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05 09:26:25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分析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语文是人们心灵的诠释,是人们寄托情感的重要工具。学生可以通过对语文知识的学习、阅读课外书籍拓展视野,还可以陶冶情操,诠释内心的情感。然而,小学语文是学生接触语文知识的启蒙阶段,在此阶段实施趣味性教学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的有效教学方法。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从哪些方面实施趣味性教学呢?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实施趣味性教学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好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好奇心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学生营造自由、愉悦、快乐的课堂氛围,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体现其价值取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学生享受学习语文的乐趣,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下促进趣味性教学的实施。
二、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促进趣味性教学的实施
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大部分都是以“满堂式”“灌输式”为主,教学方式单一,教学内容枯燥乏味,从而使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产生厌倦感,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想顺利地实施趣味性教学,教师不仅要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主,还应该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和专业知识能力,从而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并利用自己独特的知识能力,为学生创设多样化、合理化、新颖、创新的教学方式,进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进而促进趣味性教学的开展。
三、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有利于趣味性教学的开展
多媒体教学设备主要是利用图画、图表、录音、视频等将理论的、抽象的语文理论知识形象地、生动地展现在小学生的面前,充分利用小学生活泼好动、记忆力强、模仿能力强等特点,直接触动小学生的视觉、听觉神经,从而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教学课堂氛围,以利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趣味性教学的实施。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水平在飞速的发展,国民教育水平也进行了改革。新课改的提出让我们在教学方法上要作出相应的调整,来提高学生们的课堂积极性。小学语文教育是小学教育中三大主科之一,语文教育中分为许多个环节,有识字拼音、有造句、有阅读、有作文等等好多种题型。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识字拼音是他们的重点,要想与人沟通,了解别人留给我们的信息,想要更好的进行学习就一定要学会识字。识字是我们生活和学习的基础。在新课改之后,针对s版的教材,我们作为教师也要创新自己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们能够更主动的去学习,能够自主的去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认识到识字教学的重要意义,把识字教学作为重点教学内容
针对语文S版的教学来说,对于低年级的学生们最重要的就是学会识字。学会了识字是为了能够今后更好的学习和生活。因此,识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础,为以后学习阅读,学习写作垫下良好的基础。识字教学并不像语文的阅读教学,有故事情节,能够吸引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但是识字教学却是阅读的基础,只有认识更多的字,才能够更好的进行阅读。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在汉字当中,一个字会有好几种意思,好几种理解,这也就打打的增加了识字教学的难度。通过这样认识到了识字教学的重要性,学生们也会更加积极地配合教师进行识字教学。
二、创设识字教学场景,激发学生们学习识字的兴趣
要想在识字教学的课堂中提高学生们对识字学习的兴趣,教师可以通过采用情境教学的方式来激发学生们的兴趣。俗话说“兴趣是学生们的最好的教师。”有了浓厚的兴趣,便会去主动的学习新的知识。在S版的教材中,具有识字一和识字二的版块,并有许多关于识字的小故事,小口诀,学生们可以利用这些口诀更加快速的记住生字。比如,买和卖,比较容易混淆,教师可以编一些口诀,根据两个字的笔画,少了就要买(三声),多了就要卖(四声),通过这些口诀,学生们也会更加快速的记住那些容易混淆的字了。通过设置教学场景,将难懂的字编成口诀或是故事的形式,来激发学生们的对“字”的求知。并可以让学生们开发自己的想象力来自己为自己记不住的字来编成一些口诀,这样,还可以锻炼学生们的想象力,提高学生们的自主实习能力。
三、探索科学有效的识字方法,让识字更符合学生们的认知规律
想要让学生们能够高效快捷的认识更多的字运用到学习和生活中去,就要利用科学有效的识字方法,找到适合学生们的识字方法,来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效率。并让学生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在识字教学中年,教师们可以利用学生喜欢的方法――游戏,来学习更多的字和词。以游戏的方式来吸引学生的目光,营造了课堂的学习气氛。在课上,教师可以进行猜字谜的游戏,比如,可以先出一些简单的,“一人”猜一个字,就是“大”;“一人在内”就是“肉”,通过这样的游戏形式可以让学生们记住更多的字,并对字的写法的印象更加深刻。也有专家表示,低年级的学生很喜欢以猜字谜的形式来学习新的知识,课堂方式要以多种变换为主,引出学生们的好奇心,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找到了适合学生们学习的方法,增加了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也减轻了教师的压力。
