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市场分析范文

时间:2023-09-04 09:26:33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传统文化市场分析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传统文化市场分析

篇1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8-0-02

第一部分 概述

一、调研目的

为进一步了解传统文化在大学生中的认知情况,我们于寒暑假期间,对长春市的三个高校的大学生进行了当街随机访问调查,本次调查主要目的有以下三项:

1.了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程度和认同程度,从而了解传统文化的普及程度。

2.了解传统文化的主要传播途径,教育方式和内容,进而分析传统文化的推广力度。

3.通过分析传统文化的现状,对以后传统文化的发展和教育方式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

二、抽样框和样本

(一)抽样框

按照调查目的的要求,调查对象主要为长春市内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和吉林财经大学的在校大学生。

(二)样本的形成

1.将长春市区分为若干个区域。

2.从中随机抽取几个区域构成访问范围,具体范围确定为吉林大学以及东北师范大学和吉林财经大学的校园内。

3.从被抽取的区域中按照随机原则当街随机选取访问者构成样本。

(三)样本的容量

根据调查目的的要求,将大学生样本容量确定为500份问卷。有效问卷482份。

三、调查方法

本调查组织采用了随机抽样法选取访问范围,在每一个被选择的区域中再按照随机原则选取被访问者,总体采用了分层抽样方法。实地调查采用访问方式进行,这就使得此调查方式和方法具有随机性,能够依据样本指标推断总体指标。

四、访问过程控制

此次调查人员由吉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花林竹海小组4名同学组成。正式访问前均做了认真的访前培训,另外,每天访问结束后,各组长都对本组当天的工作做了核对和总结,各组间也有一定的沟通和监督,这两个控制手段有力的控制了整个访问过程,保证了调查访问的质量。

五、数据的录入和检索

返回的问卷经过初审和终审合格后,即编号录入,录入完成再进行正确性复核,之后,开始有关数据的检索。

第二部分 正文

一、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分析

此次调查的被访者为长春市高校大学生,分别来自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以及吉林财经大学。其中吉林大学作为综合类大学的代表,东北师范大学属于师范人文类大学,而吉林财经大学则是财经类大学的典型代表。在长春地区一共发放问卷500份,其中在吉林大学发放问卷165份,收回有效问卷149份;在东北师范大学发放问卷167份,收回有效问卷167份;在吉林财经大学发放问卷168份,收回有效问卷166份。

二、调查问卷具体问题分析

(一)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

1.对传统文化的关注程度

在对于传统文化的关注程度方面,不同学校的同学表现出了较大的差异。总体来说,大部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关注程度一般,占到总人数的47.30%,而非常关注、关注、不关注的比例分别为2.70%,27.59%和20.95%,只有1.45%的人表示对传统文化根本不关注。另外一方面,通过不同学校之间的对比,吉大和东师的同学对传统文化的关注程度明显高于吉林财经大学的学生。在吉大和东师的学生中都有超过30%的学生对传统文化表现出了非常关注的态度,这可能缘于吉大作为国家重点综合类大学,注重培养全方位人才,而东师本身就是师范人文类大学,更加注重对学生在传统文化方面的培养,从数据中来看,东师的学生对传统文化表示不关注的比例也是三个学校中最少的。吉财则有55.42%的学生表示对传统文化关注程度一般,这从侧面表现出吉林财经大学还是具有一定的传统文化的传播氛围的。

2.学校相关课程设置

总体来说,各个学校关于传统文化课程的设置不是很多,开展的相关校园活动也不很丰富,并不能很好的满足大学生对于传统文化学习的需求。其中大部分学生都认为有必要加强关于传统文化的学习,甚至有很多同学认为可以将有关传统文化的课程设为一门必修课。

数据显示,学校在传统文化的相关课程设置方面,其中东北师范大学开设的课程相对而言还是比其他两个学校略多一些的,这说明师范人文类的学校更加重视学生在传统文化方面的学习。

3.传统文化校园活动的开展情况

在开展校园活动方面,半数以上的学生认为有关传统文化校园活动的开展情况并不乐观,现在大学内虽然开展了很多的社团活动,但是关于传统文化的内容却少之又少,我想这应当引起学校有关部门的重视,多组织学生开展相关活动。通过对比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学校开设相关课程的数量与学生开展相关活动的情况是呈正相关的,可见老师的授课内容对学生的整体认识和行为活动都是有很大的影响的。

