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文化的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3-09-05 09:26:19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创新文化的重要性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创新文化的重要性

篇1

企业文化属于企业成长历程中的重要标志之一,伴随着企业的形成与发展,企业文化能够影响到全体员工的价值观与工作理念,同时还能对企业的发展产生至关重要的引导作用。近年来,在企业竞争日趋激烈的状况下,员工素质与资金实力等都成为竞争的主要因素,其中最关键的是企业文化竞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的文化创新能够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而在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基础上,构建属于企业发展的动力,重要的是以企业文化为前提,在不断创新的过程中实现具体的战略目标。当前,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在企业文化不断创新的过程中,能够让企业与现代社会更好的适应,从而保证落实好企业管理的具体细节,充分发挥出去企业文化的重要意义。所以,想要创新企业管理,企业文化的创新发展很关键。

一、企业文化与企业文化创新的基本概述

企业主要是指通过人员构成建立起一个彼此经营与沟通的统一整体,在企业中的主体是人,所以在制定相关的企业制度时,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主要原则,同时将企业体制人性化的体现出来,然后利用企业文化的方式向外界展示企业内涵。总之,企业文化可以对企业内部全体员工的综合素质产生决定性作用,同时塑造出企业员工共同的价值观,在企业未来的发展中,显示出强大的维持与约束导向作用。企业始终处于瞬息万变的社会环境中,因此想要保持企业文化的特质,就需要跟随时代的变迁,赋予企业文化新的内涵。创新能够彰显出企业文化建设的特点与生命力,属于企业价值理念的核心内容,需要足够重视企业文化的创新创造。创新企业文化就是对企业进行技术、管理理念、服务宗旨等加以改进,这是企业立足于激烈市场竞争中坚定立场的源泉。企业需要时时刻刻对文化内涵加以充实与塑造,即便是处于变化的环境中,企业也应该保持自身的特点,同时不断满足文化体系的需求,让企业的发展以此作为重要使命及行为准则,从而调动起所有员工奋斗的积极性。通过将优良的企业文化植入每一位员工心中,并且带入至各项生产经营管理活动,可以保持企业的发展活力,同时让企业的发展更加坚定自己的方向,有助于提升综合竞争力与影响力,并且促使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从而进一步打造出属于企业自身文化特色的优质品牌形象。

二、企业文化创新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

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同时发挥出不可替代的作用,能够为企业的管理提供重要支持,但是在现阶段社会发展与市场竞争趋势日益激烈的情况下,企业文化需要接受创新改进,从而不断满足企业现代化管理的实际需求,两者之间的关系密切,企业文化创新对企业管理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1.创新企业管理模式

现代企业中,企业管理就是以企业文化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并且伴随着企业文化的根深蒂固,逐渐成为了企业全体员工的共同信仰,优质的企业文化能够凝聚员工的力量,同时增强企业的向心力,对挖掘员工的内在潜力与工作热情具有极大帮助,促进企业的发展与进步。企业文化中的道德力量利用合理的方式引导着企业行为,从而树立良好的的企业形象,保证塑造企业内部的优良风气。企业文化的创新就是通过柔性管理取代传统的硬性管理模式。让员工们感受到更加人性化的管理方式。近些年,企业核心竞争力中包含着技术、人才及管理等多种要素,企业文化创新需要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需要,重视管理模式与企业文化创新的一致性。由此可见,企业文化创新对企业管理模式具有推动作用。

2.提高企业管理创新能力

企业文化创新的动力源泉包括在企业管理中,将企业文化创新纳入到相关的规章制度中,同时也可通过物质奖励及绩效奖励等激励员工们发挥出创新意识。此外,也就是利用企业文化推动企业管理,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对企业员工产生影响。只有通过不断的企业文化创新,才能更好的提升企业管理创新能力,在这个层面上分析企业文化能够对企业管理能力的形成起到关键作用。

3.促成企业创新合作局面

近些年,国家的企业发展进程中,为了更好的迎合当今时代的需要,企业需要努力扩大经营范围与规模,以此吸引更多的合作伙伴。在企业发展与完善的过程中,让合作模式有所改变,企业文化与合作都是重要的内容,需要在不断创新与改革的过程中为推动企业新局面而努力。企业文化创新能够让企业意识到合作的价值,同时在进步与发展的过程中,合作也需要经历漫长的过程,如果仅仅依靠一个企业,将难以在短时间内取得成功,必然要进行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合作,这将是企业未来发展的关键一步。企业文化创新能够将多个企业的共性逐渐显现出来,比如价值观和发展战略等,这将不断拉近企业和企业之间的关系,从而为企业合作新局面的诞生提供基础条件。

4.企业发展的持久动力

企业想要立足于不败之地,就需要在不断的发展与进步中,要求企业内部的工作人员积极进行创新,使他们找准正确的创新方向,在不断前进的道路上,为企业的发展注入更多的新鲜动力。如果企业整体形象树立不好,从外部看来缺乏良好的发展趋势,即便企业的全体人员奋起直追,也无法取得预期的成就。伴随着企业的发展,需要在保持活力的过程中,不断的融入新鲜动力,让企业文化变成一个纽带,连接着每一个内部人员。企业文化可以让全体员工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以此提高企业员工的价值取向,使他们树立崇高的目标,积极配合上级部门的工作,以全新的姿态为企业发展贡献力量。因此,企业的发展需要员工的不懈努力,员工也需要适当的激励,通过企业提供的可观回报,努力迎合企业文化的要求,在解读企业文化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价值理念,并将热情与激情投入至工作中,从而实现企业的全面发展。

三、企业文化创新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目前,企业中的经营管理人员更关注的是各项经营活动,并且将经营活动作为管理企业的核心与根本,因此对企业文化建设与创新投入的关注度不足,造成企业文化创新的严重滞后。企业管理人员需要充分认识文化创新的价值与意义,摒弃传统落后的企业管理理念,制定具有人性化色彩的企业管理体制,才能保证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以此实现企业的进步与发展。但是现阶段,企业管理人员对企业文化创新的重视程度仅停留在理念、企业精神与员工行为准则等浅层表面,虽然也树立了企业的优质形象,但是却没有真正的将企业文化建设运用至企业经营管理中,面对这种境况,企业的员工思想、行为习惯等都不符合企业的发展要求,可见企业文化创新与建设未能落实到细节与实处,从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企业的经营效率。另外,企业管理人员的错误认识影响了企业的文化创新,他们认为建设与创新企业文化仅属于文娱活动的一部分,因此并不重视企业文化的创新过程。在建设与创新企业文化的时候,还存在一些企业只是将先进的思想观念生搬硬套,没有全面分析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让企业文化建设的效果未能达到预期标准,更不能适应企业的整体发展,甚至于对企业的发展形成阻碍。

四、企业文化创新的具体措施

企业管理中的企业文化创新具有重要价值。目前,国家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想要立足于激烈的市场竞争行列,需要重视企业文化创新的价值,努力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促进企业进步与发展。现阶段,企业管理中非常关注企业文化的创新,同时也需要采取合理的对策推动企业文化创新的M程。

1.积极转变管理人员的思想观念

在企业发展中,管理人员起到了重要的决策作用,企业管理者为了更好的引导企业进步与发展,需要通过不断的努力与进步,为企业文化的创新奠定基础,同时发挥以身作则的重要性,积极摒弃传统的思想观念,避免将以往企业管理模式中的理念直接放到现阶段的企业发展中,应该重视以人为本的理念。企业管理人员需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并且积极学习先进的工作经验,在提升管理意识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管理优势,确保及时总结企业管理的核心举措,重视成果的重要性。企业内部管理人员应该在本质上关注企业文化的核心,并且时刻明确企业文化创新的价值与重要性,经过建设并创新企业文化内涵,让企业树立良好的风貌。管理人员还需要努力学习现代化企业管理方案,通过不断的汲取优秀企业经营与管理经验,把企业的未来发展与自身实际情况有机结合起来,以此塑造优异的企业文化。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需要坚持市场需求标准,在不断革新企业管理理念的基础上,让企业管理者可以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姿态,从而带领着员工们继续前进。

2.企业文化创新与企业营销相结合

企业文化创新的主要目的是让全体员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行为准则,这类企业文化属于企业内部文化,难以将企业社会化与市场化价值体现出来。企业属于社会发展与进步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旨在服务于社会的方方面面。在企业文化建设中,需要强化对外宣传力度,并且将企业自身的文化传播至社会生活中,由此达到理想的宣传效果,并且帮助企业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从而提升相应的知名度,主张企业文化创新与企业文化建设实现与企业营销的有机结合。

3.企业文化创新与开发人力资源相结合

从企业发展的角度分析,企业文化创新离不开企业内部全体员工的配合努力,其中起到关键作用的就是管理人员,作为企业发挥关键职能的人员,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应该以身作则,积极参与到企业文化建设中。人力资源最为关键的职能就是管理企业内部所有的员工,同时参与企业文化建设的对象也是全体员工,为了更加顺利的建设企业文化,需要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严格按照企业的发展趋势实际制定出一套较为完整的企业文化体制,以科学合理的方式强化企业员工的专业教育及培训。培训工作的开展需要企业有组织、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安排,为了更好的促进员工们的工作积极性,在培训结束之后,相关的企业内部管理人员应该对参与培训的员工实施的效果评价及考核,结合员工们参与培训的实际情况,分析他们在日常工作中的具体表现,在两者相互结合的基础上加以评估并分析,员工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取得的成绩差异较大,如果员工的成绩较为突出,可以适当的采取措施对其进行褒奖,这样能够更好的激励员工,使他们的努力得到肯定,同时也能鼓励他们的斗志,提升员工们的工作信念,让他们更加投入的参与到企业文化建设与创新队伍中。

五、结语

企业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具有特色的企业文化,这是一种精神财富的象征,更是激励企业内部人员的动力。企业文化可以促使企业发展稳定,同时为企业争取更多的优质资源。伴随着国家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现代企业管理中十分关注企业文化的创新,通过全面了解企业文化创新对企业管理的重要意义,能够找准企业的发展定位,从而在创新文化的过程中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企业文化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同时也能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只有寻找到良好契机创新企业文化,才能促使企业稳步健康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

参考文献:

[1]陈永青.企业文化建设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J].中国商贸,2014,31:49-50.

