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04 09:26:15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电路基础教学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二、改进实验方法,培养实际操作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职业素养
《电路基础》课程是我校网络技术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课程,也是本专业学生参加高职考试的考试科目。无论学生将来选择就业还是升学,《电路基础》作为理论基础课程,在思维与理论基础上都对学生的未来具有很强的指导性。所以我校很重视《电路基础》教学。学习《电路基础》需要有一定的数学和物理基础,由于本门课程是理论基础课,比较抽象难懂,而中职学生基础相对较差,实际教学中存在很大难度。改进教学方法,总结直观规律,最终达到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就显得尤为重要。
我校的电气化教学多媒体教学程度高,但《电路基础》就像高中的数学课,不得不较多沿袭传统教学方法,因为图片的直观打入视线并不能很好的锻炼思维,学生也不容易跟着老师的思路走,可是传统的教学方式又容易让学生感到乏味而失去兴趣,所以要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总结出教材上没有写出的规律,或者将已有的规律换种表达方式,没有实验可以采用仿真教学系统与理论相结合,才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仿真软件让抽象变直观
例如,三极管放大电路的教学,学生对放大原理理解不好,做出的实验就会有问题,学生不懂各路电阻对三极管放大状态的控制,那么教师就可以在仿真软件上做调整指导:调整基极电阻R1的大小可以改变放大倍数减小R1阻值增加基极电流可以增加集电极电流,(Rb对基级起限流作用。)同时减小集电极电阻R2、增加负载电阻R3能够增加一些电压放大倍数。选择三极管的β值高一些,可以提高放大倍数。加大输入信号,可以提高输出信号。提高电源电压也可以使输出量增加。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电子产品的更新速度飞快,那么数字电路的设计无论从成本上还是速度上更是依赖于仿真软件的应用,所以从模拟到数字电路的教学都应该重视仿真软件。
二、学生分组讨论总结规律,印象深刻。
对于初中物理基础基本为零的中职生来说很多教材上已经总结的规律仍然不容易理解,所以,通过分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观察例题和习题判断结果的规律,从新总结出方法和规律,直观易掌握,教师再加以指导和订正,学生会在自身参与中学会规律,印象深刻。
例如反馈类型的判断。学生先习得教材的表述,再把老师给的例题和大量习题答案拿来观察,发现相同点,小组成员讨论,然后得出如下规律:
判断电压、电流反馈看输出,信号反馈端和信号输出端如果在同一电极的就是电压反馈,不在同一电极就是电流反馈。判断串联、并联反馈看输入,反馈加入端和信号输入端如果在同一电极的就是并联反馈,不在同一电极就是串联反馈。正反馈、负反馈用瞬时极性法。对于电压电流,串联并联反馈的判断,这个方法更直观,学生们更容易习得,对于中职的学生来说认识和利用知识更重要,因为他们以后更多在操作层面工作,如果没有这样直观的规律总结,恐怕会把更多的学生拒之理论的门外。这属于对已有规律的“升级”。
三、深挖教材,才能总结出更多规律,既能便于学生记忆,更加深理解。
在三种不同接法的放大电路的教学中,需要熟记每种电路的输入级和输出级共射极电路的公共极是发射极,输入极是基极与发射级,输出极是集电极和l射极;共基电路的公共极是基极,输入极是基极与发射级,输出极是集电极和基极极;共集电极电路的公共极是集电极,输入极是基极与集电极,输出极是集电极和发射极;学生容易记混,可以总结出如下基本规律(便于记忆):输入极总有基极;输出极总有集电极。共什么电路其输入极和输出极总有那个公共极!或者更简单的“b不出c不入”最是简单明了。
四、既要利用好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更不能全面依赖它。
现在我们通常所说的多媒体教学是特指运用多媒体计算机并借助于预先制作的多媒体教学软件来开展的教学活动过程。
运用多媒体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可以使教学突出重点、淡化难点,提高教学质量,可以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信息技术素养,可以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水平和学习的成功感。这些优点足以让人们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基本代替了传统教学手段。这一学科也有些图片可以通过多媒体的演示。
但是,电路课更应该重视多媒体带来的问题和弊端。而众多弊端中,刨除教师水平不够致使课件不适合课堂教学,最大的问题是:过分的依赖多媒体教学,轻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部分教师没有理解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内涵,认为只要使用了现代教学设备,就是进行了多媒体教学。因而在教学中没有注意把媒体与教学内容充分整合,过分依赖媒体技术,不重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作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是课件的放映员,学生成为缺乏活力的观众。这样就难以发挥多媒体的巨大功能。
一、引言
随着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现代网络教育出现并日趋普及,现代教学在观念、内容和手段上都发生了变化。学生在现代网络教育中的角色,已经不仅仅是学习过程中的“听众”,而应该成为学习过程的“参与者”。这一点在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的电路课程学习中显得尤为重要。
二、电路基础网络课程教学设计总体框架
网络课程开发的关键是认真做好网络课程的教学设计。在电路基础网络课程中,学生首次接触到电路基本物理量、欧姆定律、电压源和电流源等专业概念,这些概念较为抽象,如果学生对这些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入,将会对后续知识的学习造成困难。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中既有电路基础的基本理论、基本定律、基本概念,又有工程技术上的一些分析思想和方法,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时存在着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由于电学科迅速发展,该课程内容繁多,同时又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因此在本课程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必须遵循最优原则。教学设计由学习需要分析、教学内容分析、学习目标确立、教学策略制定、教学媒体的选择、教学效果评价、反馈修改这七个步骤有机整合构成,如图1所示。
三、设计思路介绍
1.学习需要分析
学习需要是指学习者学习方面目前的状况与所期望达到的状况之间的差距,也就是学习者目前水平与期望学习达到的状况之间的差距。我院是高职高专类高校,在制订教学计划时把这门课程放到了一年级新生班,新生通过高中的知识储备,具备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对于电路网络课程来讲,期望学生达到的状况是进一步深化学习,全面掌握电路基础知识,如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几种典型电路和电路的暂态分析,然后在此基础上,熟练掌握电机与控制部分,最后了解电工的测量与供用电等实用技术。
2.教学内容分析
教学内容就是指为实现教学目标,学习者系统学习知识、技能和行为经验的综合。我们在网络课程中采用“双证融通”的教学模式,把教学内容与中级维修电工的国家职业技能(电路部分)要求相融通,便于学生在课程学习的同时取得相应的技能证书。本课程对照维修电工的典型工作环境来设计课程的每一个项目,通过每一个项目的学习,学生可以完成职业的一个典型的综合性任务;通过若干个相互关联的所有子项目的学习,使学生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理论到实际应用地循序渐进地学习,同时各个内容之间相对独立,方便学生任意选择学习内容。
3.学习目标确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使用常用电工仪器仪表对电气线路进行测量,对交直流电气线路进行分析,初步具备中级维修电工(电路部分)的职业技能,具备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培养辩证思维和严格的科学作风,具有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具备一定的电气技术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为后续的专业职业能力培养打下扎实基础。
4.教学策略制订
