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计数法方法范文

时间:2023-09-05 09:26:07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科学计数法方法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科学计数法方法

篇1

常言道:“万事开头难”。要想上好一堂数学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几十年来,我一直努力探索和试验,总结出了数学课的几种导入方法

一、温固知新导入法

温固知新的教学方法,可以将新旧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从旧知识的复习中自然获得新知识。例如:在讲切割定理时,先复习相交弦定理内容及证明,即“圆”内两条相交弦被交点分成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然后移动两弦使其交点在圆外有三种情况。这样学生较易理解切割线定理、推论的数学表达式,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叙述定理内容,并总结定理的共同处是表示线段积相等。区别在于相交弦定理是交点内分线段,而切割线定理,推论是外分线段、切线上定理的两端点重合。这样导入,学生能从旧知识的复习中,发现一串新知识,并且掌握了证明线段积相等的方法。

二、类比导入法

在讲相似三角形性质时,可以从全等三角形性质为例类比。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对应线段、对应周长等相等。那么相似三角形这几组量怎么样?这种方法使学生能从类推中促进知识的迁移,发现新知识。

三、亲手实践导入法

亲手实践导入法是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探索知识、发现真理。

四、反馈导入法

根据信息论的反馈原理,一上课就给学生提出一些问题,由学生的反馈效果给予肯定或纠正后导入新课。如在上直角三角形习题课时,课前可以先拟一个有代表性的习题让学生讨论。

五、设疑式导入法

设疑式导入法是根据中学生追根求源的心理特点,一上课就给学生创设一些疑问,创设矛盾,设置悬念,引起思考,使学生产生迫切学习的浓厚兴趣,诱导学生由疑到思,由思到知的一种方法。例如:有一个同学想依照亲戚家的三角形玻璃板割一块三角形,他能不能把玻璃带回家就割出同样的一块三角形呢?同学们议论纷纷。然后,我向同学们说,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用到三角形的判定。现在我们就解决这个问题――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六、演示教具导入法

演示教具导入法能使学生把抽象的东西,通过演示教具形象、具体、生动、直观地掌握知识。例如:在讲弦切角定义时,先把圆规两脚分开,将顶点放在事先在黑板上画好的圆上,让两边与圆相交成圆周角∠BAC,当∠BAC的一边不动,另一边AB绕顶点A旋转到与圆相切时,让学生观察这个角的特点,是顶点在圆上一边与圆相交,另一边与圆相切。它与圆周角不同处是其中一条边是圆的切线。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印象深,容易理解,记得牢。

总之,数学的导入法很多,其关键就是要创造最佳的课堂气氛和环境,充分调动内在的积极因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处于精神振奋状态,注意力集中,为学生能顺利接受新知识创造有利的条件。

参考文献:

篇2

2精简和更新教学内容

在教学内容方面做到突出实用性,适当地减少或减弱概率论部分的理论性和难度,以直观、趣味和易于理解的方式把概率论作为数理统计的基础知识加以介绍.在假设检验部分注意阐述数理统计方法的思想、应用的背景及应用中所需的条件,重点讲解假设检验应该如何选取原假设和备择假设,如何对得出的结论进行合理的解释;在参数估计部分着重地讲解参数估计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合理性及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区间估计中置信区间的理解及单侧置信限在应用中的意义等;在方差分析部分讲清楚引进方差分析的意义、假设检验的方法对多个总体进行多次t检验时的缺点、方差分析应用的条件及合理解释检验结果等;在回归分析部分注意阐述量与量之间的关系、回归方程的理论意义及对回归方程结果在应用中的解释等.目前SPSS软件是国际医学论文中应用最广泛的统计软件[2],国内的大部分医学期刊也要求论文数据统计分析要应用统计软件处理,统计检验结果要用P值来表示,更要求学生了解统计软件的使用方法,做到正确使用统计软件.新晨

3互动式的教学方法培养应用、创新型人才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知识传授型教学,即教师在课堂上灌输知识,在有限的时间内按教学大纲要求把大量的教学内容尽可能地讲授完毕,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对学习的主动性,忽视学生应用能力的发展,结果导致学生把主要精力投入到统计计算上,很难有时间去深入分析统计结果.互动式教学方法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让学生处于教学的中心,在加强课堂讨论的同时,由教员归纳总结,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统计学应用能力的培养主要指可正确选择和应用统计分析方法解决医药学科学研究和医药工作中的实际问题[3].为了避免学生滥用及错用统计方法,教师要重点讲清各种方法的适用条件及特点.在考试方法上亦采用开卷考试,使学生不再花大量时间去推敲和死记那些复杂的公式,不再难于分清和理解符号及公式.通过几年来的改革实践,发现上述教学内容、方法及手段的改革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数理统计学的内容在医药及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篇3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基础学科,它是培养所有社会成员应具备的如同“读、写、算”同样重要的终生有用的基础能力之一的课程。国家新的课程纲要已将它列为政、语、外、数之后的第五位课程。信息技术课是一门集知识和技能于一体的新型基础学科。其教学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科特点,探讨有效的教学方法就显得至关重要。

一、观察与实践并举,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学生的操作示范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指操作姿势的示范,如:操作计算机的坐姿、操作键盘的指法、操作鼠标的指法;另一方面是指计算机软件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步骤的示范,如:讲Windows操作基础时,讲文件夹的创建,其操作步骤为:1、进入到指定位置;2、文件―新建―文件夹;3、转换输入法;4、把鼠标移到新建文件夹,点右键,选重命名;5、输入文件夹的名字;6、确定。教师可以借助计算机投影仪或网络教学系统进行一步一步地演示后,学生进行实践练习,通过这种观察与实践并举的教学过程,不仅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有了深刻、透彻的理解,更加深了学生的忆。