[2]闵兰庚.探讨企业文化创新对企业管理的重要性[J].中国商贸,2014,34:185-186+189.

[3]卜明.企业文化创新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J].品牌,2014,08:83.

[4]张京.企业文化建设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J].企业导报,2015,10:41+43.

[5]晏先祥.企业文化建设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J].商场现代化,2015,16:104-105.

[6]赵亮.浅析企业文化建设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J].经济研究导刊,2011,20:35-37.

[7]肖康鹏.企业文化创新对企业管理的重要性思考[J].中国市场,2014,21:39-40.

[8]黄建钢.企业文化建设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探讨[J].东方企业文化,2014,14:105.

[9]陆炜.企业文化建设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J].低碳世界,2016,03:168-169.

篇2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从产生之后,在长年累月的发展中,最终形成的一种文化精神,指导着一个企业的经营和发展。最近几年,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除了资金实力、员工素质以及技术的竞争之外,企业文化也成为竞争的重要内容。改革开放之后,国内的中小企业增多,规模也在逐渐增大,企业的员工不断增多,企业文化在企业中的作用也日益重要起来。很多企业只关注企业发展的年计划、年盈利,把公司的主要力量都运用到企业营销上,没有时间和精力去仔细研究自己企业的文化,很多都照搬别的企业文化,不根据自己企业的实情加以考虑分析,最终导致企业文化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还有很多企业一旦完善自己的企业文化就多年不变更,使得企业文化形同虚设,与现实脱节,起不到应有的凝聚力和指导意义。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中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企业文化的基本内涵

企业管理,就是指企业对企业内部很多生产要素和经营活动进行整合,从而实现生产要素的高效率,为企业生产更多的经济效益。企业文化在企业经营过程中作用重大,指导着企业经营的各个环节,使企业经营更加顺畅,使员工相处更加和谐,使企业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更加强烈。只有这样,才能帮助企业实现更好的经营管理,帮助企业提高市场占有份额,进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使企业在今天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企业文化是用软性的文化疏导,给予员工精神的支持和力量,帮助员工解决成长中、生活中以及工作中的各种问题,帮助员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只有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才能让企业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实现更好的发展。世界上有很多优秀的企业,都有自己优秀的企业文化作为灵魂和支撑,帮助企业渡过诸多危难关头。这都是优秀的企业文化作为核心凝聚力的结果,海尔集团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很多企业在自己的企业文化中都十分重视员工的发展计划,重视员工的职业发展规划,关注员工的身心健康,最终使员工归属感更强,从而促进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二、企业文化创新对企业管理的重要性分析

(一)促进企业管理竞争力的提升

在经济一体化的时代,一个企业是否具有竞争力,是一个企业管理者最为关心的问题。所以,如何实现企业文化的创新,是很多企业最为关心的问题。企业文化创新的实现直接关系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要想实现企业文化的创新,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就必须十分重视这一管理理念在企业管理过程中的实际运用,如果能够坚持以人为本,就能够提高企业员工的归属感与忠诚度,最终形成强大的核心凝聚力,从而提高企业的管理竞争力。企业文化创新是企业管理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所以一个企业如果实现了企业文化的创新,一定意义上就代表着企业管理能力的提高。

(二)促进企业与企业的合作产生

改革开放以来,世界经济快速地实现了一体化,世界经济的一体化使得企业跟企业的合作成了新常态。企业之间的合作模式也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增多而变得多样化。如今是信息化的时代,文化的合作成为企业之间合作的一个切入点和企业之间联系的纽带。因此,企业文化的不断创新发展,一定程度上为企业之间的合作提供了更广阔的机会,促进了企业之间合作新局面的产生。企业文化的创新能够让企业管理者清楚合作共赢的重要性,在今天这个信息化时代,企业要想独立发展,不依靠任何别的力量,已经变得十分困难,甚至是不可能的事情。合作共赢,不仅成为人与人、员工与员工、团队与团队、企业与企业,甚至是国与国之间获得发展的必然选择。

(三)促进企业管理的创新

企业文化对企业员工的影响甚大,指导着企业员工在具体的工作中的一举一动,决定着企业员工在工作中每一项选择,对企业的发展壮大意义重大。企业文化是一种软性的文化,是一种科学的价值观,是一个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够充分调动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企业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帮助企业不断壮大。文化的创新能够引领企业管理迈向新的台阶,进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中所包含的软性文化能够促进员工正确的价值观形成,引导并制约员工的言行举止,促进企业良好风气的形成。传统的企业管理是用硬性的指标和制度规定来规范员工的行为,而企业文化的创新用柔性的引导和规范来配合企业的管理,并且能够达到较好的效果。

(四)企业文化创新促进企业创新精神

企业文化的创新还有助于在企业内部形成特殊的创新氛围,深深地影响每一位员工。企业文化创新能够使员工形成创新的价值理念,继而影响到员工的行为和思维方式,在企业内部各个环节都起到积极的作用。企业文化是一种无形的能量,企业文化的创新必然能够影响员工形成主动进取、积极创新、不畏惧困难、不屈不挠的精神,引导员工突破原有的思维定式,进一步挖掘自身的潜力和能量。最终在整个企业内部形成奋勇前进的一种创新氛围,为企业各方面的创新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一个企业一旦形成创新精神,也就一定程度上掌握了核心竞争力。

三、创新企业文化能够促进企业管理的进步

(一)企业文化创新与其他因素的配合

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中意义重大,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企业文化并非独立起作用的,而是与其他因素共同起作用的。企业文化要想真正对企业员工形成影响,真正发挥作用,必须与其他因素相互配合。企业经营的最终目的是取得利润,是社会组成的关键部分,也是企业能够促进社会市场经济逐步发展和完善的重要力量。所以企业文化创新必须与企业外部的营销和宣传结合起来,让社会上更多消费者清楚自己的企业文化,这样不仅能够对企业产品的销售起到很好的宣传作用,同时对企业品牌的树立、知名度的提升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另外,企业文化创新还要与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开发结合起来。企业文化创新的实现需要公司上上下下所有员工的积极参与。要想企业文化符合自己企业的员工需要,就需要人力资源部门结合企业和员工的情况,制定一整套科学的、完善的企业文化创新管理制度。

(二)企业文化创新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展开

一个企业之所以要有企业文化,之所以要不断实现企业文化的创新,归根结底,都是为了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以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根本目标,企业的文化创新要从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使企业文化能够真正适应企业的发展。哲学告诉我们,社会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企业文化亦是如此。如果企业文化适应企业的发展,则能够促进企业管理,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如果不适应企业的实际情况,则会阻碍企业的发展。所以企业文化的创新要根据企业的真实情况,及时调整创新,与实际情况相吻合。例如在企业内部建立员工沟通的平台,定时地针对企业文化创新进行沟通,使员工对企业文化积极的评论,并提出有效的改进建议。例如定期召开企业大会,让企业员工有沟通的平台,促进企业文化的创新与企业实际情况相结合。

(三)重视企业文化的创新

真正重视企业文化的创新,是企业文化创新得以实施的基础和前提。如果企业的管理者传统守旧,只重视企业的管理,不重视企业的文化以及文化的作用,只重视企业员工的物质奖励和需求,不重视员工精神的需要和精神的安慰奖励,势必导致企业员工对企业归属感不强、凝聚力不强,一旦企业发生困难,企业也没有足够强的核心凝聚力帮助企业渡过难关生存下去,更不会帮助企业发展壮大。因此,企业管理者对企业文化的创新重视,是企业文化创新的关键。企业管理者除了关注企业文化创新,还必须懂得企业文化的真正含义,理解企业文化的科学内涵,使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中更好地起作用,帮助企业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篇3

企业的可持续性稳定发展离不开企业文化的发展,因此,企业工会人员在工作中必须不断地创新工作运行机制,并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做到以人为本,以科学为指导,进而达到企业与员工双赢的效果,促进企业文化的发展,并将企业工会的职能充分展现。

一、企业文化发展与企业工会工作的关系

企业文化就是企业发展的灵魂。为了促进企业的稳定可持续性发展,企业工会必须将其职能充分展现,基于两者的相关性,企业工会工作的创新对企业文化的发展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进而提升企业的文化层次水平,保障工会工作的有序开展。由此可见,企业文化发展与企业工会工作属于协同发展关系,两者相互促进。

二、企业文化的发展必须以创新工会工作运行机制为基础

工会工作的顺利有效开展离不开运行机制的创新,因此,作为企业工会工作人员,必须对可利用资源进行挖掘、整合和利用,并以创新的工作机制来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是企业具有时代精神和发展的原动力。在进行工会工作运营机制创新时,必须以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为切入点,这对企业文化的体现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对工会工作创新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创新工作机制能够将员工工作的协调性以及积极性提升,同时与员工的纵向联系加强,即了解员工的思想、把握时代的发展趋势以及明确企业的发展方向,并将三者进行有机的联系在一起,使员工与企业同进退,促进企业的快速稳定发展。再者就是加强企业横向的联系,即将企业各个部门的职能充分发挥,体现以人为本、公平、公正的作风,借此来形成优良的企业文化,同时带动企业文化的发展。