教学策略一般定义为对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教学活动的程度、方法、形式和媒体等因素的总体考虑。本课程的教学策略以工程实例为主,以工作过程为中心,采用任务驱动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所以我们应把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分几个项目模块,每个项目下设若干子项目。教师应以项目作为载体,在完成每一个实训环节的过程中帮助学生获取经验性知识,并渗透理论知识的讲授,在完成数个任务的基础上,再拓展相关技术理论知识,最后以技术理论知识指导各项目的完成。教师应通过资讯(教师布置工程项目任务、学生收集资料)决策(师生共同分析案例、讨论解决方案)计划(设计工作过程、确定工作步骤、拟定检查与评价标准)实施(学生完成工作任务、共同分析并解决问题)检查(工作完成后学生按照评价标准自检)评估(学生演示并介绍完成过程,教师检查并提出建议)等六个环节组织教学,拉近理论与应用的距离,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以利于拓展学生的创新思路。
5.教学媒体的选择
媒体是指信息在传递过程中,从信息源到受信者之间承载并传递信息的载体或工具。教学媒体是承载和传播教学信息的载体和工具。教学设计中决定教学媒体选择的因素有: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它们对选择什么样的教学媒体来传递学习经验具有重大影响,有些媒体激发学生的记忆,有些适合用来演示某种技能,有些适合理性经验,有些适合感性经验,学习者的感知、接受能力、知识状况、智力水平、认知风格、先前的经验、兴趣、爱好、年龄等,都对媒体的选择有一定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选择与运用教学媒体考虑媒体与教学内容的统一性、媒体与教学方法的协调性、媒体与认知水平的相容性。本网络课程主要采用文本、图像和动画三类教学媒体,以文本为主要教学信息表达形式。
6.教学效果评价
教学设计效果评价主要采用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两种形式。过程性评价是在某项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为使活动效果更好而不断进行的评价,教师通过它能及时了解阶段教学的效果和学生学习的进展情况、存在问题等,以便及时反馈、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工作。
本课程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而且关注完成学习任务的全过程,注重过程评价。在教学组织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应共同对项目实施中的工作态度、协作精神、创新发挥、完成结果等进行成绩评定。教师对教学评价应做到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并更多地关注学生自身的发展,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动力。在此设计中采用学习完电路基础网络课程后,安排过程性测验和总测验两种形式,以测试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7.反馈修改
反馈修改是教学设计过程中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学设计成果趋向完善的调控环节。通过反馈渠道,教师能及时了解阶段教学的效果和学生学习的进展情况、存在问题等,从而不断优化教学的内容和方法。
四、结语
一个良好的教学设计是网络课程成功开发的一半。本文详细介绍了电路基础网络课程的设计步骤:学习需要分析、教学内容分析、学习目标确立、教学策略制定、教学媒体的选择、教学效果评价和反馈修改,并对这七个步骤进行逐一分析与设计,然后把它们有机地整合在一起,确立电路基础网络课程的教学设计内容,为网络课程的制作提供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杨振坤等.电工电子网络课程的体系结构与实现技术[M].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2.
[2]历善亨.电工学教学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与应用[J].上海海运学院学报,2002.4.
《电路基础》是我国高职教育中电气自动化技术已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行业同行课程之一,是电专业的基础性课程,掌握好这门课程的知识对于该专业的深入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电路基础》教学的培养目标
(一)理论知识上的目标
我国高职院校进行《电路基础》教育是具有一定针对性和目的性的,具备明确的培养目标。这种目标又分为三个层次,从理论知识层面上来看,主要是为了使学生们掌握电压、电流以及功率等电量的测量方法;可以对交直流电路的知识加以理解,并能够独立使用KCL、KVL以及戴维南定理等相关方法进行交直流电路的分析;并了解变压器的基本参数和测量原理,学会一些变压器维修的基本内容。
(二)职业技能上的目标
职业技能上的目标则主要可以分为职业专门技能目标和职业关键技能目标两种。在职业专门技能目标上重视学生们对万能表和电压表等实际工具的使用,以及可以测试一般的交直流电路并可以安装车间照明线路等技术性手段。要求学生们可以在实际应用中发现问题并能够解决问题。而职业关键技能则是指学生们要具有收集、整理相关资料,在常规的电气线路上可以提出合理建议和方案,并能完成自己的任务,对自身的完成情况予以评价分析的能力。
(三)综合素质上的目标
综合素质上的目标则是除了相关理论知识和技能知识学习之外的教育和辅导,要在《电路基础》教育的同时培养学生们的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促使学生们形成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等多种综合性素质,让学生们拥有科学的人生追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转变教学观念,注重对学生们实际能力的培养
(一)坚持以学生为中心
高职院校中的《电路基础》教育将对相关专业的学生培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相关技能的基础上和知识理论上都将为学生们提供重要的基础教育。因此,高职院校一定要做好相关的教育工作,保证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在进行《电路基础》教学时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认清社会发展的形势,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电路基础》课程注重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教师要采用适当的教学手段,为学生们创造一个适宜的学习氛围,吸引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学习。同时,还要注重对学生们潜能的挖掘,最大限度的提升学生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要以实际应用为依准
与此同时,《电路基础》教育一定要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要与维修电工和国家要求的职业技能融合起来。高职院校对于该类专业的学生教育时,不应仅仅注重学生们技能证书的获得,更要关注学生在每一个课程项目以及每一个细节性知识上的学习。通过设置相应的课程项目来检测学生们是否能够掌握相应的实践技能,来促使学生们可以获得维修电工的职业水平和能力。
(三)更新落后的教学理念
此外,相关的教师还要积极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突破落后的学科体系教学框架,融入任务驱动和离实一体化的项目科程理念。可以将相关的知识内容分解成各个学习任务模块的形式,并改进教学手段,创建一个适合学生们学习《电路基础》的学习情境,使学生们可以做到理论知识与实际技能的结合。在此过程中,老师要扮演好学生的开导者、学生的指路人的角色,帮助学生们形成相应的职业习惯和操守。
三、改进课程教学模式,加强实例教学的引入
(一)明确学生的培养目标,通过技能实例来加强学生的学习
同时为了发挥《电路基础》课程教学的作用,还要积极改进课程教学模式,在进行教学时注重对实例的引入。通常情况下,本课程的教学和学习都将以工程实例为主,要以构建主义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为基础并以工作过程为中心,采用任务驱动的理实一体化教学。在此过程中,一定要明确学生的培养目标,通过技能实例来加强学生们的学习和掌握。
(二)采用模块化的课程框架
《电路基础》课程的内容比较繁多,为此可以采用模块化的课程框架来进行先关教学任务的完成。这种方法下,可以将课程全部集中在一体化教室进行,将知识内容划分为若干模块,并在模块下在具体细化为若干部分。教师要以这些具体步骤为主要立足点,通过学生们完成各个细节任务的过程来渗透相应的知识,往往在进行完所有的任务后,学生们也就掌握了相应的学习内容。
(三)将职业技能与相关的素质教育渗透到教学当中
