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05 09:26:14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远程教育的学习方式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技术的发展以及学习者对高质量教育的需求带来了开放与远程学习的飞速发展,同时推动了全球范围内的远程开放学习的文化的不断演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战略规划助理总干事Hans d'Orville博士在其题为“全球框架下远程开放学习的文化演进”的主题报告中指出,过去的几十年,在移动技术的广泛应用、在线社交网络的飞速发展以及互联网一代的成长过程中,互联网已经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包括教育的发展。与此同时,世界范围内对于高质量教育的需求与日俱增,使得教育和技术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了开放与远程学习文化的爆发。这种新型的学习文化不仅转变了人们对于学习和知识传送、知识扩散以及知识产品的认识,同时还改变了人们对基于数字、技术的社会交互的看法。在报告中,Hans d'Orville博士以当前最热门、发展最迅速的MOOCs为例来说明传统远程教育面临的巨大冲击。他认为,虽然MOOCs还处于起步阶段,但相比其它远程学习形式,MOOCs具有更强的可获得性,同时也为教育的创新和改革提供了巨大的空间。
在该主题的平行会议报告中,研究者们对开放与远程学习文化的探讨涉及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宏观方面,文化的内涵和构建途径是关注的焦点。来自珠海广播电视大学的研究者认为学习型社会、教育公平是远程教育的核心精神文化,并就此展开论述。[1]天津广播电视大学的常万新等人则从文化转型的角度,通过历史研究、对比研究和逻辑分析提出了中国构建开放大学文化的三种途径。[2]施蕾芬等人将远程教育的文化定位为校园文化,强调通过技术手段促进交互,建立虚拟的校园文化。[3]微观层面的研究则强调技术对远程教育参与者产生的影响。例如Jane-Frances Agbu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讨论ICT技术为学习者、教师带来的压力,其研究认为,参与远程学习的学习者、教师相对于传统教育中的学习者、教师感受到了更大的来自ICT技术的压力。[4]而Charlene Du Toit Brits探讨了语言学习的远程教育项目中技术对学习者的影响。[5]
该主题下宏观层面的研究多结合全球发展态势及各国的社会、经济和文化背景,可以看出远程教育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相关的研究,尤其是宏观层面的研究应该充分考虑这个特点。另外,本次大会该主题下微观层面的研究虽然较少,但让人耳目一新,提出了新的着眼点和问题的切入角度,是未来可以继续探讨的方向。中国的远程教育正处在转型关键期,有关文化层面的研究尤显重要,多角度、多层面的文化主题的研究将成为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
开放与远程学习的质量
ODL的质量是本次大会的重要议题之一。南非大学远程开放教育研究所所长Mpine Makoe教授在其主题报告“建立适应发展中国家的远程开放教育监管框架”中提出,质量保障工作不仅是对学生的承诺,更是提高实践质量的有效手段。她以南非几所主要的开放大学为例,从办学目标、监管框架等多个方面对质量保障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她认为人们在理解远程开放教育的质量时往往容易受到传统高等教育的影响;但传统教育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而在远程开放学习中,由于学习者与教师处在不同的时空中,在媒体、技术支持下的学习更加关注学习者个体,因此对于远程教育的质量应该有不同于传统高等教育的认识。Mpine Makoe教授还分享了南非远程教育协会与南非国家远程教育委员会共同制定的质量指标,非洲远程教育委员会制定的质量保障和评价工具等质量保障的框架。“中国国家开放大学校长杨志坚在“中国远程开放教育的新战略与新发展”的主题演讲中基于对中国远程教育发展历程的分析,提出构建质量标准并做好质量保障工作是国家开放大学未来建设的重要目标。
在平行会议的交流中,集中呈现的是案例研究,如关于我国江苏广播电视大学[6]、博茨瓦纳的远程开放学习学院[7]、尼日利亚教师学院提供的远程教育项目[8]等的研究。质量要素是研究者们关注的焦点。研究者们通过对教师、学生、机构管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探讨质量保障框架、标准、指标中应该包含的要素。来自江苏电大的研究者探讨了各质量要素对学生远程开放学习满意度的影响,认为课程开发、学习支持、教学和学习过程等六个维度对教师、学习者的满意度均有影响。[9] Johanna Bs Pantow 等人通过利用已有的评价指标对研究对象提供的远程教育项目进行评估,并以此为基础分析了远程教育和传统教育的差异。[10]
研究显示,远程开放学习的质量依然是一个重要而棘手的课题。相当数量的研究采用案例研究的形式,对国内外远程开放教育机构进行调查。调查的过程中充分使用了问卷调查、访谈等研究方法。研究的具体内容涵盖质量的含义、要素、指标、框架以及远程开放学习质量保证的现状等多个方面。其中对于质量框架、要素的研究是国内外研究者们关注的重点。在质量要素的研究中,教师的视角、学生的视角、机构的视角均得到了一定的关注。如何基于不同的实践背景建立适合的质量保证框架,如何基于质量保证框架落实质量保证工作,可能是未来研究者们持续关注的焦点。
开放与远程学习的教育技术
技术在推动和引导教育发展中的作用一直是各国研究人员和实践人员关注的热点,在本次大会上,汇报人纷纷以开放远程教育(ODE)为背景,介绍了技术在促进开放远程学习中的作用。其中,大批来自一线实践机构的研究者成为本次大会的亮点。我国的国家开放大学、福建广播电视大学、云南开放大学、浙江广播电视大学和加拿大、美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以及非洲国家相关机构的人员从一线实践出发,详细介绍了应用ICT促进开放教育实践的案例,并就实践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讨论。
