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04 09:26:14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中图分类号:D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2-0220-01
一、 学校要深入对思想政治体制研究
首先我们应该更加注重从整体性、联系性、动态性、有序性等角度认识事物,力求把握事物的整体质与系统质。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建构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思想政治教育机制是一个由各个要素和环节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构成的有机系统,也是一个由各个子机制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机制体系。
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作为一个有机系统,从思想政治教育运行过程的视角,可以将其划分为思想政治教育沟通机制、说服机制、激励机制以及评价机制。他们分别具有不同的内涵,发挥不同的功能,表现出不同的运行过程。思想政治教育沟通机制是在思想政治教育沟通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沟通主客体之间在信息交流、思想共享、情感互动过程中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过程与方式。发挥着交流功能、传导功能和反馈功能,表现为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系统中各沟通要素和环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过程。另外思想政治教育说服机制是在思想政治教育说服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说服主体根据说服对象的思想行为状况,将科学理论以及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转化为说服对象的思想和行为的比较稳定的过程与方式。发挥着理论传授功能、价值认同功能以及行为转化功能,表现为思想政治教育说服系统中各说服要素及环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过程。再者,思想政治教育激励机制是思想政治教育激励主体综合运用各种激励手段激发和调动思想政治教育激励对象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以达到一定激励目标的比较稳定的过程与方式。发挥着激发功能、巩固功能以及纠偏功能,表现为思想政治教育激励系统中各激励要素及环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过程。最后,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机制是在思想政治教育评价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主体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及其效果进行价值判断时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过程与方式。发挥着鉴定功能、引导功能和改进功能,表现为思想政治教育评价系统中各评价要素及环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过程。因此我们就需要注重思想政治机制的系统建设,努力把思想政治教育沟通机制、说服机制、激励机制以及评价机制建设成为功能得到充分发挥、运转有序的有机系统。科学是内在的整体,它被分解为单独的整体不是取决于事物本身,而是取决于人类认识能力的局限性。因此,在深入分析和探讨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系统的四个子机制形态的基础上,还需要努力从全局和整体的高度来把握四个子机制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其中,在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系统中,沟通机制是前提,说服机制是核心,激励机制是关键,评价机制是保障,它们之间相互作用、协同配合、缺一不可,形成了一个有机整体。这就要求从整体的高度,通过协调四个子机制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提高其有机关联性,从而实现对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系统建构。
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体制的改革
要建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就需要充分利用好思想政治教育体制的决定作用。通过不断深化思想政治教育体制改革,建立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新体制,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体制。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要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有序发展,仅仅依靠我们党的力量是不够的,还需要社会各个部门的协同配合,通力合作。推进思想政治教育体制改革,首先就需要积极改革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体制,也就是要通过改革,努力建立在党的领导下依靠全社会共同来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的领导体制。过去的思想政治教育领导体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单纯依靠行政命令、组织行为高度集中且相对单一等问题,影响和制约了思想政治4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干扰和阻碍了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有序运行。我们要在加强党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领导的基础上,充分调动社会各个部门、各个单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努力形成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密切配合、团结协作的领导体制,促进和保证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系统建设。
在过去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我们对管理的作用重视不够,管理体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条块分割、自成体系、相对封闭等弊端,从而制约和阻碍了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活动的正常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既是一项教育活动,又是一项管理活动,管理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因素、途径、方式更加复杂多样,这在一定程度上给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正常开展及其目标的顺利实现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我们要克服这些困难,保证和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和教育目标的有效实现。
三、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制度的有效实施
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对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运行起重要的规范和保障作用。?制订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制度才能保持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长期性、稳定性。建立长效机制必须着眼于建立健全一整套科学严格的制度,用制度说话、用制度评判、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各项制度在时间和空间上有一定界限,在责任上有明确划分,各项制度相互配套、相互协调,注重制度建设的系统性、层次性和可操作性,环环相扣、相互配合。因此,要防止和克服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在实际运行中的临时性、随意性,要及时把那些符合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规律的、在实际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新经验、新方法、新思想、新观点总结好、运用好,积极探索并建立一些新的制度,从而使新经验、新方法、新思想、新观点以制度的形式确定下来,持续地发挥作用,以保障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系统建构持续稳定地发展。再好的制度,如果没有得到有效的贯彻与执行,就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在思想政治教育制度的执行过程中,要充分发挥领导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要积极调动群众的主体能动作用。人民群众是制度的贯彻者、执行者、获益者,只有广大的人民群众自觉主动地遵守并践行思想政治教育制度时,思想政治教育制度才能够真正发挥其规范保证作用。要充分利用好群众、社会以及大众传媒的作用,以确保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得到严格贯彻落实,从而真正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对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系统建构的规范作用和保证作用。
总之,学校要加强对学生思想政治的研究和教育工作,充分发挥广大师生群众的团结协作,共同保证思想政治体制作用的有效发挥。
参考文献:
一、思政工作与学风建设的关系大学生思政工作与学风建设是相互影响、相互渗透,不可分割的。
首先,学风问题主要体现在一些不良现象上,但这些现象的背后实际上隐藏着一些深层次问题,追根究底,最根本的问题是人生观、价值观上的误区,是思想认识、道德文明和心理素质的问题。因此,学风的好坏反映出大学生思政工作的成败。其二,面对着市场经济对人才的强烈需求,渴望成才已成为大学生的思想主流。因此,抓住大学生这一心理需求,将思政工作渗透到育人的各个环节,是开展学风建设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其三,要克服思政工作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的问题,就必须通过有效的载体,而学风建设恰是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力抓手和切入点。
结合当前形势,针对大学生思政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特点,研究制定学风建设的目标、内容和措施,使二者共同促进,相得益彰。
二、思政工作与学风建设所面临的问题(一)对学风建设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到位影响学风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学风不仅仅是学生的问题,单方面地依靠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是不够的。随着扩招,各高校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如何处理好规模与效益、数量与质量的关系是摆在高校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一时期,多数高校存在着重硬件、轻软件的现象,在基建和购买设备等方面抓得比较紧,而对学风、人文环境建设等方面则重视不够,这显然与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不符合。
(二)学生思想不稳定,学习态度不端正受市场经济和社会上一些消极因素的影响,部分学生过分强调自我意识和个人爱好,学习不安心,出现厌学情绪,甚至有学生只是为了混一张文凭。还有部分学生的理想脱离实际,缺乏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他们把学习成绩与能否应聘到一个环境舒适、报酬丰厚的工作单位联系起来,忽视基础知识和理论的学习。
(三)教风滑坡问题亟待解决受市场经济的影响,教师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师德风范正逐渐弱化,一切向“钱”看的思想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部分教师甚至无视职业道德,在社会主义神圣讲台上公然向学生灌输资产阶级腐朽思想,这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了极其恶劣的影响。优良学风是优良教风的必然要求与最终结果,是靠教师高尚的道德追求、道德情感、道德形象的影响来形成的。因此,端正教风已刻不容缓。