与此同时,教师还要在进行《电路基础》教学时将职业技能与相关的素质教育渗透进去。教师可以通过布置相应的任务使学生们去收集相应的资料,由师生共同分析决策,再经由设计方案、学生们具体去实施并检查成效进行自我评估。在此过程中可以使学生们将理论与实际向连接起来,掌握好实际的能力,并通过这一些列活动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提升学生们对于《电路基础》的学习热情《电路基础》是我国高职教育中电气自动化技术已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行业同行课程之一,是电专业的基础性课程,掌握好这门课程的知识对于该专业的深入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电路基础》教学的培养目标
(一)理论知识上的目标
我国高职院校进行《电路基础》教育是具有一定针对性和目的性的,具备明确的培养目标。这种目标又分为三个层次,从理论知识层面上来看,主要是为了使学生们掌握电压、电流以及功率等电量的测量方法;可以对交直流电路的知识加以理解,并能够独立使用KCL、KVL以及戴维南定理等相关方法进行交直流电路的分析;并了解变压器的基本参数和测量原理,学会一些变压器维修的基本内容。
(二)职业技能上的目标
职业技能上的目标则主要可以分为职业专门技能目标和职业关键技能目标两种。在职业专门技能目标上重视学生们对万能表和电压表等实际工具的使用,以及可以测试一般的交直流电路并可以安装车间照明线路等技术性手段。要求学生们可以在实际应用中发现问题并能够解决问题。而职业关键技能则是指学生们要具有收集、整理相关资料,在常规的电气线路上可以提出合理建议和方案,并能完成自己的任务,对自身的完成情况予以评价分析的能力。
(三)综合素质上的目标
综合素质上的目标则是除了相关理论知识和技能知识学习之外的教育和辅导,要在《电路基础》教育的同时培养学生们的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促使学生们形成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等多种综合性素质,让学生们拥有科学的人生追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转变教学观念,注重对学生们实际能力的培养
(一)坚持以学生为中心
高职院校中的《电路基础》教育将对相关专业的学生培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相关技能的基础上和知识理论上都将为学生们提供重要的基础教育。因此,高职院校一定要做好相关的教育工作,保证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在进行《电路基础》教学时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认清社会发展的形势,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电路基础》课程注重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教师要采用适当的教学手段,为学生们创造一个适宜的学习氛围,吸引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学习。同时,还要注重对学生们潜能的挖掘,最大限度的提升学生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要以实际应用为依准
与此同时,《电路基础》教育一定要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要与维修电工和国家要求的职业技能融合起来。高职院校对于该类专业的学生教育时,不应仅仅注重学生们技能证书的获得,更要关注学生在每一个课程项目以及每一个细节性知识上的学习。通过设置相应的课程项目来检测学生们是否能够掌握相应的实践技能,来促使学生们可以获得维修电工的职业水平和能力。
(三)更新落后的教学理念
此外,相关的教师还要积极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突破落后的学科体系教学框架,融入任务驱动和离实一体化的项目科程理念。可以将相关的知识内容分解成各个学习任务模块的形式,并改进教学手段,创建一个适合学生们学习《电路基础》的学习情境,使学生们可以做到理论知识与实际技能的结合。在此过程中,老师要扮演好学生的开导者、学生的指路人的角色,帮助学生们形成相应的职业习惯和操守。
三、改进课程教学模式,加强实例教学的引入
(一)明确学生的培养目标,通过技能实例来加强学生的学习
同时为了发挥《电路基础》课程教学的作用,还要积极改进课程教学模式,在进行教学时注重对实例的引入。通常情况下,本课程的教学和学习都将以工程实例为主,要以构建主义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为基础并以工作过程为中心,采用任务驱动的理实一体化教学。在此过程中,一定要明确学生的培养目标,通过技能实例来加强学生们的学习和掌握。
(二)采用模块化的课程框架
《电路基础》课程的内容比较繁多,为此可以采用模块化的课程框架来进行先关教学任务的完成。这种方法下,可以将课程全部集中在一体化教室进行,将知识内容划分为若干模块,并在模块下在具体细化为若干部分。教师要以这些具体步骤为主要立足点,通过学生们完成各个细节任务的过程来渗透相应的知识,往往在进行完所有的任务后,学生们也就掌握了相应的学习内容。
(三)将职业技能与相关的素质教育渗透到教学当中
与此同时,教师还要在进行《电路基础》教学时将职业技能与相关的素质教育渗透进去。教师可以通过布置相应的任务使学生们去收集相应的资料,由师生共同分析决策,再经由设计方案、学生们具体去实施并检查成效进行自我评估。在此过程中可以使学生们将理论与实际向连接起来,掌握好实际的能力,并通过这一些列活动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提升学生们对于《电路基础》的学习热情
最后,为了使学生们可以更好的去学习《电路基础》,教师还要努力提升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们对于这门课程具备了兴趣才能使学生们以更高效率的状态去进行学习。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更关注学生的自我发展,要激发学生们的潜在学习动力,在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提升自身的教学质量和效率。
《电路基础》是电力方面的基础性知识,相关专业的学生一定要扎实掌握。并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学生们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根据社会的发展变化,来对相关的教学课程予以调整。今后的教育应更体现在学生的全面发展上,教师应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跟上时展的脚步,积极转变自身的教育观念。高职院校要注重该课程方面的教育,培养出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王玉,高心,徐利梅,曹继列,邵仕泉,刘兴文. 民族院校电机学课堂教学的改革与探讨[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S1)
[2]陈爱群,吴秋平. 浅析在高职《电路基础》课程中运用“现象导向教学法”的意义[J]. 教育教学论坛. 2011(04)
最后,为了使学生们可以更好的去学习《电路基础》,教师还要努力提升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们对于这门课程具备了兴趣才能使学生们以更高效率的状态去进行学习。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更关注学生的自我发展,要激发学生们的潜在学习动力,在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提升自身的教学质量和效率。
《电路基础》是电力方面的基础性知识,相关专业的学生一定要扎实掌握。并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学生们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根据社会的发展变化,来对相关的教学课程予以调整。今后的教育应更体现在学生的全面发展上,教师应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跟上时展的脚步,积极转变自身的教育观念。高职院校要注重该课程方面的教育,培养出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Key words: Circuit foundation Teaching reform teaching quality LabVIEW
