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05 09:26:19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建筑设计内容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建筑设计与室内设计相结合的必要性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建筑设计和室内设计分属于不同的设计单位和行业,而通常情况下建筑设计又占主导地位,室内设计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二者在实际工程中很难结合完美,存在着建筑设计与室内设计立意矛盾,进度脱节,配合失当的种种问题。具体分析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首先有主观认识的因素。如果有的建筑师只考虑本专业、本阶段的任务,与室内设计师在合作的观念和行动上缺乏主动性,各自为政,而将冲突和问题留给开发商后期去调整和解决,不仅降低了设计的统一性、完整性,更使得工程后期产生许多不必要的改造成本。其次由于对前期市场调研,策划定位产生的偏差就可能造成室内设计未能契合建筑宏观的意象。室内设计师因为专业原因常常表现出缺乏整体操控能力,对建筑设计指导内容理解不够时又未能及时向建筑设计师询问,或这对交互部分设计内容不够重视或分析不到位。一方面是由于室内设计的空间参照物和室内效果的载体不同于建筑的大框架设计与空间结构组合,但恰恰结构部分对室内设计的合理性又常常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设计中对彼此牵制,这种交叉部分的内容对建筑的整体性有着重要影响,配合不利容易造成建筑与室内之间尖锐的分歧与矛盾。通常我们所指的交互设计部分的内容主要是:平面柱网布置、交通疏散流线、功能或消防分区、设备管网布置。这些对室内设计师来说,要充分了解和考虑消防规范、设备要求、结构安全性等种种因素,避免在设计中使用不符合安全要求的构造、材料或把消防通道堵住的情况发生。认清了目前业界存在的亟待解决的问题,不难看出建筑设计与室内设计有机结合的必要性。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建筑设计与室内设计行业都已进入市场化阶段,二者实现有机结合,改善空间体验在今天显得尤其重要。如何使两者的合作顺利进行还需从业人员的不懈努力。笔者认为明晰上述两方的职责和设计内容,促进相互间的沟通,实现优势互补、协同合作是求得共赢的关键。
建筑设计与室内设计结合的途径与方法
1防火设计的重要性概述
在整个房屋建筑设计当中,防火设计是十分重要的环节,它是建筑物安全性的基础保障。在城市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房屋建筑群密度愈来愈大,特别是住宅小区域商业街较为集中,并且聚集了大量人口。在这种情况下,房屋建筑用电量、燃气使用量必然会不断上升,这显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火灾风险。如果防火设计不合理,会进一步加大房屋建筑安全隐患,一旦出现火灾,后果不堪设想。在建筑火灾当中,建筑材料由于高温影响会逐渐分解,并且产生大量毒气烟雾,建筑结构受到影响时就可能出现楼层坍塌,导致建筑物受到严重破坏。因此,在防火设计过程中要围绕这些危险因素进行针对性设计,这样才能保证防火设计的有效性,让房屋建筑维持相对安全的状态。
2影响人员安全疏散的相关因素
防火设计的主要目标在于预防火灾以及出现火灾时尽最大可能保证人员安全。因此,在防火设计当中要对影响人员安全疏散的相关因素进分析。通常情况下,当房屋建筑出现火灾后,内部人员能否安全疏散主要取决于所需安全疏散时间及安全疏散时间的相对值。若所需安全疏散时间低于安全疏散时间,即认为安全疏散设计是合格的;若所需安全疏散时间高于安全疏散时间,则认为安全疏散设计不合格。在建筑火灾发生过程中,多数情况下燃烧是不完全的,会产生大量有毒烟雾。相对于明火,烟气才是建筑火灾当中对人们生命安全最大的威胁因素。出现火灾后,烟气与火灾会从起火区向非起火区逐步蔓延,并且烟气会蔓延较长距离。一定时间内,与起火区相连接的通道、房间等会成为烟气蔓延的通道,也会对火灾险情抢救产生严重阻碍。在烟气当中存在大量有害气体,如CO、CO2等。其中CO浓度超过0.2%时,便可能造成人体中毒;CO2达到一定浓度后会引发视觉障碍,甚至导致意识丧失,最终致死。除此之外,热辐射也会对人员疏散产生严重影响。当烟气临界温度达到180℃时,烟气所产生的热辐射会对人体产生直接伤害,进而阻碍人员正常活动,严重威胁其生命安全。
3房屋建筑防火设计的主要内容分析
3.1耐火等级
房屋建筑防火设计过程中,耐火等级是十分重要的基础参数。通常情况下,民用建筑物的耐火等级主要分为四级。
3.2防火、防烟分区
在房屋建筑当中,可利用耐火性能较优的分隔构件将建筑物划分为若干个区域。即便某一区域出现火险时,由于分隔构件的作用,也能够将其控制在局部区域内,避免火灾蔓延。防火分隔构件主要包括防火墙、防火卷帘门等。其中防火卷帘门设计时必须达到《钢制防火卷帘通用技术条件》相关标准。防烟分区主要是指将烟尘集中隔离的区域。通过合理设计分区能够促进烟尘从建筑物内部排除,有利于人群疏散。通常情况下,防烟分区要以屋顶向下不低于500mm的梁为界,其主要构件包括挡烟梁、隔墙、挡烟垂帘等。
3.3总平面防火
总平面防火是房屋建筑防火设计当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在进行总平面规划设计时,需结合建筑功能、性质及高度等属性对建筑之间的距离进行合理设计,以满足防火间距要求。若实际间距无法满足防火间距要求,则需要构建防火墙。在进行消防车道设计时,尽可能将车道设计为环形车道,尽头车道要设置回车场或回车道,保证车道面积满足相应规范。同时要求消防车道净宽、高不得低于4m,且转弯半径要满足消防车的转弯要求。另外,总平面设计过程中,还要充分考虑防火扑救面位置及场地超度及宽度与建筑物间的距离,保证防火救援工作不会受到限制。
3.4消防给水系统
消防给水系统主要分为分区给水与不分区给水。通常情况下,当消火栓栓口静水压力超过0.80MPa时,则采取分区给水形式;若消火栓栓口静水压力低于0.8MPa时,则采取不分区给水。分区给水方式当中,并联分区由于各分区相互独立存在,自成体系,因此具有更高的安全性,但建设成本相对较高,后续维护管理较为困难。目前,减压阀分区给水是最为常见的分区给水方式。该方式系统构造较为简单,建设成本低,且管理较为方便,可同时满足安全要求及经济要求,但需要保证减压阀的质量。
3.5电气防火
电气防火设计过程中,需要结合建筑物功能性质,确认消防供电级别。同时,要做好电源、配电线路、电气设备防火设计,确保消防用电不能中断;在出现火险后,能够主动切除起火部位的非消防用电,遏制火灾蔓延。另外,可在建筑内部设置智能火灾报警、控制系统,系统由烟感器、温感器、反馈系统等构成,保证在第一时间做出火灾信息反馈。
4结语
房屋建筑防火设计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在具体设计当中,要充分把握建筑本身功能属性及周边环境情况,合理设计,控制细节,尽最大可能降低火灾风险,保证建筑防火的有效性,为人员安全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张永琴.浅谈房屋建筑的防火设计经验[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3(02):33-34.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的同时,对文化生活也表现出了强烈的渴望。经济的不断发展给文化需求注入了新的活力并提供了可能性,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城市文化设施的快速发展。
融入城市使得地区活力得以体现
文化建筑作为城市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它不但可以汇集和展示地方文化,而且城市生活也离不开它,城市活力的塑造及其自身的利用效率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文化建筑的选择和布局与城市空间形态的关联性的影响。
1.1集中或者是分散各得其所
文化设施包括很多种类型,不同的功能类型所体现的文化属性和服务对象也是各不相同的,而集中和分散作为其两种基本的分布策略。从宏观上看集中或者是分散和城市的规模空间形态有着直接的联系,而从微观上看和其附近地段的环境有着直接的关系。通常在城市规划的编制中对于公共设施的布局都是采取分级配置的,如果城市规模越大梯级差异就表现的越明显。而且对土地利用的规划也是以城市功能分区布局为根本的,这时梯级和分区就成为城市文化设施趋向集中布局的重要原因。新建文化设施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已有文化设施以及城市发展态势的影响。从总体上看,我国多数城市文化设施在很大程度上都表现出了不足,基于此种情况,若城市一旦进行大规模的扩张就很容易出现新建城区文化设施聚集的问题。集中或者是分散都有各自的优点和不足,集中模式有利于资源的整合,可以快速的实现地区的文化建设效果。但是也可能会引起集中区域的服务半径太大,这样和容易使得服务不均衡,同时不利于各种文化建筑个性化的存在;分散模式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可以充分体现出其的个性,但是难以形成互补和呼应,而且影响力也不够。从以上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很多时间和空间因素都给城市文化设施的分布格局造成影响。因此在选择布局模式的时候,要综合考虑考虑城市的具体情况。
1.2整合联动促进活力
城市中的文化设施是存在于更大的功能体系和空间结构中的,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城市产业结构的提升和转型与土地资源的混合使用相呼应,这时文化社会和相关产业的联动表现的更加突出,同时城市公共活动的交融使得地段的环境更加具有活力。而且很多城市文化设施的布局和城市交通、商业以及绿地等设施的整合创造出了新的活力。文化设施在功能和形态方面的一体化构建体现了城市生活回归健康,由此可以看出城市文化建筑设计和城市设计之间是密切相关的,因此对建筑设计师也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强化内容建设
文化设施建筑和普通的建筑相比通常会被赋予更高的文化象征意义,而且文化建筑的设计也相对灵活。在当前多元化的背景下我国新建的文化建筑呈现出了新的风貌。设计领域也在不断的创新,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建造技术的发展。这时内容建筑也会面临新的挑战。有些项目在建成之后尽管外表很华丽但是内容却很孔洞因此无法正常使用,由此可见内容建设的重要性。
2.1因地制宜做好策划
