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新课程教学法范文

时间:2023-09-04 09:26:30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初中地理新课程教学法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初中地理新课程教学法

篇1

地理课是中学生认识地理环境、形成地理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必修课程。我国将初中地理课程的总目标定位为:通过初中地理课程的学习,了解有关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和乡土地理的基本知识,了解环境与发展问题;获得基本的地理技能以及地理学习能力;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地理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形成初步的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所以,地理课对于提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学好地理很有必要。那么如何学好此门课程呢?本人主要采用以下方法。

一、认真钻研教材,精心组织教学的各个环节。

为使学生尽量轻松掌握知识点,我认为三方面对学生的学习起着最重要的作用。

①是兴趣,培养兴趣是很重要的。应注意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在讲气候时,穿插一些现实生活中的天气现象,让学生觉得学有所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学生对地理有浓厚的兴趣,学习起来才会有味道.也不会觉得很难。

②是基础,难度不一定很大,但要紧扣课本,认清每一章节的知识点,对书上的每一个知识点都不能放过,才会取得优异的成绩

③是地图。让学生认识地图、了解地图、喜欢地图。

二、“情感”因素在地理教学中不可忽视

初中地理教学意识的更新和教学技能的提高,需从地理教师的主客观两方面进行加速。目前,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地理教师往往拘泥于教材,强调地理事实的记忆和地理思维的严谨,缺乏生动活泼的地理情趣,也就是过多注重了知识目标而忽视了情感目标。但对于初中生而言,学习动机、学习目的性还不强烈,愉悦、兴趣是他们学习的一种驱动器,甚至对地理老师的好感也会成学习的驱动力。

如果学生不喜欢地理课,不喜欢地理教师,那么,怎么会喜欢“地理”?怎么能学好“地理”?所以,在初中地理教育教学活动中,更要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持之以恒”,“以趣激疑、以趣引思、以趣导知、知趣相融”努力创作一个轻松、和谐、舒畅的师生关系,才能使师生共同处于无拘无束的“自由地呼吸”这种亲切的地理教学氛围中。因此,地理课堂教学中应该有欢声笑语。欢声笑语进课堂,需要地理老师注意增强自己的组织能力与亲和力。在整个教学中,教师精湛、诙谐、幽默的语言,可亲可敬的教态,机敏的教学机智,都会使学生对地理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特别是在初中阶段,“愉快”仍然是学生乐于学习的动力之一。

三、“地图化”是地理教学过程的必然趋势

在当今的信息社会中,知识更新的速度非常之快。由于初中地理学科的基础性特点,学习者无须死记地理知识,完全可以借助地图来掌握有关知识。即使是地理基本原理的学习,也可以借助地图来学习掌握。地图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对初中生而言,是帮助其树立空间地域概念的基础。也是培养其地理思维的主要手段,所以,地图在一定意义上既是教具,也是学具。地理教学中涉及各种各样的原理图、示意图,综合景观图,系统联系框图,统计图表等,是培养学生地理综合能力的一种手段,应指导学生在平时读书过程中加强对这些图像的了解,掌握判读方法。教师应让学生从以往的题海中解放出来,把培养读图能力作为教学主要目标之一。地图教学能力也是地理教师教学能力强弱的体现。地图能力包括观察、记忆、想象、演绎、分析、比较、判断等综合能力,也是最具地理学科特点的能力。地图教学能力是指地理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制作地图,指导学生阅读、分析地图的能力。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地图也将越来越多地进入课堂,对地理教师的地图能力有了新的要求。如果地理教师本身缺乏地图能力和地图教学能力,就很难成为一个好的地理老师。

四、培养空间概念,学会正确的读图、用图方法

种类繁多、数量巨大的地图是地理课区别于其他学科课程的突出特点,于是有人说,“没有地图就没有地理学”。只要掌握了正确的读图方法,培养良好用图习惯,形成基本的地理技能,你就已经掌握了学习地理课的最重要的工具。

首先,养成良好的读图、用图习惯。要知道地理知识不仅存在于课本的文字当中,也蕴含于地图之中。在地理学习中,我们要做到左图右书,注意随时运用地图,查阅地图,善于从地图中发现地理知识,寻找地理规律。其次,要掌握正确的读图方法。读图要注意先后顺序,先看图名、图例、比例尺和方向,知道该图表现的主要内容、范围等,再观察图的具体内容。观察要仔细全面,不要漏掉每一个信息。

五、以图为主,以文为辅的学习模式。

地图是地理教学的生命。只要遇到书上有的地图,都要认真对待,尤其是要做到图文结合,通过自主观察、小组或师生交流、填图、绘图等方式,把握地图与知识点的关系,虽然比较麻烦,但是最关键的一环。为了提高教学效率,我们一般采用的方法有:

篇2

学习地理离不开地图。由于地图直观形象,可以帮助学生直接获取信息,尤其是新教材更具有图文并茂的特点,增加学生阅读地图,而且善于以图激趣,启发思维,让学生充分利用直观形象的特点,由学生自己看图、读图,鼓励学生从地图中发现问题,经过独立探索获得结论,这样就激活了学生无尽的创造力。

二、善于指导学生分组、合作、讨论

在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适当采用学生分组、合作、讨论的方式,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作用。在新课程实践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围绕某一问题展开多种形式的讨论,然后进行相互交流。如,讲到香港时,由于人多地狭,今后拓展空间的办法有哪些?经过学生分组激烈的讨论,结果如下:上天、下海等措施,此时学生劲头十足,气氛热烈。

三、亲自指导学生动手实践

很多知识点,教师讲解、演示多次不如让学生做一次理解得更透彻,记忆得牢固。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勤于动手实践,在做中思,在做中悟。例如,学完“地图”的内容之后,组织课外活动小组绘制“校园平面简图”,带好测具,分工明确,做好记录,算准比例尺,确定好方向,利用图例将校园内的主要建筑、实验田、花坛、操场、体育设施等都绘制在地图上,布局合理,真正使学生把课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当中,解决实际问题。

四、勤于指导学生搜集、调查

在地理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努力引导学生并激发学生关注身边的生产和生活实际,尝试将所学的地理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服务家乡、服务社会,这同时也是引导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学会生存、学会生活”的理念的重要体现。

五、指导学生自主地学习

篇3

一、引言

教学的有效性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教师所实施的教学行为为学生所吸收的情况,具体指学生在基础知识、创造性思维方面的进步与发展效果。当前我国基础教育对教学方法的有效性缺乏研究,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应该把握和围绕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技能。

