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04 09:26:18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综合性金融危机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以下以ABC公司各经营业务情况来分析资金预算及融资规划。ABC公司是一家经营道路桥梁建设施工、公路桥梁施工材料生产的多元化经营的公司。公司内部设置生产业务单元、工程业务单元、综合管理等模块。公司内部设置生产业务单元和工程业务单元,采购、财务、人力等职能由公司各职能机构统一负责。
一、生产业务单元资金预算编制
生产型业务单元资金预算的编制以销售预测为基础,ABC公司的生产业务型单元经营受季节影响,公司为加强业务管理按照季度对经营的各项数据进行预算控制,预算编制常用的方式有销售百分比法、回归分析法、计算机预测的方法。以下简要说明如何编制生产企业资金预算。
ABC公司的生产业务型单元主要生产高速公路施工需要的材料,该业务单元生产受到季节影响明显,按照季度对编制预算如表1。
一季度完成销售收入15%,二季度完成销售收入30%,三季度完成销售收入40%,四季度完成销售收入15%;
一季度完成现金收入为销售收入70%,二季度完成现金收入为销售收入70%,三季度完成现金收入为销售收入80%,四季度完成现金收入为销售收入90%;
上季度应收账款在本季全部收回;
材料中有30%的需要通过现款采购,剩余70%的材料通过银行承兑汇票采购,保证金30%;
人工属于工资、社保支出全部是付现成本;
材料中有30%的需要通过现款采购,剩余70%的材料通过银行承兑汇票采购,保证金30%。
二、工程业务单元资金预算编制
工程类资金预算应该以每个项目为预算单元,分别项目计算投入资金,根据项目资金投入计划及项目回款计划来制定资金预算,在编制时可以借助工程项目预算来进行测算。ABC公司的工程单元整体预计明年将施工5个项目,项目情况如表2。
ABC公司项目预付款10-20%,进度款65%-80%,质保金5-10%,质保一年。
ABC公司实行统一采购,材料约占项目成本76%,劳务约占21%,项目管理费用约占3%,项目管理费用包括项目现场人员工资,零星物资采购及项目现场支出费用。为控制现金支出,公司项目材料全部使用银行承兑汇票结算,材料预付30%,到货支付30%,验收支付10%,质保10%一年。按照预算全年现金收支汇总如表3。
三、整体资金预算
公司的市场开发等职能由各个业务单元单独负责,公司整体销售费用控制在销售收入2.5%,但采购、财务、人力资源由公司统一调度,职能部门的预算由各个部门单独编制报送公司审核后执行,管理费用控制在销售收入2%以内。财务费用财务费用是固定资产贷款利息按季度收息及日常业务费用,全部付现。
在计算出公司经营现金流量后,对公司公司三项费用按照以部门为单位进行预算,今年开具的银票约有1600万元在明年解付,1000万贷款需要在明年二季度支付,根据以上数据明年现金流量汇总表如表4。
根据预测可知ABC公司明年二季度将出现现金缺口预计700万元,为了保证公司正常经营借入贷款800万元,同时可以看到在三季度公司出现大额现金盈余,从降低整体财务费用率角度对现金盈余可以通过投资短期债券、货币掉期业务,或者选择风险低的定期存单等形式进行理财获得收益。
1. 金融危机导致全球钢铁跨国投资总量锐减
2002—2007 年,全球粗钢产量保持稳定增长,2007年达到了13.45亿t的历史高点,2008年受危机初期影响,产量微幅下降 1.4%,2009 年受危机深化影响,全球产量大幅下降8%,如果剔除同期中国产量大幅增长的因素,2009年中国以外的全球钢产量的下降幅度实际高达 21%左右。与此相对应的是全球钢铁跨国投资因需求不振的影响而大幅萎缩:2007年全球钢铁跨国投资总额接近1 000亿美元,达到历史高点,2008年约为740亿美元,降幅为24%,2009年进一步下降到大约390亿美元,降幅为47%。
2. 中国成为全球钢铁投资净流出国
中国广阔的市场和持续增长的需求使得中国长期以来一直是全球钢铁资本投资的理想目的地,以日韩为代表的海外钢铁企业通过对钢铁制造后端工序的投资巧妙地绕过政策限制,逐步增加对中国的投资。长期以来中国一直是全球钢铁跨国直接投资的净流入国,但是借助这次全球金融危机的作用,这一现象出现了逆转。这是因为金融危机期间全球钢铁业均陷入了困境,惟有中国一枝独秀。2008、2009 年在全球钢产量负增长的情况下,中国钢铁产量仍保持 2.25%和13.5%的增长——一方面,中国政府继续实行对钢铁业的外资限制政策;另一方面国际钢铁巨头大多因危机而陷于财务困境,大大减少了对包括中国在内的海外投资。与此同时,中国钢铁企业借助相对景气及海外资产相对廉价之机,以资源为重点大规模地实施海外投资,如:武钢出资4 500万澳元与澳大利亚WPG公司合资开发铁矿石,参股加拿大铁矿商CLM25%的股份;华菱钢铁出资 5.58 亿澳元认购 FMG16.48%的股份;包钢出资 4 000 万澳元获得澳大利亚矿商 CXM50%的股份;鞍钢与澳大利亚金必达公司合资经营卡拉拉铁矿项目,获 50%的股份;宝钢出资 2.9 亿澳元获得澳大利亚资源公司AQA15%的股份;等等。2009年,中国成为钢铁投资净流出国。
3. 日韩钢铁企业海外投资势头不减,欧美钢厂海外投资陷入低谷
(1)日本钢企聚焦亚洲市场,按部就班推进海外投资。以新日铁和JFE为代表的日本钢铁企业尽管在金融危机期间遭遇了重大的经营困难,但是企业国际化经营战略的推进并未因此而受到影响,日本钢铁企业以亚洲新兴市场为重心按部就班地以原有的节奏稳步推进海外投资,具体情况见表1。
(2)韩国钢企变“危”为“机”,强化海外发展战略,海外投资力度不减反增。以浦项为代表的韩国钢铁企业具有良好的抗危机能力,充分利用其较强的盈利能力将金融危机作为企业加速国际化布局的一个良机,海外投资力度不减反增。在海外加工中心投资方面,浦项在金融危机期间投产了印度、泰国、日本九州、日本四日、马来西亚、中国芜湖等6家加工中心,新开工印度、土耳其、美国、中国大连、中国天津5家加工中心,还收购了中国辽宁、印尼等两家加工中心;在海外钢厂投资方面,浦项与新日铁合资的越南冷轧厂和墨西哥镀锌板厂相继投产,在越南合资建设型材厂,收购越南小型不锈钢厂,在印度建设镀锌板厂,在马来西亚合资建设彩涂厂,在印尼建设综合性钢厂,谋求在印度建设综合性钢厂、在阿曼合资建设钢管厂,等等;在海外资源投资方面,浦项参与日韩企业联盟收购巴西铁矿公司NAMISA股权,收购南非锰矿项目 11.36%的股权,收购澳大利亚 Jupiter 矿业公司16.65%的股权,与哈萨克斯坦合作开发钛金属,收购印尼烟煤生产商MRI65%的股权,等等。
(3)安米等欧美钢企在金融危机期间大量收缩对外投资。安米、谢韦尔、盖尔道等国际化比较激进的欧美钢铁公司在金融危机期间对外投资处于“冬眠”状态,2009年安米的全球投资额相对于2006年、2007年的活跃期下降幅度超过50%,另有一些欧美钢企基本处于停止状态。以下是充斥于当时财经媒体的新闻标题:蒂森克虏伯美国阿拉巴马州不锈钢厂推迟投产1年;Corus公司将出售Teesside连铸厂的大部分股权;安赛乐米塔尔印度建厂项目推迟2年;美国钢铁公司关闭部分加拿大生产单元;安赛乐米塔尔关停罗马尼亚无缝钢管生产单元;安赛乐米塔尔暂停并购活动并减少新建项目;安赛乐米塔尔搁置印尼建厂计划;安赛乐米塔尔南非公司搁置扩产计划;安赛乐米塔尔搁置塞内加尔铁矿石项目;安赛乐米塔尔推迟墨西哥建厂项目;安赛乐米塔尔可能出售俄罗斯1座煤矿;等等。
