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模式的开发范文

时间:2023-09-05 09:26:16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商业模式的开发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商业模式的开发

篇1

[分类号]D035.1

信息化技术的普及应用和政府信息资源的丰富提升了政府信息的价值。政府信息的开发利用问题因此不容忽视。从国际上来看,通常有两种政府信息开发利用的商业模式:一种是政府部门主导型;另外一种是私营部门主导型。前者以欧盟为代表;后者的典型代表则为美国。这两种政府信息开发利用的商业模式是否有优劣之分?我国未来应该采用哪种商业模式,以便促使政府信息的最大化开发利用,为我国的信息化建设服务?本文试图对这两类商业模式进行初步分析,供大家评介。

1 政府部门主导型

政府部门主导型可以分为政府部门包揽型和政府部门分包型。前者是政府部门全部承担政府信息的增值性开发利用服务。后者同样还是政府部门唱主角,只不过将其中的一小部分业务交给私营部门完成,最终向社会提供成品的还是政府部门自身。这两种类型都有一个显著特征,那就是政府部门在政府信息开发利用方面占主导地位。政府部门主导型存在于欧盟诸多国家。

1.1 政府部门主导型的主要特征

政府部门主导型的主要特征可以从政府信息公开、政府信息的版权、政府信息开发利用领域的竞争三个角度进行论述。

1.1.1 政府信息公开政府信息能否公开,能否便捷公开和低成本公开等都会直接对政府信息后续的开发利用产生影响。政府部门主导型的国家在政府信息公开方面往往会设置各种障碍,从而达到拒绝或拖延公开可供私营部门开发利用的政府信息。其中最为典型的手段就是对可供开发利用的政府信息收取超过成本之外的高额费用。欧盟2003年颁布的《公共部门信息再使用指令》第十四条明确提出政府部门可以收取除了信息提供成本之外的一定数额的增值费用。该增值费用除了能够弥补政府在信息资源开发方面的开支外,还可以给政府创造收益。

另外,政府信息公开法过度依赖依申请公开或被动公开,而不是主动公开的方式。这使得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和指南等都无法由政府部门主动向社会,从而导致私营部门无法得知政府部门掌握何信息以及政府信息存储于何部门等基本信息。因为政府没有主动公开的义务,所以其向社会主动公开的信息量非常有限。这大大限制了政府信息开发利用主体的获取量和水平。

1.1.2 政府信息的版权保护政府部门主导型国家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政府信息受到版权法的严格保护。欧盟许多国家的版权法都明确规定政府或皇家对政府信息拥有版权,未经许可不得擅自使用。政府信息的版权保护所带来的对政府信息开发利用的消极影响就是政府部门可以通过版权许可使用合同对政府信息的再使用进行一些正当或非正当的限制,如地域范围、许可权利的专有性、许可使用的形式等。

1.1.3 政府信息开发利用主体之间的竞争问题 政府主导型国家由于政府部门也可直接提供经加工后增值的信息产品,不可避免地产生政府部门和私营部门之间在提供信息产品上的竞争问题。如何确保政府部门和私营部门之间在提供信息产品方面的公平竞争,以及如何避免政府部门在提供信息产品上的垄断都成为了不可回避的问题。

首先,政府部门在信息资源拥有上的垄断地位,可能造成对私营部门竞争上的不利以及信息产品使用者的利益损害等弊端。私营部门则天然地处于劣势。它们无法获取与政府部门相同质量的政府信息。政府部门还有即时获取政务资源的优势,但私营部门却没有。这无疑影响到了私营部门所提供给市场使用的政府信息增值产品的质量。

其次,政府部门可向私营部门高价收取政府信息提供费用,但其自身却只需支付小部分费用甚至不支付任何费用。政府部门可以通过不区分公共信息和商业信息,对私营部门一并征收同等费用,进而增加了私营部门获取政府信息的成本。

再次,政府部门可以通过许可合同,对私营部门的开发利用从地域、权利和时间等方面进行限制,以便稳固其在政府信息开发利用市场的优势地位。所有这一切都可能造成竞争不公,也会打击私营部门进入政府信息开发利用市场的信心以及积极性。

最后是政府信息的提供质量问题。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意味着除私营部门外,政府自身也有能力向社会提供增值产品。但是,政府并不能统揽所有增值产品的提供,也不太可能提供所有的合乎客户需求的增值产品。毕竟政府部门的核心职能并不在此。另外,一般认为,信息公开法律只要求行政机关有提供信息的义务,但无加工、整理、创造信息的义务。这种以政府为核心的信息提供方式和私营部门以客户为核心的方式自然会影响到信息增值产品的质量。

1.2 政府部门主导型的弊端

欧盟国家的政府部门主导型的做法遭到各种质疑。诸多学者认为政府部门主导型是阻碍欧盟信息开发利用的绊脚石,并且也是其市场远远落后于美国的主要症结。政府部门主导型的弊端主要体现在如下三方面:①政府部门主导型的做法从短期来看似乎弥补了政府部门的资金紧缺,但是这种做法并不利于一个产业的长远发展,也不利于宏观经济效益的提升。②政府部门主导型做法从帐面上来看,相关政府部门似乎有所收益,但是其中的一些收益却是来自采购信息增值产品的其他政府部门所支付的公共资金,这无异于左口袋出右口袋进,实际总额并没有增长。③政府部门主导型做法阻碍了私营部门的积极参与。毫无疑问,没有私营部门的积极参与,政府部门由于其功能定位和惯性思维,永远不可能向社会提供所有的客户化产品,从而满足各种客户的不同需求。

2 私营部门主导型

私营部门主导型可以划分为公私部门合作型和私营部门包揽型两种:①前者基于专业上和技术上的要求等,政府部门与私营部门相互合作,共同完成政府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②后者完全由私营部门自主进行开发利用,政府部门不再介入该商业领域。私营部门主导型最典型的例子是美国。政府和商业部门的职责界定明确,政府不从事与增值服务相关的活动,而只从事一些信息资源的原始积累和其他非赢利性开发利用,所有商业服务都交给私营部门完成。

2.1 私营部门主导型的主要特征

私营部门主导型与政府部门主导型相比,主要在政府信息公开、版权和竞争三方面存在区别。

2.1.1 政府信息公开 私营部门主导型国家在政府信息公开方面兼顾主动和被动公开两个方面。如美国1996年修改后的《信息公开法》第552条a款1项和2项明确要求政府部门不仅主动公开涉及其结构、职能和办事程序等信息,而且还要主动公开涉及公共利益

的信息。该法第552条a款2项还要求政府部门主动公开那些依据信息本身或已经向申请人公开过的,而且将来可能会成为其他申请人的申请对象的政府信息。实践中,就是对于那些三次以上申请都涉及同一信息的信息主动公开。主动公开和依申请公开两套信息公开机制完善了私营部门获取政府信息的途径。

在政府信息提供方面,确立了成本收费原则。政府信息的定价问题直接影响到其社会化增值开发利用的成本。美国《信息公开法》第552条a款4项和《文书工作缩减法》第3506条d款4项规定政府对其拥有的信息资源的价格收取不得超过提供信息的花费。这包括搜索信息、复制、打印、递送信息所直接产生的费用,从而排除了按照所提供信息的经济价值收取费用的可能。

另外还有政府信息获取的便捷性原则。美国《信息公开法》第552条a款3项将信息获取的文件格式的选择权赋予了公众。公众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在政府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自由选择提供信息的格式,如电子文本还是纸质文本。相对纸质文本而言,电子文本更有利于增值开发利用。

2.1.2 政府信息无版权原则 美国《版权法》第105条明确禁止任何联邦政府对其所拥有的政务资源设定版权,该项规定使得试图通过版权保护阻碍政府信息获取的企图落空。这也使得任何人都可以以任何形式复制政府信息并以市场价格予以出售。当然,版权豁免规定只适用于联邦政府,对于州政府并不适用。各州可对其所拥有的政务资源采取版权保护,并限制再次使用。

2.1.3 政府信息开发利用方面的竞争禁止 除了要求政府部门只能按照成本收取提供信息的费用外,美国《文书工作缩减法》第3506条d款4项还设定了其他三项政府部门信息开发利用的禁止行为。一是禁止政府部门建立任何排他的、限制性的或其他阻止公众及时和平等获取政府信息的政策安排。这项禁止是为防范政府部门可能滥用信息垄断地位而设立。二是禁止政府部门限制或管制私营机构使用、再使用或出售所获取的政府信息。三是禁止政府部门向私营机构征收再使用或销售的许可费用。这些禁止性规定是为防止政府部门在不能主张版权保护的情况下,采取其他类似版权保护的措施阻碍私营部门对可增值开发的政府信息的获取。这些规定也将政府部门从政府信息开发利用市场上隔离出去。

2.2 私营部门主导型的优点

私营部门主导型存在诸多优越性。首先是该类型有利于公平竞争,避免政府部门垄断信息。例如,政府部门可以通过不计成本或模糊成本的方式达到阻碍私营部门进入政府信息开发利用市场的目的。对政府信息的垄断问题由于政府部门不得介入该商业领域而得以避免。

其次是该类型打消了政府部门通过版权进行的不合理限制,如限制政府信息的使用权利、范围、时间和方式等。所有意图通过版权来限制私营部门开发利用政府信息的做法都因政府部门无权对其所拥有的政府信息享有版权的规定而得以禁止。

再次是该类型可以鼓励私营部门之间在政府信息开发利用领域的竞争。政府部门不得对政府信息的再次使用进行任何限制。任何私营部门都可以不受歧视地享有获取政府信息并进行开发利用的权利。这无疑给政府信息开发利用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最后是该类型所产生的宏观经济效应。从长远角度来看,私营部门主导型可以增加就业机会和国家税收。正因为此,美国政府信息开发利用产业对美国经济贡献很大。2000年的一项调查发现,欧盟整个政府信息产业的价值为68亿欧元,而同期美国政府信息产业的价值却达到7500亿欧元。如此巨大的差距唤起了欧盟对政府信息重要性的重新认识。

3 我国未来政府信息开发利用商业模式的初步设想

我国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电子政务建设的逐步深入使得信息可以与其载体分离并得以低成本地广泛传播、转让和使用。政府信息的商业价值因此也日益凸显。同时,信息产品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也十分突出。政府作为最大的信息拥有者,掌握了社会80%以上的政府信息,是政府信息开发利用市场不可缺少的力量。为了开发利用政府信息,我国有必要借鉴国外经验,建立一套适合我国政府信息开发利用的最佳机制。我国信息化战略的确立决定了我国应采用私营部门主导型。为确立私营部门主导型,我国政府应从如下四个领域规范政府信息开发利用市场。

3.1 信息公开法的出台

虽然我国已经于2007年颁布、2008年实施了《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但是法律,而不是行政法规,是最终立法目标。信息公开法是政府信息社会化增值开发利用的前提和基础。只有有了信息公开法,增值开发利用的主体权利才会因为有了主动公开和依申请公开制度的保障而不会得到不该有的歧视,收费、信息提供的方式等问题也能够有法律保障而使得增值开发利用的障碍得到消除。另外,还可以有效解决法律之间的冲突问题,从而提升政府信息公开化程度。当然不可否认,我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在促进政府信息开发利用方面有一些积极作用。

3.2 版权法的修改

从短期来讲,要尽量减少版权限制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从长期来看,应该修改《著作权法》,扩大政府信息不予版权保护的范围甚至取消政府信息的版权保护。依据我国《著作权法》第五条规定,除了法律、法规,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质的文件,官方正式译文,时事新闻,历法、通用数表、通用表格和公式不得有版权限制外,其他政府信息都可能成为版权保护的客体。于是,政府机构可能会出于本部门的利益考虑,行使一些版权方面的合法限制。例如,通过签订著作权许可使用合同限制政府信息使用的地域范围和期间、授予许可使用权的专有性以及征收高额信息提供费用等。这些规定虽然合法,但是并对政府信息增值开发利用无益。

3.3 竞争法的完善

篇2

中图分类号:C35文献标识码: A

1引言

当住宅市场在房地产政策的不断打压下,商业地产作为城市和居民的生活配套工程,越来越被各大房地产企业所重视。就连一向对商业地产多有回避的万科,也表示会像重视住宅一样重视商业开发。其实商业地产得以迅速发展,一方面是由于居民的消费结构在发生质的变化,另一方面很大程度上是由政府推动造成的,这点从土地的招拍挂市场就能看出端倪,现如今几乎每个地块的出让条件里都规划了一定体量的商业配套,开发企业的拿地能力与商业地产开发能力紧密联系在了一起。

2国有房企的优劣势分析

2.1国有房地产企业的开发优势

拥有优良的资质和信誉,各方合作单位均喜欢找国有背景的企业进行合作,就拿建筑单位来说,它们甚至可以先行垫资也要和国有房企合作,因为国有房企为了维护自己的社会形象和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特别是努力杜绝社会性的恶劣影响,坚决不会拖欠施工单位的佣金。资金充裕有保障,如果是上市的国有房企,股值稳定,现金流有保证,银行信用等级高,贷款获批较民营房企更为容易,银行贷款利率也更低,大大降低了融资成本,在资金运作方面占据了很大的优势。甚至连国外投资机构都比较看好国有房企,特别是首次进入中国发展的外企,注重的是资金的安全性,而国有房企的企业“稳定、安全“的发展理念正符合双方的诉求。

