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范文

时间:2023-09-04 09:26:25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篇1

1、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一定制度条件下的资源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问题。

2、西方经济学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主要是研究个体经济单位。单个消费者,单个生产者的消费行为;单个市场的均衡价格决定和所有单个市场均衡价格同时决定。宏观经济学研究资源利用问题,是整体的、全局的。

3、西方经济学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主要是研究个体经济单位。单个消费者,单个生产者的消费行为;单个市场的均衡价格决定和所有单个市场均衡价格同时决定。

(来源:文章屋网 )

篇2

    西方哲学以元素论和原子论为基础,追求的是通过主客体之间的互动,实现对客体的不断认识,并最终对客体实现改造,以满足主体的要求。在此思想指导下,西医的思维方式是当人体出现疾病时,医生以其为客体,在不断的实践中对其逐渐了解,并最终找出治疗的方法。所以,西医认为健康与疾病是躯体有特定形态学表现的正常与异常状态,躯体形态组织的完整一致性是其追求的健康标准。中国哲学以元气论为核心,认为作为客体存在的“天”、“地”是作为主体的“人”产生的根源。《黄帝内经?素问?宝命全形论》曰:“夫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气,命之曰人。”由于人为天地所生,天地中有人类存在所需要的各种元素,所以,人类只有顺应自然规律才能够生存。在此思想指导下,中医追求的不是如何改造外部的客体,而是主体的行为如何顺应自然规律,并最终达到天、地、人之间的和谐统一。因此,中医认为健康与疾病是“完整的人”(与天、地合而为一)的正常与异常状态。由于中医有这一特点,所以不像西医那样追求的是治疗“已病之病”,因为只有当疾病出现时,西医才能找到需要改造的客体,而对于中医来说,只要主体的行为不符合自然的“道”,必然会导致疾病的产生。所以唐代医家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提出“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的观点。西方经济学与西医的相似之处在于,二者都追求在认知客体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改造。保罗?萨缪尔森认为:“经济学研究的是一个社会如何利用稀缺的资源生产有价值的商品,并将它们在不同的人中间进行分配。”[6]

    在此定义中,客体是资源、商品及劳务,主体则是作为有自主思维的人。中西医思维方式的不同对于经济学研究的借鉴与启示是:不要过分追求改变自然,以希求自然能够满足人类的需要,而要努力适应自然的规律,这样人类的生存环境才能更加和谐。在医学中,中医的追求目标是按照自然规律行事,只有在违背自然规律的时候,人体才会出现西医所努力诊治的疾病;同样,如果人们不按照自然规律行事,出现自然界不能满足人类需求的情况,这时试图认识并改造自然资源的“经济学”便会出现。“事物是一分为二的”这一经典在各个地方都有所体现。在对经济学的批判上,虽然表面上看经济学对于资源的配置起到了优化作用,使得作为主体的人类实现了利益最大化,但是这种最大化只是以人类某一时段、某一群体而言的最大化。对于整个人类来说,某一部分利益的获得必然带来另一部分利益的损失。如果某一时段、某一群体利益的获得超过整个永续人类可以接受的最大利益,便可能会产生难以想象的后果。在西方经济学中,研究者认为,某一地区GDP越高,经济发展水平就会越高,同时人们就会感到越幸福。因此,GDP成为人类追求的一个重要目标。2012年以来,中国的经济形势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于是在以GDP作为官员升迁重要评判标准的时代,中国地方政府出台了升级版的“四万亿”,旅游文化产业、海洋经济产业等以前鲜有问津的领域成为投资热点,地方政府的发展规划预示着我国的自然环境及海洋环境将开始或已经遭受大规模的破坏。这种对环境进行大规模改造以追求使国人“幸福”的方式不具有可持续性。实际上,完全可以像其他一些国家那样,以幸福指数作为官员施政的评判指标。相对于GDP,这一指标更加关注人类生存的自然状态与社会状态,更加符合自然规律,也有助于建立一个永续幸福的人类社会。

    (二)中西医方法论的不同对经济学研究的借鉴与启示

    西方还原论认为,①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因此高级形式的物质是可以由低级形式的物质构成的;②生命这种高级的运动形式是可以由机械、物理、化学等低级的运动形式组织起来的。如笛卡尔认为宇宙是一个巨大的机械系统,生物也被描述为自动的机器,可以用一般的物理规律作出解释。在此思想指导下,西医不断把人体分解成更为微小的组成部分。

    随着科技的发展,研究从器官、组织、细胞等层面进一步缩小到分子、病原体甚至基因等层面,同时在物理、化学等学科的发展之下,治疗的手段也越来越微观。这种各方面互相割裂进行治疗的方法产生的现象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得到的结果是治愈已有疾病的同时,可能由于副作用又感染上了其他疾病。中医的整体论认为,①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体的组织结构及各种器官都可以纳入到以五脏为中心的藏象系统中,通过经络,联系成一个统一的整体;②不但人体本身是一个整体,人与自然环境也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自然界的时间、环境变化对人的身体也会产生影响[7]1。《黄帝内经?灵枢?邪客》曾云:“人与天地相应者也。”由于中医具有系统论中整体性、联系性、有序性和动态性的特征,在此思想指导下,医生必须对疾病进行全面的分析与思考,并结合内部与外部环境综合诊断予以治疗,所以治疗疾病更加彻底。中西医方法论的不同对于经济学研究的借鉴与启示是:在解决经济问题时应开阔视野,看到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性,不能把眼光仅仅局限于需要解决的个别问题甚至是个别问题的细枝末节上。目前来看,经济学研究的整体性是以某种角度来讨论资源分配问题或具体解决某一方面的问题来体现的,但从更广阔的视野来看,整体性应该是从各种因素以及动态的观点来解决问题。影响经济的因素,既有社会的、政治的,也有文化的甚至是自然条件方面的。在遇到某一经济问题时,应该也可以采用经济学之外的方法来解决。亚洲金融危机时,韩国的外汇储备降到低点,而且短期内尚有大批外债需要偿还。危难时刻,韩国广大民众纷纷走上街头,主动捐献黄金和美元给国家,换取政府公债,成功帮助政府稳定了韩元币值,共同渡过了经济危机。

    这种情形之所以发生在韩国,一方面体现了广大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和支持,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广大民众能以整个国家的大局为重。这就是从社会方面解决经济问题的一个案例。我们不但要看到现时各方面因素之间的关系,而且还要考虑到随着时间的推移及其各方面条件的变化对经济所产生的影响。当美国发生次贷危机并迅速在全球蔓延的时候,我国为了保持经济稳定,出台了四万亿投资计划。在此投资计划的刺激下,我国没有出现如其他国家那样的经济衰退,经济增长仍保持了高速发展。随着外部经济的复苏,我国的通货膨胀压力增大。为了缓解通胀压力,我国又开始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而四万亿投资项目大部分建设周期较长,在这种情况下,很多项目成了半截子工程,既浪费了人力、物力和财力,又破坏了环境。这是没有以动态眼光考虑问题所产生的结果。从上述例子中可以看到,在解决经济问题时需要考虑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原本没有“经济学”这门独立的学科,在古希腊时期,政治学、伦理学、政治经济学三者是一体的。在古代中国,“经济”有“经世济民”之意,它既包括国家应如何对经济活动进行管理,又包括国家如何处理政治、军事、法律等各方面的问题,后来由于学科的分化才出现了专门的经济学科。虽然经济学科的专业性增强了,但始终与其他学科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三)中西医研究对象的不同对经济学研究的借鉴与启示

    任何一门科学,都是以研究对象来界定其研究领域与研究范围的。从表面来看,中西医的研究对象都是同一个人类,但两者之间的内涵却有着天壤之别。西医关注的是人体组织形态的结构变化,因此研究对象主要是无生命的“人”以及已经失去生命的器官。随着生理学的发展,动物又成为了人的替代品。从临床上来看,虽然研究对象仍然是活着的“人”,但是此“人”是在一定的实验条件下存在的“人”,而非存在于社会自然环境中的“人”。在西方哲学思想指导下,人类成为了和其他事物一样的机器,———这种观点实际上割裂了人类与之所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关系,继而通过物理、化学以及数理的分析推理得出治疗方案。由于在与自然割裂情况下诊治的标准是一个个量化的指标,所以有人认为西医培养模式下的大夫也成为可以批量生产的机器。

    与西医不同的是,中医研究的对象是有生命的“人”。此人生活在具体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中,而非实验室里设定的种种假设条件。由于生命活动的复杂性以及生存环境的多变性,中医不可能像西医那样细致地研究影响机理变化的每一个因素,他只能通过人类外在的形体及情感表现来进行求证。大夫通过四诊合参全面获得疾病的信息,然后结合周围的环境确定治疗方案。因为中医的很多东西是无法量化甚至观察到的,如神、气等,所以对生命的感悟、经验成为中医体系的有机部分。在这种情况下,中医大夫的培养成为一个漫长的过程,甚至很多人终其一生也无法得到中医的真谛。中西医研究对象的不同对于经济学研究的借鉴与启示是:不要过分追求研究独立的经济行为,而要把研究对象置于自然存在的社会中。西方主流经济学的研究范式是:根据一定的假设条件,列出“优美”的数学公式,然后通过繁琐的计算,得到人们应该遵守的结论。这种范式的重点是需要找到对问题研究影响最大的指标。由于人类认识的局限性,这些假设条件绝大部分都是在生活中已经存在的现象,所以当新的问题出现时,人们又会列出新的假设条件,重新得出结论。例如,随着金融危机的一次次爆发,解释这一现象的模型已经推出了第四代。由于西方学者在研究社会资源如何最优配置时,只根据某一地方甚至凭空提出了一些假设,而这些假设并不能够适用于任何地方,所以得出的结论不可能“放之四海而皆准”。例如,“休克疗法”在玻利维亚得到了看起来耀眼的成绩,但在俄罗斯却无论从表面还是本质上都遭致失败。

篇3

瑞典皇家科学院为了表彰弗农·史密斯将实验作为经济分析的一种工具,对经济学所做出的巨大贡献,于2002年授予他诺贝尔经济学奖,标志着实验经济学已经获得了理论界的认可,实验经济学成为了经济学研究中的重要工具,同时显示了实验经济学的蓬勃发展,在理论界的影响日渐增强,并且融入到主流经济学的研究工作中。?