其中,移动学习和基于“云”的技术支撑模式仍然是ODL领域关注的热点。来自加拿大阿萨巴斯卡大学的Ally教授介绍了卡塔尔利用移动学习进行创新性工作场所培训的案例。移动学习为新型的工作场所培训提供了更加灵活、便利的培训方式。研究结果表明80%的学习者认为移动学习提供了更加灵活的学习方式;60%的人同意、40%的人强烈同意使用移动技术来学习是一个很享受的过程;80%的人愿意再次接受使用移动技术进行学习的培训。Ally教授还提到了移动技术在未来工作场所的可能的应用。移动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灵活而便利的学习方式,在 ODE中的应用领域中一直备受关注,而Ally教授给出的移动学习在工作场所中培训的应用案例,无疑将移动学习的领域更加拓宽,这将启发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ODE以及移动学习在未来学习领域中的作用和对学习方式的变革。[11]
ICT的发展同样引起了开放教育机构在组织架构方面的调整,来自南非的Narend Baijnath教授介绍了南非大学在向开放远程在线学学迈进中所进行的一系列调整,包括管理计划、策略实施、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12]此外,在ODE背景下对教师的职责的重新定位以及教师的培训也引起了研究者们的高度关注,如Natalia Tikhomirova[13]、Dina Thaib[14]的研究等。国家开放大学介绍了在远程开放教育领域的探索成果,探讨基于“云”的技术支撑模式及“六网融通”的教学模式。显然,信息技术及其应用的不断快速发展对开放与远程教育及相关机构未来发展的影响将是重要的研究课题。
开放教育资源(OER)
在本次ICDE大会上,来自世界各地的研究者围绕这一话题的对话主要是对大量开放教育资源的项目和案例的分享与交流,讨论的核心主题是开放教育资源的建设、共享与使用。
首先,独立开发共享的教育资源方面,在开放教育资源运动的影响下,各个国家和地区纷纷启动建立开放教育资源的项目。如:在肯尼亚,为实现混合式学习、促进终生学习,肯尼亚政府建立了 “云大学”并大规模开发可循环使用的在线课程;[15]在马拉西亚,宏愿开放大学(Wawasan Open University,WOU)设计开发了大量适合于远程开放教育环境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并鼓励所有使用者对这些资源进行再利用、复制、改编、重新分享等。[16]此外,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印度、坦桑尼亚、中国、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也都加入了设计开发开放教育资源的队伍。[17][18][19][20][21][22]其次,开放教育资源的关键在于共享,这方面的发展主要体现为协作联盟的建立。来自坦桑尼亚国家开放大学的Tolly S. A. Mbwette教授介绍了美国顶尖大学相互合作建立起的网络学习平台,包括Coursera、Udacity、edX三大课程提供商,在线提供免费课程,给更多学生提供了系统学习的可能。资源建设与共享的最终目的是利用,许多高校和教育机构致力于开放教育资源本土化。除了开放的内容资源外,部分高校和教育机构也在积极地引进开源教育软件工具,如将包括Sakai、Moodle在内的较著名的20余项教育类开放源代码项目等分批分步骤展开系统的本土化、推广应用等工作。
在开放教育资源运动蓬勃发展、席卷全球的同时,研究者们普遍认为开放教育资源的发展和使用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面临许多挑战,包括:仍有很多国家和地区无法使用开放教育资源;重复建设现象严重;知识的迅速更新大大限制了开放教育资源的使用周期;没有制定统一开发、使用开放教育资源的协议和标准。看来,未来应在建立统一的开发、使用开放教育资源的标准和协议、实现最终的免费共享、探索合作共建的新模式以及提高开放教育资源等方面继续进行深入探索。
开放与远程学习的支持服务
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OOCs)的迅速发展显示,远程开放学习已经成为一种“新常态”。[23]在这种情况下,远程学习支持服务再次成为远程教育研究者和实践者关注的焦点。
以“远程开放学习(ODL)的支持服务”为主题的平行会议共吸引了46位来自世界各地的学者,他们分别从不同角度对远程开放学习支持服务进行讨论,主要聚焦于三个方面。第一,技术在学习支持服务中的作用。例如来自阿萨巴斯卡大学的Terry Anderson指出技术的发展能够为学习支持服务提供更优化的解决方案,在其构建的名为“Elgg”的学习环境中使用了众多基于Web2.0的学习环境支持工具,例如blog、wiki等,学习者和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工具。[24]第二,分析远程学习者辍学原因,并采取措施促进学习者维持率。在郭淑婷等人的研究中,研究者首先采取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调查学习者辍学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降低学习者辍学率的措施。[25]第三,引导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来自国内的研究者们认为高质量的学习引导是提升学习支持服务质量的关键因素,如国家开放大学和天津广播电视大学建立的虚拟教师团队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引导学生的学习过程。[26][27]这显然是针对远程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不强的弱势,探索采取有效措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从交流情况看,在取得丰硕成果的同时,现有研究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主要体现在研究方法的局限性和研究结论推广性不足等方面。相比之下,海外研究者注重实证研究,多采用问卷调查法、实验法,而国内研究者多是通过分析实践经验得出研究结论,在严谨性上有待加强。同时由于客观环境的限制,国际范围的很多研究结论不一定适用于国内。同时由于国内研究多数是从本教育机构的实践经验入手得出的结论,是否适用于其他教育机构也有待进一步验证。本场主持人新西兰梅西大学的Mark Brown教授认为,远程开放学习支持服务未来研究主要有五个方面的趋势:通过分析远程学习者的需求变化,论证远程开放教学学习支持服务的合理性;提高学生的维持率;指导学生进行职业选择;重视技术在学习支持服务中的作用:可能性和局限性;总结远程开放学习教育机构在学习支持服务方面取得的成就及获得的相关经验。
