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04 09:26:15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小学教育资源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小学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是我国教育平衡地区、城乡差异,实现小学生健康成长的题中之义。实现小学教育资源均衡配置与发展,要让每一位适龄儿童和学生都有机会接受良好教育,向每一个人提供公平教育条件,为每个学生的教育提供均等化教学设施,实现教育效果的公平公正。实现教育资源均衡配置,要注重教学活动和设备资源的均衡,促进物质层面的教育公平,提升师资力量个体化均衡,着眼于学校长远发展的完善性。多元模式是学生在教育锻炼时,立足于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基本运动能力。小学学校和教研部门要充分借助教育资源的精准定位、科学评估和重新架构,在利用既有教育资源的基础上促进学生的健康提升。具体来说,要在如下方面进行资源的调整设置。
二、小学教育资源配置的多元模式应对
由于小学教育资源配备的不均衡和不完善,实现学校教育的均衡面临着诸多问题和困难。面对上述问题,包容性多元模式提供了一种全新解决路径。
(一)政府公办普通学校模式
该模式强调政府在教育资源配置中的主导作用,要求政府针对当前区域中小学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平衡、不完善和不合理问题进行统筹规划。通过政府财政支付转移和专项扶持资金投入,优化小学教育硬件设施,配建高标准设备,确保小学生在学校受到良好教育。同时,针对部分地区存在的公办普通学校少的现状,积极展开学校的扩建和完善,建设更多学校,使之成为满足不同阶段小学生就近入学的重要支撑。此外,针对部分学校出现的教师数量较少的现象,加大师资投入力度,不断引进教师人才,充实一线教学队伍,充分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二)公助民办教育模式
当前,针对部分地区存在较多私营教育而公立学校不足的现状,采取公助民办的基本思路进行有效探索。具体来说,充分认识到当前教育教学中私立学校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引导民营资本投身小学教育事业。同时,充分发挥政府部门在教育发展中的指导作用,提升民办教育的政府扶持力度,让更多小学生在民办学校接受与公立学校同等重要的教育机会和教育内容。尤其是部分留守儿童、进城务工子女的入学问题,政府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通过优惠政策不断改善上述儿童的教育环境,让他们能享受到同样的义务教育。
三、多元模式下小学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的对策
(一)精准定位,突出教育资源配置的目标
导向第一,更新教育资源配置的理念。以小学生教育资源指导纲要为依托,结合各自学校实际和学生个性特征,立足当前教育资源分布及发展的现状,完善课程与教材设置,开发适应小学生特征的资源体系,用全新教材引领教学实践,实现教育资源的自由配置。第二,明确目标整合要求。在教育资源设置的多元转向中,采取标准运作措施进行目标分解和实践整合。所谓目标分解,是结合小学生教育资源纲要的基本要求,将多元化资源配置目标落实为教学参与目标、心理健康要素和社会适应性等方面。然后,根据上述目标,结合小学生身心特征来组织教学内容,考虑因不同年龄段和接受能力而造成的要素连续性。在此基础上,有机结合教育资源配给与学生实际,实现目标选择与整合,促进资源目标转变为学习目标。第三,突出教学内容分类与选择。在教学内容上,借助先进的现代教育资源分布资源配置方法与实践,融合于小学教育资源。重视同一年级的不同班级学生在横向和纵向层面的要素协调性。小学教育资源设置包含理论知识、技能组成和拓展开发等多方面内容,根据学生的专长和兴趣,结合资源实际和学校需求,开展课题化和小型化教学,让学生结合自身情况学习。
(二)政策支撑,优化并提升师资力量建设
一、设计目标
考虑到小学在城域范围内轻松实现互联、互动,因此教育资源中心网能够在更大的范围内挖掘教育资源、规划教育发展。教育资源中心不仅只是资料的保存与提取中心,它还应在四个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教学、资源、交流、管理。
1、为教育管理人员服务: 充分利用网络化办公条件,快速便捷地处理大量的教育信息,简化管理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减轻工作强度,使教育管理者和广大教师可以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教学研究和课程开发。
2、为教学人员服务: 为教师提供与外界沟通的通讯环境、网络教学平台、资源共享平台,提高教师整体教学水平,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3、为学生服务: 在网络的支持下,学生们可以最大范围与世界互动。一方面可以访问各地教育资源及各种信息,一方面可以以全新的学习模式与手段进行自主、自助、写作学习。从而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
4、为家长(社区)服务 便与家长及时了解学生在校情况,学校也能及时得到家长的反馈信息,使教育走进家庭,走进社区。
二、主要功能
资源中心网站中提供的服务就决定着整个资源中心的应用。教学、资源、交流、管理等四个方面的作用,也必须通过资源中心网站来实现。
中心网站可以成为优秀的教育教学软件展示中心,教案论文资料交流中心,教学交流讨论中心等,最终成为区域范围内的教育资源集散地。教育资源中心网站体现了以Internet技术为基础的、完全基于Web管理的沟通模式,也是新世纪教育资源管理的一种发展趋势。
资源中心提供以下服务内容:
专题辅导—
教师往这里各类课程的专题辅导,学生从这里寻找自己所需要的个性化学习专题。根据供需动态匹配、平衡的原则,轻松实现个性化教育与教学。
课件交流—
教师可以方便地将自己的课件上传;同时可以搜索、免费下载课件库中的任何课件,而且可以对别人上传的课件进行评价打分。
社区作品—
涉及轻松,智力,综艺,故事,科学,文学,社会,创新,家庭等各个方面的作品。不管是学生还是教师,都可以在这里共享自己的美术、音乐以及文学等作品,也可以在这里欣赏别人提供的任何作品。 WEB题库试题—
WEB试题与普通试题最大的不同在于WEB试题可以是多媒体试题,试题中不仅可以插入图片,而且可以插入Flash等多媒体动画,可以做到声像俱全。教师可以往题库中添加WEB试题,也可以利用题库中的试题智能组多媒体试卷。学生也可以根据个人的需求与爱好,利用WEB试题库练习,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
在线问答—
学生精确定位提问,相应的教师给与及时的解答。问题与解答都可以插入多媒体资源进行注解,生动有趣。
网内新闻,通知,论坛,聊天—
网内网外信息,可以及时地在电子社区网中和传播。节省信息传播成本,提高学校信息流通的效率。论坛与聊天功能为师生交流提供了一个便捷的场所。
三、系统组成
本资源中心分软硬件两大模块。
硬件建设:
资源中心网应以宽带IP网为目标,以适应数据、语音、视频的传输带宽为要求。网络主干达到1000Mbps,以较高带宽(10M以上)与学校相通。建议尽可能利用现在浦江教育网的硬件资源,追加一至两台服务器(建议每台不少于500G的磁盘空间),连通电信宽带网络。
如果农村学校暂时还不能连通光缆的话,可通过上Internet利用WEB实现资源共享。缺点是速度会有限制。
主要配套设施:
1、网络中心机房(包含电源系统):中心网络设备(中心交换机、路有器、服务器、网络设备等);
2、网管中心办公室:高性能网管PC机、笔记本电脑;
3、信息资源制作是:数码采集设备、数码摄录设备、非线性AV编辑系统;
------------以上均可利用县教育网相关设备。
4、信息技术机房:高性能网络多媒体机房。
软件资源:
利用县实验小学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带动实现我县小学教育的资源共享。即为实验小学配备一台专用服务器,由实验小学和县教仪站共同上传并管理有关教育教学资料,(服务器和网关等设备的维护委托于县教育网站,节省费用)网内实现所有资源的公开与共享工作,网上通过Internet实现共享。