三、加强学风建设的措施(一)广泛宣传,全面动员,做到“人人知学风,事事为学风”1、重视学风建设系列活动
把学风建设作为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培养学生质量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教工会上,院领导要求全体教师积极配合活动的开展,进一步改进课程结构,提高教学质量和针对性,加强对学生职业生涯的指导。
2、做好班主任的宣传工作
把学生工作中的学风建设放在重要位置。班主任在班会课上积极做好学生的思政工作,动员学生认真学习,加强社会实践,努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做好学生干部的宣传工作
在学生大会上明确学风建设的重要性,针对性地开展活动,紧密结合学风建设,动员学生干部积极做好模范带头作用,用实际行动协助学风建设的开展。
(二)严格制度设计与管理1、制订了一系列规章制度
如:《分院关于长假期间学生请假的补充规定》、《关于导游等专业学生外出带团请假的有关规定》、《关于学生外出学车管理的有关规定》、《关于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加(减)分事项的补充规定》和《分院关于学生参加各类体育竞赛加减分的补充通知》等等。
2、严格执行相关条例
根据《入党考察对象考核办法》,对在考察期内有不及格课程的入党考察对象采取“一票否决”。本学期共取消了9名学生的入党考察资格,并同意该9名学生辞去所担任的干部职务。在业余党校报名时严格把关,对以往参加业余党校学习未通过的13名学生,不予补报。
3、开展班级学风竞赛
根据学生的日常表现,每周公布《分院各班级文明竞赛周排名》。月底,公布《分院各班级文明竞赛月排名》,分院对优胜班进行奖励。4、严抓教风、学风加大对学生学籍管理制度的教育与宣传力度,加强对学生考勤及课堂秩序的管理与督查力度,严格执行教学管理的各项规定,进一步规范工作程序。强调期末考试要因材出卷,教师可以复习梳理知识明确重点,但不能划定考试范围。(三)有序地开展各项学风建设活动1、进行学习团队建设倡导“以学促管”的理念,突出学风建设。每学期各班级成立学习团队,期末进行评比。2、开展学生专题研讨会活动为创建学生自主、创新和应用的学习氛围,在全院学生中开展学生专题研讨会。专题研讨的主题以教学大纲为范本,但不拘于教学大纲,强调与生活、生产、科技和社会相联系,要求理论联系实际,以现实问题立意命题。学生上报的专题内容均紧紧围绕着这方向开展,有积极的实践应用意义。3、组织“十佳”系列评优,倡导争优、创优的良好氛围整理提炼了“十佳学习标兵”等十六项评优内容,制定了关于开展评选“优秀团支部”等系列活动的方案,开展各层面争优、创优活动。
4、召开“学风建设”主题班会
结合班级实际情况,开展以“学风建设”为主题的班会,组织班风设计活动。围绕“学分制条件下如何自主性学习”、“校训精神与自我发展”、“寻找身边不良学习现象,寻求改进学风措施”等议题进行讨论,使学生树立“诚信是立身之本”的观念,增强自主性、创造性学习意识,在各班级之间形成“找差距、学先进、齐进步”的良好局面。(四)完善管理体制,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教学管理上,由教学副院长、教学秘书直接联系学生会学习部和班级学习委员。学生干部们直接将同学们的意见与建议反馈给教学秘书,分院领导针对教育教学环节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保证教学秩序的稳定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学生管理上,书记总负责,学工办主任主抓,辅导员分块负责。班主任、学生干部负责自己所在班级体的管理,各司其职,保证了学风建设各项规章制度及相关要求的布置和落实。
学生党建工作上,始终坚持把学生党建工作与学风、校风建设结合起来,健全培养、教育、考察、发展的工作制度,充分调动广大学生党员、学生干部的积极性。将学习成绩作为发展党员的一条重要标准,把品学兼优的学生吸收到党员队伍中来,用他们良好的示范作用带动全体同学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 周济.促进高校独立学院持续健康快速发展[N].中国教育报,2003一07一08.
[2] 胡志华.关于独立学院大学生中不“安分守己”现象的另类思考[J].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3).
创业教育最早始于1967年美国柏森商学院。在我国正式提出创业教育的概念是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89年在北京召开“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上。之后我国越来越多重视创业教育。首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大赛1999年在我国成功举办。许多学校也采取措施开展创业教育,支持创业活动。2002年,教育部指定九所高校为创业教育试点院校。我国的创业教育已经初具规模,但各个方面还需要发展和完善,而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重要的推动力,在我国创业教育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 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定义
关于创业教育的概念至今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但在所有的定义中都强调对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培养。
本文从广义的角度将创业教育加以定义。所谓大学生创业教育,是指在专业教育的基础上,向大学生传授创业知识,培养创业精神,增强创业意识,提高创业能力,使大学生毕业后实现自主创业或在以后的工作中实现自我发展,大胆走向社会,以开创自己的事业。
2 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大学生创业教育处在起步阶段,虽然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从观念程度上来说,目前对创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从课程教学角度来看,缺乏系统的创业教育课程,师资力量薄弱,且开设的课程多为“纸上谈兵”,对实践活动方面较为薄弱,已有的实践项目也较为单一,缺乏完善的创业实践体系。而且,忽视了创业综合素质在创业实践活动中的作用,只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技能。
除此之外,思想政治教育未能有效的介入到创业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意识形态的教育。不仅包括创业理论、实践能力,同时还包括培养大学生创业动机、创业意识、创业品质等一系列素质。由于我国创业教育还处于初级阶段,人们对创业教育的理解还不深刻。一些人认为创业教育就是教学生如何开办公司,忽视了创业教育主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造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等多方面的内容。而思想政治教育不到位,导致大部分选择创业的学生常常会盲目乐观,缺乏艰苦奋斗的精神,应对挫折和失败的能力较弱。正是由于对创业教育的理念认识的不到位,导致创业教育开展受阻。
3 大学生创业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3.1 激发创业动机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兴奋剂,可见兴趣是个人拼搏成功最好动机。大学生创业若要成功也需要一个强大的动机,作为一种内驱力,推动大学生创业者在创业途中保持积极的心理状态,最终走向成功。而思想政治教育正是保持这种激励的最佳方式。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利用物质和精神的手段不断提升大学生创业思维,激励大学生创业者的积极性和创业动机,最大程度调动个人主观能动性,增加内在动力,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向着正确的创业思想方向发展,最终转化为创业行为。
3.2 形成正确的创业观念 正确的、科学的创业观念,是指大学生以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关系为前提,在理性认识创业,客观评价自我的基础上,实现自身需要与社会发展国家需要相适应的创业观念。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创业教育中具有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创业观的作用。观念对认识和实践活动具有明确的导向性或指向性。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正确的创业观念,引导大学生首先正确认识自我,在此基础上将个人创业的理性选择与社会需要相结合。同时,大学生正确的创业观念,也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和创业实践对其不断地丰富和完善。
3.3 培养良好的创业品质 纵观成功的大学生创业者,其蕴含在成功之中的品质均包括这如下几个方面:信心、踏实、诚信、毅力、创新以及对市场的敏锐洞察力,其中很多涉及创业者心理品质。这些心理品质包括在创业过程中能够进行独立、理性的思考判断;保持创业态度,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敢于冒险;注重与伙伴间的协作,营造良好的团队氛围和合作精神;面对困难顽强不息、勇于承担责任;面对失败具备坚强的意志、与不言败的个性以及稳定而积极的情绪等等。
以上这些优秀的创业品质部分得益于个人的天性,但其中很多是在个人成长过程中逐渐培养起来的,而思想政治教育在这一培养过程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重在培养个人的人格,例如:如何使学生在性格上完善自我、在气质上提升水平、在能力得到提高等等,最终将每个人培养成才,成为国家需要的人才,这不仅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标,是每个人在社会立身的素质基础,更是每个大学生创业者必备的的心理品质基础。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在创业教育中显得尤为重要。
3.4 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 相比西方国家,我国大学生创业之路刚刚起步,虽然国家近些年不断加大力度鼓励大学生创业,增加创业机会,但社会氛围相对薄弱,对大学生创业的教育仍存在不足,有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大学生对创业的激情和积极性。因此需要加大宣传和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恰好能够做到这一点。思想政治教育在发挥其宣传功能、教育阵地、协调作用的基础上,为大学生的创业行为营造一个良好的起步氛围。我认为结合大学生创业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更好的发挥其强大的宣传功能,起到创业教育前沿阵地的作用,为大学生的创业创造一个良好的思想环境。同时发挥协调作用,将大学生创业所涉及到的各种因素相互配合,协调共进,更好的为大学生创业服务。在良好的社会氛围和更多人的支持下,大学生的创业活动能在激烈的市场中平等的参与竞争,这样成功几率将大大提高。
4 大学生创业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4.1 培养自主创业意识 所谓创业意识教育是开发和提高大学生创业基本素质的教育,是一种培养大学生的事业心,进取心,开拓精神,冒险精神和从事某项事业,企业,商业规划活动的教育。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对学生进行创新精神的教育和创业意识的教育,克服其思想和精神上对创业的障碍即顾虑,增强大学生创业的信心和积极性。大学生只有具备了自主创业的精神,才能谈得上实现创业的目标。
4.2 锻炼大学生的创业意志 创业意志是指大学生不畏艰辛将创业实践活动坚持到底的决心。创业意志一般包括:明确的创业目标,果断的决策力和持之以恒的毅力。大学生创业者需要有坚持不懈的努力,坚定的意志,创新的精神,乐于接受挑战。并在艰苦的环境中保持战斗力,这样才能战胜困难取得创业成功。
4.3 培养大学生乐观的心态 在大学生创业的过程中要遇到很多挫折和问题,乐观的心态可以帮助大学生缓解各个方面的压力。在逆境中保持斗志,不断调节心理不适,维持良好的心态,在挫折中迅速消除消极影响,保持和平的心态。解决困难,走好创业之路。
4.4 诚信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 诚实守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是社会主义社会中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个人之间相互关系的基础性道德规范,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个基础性道德规范。现代化的社会越来越重视信誉,诚信在创业中的价值是难以用经济回报来衡量的,它不但是大学生创业的基础,也是标志一个人做人的品质。缺乏诚信,必将导致大学生在创业的道路上面对失败。因此,诚信是大学生创业必备的道德品质。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有利于大学生自身的创业发展,更为重要的是,使大学生在创业、参与市场竞争的过程中,以身作则,把诚信带到整个市场竞争中去,形成良胜循环。