4. 不同的跨国投资方式和领域受危机影响程度不同
海外并购因钢铁市场低迷、产能严重过剩、企业资金链断裂而在金融危机期间深受影响。尽管金融危机使全球钢铁资产泡沫挤净,应该是全球并购的最佳时期,但这一现象再次印证了资本市场“买涨不买跌”的规律;海外新建投资因周期较长,可逆性较差,金融危机对其虽有影响,但影响程度远小于国际并购,只是大量投资项目进一步削减投资规模或拉长建设周期;海外加工中心投资反而受益于金融危机,投资额逆势增长,浦项尤为明显。主要原因是金融危机下海外销售更加困难,作为营销服务体系的加工中心建设有助于钢铁企业在危机时期加强营销力度,此外加工中心较小的投资额也是钢厂所能接受的;海外原料投资在资源垄断的背景下仍然保持此前活跃的态势,并扩大到铁矿石以外的其他资源领域。
5. 大型综合钢厂新建投资准入难度大,成功率低
由于对亚洲等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发展前景的看好,全球各大钢铁巨头早在金融危机发生之前就谋划在印度、越南和巴西等国投资建设规模性的长流程综合钢厂,以改变单轧厂投资小打小闹的局面。但是由于受投资所在国政策环境等因素的影响,综合性钢厂的跨国投资成功率很低,能够顺利获批并开工的寥寥无几。近年全球主要钢铁企业谋划的海外综合性钢厂项目见表2。
6. 金融危机以来钢铁跨国投资分布情况
根据不完全统计,金融危机期间全球钢铁跨国投资规模锐减,但日韩钢铁企业海外投资势头不减,并且主要集中在印度和东南亚地区,致使该地区成为全球钢厂跨国投资的主要流入地,占全球钢铁投资的半数以上。澳大利亚由于其便利的区位优势以及丰富的资源储备,大量新诞生的中小资源公司在打破“资源垄断”的旗号下成为全球钢铁企业集中投资的对象,2009年吸引了全球钢铁原料类投资额一半以上的资本。
二、后危机时期全球钢铁跨国投资发展趋势
1. 全球钢铁跨国投资将领先于全球跨国投资整体复苏速度
全球经济的复苏渐趋明朗,2010年全球经济增长率恢复到5%,其中中国增长率为10.5%。钢铁产业跨国投资对于宏观经济的敏感弹性要远高于其他行业,所以尽管金融危机期间其投资增长的下跌幅度高于全球跨国投资的整体下跌幅度,但同样反弹速度也要快于整体水平(跌得快,涨得也快)。钢铁业的投资规模较大、周期较长,许多投资项目酝酿时间要数年之久,金融危机使许多酝酿中的跨国投资项目暂停,一但外部环境变暖,项目很快恢复。2009年年底以来,全球钢铁业跨国投资出现了明显的恢复性增长态势,一个显著特征是以安米为代表的欧美钢厂全球投资重新活跃。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最新预测,2011年全球经济增长率仍将达到4.5%,基本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因而有理由相信2011年全球钢铁跨国投资规模可能会超过危机前的水平。
2. 中国将成为全球钢铁投资输出大国,同时也是钢铁资本输入大国
国内钢铁产能的巨量过剩以及经济增长方式的转换使我国钢铁产业生存环境恶化,我国钢铁企业国际化发展是未来的无奈选择:一是国内新建投资获批难度越来越大,二是地方保护主义使国内跨地区重组障碍重重,迫使中国钢企走跨国重组之路,中国钢铁企业将实现从“要我走出去”向“我要走出去”的观念转变。此外,中国钢铁产业已完成对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支撑,钢铁对国家经济安全度的下降,将使政府按照“市场换市场”的原则放松对外国钢铁资本流入的限制,这既有利于国内钢铁产业的充分竞争,对产业健康发展有益,也有利于缓解国际社会对中国“投资保护主义”行为的指责压力,促使全球钢铁资本在中国的大进大出。中国目前接近全球50%的庞大钢铁产业资本未来都有国际化发展的要求,即使流出的比例很低但乘以庞大的基数就能轻易成为全球最大的钢铁资本输出国。
3. 全球钢铁原料投资的区域和领域呈多元化趋势
传统钢铁资源国如澳大利亚、巴西、印度等,因地理环境、资源禀赋、基础设施等优势条件成为全球众多钢企资源投资的聚焦地,在抬高投资门槛的同时也引发这些国家的资源开发保护。传统资源国的资源储备呈现垄断化趋势,允许外资进入的空间变小,而非洲及内陆国家虽然运输及基础设施欠佳,但投资门槛较低,投资这些国家有利于减弱对传统资源国的依赖。因此,全球钢铁原料投资区域向多元化发展,非洲及内陆国家可能成为未来投资的重点区域。铁元素的循环利用特性决定了铁矿石供求失衡只是暂时现象。低品位铁矿石开发利用、高炉大型化对未来焦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钢铁中锰、锌等有色金属回收利用的不经济性(或技术不成熟性)决定了这类资源未来也是总体紧缺的。因此,资源投资重点将由铁矿石转向焦煤等其他不可再生性资源。
4. 合资仍将是钢铁跨国投资的主要形式,但不同的投资领域具有不同的特点
合资是化解钢铁跨国投资风险的主要形式。21世纪以来,全球钢铁业跨国投资95%以上的项目是以合资形式实现的,这一趋势仍将持续,但可能出现一些新变化:一是资源类投资虽然仍以低比例参股为主,但参股比例显著上升,资源行业稳定的高投资回报是钢厂提高参股比例的主要原因;二是钢厂跨国并购以谋求控股为目的,但并购初期以高比例参股为主,东道国对投资方能力的考察是合作初期不放弃控股的主要原因;三是单轧厂新建投资以控股为主,相对较低的投资额及技术上的绝对优势使这类跨国投资较易获得控制权;四是综合型钢厂投资规模大、建设难度高,对东道国的经济影响大,投资各方均希望谋求控股权,大多以折衷性的平均股权寻求平衡。
5. 投资保护主义在钢铁领域表现得更为典型,未来针对中国的投资保护更为明显
受访人: 天津海关副关长兼天津新港海关关长 王家鹏
《中国海关》:是什么原因让天津口岸外贸在金融危机后期快速复苏?
王家鹏:2009年,天津港顶住了金融危机的巨大压力,各项业务量保持稳步增长。我认为这一方面是由于国家以及天津市政府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增加投资、扩大内需等措施;另一方面,也归因于天津港自身通过寻求转型升级,保持住优势,有效地抵御了金融风暴的影响,其在广辟国际航线的同时,在国内广建“无水港”,初步建立起覆盖内陆地区的物流网络,并发展国际路桥运输,使天津港成为全国唯一拥有三条亚欧大陆桥通道的港口;同时,天津港还做了加快大型化、专业化泊位的建设,拓展港口功能以及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这些举措都起到了拉动天津口岸外贸快速复苏的作用。
《中国海关》: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使世界经济跌宕起伏,也对中国外贸产生了巨大影响,在这样的背景下天津港进出口的货物结构发生了哪些变化?