实验经济学,是指让实验对象在设计好的可控环境下行动,借以分析人的行为,总结人的行为模式,验证和修改经济学的各种基本假设。如果这样,经济学家可以在设计好的可以控制的环境下,根据自己的需要,对经济学的假设或者那些重大的发现做可重复性的实验,来验证其是否具有科学性。?

1 实验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历程?

实验经济学的产生,从历史上来看,运用实验的方法研究经济的相关问题,得从1738年的“彼得堡悖论”算起,距今已经有270年的历史了。但真正被后人认为是学科开端的是1948年张伯伦在课堂上进行的供给和需求的实验。弗农·史密斯在1962年发表了《竞争市场行为的实验研究》,这篇文章不仅标志着实验经济学在主流经济学中确立了自己的地位,也为此后实验经济学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使得许多经济学家从事到实验经济学的研究中来,经济学的实验方法也让更多的经济学家所接受,实验经济学在经济学理论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对经济学方法论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实验经济学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源于20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的三股思潮。?

第一股思潮是,1931年,萨斯通对效用函数的实验研究拉开了实验经济学序幕,萨斯通用实验的方法确定了个体的无差异曲线,大约20年后卢西斯和哈特在考虑了现实中的利益刺激后,重新进行了萨斯通的实验。1950年阿莱提出了对人们在面临不确定性下的选择进下行了实验,发现实验结果与期望效用理论的不一致,也就是著名的阿莱悖论,这是最早通过实验提出的对期望效用理论的怀疑。?

第二股思潮是,1950年,决瑟尔和弗鲁德构造了著名的博弈问题“囚徒困境”,但早期的博弈实验都是围绕着重复的囚徒困境及其变型展开的,纳什曾经指出实验中存在许多的局限性,例如很难在零和博弈中将参与人的行为视作重复博弈,不同阶段的人的选择也不一致。?

第三股思潮是,1948年,张伯伦教授首次在课堂对市场进行了实验,建立了一个实验性市场以检验竞争性市场均衡的条件,但是实验的结果却与竞争性市场均衡结果不一致,但是这也就启发了当时他的学生弗农·史密斯,史密斯到珀杜大学工作的第二年,在课堂上以他的学生为对象进行了竞争性均衡实验,与张伯伦教授的实验中一对一的交易方式不同,他使用了证券市场所采用的双向口头拍卖的集中交易方式,他发现即使在很少的信息及适度数量的参与者的情况下,市场也能很快地收敛到竞争性均衡。由此史密斯证明了大量的,具有完美信息的经济人不是市场效率的要求,这与人们习惯的经济理论有着根本的不同,也就是在1962年,史密斯将多次的实验的结果组成论文即《竞争市场行为的实验研究》,发表在了权威杂志《政治经济学》,也被认为是实验经济学诞生的标志。?

2 实验经济学中的实例分析?

一个很著名的被称为“最后通牒博弈” 的游戏,该游戏的规则是:两人分一笔固定数额100元奖金,A首先提出分配方案,然后B来表决,即A提出的方案是给B一个数额x(0?x?100)元,那么A可以得(100-x)元,由B来决定是否接受该方案,如果B接受这一方案,则按照这种方案进行分配,如果B不接受此方案,那么两人将一无所得。?

在该游戏中,如果我们按照“理性经济人”的假设,只要让x>0,那么B就应该接受,即A提出x=1,A得99元,B得1元,B会接受,甚至x更小,只要x>0,B也会接受,否则两人得到的奖金将会是0,也就是说按照“理性经济人”的假设,得到1元的效用大于得到0元的效用,那么B就会同意A的方案。但是事实上不是如此,设想一下,在如此悬殊的比例下,如果换成你是B,你也会觉得太不公平了,A为什么可以拿走那么多的奖金,所以你会拒绝接受B提出的方案,假如将角色换一下,由你来提出方案,大部分会选择给B50元,这样的话,B会更容易接受,可这种想法不是所有人的想法,任何的推测就显得毫无意义,就必须通过实验的方法来找寻其中的规律。?

为此,我做了这样一个关于“最后通牒博弈”的实验,我选择了45个人作为我的实验对象,事先不给他们任何限制,由他们自由选择可以分配的方案,即为B提出一个可以接受的方案,实验的结果是31人选择将该笔奖金平分,即A和B各得50元,还有8人提出的方案是给B大于给自己的奖金,即x=51 得49元, 另有5人选择给与B更多的奖金,即使A得到的奖金更少,否则B会拒绝接受A提出的方案,在这次的实验中只有1人选择了给B最少的奖金,即x=1,A得99元。按照“理性经济人”的假设,那么我的这次实验结果完全和“理性经济人”假设不同,即x较小的时候,人们是会拒绝这种方案的,不是每一个人都是“理性经济人”。?

由于我选择的实验对象的样本数量太少,也没有完全考虑到各个方面的原因,所以实验的结果并不能很大程度上支持我的看法,但是我们通过“最后通牒博弈”的实验可以发现,现有经济理论的假设是有问题的,并不是所有的假设都正确,像“理性经济人”假设就不一定正确,说明人们在决策中考虑的除了利益之外还有其他的因素,不是完全从本身利益出发的。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奖金的金额、公平性等因素会导致人们的选择不同,文化的差异也会导致人们的选择不同,因此不同国家的人们选择的分配方案是不同的,也就表明了与“理性经济人”的假设是不同的。而我们可以利用更加规范化的实验使实验具有可重复性和可控性,所以在类似地条件下,不管谁参与的实验都可以得到相类似的结果。?

实验经济学涉及了很多的实验,涉足的领域有:个体决策实验、博弈实验、市场实验、拍卖实验、风洞实验等等,在实验经济学方面,需要更多的实验经济学家做出更多的实验,以验证经济学的合理性。?

3 实验经济学的意义?

实验经济学的兴起是经济学方法论上的重大变革,已经逐渐进入到主流的经济学当中,通过实验可以让人们更好的明白其中的道理。?

一直以来,我们知道实证方法是主流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它的范式就是提出理论假设并力图避免和消除人们行为或经济关系中的不确定因素,然后在理论假设上建立数学模型并推导出主要的结论,最后对理论结果进行经验实证,由此展开深入的理论分析。其实,这样的方法有其科学合理的一面,但是也存在着缺陷,即理论的假设和数学的推导往往会排除掉人们行为中的非理和不确定因素,是以人们为“理性经济人”为前提假设的。实验经济学就继承了自然科学的实证主义,产生了重大的意义。

第一,实验经济学是以人们可以非理性、有偏好的行为人取代了以往的“理性经济人”假说,通过数理统计的方法来取代单纯的数学推导,解决以往实证研究的高度抽象的与我们现实世界不一样的问题。?

第二,实验经济学可以在实验室里进行实验论证,同时可以操控实验条件和实验变量,排除那些非关键因素和不确定因素对实验的影响,也就克服了经验检验的不可控性的缺陷。?

第三,实验经济学可以重复实验来进一步论证,用现实的数据代替历史数据,那就克服了以往的经济检验的不可重复性,使得经济学理论会更加具有说服力。?

第四,实验经济学的兴起促进了现代经济理论的发展,拓展了经济理论的研究成果,同时使经济学的研究更具有实践性和趣味性,把人们的决策行为当作了研究的对象,让人们参与到实验环境之中,使人们更具有机会分析他们亲身参与所产生的信息,把一些经济运行的过程纳入到了研究领域当中,以便于人们发现更符合现实的经济规律。?

第五,实验经济学的文献增长迅速,在《经济学文献杂志》的分类体系中增加了一个专门的项目——实验经济学方法,催生出了新的经济学科。?

4 实验经济学的问题和局限?