(二)传统文化未来前景

1.发起保护中国传统文化活动的必要性

对于保护传统文化的的必要性,三个学校的同学的态度基本相同。从总体来说,93.98%的人认为我们有必须要发起保护传统文化的活动。三个学校的被调查者中也都超过了90%的人认为应该保护传统文化,而吉林财经大学更是高达95.78%。这反映出,我国传统文化急需保护的事实普遍得到了学生的认可。

2.国传统文化的未来和国人对传统文化积极作用的认可程度

从总体来看,70.12%的受访者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有一个光明的未来。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积极作用的认可程度更是高达93.98%。说明我国传统文化在国民心中还是有很大的影响力的。三个学校的调查结果大致相同,部分有略微差异,但并不影响对于传统文化态度的大方向。东师和吉财认为传统文化未来前景较好的同学分别占73.05%和74.70%,情况基本一致;而吉大则是61.75%,相对其他两个学校少了13%。表明吉大认为传统文化未来和传统文化对中国发展作用不明朗的同学明显多于东师和吉财。在吉大对于传统文化不看好的学生也大大多于其他两个学校。此结果将理工类学生和文科类学生的差异体现的淋漓尽致。吉大学生更偏向理性的思考。东师和吉财则更倾向于感性的感觉,对传统文化抱着极大的信心。

(三)传统文化的传播现状

1.传播途径对比分析

现在大家现在接触的途径主要还是集中在报纸书刊,影视广播和互联网,说明在现阶段大家主要还是通过自己来接触到传统文化的。但是对于同学们所期望的接触途径来说,大家还是更想通过课堂讲授和校园活动来加强这方面学习,这表明校方在这方面的努力还有很大的提高空间。

2.传播内容内容对比分析

从整体来说,现在大家接触到的传统文化主要还是集中在精神方面。在物质和行为文化这两方面,大家都觉得有所缺失,想要进行更多的了解。在制度方面,大家了解的不多,也并没有想要进行深一步了解的欲望。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对于传统的建筑,服装,饮食,民俗等保护力度不够,导致很多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精髓有所流失,在礼仪方面,我们现在更是懂得更是少之又少。虽然我们现在可以接触到一些精神层面的传统文化,但掌握的不多也不精。这就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我们在传承传统文化的过程中,除了要在精神层面上提供更多,更精的精神文化食粮,更应该注意保护现实生活中还存在的活的传统文化。比如,保护各地有特色,有历史的传统建筑,重视对于各民族各地区特色节日民俗的保护传承与发展。多管齐下,把我们的传统文化更好地发扬下去。

3.缺失原因

通过调查分析,总的来说关于儒学国内遇冷现象41%的人认为是中国人对传统文化传承力度不够,25%和21%的人分别认为这是一种文化畸形发展的怪现象和中国人对本土文化了解肤浅。在传统文化教育缺失的原因中,大部分人认为学校没有起到良好的传播作用,有33%的同学认为学校过度重视考试升学,忽略了传统文化的教育。26%的同学认为整个社会没有形成学习传统文化的氛围,社会教育缺失。在调查中,受访者也给我们了很多他们认为的原因,总结下来,其他选项中分别有以下几类:社会发展太快,物质等忽略了其他方面的发展;历史原因;国家宣传不够,人们对传统文化认识不成熟;战争及破坏;国家不重视;生活节奏过快;老师不清楚。我国的教育制度和学习氛围都严重造成了传统文化的缺失。

第三部分 建议

一、对政府机构的建议

(一)通过相关的法律来保护传统文化

虽然大部分人觉得没有必要将保护传统文化提高到立法保护的层面上来,但是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我国传统文化的现状是不容乐观的,我们只依靠自己的自觉学习和民间发扬所起到的作用是很有限的。所以我们认为对于保护传统文化的立法是刻不容缓的,我们应该在各个层面上建立相关的法律来保护传统文化。