三、创新工会工作运行机制的策略

(1)加强理论学习,提升员工素质。党是企业发展的领头羊,因此,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科学发展观,而企业工会在进行各项工作时,必须与党的思想具有一致性,加强对员工的宣传教育,使工会的职能和作用充分的展现,并且将工作的重心放在为员工办实事、为企业服务以及增添基层活力上,在工会内部形成争创先进的氛围,推进工会工作的开展。同时对工会工作中存在的一些与企业发展观不适应或是不相符的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并找出适合工会工作发展的结合点以及切入点,实现以科学、服务推进企业发展的目标,同时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以创新的活动方式以及完善的工作机制为工会工作的支撑点,以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为工会工作的核心,促进员工整体素质的提升。同时将工会组织的工作主线设为建设服务型,如对有心理障碍或者是负面情绪的员工进行心理疏通,使其以饱满的精神态度进行工作,同时关心和帮助企业员工,使其深切体会企业的人性化管理和服务,这样能够有效地提升企业的凝聚力,同时加强干部服务能力、业务素质以及政治素质的培养,促进企业员工和企业的同步发展。(2)激发企业员工的创造力。员工是推进企业发展的根本,在十上提出了尊重知识、人才和创造,借此来推进国家的快速发展,而企业的发展也是遵循此理。企业要想实现可持续稳定发展,就必须使员工的创造精神被充分的调动和发挥,同时将“科技兴企”策略积极地推进,并且带动员工开展与生产过程中的新技术、新问题以及新材料等相关的技术竞赛、培训以及创新活动,借此来推进企业的发展。再者就是组织“工人先锋号”活动,将考核的重点做到多元化,如质量、产量、安全、环境卫生、效益以及进度等。同时对考核、表彰、评比以及组织的相关机制进行进一步的完善,进而将活动做成员工满意、企业需要的特色工会工作品牌,并且在员工之间以争创为载体,开展相关的师带徒、争创先进、争创能手以及金牌职工等活动,使员工的素质与能力在良性的竞争中得到全面的提升,保障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3)实施多措并举。在党的十上强调了加强社会主义建设的关键就是改善民生、保障民生,同时将人民的健康水平不断地提升。而企业的建设与发展也同样必须做到以上几点,以保障员工的身心健康为根本,加强健康常识的教育和宣传,使员工对健康知识全面的掌握,做到适时地体检,同时从生活以及工作等方面进行注意和调整,保证身心的健康。定期的开展健康安全知识竞赛活动,同时按照相关的要求和标准严格执行,对竞赛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的监督、评估和规范。并且对工会的队伍建设必须进一步加强,使各级在职能上充分发挥,加强监督,保障员工的安全生产。(4)以“双赢”和“双维”为主线。在十中提出了提升人民生活与物质文化水平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要目标。即关心民情民生,帮助人民解决根本问题以及为人民谋取福利。而在企业运营和发展的过程中,也应该将十的思想贯彻落实,做到以人为本,使企业与员工之间能够做到互利互赢。同时不断地提升工会的工作水平,做好基层工作,使员工能够为企业的发展而努力工作,并且将各项机制进一步完善和协调,如社会保障、劳动就业、劳动安全卫生以及收入分配等,使企业的效益与员工的收入相挂钩,如年底分红或者是将按业绩按比例提成等,提升员工工作的积极主动性。并且开展走访调查与慰问,尤其是对生活困难的职工,使员工感受到组织的温暖。

四、工会工作创新对推动企业文化发展的重要性

(1)工会工作运行机制的创新,彰显工会工作的活力。企业文化的发展离不开工会工作的运行机制创新,而具体的创新方法则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挖掘、整合并利用资源,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充分调动,是企业具有时代精神和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二是加强企业工会运行体系和机制的创新,进而更好地体现出企业文化。(2)结合实际、以人为本,彰显工会工作的动力。在工作中以工会工作开展与创新为根本,在企业发展人才的选择上必须采用民主制,同时注重人文关怀,可采用QQ群、问卷调查、信息以及微博等,并将员工反应的情况向企业决策层汇报,促进员工参与工会工作创新热情的提升,进而提升企业的凝聚力,促进企业的健康、稳定和可持续性发展。(3)工会工作创新是企业文化发展的源泉,彰显企业工会工作内涵。以各种手段让员工积极地参与企业的文化建设,创建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奠定群众基础,将企业精神不断地融入员工的日常生活和工作过程中,保障企业具有较强的发展动力和活力。

通过以上对企业工会工作创新和企业文化发展的探讨,我们可以得出,企业文化的发展与企业工会工作的创新息息相关,而作为一名企业工会工作人员,必须对工会工作运行机制进行不断地创新,并且坚持结合实际、以人为本的工作原则,促进企业员工综合素质与能力的提升,同时将企业的工会工作的活力、人文关怀以及工作内涵彰显,为企业的快速稳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篇4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它包括口头传统、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和礼仪、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等以及与上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可以说,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人类创造力的见证。

2001年,日本制定了《文化艺术振兴基本法》以及各种文化振兴政策。今年2月,日本又出台了面向今后5年的“第二次基本方针”,方针揭示了现今文化艺术振兴的意义,即文化力是国家之力,文化艺术和经济紧密相连,明确指出了“文化艺术立国”的目标,日本文化厅长官青木保说:“面向21世纪,文化艺术非常重要,失去文化就失去了生存的目的。韩国政府不遗余力地推动文化产业发展,1997年设立了“文化产业基金”,1999年通过了《文化产业振兴法》,2001年又成立了文化产业振兴院,政府还设立“阿里郎奖”,嘉奖、鼓励那些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作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很多传统手工技艺正面临着断代、失传、消失的危险。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和文化命脉,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实际上是在保护和维系我们民族的文化身份,守护民族的精神家园。可以说,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不但迫在眉睫,更是激发民族文化创造力、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重要内容。

现在影响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一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足,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要求。二是如何借助市场经营文化产业项目与公益性文化艺术事业,又不能完全借助市场的力量进行发展,而缺乏专门艺术人才是关键问题。。三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艺术产业政策如何完善,还存在立法层次低,统计指标体系不健全的问题。四是面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新课题以及文化体制改革滞后的问题,如何采取的针对性的研究。五是相关部门之间如何协调,行业组织和文化管理部门如何有效的合作,以形成合力,建立起政策规划统一、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六是所生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产品科技含量较低,粗制滥造假冒伪劣产品过多,且盲目追求经济效益,造成市场竞争能力减弱。可以看出,艺术专业人才的缺乏是在影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的一个瓶颈,而在高校中认知传统文化,创造创新型富有时代中国精神的艺术作品,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模式也是迫在眉睫。

任何民族所创造的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都是其民族精神的体现。但相对而言,对于民族精神的传承,非物质文化占有更为重要的地位。这是因为,物质文化的载体已被物化为恒定的形式,表现为历史的、静止的,不可再生的,它的精神蕴涵隐藏很深,已远离它的生态环境,如果没有相应的文化修养,不能潜心感受和解读,是很难把它全部激活、接受和传递的。而非物质文化的载体则是具体的活动过程,表现为现实的、活态的、不断生成的,同时它就在民众的真实生活之中,成为他们日常经验的一部分。其精神蕴涵有如空气和阳光,可以直接被人们所吸收,并在经常性的活动中世代传承。一个民族的非物质文化,是她独有的民族精神全民性的活的记忆,是文化认同的重要标志,维系民族存在的生命线。这种生命线一旦遭到破坏,民族文化的基因及其生命链将出现断裂变形,民族的存在随之发生危机。因此,面对当今强烈的“全球化”、“一体化”的冲击,对这种文化的保护,实际就是对一个民族精神之根的呼唤、认同与养护,也是一个民族沿袭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人类历史上,因为自身文化的失传或被强行割断而解体乃至消亡的事实,深刻地说明了这一点。

篇5

在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各国竞争的核心已经转到国家创新能力的竞争,人才的竞争上来。这里所说的人才主要是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大学作为创新人才的培养基地、知识传承和科技创新的中心,历来是一个国家和社会孕育新思想、新文化、新文明的摇篮。创新文化作为大学文化的本质特征和核心内容,在创新人才培养、开展科技创新和服务引领社会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美国拥有如此强大的创新能力,跟美国的创新文化是分不开的。美国培养出了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就是一个强有力的证明。而我国至今还还未曾获得象征着代表国际科技发展水平的诺贝尔奖。因此,通过比较研究两国大学创新文化的差异,对于我国大学创新文化的建设有着积极的作用。

一、什么是创新文化

创新文化是与创新有关的概念,它与文化创新不同。很多学者经过深入研究,提出创新文化的涵义:“创新文化是一个有利于创新活动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社会环境的综合体,是激发活动的精神家园。简而言之,创新文化就是有利于催生创新灵感、激发创新潜能、保持创新活力的良好的科研生态环境。 [2]而大学创新文化指的是:在大学这一时空范围内,营造出一种敢于冒险、善于创新、开拓进取、团结协作、宽容失败的良好的科研生态环境。从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来看,大学创新文化是大学文化的下位概念,大学文化是大学创新文化的上位概念。大学文化有各种各样的表现形态,大学创新文化只是其中的一种表现形态,但应该是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大学文化的张扬、升华和浓缩,集中代表了新时期大学文化的精髓和要义。

二、美国高校创新文化研究

在国外,很少有人把大学文化作为一个单独的问题来进行研究,而是以社会文化为背景,把文化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来进行研究。在对大学文化内涵的理解中,有学者认为影响大学校园文化的主要方面是:校园精神、交流沟通、管理和物质环境。大学文化是以学习为中心,以学生为导向的,是由清晰的使命感所统一起来的高水平的参与(engagements)、期望(expectations)和标准(standards)。

1、以学生为本的办学理念

美国大学非常注重“以人为本”的观念,强调学校的一切工作必须以学生为中心,一切围绕学生的成长,满足学生的需求,努力让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好的教育。这一点与美国的文化是分不开的,美国是一个年轻的国家,较少的文化传统使得它在实际上不存在阻碍维护文化思想的传统。相比于中国人,他们显得更关注学生的兴趣与特长。更加个人主义,他们更重视独立性。自我实现即使不是一种期望,但至少更容易被人们接受。美国人更重视不受外部制约的“自由”。正是因为这些文化背景,使美国高校更注重以学生自身为本,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独立性与创造性。

2、交叉融合的多元文化现象

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大部分美国人都是从世界各地到美国的移民的后裔,因此,美国一向以“民族熔炉”而著称于世。当各个国家,各个民族的人们纷纷涌向这片土地的同时,也把各国、各民族的文化种子播撒到了这里。各种文化互相渗透、互相影响、互相作用、互相融合,形成了美国文化较为宽容的特点。而美国的大学,更凸现了这种多元特征。在美国的大学里,各种肤色的人群,形态多异的装束,各种不同的语言交汇在一起,不同的教育形式、多元的师生构成、国际性的文化背景、色彩各异的教学组织方式,形成了一道多彩的风景线。

3、尊重科学,重理性分析与经验判断

美国的文化是尊重科学的,喜欢用精确的数字及精密的逻辑推理来描述世界,通过实验来得出事实的判断。在美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上,我们可以看到,美国很注重科学研究的实用性。但是由于它不是只顾眼前利益,要将科学研究直接转化成生产力。而是注重深入的科学研究带来的一系列重大的改革。也许是研究方向的转变。并努力将这些成果应用到经济发展当中。这跟美国宽容的社会文化环境是分不开的。鼓励追求真理,努力坚持才能达到科学的彼岸。