创造性的、开放的、灵活学习的
监管环境与战略
技术推动下的开放教育发展日新月异,基于ODE背景下的开放、灵活、创造性的开放教育研究和实践发展也备受关注。当前,MOOCs、联通主义、数据挖掘等核心词汇是ODE领域关注的热点,不同国家的研究者和实践人员也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探索。
美国东北大学的Rick Arrowood[28] 对参与“全球领导力”在线课程的36名学生进行了调查,他认为随着网络在线学习的不断发展以及远程学习者学习能力的普遍提升,部分远程学习者具备明确的学习目标、较强的学习动机、熟练的在线操作技能以及明确的学习预期。对于这样一类新型在线学习者,其在线课程设计方式和评价方式也将发生巨大改变,这为我们设计与开发网络在线课程提出了新的挑战。联通主义背景下学习的交互行为发生了深刻变化。王志军[29]对联通主义背景下学习者的交互行为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基于认知参与度的联通主义学习的交互分层模型,包括操作交互、寻径交互、意会交互、创新交互四个层次,这四层交互模型对于丰富联通主义下学生的交互行为有重要意义。同伴互评是大规模在线学习的特点之一,王琴[30]对基于网络的跨文化同伴反馈进行了对比分析,以广州大学英语专业二年级和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二年级的学生(英语为母语)为比较对象,分析两者在同伴互评区域(commenting area)、评论性质(commenting nature)和评论种类(commenting type)方面的差异,同时也提出了同伴互评的课程设计策略,这对于丰富开放远程学习的课程设计和开发方法有重要意义。数据挖掘通过观察和分析学生的在线学习行为,揭示内在的学习规律。来自中国人民大学的孙新采用数据挖掘的技术确定学习过程中的辍学者、低效学习者以及高效学习者的关键特征,并最终建立了沉淀学习者诊断指标系统和学习状态诊断系统。[31]
与此同时,技术促进下ODE的发展同样引起了研究者在学校、机构等层面的思考和调整,其中突出表现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如巴基斯坦、孟加拉国等。上海开放大学的王晓楠[32]对中国开放大学的核心竞争力进行研究得出,开放大学的核心竞争力包括了文化、机构治理、资源整合、社会服务等多个要素,而系统的建立和运行决定着未来开放大学是否能够获取竞争优势和最终胜利。
辅助学习(残疾人教育)
本次大会增设了辅助学习主题,该主题平行会议集中探讨了残疾远程学习者的学习特征、中国残疾人远程教育的现状、中国残疾人远程教育的政策和国外残疾人远程教育的实践经验等。
国家开放大学残疾人教育学院于2004年挂牌成立(时为中央电大残疾人教育学院),通过与全国残联方面合作,整合全国电大系统的教育资源和全国残联系统的网络优势和政策优势,将残疾人教育同残疾人福利事业与就业相结合,在相关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支持下,主要依托地方电大或由地方电大和当地残联共同建设的教学点,运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和开放教育方式,为残疾人及残疾人工作者提供教育服务。学院和教学点在实践中积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残疾人远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及教学模式、管理模式和运作机制,建成了一批适应残疾人学习需求,包括残疾人终身学习需求的课程、专业,在课程教学资源、学习支持服务等方面形成了比较鲜明的特色,不仅使电大残疾人教育有了良好的开端,也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为残疾人教育的持续稳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目前,国家开放大学残疾人教育学院在全国先后建立了30多个地方学院、教学中心。
此次会议上,来自武汉广播电视大学的研究者介绍了与残联联合办学的经验,认为残疾人远程教育有五个发展方向:创新机制,加大投入,改善残疾人学习生态环境;更新概念,改善实践,探索为残疾人士提供学习支持的工作模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创建一个为残疾人士提供辅助学习服务的专业团队;专注于发展,加强残疾人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建设;致力于扩大残疾人远程教育产生社会效应。[33]天津广播电视大学的徐超通过大范围问卷调查,提出了残疾学生就业的四大影响因素,包括临时就业的问题、健康状况、当地支持手段与企业分布状况、残疾人的专业技能的缺失。[34]此外,美国的Bob Barret从课堂教学角度,提出了一些专门针对残疾学生的教学策略,如根据身体状况安排座位,避免直接谈及其身体残疾,根据不同的残疾类型提供不同形式的教学材料等等。[35]
开展残疾人教育是远程开放教育核心价值的重要体现。当前,残疾人远程教育还需要从国家层面上得到包括政策与资金在内的支持;教师专业培训需要进一步加强;远程学习特殊群体的学习特征亟待深入研究;开展残疾人教育的运行机制与模式需要有更多的创新;适应学习需求的课程、尤其是课程体系应在实践中加大探索力度。
越来越多的学习者、教师、机构参与远程与开放学习,远程学习的形式也日益丰富。本届ICDE大会抓住实践需求,围绕全球开放、灵活的远程学习的新策略,从文化、质量、技术、服务等多个角度出发,试图深入探讨不同社会背景下、不同教学形式中的相关理念、理论和方法,这无疑会提供多角度、多层面的启示。
[参考文献]
[1] Li Ni(2013). Seeking the Spirit of the Open University of China: An Interpret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Organizational Culture[A].Proceedings of the 25th ICDE World Conference, TianJin,16-19 October 2013[C].