除此之外,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教育是正确的创业观形成的前提。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还要加强法律意识教育,社会责任感的培养等。
创业教育的发展需要各个方面的协调发展,共同推进。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培养创业意识,创业品质,创业精神,创业道德观等创业的基本能力,解决创业教育及创业最根本的问题,从而推动我国创业教育的不断成熟。
参考文献:
Abstract: this paper around the student-oriented, strengthen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with this purpose, focus on student-centere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the measures described, and actively explore ways of enhancing pertinence and actual effec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to a broad rang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ors enlightening.
Keywords: people-oriente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中图分类号] G41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前言
高等学校是培养全面发展、徳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的摇篮,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对于高等学校来说,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就是坚持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面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造就适应市场需求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而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思想,以增强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坚持以学生为本思想政治教育的措施
(一)重视大学生的内在心理需要
大学生的内在心理需要是他们接受外部教育影响的根本前提。从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形成过程来看,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主体出于提高自身思想素质的需要,是对教师传递的教育信息的理解与分析。反映与择取以及整合与内化的过程,是启动大学生主体接受教育信息并保持向前发展的内在动力。只有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满足大学生心理需要,并经由各种教育渠道进入大学生主体视野,才能促进大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去接受和践行。
(二)考虑大学生的个体差异
大学生由于自身条件、环境、教育和主观能动性不同的影响,其素质结构不可能完全一致。如果教师忽视大学生的个体差异,单纯利用和采取集体灌输式教育的方法,忽视个别教育,势必达不到理想的教育效果。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既要注重全体学生知识获得的教育,又要主张能够大学生个体发展的差异,而不是把大学生囿于固定呆板的框框之中。要把培养和发展大学生形成丰富多彩的综合素质列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教育目标,全面细致地观察分析每个大学生,注意开发大学生潜在的素质闪光点,因材施教,给大学生创造自主的发展空间,让大学生充分发挥其独特的个性优势,使大学生形成独立高尚的品格。
(三)注意大学生的自我教育
任何事物的发生和发展,都取决于事物自身的矛盾运动。自我教育是指大学生利用自身思想观念的矛盾运动规律,通过经常联系自身的思想实际,自觉克服不良思想和行为,并主动接受和形成正确的思想和行为的教育形式。同样,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实现,必须将作用于大学生身上的由教育引发的外部压力,转化为大学生的内在动力。这种转化,不能仅仅依靠教育者的教育,还必须依靠其自我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引导大学生开展积极的自我教育,触及大学生更深层的心理层面。使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目标,在此基础上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只有这样才能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四)建立科学的教学机制
建立科学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机制,引导和鼓励学生参与思想政治教学活动,才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在思想政治教学活动中,才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在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不仅可以让大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如对社会热点问题的讨论、辩论、情景模拟等,可以让大学生通过参与社会调查与实践、开展军训与义务劳动、参加校内外的志愿者活动、参与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参加各项主题活动等,发挥大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促使大学生主动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和选择,加速大学生主体的成熟过程,缩短其对社会生活的适应期,促进大学生健康和谐发展,努力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培养目标。
三、坚持以学生为本思想政治教育的运用
(一)提高教育者的素质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首先要重视对教育者素质的培养提高,教育者必须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知识素质、智力素质和心理素质,有创新的精神和勤奋务实的作风。要建立完善的奖惩机制,用制度作保障,充分调动教育者的积极性,不断探索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径和新方法,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同时,学校要加强政治队伍建设,切实解决政工人员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关心他们的生活,稳定他们的思想,坚定他们工作的信心。
(二)尊重被教育者人格
青年学生与教育者具有平等的人格。建立平等的人格关系,是以学生为本思想的根本,随训学生只会起到事倍功半甚至相反的作用,只有尊重青年学生的人格价值,正确引导其个性发展向社会共性需求的过渡,才能使其具备社会所需的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
(三)注重被教育者的关注点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把鼓励青年学生立志成才与报效祖国结合起来,不断加强青年学生思想规律的认识,紧紧围绕青年学生关心的热点、疑点、难点和重点问题,通过渠道、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同时,又要与青年学生的成才需要相结合,使他们真正适应社会的需要。
四、结束语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8-0047-02
一、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现状
(一)当代大学生的主流思想表现为:爱党、爱国、爱社会
我们大家可能都知道列宁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和崇高美德,也是中国各民族大团结的政治基础和道德基础。爱国主义是指个人或集体对“祖国”的一种积极和支持的态度。爱国主义隐含了一层道德规范:就其本身而言,它暗示“祖国”是道德的标准或价值。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中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这是我们民族赖以存在、发展的情感纽带与精神支柱。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之一。在现阶段,爱国主义最基本、最本质、最重要的表现,就在于不遗余力地巩固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为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作出自己的贡献。
根据某项调查可以表明,我国当代大学生有着非常浓烈的爱国情操。众多大学生已经明确意识到个人的命运和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热爱祖国,当代大学生的爱国情操主要表现为:热爱祖国,矢志不渝、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维护统一,反对分裂、同仇敌忾,抗御外侮。
(二)务实
就目前从大学生总体来看,大部分学生则抱有一种务实的态度和看法。比较关注自己身边切实利益的事情。对所谓的“事不关己”的国家重大事情热情度不够!总结出一句话就是,积极健康,脚踏实地,务实进取已经成为当代当今大学生思想政治的基本表现。
(三)当代大学生对社会道德规范具有一定程度的认同感
社会道德规范是一种道德层面的规则,无法律约束意义,只有舆论约束。是社会用来约束人们的行为的一些规则,不具有强制性。时代的变迁使独特性成为当代大学生的代表,因此这就要求我们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者改变一下方针政策,以来适应在不断进步创新的主要潮流。新的对策应该抓住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爱国理念和道德素养的培养进行。
二、分析存在问题的成因
我们大家在生活的时间长河里,都需要被社会塑造,改变,而这个过程又是极其漫长的。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人的思想时时刻刻都会被各种因素所影响。在这个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正是思想政治教育所存在的。下面让我们来分析这些不良因素到底有哪些。
1.家庭。家庭教育,是大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是终身教育,它开始于孩子出生之日(甚至可上溯到胎儿期),婴幼儿时期的家庭教育是“人之初”的教育,在人的一生中起着奠基的作用。孩子上了小学、中学后,家庭教育既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又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但由于独生子女家庭的现象增多,导致出现了几种非常严重的现象即:溺爱型、粗暴型、包办型以及放任型。这些原因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开展起到了相对的阻碍作用。
2.学校。学校是教育的主体,是培养人的主要场所。卢梭说:“教育并不是培养军人和官员,而是培养人。”北京大学第一任校长先生在本世纪初即提出:“国民教育以养成共和,健全人格为根本方针。”可见,学校教育的根本应该是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但在目前,学校教育中存在着种种问题,忽视了人格教育的培养。首先在中小学阶段,学校对学生进行的是强度的机械训练,很少关注学生的心理问题,学生在学习中消极、被动应付,没有愉悦感。其次高等教育的失序。表现为:教育的工具化、以智力教育代替人格教育、教育的非主体化、校园文化建设的落后、高校心理咨询工作的欠缺、教师人格的不完善、教育内容的空泛、教育腐败和不公平现象的严重存在。这些不仅干扰、延缓了我国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也影响和阻碍了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3.社会。社会因素是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因素。我国正处在经济飞速发展的阶段,出现了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生活形式、就业岗位和就业形式等多样化的新特点。伴随着这些特点使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出现了新的情况和新的问题。所以在这个时候社会应对大学生的德育教育相应加大力度,可以采取对大学生在学校的传统文化教育加强措施。做为社会的载体政府,与此同时应制定相关的有效措施,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顺利的展开。