四、充分发挥多媒体尤其是网络的优势
当今时代我们的网络技术发展的非常迅速,科学技术应用到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为了让我们能够更加高效的去生活,那也是为了能够更加方便的去学习。在语文的识字教学的方面,教师也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来将“字”做成动画效果,去吸引学生们的目光,激发学生们的兴趣。比如,在语文的教学中《我在街上识汉字》一课中,教师可以将街上的画面搬到课堂上来,就是可以用多媒体中制作出街道上的情境,以动画的形式展现给同学们,不仅仅能够提高学生们的兴趣,吸引学生们的好奇心,而且利用这种新形式的教学会让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有更加深刻的了解和认知,只有达到有效利用的境界,网络才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源头活水。
五、有感而发,注重挖掘学生们的生活感受
在与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们的生活感受,多与学生们进行沟通,交流,与学生们成为好朋友的关系,这样,学生们才能够喜欢你,喜欢上你这门学科。语文的识字教学中,同样是这样的。在课堂上,是学生与教师的关系,在课下,可以与学生成为朋友,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们的想法,这样,也可以再听了学生们的观点后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做出适当的调整。现代的网络信息发达,教师也可以多与学生的家长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学生在家中的学习情况,教师也可以再适当的时后教会家长教育孩子的方法,让学生在家中也能够更好的学习。
综上所诉,也结合了多年的教学经验, 要想提高识字教学的课堂效率首先要激发学生们对识字的好奇心,也就是通过创新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们的兴趣,只有对一件事物有兴趣,才能够提高办事效率,学生们也就会喜欢上识字。利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就是尽量的满足学生的需要,低年级的学生喜欢游戏,我们就以游戏的形式来激发他们的潜能,让学生们在游戏中学到文字,学到知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加深了识字教学的难度,也正是因为我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才能够让我们感悟到我们历史的悠久,和文字带来的魅力。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部分,每册语文教材上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都是学生学国语言的典范,是识字的有效途径,是学习作文的范例,是了解民族文化传统、拓展知识视野、培养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锻炼思维能力的载体。
一、渗透学法指导
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形成阅读能力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由于小学生的阅读经历有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直接将抽象的学习方法硬性塞给学生,要他们去背;更不能以让学生学会读书为借口而放任自流,让其“暗中摸索”。我认为教师应根据教材特点,抓住训练时机,巧设思维情境,渗透学法指导,让学生主动而又生动活泼地学习,积极发挥其主体作用,使“教材”变成学生的“学材”,在师生共同实践探索中使学生领悟学习方法。
例如,学习《乡下人家》一课,在理解“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一句时,渗透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方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春天下雨后竹笋长得很快很快,这句话形象地呈现了“雨后春笋”的美妙画面,尤其是一个“探”字,拟人化的手法让人感到嫩笋迅速的长势,如同一个个淘气顽皮的娃娃和人捉迷藏一样从土里探出头来,充分展示了春季勃勃的生机。从教师引导学生展开思维理解这句话时,要多让学生读并谈谈自己的体会,从而使自己感受到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对生活的热爱之情。所以,指导学生读书要翻前看后,读后想前,上下联系,整体感知,使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同时,逐步掌握一种重要的阅读方法。
二、重视文章诵读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说的就是诵读的重要性。诵读是传统的教学手段之一,也是现代教育形势下最重要的阅读教学方法。诵读要做到熟与悟。所谓熟就是说学生要读得流利,要做到诵读于口,娴熟于心。要达到熟读成诵 所谓悟,就是要在读中进行体会与感悟,要悟出点自己的东西,只有在读中悟,才能进行知识的内化,形成独特的体验,才能熟记于心、活用于手。在教学中我们要为学生诵读提供充分的时间,在小学低年级阶段一些学生读的能力较差,一般很难读好,此时要加强教师的范读,或让一些水平较高的学生进行朗读,让学生的读有一个参考,从而使学生大量地进行诵读,在读中感悟文章的韵味,体会作者的情感。如在学习朱自清的《匆匆》一文时,我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不断的读中体会到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惋惜,并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
三、引导自主阅读