软件资源除了教育教学本身资料外,还应安装一套管理平台。软件平台建议运用目前国内首家通过国家教育部鉴定的校校通/教育区域网软件平台,其整合了教育管理、教学应用、教育资源、教育信息等功能,它包含区域网软件平台、校校通软件平台、动态信息系统、远程多媒体教学系统、多媒体点播系统、智能教育软件、网络多媒体教室、网上备课系统、网上招生系统、教育统计报表系统、教育资源中心等十二个功能模块,基本涵盖了教育行政机关和学校对教育教学工作的管理要求,并可灵活组合供教育局和学校使用。
四、教育资源中心的建设策略
⑴资源为首,队伍先行
资源中心网建设要坚持“队伍培训在先,建网建库同行,重在开发应用”的原则。首先要在教师、技术与管理人员的不同层次上进行全员培训,要充分利用现有学校特别是实验小学的教育教学资源,形成一支能使校园网、资源库充分发挥使用效益的应用队伍、教学软件开发队伍和能保证正常持续运行的管理队伍。统筹规划资源库建设,做到“有路有车有货”,积极开发网络资源,充分应用网络资源,不断积累不断完善。
⑵整体规划,分步实施
“一体化”管理模式的实施,有利于学校科学管理,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有利于规范办学行为,有利于促进农村小学均衡发展。
学生“上学远”问题已经解决。 “一体化”的办学模式打破了以自然村为单位的办学格局,学生可以就近择校就读,如原邓西小学学生上学最远的达3.5公里,而现在邓西小学部分学生调整到第四中心小学卢分校,学生上学最远的只有2公里,缩短了上学路程,既方便了学生,也消除了安全隐患,受到了家长的好评。
教师教学负担不断减轻。 2004-2005学年,全镇小学生有8739人,开设教学班336个,配备教师361人,教师人均周课时28节;2006年秋,我校在校学生7857人,开设教学班263个,配备教师343人,在体育、音乐、美术等学科规定低年级合班上课后,教师人均周课时为20节,比以前减少了8节,教学负担减轻了,教师参加校本教研的时间有了保证。
学校经费使用更加合理。 2006年秋,7所中心小学可用资金71.5万元,教学教研支出14.5万元,教职工津贴补贴40.6万元,基本维修费10万元,其他支出6万元,教师的福利待遇有了提高,经费使用更加合理。
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高。 “一体化”管理模式实施后,小学各学科都有了专任教师,体育、音乐、美术、英语、科学、品德与社会课等课程开展得有声有色。各中心小学还在“六一”、“元旦”等节日,组织文艺汇演,举办趣味运动会,开展大型演讲比赛等活动。同时,各学校规范办学行为,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增加学生课外活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人员素质全面提升。 一是教师业务能力不断提高。新的管理模式促使教师钻研业务蔚然成风,过去“要我研”,现在变成了“我要研”。据县教育局调研统计,有80.6% 的教师希望镇中心小学多组织活动,渴求县教研室到学校莅临指导。近年来,全镇小学教师参加县市“三优”评选,有35人获县级奖,有3人获市级奖,实现了本镇获市级教学教研奖零的突破。二是校长锤炼有效果。现任的7名中心小学校长中有5名是从中学副主任、小学副校长、普通教师中竞聘而来的,他们教学教研能力强,但管理能力欠缺。参加黄梅县教育局组织的“校长论坛”后,许多校长纷纷表示,形势很“逼人”,工作很“累人”,实践很能“锻炼人”。
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实施新课程、达成课程目标的基本保证。随着校园信息化的推进,中小学教育资源库建设成为中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进行有效整合中十分重要的一环。加强中小学教育资源库的建设与管理对于落实新课程改革的培养目标、实施素质教育至关重要。
一、中小学教育资源库的建设
1.资源的收集
中小学教育资源建设的第一步和最重要的一步就是资源的收集。要想创建一个资源丰富、网络共享的中小学教育资源库,就要整合各种资源信息。互联网上有着巨大的网络资源,如果能对互联网提供的各项功能进行合理的利用,就可以简单大量地搜集教育资源。然而在互联网上存在着很多的不良信息,这会对辨别和自控能力尚不强的中小学生产生很大的危害和影响。如果学校只为学生提供接入互联网的通道,而不重视信息资源建设,就与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初衷相悖。因此,学校应对网络信息进行一定的筛选,以保证学生获取信息的健康性。
2.资源的引进
对于中小学而言,教育资源库建设要经历一个长期系统的过程。一个开放的管理平台能让使用者通过平台直接进入到有效资源的收集处,并将多个资源库与原有资源库进行一定整合,再
通过搜索引擎对分散的资源信息进行管理和利用。
3.资源的整理
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校方积累了许多以纸质或影像形式保留的教育教学资源。资源的整理就包括对没有进行数字化的资源进行数字化和二次开发等。
4.资源的开发
新课程要求教师树立资源意识,有效地开发和利用教育资源。资源的开发是资源库建设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步,是由学校自主组织,在全体老师的共同努力下探索开发出适应本校发展的资源。各科教师通过教育理论与技术的学习,了解如何操作计算机,再综合本学科丰富的教学经验,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学生资源和教师资源,就能制作出各种形式的教学资源。学校教师应当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的前提下对各种教育教学资料(包括平时教学中开发使用的各种课件)进行整理,再结合自身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改进。
二、中小学教育资源库的管理
在开放环境下融入教学过程以实现交流与创造的动态数据库是中小学教育资源库的基本特征,而科学有效的资源管理制度是开发和建设教育资源库的保障。
1.建立有效的资源管理制度
学校应当安排熟悉计算机和网络维护的教师专门对校内教育资源库进行建设和维护。将本校现有的教学资源进行分类管理并到网站上共享,以保证师生能够及时有效地使用。要按照现有标准对资源进行整合,并以目录索引的方式将互联网资源呈现出来,从单一素材库转变成为全面完善的教学资源库,并支持课程设计和全面信息的提供。
2.师生共同参与开发建设
校方应当充分调动学生和教师的积极性,鼓动师生利用资源库进行资料的搜索和整理,并利用优秀网站上的资源来增强本校资源库的建设。教师可以将收集到的教育资源进行分类并上传至资源库服务器,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对现有的影像或文本资源进行一定的更新或改进,以保证资源库内信息资料的完整及时性。
3.不断更新完善教育资源
资源库的建设是为了更好地让学生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资源。学校应当根据师生对使用资源库后的反馈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并不断对教育资源库中的内容进行更新或改进。反馈形式有很多种,学校可以利用校内论坛定期对使用情况进行调查,或
者和师生进行探讨,在听取师生的意见之后,不断加强对教育资源库的建设和改进,以提高教育资源的质量。
建设一个科学规范的中小学教育资源库,不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实践能力,有利于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还可以帮助教师优化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育信息化。然而中小学教育资源库的建设需要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而随着我国科学技术和互联网的不断发展,随着教育理论的不断发展以及教学需求的不断扩大,教育资源库的建设必将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柳军,肖远华.谈谈网络多媒体教学环境下教育教学资源库的建设[J].教育信息化,2010(1):45-46.