二、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地理有效教学概述

初中地理课程是初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一些教师和学生对地理不够重视,认为地理不纳入中考,因此教学得过且过。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地理需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地理教学应该培养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学习的源动力,激发学生的兴趣是有效教学的目标。地理课程的教学内容丰富多彩、五彩缤纷,有自然景观、有人文景观、有地形地貌,这些大自然的奇观会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对地理内容的兴趣。但是笔者在实际调查中发现很多初中生对地理知识没有兴趣,对上地理课有厌烦的情绪。究其原因,一是因为有些学生的地理基础薄弱,二是地理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资源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总之,地理教学的效率和效果都不理想。但是,地理有效教学不在于向学生传递了多少的知识,而在于学生掌握了多少的知识,并且可以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地理问题,养成了良好的思维习惯、提高了学习能力。

其次,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地理有效教学应该提高初中生的地理素养。一是通过有效教学让初中生掌握基本的地理与地球的知识,学会观看地图、了解我国地理地貌的基本概况,可以熟练地运用各种符号来表示地理现象和地理规律,使抽象的地理知识具体化,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二是通过有效教学让学生学会自主搜集地理信息,并且学会观察和分析地理现象,形成抽象的思维过程,做出推理判断,掌握相应的地理规律。三是地理有效教学可以作为学生了解我国地理、人口、资源概况的途径,从宏观上掌握我国持续性发展的重大问题,认识人与环境的关系,最终让学生形成热爱自然、尊重自然的意识和行为。

最后,通过地理有效教学可以锻炼学生解决乡土地理问题。家乡的地理问题称为乡土问题,不同地区的地理教材都会在内容上选取本地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从而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有效教学。乡土地理教学具有开放性和灵活性的特点,它需要师生走出课堂、走向自然,由教师选择相关的教学主题,引导学生搜集资料并探究内容,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学习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观察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的综合过程,学生可以全面认识乡土的地理问题,解决其存在的问题。但是应该注意,乡土地理教学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指导,需要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乡土地理现象,激发学生热爱家乡、解决乡土地理问题的热情。

三、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地理有效教学的方法

第一,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地理教学需要引入案例进行教学。案例教学是地理学科最常用的教学方式之一,它以实例为基础,根据地理理论知识进行分析现象,加强对地理的感知与印象,提高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能力。新课程标准要求初中地理教学要根据实例教学,实例教学的关键在于创设案例教学的情境,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所体验。比如,在讲授高原内容时,以青藏高原为例,引导学生分析它的地形地貌和气候类型,并且根据这些客观条件分析该地区的生物圈与人文环境,从而得出该地区有别与其他地区的主要因素。因此,地理教师需要精选案例,实施简明扼要的案例教学法。第二,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地理教学需要实施活动教学。活动教学是新课程标准下有效的教学方式之一,主要特点是通过创设实践性的问题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的学习行为,以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的一种教学模式。当前初中地理教学主要以活动为平台,这就需要地理教师根据教材的要求和当地学习的教学条件灵活选择恰当的教学活动,同时教师需要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行教学设计,拓宽活动的范围,增加活动教学的趣味性。比如,在讲授地球与地图一课时,教师可以建议学生利用各种塑料制作地球的模型,甚至有些地理教师指导学生就地取材,以食物作为地形的模型,这种教学工具制作方便且效果好,还可以锻炼学生动手能力。第三,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地理教学需要推行师生平等和谐的教学模式。新课程提倡师生平等的教学关系,传统的地理教学中教师总是以权威的形象展示给学生,而和谐的课堂氛围则需要教师主动地改变语言、行为和服饰等形象,营造出一种平等的课堂氛围,避免教师出现一言堂,学生产生抵触消极的情绪。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轻松地学习地理知识,还可以实现教学相长。同时,通过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可以增进师生之间的信任与情感,形成优良的教风学风。

篇4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3)06-0043-02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面对社会的需要,个性的发展,必须摆脱传统的教学模式去思考一个全新的教学方法,这对教师来说是一次很大的考验。那么,传统的教学方法有什么不足之处,我们应从什么地方去进行改进呢?这就是我今天要说的话题。

一、变“消极呆板”为“积极创新”

在中学地理教师的行列中有少部分由于消极呆板,视教学为包袱,淡化了教学是为了培养高素质人才这一目标。这样一来,教师变成了课堂的主宰者,知识的垄断者,教材机械的传授者,例如:在讲到“太阳高度角的大小与太阳对地面辐射的关系”一节时,很多教师只是简单地给出结论。当学生提出为什么时,他们只是简单地回答:太阳高度角越大,对地面的辐射就越强,反之亦然。但同学们就是不明白这一结论的原因,只能死记硬背,不但苦了学生,还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其实,在这一节内容里就可以加以创新,例如:用手电筒照射黑板的实验可以让学生从实验中总结出结果,从实验中同学们可以看出手电筒照射黑板的扩散与集中,跟光线与黑板形成夹角的关系。这样就可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由此可见:教师是学生的促进者和实践的研究者。只有摆脱旧课程体制下的束缚,重新激发自身活力,才能成为学生成长的催化剂。要想达到这一目标,教师必须不断充实自己,加强对教学方法的完善与创新。

1.用多种方式引入,处理好“导”与“学”的关系,充分发挥教师的导学作用

一些教师认为,我们提倡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很多内容安排学生自己探索学习,也是对教师“教”的一种解脱,于是课堂上多数时间采取了“放羊式”,该讲的不讲,该引导的也放给学生“死背”,让学生无从下手,找不到知识的突破口,结果不能使教学正常有序地进行。

从教学实际看,在地理学科中,不同的教师,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教学条件,应有不同的教学风格,应对不同的内容进行不同的创新引入,提高教学的层次性和逻辑性,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用多种方式引入并处理好“导”与“学”的关系,充分发挥教师的导学作用,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2.“地理课”变“游戏课”

游戏课从很大程度上容易吸引人的兴趣,更不用说天生活泼的青少年,在一些地理课上适当增加游戏活动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与创新性。如在讲天气预报的符号时,符号又多又不好记,同学之间不防试一试,比一比,看谁记得快、认得准,让学生自己做气象预报员,天气预报,同学们各自就会发挥自身优势,去努力做得最好,这样可以在快乐中提高学习效率。