三、加强中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ork
ZHANG Li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Education Department, Nanning, Guangxi 530021)
Abstract Guangxi makes positive practice and exploration to further strengthen and improv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has achieved fruitful results in the working mechanism, classroom teaching, team building, and other aspects of effectiveness, bu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central development of the situation and university students look there is not a small gap, in-depth thinking remains to be done in terms of enhancing the effectiveness and relevance, and concerted efforts to improve the scientific level.
Key words Guangxi;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thinking
广西是我国唯一沿边又沿海的少数民族省份,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文化,决定了其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特殊性。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关系到广西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人才培养问题,关系到“富民强桂”新跨越的实现,也关系到边疆民族地区的稳定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广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的成效
近年来,广西高校紧密结合高等教育发展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际,采取有效措施,积极进行实践探索,在工作机制、课堂教学、队伍建设、工作成效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效。
(1)广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中央16号文件下发以来,广西区党委、政府成立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全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领导、组织和规划,大力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迈上了新台阶。2010年召开广西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座谈会,强化对全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整体规划,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列入广西教育发展十项重点工程和十项体制改革试点中。2012年来,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列入广西振兴高等教育重点建设工程项目,纳入高等教育内涵发展的大局中重点组织开展建设,强化顶层设计,重点组织开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能力提升、校园文化创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志愿服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等六大项目,系统推进全区高校宣传思想政治工作,形成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制度体系。
(2)广西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进一步发挥。“05方案”实施以后,广西成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方案实施工作领导小组,部署了高校新课程方案实施工作,进一步强化了新课程方案实施工作的师资保障和经费保障。在全面实施新课程方案的同时,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工作也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广西大学、广西师范大学、广西民族大学、广西师范学院等4所高校被评为自治区级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高校研究基地,更好地辐射带动了全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论和实践研究。此外,广西还建立健全了形势与政策教育工作机制,加强了形势与政策课管理。通过定期组织有关专家编写形势与政策课教材,建立了形势政策教育资源库,有力地推动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
(3)广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强。近年来,广西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培训工作基地化、管理服务信息化、技能提升实战化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建设了辅导员、思政理论课教师、心理健康教师培训基地共9个、队伍信息数据库3个,每年都举办辅导员职业能力、思政理论课教师、心理健康教师教学技能竞赛和培训工作。经过多年全员培训和制度建设,目前,广西高校基本形成了分层次、多渠道、多形式、重实效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培训格局和工作体系,队伍的整体素质进一步提升。
(4)广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果进一步提升。近年来,广西高校重视实践育人工作,紧扣中央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开展“我的中国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题教育活动要求,以及自治区党委政府开展“美丽广西?清洁乡村”要求,组织大学生广泛开展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扎实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深入细致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力求做到解决思想问题与实际问题并重,以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积极开展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程”、“精彩一课”、“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等教学评比活动、校园文化和大学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精品项目评选活动,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2 广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挑战
近年来,在广西区党委和自治区高校工委、教育厅的高度重视下,广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一定的成效,但与中央的要求、形势的发展和大学生的期待相比,还存在不小的差距。从2014年广西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滚动调查状况来看,广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面临以下几个方面的新挑战。
(1)形势的新变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当前,国际国内形势正在发生深刻而复杂的变化,中国的日益强大逐渐引起了西方国家的忌惮,西方敌对势力不断加大对我实行西化、分化的力度,手段也更加隐蔽和复杂。在这种情况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反宗教渗透教育、民族团结教育等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此同时,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社会思想文化日趋多元、多样、多变,一些非的,甚至是错误的、落后的思想,对大学生已经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
(2)全社会共同关心和支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格局有待进一步巩固。根据相关调研显示,各级党政机关与高校的有效联动、合力育人的机制还不够健全,全社会共同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氛围还没有完全形成。在内部合力问题上,在高校中存在一些职能部门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认识还不到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与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之间还存在脱节现象,少数教师还不能做到教书育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学校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工作的结合还不够紧密。
(3)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科学化水平尚需进一步提高。调查发现,部分高校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没有真正确立起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还不够丰富、生动,吸引力和感染力不强,实践教学环节还较为缺乏,课堂教学还存在“满堂灌”的现象;在当今网络信息技术迅猛发展背景下,运用网络平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和途径还不够多,成效还不够明显,工作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力度仍需加强。
3 加强和改进广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路
针对广西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新问题,我们应该在加强领导、破解难题、推进创新等方面进行深入的思考,进一步提高广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科学化水平。
(1)抓住重点,破解难题,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推进创新需要破解难题,破解难题需要抓住重点。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建设必须常抓不懈,当前尤其要在建立健全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新机制、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加强高校论坛讲座报告管理和学生社团管理上破解难题,在抵御境外宗教渗透、非政府组织渗透上提出良策。要进一步提高大学生党建、团建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加强对学生组织、学生社团的规范管理和精心指导,激发大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素质,强化辅导员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整体素质,落实有关政策,加大培养培训力度。
