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思想政治课范文

时间:2023-09-04 09:26:24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大学生思想政治课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大学生思想政治课

篇1

二、用科学发展观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科学发展观运用唯物主义的立场和观点明确回答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最新问题,科学地提出了人与自然、人与环境、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理念,从而进一步论证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类社会进步与人的全面发展辨证关系的理论,是对社会发展理论和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丰富和发展。高等教育的根本目的决定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是用教育大学生,培养和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和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此,必须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政治观、道德观和法制观,使大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地调动起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促进大学生全面成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就要力求避免对学生片面性的引导和培养。思想政治教育既要尊重大学生正当的物质需求,又要重视他们的精神需要,不断创造条件让他们多了解社会丰富人生阅历,不断提高他们对社会的认知能力和责任意识。既注重大学生科学文化知识,也要注重他们的政治信仰和道德修养,关心他们的身心健康。要引导大学生正确把握评价人生价值的标准和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以乐观积极的态度应对可能遇到的人生和社会的各种矛盾和挑战。

三、用科学发展观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坚持协调可持续发展

坚持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方面,同时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从为大学生成长成才提供可持续发展动力的战略高度,引导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目标,正确认识眼前利益与长远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正确把握脚踏实地现实奋斗与实现远大理想目标之间的必然联系。要通过扎实细致的思想政治教育使大学生懂得和明白:党和人民对他们寄予殷切期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国的现代化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大学生去努力奋斗才能完成,人生价值只有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伟大事业中才能体现价值。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全方位、多角度地开展工作,才能达到整体效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做到分工不分家,各个部门在工作中相互配合,发挥好合力的作用,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系统化,即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日常管理部门这两个系统要紧密配合,相互沟通和协调,实现功能互补。同时高校各门课程都具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师都负有育人的职责,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专业课的各个环节,渗透到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各个方面,深入挖掘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在学习文化知识过程中,自觉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提高自身素质,使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更佳。

四、用科学发展观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

篇2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3)05-059-2

大学阶段是青年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关键阶段,如何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主题,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为了要实现把学生培养成为“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理论扎实,知识面宽,综合素质优良,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目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重点强化对学生学涯、职涯和生涯规划引导,以学生成人、成功和成才教育为契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围绕这一任务和目标,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积极探索新的教育形式以提高教育质量,“大学生周末思想教育”课程的开展即是这一探索尝试的结果,本文将对此课程设计的合理性和必要性,课程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及应对措施方面进行初步探讨,从而推动该门课程的建设和完善。

一、大学生周末思想教育课实施必要性分析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综合体现教育育人和管理育人这一基本理念,其实施需要思想政治辅导员、思想理论课教师和其它教学人员共同协调进行,方可形成教育合力并取得良好教育效果。然而,长期以来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却存在着教学和管理相分离,从而使管理和教学过程不能相互取长补短的现象,严重制约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和目标的实现。如何才能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实现教学与管理的密切协调配合,各高校立足于自身特点在充实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评价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重庆文理学院在也立足于学校教学和管理的需要在改进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工作方面进行了探索,“大学生周末思想教育”课即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此课程的实施体现了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寓教于管、寓管于教、教管结合、重在导行的教学理念。

(一)寓教于管的需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该体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然而长期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却片面强调理论教育而忽视管理实践育人的重要性。高校思想政治课如果仅注重理论教学而缺乏管理实践的支撑最终会导致思想教育流于形式,成为学生应付考试的工具而难于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德育教学中的“知行合一”原则要求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念融入高校学生的日常管理活动之中,通过将理论细化为学生日常生活中的言行而真正做到立德树人之根本目的。“大学生周末思想政治教育”课通过将思想政治教育基本内容有机融入学生的日常教育管理活动中,体现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寓教于管的基本要求。

(二)寓管于教的需要。高校学生管理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但长期以来高校学生管理人员往往只注重管理的细节操作而忽视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深入思考。这一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片面化举动难免会给人留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独立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印象。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作为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的基本活动,如果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念与高校管理活动紧密结合势必会通过“润物细无声”完成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与实践转换,从而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大学生周末思想教育”课通过将高校学生日常管理要求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实现了高校学生管理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对接,为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创造了良好条件。