二、游戏导学,提高学习效果

兴趣是开发智力的催化剂,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由于小学生年龄小,好动性、好奇性强,而对于单调的练习感到厌烦。经过充分考虑、分析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我就适当地采用一些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配合教材内容,通过各种渠道找到一些既适合小学生又具有很强趣味性的游戏软件。例如:计算游戏、拼图、简易加法、赛车等游戏,这些富有童趣的游戏,深深地吸引着学生,学生在忘情地玩游戏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把指法练熟了,懂得了平常课堂中很难理解的回车键、空白键、换档键、光标键、退格键、功能键的作用与使用。由于游戏中巧妙地设置一些障碍和关卡,迫使学生去理解键盘上的一些键的功能与使用,这样他们就在无形中学会了键盘的使用。如果强行让他们去学习理论知识,背熟键盘字母排列、键盘功能,学习效果不见得会很好,同时学生也没有更大的学习兴趣。通过教学实践,我认为正确地引导小学生玩电脑游戏是利多弊少。使我体会到:“电脑游戏是通往电脑世界的捷径“这句话的真正含义。但电脑游戏的取材和活动时间必须要严格控制,要选择优秀的适合学生的游戏,更要强调趣味、益智、学习的功能。

三、探索求知,强调重点

探索式教法就是指针对某一特殊的教学内容,教师先进行简单提示或不作讲解,只是给学生一个任务,让其自己完成。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探索知识,完成学习任务。应用这种教学方法,教师应扮演好引路人和鼓手两个角色,多鼓励学生去探索和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多给予学生创造一些探索和发现解决问题的条件,多帮助和开导后进生的思路,使探索过程顺利地进行下去。如在进行用自选图形画图教学时,上课时就告诉学生自选图形在什么地方;插入―图片―自选图形,然后就给出一幅用自选图形画的图,让学生用自选图形把它画出来。画这种幅图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探索:1、怎样用自选图形画出图形来;2、改变自选图形的大小;3、移动自选图形的位置;4、给自选图形填色;5、在自选图形上写字;6、改变自选图形的形式和方向。采用探索式进行教学,多用于趣味性强,既有一定的难度,而难度又不是很大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自学能力,使学生主动求知,活跃课堂,增强学生间相互学习和相互帮助的能力,又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开发,突出教学的重点。在探索式学习中,主要的不是对目标课题的学习,而是学习者对知识的探索过程,是学习者在探索知识过程中的思维飞跃。

篇4

在计算领域中认识指的是抽象过程(感性认识)和理论过程(理性认识),实践指的是学科中的设计过程。抽象、理论和设计是具有方法论意义的三个过程,这三个过程是科学技术方法论中最重要的研究内容。从认识论的角度来看,学科的基本内容包含在抽象、理论和设计三个过程(或形态)之中,不仅如此,也正是因为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促进了学科的发展。

一、计算学科中的抽象、理论和设计及其内在联系

方法论在层次上有哲学方法论、一般科学技术方法论、具体科学技术方法论之分,它们相互依存、互为作用。在一般科学技术方法论中,抽象、理论和设计是其研究的主要内容。以下我们以一般科学技术方法论为指导,阐述计算学科中的抽象、理论和设计内容。

(一)学科的抽象形态

在科学技术方法论中, 科学抽象是指在思维中对同类事物去除其现象的、次要的方面,抽取其共同的、主要的方面,从而做到从个别中把握一般,从现象中把握本质的认知过程和思维方法。科学抽象的成果有:科学概念、科学符号、思想模型等内容。

“Computing as a discipline”报告认为:理论、抽象和设计是我们从事本领域工作的三种主要形态(Paradigm),或称文化方式,它提供了我们定义学科的条件。第一个学科形态是抽象(按方法论研究的习惯,我们将报告中理论和抽象原来的次序对调),抽象源于实验科学。按客观现象的研究^程,抽象形态包括以下四个步骤的内容:形成假设;建造模型并做出预测;设计实验并收集数据;对结果进行分析。

(二)学科的理论形态

科学认识由感性阶段上升为理性阶段,就形成了科学理论,科学理论是经过实践检验的系统化了的科学知识体系,它是由科学概念、科学原理以及对这些概念、原理的理论论证所组成的体系。

在计算学科中, 第二种学科形态是理论,理论源于数学。按统一的合理的理论发展过程,理论形态包含以下四个步骤的内容:表述研究对象的特征(定义和公理);假设对象之间的基本性质和对象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定理);确定这些关系是否为真(证明);结论和解释。

(三)学科的设计形态

在计算学科中, 第三个形态是设计,设计源于工程。按为解决某个问题而实现系统或装置的过程来看,设计形态包含以下四个步骤的内容:需求分析;建立规格说明;设计并实现该系统;对系统进行测试与分析。

设计、抽象和理论三个形态针对具体的研究领域均起作用,在具体研究中,就是要在其理论的指导下,运用其抽象工具进行各种设计工作,最终的成果将是计算机的软硬件系统及其相关资料(如,需求说明、规格说明和设计与实现方法说明等)。

设计形态(技术方法)和抽象、理论二个形态(科学方法)具有许多共同的方面。这是因为,设计作为变革、控制和利用自然界的手段,必须以对自然规律的认识为前提(可以是科学形态的认识,也可以是经验形态的认识);设计要达到变革、控制和利用自然界的目的,必须创造出相应的人工系统和人工条件,还必须认识自然规律在这些人工系统中和人工条件下的具体表现形式。所以,科学认识方法(抽象、理论二个形态),对具有设计形态的技术研究和技术开发是有作用的。但是设计形态毕竟还有其不同于抽象形态和理论形态的特点。其中最主要的是设计形态有更强的实践性;其次,设计形态具有更强的社会性;第三,设计形态具有更强的综合性。

二、三个学科形态的内在联系

理论是数学的根本:应用数学家们认为,科学的进展都是建立在数学基础上的。抽象(建模)是自然科学的根本:科学家们认为,科学的进展过程主要是通过形成假说,然后系统地按照建模过程对假说进行验证和确认取得的。类似地,设计是工程的根本:工程师们认为,工程的进展主要是通过提出问题,并系统地按照设计过程,用建立模型而加以解决的。许多有关数学、科学和工程相对优劣的争论都隐含的基于抽象、理论和设计三个过程中某一个更为更根本的假设。

“Computing as a discipline”报告认为,更详细的研究揭示出:在计算学科中,“三个过程”是错综复杂地缠绕在一起的,以至于把任何一个作为根本都是不合理的。