(二)加大对于本地传统文化的保护力度

每个地方的政府都有责任保护好本地特色的传统文化,包括当地的历史遗迹等。提高保护意识,对于符合要求的传统建筑民俗等,地方政府可以进行申遗,在各地开展宣传活动,或者是举办文化节等节目来以轻松愉快的方式让传统的东西融入广大人民的生活中去。

二、对学校的建议

(一)增加传统文化课程的设置

高校开设的传统文化课程和开展的传统文化活动满足不了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需求。建议高校增加传统文化课程的设置,多多开展关于传统文化的活动,加大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度。

(二)树立大学生的爱国责任意识

大学有责任让大学生成为一名有责任感的中国人。这里的责任感就当然包括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在文化教育方面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树立大学生的爱国责任意识。

三、对大学生的意见

(一)提高学习传统文化的积极热情

我们应该从我做起,从今天做起,坚持学习传统文化,提高自身的素质。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我们自身自省传统文化的修养高了,整个社会的素质也就提高了。

(二)积极响应国家的学习号召

篇2

改革开放以来,大量的国外先进文化涌入到我们国家。而神话文化就是其中极具代表性的一种。它在进入我国后在极短的时间内发展为国内屈指可数的文化现象之一。并且在这同时神话文化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对神话文化的研究也就成为了必然。而我国本身就有着十分深厚的传说文化底蕴,这为国外神话文化在国内的发展奠定了很好的发展基础。所以神话文化在我国就发展到了现在的高度。但是它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并不都是好的。其中也是良莠不齐,有大量的问题充斥在国内的神话文化市场中。这就使如何能够使国外的神话文化很好的中国化成为一个值得我们大家深思的问题。所有的文学创作者都应该对这种现象进行深刻的反思,通过自身的努力完成我们自身神话文化的转型,为本土的神话文化创作找到一条出路。

1 当前网络神话小说的本土化发展

神话文化大概是上世纪末进入我国,其作为一种新奇的文化,在传入之初就十分的受欢迎。直到本世纪初,其基本完成了原始发展过程,达到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高度。并在极短的时间内迅速的抢占了各类文学杂志和报刊的头版、头条。同时,各个报刊、杂志也因此赚的盆满钵满。虽然神话文化在市场经济的今天,有着十分不俗的表现。但是就其进行深刻的观察和研究发现,其中部分组成内容比较肤浅,甚至是不良文化,十分的粗俗。并且,我们通过市场分析也发现,神话文化的消费主体大多为青年人。而年轻的一代正是处于对外界新鲜事物十分好奇的阶段,对良莠不齐的神话文化没有十分明确的判断,并且自身也十分难以抵制对新鲜事物的诱惑,容易受到神话文化的影响。并以此丧失掉自身的文学判断力,限制了自身的内在文学素质发展。而相关的出版单位也没有对神话文化的内涵进行十分充分的审核,在巨大的利益驱使下,神话文化作品的内涵难以从源头得到有效的保障。最终可能使神话文化沦为某些人发表激进言论的平台。所以,相关的决策者和文化传媒单位一定要介入进来,为我们国家神话文化的发展指一条阳光大道。其中一种观点就是神话文化本土化发展。

从上文的叙述中可以发现,我国的神话文化发展必须要走本土化的道路。但是如何进行本土化呢?其实也并不是没有这类的文学著作,在其发展的早期还是有基于本土的传奇故事、神话传说,以及历史小说。但是创作这类文化的作者都没有十分深厚的古典文化底蕴,其创作出来的文化知识穿着古典文化的华丽外衣,并没有十分浓厚的文学内涵。

2 当前网络神话小说的文化体现分析

我国的现代神话文化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化,是在国外引进的文化形式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其价值内涵在很大程度上会被西方文化的内涵所影响。并且在神话文化的创作方面,作者的文化水平也具有相当的差异,还有就是作者的分布地域十分的广泛。此外,由于这些差异导致大家在看待问题时的角度也千差万别。所以在神话文化的价值观方面,我们一定要结合我们本民族的发展特点与看待问题的思维方式,使神话文化最终能够结合我们的优秀特点,并在这条路上越走越远。同时我们也需要借助神话文化这一有力的文学舞台,将我们需要得到弘扬的传统文化深刻的表达出来,使具有我们社会主义特色的价值观贯穿其中。