《电路基础》是高等院校电类相关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课程主要讲授电路的基本规律和分析方法,是后续专业基础《模拟电路》、《数字电路》等课程的学习基础,也是学生从事具体技术工作的重要理论基础[1]。由于该课程与中学阶段物理知识的衔接存在跨度大,内容抽象,理论知识不易理解理解等诸多问题,学生在学习时普遍感觉难度大,难掌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普遍感觉课程的教学进度滞后,教学学时紧张,教学难度大。因此,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抽象的理论知识,并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需要借助现代仿真软件的优势,在理论教学中适当引入虚拟实验,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另一方面,可以将抽象的理论知识与实际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为此,课题组在电路基础的课堂理论教学中,适当引入用LabVIEW图形化编程语言开发的实验实例,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1 LabVIEW简介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以及虚拟仪器技术的发展,虚拟实验系统也随之得到发展。LabVIEW(Laboratory Virtual instrument Engineering Workbench)是一?N图形化的编程语言和开发环境,它被工业界、学术界和研究实验室所接受,并且广泛应用,被公认为是一种标准的数据采集和仪器控制软件[2]。于是利用LabVIEW软件便可以仿真完成《电路原理》这一门课程的大部分实验。而且作为一项重要的实验教学手段,虚拟实验系统可以提高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效率和质量,在实验中充分实现人机结合;其次,它能够更好的完善实验教学结构,且虚拟实验系统有较强的交互性和实时性,激发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同时虚拟实验系统还可以减少购买实验设备的开支,以及能够节省相关的人力和物力。
2 LabVIEW在理论教学中的应用
变压器是利用互感实现从一个电路向另一个电路传输能量或信号的一种器件,理想变压器是一种特殊的无损耗全耦合变压器,它是由实际变压器抽象成的理想电路元件,是对互感元件的一种理想化抽象。理想变压器任何时候吸收的功率恒等于零,说明理想变压器既不储能也不耗能,而只是起变换参数的作用[3]。
由于学生普遍对不可见的磁场比较陌生,因此学生对这一部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容易出现困难。为此,利用LabVIEW软件设计了变压器的仿真实验,根据实验设计要求在前面板中设置4个数值输入控件用来设定幅值、频率以及原线圈匝数和副线圈匝数。设置两个数值显示控件用来显示输入、输出电压的有效值U1、U2。再设置两个波形显示控件,用来观察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的波形变化[4]。变压器虚拟实验的面板设计如图1所示。
程序框图设计好后,进入前面板,对数值输入控件进行赋值,再选择需要测量的波形,点击运行,即可得实验结果。正弦波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从运行结果可以很直观地观察输入信号波形与输出信号波形的对比情况,教师在课堂上讲授本部分理论知识时,配合该虚拟实验演示,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学习和掌握。
中图分类号:G43 文献标识码:A
一、教学观察投影图示培养学生思维想象的能力
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只是建立在抽象思维的基础上,自我也无法判断其"想得"正确与否,而电化教学却是有化想象为直观的特点,它能通过多种电教手段,把抽象的文字叙述,化为可见的形象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立刻被色彩鲜明,生动形象的画面所吸引,置身于电子技术之中,使学生的思维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在五彩缤纷的电子世界中激荡,更形象更深刻地看到了电子技术知识和广泛应用,这样就在学生心中撒下了为祖国而学习的种子。调动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启迪了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培养了学生学习《晶体管电路》的兴趣。
一堂电教课不但要传授知识,还要培养学生思维想象能力,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如何生动地导入新课,而不是直接提出课题,具体方法因题而异。笔者认为:可以用电化投影演示导入。总之要以调动学生积极性,集中注意力为目的。以教材中PLC串联谐振一节为例。提问:
(1)以电流为参照矢量分别在自备玻璃板(便于投影仪检查结果)上画纯电阻、纯电感、纯电容的矢量图。
找三名同学将绘制制版结果分别在投影仪映出展示在银幕上,学生集体评改、找出正确矢量图。加深对RLC各矢量图的理解和巩固,懂得各元件单独接入正弦交流电路中电流、电压的相位关系,为导入新课奠定理论知识基础。
(2)以电流为参照矢量将RLC串联起来的矢量图如何绘制?质疑后学生开始动脑构思绘制,绘制后、多找几名同学分别将结果用投影仪展现在全班同学面前,众人评议,选出正确的矢量图:(如图)
用投影仪检查正确方案:
总结:在不同条件下会出现三种不同的矢量图,标志着三种不同性质的电路:
①为感性电路;
②为容性电路;
③为电阻性电路。
前两种性质的电路已讲述过,③性质的电路就是本节所讲的RLC串联谐振时必备条件,只有在此种情况下电路才能发生谐振(由此导入新课)。
用电教的手段复习旧知道导入新课,学生接受新知识程度明显提高。经过试验一堂课下来后,有85%的学生能当堂讲清楚课堂所授内容,18-32%的同学能完整地叙述这些投影矢量图产生过程,89%的同学能说出其矢量结构含义和串联谐振条件。
二、采用电教手段提高课堂效率,加大课堂密度,用更多时间练习巩固新知识
由《晶体管电路基础》教学特点所决定,在课堂上往往出现这样几个问题,首先是理性性强,为使学生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需在课堂预习十分左右,这就得巧妙设计课堂时间分配,纠正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单纯浏览教材,积极引导--阅读--钻研--思考良好的预习方法。预习时先以投影形式将阅读提纲展示在银幕上(并非普通的陈述教材内容的阅纲,而是具有一定难度,有助加深理解教材内容的思考题)。如:在"半导体基础知识"这节
(一)导体、半导体、绝缘体;
(二)物质的原子结构;
(三)杂质半导体,结合本节内容给出阅读回忆旧知识加深思考题:-铜、铅、云母、陶瓷、锗、硅都是哪类物质?虽然同学很快的会说出铜铅是导体,云母、陶瓷是绝缘体,对硅、锗元素就认识不清,在回答这些问题时头脑会深思什么是导体、绝缘体,硅锗属于哪类物质?这样学生就会带着问题加深阅读理解内容,从①中推理一定隶属于半导体。②查化学元素周期表:硅锗为几价元素?(这一思考题是弄清本节(2)、(3)问题),这样的思维题将每个学生引入一定的思考范围,以减少盲目性,使学生思维有路,即巩固旧知识又预习了新知识。其次是图示(物质结构、二极管、三极管示意图,晶体三极管输入、输出特性曲线及放大电路原理等图)多,在课堂上画一张图时间长,量又大。过去解决的办法是先画在小黑板上或在课堂上画出,即费力又误时,使用不方便又不易保存。采用电教手段后,我根据教学内容,制作彩色,黑白投影片,来帮助教学,迅速有效地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扩大了课堂教学容量,可用大量的时间做巩固练习。
三、采用电教手段,有效地讲解与实践有关的专业知识,即提高教学效果,又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在《晶体管电路基础》的教学中,许多知识都涉及到其他知识和电子设备的实践知识,而且这些知识一般都是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对他们要讲细、讲透、分析清、总结好是必要的,但不要讲得过细过多,学生的大脑兴奋点不易集中,也不易抓住重点;过细,学生依赖老师讲授,不动脑思考,被动的接受知识。
要精讲,精讲与一 般讲课不同,不是照本宣科或少讲,要用精练而概括的语言把重点或难点讲透,一定要抓住难于接受的内容,抓住学生易于混淆的内容,抓住学生中带共性的内容精讲,学生听得即认真,又可以克服他们阅读不思考预习不质疑的毛病。如《晶体管电路基础》一书结束后,需要选讲各类放大器功能,综合应用到实际电子线路中(选晶体管收音机电路为宜)就不用范范重复讲解,此内容正是电教手段大显伸手的良好时机,可将各部放大电路单一绘制构成组合投影片,最后将全部工作原理图展示在银幕上。使学生进入身临其境的直观状态,清晰地看到组合电路中的各放大器,同时还可以对晶体管收音机电路原理图整体功能得到直接观察以及各放大器功能横向联系所起到的综合作用。
四、电教手段能提高学生对学习《晶体管电路基础》课的兴趣,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现代化教育
一般地说,职高的学生素质低,基础差,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由于长期学习文化课,初次接触职业技术专业基础知识,头脑中没有一定的记印,学习兴趣不浓,特别是《晶体管电路基础》理论性强,个别学生由于陌生而产生厌学情绪,而电教则可利用其新奇、广博、多角度、形象生动有趣的特点,来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能在深入浅出完成学习过程。
在整流与稳压电路一章对半波整流电路,全波整流电路,将交流电整流为直流电的全过程只能从理论上来讲,正弦交流电利用二极管单向导通的特性整流为直流电,学生不能直观二极管整流工作过程,更难想象出整流的全过程。
我设计两套投影片(半波、全波整流),将半波、全波整流全过程化静为动,形象地具体地展示在银幕上,学生信服了二极管利用单导电特性将交流电整流为直流电真实性,而且能启迪学生发散的思维力。
参考文献
一、引言
技工院校《电子电路基础》课程的主要介绍电子电路理论知识以及其应用。学生掌握电子电路知识,有助于学生了解机电机械设备工作原理,对于学生拓展专业技术视野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本门课程理论性强、实用性也比较广泛,为了实现教学理实一体化,对课程教学与时俱进、不断改革完善必然趋势。