实验经济学真正意义上的发展是从20世纪60年代至今,仅仅四十多年的时间,仍然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当然也存在着一些不完善的方面,尽管我们知道有部分的实验确实取得十分成功,但是实验经济学的局限性也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

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实验经济学家们不单单要掌握好经济学,还要系统的了解实验所要涉及到的相关的专业技术知识,我们知道,实验经济学的目的是要研究现今的经济,揭示现今经济运行和人们行为的规律,但是即使实验也不可能完全地模拟现实的生活。如果与现实越接近,就需要引入更多的变量,实验的控制难度就会加大,使得实验会越来越难控制,使数据最后也更加难以处理,得不到实验想要得到的结果。?

实验经济学中,实验的参与者的主观性将会影响到实验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实验经济学家在设计实验方案的时候,不能够完全排除个人的偏好和非理,那些实验参与者在实验时有可能会考虑设计实验方案的人,从而有意识地完成实验的期望,导致实验的不真实,这样的主观因素将是对实验的极大挑战,也就会造成许多相同的实验由不同的实验者设计或者不同的实验参与者执行就有可能得出完全不同的结果,得出不同的研究结论。?

因此,许多著名的实验都存在这样的问题,相同的实验由不同的研究者设计或者由不同的实验参与者执行就有可能得出不同的结论,目前还没有好的系统和方法可以解决这一问题。?

5 总结?

随着经济学的发展,经济学较早地配备了独立的理论体系,但是与其相应的实验检验却相对滞后,实验经济学一经产生,立即显示出它的蓬勃生命力,随着实验经济学的发展和社会的实际需要,实验经济学将会转而会解决更为实际的经济问题。实验经济学和其他经济学理论学派不同,它不是以相对独特的理论体系为特征,而是对经济学研究方式的革新。?

实验经济学是研究人们行为的经济学,它的进一步发展需要其他的学科的共同发展,它揭示了古典经济学的缺陷,并且为此提出了经济学的前进方向,实验经济学是发展历史比较短的一门新兴的经济学学科,是一门实验的学科,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因此,我们知道,随着实验环境和实验条件的进一步改善,实验经济学的发展会更加完善,一定会对主流经济学产生更加重大的影响,成为经济学研究中必不可少的研究工具。?

参考文献?

[1]张淑敏.实验经济学的发展与经济学方法论的创新[J].财经问题研究,2004,(2).?

[2]高鸿桢.实验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1).?

[3]蒋媛媛.实验经济学的理论综述[J].广东商学院学报,2004,(1).?

[4]约翰·海.微观经济学前沿问题[M].北京:中国税务出版社,2000:183-185.?

[5]肖信东.实验经济学:一种新方法[J].经营管理者,2008.?

[6]弗农·史密斯.经济学中的实验方法[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6.?

篇4

①“使用权”为核心。共享经济有时也称为“协同消费”“协作经济”或“分享经济”,“使用而非拥有”是其鲜明的基本特征,在学术界已达成共识。“使用”在法制社会中对应的权利就是“使用权”,与传统商品交易中发生“所有权转移”形成强烈对比。使用权发生转移的前提条件是存在社会闲置资源,共享经济对其有效整合是一种帕累托改进;②“陌生人使用”为重要特征。共享经济是以取酬为目的,基于向陌生人提供暂时的物品使用权而发生的一种商业模式。共享经济主要发生在陌生人之间,区别于传统的熟人关系型共享;③互联网驱动是技术性特征。共享经济较之于传统经济,解决了信息和信用的问题,互联网作为技术保障居功至伟。其一,互联网出现使得商品和服务的交易可以不依附于传统商业性组织,实现P2P的模式,这一阶段是去中介化的过程;其二,互联网共享平台的出现实现了共享经济的再中介化,但这一次是更高的飞跃:互联网配合移动终端的广泛使用,信息传递成本和信息不对称显著降低,个人信息的广泛联网也较好地解决了个人征信难题;④信任是必要条件。共享经济为消费者带来的便捷、舒适、节约和绿色等体验皆来自信任。信任需要满足一系列的社会、技术和人文条件。综上所述,“共享经济”涉及:“闲置资源”“使用权”“信息”“信任”和“互联网”等核心要素,属于应用经济学范畴,需要进行深入研究。

2 “共享经济”对传统教学范式带来的影响和挑战

(1)传统经济学的教学范式。首先,传统经济学教学采用的第一个参照系就是供求分析的框架:消费者问题、生产者问题、厂商理论、要素价格、利率、汇率等几乎所有的问题都可以纳入分析,在此基础上引入博弈论的纳什均衡发展出“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的概念。在分析上也提出了静态、比较静态和动态的方法;其次,第二个参照系就是科斯定理,解决了企业的性质和边界问题。使得我们对政府、公共企业、私人企业和市场的范围和边界有了深刻认识;最后,第三个参照系就是帕累托最优,一切资源配置的最终问题都是公平和效率目标的实现,帕累托改进是实现两大目标特别是效率目标的主要手段和比较基准。显然,在传统经济学教育中明确区分供给和需求,采用实物经济和货币经济的古典两分法是重要的教学方法,讨论均衡和实现帕累托改进是主要内容。但在“共享经济”等新兴经济业态出现后,传统范式如何适应新情况还缺乏研究和探讨。

(2)“共享经济”对传统范式的一系列挑战。①在传统经济学范式下,作为“共享”的公共物品的供给需要满足“萨缪尔森提供规则”,却又与私人最优的“戈森定律”相冲突,由于缺乏足够的激励,私人不会提供“共享产品”。共享经济在传统经济学范式下既不会发生,也不存在帕累托改进;②在传统经济学范式下,陌生人之间存在私人信息,供给方和需求方拥有不对称信息,在非重复型博弈模型下陷入“囚徒困境”,引发信用风险,产生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严重问题。传统经济学范式要解释“共享经济”需要克服信息成本和合约激励等难题;③在传统经济学范式中,解决信息不对称主要靠合约激励和重复博弈,较少涉及技术手段的作用和影响;④在传统经济学范式中,“经济人”假设认为人是追求私人利益最大化的,陌生人信任在一次性静态博弈中无从谈起;⑤“共享经济”的资金模式与互联网金融高度融合,金融学问题存在“买空”“卖空”机制,供求曲线完全水平重合,难以采用供求分析框架。通常认为,金融学问题需要在“无套利均衡”的基准框架下分析。显然,上述挑战在客观上也刺激了经济学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3)共享经济为经济学教育带来的机遇。①高校学生对“共享经济”持乐观态度,在理论学习上存在好奇心,在“创业和创新”的实践中乐于探索。这是因为高校学生是最为活跃的青年人的生活群体,具有群居和集体的特征,天然具有“共享”的雏形和自然发展的土壤,共享经济必然深刻改变着他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对他们的行为、道德、机遇和发展,以及学校的教育和培养模式都会产生深层次的影响;②共享经济带来了全新的“物权”观念,为学生的经济学学习提供了新的视角;③共享经济培育了学生的诚信品质,提升了课堂育人的效果。

3经济学教学应对“共享经济”的改革思路和措施

(1)加强对“共享经济”的研究,深化对“共享经济”的课堂解释。首先,传统经济学缺乏对新兴业态的解释,实践则远远走在课堂教学的前面;其次,学生对新生事物的热情很高,回避教学或不当解释都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负面影响;最后,“共享经济”是在“互联网+”时代中产生的,作为高校教育领域,教师应当顺应时展,积极更新观念加强学习,在教学中与学生相互讨论,相互启发,也有利于产生良好的课堂互动关系。

(2)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讨论,在实践中进行广泛调查。“共享经济”在教学实践中存在一些误区和观念上的错位,比如:在笔者主持的一项大学生“挑战杯”关于共享经济的问卷调查中,我们发现超过半数的大学生仍然看重对物品的所有权,比例是58%,其中男生选择的比重高达66%,显示出更强的占有欲;另外,有20%的同学不了解Uber和“滴滴出行”等典型“共享经济”的企业;同时,有43%的同学会在两年内更换手机等电子产品,但36%的同学对闲置资源的处置是直接扔掉或其他不再利用的方式。显然,这些信息有利于我们改进课堂教学和引导课堂讨论,不经过调查不会发现问题。

篇5

1.1冰冻切片

1.1.技术特点冰冻切片是将新鲜组织快速冷冻后再进行切片。制片周期较石蜡切片短,可用于组织结构的快速观察,也可用于一些不适于石蜡切片制备的组织的观察,如脂肪组织。冰冻切片也可以进行各种染色(图2)。石蜡切片和冰冻切片均可用光学显微镜进行观察。

1.1.2应用举例团队对糖尿病并发症有专门的研究。KKAy小鼠是一种自发糖尿病模型小鼠,利用小鼠观察了中药对糖尿病并发症的治疗作用。HE染色的石蜡切片显示糖尿病小鼠肝脏结构紊乱,肝细胞胞浆有明显空泡,肝细胞有脂肪变性。进而利用冰冻切片进行油红O染色,明确空泡内确为脂肪。研究结果显示能改善糖尿病小鼠肝脏结构,对糖尿病造成的肝脏损害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3]。

1.2电镜超薄切片

1.2.1技术特点光学显微镜可观察细胞的结构,电子显微镜则能观察亚细胞结构。常用的有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技术,前者用于观察细胞内的超微结构,如线粒体、内质网等;后者用于观察样本表面的变化,如支气管的微绒毛(图3)。超薄电镜切片需要使用电子显微镜进行观察。

