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05 09:26:24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科学技术创新观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一、推进科学技术与管理创新的时代意义
(一)科学技术管理具有时代性
科学技术与管理创新极大地促进和深刻影响着人类生产和社会的发展。科学是揭示事物发展规律性的思想和认识;技术是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和自然科学原理而发展成工艺方法与技能;管理包括国家管理、地域管理、单位、行业、业务管理等,履行管辖、控制、监督、处置的重要职能,成为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神经中枢”,科学和技术作为两个既有本质区别又有内在联系的概念已成为一个有机整体。科学技术的进步势必导致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的创新与促进科学技术的进一步提高。科学技术与管理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发展,对社会经济系统发展深化的作用已被人们所共识。
科学技术管理的本质是社会生产力,从人类进入工业文明以来,科学技术管理就迅速发展,今天的科学技术管理对社会各个层面空前的影响程度,俨然在社会思想文化、社会生产和社会变革中都起到重大的作用。现代科学技术管理对生产力系统各个要素和层次结构都产生了渗透和影响,深刻地改变和影响着社会中的微观、中观、宏观层面。现代科学技术管理改变着我们对自身的认识,对发展观念的认识,对财富本质的认识,改变着企业的策略,城市的发展,改变着国家的战略。作为整个社会大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现代科学技术管理不仅承载着社会和谐发展的经济价值,而且还通过促进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促进人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精神文明建设承载着社会和谐发展的人文价值和社会价值。
(二)科学技术管理创新有利于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
一个国家的实力主要是由政治实力、文化实力、软实力、经济实力、军事实力、科技实力等硬件实力构成的。在现今激烈的全球竞争形势下,科技实力已经越来越成为第一硬实力。因此,科技创新对提升我国的科技实力、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从国内看,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对科技的需求正不断向高级化和多元化方向发展,从国际上看,全球新一轮的科技革命迅猛发展,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更新换代的周期越来越短,我们要充分认识到科学技术管理创新是国家发展的战略先导和战略保障,要坚持把科学技术管理创新同国家发展战略、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目标、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紧密结合起来,增强科技管理创新新动力,不断提高创新能力和水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中胜出,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取得优势,占领高端,率先发展。
(三)推进科学技术与管理创新是在新的起点上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
“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是十以来中国提出的新的战略目标。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取得很大的成就: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最大的出口国,最大的外汇储备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20%,同时,中国经济社会又始终面临“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一系列的严峻挑战,这成为制约我国在下一阶段发展的主要障碍。推进科学技术与管理创新就是站在更高的平台上提出的科学有效的发展路径: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培育强大的发展优势,突破经济发展的瓶颈,继续保持经济长期平稳增长,化解潜在的系统性风险,实现居民收入与经济同步增长,突破日益趋紧的资源和环境压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科学技术与管理创新是从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构建新的发展体系,推动产业的改造、优化和升级,以科技管理创新的巨大能量推进国家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二、推进科学技术与管理创新要点
(一)坚持自主创新
推进科学技术管理创新,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当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时候,不能回避的现实是,我国很多产业处于国际产业链的中低端,消耗大、利润低,受制于人。过去,我们主要用发展的高速度拓宽发展空间,今后,我们必须依靠提高国家自主创新能力,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把握先机、赢得主动。一是要瞄准国际创新趋势、特点进行自主创新,使我国的自主创新站在国际科学技术管理发展前沿;二是要将优势资源整合聚集到战略目标上,力求在重点领域、关键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三是进行多种模式的创新,既可以在优势领域进行原始创新,也可以对现有技术进行集成创新,还应加强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创新。
(二)推动企业成为科学技术管理创新的主体
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健全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下一步科技体制改革的关键在于有效释放市场配置科技创新资源的决定性力量,打通从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的发展通道。企业是市场主体,直接参与市场竞争,对产业和产品的创新最为敏感。由企业主导技术研发和创新,才能有效整合产学研力量,加快成果转化应用。首先,进一步确立企业的主体地位,让企业成为技术需求选择、技术项目确定的主体,成为技术创新投入和创新成果产业化的主体。让科技要素、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其次,高校、研发机构、中介机构以及政府、金融机构等应与企业一起构建分工协作、有机结合的创新链,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协同创新体系。
(三)完善知识创新体系,实施知识产权战略
创新性是科学技术管理的本质特征。从科学技术管理的创新过程来看:即从创新设想的提出、确认、开发,成果的有效应用于市场,都是创造性的活动;知识产权贯穿于科学技术管理创新的始终。知识产权是社会财富的重要来源,也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战略资源。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注重对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这样容易激发创新者的积极性,给他们创新的动力和源泉,也才能将全社会智慧和力量引导和凝聚到创新和发展上来,有利于经济的进步和国家综合国力的提高。
三、推进科学技术与管理创新的大趋势
人类历经了数千年的农业经济和不到300年的工业经济的发展,创造出了前所未有的物质文明,世界正在进入以信息产业革命为主导的新经济时代。从总体上说,未来高科技及其建立在此基础上的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对于经济上的生产力,政治上的影响力,军事上的战斗力和社会发展上的推动力的影响之大,将决定着国家未来的发展命运。
(一)进一步明确我国科学技术管理发展的战略目标
到2020年我国科学技术管理发展的总体目标是: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科技管理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的能力显著增强,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研究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取得一批在世界具有重大影响的科学技术成果,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为在21世纪中叶成为世界科技强国奠定基础。
正如指出的,我国科技发展的方向就是创新、创新、再创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最根本的是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最紧迫的是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最大限度解放和激发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所蕴藏的巨大潜能。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步伐。
(二)我国科学技术管理发展的重点任务
我们必须依靠科技管理创新提高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以迎接全球经济竞争和合作的挑战;提供为推进我国的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的建设进程及实现全面小康社会所必需的科学技术管理支撑;我们必须面对相对紧缺的资源和脆弱的生态环境,用尽可能少的资源和环境代价取得超出世界平均水平的经济增长,为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未来应瞄准重点战略目标部署科学技术管理工作,组织队伍,尊重科学规律,充分尊重科学家的学术创新自由。应按需求和市场为导向,支持和引导高技术发展和产业化,要把发展能源资源和环境保护技术放在首要位置;把掌握装备制造业和信息产业核心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作为提高我国产业竞争力的突破口;把生物技术作为未来高技术产业迎头赶上的重点;加快发展天空和海洋技术,加强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的研究。为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做出战略性的贡献。
(三)落实推进我国科学技术管理创新的政策措施
大力推进科技管理体制改革。我国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必须转入建立市场经济框架下构造新的有序结构的阶段,实施知识创新工程式,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科技管理体制改革的关键,是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继续推进科研院所管理体制、国防科技体制和科技宏观管理体制等方面改革。