与地方政府能够更好建立紧密的关系,往往国有房地产企业在土地市场上的踊跃,其背后是地方政府的推动。更有甚者还能得到政府发放的巨额“财政红包”,在众多获得地方政府补贴的国有企业中,华侨城2013年获得的政府补助金额最高,达3.66亿元。据媒体报道,国有房企获取政府补助的形式多样,除了常规的地价偿还、税收返还外,还有其他方式,如帮助提高就业率、支持绿色生态、绿色建设等名目。

2.2国有房地产企业的开发劣势

决策流程复杂,时间长。虽然自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业已实现政企分开,但与民营房地产企业相比,国有房企在市场化、发展机制方面仍出现了明显地滞后。例如某国有房企,原本一个非常平常的决策,需要分公司按照内部流程上报总部,相关的业务部门进行审批,然后再由分管领导进行批示,最后才能送达公司总经理,如果事情更为紧要的,还需要召开总经理办公会审议,甚至是董事会,中间的过程还包括各种部门研讨会和专家评审会。和民营企业的“一人说了算”不同,国有房企更注重的是风险控制、流程严格化,所以通常一个问题得到解决平均需要用时一个月。企业间的合作或兼并等工作就更为麻烦,因为涉及到国有资产等敏感问题,还需要国资委审批通过才可以操作,例如某国有房企和某民营企业商讨赴港上市,从方案立项到审批,过程中花费了近一年的时间,方案最终也没有得到落地,最后该民营企业实在是等不及国有房企的审批速度,自己在香港“借壳上市”。而国有房企也并没有对方案持否定态度,只是因为方案的实施牵涉到商业物业资产的剥离、规避国有房企赴港上市的限制等研究一直未找到切实可行的办法,该事件就能看出民营企业“扁平化”管理的优势。

和决策程序同样有问题的是国有房企的用人机制和考核激励机制。国有房企仍带有浓重地“铁饭碗”色彩,企业员工存在着“少做少错,不做不错”的无为之道,导致公司结构越来越臃肿,但是工作效率却越来越低,长期以来干部能上不能下,职工能进不能出。在薪酬分配方面也存在平均主义,公平原则失效等现象。例如某国有房企,新成立了商业地产部门,部门人员过多,商业地产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却没有几个,商业地产业务开展起来困难重重,也试着对外招聘,却由于固化的工资体系和用人机制,无法和其它房企相竞争,最后只能寄希望于公司内部培养。

3现有的商业地产盈利模式

按照国际惯例,商业地产的盈利模式大致可分为发展物业模式、投资物业模式和混合模式。发展物业模式又称持有物业,是指商业地产企业持有开发物业,进行整体经营,获取租金收入和增值收益。投资物业模式是指商业地产企业将项目建成出售,取得销售利润。投资物业+发展物业混合模式是指商业地产企业持有物业与投资物业并举,一方面开发出售高回报、高价值的商业项目,获得盈利率高增长,另一方面持有稀缺的商业物业,产生持续收入,提升净资产价值。

从开发周期、资产周转率、业绩可控性、投资回报率等指标来对比分析三种盈利模式,得到结论如下表所示,“投资开发模式”的平均开发周期最短,资产周转率最高,短期投资回报率最高,运营成本最低;“持有发展模式”的运营成本最高,平均开发周期最长,长期投资回报率最高;“投资开发+持有发展模式”的大部分指标都处于中位,但收益来源最多,业绩可控性最强。

三种盈利模式各种指标对比分析

考察指标 三种盈利模式

投资开发模式 持有发展模式 投资开发+持有发展

平均开发周期 最短 最长 中位

资产周转率 最高 最低 中位

业绩可控性 最低 中位 最高

投资回报率 (短期) 最高 最低 中位

投资回报率(长期) 最低 最高 中位

收益来源种类 最少 中位 最多

运营成本 最低 最高 中位

经营能力依赖度 最低 最高 中位

资料来源:东海证券研究所

4国有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商业地产盈利模式建议

与成熟的商业地产开发公司不同的是,国有房地产开发企业更偏偏重于“以住宅为主,商业为辅”的发展模式,“快进快出,现金为王”的战略思想。国有房企既然没有办法避开商业地产的开发,不如主动迎头而上,在塑造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过程中,结合自身的企业实力,扬长避短,确定合理的目标,制定行之有效的措施。在初期,国有房企通过对可售物业的销售实现阶段性利润及现金流入,并对持有型物业的开发经营进行初步探索。在中期,可通过对销售物业的销售回款、开发贷款和经营性物业抵押贷款力争实现项目的现金流基本平衡,以形成项目的滚动开发和商业地产的良性循环。在后期,通过境外上市或其它房地产金融工具拓展融资渠道,扩大资金规模和开发规模,最终实现销售和持有型物业并举的经营机制。

4.1追求现金流的同时,逐步增加持有商业物业

虽然业界一直强调商业地产应该持有经营,以长期的租金收益为主要利润,但现实情况是国有房地产企业的领导关注的是资产的保值和增值,追求的是合理利润和企业的稳定成长,上市公司还要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还有任职期间的个人职务前途。特别是在住宅市场起伏波动的当下,不关注现金流的房地产企业是相当危险的。所以要用务实的眼光来看待商业地产,结合企业和市场情况,对商业项目进行整合分类,梳理分析出占用资源情况,货值及释放情况,明确不同项目的商业销售和持有比例。对商业各产品类型进行深入研究,搞清哪部分是实现现金流的,哪部分是实现物业增值的。对于临街商铺来说,全部销售比较容易实现,可是对于一个综合体项目来说,全部销售或者全部持有对于国有房企来说都是不可取的,第一,全部销售很难实现,即便实现了,后期也会引来麻烦不断,因为全部销售的物业后期经营将得不到保障,容易导致社会发生,直接影响开发企业的品牌形象。第二,全部自持只是个理想状态,对开发企业的资金要求太高,投入太大,回收周期过长,即便是像万达集团这样的商业地产龙头企业,在发展的初期也是将产权商铺全部进行销售,在保证了现金流之后逐步将产权商铺的经营权回收。根据现有的成功案例,建议国有房企可从被动持有开始,逐步增加商业物业的持有量,寻求城市综合体开发机会,逐步加大商业地产的投资力度,完善整个商业地产运营管理体系建设。在开发运营的过程中积累商业地产经验,并为将来的跨区域复制、跨产业经营打下坚实基础。

4.2整合多元产品线,挖掘细分市场

随着商业地产市场需求的日益细分,领先企业更加注重打造不同定位的产品线,推出特色鲜明的项目品牌,并通过品牌复制战略,快速实现跨区域拓展,占据主流商业地产市场。目前大多数企业基本围绕城市商业、区域商业、邻里商业三个层级划分产品系列,诸如华润置地的“万象城”、“五彩城”、“欢乐颂”系列产品。在商业地产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拥有系统化、专业化的产品线,更能精准锁定不同层次的目标群体,并通过规模效应获得更大收益。

4.3创新经营、拓宽融资渠道

随着万科、金地、招商、中粮相继在香港购买上市公司,相比于目前国内严厉的调控环境,内地房地产企业更倾向于在港上市。国有房企如能实现在港上市,将实现规模化发展:满足国有房企的业务发展需要,提升房企在行业的影响力,增加品牌附加值,拓宽融资渠道。财务上由减值计提转变为增值溢价,实现国际化管理,适应可持续发展要求。

5结论

国有房地产开发企业在加快城市建设步伐、改善居民居住环境方面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但在商业地产开发板块却属于落后者。本文是基于对国有房地产企业和民营房地产企业的体制对比,结合商业地产开发的特点,探讨国有房企在开发商业地产物业时,应摒弃住宅开发的套路,谨慎看待商业地产开发,商业地产开发不是朝夕就能完成和快速周转的。只有降低预期和利润指标,全面平衡项目的资金成本,在务实的指导思想下,给予一定的耐心和信念,找准商业项目的定位。

参考文献:

篇3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5)08-009-02

经过漫长曲折的发展历程,我国的一些城市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特色文化主题商业街区,这些历史形成的极具特色的主题文化商业街区蕴含着其丰富的经营理念与商业精神,在历代商品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做出了突出贡献,同时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逐步形成了极具中国特色的商业文化理念。从旅游文化学的角度来讲,这些历史遗留下来的主题商业街区可以看作是商业文化遗产,这些资源都可以作为遗产旅游的吸引物来进行科学的利用和开发。从而更加有效地使我国的传统商业文化得到弘扬和传承。西安是有着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的精神财富在这里有着深厚的积淀。西安拥有大量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文化旅游业发展潜力巨大。

一、引言

商业文化遗产是指在商业发展历史中形成遗留下来的对现代商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的,具有时代和地域特征的商业经营实践经验和思想,以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两种形式表现出来;或者在文化遗产中表现出来或还未被发掘出来的,属于商业经济范畴。商业文化遗产还表现为直接或间接影响商业经济发展以及商业经营思想的文化思想、商业经营实践经验等。

笔者利用“遗产旅游”为关键词在中国知识资源总库中检索我国学术界的相关研究成果,对检索到的科研论文进行总结,发现目前我国对遗产旅游研究的内容主要涵盖八个方面的专题,它们分别是:对不同类型遗产价值和保护的专题研究、关于遗产旅游理论研究、对遗产旅游地开发与保护的研究、对遗产旅游立法与管理的研究、针对遗产旅游者的研究、关于遗产旅游市场营销研究以及遗产旅游技术、遗产旅游教育等的研究。

商业文化遗产属于遗产旅游研究的范畴,从商业文化遗产的研究成果来看,至2014年12月,同样通过CNKI中国知识资源总库对国内目前已经发表的科研论文题录进行统计和研究分析,国内科研期刊直接以“商业文化遗产”为题名的学术论文总共有46篇,概括起来从两个角度来研究商业文化,一个角度是商业文化的保护,另一个角度是商业文化的传承。总体上看,国内学术界对商业文化遗产的系统研究仍处于一个起步阶段。而从全国范围来看,从遗产旅游和文化旅游的视角来研究商业文化遗产目前仍然处于学术上的盲区。

在目前国内学者对我国商业文化保护的研究成果中,张建昌在《一种珍贵商业文化遗产的解读与应用构想》一文中提出,中国商用数码是明清时期商业上使用的记载账务和表示价码的数字符号,是一种有着历史价值和现实价值的珍贵商业文化遗产;并通过“百忍堂”及沈家材料中各种账务和文书中商用数码应用的实证研究提出对现实应用构想。夏绘秦、宋银萍在《商业文化遗产的挖掘与利用》一文中着重对中国从明清到民国初期,商界使用“中国商用数码”进行记账和表示物价价码的书写规则,结合汉字排序方法和记时的特点进行实证分析,提出了传承保护这一文化遗产,开发其在旅游、饭店、餐饮及相关服务业的利用价值,有力促进旅游业持续发展的意义。刘志雄(2007)在《浅谈商业文化遗产保护的两个问题》一文中提出,商业文化遗产的分布是城市规划与历史变迁的反映,中国的历史名城自古以来都有明确的商业街区而与居住区相对隔离,而到处开门脸的“全民皆商”现象对一座有着悠久历史与高度文明的城市来说是一种严重的破坏。描述了中国各种商业建筑结构的特点,提出商业建筑文化遗产具有不可复制性与不可再生性,应坚持保护文物本体的原则,重视与珍惜、脚踏实地地予以抢救、保护。谷秋琳(2010)在《西安市“老字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与保护的新思路》一文中,以西安地区传统“老字号”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场调查资料为基础,通过对传统老字号及其商业区历史发展演变的调研和其衰落现状的分析,从非物质与物质文化遗产所具有的特殊关系的角度提出了西安城老字号保护与延续发展的新思路,主要包括结合“老字号”本身特定的建筑和空间环境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西安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大市,随着经济的发展,我们更应注重对其商业文化的保护。回民街作为西安商业文化街区,对其的研究更具代表性。

二、回民街的概况、现状

1.回民街历史背景概况。在唐代时期,聚集在西安市的波斯、大食商人在当地修建清真寺,并长期居住于此,初步形成了回民区的规模。因为回民有经商的传统,因此其居住的地区也沿街形成各种商业店铺,从而形成了现在的回民街。在回民街有保存完好的传统街巷、民居、生活形态以及商业活动,如回民小吃、民族特色的餐饮服务、传统手工艺产品、古玩字画等也层出不穷,这也体现了商业文化在我国现代旅游业的生命力。

2.回民街的现状。回民街位于西安市鼓楼北侧,狭义上指鼓楼到北院门的一条南北大街,广义上把与其相连的化觉巷、西羊市、大皮院一起算上。回民街街道两旁分布着大大小小约150余家店铺,这些店铺非常古老,店面也较小,以出售回民特色食品为主,未形成较大的规模。