三、中国高校创新文化研究

通过分析美国的创新文化,我们知道美国是一个新兴国家,快速的发展和少量的文化沉淀,有时会让人觉得它象是在黑暗中爬行的动物。但是它的爬行在当前看来却是朝着光明的方向爬去。当然,未来的发展态势如何以我不敢妄加推断,但是我相信拥有创新能力将是个人以及国家发展的永恒动力。

1、文化传统

我国乃是拥有五千年灿烂文化的泱泱大国,在历史上有着辉煌的成就。但是近代的科学发展却兴起于西方。我国古代也有许多伟大的发明,但是为什么近代科技却一直落后呢?也许是在大国的骄傲中固步自封,自以为得意而丧失了斗志。加上儒家重仕途轻技术的文化传统的影响,使得我国历来就不重视科学技术,而以仕途经济作为人生最重要的发展目标,到今天的大学校园仍然可以看到此现象,公务员热正是典型的例子。

2、学术自由观念未深入人心,导致创新精神缺失

最初的大学是由行会发展起来的,师傅拥有至高无尚的权力。发展为大学以后,教授的权力也是相当大的。那时候的教学只根据教授的研究兴趣和方向,学术保有良好的纯正性。而我国近代意义上的科学起步较晚,基本上是从学习西方开始的,走的比美国更加迷茫。至少美国没有受“传统”的影响,从最开始的时候就意识到人才的重要性。二战结束后,美国从德国“抢”了许多科学家和学者,并提供适宜的环境让他们搞科学研究。使得美国得以迅速的发展。而我国从来都没学术自由的传统,一直以来我国的教育都是带有政治目的的,特别是在时期迫害了一大批的学者使我国的现代化进程晚了二十年。这些方面都抑制了创新精神的发展和弘扬。我国高校深受此影响,在教授知识的同时还带有思想上的统一。这些文化是不利于创新的文化。

3、功利主义

我国确立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但是似乎人们理解的是以金钱为中心,以利益为中心。大学里到处充斥着权力与利益之争。教授搞的不是科研,所谓的科学研究围绕的是评职称的硬性要求,而不是真正的研究。学生也同样如此,费尽心思讨好老师,或者打工赚钱,根本没有用到学习上去。在这种功利心的冲击下怎么能培养出有创新精神的人才。所以,要建设创新型国家首先重视创新文化的建设,特别是大学创新文化的建设。

篇6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12C-0075-02

当今世界,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创新为基石的现代经济已成为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创新文化是一种行为文化,是增强创新能力的沃土,是先进文化的重要内涵。”因此,要大力弘扬创新精神,积极培育创新文化。教育发展、科学技术和知识创新水平对于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越来越重要。普通高校继续教育作为教育的一种方式,是当今党和政府推进创新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能够把创新文化建设落到实处。

一、继续教育与创新文化建设的关系

继续教育具有学历教育与非学历培训教育两个层面,涵盖了学校普通教育之外的所有教育形式,在我国通常是指大学后在职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重新回到学校,走进课堂进行再教育,它的目的主要是通过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整体素质,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直接有效地为社会服务。也就是说,并不是简单地让学生“混文凭”、挣学分,而是提高学员整体素质,促进社会进步。把继续教育作为不断推进创新文化建设的手段,是切实可行、符合人性要求的,也是继续教育的重要特征。

关于创新文化的定义,学界有着不同的观点和侧重。有的学者认为创新文化属于一种观念文化,反映着人们对创新的总体认识、基本理念和理想追求。有的学者则侧重于其功能性,认为创新文化是有利于催生创新动机、提升创新能力、维持创新活动的人文生态环境。本文采用季颖利的观点,认为创新文化是人们在创新活动中的文化实践,包括相应的实践成果,如在思想观念、认知方法、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等方面的转变或提升。创新文化是一种行为文化,是促进创新能力的沃土。大力提高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需要营造体现时代要求、符合我国国情的创新文化。

创新意识的形成、创新文化的建设有赖于教育。成人与创新有着天然的联系,因为他们已是处在市场中的人,企业要想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只有创新。而普通高校继续教育面对这些已经处在市场中的人,向他们传授新知识、新观念和新科技的过程也是在向他们传授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的过程,他们把这些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下通过创新活动表现出来,在整个社会形成一种创新文化,这是继续教育作用于创新文化的重要路径。普通高校继续教育在整个社会创新文化建设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而创新文化环境中产生的创新活动又反作用于继续教育事业,促进其不断提高和改善,两者紧密相连又相互作用。如图1所示。

二、普通高校继续教育对创新文化建设的作用

任何一种社会文化现象的形成都内在地包含三个层次:观念、精神(制度)和活动,而人是吸收、领悟和传播文化的主体。结合继续教育的基本功能,继续教育在创新文化建设中发挥着如下作用:

(一)继续教育对创新观念的形成起基础性作用

继续教育面对的是来自更为广泛的行业、领域的人们,他们是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构成力量,因而继续教育比全日制教育影响人更广泛,传播范围更广。接受继续教育群体具有特殊性,他们是经过社会熏陶的思想多元化的人,他们对于终身学习和持续创新的理念有着更深的感触。普通高校继续教育在培养职业技能的同时,应重视文化素质、创造性观念的培养,让受教育者重新认识自我、认识社会,明确自身与社会的关系,认识创新的重要性,最终树立一种不断学习、持续创新的观念。

(二)继续教育对创新精神(制度)的形成起智力支持作用

任何一种创新精神的形成都依赖于知识的积累与文化氛围的提高。在现代社会发展中,社会对创新人才的需求愈来愈高,人们迫切需要掌握新技术来适应变化发展的社会。高校继续教育被人们视为不断更新知识、提高技能、掌握新技术的有效途径,它是提高人们文化素质水平和传播创新精神的重要阵地和场所,它有着学科门类齐全、人才和知识密集、学术力量雄厚、仪器设备先进等一系列优势,能够为每个接受再教育的人提供继续学习的机会和条件,使他们能够及时获取当今世界科技发展的前沿信息,启发他们在工作和生活中不断地提高与创新。在当代的中国社会,最稀缺的资源并不是资金和人才, 而是一种创新精神,一种由创新精神形成的创新文化,这也是最难克服的一种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综合国力提高造成障碍的瓶颈因素。继续教育就是通过对这种创新精神的培育带动着更多的个人、企业、社会组织等都参与到创新之中,在全社会形成一种“锐意创新、彰显个性、追求卓越、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这也是创新文化建设的重要环节。

(三)普通高校继续教育对创新活动的开展起促进作用

高校继续教育作为全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人类的经济或生产过程融为一体,关系更为紧密。继续教育的对象是“市场人”,因此继续教育、创新和市场三者之间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普通高校的作用在于把新思想、新观念和新科技通过不同的途径和方式,其中主要是通过继续教育推广到社会上,特别是推广到企业中去,促使创新活动的发生,使之商品化,成为社会财富。高校继续教育的蓬勃发展,为增强人们的学习观念,发展终身学习,促进创新文化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促进创新与市场紧密相连,是生成创新文化的第一要义。市场是创新的驱动力,也是创新的目的和归宿。企业要根据市场的供给和需求,研发和生产创新产品。企业也因此在自主创新中处于主体地位,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体系得以建立。

三、完善普通高校继续教育,促进创新文化建设

创新文化建设不是口号,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它必须以新知识、新科技为载体,充分挖掘创新元素,培训学员掌握新技术。因此,要使创新文化建设落到实处,必须完善普通高校继续教育。

(一)普通高校继续教育应强化职业教育,完善培养理念

在当今社会,知识更新增长速度远远快于知识被系统吸收和整理的速度,普通高校继续教育可以通过加强职业教育,培训学员掌握新技术,培养他们的职业观念,充分挖掘创新元素。培训学员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吸收社会创造的最新知识,才能满足社会对自身知识技能的需要,学有所成、学有所用。普通高校继续教育在履行传道、授业、解惑的基础上,加强学员们的创新观念、创新精神和创新活动的培养,使他们具有终身学习、持续创新的观念,使他们养成敢于冒险、追求卓越、以人为本、团结合作的创新精神,通过教学活动和生产活动促使他们养成创新的习惯。

(二)普通高校继续教育应完善继续教育培训体系

为更好地服务社会经济发展,应逐步建立起一个全民化、系统化、多层次、多维度、多样化的继续教育培训体系。继续教育创新的落脚点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而国家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急需继续教育培养大批的专业化人才,这就要求继续教育加快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完善培训体系,不断扩大继续教育创新范围,提高教育创新层次和水平。首先,要优化教学内容,解决“教什么”的问题。要根据培训对象的不同层次,突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强化专题教学,着力提高学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坚持把新理论、新技术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去。其次,要改进教学方法,解决“怎样教”的问题。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注重学员实际动手能力的提高。再次,要创新教学管理,解决“如何管”的问题。要坚持管理育人与服务育人相结合,注重服务育人。要形成独具特色的教育培训品牌,培训效果应该使学员满意、政府满意、社会满意,让学员学到真正的一技之长,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增强市场竞争力。

(三)普通高校继续教育应营造有利于创新的环境

继续教育要努力引导人们开展丰富多彩的全民创新活动,增强全社会的创新活力,使创新不断融入到民族或群体的文化之中,并在各种创新实践中凝练和升华创新文化,形成创新文化与创新实践相互促进相互贯通的良好局面。要在社会中形成“创新认同”,大力培育“鼓励成功、宽容失败”的社会氛围,培育团队精神、合作精神,使“创新”成为人们的共识,使创新精神化为全民的共同行动。

综上所述,普通高校继续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形式,它在创新文化建设过程中比全日制教育扮演着更为直接的角色。在现代社会中,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创新文化的支撑,普通高校继续教育应通过创新文化建设推动创新型国家的建设。

【参考文献】

[1]颜晓峰.发展创新文化 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文化环境[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6(4)

[2]季颖利.把握创新文化内涵,积极培育创新文化[C]//科学发展观:理论・模式・实践――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6年学术年会文集(4)