[2]白梅.关于网络教育中资源建设的思考[J].电化教育研究,2011(12):9-10.
信息时代要求教育的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实现教育跨越式的发展。社会的信息化,必然要求教育的信息化。我校于2004年初建立了校园网,并且在网络环境下小学教育资源库的建设进行了一些探索。
我校深深感觉到资源建设的重要性,没有资源,学校的课改工作遇到了极大的困难。看着资源服务器有限的教学资源我们也曾发愁,经过两年多的探索我校摸索出了网络环境下资源建设的一些有效做法。
我校的每一位教师,既是教育资源库的使用者,也是教育资源库的建设者。教师在进行多媒体备课时,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资料的搜集,而最大的尴尬就是很多教师在备课中可能在做重复的工作。我校教育资源库就是充分利用广大教师的集体力量,让他们把收集和制作的所有资源,如:标准教案、个性化教案、声音、图片、动画、课件等等,全部上传至我校的教育资源库当中,积少成多,实现资源共享的目的。我在工作中注意把教学相关的课本电子教材、课文朗读、教学课件、视频资源的网址通知给各学科教师或直接添加到办公电脑的收藏夹里。这样老师们备课就有了丰富的素材,将这些有用的素材经过加工处理就可以完善成自己的教学课件。
至今,我校教育资源库已收到教师课件几百件,声音、图片、动画等素材三千多兆,课改年级各学科有90%左右的课程都有了标准化教案,有近50%的课程经教师修改后成为自己的个性化教案。这些资源如果制作成光盘,将达几十张。
为了使我们的资源库日益丰富,我校还购买了大量对教师极有帮助的光盘出版物。这些光盘出版物制作精良,容量大,内容丰富。目前,我校已购资源光盘一百多张,包括课件素材,各软件公司的教育软件产品。我校教师利用空余时间浏览自己喜欢的资料,我校的教育资源库组织采用的是web方式,教师只要通过点击就可以很方便地查询到并且下载到需要的资料。这样,教师做起课件来更加有滋有味、游刃有余了,在运用时就会很熟练。
当然,教师对课件都不是照搬,他们根据自己的需求、班级特点和现实状况,重新组织资源,用于自己课堂教学实践,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个性。我校为了充分发挥校园网的功能,充实我校的教育资源库,很注意了解各大公司出版的资源库,在衡量质量、数量以及实用性之后,我校选择“K12教育资源库”“科利华教育资源库”来补充我校的校园网教育资源库。
我校的资源建设得到了领导的高度重视。几年来我校先后从电教教材中购买了5万多元的教育资源,初步完善了学校资源库。其中配套教材的教学资源和课文动画深受教师们的欢迎。学校领导也积极带头参与信息技术的学习。2005年校长严湘刚制作的课件《让危险从我们身边走开》获得陕西省三等奖,带动了全校教师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
仅有资源是不够的,还要有使用这些资源的思想观念。我校从来没有间断对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从文字编辑、图片处理,到多媒体制作,这些对我校的教育现代化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也提高了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目前中青年教师都能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2004年贾军华、谢利斌老师制作的课件《圆的面积》获得陕西省二等奖。2005年蔡华老师利用网络环境进行教学的课堂实录《北京亮起来了》获得国家级三等奖。我校每学期组织教师信息技术基本功比赛和信息技术交流会,在2005年11月举行的学校信息技术基本功比赛中有11名教师获得优异成绩而受到学校的表彰和奖励。
我校共3名教师参加了汉中市组织的“Intel未来教育”培训,5位教师参加了汉中市组织的信息技术师资培训,改变了传统教育思想中的师生关系和交往方式。这些教师现在分布在我校各学科教研组,成为各学科实施教育现代化的骨干。
搞好校园网建设,构建现代化的教育环境,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也是形成现代教育办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校园网的建设与管理
当前许多学校都在建设校园网,校园网的建立为现代教育提供了优越的条件,这是一笔巨大的教育资源,要使它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必须强化管理,制定一系列的管理措施,实行按章治校,依规办事。其规章制度和管理措施有如下几个方面:一是硬件方面,包括网络的使用规范,上网的规范,室场的使用管理制度,信息点教学平台、电子讲台、计算机的管理操作制度,维修保养制度等。二是软件方面的,包括网络教室及计算机软件的配置更新规范,教学软件、工具软件的培训推广应用制度,软件的购买、收集、制作制度,光盘、音像制品、素材库软件的使用保管制度等。此外,还有对教师工作的评估激励制度等。只有完善各方面的规章制度,为充分发挥校园网的基础设施平台作用,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网络教学资源的基本构成
1、要实现资源共享,为教育教学保驾护航,“建库”是势在必行的。网络教学资源包括三种类型:一是教学资源库,包括各种媒体素材库、题库、案例库、教材库、课件库等。二是网络课程,是指课堂教学的流媒体视频录像,或经过编辑的、声像图文并茂的、以知识点或知识单元为模块,以知识结构的逻辑关系或认知关系为线索构成的知识系统。网络课程的特点是交互性、开放性、共享性、协作性和自主性,可直接用于网上学习的一门完整的课程。三是教学网站,主要是指向优秀教师或教学小组开放一定的网络空间,下放一定的管理权限,使他们能够开设自己的个性化的教学资源库或学科教学网站,存放自己平时收集、加工或制作的教学资源、教学课件、数字讲义、研究论文、心得体会等,向全校教师开放,并定期进行更新、维护与管理,可进行互动式的网上辅助教学。
2、在校园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上,也存在不同程度的误区。有的学校热衷于搞课件的开发,动员教师做课件,但是一个教师开发的课件,别的教师并不一定喜欢用。而且,凡是制作过课件的老师都知道,开发一个课件要用多少的时间和精力?建议是否可采取下面的办法:
①购买、收集和改造。凡是教育部门配合教材发行的光盘、录像、录音、投影片、都应及时采购到位。同时还可以通过上网进入教育部的教育信息资源库、兄弟省市教育网页下载,在教育电视、卫星电视上转录各种资料讲座、课例等,还有是从国家、省、市、兄弟省市教研电教部门收集。同时,我们把购买来的课件经过编辑、增删以达到适合使用。只有在没有现成的课件给予参考借鉴时,才决定自制。
②设立教师电子备课系统。在校园网的基础上,建立教育教学素材库,广泛收集广大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的文字、音、像、图片、动画等素材,分门别类的进库,方便教师在备课的同时较快的造课件,将资源共享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化。
三、基于校园网,有效利用教学资源的若干途径
1、建立学校主页,通过主页进行知识交流和传播。
学校的主页,是外界了解学校的一个很重要的窗口,因此,在主页上可以设置“学校简介”、“校长介绍”、“校园风景”、“教师风采”、“学生天地”等栏目,以介绍学校基本设施和师资力量。除了这些栏目以外,还可以根据学校的“校本课程”、设计情况设置了几个特色栏目,实现网上教学和交流的目的。如“心理发展与指导中心”、“名师指导”等。
2、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实现现代化教学。
每个教师都可以运用网络进行教学,还可以利用网络和视频点播技术实现一个老师同时上全年级的课。教师可以自制主页,将自己在教学的过程中获得的经验形成网页的形式供其他老师和学生分享;教师还可以通过电子邮件,实现网上布置作业和批改作业。教师们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积极探索和实践,又在探索和实践的基础上进行验证和理性思索,