[2] Chang Wanxin & Chen Hongmei(2013) Strategy discussion on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a open university culture in the three-dimensional perspective[A].Proceedings of the 25th ICDE World Conference, TianJin,16-19 October 2013[C].
[3] Shi Leifen(2013).Inquiry and Response to the Development Dilemma of Campus Culture in Higher Distance Education -------The Empirical Study on Zhejiang University Distance Education[A].Proceedings of the 25th ICDE World Conference, TianJin,16-19 October 2013[C].
[4] Jane-Frances Agbu(2013) Embracing ICT Culture in Open and Distance Learning: Technology Stress and Wellbeing? [A].Proceedings of the 25th ICDE World Conference, TianJin,16-19 October 2013[C].
[5] Charlene Du Toit Brits(2013) Building a culture of distance education societies: guidelines for effective education in distance education programmes for meeting the needs of social disadvantaged groups[A].Proceedings of the 25th ICDE World Conference, TianJin,16-19 October 2013[C].
[6] Zhang Binghua(2013) A Survey of Quality Criteria and Its Influencing Elements of Open University[A].Proceedings of the 25th ICDE World Conference, TianJin,16-19 October 2013[C].
[7] Botswana(2013) Assessing the quality of higher distance education provision - Experiences from a developing country ODL institution[A].Proceedings of the 25th ICDE World Conference, TianJin,16-19 October 2013[C].
[8] Eni Eni and Esu Nsan(2013) Enhancing Quality Teacher Preparation Through Distance Learning: The case of The NCE Programme of the National Teachers’ Institute, Kaduna, Nigeria. [A].Proceedings of the 25th ICDE World Conference, TianJin,16-19 October 2013[C].
[9] Zhang Binghua(2013) A Survey of Quality Criteria and Its Influencing Elements of Open University[A].Proceedings of the 25th ICDE World Conference, TianJin,16-19 October 2013[C].
[10] Johanna Bs Pantow &Yuniati Putri Koes Hardini(2013) The Quality Control of Handling Examination in Universitas Terbuka[A].Proceedings of the 25th ICDE World Conference, TianJin,16-19 October 2013[C].
[11] Mohamed Ally and Mohammed Samaka(2013).Innovative Workplace Training in Qatar Using Mobile Learning[A].Proceedings of the 25th ICDE World Conference, TianJin,16-19 October 2013[C].
[12] Narend Baijnath(2013).Reconfiguring the Organisational Architecture of the Mega-university for the Digital Age.[A].Proceedings of the 25th ICDE World Conference, TianJin,16-19 October 2013[C].
[13] Natalia Tikhomirova and Irina Smirnova(2013).New responsibilities of a university and teachers in open and distance education[A].Proceedings of the 25th ICDE World Conference, TianJin,16-19 October 2013[C].
[14] Dina Thaib(2013).The development of the Character Education Model Through Face-to-face Tutorial for Mathematic Courses of the Primary Teacher Training Program at Universitas Terbuka[A].Proceedings of the 25th ICDE World Conference, TianJin,16-19 October 2013[C].
[15] William Jobe(2013).A Kenyan Cloud School[A].Proceedings of the 25th ICDE World Conference, TianJin,16-19 October 2013[C].