综上所述,大学生周末思想教育课的实施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寓教于管、寓管于教、教管结合、重在导行的教学理念的基本体现,也是高校教学和管理的现实需要,但课程实施过程中涌现出了一系列教学和课程建设问题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二、大学生周末思想教育课实施困境解析

“大学生周末思想教育”课在实施初期曾受到广大师生的热烈欢迎,对这一新的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抱有热切期待,希望通过该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为新时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新的改革思路。然而随着该课程教学探索热情逐渐消退,“大学生周末思想教育”课在教学实践中同样涌现了其它思想政治教育课难以避免的教学实施困境。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程教学内容枯燥,学生对教学效果缺乏直观感受。“大学生周末思想教育”课以强化学生学涯、职涯和生涯规划引导为主要内容,专注于对学生的成人、成功和成才教育,因此在教学中注意根据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进行内容设计,主要分为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法制教育、职业素质教育和形势政策教育等几个主要方面。专题教育本为实施课程多元化,增加课堂趣味性的有效形式,然而在本课程专题内容教学实施过程中许多教师未能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具体特点进行个性化的教学内容设计,从而导致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难以产生教学共鸣。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疏远感使部分学生觉得“大学生周末思想教育”课内容枯燥,从而缺乏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二)课程教学形式单一,易出现教学“困倦”。课程教学形式单一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常遇到的难题之一,“大学生周末思想教育”课在实施过程也逐渐形成了单一的课堂教学管理模式,从而严重影响课程教学效果。单一的教学形式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乏教学激情,更缺乏内容探索和理论创新,从而使教学沦为简单的“完成任务”,严重影响课程教学质量。单一的教学形式也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消极被动地位,缺乏学习探索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使上课成为“应付任务”,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师生教学“困倦”的出现强烈要求改革单一的课程教学模式,积极探索新的课程教学方式以进一步推进此课程改革发展。

(三)教学师资相对短缺,课程教学难以保证。“大学生周末思想教育”课的开展主要集中于星期天下午或晚上这一时间段内。这使得对从事该课程教学的师资力量相对需求大,而愿意承担教学师资力量则比较小,从而出现有限的师资力量难以满足教学需求的情况。为了维持“大学生周末思想政治教育”课的正常开展,教学中不得不实行“大班制”,这不仅增加了课堂教学的管理难度,更因为学生人数众多而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学专题教育需要有专业的师资力量保证,而专业师资建设力量不足也必将影响课程教学的教学质量,从而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大学生周末思想教育课在实施中出现了教学内容枯燥、教学形式单一和教学师资相对短缺等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与本门课程的建设质量密切相关,因此我们应积极寻求相应问题的应对措施以使此问题早日获得解决。

三、大学生周末思想教育课建设对策

“大学生周末思想政治教育”课在实践中出现的教学内容枯燥、教学形式单一和师资力量相对短缺等问题提示我们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应该从深化教学内容改革、丰富教学形式和强化师资建设等方面进行系统建设,方才能真正体现寓教于管和寓管于教的课程建设需要,实现课程教学设置的预期目标。笔者认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可从以下几方面尝试进一步完善。

(一)深化教学内容改革,强化学生行为示范引导。“大学生周末思想政治教育”课的开展以强化学生学涯、职涯和生涯规划引导为主要内容,专注于对学生的成人、成功和成才教育为中心,主要从学生心理健康、安全法制、职业素质和道德素养等方面对学生开展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不同专业和年级的学生特点进行“因材施教”的教学内容设计,以注重强化对学生的行为示范引导为主要教学内容,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学有所用”和“学有所长”,真正达到该课程注重学生“养成”教育的实践教学目标。

(二)丰富课程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需要转变教学观念,变传统重知识传授式教学为学生主动探索式教学,注重教学过程中的教学互动,将课堂的教学主动权交给学生,真正实现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探索式教学模式转变。通过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消除学生的学习“倦怠”现象。丰富的教学形式也对任课教师的教学过程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助于激发教师的课程改革和创新热情,从而消除教师的教学“倦怠”现象,推动“大学生周末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建设改革的进一步发展。