基于上述的内容,我国在上世纪末形成了一种名为新神话主义的文流。而这同时代表了我国在改革开放之后的中西方文化发展的一种趋势。这种文化思潮代表了当时对新兴文化的接受,但是同时又代表了国内的西方反叛文化的一种看法。在这种潮流之下,神话、巫术、童话等传统的神话文化回归就成为了必然的潮流。这些传统的神话文化已经经过了长期的发展,其文学形式、文化种类都十分的成熟,并且衍生出了许多的相关产业。比如动漫、影视以及相关的电子游戏等等。而这个新文化主义思潮,在最初的发展过程中甚至对西方的文学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其中在文学、艺术方面的影响尤为突出。

新神话主义在我国文学以及世界文学的发展如此的重要。我们国家的许多学者也对其提出了比较深刻的见解和阐述。其中韩云波教授与叶舒宪教授的见解尤为精辟和深刻。叶教授在它的著作中曾经提到了这类问题,并十分详细的对问题进行了阐述和研究。它指出主要体现了西方价值观的三个方面。其中分别包括有原始主义、魔幻主义,以及世界主义。而我们在经历了殖民主义运动和新时代运动的冲击后,我们在文化发展和文学研究方面相比于从前已经有了十分巨大的改变。同时在文学的创作方面也在从根本上发生了本质的改变,这改变席卷了欧洲大陆,乃至整个西方的文学圈。同时,我们从叶舒宪教授的叙述中还能够发现,它更加注重的对生存理想和精神世界的建设。与之相对应的韩云波教授则是从文学创作的方面来介绍。在它众多的介绍中,主要描述了以何种思路进行具备我们本国特色的神话文化创作,并针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相关深刻的探讨。之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个人对创作思路的看法。它指出在此变化的过程中发生了诸多中文学形式的融合。其的具体体现在文学创作的理念、严谨和通俗、现实与幻想、历史与假象。在这些方面都进行了十分深刻的融合。

3 结语

在新神话主义的时代下,其中表现最为突出的就是在武侠类和神话类这两个具体的方面。而在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当中,神话和武侠一直是贯穿的一个点,作者在创作的时候都有着十分广泛的发展平台,并且在西方的角度看来也能发现两种文化之间的共同点,这些同样适用于西方文学的发展。并且在此种大环境下创作出来的文学作品都能够读者带来更多的美的享受,十分利于读者自由的进行想象。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

文化创意产业;音乐教育;民族文化

目前,文化创意产业蓬勃发展,其中包括很多领域,如影视、新媒体、广告设计、建筑设计、时装设计等。音乐教育能够满足民众对精神文化的追求,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对音乐教育起到积极作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精神文化消费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较大比重。文化创意产业从整体上提高了我国文化艺术领域的创新能力,对继承和弘扬我国优秀民族文化起到重要作用。文化创意产业涉及多个领域,音乐教育是其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创意产业能够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在文化创意产业背景下的音乐教育,在引进外来优秀文化的同时,要注重对本民族文化的弘扬,进而促进文化市场的繁荣发展。

一、传统音乐教育的弊端

传统音乐教育理念无法满足当前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和市场需求。在新时代背景下,音乐教育工作者应加强对社会和市场经济的了解。在研究市场需求之后,还应具有服务市场的意识。在文化创意产业蓬勃发展的背景下,音乐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在引入外来优秀文化的同时,要注重对本土文化的运用,进而提高音乐教育的创新性。现阶段音乐教育还存在许多不完善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教学理念比较落后,教学方式缺乏创新。传统音乐教育的教学理念较为落后,无法满足市场需求,教育方向脱离了当前的市场环境。艺术本身是对人的情感进行抒发或表达,而传统音乐艺术的教育导致学生远离了社会环境,使学生不能了解当前市场经济下人的心理,弱化了音乐艺术的创新与创意能力,这对学生在音乐艺术上的发展造成了阻碍。文化创意产业对创新与创意能力尤为重视,缺少了创新与创意的作品就相当于缺少了灵魂。在应试教育背景下,传统音乐教育只是教师讲授课本知识或是个人经验的总结,缺少创意的课堂让学生无法挖掘音乐的美感和艺术的魅力。传统的音乐教育手段使学生很难具有创新、创意能力。音乐教师在教学中缺乏对民族文化与艺术创意的深入挖掘,忽略了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意能力的培养。在文化创意产业蓬勃发展的今天,音乐教育应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创新、创意能力,从而获得更大的市场竞争力。第二,忽视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的融合。传统音乐教育让学生单一地学习一门课程,如美声唱法、流行唱法、民族唱法等,没有将各种流派的优点相融合,缺少创新。单一地学习本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的市场需求。“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在经济全球化的视角下,弘扬民族文化对提高音乐作品的魅力具有重要作用。只有融合各种流派的优点,并且注重本土文化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的结合,将民族精神与文化有效地融合在作品中,才能在音乐创作上具备创新、创意的表现,以此适应当前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趋势。