在工程建设中项目策划作为首要环节无疑是非常重要的。项目规划的主要内容有项目选址、土地利用策略、资金投入、程序计划、功能构成及其规模以及投入使用之后的维护等。想要确保文化设施设计以及建设的合理性,首先要做好项目策划,这对集中建设对规模的文化项目表现的尤为突出。从我国近年来相关的文化项目建设情况来看,在策划的过程中要注意这些方面,首先是土地的混合利用模式;其次是文化服务功能的兼容和整合;最后是资金投入的计划。这些因素都是在项目规划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总之想要强化内容建设,就要因地制宜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做好每一个文化设施项目的建设规划,使得项目规划在后期的作用得到真正体现。
2.2要以功能为根本注重场所的塑造
文化建筑和一般的建筑一样,其存在的根本就是为了使用。文化建筑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各种行为需求,这才使其具有不同的使用功能。观演关系的不同,类型使得不同的厅堂空间形态存在;博物馆从单一的收藏转向展示推动了其空间格局的根本转型。辅助空间和主体的功能空间之间应该保持尺度平衡。在文化建筑中公共空间固然重要作为设计中的重要环节,其实过于宏大的门厅大堂不见得合理。作为基本需求的主体功能空间在设计中应该引起重视。文化建筑的核心空间形态在本质上体现了文化观念的演变、技术的更新以及使用者心里需求,其的变化也是随着这些因素发生变化的。在对核心功能的设计中,要做到因地制宜才能保证设计的合理性,不能一味的追求高配置,要结合当地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考虑。比如剧院观演设施的空间形态和设备应该和当地最常见的表演形式相适应。一些已经建成的剧院的舞台设备长期没有使用,不但会占用空间也且需要进行维护这样就会造成浪费,由此可见对项目进行合理的策划是非常重要的,一定要结合多种因素进行综合考虑,适合的就是最好的。
走向整合的集成设计
随着经济、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使得很多想象都能变为现实,一方面促进了建筑业的发展,使得新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但另一方面也助长了设计中违背科学性的矫揉造作的风气,而风气很容易借助文化的名义,因此要引起注意。这时就显示出了价值观的判断和理性思维的重要性。建筑形态的有机性同时包括了建筑和环境以及功能和形式的统一,同时也包括了其形体空间和结构设备系统的有机整合。纵观历史,建筑不断创新的动力就是需求,不能将技术当作是简单的配合角色。因此任何造型如果没有技术逻辑,其内部结构的混乱是无法掩盖的。当代我们应该接受基于目标整合的系统构成思想。因为建筑是以空间需求为目标,其功能、结构以及设备等也都表现出了不同的方式,由此可见空间作为建筑内部所有系统相互支持和协调的平台。集成设计不但可以使得内部的所有元素进行整合增加系统的整体功能,同时也体现了相关专业之间从传统的线性设计转化为网络交互设计,这是质的飞跃。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文化建筑和普通建筑相比复杂性以及建设和维护费用都相对较高,在设计中,要结合当地的经济、文化、城市规模、自然条件的多个种因素进行考虑,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
参考文献
[1]韩冬青.融入城市 强化内容 整合设计—关于文化建筑设计中几个问题的思考[J].建筑学报.2012(7).
中图分类号:TV 文献标识码: A
设计工作是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意义重大,并且贯穿工程的全过程。提高水利水电工程的设计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而分析设计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制定相应的解决办法,是提升设计质量的有效途径。
一、设计水利水电建筑的主要内容
(一)水利水电建筑的总体平面设计
当前, 进行水利水电建筑总体平面设计时主要包含如下两个内容片是水利水电建筑主体工程平面设计主体工程主要包括水闸、水泵、电机厂房、水坝。二是水利水电工程配套设施平面设计配套设施主要包括管理和办公建筑、配变电用房、职工宿舍、锅炉房、活动室等建筑物。在传统的水利水电建筑的设计思想中将总体平面设计的两个部分进行了人为分割役计工作更加注重水利水电建筑主体工程, 忽略对配套设施在总体平面图的展示这会导致整个水利水电建筑出现无序、混乱和盲目,进而出现对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影响。新时期应该将水利水电建筑总体平面图设计的两个主要部分都做到进一步强化, 这样才能使设计更加符合实际的需要, 同时能够优化水利水电建筑的功能区划, 便于水利水电各建筑物之间实现顺畅而有序地联系与沟通使水利水电建筑真正成为一个有机而协调的整体, 以利于水利水电建筑功能的有效发挥。
(二)水利水电建筑平面设计
水利水电建筑平面设计要突出专业的特点和特殊需求水利水电建筑是水工、电气、水利、水机等相关专业的综合因而各专业的布置和建筑需求都应该得到有效地满足, 同时又应该根据水利水电建筑的实际肩效统合不同专业间相互的关系这样才能有效提高水利水电建筑的功能与效能。在平面设计中要注意水利水电建筑的位置与交通, 要根据意图和实际进行专业的调整,以此来达到水利水电建筑更为有效地使用形成对水利水电建筑空间综合地开发。
(三)水利水电建筑造型设计
水利水电建筑的设计过程中应当反映出水利水电工程的特色既要着重年代的特色一起也要体现高科技的运用,既要使用符号的象征意义也要体现文明的见识使水利水电建筑有用展现出个性与理念使水利水电建筑与详细环境和功能相和谐,既不寻求空想也不寻求时髦形成对水利水电建筑个性和特征的强化。要避免在水利水电建筑设计时呈现的照搬和抄袭要在个性、细节上体现出实质的区别这样有利于水利水电建筑设计不断进步层次非常好地为水利水电建造效劳。
(四)水利水电建筑资料设计
建筑资料是水利水电工程的根底, 一起也是体现水利水电建筑设计目的的重要方法, 在设计过程中应当对建筑资料的技术需求、专业性质、色彩、质感进行控制在进步资料质量的一起杰出水利水电建筑资料的功能性和体现性非常好地习惯水利水电建筑的实际需要。
二、水利水电工程建筑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设计工作不到位
设计工作不到位是影响设计质量的最主要因素。在工程项目的设计过程中,因为没有深入理解大纲、缺乏准备材料、对工程要求掌握不足等因素,会影响设计人员对工程项目的理解,最终导致设计工作不到位。工程设计本身的复杂性和多学科交织的特点,无意间增加了设计工作的难度。设计工作的不到位在有关文件上很难有明显的表现,唯独在实际工作中才能有所体现。
(二)设计人员缺乏责任意识
因为水利水电工程的复杂性,往往需要用到多种学科的知识和多种技术手段。同样,设计工程也是一个复杂烦琐的工作,需要工作人员和设计人员共同努力、配合工作。然而,在设计过程中,存在着部分设计人员专业能力差、缺乏责任心等问题,致使设计方案出现多种低级错误。缺乏高度的责任意识,是影响水利水电工程设计质量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设计过程缺乏质量监控
在当前的社会,有太多人都把目光放在速度上,过度追求高速高量,这种一味追求速度的结果,便是在设计的过程中,一些重要细节方面的工作没有充足时间的思考,设计的质量得不到保障。此外,这种思想还会导致对工程设计的质量监控工作流于表面。本身的设计质量就不高,再缺乏细致的审核,如此的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方案的质量就不难想象。而缺乏可靠性和安全性的设计工作一旦投入使用,其施工过程和施工结果便可想而知。
(四)设计缺乏比较
对各种设计方案进行纵向和横向的比较,是衡量方案可靠性和实用性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通过对方案的投入金额、产值回报、施工技术水平、所需时间金钱等各方面的比较,从而选择最佳的方案,不仅能减少人力物力的浪费,还能提高水利水电工程水平。然而,目前水利水电工程行业出现了项目垄断的现象,有些施工单位企业占领了市场,致使施工设计方案单一,根本没有比较工作可言,这种现象对水利水电工程行业的发展是极其不利的。
三、提高水利水电建筑工程设计质量的有效手段
(一)加强设计工作的管理
想要提高水利水电工程的设计质量,首先要做的就是加强对设计工作的管理。做好设计的前期工作是做出优秀设计的重要前提。相关企业和施工单位要从工程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现有的技术条件和物质基础,并结合当地的地质、水文、资源等因素,做出合理的结构设计。不仅要保证工程本身的实用性、可靠性,还要顾及工程项目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满足环境友好型的发展要求。
(二)提高从业人员的责任意识
无论是什么样的工程建设,人都是项目建设中的主力,人的素质水平和技术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项目本身的质量。所以说,提高从业人员的责任意识、加强设计人员的责任感,是提升水利水电工程设计质量的有效方法。想要做到这一点,首先施工单位必须招收优秀的专业人才。其次,要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相应的考核,防止滥竽充数的现象发生。最后,要不定期开展培训活动,通过引进先进的设计技术,提升从业人员的综合水平。这不仅能在从业人员中树立良好的口碑,还能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可谓一举两得。
(三)完善质量监控
要想水利水电工程的设计质量符合要求,除了需要科学合理的管理工作和高水平高素质的专业性人才,质量监控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在完善质量监控的过程中,首先要提高勘察设计质量工作者的责任意识。只有设计者将责任二字牢牢记在心间,才能设计出高质量的工程图纸。其次,要有完善的内部管理和监控体系。企业和有关单位应该积极开展质量勘测设计工作,对项目设计的各个环节进行严格的把关,坚决杜绝偷工减料等现象的发生。在项目核实的最后,还要对整体质量进行把关,在一切都属实合理的情况下,才能签字盖章。
(四)建立招标活动
通过建立招投标制度,可以引进竞争机制,防止某个单位发生行业垄断现象,还能促进优秀设计方案的出现。另外,行业竞争能够有效提高从业人员的积极性和危机感,促使他们努力学习、主动精心设计。而且,各种设计方案的涌现增大了选择空间,对工程的质量控制非常有益。
结语
水利水电建筑设计是一个系统性和技巧性高度结合的工作应该在水利水电工程设计中提高细节和重点的关注使水利水电建筑能够在设计阶段得到充分地强化, 进而为实现水利水电建筑的功能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翟东. 水利水电工程建筑设计实践与创新[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09).