随着社会的发展及需要,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已经成为了我国高等教育的一种重要的教育方式,在国家教育政策的引导下,高等职业教育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如学校数量的增加、学院规模的扩大、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加。高等职业院校主要是培养一线岗位的技术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所以对这些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不可缺少的。国家的教育政策也将加强高等职业院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放到了重要的位置上,这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培养新一代优秀人才的需要。和普通的高等院校相比,高等职业院校的生源较为复杂,录取的层次和学生的素质有较大的差异,所以在校学生经常在行为和思想上都会有一定的思想压力,甚至会形成不良的人格,会对社会产生不良的影响。而且目前有部分家长和学生对高等职业院校存在着一定的误解和偏见,也很容易使高等职业院校的在校学生在思想政治方面产生认识的偏差,所以为了给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营造一个良好和谐的学习环境,树立正确的发展目标,高等职业院校应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的教育。本文针对加强和改进高等职业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了分析,报告如下。
1 高等职业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状
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培养正确的判断力和鉴别力,但是还是有部分学生因为自身的认识不足和客观的环境因素,在思想上会对一些问题有分歧,这类问题则需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学习方面,有部分学生在进入学校后的学习积极性并不高,缺乏自学的能力和习惯,没有求新的动力和创新的精神,上课听讲不专心,对老师分配的任务完成的不理想,个别学生甚至是在学校混日子,对自己应该所学的专业知识没有进行学习,导致在参加工作后实践操作能力不强,理论知识不精的后果。在生活方面,部分学生抛弃了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形成了挥霍无度、铺张浪费的坏习惯,在同学之间进行互相的攀比,更有甚者会因为畸形的个性化丧失了价值判断的标准。在思想方面,部分学生的集体观念散漫,没有责任感,道德伦理观念差,少数学生会对正确的、健康的政治方向价值观产生怀疑,没有坚定的政治信仰。在心理方面,部分学生在不同程度上会产生孤独、自卑、困惑等心理问题,自我调节的能力差,容易产生逆反的心理,部分学生会因为学习的起点低,生活贫困而产生失落感,形成内向的性格,致使行为异常。当然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所存在的思想政治问题远不止这些,学生会由于认识的能力不足、教育的不到位和环境的影响存在各种各样思想方面的问题。
2 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加强和改进
加强和改进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教育发展的需要,国家的相关政策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有深远的意义。所以,高等职业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要以理论研究和实践为基础,从院校的实际出发,结合在校学生的个人情况,积极的探索高等职业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加强和改进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2.1 加强高等职业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 提高高等职业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首先要提高教师的自身思想政治素质,通过教师的言行对学生进行政治理论的教育,加强班主任或者是辅导员的思想政治培养,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高等职业院校一定要注重对教师的培养,选择政治素质较高,业务水平精通的教师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其次,思想政治理论课老师要做到模范带头。目前一些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老师没有达到要求,没有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当成重要的学科,严重的阻碍了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的提高。再次,要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只有学生和老师更好的接近,才能更容易的接受老师的思想。
2.2 加强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道德修养 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一线工作人员,不仅要有过硬的技术本领,还要有高尚的品德,所以院校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要更加重视。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的精神。其次要培养积极的团队合作精神。再次要培养学生的严谨工作态度和作风。最后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2.3 加强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建设 加强各高等职业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建设,除了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学生的道德修养,还要加强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优化校园的环境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优美的校园环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身心健康,营造良好的校风学风,同时还要优化学校的各个部门的职能,各个部门要切实的为学生着想,以学生为本,使学生具有安全感,可以更加愉快的进行学习和生活。
2.4 创造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 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有很多,应该根据各个学院的自身特点,开拓新的教育途径。如通过各种文化体育类的活动,结合社会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或者是开辟院校领导和学生的交流热线,鼓励学生为学校的建设出谋划策,对学校的不足提出意见和建议。
综上所述,随着高等职业院校快速的发展,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被提到了院校教育工作的重要位置,加强和改进高等职业院校在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成为了各个院校的首要教育内容。高等职业院校应认真的研究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积极的进行改进,切实的提高教育水平。
参考文献:
[1]DU Xiao-Li.Insist on educating people to be people-oriented,push forward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C].//2010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v.6].2010:4501-4503.
[2]白树新,刘伟华.关于提高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探讨[J].教育与职业,2010(18):71-72.
顶岗实习是高职院校教学环节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工学结合与社会无缝对接的重要手段。高职院校毕业生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还应该有较强的综合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这就要求高职学生顶岗实现期间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与社会接轨,吸收更多的企业文化,要把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要引导学生通过在企业顶岗实习,感受企业和社会价值观念、道德规范等等。强化顶岗实习期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加强顶岗期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学生尽快转变观念,在实习期间提前感受社会并平稳过渡到社会中去,形成社会要求的就业观,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能力和素质。
二、加强顶岗实习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途径
(一)做好顶岗实习前的思想动员工作
顶岗实习前学校应该做好前期的准备和引导工作。对学生进行宣传教育,高职院校应该根据专业特点,结合企业文化,编制专门的顶岗实习指南,组织顶岗实习归来的学生参加交流活动。邀请企业管理人员参加动员大会,让学生了解职业教育目标和顶岗实习目的和意义,激发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的兴趣,明确顶岗实习纪律要求、注意事项及成绩考核办法等;列举顶岗实习中常见问题,告诉学生预防处理的方法,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提前做好心理准备。
(二)建立校企合作的双导师制
双导师制是指给顶岗实习学生安排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导师不仅包括专业技术导师,也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导师。因此,高等职业院校要根据顶岗实习教学模式需要,以专业教师为补充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同时,还应建立以企业的管理人员、劳动模范为主,以技术能手、实习指导教师为主要骨干的企业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充分发挥辅导员、实习指导老师、企业管理人员、学生干部及学生党员等各方面的力量在顶岗实习期间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经常召开相关会议交流沟通,在充分了解各方面信息和学生心声的基础上,加强对学生职业规划与职业道德的培养[4]。一方面学校带队教师要深入到顶岗实习单位一线,与学生同吃同住,及时观察了解学生的思想波动,帮助学生调整心态;另一方面企业选择参与带队的实习人员一般思想品质较为优秀,在实习过程中他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学生也是很好的教育,可以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升职业技能,逐步养成优秀的职业习惯和职业素养。
(三)发挥学生党团组织和学生干部的助手作用
顶岗实习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党团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核心作用,切实履行党团组织思想政治教育职能。要在实习实训点正常开展整班建制的党团活动,不能整班建制开展活动的,要建立学生党团活动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活动,选拔优秀的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担任小组长,负责实训小组的日常管理和联络工作,组织开展学习活动和交流活动,分享学习心得和体会,并及时把交流中发现的问题与老师沟通。学生干部有较强的适应和自我调节能力,可以充分发挥其朋辈教育功能,学生干部可以通过检查实习学生每天记录的岗位日志等形式,了解同学们在实习实训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并将同学们反映的问题和困难向学校指导老师、实习单位的领导汇报、沟通[5],成为学校与实习单位之间的桥梁和纽带。
(四)强化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
学校可以通过学生在顶岗实习前与学校、企业签订相关协议的方式,要求学生按照协议要求严格履行自己的岗位责任。要引导学生学会自我省察,要求学生每天要写实训记录,对工作进行总结和反思,对于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主动分析研究,并想方设法解决问题,化解困难。要学生像企业正式员工一样自觉遵守实习企业里的所有规章制度,并要求学生在实习期间像正式员工一样参加企业业务培训、相关学习、文体活动及其他社会活动。根据实习和实践要求,自觉发现自身专业知识和心理素质的缺陷,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和思想政治觉悟。
【参考文献】
[1]梁业胜,黄翠瑶.加强和改进大学生顶岗实习阶段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考[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9(4).