当专家们把注意力集中于“三个过程”谁更为根本的时候,学科方法论中的关键问题―抽象、理论和设计三个过程的相互作用被忽视了。不仅如此,在一定程度上还转移了我们的视线,削弱了我们对报告本质的理解,以致“CC2001”任务组不得不承认,与报告密切相关的“CC1991”计划的执行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Computing as a discipline”报告的实质是学科方法论的思想,其关键问题是―抽象、理论和设计三个过程的相互作用的问题,正是因为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促进了学科的发展。

篇5

1、转移教学地点,集中学生注意力

以前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不管是基础知识的讲授还是上机操作练习都是在微机室内进行的。例如,在讲授“信息社会”这一单元时,学生对这类抽象的理论感到乏味,难以理解。课堂上经常出现老师大声讲,学生小声说的不良现象。老师费尽口舌、筋疲力尽,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仍似是而非,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如何才能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教师所讲授的内容上来呢?经过深入研讨,针对重难点,我们在网络上收集一些信息来源与处理的图片、视频讲解等,制作成PowerPoint幻灯片课件。同时,将教学地点转移到多媒体教室,利用多媒体教室的大屏幕投影机,将课件播放给学生观看,学生的注意力被完全吸引到教学上来。教师再也不用为维持课堂纪律而花费过多的时间,完全可以把精力放在课堂教学的现场发挥之中,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获得更多的技能。

2、直观拟人教学,将抽象的理论知识生动形象化

小学生是通过对实物、模型及形象性言语的直接感知、对学习材料的直接操作来获取知识和技能的。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尤其要注意充分利用计算机的固有特征,采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

在上《和计算机交朋友》这一单元时,为了让学生们能够完全理解计算机的构造,根据学生年龄的特点,采用了形象直观教学法。

首先,给学生们介绍了计算机各个部分的名字,让大家看一看这些设备的后面有些什么。学生们个个都兴致勃勃地弯下腰去查找,发现显示器后面有两条线,键盘后面有一条线。然后引导他们顺藤摸瓜看看这些线都连到了什么地方。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不仅了解了计算机的各个设备,而且掌握了计算机的连接方法,更重要的是消除了他们对计算机的神秘感,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其次,在讲解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的过程时,运用人做数学题的过程,使用一些形象化的语言,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生动,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然后,运用一些卡通图片,展示鼠标、键盘不被正确操作时的糟糕心情,和不正确开关机造成计算机死机时发出的哭声,让学生明白规范地使用计算机并对其进行护理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

3、学与玩同步法,将师生关系化对立面为统一战线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喜爱游戏是孩子的共性。电脑游戏由于具有极强的交互性、趣味性、挑战性,对孩子们来说更是挡不住的诱惑。我在教学中大胆引入游戏,把它作为激发学生兴趣,巩固教学内容的手段。

例如,运用Windows中自带的“扑克”和“地雷”游戏训练鼠标的操作。通过不同要求的打字游戏,学生在不知不党中掌握了文字输入。还组织学生分组上机对抗练习,让学生发现各自存在的差距,做针对性练习,实现“盲打”,为以后正确、熟练、快速地操作电脑打好基础。

作为教师要对爱好游戏的学生给予保护和正确引导,避免他们成为游戏的牺牲品。

4、多种任务驱动法,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就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进度,结合学生学习实际情况,给每节课制定出切合实际的任务,让学生通过学习和努力在本堂课里完成教师预定的任务。

(1)任务作品示范教学法

这种作品要求具有典型模仿性。一般适用于任务难度较小,对基础技能有所掌握,为了更加灵活使用这些技能,同时又能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兴趣和信心而使用的一种任务驱动教学法。

如:“魔力画室”,之前学生已经对画图程序中的各种工具进行了尝试,并知道了这些工具的使用方法。这时候,我先展示一幅做好的作品,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其求知欲,适可而止放手让他们自己“摸石子过河”。二十分钟后,请做得比较好的学生上台演示,分析点评后,学生们再进行修改完善,使学生切身体会独立完成作品时的成功感,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2)任务衍生教学法

任务衍生教学法在教学中借用学生已感知的知识来映射新知识,使新知识更容易被理解的教学方法。如:在学生学会使用Word制作简单的表格后,尝试制作一个复杂的表格(小记者证),需要用到“表格”工具栏中合并单元格、拆分单元格、填充颜色、设置复杂的表格线等功能。这就要求学生们用已知的技能尝试新功能的使用,感觉新功能带来的喜悦。最后进行评比,评一评哪种方法最简单、效率最高。给一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一个展示才华的机会,把他所知道的电脑的高招、窍门、“新发现”等介绍给大家。

这种教学法,在探索学习的过程中提炼出有用的知识,逐渐积累经验,并最终养成探索学习的习惯。

(3)探索式任务教学法:

探索式任务教学法就是针对某一特殊的教学内容,教师先进行简单提示或不作讲解,只是给学生一个任务,让其自己完成,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探索知识,完成学习任务。应用这种教学方法,学生在探索过程中,教师应扮演好引路人和鼓手两个角色,多鼓励学生去探索和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多去给学生创造一些让学生去探索和发现解决问题的条件,多去帮助和开导后进生的思路,使探索过程顺利地进行下去。

如:在word的自选图形教学中,我给出的课堂任务是:制作美观的标语条幅。我只告诉学生们应该使用绘图工具栏完成操作,要求学生给自选图形填充颜色和线条颜色,添加说明性文字,还要让自选图形有三维效果。同时要求大家边操作边填写上机报告单,简单记录下操作过程和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任务提出后学生的操作欲望很强烈,表现了浓厚的兴趣。有的自主操作,有的小组合作,有的交流方法,课堂上一片积极奋进的气氛,收到较好的效果。

采用探索式进行教学,多用于趣味性强,既有一定的难度,而难度又不是很大的教学内容。当然在教学时所用的时间较多,但能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自学能力,使学生主动求知,活跃课堂,增强学生问的相互学习和相互帮助,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开发,是一种值得研究和推广的教学方法。

5、小组合作学习法,发挥各自特长,塑造一支完美的团队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估计没有哪个学科在体现学生的差异方面有信息技术课这样明显。在计算机课上,有些学生可以说是一点就通、举一反三,而又有不少学生基础较弱、操作能力较低,这就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为了解决这个实际矛盾,我主要采取了建立合理的学习小组,开展合作学习的方式。