二、教学目标设计改革
技工院校《电子电路基础》课程主要内容为电子电路理论以及其应用,核心为提高学生电子电路操作应用能力,教学目标设计改革也应该围绕提高学生能力入手,具体为以下三个方面:[1]第一,专业能力提高。在本门课程教学时,提高学生专业能力指的是提高学生电子电路实际应用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特别是在介绍路灯电路、抢答器电路、振荡器等知识教学时,让学生亲自参与设计操作,对于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具有事半功倍效果。第二,学习方法能力的改善提高。本门课程实际应用性强,因此,技校生通过学习本门课程,能够大大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触类旁通,使学生掌握更多操作方法。另外,本门课程教学采用多媒体教学法、慕课教学法、微课教学法等,也有助于学生学习方法能力的改善提高。第三,社会能力提高。本门课程的实际应用性比较强,学生学习本门课程,提高技术水平就能够更好地回报社会,为社会创造更多价值。
三、教学内容改革设计
技工院校《电子电路基础》教学内容选择,应该本着够用和实用原则,按照就业岗位需求和职业发展需求进行定位确定。教学内容选择要有侧重性和层次性。《电子电路基础》课程教学内容设计思路为:第一,先确定本门课程教学总课时,才能确定教学总任务。本门课程安排一个学期完成,总课时为六十学时至九十课时之间。第二,传统教学过程中,着重于理论知识教学而忽视实训教学。在教学内容改革设计中,将教学内容教学侧重于实训环节,比如电子电路仪器仪表的使用、放大电路的设计、抢答器制作等。
四、实验教学中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
《电子电路基础》课程是技工院校电子类专业和家电维修专业必修课程,本门课程的实践性很强。本门课程实验课占教学课时比重较大,学生参加实验教学,有助于加深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专业后续课程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对于如何提高学生实际操作水平,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学生一旦对学习《电子电路基础》课程感兴趣,他们就会主动学习,从而提高教学效果。技校生大多学习基础比较差,传统教学模式下,大多教师照本宣科而使得教学枯燥无味,学生久而久之就失去学习兴趣。为了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笔者根据本门课程实用性与应用性强的特征,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展开教学,能够大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性。具有焊接操作能力是电子类专业学生必备技能,笔者在安排焊接导线实验课的时候,不是照本宣科式按照教材编排进行,而是另辟捷径设计教学内容,笔者让学生用导线焊接一个字或者图形,看哪个学生焊接的字与图形更为美观漂亮。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更多安排这种有趣的实验,比如在学生上测试集成功率放大器实验课的时候,教师让学生完成测试任务后,可以让学生在功放的输入端位置接入自己喜欢音乐声源,一首首优美的歌曲响起,学生成就感得到极大满足,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教师可以带上以前学生完成的电子电路作品向他们示范展现,如门铃电子电路作品、调幅收音机作品等,也能大大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第二,示范入手,把握操作要领。理论教学具有先导意义,学生掌握了理论知识后,才能更好地进行实践操作。为了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教师在初期阶段,采用讲解与示范法相结合的方式向学生传授操作要领,教师要边讲解边示范学生操作要领,方便学生观察与思考,这样才能更好地加深印象理解记忆。比如在教学毫伏表使用知识时,先向学生讲解毫伏表理论知识,如毫伏表的作用和测量交流电压的操作方法要领等,测量交流电压操作步骤主要有准备、仪器量程的调整确定、接线、读数和拆线五个阶段。经过理论讲解,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就心里有数了;然后教师向学生示范展示毫伏表操作:第一步,仪器指针指向数字零位对毫伏表机械归零,接通电源;第二步,量程开关将量程调整到初期状态,再打开信号测试开关;第三步,先接好黑夹子线端,再接好红夹子线端;第四步,如果量程开关处在数字“1”位置时(如1mV,10mV,1V),量程应该读取第一行刻度线。如果量程开关处在数字“3”位置时(如3mV,30mV,3V),量程应该读取第三行刻度线,最终测量结果要保留到可靠数字后一位,测量结果单位就是量程单位;第五步,拆线顺序为先拆红夹子,后拆黑夹子。教师示范动作要慢,在关键步骤的动作可以反复向学生操作演示。学生通过教师讲解和示范操作,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进而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五、结束语
《电子电路基础》课程教学中对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设计改革,并且着重于实验教学中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论知识学习和提高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而且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促进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的提高。
1.引言
《计算机电路基础》是计算机类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也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由于它的课程性质决定了该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很多难点。它使学生通过学习计算机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典型电路的实用性分析,掌握计算机电路的有关知识,学会计算机电路的应用设计技巧,为计算机组成、数字信号处理、单片机应用等后续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但由于计算机专业和电子专业掌握的知识点不同,一些电类基础课程(如电工基础等)已经不可能作为独立的课程列入教学计划,那些沿袭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学模式已不适用于目前的教学环境。为适应计算机专业培养要求,为实现21世纪计算机专业对高素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需求,《计算机电路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2.课程存在的问题
(1)传统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教学手段以板书为主、其他手段为辅,讲述顺序按照教学思路首先介绍电路的主要的功能,分析电路组成及工作原理,给出电路模型,对该模型分析计算;《计算机电路基础》的课程的主要特点是合理利用视图及表达方法表达各种元件及电路图的结构及有关国家标准的介绍。为了能有效的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往往在课堂中,绘制各种电路图。这个过程要占用课堂许多时间,如果刻意的减少绘图,势必会影响教学效果。这样在50分钟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往往讲不了多少知识,教师不但付出了许多体力;同时由于黑板的限制,教师完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要不断的更新板书。这样,教师在课堂小结时,就无法把本节课所讲内容再现出来。更重要的是不能生动形象的表现计算机电路的动态;此外,教师在绘图的过程中,无法同时和学生进行交流,很不利于组织教学。
(2)理论联系实际不够,知识系统性太强
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面向产业第一线,培养具有丰富理论知识和很强动手能力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大多数学生毕业后将从事电子仪器、电子设备的使用和维护,要求能准确并迅速地排除故障,因此,特别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但是目前《计算机电路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理论联系实际不够,应用性知识和技能介绍的较少,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岗位任职能力。另外,多年来所采用的教材在教学内容上与本科教材相差无几,整个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理论性较强,理论的深度要求过高。鉴于计算机专业和电子专业的侧重点不同,课程涉及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分析方法、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内容。相当于把《电路基础》、《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子技术基础》三门课程压缩成一门课,并且总学时没有增加,这样会使学生感到学起来很困难,失去学习兴趣和信心。