1.2.2应用举例我们团队研究了黄芪注射液和葛根素注射液对2型糖尿病小鼠肾脏病理改变的影响,在早期光镜仅观察到肾小球体积增大,肾小管上皮细胞有明显空泡,未见其他改变。但通过电镜观察,发现肾小球基底膜有局灶性增厚,系膜基质、系膜细胞增多,间质细胞增生。说明在早期已经出现了轻微的硬化性改变,且中药可以减轻这些病理损害[4]。利用电镜技术,我们还观察了中药对糖尿病模型小鼠脑微血管病变的影响,通过电镜观察,显示模型组小鼠神经细胞核染色质疏松,线粒体肿胀,粗面内质网缩小,核糖体减少,经过中药治疗后上述改变减轻。说明中药改善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KKAy小鼠脑微血管病变[5]。

1.3组织化学技术

1.3.1技术特点组织化学是运用物理学、化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等原理与技术,对组织与细胞的化学成分、化学反应及其变化规律进行定性、定位和定量研究的科学,是介于这些学科之间的一门边缘科学。其中在实际工作中较常用的是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1.3.2应用举例团队在复制大鼠慢性胃溃疡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对半夏泻心汤进行拆方研究。结果表明,半夏泻心汤及其拆方各组均有不同程度的调节胃黏膜细胞增殖作用。拆方各组中,部分药组之间呈协同的作用趋势,部分药组之间呈制约趋势。综合评价其总体疗效,以全方组最佳,从而印证了仲景组方的合理性和科学性[6]。

1.4细胞培养技术

1.4.1技术特点从组织中获取细胞并使其在体外生长称为原代培养。也可购买细胞株直接进行体外培养。培养的细胞是进行各种医学实验的良好材料。由于细胞种类单一,可用于观察特定细胞对刺激因素的反应,也可进行较深入的机制研究。但由于是体外培养,细胞的反应与体内存在一定的差异。

1.4.2应用举例我们团队体外培养了人肾小管上皮细胞,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中药对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的影响。发现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可诱导体外培养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发生转分化,中药可以阻断或逆转上皮细胞的转分化[7]。我们还研究了中药对人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细胞增殖的影响,以及对高糖诱导后细胞内GRP78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葛根素可促进细胞增殖,并且可通过增加内质网伴侣蛋白GRP78的表达量,以促进蛋白质正确折叠,来恢复细胞的稳态,从而减轻糖尿病时肾脏的结构损伤[8]。

2应用体会

以上这些基本的形态学技术可以与经方的研究紧密结合起来,为经方的实验研究提供可靠的技术保障。在以下几方面,形态学技术都可以为经方的研究提供技术保障。

2.1形态学技术可以客观判定疾病模型的成功与否由于经方是在临床实践中形成的经典方剂,治疗的对象是各种疾病。因此,复制多种疾病的动物模型,并在此基础上研究经方的治疗效果是经方研究中的基础工作。动物的疾病模型复制是否具备与人类疾病相似的改变,直接决定了后续的研究是否能继续,而很多动物的疾病模型病变的判断需要依赖形态学技术,在一些疾病中,形态学改变对于疾病的诊断起关键作用。如真武汤、五苓散、猪苓汤等均可用于治疗糖尿病肾病,若在经方的研究中结合形态学技术则能更客观,研究结果也更容易被接受[9]。糖尿病肾病的主要形态学表现为早期肾小球肥大,晚期为肾间质和肾小球纤维化。我们以往的研究发现,2型糖尿病肾病KKAy小鼠具有典型的糖尿病肾病的形态改变,黄芪可减轻该小鼠的肾脏病理损害,明确其对糖尿病肾病有治疗作用。

2.2形态学技术可用于经方治疗疾病的机理研究在实验研究中,除了观察经方对多种疾病的治疗效果,更重要的是揭示其作用机制和作用环节,进而指导今后的中医临床。我们团队研究了TGFβ1信号通路在糖尿病肾病发病中的作用及其中药的作用位点。由于在一个器官中有多种组织,仅通过分子生物学手段研究某些因子的表达情况,只能说明在器官中的平均表达水平,无法确定其在某一特定细胞或组织中的表达。如能将形态学技术与分子生物学技术结合起来,既能确定某一种因子的表达高低,又能将这种表达的改变定位,对于治疗的作用机理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我们曾将免疫组织化学技术与临床生化指标检测、分子生物学技术结合起来,不但能说明中药的治疗效果,还能进行机制研究[11]。除了进行在体实验,还可以在体外培养细胞,利用细胞培养技术进行较深入的机制研究。我们团队发现中药对糖尿病肾病小鼠早期肾脏的内质网应激反应有一定的影响,为了确定中药是否对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内质网应激有同样的作用,就利用体外培养的肾小管上皮细胞—HK2细胞,经过高糖刺激后,观察中药对该细胞内质网应激的影响。发现高糖确实能诱导HK2细胞产生内质网应激,中药对过度的内质网应激有一定的抑制作用[8]。

篇6

某一种特定语言的学习是否会刺激大脑语言中枢形成不同的结构和形状,从而影响儿童的智力发育。如果不同语言的学习会影响小儿智力的发育,那么我们就能为一般的小儿家庭教育提供依据。为了探讨不同语言学习对小儿智力的发育影响,进行了此项研究。

一、材料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四川省马边彝族自治县有代表性的彝族和汉族小学生98人,其中彝族55人,汉族43人。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为横断面调查,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情况调查表和天津医科大学医学心理学教研室第三次修订的《联合型瑞文测验中国儿童常模CRT-C:图册》进行智力测试。测试人员测试前经过测试培训,在相同的环境下按照统一心理测试标准施测。一般情况表调查内容包括性别、父母饮酒情况、父母文化程度三方面。

二、结果

(一)方言影响小儿发育的t检验(见表1)

根据表1,由出生后接受最多的语言对智力发育的影响进行单因素t检验分析。显著性水平定为0.05,方言对小儿智力发育有统计学有意义。

根据表2,一般调查表中有6份不合格,合格问卷92份,有效率为93.88%。分别分析性别、父母饮酒情况、父母文化程度三个因素对智力发育的影响进行t检验,显著性水平定为0.05,对智力发育影响统计学有显著性意义的因素为父母的文化成度。

三、讨论

儿童智力的发育受遗传和环境多方面的因素影响,本组资料表明儿童智力的发育与性别、父母饮酒、父母吸烟关系不大。而与出生接受的语言学习、父母的文化程度有密切的关系。

(一)文化程度与智力

父母文化程度影响智力发育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1)父母的文化程度越高,就表明其智力水平也高,而智力与遗传有关系,所以父母文化程度对小孩智力影响是在遗传方面体现的;(2)智力测试主要是从儿童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语言表达力等方面进行检测,而这些能力又可以被出生后的家庭环境所改变,文化程度高的父母对小孩的这种早期干预和指导使得小孩的智力能正常发展;(3)文化程度低的父母自身对小孩的智力教育不重视,并没有有意识的去培养小孩智力的发展。

(二)语言学习与智力

出生后接受的语言学习影响智力发育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1)彝族语言和普通话的差别很大,以致彝族学生从小都要进行两种语言的学习,这样对智力的发育起到了促进作用。(2)智力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一定的知识和技能,有了好的语言环境才能促进孩子的学习,才能很好的学习知识、掌握技能。无法正常的语言交流,孩子的生活、行为就会非常的闭塞。(3)正常智力的发育依赖于语言中枢系统和机能的完整性。语言中枢的不完整将影响语言的学习,智力就会随即被影响。

参考文献

[1] WHO.mental retardation:meeting the challenge.Geneva,1985.

篇7

在某教辅读物[1]上有如下的叙述:

若向含有Mg2+、Al3+混合溶液中滴和入NaOH溶液,则沉淀量与n(NaOH)的关系如图1所示。

图1

具体分析过程如下:

首先,加入NaOH溶液后,溶液中的Mg2+、Al3+会与OH反应生成沉淀,反应分别为Mg2++2OH-=Mg(OH)2、 Al3++3OH-=Al(OH)3, 当Mg2+、Al3+沉淀完全后,溶液中沉淀的物质的量达到最大值,就形成了OA段的图像。

再滴加NaOH溶液,由于Al(OH)3为两性氢氧化物,所以会继续与NaOH 反应:Al(OH)3 +OH- =AlO22-+2H2O(也可以写作: Al(OH)3+OH-=Al(OH)4-),造成沉淀的物质的量逐渐减少,形成AB段图像。

当Al(OH)3完全溶解后, 剩余的沉淀为Mg(OH)2, 此后,沉淀的物质的量不再随加入NaOH的物质的量而改变,故可以形成图1中B点后的图像。

讨论:上述图像中认为,在逐滴加入NaOH溶液时,可以同时生成Mg(OH)2和Al(OH)3沉淀,问题是Mg2+、 Al3+可能同时沉淀吗?对此,我们做了有关的研究。

2 理论探讨

2.1 Al(OH)3的两种电离方式

Al(OH)3是一种两性氢氧化物,在水中可以存在两种解离方式, 具体的解离方程式可以表示如下[2]

H2O+AlO2-+H+Al(OH)3 Al3++3OH-,这个解离方程式可以较好地说明 Al(OH)3的两性, 既然Al(OH)3在水溶液中可以同时进行酸式和碱式解离,那么,Al(OH)3的水溶液显酸性、中性、还是碱性?笔者通过查阅大量文献[3]得知Al(OH)3的饱和溶液pH约为5.6, 因而Al(OH)3在水溶液中以酸式解离为主。

既然Al(OH)3的饱和溶液pH约为5.6,那么是否说明Al3+在酸性条件下就可以沉淀呢?而Mg(OH)2作为一种中强碱,在水溶液中只能显碱性,那么Mg2+是否只能在碱性条件下沉淀呢?