王家鹏:从天津港出口的支柱性货类包括煤炭、集装箱、矿石、油品,其它重点货类包括钢铁、化肥、粮食等。金融危机后国际需求的变化使从天津港出口的资源性货物出现了一定的变化,如钢铁制品、矿产品和遭反倾销调查的鞋类、服装、玩具等商品出口幅度下降,相关企业也受重创。为此,我们也采用延时工作和周末预约加班、优先审核企业特急单据、税款网上支付和银行担保验放、低风险快速通关等方式支持企业出口。此外,在进口方面由于年初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政策,所以进口企业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相对较小。
《中国海关》:金融危机的余波对天津口岸外贸的影响仍在继续,在这种形势下您怎样看待天津港未来的发展?
王家鹏:国家、地方政策的扶持和天津港自身的努力,使天津港经受住了金融危机的考验,保持了稳定增长的良好势头。今年,天津市委、市政府制定的“双港”战略,对加快推进滨海新区具有重要意义。且根据“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天津港将形成南、北两大主力港区,逐步发展成为设施先进、功能完善、文明环保、港城协调的现代化、多功能、综合性的世界一流大港,成为面向东北亚、辐射中西亚的国际集装箱枢纽港和我国北方最大的散货主干港。但是,尽管目前多项进出口产品实现环比增长,我们还应警惕新的贸易摩擦,以及产能过剩给外贸出口带来的影响。且就目前海关统计数字看,受到金融危机对商品价格的影响,一些货品尽管出口量上升,但单价与去年同期相比仍然是大幅跳水,这些,都给天津港的未来发展带来了一定压力。
近年来,我国企业的经济发展到了关键之处,一方面我国,国内外经济的发展开始进入了调整期,市场需求大幅度萎缩,另一方面,全球性产能过剩,企业生存面临严峻压力。
一、企业经济管理必须进行创新的重要性
我国企业在后金融时代对经济管理进行创新的客观因素是全球金融危机的暴发,次要原因是我国企业和国外企业相比存在着很多问题。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暴发之后世界各国的经济都开始出现了大幅度的下降,企业之间的市场竞争力越来越大、越累越激烈,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我国的企业经济管理必须要进行创新,只有对其进行创新我国的企业才可以和国外企业之间进行竞争。
二、基本特征
我国后金融危机时代下企业经济管理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在:①企业的各项管理与经济管理之间的联系,我国大部分企业的管理项目在后金融危机的时代下都涉及到对企业资金的调配以及应用,企业的各项管理工作和企业的经济管理之间都具有一定的联系,另外,企业经济管理的好坏与企业的发展和企业员工自身利益也有一定关系,只有形成良好企业经济管理制度,才能促进发展。②企业经济管理的财务指标反映了生产经营方面的情况,目前,我国企业经济管理的工作效率取决于企业高层领导的决策权,一个企业的生产经营和企业利润的收入情况是由月份、季度、全年形成的财务指标进行反应做出报告的。为了实现企业制定的经济管理目标,企业的领导者必须要根据企业所反映的财务指标对企业经济管理方针和目标的制定进行引导,从而有效的调整企业营销的策略、企业经营的活动以及企业的生产技术。③我国的企业经济管理是综合性质方面的管理工作,我国现时代的企业经济管理工作实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下要求以价值作为企业的基础对我国企业的经济管理进行综合性质方面的管理工作。我国现代企业的生产经营可以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对其进行控制,从而使我国现代企业的经济幅度可以大大提升。
三、如何在后金融危机下对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进行加强
(一)对我国企业的经营管理进行创新
第一步,将企业传统的经营观念以及传统的组织结构进行改革,第二步,对企业管理方面的宽度、幅度以及弹性方面进行不断地创新改革,另外,在企业组织结构方面,企业管理者应该采取虚拟化和柔性化。第三步,我国的企业应该创建属于自己的企业品牌,改变企业传统跨国跨企的代生产模式,当一个企业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品牌,会增加企业的经济利润,还会在企业竞争市场当中加大企业的竞争能力,从而为可以提高企业自身品牌的知名度和企业的信誉度。
(二)对企业财务的支出进行约束
对企业财务的支出建立有效可实行的约束制度过程中一定要按照企业的相关制度以及法规法纪进行定制,此外,为了提高企业各单位、各项目资金使用的效益情况,企业必须要注意企业资金的使用情况是否真的无漏洞存在,而企业的管理者应该对企业资金的运用进行控制和约束。我国企业管理者应及时对企业自身的财务实际情况和企业在财务中预算中的执行状况进行分析和研究,除此之外,我国企业还可根据自身企业单位的自身实际财务状况,然后再选择月度、季度或者年末的时间段来进行企业单位自身财务实际情况的实地存盘工作。我国企业应该对企业内部制定价格方面的制度,当企业在进行材料购买、办公用品购买、设备购买、或者存货的时候可以采用企业制定的价格制度,从而达到对企业财务的约束。
(三)对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性认识进行不断的提高
要想对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性认识进行不断的提高,企业首先就必须要对企业财务的预算管理进行充分的认识,企业财务的预算管理是对企业中的每一个单位、每一个环节的收入和支出的保证。企业为了避免和减少与政府政策之间的冲突,应该对企业的廉政工作加强建设,另外,还应该对企业预算管理的建立做到法规法律的相关要求,企业的管理者要对企业的风险及时的评估和分析,从而可以有效地面临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
结束语:
综上所述,企业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下为了面临长期而激烈的经济危机和市场经济之间的竞争,我国企业应该对经济管理进行创新,在进行创新的同时还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对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进行增强,一个企业的经济管理创新和企业的生存是紧密不可分开的,尤其是在后金融危机的时代下。
参考文献:
[1] 许为男.浅议后金融危机时代下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J].致富时代(下半月),2011,(5):125-126
后金融危机时代,指当金融海啸席卷之后,各个国家所面临的经济被严重破坏,百废待兴的时代。在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大多数的企业都面临着市场竞争压力加大、产品订单下降、产品积压增多、产品滞销严重等严峻挑战。如何化解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绝大冲击,如何恢复企业正常生产,如何恢复国家经济的生气,如何变革和创新经济的发展模式,都是目前的中国企业和整个国际社会的热点问题。面对这样一个转折时期,创新和改革企业的经济管理模式,是解决问题最好的方法。健全的经济管理体系,能够有效的保障企业快速的获得各种资源,特别是在经济管理中所需的资源。只有加强了经济管理的创新和改革,才能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增加企业的利润、降低生产成本的消耗,从而实现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一、后金融危机时代:企业经济管理创新的必要性
我国企业所处的客观环境和内部弊端,决定了我国企业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下必须创新经济管理,才能面对各种挑战。
(一)客观环境要求我们必须创新经济管理
在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全球的经济都陷入了困境,市场竞争激烈,企业间互相的竞争加剧。这种客观环境因素,要求我国企业必须要摒弃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方式,发展资源集约型的经济方式。
(二)经济体制要求我们必须创新经济管理
与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的各个企业还存在着很多弊端,例如企业的认同度低下、生产技术落后、企业的人员稳定性差、企业组织松散、企业管理落后等问题。在金融危机席卷的过程中,在面对经济困境时我国各企业的弊端显得尤为明显。在后金融危机时代的背景下,企业如何创新经济管理模式,这是当前企业管理的重要课题。我国企业只有通过企业经济管理的各种创新。才能提高生产效率、增加企业利润、降低生产成本的消耗以实现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综上所述,我国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下创新企业经济管理是十分必要的。
二、后金融危机时代:企业经济管理的基本特征