二、变教师的“讲”为学生的“想”,充分相信学生的潜力

传统的地理教学方法常以教师的“讲”为主,实行满堂灌教学。在新课程改革下,对于这样的教学方法不能适应社会需要了,作为一位教师,要充分相信自己的学生的学习潜力,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或教师自己提出问题,把问题留给学生去解答、去探索、去思考、去发现,这样更有利于发挥学生思维的优势及主动性,把学生的被动接受变为主动获取,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例如:在讲述“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时,不是直接给出学生结论,而是提出问题让学生去归纳总结。学生不难发现:低纬区气温高些,高纬区及两极地区气温低些;同纬度的大陆与海洋在夏冬季节的不同,从而总结出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

三、重视对地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初中地理课程改革更加强调处理地理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关系,克服以往地理课程过分注重知识传承的倾向。价值取向趋向于高度关注学生科学素养与人文精神的和谐发展,进行人文精神的熏陶。要想做到这些,就必须处理好生活与地理教学的关系。

1.让学生走进初中地理教学,避免教学中的枯燥乏味

例如:教师在讲到“天气与气候”时,教师要紧密联系实际生活,根据生活中能感受到的春夏秋冬,风霜雨雪,严寒洪涝等,我们既沐浴着大自然的恩泽,又遭受到灾害性天气的侵扰。因此让同学们知道探讨气候的变化规律对人类是非常重要的,这样可以提高学习地理的积极性,能收到预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2.让地理教学走出课堂,开放教学空间,开阔学生视野

地理知识是自然与社会的有机结合,地理只有回归自然,走向社会,才会使学生产生浓厚的探索兴趣,让学生触景生情,对世界产生好奇,让地理教学走出课堂,从而开阔学生视野,提高教学效率。如讲“人与自然关系”时,先让学生走向自然,看看生活中的污水任意排放,满街垃圾,化工厂的废气污染等对人类生活所造成的危害。让学生去探索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很自觉地提高环境意识并提倡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四、由“教书匠”转向科研型、创新型等综合教师,促进课堂教学的发展

教师必须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知识,及时了解社会,了解世界,不断拓展自己的视野,才能造就出“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生存”的科研型、创造型、终身学习型的智能人才。

1.由“教师”变“导游”;让教师成为学习的指导者,参与者和促使者

篇5

一、情境教学法概述

(一)情境教学法的概念

情境教学法通俗的理解就是指在相关课程的教学活动中,授课老师按照教学计划有目的地引入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生动形象的具体的情境,使学生可以获得一定的情感体验,在不同程度上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智力与心理机能得到全面发展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

(二)情境教学法的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对情境教学法的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研究队伍的规模还有待进一步扩大,有关情境教学法的创新理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还没有获得新的突破,而且对情境教学的实践缺乏总结和反思。为了能更好地推动情境教学法的理论与实践工作,拓宽研究领域,深化研究内容显得非常有必要。总之,情境教学法作为一种主张通过情感体验来构建学生的知识结构,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新型教学方法,符合新课改下着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改革目标,因而有必要将情境教学法有效融入学校教学的所有学科中。

(三)历史课的情境教学

历史课的情境教学就是借助一定的情境教学理论,认真分析初中历史课程的学科特点,以及初中生对历史课程的认知规律,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按照既定的教学内容和目标,适时地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历史教学情境,进而激发学生对历史课程的学习兴趣,有效掌握历史知识,并能通过对相关历史知识的学习达到陶冶个人情操目的的一种历史教学方法。

二、将情境教学法融入到初中历史课程教学的意义

将情境教学法有效融入到初中历史课程教学中,不仅符合学生的求知欲和心理认知特点,而且符合新课改下历史课程的教学特点,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初中历史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引入情境教学法可以引导学生亲身参与到课程教学活动中,学生通过参与感同身受的历史教学活动,可以很好地提高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很好地彰显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二)有利于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良性建构。

中学历史教学最基本的任务就是向学生传授历史基础知识。营造生动的教学情境,不仅能更有效地将相应的历史基础知识高效地传授给学生,而且能很好地提升学生对初中历史的认知水平,进而促使学生实现自身对初中历史知识的良性建构。

(三)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科学引入情境教学法,并综合应用先进的教学技术手段,再加上授课老师有目的和有计划的课程教学设计,能够为学生架设一个展示自我的良好平台,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同时使学生在历史课程的情境教学中受到良好思想的熏陶,不断提升思想道德水平,进而实现综合素质的提高。

三、初中历史课情境教学法的设计

(一)初中历史课情境教学法的设计原则

初中历史课程的情境教学法在设计时应遵循如下几个方面的原则:一是真实性原则。历史是现实的一面镜子,我们可以通过情境教学法的实施真实还原历史,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对所学历史知识的消化和吸收。二是参与性原则。再好的情境创设没有学生的参与,也不会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教师在创设历史课的教学情境时一定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其中的积极性,这是历史课程教学中有效实施情境教学的重要前提条件。三是趣味性原则。初中生具有爱好玩耍的天性,因此在进行情境教学设计时一定要考虑到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加入一些趣味性的原料,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更好地提升初中历史课程的教学质量;四是目的性原则。引入情境教学法的目的就是更好地提升学校的教学绩效,因此在进行情境教学设计时,一定按照既定的教学目标实施历史课的情境教学活动。

(二)初中历史课情境教学法的教学目标

初中历史课情感教学的教学目标就是要构建一个以情感为纽带,通过各种符合学生学习规律和接近现实生活的情境创设,科学地把学生的情感活动和认知活动有效地结合起来,解决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长期以来因这种重“教”轻“学”的错误观念而导致的初中历史学科教学质量低下的问题。不仅如此,还应将情境贯穿于整个初中历史课程教学过程的始终,强调通过对情境的体验来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让学生在学习时感受到获取知识的愉悦,进而不仅掌握历史知识,而且发展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四、初中历史课情境教学法的实施策略

在借鉴其他一些成功实施初中历史情境教学的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多年的初中历史课程的教学经验,我认为将情境教学法有效融入初中历史课程的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学生自主设计与扮演历史情境角色。

为了更好地体现情境教学法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在实施情境教学前,教师应指导学生做好课前的精心准备,自主设计在课堂上要扮演的有关历史人物角色,并能结合教材内容客观地演绎有关历史事件,在掌握相关历史知识的同时也使自己其他各方面的能力得到很好的锻炼。需要说明的是,情境教学法强调的是全员参与,不仅仅是局限于参与历史人物角色扮演的同学,观看的同学也要积极参与其中,要与历史人物各角色扮演者实现良好的互动,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历史课程中融入情境教学的目的。