[2]孟旭. 水利水电工程中建筑设计探讨[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08).
通常可以把建筑物的设计分为建筑设计、结构设计、电气设计、给排水设计、和采暖与通风设计等。建筑结构设计,是建筑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建筑设计的要求为基础,根据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确定建筑物的结构类型和结构体系,同时进行结构分析和评估,然后以分析结果和相关结构设计的规范为依据,进行施工图设计。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内容包括方案设计、结构分析、构件设计、绘制施工图这几个部分。
Abstract: The design of building structures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architectural design; its basic contents include design, structural analysis, component design, draw construction plans and other several parts. This article will discuss the basic design of building structures.Key words: building structure; structural design; architectural design; building
中图分类号:TU318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03-0020-02
一、 方案设计
结构方案设计,包括结构选型、布置和主要构件尺寸的估计和结构的初步分拆等。
1、结构选型
结构选型主要有上部结构选型和基础结构选型这两种。对结构选型的确定必须要经过方案比较、技术经济分析,加以确定。在结构的选型上,一般要以建筑物的功能要求、国家现行结构设计规范的有关要求、场地土的工程地质条件、施工技术、建设工期和环境要求等作为主要的依据。对于方案的选择,其关键就是要以先进性、科学性、可实施性、经济性这四个要素作为前提。首先,“先进性”就是指所用的材料、技术、工艺和结构都是最新最先进的,具有国际或国内的先进标准;其次,“科学性”就是指传力途径和结构受力都要明确合理;再次,“可实施性”就是指用现有的施工技术建造,因地制宜,因地选材,从实际出发,方便施工建设;最后,“经济性”则是指降低材料的消耗、减少劳动力的使用量以及建筑物的维护费用等,以求最低的成本建筑高质量的工程建筑物,满足施工企业的利润要求。不管采用哪一种结构体系,都要以工程建筑物的用途、施工条件高度和经济指标等作为重要的依据,然后再经过方案比较后讨论确定下来。通常情况下,是按照砌体结构、框架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剪力墙结构和简体结构的顺序来考虑结构体系的选择。
2、结构的初步分析
结构的初步分析是结构方案设计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建筑物的初步设计需要把建筑结构、给排水、电气暖通等各专业设计结合起来,实现各专业之间的相互合作、相互制约,直至最后达成一致并形成初步设计文件,才能进入施工图设计阶段。在方案设计阶段,要求建筑师对楼板的厚度、梁柱的截面尺寸进行预估,确定层高、门窗洞口的尺寸。而同时也要求结构工程师对初步评估所确定的结构体系,进行预测,评估所选的结构体系在各种作用下的反映,以便评价所选的结构体系是否合理。
二、结构分析
1、计算模型
结构分析是结构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主要是计算出结构在各种作用下的效应。分析结果要求能够解释和评估真实结构在预设作用下的效应。结构分析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到结构的安全性、经济性和实用性。计算模型的确定是结构分析的核心环节,它包括合理选择计算简图和计算理论,这是结构分析的重点和难点。
事实上,无论是哪种分析模型,都不可能全精确地描述真实结构,实际上都只是要求对实际结构在一定程度上的近似。一般情况下,建立结构分析模型时,都会做一些假定。如:假定结构材料是均质连续的,这种假设对结构的宏观力学性能不会引起显著的误差;只有主要结构构件参与整体性能的效应。这个假定忽略了次要构件和非结构构件对结构性能的影响;可忽赂的刚度。即忽赂结构中作用较小的刚度。该假定的采用需要根据构件在结构整体性能中应发挥的作用来进行确定;相对较小的和影响较小的变形可以忽略。
2、计算理论
计算理是建模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建筑结构分析的计算理论主要有线性理论和非线性理论。而其中又以线性理论最为成熟,是我国建筑结构分析所普遍采用的一种计算理论,主要用于常用结构的承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结构分折;非线性又可以分为材料非线性和几何非线性。材料非线性是指材料、截面或构件的本构关系,如应力―应变关系、弯短―曲率关系或荷载―位移关系等是非线性的。几何非线性是指由于结构变形对其内力的二阶效应使荷载效应与荷载之间呈现出非线性关系。
选择结构的非线性分析还是线性分析要看工程的具体情况而定。一般来说线性分析比较简便,在一般的结构设计中,通常使用线性分析。但是,如果建筑结构跨度大、属于超高层,结构变形的二阶效应就会比较大,因此,还必须运用非线性分析。
3、结构分析中的数学方法
建筑结构分析中所采用的数学方法主要有解析法和数值法两种。解析法通常只适用于简单的结构模型求解。如果建筑结构复杂,大多数结构很难抽象成一个可以用连续函数表达的数学模型,而且其边界条件也没有办法用连续函数表达,就不适宜使用这种方法了。
因此,在通常情况下都需要用数值方法来求解。数值方法又可以分为有限单元法、有限差分法、有限条法等。而目前有限单元法是应用最为广泛的。其原理是把结构拆分为一个有限单元的组合体,以便够解析地模拟或逼近真实结构的解域。通常情况下可以模拟几何形状复杂的结构解域,因为,单元能够按不同的连接方式组合在一起,而单元本身又可以有不同的几何形状。最常用的有限单元结构分析软件有PKPM系列、T阳A、SAP系列、ANSYS以及ADINA等。
4、结构的概念设计
概念设计指的是在结构方案设计过程中,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完成结构体系的选择和布置,实现对结构特性的总体把握,保证把结构在预设的各种作用下的反应控制在预期的范围内。其主要内容有:结构的选型、结构的平面和竖向布置、结构侧向刚度的控制、温度作用的考虑和对策等。
5、结构的总体布置
科学合理的建筑结构设计即需要有合理的结构体系还需要有完美的结构布置。因为结构布置会影响到建筑设计方案的效果,影响到建筑的安全和功能的使用。结构的总体布置要考虑控制结构的侧向变形、平面布置、竖向布置、缝的设置和构造等几个方面。
①、控制结构的侧向变形
建筑的结构一般都要同时承受竖向荷载、水平荷载。水平荷载会使侧移随结构的高度增加而变大,因此,在水平荷载的作用下,如果建筑高度超出一定的范围后,就会造成结构发生过大侧移和相对的位移,有时甚至会严重地破坏非结构构件,所以,我们要把控制侧向位移作为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重点和难点来解决,一般情况下,要以限制结构的高度和高宽比为控制手段。
②、平面布置
平面布置的选择主要是根据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来确定,如果是独立的结构单元,则采用形状较为简单,而且要根据相对应、相协调的原理,刚度和承载力分布要呈现出比较均匀的形状。此外,根据抗震设计的要求,高层建筑单个的结构单元长度要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不能太长,否则在发生地震时,结构的两端可能会出现反相位的振动,这将会导致建筑被过早地破坏,同时威胁到人们的安全。
③、竖向布置