建组时,首先按“组内异质,组间同质,条件均衡”的原则建立多个学习小组(每组3-5人)。接着,在每个小组内推选出一名学习基础好、组织能力强、说话流利的同学担任组长。在学习时,请组长管理本小组的纪律,分配任务,对学有困难的学生辅导。再者,在评价作品环节,一般都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展示、讲解、自评、他评。对于表现优秀的小组,教师给予一定的奖励(以口头表扬为主)。

篇6

《新课程标准》对数学学习内容提出了一条基本的理念:“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探究性的。”因此,如何把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设计得富有探究性、激发性,引起学生在课堂上的共鸣,是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一个值得思考研究的问题。例如,在“一元一次方程”的教学中,可以设计如下的问题情境:很久以前,有位穷苦的农民,遇见一个魔鬼,魔鬼说:“你的钱很多啊!”农民回答:“我穷得叮当响,全部家当就这口袋里面的几个铜板。”魔鬼说:“我有一个主意,可以让你轻松发财,只要你从我身边这座桥上走过去,你的钱就会增加一倍,你从桥上再走回来,你的钱又会增加一倍,每走过一次桥,你的钱就能增加一倍,但你必须保证,每次在你的钱数加倍后,你都要给我24个铜板,否则,我要你的命。”农民点头同意,农民过了一次桥,钱数确实增加了一倍,就给了魔鬼24个铜板;第二次过桥,钱又增加一倍,他又给了魔鬼24个铜板;第三次过桥,钱仍然增加了一倍,不过增加以后总共只有24个铜板,全部被魔鬼抢去,分文不剩。那么,这个农民原来有多少钱呢?问题一提出,教师抓住学生寻求答案的迫切心理,组织学生交流发言,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教师水到渠成地引入新课,学生学习兴趣盎然,听课劲头十足,从而更好地使学生在强烈的求知欲促使下完成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从学生动手实践中激活数学课堂教学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发展与培养不能给予人或传播给人,必须用自己内部的活动和努力来获得。”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通过自己亲眼观察,亲手实践,并且充分调动多种感官参与,积极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数学知识的抽象性被大大消弱,变得形象有趣,而且学生在亲自实践的过程中,思维得到了发展。例如,在教学“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时,我让学生准备了6根小木棒,分别是5厘米、8厘米、10厘米、15厘米、18厘米、20厘米,请学生来摆三角形,结果,有的能摆成三角形,有的不能摆成三角形。为什么呢?学生产生疑惑,教师适时引导与点拨,引领学生通过认真观察,动手实验的办法,激发他们验证结果的正确与否,学生终于发现了只有满足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时才可以组成三角形的规律。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操作,亲自去观察、实验,促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走进了数学,并且使得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更加形象具体化。

三、从生活实际背景出发激活数学课堂教学

篇7

新课标为教师提供了施展才华的舞台,如何在这个舞台上大显身手、脱颖而出,是每个教师应思考的问题。新课标以“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突破和超越了学科本位的观念,真正把学生作为主体确立起兴趣是一种巨大的激励学习的潜在力量。我在高三数学新课程教学中,经历了茫然与彷徨,体验了无所适从到慢慢摸索的课堂教学过程,通过一年多的教学体验其间不乏出现各种思维的碰撞。而正是这些新的课堂教学体验、碰撞不断的引起我对高中数学新课标教学的反思,更加坚定了新课改的信念,并从中得到了启迪。

一、教学设计应有利于学生学会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传统的课堂设计,常常是“教师问,学生答,教师写,学生记,教师考,学生背,在这样教学下,学生机械被动地学习,不能主动对话、沟通、交流,久而久之,学习数学的兴趣会逐渐褪去。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必需转变角色,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以新的理念指导设计教学。

1、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使数学课堂成为学生发展的沃土。教学活动是多边活动,其实成功的关键在于学生的主体参与。我经常鼓励学生,而不是随意批评甚至嘲讽学生,尽量淡化学生对自己回答失败的自尊心理,在教学中多用“你认为应该如何”、“请把你知道的告诉大家”等充满人情味、含有激励成分的语言去代替简单的“对”、“错”等语言。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师生之间建立起一种伙伴式的合作学习关系,使高中数学课堂真正充满活力。

2、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组织教学活动等方面,应面向全体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主参与探究问题。如:在学习《向量数乘运算及其几何意义》时,我采用以下教学过程设计:以实际例子给出向量的加法是如何定义的?求两个向量和的方法有哪些?运算的直观印象,然后导入课题,明确目标,引导学生通过实际例子掌握实数与向量的积的运算的规则。通过引导探索与自主学习,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程度明显比以往要好。

二、教学设计应有利于学生学会做事,加强应用意识的培养

数学教学的一大任务就是教会学生实践他所学的知识,还有在不能完全预计到未来工作变化的情况下,如何适应未来的工作,因而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意识的培养就显得格外重要。

1、创设数学情境,使数学课堂成为学生乐学善学的快乐天地。高中学生的数学知识是在课堂教学中借助于教师的帮助、通过有意义的主动建构而获得的,其中学生是“主动的”知识建构者。在引入概念时,我比较重视数学知识的实际背景和应用,使教材具有很强的“亲和力”。教师依据教学目标,利用学生好奇、好动、好问的心理特点,激起学生寻根究底的心理倾向,促使学生的好奇心上升为求知欲,让学生理解数学源于生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他们在兴趣盎然的良好的精神状态中投入新课的学习,以实现最佳学习效果。

2、选取大量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典型的、丰富的和学生熟悉的素材,使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创设能够体现数学的概念和结论、数学的思想和方法,以及数学应用的学习情境。如在学习《函数概念》时,我利用多媒体展示“神州”五号载人航天飞船进入预定轨道后在太空飞行的场景,将学生置于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情境之中,再经过飞船的上升过程中离地面的距离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飞船外的温度和气压随飞船与地面的距离的变化而变化的分析,充分展示函数概念产生的背景。让学生互相争论和不断探索中,理解了如何用函数来刻画现实世界中变量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进而自然地为引出函数的概念奠定了基础。