(二)适时有效地开展一些相关性的课外活动。

情境教学法并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上情境创设的教学活动,适时有效地开展一些相关性的课外活动也是情境教学法的一种外在体现,所以为了能更好地加深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与掌握,弥补课堂情境教学的欠缺,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开展一些相关性的课外活动,如通过参观历史遗址和历史博物馆等课外活动来进一步丰富学生的历史知识,进而间接提高学校历史课程的教学绩效。

(三)注重信息技术在初中历史课情境教学中的应用。

在这个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信息技术在学校教学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信息技术在学校教学中的应用可以为师生提供良好的互动平台,这一优势是传统教学模式无法实现的。所以我们在初中历史课程的情境教学中一定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带来的各种丰富的信息资源,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在历史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享受学习历史知识快乐的同时,深刻领悟历史的当代价值,因而最大限度地发挥信息技术在初中历史课程教学中的优势,更好地促进初中历史课程情境教学法的实施,对新课改下有效提升初中历史课程的教学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新课程改革的宗旨在于打破传统教育模式的以“教”为主的教育理念,改变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而是提倡以“学”为主的教育理念,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中学历史课程教学中合理地引入情境教学法,可以使学校的史教育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进而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有效提高中学历史课程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吉林.情境教育的诗篇[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赵亚夫.历史课堂的有效教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篇6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7-297-01

众所周知,地理是一门用于研究地球表面的各种自然和人文现象的学科。因此,地理的研究范围相对较为广泛,地图册是一种极有用的认识世界的工具,对于广大的初中生认识世界和了解世界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通过地图册,可以在足不出户的情况下,了解世界各地的气候、天气变化、风土人情。由此可见,要想学好地理,首当其冲的就是要会学会读图,并对图形进行分析。按照这样的视角来看,初中地理教师若能够教会学生科学的读图和分析图形的能力,并通过图形讨论和得出结论,就可以把地理学科中的大多数问题解决好。所以,地图学是地理学科的根基所在,广大的地理教学尤其要关注地理教学工作。

一、初中地理图像教学的类型

从整个初中地理来看,地图有很多种类型,如地图教学、示意图教学、统计图教学等是其中最为常见的几种。

1、初中地理的地图教学

地图是我们在教材中经常可见的图册,而且也是让学生学好地理的一项重要工具。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一般都是要先理出教学内容的具体框架,具体可以从图形入手,同时利用引导式教学法,让学生更好地学会读图,识图等,从而更好地从事教学工作。在教学时,教师可以以教学中的某一地图为例,教学生全面地识别各地区的海陆位置、经纬位置以及当地的地理特征。另外,通过图形,教师还可以让同学们了解到更多地理现象,以及了解各地区之间的关联,从而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地理特征。

2、初中地理的示意图教学

在初中地理教材中,所绘制的示意图是以成因示意图为主。成因示意图的主要作用就是全面体现地理现象或者地理事物形成之间的内在关联。所以在整个教材中一般与统计图同时出现。考虑到这一点,在具体的实施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先要让学生知晓地理事物的方位,再一步一步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并提出地理事物的发展过程,最后再进行全面的总结。

3、初中地里的统计图教学

统计图是融入了相应的数学知识,找到地理事物间的数量关系,并采用图形的方式表达出来。通过统计图,可以更好地进行教学工作,可以让学生了解地理现象,以及分析事物发生的规律,并让学生更好地分析地理现象,以及解决各类地理问题。除此之外,统计图还可以让更多的人从已知事物及其特征来对未知事物进行相应的推断,以保证可以得到有效的结论。

二、初中地理图像教学的教学策略

1、导入式培养法

对于读图分析能力的培养,首先就要采用导入式培养法,这也是使地理课程教学得以成功的关键环节。在教学时,地理教师可以按照通过相关的图像导入全新的课程,以吸引学生对地理课程教学工作产生足够的兴趣。初中生正是成长的关键阶段,他们的生理和心理特征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在此时期,图像法可以使他们获得一定的学习兴趣,并在教学中使课堂上产生一定的教学兴趣。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教学时,要把那些明显有一定的艺术感的、感染力比较强的图片放在学生面前,在让学生欣赏图片的同时,也要使学生们有一定的审美观。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在教学以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如选择好合适的图像,以及做好一些生动的设计,以生动活泼、具有感染力的引言吸引更多的学生主动投入到地理学科的学习工作中来。

2、提问式培养法

提问教学法是一种主动引起学生兴趣的方法,而且该方法也可以很好地使学生产生联想。在教学时,教师可以指着地理书本中的典型图进行提问,可以就图上已经可以观察到的特征进行提问,也可以对图上没有的,但是通过已经学过的知识可以探测到的问题进行提问,从而让学生更加主动而积极地思考,这同时也也是对学生产生很大的触动作用。在图像的帮助下,教师在课前再准备一些问题,可以让学生在思考问题时与图像联想起来,从而保证学生在对图像有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产生理性认识,并让学生有一个相对轻松的学习环境。利用图像设置疑问的方式进行教学,最为关键的是教师要根据图像联想一些有关的问题。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学会积极引导学生通过图像再结合自身的知识,找到问题的答案,以此来促进教学工作的开展。

3、差异化培养法

差异教学法是最为重要的教学方法之一。在初中课本中,有很多图都是同种类型的。很有可能掌握了一个图的分析方法,就能掌握一群图的分析方法。所以,要根据这样的实际情况,对所有类似图之间的差异进行对比,找到其中的规律,从而更好地得出图像的内涵以及图像的形态,并就差异进行分析。在哪些地方为什么是一样的,哪些地方为什么又有区别,所有这一切都是教学工作的重点所在。只有学会让学生分析差异,才可以更好地了解事物的特点,并加深认识。

总起来看,图像就是初中地理教学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认识世界和了解世界的工具。所以,教师要按照初中地理学科的教学大纲,选择有效的教学方式,有计划地开展地理教学工作。尤其需要指出的是,教师还要让学生更好地学会识图和掌握分析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参考文献:

篇7

【中图分类号】G623.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3-0152-02

前言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地理课程和教材,以其丰富的思想性、地理性、实用性、时代性及趣味性的特点正逐步引领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在初中地理教育教学实践中担当着不可磨灭的作用。与此同时,作为教师群体,怎样充分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带领学生在日常教学实践中把初中地理教学任务及教学目标所应达到的标准实际化、可视化,从而保证初中地理教学的良性可持续化发展是我们当前亟待研究和攻克的课题。本文试图通过对“尝试教学法”的一些分析研究,以期对初中地理教育的教学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促使初中地理教、学相长。