在后金融危机时代的背景下,我国企业的经济管理工作也随着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基本特征。
(一)企业经济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的管理工作
企业经济管理不是一项单方面的管理工作,而是包含了诸多元素的一项综合性管理工作。在后金融危机时代的背景下,我国企业的经济管理工作主要是以价值形式为基础,综合管理整个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现代企业的综合管理可以使用科学的方式,规划与控制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达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
(二)企业经济管理同企业的其它管理工作具有广泛联系
在后金融危机时代的背景下,企业经济管理的所有项目都会涉及到企业资金的分配和使用。企业的经济管理同企业的其它各项管理工作有着广泛的联系。管理工作的开展必定会关联着企业的下属部门和人员,企业效益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员工的自身收入和企业的未来发展。所以,只有当在企业里形成了良好的经济管理氛围,才能取得满意的管理效果,才能有效的推广企业的管理措施。
(三)企业经济管理中的财务指标反映了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
企业经济管理工作的好坏和高层领导的决策有着直接的关系,企业的财务指标反映了了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的好坏。企业的管理者应该根据与企业相关的财务指标,来指导整个企业的经济管理目标和方针制作与裁定,及时的提高生产过程中的生产技术,调整企业经营活动中的营销策略、经营方案等,才能够实现企业最初制定的经济管理目标,才能够提升企业的自身综合实力。
三、后金融危机时代:如何加强企业经济管理创新
(一)更新经济管理观念
更新管理观念,对于任何企业的管理活动都是十分重视的事情。在后金融危机时代的背景下,企业在经济管理的工作中,必须顺应时代及时更新企业员工和企业领导者的观念。对于企业领导者来说,更新的领导者的经济管理观念更加重要,因为在企业发展中,是高层领导着决定了企业的走向。另外,在更新经济管理观念的过程中,应该重视适当时候引入经济战略意识、市场危机管理意识等新观点,保证企业的领导者能以科学的全局观念和管理观念,来制定新的经济管理目标和经营方针,现代企业在经济管理工作上的特点主要有影响面大、涉及面广等。因此,企业在更新经济管理观念的过程中,应该要格外注重对新型的管理方法实践和对新型的管理技术应用。
(二)创新企业经营策略
实时创新企业经营策略,是企业经济管理创新改革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在后经融危机时代下,企业只有改革组织结构,改变经营观念,及时采取柔性化和虚拟化的组织结构,不断的创新企业的管理弹性、宽度和幅度,才能够满足这个特殊时期的要求。企业的经营联盟创新和企业的品牌创新,是创新企业的经营策略的两个主要方面。企业的经营联盟创新,是指该企业与其他相关的企业在生产、技术、销售等多种元素上联合起来,建立一个企业间的固定经营联盟。企业的品牌创新,是指企业研发创新属于自己的产品,取代以前帮人做品牌代加工的模式,以此来提高企业在社会上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从而增加产品的附加值,赢得更多的市场。企业只有通过经营策略的创新,才能增长企业的利润,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改善企业的经营环境。
(三)建立有效的财务支出约束机制
在后经融危机时代下,企业需要建立有效的财务支出约束机制,优化财务管理。整合财务部门的结构,合理分配财政人员的岗位,做到量才为用。在经费管理方面,企业应该提倡节约,制定相关的奖惩制度,控制企业内部的经费支出,做到最大限度的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另外,加强部门预算的细化,创立科学的预算制度,从而提高财政管理的预测和计划能力。在经营活动中,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条件,适当调整预算的定额标准,对财务预算执行情况的分析研究要及时。企业可以建立相关的财产物资登记盘存制度,选择合适的时间段来进行实地盘存,并处理核算的最终结果。在企业内部经费支出上应该有计划的安排存货、材料、办公用品、设备等的销售或者购进,采用定额管理制度,或是采用计划价格制度,在月末进行本月的成本差异分摊。
(四)提高对企业财务预算管理重要性的认识
企业要充分意识到完善的财务预算管理,是保障企业收支环节都能得到有效执行的基础。在建立完善财务预算管理制度时要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避免政策性的冲突。同时,完善的企业财务预算管理体系,能够分析和评估风险,帮助企业识别风险。
(五)实现财务管理手段信息化
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各个企业应该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将财务管理与计算机科学技术有效的结合起来,建立管理财务的信息化平台。用网络式的财务管理取代传统的桌面式财务管理。使用计算机科学技术,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现在很多工作都可以依靠远程办公来解决,例如远程报账、远程查账、远程审计等等。既方便了企业财务人员的工作,有提高了财务办事效率,省略了复杂的人工过程。
另外,在内部网络上建立起自己的网络资料库,免去了庞大的纸质资料库。同时,计算机强大的搜索功能,替代了原始的人工翻阅,减少了工作量。
(六)注重“协同”效应,提高对企业资源的掌控能力
在目前,经济全球一体化的趋势下,企业不能再像以前那种封闭式发展,必须要联合多种元素,进入到市场竞争中,在压力下成长。传统的财务战略管理模式所关注的问题主要在于支持企业、强调服务的整体战略上,与企业其他的业务子战略的关联度不够高,缺乏协同效应。在当今形势下,弊端渐渐被凸现出来,影响到了企业的正常发展。
因此,协同效应在企业财务战略管理来说显得非常重要。协同效应主要包含了两个方面:第一,与外部业务的协同;第二,与内部业务的协同。前者指下游与客户业务、上游与供应商业务的协同;后者是指通过内部系统的优化,实现企业对内财务管理的价值最大化。目前,这种协同管理模式是企业共同应对残酷的市场竞争最佳办法,也是帮助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避免各种经营风险的前提。
参考文献:
[1]彭龙.后金融危机时代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J].中国商贸,2012,(5):85-86.
后金融危机时代下我国企业对经济管理进行创新,这是由我国企业所处的客观环境来造成的。第一,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全球经济都陷入了不景气的状态,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企业之间的竞争也进一步加剧。这种客观环境就要求我国经济必须要抛弃过去那种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方式,转而发展资源集约型的经济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够与国外企业相竞争。第二,国外企业与我国企业相比较而言,我国企业还存在着诸如企业认同度低、技术落后、人员稳定性差、内部组织松散、管理落后等问题。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我国企业管理中的弊端更为突出,尤其是经济管理存在着较大的问题。后金融危机时代下如何创新企业经济管理,已经成为了当前企业管理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我们必须通过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来提髙生产效率、增加利润、降低生产成本、实现企业可持续性发展。所以,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下企业进行经济管理的创新改革是很有必要的。
2.后金融危机时代下企业经济管理的基本特征
在后金融危机时代的经济形势下,企业的经济管理工作也随之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基本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2.1 企业经济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的管理工作
后金融危机时代下现代企业的经济管理工作是以价值形式为基础,对企业整体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综合性的管理,是新形势下企业管理的重要项目之一。现代企业可以科学的规划与控制企业的经营过程、生产过程,最终促进企业经济效益大幅度上升。
2.2 经济管理与企业的各项管理工作具有广泛联系