为了避免过大的外挑和内收,结构的竖向布置应遵循形体规则、刚度和强度沿高度均匀分布的原则,而在同一层的楼面,要设在统一标高处以防止错层和局部夹层的情况出现。而在面对高层建筑时,还要注意解决结构刚度和强度发生变化的情况,对于这种情况,应逐渐变化。
④、缝的设置和构造
建筑结构的总体布置应该要考虑到沉降、温度收缩和形体复杂对结构带来的不利影响。可以利用沉降缝、伸缩缝或防震缠把结构分成若干个独立单元,以消除沉降差、温度应力和形体复杂对结构的不利影响。但如果设缝,就会对建筑的使用要求、立面效果、防水处理带来不便。因此,在设缝上必须要谨慎对待,尽量能从总体布置上或构造上采取其他有效的措施来减少沉降、温度收缩和形体复杂引起的问题。
三、构件设计和绘制施工图
构件设计主要有截面设计和节点设计两个部分。因为截面尺寸在方案设计阶段已初步确定,构件设计阶段所做的工作是确定钢筋的类型、放置位置和数量,因此,截面设计在混凝土结构中,也称可以称为配筋计算。节点设计在钢结构中的使用比在截面设计中的使用更为广泛,一般来说,节点设计也可以称为连接设计。而构件设计主要有两个部分组成:一是计算;二是构造,两者共同组成了结构设计的主要内容,结构设计内容主要是根据计算和构造来确定的,计算是构造的基础,构造是计算的重要补充,两者是相互补充,相互联系的。
1 高层建筑配电系统设计
高层建筑由于具有楼层较多,建筑面积大、人员密度高、功能复杂等特点,导致其供电容量以及供电的可靠性要远高于普通建筑,因此需要多高层建筑的配电系统进行认真分析和研究。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高层建筑配电系统的设计:
1.1 负荷等级划分
确定配电系统的负荷等级时建筑内的所有消防系统、应急照明、疏散指示、机械停车、厨房冷库、广播电视用电、安保系统以及排污系统都是用一级负荷供电,即使用双重电源供电,其中某一部分出现故障时,还可以保证设备正常运行;普通动力系统、照明系统以及一般电梯采用二级负荷供电;其余则使用三级负荷供电。
1.2 电源的选择
高层建筑的电源选择需要严格按照《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2009中的有关规定执行,应急电源与正常电源之间,应该采取防止并列运行的措施。如果建筑功能具有其他特殊要求,例如应急电源向正常电源转换需要短暂并列运行时,则应该有必要的安全防范措施。如果需要两回路电源线路同时进供电时,需要使用同级电压,而且同级电压的配电技术需要满足高压不超过两级、低压不超过三级的要求。通常情况下,高层建筑的高压配电系统采用放射式,但是如果变压器容量以及地理环境等有特殊要求时,也可以采用树干式或者环形式。配电所以及变电所的位置应该尽量靠近负荷中心。
1.3 高低压配电系统
高层建筑供配电系统主要采用双路10 kV的方式,两路电源线以单母线分段法进行连接,彼此互为备用。根据《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2009中的有关规定,使用同源供电。如果其中一路电源出现故障无法正常使用时,另一路电源可以继续保持正常工作状态最大程度的减小线路故障造成的影响,提高建筑供配电系统的安全性以及可靠性。低压主接线同样采用双路10 kV单母线分段法进行连接,彼此互为备用,在两路低压线路中还设有母线联络开关。对于一级负荷中不允许中断供电的负荷,除了需要专用的低压母线外还需要配备柴油发电机组作为备用电源,值得注意的是备用电源的负荷严禁接入应急供电系统当中。高层建筑中的所有消防用电设备、应急照明以及具有特殊要求的设备的接线方式是从配电所低压系统引出的两段母线,其中一路电源由正常母线配出,另一路电源则由应急母线配出,即一级负荷与二级负荷均为双路供电末端自投。
1.4 变电所的设计
高层建筑的建筑面积大、功能复杂、用电设备多,所以需要较高的供电容量,这样一来,对变电所的规模也有了更高的要求。高层建筑的变电所位于地下层,由于高层建筑的塔楼部分具有很大结构梁,巨大的梁柱无法给大型供配电设备的布置提供充足的空间,所以地下一层以及靠近塔楼的裙房则成为了变电所的首选方位。
根据《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电气》中的有关规定,低压线路的半径应该严格控制在200m以内,但是如果建筑用电设备较多,供电容量超过500kW时,则需要通过增加变电所的方式来满足高层建筑正常的用电需求。如果建筑高度在200m以上时,低压线路的半径通常会超过250m,这样一来由于高度产生的电压降,会降低供配电系统的供电质量,并且增加了输电线路中的电能损耗,会直接影响到电梯等其他设备的正常运行。因此当建筑的高度超过200m时,出于安全性的考虑,需要在建筑塔楼上方增设分变配电所,通过分变配电所确保高层建筑的塔楼以及上层建筑提供日常用电供应。
1.5 柴油发电机房的布置
根据《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中的有关规定,高层建筑的柴油发电机组尽量设置在地下一层或者二层,避免布置在底下三层或者更深的区域。同时为了有效解决柴油发电机组的进排风、排烟、机组的冷却、噪音消除以及供油系统等问题,还就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在柴油发电机组上方设置一些进风井和排烟井,增设进风机、排风机帮助通风等。另外,为了满足环境保护的要求,柴油发电机组排出的废气要通过排烟管经过消声器沿着排烟竖井排出,在排烟口处还要安装二次燃烧过滤网,将柴油发电机组所排废气在高温条件下进行二次燃烧,进而降低了柴油发电机外排气体对环境的污染。
2 电气保护设计
由于高层建筑的结构跨度大,功能复杂,使其供配电分支点较多,从而增加了建筑配电系统的火灾隐患,所以需要进行必要的电气保护设计。通过电气配电系统的保护防止电流经由人体任何部位,通过限制可能流经人体的电流,使之小于电击电流。在发生故障的情况下,如果触及外露可导电的部分,就会引起流经人体的电流强度超过电击电流,造成严重的后果,这样一来就需要在相应的时间内自动断开电源,进行安全保护;如果发生短路或者超负载,过热以及电弧引起可燃物燃烧甚至使人遭受灼伤时,也需要在相应的时间内自动断开电源。电力系统的保护方式一般有接地保护、建筑物总的电位防雷接地、中性线不接地系统、局部等电位接地以及漏电保护。在高层建筑的一般场所的移动设设备应该采用漏电断路器进行保护。
一般情况下高压系统为中性点不接地系统,而低压配电系统采用的接地形式为TN-S系统,由于TN-S系统的中性线路与保护线是分开的,其优点在于正常时即使中性线上有不平衡电流,专用保护线上也不会有电流,特别适用于一些重要的大型商业化建筑以及多层单元式住宅。局部则采用IT系统以及IT系统中有一点直接接地,电气设备的外露可接近导体通过保护接地线接至与电力系统地点无关的接地极。通常情况下装置内的外露可接近导电部分为地电位。另外在高层建筑中一般的用电系统供电回路装有剩余电流保护器。除此以外还要进行必要的防雷措施,按国内有关的电气设计规范对于高层建筑的主要防雷措施进行细致分析以及对户外架空线路进行必要的防雷措施,并且建筑设计单位也要格外重视采取防雷改进措施的必要性,也只有建筑单位正确的实施了防雷技术,才能有效地确保防雷工作地可靠性。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层建筑当中供配电系统的设计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一旦在配电设计中出现疏忽,将会直接影响到整个建筑正常使用,所以必须足够重视建筑电气配电系统的设计工作。本文主要对高层建筑配电设计中的负荷等级、电源选择、高低压配电系统、变电所的设计、柴油发电机房的布置以及电气保护设计等主要内容进行重点分析,为高层建筑配电设计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此外,要保证高层建筑配电系统质量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还需要相关专业的电气设计人员更加努力的学习,借鉴一些先进的设计经验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从而将建筑电气配电系统的设计做得更加科学、完善,这样才能使建筑配电设计不断优化,更好地顺应时代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智铷.高层建筑的电气系统设计探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年12期.
[2]李贝莉.加强建筑电气施工质量管理[J].广西质量监督导报,2008.