3、利用校园网实现资源共享
校园网中的多媒体系统管理就是对网上信息的收集和共享的管理,包括图元库建设和共享:图形素材的维护、选取与统计;素材描述记录的维护;声音库建设和共享:声音素材描述记录的维护、声音素材的统计;视频库建设和共享:视频素材描述记录的维护、视频素材的统计;课件库建设和共享:课件描述记录的维护、课件描述记录的统计;课件制作经验库的建设和共享:字、图形、声音、视频和动画文件的处理和集成为多媒体课件,包括非线性数字视频编辑系统、字幕编辑系统、光盘制作系统和课件制作工具。
4、利用校园网进行课堂教学
教师在年级办公室的终端计算机上利用电子备课系统、Internet等资源完成课堂教学的备课,并且将备课内容存储在自己的文件夹下以备上课使用。要实现校园网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必须在特定的教室(有一台服务器,一台教师机,学生每人一台学生机,形成一个局域网,服务器和教师机有各自的IP地址,而学生机要上Internet,必须通过网管服务器)里上课。学生输入自己的帐号和密码进入学生终端机,而老师则可以输入自己帐号和密码进入教师机,由于权限的设置,教师用自己的帐号登录后可以查看每个学生机的内容,但不能修改;但学生利用自己的帐号登录后只能查看和修改自己文件夹的内容和教师机共享出来的文件夹。
上课之前,教师利用校园网将存储在年级办公室的备课内容调出来,或者拷贝到教师机的硬盘上自己的文件夹中。上课期间,教师要讲解的内容不仅显示在学生机的屏幕上,也可以在投影仪大屏幕上显示出来,学生将完成的作业存储到一个映射盘上,以供教师检查和同学之间互相交流。
以上仅仅是笔者对基于校园网的中小学教育资源共享交互平台的开发与应用的初步探讨。可以说,校园网的应用为中小学教育教学提供了广阔的平台,运用好它,教育教学工作将如虎添翼。这些都有待于我们不断的研究、探索、开拓、创新,以创出一条符合中小学实际发展的教育现代化之路。
【参考文献】
1、段新焕 我校校园网的建设和应用。
一、中小学教育资源利用率的现状
长期以来,由于中小学在计划经济体制和财政拨款投入的机制下,存在教育经费投入不足、资源配置不尽合理、资产利用率不中小学现象,已经不能适应中小学快速发展的需要。
(一)中小学招生规模和发展速度增长过快,办学资源短缺
近几年,中小学的办学条件虽然得到了明显改善,但总体上看,仍然比较落后。全国普通中小学本专科招生从1998年的108.36万增至2005年的724.44万人,增幅达568%;在校本专科生从1998年的340.87万到2005年的2500万人,增幅达633%;在校研究生从1998年的19.89万到2005年的110.47万人,增幅455%,中小学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2%(资料来源:教育部发展规划司1998至2005年教育统计报告)。由于连续几年的扩招,全国在校生规模翻番,使得办学的物质条件全面趋紧,大多数学校的教学、实验、研究及其配套设施全面紧张,有的严重短缺。
(二)中小学发展定位错误,效益观念淡簿
新的历史时期给中小学教育的发展带来机遇也带来了挑战。立足现在,规划未来,抓住机遇,抢占先机,是各中小学发展的必由之路。中小学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评价标准不仅仅是占地面积大、学生人数多。我们的目标是建“一流大学”而不是建“一流大的大学”,学科方向、科研成果、学术水平才是中小学真正的标志。现在很多中小学对未来的发展更多地注重规模,存在着盲目攀比心理。许多中小学在利用自身优势、挖掘自身潜力方面稍显不足,中小学学校的智力资源和科研优势还没有得到充分合理的开发,科学技术商品化的孵化器作用还没有充分显现,许多校办企业和中小学科研优势及智力资源尚未有机结合。这一方面限制了中小学的发展,同时也造成无形资产的隐形流失。
(三)中小学教育资源利用效率不高
我国中小学教育领域,一方面存在着投入不足,另一方面也存在教育资源利用不合理的问题,比如,有的中小学一面购进大量的仪器设备,而另一面却有相当数量的仪器设备闲置或利用率低下,甚至提前报废。这些仪器设备并非都已过时,没有了使用价值,而是盲目追求高配置及计划不周造成的结果。这是一种隐性的资源浪费,往往容易被人忽视。同时,由于受计划经济模式的影响,我国中小学大都按产品设专业,按行业按地区设大专院校,致使我们这个经济不发达的国家中小学数量过量,规模过小,生师比偏低。虽然近几年该比例呈上升趋势,但仍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中小学扩招以后,热门专业往往一哄而上,毫无顾及自身的办学条件,如会计学、计算机等专业,几乎各类中小学均开设有此专业。这种违背中小学教育自身规律的短期行为,导致了严重低水平的重复,造成该类人才的供过于求,从而造成隐形的教育经费浪费与使用效率的下降。此外,一些中小学由于多校区办学,各校区办学功能划分不合理,造成重复建设,办学资源得不到有效整合和利用,运行成本明显加大。
面对有限的教育投入,如何进一步优化配置中小学教育资源,努力提高中小学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和财力资源的使用效率,力求用尽可能少的投入培养出尽可能多的符合社会需要的“产品”,以不断提高办学的效益,是一个值得深思的课题。
二、中小学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的理论分析
优化教育资源,就是提高办学效益。中小学办学效益包含两个方面,一是中小学办学的社会效益,另一个是中小学办学的经济效益。必须在坚持中小学办学社会效益第一的前提下,努力提高中小学办学的经济效益。所谓经济效益,是指社会经济活动中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消耗同取得的有效劳动成果之间的比较关系。讲究经济效益就是用尽量少的劳动消耗取得尽量多的有用成果。如果将经济学中的经济效益的概念延用到中小学教育领域,则中小学办学的经济效益,首先应该是中小学的教育投入与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教育产出之间的比例关系。这里的教育投入主要体现在中小学办学过程中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和财力资源的使用和耗费上;教育产出则体现为中小学学生接受中小学教育之后知识能力素质的提高和中小学在科学研究方面取得的成果。
在经济学中有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和总效用最大化规律。总效用是指消费一定量某种物品或多种物品所得到的效用总和,边际效用是指增加一个单位物品消费所能得到的效用。据此可以认为,教育资源使用的边际效用就是指中小学办学过程中教育资源在某一方面的投入(消耗)每增加“一个单位”(如每万元)时所引起的效用增量;教育资源使用的总效用则为中小学办学过程中在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和财力资源等各方面的消耗形成的效用总和。可以用数学语言表达如下:令x——教育资源的投入量,Ui——教育资源在第i方面投入后产生的效用,U——教育投入产生的总效用。则有:
教育资源在第i方面投入的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指随着某种物品消费量的增加,满足程度(总效用)会以越来越缓慢的速度增加,但所增加的效用(边际效用)在递减。而教育资源使用边际效用的递减规律即指中小学在办学过程中,教育资源在某一个方面的投入量增加以后,虽然在这一方面的效用和总效用均会有所增加,但在这一方面的边际效用将随着教育资源的投入而逐渐降低。
总效用最大化规律,其基本条件是符合等边际准则。等边际准则是消费者在收入固定和他面临着各种物品的市场价格既定的条件下,当花费在任何一种物品上的每一元钱所得到的边际效用等于花费在其它任何一种物品上的每一元钱所得到的边际效用时,该消费者得到的效用最大。据此,教育资源使用总效用最大化,就是在中小学办学所需投入的各方
面教育资源所产生的边际效用应当相等。
根据经济学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和效用最大化规律,中小学优化配置有限教育资源时,应做到:教育资源在用于中小学办学过程中需要投入某一方面时,不仅要看投入是否形成效用,还应当重视其边际效用;依据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对任何一个方面的投入过程中,都要及时将边际效用与其它方面的边际效用加以比较,并适时地将投入转向边际效用较大的其它方面,以提高投入效益,最终使办学效益最大化。
