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责任审计目标范文

时间:2023-09-04 09:26:19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经济责任审计目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经济责任审计目标

篇1

经济责任审计,就是对领导干部所履行经济责任的执行情况进行的审查活动。我国军队从实施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以来。主要针对经费使用上的违法违规性问题,侧重于真实性、合法性审计,效益性目标却往往被忽视。如何将效益性目标融于经济责任审计中,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经济责任审计增加效益性目标的必然性分析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效益审计在我国逐步得到关注和重视。《审计署2003至2007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明确指出:“积极开展效益审计,争取到2007年,投入效益审计力量占整个审计力量的一半左右。”延伸至国际范围来看。效益审计在一些发达国家军事审计中一直居于主导地位,美国国防审计就是以效益审计为主。经济责任审计对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进行审查活动。必然涉及到领导干部任职期间所主管经济活动的效益性。在经济责任审计中增加效益性目标,既是形势发展的要求,也是审计发展的必然趋势和与国际国防审计发展接轨的需要。

目前我军经济责任审计只能称之为“财务责任审计”,以真实合法性为主,而效益性评价多半还停留在理论上的假想。从经济责任审计的完整性分析,只评价领导干部所在部队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而忽视效益性,得出的结论必然有失偏颇。从我军经费使用现状分析,由于历史上长期习惯于供给制,加之很多单位财务水平欠缺,部队任务繁杂,领导干部往往经济效益观念淡薄,这在军队资源有限的情况下着实令人担忧。从审计成本来分析,效益性目标融入经济责任审计,则不必重复进行效益审计,可以大大节约我军审计资源。“财务责任审计”已然完全不合时宜,效益性目标亟待提上经济责任审计的日程。

二、经济责任审计中增加效益性目标的难点分析

长期以来,经济责任审计对领导干部的经营业绩评价往往过于笼统,未能真正引入量化指标和数学模型作为评价基础。评价量化标准的缺失,成为经济责任审计中推进效益性目标的软肋。

1 效益评价的难点何在?不同于地方经济效益的衡量,军事经济效益具有非盈利性的特点,主要表现在部队经费的使用是否有利于部队战斗力的提高。是否有利于部队的全面建设,而这些都难以用数量来表示,所以在区分具体经济责任时,尺度比较难把握,量化指标表现为不确定性和可变性。

2 军事经济效益评价是否就真的很难量化呢?本文以为不尽然。既然是经济责任,就必然涉及资金流转,就必然可以效益考量。其一,对于军队有偿服务的经济责任审计,其经济效益显而易见,可以采用以杜邦财务分析体系(所有者权益利润率等)为主的一系列指标进行评价;其二,对于消耗性的非营利目的的经费支出,本文认为影子效益是一个很好的借鉴。如武警学院建训练场馆,其经济效益就可以间接地从部队训练的合格率和达标率影射出来,通过审计合格率和达标程度就可以评估场馆建设经费的效果;其三,如果用影子效益都很难确定,那么效益评价还可以用最小成本来衡量。从支出成本来看,军费的供应、管理、使用,即经费的计划、预算、划拨、开支、报销、决算等过程,这些成本增减变化的数量关系,是评价军事经济效益的主要数据,而反映这些数据的资料一般比较齐全,记载准确,是相对容易查取的。

三、积极推进经济责任审计中效益性目标的一点拙见

推进我军经济责任审计中的效益性评价,是包括军队审计立法,审计队伍建设等诸多方面的复杂工程。

(一)划定范围,试点推进

我军经济责任审计中效益性评价还只是星星之火,审计资源、审计方法、审计评价等都不尽完善,因此分步试点、逐步推进,是必然经历的过程。以现阶段武警部队经济责任审计为例,区域试点范围可以经济发达地区为突破口和切入点。在经济沿海发达地区,武警部队经费来源广,经济决策多,经济责任大,最容易出现经济违规行为,也最容易存在经济损失浪费现象。审计内容范围划定可以军队工程建设、军队空余房地产租赁开发、有偿服务等领域为试点进行实践探索。这些审计内容。一方面普遍存在涉及资金金额较大,经济色彩比较浓重;另一方面其经济效益相对直观,容易获得,也容易量化和评价。

(二)积极拓展经济责任审计中效益评价体系

其一,创建指标体系。以经济责任审计中工程投资决策效益审计为例,工程建设决策效益评价指标可以包括速度效益审计指标、成本效益审计指标和质量效益审计指标。常见指标有:

工程竣工率=审查完工面积/工程总面积×100%

投资完成率=实际投资额/投资概算总额×100%

单位面积造价=竣工总投资额/竣工总面积×100%

工程成本降低率=(工程预算成本一实际成本)/工程预算成本×100%

投资效益比=新增保障能力/工程投资×100%

其中单位造价则从最小成本的角度来考量,而新增保障能力可以认定为工程建设的影子效益。

其二,创建方法体系。比较分析法在军队中运用较为广泛,按比较所用的指标或基准不同,可分为绝对数比较分析法和相对数比较分析法两种,另外还可以采用纵向和横向比较分析法。因素分析法则可以衡量各项因素影响程度的大小,以便判断影响指标变动的主要原因及影响值。为确定审计的重点目标、评价被审计领导干部提供有效的分析性数量证据。层次分析法(AHP法)适用于目标结构复杂且缺乏必要数据的情况,对决策者是否选择最优方案进行评价,此法在经济责任效益审计中已有很多探讨。

篇2

(-)调查对象的特定性。在经济责任审计中,需要调查的对象是特定的,即与经济责任审计事项有关的单位和个人。

(二)调查内容的针对性。经济责任审计中,调查的内容十分广泛,但又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主要有:被审计单位账面没有记载而又必须调查核实的事项;被审计单位提供的资料缺乏可靠性,而又必须调查清楚的事项,如发票要素不全、内容不真实,需要作进一步的调查;从被审计单位账面的审计发现了疑点,而又必须进一步调查证实的事项;根据审计目标和委托部门的要求,需要调查的其他事项。

(三)调查方法的多样性。审计调查方法取决于调查对象、范围、内容和目标等的不同要求。有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普遍调查和典型调查,综合调查和专题调查,内部调查和外部调查,函证调查和现场调查,对单位调查和对个人调查,书面调查和会议调查等。这些调查方法可以相互结合运用,也可以与其他审计方法结合运用。

(四)调查结果的客观性。审计调查能够获得帐面审查所不能取得的比较真实的证据,审计调查的结果就是审计人员所看、所问、所闻、所查、所记、所算的和被调查单位和个人提供的各种证据资料。调查中所收集的审计证据准确、可靠,客观真实地反映了事物的本质,与帐面审计结果相结合,可以起到相互印证的作用。

二、经济责任审计中审计调查的内容

经济责任审计需要调查的内容很多,概括起来有如下三个方面:

(一)、围绕经济责任开展审计调查。经济责任审计的根本任务就是认定或者解除审计人及其有关人员的经济责任。审计调查必须围绕这一根本任务来开展,以便划清经济责任界限。划分被审计人和相关人员应承担的经济责任有以下几种方法:1.按追责对象分为领导责任和经管责任,2.按追责程度分为主要责任和次要责任,3.按追责内容分为直接责任和间接责任,4.按追责方式分为行政责任、刑事责任和党纪责任。通过审计调查,进一步区分被审计人及其有关人员是否应承担经济责任及应负经济责任的程度或者履行经济责任的程度,对不应承担经济责任或者全面履行经济责任者应当解除其任期经济责任。

(二)、围绕经济案件开展审计调查。经济责任审计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促进廉政建设。在经济责任审计中,账面审计难以发现或者难以查清的案件线索,或者群众检举、控告的案件线索,都应进行审计调查。调查经济案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过程、结果,调查经济案件所涉及的经济业务经手人、知情人、审批人、检举人;调查经济案件涉案人员所采取的手段以及反映作案过程的全部载体。

(三)、围绕重点开展审计调查。重点问题又是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在经济责任审计中,必须针对重点单位、重点项目、重点资金、重点问题进行审计调查。否则审计结论就缺乏公正性,因而会失去经济责任审计的意义。

三、经济责任审计与审计调查相结合的方法

1、根据经济责任审计的对象单位所涉及的有关事项,确定审计调查的对象、范围和内容。又在审计调查中适当进行延伸审计,综合运用各种审计方法。

2、根据经济责任审计的目标要求所涉及的有关项目,选择恰当的调查方式。如用统计调查法核实经济指标,用试点调查法了解经济政策执行情况,用重点调查法追查经济案件,用会议调查法征求对被审计人的总体评价等。

3、根据经济责任审计内容所涉及的特定事项,对审计调查材料进行相互联系、客观地,使审计调查的内容与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具有相关性,而不能将两者割裂开来,更重要的是将两者有机结合,综合利用。

4、根据经济责任审计方案制订审计调查方案,合理安排审计调查人员、时间和审计力量及其组织方式。同时,又要根据审计调查过程中的变化情况,及时调整经济责任审计方案。使审计调查与经济责任审计在目标要求上达到一致,在组织实施上达到统一,在时间安排上协调同步。