三、教学设计应有利于学生学会共同生活,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篇8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教学生“学会”,而且要教学生“会学”、“善学”,这就必须善于激发起学生进行积极思维的活力,开发学生的智力和潜能。这里结合数学课的教学实践,交流几种激发学生思维的方法:

一、学具操作有利于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认知对象主要是经过前人无数次实践总结出来的认识成果――概括化的知识体系,抽象性是它的一个重要特征。这就大大提高了认识的起点,增强了认知的难度。小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如果让学生从“教师的语言――黑板――教师的动作”中去接受知识、模仿思维,时间稍长,他们便会因单调感到乏味。因此,让学生操作学具,一方面可使学生手、口、脑、眼、耳多种感官并用,扩大信息源,创设良好的思维情境;另一方面也满足了小学生好动、好奇的特性。利用学具操作的直观具体性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营造出一个符合儿童认知规律的思维氛围,有利于学生思维主动性与创造性的发挥。

如在教“图形的旋转”时,很多学生建立不起这种空间想象能力,对于一个图形按一定方向旋转后是什么样子判断不出。在学生抓耳挠腮感到困惑的时候,教师提示学生用学具盒里的图形放在课桌上进行旋转,然后根据旋转的结果再完成画图的任务。这样不停地训练,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建立了空间想象能力,不再为图形的旋转而“晕头转向”。

二、在学生疑惑之时激发思维

如在教学“3的倍数的特征”时,教师让一个学生随便报数,教师和另一个学生进行比赛,看谁能又对又快地判断出这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老师很快说出了这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然后让学生验算,结果全对。就在学生惊奇不已的时候,教师顺势诱导:你们想知道老师为什么能又快又对地进行判断吗?一句话激起了千层浪,学生思维活跃,兴趣很高。又如在教学“升与毫升的认识”的时候,我出示了一个容积1立方分米的容器,倒满水,然后告诉学生这就是1升水。接着让学生猜一猜:如果把这1升水倒进老师准备好的脸盆中,水会到这个脸盆的什么位置?学生根据各自的经验和对数的感悟指出了不同的位置,教师借着学生的这些争议,将水倒进了脸盆里,并让每个学生与自己的猜测进行比较,然后闭上眼睛想一想1升水倒进脸盆后是多少。这样,“1升”这个数量就自然给学生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教师通过演示质疑,在关键处激思,把学生的思维引向了。

三、用比较的方法激发学生思维

根据神经系统的对称规律,两种性质不同或类似的对象同时或先后出现,由于大脑皮层的相互诱导规律,可以提高感知效果,增强思维的兴趣。因此,在数学教学中,也要善于运用比较的方法,帮助学生分清知识的联系和区别,以便加深对知识的思考、理解和记忆。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分类”时,先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的6个任意三角形(既不是等腰三角形,也不是等边三角形),并测量每个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运用表格的形式进行记录,然后让学生进行观察对比,并说说想怎样把这些三角形进行分类。看每个三角形的三个角各是什么角,把具有共同特征角的三角形归为一类,看能分几类,然后总结出三类三角形的相同点(都有两个锐角)和不同点(另一个角分别是锐角、直角、钝角)。这样进行观察比较,学生边看边比较边想,很快掌握了三角形的不同种类及其特点。

四、抓出错误根源激发学生思维

学生在做题过程中常常出现一些错误,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纠正错误、认识错源,以便畅通正确的思路。如在教学“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时,学生在了解了“在乘法算式中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几倍,积也跟着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和“在除法算式中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这两个规律后,教师借机让学生思考:“如果一个因数乘以5,要使积不变,另一个因数应怎么样?”学生受商不变的规律影响,回答应该也乘以5。教师接着追问:“为什么?”学生在思考这个“为什么”的时候,将两个规律同时进行了回顾和对比,从而对这两个规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也能灵活地运用这两个规律。

篇9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成为新课程改革中教师的主要任务。要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就必须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训练,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一、创新教学的主要特征

1.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题是学生进行思考的首要条件,因此,要想让学生学会学习,教师必须为学生创设一个适宜学生思考和探究的情境,通过一定的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进行富有挑战性的数学学习。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设置不同层次的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发现问题、大胆质疑。然后帮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动手实践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发散性思维,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2.以开放性的课堂教学带动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新课程改革理念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只局限于教材,而是要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恰当地选择教学内容,注重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联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无处不在,加强课内外的结合。另外,教师还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学会合作、主动探究,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同时,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给每一个学生可以自主探究的时间和机会。教师要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以宽松、民主、开放的课堂教学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多样化思维。

二、创新教学要从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做起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离不开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除了国家改革政策和学校的大力支持外,工作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更需要积极主动地投身到创新教学改革的探索中,通过教学实践锻炼自己的教学能力,互相交流改革的先进经验,形成自己的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1.全新的学习观

素质教育中出现了一种全新的学习观,那就是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就小学数学教育而言,学习就是学生自主探究、进行数学实践的过程,这种学习观特别强调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用建构主义思想来表达,数学学习就是学生与教材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教材如果没有学生去解读,那它就是没有生命力的,只有学生的学才能激活教材,而通过对教材的理解和学习,学生才能掌握数学知识,提高数学技能,促进全面发展。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通过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来理解和学习教材中的内容,并且把这些内容形成自己的一个新的概念就是知识建构的过程。

2.全新的教学观

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中,教学过程就是教师讲、学生听的过程,随着时代的发展,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师对什么是教学又有了新的不同的体会。在现代教育思想中,教学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学成为了教师的教c学生的学双边互动的过程。用八个字概括就是:“师生互动,全面发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互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师生与教材之间的互动。在这两方面的互动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是在不断发展提高的。这种新的教学观念使教师的角色定位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3.全新的教材观

数学教材随着新课程改革也在进行着不断地改版,但是什么是教材,教材是用来干什么的这两个问题一直都是教育界在讨论的主要问题。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材是进行课堂教学的唯一依据,教材就是“圣经”,只要教师在课堂上围绕教材来进行教学就一定是没错的。而在新课程改革理念中,教材不是唯一的标准,教师不用完全拘泥于教材,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选择性地运用教材,秉承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原则,恰当地设计各项教学活动。