三、回民街作为旅游资源的发展模式

1.这种商业文化旅游资源本身的发展模式。

(1)浓郁的民族和地方特色。早在唐代时期,大量穆斯林进入中国,不仅带来了伊斯兰教,也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商业文化,而当地特色商业文化会随着人口的迁移逐渐融入地方特色。如西安回民街商业文化中的饮食方面,最具明显特色的就是清真。这也是回民街的商业文化能够长期发展并保持特色的重要原因之一。西安地处关中平原,物产丰富,清真饮食在长期的发展中,受西安地区原材料及饮食文化的影响逐渐发生了改变,并将其作为特色饮食进一步发扬光大。

(2)民族小吃与民族工艺品等较集聚,没有明显分界。回民街街道旁生意繁荣,有众多店铺,这些店铺中有的以出售工艺品为主,有的以清真特色饮食为主。这些不同类型店铺聚集在一起,并没有明显分界,展现了各具特色的商业氛围。

2.回民街街区空间发展模式。

(1)空间尺度。建筑布局、尺度特征直接作用于人对空间的认知,空间的品质对人的行为和心理产生潜在影响。良好的空间感取决于街道空间的形状、尺度和组合等因素以及围合空间的实体和场景的丰富性。回民街的街道宽度大约6~8米,建筑约1~3层,这符合我国传统商业街道围合感的要求,人在这样比例的街区内部感觉较舒适。

(2)景观设施。回民街建筑风格独特,以民族风格为主,具有较强的地方特色和历史文化气息。回民街街道景观设计较为简单,分为车行道和人行道,材质上只用匀质的石板铺,总体上缺乏设计,色彩也偏灰暗,对比不明显,让人产生单调的感觉。回民街街道卫生环境较差,也缺乏旅游休息设施等。

(3)交通状况。回民街在整体上是线性发展的用地布局,它主要依托南面的鼓楼生长而成,具有便捷的交通条件,人流较密集。回民街在最初时期,主要的商业活动以家庭作坊为主,因此聚集成的商业街区以线型发展,即以一条主干道为轴线,沿街是各种商业店铺而形成水平生长。回民街由于街道较窄,内部主要以人行为主,没有集中的停车场地,对于私家车和旅游团队来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主街道口的车行和人行道交界处被三轮车量占据较严重,存在安全隐患。回民街长期以来形成的线性空间方向较单一,高峰期人流拥挤状况比较严重。

四、回民街作为旅游资源开发的困境

1.回民街的旅游开发模式与西安整体旅游规划定位相悖。西安市有三个5A级景区,分别是大唐芙蓉园、秦始皇兵马俑、华清池景区。西安市区还有很多景区,但这些景区开发的共同点主要围绕着唐代都市的打造。回民街是回民聚集的商业文化区,它的旅游开发模式与西安整体旅游规划定位相悖。

2.回民街的开发与西安政府资金投向相悖。西安旅游业发展的总体定位可以概括为“打造盛世唐都”,因此在西安市旅游业的开发中,政府主要针对西大街仿唐建筑一条街、大明宫城市中央公园等一系列旅游资源进行开发。然而政府资金的投入是有限的,回民街旅游开发模式不符合西安整体旅游规划的定位,因此这一区域的开发严重受到了资金的限制。

3.回民街整体的建筑,基础设施环境开发并不完善。虽然回民街的旅游商业文化氛围较好,但这主要体现在回民街主要街道的两侧,其建筑风格、整体建筑、基础设施并不完善。大部分游客都认为回民街道路过窄、人群拥挤、下雨天道路泥泞,其卫生、交通、环境问题更是严重。因此开发回民街旅游市场,必须针对其基础设施进行完善。但是,扩宽街道可能会破坏整个文化氛围,进而影响到回民街旅游业的发展,这也是回民街旅游业开发模式的一个困境。

4.散客市场和西安整体旅游并不能很好地衔接。由于回民街整体的建筑、基础设施环境开发并不完善,而且大量散客使得整个市场难于管理,卫生、交通、停车问题严重,加之小三轮车的存在,旅游团车很难进入,所以一直以来回民街的游客大部分是散客,团队游客很少。这样,与近旁的钟鼓楼等市内景点就不能很好地联接。

五、回民街作为旅游资源开发的对策建议

1.政府应注重城市文化的多元化发展。西安市政府在注重打造西安盛唐城市旅游主题的同时,应该注重城市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城市旅游若不能多元化发展,势必影响西安市盛唐城市旅游主题的成功。比如西大街改造后的街道虽然更加宽敞干净,但是与此同时也失去了人气,这还不如回民街的旅游氛围好。这也反映了一个城市单一化发展的旅游模式是不成功的。

2.汇集多方力量来发展回民街旅游业。就政府而言,要重视回民街旅游资源的开发。对具有地域特色的回民街特色资源进行普查并考察其渊源。就餐饮企业而言,要加大对专业人才的培养,提高综合服务素质,也可扩大餐馆的社会影响,以吸引更多的旅游者。就旅行社而言,可以设计以商业文化遗产为主题的特色旅游线路,并在旅游日程安排中尽可能地留出时间让游客品尝美味、购买工艺品,扩大回民街特色商业文化的知名度。

3.改善回民街街道环境。首先,针对回民街的交通拥堵和街道较窄的状况,可以在街道上设置一定数量的旅游交通标识,从而方便游客出游。其次,在街道内设置旅游休息室等,提供有关回民街饮食文化的杂志等服务。在缓解道路拥挤现象的同时,还要加强对回民街内垃圾污水的处理,增加垃圾箱数量、改造卫生间等。最后,在街道的附近建公共停车场,解决游客停车,方便旅游团进入回民街,从而带动回民街饮食文化旅游的发展。

4.提升商业街的复合化空间特征,使回民商业文化与整个城市文化融合。西安回民街是西安市城市民族社区的中心,作为一个城市旧城中心的社区,在西安市城市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带动下完整地保留住自己的民族文化和商业文化,旅游在其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其关键在于回民文化与整个城市文化的融合。西安市政府虽然没有过多地通过旅游去发展回民街商业文化旅游,但是回民街自发的旅游经济带动了整个街区历史文化和商业文化的保护,从而使旅游促进了城市文化多元化的发展和回民商业文化与整个城市文化的融合。

[本文为:1.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科研计划项目《商业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价值及模式研究――清末长安“百忍堂”沈家商号经营资料的发掘及探索》(12JK0044);2.西安市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陕西省丝绸之路旅游产品开发研究》(14T06)]

参考文献:

[1] 夏绘秦,宋银萍.商业文化遗产的挖掘与利用[J],商场现代化,2008(12):194-195

[2] 张建昌.一种珍贵商业文化遗产的解读与应用构想[J],商业研究,2007(4):211-213

[3] 刘越.城市历史街区的保护和修复[J],内蒙古科技大学学报,2010(3):92-94

[4] 赵衡宇,陈琦.历史商业街区开发模式与民间商业文化的契合与发展[J],经济论坛,2010(7):137-138

[5] 谷秋琳.西安市“老字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与保护的新思路[J],陕西科技大学学报,2010(8):155-159

篇4

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0)18-4985-02

The Display Module Development of Typical Industrial Measurement System upper Computer Software by Using WPF

HE Ying

(Jiangxi Institute of Measurement and Testing Technology,Nanchang 330000,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develop the display module of an ordinary industrial measurement system upper computer software, Visual Basic、Delphi、Visual C++、C# Windows Form and so on are commonly used. WPF technology come up with Microsoft Company is analyzed in this paper. It is more convenient to develop two dimensional graphs and three dimensional graphs by using WPF technology. And the user interface is more beautiful.

Key words: display module; WPF; two dimensional graphs; three dimensional graphs

对于一个典型工业检测系统上位机软件的显示模块来说,Visual Basic、Delphi、Visual C++、C# Windows Form等开发工具都能满足其开发需求,本文讨论了微软新推出的一种WPF技术,借助该技术,可以更美观快捷地实现典型工业检测系统上位机显示模块的开发。

1 典型工业检测系统上位机软件显示模块的需求和传统解决方案

一个典型的工业检测系统上位机软件通常具备和下位机通信的通信模块、处理和保存数据的数据处理模块、和用户进行人机界面交互的显示模块。对于和用户进行人机交互的显示模块,通常需要实现以下功能:

1) 用户输入和操作界面;

2) 相关检测数据的显示;

3) 显示二维图形;

4) 显示三维图形。

对典型工业检测系统上位机软件显示模块功能需求的传统解决方案通常是使用Visual Basic、Delphi、Visual C++、C# Windows Form等开发工具,这些开发工具提供的界面控件可解决1)和2)的需求,使用这些开发工具调用Windows form的GDI+ API函数可显示二维图形,调用DirectX3D提供的API函数可显示三维图形。调用相关API函数和维护界面图形的无效和重绘均需做大量的工作。

2 WPF技术介绍

自从在Windows的第一个版本中首次出现以来,构成Windows用户体验核心的图形子系统(USER32和GDI[1]库)实际上已经诞生了将近二十年。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USER32和GDI经历了重大的演变和发展,并且在所有领域都引入了很多新的服务和功能。同时,还出现了诸如Direct3D这样的新呈现技术,这些技术能够充分利用在最新的视频卡中公开的图形功能。但是,目前的大多数主流应用程序都没有提供这些图形卡实现的体验。

Windows Presentation Foundation[2]是Windows中新的关键图形子系统,它为用户界面、2D和3D图形、文档和媒体提供了统一的方法。它在.NET Framework[3]基础上生成,并利用Direct3D进行基于向量的呈现,为生成所有种类的应用程序提供了强大的解决方案。另外,Windows Presentation Foundation通过提供声明性编程模型[4]来实现“工具性”和灵活性,从而使设计人员成为开发过程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WPF可以认为是Microsoft利用原有.NET框架的一些特色,加上DirectX的产物。WPF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

Windows Presentation Foundation中的所有呈现操作均通过Direct3D完成。过将更多的图形处理操作移动到GPU中,可以让CPU有能力完成其他工作而提高性能,同时改善图形的质量。然而,这些优点并不局限于3D领域,2D图形也利用了相同的服务;Windows Presentation Foundation内部未使用GDI(除与旧式元素集成)。

3 基于WPF技术的典型工业检测系统上位机软件显示模块的需求实现

针对典型工业检测系统上位机软件显示模块,使用WPF技术的解决方案分别叙述如下:

3.1 用户输入操作界面和相关检测数据的显示:

任何一个完整的现代图形呈现框架都应该为开发人员提供标准控件集,便于他们快速地构建传统用户界面。WPF包含许多这种控件,常见的控件可分成4个不同的种类:

内容控件:是只允许包含单一项(item)的简单控件。如Button控件、CheckBox控件、RadioButton控件、Label控件ToolTip控件、Frame控件、GroupBox控件、Expander控件等。

Items控件:Items控件包含了一个拥有许多Item的集合而不是只是一条内容。如Selector控件、ComboBox控件、ListBox控件、ListView控件、TabControl控件、Menu控件、ContextMenu控件、TreeView控件、ToolBar控件和StatusBar控件等。

Range控件:Range控件不会像内容控件或者Items控件那样渲染任意内容,它们仅在一个指定的范围内存储并且显示数值。如ProgressBar控件、Slider控件等。

文本和墨水控件:是用来显示和编辑文字的控件,用户可以通过键盘、鼠标和指示笔等进行输入。如TextBox控件、RichTextBox控件、PasswordBox控件、InkCanvas控件等。

利用WPF提供的这些控件,可以完美地实现用户输入操作界面和相关检测数据的显示,而且界面比用GDI或GDI+技术的更加漂亮。

3.2 显示二维图形

在立即模式(immdediate-mode)系统(GDI、GDI+、DirectX等)中,可以将图立即绘到屏幕上,但同时必须维护所有的可视件的状态。也就是说,当屏幕的一块区域无效时,要画出所有正确的像素点。这种无效可能是由用户动作导致的,例如改变窗口大小,也可能由特定应用程序要求更新外观导致的。

WPF绘图的主要特点在于它是一种纯粹的保留模式(retained-mode)的图形系统,在保留模式系统中,能够描述高级别的概念,系统会记住这些状态并且维护它们,不需要担心无效和重绘,这能够节省相当数量的工作。

常用的显示二维图形所需要的类有三种:

Drawing类:指的是对与填充相关联的路径和形状的简单描述以及轮廓Brush。

Visual类:是把Drawing画到屏幕的一种方式,但它也提供了完全摆脱Drawing对象的底层轻量级实现。

Shape类:是预制的Visual,它是在屏幕上画自定义工艺图(artwork)最简单(也是最轻量级)的方法。

3.3 显示三维图形

利用WPF技术绘制三维图形题是非常方便的,在WPF技术中,使用3D特性的几个最重要的类为:

ViewPort3D类:定义了3D对象的渲染表面,这个元素包含3D绘图的所有可见元素。

ModelVisual3D类:定义在ViewPort3D中,它包含了所有可见元素,可以给完整的模型指定变换。

GeometryModel3D类:包含在ModelVisual3D中,它包含网络和材质

Geometry3D:Geometry3D是一个抽象基类,定义了几何形状,派生于Geometry3D的类是MeshGeometry3D,可以定义三角形的位置,建立3D模型。