规划的生态平衡设计就是要充分发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采用高新技术、适宜技术、传统技术,使城市工程技术、建筑技术为自然生态平衡服务。过度开采资源,污染破坏环境,人口迅速增长,过多侵占自然,100年前、甚至5O年前,还没有如此严重。现在人们认识到为了人类的生存要对有限的地球负责,首先要树立起保护地球自然生态平衡的大理念,由此基本理念出发,进行城市规划建设和建筑设计营造。
一、建筑设计应服从城市规划
随着经济陕速发展,人口的不断增长,因而城市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而城市以空间与环境利用为基础,由建筑、绿化、道路、水系、人文风景等共同组成的服务于人的空间地域系统。
人在任何时候都在领会城市,城市提供给人们的各方面感受便是城市空间,我们对城市空间进行分析及设计,使人活动的区域空间和各区域空间之间的关系协调,就是城市规划。而城市规划是动态地解决和协调各类建筑之间的联系、建筑群的整体形象,以生态的、可持续的观点延续城市的历史,展望城市的未来,因此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城市规划对城市的有序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建筑作为城市构成的基础要素之一又必须服从于城市内容,他们之间在空间上是点与面的关系,好的建筑如同凝固的音乐,是城市的灵魂,但建筑也不能脱离城市环境,必须与城市环境相融合,因此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同等重要。
二、建筑设计与场地设计应协调
建筑设计不仅仅是对单个建筑物体的设计,还牵涉到场地设计问题。场地设计是为满足一个建设项目的要求,在基地现状条件和相关的法规、规范基础上,组织场地中各组成要素(建筑、交通系统、室外活动设施、绿化景园设施、工程系统)之间关系的设计活动。其根本目的是通过设计使场地中各要素和谐,其中,建筑物是场地设计中的核心内容,与其它要素能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分析如下:
(1)从工作内容上看。场地设计即是整个建筑设计中除建筑物单体的详细设计外所有的设计活动,一般包括建筑物、交通设施、绿化景园设施、场地竖向、工程设施等的总体安排以及交通设施(道路、广场、停车场等)、绿化景园设施(绿化、景园小品等)、场地竖向与工程设施(工程管线)的详细设计。
(2)从建设流程来看。实际建设流程中,一般首先是业主确定一个建设项目,并取得了相应的用地,然后再委托建筑师来设计,建筑师是在业主所提出的设计任务和基地条件的基础上开始工作的。设计者在进行具体的设计前要做细化和完善设计任务的工作,包括项目的组成内容,并对这些内容的规模、形式等一些有关问题做出较为明确的认定,同时要与业主协商,以取得一致的意见。
三、场地设计应服从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对场地设计的要求:①体现在城市总体规划对于城市用地的发展方向和布局结构的控制上;②体现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因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要求是具体性的,对场地设计有更直接的影响,场地设计对控制性详细规划之中的土地使用和建筑布置等各项细则必须做出恰当的切实反应。这些要求一般包括:“对用地性质和用地范围的控制,对于容积率、建筑覆盖率、绿化覆盖率、建筑高度、建筑后退红线距离等方面的控制,以及对交通入口的方位规定等”。它们会对场地设计尤其是布局形态的确定构成决定性影响,分析如下:
(1)对用地性质的规划。具体建设项目的选址上。控制性详细规划限定这一项目只能在某一允许区域内选择基地地块:对用地进行开发的场地设计,控制性详细规划限定该地只能做一定性质的使用。(2)对用地范围的控制。规划是由建筑红线与道路红线共同完成的。(3)对用地强度的控制。是通过容积率、建筑覆盖率、绿化覆盖率等指标来实现的,通过对容积率、建筑覆盖率最大值及绿化覆盖率最小值来限定,可将基地使用强度控制在―个合适的范围之内。(4)对建筑用地范围的控制。由建筑范围控制线来限定,即基地允许建造建筑物的区域。规划中一般都要求建筑范围控制线从红线退后一定距离。(5)要求规划中对建筑高度、交通出入口的方位、建筑主要朝向、主入口方位等方面的要求,在场地设计中也应同时予以满足。
四、绿色容积率是城市建筑和规划的生态量度
近年来许多建筑师和设计师在实施建筑规划时都会将绿化结合进他们的设计之中。将植物与建筑结合有许多优点,由植物提供的浓荫会在某种程度上减少建筑的降温负荷,有助于减少建筑对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在水文方面也有一定益处,不仅植物自身能够承接降雨,而且它们所生长的土壤也会有助于减少地表径流,余下的雨水可以被收集以供我们在建筑中使用。植物还可以被用做燃料,与地面上的绿化作用相比,建筑内部的植物对于污染的控制同样有效。绿化在可持续发展中的战略地位需要一个通用的标准。如果我们需要分享、比较研究结果和经验数据,一个通用的标准就显得至关重要。来自不同项目的经验将会更容易被整合并应用于新的项目,不同的研究数据会有助于形成一个共同的知识基础。所选择的指标必须符合严格的标准并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在以往的许多文献中,绿化的最主要指标是绿色覆盖率,而绿色容积率的概念是通过结合叶面积指数和建筑容积率而发展的,被定义为总的可居(或可租)面积与地块面积的比率。目前这一指标已为大多数人所接纳,并实施于各种规划设计方案中。绿色容积率能够作为一个城市工具应用于城市总体规划中,也可以作为一个建筑设计工具被应用于单体建筑中。适合的容积率值的确定可以从如下三种方式中选择:①它可以是设计师或使用者所期望的绿化程度。⑦绿色容积率值也可以根据地块预设的功能来确定。③绿色容积率的价值也可能通过生态学来决定,或者以地块在未发展之前的叶面积指数值为依据,通过对地块绿化的恢复来反映其特定的历史时期的绿化状态。也可将其视为生态总体规划的一部分,该规划对于不同地点的叶面积指数值有不同的要求。
五、结束语
中图分类号:[TU208.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新形势下高层建筑电气设计的内容比较多,设计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着工程质量的好坏,因此,必须严格掌握高层建筑电气设计的内容以及注意的问题。
一、供电系统设计
负荷计算是供电系统设计的主要内容,确定供电电源及电压,确定变配电所的高低压主结线方案和变配电所的数量、容量、位置和结构形式,功率因教的补偿措施,对于变电所高低压开关柜的选择也要注意,要选用性能较为稳定的设备。
供电设计的基础是负荷计算,计算结果包括总的计算负荷、一级和二级负荷的计算负荷。计算负荷是选择电气设备的依据,也是用来确定总的供电指标,为确定变配电所的数量和容量等提供依据。高层建筑一般均采用两路10kV供电电源,高低压系统主结线以单母线分段、互为备用、自动切换方式为主。自备电源目前仍以柴油发电机组为主,但是由于燃气轮发电机组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吸音低、震动小、点燃成功率高、故障率低等优点,为了进气和排气方便,宜将机组设在地上层或屋顶。
二、配电系统设计
照明光源的选择应根据所使用的场所不同,合理地选择光源、显色性、寿命、起动点燃和再启热时间等光电参教。本着节能的原则,应优先采用高光效光源和高效灯具。
高层建筑的照明配电系统多采用混合配电方式,应急照明系统一般与正常照明分开独立自成体系,由两路电探或两回线路供电自动切换。 电力系统设计包括各种机泵等动力设备的供电,设备的起动及控制等内容。在高层建筑中有的动力设备的供电可靠性要求高,如电梯和各种消防用机泵;有的动力设备的单台容量大如空调机组和空调用水泵等。所以动力设备的配电方式以放射式为主。
高层建筑的配电线路可以分为大楼竖直方向和楼层水平方向两个部分,竖向线路为照明和电力干线。照明干线以插接式母线为主,电力干线以电缆线路为主,插接式母线和电缆桥架均建设在电气竖并内。楼层水平线路有绝缘导线和电缆,绝缘导线成穿管敷设或穿线槽敷设。
三、火灾报警和消防联动控制系统设计
火灾报警和消防联动控制系统是一个比较特别的系统,在设计和选用设备时应把系统和设备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放在首位,在此基础上再考虑技术上的先进性和经济上的合理性以及安装简单、维护容易、使用方便等。所选用的产品应是通过国家消防电子产品质量监督检侧中心检测合格的产品,并得到国家消防产品质量认证委员会的质量体系认证。第二代即地址编码式火灾自动报警设备使用很广泛,第三代即智能模拟量式火灾自动报警设备的应用也越来越多,相信第四代即无线通信智能模拟寻址系统将很快应用到高层建筑尤其是超高层建筑和智能建筑中。
在高层建筑中设置火灾事故广系统,以满足火灾时引导人员疏散的要求。多功能厅的立体声系统兼有语言扩声和音乐广播两个功能,具体的主要功能要求兼顾其辅助功能来确定系统的技术指标。
四、综合布线系统
1、语音系统的设计
高层建筑的电话系统应根据建筑物的规模、使用性质、电话用户容量以及用户对电话通信的要求等因素确定。对于高层住宅楼一般不设电话总机,而是设交接箱直通市局;对于办公楼尤其是出租性质的写字楼,办公用电话也多直接接至市话网,而大楼内部管理用电话则纳入另设的用户小交换机;对于旅游宾馆、以及一些综合性的商业建筑,由于电话用户比较多、功能要求也比较高,一般均应设置用户小交换机。为了满足人们对通信服务要求的不断提高,高层建筑应尽量选用时分制数字式程控小交换机。中继方式根据交换设备的容量大小以及功能要求来确定,可采用全自动直拨中继、半自动单向中继、平自动双向中继、部分全自动直拨部分半自动接续等中继方式。
高层建筑的电话系统中的主干电线分为水平干线电组和垂直干线电组两部分,干线电组可以采用封闭式电缆桥架或封闭式金属线槽敷设,如电缆不多也可穿钢管敷设。
2、数据系统的设计