[2]杨建,邓满,罗炜.重视高职顶岗实习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0(4).
网络被称为是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具有处理数字化、传输高速化、信息海量化以及信息的交互性和开放性等特点,网络不仅是信息传播技术领域带有根本性的一次突破的变革,强烈地推动和改变人类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也对高校大学生的思维方式、行为模式、身心健康、价值取向、道德观念和政治趋向等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因此,在新形势新任务下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对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充分认识加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网络的扩展和延伸以及它作为校园综合信息中心地位的形成,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 )的我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2006年底,中国网民达1. 37亿人,其中学生占32.3%。因此,加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非常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1.1加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第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拓展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空间和渠道,提供了新的充足的可用教育资源和现代化的手段。
第二,这一技术的开放性、交互性、及时性及平等性等特点,有助于开展富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说服力,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由封闭的、被动的,以教师为中心的“体能”型,向开放的、主动的,全社会参与的“智能”型模式转变。
第三,网络的发展,促进了人类文明成果的大交流和世界文化的大创新,丰富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视野,形成了新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为青少年学生的社会化,提供了更大范围的社会实践环境,创造了更为开阔的空间和更为便利的条件。
1.2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第一,网络空间上丰富的信息和资源中良芳互现,高校在思想、行动和技术上的应对准备还相对滞后,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人员,面临着转变观念和更新知识的挑战。
第二,西方腐朽文化借助于互联网进行强势传播和扩张,会导致思想活跃、可塑性极强的大学生对西方文化不加分析地产生亲近感和认同感,从而对我们所主导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动摇。
第三,互联网的范围之广、扩展之快、影响之大,前所未有,其开放、自由、隐匿、异化、快捷和难以控制等特点,打破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原有的局面,大大增加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扩大覆盖面、提高时效性和影响力的困难。
第四,互联网的交互性使得网络世界的互动关系变得异常复杂,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式、体制和机制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2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功能
利用网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以下主要功能:
2. 1引导功能
利用网络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新课题,互联网络中的交流和相处,会产生新型的人际关系,我们必须把网络道德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内容来抓。培养高尚的网络道德情操和行为是大学生道德教育的重要部分。因此,必须加强大学生网络自律意识和道德意识,提高网络自我教育的功育巨。
2.2育人功能
网络知识和网络技能是新世纪合格人才必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是高校教育的重要职责。因此,通过举办网络技术培训班、组织学生制作个人网站、主页和应用软件设计大赛,鼓励学生参加校内外各项科技竞赛、电脑大赛等活动,在加强学生之间交流技术和经验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业意识和主动适应网络发展的能力。
2.3教化功能
利用网络强化对大学生的教化,是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的主要任务。高校党政工团等各个部门在网页中,应根据各自的工作特点,开辟一系列能够引导学生积极向上,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反映学生校园生活和校园文化建设等的栏目,不断强化网络的宣传、教化功能。
2.4管理功能
互联网络对大学生的学习、工作乃至生活都产生深刻的影响,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的这一特点,将学生管理、教务管理、招生情况、就业信息等内容及时,进行网络化管理,进一步拓展和延伸网络教育的管理服务功能。
3加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思路
思路一,积极开展校园文化活动,为思想政治教育创造良好的网络载体。一是通过网络展示校园文化活动中师生的精神风貌和优秀成果,树立典型,加强教育和熏陶。二是可以以学生社团为依托,组织开展一些网上与网下互动的校园文化活动。例如:电脑爱好者可以开展网络技术、电脑创意活动,以激发大学生对高科技的兴趣;文学爱好者可以在网上开设论坛、编辑杂志,创作反映大学生校园生活的网络文学;还可以开展网上知识竞赛、网上辩论赛、网上读书活动、网上征文、网上书评、影评等。通过活动将广大学生吸引到网上来,形成网上思想政治工作与校园文化活动互为依托、互相支持的良性机制。;
思路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网站建设,充分发挥其阵地作用。一是要坚持主旋律,大力宣传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深人开展以理想信念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教育,以爱国主义为重点的民族精神教育,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的公民道德教育,以全面发展为目标的基本素质教育。二是要贴近学生,找准切人点,着力在吸引学生、增强学生对主题网站的认同感上下功夫,做文章。三是要树立平等意识,尊重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动性。.四是要增强学生自我教育意识,不断提高大学生自我教育的主动性。
思路三,加强网络伦理和法制教育,规范网络行为。一是要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增强其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二是要提高其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其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增强其自身的“抗干扰力”和“免疫力”,使其在西方腐朽生活方式的诱惑下,对立能够自觉地加以抵制石三是要在大学生中积极宣传网络法制,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并结合学校实际,加强网络管理规则的制定和宣传,培养学生的网络道德观和法制意识。通过教育,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网络道德观念和法制观念,实现网络道德由他律向自律转变。
思路四,加强网络监管,维护网络运行安全。一是要通过技术·法律等手段,对网上的有害信息进行强制性的检查和过滤。二是要通过设立国家级“信息海关”,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严密监控和检测国际互联网人口,最大限度地阻止各类不健康的信息输人我国。三是要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等法规,依法加强对国内骨干网、区域网、校园网的管理,规范网上秩序和网上行为,努力营造积极、健康、和谐的网络环境。
2007年教育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新修订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明确规定,军事课是高校学生的一门必修课,它主要包括军事理论教学和军事技能训练。这个文件从制度层面保证了大学生军训,进一步完善、规范了高校军训工作,有助于推动高校军训的有效落实。不可否认,军训对于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以及坚强的意志品质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为开展新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有效载体和途径。然而,在实际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军训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过于简单、形式不够多样