制定和实施鼓励自主创新的政策措施。切实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加大财税金融政策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扶持力度,使企业创新投入能够得到合理回报,特别是要抓紧落实国家已经出台的研发投入抵扣所得税务政策。鼓励大学和研究机构的自主创新成果通过技术转移实现产业化,设计拓宽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的实现途径。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0) 01-0000-02
企业要发展必须在一定条件下实现利润最大化,企业技术创新是为企业发展服务的,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达到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可见,企业技术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现状及分析
(一)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现状
中国是一个中小企业占主体的国家,技术创新对中国中小企业的作用非常显著。清华大学经济管理研究所对中国企业技术创新一项调查显示,被调查大企业229个,中小企业797个,通过技术创新,有93.2%的企业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增加了产品品种,有96.7%的企业提高了经济效益,96%的企业扩大了市场,91.5%的企业提高了产品的质量,88%的企业提高了产量,77%的企业降低了材料消耗,69.4%的企业降低了能耗。据农业部、国家科委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共同进行的乡镇企业技术创新调研结果显示,被调查4530家企业,有70.7%的企业有技术创新活动,34.4%的企业从事了研究与开发活动,22%的企业有研究活动与开发机构。乡镇企业技术创新经费主要用于购买机器设备,占技术创新总支出的73.4%,用于购买技术的费用仅占9.3%。乡镇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动力是市场需求,创新的主要目标是开拓新市场;在影响创新活动的主要因素中,列前三位的是资金缺乏、技术人才短缺和市场信息不足。
(二)存在问题及分析
1.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仍较显薄弱,自主创新能力有待加强。创新是国家强盛和企业走出困境实现振兴之本,从应对经济危机的成功经验案例便可见一斑。所以要高度重视,真正认识到“创新是灵魂”。目前一些企业对于企业技术创新的认识还不到位,缺乏内在动力,影响了企业在技术创新中主体作用的发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仍较为薄弱,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主要原因:一是资金投入少,企业没有成为创新主体。多数企业由于技术开发与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缺乏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二是项目安排往往按照国内一些名企和国外的经验及做法,对企业发展所需要的重大问题关注不够。三是主攻方向习惯于跟踪国内外先进水平的思路,选择人家做过的成功项目,穿新鞋走老路。
2.高新技术应用不够,成果转化效率较低。技术创新的目的是为了成果转化,占有市场。联想总裁柳传志说:“技术创新的实质是技术变成钱,钱变成技术,技术再变成更多钱的过程,这个过程是通过市场运行实现的”。在这个过程中,高新技术起着关键作用。但由于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不够,有些企业重生产轻科研,重挖潜轻创新,重营销轻技改。有些企业仍固守在传统工艺、方法、技术和产品上,未能及时选择先进适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方法从传统产业中突围,严重影响企业的持续发展。有的新产品存在这样的现象:由于各种原因,从设计、研制、试验、投产、推广要经历一个很长的过程,即使试验成功了,等到产品出炉的时候,恐怕为时过境迁了。所以,提高技术成果转化效率,使其在短时间发挥最大效益显得尤其重要。
3.技术创新激励机制缺乏,基础管理运行不够完善。多数企业因科技创新缺乏激励机制,以致创新能力不高。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是技术问题,也是管理问题。如管理决策层素质低,管理水平落后,不思进取,可导致技术创新的障碍。有的企业在资源配置和政策导向上,存在诸多问题。如部门、地方之间相互分割,重复研究现象严重;科技政策与投资政策、产业政策、消费政策、贸易政策之间缺乏有机的衔接等。在技术创新方面,有些企业的管理还未完全实现网络化。
二、新形势下科学发展观对企业技术创新的要求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倡导和谐社会主义建设和新的经济理念,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结合实践开展技术创新活动。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实现长期持续发展要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力的提高,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大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这是科学发展观对企业技术创新提出的明确要求。
三、践行科学发展观,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几点建议
(一)更新技术创新理念,强化科学发展意识
在新形势下,只有把技术创新与时代和经济发展相结合,才能做到科学发展,真正发挥其作用。不能单纯为了创新而创新,要搞清楚创新的目的,有的放矢,把握方向。作为可持续发展主体的企业,要充分认识到减少环境污染、节约原材料和能源使用的重要性,重视“绿色技术创新”, 把绿色技术创新提到日程上来,作为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绿色技术创新是指能减少环境污染、降低和节约原材料与能源使用的技术、工艺或者产品的总称,绿色技术创新是既要社会经济发展又要保护环境不受污染的产物。
(二)完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信息平台建设
1.优化外部政策环境。建立促进技术创新的良好的政策体系。建立健全科技开发贷款政策、技术开发经费成本化政策、科技人员奖励政策、减免税政策、产业政策以及融资等政策。建立和完善技术市场、中介服务体系。
2.健全内部创新体系。构建科学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使企业成为自主型的市场主体,增强创新动力。完善企业的管理基础工作,从创新观念、创新组织、创新规划和创新决策上,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良好的微观环境。加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建立起科学的人才创新激励机制,提高员工的创造性。
3.加强信息平台建设。使企业技术创新在实践中快速反应,高效运行。充分发挥高速传网络、数据基础设施和信息管理系统等信息平台的基础性、综合性和共享,适应各种需求。
(三)注重高新技术应用,推动经济提速增效
要充分利用高新技术整合各类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水平,提高决策能力和工作效率,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产业竞争力,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要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企业技术转型进程,才能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技术竞争力都是在竞争中取胜的法宝,所以企业要高度重视技术和技术创新。中铁正是靠这个法宝变危为机,逆势提升。
(四)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数学课堂教学的创新应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能力发展为重点,以完善学生人格为目标。教师应充分地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把学生看作发展中的人,可发展的人,人人都有创造的潜能;学生要创造性地学数学,数学教学就要充满创新的活力;于是,在数学课堂的创新教学中,教师应重视课堂教学方案的设计。这就关系到数学课堂教学的创新与设计问题了。
一、数学课堂教学的创新与设计的原则
1.先进性:教学的创新与设计必须以先进的教学理念为指导,将先进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引入课堂,不墨守成规。只有充分体现教学理念的先进性,课堂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才能更好地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性特长。
2.灵活性:教学的创新与设计研究不是一成不变的,任何人都不可能找到万能的教学模式。针对不同的课型、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教学条件,教师要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努力使教学各环节达到最理想的境地。
3.有效性:教学的创新与设计,无论其形式如何的新奇多样,都务必讲求实用效果,因为追求高新优质的教学境界是我们进行教学创新的根本目的。
4.可行性:教学创新设计必须与学生的现有水平及教学环境相适应。否则,无论教学者的教学理论多么先进,教学水平多么高,都不可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数学课堂教学的创新与设计的实践
(一)充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1.创造性地进行教与学
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创新的课堂教学是主渠道。要使这条主渠道顺利畅通,必须改变旧的传统思想观念,把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作为数学素质教学的重要内容;采用科学探究性的教学模式和创造性培养的教学模式,如自学--探究型,引导--探索型等教学模式,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进行创造性地教和学;必须改革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方法,采用以启发式为指导思想的现代数学教学方法,如引导发现法、启研法、尝试教学法、自学辅导法等。
2.注重问题教学方法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中学数学教学的基本目的之一。不仅如此,学生在数学上还可以提出问题,善于提出新奇的问题,会做“学问”。
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的:“发现问题和系统阐述问题可能要比得到解答更为重要。解答可能仅仅是数学或实验技能问题,而提出新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则要求创造性的想象,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从某种意义上讲,发现和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就是创新,有时甚至比解决问题本身更为重要。因此,教师在课堂上有时要故意留点疑问,布设陷井,让学生发现矛盾,促使学生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由质疑进而求异,才能另辟蹊径,突破传统观念,大胆创立新说。积极为学生创造各种主动发现的机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在教学活动中积极体验数学,发现数学问题。