为了满足高层建筑内各种网络设备和通讯设备对数据、图像的信号传输要求,更是为了满足人们对网络质量的要求与数据通信系统的飞速发展的形式,当前,数据通信系统一般采用的是光缆+六类双绞线作为主要传输介质。网络拓扑结构主要采用分布式。数据通信系统主要由工作区子系统、配线子系统、楼层配线子系统、干线子系统、建筑群子系统五个部分。数据通信系统的设计要尽可能的分析用户的需求,尽可能全面地获取工程相关的建筑资料,对工程系统结构、布线路由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绘制布线施工图,对施工所需要的材料进行预算,保证工程的正常进行与实施。
3、有线系统的设计
按有关规定。建筑物内部的电视网络应纳入城镇有线电视网。根据高层建筑的使用性质不同,用户的有线电视系统可能还有自办节目以及接收其他的无线电视节目。因此不同用途的高层建筑,其有线电视系统的前端是不一样的。
前端机房的位置应考虑城镇有线电视网的进户、接收天线的位量和工作人员的方便等等因素。一般的高层建筑有线电视信号传输线路都采用射频同轴电缆,智能建筑可根据情况采用光缆传输,水平电视线路一般穿管暗敷,垂直电视线路可在竖井内敷设或穿管暗敷。
五、防雷、接地与安全
对于建筑物的防雷等级,《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850057-94 )按类划分,(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2 )按级划分,二者是统一的。一级防雷建筑物为第二类防雷建筑物中的重要建筑物;二级防雷建筑物为第二类防雷建筑物中的次要建筑物和第三类防雷建筑物中的重要建筑物;三级防雷建筑物为第三类防雷建筑物中的次要建筑物。
高层建筑的防雷措施包括防直击雷、防感应雷和防雷电波侵入.还要采取防侧击的措施,并要做等电位联结。防雷装置的引下线多采用建筑物构造柱内主筋,接地装置多和其他接地系统共用,并充分利用建筑物基础钢筋网作自然接地体。
等电位联结是防止触电危险的一项重要安全措施,在采用接地故障保护时应在建筑物内作总等电位联结;当接地故障电流小,接地故障保护装置的动作时间及接地故障时的接触电压超过规定值时,还应作辅助等电位联结。
六、智能建筑自动化系统设计
1电气设计的主要内容
1.1变电所位置的确定
现在对于住宅区特别是高层建筑,因其用电量相当大,所以在变电所的设计时要考虑变电所的位置在深入负荷中心,应尽可能使高压深人负荷中心,这在一定程度上对节约电能提供了很大的保障,对提高供电质量也有一定的重要意义。
1.2设备自动化监控电脑系统
设备自动化监控电脑系统,能使所有设备在最佳状态下运行,迅速发现故障,达到减少人力、节约能源、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现代化高层建筑的设备管理电脑,可以对整座大楼的空调、供热、供排水、变配电、照明、电梯、消防、闭路电视、通信、防盗、巡更等进行全面监控。
1.3防雷与接地
现代高层建筑的防雷设计,除采用避雷针和避雷带的传统做法外,近年还出现有消雷器和放射性避雷针。这两种防雷技术虽然在工程上得到不少实际应用,但在理论上一直是有争议的。现代高层建筑都是采用钢筋混凝土剪力墙,与楼板的连接是十分可靠的,关键是做好金属管线的接地。现代高层建筑的防雷接地、电气设备现代高层建筑的防雷接地、电气设备的保护接地和工作接地,都是合在一起的,组成混合接地系统。接地电阻按最小的要求而定,通常是在4欧以下。利用建筑物的钢筋混凝土基础作接地板。尽管基础钢筋等自然接地体已能满足接地电阻的要求,仍需要装设水平的人工接地体,将主要的建筑物基础连接成接地网,这对均衡电位,提高安全性都有好处。
2建筑工程电气设计节能的途径
2.1电压等级选择
1)高压配电电压宜采用10kv,低压配电宜采用220/380v。
2)用电单位的供电电压,应根据其计算容量、供电距离、用电设备特性、供电回路数量、远景规划及当地公共电网的现状和发展规划等技术经济因素综合考虑确定。
3)当小负荷用户用电时宜接低压电网。当用户的计算容量为200KVA或用电设备单台功率大于250KW,当供电距离大于250米,计算负荷大于100KVA的用户,宜采用高压供电。
4)若电力网提供的电源电压为35KV,且采用35KV配电经济合理时,经供电部门同意,可采用35KV配电,并采用35/0.4V直降的供电方式。
2.2供配电系统设计
1)设计供配电系统时应简单可靠,配电级数不易过多,同一电压等级的配电级数高压不宜多于两极,低压一般不宜多于三级,三级负荷不宜多于四级。
2)应根据用电负荷的容量及分布,使变压器深入负荷中心,以缩短低压供电半径,降低电能损耗,减少电压损失,提高供电质量。
3)10KV配电系统应简单灵活,有较大的适应性。根据负荷等级、容量、分布及线路走向等情况设计,配电系统宜以环式为主,也可采用放射式或树干式。
4)每条线路,每个变配电所都应有明确的供电范围,不宜交错重叠。
2.3变压器的选择建筑物
在民用建筑在使用上有季节性负荷,季节性负荷就是冬季取暖,夏季空调制冷用电量大。在设计时当季节性负荷大时,季节性负荷应采用专用变压器。三相电源分相单独供电时,会使流过的三相电的电流产生不平衡,这种不平衡的状态会引起电网的失调,导致中线电位升高及变压器损耗增加,三相不平衡越大,损耗增加越大,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应将单相用电设备均匀的分接在三相电源上,最大相负荷不宜超过三相负荷平均值的115%,最小相负荷不宜小于平均值的85%;对于照明负荷的线路电流小于等于30A时,采用单相供电,大于30A时采用三相四线制供电。
2.4减少电能在线路传输过程中的损耗
1)应选用电导率较小的材质做导线
铜芯最佳,但又要贯彻节约用铜的原则。因此,在负荷较大的一类、二类负荷中采用铜导线,在三类或负荷量较小的建筑中采用铝芯导线。
2)减小导线长度
首先,线路尽可能走直线,以减少导线长度;其次,避免迂回供电,以减少来回线路上的电能损失;第三,变压器尽量接近负荷中心,以减少供电距离。
3)合理选择电线电缆的使用规格
确定电线电缆的使用规格(导体截面)时,一般应考虑发热、电压损失、经济电流密度、机械强度等选择条件。通常低压动力线路因其负荷电流较大,故一般先按发热条件选择导体截面,然后验算其电压损失和机械强度;低压照明线路因其对电压水平要求较高,可先按允许电压损失条件选择导体截面,再验算发热条件和机械强度;对于高压线路,则先按经济电流密度选择导体截面,然后验算其发热条件和允许电压损失;而对于高压架空线路,还应验算其机械强度。一般来说,同一规格鋁芯导线载流量约为铜芯导线的0.7倍。
2.5提高系统的自然功率因数
供配电系统未投入无功补偿装置时的有功功率与现在功率的比值称为自然功率因数。供配电系统中的用电设备,如电动机、变压器、线路、气体放电灯中的整流器都具有电感,通电后都会产生滞后的无功,需要从系统中引和超前的无功相抵消,这样超前的无功功率就从供配电系统的高、低压线路传输到用电设备,在传输过程产生的有功损耗减少。提高功率因数就可以在负荷的有功功率保持不变的条件下,减少负荷的无功功率和负荷电流从而达到降低线损耗的目的。无功补偿装置应就地安装,实行就地补偿,这样才能使线路上的无功传输损耗减少,达到节能的目的。
目前,建筑设计中,绝大部分采用变压器低压侧集中补偿,这种做法仅减少了区域变电站至用户处的高压线路上的无功传输,提高了用户处的功率因数,可以不受或少受电力部门的罚款。而对用户,无功仍由变压器低压母线经传输线路输送到各用户点,低压线路上的无功传输并没有减少,那么无功补偿也就达不到节能的目的。
2.6照明部分的节能
1)光源节能
采用高校光源。在过去因白炽灯价格便宜,宜于安装与维护因而被广泛采用,但它的致命弱点是发光率太低,因此新版的《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在照明光源选择中规定,一般情况下,室内照明不应采用普通照明白炽灯;在特殊情况下需采用时,其额定功率不应超过100W。标准规定高度较低房间,宜采用细管径直管形荧光灯;高度较高的工业厂房,应按照生产使用要求,采用金属卤化物灯或高压钠灯,亦可以采用大功率细管径荧光灯。近年来,随着LED照明技术的日臻完善,其低耗高效、寿命长的特性日益为人们所接受,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等重要场合就广泛采用了LED照明技术,具体到油田,如东辛等采油厂也在部分站内采用了LED照明灯具,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2)充分利用自然光
目前设计者应该熟悉和掌握的与高层建筑电气有关的设计规范主要有「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45-95以下简称“高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98以下简称“报警规范)、「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JGJ/T16-92以下简称“民规“)等。前两部是国家标准,后者是国家建设部的行业标准。
1、高层建筑电气设计的主要内窖
1.1 负荷的计算
电力负荷是供电设计的依据参数。计算准确与否,对合理选择设备,安全可靠与经济运行,均起决定性作用。高层建筑的电力负荷计算,基本上采用负荷密度法和需要系数法。
1.2 供电电源及电压的选择
为了保证供电可靠性,现代高层建筑至少应有两个独立电源,具体数量应视负荷大小及当地电网条件而定。两路独立电源运行方式,原则上是两路同时供电,互为备用。另外,还须装设应急备用柴油发电机组,要求在15秒钟内自动恢复供电,保证事故照明、电脑设备、消防设备、电梯等设备的事故用电。国内高层建筑的供电电压,都采用10kV标准电压等级。
1.3 高低压配电系统的设计
(1)高压配电系统:现代高层建筑均是采用两路独立的10kV电源同时供电。一般高压采用单母线分段,自动切换,互为备用。
(2)计费方式,采用高供高计。但在低压侧,仍装设计费电度表,采用将照明与动力分开的两部电价法。
(3)为减少变压器台数,单台变压器的容量选择一般都大于1000kVA。为限制低压侧的短路电流,正常时变压器解列运行,中间设联络开关。
(4)高压系统及低压干线的配电方式基本上都采用放射式系统。楼层配电则为混合式系统。配电设备中的主要部分是干线。现代高层建筑的竖井多采用插接式母线槽。水平干线因走线困难,多采用全塑电缆与竖井母干线联接。等等。
1.4 主要设备的选型
(1)高压开关柜。现代高层建筑的变配电室设在主楼地下层,按规定不宜采用油开关。应根高层建筑地下室的标准,选用具有“五防”功能的真空开关手车式高压开关柜。