(三)以教学专题教育为中心,强化专业化师资队伍建设。专业化的师资队伍建设是推动该课程建设和发展的根本性保障,也是制约该课程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瓶颈。“大学生周末思想教育”课在教学大纲设计中确立了以专题教育为主要实施形式,因此建设一支专业化精品化的专题教育师资队伍是实施该课程教学的必然选择,也是保证教学质量的根本前提。面对相对有限的师资力量,这需要根据从事本课程教学的教师专业和个人兴趣确定专题教育建设方向并进行集中备课培训,从而集中有限的力量凝练教学精品以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本课程教育教学效果。此外,稳定的师资力量也可变“大班”教学为“小班”教学,从而有助于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和积极性,推动教学形式的多样化,从而有助于提高本课程教学质量。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应针对大学生周末思想教育课建设中出现的问题从深化教学内容改革、丰富课程教学形式和强化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努力,从而有效推动大学生周末思想教育课的进一步建设完善。

四、本文结论

高校大学生思想教育课程的改革创新是实现大学生德育教育目标的重要保障。本文认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注重寓管于教和寓教于管的有机结合,在教育管理与教学内容的有机结合中践行“知行合一”的基本德育理念。”大学生周末思想教育课”正是在这一方向指导下所进行的一项有益探索,但在实施过程中却出现了教学内容枯燥、教学形式单一和师资力量相对短缺等问题,这需要我们努力从深化教学内容改革、丰富教学形式和强化师资建设等方面进一步推动完善本课程建设,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以期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大学生周末思想教育课的建设完善将构成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索形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重庆文理学院.人才培养方案[Z].2011-05-01.

[2]重庆文理学院.《大学生周末思想教育》教学大纲[Z],2010-05-15.

篇3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9-109-02

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实习支教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两个重要途径,前者是以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理论教育为主要职责;后者是以通过大学生走出校门、深入基层、开展教学实践、社会调查等,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实习支教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各有优势,各具特色,各有长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需要实习支教的实践配合,实习支教也需要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想理论指导。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优势互补,才能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持续、全面、健康发展。

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实习支教育人功能的进一步提升,改进和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今年三月底,笔者在忻州师院开展了“实习支教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问卷调查。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700份。回收有效问卷1660份,回收率为97.6%。调查结果显示,实习支教对于促进大学生思想教育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存在着实习支教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各行其是、各自为政的倾向,呈现“两张皮”的局面。

一、实习支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忻州师院开展扶贫顶岗实习支教,时间维度为一学期,空间维度是经济水平低下、生活条件困难、办学设施落后的农村基层学校,总体上属于社会实践。社会实践基本上可以被认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教学社会实践以实践活动为教学载体与形式,要求学生以实践为师,向实践学习,在实践中去为学悟道,从社会实践中把握理论、深化认识、升华情感、磨练意志,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回归教育的本来面目。

(一)实习支教的思想政治教育成效显著

1.提高了大学生对党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政治认同感。政治认同。是指人们在社会政治生活中,把自己看作是某一政党的成员、某一政治过程的参与者或某一政治信念的追求者等等,并自觉以组织的要求来规范自己的政治行为,与这个政治组织保持一致,支持这个组织的路线、方针、政策。调查表明,有65%的大学生打算在支教期间申请入党。当大学生了解到当地的经济情况和教育状况后,有59%的同学表示会考虑毕业后在当地工作。调查显示,扶贫支教顶岗实习能使学生深化对理论的认识,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通过了解国情、区情,培养工农感情,增强社会责任感,坚定走与工农相结合道路的决心。它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增强社会使命感和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提高了大学生的总体素质。通过实习支教,使大学生增强了吃苦耐劳的精神,提高了自立动手能力,人际合作和交往能力。调查表明。有43%同学认为有必要提倡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有45%的同学表示善于交往,人际关系十分和谐或较和谐,偶尔出现的矛盾可以自己解决;对于在支教过程中你是否愿意与别人合作的问题,有60%同学愿意与别人合作,并分享成果。