[3]梁山.继续教育是促进人的素质全面提高的重要纽带[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0(1)

[4]冉亚青.培育创新文化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先导[J].思想研究,2012(4)

[5]侍建.学习型社会背景下的高校继续教育[J].成人教育,2006(8)

篇7

1.1 创新系统理论

19世纪80年代,英国学者弗里曼对日本进行分析,把创新系统看做是由公共和私有机构组成的文化体系网络系统,该文化体系中各个行为主体的活动及其相互作用旨在经济地创造、引入、改进和扩散知识和技术,使一国的技术创新取得更好绩效。在创新系统的演化过程中,强调系统中各行为主体的制度安排及相互学习过程的重要性。位于该系统中心的是企业、企业组织生产和创新方式以及企业用以获得外部知识的渠道,这些知识源可能是其他企业、公共和私营研究所、大学或技术转移机构。

相对应的,区域创新体系是借鉴国家创新系统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以国内特定区域的创新问题,指的是在特定的经济区域内,各种与创新相联系的机构和组织、创新所需要的物质条件以及协调各要素之间关系的制度和政策网络。其研究主要侧重对“系统”内的组织创新、制度创新、市场创新等进行综合研究。

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布局的发展下,区域创新系统正在成为创新系统研究的热点,作为国家创新系统的子系统,区域创新系统是在中观层面强调以形成优势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的完整性,并且具有区内创新资源流动性好的优势,因此,区域创新文化体系成为决定特定区域经济发展效益的深层因素。

1.2 创新文化

建构创新文化体系提出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最大限度地达到科技创新的目的,通过各种方式包括产业集聚、科技园或创业园等形成具有环境友好型技术且效益最优、环保节能型的循环经济体系。比如有关学者提出建立创意园、发展低碳经济的建议,以建设创意城市以至创新型国家。创新文化的中心价值和核心概念就是“创新”。有学者认为创新文化就是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励或激发人们去创新的文化。它不仅涉及制度层面和物化形式层面,更重要的是涉及精神理念和价值层面。也有学者认为创新文化是指与创新相关的文化形态,包括观念创新文化、制度创新文化、环境创新文化三个层次。有的指出其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文化对创新的作用,这是一种外在于创新实践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氛围;二是创新的内在动力因素,包括创新观念、价值取向、精神、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等。对于创新文化来说,不仅要以科学的实证性和逻辑性为基础,而且以科学的思想性、批判性和创造性为主导,也就是要从内部和外部为科学活动营造一种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以最大限度地激发人们去进行科技创新。

2 海西建设需要创新文化

2.1 共同的难题

科技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但是本质上是科学理论走在技术和生产前面,为技术和生产提供各种可能的途径。同时科学进步与社会、经济、文化的深层互动所产生的新的启示和理念,已经辐射和渗透到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2.1.1风险负荷。科学技术作为现代社会的工具,成为学术界分析导致现代社会风险增长的原因时的重要风险源。风险社会理论给我们的启示是:当代人类所面临的环境、社会、经济问题,都可能在微小的不确定因素干扰下引发重大事件。人类面临的环境和资源问题,诸如水、能源、环境污染、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等,既是重大科技问题,也是经济问题乃至社会问题。虽然全球经济危机进入缓和趋势,但是隐藏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使人类进入了缓和与未知的动荡并存的后危机时代。这些问题的解决已经超出科技能力范围。它要求我们按照新的原则组织研究开发和生产过程,科技进步需要革命性的观念变革。

2.1.2科学技术对人的冲击。我们在发展科学技术的同时,人类的许多智慧和能力在丢失。正如马尔库塞等人说的那样,科学技术大发展,也意味着统治人的手段的发展。人们成为科学技术的支配物和监视对象,人越来越面具化、符号化,任何人之间的沟通越来越间接和隔膜。科学技术对人性和价值的冲击还表现为它给人类的生存环境带来的危机和极大隐患。其中最大的危机就是军事技术的发展。

2.2 科技创新

2.2.1科技创新的要素。科技创新必须具备四个要素,即风险资本、基础设施、具有创新思想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有利于活跃思想的文化氛围。基础科学的新突破、市场新需求的刺激都是现代技术发展的重要来源,市场新需求在科技与经济全球化浪潮的相互激荡中尤为明显。同时新工艺、新产品在生产过程的实际应用和市场营销中的实际成功是创新技术完成的过程步骤,这些都需要一个有利于科技创新的文化氛围。闽南文化,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海洋文化,具有冒险、不断探索和破旧立新等特征,这是构建海峡西岸经济区创新文化体系的重要保证。

2.2.2科学精神。科学作为一项重要的认识活动,科学强调对真理和知识的追求和不断奋斗的精神,体现着人类的一种崇高的理想和精神。科学精神,具体包括自由探索的精神,勇于批判、大胆创新和严谨求实的精神等等。另外,科学家的科学行动中也应该渗透人文价值,培养一批在科学观上具有一定人文科学基础的科研人员,是海西经济区创新系统的重要指标之一。因此,创新文化体系的构建,需要福建各高校倡导创业创新教育、科研机构注重创新精神、以及对大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2.3 文化“软实力”

2.3.1文化驱动力。创新文化在海西经济区建设中具有重要意义。创新文化是自主创新活动之魂,是其理念先导与文化支撑,也体现为一种文化“软实力”。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上指出:“创新文化孕育创新事业,创新事业激励创新文化。”具体而言,创新文化是在精神、理念和价值观层面上提升主体自主创新贡献力的前提,是从制度角度提高区域自主创新力的基础,是从环境角度建构区域创新体系的系统软件。

2.3.2直接经济效益。文化创意产业本身是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产业优化升级生产方式转变和经济转型的策动力,是实现自主创新的途径之一。发展创意产业是化解资源、环境资本制约经济发展瓶颈的有效措施。一批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知名品牌、自主知识产权的文化企业以及具有区域性特色的文化产业群的规模发展,能够给海西经济建设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

3 发展海西创新文化的建议

3.1 需要新的世界观

构建创新文化体系,需要的是这样一种思考方式,将人本身看做是目的,让科研人员或创造者自觉地将科技创新同自己的人生理想、目标、价值联系在一起,使创新主体能够在积极向上的创新氛围中合作与竞争。世界观的改变,即技术观的改变,在过去,人与自然相互对抗,人征服自然。现在是人与自然相互生成的过程。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了辨析:我们面对的现实世界,就是由人类社会和自然界双方组成的矛盾统一体,两者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社会是人与自然相互生成的统一体。这里的自然界,已经是人化的自然,它为人的生活、人的本质的实现提供了现实基础,也为人的科学提供了基础。这个基础的本质是感性的。他认为,感性必须是一切科学的基础。这里的感性是指感性活动,即工业和生产实践,是自然与人的内在统一的基础。同时,只有通过实践,人与自然的统一才能现实地、历史地完成。

3.2 需要新的科学观

创新文化呼吁新的更加全面的科学观,克服实证主义科学观和功利主义科学观的片面性,这样才能真正地深化创新文化建设,推进科技创新活动。事实上,科学对于社会的目的、意义和价值是双重的:既有技术和经济方面的目的、意义和价值,又有文化和精神方面的目的、意义和价值。反过来,社会给予科学的推动力也是双重的:既有来自技术和经济方面的推动力也有来自文化和精神方面的推动力。以科学的文化性和精神性为先导,有利于促进科学与社会之间在经济和技术层面的互动关系,有利于实现人文精神在科学观中的体现。传统科学观存在两种忽视人文价值倾向,包括逻辑实证主义科学观和功利主义科学观。功利主义科学观不仅抹杀科学的内在动力、目的、意义和价值,而且对科学的外在的动力、目的、意义和价值也做了极为片面的理解。它将科学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仅仅锁定在技术和经济层面,而看不到二者之间在文化和精神层面的深刻联系。而功利主义科学观的偏颇就在于,它只强调科学与社会之间在技术和经济层面的互动关系,而抹杀了科学与社会在文化和精神层面的互动关系,导致科学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过于功利化、肤浅化和平庸化,从而使科学与社会都缺失一种来自文化和精神层面的巨大资源和推动力。

3.3 需要新的技术观

创新文化建设需要树立一种新的技术观,需要在技术发展过程中强调“人文关怀”,即将人文关怀渗透入具体技术的开发过程和投入生产过程。这样的技术观,需要颠覆传统的科学技术的价值中立,需要科技人员做技术后果的预想,需要对正确的和错误的技术进行“扬弃”,在这种扬弃的基础上获得科学精神和人文关怀的统一。新的技术观具有人文关怀的技术,在某种层面上来讲就是环境友好型技术或这种技术在生成过程中是通过人的智慧、才智特别是一种特定的思维习惯或更广义上的区域文化特质,理性层面的技术研发程序或实验而形成的创新技术。

4 结论

创新文化体现的是国家意志和民族精神所贯穿并渗透到所有领域和所有行业的全局性的文化,也体现为一种文化“软实力”,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海西创新文化体系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包含了全新的世界观、科学观和具有人文关怀的技术观,其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程,必须从精神理念和价值层面、制度层面和外部环境等多个方面充分构建。

参考文献:

[1] 费多益.科学价值论[M].云南:云南大学出版社,2005.

[2] 徐冠华.大力构建有利于创新的文化环境[J].中国软科学,2001,(3):1-7.

[3] 邱成利,魏际刚.论构建区域创新文化环境与对策[J].科学管理研究,2003,(5):25-28.