(3)教学内容更新缓慢,授课方式单一
现在的《计算机电路基础》课程教学授课方式过于死板,只是简单的《计算机电路基础》教学教师进行计算机电路知识的讲解,学生并不能很好的领悟老师所教授电路知识的来源,对于电路的一些原理方面的知识,学生会感到疑惑,这就要求《计算机电路基础》课程教授的教师对现在的《计算机电路基础》课程教学授课方式进行调整,努力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电路基础》知识学习的兴趣。
3.教学改革几点建议
3.1 改进教学方法,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学结合起来
为解决教学内容和教学学时的矛盾,我们改进了教学方法,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学结合起来发挥现代教学技术和传统教学技法的各自优势。对于典型电路的分析方法、典型的应用电路等我们采用板书教学。教师能够发挥个性化教学,学生也有时间思考和做笔记,为学生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对于结构复杂的电路的特性及应用我们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直观快捷、信息量大等优势,先将已学电路清晰、扼要地演示,助学生理顺基本概念,基本电路、基本方法、再利用仿真软件演示电路的动态效果,寓教于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方式的优点,达到巩固基本概念,提升感性认识,适应新的教学方式的目的。
3.2优化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考虑到《计算机电路基础》课程学时数少但内容多,重点和难点多,学生普遍反映比较难等问题,为此我们重新整合了《计算机电路基础》课程内容结构,编写教学大纲,逐步减少理论学时,增加实训环节,使二者的比例达到一个最合理值。删减部分陈旧内容,融入新技术的应用,课程内容的构成注重新技术的引入和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内容更加新颖,信息量大,具有先进性,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们队教学内容进行优化以分立为基础,突出集成,以理论为基础强调应用,精选理论内容,加强新技术应用内容,将理论与实践、技术与应用很好的融合在一起。
3.3 改进授课方式,注重老师与学生间的互动
任何一门课程的教学方法都很重要,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在《计算机电路基础》课程教学中,对现在的《计算机电路基础》课程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和完善要做到:第一,注重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老师在授课过程中起到启发和引导的作用,授课教师要把握好课堂的节奏。第二,作为学生,要全力配合授课老师的授课,即使将自己的想法传达给授课教师,自己喜欢什么样的授课方式和方法,要增加与授课教师的交流,并且对于自己不懂、有迷惑的问题及时的提出,要让老师明白哪里应该停下进行更加细致的讲解。
在进行《计算机电路基础》课程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不同的提问方式进行提问,由于课堂提问是教学过程中的必要手段,也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牢记所教授的知识,实践表明,在教师提出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时,学生的思维跳跃是最为活跃的。在进行《计算机电路基础》课程教学时,教师可以进行设想性提问、发散性提问以及质疑性提问。设想性的提问能够达到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目的,有利于学生在电路知识的学习中进行创新和发现。发散性提问是指主体从已知的条件出发,对一个问题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不同层面运用推测、联想、假设等形式寻找并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方式。而质疑性提问需要教师挖掘所教授的电路知识的亮点,在可以提问的地方向学生精心设置疑问,从而引导学生对所学习的内容进行更深切的思考。
3.4 《计算机电路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研究
现在的《计算机电路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总体来说比较死板,《计算机电路基础》课程要求学生有很强的动手能力,在教师对计算机电路进行讲解、渗透过程中,学生不应该是一板一眼单纯的记笔记、听课,而应该积极思考,紧跟老师的思路。教师的教学方法对于学生汲取知识、牢记知识有很大的影响和作用,因此,《计算机电路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应该是丰富的,并且是学生参与率高的,作为《计算机电路基础》课程教学教师,应该具有很强的教案编排的能力,并且能够主动自发的调节课堂氛围,做到关注每一个学生,而不是单纯的抓重点学生进行重点培养。
4. 总结
针对《计算机电路基础》课程知识点多、内容抽象,学习过程中困难大,教师要注意将原理应用到实践中去,原理指导实践,实践也反馈原理,探索总结了该课程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以帮助学生克服课程入门的困难,并较快的激发起学习兴趣。由于课程内容还在进一步发展,我们需要进一步探索和更新教学内容,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根据教学实践对《计算机电路基础》课堂教学方法不完善的地方进行更改和补充,科学设计实践教学,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徐玉如.构建精品课程动态教学模式的思考[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8(8).
前言:电路基础是电气自动化专业的专业基础类课程,是本专业同学学习后续专业课程的重要基础,因此,电路基础的教学效果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专业课的学习。而作为电路基础教学中的重要环节,电路基础实验的教学方法就很值得我们去分析和研究。笔者通过自身的教学,将从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实验内容安排的合理性及实验课堂教学方法的先进性等三个方面谈谈个人的浅见。
一、电路基础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作为应用型本科的学生,除了掌握好理论知识之外,专业技能和动手能力的提高也是很重要的一个课题。电路基础实验对电路基础的教学而言是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实验课不仅仅帮助学生巩固和加深理解所学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训练他们的实验技能,培养他们敢于实际操作善于实际操作的能力。因此,电路基础实验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动脑动手相结合搭建了一个平台。
二、电路基础实验内容安排的合理性
以前的实验与理论教学是一体的,实验内容按照电路基础课程设置实验,每讲一章或几章电路课,穿插一个实验进行验证,所以验证性实验较多。但对于应用型本科学生而言,专业技能要求更高,因此目前的实验设置已经不适应现在的教学需要。故此,建议使用自编教材。在编写教材时,根据应用型本科学生应具有较强的实践应用能力的特点,重点突出实用性、直观性,体现对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了综合性、设计性、培养动手能力的实验。在实验中,还应该安排适当的测试,测试性实验可以真实的反应出学生对实验技能的掌握程度,教师可以通过测试及时对程度稍差的同学提供帮助,以提高实验效果。
三、实验课堂教学方法的先进性
由于电路属于专业基础课程,而实验内容又多以验证性为主,因此,在以往教学中,灌输式实验教学指导思路占据了主导地位。在实验内容、实验步骤、所用仪器完全一致的情况下,学生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动灌输的状态,没有主动思维的过程。学生只要按照教师的步骤进行实验,基本都能得出正确的实验数据,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非常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设计能力和实验技能。因此,为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可以在验证一些定理时加入电路的设计,做实验前提前告知实验内容,让学生自己设计电路,经过教师的批改后,利用自己设计的电路完成实验。如此一来,既达到验证定理的实验目的,同时经过电路的设计,学生对所学理论也能更好的应用。
