗大结节状,周围平坦的黏膜可见散在或弥漫性白色小点。治疗如并发肠套叠、腹痛及出血等临床表现时可行手术切除[2]。

2.4 预后:尚无淋巴管瘤恶性变报告,预后良好。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