篇8

一、文化功能是现代大学的本质功能

大学文化是一所大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根基,由大学的办学理念、学术精神、规章制度、学生风格、环境氛围等等因素,经长期历史积淀而成,体现了大学的个性品格和整体风貌,是塑造大学个性、产生名师大家、凝聚师生员工的精神和灵魂。

大学文化的基本内核和基石是学术自由与社会责任。学术自由是创新的土壤,是学术创新的制度保证和物质保证,自由的学术环境使知识创新成为可能。社会责任是现代社会赋予现代大学的使命,也是人才成长的外在动力。学术自由无法拒绝社会责任,当学术自由与社会责任相结合时,学术自由才能够超越狭隘性,在彰显大学自身独有的创新知识和学术自由的特性的同时,履行大学引领社会、塑造公共理性的历史责任。大学管理者通过整合大学文化的基本内核,将其转换为制度形态和物质形态,使物质、制度和精神三种文化因素共同构成大学文化整体系统,并逐渐稳定为一种文化模式,一种反映和表达大学气质和性格的文化氛围,以学术自由和社会责任相结合的价值目标引导群英,从而实现个体的价值和大学的使命。

文化性是大学功能的本质特征。大学的功能表现在大学的文化传承、文化启蒙、文化自觉和文化创新上,归根结底的本质规定性在于通过文化传承和文化启蒙把个体从自在自发的生存状态提升到自由自觉的生存状态,同时,以自觉的文化创新去推动社会文化的进步,乃至社会各个方面的进步。无论我们从什么角度入手,无论我们对大学的本质进行什么样的追问,提出怎样的解说,在归根结底的意义上,大学的本质在于文化:在于文化的传承、文化的启蒙、文化的自觉、文化的创新。这是现代大学教育必然的准确的定位,大学的一切工作无不是以此为出发点和归宿。

大学从传统社会走向现代社会,经历了从象牙塔到社会活动中心地位的巨大转变,成为社会知识与文化的孵化器,育人、科研和社会服务无不是大学文化或说是大学的精神气质和社会性格的外显,因此,后现代社会(信息社会)文化功能必然的成为大学的本质功能,地方院校也不例外。

二、引领社会创新文化是大学的使命

创新文化是一个有利于创新活动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社会环境的综合体,是激发创新活动的精神家园。大学文化的创新性,使其从亚文化、非主流文化步入社会主流文化,对社会文化必然具有引领和导向的作用,使大学真正成为社会的思想源和文化的辐射源。随着大学在社会中地位的不断提升,人们赋予大学的责任越来越多,大学文化的辐射力也就越来越强。在文化交流与碰撞愈来愈复杂的信息时代,大学在引领先进文化、推广先进文化方面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大学是现代社会创新文化的源生地。21世纪大学已成为社会中最前沿、最开放的组织,它不仅仅是回应社会的变化,而是在有意无意之间引领社会的文化和思潮,通过思想传播、人才输出和成果转化等方式,大学的创新文化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并且营造了有利于创新的社会文化环境,深刻地影响着社会文化的发展,在人类发展新时代的背景中显现出更为重要的价值。

社会变革发展客观上需要大学文化功能对创新文化的引领,尤其是当代信息社会对高等教育的文化引领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更为迫切。如果说农业社会的发展依靠的是经验、工业社会发展依靠的是科学的话,那么,现代信息社会的发展则更主要的是依靠文化,依靠文化创新实现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即和谐发展。

这种需求表现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对于人才培养(包括人才规格和类型)的需求,经济发展对科技成果的需求,社会文化生活对先进文化理念和方式的需求,等等。更重要的是体现社会发展理想的需求,需要高等教育培养民族精神,要求高等教育实行一种文化选择,实现一种文化创造,更是一种在文化创造过程中的文化引领。

事实上,大学作为文化传承、文化传播与文化创造的特有文化机构,在文化建设、文化发展过程中对文化发展多种可能性不断进行着价值判断和文化选择,具有和谐性与包容性、先进性与前瞻性、批判性与创新性等特征,由此不断创造出新的文化,不断发展着科学和技术,因此,大学具有在文化选择、文化创新中引领文化发展方向的使命,大学的文化功能本身也必然的要求大学成为社会创新文化的主角,把引领社会创新文化作为自己不二的追求。

既然大学作为当今世界创造文明与发展科技的一个特殊的文化组织,对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和人才的成长正在并且发挥着日益重要的具有关键性意义的作用,毫无疑问,她也能够承担起引领社会创新文化的使命。实践证明,自有大学起,人类思维的每一次惊心动魄的革命性进展,大都以大学文化的勃兴为其源泉,以大学文化的引领为其动力,从欧洲的文艺复兴和工业革命,到我国的“五四”,莫不如此。

正是因为具有学术自由的宽容环境和学术氛围,科学民主的大学制度,各个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和思想活跃的青年学生,大学成为国际文化和学术交流的中心和世界前沿信息交汇的中心,所以,世界一流大学引领世界文化,中国一流大学引领中国文化,地方高校引领地方文化,大学文化引领功能在国家创新体系和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中的贡献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中国的大学与西方大学相比,除了具有垄断社会高等教育资源,具有其他社会机构无法替代的在教育和研究方面的专长和能力等共性外,还具有自己的个性,那就是从总体上讲,大学的办学主体是国家,是纳税人,这与西方国家具有相当大比例的社会或私人办学的国情是不同的,所以,中国的大学理应担负起更大的社会责任,担负起引领社会创新文化这一崇高的历史使命。地方院校应秉承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在地方社会文化创新发展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三、地方院校文化功能的实现路径分析

制度理论重视价值观在制度演变中的作用,强调组织环境的社会和文化要素的重要性,认为制度由文化认知、规范以及强制要素构成,并与活动和资源相联系,为社会生活提供稳定性和规则。其中,文化认知支柱为组织成员提供模式化的思想、感受和反应,从而引导其制定决策和进行其他行为,它决定了人们共同的价值观、信仰以及行为取向。制度变迁的根源在于制度环境的变化,而且首先是从文化价值观体系的变迁开始的。

中国过去30年经济社会和政治文化价值观发生的深刻变化,开端于真理标准讨论,以产权私有制、市场惯例和商业文化为主要内容的价值观的变革为先导而展开的,这一伟大实践一方面深刻诠释了文化在发展中的影响,另一方面为大学文化

的构建和大学的发展奠定了资源环境和制度环境基础。

大学凝炼自身的文化品质,首要的是确立民族的、区域化的、个性鲜明的特色文化战略。从服务于人类发展的高度来构建大学的创新文化,实为国家之所需,大学自身发展之所求。确立大学的特色文化战略是大学创新文化建设成败的关键,一所大学如果没有自己的特色文化战略,正如茫茫大海上一艘失去方向的航船,要想在创新文化建设中有所建树是不可想象的。大学能引领的是它的个性文化,而不是它的普遍性文化。大学个体因其所处的资源环境和制度环境不同,自身发展的渊源存在差异性,所以,不可能千人一面。地方院校所在地方的区域文化或民族文化是地方院校最宝贵的文化宝藏,地方院校所要做的也必须做的工作,就是紧扣“地方”二字,挖掘所在地方的区域文化或民族文化的精华,与本校积淀的文化传统进行有机整合,形成自己的特色文化战略。

篇9

0 引言

随着烟草企业改革改制的不断深化和完善,企业文化建设引起普遍重视和认同。而随着创新对企业发展日益突显的重要性,创新文化已经逐渐成为企业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结合烟草行业创新文化建设的现状,对烟草企业创新文化建设作一些实践性的探讨,以提高企业竞争力,促进烟草企业和谐健康持续发展。

1 烟草行业创新文化建设的现状

文化是历史的积淀。烟草商业企业是政企合一的传统国有企业,脱胎于计划经济时代,虽然近年来经历了现代企业化的进程,但在经营过程中,仍然能看到很多计划经济留下的影响。这种影响,是优势,也是劣势。称优势,是因为沉淀了大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丰富的经营经验,奉献社会、报效祖国、忠于职守、精诚团结的企业精神,稳定成熟的组织体系、网络架构、管理体制等,所有这些,都是烟草最大的优势。但由于多年来形成的工作习惯和工作氛围,如政企合一所带来的行政色彩,垄断地位形成根深蒂固的官商意识,都成为企业内在的劣势,成为制约烟草发展的重要因素,其中比较显著的就是企业缺乏创新的氛围,又迫切的增强自我完善和发展的活力和生机,但是员工又没有足够的动力。

2 烟草行业创新文化建设与实践

文化创新建设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它包括企业经营管理体制、员工培训、企业改革、领导者水平和进取心等五个方面,是一个长期又艰难的过程。而企业的灵魂是创新、创新的核心是领导力、创新的保障是制度、创新的手段是沟通、创新的动力是学习、创新的基础是执行力、客户满意是创新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创新文化建设需要由创新的领导力和创新的制度文化、沟通文化、执行文化、学习文化、服务文化来构成,并持续打造一个高效和竞争力强的团队,从而建立起具有鲜明特色的创新企业文化。

2.1 树立创新的领导力,让企业领导成为创新文化的倡导者、推动者

企业文化的创新完善,领导力很关键。企业领导掌握着企业运作的重要资源,所以在创新文化培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在文化创新建设中,领导要树立榜样,一是积极做营造创新文化的倡导者和鼓动者。二是领导对创新有信心,运用创新的管理方式和管理艺术,对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有正确的判断,正确及时地进行决策,善于从一般性问题中发现影响企业深层次发展和全局性战略的问题,并对症下药。三是积极营造一种创新的紧迫感,将责任和压力通过有效途径传递给企业员工,从而推动企业决策、经营管理和员工思想观念在深刻转变中实现有机的融合,使企业和员工认识到,创新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由之路。

2.2 建立创新的制度文化,构建创新文化的组织氛围

制度可以对员工行为产生规范性、约束性、实质性的影响。建立包括培训制度、考核制度、绩效制度、晋升制度等方面的鼓励创新的激励机制,使之成为创新文化的重要驱动力。积极开展合理化建议、“金点子”征集等活动,鼓励和激励员工创新。采取鼓励能者多劳多得以及重奖创新者等方法,充分调动员工开展创新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通过建立创新奖励制度以及与之相配套的创新成果评审机制,体现出企业尊重并大力嘉奖员工创新的价值导向;制定具体的创新成果的激励办法,健全对创新成果科学、公正的评价方法,积极推动创新成果的推广和应用,使创新成为员工实现个人自身价值的重要途径,使创新成为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2.3 建立创新的沟通文化,营造创新文化的民主氛围

有效的沟通在创新过程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创新中的沟通是企业上下通晓全局、赢得共识、克服困境以全新姿态迎接新挑战的动力之源。一是建立上下畅通的定期沟通机制,如:建立“领导接待日”制度、设立领导信箱、建立员工论坛,畅通企业领导层与员工的沟通渠道,使层级沟通信息逐级衰减的问题迎刃而解。二是建立管理人员定期深入基层一线调研制度。通过深入基层宣讲,听取员工意见,定期开展满意度调查,使员工有正常的渠道,敢于对涉及企业发展的相关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意见。三是树创新典型人物与事例,为烟草行业的创新型企业文化建设注入人性化、可感知、易接受的强心剂,为创新营造更广泛、可感知的舆论环境。