新课程改革提倡个性化阅读,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该引导学生钻研文本,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教学中我们要为学生的自主阅读提供更多的时间,创造更多的机会。我们可以布置阅读任务,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自主阅读,在读中对问题形成独特的见解,并鼓励学生大胆地将个人见解完整地表达出来。学生不是整齐划一的零件,而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他们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思维方式不同,自然对问题的见解不尽相同,我们要允许学生的标新立异,鼓励学生的勇于挑战与大胆质疑,针对学生的分歧要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与交流,而不要以所谓的标准答案来限制学生的思维,扼杀学生的个性。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积极地发表着个人见解,在激烈的讨论中往往闪现着学生智慧与创新的火花。这样在读与议中加强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的鉴赏能力,并有利地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实践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加强课外阅读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阅读习惯的重要阶段。在学生阅读的黄金时期,应当引导他们打破封闭的教室,跃入书的海洋,在读书中求知,在读书中求乐,由阅读一本书到阅读多本书,在书中与大师交流,与普通人交往。从而更好地理解生活、认识社会,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无限的能量积累。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课外阅读非常重视,在教学建议别强调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并且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的材料。根据这些建议,学校依据各学年学生的不同特点。制定了阅读计划,要求一、二年级以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中外著名故事等故事类书籍为主进行阅读,三、四年级以寓言、科技类书籍为主进行阅读,五、六年级以中外古典名著、中外名人故事书籍为主进行阅读。计划确定之后,各实验班教师参考课程标准附录的优秀古诗文推荐篇日,选定具体的书目,利用课内外时间组织学生阅读。到学年未,各实验班都完成阅读计划,这样不仅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量,而且通过阅读活动的开展有效地巩固了识字成果,丰富r学生的语言,扩大了知识面。正如窦桂梅老师所说:“在小学生还不具备充分理解古诗文的能力的时候,就指导他们大量阅读和背诵,乍一看简直是鲁莽,实际上却是利用孩子们关于机械记忆的优势传承中华文明的绝佳措施。幼小的心灵纯净无比,以民族文化经典为他们奠基,可以终生激发他们对优秀文化的向往,陶冶他们的情操,拉长其智慧。”
五、注重读写结合
由读到写是学生阅读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和升华。这里说的写,并不是说写写生字、写写课文,而是从大语文教学观来考虑。从低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写句子,到中年级的写片段,再到高年级的把人物、动物、活动、事件等写具体,这并不是一日之功,需要语文教师耐心地、持之以恒地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培养他们养成勤于动手,勤于练笔的习惯,逐渐培养他们写作的兴趣。因此,兴趣的激发是课堂教学的关键。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以教材为突破口,找准聚集点,捕捉契机,依据学生特点,灵活变换角度,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并把学生引入情景,从而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萌发求知欲,吸引学生主动地去探索延伸。
结语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阅读教学方法不止以上几种,学无止境,我们的阅读教学也永无止境。在教学中我们要以新课程改革标准为指导思想,以小学生为根本出发点,在实际的教学中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形成爱读会读的良好习惯,让阅读成为学生的一种精神享受。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小学写作的教学能够达到使小学生自由表达,将自己的独特感受描述出来的目标。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小学生写作兴趣、写作信心、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的表达能力、认识能力得以提高。因此,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了一些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方法如下。
一、从低年级起开展写作教学
写作教学是教导学生使用文字语言进行客观事实的反映与描述,表达其思想感情,逐渐具备写作能力的过程,能够表现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与认知水平。写作教学应从低年级起就开展,鼓励小学生将说话和识字结合起来,学会用字与词表达,将自己看到、听到、感受到的内容表达出来。一点一点地训练,慢慢的小学生就能形成字、词、句、段的概念,能够用简单的话描述场面、情景与自我感受。鼓励学生将自己想说的话用笔写下来,不认识的字可以问家长、教师,也可以用图画表示,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从小养成写作的习惯。如,在进行一年级《柳树醒了》《春雨的色彩》等课文的教学时,教师可让学生学习课文中描绘春天的词句,春雨、柳树各有什么特点,春天是什么样子的。然后向学生提问学生眼中的春天是什么样的,除了柳树、春雨还有什么特别的景色,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并尝试用简单的词句将自己的话写出来。
二、在日常生活中学会积累
写作素材的积累需要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生活是写作最主要的来源,写作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教师应指导学生学会在生活中抓住有价值的材料,把自己的所感、所想累积起来。在平常的生活中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用心体验,这样一来写作就有用不完的素材和内容。写作能力的提高与平时的积累相关密切,学生若能积累大量的优美词句,下笔时也会文思泉涌,将自己所想表达得生动详实。教师应鼓励学生在学习课文时,将优美的词句摘抄下来,在写作的时候灵活地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
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养成写日记的习惯,一方面能够积累材料,另一方面能够练习写作。日记的内容较广,可以将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事情写下,也可以将自己对一些事、一些人的看法和感受写下,是属于个人的表达空间,可以无拘无束地将自己的喜怒哀乐表达出来。写日记能够给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为写作打下基础,精彩的作文就是在点滴的积累中形成的。