[16] Khar Thoe Ng, Suma Parahakaran, Rhea Febro, Egbert Weisheit and Tan Luck Lee(2013).Promoting sustainable living in the borderless world through blended learning platforms[A].Proceedings of the 25th ICDE World Conference, TianJin,16-19 October 2013[C].
[17] Luke Padgett(2013).Understanding open educational resource licensing in Australia[A].Proceedings of the 25th ICDE World Conference, TianJin,16-19 October 2013[C].
[18] Marsudi Wahyu Kisworo(2013).Implementing Open Source Platform for Education Quality Enhancement in Primary Education: Indonesia Experience[A].Proceedings of the 25th ICDE World Conference, TianJin,16-19 October 2013[C].
[19] Neeti Agrawal(2013).OER and Management Education in India: A Strategic Perspective[A].Proceedings of the 25th ICDE World Conference, TianJin,16-19 October 2013[C].
[20] Prof. Tolly S. A. Mbwette(2013).The Potentials of Exploitation of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MOOCs) in Open and Distance Learning (ODL ) in Africa[A].Proceedings of the 25th ICDE World Conference, TianJin,16-19 October 2013[C].
[21] Hanxiao Meng and Mu Su(2013).Learning Design Oriented Development of Distance Education Course[A].Proceedings of the 25th ICDE World Conference, TianJin,16-19 October 2013[C].
[22] Kam Cheong Li and Danny S N Wong(2013).Developing an Open Textbook System for Hong Kong: deploying OER as a practical solution to Hong Kong’s textbook problems[A].Proceedings of the 25th ICDE World Conference, TianJin,16-19 October 2013[C].
[23] Primrose Kurasha(2013).Creating new spaces for dynamic teaching and learning to foster student success in Open and Distance Learning systems[A].Proceedings of the 25th ICDE World Conference, TianJin,16-19 October 2013[C].
[24] Terry Anderson, Jon Dron, Bruno Poellhuber and Lorne Upton(2013).Beyond the Learning Management System to Support Networked Distance Education[A].Proceedings of the 25th ICDE World Conference, TianJin,16-19 October 2013[C].
[25] Shuting Guo(2013).Improving distance learner’s metacognitive capability for quality assurance in higher education[A].Proceedings of the 25th ICDE World Conference, TianJin,16-19 October 2013[C].
[26] Yueyuan Liu and Xingcai Zhang(2013).The Research of the Operation of Virtual Teaching Team Applied in Public English Course[A].Proceedings of the 25th ICDE World Conference, TianJin,16-19 October 2013[C].
[27] Yueyuan Liu and Xingcai Zhang(2013).The Research of the Operation of Virtual Teaching Team Applied in Public English Course[A].Proceedings of the 25th ICDE World Conference, TianJin,16-19 October 2013[C].
[28] Rick Arrowood, Dr. Heidi Gregory-Mina and Dr. Eva Kampits(2013).Best Practices for Engaging and Leading Multicultural, Multilingual, Techno-savvy Students in an Online Master’s Dual Degree Program[A].Proceedings of the 25th ICDE World Conference, TianJin,16-19 October 2013[C].
[29] Zhijun Wang(2013).A Conceptual Framework on Cognitive Engagement for Connectivist Learning: Interaction Principle based Connectivism[A].Proceedings of the 25th ICDE World Conference, TianJin,16-19 October 2013[C].
[30] Qin Wang(2013).A Contrastive Analysis on Web-based Intercultural Peer Feedback[A].Proceedings of the 25th ICDE World Conference, TianJin,16-19 October 2013[C].
[31] Sun Xin and Feng Xia(2013).Research on Online Learning Diagnosis Based on Data Mining[A].Proceedings of the 25th ICDE World Conference, TianJin,16-19 October 2013[C].
[32] Xiaonan Wang(2013).The Cultivating and Promoting of the China Open University core competitiveness[A].Proceedings of the 25th ICDE World Conference, TianJin,16-19 October 2013[C].
[33] Zhou Zhongyue(2013).Investigation of Wuhan City Circle Is Lack of Higher Education for The Disabled[A].Proceedings of the 25th ICDE World Conference, TianJin,16-19 October 2013[C].