2.2 沉淀的转化理论

在化学反应中常常存在由一种沉淀转化为另一种沉淀的现象,这种由一种沉淀转化为另一种沉淀的过程叫沉淀的转化[4]。沉淀之间的转化之所以能够进行,是由于一种沉淀的KSP比另一种沉淀的KSP小得多,可以根据沉淀转化的平衡常数来判断沉淀的转化能否顺利进行,对Mg(OH)2和Al(OH)3而言,在溶液中存在如下的平衡

Mg(OH)2(s)Mg2+(aq)+2OH-(aq)

Al3+(aq)+3OH-(aq) Al(OH)3(s)

总反应为

3Mg(OH)2(s)+2Al3+(aq) 3Mg2+(aq)+2Al(OH)3(s)

KSP[Mg(OH)2]=5.1×10-12;

KSP[Al(OH)3]=1.3×10-33,

它们的沉淀转化平衡常数为

从上述的沉淀转化平衡常数来看,这个反应不仅能够进行,而且进行得很彻底。

2.3分步沉淀理论

在溶液中往往存在多种离子,在化工生产和化学实验中经常遇到在一定条件下使一种离子先沉淀,而其他离子在另外条件下沉淀的现象,这种现象叫作分步沉淀或称选择性沉淀。

若Mg2+、Al3+两种离子的浓度都是1mol・L-1,根据它们的KSP可以计算出二者能分离的溶液pH范围。

根据KSP[Al(OH)3]=[Al3+][OH-]3=1.3×10-33, Al(OH)3开始沉淀时的pH

Al(OH)3沉淀完全时的pH

(注:溶液中离子浓度低于1.0×10-5mol・L-1可认为其沉淀完全)。

同理,根据KSP[Mg(OH)2]=5.1×10-12, 可以计算出Mg(OH)2开始沉淀的pH=8.4,Mg(OH)2沉淀完全的pH=10.9。

这样,可以计算出其他难溶金属氢氧化物在不同浓度时沉淀的溶液pH,见图2。

图2一些金属氢氧化物的溶解度-pH关系图

由此可见,在理论上,Al3+在pH=3.0时即可生成沉淀,而Mg2+开始沉淀则溶液的pH应该大于8.4,如果是逐滴加入NaOH溶液,则应该先生成Al(OH)3沉淀, 而不是图1中认为的Mg(OH)2和Al(OH)3同时生成。在实际工作中溶液的情况比较复杂,各种反应的干扰,都会使实际沉淀的pH与理论计算值有一定的出入(见表1)[5]。

表1沉淀的生成、溶解与溶液的pH之间的关系

(离子初始浓度为1mol・L-1)

由表1我们可以再次确认: Mg(OH)2和Al(OH)3两种沉淀是不可能同时生成的。因而试题图1所示的关系是不合理的。

3 提出假设

既然资料所给出的图示关系是不正确的,那么正确的应该是什么样的呢?由表1所提供的数据我们可以从理论上进行分析:

首先,加入NaOH溶液后,应该先生成Al(OH)3沉淀(pH介于3.3~5.2): Al3++3OH-=Al(OH)3。

继续加入NaOH溶液,就出现新的问题了,由表1所提供的数据看应该是 Al(OH)3先溶解(pH=7.8时): (Al(OH)3+OH- Al(OH)4, 后才是Mg2+沉淀(pH=10.4): Mg2++2OH-=Mg(OH)2。 但是Al(OH)4-与Mg2+之间能否发生如下的反应呢?

2Al(OH)4-+Mg2+ Mg(OH)2+2Al(OH)3

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应为

由该平衡常数可以看出,该反应不仅可以进行,而且进行得比较彻底。

由上述理论分析得知:向含有Mg2+、Al3+混合溶液中滴入NaOH溶液,不能看作两个独立的过程,应该从整体上考虑。

在溶液pH介于7.8~12.4范围内, 仅是Mg(OH)2沉淀增加的阶段,溶液中的沉淀的量应该继续增加,但增加的幅度有所变化,即沉淀量与n(NaOH)关系中曲线的斜率会产生变化,而不是如图1所示曲线的斜率一直不变。

有资料[7]也显示我们的推论是正确的。

那么实验中是否能观察到上面的推论呢?

4 实验研究

[实验1]分别配置0.5mol・L-1 AlCl3、MgCl2溶液50mL,各取30mL于同一烧杯中,充分混合后分成两份,向两份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边滴边充分振荡,并进行相关的实验操作,记录有关的现象。

实验现象:向其中一份混合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后,溶液中立刻生成白色絮状沉淀,当生成少量的沉淀时,用pH试纸测得溶液的pH约为5,在此时将溶液中的沉淀过滤并洗涤,向滤出的沉淀中加过量的NaOH溶液,发现沉淀完全溶解。

向另一份混合溶液中滴入2滴酚酞,逐滴加入NaOH溶液后,在溶液中生成大量的白色絮状沉淀但溶液的颜色不发生变化;继续滴加NaOH溶液,在某一时刻溶液变为糊状,但溶液仍不变色,pH试纸测得溶液的pH约为6;抽滤该糊状物质,充分洗涤后再向该物质中滴加过量的NaOH溶液,发现该物质全部溶解。

分析:该实验表明在开始阶段,溶液中只能生成Al(OH)3沉淀, 而没有Mg(OH)2。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实验2]分别配置0.5mol・L-1 AlCl3、MgCl2溶液50mL,各取30mL于不同的烧杯中。向AlCl3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并且边加边振荡,直到生成的沉淀恰好全部溶解以保证AlCl3恰好全部转化为NaAlO2。将先前配好的30mL MgCl2溶液全部到入生成的NaAlO2溶液中,可以发现生成大量的沉淀。

分析:该实验表明在溶液中发生了反应2AlO2-+Mg2++4H2O Mg(OH)2+2Al(OH)3

5 研究结论

基于上述的理论分析与实验研究,正确曲线关系应如图3所示

图3 等物质的量浓度的Mg2+、Al3+溶液与

NaOH反应n(沉淀)-n(NaOH)的关系

首先,应该生成Al(OH)3的沉淀反应(pH介于3.3~5.2) Al3++3OH-=Al(OH)3

再滴加NaOH溶液, 才生成 Mg(OH)2 沉淀: Mg2+ +2OH-=Mg(OH)2, 沉淀的物质的量继续增加,但是由于在此阶段生成的沉淀的物质的量与加入NaOH的比例与前面生成Al(OH)3的有些不同,所以此时图中曲线的斜率有所变化。

当Mg2+完全沉淀后,加入NaOH溶液, Al(OH)3溶于NaOH溶液: Al(OH)3+OH- AlO2-+2H2O,此时沉淀的物质的量要减少。当Al(OH)3全部溶于NaOH溶液后,沉淀的物质的量不再改变。各阶段发生的离子方程式如下:

OA段: Al3++3OH-Al(OH)3

AB段: Mg2++2OH-Mg(OH)2

BC段: Al(OH)3+OH-AlO2+2H2O

由于该过程涉及较多的理论,因而笔者认为该题不宜用于中学化学教学。

该习题的目的是考虑 Al(OH)3 的两性,基于该目的,笔者认为可以将题目中的Mg2+换为Fe3+,即:向含有Fe3+、Al3+混合溶液中滴入NaOH溶液,此时形成的曲线关系则如图1所示,因为Fe3+与Al3+一样为三价阳离子,不存在斜率的变化。

6 一点启示―用自己的大脑来思考问题

近读作家周国平谈摄影艺术的文章[7],内中提到:“每个人都睁着眼睛,但不等于每个人都在看世界。许多人几乎不用自己的眼睛看,他们只听到别人说,他们看到世界永远是别人说的样子。人们在人云亦云中视而不见,世界就变成了一个雷同的模式。一个人真正用自己的眼睛看,就会看见那些不能用模式概括的东西,看见一个与众不同的世界。”

在今天的化学教育中我们似乎遇到了大量的雷同模式,每个人都在重复别人说过的东西,每个人都在研究别人研究过的东西,至于某些经典的东西为什么是这样子的?权威这么说的,别人都是这么说的。那你自己思考过吗?用我们自己的大脑来思考问题,我们的化学教育才有大放光彩的那一天。

参考文献:

[1]王后雄主编.高二化学(上)重难点手册[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275-276.