三、中小学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的对策
(一)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实现规模、质量、效益的协调发展
教育资源是中小学谋求发展的基础,一个学校的教育资源存量大小以及配置和运行质量,直接影响到教育质量和效益,要使中小学发展与经济发展相适应,必须高度重视中小学学科专业结构同经济建设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相适应的问题。真正做到适销对路,避免宝贵的教育资源的浪费,防止资源短缺与剩余并存的现象发生,避免人才的积压和浪费。中小学学校要积极发展社会和经济建设需要的新兴学科,高度重视发展带有前瞻性、能够引导新兴产业发展的学科;要明确自身的办学定位,面对不同层次类型专业技术人才的需要,中小学要找准位置,突出重点,使中小学学科专业能够积极主动适应劳动力市场结构,形成学科专业结构整体性优化。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改革中小学管理制度
人力资源是中小学最重要的办学资源,必须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要充分调动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制定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的激励政策,改革分配制度,较大幅度地向教学、科研骨干倾斜,加大人事制度改革力度,按事企分开的原则,加快后勤和校办企业改制进程,分离和分流富余人员,逐步扭转中小学普遍存在的行政和后勤人员严重超编的现象,使中小学有限的资源投入到与教学科研密切相关的活动中去。
(三)建立资源共享机制,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中小学的校舍、教室、实验室、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是学校的重要资源,是学校从事教学、科研最直接的物质基础和保证。首先是建立教育资源的共享机制,中小学应根据物权与事权相统一的原则,采取固定资源和共享资源相结合的配置方法。摒弃部门所有制,改变各部门小而全的状况,减少重复购置,打破过去封闭的管理模式,实现资源共享;其次是提高物质资源的利用率,中小学要充分发挥物质资源的空间效益和时间效益,把中小学教学、科研、服务社会的潜能充分发挥出来,在保证教学科研的前提下,把学校的教室、实验室、计算机房等大型仪器设备、图书馆和体育设施,实行对外开放,实现资源共享,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四)服务当地经济、促进社会发展,努力实现“双赢”
目前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相当紧张,这就要求中小学要争取利用更多的途径去拓展教育经费的来源。其中中小学科研课题与当地经济发展相结合,争取当地政府、企业界的支持不失为一个良策。中小学应采取具体措施,大力支持教师开展与社会发展问题相关的应用社会科学的研究,为当地政府出谋划策,为企业的生产、管理提供咨询,为企业的教育培训提供服务,直接参与企业的技术改造和革新,从而使中小学教育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并以此得到当地政府和企业界的资金支持。这样,不仅使人才资源得到充分的开发利用,而且使中小学教育不断把握时代脉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获得发展,实现“双赢”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重视信息化教育资源的建设
信息化教学环境具有明显的优势:增强了共享学习资源的通信功能;教育信息化离开了能适应学生信息化学习所需要的信息化教学环境,就成不了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内容。
2.努力建构信息化的新型教育教学模式
新型教学模式中的交互作用过程和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认识过程却是教学模式的构建;通过具有现代教育理念的人的主观能动性,来充分发掘教育信息化的最大潜力。
二、加强远程教育资源的建设
1.资源开发应为教师教育服务
利用资源开展教师信息技术教育,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对信息技术专业教师开展设备的使用、维修、资源的管理等教育,提高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水平。二是对学科教师开展教学应用培训,提高远程教育资源在农村中小学的应用层次。
2.资源开发应与教材开发相统一
地方教育行政人员应与资源开发部门协调统一,地方在选用教材时尽量统一、规范,资源开发部门也要考虑到地方的实际情况,多开发一些与地方教构相符合的资源。
3.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资源的开发
程教育资源除了为教学提供服务外,还应该提供学生自主学习的资源,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提供空间。
4.资源的开发应符合农村地区课程改革的需求
首先,应及时将课程改革的相关信息送到农村中小学领导和教师的手中,使他们能领会课程改革的主旨,积极改善自身教学方式、方法。其次,远程教育资源应以课程改革提倡的新理念、新方法为依据进行整合,慢慢掌握新的教学方法。
5.提高资源开发的深度和精度
提高资源的深度和精度可以从专题资源做起,教师可以找出教学中的一些共性问题,拟定一些有代表性的专题。针对这些专题,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教师、技术开发人员共同参与,制作一批专业水平高、制作精良且符合农村中小学实际的专题资源库。
6.资源的开发应考虑农村中小学某些特殊课程的教学需要
在短时间内难以补充师资的情况下,可以利用远程教育这一平台,直接将城市学校的优质课堂教学实况送到农村中小学,代替教师的教学。
三、教师的资源应用水平有待提高
1.立足农村教师实际找准自身的出发点
教师的培训者必须使他们从内心深处切身体会到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给现代化教育教学带来的无穷魅力,然后才能真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使他们自觉的投入到新课程改革的实践中来。
2.优化教师培训形式加强教师技能培训
数学作为小学教育的一门基本课程,对学生日后的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技术在教育方面的普遍应用,远程教育也逐渐成为了现代教育的标志。远程教育作为远程教育的核心,能够有效优化课堂教学。本文结合笔者自身实践经验,就远程教育资源在小学数学课堂的运用展开了一些探讨,希望对广大教师有所启发。
一、运用远程教育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积极学习的根本动力。在传统的数学教学里,大多采用板书加讲解的方式进行教学,课堂枯燥乏味,再加上数学自身的逻辑性,对学生而言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大部分学生都是谈数色变,甚至有的厌恶数学。通过数学课运用远程教育技术,教师可以开拓丰富多彩的教育资源,能有效地改善这种情况。教师通过网络和多媒体,把各种数学原理、空间结构和生活情境等通过图像或者视频,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气氛,使数学课堂更加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学生学习兴趣高涨,积极参与课堂学习。例如,在学习“角的概念”一课时,结合远程教育资源,用多媒体播放了一个小动画,在屏幕上先出现一个点,然后从这个点发射了两条射线,学生很快就明白了角的构成。然后又通过射线的旋转,使学生明白角的大小关系。通过这种方式,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运用远程教育资源,有利于突出教学重点难点