Material类:定义了MeshGeometry3D指定的三角形的前边和后边。

Light类:定义了三维场景中灯光的特性。

Camera类:定义三维场景中的摄像机特性。

WPF中的所有呈现操作均通过Direct3D完成,三维呈现当然也不例外。但在WPF中绘制三维图形,相对于使用Visual Basic、Delphi、Visual C++、C# Windows Form等开发工具调用DirectX3D中的API函数要方便快捷很多,显示效果和性能也不逊于使用Visual Basic、Delphi、Visual C++、C# Windows Form等开发工具调用DirectX3D中的API函数。

4 小结

使用微软新推出的WPF技术可以完美地开发典型工业检测系统上位机软件的显示模块,相比使用Visual Basic、Delphi、Visual C++、C# Windows Form等开发工具,使用WPF技术开发更加方便快捷,而且由于WPF中的所有呈现操作包括二维图形和控件显示均通过Direct3D完成,开发界面更加美观漂亮。但由于WPF技术的CPU开销较大,而且缺乏性能极高的应用程序所需要的关键功能,包括保证在代码的特定地方运行的内联函数和析构函数。如果检测系统上位机软件的实时性要求非常高的话,应视具体情况慎用WPF技术。

参考文献:

[1] Iseminger D.WIN32开发人员参考库第3卷Windows图形设备接口[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篇5

关键词 高端客户 招商银行 新型金融业务模式

个人金融业务可以说是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的主要方向,而高端客户则又是个人银行业务当中最为重要的利润来源之一。根据统计,花旗银行、香港恒生银行个人金融业务对于企业整体利润的贡献率均接近于一半。随着我国民众的生活状况变得愈来愈好,高收入群体持续壮大, 为商业银行发展开拓高端客户营造出了愈来愈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从招商银行的视角出发,认真分析与研究高端客户的主要需求特点,更好地满足高端客户的金融业务需求,才能切实推动招商银行高端客户发展开拓工作的良好发展,从而在最大限度上拓宽招商银行的利润空间。

一、高端客户发展开拓对招商银行发展的重要意义

虽然我国各商业银行对于高端客户的确定标准存在差异,但通常都是以800至1000万元人民币为基本门槛。这一部分的高端客户所占比重尽管不算大,但是却能够为商业银行创造出大多数利润,因而也是商业银行在今后竞争中获胜的重要环节。

首先,高端客户是商业银行利润十分重要的增长点。虽然中国商业银行尚处在发展初期,但是具备了相当大的发展与赢利空间。所以,深入发掘目前已有高端客户的潜在能力,全力扩大高端客户的整体规模,肯定能够为中国商业银行的发展带来良好的利润增长空间。

其次,高端客户是促进商业银行金融业务创新十分重要的推动力。我国商业银行的高端客户普遍素质比较高,而且具备了强烈的资产管理意识以及个性化投资之需求。他们除了需要商业银行提供差异化的普通金融业务服务之外,更加需要商业银行为其量身定制新型金融业务项目,这就推动了商业银行持续推出新产品与新服务。让高端客户的切实需求能够为商业银行的发展带来全新的技术与理念,更能为商业银行的发展增强创新发展之动力。

最后,高端客户将能够实现商业银行业务的稳步发展。因为绝大部分高端客户具备大型企业高管或者私营业主等职业背景,这些高端客户关系对招商银行的公私业务联动而言具备了十分积极的促进作用,能够促进业务体系完善,对于商业银行来说,高端客户的数量将对合理优化客户结构、展示出行业地位、提升商业品牌,发挥巨大作用。

二、高端客户发展开拓方向下建立招商银行新型金融业务模式的策略

新型金融业务产品应当要满足于高端客户的切身需求,从而让高端客户们能够建立起对于招商银行产品的信任,愿意尝试应用与放弃各类转换,并且要和竞争对手的产品进行合理的区分,并且设立最为基本的技术壁垒,从而防止同行进行低成本模仿。为此,笔者觉得应当实施以下三项策略:

首先是要积极改进目前的金融服务产品品种,并且健全完善其功能,让其能够更好地适应于当前市场竞争之所需。比如,要以银行卡为主要载体,对目前已经有的高端金融业务产品的类别与功能加以整合与完善,从而借助于多功能银行卡来推动高端客户的个人消费、外汇结算、证券业务、保险业务、基金业务、收付以及消费信贷等多种个人金融业务实施全方位地发展。

其次是要持续开发出新型金融业务产品,从而获得一部分高端客户的信任,并且长期加以支持。在深入研究同行业的竞争对手与国际先进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产品的前提之下,全面结合招商银行自身实际,全力开发出富有市场发展潜力的新型金融产品,从而真正满足高端客户所具有的多元化需求。在新型金融业务产品的开发过程当中,应当充分重视品牌塑造工作,这是由于招商商业银行的自身产品与服务是最能够反映与体现出其自身形象的,而银行也唯有通过高端服务,才能真正地获得高端客户群体。所以,招商银行一定要做好新型金融业务品牌的定位以及形象设计等工作,积极推出最能代表自身特色的重点业务,从而树立起更加安全、更为稳健的优质产品形象,进而提升招商银行的吸引力与美誉度。

最后是要实施新型金融产品的组合创新,从而满足高端客户所具有的个性化需求。鉴于高端客户的金融需求具有多元化与个性化的特点,单一化的金融业务产品已经难以适应与满足此需求。与此同时,新型金融产品还具备了同质化、内部构成元素较为相似等特征,这也就为招商银行实施金融产品的创新提供了更加好的条件。所以,招商银行应当适应于高端客户多元化与个性化等金融需求之时,能够有针对性地为高端客户提供新型业务产品方案,对于各种产品实施结构组合。如此一来,也就能更好地满足于高端客户差异化的金融服务需求。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端客户的发展与开拓是实现招商银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招商银行应当不断更新自身的金融业务模式开发理念,切实满足客户趋向多元化以及个性化之需求,持续提升在高端客户群体当中的信誉度以及影响力,从而最终实现招商银行和高端客户的共赢。

参考文献:

篇6

本文主要从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之间的关系入手,以创业板上市公司的数据为样本,运用案例分析方法,重点讨论不同阶段、不同行业的新创企业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的交互作用。

二、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的关系

1.技术创新对商业模式创新的支撑作用。技术创新对商业模式创新的支撑作用主要体现在当企业运用商业模式创新时,商业模式要素的投入可能需要相应的技术作为条件。根据Osterwalder和Pigneur(2011)的分解,商业模式由九大要素组成,分别是客户细分、价值主张、渠道通路、客户关系、收入来源、核心资源、关键业务、重要合作和成本结构。其中,核心资源是最需要得到技术创新支持的要素。商业模式中的核心资源要素是指让商业模式有效运转的关键资源,它既包括支持关键业务顺利实施的资源,也包括保证渠道通路顺畅、供应商和客户关系稳定的必要资源。

关键资源在保证核心业务实施上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其中技术的支持是最重要的一环,无论是生产型企业中的产品供应业务还是服务型企业中的问题解决业务,都需要一定的技术作为支撑。生产型企业中产品的设计可能需要技术的直接参与,产品的制造过程可能需要先进技术的支撑,例如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ResourcePlanning,ERP)的实施,就是信息技术支持下商业模式的变革。服务型企业中综合解决方案的制定与实施,也需要先进技术尤其是智能计算、信息融合等的支持。保证核心业务顺利实施的关键资源不仅包括实体资产,如机械设备、IT系统、物流系统等,也包括知识资产,如专利、技术研发人员等,还包括金融资产,如信用额度、票据等。这些资源都能与技术创新密切相关,其中知识资产本身就是一种技术创新的体现,实体资产的技术创新是直接作用在资源上的,金融资产的创新可以借助征信技术、互联网技术来实现。这些资源通过技术创新的支持,从而支持商业模式的创新。

关键资源在保证渠道通路顺畅、供应商和客户关系稳定方面也起到重要作用,它的表现形式往往是一些平台或网络。例如,很多公司在推出新产品之前就建立了在线社区,用来交流新产品的知识和经验。多边平台也是很多公司常用的关键资源,通过多边平台,多个相互依赖的客户群体能够进行互动交流,从而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加入,形成网络效应。这些平台或网络的建设往往需要运用到技术创新,这些技术大多是一些信息技术或互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的出现也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商业模式创新,由于物品与物品之间实现了互联,企业就可以在流程优化、客户体验、价值创造等方面进行全新的改变。

2.商业模式创新对技术创新的价值实现作用。产品的技术创新的过程可以凝炼为“技术输入——实施——经济输出”,技术创新投入之后必须通过实施才能获得相应的经济输出。而产品技术创新的实施主要是产品创新价值的实现,包括价值定位、价值主张和价值保持三个层次。技术创新的第一个阶段往往只需注重价值定位,此时由于消费者对于新技术还不熟悉,还处于客户体验阶段,此时企业只需要做好价值定位增强消费者对新产品和新技术的可得性,就能实现技术创新的价值。当企业新产品的价值定位获得成功之后,客户对技术创新的价值认同度会越来越高,同时客户也会提出新的价值需求,从而影响企业的技术创新进程,此时技术创新进入下一阶段。在技术创新的第二个阶段,由于技术扩散,企业与企业之间将会陷入技术同质化竞争的局面,以往通过价值定位获取的客户将会被同行业的竞争者所分化,此时企业会面临技术创新投入高而经济产出低的情况。企业要想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就需要进行新的价值创造,而传统的以锁定消费者为目的的价值定位已经无法满足企业价值创造的要求。在此阶段,企业要通过其独特的价值主张才能实现日益同质化的产品技术创新,而价值主张的主要手段正是依赖于商业模式创新。Chesbrough和Rosenbloom(2002)研究表明,商业模式是为了从技术创新中获取价值而构建的企业运营逻辑架构,商业模式是连接技术创新与价值创造的桥梁,是二者之间的协调与转换机制。

当技术创新进行到一定阶段时,会出现技术瓶颈,而要突破技术瓶颈通常需要依靠强大的技术投入,开发更多具有风险性的新技术,甚至需要依赖更多原始创新的技术,如共性技术等。然而对于新创企业来说,一方面由于资金实力的限制,企业无法投入过多的资金用于新技术的开发;另一方面由于此阶段技术创新的高风险性,新创企业往往也无法承担;此外,新创企业研发共性技术更是不太可能,因为共性技术需要的研发投入很高且外部性很强,靠单个企业很难完成。因此,在技术创新的第二个阶段,要想通过巨额的研发投入进行高风险的技术创新以突破技术瓶颈对新创企业来说是很困难的,而通过商业模式创新,来对技术创新的成果进行价值最大化主张,才是新创企业的明智选择。当技术创新进行到一定阶段时,商业模式创新在技术创新的价值实现上会起到重要的作用。

三、生产型企业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的交互作用

1.生产型企业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的演化路径。对于很多生产型企业来说,技术创新是企业生存的关键。生产型企业在创业初期的产品技术创新,会使公司迅速崛起。然而由于该阶段支持公司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仍然是产品的技术,而对于新创企业来说,在创业初期规模较小,资金实力不强,仍然很难在技术革新上与大型企业竞争。另外,技术创新是很容易扩散的,因此新创企业在创业初期的经营模式虽然使得自身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但这种优势是很容易被打破的。当进入发展期以后,新创企业就需要通过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的协同发展来避免在位企业对新创企业技术创新的模仿,从而确定自身在市场上的优势地位。而进入成熟期后,企业积累了大量的资金和技术,此时可以充分发挥技术创新的优势,同时开发出相关的不同系列的产品,并且使得每个系列的产品都在相应的技术市场上处于领先地位。

因此,生产型企业的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的协同演化路径为:技术创新——商业模式与技术创新的融合——技术多元化战略。

2.案例分析——苹果公司。

(1)创业初期的技术创新。苹果公司在发展初期是通过对传统电脑的改进而成立起来的。当时像IBM、惠普等大型企业生产出来的电脑大多是没有显示器的,并且非常庞大,只能用于商业用途。1976年,苹果的设计师充分利用电视的显示功能,通过射频转换器,实现了主板和电视的完美结合,并且通过使用动态的RAM改进,使得主板的尽寸显着缩小,在此基础上开发出了第一代个人电脑——AppleI。1983年11月,苹果公司又将图形用户界面(Gra-phicalUserInterface,GUI)应用于个人电脑上,从而使电脑界面由以往的字符型界面变为图形界面,并开发出了麦金塔电脑。然而,麦金塔的成功只是短暂的,因为他不得不面临IBM、惠普等大型计算机企业的竞争。微软公司从苹果公司麦金塔的GUI中受到启发,了拥有GUI的Windows操作系统,并将Windows操作系统应用于IBM、惠普等大型计算机制造商生产的个人电脑上,使得Windows与廉价的PC复制机组合起来,而组合起来的产品价格比麦金塔便宜很多,最终麦金塔逐渐丧失了市场优势。