1 初中地理教育现状

地理课程在基础教育阶段是一门以地理环境、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为基本内容的基础课程,它具备学科综合性强、涉及面广等特点。

在我国,由于东西部经济发达程度高低不同,城乡差距大;因此教学资源存在严重的分配不均现象,教师队伍自身建设良莠不齐、教学质量水平参差不一。

1.1 学校现状。 就学校而言,很多教育落后地区,尤其是偏远贫穷地区存在教学资源严重不足现象。由于财力、物力以及教学资源的局限性,缺乏地理学图书室、地理学标本室、地理实验仪器等日常教学资源;传统观念严重,把地理教育当做“非主课”,被重视程度不高,有些学校为节约教学成本,甚至使用非地理专业老师代课;信息化教学程度不够,以计算机为主的多媒体教学仪器、校园网网络架设等现代化教学设施缺失等。由此可见学校的硬件措施已经不能满足新课教育改革所要求的素质教育前提。

1.2 教师现状。 就教师而言,部分教师自身素质并没有随着新课程教育改革的深入而提高,仍保持封闭式课堂教学状态,视野不够开阔。对新课程教育改革的领悟依旧停留在传统的注入式教学,即教师讲学生记这种教学模式。在日常教学实践中除了应用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外,不知道引用新的教学模式促进教学质量,不懂怎样带动教学气氛,挖掘学生的主观能动,引领学生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转变。

1.3 学生现状。 就学生而言,由于受多年应试教育的影响,已经习惯了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模式;而且伴随着部分学校对地理课程的不重视,部分地理教师专业教学水平的不足,很大一部分学生对地理课程的学习产生抵触心理。要么认为地理这门学科可学可无,要么就思维产生固定化,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可塑造性差。

综观这些现象,我们发现当前初中地理教育中资源配置不合理;教学形式单一化、固定化;学生缺乏积极主动性。虽然,资源配置问题我们暂时无法在短期内有所改善,但是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体系,却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积极性,对教师教学模式的改进具有指导性作用。

2尝试教学理论

尝试教学法是由我国著名教育家、特级教师邱学华先生首创,它强调“尝试”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并从尝试中认知课内外知识,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尝试教学理论的实质是“先学后教,先练后讲”,以尝试为认知手段,运用直觉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形成学生的自学能力,从而开发人的创造能力。学生先在旧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尝试题进行尝试练习,在尝试的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自学课本,引导学生讨论,尔后在学生尝试练习的基础上教师再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引导学生尝试,这是一种良好的学习过程;学生尝试成功,就收获到学习成果。假若尝试失败,也同样从中收获到学习的快乐,并且以后在遇到类似的尝试时,就积累了一定的宝贵经验,从而引导学生走上正确的尝试,收获知识。

3尝试教学法的教学应用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师的教主要是为学生的学服务,教师作为课程教学的组织者,使学生有机会发挥自己的特长完成课堂内外安排的任务;同时作为课程教学的促进者,解决教学当中的具体问题,发挥学生的创新精神。作为主导者,教师要“授之以渔”,教给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一些方法和规律,引导学生自己参与,学会尝试,学会思考,学会发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传统学科体系下建立起来的“讲授——接受”课程教学方法,在注重素质教育的现代教学实施过程中已经不太适应教学。中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自学以及分析与探索地理问题的能力,完全可以实现知识的迁移,运用已经掌握的地理知识去认知未知的地理知识。这也为我们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应用尝试教学理论提供了先决条件。

3.1 尝试教学前期。 创设积极的课堂氛围,构建良好的课堂环境是有效实施尝试教育的一个前提。在教学中努力为学生提供勇于尝试的表现机会,注意培养学生好奇乐学的积极兴趣。尝试教学法认为在进行尝试教学的前期,教师需要提出一些关于教学内容并且能够引起学生强烈好奇心的问题,以此引发学生进行尝试解答的积极心态。这就对教师设置尝试性问题提供了一个发挥想象的平台,如何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变为了教师的一个教学重点。

3.2 尝试教学中期。 帮助学生建立起积极主动的成功体验,是尝试教学的一个核心观念。在引发学生强烈好奇心之后,就要积极引导学生去解答问题,收获知识,获得成功的体验。在尝试回答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主要以“自学-交流-总结”这种教学模式进行。其目的主要是把“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把学习的主动权交到学生的手上,而不是教师纯粹的说教,在这个过程当中教师主要起到引导的作用,体现在如何引导学生去自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交流的能力。

3.3 尝试教学后期。 经过尝试学习的前期教师引导和中期学生的主动自学以后,学生对课本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高低不同,教师就要对尝试回答提出的问题及时的解答,以免使学生形成错误的认知。这个过程中,教师除了对课程知识的讲解之外还要帮助尝试失败的学生分析为什么会失败,并且要多加鼓励尝试失败的学生,避免其产生失落感。

尝试教学是以尝试问题引路,使学生产生对未知的悬念,激发其兴趣和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学生在尝试解答过程中可以举一反三,促进知识迁移,有利于其创新精神的培养。因此,欲使学生主动、自觉地学好地理,实现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教师一定要努力激发和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兴趣作为一种教学手段,不仅能使学生积极能动地学习,更能够激励、唤醒、鼓舞学生的积极求知欲望。通过教师激发、引导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整个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形成教与学的良性循环。

4 总结

中学地理教学方法的改进是一个时期主流教育思想的客观体现,同时也是教学理论与实践不断进化的一个过程。随着地理教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教学的更为开放,教学成果宣传力度的增加,媒体和出版业的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经验能够被大家认识;越来越多的地理教学实践者能够有机会在地理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促进实践,实践再反作用于理论,形成良性的可持续发展格局。

参考文献

[1] 林培英.学校地理教学方法的变革—我国地理课程变革中的继承与发展之教学法篇[J].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60-67.