3.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课外活动,
数学课外活动是对数学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发展。根据学生的数学兴趣和爱好,开展多种形式的数学课外活动,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数学课外活动中,学生从生活和社会现象中寻找数学问题,探索思考。自我设计,自我解决,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切磋、相互启发,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数学课外活动的主要形式有:数学竞赛、社会问题调查等。 转贴于
(二)教师自我创新能力的提升
1、善于挖掘
课本例题是教材基本概念的主要体现,一般具有典型性、启发性、针对性,学生在学习例题时往往只是注意结果,根据课本的解题过程表面地理解知识点,没有深层地领会到其中的数学思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挖掘例题的潜在功能,力求触类旁通。一道例题的解答,充其量只是解答了一个问题,如果对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加以拓宽,从而得出新的结论和新的方法,这样就解决了一类问题,达到了举一反三的效果。
2.讲解设计合理
数学问题千变万化,因此解题思路也不会固定不变,况且同一问题的解决也会存在多种不同的解题思路。如何合理、自然、快速地选择解题思路,这是我们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值得重视的问题之一。
从已知条件出发,联想已学过的法则、定理,围绕目标实施有效的转化,在条件与结论之间搭起一座合理化归的桥梁。
3.精选练习
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个主要环节是练习,大量的练习是巩固已学知识的重要手段,课堂中尚未解决的细小问题学生都可以从练习当中寻求解答。练习的选取一要紧扣课本重点,二要能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例如在课堂中可以适当引入开放题型进行练习,打破常规模式。
在学生刚接触集合的概念,对集合的表示方法还不深刻,特别是用描述法表示集合,学生都感到比较难,在课后我出了这样一道练习:
(1)设 ∣y=3x+2, },B={(x,y)∣y=2x2, },则 = _____________;
(2)设A={y∣y=3x+2, }, B={y∣y=2x2, },则 = ______________ 。
两道题的结果看似同一答案,其实不然,这正是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教学时给学生讲清道理,就进一步巩固了集合表示法和交集运算的相关概念,并且深刻理解点集与数集这两类集合。因此,好的练习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平时我们就应该在这方面多下工夫。
前言
我国社会经济处于快速的发展阶段,各个行业的崛起,产业的扩张,需要使用大量高功率的机械设备,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电力需求量不断提高。在该社会形势下,电力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各项电力技术也有了较大的提升。随之而来的问题是供电设备的负荷越来越大,稍有疏忽就会出现各种故障或者异常情况,严重影响了供电设备运行的安全性及稳定性,使得供电质量不佳。因此对供电设备的管理及检修是十分重要的。一般在检修供电设备时需要停电,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也给居民生活造成了许多不便,而现代检修技术的提升,状态检修已经成为了十分有效的检修手段,其不仅可以分为离线检修及在线检修两个类型,且检修的效率及准确性均较高。但是由于许多管理人员水平有限,也限制了该项技术的优势的发挥,因此需要对其进行科学的管理,达到理想的检修效果,保障供电质量。
1.供电设备状态检修的措施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力设备的监测设备逐步转变为自动化、智能化,该变化趋势为供电设备的状态检修提供了技术基础及设备保障,而现代供电形势的变化,还需要管理人员进一步进行研究出科学合理,效益良好且适应广泛的状态检修模式,具体措施有以下几种:
1.1科学选择检修时间
科学选择检修的时间,将需要检修的各类项目明确的列出来,明确工作目标,使检修工作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效率更高,效果更明显。再根据供电设备所在地区的具体情况,以供电设备的安全运行、供电企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为原则,全面分析各项影响因素,综合把握,在该过程中既不能完全按照原定计划及状态检修的概念开展工作,也不能过分随意,没有计划步骤,而需要在根据计划的大致原则及方向,在实践中结合出现的问题及难点,及时调整计划,开展各项检修工作。认真分析总结其他单位的经验,吸取不良事故的教训,广泛吸收有效的技术、管理模式等,投入于实践,实时进行状态检修,并将供电设备的规划、设计、型号选择等工作,均作为未来状态检修安全运行的构成部分,使主设备监造及运输等整体上实现智能化管理,保障设备处于良好的初始状态,且运行效率达到理想值[1]。
我公司负责中国海油在广东湛江南油基地的二十多个单位的办公、生产场所和六个生活区家属楼的供电任务,年供电负荷4400KW。主要供电设备设施有110KV-16000KVA主变1台,10KV输电干线14条,315KVA、500KVA、630KVA、800KVA、1000KVA、1250KVA、1600KVA等变压器共84台,配电间60间,高低压配电柜360面。
我公司通过实施状态检修摸索出一整套科学检修的时间安排,因我公司处于雷雨多发的雷州半岛,避免变压器等供电设备遭受雷击,结合房屋、厂房等避雷设施检测,每年春季雷雨季节前安排变压器、配电间检测,确保供电设备安全。同时,安排变压器等状态检修,确保供电设备完好、性能稳定,确保供电质量,使用户满意。对于主变压器及站内设施,由于只配备了一套高压系统,又不能影响生产、生活用电,我公司安排在供电负荷相对较小的冬季12月进行,并启用公司备用发电机用10KV输电线路供电,确保了公司生产、生活的用电。
1.2合理选择监测设备及监测点
供电设备是否能够安全运行对于电力系统是否能够安全运行有着直接的影响,需要保障其运行正常,首先需要杜绝各类材质出现故障的安全隐患,出现故障后,一般会对设备造成稳定性的破坏。对其实施状态检修时,就需要对设备的状态全面的分析,并准确的诊断,包括故障的位置、性质、类型、原因等,且每个类型设备的性质均有所区别,要做到这一点需要依靠大量的设备运行、维修及长时间监测的数据,因此需要结合供电设备的性质、特点、运行情况等因素,合理选择监测设备,并经过多方论证后找到合适的监测点,对供电设备进行全面的监测[2]。
我公司110KV变电站从2003年通过技术改造后,采用较为先进的DF3000后台监测设备,该监测设备既可以实现对110KV变压器监测及变压器负荷变化进行有载调节电压,确保供电质量,同时也实现实时监测110KV配套设备,如110KV坡南线路、110KV调南线路、110KV断路器、隔离开关、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中控系统、直流系统等的运行状态。当110KV系统设备发生故障时,能实时反映其故障所在,通过保护装置设定的参数与设备故障的严重程度数据对比,能及时启动保护装置,切断故障源,有效达到设备本质安全的目的。如2013年7月23日110KV1#主变压器的压力释放阀故障动作,致使该变压器主体保护装置动作,及时切断变压器电源,避免故障扩大,达到通过监控设备的有效监控保护主要设备的目的。监测设备可靠与否对变电站的安全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安全运行的重要保证。
1.3供电设备的严密监测
进行状态检修时,需要参考供电设备的各项信息及数据,才能准确的判断设备的故障点、表现,并根据现象推断出故障的性质及原因,或者评价设备的运行水平及安全性。该类信息需要利用电设备状态监测工作获得,如果没有该项前提条件,状态检修工作不仅达不到理想的效果,还会大量浪费检修资源。科技不断进步,现代应用较为广泛的红外线测温,其原理是电气设备的在运行时,会产生一定的热量,而出现故障的部位其温度会出现变化,利用该技术能够获得设备运行的各项信息,检测的信息具有准确性高、实时性强、较为全面且属于动态监测,能够及时发现供电设备中的安全隐患及潜在的故障,并对后期的设备状态进行科学诊断及评估提供了全面的数据参考[3]。
为了确保供电设备的安全运行,有效控制供电设备故障发生在萌芽状态,公司制定严格的设备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参照行业规范,安排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供电设备电检班专职负责定期对运行中的供电设备进行在线动态监测和日常巡回检查,监测和检查的项目有:变压器油位检查、变压器外观检查、负荷开关检查、接地及接点检查、断路器检查、防雷装置与接线接线检查等,根据运行负荷情况测量变压器本体温度,按DL/T664-2008《带电设备红外诊断应用规范》规定:用红外热像仪测量变压器等供电设备的接头、套管进行热成像检测,发现异常及时处理检修,多年来,坚持对供电设备的严密检测,供电设备始终处于安全良好的状态下运行。
1.4科学化管理
供电设备状态检修管理性质较为特殊,其管理模式、方法、所需条件等均与一般的企业管理有着较大的差异。供电设备状态检修管理的效率及效果与检修人员的水平、责任心、工作状态等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电力企业需要强化状态检修的科学化管理,积极培养检修人才,进行技术学习,组织培训等,提高其技术水平及综合素质,保障检修效果及管理水平。
2012年初,公司为了进一步的提高公司的设备管理水平,在公司范围内推广设备点检可视化工作,制定供电设备点检巡视线路图、变压器电检牌、高、低压设备点检牌等和与之相对应的设备点检记录本、将需要进行操作的设备部位和监控部位进行明显标识,使操作检修人员能一目了然地了解操作方法,清楚知道监控仪器仪表的正常运行位置和危险位置,通过人的五感(视觉、触觉、听觉、嗅觉、味觉)能够感知现场的正常与异常状态的方法,可视化管理是用眼睛观察的管理,更体现了人主动性和有意识性,可视化管理这些作业标准,不仅是用来提醒作业员工所作的正确做法,而且更重要的是,使管理人员得以判定工作是否依据标准在进行,保障供电运行设备和监控设备的正常运行。
2.供电设备状态检修的发展方向
现代社会的用电形势十分严峻,各个供电设备均有加大的负荷,而停电检修会造成较大的损失,状态检修则是新型的检修技术,其能够有效减少供电系统的事故,因此受到了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社会形势的变化,电力企业之间的竞争逐渐激烈,也促进了其在不断的与时俱进,进行各项创新,如引进高新技术、新型材料,使用自动化、智能化、可靠性良好的监测设备对于供电设备进行监测,提高电网的供电能力、效率及供电质量;积极开展状态检修,不断减少设备维护的投入,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根据市场需求探索出创新的服务,值得用户能够得到优质的服务,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提升社会效益[4]。
3.总结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供电设备的检修技术的不断更新,但是现代供电形势较为严峻,供电设备的负荷较大,状态检修技术也还需要先进行一定的实践检验,再根据实际的效果不断的更新其理论及技术。可以先在一定的范围内进行试点运行,将出现的各类问题进行详细的记录、整理并对比分析,在该过程中总结经验,逐步的提高技术,达到检修自动化、智能化,科学化管理,与时俱进的对新型变压器、断路器等供电设备实现状态检修,并将技术大面积推广应用。本文仅从一般的角度分析了状态检修的各项措施,实践中还是需要管理人员对实际情况尽心分析,选择合理的措施保障供电设备运行的安全性及稳定性,提升供电质量,保障社会生产的正常运转及人们的生活水平。
参考文献
[1]乔利华.供电设备状态检修实施对策探析[J].科技与企业,2012(05):98-99.