(二)实习支教中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主要原因

在肯定扶贫支教育人功能的同时,调查数据也反映出实习支教中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不足,如有的理想信念动摇,有的害怕艰苦生活。有的和别人关系不协调,有的支教回来的同学甚至表示“支教后,再也不到农村去了”。为什么会产生这些问题?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支教实习前的准备工作不到位。不少同学对实习的意义、目的、指导思想、理论依据等没有全面、深刻、准确地把握和了解,实习前的思想教育和理论准备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2.指导教师督促引导不力。由于实习指导教师大多是专业课教师。对学生的专业实习,教师技能提高,生活安全等方面较为关注;而思想政治教育意识较为欠缺,对实习学生疏于引导和督促,无法很好地达到实习支教的思想政治教育目的。调查结果显示,有44%的同学认为,在支教中,指导教师没有提醒过自己进行调查研究、了解乡土人情;分别有44%和26%的同学感觉带队教师对自己的人生指导很少。

3.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扶贫支教关注和介入不够。首先,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育目的不明确,过分关注理论灌输,对于大学生思想转变较为忽略。其次,实习指导教师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学校属于不同的管理序列,互不沟通,导致前者忙于应对学生的专业实习,生活安全等日常事务,缺乏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忙于理论灌输。对支教生的思想状况不了解,也没有对支教生进行必要的指导、引导、辅导。

4.实习支教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考核评价体系有待完善。调查显示,有47%的同学认为支教中的思想品德考核简单化和需要改进,没有制定专门的扶贫支教中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考核办法和考核标准,并记入学分。实习支教中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缺乏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易被学生忽略,最终出现学生道德认知水平较高,但在实际生活中诚信缺失,道德扭曲,价值失衡,必将导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与扶贫支教的相互脱离。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得不到有效提高。导致学生用死记硬背的方式应对课堂考试,实效有限却还拿高分,让广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颇感尴尬。

二、实践环节的缺失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效果不佳的重要原因

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不同程度存在着各种问题,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课堂教学方面的因素,也存在着实践环节普遍缺失的突出问题。

1.从课堂理论教学方面来看,主要是内容陈旧枯燥,方法单一。首先,公共理论课教学内容落后于形势发展。公共理论课教材改革已经进行了十余年,但是理论体系、框架和内容仍显陈旧。未能充分地吸收现代社会科学的最新成果以及关于全人类发展的最新理念,没有对社会现实的科学的理论阐释,没能及时把握当前大学生思想状况。有45%的同学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教学内容脱离大学生实际,教育内容和时代严重脱节,枯燥无味,难以激发大学生学习的兴趣。其次,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方法单一。在教学中,大部分教师仍然采取“满堂灌”的教学方式,甚至照本宣科。脱离社会现实和学生思想实际问题,使理论教学与社会实际、学生实际形成“两张皮”,对学生关心的社会问题没有给出很好的理论说明。这样,教师将学生置于被动和绝对服从的位置,缺少师生互动,忽视了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注重采取受教育者乐于接受的方法和手段,难以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直接影响了教育的实效。

2.实践环节的缺失已成为最突出的原因。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学生了解社会、认识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树立正确

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必要活动,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调查数据充分说明,12年支教中,注重专业实习,教师技能的提高,而对实习支教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存在认识不到位,方法措施不得力的缺憾。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学主要侧重于课堂教学,顶多辅之于所谓“第二课堂”活动,几乎所有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都在课堂教学和校内进行。课堂教学当然有它的优点,但是,其不足也是明显的。它使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学生没有实际的情感体验,仅仅是一个单向的“入耳人眼”过程。这种“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缺少学生参与,鲜见师生互动,搞强行灌输,甚至是精神虐待。这样就无法实现社会要求和规范为学生意志的内化,违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自然也就难以完成学生意志情感的外化。教师把学生看成“德育袋”,加工器物,不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关注学生的人格。这种教育教学方法极易造成学生的消极、被动、反感。