[34] Chao Xu, Shunqi Yang and Fan Ping(2013).The Analysis of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 Employment Rate for Disabled Students in Distance Education[A].Proceedings of the 25th ICDE World Conference, TianJin,16-19 October 2013[C].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而新世纪需要新型的人才,善于交往,有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是取得事业成功的重要条件。因此,小学教育强化口语交际能力训练,是21世纪社会发展的需要。只有在远程教育环境下,在教学各个环境中渗透口语交际训练,才能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我在平时的教学中进行了一些点滴尝试,就此谈谈体会。
一、口语交际活动中学生的学习方式。
我采取了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使学生话不离口,出口成句、成段、成章,逐步以“不想说、不敢说、不会说”过度到“我想说、我敢说、我会说”。
首先做好口语交际训练准备,激发学生说话兴趣。引导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上好语文课,课后大量阅读课外书,摘抄好词好句,名人名言,按时写日记等。使学生具有充足的知识信息和词汇量,并用规范准确、清新优美、肺腑人心的语言感染学生,使之产生对教师的敬慕之情,增强学生对语言学习的感染。
不同年级的学生训练口语交际要求不同。如:我训练二年级学生说话时这样问:“同学们想到我家去玩吗?”“愿意!”我便把我家的话说了一遍。接着说:“同学们,我也想认识一下你们的家,请你们告诉我好吗?”这时,学生们纷纷举手,详细、准确地说出了自己的家的位置。这样,激发了学生想说、敢说、会说的欲望。
其次,上好口语交际课,提高口语训练质量。我在常规的口语训练活动中,针对不同的内容或同样的内容,我时常变换一些训练方式,激发学生的表演欲望。①听话说话。老师讲一个伸出双手帮助别人的故事。要求学生先认真听,然后说说你周围有需要帮助的人吗?你打算怎样帮助他们呢?②看图说话。图片可以事先根据教学内容让学生绘制或老师制作课件让学生观察。要求学生限时说出自己所看到的以及由此联想到那些符合这些图的情节。③跟光盘学说话。我经常利用多媒体光碟教学。如:我在教学二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六“大家都来帮帮他”口语交际课时,我先让学生看光碟,要求一边观看,一边专心听,看后指名学生把小华遇到的难题说出来。同学们都来帮他想一想,讨论一下,他应该怎样做,为仕么?这样通过看光碟,不同程度地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④命题说话。如:“夸夸家乡”,我让学生先说说你的家乡在什么地方?环境怎样?有什么特产?有什么变化?等。接着我又让学生“夸夸我们的学校”,延伸到“夸夸本班的同学”等。⑤即兴说话。针对一些热门的、敏感的话题给出学生一些题目。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得出合理的结论。还有课前三分钟演讲、电话交流、当导游、记者采访等等形式,使口语交际活动别有风味且引人入胜。
二、口语交际活动的训练环境。
抓住时机,激发学生口语交际情趣。课间我有意识地和同学们一起参加打沙包、踢毽子、跳皮筋等活动。上课后,我让学生说说课间怎么玩的,学生们便兴致勃勃、滔滔不绝地说起来。
抓住学生心理,锻炼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一天,我有意改变了发型,穿了一身新衣服走进教室,见学生都盯着我,我便顺水推舟说:“同学们盯着老师,是不是老师变了。”学生们齐声说:“是。”我接着说:“那你们说说老师今天有什么变化?老师的外貌与往常有什么不同?”学生们纷纷举手,一边端详着我,一边说。说得流畅、形象。除以上方法外,我还经常利用课文中的故事情节,设计有趣的贴近生活的情境片段、采取讨论、评比、演讲比赛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对口语交际训练的兴趣和自我表现欲望,增强信心,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07)06-0072-02
收稿日期:2006-11-02
作者简介:李秀文(1967-),女,黑龙江拜泉人,副教授,从事法学教育研究。
开放教育中的“规划学习”,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根据实际情况,通过科学预测,权衡客观学习条件和主观学习能力,提出一个自己在未来一定时期内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从而有目的有计划地自主学习。
我校结合本校和学生的实际,依照黑龙江省广播电视大学“三环互动”教学模式,于2004年春季开展了“规划学习”的课题实验以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发掘他们自我规划、自主学习、自我检测、自我控制、自我发展的潜能,提高开放教育教与学的效果,为促进学生全面、生动、自主地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一、实践成果
2006年2月,我们开始收集分析相关研究资料和数据。通过横向和纵向综合数据对比分析,显示出了规划学习课题研究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实验学生的规划学习意识和能力得到提高
1.实验学生与非实验学生规划学习意识及能力对比
上调查结果表明,非实验学生的规划学习意识普遍较差,对学习计划的种类、内容和具体要求认识模糊,制定的计划能够得到有效执行的只占少数,多数学生学习计划的制定流于形式,规划学习效果不明显。相反,实验学生普遍树立了规划学习意识,学会了自觉制定学习计划和分解学习目标的方法,能进行有针对性的自主学习;学会了根据学习计划的自我调节能力和自我检测能力,增强了随机应变、灵活管理自己的学习的能力。
2.学生学习效果、成绩对比
规划自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成绩。调查结果表明,实验学生的自主学习效果的形成性和终结性成绩均比未参加实验的学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而非实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成绩提高不明显。