目前,各高校开展的军事技能训练仅仅围绕条令学习、队列动作、军体拳、停止间转法、方队表演、内务评比、国防知识讲座等基本内容进行实训,由于高校自身师资力量较低、基础设施建设不到位,同时也由于学生体质水平限制,轻武器射击、战术、军事地形学尚未开展。涉及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内容很少,形式也较为单一,缺乏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所开展的军训内容也难以达到《大纲》要求。
(二)部分学生、家长和教师对军训有抵触情绪。军训是彰显青春与活力的过程,同时也是充满艰难和苦涩的过程,但在军训开始以后,单调的军训生活、重复机械的队形训练,严格的内务要求,使部分学生找各种理由逃避训练。少数家长对子女也抱着袒护和包庇的心理,就帮着开假条,开假病历,向老师求情。同时少数教师对学生参加军训也不能理解,认为军训并不能实质上对学生进行教育和训练,而且还耽误了正常的教学,完全没有必要。
(三)军训中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不强。当前大学生军训中的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不够强,军训教官和驻训教师,主要是为了完成相应的军训工作任务,将规定的军训内容在规定的军训时间内予以完成,而部分高校军训的内容,并没有强调在军训的过程中,要有针对性的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以致许多军训工作者忽略了军训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四)军训的思想政治教育成果难以巩固。由于种种原因,高校军训还基本停留在集中训练的模式,实行强制化管理,集中时间完成军训任务,难以使大学生在短时间内养成的良好生活习惯,如不采取措施加以巩固的话,往往容易造成成果消失。当学生一旦将身上的军装脱下时,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往往将军训时的规定忘得一干二净。
二.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军训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一)健全大学生军训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在军训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健全大学生军训思想政治教育机制,首先,划分权力和职责,使大家既相互协作也各司其职,调动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积极性。其次制定相应的组织制度对军训思想政治教育者进行必要的约束,使整个军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显得有组织、有纪律。再次,丰富军训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形式。军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根据自己的工作实际及工作经验,使军训思想政治教育组织形式新颖、有吸引力。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了人与人之间进行交流的主要工具之一。也成为影响大学生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模式和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为推动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根据网络自身的特点及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的影响,提出加强和改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一、互联网所具有的特点及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一)网络信息的开放性和聚集性,在学生中容易产生群体性效应
传统的媒体由于受客观因素的影响,其覆盖面小,影响范围是有限的,并且通过管理容易实现宣传尺度上的一致性。但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和校园网建设的不断加快,大学生上网已成为非常普通而正常的事。由于网上信息已实现链接,任何敏感性信息和舆论都会在学生中产生广泛的影响。
(二)网络信息的多元性和虚拟性冲击着高校思想教育的价值标准
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各类信息良莠并存,且反映着多元化的价值形态。由于网络上没有明确的价值参照物,使人在这样的虚拟世界里无法准确判断真假、善恶,容易在这样没有确定的价值标准、没有榜样的意义世界和效信准则的信息海洋里,感到迷茫和困惑,从而导致价值观混乱则成为必然。
(三)网络信息的互动性和平等性对传统教育模式中教师主导地位提出挑战
教育者不再神秘,权威在逐渐削弱。同时,网络的互动性和平等性激发着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使很多学生不再轻易接受教育者的灌输,学生更愿意在平等互动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切,寻找各自所认同的观点,发表自己的观点和体会,这使传统的单向传输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面临严峻的挑战。
二、开展有效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一)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大力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网络工作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搞好这项工作,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要在人、财、物、技术等方面大力支持,确保其实施。其次是加强网站建设,利用好现有的网站,在网页上设置思想教育、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的栏目,要从用户的角度去思考,要有美感和高雅情趣,不能总是说教式的。
(二)坚持“三贴近”的网络建设原则,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大多数学生对于网站思想政治教育是持接受态度的,但同时希望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建设能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因此,要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具有生命力,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就必须以学生普遍能够接受的、受欢迎的方式去建设,内容不能就“思想”论“思想”,而是依托学生们所关心的心理健康咨询、就业指导、成才服务、法律咨询、学术科研等活动开展,进而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三)拓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渠道,唱响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主旋律
1、转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观念和模式,适应信息时展的需求;2、构建校园文化网络环境,健全校园信息体系。通过校园bbs为学生提供畅所欲言交流思想的场所,通过网络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为学生思想工作提供基础和保障;3、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培养一批高素质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4、关注学生网络行为,加强对大学生的网络教育和引导。
(四)加强校园网管理,开展网络道德教育
面对网络上各种思想、各种文化的传播和碰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建设必须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实行校园网登陆“实名制”,对形形的信息进行严格的“过滤”和“把关”,切实优化网络环境,防止各种不良信息进入校园。同时,要在建立和完善网络使用和管理相关规章制度的基础上,深入开展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引导学生采取“扬弃”的态度对待网络信息,教育和引导其提高网络信息的辨别力,树立网络空间的法制意识、责任意识、政治意识、自律意识和安全意识。另外,要积极丰富学生的课外业余生活,通过形式多样的有形文化把学生吸引到有形集体生活中来,提高综合素质,促进其健康成才。
参考文献:
[1]池有忠,余顺兴.增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理念与举措[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报),2006,(9).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蓬勃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居民收入日益拉大,社会贫富差距逐渐成为关注热点,基尼系数已突破国际公认的0.4的贫富差距警戒线。而这一社会问题反映到校园就出现了一个新的弱势群体:贫困大学生。贫困大学生在全国各省市区域高校比例逐年攀升居高不下,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
一、贫困大学生的界定及成因
(一)贫困大学生的界定
我国从1997年开始高校实行招生并轨,高等教育成本实行分担制,由最初的国家单独承担转向由国家、社会、个人分摊,高校收费制度的改革孕育出了“贫困大学生”这一新名词。
