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创公司的财务分析范文

时间:2023-09-05 09:26:33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初创公司的财务分析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初创公司的财务分析

篇1

一、初创型高新技术企业财务风险概述

(一)初创型高新技术企业财务风险的特点相比传统企业,初创型高级技术企业具有如下特点:研发投入占企业总投入比例高,科研技术人员占企业的总人数比例高,与传统企业的产品不同,高新技术企业生产的产品技术含量高,具有科技前瞻性。因此,高新技术企业具有高风险、高投入、高回报的特点,统称为“三高”企业。而高收益的同时伴着高风险,初创型高新技术企业所面临的财务风险比一般企业高很多。具体表现为:1.企业的研发投入高企业初期的研发投入很高,产品处于开发阶段,需要把大量资金投入到产品创新和如何实现量产中来,据有关调查显示,初创型高新技术企业在产品的研究开发阶段的投入是传统企业的15~20倍,并且投入的金额与产品的科技含量和研发难度等呈正相关的关系。因此初创型高新技术企业需要花费很大的资金投入到前期产品的开发。2.企业的资产规模小企业一个新的产品从研究开发环节到最后推向市场环节存在着试产这个环节、这些环节使得初创型高新技术型企业和其他的传统制造型企业或者服务型企业相比,企业的资产规模小。第一,企业的原始投入少,特别在高新技术企业的初创时期,新产品的孵化是高新技术型企业发育发展的最基础的一环,在这一阶段资本一般不会选择介入,因为产品的市场不确定很大,这一阶段也不需要投入很多的资产,以此来规避重资产的风险。第二,企业的固定资产投入规模小,高新技术型企业能得到持续的发展主要的途径就是利用科技创新来推动企业获利,不像一般传统企业通过扩大规模来获得更多的利润。[1]3.企业的市场风险高初创型高新技术企业的前期发展存在很大的不确定,前期的投入以及人员的沉没成本都很大。同时,初创型高新技术企业生产的产品大都有迭代更新快、生命周期比较短的特点,这就使得研发出来的产品面临较大的风险;二是市场的不确定性高,有些高新技术产品在前期研究开发阶段到试产都很成功,但是一旦投放市场却遇到失败,最终导致创始人血本无归。因此,市场风险既可以让一个初创型高新技术企业获得很大的利益,也有可能把企业的所有努力都白费。4.企业的融资难度大目前的情况下,我国初创型高科技企业的自有资金缺乏,由于筹资受资产规模的影响,银行资金很难拿到,则企业不得不采取另外一种融资方式,那就是股权融资。同时,目前银行都加强了对贷款发放风险的管控,公司须有良好的经营业绩和资产规模才能够顺利贷到款。综合这些因素,初创型高新技术企业很难选择债务融资的方式筹到资金。而股权的融资方式比较单一,资金流通性差,很难满足企业科技创新和发展的需要。

(二)初创型高新技术企业加强财务风险管控的现实意义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初创型高新技术企业新设立的很多,该类型企业在投融资以及日常的经营中不确定风险是不断增加的,面对各种风险,特别是面临资金链现金流的风险,这对初创期的高新技术企业可持续发展带来重要的威胁。因此,初创型高新技术企业加强财务风险管理有助于在其运营过程中及时地发现风险,进而有效地防范风险发生并对风险做好准备,尤其是帮助初创型高新技术企业能够在其风险来临之前提出相应的策略,降低企业资金流断裂的财务风险所造成的损失。[2]

二、初创型高新技术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高层财务风险管理意识弱现阶段,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非常快,高层往往只能看到直接的利益,缺乏风险意识,认为只需加大研发投入、扩大生产,就可以不断找到新市场扩大业务。但是,初创型高级技术企业和成熟的传统企业相比较,初创型高新技术企业面临的不确定风险非常大,若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把研发、产品开发当作企业的全部的焦点,未重视规避企业财务风险,未将风险纳入公司的管理中,缺乏风险机制,这样便不会有效地防范财务风险。