结束语:电路基础实验是电气自动化专业学生在所有电气类课程实验中的第一步,走好了第一步,就等于为今后的学习道路打好了基础。因此,我们要注重实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为实验教学多做一些努力,让学生能更好的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成为一名拥有较强动手能力的应用型本科学生。
参考文献:
[1]邹玲,姚齐国.电路理论.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
[2]邱关源.电路(第五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计算机电路基础》这门课程在计算机专业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学好《计算机电路基础》才能够对计算机专业进行更好的学习,然而,很多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普遍反映《计算机电路基础》课程难度大、不易懂。学生的这一反应,促使我们对现在的此门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反思,对该课程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和完善,本文笔者就《计算机电路基础》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完善进行浅析。
1《计算机电路基础》课程的简单介绍
在进行《计算机电路基础》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完善进行分析之前,笔者就对《计算机电路基础》课程进行简单的介绍。《计算机电路基础》课程是计算机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这门课程自身具有很高的理论性和逻辑性,因此,很对学习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进行《计算机电路基础》课程学习时,感到有很大的压力和难度。但是,基于《计算机电路基础》课程是一门技术类型的计算机专业基础课程,是所有学习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必须要学会并且学好的第一门计算机专业的专业课程。计算机专业学习中的《计算机组成原理与汇编语言》、《微机接口技术》等等后续的计算机专业课程的学习必须建立在《计算机电路基础》课程之上。wWw.133229.coM《计算机电路基础》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必须具备《物理》、《电工技术》等等方面的知识,因此,总的来说,《计算机电路基础》课程的学习具有很高的难度,对于学生也有很高很严格的要求。
2《计算机电路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研究
现在的《计算机电路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总体来说比较死板,《计算机电路基础》课程要求学生有很强的动手能力,在教师对计算机电路进行讲解、渗透过程中,学生不应该是一板一眼单纯的记笔记、听课,而应该积极思考,紧跟老师的思路。教师的教学方法对于学生汲取知识、牢记知识有很大的影响和作用,因此,笔者认为,《计算机电路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应该是丰富的,并且是学生参与率高的,作为《计算机电路基础》课程教学教师,应该具有很强的教案编排的能力,并且能够主动自发的调节课堂氛围,做到关注每一个学生,而不是单纯的抓重点学生进行重点培养。
3《计算机电路基础》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完善策略
3.1《计算机电路基础》课程教学项目教学法
由于教师在进行《计算机电路基础》课程教学时,反应存在学生数量多、学生学习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给教师进行《计算机电路基础》课程教学增加了一定的难度。笔者认为,教师在进行《计算机电路基础》课程教学时,可以采用项目教学的方法。由于教师所教授的班级学生数量比较多,而教师自己的精力又十分有限,不能做到关注每一个学生,因此,笔者建议教师在进行《计算机电路基础》课程教学时采用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可以让学生在“做中学,做中教”。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亲自处理一个项目的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习掌握教学计划内的教学内容。学生全部或部分独立组织、安排学习行为,解决在处理项目中遇到的困难,项目教学法既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又能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因此“项目教学法”是一种典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这样既有利于强化学生的竞争意识,又能够兼顾到每一个学生,还能够做到调动课堂气氛,使学生产生对《计算机电路基础》课程的兴趣,从而喜欢上《计算机电路基础》课程。项目教学法是培养学生《计算机电路基础》能力的重要渠道,学生分组分项目学习,分组实践,能够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还能够锻炼他们的合作能力,增强学生们的集体荣誉感和交流能力。能够为以后的教育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分组教学中,学生会不由自主的对所教授的知识进行探讨和实践,在计算机电路学习中,学生可以自己做主,对自己的观点负责。因此,笔者主张教师在进行《计算机电路基础》课程教学时采用项目教学方法。
3.2《计算机电路基础》实施课程教学方法要注重老师与学生间的互动
任何一门课程的教学方法都很重要,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在《计算机电路基础》课程教学中,对现在的《计算机电路基础》课程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和完善要做到:第一,注重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老师在授课过程中起到启发和引导的作用,授课教师要把握好课堂的节奏。第二,作为学生,要全力配合授课老师的授课,即使将自己的想法传达给授课教师,自己喜欢什么样的授课方式和方法,要增加与授课教师的交流,并且对于自己不懂、有迷惑的问题及时的提出,要让老师明白哪里应该停下进行更加细致的讲解。现在的《计算机电路基础》课程教学授课方式过于死板,只是简单的《计算机电路基础》教学教师进行计算机电路知识的讲解,学生并不能很好的领悟老师所教授电路知识的来源,对于电路的一些原理方面的知识,学生会感到疑惑,这就要求《计算机电路基础》课程教授的教师对现在的《计算机电路基础》课程教学授课方式进行调整,努力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电路基础》知识学习的兴趣。
3.3《计算机电路基础》课程教学提问法
在进行《计算机电路基础》课程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不同的提问方式进行提问,由于课堂提问是教学过程中的必要手段,也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牢记所教授的知识,实践表明,在教师提出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时,学生的思维跳跃是最为活跃的,因此,笔者提供一些提问的方式,仅供参考。在进行《计算机电路基础》课程教学时,教师可以进行设想性提问、发散性提问以及质疑性提问。设想性的提问能够达到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目的,有利于学生在电路知识的学习中进行创新和发现。发散性提问是指主体从已知的条件出发,对一个问题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不同层面运用推测、联想、假设等形式寻找并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方式。而质疑性提问需要教师挖掘所教授的电路知识的亮点,在可以提问的地方向学生精心设置疑问,从而引导学生对所学习的内容进行更深切的思考。
4结语
本文就《计算机电路基础》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完善问题进行了浅析,分析了当前该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计算机电路基础》课堂教学的分组法,但原理应用于实践中还有很多需要注意的问题,因此,打造《计算机电路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在实践中需要注意一些问题,要注意将原理应用到实践中去,原理指导实践,实践也反馈原理,要根据教学实践对《计算机电路基础》课堂教学方法不完善的地方进行更改和补充。
参考文献:
[1]胡浩.《计算机电路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科技咨询导报,2007,(01).