三、利用课外活动培养写作能力
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通过课外读物的阅读,加强学生信息收集、信息处理的能力,并且通过课外阅读能够帮助学生积累大量的词汇。教师应利用自习时间组织学生到图书馆进行书籍的借阅,引导其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学会把自己阅读后的感受和想法记录下来。多读、多背、多动笔,才能积累材料,提高写作能力。
教师可在班上开展小型的写作比赛,由班上几名任教的教师组成裁判组,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挑选出其中的优秀作品。不单要嘉奖各方面表现突出的作品,对于某一方面表现突出的作品也应给予适当的鼓励。抓住每一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给予其鼓励,让学生继续坚持做得好的地方,纠正存在不足的地方。同时针对学生写作上存在的问题给予指导,帮助其提高写作水平。
四、让学生参与作文批改,提高写作能力
对于学生的作文,教师若细细批改,工作量较大,但若只是简单批改,又不能使作业布置达到预期的效果。而让学生参与到作文的批改中,让作文批改成为一种心灵上的沟通和阅读上的交流,通过作文的批改为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提供平台。
教学中,我们应加强单元整组教学的意识,在精读课文教学时渗透阅读方法,在略读课文教学时迁移阅读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略读课文是学生运用所学阅读知识,进行独立阅读、理解的良好范例,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自己阅读获取信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略读课是学生独立阅读的实践机会,个体自读与合作交流是略读课文学习的重要方式,课堂的绝大部分时间应该用于自读与交流,当然,也要很好地体现教师的引导作用。略读课文的教学也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只要教学得法,它所发挥的作用也并不比精读课文教学的作用小,略读课文的教学不容轻视。
二、略读课教学,读是基础,读中悟情
小学语文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是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积累语言,陶冶情操的作用,在略读课文的教学中,更应该放手让学生去朗读。
第一,让学生初读课文,扫清生字障碍,理解文章的大意。这是学习略读课文的基础,学生只有自己熟读了课文,才会被课文中的内容所吸引,这样更能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我们放手让学生去读,让学生把自己初读的收获写出来,哪怕只是一点点,也能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第二,同桌互读课文在略读课文教学中也可常用。同学之间可以利用互读的机会纠正读音,更有利于同学之间互相学习朗读的技巧,改善朗读中存在的不足,学生通过再一次的朗读课文,对课文的内容有了更深的认识。
第三,学生读后谈收获,这是初读的最终目的。读完课文,学生可以小组交流,也可以是集体交流。在这过程中,鼓励学生充分展示。学生在汇报时,教师可以从中获得很多信息,对于学生模糊的问题,教师可以在接下来的教学中给予补充。
三、略读与精读互相融合,综合运用
略读要求粗知文章大意,但不能把读书停留在初读阶段,以为粗知就是浅知,粗知就是少知。略读课文教学目标更为集中,不是没有重点,而是重点会更少更突出,更多要求学生自主解决。其实,粗知是相对精读课文而言的,略读课文少了识字、学词、学句等细节,教学目标更为集中,教学重点更为突出,但在阅读的方法上,也不排斥精读。文章的重点、精彩之处还是要引导学生细细品读,使略读与精读互相融合,综合运用,通过有层次的阅读,在内容理解、情感感染与语言感悟上也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
四、加强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陶行知先生曾提出五个解放:“解放孩子的头脑,使孩子敢想;解放孩子的双手,使孩子能干;解放孩子的嘴巴,使孩子多说;解放孩子的空间,使孩子能到大自然中去学习;解放孩子的时间,使孩子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阅读教学是文本、生活与人的心灵之间的一道桥梁。教学略读课文是尽可能地让学生参与到文本中来。让学生体验文本带给他们的快乐。
上课开始,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唱唱歌,背背诗,这样,不仅让学生从课间的活动中进入学习状态,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为新课的学习作好铺垫。如果是借班上课,可以和学生课前谈话,如问学生“你贵姓”“老师想和你做朋友”“你吃过饭了吗?”等一些轻松活泼的话题,这样便能在极短时间内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为新授课作情感铺垫。
二、动手操作调动课堂气氛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儿童多动手操作会促进智力的发展。从脑的结构看,人的大脑皮层的各种感觉和运动部位中,管手的部位所占面积很大,所以手的运动能使大脑的很大区域得到训练。动手操作的过程,调动了学生的感官参与,手脑结合。学生的思维离不开动作,动手操作是智力的源泉,发展的起点,激发了学生对操作活动的兴趣。动手操作建立学生的表象思维,是学生的直观学习,把书本内容生动化,让语文学习更加形象,课堂学习气氛不再是讲和听的形式。比如,学生在课外进行剪报活动,把用到的知识、语句剪下来,增加了记忆,将学习变成了一种布满情趣的活动课。
三、以微笑的方式授课,塑造教师亲切可感的外在形象
在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中,充满微笑地去授课,这是一种简单易行,而又行之有效的方法。当然,这种微笑是发自内心的,是对学生的一种关爱,是一种与学生心理上的交流,而非一种矫揉造作、虚假的表情。学生在洋溢着微笑的课堂中,会感到教师的可亲可敬。现在有些教师在授课时,总是板着面孔,处处想着在学生中树立威严感,这就在无形中就扼杀学生对你的亲切感。那样的话,试问,学生还愿意和你交流问题吗?其实,教师的威严不是建立在严厉的表情基础上的,而是来自于你的学问和修养。微笑着面对学生,其实是一种自信,一种认为自己的魅力可以征服学生的自信。而板起面孔去说教,往往是因为觉得自己没有能力征服学生,而运用一种外来的压力去迫使学生去做,我想,这有时似乎会起到一定的效果,但往往不能持久。因此,语文教师要想使学生在一种欢悦、畅快的课堂气氛中去追求知识,那就要首先自己充满这种情绪,用自己欢悦的情绪去感染学生。
四、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情趣和学习的兴趣