[2]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S].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82.

[3]何家忠.研究性学习巧夺千峰秀色[J].化学教育,2005(4):27-45.

[4]华彤文等.普通化学原理[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179-184.

[5]实用化学手册[S].科学出版社,2003:552-553.

[6]大连理工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编[M].无机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68.

篇8

引言: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经济发展迅速,人民普遍的经济水平得到了提高,开始追求身心享受,相应的各种建筑设施在有限的国土上拔地而起,有限的资源会有用之有竭的时候,需要探索出一条资源环境约束下的适宜城市化进程的道路。

一、工程项目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工程项目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项目活动中的资源合理配置和利用。什么是工程项目经济学?至今还没有一个准确的诠释。是以建筑市场的经济为基础,从项目的主体看整个工程,应用经济学的的观点对工程做合理的设计和决策,涉及到项目的经济关系和经济规律,找到以最少的资源利用来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和资源与环境的协调,使有限资源的利用率和效率达到最大。

工程项目经济学的研究对国民的经济增长和整个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从社会的资源配置和经济实力可以得到一个项目的经济学分析,对于这个工程项目的投入会带来多大的收益,来源于国民的经济状况。在对社会中个人、组织进行可行性研究时,通过和环境的影响来判断,并进行实证研究,在对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用研究时要注意规范化,不能只是通过主观的判断。

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在工程项目中通过分别从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两个方面入手,静态分析又分为投资收益率和静态投资回收率,其中总投资收益率、资本金净利润率为投资收益率的切入点,动态分析有财务内部效率和财务净现值两个方面组成。可行性的研究结果要作为最终决策的依据,所以可行性研究也是项目决策前的重要工作。流量分析与存量分析,通过对流量与存量的研究可以更好地对工程项目经济学进行分析和研究,有利于把握与认识经济变量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存量是指某一时点的经济量,流量是指在某一时间段的经济量,流量包含了工程的投资额,在一个时期内新增加的工程器械、原材料等。而某一时期的资本是一个存量。流量与存量密切想关,一般而言,流量来自于存量,流量又归于存量。

二、工程项目中的城市化进程

适宜城市化进程的工程项目是当今建筑业面临的一大难题,从最新的研究显示:城市化通过产生新城市途径实现,但城市化的增长速度与其呈负相关,新城市的发展最终会达到一个平衡的状态。但有人提出反对意见,认为我国的城市化水平远远落后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低效率的城市化发展,一味追求城市化,只会带来经济发展的滞后,工业化的进程也会变得缓慢,和理想中的城市化差距太大。也有学者认为我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农民市民化的趋势与快速增长的城市化发展产生了一系列矛盾,在城市化的发展要理性,不能盲目的去发展。不然势必会造成难以收复的局面。

城市规模主要是指在城市地域内聚集的人口、物质等要素的多少,有一个城市的人后、经济实力、建筑面积三个互相关联的。从经济学角度看,常说的最优就是以最小的成本获取最大的效益,所以成本最小一般作为国外建筑学者优先考虑的事。早起学者对最优建筑规模的定义和研究比较的浅,随着经济的发展,学术界的前辈们不得不对城市化的进程规模做深入的研究,不同学派的学者都持有自己的观点。进入了新世纪后,新的研究显示:如果聚集经济的程度是用土地的生产率对城市规模衡量的话,那么城市规模是唯一被确定的。认为现实中最优城市规模是当地政府对人民提供的公共物品的水平、政府对市场的干预程度、政府对市民的管理程度、对城市的运转的能力。

基于经济学的角度去看待工程项目,从城市进程的最优规模去分析,适度的放缓建筑行程,给城市化一个喘息的机会,缓解快速发展的城市化与农民市民化的矛盾。

三、项目可用资本

在政府、组织和个人都可以将手中的资源投入到项目之中,来达到自己的目的,那么这么多的组织去使用有限的资源,就产生了问题,如何去合理分配这些有限的资源,来使得资源得到最大化的利用以及这些资源的用途。

不完全竞争市场上资源的价格不一定反应其真实的价值,这种情况下,我就要考虑到它的机会成本,在相同的资源上去做另一件事可能会得到更大的收获。一个资源的机会成本大小是可以被估量的,如果机会成本很高,那么这种资源就极为稀少。一般来说,市场的价格可以反映一种资源的机会成本,但是,当市场失灵时,就不会反映出来。

工程项目资源的机会成本是相对的,同一种资源对于不不同的项目或组织是不一样的,即使相同,他们的用途和目标都不能被一一识别,所以,我们就不可能将工程项目的机会成本通过量化具体的展现出来,因此我们在分析项目的机会成本时,我们要综合考虑当地的环境、地理、人文,这样才可以将机会成本发挥到最大。再者,资源的用途很大的程度上取决于技术、政策和制度,所以,我们要灵活运用我们的资源,来创造更多的价值,可以对现有的工程行业进行改革创新,不能一味的按照先辈们的固守思维去做事了,要与时俱进才能跟上世界的脚步。不光是有限的资源,另外有限的资金、市场定价、有限的劳动力、用途有限的资源、闲暇时间、项目参与者的时间、外汇等都是机会成本的形式,其中我们谈到的是有限的自然土地资源,在政府、组织或个人在支配时要考虑到资源的有限,他既可以造楼又可以筑路,合理的去利用是我们应该去考虑的一个问题,不要在开工前放弃原来的想法而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和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四、社会福利

工程项目的分析、评价和选择许多都涉及社会福利的问题。所以,必须很准确的定义出社会福利的内涵和社会福利的函数。为了方便研究社会福利与项目的关系,评价产品等要素发生微小变化而引发的效率的变化。另外,要全面的了解对于制约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当前与将来的所带来的变化。

对于政府的决策都是从效益出发的,从社会福利的大小来支配。对于社会福利有多个说法,就会有多个结果。为了能够统一,避免冲突,就制定了新的社会福利标准,大家对于社会福利就会有相同的见解。一位经济学家曾说过,福利更多的是取决于而不是生产,但是生产对应的就是资源的消耗,为了求得更多的利益,去大肆的消耗有限的资源,肯定是不可取的,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相违背。应从经济学的角度去辩证的看待有限资源被消耗的问题,我国的国土资源是不变的,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对物质生活的要求日益增加,建筑行业变得炽手可热,严重超过了城市所能承受的范围。

基于经济学角度对工程项目的研究,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是并驾齐驱的,有很多的目标。但这些目标都应符合与消费分配的基本目标。明确社会福利的函数,就会在再研究增长与当前消费再分配的问题。从经济学的角度去看待工程项目是今后发展的趋势,社会福利也会随之增加。

总结:从目前已有的研究和论证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日益快速发展的经济与自然资源关系以及适宜城市化进程都具有很强的启发意义,正确的对待城市化与自然环境的相关性。同时要转变我们固有的思想,建立出一个资源可循环利用与环境和谐相处的一个模式。

参考资料:

[1]宋晨先.现代西方经济学.第2版.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

篇9

城乡二元结构的质性变化。我国经过30年快速的城市化,造就繁荣的城市的同时,也造成城乡的差距拉大,农村在城乡收入、文明水平、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经济增速等各个方面都落后于城市。目前我国城市化的水平已经具备带动农村发展的能力,国家以城带乡的战略开始付诸实践,城乡由二元割裂开始走向一体化。这一质性变化将极大地改变农村生产要素的流动模式,促进农村生产要素在城乡一体化中自由高效地流通,极大地提高农村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水平。

二、农业经济转型期对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研究带来的新变化

工农产业结构的质性变动对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产生的新变化。农业产业链的拉长将是今后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研究的重点,特别是由于工业对农业全面反哺的铺开,传统学科研究的农业结构将随之打破,取而代之的是更加注重从产前、产中、产后对农业经济进行全局性探究,对农产品的精细化加工、农业大物流的构建、农村绿色生态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的健全等等都将是今后学科研究的重点。

城乡二元结构的质性变化对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产生的新变化。城乡二元结构的逐渐解除,城乡一体化进程的逐渐加快,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必须对这一变化予以足够重视,才能跟上实践的变化并更好地服务于实践。伴随着城乡一体化在城乡各个发展领域的陆续展开,城乡生产要素的大循环大流通将是今后学科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

农业现代化战略性驱动对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产生的新变化。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的新变化:一方面,由于农业现代化的基本内涵是要实现发展生态化,这种可持续发展略的革新式的提出,直接导致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对农业发展方式领域的研究将更加注重在环境保护和维护经济可持续发展方面增加研究力量,并直接倒逼农业经济管理思维方式的革命式的颠覆和再生。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比较缓慢,我国农业经济在国际先进农业经济面前缺乏竞争性,如何应对国际化带来的挑战也将成为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我国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研究重点。

三、积极面对新特点、应对新变化,促进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

差异化学科战略。针对上述分析的处在农业经济转型期的三大特点以及对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研究带来的新变化,可以实施差异化学科战略,即把农业经济管理的研究的重点放在对产业结构质性变化、城乡结构的质性变化、农业现代化战略驱动这三个方面,着重从产前、产中、产后对农业经济进行全局性探究,着重加大城乡生产要素大循环大流通方面的科研力度,着重加大对环境保护和维护经济可持续发展以及如何应对农业国际化方面的研究。