2.4 建立创新的学习文化,打造学习型组织,为创新文化提供动力源泉

建立学习型企业是企业创新的组织保障。一是积极加大教育培训的力度,有计划、有目标、有重点地开展教育培训。通过在岗业务学习、聘请办班培训、学历再教育及网上远程培训等多种形式,形成员工素质培训机制,增强员工适应竞争环境、胜任不同岗位的能力。二是营造深厚的学习氛围,不断培养员工自觉学习的能力。始终把培养员工的学习能力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把工作当成学习的过程,变员工“要我学”为“我要学”。在企业内强化“尊重人才,崇尚知识”的氛围,营造团队式的学习环境。三是建立能共享知识和经验的团队学习机制,不断提高团队学习能力。积极建立“知识共享”制度,如:形成“员工培训归来,必须与其他同事共享,其他同事对其授课态度与内容进行评价”的制度,系统集成各种信息,使最新的知识和信息为企业共享。

2.5 建立创新的执行力文化,以创新行为的建设为重点,让创新行为有效落地

执行是管理创新的基础,也是系统化的流程。建立执行型的领导层、管理层和员工层的高绩效的执行力的文化,需要我们塑造具有执行力的组织。而领导层就是要善于用有执行的人,以此来带动企业其他员工,把执行文化转为企业基因。管理层发挥执行文化中的上下沟通作用,为执行文化构建畅通的沟通渠道,并实施切实有效的员工职业生涯设计管理,从管理上促使员工有效执行。员工层是执行的最终实践者,为了把企业的经营管理渗透到员工的行为准则当中,就需要引导企业员工进行正确的自身定位,提高业务能力与素质,组成富有团队协作精神的执行型员工队伍。

2.6 建立面向客户的服务文化,以服务提升客户价值,向社会传递可感知的企业创新形象

烟草企业创新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就是为了更好地向客户展示服务质量。以此来打造面向客户服务的品牌文化。就要贯彻创新服务理念。让员工明白为什么“服务就是发展,就是经营”,从而更好地建立烟草服务品牌形象,改善服务、留住客户。二是推行服务创新,让客户感受全新的烟草服务新体验。建设营销体系,细化目标客户,对不同价值的客户实施个性化、针对性、不同等级的服务,让客户享受到更方便、更高品质的服务。为了对自身的服务进行闭环管理,我们就需要发放意见调查表供客户评价、还要进行电话回访等,让客户感受到自身的服务质量,在服务中体验感受到优质的服务品牌形象。最后是了解客户所需要的,从而改进自身的服务质量。在市场营销中,通过与客户直接打交道的客户经理、送货员、专管员,及时反馈客户需求,并及时处理相关问题,由此获得客户的长期关注和信任。四是通过新闻宣传工作,着力塑造烟草行业服务形象,促使“创新文化力”不断向社会和公众渗透、发散。

3 结束语

文化力能启动经济力,创新能使企业永葆发展的动力。烟草行业只要充分发挥创新文化的作用,共同完善创新制度文化、沟通文化、执行文化、学习文化、服务文化等建设,用创新的文化来塑造企业新的发展动力,转化成效率和效益,这样在市场竞争的环境中就能占据优势,实现可持续、健康、和谐的发展,以此来开创新形势下烟草行业发展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篇10

企业创新文化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我国进入世界创新型国家行列的重要支撑。因此,在“文化强国”的背景下,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应快速转变观念,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指导思想,探索创新文化建设的路径,引导企业顺利转型升级。

企业创新文化的涵义

企业文化是以企业整体价值观为核心的行为规范总和,具有强烈的价值凝聚力和目标凝聚功能,按其结构可划分四个层次:表层文化即企业物质文化、浅层文化即企业行为文化、中层文化即企业制度文化、核心层文化即企业精神文化。这四个文化层次,其内涵逐层加深,其功效逐层递增。企业创新文化建设是企业激发创新活力、形成核心竞争力、提高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新时期,我国企业创新文化理论又注入了新的科学内涵,主要体现在“两个关注”。

一是关注“人本思想”和“成果分享”。“人本思想”强调企业要保证员工有尊严地劳动,为每一个员工提供“自由、平等”的发展机会。这一理念深化和发展了企业创新文化的内涵,改变了传统企业和员工之间管理与被管理、执行与被执行的关系,取而代之的则是人与人之间平等合作、和谐共进的良好干群关系。我国部分中小企业在进行文化建设时,虽然也很注重“人本思想”,但由于缺乏对文化内涵的深层次理解,陷入各种误区之中。十提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其实质是人的智力和体力得到充分和统一的发展,也包括人的才能、志趣和道德品质的多方面发展,这是对“人本思想”内涵最有深度的诠释。因此企业创新文化建设就是要倡导企业和员工共享劳动成果,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实现真正的人文关怀。二是关注“社会责任”和“生态文明”。企业是社会的主体,在履行社会责任和保护生态平衡方面担当着重要角色。然而,当前一些中小企业的价值观基本都是以利润取向为导向,只重视股东利益的最大化,忽视其他相关者利益,淡化履行社会责任,漠视生态环境趋于恶化的严峻形势。因此企业在创新文化建设中,必须强化社会责任感,引导员工树立终生为社会服务的使命,塑造企业良好的社会公众形象。这也是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内在要求。

我国中小企业创新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企业文化建设家族意识强,倾向于“老板文化”。“老板文化”就是企业老板们自身的文化。企业成员的一切行动都必须以老板的意志为转移,不能越雷池半步。这种现象在国内中小企业中表现较为明显。笔者近期走访了吉林省多家中小企业,并和一些中小企业老板及部分员工进行了深层次的思想交流,老板们普遍认为,现在中小企业由于受规模和自身条件的限制,在市场竞争中经常处于劣势地位,以致很多老板们整天忙于生产经营,无暇顾及企业文化建设,虽然也有部分老板比较注重人本管理,以期提升企业凝聚力,留住优秀人才。但由于易受家族意识影响,最终使本企业文化陷入“有什么样的老板就有什么样的企业文化”的怪圈之中。这种“老板文化”阻碍了员工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使员工缺乏归属感,不利于企业创新发展。

企业文化建设缺乏特色,倾向于模仿照搬。现代企业之间竞争的最高层次是企业文化,这是业界共识。国内大多中小企业虽已认识到这一重要性,但始终未能形成属于自己的文化特色。缺乏正确的战略引导,误将“喊口号树标语、搞活动办宣讲”看作是在进行企业文化建设,致使企业文化空洞又同质、无特色可言。其实这是形式主义思想,是企业只关注表层企业文化、忽视核心层企业文化建设的必然结果。空洞、同质的企业文化只能使企业脱离经营实际,无法将企业核心价值观渗透到员工心理,无法助企业形成核心竞争力、使企业提升品牌价值,更无法使企业与员工真正共享成果收益、履行社会责任。

企业文化建设缺乏权变之观,倾向于静态建设。我国中小企业在文化建设方面普遍缺乏动态思想,固步自封,停滞不前。企业文化不能一成不变,外部环境在变,企业自身在变,则企业文化建设也应该具备权变思想,遵循动静结合原则,在继承与发展中积淀企业文化底蕴,在借鉴与创新中深化企业文化内涵。另外,笔者发现几乎被调查的企业都只关注企业主文化,弱化或压制亚文化的发展和存在。这是违背事物发展规律的。亚文化是企业中的小文化,是客观存在且多元变化的。大多企业目前还不能正视亚文化的存在,致使企业陷入“同一种声音”的尴尬,不利于进行科学决策。

中小企业创新文化建设的路径探讨

以“人本管理”为指导思想,培育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我国中小企业倾向于“老板文化”,这种高度集权的组织文化模式,无法形成“人本管理”的核心价值。因此中小企业需积极培植“人本管理”的核心价值观,在文化建设过程中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注重民主参与,变单向沟通为双向沟通,培养员工主人翁意识。管理者要学会换位思考,引导员工从企业发展的目标进行思考,企业在制订或修订规章制度时,应敞开心扉接纳员工的任何想法及建议,强化员工的主人翁意识。第二,注重平等合作,尊重员工个体人格与价值,发挥个体主观能动性。企业可以根据需要组建项目团队,有意识引导员工之间协力合作,培养员工的合作意识,提高团队正能量。第三,适当授权,为每位员工提供发挥其特长及创造力的平台。这也是评价企业高层管理者是否具备现代管理理念的指标之一。授权是权力下放的过程,其本质是释放员工的潜能。企业应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授权机制,在企业营造有效授权的氛围,逐步形成员工自我管理、自我创新、自我控制的良好局面,满足员工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

以“内外兼修”为必经途径,塑造企业文化的独特亮点。以创新文化建设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是“文化强国”战略目标的要求。企业如何立足实际、超越自我,培育企业文化特色,可以通过“内外兼修”两条途径来实现。第一,内修特质。要求企业在创新文化建设时要做到“一吸二融三整合”。一吸即吸收中华民族五千年传统文化精髓,如儒家倡导的“仁、义、礼、智、信”等人本管理思想,丰富企业文化内涵;二融即融合企业所在地的区域文化,形成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企业文化;三整合即将企业文化与消费者文化有机整合到一起,建立消费者认同的企业文化。第二,外塑形象。要求企业做到:一要树立长远目标,带动企业全体员工将履行社会责任和保护生态环境看成是企业应尽的义务,建设绿色文化,进而提升社会公众形象;二要树立诚信经营理念,生产或提供让消费者满意放心的产品或服务,提升顾客的满意度及忠诚度。为此,企业高层管理者必须转变“唯订单至上”的传统观念,不能因过度追求利润而牺牲企业诚信,同时加强员工的诚信教育,在企业范围内形成全员诚信的良好氛围。