4.全新的教师观

现代教育认为教师是要和新课程一同成长的。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教师要重新审视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不断学习提高自己,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做一名研究型、学者型的新时代的优秀教师。传统教学中,教师是整个教学活动的管理者、讲授者,而在新课程改革中,学生才是学习的真正主人,教学工作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目标,教师由管理者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真诚与学生合作交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

三、在小学数学中创新教学的基本方法

1.创设适宜的情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主动学习的源动力。学生是否能积极主动地进行思维活动,主要取决于他们是否对学习内容具有足够的兴趣。因此,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实施创新教学的关键。情境教学就是很有效的一种教学方式。教师可以从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入手引入主题,引导学生围绕学习内容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而后根据这些问题的提示,激活学生的思维。学生自主提出问题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打开学生思维的闸门。然后,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教师可以将新旧知识进行连接,让学生将新知识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中,使数学新旧知识相互融合。

2.开展有效的数学探究活动

教师作为教学内容的加工者,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思维发展的规律,并且相信学生的认知潜能。除了要重视对教学情境的创设之外,教师还应该积极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对于一些难度较小的问题,教师可以减少铺垫,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来发现并掌握这些知识,构建数学知识结构。对于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制造学生的认知冲突,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进行猜想和论证,并最终化难为简,深化知识。教师在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性,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及时点拨、启发,使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求异性思维得到积极的发展,形成多样思维。

3.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归纳

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在经过一系列的自主、合作、探究之后,总结归纳的环节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引导性的问题,让学生将课堂所学进行思考和整理,真正掌握所学知识,强化重难点,完善自己的数学知识结构。课堂练习是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的重要手段,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积极地思考与练习,在进一步深化、理解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启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要鼓励学生发展开放性思维,学会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并且学会与人交流,在反复强化训练中,让这些新知识真正成为学生数学知识体系中的一部分,完成课堂教学,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总之,创新能力是现代社会人才必须具备的能力,小学数学教学一定要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这就需要广大教师改进自己的数学教学工作,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学。要想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理解创新教学的特征,转变自己的教育观念,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在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篇10

中图分类号:G807.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5)12(b)-0007-02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得到了普遍提高,人们对于生活的要求也从之前的温饱需要上升到质量的追求。而在生活追求的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当属有一个强健的体魄,从而为满足人们对于品质生活的向往而打好基础、做好准备。作为未来社会接班人的大学生,对于身体更应当予以重视,通过相应的活动与锻炼达到提高身体素质的要求。武术则能够很好的满足学生的此种需要,并能够让学生通过对武术的学习了解中国古老文明,对中国的文化精髓予以充分认识。因此,可以说大学武术课程的开展无论从学生的身体层面,还是从学生的精神层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在课堂教学中寻找最优的教学方式,运用最好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对于武术一方面能够充分掌握其技巧,另一方面能够了解其文化内涵应当成为教师所关注的重点。

1大学武术课程开设的重要性

大学进行武术课程的开展对于学生的成长和教学,以及终身体育的思想建设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其不仅能够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的身体强健,同时还有助于学生各项素质的提升,对于学生性格、个性、品格的养成具有重要的影响。

1.1强健学生体魄

正所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是学生未来进行工作和生活的基础,学生只有获得良好的身体素质和条件,才能为自己未来的生活创造更好的条件,才能在发展中实现自己的梦想与理想。而武术正是符合此需求的运动之一。无数有助于人们关节、筋骨、经脉的活动和调节,在进行武术的学习和练习中能够调节人的阴阳平衡,调节气血,对于一些慢性病的治疗具有很好的疗效,对于人们精神面貌能够起到很好的改善作用。将其纳入到大学教学中,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武术的精髓,对于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具有很好的帮助作用。

1.2有助于学生自我保护

强身健体应当说是武术所表现出来的最基本的作用,其还具有一定的自我保护和防卫的功能,能够让习武之人获得不同于其他体育锻炼的保护作用。武术精髓博大精深,其不仅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与体育运动相同的运动效果,同时,武术中所孕育的攻、守、防的精神和动作,能够让学生从中了解到防卫的本质,其所具有的格斗性质,也让其与其他体育锻炼相区别。教师在武术教学中可以将安全知识与教学工作同时开展,对于学生防卫意识的提升大有裨益。

1.3陶冶性情,锻炼意志

武术本身具有一定的艺术特性,其一招一式都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同时,武术所具有快慢结合的节奏都让其展现了极高的魅力。大学武术课程的开展能够让学生领悟到其中的奥秘和神奇,能够让学生通过武术的学习深入探测到其中的美感与协调,陶冶学生的情操,让学生对于精神境界的提升有所认识,形成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和谐美。同时,学生通过武术的学习能够锻炼其坚定的意志品质,武术中所蕴含的坚定不移、坚韧不拔的精神都是学生所应当具备的重要的品德内容和意志需要,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2大学武术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

各高校对于武术的教学工作已经开展起来,并在工作之中进行探索和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必须看到,其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对于大学武术课程的开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只有对问题进行研究和解决,才能让大学武术教学获得更加长久、良好的发展。

2.1教学条件简陋

当前一部分学校已经对武术有所引进,并在课程设置中对其进行了安排。但是,高校对于武术教学的开展并没有引起高度重视,很多是因为迫于教学的压力而开展,在对教学条件的配备方面并不充分,让很多独具特色的武术技能无法开展,让学生对于武术的学习只能流于形式或者学习到的内容仅仅是皮毛。武术的教学条件相比较其他体育项目来说则是少之又少,不利于武术教学的开展。

2.2教师专业性缺乏

大多学校对于武术教学还处于摸索和探索的阶段,对于无数教师的聘任方面还说没有给予关注,造成很多教师都是由体育教师担任。体育教师的不专业性一方面让学生学习到的武术动作不准确、不规范,另一方面也让学生对于武术的学习降低了学习兴趣。严重的情况下,不专业的动作还会对学生造成一定的损失,不仅不利于学生身体素质的培养,甚至还会起到反作用。

2.3教学内容陈旧

当前大学对于武术的教学工作只有套路、散打两种运动方式,在教学内容上来说比较陈旧,没有进行创新和革新。这就造成很多学生对于所学习的内容感觉到单调、乏味,对于教材内容有所不满,兴趣也因此而产生下滑。加上一些外来运动的引入,比如散打、格斗等攻击性较强的项目,也让学生对于武术的“慢运动”产生了一定的排斥。教师在进行教学内容创新方面还需要进行一定精力的投入。