其次,在理解新理念的基础上,还得根据学生的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发生发展过程以及应用过程;对于教材中需要学生完成的任务:如法则归纳、概念描述、总结所学内容结构等,首选鼓励和激励策略,即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去给出答案;然后,教师在学生充分表达的基础上,介绍规范的表述,而不应一开始就要求学生机械记忆规范的表达。
再次,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所学知识的特征,采用多种教学形式,以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最后,根据课堂实际情况,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并在反思中改进自己的教学.同时,在新的课程理念下,进行初中数学创新设计要注意初中数学各个不同领域关注的变化。只有这样,才能体现新的理念,将新的理念渗透到教学环节中,进而在课堂活动中物化为具体的课堂教学行为。
一、数与代数领域 在新的课程理念下,在数与代数领域进行初中数学创新教学设计,要关注如下几个方面的变化与发展:
1、突出从实际问题情境中抽象出代数模型的过程。
初中生的学习对象已由具体的数发展为抽象的数学符号,他们将研究刻画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方程、不等式和函数。内容的呈现可以采用“问题情境——建立模型——求解与解释——应用与拓展——回顾与反思”方式。让学生在分析问题中获得数学概念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技能和科学态度,而不是直接呈现解决问题的算法与结果。
2、对于重要的公式、法则和规律,教学设计的素材呈现方式应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索和交流。 初中阶段出现的运算公式、法则比较多,它们的引出都应在尝试、猜测、推导之后加以总结,概括。教学设计要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教学设计过程还应重视呈现那些针对数学规律进行探索,并用代数式表示规律的内容,这样,可以使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代数式的意义和作用,并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
3、编排例题、习题时要注意设计一定数量的应用性、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
例题和习题的配备数量和难度都要适当,可有层次区分,我们可以把题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两类。
例题要有良好的示范性,单纯地巩固法则、公式、算法的题目要精简,每节习题的题量要适当,以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避免学生学习负担过重。习题不只是单一的常规训练题,各部分都适宜编入一些具有现实背景的问题、开放性问题和探索规律的问题,以发展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和创造性。
4、代数式、方程、函数内容的编排适宜螺旋式推进。 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认知结构的变化,初中阶段的代数式、方程和函数内容可以在三年的教学设计中交叉编排,体现不断深化的过程,而不宜过于集中。这样做有利于学生不断加深对字母表示数、方程思想和函数思想的认识,使学生逐步学会用数学的符号和语言刻画简单的具体问题,发展建模能力和应用意识。
二、空间与图形领域
1、素材的选取宜注意选择那些具有现实背景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同时有丰富的数学内涵的内容。
空间与图形的内容具有丰富的实际背景,在现实世界中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因此,教学设计应尽量以现实世界中有关图形与空间的问题作为学习素材。例如,变换的研究对象不仅包括长期以来人们所习惯的几何图形,而且包括丰富多彩的现实世界中的二维、三维图形。充分选择和展现具有现实背景、能够体现变换思想的素材,将是这部分内容教学设计的重点。例如,在安排轴对称内容时,可以选择汽车品牌标志、交通标志等现实的图案为研究对象,可以设计“利用简单的图案,选择不同的对称轴设计对称图案”等数学实践活动,也可以选择一些有趣的问题作为素材。
2、内容的呈现要突出对实践活动过程中的体验和几何活动经验的积累。
空间与图形的学习过程,包括对图形的观察、操作、归纳和类比等大量实践活动。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推理能力的发展,对图形美的感受,集合发现等都是在数学实践活动中进行的。因此,教学设计中,应特别注意突出实践活动的过程和活动经验的获取,教学内容的呈现可以通过设置问题情境,提出问题,得出猜想,最终形成命题并进行必要的论证,从而使学生体验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这样,既能够提高学生的兴趣,也能使他们体会定理的形成过程及证明的必要性和价值。图形与变换的内容包括用变换图形的性质,用变换认识、解释现实世界中有关现象,以及利用变换设计图案等过程。教学设计要充分设计多种实践活动,使学生体会利用变换能够更好的认识图形和现实世界的广泛联系,积累运用变换的方法结实或者处理实际问题的活动经验。
现代信息传输工具的广泛应用,使技校师生对知识、信息的需求日趋旺盛,对图书馆服务的内容和方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几年,图书馆的管理体系和管理模式不断引入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和管理手段,推动了图书馆管理制度和管理手段的创新步伐。用科学发展观来探讨技校图书馆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机制的改革创新,是技工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创办特色教育和品牌学校的选择。
一、与时俱进,技校图书馆的管理要有自身的文化特色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图书馆要注重从硬件建设到软件提升的发展,而软件提升就是图书馆管理的提升。不同图书馆的管理特色是一种文化,这种文化最基本的体现是管理者的管理艺术和管理水平。它应当表现在:一是技校图书馆要形成自己的文化。这种“文化”体现在服务礼仪、服务态度、服务方式、服务内容、服务艺术等,让读者在获得热情周到服务的同时感受到文化的亲和力。建设一个与自己学校的特色、品牌相得益彰的知名的技校图书馆,它必然也会形成自己一套与众不同的技校图书馆文化。这种“技校图书馆文化”一旦形成,就会成为学校的一个特色。二是技校图书馆馆藏发展特色化。图书馆的馆藏发展要始终把握时代奋进的号角,始终与先进的文化样式相融合,作为技校的图书馆的馆藏发展必须与技工教育的特色相一致。技校图书馆的目标确定、战略建立、计划制订,必须与学校的性质、办学目标、办学特色、学校品牌等步调一致,成为学校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创特色、树品牌的助推力。三是技校图书馆管理形式要民主化,决策程序要科学化。读者的智慧和经验,是图书馆管理者创造性开展工作的力量源泉。讲科学、顺读者心、重读者意才能实现图书馆的管理创新。在“藏为用”的宗旨下,让读者参与管理,才能真正实现图书馆管理手段和管理方式的最优化。特别是在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形势不断变化,信息快速更新,管理者更需要集思广益才能提高创新决策成功的效率。[ hi138/Com]
二、以人为本,技校图书馆的管理要适应技校师生的特点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众所周知,图书馆的馆藏无论如何丰富,如何有特色,环境如何优美,管理人员素质有多高,它的服务对象都是读者,都是人,对学校来说,就是师生。这就需要技校图书馆管理人员根据学校发展需要和读者提出的新要求,在管理模式和管理机制方面改革创新,在图书情报业务的各个方面有超前的意识。图书馆管理的改革创新,首先需要面对的就是如何最大限度地实现对作为图书馆服务对象的读者的服务,把读者吸引过来。这就是说,在科学的、创新的、与时俱进的图书馆管理模式下,图书馆始终把“人”作为管理活动的核心,把图书馆的管理人员放在馆的主体地位,把服务的对象即读者放在基础地位。主体的一切努力,主体能量的充分发挥都是为了服务好读者;读者的认同、读者的聚合就进一步夯实了主体努力的成果。在这一管理体系中,主体资源的开发是极为重要的。图书馆管理强调的“为书找人”“为人藏书”“为人找书”,就是要发挥图书馆的服务功能,服务读者,服务学校的教书育人工作。在学校办学特色化、品牌化不断发展的条件下,技校图书馆的服务功能的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要求图书馆的主体———这些知识财富的管理者,在参与学校创特色、树品牌的工作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技校图书馆管理中,如何让服务于读者的总体目标与图书馆全体管理人员个人目标达到基本一致,全体管理人员在学生接受学校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个人在岗位上也得到充分发展,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三、科学管理,图书馆的管理要适合学校工作的特点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技校图书馆的管理,已经不单纯是对现代化设施、信息技术的应用,而提升到管理机制和信息技术应用所带来的服务观念的改变和思想观念的转变。科学管理是现代化图书馆的必然要求和唯一选择。以服务质量为核心的科学管理,要了解读者需要、满足读者需求、提高服务水平的管理体系。技校图书馆的科学管理,就是要适应学校发展的需求,改变原有的反应慢的现象,构建便捷快速的图书馆服务系统。传统的技校图书馆信息传递滞后,导致图书馆在大多数时间都处于一种休眠半休眠状态。
中图分类号:G65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23-0166-02
1 艺术设计学科实验教学现状
实验教学是高等院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在稳定的实验环境中通过自身努力完成教学目标的过程”。开展实验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学生通过亲身实验,对于所学的理论知识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在实验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教学效率。
艺术设计最早起源于德国。20世纪初,德国包豪斯学院的建立开创了艺术设计的先河,同时也是当代艺术设计实验教学体系的早期雏形,自此之后,艺术设计学科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兴起。随着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的飞速发展,以计算机技术及其网络化应用为代表的信息时代的到来引起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方面的一系列变化,同样也对艺术设计专业形成巨大冲击。传统的师傅带徒弟、机械灌输知识的教学方法已经不适应,相比机械的记忆只是简单地再现学科或者文化的艺术设计,人们更希望学生具有怀疑精神,能够独立思考,具有完善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创造出更具特色的艺术设计。