(2)电力变压器。根据防火要求,主楼内是不允许装设大容量的油浸电力变压器的。
(3)低压配电屏。国外低压配电屏的结构,几乎都做成抽屉式,特别是大容量的出线,则做成手车式。
(4)应急备用发电机组。过去大多是采用柴油发电机组做应急备用电源的。近年国外高层建筑已开始采用燃汽轮发电机。这种发电机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反应速度快,故障率低等优点。
1.5 变电所位置的确定
现代高层建筑的用电量相当大,在确定变电所位置时,应尽可能使高压深入负荷中心。这对节约电能,提高供电质量都有重要意义。
1.6 电气照明设计
电气照明设计,包括光源选择、照度计算、灯具造型,灯具布置,眩光控制和调光控制和照明配电线路敷设等。照明设计与建筑装饰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应该相互配合,在使用功能及艺术意境方面求得统一。选用高光效电光源,可以取得节能的明显效果。
1.7 防雷与接地
现代高层建筑的防雷设计,除采用避雷针和避雷带的传统做法外,近年还出现有消雷器和放射性避雷针。这两种防雷技术虽然在工程上得到不少实际应用,但在理论上一直是有争议的。现代高层建筑都是采用钢筋混凝土剪力墙,与楼板的连接是十分可靠的。关键是做好金属管线的接地。
现代高层建筑的防雷接地、电气设备的保护接地和工作接地,都是合在一起的,组成混合接地系统。接地电阻按最小的要求而定,通常是在4欧以下。利用建筑物的钢筋混凝土基础作按地板。尽管基础钢筋等自然接地体已能满足接地电阻的要求,仍需要装设水平的人工接地体,将主要的建筑物基础连接成接地网,这对均衡电位,提高安全性都有好处。
1.8、电梯
电梯按使用功能分,有高级客梯、普通客梯、观景梯、服务梯、消防梯、货梯、自动扶梯等许多种。按速度又分为低速梯、快速梯、高速梯和超高速梯等。按电流分则有交流和直流两大类。设计人员的任务是要确定电梯台数和决定电梯功能。电梯的配置和造型,不是电气设计人员单方面所能决定的,必须与总建筑师或总体交通设计人员共同研究才能确定。
1.9、消防自动报警和自动灭火系统
现代高层建筑的火灾自动报警灭火系统。包括:火灾探测器、分区消防报警控制器、消防中心和气体自动喷射灭火及自动洒水灭火系统等四个部分,实现报警灭火自动化。
探测器探测到火灾信号后转换成电信号,进入分区报警器和消防中心,发出声光报警信号。消防中心负责整座大楼火灾的监控和消防指挥。关于高层建筑中消防用电的设计问题,涉及到其他许多学科,而且规模越大,功能越多,控制内容越广泛,设计内容也就越复杂。
2、建筑电气设计中的节能原则
由于人口的增加,工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能源的消耗也就急剧增加,能源危机迫在眉睫。因此,各行各业提出了节能的要求,节约二次能源一一电能,也就成为民用建筑电气设计的焦点。建筑电气设计节能的原则建筑电气节能应坚持以下三个原则:
2.1 满足建筑物的功能
即满足照明的照度、色温、显色指数;满足舒适性空调的温度及新风量,也就是舒适卫生,满足上下、左右的运输通道畅通无阻;满足特殊工艺要求,如娱乐场所的一些电气设施的用电,展厅的工艺照明及电力用电等。
2.2 考虑实际经济效益
节能应按国情考虑实际经济效益,不能因为节能而过高地消耗投资,增加运行费用。而是应该让增加的部分投资,能在几年或较短的时间内用节能减少下来的运行费用进行回收。
2.3 节省无谓消耗的能量
引 言
随着经济与社会的不断发展,高层建筑日益满足了人们的需求和城市的发展需要,目前,我国的高层建筑正在不断发展,施工技术也处于不断进步之中,但是高层建筑的施工设计还是存在着不足。尤其是在高层建筑的电气设计上,存在着能源浪费的问题,这严重违背了现今社会的发展理念。所以在高层建筑的电气设计施工时,应该提高电气系统的安全性,认真贯彻节能环保的理念,设计出既安全又节能的高层建筑电气系统。
1 高层建筑电气设计的内容
对于高层建筑而言,其电气设备种类繁多,设计复杂,主要包括:电梯设备、照明设备、厨房设备、制冷设备、排水设备、锅炉设备、消防设备、空调系统的送电设备。因此,高层建筑的用电设备繁多复杂,而且用电量极大。有的设备用电必须设计电源,比如电梯设备、消防设备和应急照明设备等,这就更加给高层建筑的电气设计带来极大的挑战。
1.1 高层建筑电气设备的总负荷计算
一般而言,高层建筑整个电力系统的用电量都是非常庞大的,要想对高层建筑的电气设备进行全面的分析,就必须要认真地对其进行设计,完善电气系统,必须做好电气设备总负荷的计算。目前高层建筑电气设计中计算负荷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负荷密度法,另一种是需要系数法。
1.2 高层建筑电气设备的供电的选择
因为高层建筑具有巨大的用电,因此,一般情况下,高层建筑都会采用两个电源,并且这两个电源是相互独立的,这两个电源一般同时供电,直到其中一个电源停止供电,那么另一个电源就会充当备用电源。如果两个电源同时断电,那么高层建筑中安装的柴油机组就开始工作,柴油机组在停电后的十五秒内恢复供电,保证高层建筑内的电梯、照明和消防设备等一级负荷用电。这样的设计不仅保证了高层建筑供电可靠性,也保证了供电居民的安全性。一般我国的高层建筑用电负荷和参数都是依据建筑的实际功能用电来设计的。
1.3 高层建筑供电配电设备的选择
对于高层建筑而言,其供电配电的设备非常多,其中主要包括了变压设备、低压供电设备、高压供电设备和应急供电设备等。高压供电设备的开关柜选用真空开关手车式柜,低压供电设备的配电屏可设计为抽屉式的或固定式的,变压设备不能用油浸变压器,以避免火灾的发生。高层建筑的应急设备采用以燃油为动力的发电机,总的来说电气设备的设计要注重安全。
1.4 高层建筑的照明设备的设计
照明系统对于任何一个建筑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照明设备的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灯具的选择、光源的选择和照度的计算与控制等等。一般情况下,灯具的布置与选择不仅要节能环保、安全合理,还有外表上的要求,大多数情况下要选择较为简单大方的灯具。选择光源要依据不同的建筑需求而确定。在照明设备设计中,最为重要的是照度控制的环节,照度的控制应该最大程度做到节能与环保,节约电力。
1.5 高层建筑的高低压配电系统的设计
在我国,高层建筑的配电计费方式多种多样,一般情况下,采用高供高计法比较多。在电压输出端一般都装有电度计费表,一般采用电价法计费。在高层建筑中一般采用大容量的变压器,这样可以减少变压器的数量,大大节省占地面积,为了保证供电可靠性,一般在低压母线之间装有联络装置。在高层建筑的配电线路选择上应该根据负荷情况合理选择电缆线路,还应注意不同电压线路敷设间距的考虑,在高层建筑的线缆选择上注意应根据负荷等级来选择。
1.6 防雷与接地
对于现代高层建筑而言,防雷设计也是相当有必要的。目前,我国的高层建筑防雷设计,除了采取传统的针和接闪带的做法之外,近些年还出现了放射性避雷针和消雷器。虽然这两种防雷技术在工程中得到了较多的实际运用,但是关于这两者的理论还是存在争议的。现代高层建筑大多是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和楼板之间的连接非常可靠,因此关键是要做好金属管线的接地。对于现代高层建筑而言,其电气设备的保护接地与工作接地、防雷接地这些工作都是合在一起的,它们组合成了联合接地系统。其接地电阻通常按照最小要求设计,一般都是1Ω以下。利用建筑物的钢筋混凝土基础作接地板。尽管基础钢筋等自然接地体已能满足接地电阻的要求,为更好达到接地电阻要求,还可装设水平的人工接地体,将主要的建筑物基础连接成接地网,这对均衡电位,提高安全性都有好处。图1为高层建筑接地与保护装置系统图。
1.7 电 梯
电梯对于高层建筑而言,是必不可少的关键性的电气设备。通常情况下,电梯按照使用功能划分,可以分为:普通电梯、消防电梯、服务梯、观景梯、货梯和自动扶梯等等;按照速度划分,可以分为:超高速电梯、高速电梯、快速电梯和低速电梯;按照电流划分则可以分为交流电梯和直流电梯。对于高层建筑电气设备中的电梯而言,设计人员的主要任务就是确定电梯的功能与具体的台数。至于电梯的造型与配置,并不是由电气设计人员单方面就能决定的,必须与总建筑师或总体交通设计人员共同研究才能确定。
2 高层建筑的电气节能设计
我国是资源紧张的国家,人口数量巨大,人均资源量非常少。目前,我国大力提倡节能减排,对于高层建筑电气设备的设计而言,同样应该遵循节能的原则。在供配电器材上、供配电线路上和建筑照明上应该做到减少器材投入,节省能耗,最大化的做到节能。
2.1 高层建筑在供配电器材方面的节能设计
高层建筑要实现其节能目标,应该合理地设计变压器的容量与数量,使得变压器能够灵活地切换,最大程度地节省耗能。高层建筑应该采用就地补偿的无功补偿装置,采用集中补偿,避免无功消耗。还应该提高供配电系统的功率因数,提高设备利用率,节省能耗。
2.2 高层建筑在供电线路方面的节能设计
在高层建筑供电线路节能方面,其配电系统要尽量缩短供电距离,达到减少电能消耗和节省线材的目的。设计人员应该选用电阻率较小的电线来进行供电。在进行大功率用电设备供电时,应该选用截面较大的导线。同时还应注重导线的质量和选型,既要减少能耗,又要降低火灾系数。
2.3 高层建筑在建筑照明方面的节能设计
高层建筑的照明设计方面,要尽可能使用节能灯具,另外,还应该对高层建筑的照明灯具进行合理的布置,尽量减少重复照明的现象,否则会造成电能的浪费。在建筑设计上多借助自然光来进行照明。要尽量采用节能开关。在灯光控制上尽量采用节能控制,比如分组控制、声控和光控。
3 结 语
城市用地面积正在随着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变小,特别是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多,使得高层建筑在城市建设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而电气设计在高层建筑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要想完善高层建筑的电气系统,必须做好高层建筑的电气设计。设计人员必须保证电气系统的安全性、节能性和经济性。
参考文献
[1]隋学成,杜贵君.对建筑消防电气设计中若干问题的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11).