2.4教学课程设置不尽合理

目前,大学对于武术课程的设置还存在一定的缺陷,没有形成系统性。大学对于武术课程的安排主要是为了满足教学的需要,在有限的课时内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这就让很多教学课程的安排具有了一定的“功利性”,对于学生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制约作用,对于学生的实际情况缺少了解,没有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并且,大学教师为了更快的完成教学任务和目标,在进行课程设置方面对于相应的技术指导安排较少,这让很多有问题的学生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问题解决办法,不利于学生武术水平的提高。

3提高大学武术教学质量的策略

3.1改善教学条件

大学院校要想提高武术教学质量,则需要对教学条件进行改善,让学生享受到高标准的教学环境,从而让学生对于武术的学习兴趣加强。首先,院校要对武术所需要的设备进行调查研究,了解在武术学习中所需要的设备包括哪些,并根据学生学习的需要进行甄别选择。比如枪、棍、刀、剑、矛、盾,应当被院校采购部门所熟悉、熟知。其次,院校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场地的改造,给学生配备最适于武术学习的场地,让很多具有特色的武术技能得以进行教学和开展。第三,院校领导层要对武术教学引起重视,只有加强人的重视,才能让武术得以传承和发展。同时,通过校级领导的重视引起教师对武术教学的重视,从主观到可观各个方面为学生武术的学习创造一个好的环境和条件。

3.2加强师资力量

教师的教学能力对于学生武术技能的加强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影响。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能够有效改善学生的武术学习质量。首先,院校要加大对武术教学质量提高的宣传,让教师从意识上对教学质量提高的必要性和必须性引起高度重视。比如,可以通过让教师参与到宣传活动或者参与专家培训等了解前沿的教学理论,熟知教学的需要,对教学形成正确认识。其次,教师要对自身有所要求,在教学之余对自身的专业知识进行提高,对教学方面的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和提升,以满足学生武术教学的需求。第三,教师要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了解学生的想法和兴趣,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进行教学,提高学生对武术学习的兴致。

3.3更新教学内容

当前,武术趋向于多样化的形式,大学武术教学也应当顺应此种形式,丰富教学内容,让所教学的内容与社会武术相契合。首先,教师要对学生的情况进行了解,根据不同学生的身体条件和素质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其次,在进行武术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体育观、价值观,将道德培养融入到武术教学中。第三,教师要了解当前武术的发展和进步,对新型的武术形式和内容,以及相应的技法有所了解并掌握。第四,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实践培养,并进行趣味教学,提高学生的武术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思想。

3.4优化课程教学设置

大学武术教学的课程设置应当进行相应的改革和创新,让学生获得更加系统的武术学习,获得从理论到实践全方位的教学。首先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备案设计,对所要传授的理论进行系统性规划。其次,教师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运用比赛、活动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武术的趣味性,让学生更加主动的投入到武术的学习中。第三,教师要制定相应的、更加合理的考核制度,让学生从理论和技术两方面对武术予以掌握。第三,要对学生的武术技能进行针对性的指导,提高学生武术技艺。

4结语

大学武术教学对于学生身体素质和思想提升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甚至会对学生的一生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教师和院校要对大学武术教学引起高度重视,通过各种方式方法提高武术教学质量,让学生从武术的学习中获得源源不断的力量,为其未来更好的发展做好准备与积淀。

参考文献

[1]盛燕茶.高校武术课程教学中实施研究型教学的可行性分析[J].搏击:武术科学,2015(7):57-59.

[2]原文庆.太原市初中体育课武术教学现状调查与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2015(8):66-69.

[3]郭城,陈思羽.长春市普通高中武术课程教学现状调查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2015(8):72-74,80.

[4]姜莹.浅析大学武术课程有效教学途径[J].才智,2015(23):56,58.

[5]李春发.高校武术教育国际化文献回顾[J].搏击:武术科学,2015(9):9-13.

篇11

一、引言

在原有基础上进行革新,或是把以前没有出现过的创造出来即为创新。在教学期间,信息技术教学人员必须要努力将学生创新潜能开发出来,对学生创新性思维进行培养,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努力提升创新能力,从而达到强化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效果的目的。

二、分析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遇到的障碍

首先,课前准备不充裕。课堂教学效果同教师的备课质量有着密切联系,只有充分备课,才可以把教学质量提升。因为很多教学人员不够重视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课前准备过于简单,造成课堂讲解时效率不佳,在这种情况下,学生难以掌握整个知识体系。其次,课堂管理效果不佳。良好的课堂秩序是教师进行高效教学的前提,只有这样,学生才可以高效率的吸收与消化知识,因此,每个教师都需要努力维持好课堂秩序。

三、创新小学信息技术学科的有效对策分析

创新是求得发展的秘钥,科学需要创新、医疗需要创新,而教育教学也更离不开创新。文章以小学信息技术学科创新的相关内容进行了探究:

1.教学内容的创新

兴趣能够激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如果教学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时兴趣不足,这样就难以更好地进行教学和学习。为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就必须要创新教学内容,努力向课堂中融入一些学生生活中常见的信息内容。案例分析:在对文字处理的相关内容进行讲解时,可以通过国家Wps展开教学,引导学生应用国有产品去学习。在讲授制作表格的内容时,不但要讲解Word制表,还要讲解如何用Wps制表,由于Wps界面较为清晰、漂亮,还有独一无二的辅助效果,从而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2.打造宽松自由的氛围,激起学生创新

热情某教师在讲解“画图程序”一节时,没有让学生依据教材上的例题步骤照搬模仿,而是引导学生紧扣主题,按照自己所掌握的理论知识与技巧,自主创新,自由发挥,将宽松、自由的氛围为学生营造出来,丰富他们的思维空间。比如,在对“椭圆工具应用”进行教学时,引导学生大胆想象,然后引导他们把生活中的椭圆形物体画出来。在创作时,学生通过头脑中的表象,放飞自己的想象,大胆地去创新,努力再创作。有画气球的、有画橄榄球的、有画鸡蛋的等等,同书本上所给出的几个有限图形相比,学生们自己创作的作品会更加有趣。最后教师在讲台前展示了同学们的作品。再回顾一下这节课,我通过在绘制美丽的图画中融入信息技术操作技能,确保学生在美中学习新的技能,使学生在兴趣、想象中实现了能力的创新。