(2)发展期的技术与商业模式混合创新。苹果公司在发展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举措就是2001年推出了标志性的便携式多媒体播放器iPod产品。iPod的创新之处并不仅仅在于产品的创新,它实际上是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创新。这款播放器与iTunes软件实现了融合,而iTunes软件提供iPod与苹果的在线商店进行无缝对接,用户通过苹果的在线商店可以购买并下载音乐库中数以万计的音乐。苹果公司意识到消费者除了需要能够收听音乐的播放器之外,更需要能够便捷的搜索、下载音乐的服务。苹果公司投入了大量资金,几乎与所有的大型唱片公司合作,建立起了全球最大的网上音乐库。因此,苹果公司能够将iPod的价格卖得比竞争对手更低,因为苹果公司可以通过销售在线音乐赚取更多的收入。可以看出,iPod设备、iTunes软件与在线音乐商店是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的完美结合。

(3)成熟期的技术多元化战略。如果说苹果公司的产品在创业初期只局限于电脑产品的话,那么在二次创业时期,苹果公司还开发了以iPod为代表的数字产品。而进入成熟期后,苹果公司又开发了以iPhone为代表的通信产品,同时在数字产品方面,除了继续开发iPod系列产品之外,还开发了iPad系列产品。在数字电视方面,苹果还推出了AppleTV,这是一款高清电视机顶盒产品,用户可以通过AppleTV在线收看电视节目,实现了数字家庭模式。可以看出,苹果公司在成熟期之后的创新战略仍然是技术创新,但是它的技术已经不再局限于单一系列的产品,而是一种技术多元化战略。

四、服务型企业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的交互作用

1.服务型企业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的演化路径。对于很多服务型企业来说,商业模式创新是企业生存的关键。在创业初期,新创企业通过商业模式创新吸引传统模式下的消费者,使新创企业在市场上得以生存。新创企业在创业初期的商业模式创新仅仅是依赖于现有的技术平台展开的,这主要是因为商业模式的创新路径尚不明确,创新的效果和对技术的需求程度都具有很多的不确定性,再加上新创企业资金不足,因此不可能在商业模式创新的同时涉及到技术创新领域。当新创企业进入发展期时,在位企业也有可能学习新创企业的商业模式,改变已有的经营模式,实行商业模式创新。此外,一些新成立的企业也会效仿新创企业的成功模式,开始与新创企业竞争。

新创企业进入发展期后,商业模式的进一步创新受到技术平台的制约,而此时新创企业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资金,可以在限制商业模式继续创新的技术瓶颈上寻求突破,实现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的协同发展,并确立自己在市场上的优势。在成熟期,由于新创企业技术创新持续影响,使得新创企业有很大的空间可以进行商业模式创新,同时由于新创企业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资金和市场,单一的商业模式已不能满足新创企业在成熟期的发展,此时可以寻求商业模式的多元化。

因此,服务型企业的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的协同演化路径为:商业模式创新——商业模式与技术创新的融合——商业模式多元化战略。

2.案例分析——阿里巴巴公司。

(1)创业初期的商业模式创新。阿里巴巴成立于1999年,在成立之初从事的是B2B的电子商务业务,当时电子商务平台在国内发展还比较缓慢。美国的电子商务模式大多是针对大企业的,但阿里巴巴的创始人马云则认为,大企业拥有雄厚的资金,能承担巨额的广告费,在信息渠道方面也有独特的优势,因此他们对电子商务的需求并不是很迫切;相反,小企业没有足够的资金做广告,很难获取必要的商业信息,更不能在全球范围内寻找客户,他们对于互联网的需求才是最迫切的。于是,马云的阿里巴巴交易平台开创了一种新的商业模式,这是一种不直接参与商品的买卖,只为买卖双方提供贸易信息和贸易平台,收取会员费和增值服务费的业务。阿里巴巴创业初期的商业模式创新给其以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阿里巴巴的网络技术在初期并没有遇到太多的困难,因此他们也没有进行任何技术创新。

(2)发展期的技术与商业模式混合创新。为了完善电子商务体系,阿里巴巴于2003年成立了C2C模式的电子商务网站——淘宝网,该举措是又一次的商业模式创新。阿里巴巴的创新主要体现在对一种特殊需求的满足,即青年群体的创业需求。淘宝网为很多的青年提供了创业平台,只要注册成淘宝会员,就能在淘宝网上成立商铺,销售自己的产品。

处于发展期的阿里巴巴继续开展商业模式创新,但是又并不仅仅局限于商业模式创新,这是因为这段时期现有的网络技术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商业模式创新的需求。阿里巴巴通过市场调研发现,C2C电子商务市场上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消费者对于卖家的不信任,以及买卖双方沟通的信息不畅通。针对此问题,阿里巴巴于2003年10月成立了专门用于解决此问题的内部技术部门,开发出了两款产品,一款是作为第三方担保交易平台的支付宝,另一款是作为网页嵌入式即时通讯工具的阿里旺旺。支付宝的开发涉及到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Service-OrientedArchitecture,SOA)、缓存(Cache)等一系列关键技术,主要是用于解决C2C电子商务中消费者对于卖家的不信任问题。阿里旺旺的开发主要是为了解决C2C电子商务中买卖双方沟通的信息不畅通问题。

(3)成熟期的商业模式多元化战略。2007年11月,阿里巴巴在香港上市,标志着该公司已经走向成熟期。此时,阿里巴巴开始了市场多元化战略。2009年9月,阿里巴巴成立了阿里云计算,这是一种全新的基于资源重构及存储服务外包的商业模式。2010年4月,阿里巴巴提出大物流计划,开始进军物流业,整合了多家专业物流公司的基础设施。2011年6月,为了配合大淘宝战略的执行,阿里巴巴将淘宝网拆分成三家独立的子公司:淘宝网,天猫商城和一淘网。其中淘宝网仍然是传统的C2C电子商务业务;而天猫商城则变为专门针对优质品牌的B2C网站;而一淘网提供的则是一种搜索各类商品的全新服务体验。在中国众多团购网站风靡之时,阿里巴巴也看准时机,推出了聚划算团购服务,同时邀请知名品牌的商家加入团购计划。同时,阿里巴巴利用其电子商务网站积累的数据和信息优势,推出了针对小微企业的融资计划,即阿里金融。综上可知,进行成熟期之后,阿里巴巴开拓了各方面的业务,包括物流、金融、贸易、信息服务等,这些服务模式实质上也是商业模式创新,只是这种商业模式创新更加多元化。

篇7

【中图分类号】F42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36X(2012)05-0131-04

开发区从20世纪80年代初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先行“试验田”,十年后成为招商引资的最重要平台,目前各类开发区仍然是长三角区域产出最高、动力最强的组成部分。但随着土地空间减小及产业结构调整,长三角开发区原先以要素聚集和数量扩张为特征的发展方式已经面临瓶颈。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要求,加强区域战略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已成为区域相关经济主体提升自身经济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措施。《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在其有关“继续推进重大改革试验”的众多表述中提出了“有序推动异地联合兴办开发区”。2010年6月,国家发改委正式下发《国务院关于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的批复》,该区域规划再次强调“研究制定互利共赢的财政政策,有序推动异地联合兴办开发区”。异地联合兴办开发区的实践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间合作的商业模式能否保证双方的利益。

一、政府合作领域中商业模式的理念

商业模式概念最早出现在信息管理领域。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兴起以后,商业模式引起了理论界的关注,其内涵也扩大到企业管理领域的广阔空间。比如,马格利·杜波森(Dubossonet a1,2002)等人认为,商业模式是企业为了进行价值创造、价值营销和价值提供所形成的企业结构及其合作伙伴网络,以产生有利可图且得以维持收益流的客户关系资本。实际上,无论是否涉及商业领域,任何一个组织都存在着商业模式问题。长三角区域合作是特定区域内具有不同利益的子区域之间的合作。他们作为不同的利益主体在合作的过程中会表现出竞争和冲突的一面,但是在面临资源约束的环境中,又迫使他们不得不进行相互合作、相互依存,以便减少资源稀缺对经济发展的约束。异地开发区的探索与尝试,实际上是基于价值活动的商业创新。跨域合作中不同的利益主体在分析价值活动链的运作规律的基础上,把关注的焦点放在价值活动的定位、创造与实现上。

从价值链的角度来看,不同的合作主体都应在价值活动的链条上明确自己定位,让自己专注于价值链上的某些活动,而将其余活动外包给合作伙伴。商业模式的创新除了价值链的分工以外,还包括重组价值链和构造独特的价值活动体系的内容。构造独特价值活动体系的目的是使得合作联盟寻找到竞争优势,持续获得的价值。从资源利用的角度来看,长三角跨域合作需要从商业模式创新的角度,挖掘和利用新资源,或是创造性地利用现有资源的潜在价值,建立起具有竞争优势的联盟。由于价值链涵盖了相关利益主体能够涉及的所有价值活动,因此,这种基于价值链的商业模式创新能够直观、清晰、全面地进行理论解释。不同利益主体可以通过对价值链上价值活动进行细分,清晰地识别出自身价值活动的优劣势,然后对其内外部价值活动进行优化重组、整合及创新,最终实现有效的商业模式创新。

笔者在比较借鉴James Richardson(2005)对商业模式理解的基础上,提出同样适用于政府合作的商业模式框架。表-1分别从企业视角和政府视角诠释商业模式。

二、异地联合建设开发区商业模式的创新实践

(一)均衡发展型挂钩合作

江苏省为了转变发展方式,优化资源配置,实现苏南苏北的均衡发展,实施了南北挂钩合作战略。苏南在帮扶苏北发展的形式上不断探索创新,项目成群、集约发展的两地“园园挂钩”已被证明是比较成功的做法。在区域内异地联合共办开发区,可以打破行政区划疆界,以项目为纽带,创新异地联合体制,为长三角加快产业结构的重大调整和产业转移的空间布局起到重要的导向作用。江苏省在借鉴中国与新加坡合作开发苏州工业园区的成功模式的基础上,在沿江开发战略的指导下,于2003年首次试行开发区“异地联办”模式。江苏无锡的江阴和泰州的靖江按“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市场运作、各得其实”原则,首度实现省内跨域合作共建“江阴开发区靖江园区”。该园区总规划60平方公里。双方合资成立开发区投资有限公司,首期注册资金1亿元,由江阴出资90%、靖江出资10%,在管理体制上他们实行了“行政混血”的办法,“投资、管理以江阴为主,土地、劳动力和环境配套以靖江为主”。这是一场被称之为“历史上没有,文件上没有,领导讲话中没有”的大胆探索,走出了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一步。作为先导区和示范区,园区在项目审批、财税扶持、用地政策和港口开放等八个方面给予了政策优惠,享有省辖市的项目管理权限。而且江阴市、靖江市在10年内都不从园区内分区投资收益,10年后投资收益两市对半分成,设立一级财政、一级金库、计划单立,收益上缴江苏省财政统一监管,全部用于园区滚动开发。这样的合作管理模式是在更高级政府的支持下的创新,具有一定强制性。

篇8

1 引言

物联网将互联互通的网络概念进一步延伸到现实生活各个物质实体,把在互联网和电信领域取得成功的新一代IT技术运用到各行各业,并通过智能感知识别、通信网络以及智能运算平台的技术设备,形成对每一个网络节点进行识别、定位、监测、管理和操控的网络系统。基于此,物联网除了扩大网络覆盖的广度和深度,最重要的是通过技术和应用,彻底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习惯,形成规模化的应用,产生新的经济增长点。因此,发展物联网除了加快技术研发和产品设计,还要加快产业社会化进程,形成规模化商业应用。由于物联网产业链较为复杂,涉及商用主体类型较多,因此必须根据其自身商业特点、不同行业市场需求以及个体关系特点,设计相应的商业模式。

2 物联网商业模式研究现状

作为互联网业和电信业衍伸的新形态,物联网需要从这两个领域获取商业模式经验。互联网发展已由传统盈利模式研究转向价值网络体系和商业生态系统的研究,着重于挖掘、掌握、导向乃至创造市场需求,同时分析商业模式系统中个体的竞合关系以及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和价值流的表现,使系统动态发展,与外界互动协同发展,同时研究政府等个体在商业模式中的作用,将盈利为主的商业模式概念转成改革生活方式、提供公共服务的方向。

目前的物联网商业模式研究,比较集中的研究方向是分析商业模式运营核心平台的搭建以及市场运营过程运营商、系统集成商、服务提供商等主要个体的相互关系、服务提供方式和收入分配方式。

中国电子商务中心提出了物联网发展五大类商业模式,包括:

(1)系统集成商主导,运营商检验运行情况;

(2)运营商提供网络连接,收取服务费用,系统集成商在网络上运行业务;

(3)运营商自行为客户提供数据流量;

(4)运营商自行为客户开发相关服务;

(5)运营商为客户定制服务。其主要的区分点在于服务提供主体和方式上。

参考文献将物联网的商业模式分为通道型、合作型、自营型和定制型四类,强调不同模式中运营商地位和作用的差异,并介绍物联网在国外医疗、物流、环保等领域的应用。

参考文献从运营商主体性出发,提出了合作开发、独立开发和定制服务的物联网商业模式类型,强调不同合作方式的结构和实际应用案例。

参考文献根据中国移动已有业务结构,分析7种物联网商业模式,包括:

(1)企业投资自建型;

(2)企业自建运营型;

(3)定位平台免费开放型;

(4)全租赁佣金型;

(5)运营商系统集成型;

(6)运营商与系统集成商合作型;