二、提升音乐教学的策略

目前,文化创意产业蓬勃发展,各类创意产品争相进入市场。人们在生活中也更多地接触和使用文化创意产品,对于文化创意产品的要求不断提高。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专业人才的自身艺术修养,因此提高专业艺术人才的创新意识与创意能力,是文化创意产业持续发展的基础保障。为了满足人们对于文化创意产品的要求,应改变传统的音乐教学理念,丰富音乐教学手段,研究一套适应市场发展,并且具有时代特点的教学方法,从而使更多的音乐艺术人才得到良好发展。结合现阶段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音乐教育教学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

第一,加强中外文化艺术交流,注重民族文化传承。民族传统文化是我国人民千百年来智慧的宝库,民族文化元素在音乐艺术创作中的融合对提高艺术创新能力有着重要作用。音乐教育应该在融合各国文化的基础上,更加注重本民族的风俗习惯。比如,在2015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由张丰毅、段奕宏、朱亚文合唱的歌曲《中华好儿孙》。开场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创意新媒体文字设计,“中华好儿孙”五个大字将观众的视线引入传统民族文化的意境当中。歌曲曲调轻快、唱腔坚毅,歌词中有这样几句话:“爷爷在移山,奶奶在磨杵。奔跑的夸父,日行两万五。精卫衔石来,女娲把天补。是谁卧薪尝胆,吃的是苦中苦。嫦娥舞广袖,后羿劲头足。俯首的神农,为民谋幸福。仓颉播文明,大禹展抱负。是谁三顾茅庐,说我家能文能武。龙有龙世界,虎守一方土。是中华好儿孙,怎能无傲骨。左手进军号,右手摧阵鼓。龙行天下,喜地欢天的是中华民族。”歌词流露出对民族文化的弘扬,非常具有民族魅力,在文化创意上有着极为突出的表现。再如,由吴京、张震以及河南塔沟少林武术学校共同表演的武术节目《江山如画》中,将我国传统武术的文化精神融入到音乐中,在融合本土文化的同时,弘扬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4分55秒的时间,《江山如画》所展现出来的绝不仅仅是武术,它将灯光、音乐、舞蹈、道具等完美地糅和在一起,展现了一幅盛世中华的画面,被誉为春晚中最有创意的武术节目。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打造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是提高市场竞争力的有效手段。

第二,加强对学生艺术创新能力与创作能力的培养。文化创意是利用已经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将普通事物加以创造。创意和创新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必要因素,作品一旦缺少了自身的独特性就失去了灵魂。因此,在文化创意产业蓬勃发展的背景下,音乐教育要不断进行改革创新。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深入挖掘音乐作品背后的文化内涵,并不断丰富自身知识。同时,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艺术创新能力与创意能力的培养,从根本上鼓励学生创造具有独特艺术魅力的作品,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培养优秀的音乐艺术人才。

第三,加强政府的支持和监管,促进音乐教育的健康发展。在文化创意产业背景下,加强音乐教育对弘扬我国民族文化精神、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们对于文化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强,艺术教育改革势在必行。另外,由于文化创意产业的蓬勃发展,虽然其创意灵感不容易被复制,但是创意产品是非常容易被模仿的,一些抄袭、复制的情况屡有发生。这需要政府进行干预,对音乐人才的创作成果予以保护。音乐艺术是文化创意发展的重要体现,而人才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核心,增强专业人才的技能是促进音乐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政府在音乐文化艺术发展上,要给予大力支持,对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制定扶持政策,从根本上鼓励音乐教育的发展;在教学设备和师资队伍建设上,要加强资金投入;构建完善的激励机制;增设适应市场发展需要的音乐课程,如音乐艺术市场分析,以此为学生就业提供便利的条件和目标式的教学。培养能够适应市场需求的具备综合能力的音乐人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音乐专业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能够有效促进音乐专业学生的创新与创意能力,为其开辟新的就业途径。加强政府支持,有助于音乐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结语