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下,企业的所有管理项目都要涉及到对企业资金的应用和调配,经济管理与企业的各项管理工作具有广泛联系。这样就必然会涉及到企业所有的下属部门和人员,因为企业经济管理的好坏与个人自身收入、企业发展壮大都是息息相关的,所以只有形成良好的经济管理氛围,才能取得预期的管理效果,才能够有效推广企业的各项管理措施。
2.3 经济管理中的财务指标直接反映了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
企业髙层领导的决策对于企业的经济管理工作至关重要的,而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是由最终形成的全年、季度、月份等财务指标来直接反映的。企业管理者应该根据企业相关的财务指标来指导企业经济管理目标和方针的制定,有效调整生产技术、营销策略、经营活动,这样既能够实现企业制定的经济管理目标,又能够大大提升企业自身的综合实力。
3.后金融危机时代下如何加强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改革
3.1 实现经济管理观念的更新
对于任何企业的管理活动而言,更新观念都是极为重要的。后金融危机时代的企业经济管理工作中,更新企业员工观念,特别是企业髙层领导者的经济管理观念是必不可少的,能够有效地营造出良好的内部管理环境。在实现经济管理观念的更新的过程中,应该适时引入战略意识、危机管理意识等最新观点,以保证企业髙层领导者能够在制定经济管理目标和方针时,形成科学的全局观念和管理观念。众所周知,现代企业的经济管理工作具有影响面大、涉及面广等特点,所以企业应该在实现经济管理观念更新的指导下,注重实践新型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技术。
3.2 创新企业的经营策略
企业经济管理创新改革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创新企业的经营策略,企业必须改变过去那种组织结构,改变过去那种经营观念,多采取柔性化、虚拟化的组织结构,重新建立健全新的企业经营组织结构,不断创新企业管理的弹性、宽度和幅度。创新企业的经营策略主要包括创新企业的经营联盟和品牌。创新企业的经营联盟是指企业通过与其他相关企业通过生产、技术、销售多种措施联合起来,建立一个固定的企业间经营联盟。创新企业的品牌就是指企业改变过去那种代入加工的低水平生产,创建新属于自己的品牌,通过这种方法来提髙企业的美誉度和知名度,增加企业产品的附加值,进而赢得市场。创新企业的经营策略,必定能够为企业赢得市场,增加企业利润,有效提髙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经营环境。
3.3 建立有效的财务支出约束机制
企业应该完善诸如财务人员岗位职责制度、经费管理制度等综合性的管理制度,加强公用车辆使用、人员接待等相关性的管理制度,加强邮资费、电话费、办公费等单项的管理制度。这样就很容易做到有章可循,在企业内部建立起较为有效的财务支出约束机制,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执行过程中一定要做到按制办事,以节约资金、堵塞漏洞,最大限度地提髙企业的各项资金使用效益。同时,要注意细化部门预算,建立科学的部门预算制度,这样就能够有效提髙企业财务管理的预测能力和计划能力。每个企业应当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预算定额标准,及时分析研究财务预算执行情况。此外,建议建立企业财产物资登记盘存制度,企业可以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选择年末、每季、每月等时间段来进行实地盘存,同时对最终核算的结果进行处理。或是可以制定企业内部计划的价格制度,企业在进行存货、材料、办公用品、设备等的销售或者购进时,可以采用定额管理制度,或者采用计划价格制度,在每个月的月末进行成本差异分摊。
3.4 不断提高对推进企业财务预算管理重要性的认识
首先,要充分认识到建立完善的企业财务预算管理,是企业各项收支环节得到有效执行的保障。其次,要充分认识到建立完善的企业预算管理体系,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避免与政策层面冲突、有利于加强企业廉政建设,更好的适应内外部环境。再次,要充分认识到建立完善的企业财务预算管理体系,有利于企业识别风险,分析并评估风险。最后,要对症下药,有效地化解各种风险。
3.5 实现财务管理手段信息化
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伴随着电子科技的广泛应用和新经济的髙速发展,对于现代企业而言,目前现代网络式的财务管理已经逐渐取代了过去传统的桌面式财务管理,这样就能够进一步加强數字化和信息化。利用先进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采用先进的计算机软、硬件系统,这样就能够突破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使众多的远程处理功能得以实现,例如远程审计、远程查账、远程报账、远程报表等,同时也能够强化管理层对下属各分支机构的财务监控。利用先进的网络通讯技术,能够较好地实现网络财务的协同业务和远程处理能力,使得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向集中化管理进行转变。建立专用财务管理數据库,既能够利用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对企业经营进行常规决策实践,又能够排除人为因素的干扰,使财务管理趋于严密,减少财务管理的随意性。这些先进技术的运用能够有利于实现智能化、髙效益的财务管理。
此外,财务管理信息化软件不仅帮助财务核算人员极大的简化了日常工作,而且要为财务管理人员提供管理决策的平台。软件的财务分析功能,可结合自定义财务分析报表,以账务核算數据为基础,采用专业的财务分析方法,对企业当前财务状况、经营成果进行评析,并且以图表等方式直观的展现出来。通过对企业财务活动的事后分析,对企业未来财务状况、经营成果进行预测,从而为企业财务决策提供正确的依据。还可以引入引出标准格式的凭证、报表、摘要、工资核算方法等,方便用户使用。并且还可以向上上报报表和凭证、往来对账单等账务數据,供企业编制合并报表或进行账务數据查询,满足企业应用的需要。
3.6 注重“协同”效应,提高对企业资源的掌控能力
传统的企业财务战略管理模式与企业其他的业务子战略的关联度不够,更多的关注点在于支持企业、强调服务的整体战略,在目前的后金融危机时代越来越显得不协同了。在目前全球一体化的趋势下,企业不再是过去那种封闭、孤军奋战的状态,更多的是产业群、价值链的集体参与竞争,上下游企业间在市场、利益等因素的驱动下,结合在一起共同参与市场竞争。所以协同效应对于企业财务战略管理的制定显得尤为重要。“协同”的企业财务战略模式主要关注两方面:一是与外部业务的协同,即下游与经销商(客户)业务、上游与供应商业务的协同,目的在于实现企业对外财务资源的价值最大化;二是与内部业务的协同,目的在于实现企业对内财务管理价值最大化,进行内部财务“流”管理。这两方面业务的协同,即企业与下游经销商、上游供应商的整个价值链协同,最终的目标是实现企业在整个价值链上财务管理价值最大化。这种协同的财务战略管理模式是目前企业共同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最好的方法,也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避免经营风险的前提。
二、金融危机时期财务管理理论体系的构建
(一)完善基础性财务假设理论
在金融危机时期,要逐步完善基础性财务假设理论,充分挖掘市场的发展潜力,为经济的复苏与发展奠定重要的基础性内容。基础性财务假设理论以经济人为基础,但是这其中包含了一定程度的非理性成分,并且将人的非经济性也纳入其中,这将影响基础性财务假设理论的科学性。市场是处于不断的变化、发展和运作之中,经济发展形势的变化具有一定的不可预见性,因此,要在人本非理性的思想基础上,实现理性假设到有限理性假设的有机转变,以此为前提构建相应的财务管理理论,推动新古典财务管理的稳步发展。
(二)制定科学的财务管理目标
在金融危机时期,要制定科学化的财务管理目标,设置有针对性和可行性较强的未来发展计划,提高经济发展效率。经济稳定下的财务管目标以提高经济的稳定性为前提,具体可细化到提高企业的经济利益,实现自身经济理论的最大化,但是在金融危机时期,绝大多数企业濒临倒闭破产,此时的财务管理目标应以规避企业风险,缩减企业负债成本为基础,从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入手,及时调整企业的投资计划,并对自身的发展资产进行重新的评估,实现企业负债最小化。
(三)优化配置财务决策的排序
在金融危机时期,要优化配置财务决策的排序,重组财务要素的顺序理论,为企业营造新的经济增长点。一般情况下,财务管理理论以实现企业的可持续经济为主要前提,因而其财务决策依据则是投资、融资到股利分配,但是在金融危机时期,这一决策方式会加重企业的经济负担,加大企业的负债压力。因此,金融危机时期财务管理理论要优化配置财务决策顺序,以提高偿债能力为中心进行相关活动的有效扩展,实现企业的经济复苏。
(四)健全金融投资的相关理论