3.实验学生与非实验学生网上自主学习情况对比
通过以上对比,我们发现,在教师的帮助和辅导下,实验学生不再依赖教师的面授辅导,而是主动上网选择便捷的学习方式,如网上自检自测、参加BBS讨论、网上交流与答疑和小组合作学习。实验学生在自己完成学习计划的同时,又极大地促进了互动学习和协作学习,使多媒体学习资源的效能得到了应有发挥。而非实验学生相关数据的变化则不明显。
课题组在课题研究中,始终贯彻了省广播电视大学提出的“三寓三化”的素质教育思想。通过对毕业学生的跟踪调查,我们发现,在师生共同努力下,规划学习促进了学生对人生和职业的自我设计、自我规划、自我发展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高。法律专业的王健同学通过了国家司法考试。还有的学生考取了国家公务员,实现了自己的职业理想,也为社会输送了高质量的人才。
(二)教师辅导学生规划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普遍增强
在实验前,辅导教师对指导学生规划学习感到无章可循,指导缺乏针对性,指导方法和环节不够规范。针对以上情况,课题组提出了基于自学环节的规划学习的三步骤:指导学生撰写学习计划;帮助学生执行并控制学习计划;通过形成性考核、终结性考核检查学生自学效果,督促学生完成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通过实验中规划学习三个步骤的具体落实,教师普遍提高了对学生自学环节规划学习指导的意识,能够自觉在教学辅导中按照步骤去做,从而增强了对学生有计划自主学习辅导的实际效果。
教师辅导学生规划学习情况实验前后的对比见下表:
二、理论成果
(一)丰富和发展了开放教育中教与学的模式
课题组在科学实验的基础上,探索并初步构建了自学环节的“一线两点三环互动”的规划学习模式。一线即辅导教师以学生学习计划的制定、执行、完成为教学设计和辅导的主线;两点即学生制定学习计划阶段教师要指导帮助,执行阶段教师要跟踪调节,学习计划检测阶段教师要检查督促,都体现了以实现学习目标为目的的学生自学为主、教师辅导为辅的师生互动过程;三环即规划学习与其他环节不能脱节,应将其贯穿学生的整个自学过程、导学过程和考核过程,使之相互结合,互动交融,形成独具特色的完整的规划学习实践模型。这为中央电大和黑龙江省电大开放教育教学模式的丰富和发展做出了新的贡献。
(二)提高了教师的理论研究和教学创新水平
课题组教师既是研究人员,又是课程的一线辅导教师,在实验中他们学会了反思、总结,有效地提升了教师的整体科研素质和教学创新水平。课题组取得的一些阶段性成果分别发表于省级杂志《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林区教学》、《远东高教学刊》等。“一线两点三环互功”自学环节规划学习教学模式在法律、财会、计算机等专业辅导教学中得到了普遍推广和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促进、带动了其他教学环节的教学创新。课题组还进一步研究提出了以学习计划执行为主线,教学方法辅导为核心,教学计划检查为形式的面授辅导课的实践模型。课题组成员还参加了省电视大学组织的三环互动教学示范课评比并获奖。课题研究于2006年4月成功结题并获得黑龙江省远程教育学会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
参考文献:
[1]刘尔明.现代远程教育十论[M].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2005.
[2]基更.远距离教育基础(修订版)[M].丁新,译.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6.
[3]王言根,学会学习[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一、开放教育专科学生的构成
开放教育是相对于普通高等教育的开放性大学教育, 是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伴随现代媒体技术的发展而迅速成长壮大的高等教育模式。开放教育为社会上的人提供受教育机会,学习并不受年龄、时间、地点的限制,充分满足成年人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的需求。凡具有高中或者同等学历(中专、职高、技校)的毕业生及在读学生和社会青年都可以报名上电大。经过笔者调查,目前陕西开放教育专科学生的构成如下:高中毕业生、中专生、技校生以及“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所招收的学生,大部分的学生为在职人员,他们不可能完全保证在固定的时间内来到教室进行面授学习。针对这样的教育对象,远程教育和面授教育相结合就是非常必要的。面对学生英语水平不高、基础薄弱的现状,实行英语教育的远程模式和面授模式的结合也是必要的。
二、远程英语教育的概念及其在地市和县市的发展
1.远程英语教育的概念
远程教育是指由特定的教育组织机构,综合应用一定社会时期的技术,收集、设计、开发和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建构教育环境,并基于一定社会时期的技术、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为学生提供教育服务,以及出于教学和社会化的目的进而为学生组织一些集体会议交流活动(以传统面对面方式或者以现代电子方式进行),以帮助和促进学生远程学习为目的的所有实践活动的总称。远程英语教育则是指运用现代远程教育技术,进行英语教学的活动。在所有教学活动中,教师是以教育资源的形式或学习帮促者的身份与学生保持着一种准永久性分离的状态;而学生与教育组织机构(教师)或学生与学生之间将通过建立双向或多向通信机制保持即时会话。自1999年以来,教育部批准68所普通高校学校和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展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
2.远程英语教育的手段