多媒体教学已成为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和要素。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使教学形式和教学方式变得灵活多样,彻底改变了过去单凋死板的课堂教学方式;让多媒体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环节有机结合,生动有趣的教学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例如,教学《黄山》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真实地感受黄山的美景。教师可以寻找一些黄山的图片,再配上适合的背影音乐,制作成幻灯片,从而让学生真实、生动地感受黄山的美。通过多媒体技术不仅可以感染学生,更重要的是可以使课堂教学活动生动有趣,调动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爱好,让学生喜欢语文学习,爱上语文,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学生情趣和学习兴趣。
五、创设悬念引发课堂气氛
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教师不愿活跃课堂气氛,也不知怎样活跃课堂气氛,惟恐一发而不可收,形成了灌输式的教育,学生在听话的听教师讲课,整节课下来,教师讲得多,学生说得少。课堂上教师在唱独角戏,下面的学生静如一潭死水,被动地接受知识,缺少师生互动,课堂气氛沉闷,导致了教与学被割裂开,处于对立面,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因此,教师必须改变这种传统的教育观念,建立活跃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有趣的,带有挑战意味的,悬念式的情境,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让课堂气氛活泼起来。学生在悬念下产生认知矛盾,对疑问有了探究的欲望,自觉地去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让学生大胆发言,组织讨论学习,课堂气氛活跃,激发了学生的思维,碰撞出灵感的火花。
前言
在漫长的人类文明史中,文字是其中最璀璨的一颗明珠,对人类社会进步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到现在,文字依然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譬如我们坐公交需要看站牌、逛超市需要看商品标签、居住也需要和文字打交道。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也是一种文字交换行为,通过文字不同语言的人们也可以进行交流。语文的学习其实就是一个不断学习文字的过程,学生接受的新知识只是文字的不同组合排列。汉字不同于其他体系的文字,它以结构复杂、书写复杂、数量庞大而著称于世,如何掌握庞大的汉字系统并熟练的使用汉字是人们一直研究的课题。对于小学语文来说,这项工作尤其重要。小学阶段的学生处在认识汉字的懵懂时期,就像一张白纸,由教师指导着涂满艳丽的色彩。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下小学语文识字的教学策略。
一、标注音节识字
标注音节识字是小学生在学习语文时最常使用的方法,同时也是教科书编写和教师教学最常见的方法。所谓的标注音节识字就是在学生学习了汉语拼音的前提下,给学生学习的汉字注上拼音,这样即使小学生不认识这个字也能够根据拼拼音读出这个字,长此以往就记住了改字,完成识记。一般来说在一年级的小学语文课本中,每个字都是和拼音结合在一起的,基本上是一排拼音一排汉字,学生在看课本的时候就结合着拼音记忆。这种识字方法的优势就在于学生学生可以借助汉语拼音锻炼自己的听说读写能力,促进其语言能力的发展和思维的训练。使用这种识字方法的步骤如下:小学生在入学初期就要接受高强度的拼音学习,熟练掌握汉语拼音的组合方式;之后就需要阅读大量的带有汉语拼音的文章,重复训练自己使用汉语拼音的能力,和简单的汉字到复杂的汉字的读写,并在训练能力的过程中掌握汉字的读法和写法。当然这种识字方法也存在着弊端,由于学生在接触字之前先学习的是拼音,这就会造成学生对字音的印象深于对字形的印象,对学生的汉字学习产生不良的影响。
二、将识字融入到词语中
将字的记忆融入到词语中学习的方法是着眼于阅读和识字的关系。对于汉字来说,每一个汉字都不仅仅含有一个特定的意义,而是含有多个意思。搭配不同的字就有可能产生不同的读音和含义,将识字的过程和词语的阅读过程结合起来,不但便于学生对生字的认识,而且有助于学生理解字词的含义。举例来说“河北省”和“省悟”中都含有“省”这个字,在这两个词组中,“省”的读音和含义都有很大区别,前者指一种行政单位,后者则含有反省的意味。学生如果只是按照拼音读这个字的话,不同的读音可能会让学生产生这不是同一个字的感觉,在书写“河北省”时能够写出来,但是在书写“省悟”时则反应不到改字的写法。将学生的识字过程融入到学生的词语记忆诵读中,让学生在认识了生字的过程中还可以提升自己的语言能力。
三、按照字族识字
按照字族进行识字,是结合汉字的构字规律而采取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具体来说,就是将生字按照一定的部位分成若干族,按照族来进行编排和学习。例如“青”可以作为一个“族”,睛、请、蜻、青、情、清、箐等等都属于这个字族之内。关于字族识字方法诞生于我国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是由四川省井研县教育局所新创的方法。在让学生学习这些字族的时候还伴有一些朗朗上口的童谣儿歌,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草菁菁,水清清,请你来,做事情。太阳出来是晴天,看东西,用眼睛。”再比如“牙”还可以作为一个“族”,如呀、雅、芽、伢、鸦、讶等都属于该字族之内。与该字族相搭配的儿歌是《换牙》“妹妹掉了大门牙,以为说谨掉了牙。爸爸说,是换牙,就像乌鸦换羽毛,春天树木长新芽。妹妹不用担心呀,张口没牙别惊讶,口出粗话才不雅。”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儿歌是他们喜欢哼唱和聆听的音乐,通过对儿歌的记忆也可以让他们尽快的认识汉字。
四、集中记忆识字
集中记忆识字是小学生学习汉字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所谓的集中识字并不是说让学生长时间、大量的记忆汉字,而是暂时性的让学生的识字过程和课本脱离开。在教学中,教师向学生讲述方法,之后让学生自己按照任意规律对课本后需要掌握的生字进行分类,集中消灭一部分生字,然后回归课本进行巩固,之后再按照某一规律记忆一部分生字,之后再回归课本消化吸收。集中记忆识字方法具有很高的效率,目标制定单一,有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和思维的发散。但是这种识字方法也会造成不良的影响,一方面使识字和阅读长时间分开,不利于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集中识字也会使得教师的教学方式单一,不利于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陈峭燕.儿歌促进小学语文有效识字教学探究[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10)