课堂时间有限,而教学内容繁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否有效地突出重点难点,是教师教学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表现。在传统的数学课堂里,教师只能依托黑板、教材和口头讲解给学生讲解相关重难点,这样的方式抽象枯燥,极大程度依赖学生自身扎实的基础和理解能力,对于能力稍弱的学生而言,就会形成学习障碍。通过远程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能够使抽象的数学原理具体化,复杂的知识简单化,道理深入浅出,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运用。例如,在教学“简易方程”一节内容时,我通过互联网,找到一段用天平演示等式概念的动画,学生很快就理解了方程式的原理,掌握了课堂知识。
三、运用远程教育资源,能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传统的数学教学需要教师进行大量的板书书写,这样势必浪费了教师宝贵的讲课时间。运用远程教育资源,能将教师从大量的板书书写中解放出来,教师只需要在电脑上进行简单的操作,就能将相关知识呈现出来,一定程度提高了教学效率。同时利用远程教育节约出来的时间,教师就能进行其他知识的拓展,增加了课堂知识密度。
四、运用远程教育资源,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小学生由于其年龄特征,生活经验有限,往往通过事物的外表来进行判断。在他们的思维活动中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能力有限。通过远程教育资源,可以使相关的数学知识和原理通过图片和动画形象的展现出来,化抽象为形象,在全方面的感官体验中,发展思维能力。
五、运用远程教育资源,能很大程度丰富学生课外知识
通过远程教育,能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使教学不再局限于教室和课堂,学生可以接触更多的知识。例如,在教学“对称图形”一文时,教室通过互联网,给学生播放对称相关的美丽景色,如,埃菲尔铁塔、北京故宫、巴黎凯旋门等,学生掌握了数学知识,也认识了很多世界闻名的建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同时学生也能通过远程教育资源进行自主学习,提供了丰富的学习途径。
六、运用远程教育资源,提高师资水平
教师对于远程优秀教育资源的搜索开发过程即相当于教师的再学习过程,对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首先优秀的远程教育资源一般都资深专家和教育学者打造,蕴含着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师借此能丰富自身教学理念。其次也可以促进教师自身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的提高。新课程改革给广大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通过远程教育资源,可以及时加强学习,一方面可以学习专业的数学知识,另一方面通过对名家课堂教学的视频的观摩,可以从中学习教学方法,开阔自身教学思维。
综上所述,远程教育资源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运用,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形成,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性。教师要积极开发探索优秀的远程教育资源,丰富教学观念,提升自身能力和水平,构建新型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小学数学;远程教育;资源;学习兴趣;教师水平
数学作为小学教育的一门基本课程,对学生日后的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技术在教育方面的普遍应用,远程教育也逐渐成为了现代教育的标志。远程教育作为远程教育的核心,能够有效优化课堂教学。本文结合笔者自身实践经验,就远程教育资源在小学数学课堂的运用展开了一些探讨,希望对广大教师有所启发。
一、运用远程教育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积极学习的根本动力。在传统的数学教学里,大多采用板书加讲解的方式进行教学,课堂枯燥乏味,再加上数学自身的逻辑性,对学生而言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大部分学生都是谈数色变,甚至有的厌恶数学。通过数学课运用远程教育技术,教师可以开拓丰富多彩的教育资源,能有效地改善这种情况。教师通过网络和多媒体,把各种数学原理、空间结构和生活情境等通过图像或者视频,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气氛,使数学课堂更加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学生学习兴趣高涨,积极参与课堂学习。例如,在学习“角的概念”一课时,结合远程教育资源,用多媒体播放了一个小动画,在屏幕上先出现一个点,然后从这个点发射了两条射线,学生很快就明白了角的构成。然后又通过射线的旋转,使学生明白角的大小关系。通过这种方式,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运用远程教育资源,有利于突出教学重点难点
课堂时间有限,而教学内容繁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否有效地突出重点难点,是教师教学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表现。在传统的数学课堂里,教师只能依托黑板、教材和口头讲解给学生讲解相关重难点,这样的方式抽象枯燥,极大程度依赖学生自身扎实的基础和理解能力,对于能力稍弱的学生而言,就会形成学习障碍。通过远程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能够使抽象的数学原理具体化,复杂的知识简单化,道理深入浅出,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运用。例如,在教学“简易方程”一节内容时,我通过互联网,找到一段用天平演示等式概念的动画,学生很快就理解了方程式的原理,掌握了课堂知识。
三、运用远程教育资源,能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传统的数学教学需要教师进行大量的板书书写,这样势必浪费了教师宝贵的讲课时间。运用远程教育资源,能将教师从大量的板书书写中解放出来,教师只需要在电脑上进行简单的操作,就能将相关知识呈现出来,一定程度提高了教学效率。同时利用远程教育节约出来的时间,教师就能进行其他知识的拓展,增加了课堂知识密度。
四、运用远程教育资源,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小学生由于其年龄特征,生活经验有限,往往通过事物的外表来进行判断。在他们的思维活动中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能力有限。通过远程教育资源,可以使相关的数学知识和原理通过图片和动画形象的展现出来,化抽象为形象,在全方面的感官体验中,发展思维能力。