(7)运营商产品库型。

还预测未来可能产生的3种新模式:平台租赁运营型、平台广告运营型和项目型。同时认为,当前物联网主要盈利来源还是以用户购买和支付服务费为主,广告收入为辅,并对其在移动支付、智能电网、GPS导航、环保监控等领域的应用进行分析和展望。

由是可知,当前物联网商业模式的研究主要体现为系统集成商和运营商的运营主体竞争以及服务方式的多样化扩展,强调的盈利方式仍然是用户单次设备购买、日常通信服务以及网络运营商的佣金收入。关于物联网商业模式的市场运作、盈利模式以及个体关系类型的研究取得较多成果,其中对于广告平台建设的思维也符合网络产业商业模式中低资费、规模平台、广告支撑的发展趋势。但由于缺乏对用户需求的综合挖掘和行业拓展,研究的群体和行业范围偏窄,忽视了物联网公共特性以及政府在产业发展中的作用,商业拓展的广度和深度都有较大欠缺,导致相关业务市场渗透能力差,用户接受程度低,周期长,不利于产业发展。同时,对电信领域的创新商业模式借鉴不够,忽视了物联网潜在的多价值主体特性,对运营商、系统集成商之外的价值创造研究不够。

3 未来物联网商业模式预测

作为新兴产业,物联网未来发展核心应该是通过对用户需求的覆盖,以及日常应用领域的全面渗透,进而培养用户的物联网消费习惯,甚而创造出新的用户应用需求和模式。因此,应该从公共事业和常规消费领域着手,采取低价甚至免费的方式,尽可能降低用户使用门槛。在具体模式应用上,可以设计如下商业模式:

3.1公共事业应用型

此类商业模式一般由政府等公共事业部门搭建公共平台,客户租用或者购买平台以及相关软硬件产品,并支付通信费用。向用户提供免费产品。比较典型的应用方式是各类企业的视频监控、面向用户的楼宇监控和家居监控、GPS导航定位、公共事业信息查询、公共安全、公共物流体系等。

该类商业模式是物联网民生化应用的体现,贯穿于各个发展阶段,此间,政府对技术、市场的把握非常重要:初期,通过行政手段迅速普及产业应用,投入资金搭建设备体系;与商业机构合作,以赞助或者成立股份制公司的形式运营和维护物联网公共事业;在特殊领域如公共物流体系等,则需要迅速完成平台体系搭建,通过政府独资、土地出让、合资经营、业务外包的方式转移成本和吸引资金,保障物联网应用的维持和扩展。此类模式来物联网发展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作为主要政策推广模式。在主要公共事业平台采用此类模式,可以让用户免费体验物联网应用,培养使用习惯,为其他类型的业务推广打下基础,同时政府等公共事业部门由此推广普及物联网,带来社会效应,增加财政收入。

3.2广告平台型

物联网中的网络广告模式是传统媒体广告模式的延伸,一般是由运营商、互联网企业搭建公共平台,集成物联网感知和传递的软硬件设备,租给广告商进行运营,广告商通过广告收入来支付物联网平台运营费用。由于物联网行业覆盖广泛,潜在客户源多,这一模式越来越被广告商看好,出租车、公交车、地铁移动电视,楼宇电视、营业厅的移动广告屏幕,都可以作为该模式的覆盖范围。而物联网的作用是给这些信息平台赋予移动性和地理标签的附加信息,并逐渐开放用户交互界面。

该模式的本质是公共信息平台的物联网化升级,在传统公共信息平台的覆盖特性基础上,通过物联网技术应用体现移动性和地理坐标性,更可以根据政府和信息提供者的需求,实现平台信息的移动化、区域化、群体化和行业化。该模式可以使上述信息点在其各自不断扩大的用户群覆盖的基础上发展成综合类信息的平台,通过对用户群体的公有和专有覆盖,探入、获取乃至引导总体和专有用户的信息关注行为和趋势,从而吸引广告商的加盟,形成第三方获利的生态体系,让用户零成本使用的同时,以广告效应获取盈利收入。

3.3软硬件集成商主导型

以上两种方式是公共领域可以应用的商业模式,而 对企业和个人用户端,发展趋势之一是价值流多源化和集中化,体现在商业应用中即为终端融合以及物联网相关应用的无限开发和拓展,对此可以预测软硬件集成商主导型的商业发展模式。

该模式主要来源于苹果“iPhone”模式,核心软硬件集成商通过与运营商合作,在获取用户终端一次购买费用的同时,通过一定比例分配用户日常应用消费,同时大量应用开发者为终端系统促进广大应用开发者为系统开发各类应用模式,以免费和低价模式为主(苹果大部分应用费用在0~0.99美元),在硬件销售的同时,开拓应用下载这一新盈利点,并通过习惯和文化渗透的方式促进硬件终端和软件的普及。此类模式可用于与个人用户市场相关的便利类和控制类领域,例如位置服务、智能物流、智能家居、数字城市和智能校园等,通过在已有智能手机终端系统或者未来可能出现的专有物联网终端上开发相关行业应用下载,使用户可以免费或者很低代价选择和使用物联网软件平台和应用。

3.4“云聚合”型

在物联网商业模式的高端发展阶段中,还可以结合云计算的思路提出云聚合概念。云聚合商业模式是一种建立在云计算基础上,以用户服务为中心,根据已有运营平台和业务能力,针对目标市场整合内外部资源,形成用户、商家、其他市场参与者共同创造价值的网络商业模式。其主要特点是在一定的安全机制下形成信息全面自由流通,通过大量快速的信息传送实现价值的高速增值。各个主体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同时也是接收者。而从盈利模式上看,各个运营主体向云聚合平台,一般是政府或者其他部门交纳租金费用,而由于应用的方式多样化和生活化,用户最终可以免费的方式使用平台内一切资源。

上述分主要商业模式类型通过表1体现出来。

4 商业模式发展建议

在物联网发展被一致看好的情况下,上述商业模式的市场推广未如想象顺利,主要原因是各行为主体对商业模式的内涵以及市场适用性挖掘不够,使用门槛高,缺乏以用户低成本使用推进的商业应用。笔者认为需要从以下方面推进:

(1)政府支持和技术标准化。在商业模式推广中,政府最直接的作用体现为方向引导、资金投入和平台建立,行业应用初期,政府应该通过行政手段,为物联网进入重点行业提供基础通道,形成先天进入优势。此外,产业标准化是克服发展障碍以及降低成本的关键,物联网时代,各国起跑线差距不大,所以更应加快研发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标准并试点和应用,抢占技术制高点。

(2)增加商业模式价值主体。可在现有运营商、系统集成商等主体的基础上,引入软件、硬件制造商、集成商,服务提供商、广告商、内容提供商、应用开发者等主体,在产品体系上可以扩大市场需求覆盖,通过多个主体的价值创造,分摊运营成本,提升用户规模,增强平台效应,创新盈利模式。

(3)促进个体间合作和共赢。政府可以通过与其他运营个体的合作,打造完善应用体系,调动各方力量,把盈利模式中以单次购买和用户从量使用为主,逐渐过渡到用户低价或者免费使用为主。而在第三方投入为主要收入来源的经营方式上,应在保证用户利益的同时,通过集中关注的方式促进其他消费需求增长,实现各方共赢。

(4)推进示范产业应用。选择具有重大经济社会效益和示范效应、产业化进程快、附加值高、环保的重点领域开展物联网先导应用示范,通过成功范例提升社会认知度,这些产业应用包括智能电网、数字城市、智能物流、环境检测、公共信息平台、数字医疗、智能家居等。同时加大公共事业服务的物联网化,在个人客户端将物联网作为公益服务的升级方式。

(5)促进终端融合。未来物联网终端必将是多种功能融合的载体,需要重点加强软件扩展性。免费使用物联网软件是大趋势,软件开发者应争取从其应用的广告平台以及可能引发的消费需求发掘盈利方式。

篇9

商业模式这一名词最早出现在1957年。但是直到20世纪90年代末,商业模式的研究才获得广泛的关注,这与互联网的发展和电子商务的兴起有着直接联系。彼得.德鲁克(1994)将商业模式称为组织的或公司的经营理论。迈克尔.拉帕(2004)认为,商业模式是指企业做生意的方法,是一个公司赖以生存的,能够为企业带来收益的模式。商业模式的表述虽然各有不同,但其最核心的内容却存在基本的一致性,是企业为自身、供应商、合作伙伴和客户创造价值的决定性来源。

二、波士顿矩阵模型

波士顿矩阵,又称市场增长率-相对市场份额矩阵,是由美国著名的管理学家、波士顿咨询公司创始人布鲁斯.亨德森于1970年首创的一种分析和规划企业产品组合的方法。这种方法的核心在于解决如何将企业有限的资源有效地分配到合理的产品结构中去,以保证企业受益,是企业在激烈竞争中取胜的关键。

三、商业模式变革的类型

商业模式的变革有四种不同的类型,分别为商业模式创造、商业模式延伸、商业模式修正和商业模式终止。

1.商业模式创造。一个商业模式创意往往会经历几次修改后付诸实践。商业模式执行之前并没有相关工作实践或重复的标准化流程可以借鉴。与未来的客户,供应商,合作伙伴和竞争对手等相关的关键流程仍然是新兴的商业模式思想或假设,面临较大的挑战。

2.商业模式扩展。商业模式扩展意味着增加活动或扩大现有商业模式的核心方法。这是从一个模块到另一个模块的过渡,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是增加活动。扩展的关键动机驱动是探索扩大现有业务机会和开发相关商业机会。

3.商业模式修正。商业模式修正意味着企业业务模块间的转变。修正意味着修改一个现有的商业模式,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新的过程。修正意味着干预现有的过程,在不同的方向上探索替代现有业务经营的方式。

4.商业模式终止。商业模式终止是指放弃/拆卸过程。商业模式的终止意味着关闭营业场所或关闭整个公司。商业模式终止过程中可能面临终止抵抗和业主犹豫不决等困难。

四、波士顿矩阵中不同业务类型下的商业模式变革

企业需要根据业务自身的发展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基于波士顿矩阵的视角,针对四种不同的业务类型,企业需要做出不同的商业模式变革,从而实现企业的整体良性发展。

1.问题产品—商业模式修正。问题产品指的是处于高增长率和低市场占有率象限内的产品群,一方面企业的活动系统存在着较大的市场机会和发展潜力,另一方企业在开拓市场和价值创造方面存在问题,对问题产品业务的活动系统改进方案,要求企业进行商业模式修正,干预现有的活动过程,扩展现有的支持业务快速发展的活动系统,同时,改变业务发展弱势方面的经营方式,并寻找新的经营方式。

2.明星产品—商业模式扩展。明星产品指的是处于高增长率、高市场占有率内的产品群,这类产品需要企业增加资源投入以发展成为现金牛产品。企业现有的经营方式适合此类业务的发展,整个活动系统运营良好。针对此类产品,企业需要进行商业模式扩展,增加和扩大现有商业模式中的核心活动和方法,开发相关商业机会,并在更广泛的领域内运行商业模式。

3.现金牛产品—商业模式修正。现金牛产品指的是处于低增长率和高市场占有率的产品群。现金牛产品是成熟市场的领导者,为明星产品的发展提供支持资金。但是,现金牛产品的市场份额的增长空间相对狭小,面临着过时以及竞争对手新商业模式的威胁。针对企业的现金牛业务单元,企业进行商业模式修正,它需要打破企业的商业模式惯性,进行根本的实践变化,利用新的市场机遇。

4.瘦狗产品——商业模式终止和商业模式创造。瘦狗产品指的是处于低增长率、低市场占有率的产品群,处于利润率低,负债比率高的保本或者亏损状态,无法给企业带来收益。此时企业需要对此业务单元,进行商业模式终止,打破一些抵抗因素和业主的犹豫不决。

对于终止后的瘦狗产品,业务单元内存在剩余资源,企业产品在退出市场时往往伴随着新业务的开发和产品创新的聚集。商业模式初始想法,往往经历若干次修改后才能付出实践。对此类全新业务,企业需要进行商业模式创造,对未来的客户、供应商等利益相关者进行初步的商业模式假设。在商业模式的初始过程执行时,企业要关注商业模式的变化,并根据商业环境变化进行不同的调整。

商业模式四个变革类型并不一定都是单独行动的,在很多情况下,需要多种商业模式类型的结合,在实际活动过程中,商业模式扩展和商业模式修正往往是企业在进行商业模式变化时综合使用的手段。

五、总结

企业面临不同业务单元时,不同的商业模式变革选择。管理者必须决定是否以及何时推出新的产品或新的商业机会,他们还必须决定如何扩大现存商业模式中的核心标准流程以支持公司的业务发展。企业在改变其商业模式时还必须识别那些给企业带来价值和利益的关键价值创造活动。此外,企业在进行商业模式变革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企业具有商业模式惯性,往往会失去一些新技术和新市场的把握,不利于企业创新。所以,企业应该根据业务产品的发展以及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适当进行业务单元商业模式变革,在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动态性和企业业务发展的稳定性之间建立一个平衡。

参考文献:

[1]Christoph Zott and Raphael Amit,Business Model Design: AnActivity System Perspective,Long Range Planning, 43 (2010), 216-226.