篇8

通过形成高效课堂模式能够有效提升教师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效率,更是新课程教育改革途径当中的必然走向。教师在工作中将提升课堂实际效率作为重点内容,通过开展和谐、有效的初中地理课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学生的整体效率,并在此基础上强化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

一、初中阶段地理课程教学问题与现状

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初中阶段地理学生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形式都应当进一步被优化,地理课堂也应当不断构建和谐高效模式。

1.教学内容知识面狭窄

初中阶段的地理是高中或者是更高层次教学的基础,是为学生掌握更深层次内容的基点,因此教材当中所包含的内容相对比较简单,造成学生在接受知识内容的时候,不能够激发学习兴趣。

2.趣味性不足

初中阶段学生并没有对地理教学的重要意义有深刻认知,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也就无法对地理学习有更多的重视。地理课堂的教学质量因此也会受到影响。

二、努力构建初中地理学科和谐高效课堂的策略

1.丰富教学内容

课堂教学中应尽可能地满足学生对新知识内容的渴求,教师为此应当根据教材与课堂的实际情况,尽可能地扩充与丰富学生的综合知识结构体系。增添实际的案例内容,并促使学生能够较为深刻地理解与感受地理知识并形成趣味性。例如,教师在让学生掌握有关世界时差知识内容时,就可以将这一节课中的内容与之前所学的地球运动知识点相结合,并让学生进行实际演示,一个学生扮演地球,另一个学生则表演太阳。这样学生通过自传与公转就能够完成地理直观教学效果,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地理知识。

2.构筑地理学科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对学科产生学习愿望的最直接动力,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够让学生更好地进入课堂教学中。地理学科具有这样的绝对优势,为此教师应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这对于促进教学任务的高效完成具有重要意义。例如,教师可以设置学习小组,并通过竞赛的方式让学生进行竞争,教师问“湖北省简称”,学生抢答“鄂”。这样的教学课堂也会更加富有生机。

3.创新地理课堂教学方法

在初中地理实际教学活动中,需要根据新课程的改革模式进行教学方法上的创新,并在此过程中提升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在辅导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应当根据课程教学的辅作用,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产生的问题。例如,学习有关美国地理知识内容时,教师可通过让学生自我发现资源的方式获得信息内容与知识点。

综上所述,当前教育的工作重点是将高效课堂的模式应用在我国初中阶段地理学科当中,不断稳步推进新课程的教学改革任务,从整体上实现学校教学的高效率,不断培养学生在和谐高效课堂中提升综合素质,为我国培养优秀人才提供重要保障。

篇9

[5] 任翠斐. 从课内到课外,添加课堂精彩――英语作业布置的科学性和高效性[J]. 考试周刊,2011(01).

[6] 百度文库. 2010潍坊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改革之“模块整合五四一”[J/OL].,2012-11-27/2015-7-13.

[7] 百度文库.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灵活运用“先学后教”教学模式人教新课标[J/OL].,2012-11-27/2015-7-13.

[8]百度文库.先学后教,灵活运用[J/OL].,012-12-4/2015-7-13.

[9] 百度文库. 灵活运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打造高效课堂[J/OL].,2012-8-2/2015-7-13.

[10] 孙琴.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式在化学教学中的运用[J]. 化学教与学, 2012(09).

[11]百度文库. 灵活运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J/OL].,2012-9-17/2015-7-13.

[12] 张远. 改革教学方法 打造高效课堂――初中化学“自主学习”教学法的探究[J]. 新课程(中学), 2012(12).

[13]百度文库. 浅谈新课程课堂教学师生教与学方式的转变[J/OL].,2012-9-25/2015-7-13.

[14]百度文库.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操作规范[J/OL]., 2012-9-23/2015-7-13.

篇10

随着兴趣培养在基础教育教学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其已逐渐渗入不同科目教师的教学过程中的方方面面,随着新课程的实施,要想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就必须更快、更科学地处理初中物理课教学改革,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初中课程的教学目的,在兴趣中学习,在学习中不断地发展自我。

1 兴趣培养教学法理论

现代兴趣培养教学理论主要来源于苏联心理学家赞可夫的关于教学的相关理论、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的结构发展教学理论和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最优化理论等。这一系列的理论给我们的启示:在基于兴趣培养教学法理论指导下的初中物理课程教学过程,我们必须着眼于学生学习的长远发展过程,促进情感的培养,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从而更有效率地对知识的掌握,同时能够培养他们全面发展的能力以及智力,应该使用强大的功能,以兴趣培养教学法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不同的学习情况,启发指导教师展开教学,学生进入物理学习情境,积极探索和认知。

2 培养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意义

基于兴趣培养的教学方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在兴趣培养教学法的指导下占主导地位的结构教学的主要类型,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感官刺激,有利于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互动的环境,提供良好的和实际的协调,协作学习,通过各种基于初中生兴趣培养的物理教学内容的设置,是有利于以科学的管理,使用各种教学资源,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发现和探索。

最关键的是在学生学习初中物理过程中要能够让教师合理充分利用各种情境创设,推动深化初中物理教育教学改革,显著提高初中物理教学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初中物理课程教学和兴趣培养教学方法的不断结合的实践过程中,必须要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

3 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策略

3.1教学内容分层显示和科学原理审查

针对初中物理课教学内容分层显示,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知识方面由浅入深,使学生掌握的知识体系更加完善。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情境——探究”的方式,以学生的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究为核心,老师仅仅是在引导上提供帮助和支持。当教师为学生确定学习内容模块后,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究的过程,来达到对初中物理教学内容的认识和理解。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这种模式最显著的特点是基于兴趣培养的教学方法,特别是在教学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3.2基于兴趣培养教学理论的初中物理课程教学

3.2.1课前准备

每节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在深入钻研和组织教材的基础上,在深入了解和研究学生的基础上,精心编制导学案。包括教学资源的选择和使用教学媒体,教学和学习活动的设计过程等等相关的准备工作[4]。

3.2.2教学实践

针对选定的教学实践项目、教学设计,设计良好的教学计划,从而对这些项目内容进行实施。一般情况下,先投影给出导学案,以确定明确的任务,学生自主探索或辅助学习,教师和学生可以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和总结。教师在讲评某一问题的时候,除了对于共性的问题详细加以分析,对于某些重要问题也要突出给予强调。以课题《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为例。

教学目标分析:①初步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能力。②根据教学内容和情境,进行教学三维目标教育。在教学活动中,渗透新课程理念,充分尊重学生个性,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使不一样的生命,一样的精彩。

学情分析:学生刚开始接触物理,对物理学习有新鲜感,学习热情比较高;受长期的传统教学的影响,学生对物理探究课的教学模式可能有某些不适应,这方面兴趣需要教师的培养、鼓励。

教学设计理念:采用探究型教学设计模式,用探究式实验的方法学习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实验前后分别用课件演示物理振动发声和模拟声音的传播过程,使学生更“直观”和深刻地理解这一过程。同时通过实验探究声现象的产生原因和规律,培养学生用事实说话的严谨科学态度。

教学策略的选择:采用分组探究合作学习策略。通过小组成员分工和合作进行实验,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和交流沟通能力。培养学生勇于展示自我和客观评价别人的能力。