(二)缺乏财务风险管理机构与人员与成熟性大企业相比,初创型高新科技企业起步比较晚,在管理上还存在需要不完善的地方。而在企业的初创研发阶段,管理人员往往会把重心放在新产品的研发以及科技成果的研究等方面,往往忽视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这类现象的发生间接会导致财务管理方面的人才越来越少,特别缺乏管理能力和素质都比较高的人才。企业很难顺利地开展财务管理工作,很多具体的财务工作仅仅停留在记账上,从而导致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很弱,影响企业继续扩大规模,并且很难提升科技型企业的市场核心竞争力。

(三)财务决策风险分析体系不健全在我国初创型高新技术企业中,对财务决策一般采取高层的经验以及主观来判断。在决策过程中,高层在财务管理方面的信息获取仅仅是会计报表以及简单的财务分析,但是这些信息无法展现出企业真实的财务情况,以此来做出的决策,通常会导致财务风险的出现。所以,企业在制定财务决策时,要求决策人员通过多种渠道获取不同的财务分析、财务预测、市场信息等等,选择出最佳的财务方案。

(四)财务风险应对水平弱初创型高新技术企业没有风险管理部门,对项目的亏损额没有明确的规定,更没有这个概念,大多是工作进展到哪里是哪里,走一步看一步,公司缺乏长远的风险管控和意识。一旦风险来临,由于没有做预判,没有准备,公司最后面临破产的风险。由于财务风险很难准确预判,因而处理财务风险常用的方式是事后救急及控制。如当企业资金面临财务风险时,企业没有建立风险专用资金,临时筹资已经来不及,在这时融资亦是困难,企业面临停业转不动风险。又譬如投资,如未进行充分的风险评估而导致投资失败,管理层过于乐观,公司决策失误导致投入资金过大,亏损巨大导致初创型高新技术企业已无力承担,无法应对,从而导致公司面临破产。[3]

三、初创型高新技术企业财务风险的防控策略

(一)构建完善的高新技术企业内部财务风险管控体系建立适宜的风险管控体系是初创型高新技术企业有效应对风险来临的重要手段。进行有效规避内部财务风险需要采用科学规范的方式。首先,初创型高新技术企业的内部须建立与时俱进的风险管控理念和意识,企业人员重视风险管控体系的建立,完善风险防范的管控体系,与此同时,需要提高财务人员的知识结构和专业水平,如果内部人员还满足不了需求,可以请外部咨询机构的专业人士来解决。其次,初创型高新技术企业可以建立风险管控部门,该部门的职能是严格管理企业的各项风险,为初创型高新技术的风险信息传递和反馈的完善实时跟进和改进,部门有专门的人搜集对风险管控相关的信息。最后,初创型高新技术企业需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在不阻碍企业发展的情况下,尽量完善和改进风险防控体现,采用合适并且科学的方法来预测、分析,并采取适宜的措施来防范潜在风险的到来,并且在遇到风险后,能够及时总结此次风险的应对经验,为下次风险的到来提供经验。

篇2

互联网是多方共存的生态系统,有着统分结合的双层结构:“统”即基础业务平台是免费的生态系统,“分”即多元增值业务的盈利模式。互联网平台公司普遍具有轻资产、无污染、资源消耗少的特征和较强的自主创新能力。

(一)投入毛利率分解模型(GMDM)的基本内涵

投入毛利率分解模型(GMDM)既从总体效果上考察互联网平台公司的营销效果,又深入分析营销的各种驱动因素的贡献价值。该模型的核心公式:投入毛利率=毛利率×单位活跃用户价值×用户活跃度×单位营销效果。其基本框架如图1所示。

(1)毛利率。在传统的财务分析指标体系中,销售费用是作为单独费用列支的,没有计入毛利率的成本中,但在互联网平台公司中,用户数量和收入由营销费用驱动,所以营销费用应该计入毛利,调整后的毛利率=(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销费用)/营业收入。

(2)网络效应乘数。网络效应是指信息产品存在互联需要,信息需求的满足程度与传递网络的规模的密切相关。如果网络中用户很少,那么他们不仅需要承担高昂的运营成本,而且只能与有限的人员交流信息和使用经验。随着信息使用者数量的增加,这种不利于规模经济的情况可以得到改善,所有信息使用者都可能从网络规模的扩大中获得更多价值。因而,网络效应乘数=单位活跃用户价值×用户活跃度×单位营销效果。