艺术设计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尽管近年来通过多方的共同努力,我国艺术设计教育体系正在逐步完善,实验教学体系得到很大发展,但与时代的要求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为研究艺术设计学科实验教学现状,笔者对某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进行实证调查,向该校大一至大四艺术专业的本科生发放调查问卷。共发放问卷300份,收回285份,剔掉不合格的问卷15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0%。通过调查问卷的抽样统计分析,发现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1)实验教学理念淡薄。20世纪50年代“工艺美术”教育传入中国,成为我国艺术设计教育的开端,当时人们主要以工作室的方式来进行艺术设计教育。直到20世纪 80年代以后设计教育理念才被引入,工作室这一概念逐渐被实验室所取代,但是人们对实验室的认识还停留在基本的“工作室”工作范围内,对于实验教学的理念更是一知半解。
2)实验课程体系不健全,实验教学方法与手段的研究不足。课程是教学的核心,实验教学必然要通过实验课程的开设才能实现。长期以来,我国的艺术设计学科过度重视专业课程,而忽略实验课程,存在实验课程只是辅助“设计表达”的错误观念,弱化了实验课程对于强化学生设计基础、锻炼学生能力、培养学生意志品质的功能,直接导致教师轻视实验教学,不愿花费时间对实验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研究,造成艺术学科开展实验教学缺乏系统的理论支撑,只能依靠以往的经验,使得实验教学方法无法积累与提升。
3)实验室管理手段滞后。现阶段,实验室建设与实验教学管理处于分离状态,实验室的建设工作多由行政或后勤部门负责,而实验教学的管理工作则由教务处负责,很多高校在建设实验室时未根据艺术设计专业学科特点,也未和教务处的教师进行沟通,听取他们对于实验室建设的有关意见,只是借鉴其他院校的理工科实验室建设经验而简单进行复制,导致实验室建设缺乏规划和针对性,重复建设现象严重,采购的设备技术落后。特备是电子新产品,在采购前没有进行充分调查,导致设备配备到位时就已面临淘汰的边缘。
4)实验师资队伍建设不健全。随着高校的扩招,各高校纷纷开设艺术设计学科,在扩招过程中很多高校往往只重视引进专业教师队伍而忽略了实验技师的培养与引进,导致艺术设计学科的实验技师队伍数量严重不足。不仅如此,实验技师普遍学历不高,并未认识到自己所要教授课程在整个专业中的重要地位,不能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针对性的讲解,无法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2 提升艺术设计实验教学管理水平的建议
优化实验教学条件,搭建信息技术平台 高校要高度重视实验教学,加强对实验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的研究,建立健全各项保障制度,加强规划和指导,配足配齐实验器材,并保证器材的数量和质量,创建具有更多探究和研究作用的实验室,为学生自主探究和从事能力所及的研究创造条件;积极搞好信息平台建设,强化信息技术应用,体现实验培训与教学资源共享;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增强教学效果;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增强运用信息技术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创新实验教学模式 艺术院校要遵循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规律,深入研究时展对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转变学校本位的教学理念,从满足学生自身发展的需求出发,构建开放创新性实验教学课程体系,挖掘学生的潜能,更多发挥学生的灵动思维,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从而内化为在课堂中无法悟到的其他智慧和知识。实验课程设置应以探究性、实践性学习为主,切实保障学生的实验学习时间,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思考探究;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重视科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式进行开放性的讨论交流,在合作中进行学习,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完善实验教学管理 高校要加大实验教学投入,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模式,制定一系列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实施开放运行机制,构建健全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加强专职实验员配备,组织相关人员成立实验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工作人员责任分工,全面落实管理责任,确保实验教学管理工作合规、有效进行。实验室要根据实验教学需要在固定时间段授课,多时间段、全方位向学生开放,对实验室的设备进行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确保实验室资源的合理调配和充分利用,使实验室得以高效率的运行。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为了使实验教学取得良好成效,艺术专业要狠抓师资队伍建设,采取多种方式引进人才,壮大教师队伍,提升师资队伍的内涵和质量。通过采取“外引内培”相结合的方式,在引进高学历、高层次人才的同时,加大对校内教职工的培养,鼓励符合条件的辅导员、行政人员学习提升,参与教学,多渠道、多种形式整合社会人才资源,构建一支高水平的实验教学队伍。加大教育投入,开展教育教学和管理水平大提升行动,营造校园文化氛围,提高学校的精细化管理水平。
3 结语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文化产业也有着突飞猛进的发展,艺术设计在当今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于艺术人才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实验教学的应用对于增强学生的艺术感觉、动手能力有着积极意义。因此,为了培养高素质的艺术设计人才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就必须优化实验教学条件,创新教学模式,完善实验教学管理,为艺术院校培养和开发学生的智力和技能提供良好环境,从而推动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是在2007年第3季度才诞生的新名词,短短几就产生巨大的影响力,不亚于IT业中的又一场革命。云计算是并行计算、分布式计算(Distributed Computing)和网格计算(Grid Computing)的发展,或者说是这些计算科学概念的商业实现。云计算是虚拟化(Virtualization)、效用计算(Utility Computing)、将基础设施作为服务IaaS,将平台作为服务PaaS和将软件作为服务SaaS等概念混合演进并跃升的结果。有人将这种模式比喻为从单台发电机供电模式转向了电厂集中供电的模式。它意味着计算能力也可以作为一种商品进行流通,就像煤气、水和电一样,取用方便,费用低廉。最大的不同在于,它是通过互联网进行传输的。云服务平台是网络发展历程的重大突破。可使网速较传统服务器性能有大的提升。
二、高校图书馆云服务平台应用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相当一部分高校图书馆云服务平台建设仍处于徘徊不前的状态,主要表现有馆藏资源内容陈旧、更新周期长、服务方式单一等现象。之所以会存在上述问题,主要是因为我国高校图书馆普遍面临着如下几个方面的主要问题:
1.资金不足。问题资金不足是长期困扰高校图书馆的一大难题。而将云服务平台引入到图书馆建设又是一项高投入的项目。但是,大多数高校图书馆只能得到有限的常规经费。随着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设备升级更新速度也加快了,而很多高校图书馆因为缺少后续的维护资金导致图书馆计算机出现设备陈旧、老化,网络传输速度缓慢,越来越难以满足在校师生的文献检索需求。目前,许多高校图书馆云服务平台建设中的资金投入是远远不够的。
2.重复建设和低水平建设。国内一些高校建立的图书馆云服务平台由于没有一个良好的图书馆公共平台,导致各高校间的图书馆资源不能够很好的共享,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高校图书资源的浪费。研发和建设存在各自为政、相对分散,重复建设的问题。
3.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高校图书馆提供给读者数据资源十分丰富,但由于每个高校数据库资源描述和表达方式不统一,导致其检索途径、检索接口不同,读者即使查询同一个内容也需要频繁登录与退出各个数据库,重复输入检索词进行查找,这些不但都降低了检索效率,还可能造成系统端口的堵塞。
4.安全性和可靠性不高。高校图书馆云服务平台应用服务器还面临着经常遭受黑客的恶意攻击、服务器相关硬件的配置跟不上用户需求等问题。将会导致图书馆重要信息的丢失,给图书馆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另一方面,高校图书馆普通服务器的相关硬件资源都有一定限制,若服务器同时响应用户的数量超过自身限制,将导致务器的瘫痪。
三、高校图书馆的发展优势
基于云服务平台的信息服务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图书馆软件开发能力,为图书馆云服务平台服务框架的进一步改善创造有利条件,从现有的高校图书馆云服务平台来看,云计算与传统的单机和网络应用模式相比,具有虚拟化技术的广泛应用、动态可扩展功能、高度的灵活性、高可靠性、高性价比等应用特点。而高校图书馆云服务平台的这些应用特点正好解决了当前我国高校图书馆建设中存在的资金不足、标准不统一、使用率低下、数字化资源存储安全性较低等诸多问题;高校图书馆云服务平台在高校图书馆中主要有效降低图书馆建设中的投资成本;高校图书馆云服务平台保证了高校图书馆存储数据的高可用性、高可靠性和经济性;高校图书馆云服务平台整合了高校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实现了高校图书馆之间的信息资源共享,同时它为高校图书馆提供了统一的检索入口,提高了读者的检索效率;高校图书馆云服务平台保证高校数字图书馆数据存储中心的高度安全性。
云服务平台的发展引起了图书馆学术界巨大的关注。云服务平台为各个高校图书馆提供了一个在网络上展示自己的空间服务平台。在云服务平台环境下构建适合高校自身特点的学科知识服务平台,无论是对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环境还是对高校图书馆服务水平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随着云服务平台应用技术的日趋成熟,我们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高校图书馆采用云服务平台,更多的高校图书馆将建立云服务平台。
参考文献:
[1]Alice. 破茧化蝶内容管理步入“云服务平台时代”.机房360.