文化创意将普通事物加以创造,赋予作品灵魂,满足了人们对美和艺术的追求。文化创意产业化背景下的音乐教育,有助于弘扬民族文化、提升国民素质。然而现阶段我国音乐教育还存在许多有待完善的地方。在文化创意产业迅速发展的今天,音乐教育应加强中外文化交流、注重传统民族文化的传承、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创作能力。同时,政府要予以一定的支持,并加强监管力度。培养优秀的音乐艺术人才是促进音乐教育建设、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素。

作者:王锦 单位:河南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凌靖波.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背景下广东高校艺术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

[2]邱旺健.音乐产业发展中政府管理问题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4.

篇4

目前,文化创意产业蓬勃发展,其中包括很多领域,如影视、新媒体、广告设计、建筑设计、时装设计等。音乐教育能够满足民众对精神文化的追求,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对音乐教育起到积极作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精神文化消费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较大比重。文化创意产业从整体上提高了我国文化艺术领域的创新能力,对继承和弘扬我国优秀民族文化起到重要作用。文化创意产业涉及多个领域,音乐教育是其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创意产业能够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在文化创意产业背景下的音乐教育,在引进外来优秀文化的同时,要注重对本民族文化的弘扬,进而促进文化市场的繁荣发展。

一、传统音乐教育的弊端

传统音乐教育理念无法满足当前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和市场需求。在新时代背景下,音乐教育工作者应加强对社会和市场经济的了解。在研究市场需求之后,还应具有服务市场的意识。在文化创意产业蓬勃发展的背景下,音乐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在引入外来优秀文化的同时,要注重对本土文化的运用,进而提高音乐教育的创新性。现阶段音乐教育还存在许多不完善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教学理念比较落后,教学方式缺乏创新。传统音乐教育的教学理念较为落后,无法满足市场需求,教育方向脱离了当前的市场环境。艺术本身是对人的情感进行抒发或表达,而传统音乐艺术的教育导致学生远离了社会环境,使学生不能了解当前市场经济下人的心理,弱化了音乐艺术的创新与创意能力,这对学生在音乐艺术上的发展造成了阻碍。文化创意产业对创新与创意能力尤为重视,缺少了创新与创意的作品就相当于缺少了灵魂。在应试教育背景下,传统音乐教育只是教师讲授课本知识或是个人经验的总结,缺少创意的课堂让学生无法挖掘音乐的美感和艺术的魅力。传统的音乐教育手段使学生很难具有创新、创意能力。音乐教师在教学中缺乏对民族文化与艺术创意的深入挖掘,忽略了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意能力的培养。在文化创意产业蓬勃发展的今天,音乐教育应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创新、创意能力,从而获得更大的市场竞争力。第二,忽视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的融合。传统音乐教育让学生单一地学习一门课程,如美声唱法、流行唱法、民族唱法等,没有将各种流派的优点相融合,缺少创新。单一地学习本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的市场需求。“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在经济全球化的视角下,弘扬民族文化对提高音乐作品的魅力具有重要作用。只有融合各种流派的优点,并且注重本土文化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的结合,将民族精神与文化有效地融合在作品中,才能在音乐创作上具备创新、创意的表现,以此适应当前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趋势。