篇10

论文关键词:电子商务企业商业模式创新

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推动世界经济进入全球化状态,缩短了产品生命周期,企业为了生存下去,就要不断创新商业方法和产品,使自己和竞争对手相区别,实现产品和服务的差异化,并在生产过程中减少成本,增加客户价值,而这一过程也就是商业模式的创新过程,电子商务整合了商务活动中的信息流、资金流和商务流,协调并减少物流成本。在网络经济条件下,企业面临的巨大挑战是如何具备敏锐的意识、利用电子商务创新商务活动,获取长期利润,对商务模式分析的价值在于让企业集中思索在商务活动中各种要素如何有效组织在一起,如何整合内外部资源。

1电子商务对传统商业模式的影响

面对日益严重的资源环境约束和电子商务日益繁荣的大环境,企业借助电子商务手段催生出来的各种商业模式创新就成为市场竞争的热点。因此,企业在现有模式的基础上,顺应电子商务发展的大趋向,以推动企业模式创新,培养持续竞争优势。

(一)技术进步加快新兴行业的产生

在电子商务时代,由于技术的高速发展和进步,加快了很多新兴行业的产生和发展,尤其是虚拟经济和虚拟社会的产生。互联网中流行的信息交流方式也在对传统的商业模式起着直接的影响,如传统的信件交流就被电子邮件逐步取代,传统的电信产业也存在被即时通讯工具取代的可能、网络传播逐渐取代平面传媒而产生更加深远的影响力和传播面。这些都将直接导致传统商业模式被改变甚至被取代。面对这种现实情况,商业企业要想保持以往的竞争优势,必须顺应时展,积极调整企业的经营战略。

(二)降低消费者的购买成本

在传统的商业模式下,消费者购买商品的步骤是:搜集商品信息选购商品商品运送。其购买成本不仅包括商品本身的零售价格,还包括运输费和交易的时间、精力成本。而在电子商务环境下,消费者的购买成本只包括商品费用(电子商务大都提供送货业务,减少了运输成本)、上网的费用及时间、精力等,这就大大降低了消费者的购买成本。并且,电子商务时代的重要特征是电子通讯,这使得整个世界在网络环境中成为一个地球村,人和人的信息交流不再是远隔千山万水,而是在瞬间就能实现信息的传递,这就使得让顾客能及时把握着不同区域之间的价格优势,从而增强了顾客的议价能力。最后的结果是商业经营者的利润空间下降。对于这种情况,企业只有不断在产品的差异性上下功夫,从不同程度和层次上刺激个性化的需求模式,才能扩展盈利的空间和渠道。

(三)加快企业开发新产品的周期

电子商务时代,供求关系依然存在,“有求有供、有供有求”才是一条良好运行的商业链条。因此,在上文的论述中,消费者购买成本的降低必然促进企业为了保持盈利水平而开发新的产品,更加注重产品的差异化生产。

和此同时,由于互联网络在人们生活中的日益重要,同时也在改变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习惯。网络提供的方便性和随意性,使得消费者深陷其中,非凡是都市的上班族们,无论是理财,还是购物休闲,都会借助互联网,即时通讯软件改变了人们的沟通方式,看电影可以通过互联网在电脑前实现,而不用去电影院了,这些也使得企业必须持续不断提供独特的服务,以保证企业的正常发展。

综上所述,电子商务从不同的方向影响和改变着传统商业模式的竞争结构。对于这种改变和冲击,我国企业必须适时调整战略方向,及时创新商业模式才能使企业在电子商务时代保持自身的竞争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

2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商业模式的创新思路

(一)树立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

企业是商业模式创新的主体,商业模式决定企业成败。尽管已经确认了在电子商务时代商业模式创新的重要功能,仍需进一步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引导企业由渐进式的产品创新扩展到突破式的商业模式创新。另外一点值得注重的是,要注重企业和信息化技术的融合发展,据统计,美国企业40%的创新是技术创新,60%的创新是商业模式创新。现阶段我国商业模式的创新必须借助信息化技术,从而提升传统产业,开发新市场。因此,新商业模式并不排斥传统产业,正是传统产业通过信息化技术能够开发出新的市场空间,再造新优势。

(二)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进行创新

积极引导企业注重新技术的市场开发,通过互联网把有限市场变成无限市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创新传统的商业模式才能进一步的解放生产力。长期以来,我国的科研成果难以在市场获得成功,然而没有市场的技术等于一纸空文。商业模式创新有赖于新技术的推陈出新,但它比技术创新更为现实。注重科技和市场的结合,关键在于创新商业模式,让市场接受技术研发成果,促进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商品化。

(三)完善政府服务

除了企业自身的主观能动功能之外,各地政府部门应该健全审批办理协调机制,推行行政审批代办制。政府对商业模式创新要积极培育、专心呵护,并且要善于通过孵化器来培育新商业模式,合理规划,引导投资资金。对于商业模式创新企业,可设立相应的评选称谓,同时享受相应优惠政策,以充分享受政策扶持。并且,政府部门也应该加强政务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将政府的公共服务产品外包给企业,这样一方面推进了政府服务机制的改革,另外又为新商业模式提供发展空间。

(四)重新定义顾客价值

过去的创新主要集中体现在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领域,而在今天,商业模式的创新比技术创新更重要,商业模式之争已成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取胜的关键。新的商业模式可以通过细分市场重组流通渠道,以新技术为手段创造新的市场,把人们潜在的需求转化为现实的需求。宝洁公司创造性地改变产品服务的路径,将薇姿护肤品的销售渠道只限于药店,从而取得成功;苹果公司通过重新定义顾客价值,成功开发iPod产品并使企业重新焕发活力;五粮液通过和金六福的品牌联盟进行市场运作,则是改变了其收入的模式。

(五)坚持人才创业的理念

人才集聚是商业模式创新的基础。成功的商业模式往往不可复制。而人才才是企业获得市场竞争优势的关键所在。商业模式创新依靠人才的好的商业创意。很多企业都认为现在最稀缺、最宝贵的是“懂技术、懂管理、懂市场”的“三懂人才”。现在,大多数成长型企业都在培养和收集有实践经历的人才,以适应商业模式创新的需要。

篇11

[中图分类号]G23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5853 (2013) 02-0085-04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迅猛发展,在线阅读、手持终端阅读、手机阅读渐次普及,数字出版产品的市场需求越来越旺盛,数字阅读逐渐成为人们获取文化知识的重要方式,一个庞大的新兴数字出版消费市场正在形成。数字出版不仅丰富了出版物的内容和形式,而且颠覆了传统出版物的生产方式和消费理念,数字出版产业呈现强劲的上升势头,并逐渐成长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当前,我国数字出版产业还处在起步阶段,产业链和商业盈利模式都处在探索过程中。数字出版企业面对极为复杂的商业环境和个性化的客户需求,相互间的竞争也更为激烈。在我国文化体制改革推进的关键时期,出版企业如何构建适合自身的数字出版商业模式并对其运作机制进行创新,已经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

1 数字出版及商业模式的内涵

数字出版是指利用数字技术进行内容编辑加工,并通过网络传播数字内容产品的一种新型出版方式,其主要特征为内容生产数字化、管理过程数字化、产品形态数字化和传播渠道网络化。目前数字出版产品形态主要包括电子图书、数字报纸、数字期刊、网络原创文学、网络教育出版物、网络地图、数字音乐、网络动漫、网络游戏、数据库出版物、手机出版物(彩信、彩铃、手机报纸、手机期刊、手机小说、手机游戏)等。

商业模式是一个组织在明确外部假设条件、内部资源和能力的前提下,用于整合组织本身、顾客、价值链伙伴、员工、股东或利益相关者来获取超额利润的一种战略创新意图和可实现的结构体系以及制度安排的集合。商业模式主要包含三方面的含义:一是组织的商业模式是在经营环境的延续性,市场和需求属性在某个时期的相对稳定条件下合理存在的;二是商业模式是一种结构或体系,包括组织内部结构和组织与合作伙伴、客户、外部环境等要素的关系结构,这些结构的各组成部分相互作用形成了模式的各种运动;三是商业模式本身就是一种战略创新或变革,是使组织能够获得长期竞争优势的制度安排[1]。

2 我国数字出版企业商业模式运作特征分析

我国数字出版企业的商业模式运作具有如下特征。

2.1 产品创新速度快,商业运作模式不成熟

作为刚刚兴起的产业,数字出版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也给成长中的数字出版企业带来严峻的竞争环境和生存压力。以高科技和时尚为主要特征的数字出版产品表现出创新速度快、相关消费观念和客户市场极具不确定性、商业运作模式不成熟等特征,数字产品从设计理念构思到产品进入市场、成长、成熟、衰退的生命周期也非常短。同时,我国数字出版产业涉及众多不同的产品及其细分市场,不同企业由于不同的创新能力其产品处于不同的生命周期。一些产品(如科技文献、电子论文库)经过多年的发展和积累已经进入成熟期;另一些产品(例如移动阅读、移动下载的出版物)处于高速成长期;还有一些新形态产品(如利用云计算的数字内容产品)则还处于市场导入期。因此,如何在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中对相关企业进行协调和资源整合,以提高产品的创新速度,是数字出版企业构建商业运作模式必须考虑的。

2.2 协调和整合是进行商业运作的主要手段

数字出版企业是数字内容的提供商。优秀的数字内容必须经过加工整合部门、网络平台运营商、软件阅读器企业、智能终端设备生产企业等多个环节的运作才能到达终端消费者手里。顾客所需产品的附加值不仅由数字出版企业本身的精耕细作所创造,产业链上的其他相关企业也为终端产品的价值创造作出贡献。从这个意义上看,要实现客户的终端数字产品需求,数字出版企业要实现自身的商业利润,就必须加大纵向产业链上各企业之间的协调与合作,同时要进行与产业链相关的横向资源、技术、标准、制度和政策的整合。因此,协调和整合是数字出版企业进行商业运作的主要手段。

2.3 知识产权保护是进行良好商业运作的关键

由于数字产品的复制成本低、传播速度快,如果没有强有力的数字版权保护技术和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数字出版企业的合法权益就会被侵犯,各种盗版产品就会充溢整个市场。因此,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能促进数字出版产业利润的合理分配,是促进我国数字出版企业进行良好商业运作的关键。

2.4 数字出版企业商业运作的利润分配特征:微笑曲线

产业链中利益分配的“微笑曲线”是指制造业产业链中左端的知识产权开发企业和右端的品牌销售企业创造了主要价值,而弧底部分的成品装配和以低端产品为主的企业则“流汗多、拿钱少”的价值创造和利润分配格局。事实上,在所有能明显区分出核心企业和相关配套企业的产业中,都可能出现这种“微笑曲线”,数字出版产业链中的利益分配也是如此。由于数字出版大量利用通讯和网络技术,通讯设备企业、网络运营商在商业运作中往往占据产业链利益的制高点,传统出版企业作为内容提供商常处于不利地位(即微笑曲线的底端)。这在手机阅读的发展合作过程中已现端倪。因此,数字出版企业在商业运作中要注重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注重产品的价值创造,以形成合理的利润分配模式。、

2.5 商业模式运作的开放性和动态性

与制造业产业集群的相对封闭性不同,数字出版产业涉及内容提供商、设备制造商、网络运营商、软件开发企业和服务提供商等多个行业,参与的企业多,市场竞争异常激烈,产业中的企业动态重组和进入退出非常频繁。因此,数字出版产业没有标准化的商业运作模式,基于创新的多样模式不断涌现,表现出更加开放和动态的特征。

3 我国数字出版企业商业模式比较及其创新动力

3.1 商业模式比较

出版企业主导的商业运作模式,母体是传统出版企业。出版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根据发展需要将传统纸质产品开发成数字产品,成为数字内容提供商;同时出版企业也进行产品内容方面的创新和用户培训。在这一模式中,出版企业起主导作用,通过联合相关的数字软件开发企业、终端设备提供商和渠道运营商等企业,进行相关资源的整合和制度安排,实现产品的价值增值。如,2001年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与上海新汇光盘(集团)有限公司、上海联和投资有限公司三方入股,创建易文网从事数字出版业务。该网定位以内容创新和提供为主,努力主导和整合数字出版产业链,并先后携手深信服科技公司、用友软件、北大方正等企业解决电子书制作阅读、下载等技术问题,开发出具有自主版权的电子书阅读器,推动整个产业链的发展。

数字终端设备商主导的商业运作模式,主导者是数字终端设备商。数字终端设备商通过自主创新研发数字产品终端设备,并主动寻求数字内容提供商、数字软件开发企业、渠道运营商等企业的支持,把终端设备推向消费市场。如,国内最大的电子书生产商汉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积极启动向上、下游拓展的步伐,目前已有数百家出版社成为汉王书城的合作伙伴,力图实现内容提供商、汉王平台、读者消费一体化的商业运作模式。

数字产品软件开发企业主导的商业运作模式,主导者是数字产品软件开发企业。数字产品软件开发企业自主研发优秀的数字产品阅读软件,然后通过市场推广与上游出版企业、数字终端设备商、战略投资者等结成战略联盟,形成以软件开发企业为核心的商业运作模式。如方正、世纪超星等就是我国最早一批从事数字出版的软件企业。它们通过自主研发优秀的阅读软件,整合产业链中的上下游企业,形成典型的以数字产品软件开发企业为核心的商业运作模式。