[2]高俊芳.云计算下的高校图书馆学科知识服务平台研究. 图书馆学研究, 2015(2).
[3]程时星.基于云平台的大数据分析与高校图书馆服务研究.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引言]
在水利建设工程中,通过对各分部分项工程进行结构分解,每个工程都会分解为很多的重要子工程。分项工程有:溢洪道防护墙加固、主堤坝灌浆等;子工程比如说:混凝土的施工过程就包含了模板工程、钢筋工程、砼浇筑工程等等,这些子工程对施工技术的要求极高,稍有差池就会对整个工程的质量安全构成威胁。所以说,施工技术的管理作用于施工的关系可以说是决定性的。管理好各分部分项的水利工程建设,是一项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大事。下面是关于几点我在某中型水库的做工程的事例,以及一些观点。
1、关于水库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中重点和关键环节
水利工程施工特别是中型水库水利工程的施工都面临着原先建筑物的加固和受力条件的改善问题,而预应力锚固技术是在预应力岩锚与混凝土预应力拉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技术,它在工程施工特别是水利工程施工中有着巨大潜力的应用。实行水利工程的施工及施工技术管理实践表明它能有效地满足加固改善原有建筑物的目的,也能有效的在工程项目彰显其科学实效性质。其实际应用中一般要结合GPS定位测绘技术,并根据水利工程设计要求的方向、大小及锚固深度,预先对基岩或建筑物施加主动的预压应力,从而达到加固或改善其受力条件的目的。做好了各项参数的记录,从而更好的实施好水利工程管理。
2、关于水库水利工程施工及其技术管理中大体积碾压混凝土技术应用的分析
该技术使用填筑土石坝的大型运输,振动碾压机械,压实非常干硬的混凝土拌和物,采用大体积,薄层碾压上升的浇筑方法,这种施工方法速度快,投资省,经济效益高。碾压混凝土有别于常规混凝土的主要特征是拌和物干硬,坍落度为零。施工方法更接近于土石坝的填筑方法,采用通仓薄层式的铺料,振动碾表面压实,而常规大坝混凝土施工采用柱状分块,插入式捣固。工程实践显示了碾压混凝土的优越性是施工速度快,经济效益高。
3、关于水库水利工程施工及其技术管理中施工导流及围堰技术应用的分析
水利工程施工中,修建闸坝工程所特有的重要工程措施是施工导流。导流时段的划分、导流流量的选择、导流方案及措施的拟定等,均应按国家建设计划的要求为标准,按水工建筑物主体工程的控制进度作为主要依据。控制性施工总进度实际就是科学地施工,且如何在安全度汛中施工尤为关键。导流工程必须最大限度地满足施工总进度的要求,合理的安排工期,熟悉地理知识,在设计中做到细致有度,将技术完全应用于围堰中,才能保证堤坝的安全稳固。
4、案例分析
4.1 水库堤坝迎水坡的混凝土浇筑
有一中型水库,建于60年代中后期,设计库容1000万立方,集雨面积35平方公里。由于历史条件所限原因,其迎水坡的构筑体主要是:在夯实均质土面上铺不甚平整的花刚岩。经有关部门研究决定,将现迎水坡浇筑混凝土,令表面光洁平整。迎水坡长度是280米,面积是1050平方米左右。以下是工作流程:①设计混凝土砼板②在坡脚砌矮墙③平铺细沙石④砌筑混凝土砼板⑤修平缝隙,并上铺防护膜⑥对混凝土坡面浇水⑦工程验收。本次工程共用C15水泥25吨,细沙石900立方米,防护膜1300平方米。混凝土砼板的设计规格是(长方体):长0.8米、宽0.6米、厚度0.04米。共需此砼板2300块。坡脚短墙是高0.9米,厚度是0.06米。铺垫细沙石厚度是0.6米。此次工程共动用20个人力,52个工作日,还有一些小型机械等。只有在施工管理过程中做到严谨、细致,还要制定科学、效率的施工计划,才能达标完成工程,为水利工程体发挥出服务社会的实效性。
4.2 溢洪道两侧砌筑防护墙
溢洪道设计高程是:32.40米,主干道长1050米,渠道宽4.2米。此次工程是清除淤泥,渠底实现硬底化;在主干道两侧砌筑防护墙。此项工程由某水利工程建设公司投标竞得。本单位作为该工程监理公司的第三方。我作为监管员之一,记录了此次工程的从施工至竣工的概况。
1>清淤工程
此工程共动用了50吨钩机2台,分别在主干渠道口与渠道尾,逆向施工。而动用了3台大型汽车运输淤泥,来回共有126车次。该工程完成共计43个工作日。
2>防护墙与硬底化
此工程共用去方石1300立方,c15水泥660吨,细砂7200立方,以及2台大型搅浆机等。工程完成共用132个工作日。该水库属于中Ⅱ型,但由历史原因形成其在设计上有一些施工技术上的不足。以下是几点新的施工技术的要点:
①溢洪道地基渗流控制的施工措施:消除坝体溢洪道地基渗流,防止有害的浮托力产生,对设置在坝体上的泄槽的斜坡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根据设计要求,除采用常规的工程措施,如强化止水结构、加强趾板灌浆外,更应强调缓坡段泄槽底板下的排水及坝体的总体排水的施工措施。该水库坝体溢洪道采取的具体措施如下:(1)加强坝体的排水能力,在坝底部靠近河床部位填筑强排水体(粗料堆积区),厚度12m,并与坝体溢洪道相通。(2)缓坡段位于岸坡基岩之上,其泄槽底板及导水墙下设置网格排水沟,沟内回填粒径2-4cm砾石,这样形成的横向排水有利于消除泄槽地基的渗水。施工中部分区段由于地质因素出现超挖,该部位排水沟用浆砌石砌至设计高程,再回填砾石,这样超挖部分就可以一次浇筑。要选用渗透系数较大的埋筑材料,才更好的控制渗流。
〔中图分类号〕G25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821(2014)06-0052-04
求知是人的一种好奇心,每时每刻人们总会碰到各种各样的知识,明晰知识或默会知识,既是一种学习对象,又是一种学习与体验过程。学习对象主要是知识内容,达到为我所用的目标;学习与体验过程是指用户从事知识活动中面临的各种情境以及用户求知与满足需求的感知。特别是在快速发展的社会中,已知的知识得以创新,未知的知识逐渐挖掘与激活,海量的知识正在生成。用户知识整合、吸收与应用过程与自身所处情境息息相关,情境包括物理空间、技术、环境、资金、个体自身因素等,诸多情境因素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用户求知需求的效率。对于图书馆学科服务而言,组建学科服务的目的在于充分利用各类资源,高效的提供专业化、个性化、人性化知识咨询。但是图书馆学科服务高效运行必须考虑到不确定的、动态的情境因素,在不同的情境下,用户与学科馆员均会产生不同的行为。例如,图书馆学科服务网站上的显著位置,在一段时间内滚动某一数据库培训信息,这种营销宣传氛围会刺激促使不同类型用户在同一的情境下将会做出不同的反应,采取不同的用户行为。为此,本文从情境理论的视角,探讨图书馆学科服务创新绩效问题,搭建面向情境的图书馆学科服务创新绩效模型,以期对图书馆学科服务工作提供一个新思维、新方法。
1相关文献回顾
1.1情境
情境是指顾客的消费行为活动中呈现各类环境因素,诸如短暂的存疑、遴选、确定消费所心理感受以及气候、氛围、广告、沟通、拥挤程度等。在不同的情境下,人们将会产生不同的行为反应。所以,顾客的消费行为总是受到若干情境因素的影响,在不同的情境下将随时做出不同的行为反应,选择不同的消费行为。情境构成要素包括物质环境、社会环境、时间、任务和先行状态[1]。其中先行状态是指顾客消费情境中产生的暂时心理反应(心情、情绪或感知)。但是,情境不等同于环境。环境强调组织外部各种对组织本身产生的影响;情境突出组织内外部的各种因素碰撞、交融及其互相影响作用[2]。情境因素具有明显的动态性,将组织所处的作为预测变量的研究,将情境作为外在于企业的各种环境因素,并随着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因素以及时间改变而发生交互影响作用。这些因素彼此间的交互影响,包括这些因素过去与现在、客观因素与主观因素的交互关系及滋生出许多新的影响因素[3]。对于知识而言,情境描述了知识和知识活动的有关情形特性,即不同的知识主体在从事知识活动中存在各异的情形特征,表现为显著的针对性、个性化特点[4]。
1.2图书馆学科服务
图书馆学科服务是高校图书馆与科研机构图书馆服务延伸一种形式,强化了学科性、人性化、嵌入性、人性化的知识咨询服务。其服务对象为教师、科研人员和研究生,帮助他们充分发现和利用图书馆的学科信息资源。其构成要素包括学科组或学科馆员团队、学科馆员(信息联络员)、学科服务平台。学科服务业务内容包括学科服务业务规则执行与评估、馆藏发展服务(原则与执行、协助院系研究所充实学科相关馆藏、办理学科相关馆藏发展方案计划书)、参考咨询与图书馆利用指导服务(参考咨询服务、用户教育培训)、协调院系研究所与图书馆信息传达及政策推广业务、受理院系研究所知识需求与沟通相关建议、协助教师处理课程指定参考资料相关事宜、协助院系研究所评估相关事宜、其他行政业务。图书馆学科服务创新绩效是已有知识包含了知识情境(知识产生和应用的具体背景和环境)、学科服务内外部、学科馆员和用户个体各自持有的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整合与创造。例如图书馆学科服务现有的规则制度、服务指南、用户须知、约定等显性知识的创新活动,以及学科馆员间、学科馆员与用户间进行沟通与交流过程呈现的隐性知识创新活动。