科研人才战略。要根据差异化学科战略,有选择性地按照上述研究重点进行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工程设计和实施。对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教材、教辅资料以及理论的更新引进,也应根据研究重点的调整进行相应的调整,将契合研究重点的新知识、技术和理念融入到具体的人才培养和农业经济管理中去。同时,从国家层面来讲,要加大教育规划力度,出台扶持性的农业经济管理人才培养政策,加大培养投入力度,对有突出贡献的学科带头人和长期在农业经济管理一线从事研究工作的优秀人才进行重点支持和培养。

学科互补性战略。农业经济管理学科本身就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融合了经济学和管理学两门学科,与之有直接联系的学科就有数学、法学、金融学、环境学、社会学、政治学等。这些学科间不能割裂开来进行研究。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在应对由农业经济转型期催生的新特点并由此对科研带来的新变化时,“关起门”来搞研究,只有死路一条,只做简单的“1+1=2”的叠加研究也是没效果的。正确科学的路径应该是以农业经济管理这一学科确定的研究重点为核心来确定所涉及的学科的知识和理论并由此综合起来进行分析,在此过程中,不断付诸实践,在大量的鲜活的农业经济管理现象和事件中达到理论联系实践的目的。

篇10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ntravenous application of calcium to reduce the impact on neonatal care and the measures taken to seek effective care methods.Methods 110 newborns were pided into low-calcium interven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55 cases, two groups were in active treatment at the same time to impose primary care, the intervention group on this basis, impose further nursing intervention. Observed two groups of clinical effect and blood vessels.Results The two clinical control group of patients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local leakage of the incidence of injury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Key words】 newborns ; calcium gluconate; nursing intervention

新生儿低钙血症(neonatal hypocalcemia)是新生儿惊厥的常见原因之一,主要与暂时的生理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有关。血清总钙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科2008年2月-2009年10月110例住院新生儿,进行随机分组研究。干预组55例,男25例,女30例;对照组55例,男28例,女27例,两组均为生后72h内新生儿,血清总钙均0.05)。

1.2 方法 两组均根据患儿的情况选择合适的血管建议另建静脉通路:比如选择头部的正中静脉和颞侧浅静脉,血管直径较大,比较直,易于固定,患儿可以四肢灵活的运动,且能够长时间给药,尽量避免使用穿刺过的血管重复穿刺造成血管壁的损伤,液体易从未来得及修复的穿刺针眼处渗出。两组均采用微量泵匀速泵入,干预组在基础护理的基础上采取护理干预的方法。

1.2.1 使用监护仪,随时观察患儿心率和心律,确保注射安全 注射前观察患儿心率>100次/min以上方能推注,钙剂稀释一倍以上,推注过程中注意患儿保暖,严密观察患儿的感觉和反应,随时根据患儿情况调整推注速度,当患儿反应差或心率

1.2.2 单人全程守护操作,确保穿刺部位观察到位 每次静脉使用钙剂时应单独选择弹性好、部位可靠、较粗大的静脉穿刺,应避开关节处,穿刺点周围近3日未穿刺过,不可与其他液体输液时共用一条静脉。推注前均用25%~50%的硫酸镁、山莨菪碱(654-2)湿敷,或用丹参注射液外敷。推注后如有外渗给予1%普鲁卡因2ml+生理盐水2~5ml或1%普鲁卡因2ml+地塞米松5mg+生理盐水2~5ml局部封闭,及25%~50%的硫酸镁、山莨菪碱(654-2)湿敷,或用丹参注射液外敷,或多磺酸粘多糖乳膏外敷。如无外渗均给予25%~50%的硫酸镁、山莨菪碱(654-2)湿敷,或用丹参注射液外敷。

1.2.3 应用葡萄糖酸钙 用10%葡萄糖酸钙每次2ml/kg,以5%葡萄糖液稀释四倍1h匀速泵入,以免注入过快引起循环衰竭和呕吐等毒性反应,必要时可间隔6~8h再给药1次[2]。

1.2.4 鼓励母乳喂养 无法母乳喂养的情况下,应给予母乳化配方奶喂养。不提倡牛乳喂养,因牛乳中磷的含量高(900~1000mg/L,人乳150mg/L),钙磷比例不适宜(牛乳1.35:1,人乳2.25:1),故不利于钙的吸收[1]。

1.3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χ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发生局部渗漏性损伤的比较 对照组明显高于干预组,P

2.2 治愈率 干预组治愈率92.7%,对照组治愈率67.3%(见表2),两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χ2=11.136,P

3 讨论

新生儿生后由于甲状旁腺功能不足、降钙素水平较高、维生素D储备不足等原因,常见低钙血症。当有早产或围产期异常及窒息等存在时,可使血钙更为降低易产生低钙抽搐,此时治疗普遍采用10%葡萄糖酸钙经稀释后静脉点滴,如使用钙剂不慎引起外渗时,可对组织产生刺激作用,引起局部组织红、肿、痛,甚至坏死现象。

新生儿头皮静脉和四肢静脉表浅、细小,管壁薄,易致液体渗漏。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皮肤敏感度低,对表皮痛感无明显反应,对外渗的不适反应不能及时感觉,易被医护人员所忽视[3]。

药物因素:钙在体内具有重要的生理生化功能,临床上钙剂有止血、脱敏、镇静、抗惊厥、平衡电解质、中和胃酸等作用[4],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经常会遇到应用钙剂的问题(通常是葡萄糖酸钙)。钙剂是一种高渗溶液,对局部血管有刺激,如果渗出到血管外,对局部有强烈的刺激作用。

专人守护是防止葡萄糖酸钙外渗的前提。葡萄糖酸钙在儿科治疗中为常用药物,一旦外渗,含阳离子的高张液破坏了细胞内外渗透压的平衡。细胞传递机制受损,使细胞内溶酶体破裂释放出大量水解酶引起自溶改变,若处理不当,极易引起局部坏死[5]。因此,凡是静脉点滴葡萄糖酸钙均应专人守护,密切观察点滴全过程,防止不良反应。切不可交给家长观察,以免造成钙外渗局部坏死的恶果。

(1)用0.25%~0.5%普鲁卡因封闭疗法,以缓解肿胀部位的发炎损伤症状,并纠正其血管舒缩功能障碍[6],这是防止葡萄糖酸钙外渗部位坏死最关键的一步。(2)局部湿敷香丹(复方丹参)注射液,香丹注射液由丹参和降香组成,为中医活血化瘀要药,能减轻局部淤血,改善血液循环的作用,还有强心、耐缺氧、镇静、抗炎、抑菌等作用[6]。因此,局部湿敷香丹注射液是防止葡萄糖酸钙外渗部位坏死的重要环节。(3)镁离子可直接舒张周围血管平滑肌,引起交感神经节冲动传递障碍,从而使血管扩张。用50%溶液热敷患处,有消炎去肿的功效[6]。

参考文献

1 沈晓明,王卫平.儿科学(新生儿低钙血症).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38-139.

2 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低钙血症).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820-821.

3 谭启明,窦明玲.新生儿静脉输液外渗引起水泡原因分析与预防.护士进修杂志,2001,16(8):637-638.

篇11

所谓的美国华裔文学研究是两国的文学家对中外不同的历史文化、国情、经济制度等对此进行研究,美国华裔作为一个较为特殊的群体,其不同的生活情况、人生阅历使得对其文化的研究变得更具特色,他们兼具中美两国的双重身份,作为社会发展的特殊群体,如何优化利用对其的文化研究,使得其促进两国经济的发展,推动两国文化的交流,为其今后的合作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华裔文学的发展历程:

1、基于美国华裔文学所取得的优异成绩,其历史悠久,自二战以后,对华裔文学的研究便成为一种积极的文学现象,代表人物:水仙花,以其特有的人生经历和独特的写作视角,她的人生较普通华人稍有不同,其在美国出生,受到当地良好教育的栽培,借助华人身上的各种小故事逐步反映华人的真实生活与内心世界,继水仙花之后,渐渐出现了许多华人的英语作品,林语堂的代表作《吾国吾民》则在当时掀起了不小的轰动,此书重点介绍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与人生态度,这让更多的美国人逐渐了解中国人的真实生活;随后,一些较为成熟的青年作家逐渐倾向于英语写作,推动了华裔文学的发展与形成,杰出的文学家作为华裔文学研究的主要参与者,其自身的生活经历以及对于中美两国文化的理解在其研究华裔文学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2、美国特殊的地理环境、人文情怀、统治政策等使得华裔文学的研究独具国家特色,纵观华裔文学作品的受众群众美国人以及美国华人占据了绝大部分,长时间居住在一个环境里,每天面临着同样的工作、接触相同的人,带着强烈的好奇心阅读与此相关的文章,以了解中国人民的真实生活,但刚开始这部分人较少,但华裔文学的发展与形成带动了读者量的增加,众多的海外华人经过自身的努力,战胜各种艰难险阻,推动华裔文学的发展。