[2]高红娟.小学中段识字教学的现状及改进策略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4
[3]贺孝青.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6(02)
教师要改变以往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树立学生是教学主体的思想,学习“中国画”的“留白”艺术,课不能备得太满,要给生成留有空间,要对各种情况做出预测。在课堂中,教师首先是参与者,与学生平等交流,其次才是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在对话的过程中,师生不仅是平等的,而且应凸现学生主体的地位。课堂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场所,学生应畅所欲言,自主互动,让学生充分地说出他们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所疑、所惑。让学生享受到学习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
二、善于课堂提问,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掌握探究求索的思想和方法,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来思考和解决问题,鼓励学生敢于提问、善于提问的勇气,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提问时间,在每堂课前、课后。都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主提问,并实行学生无错原则,解放学生,大胆提问,课外也也尽可能给学生问“问题”的机会。孔子在《学记》中说:“善问者如攻坚术:先易者而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意思是说提问要由易到难,同样问题要先提容易解答的,通过对容易问题的解决,取得经验,树立信心,难题也回得到解决。
三、创建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
适宜的课堂气氛能使学生情绪高昂,智力活动呈最佳状态,提高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可以结合课文内容,以趣开头,精心设计导入语,引导学生去思考、去理解,使得学生对教学内容感兴趣,兴味盎然地投入到学习中。此外,教师应巧妙、适时地提问问题,使学生带着问题认真读课文,认真思考,踊跃发言,从而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及时表扬学生,以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注重课堂教学情景预设
一、情境教学的基本方法
1、带入情境
教学是为了让学生吸收更多的知识,在传统灌输式教学过程中,学生总是被动的接受知识,久而久之,学生会对学习产生厌烦的心理。但是情境教学更加注重学习的主动性。在上新课之前,老师将学生带入不同的情境,这些不同的情境会促使学生主动去探究,主动地参与学习。
2、优化情境
在情境教学中,教师先将学生带入情境,接着优化情境,让同学们被丰富形象的感染,真切体验文章中所包含的感情,将形象思维转化为抽象思维。现在的小学语文课本选材范围涉猎广泛,课文的文体也是学生们非常喜欢的形式,加上优化的情境,这些都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
3、凭借情境
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下,学生们在课堂上被灌输知识,课后死记硬背和“题海式”作业,这使得学生们过度使用左脑学习,长期不使用右脑,从而弱化了右脑的功能。人的右脑具有直观性的整体把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独创性等,右脑的功能弱化将阻碍学生更好的发展。然而由于情境教学具有的形真、情切、意远、理蕴的特点,使学生在认知的同时进行师生情感交流。这种情况下,右脑必然被激活,左脑暂时休息从而达到平衡,协同大脑两半球的相互作用。
4、拓宽情境
小学语文教材向同学们展示了多姿多彩的大自然,然而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却将同学们与千姿百态的大自然隔开。新课程改革后的语文教学,通过拓宽情境,使同学们与大自然亲密接触,引导他们逐步认识社会生活。与此同时在此学习过程中,还可以启发学生,对他们进行审美教育。
二、情境创设的基本方法
情境创设是教师方便教学而设计的产物,是通过提供刺激信息引起心理反应或活动的过程。情境教学的基础是情境创设,教师在进行情境创设是时需要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性格特点出发,依照教材创设情境,全身心的投入自身的感情和想象,进而感染学生,努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面将介绍六种基本的情境创设方法:
1、生活展现情境
现实生活是最好的教材,在新教学方式下,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将文章与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学生利用生活体验可以更容易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
2、实物演示情境
当教师在给学生第一次讲“兄弟同心,其利断金”这个成语时,学生也只是懵懵懂懂而已,如果用一根筷子和一把筷子来进行实物演示,学生更容易理解这个成语。有些实物演示也可由学生自己展示,这样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也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3、图画再现情境
小学生认识的事物较少,对于教师所说的事物比较陌生,难以理解相应的知识。而图画能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课文内容形象化,能使学生更容易理解课本内容。教师可以利用简易粉笔画课文插图、剪贴画、电教画面等使课文情境再现。
4、表演体会情境
在教学过程中,同学们进行角色扮演,为了表演更加真实就要求学生去揣摩文章中该角色的心理,教师在一旁进行指导。通过角色扮演,同学们了解了主人公的心理活动,更加容易理解文章主旨。
5、语言描述情境
不管是传统式教学还是新课程改革后的教学都离不开语言教学,所以教学最基本的方法就是语言教学。中国汉语博大精深,古人运用汉语创作出很多脍炙人口的古诗词,每一首都有其特定的意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运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文章中的画面,使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更加容易理解文章。
一、教学方法是关键
(一)教师的教态促成良好课堂气氛