2情境是图书馆学科服务创新重要构成部分
在图书馆学科服务实践中,情境与学科服务诸要素息息相关,密不可分,可以说,情境是图书馆学科服务创新重要构成部分。图书馆学科服务工作必须顾及组织及其成员即学科馆员知识情境、用户知识情境,包括图书馆馆藏资源与院系研究所资料室的文献信息资源匹配情况、院系研究所在一定专业领域范畴中的优势与劣势、技术水平、时间问题、学科馆员与用户的认知、经验、心理等因素、组织规章制度建设、服务气氛、交流与沟通能力等内容。情境是客观、普遍存在的现象,既可以独立存在于学科服务创新之外,又可以促进学科服务创新工作的开展。利用情境因素为我所用,是学科服务创新面临的核心问题。由于图书馆学科服务创新的核心在于为用户提供知识帮助。在某种意义上,情境是完整理解图书馆学科服务所蕴含知识的关键要素,例如知识整合、知识交流共享、知识转移与知识创造,以及影响着知识评价,对学科服务知识活动的特点和绩效均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图书馆学科服务情境是知识产生和应用的具体背景和环境,已有知识重构取决于其知识情境与需要解决问题的知识情境相似程度[5]。从知识分类考察,知识划分为明晰知识和默会知识[6]两种形式。明晰知识就是显性知识,看得见,摸得着,是一种结构化的知识,例如学科服务用户指南、学科馆员岗位职责与服务内容、学科馆员列表与联系方式等,可以分享与共知。而默会知识也称为隐性知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高度个人化的知识,是一种非结构化的知识,如用户与学科馆员个体思想、技能等,具有明显的隐私性。在学科服务创新实践中,明晰知识自始至终地支持、激发、引领默会知识活动,通过亲身参与(干中学等)和组织内讨论交流等方式来实现知识共享,特别是对资深学科馆员的默会知识具有深刻的影响作用。只有明晰知识不断呈现、分享,才能够鼓励资深学科馆员愿意把具有竞争优势的核心默会知识贡献出来,解决用户的知识需求。学科馆员在知识活动过程中生成的新知识,与对应的知识情境,一并存储到知识情境库之中,以最佳的情境支持图书馆学科服务创新活动。
3面向情境的图书馆学科服务创新绩效研究框架
面向情境的图书馆学科服务创新是指以人为本,充分利用情境因素,主要表现为动态与静态情境呈现的特征和规律,要求学科服务组织和学科馆员灵活地掌握的各类情境因素,及时切换到不同的情境中为用户提供知识帮助。本文结合情境与学科服务相关的研究方法,建立面向情境的图书馆学科服务创新绩效研究框架,如图1所示,该研究框架以情境分析为中心,在一定的情境需求推动下,形成一个互为依存、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反复循环路径,即图书馆学科服务组织――学科馆员――用户――图书馆学科服务创新绩效――图书馆学科服务组织。情境分析是图书馆学科服务创新绩效的基础,通过该研究框架可以识别、捕获用户行为情境、学科服务组织情境和不同知识主体的互动情境,并在其知识活动过程中进行融合、集成、吸收与应用,达到图书馆学科服务创新绩效:组织满意度与用户有用性。
3.1用户行为情境
由于情境因素具有复杂性、动态性,学科馆员需要在不同的情境中进行切换,因此学科馆员研究用户行为情境尤其显得重要。诚然,研究用户行为情境,需要掌握一些研究方法,可以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例如针对某一领域中专业课题研究,学科馆员可以从时间紧迫性和关系强度两个维度考察。时间紧迫性是指对课题熟悉程度、课题申报、立项与结项具体时间等,划分为紧急(A)、中等(B)与宽松(C)3个层次,如图2所示。关系强度主要是指学科馆员与课题主持人及其参与者,或影响课题研究的相关人员的关系亲密度,也可划分为密切(a)、一般(b)、疏远(c)3个层次。时间紧迫性和关系强度两个维度相互作用机理,如图2所示,每一维度中每一层次均可以生成6种组合,即Aa、Ab、Ac、aA、bA、cA;Ba、Bb、Bc、aB、bB、cB;Ca、Cb、Cc、aC、bC、cC。最佳选择应该为Aa,因为用户的课题内容需要紧迫地获取知识支持,而学科馆员个人与课题主持人或利害关系人有着密切的关系,Aa组合能够在很短时间内寻求学科馆员的知识咨询。最差选择为Ac,由于用户的课题内容需要紧迫地获取知识支持,但疏于个人关系较生疏,出于自尊等因素,不愿意求助学科馆员的知识支持,妨碍了学科服务嵌入课题研究的机会。所以,根据情境的不同快速地选择合适突破口,获取课题相关知识已成为学科服务创新工作的重要目标。而在情境相对静态而知识却是动态的情况下,可以利用情境提供的多维空间框架,有效地实现对动态知识的组织,并不断地在知识活动中通过该研究框架累积与创造知识[7]。
影响用户行为情境主要呈现为动态变化状态,例如用户的思想活跃性、心理稳定性、不确定的环境氛围等,既有独立性一面,又不同程度地受到学科服务组织或学科馆员的制约,例如组织制订制度(用户使用指南、用户服务规则、学科馆员岗位职责等)。通常情况下,心理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用户自身因素的影响,咨询方式受到学科馆员因素的影响,技术环境因素影响交互的时效等[8]。现阶段,用户的需求呈现出个性化、易变性、动态性和情景敏感性等特性,提升学科服务创新绩效越来越需要情景的支撑[9]。学科馆员可以采取收集、分析、整合用户信息,建立知识情境库,并随着情境的变化不断调整与更新知识情境库,以适应用户的知识需求。学科服务主动与对口院系、研究所的用户保持密切联系,紧密跟踪定向学科专业的学术研究动态及前沿知识,利用信息分析工具,对学科发展现状、态势、前景等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为学科专业领域研究指明方向[10]。
3.2学科服务组织情境
学科服务组织情境可以划分为变革情境和一般情境[11]。变革情境是指学科服务领导者感知内外部环境变化形成变革思想,刺激学科服务工作通过变革满足新环境和组织发展需要,实现学科服务创新。学科服务创新离不开魅力型领导者的支持。魅力型领导者能够通过建立学科馆员间相互信赖的关系,促进了学科馆员的通力合作、有效的沟通交流与知识共享共知;通过提供合适的、和谐的环境和柔性的组织结构,营造人性化的学习气氛,为个人专业成长提供足够的机会,也为学科服务组织提供高质量的人力资源的支持。在魅力型领导者优越的组织情境影响下,学科馆员主动性得以充分发挥,彰显出高水平的组织目标承诺和责任感,具有与组织一致性的价值观和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能够与魅力型领导者默契配合、积极互动,圆满地完成领导交代的任务。同时,魅力型领导者所处的情境也能够影响和改变学科馆员行为,如果学科馆员体感受到其主管领导的作为,学科馆员乐意创造新知识,与其他学科馆员进行知识分享知识。魅力型领导者包括支持学习、激发学习、发挥典范、营造氛围、鼓励创新,通过人格魅力,达到知识获取、分享与创造[12]。为了促进学科馆员的知识行为,魅力型领导者应该有更为积极的知识领导行为表现,即积极激发学习、支持学习、发挥典范、营造氛围和鼓励创新,尤其是帮助学科馆员明确学习方向和目标,建立公正公开的基于知识和技能进步的绩效评价和激励体系,同时,魅力型领导者也应该致力于成为学习的榜样和专业领域的权威。一般情境是一项普遍存在的学科服务活动,诸如学科服务知识整合文化氛围、周期安排、修订和完善方案、组织制度建设、用户激励机制等,力争事先采取积极的措施做好应对准备,以避免在实际学科服务创新工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3.3知识主体互动行为情境
知识主体主要是指学科馆员和用户。无论是学科馆员,或者用户,他们的知识行为是一种人际间的互动行为,知识整合是建立在人与人之间沟通的基础上。沟通总是出现在知识捕获、融合、吸收、重构和应用的不同阶段,明晰知识和默会知识得以充分共享共知。默会知识分享的难易程度与具有厚重学科专业背景的学科馆员的意愿关系密切,同时也需要共同在场的互动场景、营造知识分享的组织以及知识接收方的相应吸收能力。其中,充分的分享意愿是决定学科服务知识整合创新绩效的首要因素。众所周知,分享的意愿取决于拥有默会知识的一方对知识分享所导致的收益与成本的权衡[13]。因此,学科服务组织需要倡导一种知识共享的文化,设计正面激励的机制,淡化竞争等激发学科馆员愿意拿出自身具有竞争优势的核心隐性知识,与其他学科馆员和用户进行知识分享。再者共同在场与互动,与情境密切相关。营造默会知识分享的情境氛围是促进学科服务知识整合的关键所在。在学科服务现场,学科馆员或用户均可面对面、学科服务系统平台等方式,实现彼此互动沟通、切磋、临摹、观察与学习,有效地开展默会知识整合与转移。