3.科学设疑,努力创新

“疑问”是事物创新的源头。因此,在信息技术科学课程设计时,教师一定要科学设疑,启发同学们从难疑点中思考处理问题的途径与方法,而且,把更多地创造空间为学生留设出来,带着学生通过多种策略去处理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学习,从而不断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案例分析:某教师在讲解Powerpoint软件超级链接内容时,教师先把一个小测试游戏制作了出来。在课堂上先安排学生做这个游戏。如果学生回答错误,会出现“答案错误”再来一次的提示语,若是学生答对了,会出现“答对了”你真厉害的提示语。在玩过一次游戏后,老师将问题抛给学生:大家知道是怎么制作出这个游戏的吗?这与我们这节课所要讲解的内容有关:超链接。然后,引导学生学习这方面内容的兴趣,设疑在其中发挥了不可代替的作用。在对本课知识点进行掌握以后,老师再次抛出问题:还有其他制作方法吗,大家还可以把一个相似的游戏制作出来吗?此时,又充分的调动起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源源不断的涌出了创作潮流,提升了小学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质量。

4.大胆实践,积极创新

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离不开实践,在教学中,需要大胆应用,从实践入手,多练精讲。实践操作,是激发学生创新思想与能力的关键所在。所以,我们要为学生提供更多上机操作的时间与机会,展开有效果、有目标的操作,防治搞“无机教学”“纸上谈兵”的错误做法,通过实践创新,使学生切实感受到这门课程带给他们的快乐。例如,引导学生用画图软件画房子时,老师先通过多媒体软件把几何图形搭建的小房子演示给了学生,之后抛出问题,由哪些图形共同组成了这个房子,在我们的生活中,大家还看过什么形状的房子。此时,学生就可以把生活中所见过的房子形状一一列举出来,为调动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内容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信息技术学科与其他学科不同,在学习这门学科时,要求学生有相应的动手操作能力,在实践操作中理解理论知识,这样对老师所讲解的内容才可以更好地进行消化与掌握。尤其在新课程标准下,绝对不可以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展开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需要借助传统教学模式,从而引入一些新的理念,然后与本身情况相结合进行创新。

参考文献:

[1]林玲玲.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学生管理,2011(07):566-567.

篇12

一、从生活经验入手,创设情境调动课堂气氛

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是有密切联系的,新教材中也给出了许多例子,教师要尽量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或生活经验入手引出学习内容,这样学生乐于接受。也可以让学生例举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小学生有着好奇心、疑问心、爱美心强和活泼好动的特点。数学教师要从这些方面多去思考,充分地发挥小学生非智力因素在学习中的作用,在课堂中创设出学与“玩”融为一体的教学方法,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例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一课时,我运用事先准备好的漂亮的图片创设情境,讲故事引入:夏季的一天,一只小蜻蜓在草地上飞来飞去捉蚊子,忽然飞来了一只美丽的小蝴蝶,绕着小蜻蜓飞来飞去,小蜻蜓生气了,小蝴蝶却笑着说它们是一家人,小蜻蜓不相信,小蝴蝶带着小蜻蜓去找它们家族的成员,它们找到了树叶,小蝴蝶说在图形王国里它们三个是一家人。同学们,为什么小蝴蝶要这样说呢?这样引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兴趣浓厚,注意力集中,主动去探究对称图形的共同特征。

二、动手实践让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根据费赖登塔尔的观点,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精神。小学生年龄小,抽象思维能力弱,教师应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和创造各种图形或物体,调动各种感观参与实践,同时教给学生操作方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测量、拼摆、画图、实验等操作实践,激发思维去思考,从中自我发现数学知识,掌握数学知识。让学生动手实践,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三角形的认识”是一节比较枯燥的概念课,我让学生用彩色塑料条围成三角形,并投影到银幕上。通过观察,学生很快发现图1和图2是用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图3虽用了三条线段,但首尾不相交,所以不是三角形。定义从直观的观察之中升华出来了:“用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了理性认识。加强操作活动,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不仅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顺应他们好奇、好动的特点,而且能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帮助他们学习数学知识,从而培养他们的创造精神。

三、实行民主教学,构建轻松和谐的师生双边活动

在课堂上,师生的双边活动轻松和谐,师生们展示的是真实的自我。课堂上针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同学们时而窃窃私语,时而小声讨论,时而高声辩论。同学们争相发言,有的居高临下,提纲挈领;有的引经据典,细致缜密。针对同学们独具个性的发言,老师不时点头赞许,对表达能力较差的学生,老师则以信任鼓励的目光和话语激活学生的思维。学生自然敢于讲真话、讲实话,个性得到充分地张扬。如教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分类一课时,在教学生明确什么是分类知识之后,我有意识地放手让学生主动实践,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将30多支不同颜色、不同长短、带有或者不带有橡皮头的铅笔打乱放在一起,让学生去分类,看谁分得合理。同学们争先恐后抢着去分类:有按颜色分类的;有按长短分类的;有按带有或者不带有橡皮头分类的;也有胡乱分的。再找学生说明这样分的理由,对讲不清理由的学生予以指导,让学生在自主活动中,自主学习、主动实践。教师还注意学生的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抱有一种想学、乐学、会学的态度。

四、帮学生建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如我班一位女生,数学基础差,学习态度不明确,很要面子,别人帮助她学习她还不愿意,认为很没面子。问她懂了吗,都是说懂的,作业往往又是错的,看得出做作业时很急躁。我从写字开始,要求她把字写端正,允许作业少做,要求做一题对一题,不会做的重新做,做对了继续,让她认识到她也能做对,慢慢地树立学习的信心,发现优点及时大力地表扬,使她尝到成功的喜悦,并且认识到学习需要脚踏实地一步一步来,不能有任何虚假的行为。渐渐地,她对数学有些信心了,字写端正了,成绩也提高了。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