传统的教学模式一般是教师结合教材中的几个画面,通过口头举例,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学生觉得单调乏味;而使用教师准备好的多媒体课件,首先播放几段相关小视频(小鸟、青蛙、蜜蜂、知了、人唱歌、小孩哭等),创设情境,请学生辨识。学生听到这些日常生活中熟悉的声音,学习的劲头一下子都提上来了。

3.2.3课后拓展

教师在除了直接指导学生课堂学习外,也同时可以组织学生利用课外实践课程时间开??展自主探究和协作讨论,教师可以提供必要的方法和步骤,同时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使物理学习的意义真正达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例如《光的反射》是一节科学探究课,通过实验得出规律,并应用规律来指导解决实际问题,所以做好探究实验是很重要的。由于学生刚学物理不久,动手能力不是很强,遇到的困难还是不少的,要及时给予指导,帮助他们做好实验。另外,对于光的反射定律要注意它的研究方法,注意用数学方法分析实验现象,以达到学科之间相互渗透教学的目的。

对于刚刚接触物理课程学习不久的初中生来说,教师要做的除了教会他们基本初中物理技术动作外,还要注重培养他们的兴趣,结合不同的生命个体和热爱初中物理的程度进行循序渐进地教学 ,让他们有很强的初中物理学习的兴趣和愿望,初中生通过努力学习,相信会达到他们预期的结果,同时也希望本文的创作能够得到同仁们的批评与指正。

参考文献:

[1] 谭龙飞. 简谈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生活化[J]. 教学与管理,2010(07)

篇11

初中政治课程对于正在初步形成自身认识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的初中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它对于学生自身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做出正确的人生规划等具有导向作用,对于帮助学生提高思想觉悟,塑造健全人格,提升自身综合素质等方面更是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初中政治老师在新课改背景下,更有效地开展政治教学,使学生树立爱祖国,爱社会,爱家庭的责任心并付诸行动,是客观的,更是必然的。

一、初中政治教学课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新课程改革将教学过程的主体,更多地放在了学生身上,那么如何提升学生对于学习初中政治课程的自主性和自觉性是个困难的问题,有的老师还是坚持传统的教学方式,把教学主体更多地放在自己身上,课本知识一股脑地硬塞给学生,完成教学目标和内容就觉得可以了,完全没有考虑到学生是否有足够的能力去吸收消化。另一种是完全地把课堂放给了学生,错误地理解了教学主体是学生的内容,没有正确地起到一个引导者的作用,使得教学进度与教学质量受到了较大的影响,学生学习初中政治课程的自觉性和自主性也没有得到锻炼。教学形式与教学方法的单一,导致学生对于初中政治学习没有足够的兴趣。现阶段初中政治学习还是更多地以书本内容为主,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书本内容的讲解上,没有更好地把知识与实际生活融会贯通,知识的传授过程使学生更容易感到枯燥,从而产生厌倦心理,没有正确发挥初中政治课程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上的作用。学生与老师之间更多的只是学生在被动地接受,没有其他更多的交流,老师也无法及时了解到学生对于初中政治课程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难点及无法解决的问题等,缺乏交流使得学生对于初中政治课程的学习在一定程度上也失去了兴趣,自主学习的动力也被打消,初中政治课程的有效教学受到了较大的阻碍。

二、提升初中政治课程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激发学习兴趣,养成自主学习习惯

兴趣是自主学习的最大推动力,是一切有效教学开展的前提,过去应试教育的模式,使学生整日陪伴在枯燥拗口的政治语句中,课程内容也是针对考试内容,把重点难点多读多背,是否理解与认知全凭学生自身的理解能力,不仅学习进度慢,学习效果还低。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更多地重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对于初中政治课程的兴趣,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初中政治老师可以适当借鉴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对于课下时间的合理利用,把课程内容中生涩难懂的语句揉碎,搭配具体事例,借助视频的形式,在课下布置给学生进行观看,并附带问题或者小游戏性质的测验,对学生进行考察。一方面充分利用了学生课前预习的时间,另一方面保证了预习效果,形式新颖的教学方式也更容易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寓教于乐的过程中,培养树立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提升初中政治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二)多种教学方式并设,丰富教学内容

对于知识的理解,是学生掌握教学内容的重点。往往较为空洞的知识内容更难以被学生理解,初中政治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开展新形式的教学模式,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桎梏,创设一个开放性的课堂,正确的做学生在政治学习课程中的引导者。善于利用情境教学法。开设情境对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具有独特的效果。情境教学法将静态的课本知识动态化,初中政治老师要积极开设情境,无论是通过语言描述实际例子,还是分小组进行事例扮演等,要将书本知识将情境结合,在帮助学生更好地对教学内容进行理解的同时,还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与想象空间,提升了学习兴趣等。信息时代的发展,也给政治教学提供了便利,多媒体教学的介入,给政治教学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生动形象的视频动画等,更好的展示政治教学内容,初中政治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多媒体教学的作用,多种教学形式共同开展,不断丰富课堂内容,提升初中政治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三)结合实际,注重交流

篇12

论文摘要:课程改革中地理教材的改进只是新课改迈出的第一步,同时还需要教师教学方法、教学能力、学习评价方法同时改革来配合地理新课程改革。该文针对这三方面提出了改革的建议。

一、教学方法方面的建议

新课程改革以来,我国在地理教学方法中也进行了多方尝试,希望教学方法有所创新而且能够切实可行。如开放式教学法、探究教学法、身临其境教学法、自主教学法等。

1.开放式教学法

开放式教学法就是在教师讲授一节课之前,将印制好的教纲、考纲和自我评定的细则与学习资料一起发给学生,学生提前预习并进行自我评价后,将自我评价的标准交还教师,教师针对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对课程内容进行调整,这样使教学更有针对性。这种教学方法着重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中国受灌输教育方式的影响由来已久,学生习惯于应试教育。这种方法给了学生发现问题并且第一时间自己思考的机会,也使得教师的教学变得有的放矢。

2.探究教学法

探究教学法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并确定研究专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教学基本程序为:创设情景—引导探究—发现规律—迁移巩固。这种教学方法比开放式教学方法更加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这种方法对教师有极高的要求,例如研究课题的选择和设置、在课堂上操作的具体流程及评价方法等方面都要经过仔细的研究和培训。

3.比较教学法

地理是一门特殊的学科,直观性教学法在地理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习内容如果能够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实例,会让学生觉得地理是个学之有用的学科,从而激发学习兴趣。但是地理教学的内容十分广泛,不可能所有的事物和现象都能体验到。比较教学法要求我们在认识乡土地理的基础上,分析地物和现象的异同,有能力将身边已知地物或现象迁移到其他方面,这对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迁移能力有极大的帮助。