最早的远程教育是使用印刷品为学习工具的,包括报纸、书籍、期刊、杂志等。随着广播电视的发展,收音机、电视等传播工具成为了远程教育的主要工具。在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的背景下,现代远程教育应运而生。现代远程教育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教育方式。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通信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因特网(internet)的迅猛发展,使远程教育的手段有了质的飞跃,成为高新技术条件下的远程教育。现代远程教育是以现代远程教育手段为主,兼容面授、函授和自学等传统教学形式,多种媒体优化组合的教育方式。而新型电子产品的诞生,现代教育技术所运用的工具也是不断的更新换代,由最初的计算机的运用发展到因特网的远程开发,再到笔记本、各种各样的微型小本、PDA,发展到今天的手机学习,每一次都是大踏步的前进。
英语是世界通用语言,所以英语远程学习资源的开发是世界性的。全省电大的学生,不论是地市还是县市,既可以通过教师的远程授课、学生之间的远程讨论和师生之间的在线知识问答进行英语学习,也可以通过各国英语学习电台,如VOA、BBC、CNN等,还可以通过很多公开网站进行学习,如 China Daily、 Economist.com、Ftchiinese.com、Whitehouse.gov.cm、Yeeyan.org/、China.org.cn、China.com.cn、Webcast.info.gov.hk、Xinhuanet.com/、http://listeningexpress.com/download/、Great Speeches Collection等。
3.远程英语教育的运用与效果
目前,针对陕西电大专科学生的英语网络资源的开发还不够多,学生接受远程教育的意识不够强,公共网络学习平台没有充分利用起来。
三、面授英语教育的概念及其在地市及县市的发展
1.面授英语教育的概念
面授英语教育是由一定的教育机构统一组织的,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地点集中进行的英语学习活动。教师和学生在同一个空间里讲授和学习,并有一定的互动交流。教师可以直接检验学生的英语学习状况,并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指导、督促和提高。
2.面授英语教育的现状
近20年来,中国的英语教育取得很大的发展。教育部提出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就进行英语课程的学习,所以,目前,中国的英语学习队伍超过2亿人,异常庞大。但是英语教学却存在着各种弊端。尤其是电大专科学生的英语学习。首先,全国各地的学习条件差异很大,就陕西省内部的不同地市和县市也是如此。就陕西各地来看,西安市、延安、榆林、汉中、宝鸡等地市的办学条件相对优越一些,有自己的语音室和专业的教师队伍。而在其他县市就相对薄弱,没有语音室,教师队伍不够稳定,外聘教师很多,这就必将影响教学效果。其次,应试教育主导者英语教学。尤其是电大学生,包括本科专科在内,大部分学生从事着不同的职业,开放教育学习完全是一种取得学位的一种需要,属于函授的性质。在这种学习思维的导向下,在这种环境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态度也不够认真、严谨。只有部分在小学、初中、高中从事英语教学的人会相对认真。这种环境不利于英语教学和学习。即使是英语面授教育,也有部分学生缺席、不按时完成作业。面对这样的状况,就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来解决存在的问题,如优化资源、改革考试制度、稳定教师队伍等。
四、远程英语教育的优势与弊端
1.远程英语教育的优势
远程英语教育打破了学习者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束缚,学习者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进度来学习。对于在职人员来说,无法保证有大块的学习时间进行集中学习,远程教育可以实现零散的学习,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其次、学习资源丰富多彩,学习者可以通过远程教育资源进行听、说、读、写、译、模仿等生动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者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方式和兴趣进行学习,当然也会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第三,可以实现终身学习。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社会越来越需要综合性人才,在职人员的充电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远程学习可以保证终身制。
2.远程英语教育也有其自身的弊端
其一、国内缺乏优秀的教学资源;其二、没有行之有效的学习模式;其三,互动性不足;其四、没有对学习者的检验约束机制。
五、如何将远程英语教育与面授英语教育进行有机结合
陕西省开放教育专科学生远程英语教育与面授英语教育在地市及县市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具体表现如此下: 第一,远程英语教学的网络课程不断得到开发和利用,涌现出部分优质资源供在校专科学生使用。面授课程中,教师更加认真的完善教学大纲、教学模式、教学考核方式,使英语教学不断向前迈进。第二、电大组织部门更加注重远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如何提高专科英语教学和提高教学质量上下了很大的功夫。面授英语教师也不断进行科学研讨,对提高教学质量提出可行性的建议,如开发适合学生使用的教材、制作高质量的英语课件、进行微课制作来方便学习者的随时随地学习的需要等。目前,尽管有些偏远山区的英语教学质量不高,但是学生可以通过下载使用更多的课程资源弥补学习中的不足。
在英语远程教育不断得到开发和利用的同时,也不能忽视英语面授课的重要作用。通过教师的讲解,知识可以变的浅显易懂、易于接受。开放教育专科学生的英语基础普遍较薄弱,教师面授课会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教学和学习是主导和主体的关系,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引导和监督,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更加有效的利用远程学习和面授学习提高学习成绩,培养流利的使用英语的能力。
目前,电大专科学生的英语教育还不能实现完全的远程教育,不能在教师与学生永久性分离的环境下进行学习,所以,英语远程教育和英语面授教育必须有机的结合起来。可以从以下三点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