5、根据责任审计与审计调查的关系,搞好几个结合。即:审计与现场观察结合,审计与问卷调查相结合,审计与调查相结合,数据统计与事实调查相结合,内查与外调相结合。在此基础上,根据审计调查的要求,综合运用多种审计调查,以求得最佳的审计调查效果,提高经济责任审计质量和效率。

四、经济责任审计调查结果的运用

审计调查结果就是审计调查报告及其产生的作用。经济责任审计与审计调查相结合,除了方法、上的结合外,还必须注重经济责任审计结果与审计调查结果相结合运用。

(-)、审计调查结果是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重要依据之一。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包含了审计调查的结果,对被审计人进行经济责任审计报告的内容反映了审计调查报告的内容,是总与分的关系。审计调查的结果是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基础,调查报告必然成为经济责任审计报告的重要依据。经济责任审计报告对审计调查结果的运用程度反映了审计调查的质量和效果的高低,审计调查的质量和效果的优劣直接到经济责任审计报告的质量和效果,在一定意义上说,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能否被充分地利用并发挥作用,关键取决于审计调查结果有无分量。审计调查结果是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补充。一个项目的经济责任审计报告往往是反映总括、全面的情况,而审计调查报告是反映某一方面具体、详细的情况,可以起到补充作用。

(二)、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运用程度决定审计调查结果的运用程度。因为经济责任审计报告决定了审计调查报告所反映的情况、和意见及其范围和方式。但是,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运用要依赖委托审计的部门和审计报告使用者来体现,而审计调查结果对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的影响程度不完全是调查报告本身,还受审计机关的指导思想和审计人员的自身素质等影响,比较好的审计调查报告不一定在经济责任审计报告中得到充分体现。这一点必须引起各级审计部门及其审计人员的高度关注,不能忽视审计调查结果对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所产生的影响。

篇3

高校的内部经济责任审计不是独立存在的一项活动,它与审计委派人、被审计人等都存在着十分紧密的配合关系,从而形成了一个有机的审计配合机制。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这种配合机制并不完善,有些方面矛盾十分突出。经济责任审计配合机制上的矛盾主要表现是:

(一)审计主体关系不明

在实际工作中,审计部门与审计委派人的关系主要是指审计部门与组织人事、纪律检查等部门的关系。在处理这方面的关系上,一些组织人事、纪检部门对于委派审计部门进行审计并无规范的操作流程和检验标准,各高校委派审计办法和形式也不尽相同,并且目标并不十分明确。

(二)审计查证不易落实

经济责任审计查证配合包括:1.被审计单位配合、被审计人本人的配合以及审计机关与其他执法机关的配合。目前,由于高校对经济责任审计的作用认识不够以及对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不恰当,致使被审计人认为经济责任审计就是找问题,而不是对他们的经济行为进行指正、保护被审计者,被审计单位和被审计人本人无论是否有问题,都不愿积极配合审计工作。一些部门在提供资料方面,能推则推,能拖则拖;有些甚至不愿交出一些重要的、关键的资料。2.审计部门与其他执法机关配合,包括纪检、监察以及公、检、法机关的配合。由于学校审计的内部性决定了要取得这些部门的配合更是难上加难;还有就是在经济责任审计中,对于发现的一些重大违法违纪的问题,往往是由审计部门向其学校纪检监察部门移交,移交后纪检监察部门是否及时查处,其查处结果如何,并未向审计部门及时通报。

行为不规范是影响高校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原因

(一)权力集中、不利审计

高校实施经济责任审计的重点是要保证审计的有效性,即通过经济责任审计促使学校经济活动运行实现合理性、合法性和有效性的要求。这也是学校领导及全体教职工对经济责任审计的期望和要求,实质上,经济责任审计的目标是整个学校内部控制体系的目标。经济责任审计的目标就是为了完成学校的内部控制目标服务,通过审计及时发现并纠正内控体系在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终保证学校整个经济管理体系及学校内部控制目标的顺利完成。高校由于其事业单位的身份性质决定了其内控体系没有企业健全,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也没有企业的刚性强。在实际工作中,学校的内控体系是薄弱的,因而,对经济责任审计难以形成有力的支持和配合机制。在某种意义上说,审计工作就是为了审计而审计,很难发挥其应有的效用。主要表现在:首先,管理控制体系中权力过分集中,导致整体功能的削弱和下降。主要反映在单位管理控制系统中主要领导干部个人手中权力过分集中,而在管理环节本身无法得到有效监控。其次,管理控制体系中缺乏统一的协调机制,导致了管理目标的偏离。在我国高校现行管理体制中,缺乏有效的统一协调机制,也是造成管理控制体系脆弱的一个方面。从形式上看,整个经济管理体系实行统一领导、各级二级院系分级管理的基本原则。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这一原则并没有真正落到实处,一些高校二级院系或产业部门存在各自为政的状况,一些部门往往从自身利益角度出发不考虑整个学校发展的大局,造成整个学校上下不能形成统一的整体,缺乏协调机制,导致了学校整体管理目标的偏离。经济责任审计有效性与学校内控体系薄弱性的矛盾的存在,实质上是学校内控体系与学校经济管理目标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而经济责任审计是学校整体工作中的一部分,是保持学校经济活动健康、持续发展的最后一道防线。