五、运用远程教育资源,能很大程度丰富学生课外知识
通过远程教育,能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使教学不再局限于教室和课堂,学生可以接触更多的知识。例如,在教学“对称图形”一文时,教室通过互联网,给学生播放对称相关的美丽景色,如,埃菲尔铁塔、北京故宫、巴黎凯旋门等,学生掌握了数学知识,也认识了很多世界闻名的建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同时学生也能通过远程教育资源进行自主学习,提供了丰富的学习途径。
六、运用远程教育资源,提高师资水平
教师对于远程优秀教育资源的搜索开发过程即相当于教师的再学习过程,对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首先优秀的远程教育资源一般都资深专家和教育学者打造,蕴含着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师借此能丰富自身教学理念。其次也可以促进教师自身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的提高。新课程改革给广大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通过远程教育资源,可以及时加强学习,一方面可以学习专业的数学知识,另一方面通过对名家课堂教学的视频的观摩,可以从中学习教学方法,开阔自身教学思维。
综上所述,远程教育资源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运用,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形成,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性。教师要积极开发探索优秀的远程教育资源,丰富教学观念,提升自身能力和水平,构建新型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
作者:缪淑梅 单位:福建省霞浦县北壁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信息网络化能够促进中小学图书馆进一步为教学服务,同时也为服务师生打开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如何有效加强信息资源的范围及合理使用,进一步扩大信息资源的共享性,成为当前学校教育面临的重要教学问题之一,同时也是检验学校教育水平的重要标志。其中,图书馆的教育资源库是校园建设中的重要因素,大大地促进了教师在教学理念上的转变,从而为学校教学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持,同时也培养和发展了学生和教师的信息素养。
一、图书馆资源库的建设内容
信息资源的引进和收集是资源建设的首要步骤。建设开放、内容丰富的中小学教育信息资源库,整合各种教育资源实现网络共享与互换,是一个长期的系统性工程。就目前的教育发展现状来看,仅仅依靠学校图书馆人员以及教师的力量是很难完成如此庞大的工程,因此,在图书馆教育资源库的建设过程中,要加强自制研发并扩大资源的收集渠道,共同进行教育资源的建设。
(一)资源信息的引进和收集
在现代化社会中,网络是教育资源的主要来源,馆藏文献的数字化、教育资源的自主开发以及音频视频资料的购入等。因此要学会充分利用网络的各种服务功能,可以更方便地收集有关教育的大量信息资源。但同时网络上还存在大量的不良信息,会危害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学校图书馆的电子阅览室除了给学生提供网络服务,更要切实加强信息资源的管理和建设,促进学校图书馆教育资源的信息化建设。所以,学校图书馆要有效利用优秀网站有价值的信息进行校园网站的建设,对学生在网络上浏览的信息进行筛选和过滤,从而让学生获得最有益的信息,促进学生的学习和个人健康成长,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教育资源有多种引进方式,对中小学的图书馆来讲,可以进行开放式的资源管理,实现学校自身个性化与厂家资源库的有效整合,再利用高效的搜索引擎实现对资源的搜索和利用,更好地服务师生。部分企业会向学校提供统一、开放的搜索引擎,用来整合本地校园网、计算机、网络以及图书馆的教育资源,从而实现信息资源的开放与共享。对教育资源平台的选购是目前学校在技术上的最佳选择。
(二)信息资源的有效整理
学校图书馆的传统教学积累了大量教育资源,并且大多是以音像磁带或纸质的形式存在。对资源的整理主要包括教育教学的参考资料、图书文献、图像素材以及论文等进行数字化的整理,对原有信息资源实行再次开发和音像资料的数字化整理。
(三)信息资源的有效开发
资源开发作为资源建设的重要内容,需要由学校全体师生配合图书馆共同进行,真正开发出适合教学需要的实际资源。此外,教育资源的开发还需要教师和图书馆人员具备必要的信息技术知识和素养,以及教学资源开发的能力。教师需要经过一定的技术与技能培训,有效掌握计算机的操作技能,真正结合教学的资源和实践经验,进行教育资源的开发工作。在软件条件许可的条件下,中小学可以有效组织教师根据教学的实际需求来编写并开发教学中需要的资源,让他们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对各种教学素材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类和整理。另外,对有个别需求的内容要进行精心的制作和设计,形成学科的教育资源库,便于教师的教学应用,更好地符合学生的个性化学习。
二、图书馆资源库的具体建设措施
中小学的图书馆资源库是知识交流与再创造实现的动态库,它可以为教育资源库提供全面的信息支持,主要包括教学工具、媒体素材、文献资料和案例等,整合素材资源,呈现给学生真正的主体性学习资源,而不是素材的简单堆积,从而为教育原始素材的整合、提炼以及集成提供了有效的思路。实现教师和馆员专业发展、课程改革和资源发展的开发策略,进而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不断提高信息和资源的筛选、搜集及应用的能力。
(一)设计符合教学改革的资源库
学校的图书馆资源库要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努力构建新课程资源的网络化目录索引,从而实现目录索引应用形式的网络信息资源。
中小学图书馆教育资源库的建设,必须要有效改进传统意义上的资源分类结构,充分考虑资源的储存与表现形式,更要注重教学的内容及方法,尤其是基础教育的标准要一致。例如,资源管理平台、数据库以及内容的开发等学校基础教学资源的建设,使其具有共享和搜索的基本作用,从而方便学生及教师对图书馆相关信息资源的搜索和利用。
(二)设置高效方便的信息导航功能
高效、科学的导航功能能够帮助广大师生进行快捷方便的信息资源检索,并通过一定的栏目模式、类型方式、知识点模式等网络浏览进行资源查找。便捷的导航系统需要以及一定的认知理论,对学习实行有针对性的设计安排。因此,一定要重点突出主导航线,体现多种渠道的访问功能,其次要注重导航灯提示功能,有效增强用户的定位意识,从而真正提高用户的学习效率。
(三)高效的资源搜索引擎
多媒体的教育资源库含有大量的资源,可以为用户提供有效的检索工具来获取有价值的信息资源。而检索应该含有关键词、名词、复合检索、知识点以及浏览方式等检索查询方式,更好、更快地进行资源检索。另外,检索系统不仅要支持校内资源库的检索,也要支持网络上的搜索,教师与学生只需要输入需求的条件,系统就能够自动搜索到网络或资源库中的最符合用户需求的信息资源,有效提高了自愿搜索的自动化和搜索效率,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人力资源,提升了工作效率。
(四)分布式的资源管理模式
信息资源的目录集中管理与分布存储的资源管理系统,有效解决教育资源的整合问题。大多资源的管理系统会支持不同资源数据库的共享,以及不同规模的教育信息交换,从而实现网络教育资源的搜索采集,并提供面向个性化服务的资源应用环境。可见,分布式的存储能够促进中小学图书馆的教育资源建设的高效完成,有利于充分发挥各种资源的价值。
(五)开放式的资源管理