在金融危机时期,要健全金融投资的相关理论,对经济发展的总体形势进行综合性考虑,考虑到多种投资主体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并顾及其投资成本,提高经济的稳定性。在金融危机时期,个体投资者的非理性投资较为强烈,因此,政府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宏观调控职能,提高投资者的信心,实现先股后债。在实际的经济发展之中,不同股利结构的企业其支付方式也不尽相同,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方式制定相应的股利结构管理理论,并完善法规对其进行一定的约束。
(五)确立套利定价理论的地位
在金融危机时期,要确立套利定价理论的地位,进一步完善资本资产定价理论,为金融危机时期财务管理理论体系的构建提供可行性发展思路。在金融危机时期,由于经济发展形势的变化,投资者的目标则是实现了由经济利益的提高到规避风险最大化的有效转变,因此,在在金融危机这一特殊时期当中,要以投资者的投资目标为基础,并以此为理论构建的方向,确立套利定价理论的地位,更好的为财务管理理论体系服务。
另一种是分业下的综合金融模式。在这种模式下,集团不参与任何具体业务,子公司各自经营业务并独立核算。这种模式并不违反监管机构分业经营的要求。对于子公司来讲,集团的整体上市有利于其使用集团的统一融资和管理平台来降低自身资金和运营成本,而且交叉销售也会提高子公司收入。 此外,这种模式还可形成双重管控。集团作为控股股东,以股权为纽带,通过子公司董事会履行控股股东的责任与义务,它和监管部门一起对子公司进行双重财务管控、双重审计稽核、双重合规内控、双重计划执行以及双重高管问责。
后者无疑是与中国分业监管体制匹配度最高的一种综合金融业务模式。
目前,综合金融模式因此次金融危机成为争论焦点。某些国际大型综合金融机构正剥离非核心业务,回归分业经营模式。有人甚至将金融危机的发生怪罪于银行发展综合金融,这是不正确的。
美国次贷危机虽然波及了很多大型综合性金融机构,但危机的根源并不是综合金融,而是监管不到位,导致非传统金融机构的“高杠杆”业务所累积的风险,传播到了传统金融领域,进而影响到实体经济。
然而在此次危机中,那些业务和利润结构合理、地区分布均衡的大型综合金融集团抗风险能力明显强于非综合金融机构。
部分综合金融集团的亏损也是其非传统金融业务导致的。例如,花旗集团购买了大量的金融衍生品。从现在的情况来看,也正是这些综合金融集团率先走出危机,恢复正常经营。
但是综合金融不是空中楼阁,而是一个非常严谨、庞大、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它有四个最重要的成功要素:一个庞大的网络,一个清晰的战略,一个优秀的文化,一个强大的平台。 首先,综合金融集团必须依托于一个庞大的客户群和销售网络才能发挥子公司间的协同效应,提高交叉销售收入。
第二,一个清晰的战略对于发展综合金融集团至关重要。如何建立起一个完整的全金融业务牌照体系和一个完善的综合金融集团管控体系是关键。在这一体系下,如何协调各项业务也是极其重要的。对此,矩阵管理模式可有效避免各专业公司信息交换迟缓、客户被不同系列推诿、产品销售不能共享渠道等司题。
但矩阵式管理也可能增加沟通成本,延长审批流程。可通过不断优化管理模式来避免这一问题的发生,以实现灵活、高效的资源共享和内部沟通。
第三,建立海纳百川、高度协同、内部资源充分共享的文化,以及具有强大执行力和竞争力的机制,是综合金融集团最关键的一步。集团应当建立一整套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体制、机制和文化,让整个集团充满生机和活力,不因规模扩大、结构复杂而老化、僵化。
关键词:
金融危机;国际金融;管理;法律问题
社会主义社会经济发展逐步与世界整体经济发展相互融合,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管理的主要发展趋势。美国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结构的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导致世界经济发展的整体结构变化较大,金融危机后,世界金融监管制度实施全面化改革,实现了新的国际金融监管制度适应世界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实现了国际经济交易运行管理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同时,稳定的国际金融监管制度管理环境,促使我国紧紧抓住世界经济运行发展趋势,稳步提高我国经济发展水平。
一、金融危机对国际金融监管制度的影响
金融危机是资本主义经济结构的周期循环组成部分,金融危机导致了世界各国经济运行的支出比重大于收益比重,各国经济发展在房贷、存款人、消费者、投资者的经济利益降低,社会经济发展的资金运行状态处于不稳定状态,世界金融管理制度无法应用完善的监督控制系统进行资源应用监控,金融危机的发生,导致世界各国经济运行发展状态处于“一边倒”的发展转台,金融投资管理风险性提高,社会经济结构的运行稳定性降低;另一方面,世界金融危机导致世界经济交易制度处于架空状态,受美国金融危机影响的资本主义国家只能依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贷款进行简单资金运行,对世界经济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不利影响。
二、国际金融监管制度的变革
国际金融监管制度的合理运行是促进世界经济运行发展的重要金融管理制度,金融危机是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周期性的重要体现,随着国际经济全球化的运行趋势,国际金融监管制度实施全面性合理改革,金融危机影响下,国际金融监管制度的欠缺主要表现为:
(一)监管作用下降
国际金融监管制度是国际金融管理的主要手段,金融危机前国际经济运行主要是以美元为核心的经济货币交易形式,金融危机后,美元在国际金融交易中的作用大大受到打击,世界各国经济交易的形式和交易结构也受到严重冲击,导致世界各国经济的运行发展结构出现较大的经济管理问题,国际金融监管制在各国经济运行监督管理控制中的作用降低,国际金融监管制度的经济管理结构也受到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不同形势的货币汇率问题中的管理体系存在漏洞,世界国际金融监管制度处于不完善被动管理状态,对世界各国经济的稳定流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
(二)经济管理主体单一
金融危机后,世界金融交易平台的恢复逐渐形成全球化、多元化的经济结构发展方向,金融监管体制在进行分析控制应用中的作用得到逐步拓展,但金融危机前,国际金融监管制度主要是以资本主义国家为核心的经济管理制度,金融危机后逐步兴起的第三世界和发展中国家,应用旧的国际金融监管制度与世界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较大的脱节,对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造成了不利因素,需要适度进行国际金融监管制度的改革,以适应多元化的经济发展新模式,金融危机后,需实施金融监管相关法律制度的进一步完善与改革,引导不同经济结构的科学性变革发展,为稳定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法律制度保障。
(三)国家经济管理比重
金融危机使世界经济结构发生变化,结合金融危机前国际经济发展水平来看,传统金融监管制度在实际经济划分中资本划分的公平性较低,国家经济管理比重在国际整体金融管理中的公平交易保障性较低,社会经济交易的金融监管作用性较低,金融危机后,各国以国家经济利益导向的金融监管制度受到严重冲冲击,世界经济交易秩序处于逐步变革阶段,社会效益的重视程度在国际金融交易中所占的比重逐步增加。实现金融危机后金融监管制度的改革,应当重新划分国家经济利益中经济利益与社会利益之间的比重,推进社会经济结构的逐步完善与全面性变革发展。
三、危机以来国际金融监管制度的基本发展趋势
(一)金融监管制度的管理广度延伸
从以上对金融危机后,金融监管制度运行表现出来的问题和社会发展的整体经济趋势来看,对金融监管制度实施全面化变革。金融监管制度在管理上注重广度的延伸,社会经济管理中,以美元为中心的金融管理制度已经无法适应当前多元化的经济趋势,需要强化金融监管制度的管理范围,例如:金融货币交易结构进一步科学化分配,从国际交易金融债券等投资运行比重等因素进行分析,实现金融管理与国际金融交易同步变革,逐步拓展金融交易中资产债券的优化,拓展金融管理在多元化经济交易中的作用,发挥金融监管制度的功效。
(二)金融监管制度中的法律结构逐步完善
国际经济交易在金融危机后趋于多元化发展趋势。实施金融监管制度的逐步优化。经济发展是文化与政治发展的物质保障,实现金融监管制度的法律结构及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的逐步完善,例如:2010年,国际社会经济实施新资本主义国家协议,近年来,国际金融管理体制的发展逐渐从世界金融交易管理法等方面,实现国际金融监管制度的与国际法律制度的逐步融合。此外,实施国际金融监制度各国之间的监督管理,为世界各国经济提供了新金融管理引导,为国际金融监管制度的执行提供了制度结构保障。
(二)金融监管制度的社会性提高