3、华裔文学作为文学的一种,其形成与发展是历史的必然。60年代左右,美国正在经历其历史上的革命巨变时期,反对战争、民权运动的蓬勃兴起造成美国的各个阶级、各个社会团体之间形成明显的力量冲突,最后发展为著名的“亚裔运动”,其重在构建一个文化多元的新型理性社会,在这场激烈的运动中,华裔文学获得了发展的先机;广大的华人同胞在推动华裔文学的发展中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但在美国,华人并未真正享受到与当地美国人相等的独立、自由人权,多数华人从事着美国的地基工作,包括铁路工人、建筑员工等,但获得的待遇却不值一提,美国人对于华人的贡献视而不见,这些现象在当时华裔文学作品里都可找到答案,这也表示华裔文学对于历史的真实性研究有重要的借鉴作用,伴随着大量的华裔作品的出现,美国开始认识到华人的重要力量,亚裔人民的自我认知也逐渐得以构建;除此之外,美国华裔文学的最终形成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当时,国际形势趋于和平,中外国际关系也渐趋和平,追求民族独立的形式主义也正在发展,各个社会团体、阶层之间的力量也逐渐壮大,不同的利益追逐也逐渐显露出来,华裔文学获得空前发展的契机。

随着对华裔文学研究已经发展为一种积极的文学现象,但其研究内容的确定将有待进一步考证,何为真正的华裔等也成为困扰人们的主要问题,有人认为作为一名真正的华裔人应该具有中国的血统,而有人却反驳断定其是否为华裔人的重要标准应是在美国出生、在美国长大,对此仍旧存在着众多疑问。但不可否认的是,华裔文学已经发展为一门学科,并且在中作华裔作家、文学家的努力下,已经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在此研究过程中,对文学作品的中英翻译,以俘获中美两国的众多的读者,这是推动华裔文学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中美两国的作家要明确读者的重要性,从而将作品翻译成恰当的语言,使华裔文学得以蓬勃发展。

二、华裔文学研究对两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篇12

中图分类号:J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35-0292-02

一、关于抽象绘画艺术

1910年,俄国画家康定斯基创作了《最初的抽象水彩画》,这标志着抽象艺术开始正式登上历史舞台。

正如马列维奇所说:“谁能理解绘画,他就很少看到对象;谁看见对象,谁就不理解绘画。”对于抽象绘画艺术来说,其本质即是重精神不重形体,将表现对象从禁锢的外表中解放出来,以色、形和构图来表现其精神与实质。

二、抽象绘画艺术语言对景观设计的创意启发

抽象绘画艺术从产生至今已有一个世纪之久,但它丰富的表象形式和深刻的精神内涵对设计领域产生的影响是巨大而持续的。

(一)表象形式

1.平面构图的抽象语言

抽象绘画艺术的形成代表着艺术家们找到了用抽象的语言去表达“纯精神”世界的途径,绘画的构成模式以及造型元素得到了突破性的发展。追求创新的景观设计师从抽象主义艺术家的架上绘画作品之中获得灵感,景观设计开始由古典的讲究轴线、对称、装饰等构图特征向非对称式均衡而又灵活的平面布置转变,抽象绘画艺术简洁明快的构图、强烈肯定的几何线条成为受此影响形成的景观设计的基本特征。

最早尝试将抽象绘画艺术语言应用于景观设计的作品可追溯至1927年,古埃瑞克安设计的位于法国南部Hyeres的别墅庭院。其后,美国景观设计师丹·克雷在1955年设计的米勒花园,可以说是抽象绘画艺术影响下形成的景观设计的里程碑式作品。该设计将建筑空间合理的扩展并融入到周围的景观之中,其中,设计师以树干为结构组织,绿篱为围合空间,以此形成对比,塑造了一系列室外的功能空间。

从格罗皮乌斯设计的花园平面图纸里可以看出蒙德里安抽象绘画艺术语言在现代花园设计中的运用。花园平面图设计得朴实无华,没有轴线,不对称,但却与建筑浑然一体,鲜明的几何特征更是蒙德里安抽象绘画艺术语言的直接反映。

当代前卫建筑师扎哈·哈迪德的设计狂放夸张,从他的一幅设计草图即可看出其思想受到马列维奇的至上主义和康定斯基的抽象艺术的影响。康定斯基在他的抽象绘画作品中引入了一个双重造型元素体系,即黑色线条与彩色的形状。在位置分布上,两者相互岔开,相互独立,改变了几个世纪以来建立的线性透视,以及色彩对线条的服从关系。扎哈·哈迪德的设计草图同样使用了双重造型元素体系,无形的线框以及彩色的形状,位置分布与康定斯基的抽象绘画作品相似,同样互相独立。在构图上,二者同样都强调不对称,明快简洁。在色彩的使用上,两者都追其多色彩中的视觉和谐,但抽象作品使用各种鲜艳的颜色来表达一定的精神内涵,而扎哈的不同色彩的使用则体现一定的功能意味。

德国慕尼黑Riem景观公园在平坦的基地上种植了大面积的树丛和灌木,由此构成了平面图上大面积的几何形体,通透笔直的道路以斜线形式穿插其中,如同一幅极具表现力的平面构成作品。设计中有明显的抽象艺术流派“至上主义”绘画的特征:公园的平面图与至上主义大师——马列维奇的绘画作品形式如出一辙,都采用点、线、面的构图方式。抽象绘画艺术简洁的语言合理的转化为景观设计的语言:几何形的树丛及湖泊、直线的道路、点状的孤植树和灌木丛,在景观设计师的精心组织下形成了如图抽象绘画艺术一般极富感染力的空间。

2.贯穿渗透的空间构成

正如哈普林所说,“空间互相流动没有边界”,受抽象绘画艺术影响的景观设计尤其注重空间的互相贯穿和渗透。以彼得沃克的慕尼黑凯宾斯基酒店景观设计为例,其平面运用了多个正方形的叠加与穿插,并将部分方格网进行扭转,使之看起来更像一件平面构成作品。其中也蕴涵着抽象绘画艺术的诸多特征:每个空间相对独立,但又融合成为一个整体;地面简单的几何图案得到强调;通过地面高差的变化成功地达到了减小透视变形的目的;在线形方面,直线、垂直线、几何形仍被沿用,同时,加入了大量有角度的折线,线型组合更加自由;采用不对称式构图,轴线的运用不是为强调,而是以不完全对称布置的景物,或折线的边缘打破完全的对称,以此达到追求不对称均衡的目的。

(二)精神内涵

1.否定装饰

抽象绘画艺术的画面有一个共同特点,即运用强烈色彩或单色,重视构图与色彩均衡,以求达到视觉和谐。在这种和谐之中,每一处点、线或是色块的存在都有其特定的必要的意义,而不会单纯为装饰效果而出现。如蒙德里安为代表的几何抽象画面明快简练,把对比很强的单色或纯色并置,轮廓切割分明,无任何过渡,通过对色彩的良好感觉或数学般精确的色彩对位和配置,对整体构图进行安排,使得各个色彩单元能和谐地存在于画面。

抽象绘画艺术这种否定装饰的精神也对景观设计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美国景观建筑师协会的一位资深者约翰逊回忆道:“我们从来不给长椅装靠背,因为他们与整体不协调,我们都试图达到‘纯粹’。”简单、纯粹,正是现代社会快节奏特点的反映,直截了当的表现出事物的本质,没有任何附加的东西,恰好符合了现代人的审美取向。

2.隐喻和象征

抽象绘画艺术的画面意义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画面本身的构图、几何形式以及单色配置带来的美感,简言之,这类作品其主旨和内容即探索画面和谐的形式;另一种则注重表达画面背后的精神世界,即图像代表着一定的隐喻和象征意义。

如康定斯基所说:“观众必须把图画看作是一种精神图像的再现,而不是对象的翻版。”这类抽象画作也可称为抒情抽象主义绘画,这一派把绘画的创作看成是一种体验,把内心的幻想和对外部世界的体验结合起来以表现一种本质的真实。他们的画面所创造的物象不具有写实性,而是根据内心的感觉、幻象描绘出来,或者说凭空创造出来,因此,画面中的形象只不过是依稀可辨的创造物,如康定斯基的遗作《稳妥的飞跃》,表现了作者即将终止激动生活,预感自己快要升入天堂的宁静心态。

抽象绘画艺术中物象的象征含义是由作者自己赋予的。在现代景观设计中,很多设计师为了体现自然理想或基地场所的历史与环境,在设计中通过文化、形态或空间的隐喻创造有意义的内容和形式,赋予景观设计以意义使之便于理解。

舒瓦茨设计的明尼阿波利斯市法院前广场以大大小小水滴形状的土丘象征当地的一种特殊地形“drumlin”——万年冰川消退后的产物。这些土丘可以单纯的理解为一片小土堆也可以把他们想象成巨大的山脉。与这些土丘平行摆放的还有一些充当坐凳的原木段,暗示明尼苏达州吸引移民的森林资源,林业同时也是当地的一项基础经济。这些有关木材与明尼苏达州的暗示唤起了当地人内心的记忆,而且成果的塑造了广场在城市景观中鲜明的个性。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