资源库不是信息资源的交单堆积,是开放、动态、具有灵活重组能力的资源管理模式。教师可以随时添加有效的信息,并运用到教学资源库的实践应用中,图书馆人员可以对师生的动态内容进行不断地充实和完善,丰富图书馆的资源,将最有价值的教育信息资源实现共享,更好地服务于教学活动,最终使中小学图书馆的教育资源库不断发展和进步,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教育资源库,促进中小学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三、图书馆资源库的有效管理
(一)制定发展计划,构建系统的建设框架
对大部分中小学的图书馆来讲,教育教学信息资源库的有效建设可以依照“交流为辅,购买为主,开发为补”的发展原则进行阶段性的发展规划。从宏观层面上来看,中小学图书馆可以建立地区间、校际间以及跨省市进行合作;从围观层面上来看,中小学可以对图书馆于不同学科的教师进行合理分工,并通过多种渠道采集信息,进行课件的编制。最终保证教学信息的更新、丰富和完善。
(二)以实际运用促进发展
图书馆的教学信息资源库是否能充分发挥自身的效益,关键在于它是否能在学校教学应用中真正体现出来。所以,教育信息资源库的建设不是学校教育教学的最终目的,而是要将教育资源库的信息资源真正运用到教学的过程中,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不断进行补充和完善,从而更好地适应教学的发展要求。需求是教学中最好的学习动力,所以中小学图书馆应该尽可能地引导教师和学生对教育信息资源库进行广泛的使用,进一步发挥图书馆教育资源库的积极作用。可见,也只有在教学的实际应用中,才能真正建设并发展教育教学信息的资源库。
(三)加强师生的教育培训
硬件设备是基础设施,资源才是建设的核心,而人才是教育的关键所在。所以,要格外注重学生、教师以及教育教学管理人员的个人素质,定期对他们进行必要的信息技术培训。在获得学校领导的配合与支持的条件下,学校图书馆需要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培训、课程、计划和适当的考核制度。与此同时,还要对全校教职员工划分一定的层次,进行不间断的计算机培训,为广大学生设置信息技术课程,从而让教师真正熟练地掌握计算机的操作技术,更好地熟悉网络教学与学习应该具备的基础性知识与技能,不断培养自身对信息的获取、处理和交流的能力。此外,还要组织不同学科教师对教育信息资源的技术要求和分类进行必要的教育学习,促进他们对资源数据特性、分类的认知与了解,从而为中小学图书馆教育资源库的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促进学校教学的健康、可持续性发展。
综上所述,网络资源的建设已逐渐成为当前学校资源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趋势,为广大的师生提供了多姿多彩的信息资源。学校的教育资源库建设是项复杂而持久的系统工程,因此教育信息的现代化不仅仅是现代化的硬件操作,而是软件与硬件相结合的作用。中小学图书馆只有更好地完成对教育信息资源的收集、整理以及开发,再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针对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对图书馆的教育资源库建设实行有效的管理,促进自身的发展,推动教育教学的进步,实现学生个人的健康、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欣.中小学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思考[J].图书馆论坛, 2007(03).
[2]黄越祥.尝试——信息技术学习的阶梯[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7,(8).
[3]魏健.以教育资源库建设促进教育信息化[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7(2).
[4]黄红梅.国外中小学信息素质教育对我国图书馆工作的启示[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8(5).
教材是教学的依据和准绳,当前各地学校所使用的教材版本不统一,远程教育资源没有顾及到各种版本的教材。因此,现行教材不能与远程教育资源同步,影响到了远程教育资源在农村中小学中的应用。从目前情况看,远程教育资源与教材完全匹配或基本匹配的不多,能在课堂上直接使用的资源更少,大多数资源必须经过较大的修改后才能使用,从而增加了远程教育资源应用的难度。
2.基础设施薄弱,远程教育资源缺乏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为农村中小学配置了微机室、多媒体教室和白板教室的电教设施设备,但都集中在农村中学和中心小学,对于经济较落后的农村中学和偏远小学来说,只是个奢望。另外,能够直接使用的教育资源较少。一般的学校除了配套的教科书以外,其他的补充内容大多数是教师在网上搜索、精心筛选得来的。学校没有专门的机构和人员收集和整理远教资源,致使学校远程教育资源比较缺乏。
二、改变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资源建设的思考
现代远程教育以其特殊的优势成为教育发展的必然,对教育的发展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那如何运用,让它真正为教育发挥作用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加强领导,建章立制,促进教师参与
要改变学校主要领导不重视远程教育的态度,要将远程教育发展纳入地方社会发展的规划中,要认识到远程教育是实施和推动教育现代化和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鼓励教师积极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在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要加强考核力度,做到有奖有惩,促进教师积极参与。
2.明确目标,统筹规划,构建学校基础信息化应用体系
建好学校网络中心、网站,共享远程教育优质资源,构建学校教育信息网络平台。逐步实现教育、教学和管理的数字化与网络化;初步形成教育教学、管理服务和远程教育服务三者互联互通的网络体系。
3.提供配套资源,分类存储,实现资源共享
目前、远程教育卫星数字专用频道已免费向农村中小学提供教育类的资源,尽管如此,适合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的资源仍显不足。所以,要进一步加快资源建设,要整合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来开发,让教育资源系统化,把接收到的资源分类别存储,以便于广大教师、学生能在较短时间内查看到所需资源。要充分利用学校网站和各地丰富的教育资源,建设远程教育资源信息库,让更多的教育资源通过远程教育系统形成流畅的信息流,从而达到充分利用资源、共享资源的目的。
4.资源开发应为教学服务、应与教材相统一
资源与教材相统一是扩大资源应用面的前提,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应与资源开发部门协调统一,多开发一些与地方教材相适应的资源。在资源开发过程中要随时关注相关信息,及时了解各地区的实际情况,使资源及时更新,要确保资源的开发始终与教材保持同步和一致。
5.资源的开发应符合当前课程改革的需要
随着新课改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在结构、类别、内容、目标及编写体系上也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中小学远程教育资源应以课程改革所提倡的新理念、新方法、新观点为理论依据进行整合开发,教师在使用这些远程教育资源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必将慢慢领会新课程改革所提倡的新的教学理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