目前各高校的教学体系中,电路基础课程已经成为机电类、电子类和通信技术类等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为学生日后的专业技术学习提供有力的理论基础。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电路系统的组成和基本原理,并可以熟练分析电路的原理。可是,在“电路基础”这门课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高校的教师容易忽略教学过程中的实验环节,这样就很容易造成课程的理论知识和实验环节教学脱节。这种脱节的教学方法,不但会降低教学质量,也会使学生很难理解“电路基础”课程中的相关知识和内容,长时间下去会让他们失去对电路知识学习的兴趣。因此,想方设法提高“电路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已 经成为目前部分专业教师面临的一项重要问题。这就要求我们的专业教师在平时的上课及备课过程中,积极参与和研究“电路基础”课程的教改方案,丰富“电路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上课时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最终达到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目的。
2 “电路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电路基础”课程缺乏合理、具体的教学计划。教学环节里的第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教学计划,它的制订直接影响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尽管这个环节很重要,可是在部分高校的“电路基础”课程设计上,一些专业教师往往在教学过程中忽略此环节。特别是在学期开始前的教学计划进度设计上,部分“电路基础”课程的教学进度表过于粗略、单一,或者局限于教材上的教学计划。
其次,“电路基础”课程的授课方式不适合学生开展学习。目前,大多数高校在“电路基础”这门课的授课方式上采用多媒体教学。通过课件的授课方式可以演示一部分教学任务的过程,特别是一些实验项目的工作过程。但是,这些只是理想化的实验进程,事实上缺乏实验的真实性和实验过程中存在的误差。这种课件化的实验,在某种程度上间接控制了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如果长期采用这种被动的知识传授教学模式,就会让学生失去对电路的原理验证、数据分析等一系列综合能力。所以,要想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实验素质,我们就必须要研究出一种新的授课方法。
最后,不重视“电路基础”课程中的实验教学。“电路基础”这门课的实验性非常强,但是在大多数学校的实验教学上却存在诸多问题。比如说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根本没有明确实验目的和内容,只是照葫芦画瓢,失去了实验的真实意义。此外,有些学校的“电路基础”课程,理论课程和实验课程比例失调,导致授课效果不佳。至于我们所提倡的大学生课外实践活动和利用所学专业开展创新等方式,多数院校根本没有实施。这些忽视课内外实践教学的做法,对于学习“电路基础”课程都是非常不利的。
3 “电路基础”课程教学质量的改进
首先,按照“电路基础”课程标准合理制订教学计划。合理制订教学计划是上好“电路基础”课程的前提和保障。“电路基础”课程的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所以教师在制订教学计划时,必须合理地分配理论和实验学时。在教学内容设计上,我们依据“电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并把电子技术、电路的相关实验进行补充。同时,以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电路基础”教材等优秀教材作为授课时的辅助教参,及时准确地为“电路基础”课程补充新的知识。在教学进度设计上,结合“电路基础”课程对专业建设的实际发展需要,合理增减各章节的内容和实验任务。同时,我们按照理论与实践1∶1的课程标准进行教学,力求精细化教学。在上学期采取理论课与实践课2∶1的比例进行教学,下学期采取理论课与实践课1∶2的比例进行教学,这种改进既保持了总体上理论与实践各占一半的原则,又可以使学生在掌握了良好的理论基础上完成各项实验任务。
其次,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设计和使用上进行科学合理的运用。在“电路基础”这门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采用理论教学与实验演示教学相互结合,先学后做的项目化教学模式。我们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章节的需要,合理地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和实验的演示。特别是当课程里出现的基础知识和理论知识较多时,我们适当的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既可以减少大量的板书书写时间,又可以增加对学生知识信息的传递量。而且对于实验中涉及的比较抽象和比较难理解的原理和内容,如电路的原理、网孔中的电流和回路电压等基本原理和概念,可通过多媒体动画教学来完成对于抽象概念的电路动态演示,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整个电路的工作过程,并且培养起学生学习电路知识的兴趣。为了改进“电路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我们就应该将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多媒体教学模式大胆地纳入到实验课的教学过程中。只有大胆的尝试创新,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使我们课堂的教学质量得到提高。
再次,我们在“电路基础”课程的教学上,要采用多样的授课方法,通过授课方法的改进来提高教学质量。具体有三种方法:第一,以实验任务实施的方式组织教学。在学习完“电路基础”课程的一些基本操作和简单实验后,部分学生已具备了简单电路的开发等一些基本技能,这时采取项目化任务驱动的实验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更容易理解电路的原理和工作过程,并能使学生更快地完成电路连接,进行数据的测量和分析处理,提高学生理论分析和综合实验能力。第二,采用启发式教学。教师在讲授所教的专业知识之前,可以通过复习与本节内容相关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新知识,然后向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学习、思考。使用这种讲课方式,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且培养起学生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第三,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使用这种小组合作学习法,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知识储备量、性别等相关因素,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然后来完成教学。小组内成员通过研究合作,一起研究解决老师布置的任务,并把讨论中遇到的困难和结果反馈给老师。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互相激励学习的能力,同时完成老师布置给小组的任务。
0 引言
《电路基础》作为电气及自动化专业、矿山机电专业这两个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在专业的整个课程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难度比较大,学生不愿意学,所以老师教起来就比较吃力,最终的效果肯定是不理想的。其主要原因:一是学生基础差,底子比较薄弱,而且缺乏学习的兴趣;二是有的学生在高中时是学习文科的,所以还没等学习时就已经觉得自己肯定学不会,即学生的心理素质比较差;三是教师的教学方法比较传统,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管理方法不符合高职高专的学生。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我们在教学中进行了探索研究,力求找出提高教学效果的方法。
1 改革教学方法,注重素质教育
1.1 探索课堂教学方法 随着科技的发展,生产机构的根本变化,社会需要的是更高层次的高技能人才,学生不仅要有一定的经验和技能,更重要的是他们能够具有分析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创造性应用。因而,我们培养的学生应该具有自主学习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利用学生原本的特点,比如学生上课时喜欢用手机,那么我们在上课时就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来解决,学生可以通过查资料或者网上查询来解决,这样我们就很好的利用了各方面的资源,也充分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1.2 运用讨论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在教学进行了一段时间之后,学生可以动手连接电阻的串并联电路,通过我们举不同的电路,首先让先通过连接电路,提出问题,然后通过讨论的方法共同解决学生在连接电路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这样学生就很容易掌握一些原本枯燥的理论知识。学习时,老师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共同讨论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由老师讲评。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提高。
1.3 加强实验实训力度,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课程的实验和设计在内容上要统一规划,相互补充,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在传统的实验教学中,都是老师带领学生实验,这种传统的实验方式,导致学生只是机械的跟着老师做实验,没有形成独立思考的过程,所以学生做和没做几乎是一样的。这种机械式的实验没有任何的意义,不利于因材施教。因此,根据当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我们在教学中,把技能性、实验性的章节放到实验实训上,在学生的实验实训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能够充分利用网络、书籍等资源学生自行的查找资料,更好的学习并完成实验。
2 改革理论教学内容
2.1 根据教学大纲精选教学内容 目前,高职电路基础教材版本虽然很多,但版本都很老旧,而且内容理论性太强,缺乏体现高职高专特色的电路基础教材,高职的学生对理论的知识都有很大的抵触性,所以我们要根据教学大纲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了解一些电路定律、定则的基础上,通过实验的学习理解电路的定律、定则的知识,并且时刻向学生湛透一些在工程实践上的应用实例。
2.2 处理好与之相关各学科间的关系 电路基础是各电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它为各专业的后续的各学科服务,所以我们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应以本专业后续课程必需够用为度,应根据后续课程即各专业的整体性进行调整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删去过深的知识,例如在教材中,有的小节内容上带有星号的部分,我们可以删去不讲。
3 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的讲授方式
对于一些重要的定律、定则及计算方法等必须精讲,但是里面涉及到的一些数学推导或验证性内容可以选择不讲,以避免学生因为对此厌倦而得不偿失,但其结论的理解和应用必须详细讲解。对于一些高数知识,比如傅里叶级数、拉普拉斯变换等,我们可以直接应用它的结论,应用的过程可以一带而过。这样既节省了课时,又提高了课堂的效果和效率,而且也减轻了学生的心理负担。
4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的探索
我校目前的主要特点是电路基础的课程的课时数少,学生基础薄弱,为启迪学生的自主学生能力,我们经过反复的探索、试验,最后根据我校的特点选择了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把《电路基础》这门课一共划分几个大部分,每一部分都分组进行,学生的综合成绩根据每组最后的完成情况而给定,每个小组的出席情况也与学生的综合成绩相关,所有的理论问题都由学生自己通过各种方式查询。通过这种教法,我们发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都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发挥,学习的效率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我们还为学生设计了实验考核情况记录表,记录每个学生的情况,并且由学生填写教学反馈单,我们综合采纳学生的意见,逐步进行课程的改革,这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经过以上多方面的努力和探索,《电路基础》教学有了很大幅度的改进,在内容的安排上有了一定的层次性,同时结合现代教学手段,改善了教学的质量,提高了它的创新性,既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又增强了他们的团队责任意识,同时也锻炼了教师,这种方法目前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