从世界经济变革发展的整体经济发展趋势来看,完善国际金融监管制度。注重国际金融监管制度的实际应用,注重金融贸易双方经济管理中的应用分析阶段,从单一的注重贸易双方的经济效益向注重双重效益的发展趋势进行变革发展。例如:国际金融监管制度在实施国际金融监督管理中,注重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交易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加强不同国家经济交易的公平性和社会效益,进一步优化不同世界不同区域之间的合作共赢。例如:亚峰会议等地域性经济金融发展的共赢长远战略合作,推进世界不同国家之间的经济交流与贸易。此外,实现国际金融监管制度全面性改革与创新,实现例如买卖双方经济效益与国际社会整体实力的综合性应用,从而实现国际金融监管制度在调节国际整体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中发挥积极作用,推进国际公平交易新金融环境的建立与完善。
四、国际金融监管制度对我国金融发展的启示
国际金融监管制度是国际经济交易发展的重要制度保障,国际金融监管制度相关法律制度的分析研究,对促进我国经济的长远性发展,完善我国经济发展结构,适应变革的国际金融监管制度,实现新常态经济结构下不同经济结构的逐步完善及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结构的逐步完善发展都有深远的意义。
(一)金融管理理念的全方位
从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整体趋势来看,在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模式下,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结构的逐步完善,推进金融投资管理理念的全方位发展,结合国际经济金融管理的基本运行发展趋势,应用多元化经济结构的变化理念分析我国经济发展趋势,积极防范我国金融投资运行管理的风险,实现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基本规律相结合,例如我国经济管理实施自由竞争为主体,国家运行宏观调控,国家经济金融交易要从国际金融监管制度改革的发展新趋势入手,积极做好我国经济运行投资的国际投资合理化管理。
(二)金融管理风险意识
增强国际金融监管制度实施全面性变革,促使加强我国金融投资管理的风险意识。国际金融危机的出现,对我国金融管理的作用分析,主要从社会经济中受到的后期影响进行分析,加强国家经济金融运行的风险管理。例如;金融管理对国家内部金融管理、债券投资管理、房地产管理、信贷应用管理等多方面的资产管理,结合国际经济运行发展情况及国家内部经济实际运行情况进行分析,优化不同形式的经济管理比重,推进不同经济管理结构的科学性发展及不同形态的经济管理模式综合性发展。例如:我国实施金融企业新型资本运行协议,合理应用国际金融监管制度进行国家经济内部管理形式的逐步优化,从而进一步加强我国金融投资管理企业的风险意识,实现我国金融管理的科学性发展。
(三)合理应用国际金融关系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实现我国经济结构逐步完善,一方面,将金融危机后国际金融监管制度的改革发展新趋势与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相适应,推进社会主义经济结构的逐步完善,另一方面,充分应用金融危机后,逐步完善的国际经济新环境,应用完善的国际金融监管制度,保障我国经济在国际金融交易结构中的利益,推进社会主义经济结构发展与国际金融交易发展之间相适应。例如;我国开展国际金融监管制度在国家经济结构中发展金融交易管理,可以与人民币交易汇率稳定之间关系进行分析控制,实现我国经济结构的逐步完善,逐步适应经济全球化的经济发展新趋势。国际金融监管制度是保障世界各国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制度,结合当前国际经济发展整体经济结构趋势,对国际金融监管制度在危机过后重建的改革重点进行分析,推进世界金融管理结构的逐步完善与发展,为建立相对完善的金融贸易环境提供理论指导。
参考文献:
[1]徐文.后金融危机时代国际金融监管法律问题研究.大连海事大学.2011.
[2]刘泽云.巴塞尔协议Ⅲ、宏观审慎监管与政府财政角色安排.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1.
[3]戴莹.证券信用评级监管法律问题研究.华东政法大学.2012.
[4]刘坤.金融全球化背景下俄罗斯中东欧转轨国家金融发展与金融安全.东北财经大学.2012.
[5]张志远.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金融监管以及金融风险的博弈研究.吉林大学.2013.
[6]肖健明.开放条件下我国银行业金融安全法律制度的构建.武汉大学.2010.
[7]郭金良.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危机市场化处置法律制度研究.辽宁大学.2014.
[中图分类号] F830.33 [文献标识码] A
Abstract: The risk control of credit business is the inevitable requirement of healthy development of commercial banks, is the important requirement of development of China's financial market and is the key measure to keep the competitivenes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financial crisis. Our commercial banks now have low understanding degree of financial crisis influence, blind credit business development, and imperfect risk early warning and response mechanism, and necessary input to the credit risk management. Commercial banks should strengthen the understanding of financial crisis, strictly supervise credit business development, establish and improve the risk early warning and response mechanism, and moderately increase the investment of credit risk management, so as to strengthen the risk control and management ability.
Key words: financial crisis, commercial banks, credit business, risk control
[文章编号] 1009-6043(2016)12-0127-03
一、引言
风险控制是商业银行在发展过程中的一项重要战略,而随着金融危机对各行业发展的影响作用不断加重,这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商业银行在授信业务风险控制方面的压力,因此,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商业银行实施严格的授信业务风险控制是其发展的必要措施。但是,当前我国商业银行在授信业务风险控制方面还存在诸多的问题,对金融危机的影响认识程度较低、授信业务的发展存在盲目性、缺乏完善的风险预警及应对机制、缺乏对授信风险管理的必要投入等,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商业银行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对授信业务风险控制的能力。
二、金融危机背景下商业银行授信业务风险控制的必要性
(一)授信业务风险控制是商业银行取得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活跃,商业银行面临的市场竞争不断加剧,因此各商业银行都不断加强授信业务的发展,以此取得更为高效的发展。而在金融危机背景下,由于其对商业银行发展带来的影响不断深入化,因此加大对授信业务的风险控制对商业银行而言是其取得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授信业务直接牵扯到商业银行发展的各个方面,是其发展的根基业务,而强化相应的风险控制更是成为商业银行其他类型风险控制的重要基础。所以,加强商业银行在金融危机背景下的授信业务风险控制是其取得进一步发展的必然要求之一。
(二)授信业务风险控制是我国金融市场发展的重要要求
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构成了我国金融市场的主体,其风险控制情况将直接影响着我国金融市场能否实现健康稳健运行。随着金融危机影响的进一步加剧,商业银行的授信业务风险控制难度不断提升,其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也带来了较大的难题。因此,加强商业银行对授信业务的风险控制不仅关系到商业银行的发展,更是关系到我国整个金融市场的发展。众所周知,金融市场的发展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应,商业银行作为重要的金融主体,其风险控制情况对金融市场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强化商业银行在金融危机背景下授信业务的风险控制能力也是我国金融市场发展的重要要求。