在实习指导教师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督促引导下,让大学生在实习支教中,广泛认识社会,体验人生,接受再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支教学生理论素养能否真正合格,思想道德素质能否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实习支教的实践教学是否落实。它不但要求教师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思想道德素养,还要求教师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和指导实习能力,从而指导学生搞调查研究,充分了解社情、了解校情,督促学生进行家访,带领学生参观革命史迹、场馆等,引导学生走访当年的战斗老英雄以及新时期农村致富带头人。以此充分营造和利用社会文化氛围来完成意识形态的教育任务。

社会实践教学可以充分激发和调动大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对社会现实产生理性和感性认识,使大学生加深对社会、对人民群众的了解。通过活生生的社会实践,有助于学生自觉理解、认同、接受科学理论,实现理论从“入耳人眼”到“人心人脑”的转变。实习支教作为师范类大学生的必要的社会实践活动,为我们理论联系实际,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提供了重要的平台。

三、把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在实习支教的全过程

如何才能把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在实习支教的全过程?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1.确立思想政治大教育思想,形成由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实习指导教师和当地教师广泛参与的支教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机制。为此,一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把实习支教作为己任,积极配合作好工作。二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和实习指导教师加强联系,就学生学习和实习支教中存在问题进行广泛交流,共同研讨。三是选拔优秀实习指导教师充实到思想政治理论教师队伍中来。

2.将实习支教纳入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课程体系,使之规范化、制度化。根据新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设置方案和教学内容,将实习支教作为必修课程纳入学校的课程体系,统一部署。要落实和确定具体的教学单位,制订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把实习支教的学分作为思想政治课的必修的学分。教学单位特别是承担《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教研室,在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中要详细规定教学目的、要求、方法、进度、内容、学时、指导教师、经费、考核办法等内容。

3.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积极关注、大力支持和主动参与实习支教工作。调查显示,分别有48%的同学认为思想政治教师没有讲解过或很少讲解过支教的意义和必要性。这充分反映出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对实习支教介入程度严重不够。有不少同学希望思想政治教师介入支教,特别是实地指导。

篇4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5-0047-02

什么是大数据,目前还没有明确的定义,但经过对多位学者和其著作的分析综合,可以对大数据进行简单解释,大数据就是针对非常庞大的数据,进行相关分析,获得相应庞大的经济效益,以此来引导和服务于实践。

一、大数据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特点

高校教育是丰富知识的来源地,这里也是大数据应用最明显的区域,会对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方法、思维形式产生重要影响[2],同时,还对高校如何教育和管理大学生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怎样在大数据化的时代背景下开展大学生的思想教育任务,对于大学生以后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大数据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以下两方面的特点。

1.完善教育对象。过去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都是单独的个人,开展的教学内容也比较单一,但是在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全部的大学生,开展的教学内容是庞大的数据信息体系的知识。在大数据时代,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时,可以使用非常多的数据信息,来说明教育的发展。大数据时代,是信息发展数据庞大以及信息加技能发展更全面的时代,学生可以通过网络途径查找和收集大量数据信息,开展知识的分析和研究。

2.使思想政治课的内容复杂化。在大数据时代,学生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信息,由于学生自身知识和经验有限,难以判断所了解的信息是不是正确,或者有没有用,最主要是这些信息的出现我们无法规避,并且这些信息内容量比较大以及复杂,所以导致学生无法进行正确的选择和学习,因此,在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课的内容比较复杂。

二、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与大学生人格教育的和谐发展

人格一般指个人基本稳定且相对重要的心理特点的综合,指一个人的思想品格、道德水平、性格变化[3]。在大学中,进行人格教育就是教师依据学生现在性格思维的发展,进行一定规划,对一定的教学数据信息进行整合,来对学生进行教育,达到目的教学的状态,即培养学生健康的思想行为以及使其朝向现代化需求的方向发展,这是必须要进行的教育实践活动,能够促进大学生人格健全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格教育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同时,高校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也越来越重要,思想政治教育是人格教育的基础和指导,人格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体现和目的,在人格教育的发展中可以表现出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的培养人格发展的能力,为了达到人格教育的目的,就要开展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大学生思维和知识的全面发展。以下基于大数据时代的前提,提出两方面关于开展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对培养大学身良好人格的表现和意义。