二、提升音乐教学的策略

目前,文化创意产业蓬勃发展,各类创意产品争相进入市场。人们在生活中也更多地接触和使用文化创意产品,对于文化创意产品的要求不断提高。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专业人才的自身艺术修养,因此提高专业艺术人才的创新意识与创意能力,是文化创意产业持续发展的基础保障。为了满足人们对于文化创意产品的要求,应改变传统的音乐教学理念,丰富音乐教学手段,研究一套适应市场发展,并且具有时代特点的教学方法,从而使更多的音乐艺术人才得到良好发展。结合现阶段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音乐教育教学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第一,加强中外文化艺术交流,注重民族文化传承。民族传统文化是我国人民千百年来智慧的宝库,民族文化元素在音乐艺术创作中的融合对提高艺术创新能力有着重要作用。音乐教育应该在融合各国文化的基础上,更加注重本民族的风俗习惯。比如,在2015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由张丰毅、段奕宏、朱亚文合唱的歌曲《中华好儿孙》。开场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创意新媒体文字设计,“中华好儿孙”五个大字将观众的视线引入传统民族文化的意境当中。歌曲曲调轻快、唱腔坚毅,歌词中有这样几句话:“爷爷在移山,奶奶在磨杵。奔跑的夸父,日行两万五。精卫衔石来,女娲把天补。是谁卧薪尝胆,吃的是苦中苦。嫦娥舞广袖,后羿劲头足。俯首的神农,为民谋幸福。仓颉播文明,大禹展抱负。是谁三顾茅庐,说我家能文能武。龙有龙世界,虎守一方土。是中华好儿孙,怎能无傲骨。左手进军号,右手摧阵鼓。龙行天下,喜地欢天的是中华民族。”歌词流露出对民族文化的弘扬,非常具有民族魅力,在文化创意上有着极为突出的表现。再如,由吴京、张震以及河南塔沟少林武术学校共同表演的武术节目《江山如画》(图1、2)中,将我国传统武术的文化精神融入到音乐中,在融合本土文化的同时,弘扬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4分55秒的时间,《江山如画》所展现出来的绝不仅仅是武术,它将灯光、音乐、舞蹈、道具等完美地糅和在一起,展现了一幅盛世中华的画面,被誉为春晚中最有创意的武术节目。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打造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是提高市场竞争力的有效手段。第二,加强对学生艺术创新能力与创作能力的培养。文化创意是利用已经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将普通事物加以创造。创意和创新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必要因素,作品一旦缺少了自身的独特性就失去了灵魂。因此,在文化创意产业蓬勃发展的背景下,音乐教育要不断进行改革创新。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深入挖掘音乐作品背后的文化内涵,并不断丰富自身知识。同时,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艺术创新能力与创意能力的培养,从根本上鼓励学生创造具有独特艺术魅力的作品,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培养优秀的音乐艺术人才。第三,加强政府的支持和监管,促进音乐教育的健康发展。在文化创意产业背景下,加强音乐教育对弘扬我国民族文化精神、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们对于文化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强,艺术教育改革势在必行。另外,由于文化创意产业的蓬勃发展,虽然其创意灵感不容易被复制,但是创意产品是非常容易被模仿的,一些抄袭、复制的情况屡有发生。这需要政府进行干预,对音乐人才的创作成果予以保护。音乐艺术是文化创意发展的重要体现,而人才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核心,增强专业人才的技能是促进音乐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政府在音乐文化艺术发展上,要给予大力支持,对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制定扶持政策,从根本上鼓励音乐教育的发展;在教学设备和师资队伍建设上,要加强资金投入;构建完善的激励机制;增设适应市场发展需要的音乐课程,如音乐艺术市场分析,以此为学生就业提供便利的条件和目标式的教学。培养能够适应市场需求的具备综合能力的音乐人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音乐专业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能够有效促进音乐专业学生的创新与创意能力,为其开辟新的就业途径。加强政府支持,有助于音乐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结语

文化创意将普通事物加以创造,赋予作品灵魂,满足了人们对美和艺术的追求。文化创意产业化背景下的音乐教育,有助于弘扬民族文化、提升国民素质。然而现阶段我国音乐教育还存在许多有待完善的地方。在文化创意产业迅速发展的今天,音乐教育应加强中外文化交流、注重传统民族文化的传承、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创作能力。同时,政府要予以一定的支持,并加强监管力度。培养优秀的音乐艺术人才是促进音乐教育建设、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素。

参考文献:

[1]凌靖波.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背景下广东高校艺术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

[2]邱旺健.音乐产业发展中政府管理问题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4.

[3]傅艺.音乐技艺的教育传承[D].华东师范大学,2016.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