篇11

企业当中要想使创新文化得以发展,一定要有企业文化环境给予它有力的支持,企业文化环境包括企业内部文化环境和企业外部文化环境,建设企业内部文化环境应从下面几方面入手:培养企业人员的创新思想,创新主体专注创新,企业发展中的创新,鼓励员工大胆创新,企业外部文化环境建设主要有这些方面:政府对科技知识的宣传,重视教育的作用,打造企业创新环境,知识市场发展的制度完善,以上这些就是鼓励企业多方筹措、积极建设企业文化环境,打造激励研究、允许失败、敢于创造的创新环境,突破制度的局限性,给创新主体以优厚的物质待遇和崇高名誉,展示创新成果,人人具备创新意识,以一个企业、一个单位为基础,在社会中大力提倡创新,使得创新人才自由发展,拥有广阔的创新空间,与此同时,要把企业中勇于创新的人员工资与其所取得的成绩挂钩,在物质分配上给予倾斜,激励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参与创新研究,依据创新成果进行人员考评,在企业创新方面加大投资。建立各级人民政府、社会力量、各个单位同时对创新行为给予奖励的制度,使创新人员意识到创新的重要性,认识到自身的创新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而解放思想,努力创新。

二、制定可行的企业创新文化目标

第一,大力引进创新人才。

企业的创新文化利用对全体职工的影响,从而使企业的创新效率得到提升,但企业创新文化的发展必须依赖人的参与,只有企业内部拥有优秀的创新人才,才能促进企业创新文化的发展,所以,企业应制订各种优惠政策,吸引大批创新人才的加入,在此基础上,企业从众多的创新人才当中选择表现优秀的人员参与企业创新活动,创新人才通常都具备一定的自身素质。第一,独立的人格,只有具有独立的人格,才能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实现超越,达到创新的目的,独立的人格不拘泥于固定的形式和内容,不受书本知识的限制,认为科学至上,不计个人得失,根据自己的认识进行独立研究,依据自己的思想做事,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性格是:以事实为依据,进行不懈地深入研究与探索,对创新成果进行反复论证,排除来自多方面因素的干扰,使创新成果不断地完善与发展,培养独立人格,要做到人人享有学习知识的权利。第二,自由奔放的精神。这种精神就是思维奔放、精神洒脱、心地坦然。在创新活动中,自身不考虑利益得失,不被物质条件所羁绊,排除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达到思维无定式,行为无束缚。

第二,建设学习型组织,提高企业创新能力。

创新型组织也是学习型组织,只有通过学习,掌握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才能为创新打下坚实的基础,学习型企业大力提倡加强自身学习,企业具备学习型组织,能使企业遇到突变时从容面对,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许多专家学者及企业早已认识到这一点,并认为学习型组织就是企业永保青春、健康发展的强大支撑,只有企业当中拥有浓厚的学习氛围,才能保证学习型组织的顺利建设,这种学习氛围能够督促企业员工努力学习各种知识与技能,提高自身素质,这种形势可以有效提高企业的综合能力,获得创新发展。企业的创新改革不要急于求成,要给广大员工充足的时间去学习、去实践,建造学习型组织的企业,要根据各个企业的不同实际情况区别对待,采取的方式也会多种多样,各个企业应合理运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篇12

民营企业精神文化应培养“创新文化”

企业文化的产生和形成是有意识培养和无意识形成两方面作用的的结果。它既体现出企业自身的特色,也体现出一些共有的特征。作为民营企业,在企业文化的培养上看中和企业业绩的挂钩。而且一开始就希望培养出自己的特色即差异化的企业文化。这是盲目的带有理想色彩的。企业文化的培养是双重作用的结果,是有意识培养、不断的磨练和提炼的结果。企业文化色和差异化的方面更多的是企业历史及自身特色的体现。作为民营企业企业文化的培养需要从企业文化的本质着手,为企业自身文化的完善打下基础。只有具备良好的基础才能不断的完善和发展企业文化。就像是人与人之间性格都有差异,但也有一些共有的本性特征,虽然本性不是用来区别个体,但那是个基础性的东西。企业文化中也有共同的特征,即其本质。

厉以宁教授指出:“决定企业竞争力的最核心的要素就是它是否拥有一批具备了竞争力的人力资本”。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以人为本”是企业文化中根本性的特征。所谓“以人为本”就是依靠人、为了人。“以人文本”体现在企业、员工和顾客的三者之间利益的平衡,体现出员工的发展和企业的发展联系在一起的特征,也体现出企业能很好的满足员工的需求。然而在民营企业老板的头脑中,这更多的只是一种口号,在他们的心里却并未去坚持或难以去实施。因为他们以为这样就是把自己的东西给了别人,好象是损失了自己的利益。所以很多民营企业中专权、裙带关系、决策情绪化、失信、不择手段等等现象严重。这也体现出,直接培养“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在民营企业中是很难得以实施的。这需要有个切入点。

民营老板看中的是业绩和利润。因此,企业文化能带来明显效果的措施才容易被接受和实施开来。而创新能给企业带来明显的效果,容易被老板接受,而且也容易使老板对创新行为给以奖励和鼓励。因此创新行为既能满足企业的利益又能给员工带来利益。而且,创新也属于人的一种心理需求,一种对成就感的追求。员工的创新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时候,又可以使员工同企业的发展成长联系在一起,培养一种归属感、主人翁感。因此,创新文化的形成能体现出“以人文本”的思想,即依靠人和为了人。

更进一步说,创新是培养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技术应用的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生命线。“经营理念创新”是企业把握机遇、整合资源的核心。“管理制度创新”是技术应用创新和经营理念创新的保证。民营企业只有拥有和不断培养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才能持续发展,不断壮大。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由此可见,培养创新的企业文化对民营企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创新文化可以作为一个民营企业培养企业精神文化建设的切入点。

《创新功绩薄》是培养创新文化的切入点

鼓励创新的精神文化不是几天就能培养的,它也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它是对公司员工行为的激励和创新成果的体现。它需要能在公司中看得到摸得着,能感受到的。这样才能把员工的行为同公司的发展联系起来。也就是说这需要载体和切入点。

对于创新文化的载体的寻找,我们可以通过研究历史和生活中的激励载体来产生启发。想想有句古人爱说的话叫“名垂青史”、“永载史册”、“功绩薄”;想想当今生活中、广告中常用的一种方式叫排行榜;再想想“吉尼斯世界纪录”,虽然他们只是简单的一种记载方式,但是却起着巨大的激励作用。这也是人们对成就感的需求,对自我实现的需求和对成绩肯定的需求。因此这种薄记的方式是创造一种文化的有效方式。因此,对于创新企业文化的培养,我们也可以通过这种薄记的方式来实现。

这种鼓励创新的薄记的设立可以起名为《创新功绩薄》。“功绩”是为了传达一种创新就是建功立业的思想。这样使得企业员工还有老板都把创新同功业联系在一起,既满足了员工的荣誉感,又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使得老板容易认可员工的行为并给以奖励。另外也可以培养员工的创新行为同企业发展联系在一起的主人翁感和归属感。因此,鼓励创新的企业文化既可以以此作为根基不断发展完善,又在企业文化建设中体现出文化和企业行为业绩联系在一起。当企业形成一种被普遍接受的精神文化氛围时,那么企业文化的建设也就有了一种好的根基。

《创新功绩薄》的设立方法

名称上:名称为《创新功绩薄》。“创新”明确了该薄的主要内容。“功绩”是为了传达一种创新就是立功的思想,有一种成就感在里面,这本身是一种荣誉。名称设定是为了形成激励的作用。

目的及功能上:汇编公司的创新成果,有利于汇总和展示,也有利于员工内部的学习和激励员工创新;培养和传达鼓励创新的企业精神文化;作为培养创新文化的切入点,使创新精神在公司中生根发芽;培养员工的的贡献同企业的成长发展联系在一起的主人翁感和归属感。

形式上:汇编成册。开始的时候可以用活页笔录的形式记录,每一年或两年做一次汇编再以书册形式保存。

内容上:内容上进行分类。该薄的设立是为了培养一种创新的企业文化,而不单纯是为了一种奖励制度。因此该薄应该鼓励的是一种广义的创新。对于创新的内容应该有多种类型。如:合理化建议、现场管理或生产流程的改善、技术创新或改进、专利或科研成果、管理创新、新产品的创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补充)等等。这些创新涉及到企业的各个部门,因此它将渗透到整个企业,创新的文化将对员工企业的行为产生影响。

制度上:《创新功绩薄》不仅是一种薄记,更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因此也包括相应的奖励制度、申报制度、分类制度、评审制度和管理制度。这样就成为了一个完善的文化体系。

根据不同企业的需要,该薄的设立形式会不同,但其核心的思想不会变,即形成一套鼓励创新的企业文化,为企业的创新文化建设提供一种载体,为企业精神文化建设打下根基。

《创新功绩薄》的实施方案

创新企业文化不是短期内能培养成的,它需要渐进式的培养。而且开始并不容易被员工和企业接受或起到作用。它需要有步骤的不断的去强化,在实施的过程中不断的调整和改进。它需要分阶段的去培养。可以按以下步骤来实施:

合理化建议的采纳和吸收。好的意见,按意义或重要性的程度给以不同的奖励,或刊登到公司的简报上。要及时给以奖励,并得到员工对该奖励的认可。使得合理化建议的采纳形成一种风气。

问卷调查。因为在民营企业中,员工多认为自己和企业只是个打工和老板的关系,自己只要做好工作就行了,所以主人翁感很差,合理化建议的提议可能也不会有多大积极效果。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使员工去思考,以此来推动他们同企业同命运的责任感,并给以奖励措施,使得合理化建议成为一种氛围。问卷调查的问题可以这样设定:对现场操作有何建议?对工序改进有何建议?对产品或器件的堆放流动有何建议?对工作效率提高有何建议?等等。对好的建议给以奖励并在员工中推广开来。

技术研讨会或管理改进研讨会。这是更高级的创新思想培养的方式。这可以在企业管理层面上或企业的高级员工内形成创新的文化氛围。讨论中所产生的新思想或创新的管理方式或手段,都可以记录下来,并转化到提高公司生产能力上面。

将创新思想整理记录入薄。当好的建议或创新成果被确定下来并落实下去以后,把这些创新思想整理并记录到《创新功绩薄》上面,宣布该薄的正式设立,并逐步使得该薄在公司流传下去,起到激励作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