1.大学生人格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主要表现。提升和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需要通过高校开展思想政治课教学来实现,同时也反应出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教育学生的能力。

高校政治思想课教学不仅要教授基本的思想知识,还要使学生将知识进行应用,通过学习思想知识来完善自身修养和知识素养。开展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使大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观念和自身品格的完善,能够拥有远大的报复理想和健康的心理状态,来不断适应社会的发展,满足社会的需求。如果在开展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不去注意和及时了解学生由于心理障碍而产生极端思维的情形,就会造成学生思维发展和心理发展朝着不健康的方向发展,这样的教学模式就会阻碍学生的思想修养的形成,就不能实现教育学生的目的。因此,在进行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化性格和思维独立性的发展,在实际教学中,给予学生一定的关注,将教学同社会发展的实际相联系,以及同学生的日常生活和自身性格相联系,这样可以有效的促进大学生性格特征、人际关系、行为习惯的完善和发展,并且有助于培养大学生较好的素质和人格品行。

教育学生是开展教学的目的,而教育学生的目标就是培养和促进学生形成健康以及完善的人格。基于高校教育,开展思想政治课教学就是实现大学生人格教育完善发展的基础和必要前提,通过大学生人格教育的表现,可以充分体现出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教育功能和教育效果。

2.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是进行大学生人格教育的主要方式。教育教学的基本内涵是教育学生,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思想品行,即良好的人格。由于现在社会发展较快,大学生基本上都会进行网络交流和通讯,在网上查阅以及浏览信息,由此可知,大学生接触的信息面就比较广泛,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信息在大学生的思维中产生印象,有的不利于大学生性格的发展,在高校开展思想政治课教学,能够为大学生提供正确的引导,有助于大学生主观接受和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学习相应的知识,积累相应的经验,促进大学生良好人格的形成和发展,指导大学生以后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因此,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是进行大学生人格教育的主要方式。

高校开展的思想政治课教学不同于高中所学的思想政治课,只学习政治、经济、文化和哲学的相关理论概念和社会发展,在高校学习思想政治课不仅要学习高中所接触的基本思想政治课知识,同时还要学习正确世界观、人生价值观、道德法制观、社会伦理观以及社会政治观教育等,在这些教育观念中,正确世界观和人生价值观是基本的知识理论,道德观的学习是思想政治课得以进行的基础和前提。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目标就是促进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以及通过思想政治课的学习和掌握,将这些理论知识进行运用和实践,促进大学生自身知识的增加和打下良好人格教育的思想观念基础。在高校思想政治课实际教学中,教师依据现在社会的发展和要求以及学生的思维形态和知识经验,来开展相适应的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有方向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行适合社会的需要,避免学生极端思想的出现。

在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根据教育发展、学生思想行为、社会发展的现状,营造相应的生活和社会氛围,设置相应的学习场景和经历,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并且主观上愿意进入到这样的学习环境中进行学习,不仅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同时还培养学生自身知识、学习经验、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让学生更好的认知和形成良好的人格品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经过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的进行,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开展学习,发展自己独特的性格,还学习各种各样的观点理论,使学生可以不断完善自己的思维,形成正确、可行以及适合的思想观,同时,进行世界观、价值观等观念教育的学习,可以促使学生将自身人格中的缺点进行自控和改善,使大学生形成建好的人格,积极并个性化学习。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基于大数据时代的背景,来研究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和大学生人格教育的发展。大数据时代是信息量庞大的时代,也是难以控制的时代,在高校中体现在学生普遍运用网络学习和通讯,在网络中会存在各种各样的思想和信息,有的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有时还会导致学生性格扭曲,不适应社会现在的而发展,而思想政治课的本质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发展,在教学内容中,会涉及很多方面的知识,来不断完善学生的知识学习和思维修养的发展。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和大学生人格教育两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前者是后者的主要方式和理论依据,后者是前者的表现和目的,只有两者共同发展,才能促进学生人格教育全面和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