教态是教师讲课时的情绪的外在表现。比如,教学心情、表情、体态动作、神态等,是教师开展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的辅助手段。学生在课堂上会通过教师有声语言的讲解而“察其容”,而且还会通过教师的教态而“观其色”。教师的教态在无形中形成了一种教学气氛,学生在无形中感受到一种课堂气氛。因此,教师的教学态度直接影响课堂气氛。
教师的教态有先入为主的作用。当教师走进教室的那一刻,教师教态会直接影响到学生上课的情绪,这种先入为主的方式常常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教师要用亲和、自然的教态去面对学生,及时调整好你的心态和精神面貌。具体来说,要做到:用微笑面对学生;给予学生鼓励;多给学生肯定的目光,鼓励的目光。
(二)用游戏活跃课堂气氛
小学生天性好玩、贪玩,对于游戏有很强烈的兴趣。陶行知说:“学生有了兴味,就会用全副精力去做事。所以,学与乐是不可分离的。”因此,教师将学与游戏结合,学生对喜欢的东西学得就快,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游戏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情感,快乐、有效地学习语文。
游戏改变了以往学生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教师不是用说教去教育学生,学生不再用死记硬背来学习。通过游戏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参与能力,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受到启发,获得亲身体验,寓教于乐,让教育的知识性和娱乐性完美结合。教师在课堂创设游戏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来选择,用生动活泼的形式,恰当的手法表现出来,让学生真正地体会到其中的乐趣。
(三)动手操作调动课堂气氛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儿童多动手操作会促进智力的发展。从脑的结构看,人的大脑皮层的各种感觉和运动部位中,管手的部位所占面积很大,所以手的运动能使大脑的很大区域得到训练。动手操作的过程,调动了学生的感官参与,手脑结合。学生的思维离不开动作,动手操作是智力的源泉,发展的起点,激发了学生对操作活动的兴趣。
(四)创设悬念引发课堂气氛
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教师不愿活跃课堂气氛,也不知怎样活跃课堂气氛,惟恐一发而不可收,形成了灌输式的教育,学生在听教师讲课,整节课下来,教师讲得多,学生说得少。课堂上教师在唱独角戏,下面的学生静如一潭死水,被动地接受知识,缺少师生互动,课堂气氛沉闷,导致了教与学被割裂开,处于对立面,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因此,教师必须改变这种传统的教育观念,建立活跃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有趣的,带有挑战意味的,悬念式的情境,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学生在悬念下产生认知矛盾,对疑问有了探究的欲望,自觉地去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让学生大胆发言,组织讨论学习,课堂气氛活跃,激发了学生的思维,碰撞出灵感的火花。
二、提高自身素养很重要
(一)构建新型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语文课堂气氛
在语文教学中,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否融洽,决定着语文教学课堂气氛是否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不是靠铁的纪律和挥动的教鞭“打”出来的,它依赖于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转变,依赖于教师角色的转变,依赖于民主平等师生关系的建立。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破除“师道尊严”,变强调学生尊重老师的单向要求为师生互敬的双向统筹,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变传统教学中的专制型或权威型为合作型或伙伴型关系。在语文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权利,努力创设民主气氛,实现民主对话、民主交流,呈现一种协商式、和风细雨式的良好师生关系氛围。
(二)注重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激发学生兴趣,营造积极主动活跃的语文课堂气氛
关键词 小学语文;阅读;自主讨论
现代课堂教学强调学生的主动探索以获取知识,但在某些学校,却依旧处在一个陈旧的语文学习模式中,在这种模式中,学生就像一个盛放教师所教授的知识的容器,其自主能力不能得到很好的发挥。而讨论时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激发他们讨论的积极性,在主动探索和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实现自我完善与发展。
1.师生关系需要正确处理
在阅读教学的自主讨论中,教师扮演者引导者和提供有效的话题的提供者的角色,而学生则充当着这一学习过程中的主体。首先,教师要选择一些合适的、有效的话题供学生自主讨论,其次,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尊重每一位学生的观点,但众多学生的观点难免会有一些冲突,此时,教师需要进行及时的提醒和合理的化解,并将它们往正确的教学中引导,以完成教学任务。因此,在合适的契机下,教师也可以加入到学生的讨论之中,与学生一起交流各自的观点,并对学生的思考方式做一些适当的引导,以培养他们的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2.阅读文本需要科学选择
阅读文本是一堂阅读教学自主讨论课的基础,是学生开展讨论的立足点。因此,在一堂阅读讨论课正式开始之前,教师需要对阅读文本做慎而又慎的选择,以保证阅读文本的质量,在选择阅读文本时,需要从文本内容是否适合当前年龄阶段小学生阅读、文本难度是否适合当前年级的小学生、文本信息是否可以引发讨论、文本信息是否能顾引发学生阅读兴趣、文本主题是否深刻、文本的文学素养如何等方面考虑。阅读教学的自主讨论课不是单纯的为了讨论而讨论,它更加注重学生在这种讨论活动中提高的学习能力。因此,阅读文本必须具备涵义深刻、文学素养较高、语文技巧明显等要求。但对于文本的选择范围,我们并不做太高要求,这些文本可以来自于报刊、书籍、网络等渠道。
3.讨论工具与技巧需要灵活使用