4结语
情境因素是图书馆学科服务创新活动不可缺少的条件,对学科服务创新绩效产生深远的影响,所以图书馆学科服务创新具有知识明晰性、默会性和情境依赖性的特征。面对大数据时代呈现的海量的数据,以及社会飞速发展带来的新知识,要求图书馆必须审时度势,紧跟时代脉搏,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正确地认识情境在学科服务创新中的角色定位,大力提升图书馆学科服务创新绩效的效果。毋庸置疑,本文把情境理论移植到图书馆学科服务创新绩效研究之中,仅是冰山一角,只为下一步情境与图书馆学、情报学跨领域跨学科的交叉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符国群.消费者行为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370.
[2]蓝海林,宋铁波,曾萍.情境理论化:基于中国企业战略管理实践的探讨[J].管理学报,2012,(1):12-16.
[3]Child J.Context,Comparison,and Methodlogy in Chinese Management Research[J].Managment and Organization Review,2009,5(1):57-73.
[4]姜永常,金岩.集成情境知识构建的体系设计与系统实现[J].图书情报工作,2013,(6):121-126.
[5]施星国,张丹,包振强,等.基于知识情境的知识重用与创新机制研究[J].管理工程学报,2009,(2):7-10,6.
[6](英)迈克尔・波兰尼.个人知识―――迈向后批判哲学[M].许泽民,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8:123.
[7]潘旭伟,祝锡永,李娜.在情境中实现知识管理[J].图书情报工作,2011,(4):95-98.
[8]李华敏,崔瑜琴.基于情境理论的消费者行为影响因素研究[J].商业研究,2010,(3):163-166.
[9]王芳,郭丽杰.基于情境模型的手机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1,(4):93-96.
[10]吴萌,李静.基于用户情境模型的高校图书馆嵌入式集成服务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3,(1):63-66.
关键词一:生活
新课程倡导数学教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可实际上,学生在生活中是不易发现数学问题的,那么教师就一定要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到数学问题,并且会分析和挖掘生活中蕴涵的数学信息,把书本上的知识与学生熟视无睹的生活有机结合起来。
可以这样说,小学生学习数学是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的一种认识过程。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样也应用于生活。要加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应用意识,要会用学到的数学知识发现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才是学习数学的价值体现。
例如百分数练习中,先读一读,说说下面百分数的意义,你还联想到了什么?
吸烟引发的肺癌是不吸烟者的500%。这样一个数据,学生马上联想到叫家里人不要吸烟,吸烟危害太大了!
通过数学的再次回归生活,要帮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我有关,与实际生活有关,数学是有用的,我要用数学,我要学数学。
关键词二:兴趣
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记得有一次我上一节公开课,课题是《条形统计图》,书上的例题统计的是住家分布图。上完课下来才知道学生没什么兴趣,回去以后我就好好地进行了反思,问自己:问题到底出在哪儿?
关键词三:直观
数学学科的特点之一就是抽象性,而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形象思维为主,要解决这一对矛盾,就必须加强直观。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直观,包括实物直观、抽象直观、语言直观和现代化手段。
实物直观就是通过直接接触具体实物来感知,包括教师的实物演示和学生的实践操作。教师的实物演示是教师演示给学生看,教师是操作者,是主动的,而学生是观察者,相对是被动的;而学生实践操作,人人动手,认真思考,思维随之展开,容易把学生推到主体的地位。记得有一位教育专家说过这样很经典的三句话:对小学生来说,听过了可能就忘记了;看过了,可能就记住了;只有做过了,才会真正理解。这三句话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动手操作的重要性。《数学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中就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教师要善于用实践的眼光来处理教材,把书上静止的教学内容设计为物质化活动,让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体验学习乐趣、理解数学知识。
在小学教材中,许多内容都可以通过学生的实践操作活动来完成。例如:验证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让学生通过撕下不同的三角形纸片的三个角拼成一个平角;推导圆锥的体积公式,准备等底等高的空心圆柱和空心圆锥,让学生通过倒沙实验,理解圆锥的体积等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1/3,从而得出公式。通过实验操作,学生往往理解得透、记得牢。
语言直观是指教师对事物作生动形象的描述和举例。很多几何概念都是用一些生动、具体的语言进行描述的,如射线、线段、直线、角、平行线等。再比如1吨重量观念的建立,不可能像体验千克重量那样去掂一掂、称一称,这时必须借助语言直观,描述每袋500克的盐,2000袋合在一起是1吨,学生通过想象,调动已有的生活经验,理解了1吨的重量。
现代化教学手段,是指幻灯、投影、录像、电影、计算机辅助教学等,声色俱全,动静搭配,能大能小,灵活方便,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显示了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关键词四:创新
[2]初景利.我国图书馆学科服务的难点与突破[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2,21(4):1-4.
[3]初景利,孔青青,栾冠楠.嵌入式学科服务研究进展[J].图书情报工作,2013,57(22):11-17.
[4]王艳秀.参考咨询服务与学科服务比较研究[J].图书馆建设,2012,(9):61-66.
[5]宋海沂.学科馆员制度研究热的冷思考[J].图书馆学刊,2011,(9):6-8.
[6]万文娟.“985工程”大学图书馆学科服务实践与不足分析[J].图书馆学研究,2012,(3):82-87.
[7]初景利.学科馆员对嵌入式学科服务的认知与解析[J].图书情报研究,2012,5(3):1-8.
[8]刘素清,艾春艳,肖珑.学科服务的多维拓展与深化――北京大学图书馆学科服务聚焦与思考[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2,(5):18-22.
[9]初景利,张冬荣.第二代学科馆员与学科化服务[J].图书情报工作,2008,52(2):6-10.
[10]吕俊生.从“学科馆员”到“学科化服务”――我国图书馆服务的两次跨越[J].图书馆论坛,2011,31(5):132-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