贫困大学生的标准是一个相对的概念。由于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北方与南方、东部与西部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不同,贫困大学生的界定标准也应有所不同。一般意义可理解为,贫困大学生是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他们突出表现为家庭经济困难,无力支付学杂费或是个人的基本生活费用。教育部文件指出:高校贫困生是指在国家招收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中,由于家庭经济困难,无力支付教育费用,或支付教育费用很困难的学生。[1]
(二)贫困成因
1.城乡二元社会结构导致农村大学生贫困生居多。我国传统的二元社会结构导致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统计显示,贫困生有81.74%来自农村,可见地处偏远经济发展落后的农村是高校贫困生的主要来源。
2.家庭贫困是贫困大学生产生的主要原因。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和竞争机制的完善,一部分社会成员由于一定原因处于社会经济竞争中的劣势地位,久而久之这部分社会成员开始向社会低层流动。因为缺乏竞争实力,长期生活在社会低层,他们的子女一旦进入大学,昂贵的学杂费会让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负担更加沉重。另外,父母的下岗,技能水平不高难以再就业,家庭的突变,例如火灾、地震、婚变、车祸、破产以及重要家庭成员患病,亡故等,都是城镇学生变成贫困大学生产生的主要原因。
3.高校收费制度的实施和扩招凸显了贫困大学生问题。高校收费制度改革以前,学生的学费和生活费都是由国家供给,改革之后,高等教育成本实行分担制,由最初的国家单独承担转向由国家、社会、个人分摊。降低大学门槛的同时一些学习并不优秀的富家子弟也进入高校,富二代普遍的张扬生活态度也激化了贫困大学生问题。
二、贫困大学生思想和心理存在问题
大部分来自贫困家庭的学生存拥有许多富裕家庭学生无法比拟的优点,他们自强、自尊、勤俭、吃苦耐劳、性格坚毅、思想积极、态度乐观、富有朝气。他们深知道学习的重要性,多数贫困生学习刻苦,成绩优秀。但同时,贫困的环境也不免使部分学生产生自卑、敏感、封闭、偏执、不自信、羞于人际交往等负面性格,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一)内心过于敏感,自卑与自尊的交织
强烈的自尊往往产生自卑心理。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往往是本地区的佼佼者,进入大学后,优秀的竞争者增多和贫乏的物质生活条件使他们的优势荡然无存,使原本优秀的尖子生变成匍匐在象牙塔底层的弱势群体。而来自城镇贫困大学生自小因贫困收到许多来自社会的歧视和不公平待遇,时刻担心别人轻视自己,逐渐养成了他们的自卑心理。心中的失落和内心的不甘使贫困大学生具有比一般大学生更强的自尊心,他们更加渴望自强。然而在校园中,富二代张扬的生活方式,物质生活的匮乏,加之社会和校园难以避免的存在一些歧视贫困的现象,伤害了贫困大学生的敏感的自尊,加重了他们的自卑感。在敏感的自尊下隐藏着强烈的自卑感。这导致了贫困大学生情绪不稳定,易动怒,疑心重,缺乏自信,寡言少语等特点。
(二)悲观消沉,渴望人际交往的同时封闭自我
经济上的贫困必然给贫困生心理上带来沉重的压力。很多贫困生在勉强维持生活的同时还肩负着将来偿还债务的压力,巨大的压力容易让贫困大学生产生抑郁、孤僻等心理问题。同时正值青春的大学生又渴望人际的交往,部分贫困生乐于参与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能够积极健康的参与人际交往,而有些贫困大学生在种种压力下对自身价值产生怀疑,缺乏自信,与他人交往时常带有防御心理,尽量减少与他人的接触。只有封闭自己才能得到安全感,同时,家庭富裕的学生因为相似的生活经历和消费价值的趋同,往往形成自己的交际圈,贫困生很难融入。这加剧了贫困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冷漠,让他们更加内向孤僻。
(三)自立自强意识与依赖心理互相矛盾
贫困大学生求学过程中,多在国家、社会以及学校的资助下走进大学校园的。一方面,贫困大学生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加倍努力学习的同时还展开自救,做家教或找兼职,主动寻求各种勤工俭学的机会。但社会现实的磨砺,面对贫困的无奈,以及学业的压力,与贫困大学生自立自强意识的冲突使贫困大学生压力倍增,纠结于生活、学业、心理的多重压力之下。另一方面,贫困大学生对自立自强的认识不彻底,等、靠、要思想普遍存在。缺乏靠劳动求生存的决心。虽然有自立自强的意识,但对于勤工俭学的工作怕脏怕累,出于大学生的骄傲对于不体面的工作挑挑拣拣,敷衍了事,同时在努力自救的同时又对于社会团体、企业、学校的救助心存依赖。
(四)政治态度存在埋怨情绪
部分贫困大学生存在埋怨情绪,把贫困的原因简单的归结于国家政策的不公,社会分配的不平,父母的无能。有调查显示,有50%的大学生对国家教育改革,并轨招生不理解,认为教育费用理应由国家承担,其次才是由家庭承担,看待国家改革过于片面。这表现出贫困大学生政治责任感不高,政治态度存在埋怨心理。加之学校忽略感恩教育,致使他们对于各种资助感到理所应当,一旦不能得偿所愿得到资助或资助中断,就会对社会、学校产生抵触甚至仇恨心理。
三、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策的思考
引导贫困大学生全面发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之成长、成才、成人,应从加强针对性的教育以及构建一个健全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这两方面重点去思考。
(一)加强针对性教育
1.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树立正确“三观”
政治信仰迷茫,社会主义信念不足的现象在大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面对当前多元文化的冲击和多元价值的选择,贫困大学生因贫穷信奉金钱,迷信命运,或是忙于勤工俭学,不关心国家时政,政治意识、集体意识淡薄。针对这些现象,思政工作者要加强贫困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以学生乐于接受的形式进行马列主义教育,引导他们正确认识现阶段的贫富差距问题,强化共同富裕理想的信心,正确理解高校教育改革的利弊,促进贫困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加强自立自强教育、艰苦奋斗教育、感恩教育
针对贫困大学生的各种品格教育是防止物质和精神双困生产生的有效手段。“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外界的经济自助对于贫困大学生是解决当前困境的一种手段,要想从根本上摆脱贫困,还要从贫困大学生的自身出发,树立“自救”意识,要有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精神。贫困大学生应摆正各种经济资助的位置,不能把他看成是理所应当和一种施舍,更不能产生的依赖心理。要把经济上的资助看成是帮助自己完成学业的一种推力,激励自己成才成功的信心,从而更加珍惜学习的机会,刻苦学习完成学业,成才后回报社会,感恩于曾经帮助过自己的各界社会力量。
(二)健全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长效机制,要全面周到地考虑到学生的长远发展,既要看到素质和能力教育的重要性,也要充分运用思想政治教育这一有力武器。在健全经济救助体制同时也不可忽视心理救助体系。
1.重视素质能力培养
贫困大学生“脱贫”的最根本方法是贫困大学生运用自身技能,通过辛勤劳动获得物质资源,所以高校应重视贫困大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素质教育的加强。高校要运用各种手段提高贫困大学生专业技能、个人素质、人际交往能力以及现代信息科技技术的掌握。[2]通过社会实践、社团活动、专题会报告会、勤工俭学等形式加强学生与社会的联系,丰富社会经验,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增强社会竞争力,帮助贫困大学生更好的融入社会谋求自身的发展。
2.健全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思想政治教育是解决贫困大学生问题的根本方法,高校要充分发挥党团组织在团结、教育和联系大学生方面的优势,以党团活动为平台,辅导员为纽带,采取集中教育与个别辅导相结合、普通教育与针对性的特殊教育相结合、群体激励与个体激励相结合的方式,对贫困大学生从学习、生活和工作上进行全方位的关注,建立贫困生档案,对贫困大学生思想方面的波动变化及时掌握,进行有效的帮助教。建立一套全面长效的思想教育机制。
3.完善的资金救助体系
资金救助对贫困大学生在教育效果上是治标不治本的,但它是进行教育的物质保障。高昂的学杂费是导致贫困生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大幅度缓解贫困生问题还得求助于高校收费制度的体制改革,进行差别收费。或是效仿国外高校减少优良成绩助学金,增加贫困奖助金的发放,惠及更多的贫困大学生,哈佛和普林斯顿大学是这一政策的典例。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社会爱心人士的资助也不可忽视。高校应修建多种渠道建立健全对贫困大学生的经济扶助体系,经济扶助作为推手为贫困大学生的就学就业加以推助。促进贫困大学生克服困难,摆脱贫困,战胜自我信心的树立。
4.转变心理辅导方式
一方面,心理咨询是解决和缓解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方式,要通过建立和完善科学的多渠道的心理健康咨询体系为平台,及时把握贫困大学生的思想波动,及时疏导他们的心理问题,从根本上防止“双困生”的产生,营造一个健康的心理环境。另一方面,学校在关心贫困生的同时忽视了他们的心理感受,为了显示学校对他们的关心,将贫困生的受助情况张榜公布,让贫困生代表上台接受捐助,在电视广播和网络上大肆宣传资助情况,这会让一些贫困生很伤“自尊”,有学生甚至表示宁愿借钱也不愿意接受资助。学校在施以援手的同时更应该关心贫困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增加人文主义关怀,端正救助态度,优化救助方法。合理运用心理救助机制让贫困大学生更加健康坚强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