在进行自主讨论时巧妙的运用一些辅助工具有助于学生更好的完成阅读教学任务。辅助工具有阅读反应日志、快速笔记和自读提示单三种。阅读反映日志记录了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的感受、思路和想法以及产生的一些问题,通过这一方式,进行自主讨论的效率可以被有效提高。快速笔记是小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将一些阅读疑问以文字材料的方式进行记录,如此在讨论时,便能对学习中的疑问和重点内容作更加集中的关注。自读提示单由教师提供,是辅助学生进行阅读的指导材料,在自读提示单中,教师会对文本中的一些难点和重点进行标注,让学生在注意到这一问题的同时对文本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通过这三种辅助工具的运用,学生可以将阅读体验和感受进行实时的记录,可以更好的理解文本并融入发问讨论之中,由此,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得以提高。
通过对讨论技巧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令讨论的质量更上一层。而提问、倾听、和回应是讨论技巧的核心与基础所在。在开展阅读教学自主讨论的过程中,先导条件就是提问环节,提问对于整个讨论过程的质量具有重要的影响,一个质量高的提问势必会引起一个课堂气氛活跃而高质量的讨论课。问题一般由教师提出,因此,教师需要选择合理的问题以引发学生积极的思考,但是,在讨论过程中,学生也会提出一些问题,此时,教师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倾听对于自主讨论也很重要,一般来说,小学生可能会急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而忽略了别的小学生的想法,因此,教师不但要注重在讨论过程中倾听学生的发言,还要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如此,学生们才能在倾听中发现自己和他人的问题,才能对文本有一个更加立体的认识。最后是回应部分,试想一堂自主讨论课如果没有学生的积极回应,该是多么失败的一种“讨论”。因此,学生不仅要会倾听,还要有回应,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要求了学生在倾听时要保证高度的精神集中,而高度的精神集中下,学生的思考必然会更加深刻,回应环节也会更加活跃。
4.讨论规则需要精心制定
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因此在进行课堂讨论时,很容易在兴趣被引起之后,将有目的的讨论课变成随心所欲的发言,而在出现学生观点不统一的情况下则更是容易由于观点的争执不下而导致课堂的混乱,由此讨论必然会偏离预定轨道。因此在开展阅读教学自主讨论课程时,课堂需要有一定的规则和纪律,对于发言顺序、发言多时间、分配原则、礼仪规范和内容要求等都要有一定的规定,当然,教师在制定规则时,还是要根据阅读文本内容、教学目标以及班级学生状态做合理的安排,一次约束讨论成员的行为,保证讨论活动可以正常有序的完成。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教师也要做全程规则和纪律的关注者和约束者。一个合理的讨论规则势必能使一堂阅读讨论课开展的更加顺利,能使教学目标更有效的完成。
5.结语
自主讨论式阅读教学强调的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方式。但这一教学方式的开展依旧离不开教师的辛勤准备和课堂引导。因此,虽然不同于传统教育,但教师的作用依旧很重要。通过这种自主讨论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交流、合作等方面的能力和意识都可以得到较为有效的培养,自主讨论式教学是阅读教学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曾楣媚.浅谈小学语文自主创新阅读教学初探[J].中国文房四宝,2014,21(09):89-90
处于识字阶段的小学生都是在认知的懵懂时期,对于知识学习的理解程度和掌握程度都有限。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孩子的需求。教师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不仅可以改善课堂上乏味无聊的氛围还可以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培养良好的师生感情,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率。汉字是固定的笔画和发音,但是通过运用多媒体教学变得活灵活现,这是一个化静为动的过程,也是一个由难变易的过程。多媒体教学形式的出现,对于广大小学教师来讲不用再拘泥于教案的教学模式,可以自由发挥专长,在繁重的工作中寻求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对于学生来讲,晦涩的生字变得有乐趣,进而产生学习兴趣,加深了记忆力,激发了学生的无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改革创新型的识字教学
小学生自制能力相对较弱,容易受到外界因素影响,课堂上注意力也不能完全集中,所以小学老师识字教学的关键就是调动孩子的积极性,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识字学习变得轻松有趣,运用多媒体教学正好能够起到这一作用。
1.多媒体音乐教学法
处于识字学习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如果小学老师只是简单的把生字罗列在黑板上,刻板的想通过反复朗读来强化记忆,很难让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即便课堂上记住了也是暂时性记忆,很可能过几天就会出现遗忘现象。音乐教学法可以根据汉字特征采用儿童音乐的旋律将汉字改编成儿歌,再加上多媒体上图片和动画的搭配,两者互相搭配,不仅可以享受优美的音乐还可以加深识字学习的印象。
2.多媒体动画游戏教学法
爱玩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很多孩子对游戏上的人物名字以及游戏装备名称张口就来。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学习过程,更多的是兴趣充当了教师的角色。例如设置闯关游戏,认识五个汉字可以闯一关,闯关过后屏幕上会为闯关成功者播放烟花爆竹绽放的动态图片作为奖励,这样的闯关奖励,会激起孩子们的学习斗志,让孩子自主学习。
3.多媒体故事教学法
中国的文字有很多笔画相似之处,比如“水”和“冰”、“王”和“主”,这都是学生识字过程中容易混淆的。这时可以利用多媒体,采用小学生喜欢的卡通人物,根据容易混淆的汉字特点编排小故事。例如:“王”和“主”,可以选用喜洋洋和美羊羊为主人公编排小故事:喜洋洋喜欢自由自在,是自己内心世界里面的王者,但是它为了保护柔弱的美羊羊,必须要努力一点、坚强一点、由自己世界的王变成草原的小主人。通过这样的方法不仅可以达到识字的目的还能够开发学生的想象力。也可以像小朋友征集这样的趣味小故事,将以前学习的汉字进行故事编排,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为以后高年级作文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4.谜语识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