4.自主教学法

自主课堂的教学流程是设疑引趣、自主探究、练习运用、评价总结。这种模式的优点在于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自我效能感。这种方法适用于难度中等的学习内容。因为过于简单的学习内容学生不经过努力很轻松就能学会,过于困难的学习内容学生无论怎样努力都不能学有所得,这些都不利于学生自我效能感的产生,只有学生经过一定努力能够找到答案的学习内容才是最理想的。

二、教师能力素养方面的建议

为适应新课改的要求,现代教师更应注重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教师要清醒地认识到自身角色的变化,将课堂交还给学生,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所以,随着教学目标的变化,对教师能力素养方面的要求也发生了变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的能力

现代教学方面的理论都是基于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这些研究成果都有充分的科学依据,但是理论与实际结合得不够紧密。于是就要求“教师善于按地理学科的逻辑对教育学、心理学的定律、原理等进行有意义的改造,并在应用过程中表现出应有的灵活性与创造性,这样有助于教学理论的创新与验证。”首先,要求现代教师要熟识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知识体系,能及时地将教育现象与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理论相联系,将理论应用于教学实践。其次,教师要学会教学反思,能够将自己丰富、庞杂的教育经验归纳总结,上升到理论高度。

2.组织地理课外实践活动的能力

地理的特殊性在于地理教学内容不能仅仅拘泥于课堂,野外实习、观察、测量等活动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强化学习的内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动手能力。教师必须具备策划野外实践活动的能力,比如地点的选取,野外考察的内容、程序、形式、评价等方面。

3.独立研究地理教学问题的能力

教师是教育一线工作者,也是教育问题最早的发现者,而这些教育问题有些是共性的,有些是在特定的情况下才产生的。共性的问题很容易引起广泛深入的研究,但是个别的教育问题就需要教师能够发现并独立研究解决,并将研究成果上升到理论高度,以便与更多的教育研究者交流。这对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更新教学观念、提高教学质量有很大帮助。

三、学习评价方面的建议

我国教育改革的根本难点就在于学习评价方式的改革。教学内容紧跟着高考指挥棒是我国教育的一种常态,如果这种学习评价的方法不改革,那么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新课程改革就是纸上谈兵。

1.现行学习评价方法的弊端

现行的学习评价方法过于强调人才选拔的功能,评价方法以终结性的笔试评价为主,注重学习结果。这种学习评价方法在我国根深蒂固,弊端显而易见。首先,学习评价的标准单一。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学习水平的唯一标准,直接造成了学生高分低能,对学生身心发展及能力的培养没有任何好处。其次,评价目的过于单一。学习评价的目的在于筛选人才,提高升学率,这已经偏离了教育的真正目的。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智能包括肢体—动觉智能、逻辑—数学智能、音乐智能、语言智能、人际智能、内省智能、空间智能、自然观察认识智能”,并且这些智能的内容不断扩大。学习书本知识的能力只是多种智能中的一方面,我国过于强调学习书本知识的能力,为此放弃了对学生其他能力的培养。再次,学习评价方式单一。主要是通过笔试并根据成绩排名,笔试只是考查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一种方法,考查的范围也过于狭窄。成绩排名注重跟其他人比较,忽视了学习者与自身的比较,不利于及时发现学生自身学习情况的变化。

长期以来,以上这些弊端制约了我国教育的健康发展,学校教学气氛死气沉沉,培养的学生高分低能,缺乏想象力和创造力,使教育走进了死胡同。

2.改革建议

(1)评价的目的应从注重人才选拔向激励学生学习转变。

教育的目的是要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适应社会的要求,而不是单纯地选拔所谓的人才。选的成绩优秀的学生毕竟是少数,被学习成绩牵绊住的学生失去了学习的机会或被现行的教育忽视,甚至放任自流,同时他们也失去了发展其他方面能力的热情。所以,我们的教育不是为了给学生定性,而是为了促进他们进行反思,朝更好、更全面的方向发展。

(2)评价主体应从单一主体向多元主体过度。

学生一直是学校教育的评价对象,长此以往容易造成评价者的抵触、厌烦的心理。评价分为内在评价和外在评价。内在评价是指自我学习评价,外在评价是指来自其他主体的评价。在具体实施中,学习评价已经由单一主体的评价过渡到多元主体协商评价,值得一提的是,我国教师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创造的“四心评价”,即评价主体包括教师、被评价的学生本人、学生的伙伴、家长。评价主体的多元可以从不同的方面更加客观地评价学生。

(3)“终结性”评价向“形成性”评价转变。

“地理学习发展性评价不是对传统地理学习评价的全盘否定,而是在以‘促进发展’为核心理念的统领下,广泛汲取传统评价的合理性并加以整合和创新。”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新的学习评价方式不断涌现,虽然这些方法比终结性评价方法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对教师的要求较高,操作起来有很大的困难,所以加强可行性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现在比较成熟的“形成性”评价的方法包括成长记录法和学习契约法。1)成长记录法虽然是新兴的评价方法,但是使用范围比较广 ,在各学科都能应用。它要求教师注意学生平时的学习和生活情况,用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使学习过程和结果的重要性等同起来,能更加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常态。2)契约法是指教师和学生共同将商定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程序以契约的形式展现出来,并严格执行。根据完成的情况由多元化的评价主体按照契约上的内容进行评价。这种方法建议在课后使用,比如假期、野外活动等课程中使用,在以上这些时空环境中教师很难照顾到每个学生,契约就可以使学生在较长的时间段里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学习进程。

以上这两种方法的运用都要求教师将更多的精力放在观察、了解学生日常的学习生活上,这样有助于客观、全面地评价学生。

四、小结

新地理课程改革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改革是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师技能和观念以及学习评价等各方面的变革,只靠改教材这种最简单、最直接的办法,能够达到的改革效果显然是有限的。从零散的教育现象上升到教育理论,再由理论指导实践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是这次新课程改革的生力军,同时,社会各界的人士包括政府官员、教育者、受教育者、关心教育事业的个体都应该积极投身于这场教育革命,为课程改革注入新鲜的血液。

参考文献

[1]李雪燕.建国以来中学地理教学方法发展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6.

[2]霍益萍,张人红.研究性学习的特点和课程定位[J].课程·教材·教法,2000,(11).

[3]王民.地理新课程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童竹君.初中地理的自主教学模式[J].教育导刊,2001,(15):68.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