(二)法制滞后、无章可循

现行高校经济责任审计,即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是高等教育发展到一定时期的产物,其发展模式也是仿照政府审计的模式来进行的。特别是随着国家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绩效审计也被引入高校经济责任审计中。高校经济责任审计的产生,主要是由于高校社会经济活动的日益增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的履行最容易受市场经济运行机制和规则不完善的制约和影响,社会亟须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履行有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机制。这也充分说明了经济责任审计产生的适时性和超前性。高校经济责任审计作为一种社会经济监督活动,也必须依照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规定进行。到目前为止,我国对经济责任审计的立法建制工作远远落后于审计实践的发展。经济责任审计法规建设的滞后性,主要表现在立法观念、立法形式、立法内容滞后等方面。而高校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系统建设的滞后性主要表现在评价指标体系的完整性、科学性、针对性、实用性滞后等方面,从而使高校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与法律规定、评价系统建设滞后性也存在一定的矛盾。

(三)功能局限、期望过高

篇4

(一)降低经济责任审计成本是合理利用审计资源的有效保证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资源是有限的、稀缺的。目前,审计工作中最大的问题就是审计任务繁重和审计资源不足之间的矛盾。据统计,大部分省市审计机关在安排完成好同级财政审计及署定、自定项目后,已没有更多的人员及时间进行经济责任审计。所以,降低经济责任审计成本,有利于审计机关合理安排人力、物力和财力,从而有效利用审计资源。

(二)降低经济责任审计成本是政府改革的要求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兴起,表明传统的政府治理方式已不能适应时展的需要。庞大的公共开支导致财政危机是一种普遍的行政现象,同时效率低下、成本过高以及腐败的滋生又引发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危机,因此寻找高效率、低成本的政府运行模式已成为政府改革的目标。审计机关作为政府组成部门应顺应政府改革的需要,在提升管理水平,特别是在降低经济责任审计成本上要多下工夫。

(三)降低经济责任审计成本有利于成本意识的强化按照经济学的理论,如果一个项目的投入远远大于其产出,那么该项目就是不经济的,不值得做,审计也是如此。然而,在经济责任审计中,成本意识非常淡薄,这不利于审计经费的合理使用。如果要在经济责任审计上树立成本意识,就需要在降低其审计成本方面多做努力。

二、降低经济责任审计成本的有效途径

(一)正确运用财政财务收支的审计资料从经济责任审计的含义来看,其主要内容及目标之一就是要审查责任人任职期间所在部门、单位财政财务收支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从审计界对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的定义和内容看,财政审计是对本级与下级政府财政预算的执行情况和决算,以及预算外资金的管理和使用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的审计监督。财务审计是对各级政府部门、金融机构、企事业单位财务收支及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的审计监督。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和目标涵盖了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的全部内容和目标,它首先从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人手,运用财政财务收支的审计资料,在经济责任审计时,根据经济责任审计的要求,搜集整理相关资料,形成全面的经济责任审计报告。这样不但可以直接找到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切入点,确保经济责任的审计质量,同时也可充分利用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的成果资料,避免重复审计,减少审计工作量,缓解审计人员不足与审计任务繁重的矛盾,从而达到降低经济责任审计成本的目的。

(二)合理利用社会审计已完成的工作成果经济责任审计要根据本级人民政府的指令、上级审计机关的授权或同级组织人事部门、纪检监察机关的委托进行立项;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时,作为被审计单位的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都经过了社会审计组织的会计报表审计,且经济责任审计和年度报表社会审计在审计内容、程序、方法等方面有很多共同点。鉴于此,国家审计机关在执行责任审计时应充分利用社会审计已完成的工作成果,资源、成果共用,减少重复,避免浪费,降低经济责任审计成本。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