以网络平台运营为驱动的商业运作模式,以数字出版产品网络平台运营商为核心。网络平台运营商拥有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和营销推广能力,它们向上游集成个体作家、传统出版企业、网络内容资源提供商,向下游整合终端设备生产商、阅读软件开发商等企业,为消费者提供优秀的数字出版产品和服务。如,盛大网络旗下的盛大文学首先通过资本整合收购了起点中文、榕树下、红袖添香等多家原创文学网站,然后通过数字版权贸易、数字版权衍生品生产和营销,联合相关动漫、影视制作企业,打造了一个以文学为核心,整合影视、版权、无线通讯运营商等多方资源的数字出版商业运作模式。

3.2 创新动力分析

以下将从四个视角分析我国数字出版企业商业模式的创新动力。

技术推动视角。商业模式这一概念是伴随着新兴的互联网经济而出现的。早期研究者认为,以互联网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是商业模式创新的主要动力。Kodama(2004)[2]、Yovanof和Hazapis(2008)[3]等学者的研究也表明,在更广泛的IT领域,产业模块化和产业融合等技术变化推动了美国、欧洲国家和日本相关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这有助于企业在更大程度上获得技术创新带来利润;技术对商业模式创新的推动也在多个领域得到研究证实。在数字出版产业发展过程中,涌现了许多创新的数字终端设备、数字软件产品以及各种以新媒体为核心的数字运营平台,这些技术领域的创新在促进数字出版产业融合和消费者需求升级的同时,也推动数字出版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

需求拉动视角。随着商业模式创新研究从网络经济拓展到更多领域,人们发现有些商业模式创新并不是由技术推动的,而是通过提供能满足客户需求的新产品或新服务形成。德勤咨询公司(Deloitte Consulting,2002)[4]在对15家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进行研究后发现,推动商业模式创新的主要动力并不是通常认为的技术、法规和政策等因素,而是企业提供能够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产品或服务。基于需求拉动视角的商业模式创新就是强调以客户需求为导向,根据顾客对产品的偏好定制产品。如,消费者对移动互联网、移动商务、在线电子阅读、网络文献下载等需求的增长,直接拉动了如苹果、汉王、盛大等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

外部竞争视角。竞争激烈的外部环境会导致企业面临许多经营压力,迫使企业寻求创新机会以超越竞争对手,因此也是逼迫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重要驱动因素。IBM(2006)对世界范围内765名首席执行官(CEO)或公司高管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大约其中40%担心竞争对手的商业模式创新有可能从根本上改变行业前景,因此,他们希望自己的公司能够参与和掌控这种创新。在目前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中,单个企业往往很难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改变整个行业,因此倾向于建立战略联盟,通过商业模式创新整合合作伙伴的资源,形成整体的竞争优势。对于数字出版企业来说,竞争更显激烈,迫使企业必须创新商业运作模式建立竞争优势。如,数字出版企业之间战略伙伴关系建立、数字出版非核心业务外包等都是为适应外部竞争需要而建立的商业运作模式。

企业高管视角。商业模式创新涉及企业经营的方方面面,但企业高管是影响和决定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重要推动力量。Linder和Cant Rell(2000)[5]对70名企业高管的访谈和对二手资料的整理表明,企业高管是推动商业模式创新的主要动力,接受调查的高管把他们30%左右的创新努力放在商业模式创新上。因此,企业高管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影响着企业商业模式的创新,数字出版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也是如此。

4 商业模式创新途径

4.1 构建数字出版产业链,打造合适的企业盈利模式

当今,从参与数字出版的主体来看,主要包括传统报社、杂志社、出版社、通信网络运营机构、软件开发企业、终端设备制造商等企业。在经历了数字出版技术的发展和激烈的市场竞争后,我国数字出版产业目前主要呈现数字技术不断创新、产业融合不断深化、数字出版形式多样化等特征。接下来必须构建高效的数字出版产业链,通过商业模式创新明晰利益分配机制,以实现共赢局面。

目前,我国数字出版的主要盈利模式有:“内容商+渠道终端”盈利模式、“运营商+内容商”盈利模式、“产业一体化”盈利模式和“作者+渠道终端”等。这些盈利模式决定企业在产业链中的地位和利润分配机制。数字出版企业进行商业模式创新,就必须根据自身的实力和优势寻找合适的战略合作伙伴,优势互补,进行产业链的资源整合,因此打造“内容+平台+终端”一体化的产业链运作模式是数字出版未来商业模式创新的重要方向。

4.2 以顾客需求为导向实现顾客价值的商业模式创新

良好的商业运作模式应该关注顾客的消费需求,为顾客提供更多的价值。从发达国家数字出版企业发展的经验来看,优秀的商业运作模式都是不断挖掘顾客的真实需求,为顾客提供高附加值,从而赢得竞争优势。如,亚马逊商业运作模式的本质就是打造服务大众消费者的数字出版内容平台,为顾客提供便利、快捷的服务;谷歌的商业运作模式就是向整个网络开放图书搜索资源,并建立一个可以与其他网络服务互通的系统,以满足顾客搜索网络资源的需求。

从我国数字出版企业的发展趋势来看,传统的出版业务正受到新兴数字出版业务的冲击,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不断挖掘和发现消费者需求,为顾客学习、阅读、娱乐等提供便利的数字产品和服务方式。这是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基本出发点和归宿。

4.3 以产品创新为核心的商业模式创新

我国数字出版企业是在国内外技术快速发展的激烈竞争的环境中诞生和成长的,要取得竞争优势核心在于产品创新。数字出版产品的创新主要包括以下方面:一是加强内容创新,这是数字出版创新的根本,包括文学作品、网游、动漫和时尚文化娱乐等方面的原始内容创新;二是数字出版软件技术创新,就是相关企业通过开发通用、方便的软件为顾客提供附加值;三是终端设备技术的创新,目前终端设备的主流还是国外设备,如苹果的iPad、亚马逊的Kindle,而我国终端设备的市场占有份额依然很低,竞争力不强,因此加强终端设备的技术创新迫在眉睫;四是加快传播技术的研发和创新,数字出版产业链要整合相关网络和通信技术,以三网融合为契机建立先进、高效的传播方式。

4.4 完善数字出版流程和标准,构建高效的数字出版商业平台

数字出版产业的最大特征在于纵向整合趋势不断强化,企业间的边界逐渐模糊。目前我国数字出版产业的行业标准滞后,信息数据交换格式、出版物阅读格式、数字出版防伪保密格式等都没有形成标准,导致企业运作效率低下。如,新华书店和大型物流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在交换信息时,最大的问题就是标准接口不统一、编码不一致、数据得不到及时处理。因此,要提高我国数字出版企业的运作效率,就必须完善商业链中的出版流程和行业标准,构建内容创建、应用集成、销售管理、客户下载的统一平台,让出版内容提供商、软件开发商、终端设备商、销售企业等相关企业的系统都能够进行统一的集成管理,为整个产业链中数据的整合提供标准、统一的平台。

4.5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促进公平有序的商业竞争

目前,我国数字出版的版权保护和盗版问题严重,主要表现为电子阅读的收费下载模式不规范、版权保护体制不健全等问题没有得到彻底遏制。这严重损害了产业链上各企业的利益,也影响了数字出版企业进行商业模式创新的动力。我国一些数字出版企业已经意识到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性,出现了一些数字版权保护软件和技术,如方正自主研发的数字版权保护技术能精确统计下载销售的电子书数量,保护作者、出版社、网上书店、图书馆、读者的共同利益。今后,只有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才能促进数字出版产业链利润的合理分配,促进公平有序的商业竞争,从而促进我国数字出版企业进行商业模式创新。

注 释

[1]罗珉,曾涛,周思伟.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基于租金理论的解释[J].中国工业经济,2005(7):73-81

[2]王鑫鑫,王宗军.国外商业模式创新研究综述[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9(12):33-38

[3]冉继军.我国数字出版业的现状与前景[J].出版广角,2010(8):64-65

[4]周利荣.我国数字出版产业链整合模式分析[J].数字出版,2010(10):39-42

[5]李苓,彭丽.中国数字出版改革与产业“链化”的运作[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0(10):197-200

[6]钟健华,王亚非,刘成勇.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转型的共同思考[J].中国编辑,2010(6):55-58

篇12

随着城镇化的深入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越来越受到资本、土地、产能和效率等因素限制,十报告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技术集成和商业模式创新”,为企业转型升级指明方向。

一、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建设方式

传统的交通事业发展一般遵循“财政拨款、贷款修路、收费还债”的模式,随着投资主体多元化,交通基础设施投融资模式不断推陈出新,投融资和建设管理方式日益多样化。

(一)政府投融资平台方式

政府投融资平台以重庆市“投”为例。重庆市“投”通过“项目投资+土地开发”的市场运作模式,从国家开发银行、商业银行、企业债券、上市融资、信托融资等渠道获得数千亿资金,完成了2000多公里高速公路、5000多公里高等级公路的建设、20多座城市区域横跨长江、嘉陵江的大桥,还有150多公里的城市地铁、轻轨的投资建设。

(二)上市公司平台方式

上市公司如宁沪高速、山东高速、中原高速等公司近年来频繁进行资本运作和并购重组。交通基础设施包装上市,一是做强路桥运营养护主营业务,拓展沿线土地开发利用、广告资源以及服务区相关产业发展,提高大交通产业协同发展能力。二是有利于提高公司治理水平,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公司透明度,不断提高决策能力。三是利用上市公司平台进行兼并收购,通过定向增发等方式实现权益融资,实施外延式增长,增强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其他常见投融资方式

建设移交(Build-Transfer,简称BT)模式和融资租赁模式在交通基础设施的应用方兴未艾。BT模式吸引社会资本投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交通事业发展,有效缓解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融资租赁模式在不改变经营权的前提下,盘活存量资产,为新项目投资提供资金保障。

二、基于社会责任战略的商业模式分析

交通基础设施“准公共产品”的属性,要求交通投资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要实现“公共属性”和“营利属性”的统一,具体表现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与企业经营的相统一。企业社会责任主要关注对企业利益相关者进行研究,包括股东责任、员工责任、用户责任、伙伴责任、社区责任、社会公民责任和对子孙后代负责的可持续发展责任等。企业社会责任战略逐步发展为企业管理的重要流派,管理学大师迈克尔・波特2006年在《哈佛商业评论》上撰文指出:只有通过战略性地承担社会责任,企业才能对社会施以最大的积极影响,同时收获最丰厚的商业利益。

商业模式主要研究对象是利益相关者的交易结构,如何在不同的利益相关者主体间实现交易关系的重构,是企业社会责任战略和商业模式研究研究的结合点。当企业的社会责任行为对企业的利益相关者产生效用后,利益相关者反过来促进企业发展,增进企业的效益。概况来说,企业社会责任战略是商业模式升级与创新的一个发展方向和指引,商业模式升级创新是实施企业社会责任战略的重要载体和结果。

三、交通投资企业“政企战略合作”商业模式研究

完整的商业模式体系包括资源能力结构、业务系统、盈利模式、现金流结构,其中关键资源能力是创新商业模式的重点。根据以上分析,从交易方式、业务方式、融资方式等方面构建“政企战略合作”模式框架,阐述交通投资企业商业模式升级路径。

(一)交易方式

政企战略合作以“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土地补偿”合作为核心。政府以土地补偿的方式,作价支付企业提供的交通服务,提高社会交通事业发展水平,提升区域土地及物业价值,创造“级差地租”和“超额地租”。企业通过土地开发拉长产业链,短期进行土地开发,中期进行房地产项目开发,长期以路桥、轨道等交通设施运营以及物流服务业为主,实现长、中、短期投资收益均衡,促进政府、企业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业务方式

一是全面拓展业务合作领域,按照国务院鼓励投资等政策积极放开行业准入,全面开展交通基础设施、土地开发、棚户区改造和公租房等领域的合作,充分发挥企业的专业化优势,促进房地产、工程施工、建筑材料、工程管理等上下游产业链整合;二是采用多种项目投资模式,除BOT模式外,探索BT、ROT、BLT、POT等多种项目投资模式,积极适应政府购买公共服务要求。

(三)融资方式

一是依托企业开展资本运营。通过银行贷款和上市公司进行融资,利用融资租赁等金融工具盘活存量资产,加速资产证券化。二是利用企业的资信评级,发行企业债券、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私募债券等直接融资工具,降低财务费用,拓展资金来源。三是成立交通产业投资基金,充分利用专业管理能力,吸收社会资本,促进区域交通事业加快发展。四是积极探索引进开发性金融,为城市建设提供长期资本。

四、结论与建议

交通投资企业与政府构建全面的“政企战略合作”模式,围绕交通基础设施投资招标制度和利益补偿机制两个核心机制,整合资本、土地、人才、政策等多方资源,充分发挥交通投资运营企业产业集聚优势和规模优势,打通产业链、凝聚利益链、提升价值链,推动商业模式的升级重构,实现政府、企业等多目标共赢。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