(三)授信业务风险控制是保持商业银行竞争力的关键举措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不断步入正轨,商业银行的竞争不断加剧,而风险控制成为影响商业银行市场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之一。当前,为了实现自身的高速发展,各商业银行都在授信业务方面加大了发展的力度,使其自身获得较大的经济利润,但是真正决定其竞争力的最终还要取决于风险控制。如果商业银行在后金融危机影响下难以做好授信业务的风险控制工作,则会导致其资本的流失,其整体的发展将受到较大的限制,这也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商业银行的市场竞争力,使其发展乏力甚至出现倒退的情况。因此,如何实现有效的授信业务风险控制成为商业银行增强自身竞争力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
三、金融危机背景下商业银行授信业务风险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对金融危机影响的认识度较低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尤其是金融市场化的发展,金融危机的影响将会更加深远。而当前商业银行在授信业务风险控制方面存在的首要问题就是对金融危机及其影响的认识度较低。一方面,很多银行管理人员由于业务方面的要求,而忽视了对金融危机的防范工作,缺乏风险控制意识,在授信业务上只是根据相关的流程办事,没有进行慎重的考虑。另一方面,我国大部分银行受到政策的影响较大,其在实施授信业务的过程中还没有综合考虑到金融市场变动可能带来的风险因素,而这些风险因素一旦达到某一标准之后将会产生不可估量的危机,对整个商业银行乃至金融市场都会造成极大的不利影响。
(二)商业银行授信业务发展存在盲目性
商业银行的授信业务能够为其带来丰厚的利息收入,这也是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因此,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商业银行越来越重视对授信业务的发展工作,而忽视了对授信业务全过程的风险管理。一方面,授信业务管理人员本身的风险意识较为淡薄,其对企业所提出的各项申请只是进行表面上的检查,而没有综合当前行业、市场等情况对其未来的发展进行预估,因此使得授信业务埋下了风险隐患。另一方面,我国商业银行在授信业务方面还存在一定的恶性竞争现象,在利润的驱动下,商业银行很难通盘考虑全球金融市场变动可能带来的金融危机,盲目性的发展会降低商业银行对授信业务风险控制的意识和能力。
(三)缺乏完善的风险预警及应对机制
近些年来,在我国相关政策的推动下,商业银行的风险控制措施不断完善,但是全球金融市场的变动越来越难以估计,其风险隐患和影响越来越大,使商业银行的风险预警及应对机制显得措手不及。一方面,商业银行在办理授信业务的过程中,不断面临新的审批问题,而现有的政策还没有得到更新,只能借助于已有的机制对其进行审批,这就难以对授信业务的风险进行及时有效的预警。另一方面,在发现风险因素之后,现有的应对机制显得捉襟见肘,而机制的制定和实施存在时间差,在高速发展的金融风险下,其控制力显得十分有限。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商业银行授信业务风险控制的能力。
(四)缺乏对授信风险管理的必要投入
授信业务风险控制需要大量的资源投入,当前商业银行对授信业务风险控制的投入相对不足。一方面,在机构设置上,大部分银行的授信机构基本成熟,但是其职能的发挥存在较大的问题,需要的审批环节依旧较多,而其时滞性阻碍了授信业务的发展,同时对相关人员的职能的发挥监督不足,使其存在舞弊现象,也增加了授信业务的风险因素。另一方面,在资金和人员方面的投入有所欠缺,授信业务相对繁琐,而目前存在一人身兼多职的现象,其对各项业务的办理存在表面性,难以对其实现全过程的风险控制。资源投入不足也是商业银行授信业务风险控制不力的重要原因。
四、金融危机背景下商业银行授信业务风险控制的对策建议
(一)强化商业银行对金融危机的认识
金融危机背景下要想强化商业银行对授信业务的风险管理能力,必须要首先提升对金融危机及其影响的认识程度。一方面,要对银行各部门的管理者定期进行金融市场相关知识的培训,使其充分认识到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及其传播和影响,预先做好应对金融危机的思想准备,以此指导其授信业务的发展。另一方面,要积极学习和吸收国外商业银行授信业务风险管理的经验,根据我国金融市场及银行的发展情况进行综合性的利用,指导商业银行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实施更为有效的授信业务风险控制。
(二)严格监管授信业务的发展
商业银行为了提升自身竞争力不断拓展授信业务,而这种盲目性也加大了风险因素,因此金融危机背景下必须要全面严格监管银行授信业务的发展。一方面,要严格落实各项审批环节,根据对借款企业及个人资料的审核,根据行业和市场的发展情况,对其实施授信业务,在授信额度方面进行控制,将风险隐患降低到最小化。另一方面,要充分结合近些年来金融危机的产生和传播情况,对其影响力进行研究,在经济周期内适度发展授信业务,将其控制在可控范围内,避免过快发展带来风险隐患,在各项业务的发展上实现渐进性和高控制性。
(三)建立健全风险预警及应对机制
一方面,要根据金融市场的不断变动和国家政策的变化对现有的授信业务等预警机制进行更新,在原有的基础上制定出更为实用和有效的风险控制预警机制,为商业银行实施的授信业务做好制度层面的保障,以此强化其风险控制能力。另一方面,要严格落实各项授信审批制度的实施情况,通过严格的外部监督和内部监督,将各项风险因素进行严格的排查,避免金融危机对商业银行授信业务带来风险隐患和影响,实现商业银行授信业务的健康发展。
(四)适度加大对授信风险管理的投入
加大相关的投入是商业银行增强授信业务风险控制的关键。一方面,要完善部门的设置,并加大对硬件和软件设备的投入,采用先进的风险预警系统对授信业务进行实时的监督,避免全球金融危机可能带来的风险隐患。另一方面,要在现有的基础上对其授信人员进行培训和指导,使其在实施授信的过程中能够提升专业技能,加强对风险的预警能力,提升授信人员风险分析和控制的能力,实现商业银行对授信业务风险的严格控制。
五、总结
商业银行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建立在授信业务基础之上,金融危机的影响使商业银行授信业务风险控制的难度不断加大。从研究来看,商业银行应该从强化对金融危机的认识、严格监管授信业务的发展、建立健全风险预警及应对机制、适度加大对授信风险管理的投入等方面来强化其在金融危机背景下的授信业务风险控制能力,以此全面提升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实现自身的健康长期发展。
[参 考 文 献]
[1]李锡良.商业银行授信风险管理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5(12)
尽管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经济发展异质性较强的发展中大国,但随着国内资源与劳动力流动性的增强、随着国内市场的整合以及生产网络一体化程度的增强,无论是东部沿海地区、还是中西部内陆地区都不同程度地融入了贸易与金融全球化。这场发端于发达国家的全球金融危机,必将通过贸易与资本流动渠道对中国各地区的经济增长与就业产生负面影响。对此,各地不能掉以轻心,而是应该高度重视,迅速出台适当的经济刺激方案与就业保障措施,加快经济结构调整,驱利弊害,既要确保短期内经济较快增长,更要构筑未来地区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基础。
2009年城市要在发展中调整经济,通过调整结构促进经济发展,走上综合、和谐和协调的城市经济发展道路。加强城市经济发展的综合性、全面性、科学性和创造性,防止产品、行业和企业的单一性,过分、片面依赖国际市场。正确处理国内市场与国外市场、国内资本与国外资本的关系,自力更生与对外开放,消费与积累的关系。
人民币贬值风波刚刚平息,哈萨克斯坦又经历了同样的遭遇。8月20日下午,哈萨克斯坦宣布放弃汇率波幅限制,随后该国货币坚戈大幅贬值30%。从人民币到坚戈,两件事并非偶然,其背后藏着同样的逻辑。从事件本身看,两国货币贬值都不是央行主动引导,而是在贬值压力之下被动放行。虽然中国的基本面和哈萨克斯坦有很大不同,但在全球经济再平衡的格局之下,两国都面临同样的贬值压力:
第一,从内部看,两国都面临出口萎缩导致的经济下行压力,需要货币贬值。哈国08年危机以来GDP增速连年下滑,已经从7.3%降至4.3%。原因在于发达国家持续去杠杆以及各国贬值战导致其出口承压,哈国出口占比GDP高达40%左右,而出口同比增速从2012年进入萎缩后基本维持在-20%左右,今年以来1、2、3月出口增速分别为-49%、39%、-26%,严重拖累增长,从这个角度看,需要贬值对冲。
第二,从外部看,两国都面临美联储加息导致的资本外流压力,倒逼货币贬值。美联储加息和美国经济复苏相伴而生,共同把美元送进升值大周期,新兴市场既要承受外需萎缩,又要承受外资外流,贬值是必然的结果。之前两国都曾试图维持汇率稳定(限制波幅),为的是保护资产价格,防范资本外流,但这样的代价是牺牲出口。现在允许汇率贬值,实际上是牺牲汇率稳定,冒着资本外流的风险换取经济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