中图分类号: TU318文献标识码: A
引言:房屋的设计质量跟施工质量决定了一个房屋质量的好与坏。房屋的住宅结构设计是一项比较繁重复杂、责任重大的工作,它不仅关系到建筑的适用性以及经济性,而且它的结构设计工作也是很重要的。
1.建筑结构的设计过程
建筑结构的设计大致可以分成结构方案阶段、结构计算阶段以及施工图设计阶段三个阶段。方案阶段的主要内容是根据建筑的重要性以及建筑所在地的抗震防烈度、工程地质的勘查情况报告、建筑场地的类别以及建筑的高度跟层数来确定建筑的结构形式。建筑结构形式确定后就可以根据不同的结构形式特点要求来布置结构的承重体系以及受力构件;结构计算阶段的内容主要有荷载的核算,主要包括永久荷载、可变荷载和偶然荷载,荷载的相关计算要根据荷载规范的要求跟规定采取不同的组合值系数来进行不同工况下的组合计算,根据计算出来的荷载值,按照构造措施的要求,使用要求以及手册上推荐的试算方法初步确定构件的截面,最后根据确定的构件截面跟荷载值计算内力,根据计算出来的结构内力进行配筋设计直到满足相关规范的要求。
2.建筑结构设计的内容
(1)宏观设计:主要包括结构体系的选择,柱网的布置以及剪力墙的分布、基础的选型等内容,宏观设计主要分为主体跟基础两部分进行,设计人员根据建筑的材料、高度以及重要程度、建筑所处地的抗震设防烈度、风力等条件选择合适的结构体系。
(2)具体设计:进行宏观设计后,就需要进行实际具体设计了。主要指柱、梁、板、墙四部分内容,进行结构分析时,梁和柱一般作为杆单元计算,板和墙作为面单元计算。
3.当前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常见问题
当前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常见问题主要有,桩间距过小,桩身钢筋笼长度不足,承重砖基础采用多孔砖砌筑,房屋高度、高宽比超过现行规范、规程的限值。桩间距过小,不满足规范对桩的最小中心距的规定,特别是试桩、锚桩之间的间距,往往被设计人员忽视,这直接影响了试桩结果的正确性。桩身钢筋笼长度不足,对挤土灌注桩,桩身钢筋笼长度没有穿越软弱土层的层底深度,不能满足桩基规范。承重砖基础采用多孔砖砌筑,是根据多孔砖墙体结构构造,地面以下或室内防潮层以下的基础不得采用多孔砖砌筑。房屋高度、高宽比超过现行规范、规程的限值,就现行的规范、规程给出了房屋的最大适用高度和高宽比限值。某些房屋建筑房屋高度超过最大适用高度或高宽比超出规定限值,甚至个别建筑高度和高宽比均超出规定限值。在结构设计过程中,对于房屋高度、高宽比和体型复杂程度超过现行规范、规程的高层建筑,应按超限高层建筑进行设计。同时、另一点不容忽视的问题是,房屋适用高度除与结构体系类型及抗震设防烈度有关外,还与场地类别与结构是否规则等因素有关。结构尽可能规则,结构的布置才能更趋于合理,这是结构设计中十分重要的环节,这里的“规则” 包含了对建筑的平立面外形尺寸,抗侧力构件布置、质量分布,直至承载力分布等诸多因素的综合要求。
板是建筑工程中的主要承重构件,是它将楼面,屋面的荷载传给其周围的墙或梁上,有些工程师在设计中为计算方便或因对板的受力状态认识不足,简单地将双向板假定为单向板进行初步计算,使计算假定与实际受力状态不符,导致一个方向配筋过大,而另一方向仅按构造配筋,造成配筋严重不足,致使板出现裂缝。楼板的设计问题必将连带梁、墙、柱等构件安全。若对整个设计考虑不周,很容易出现设计质量问题,有的还可能存在严重的质量隐患。
目前在异形柱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很多,也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异形柱结构房屋的高度超高、体型不规则、结构布置不合理、抗震构造措施不当等方面。应当说,目前国内对异形柱的受剪承载力、节点承载力和结构延性等方面的试验研究还不多,对异形柱结构抗震性能的认识还不够充分。在这种情况下,设计异形柱结构时,对房屋高度、结构规则性及抗震措施等方面宜从严掌握。
4.房屋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方法
在房屋建筑结构设计的过程中,地基设计是否符合相关标准,不仅决定着房屋建筑今后的施工状况,同时还决定着房屋建筑今后的整体投入使用。在整个地基设计的过程中,设计人员首先应对工程的地基进行实地考察,以便在基础设计的过程中能够真正做到科学、合理、经济、适用。此外,设计人员在地基设计的过程中,除了结合当地的地理环境外,还应结合着相关部门提供的地质勘查资料,确保在施工之前将基础工作打牢,此外,在房屋地基设计的过程中,设计人员还应及时的对房屋建筑的整体结构做到“心中有数”,只有这样才能保障房屋建筑设计的整体性。
设计人员在设计房屋建筑结构的过程中,除了受当地的地理环境影响外,还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多种不规则因素影响。针对工程结构较为复杂的建筑结构,设计人员很难对其进行一一定量划分,同时也无法确定工程各个部分的实际建筑范围。一些设计人员在工程设计的过程中,由于对工程设计制度缺乏必要的了解,在整体设计中,无法从整体进行设计,无论是工程使用性能还是工程的抗震能力,都无法在工程建筑设计中体现出来。在影响工程施工质量的同时,还对工程今后的投入使用造成极大的影响。
在整个房屋建筑结构设计的过程中,设计人员只有真正做到心知肚明,才能绘制出科学、完善的设计图,由此就需要设计人员在整个设计的过程中必须具备一定的空间概念,真正理解建筑图纸上的每一个环节及设计意图。只有这样才能使施工人员明白设计图的具体内容,从而制定与之相符的施工方案。例如:设计人员在工程建筑结构设计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屋面起坡造成阁楼部分墙体超高,针对这一状况,设计人员应结合着阁楼门窗的实际设计高度降低阁楼墙体的总高度。并在不影响建筑图纸的情况下,将详图绘制到建筑图纸上,确保施工人员能够及时的了解设计人员的设计意图,从而采取与之相应的施工方案。此外,在整个房屋建筑结构设计的过程中,针对工程标高及外形尺寸,设计人员必须精确的对其进行测量、计算,以便从根本上确保其与建筑专业协调一致。在楼梯梯板挠度控制的过程中,设计人员应注意梯梁下的净空以及梯板宽度的实际要求,在楼梯设计的过程中尽量将其与上下楼的位置统一,使其在原有的基础上形成统一的整体,针对局部不合适使用的地方,可以适当的使用折板楼梯。在折板楼梯钢筋安装的过程中,需要设计人员从内折角处将其断开分别锚固,以此来防止局部的应力集中。在首段梯板设计的过程中,设计人员应注意到基础沉降的问题,在情况允许的前提下,可以设置相应的梯梁,在整个基础设计中,施工人员应按照施工图纸进行施工,除了使用混凝土进行标号外,还应使其在原有的基础上具备耐久性的特点。此外,设计人员在整个工程建筑设计的过程中,针对局部墙体中存在较大荷载时,也应在原有的基础上对其宽度进行及时的调整,在条件允许的状况下,设计人员可以在基础图中将构造柱的实际设计状况绘制在整体结构图中,确保构造柱的准确定位。
5.结语
建筑结构是一个系统全面的工作,设计人员需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还要有灵活的头脑,不断创新的思维以及严肃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设计人员首先需要按照规范相应的构造要求严格执行,在明白规范来龙去脉的基础上灵活应用,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消除设计质量所带来的隐患。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