(3)单位活跃用户价值。活跃用户是相对于“流失用户”的一个概念,是指那些会时不时地光顾网站、并为网站带来一些价值的用户。单位活跃用户价值=营业收入/活跃用户数

(4)用户活跃度。对于一个网站而言,真正有意义的是活跃用户数而并非总用户数,因为只有这些用户在为网站创造价值。用户活跃度=活跃用户数/用户总数。

(5)单位营销效果。单位投入获得的用户,包括自然流量和购买流量。单位营销效果=用户总数/(营销费用+营业成本)。

(二)投入毛利率分解模型(GMDM)与传统杜邦分析方法的比较

投入毛利率分解模型(GMDM)与杜邦分析体系相比,有其特有的优势,如表1所示。

如表1所示,投入毛利率分解模型的最大特点是针对互联网平台公司特有的核心指标,将其有机整合串联成一个整体,更加关注公司的长期发展能力与潜力。通过对投入毛利率层层地深入分解,可以有效发现互联网公司的营销瓶颈与驱动因素,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应对措施。

二、投入毛利率分解模型(GMDM)在互联网平台公司财务报表分析中的具体运用

本文以“去哪儿”与“携程”两家互联网平台公司为例,运用GMDM模型对两家公司进行财务分析,探究是否能发现一些不同于传统报表分析方法的结论。

(一)“收入结构”决定盈利模式

从图2可以看出,“去哪儿”的收入主要来源靠广告,“携程”的收入主要是靠佣金;“去哪儿”的盈利模式是建立比价搜索平台,赚取点击服务费;“携程”的盈利模式则是向酒店和票务供应商收取佣金费用。

(二)“成本结构”决定平台延展性

成本结构主要由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的比重决定,如果固定成本比重较高,则平台延展性越好,收入越增长,毛利率变越高。由于边际成本在平台扩张中趋向于零,免费模式有了实现的基础。“携程”的成本结构中,固定成本的比重高于“去哪儿”,说明其平台的延展性更强。

(三)毛利调整

通过图3和图4可以看出,当作出调整后,“携程”的表现明显好于“去哪儿”,即“携程”的利润空间更大。

(四)“去哪儿”的投入毛利率与具体分解

本部分主要对表现不佳的“去哪儿”进行具体分析。

通过对投入毛利率分解后,可以发现“去哪儿”近年来的投入毛利率的增长主要靠单位活跃用户价值驱动,而单位营销效果不断下降。从长期来看,“去哪儿”单位营销效果的下降是不可避免的趋势,因为随着各种应用的不断增多,营销渠道资源必然更加稀缺,营销的单位费用自然高企。如果“去哪儿”想继续大幅提升投入毛利率,则应该把工作重心聚焦于提升用户的活跃度。

(五)应收应付与生态圈的话语权

通过图5和图6的比较分析,可以看出“携程”在行业内更有话语权,其利用上下游资金的能力突出,经营风险更小。

整合上述分析,可以发现“携程”比“去哪儿”更加值得投资。基于传统分析角度,很可能认为“去哪儿”的业绩更加亮眼,但是通过GMDM模型分解后,无论从应收模型还是营销效果都显示出:“携程”的财务状况更加健康、财务可持续性更强。

三、研究结论与展望

篇3

一、引言

“黑字破产”这一概念最早来自日本,指公司账面利润为正,资产负债率适中,却由于现金不足陷入危机,不能偿还到期债务,最终破产。近年来,四川长虹、蓝田股份、北亚实业等中国知名企业相继因财务问题而退市,究其原因,是会计利润与现金流量之间的巨大差异。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会计利润是评价企业经营成果的基础,但企业可以利用会计政策及会计处理的多样性进行收入及利润的操纵,使账面利润与现实财务状况产生较大差异。因此,需要结合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现金流量表来观测公司的盈利质量及发展趋势,找出净利润与净现金流量之间的差异进行分析,为公司进一步整顿财务、治理公司及投资者正确评估企业价值提供有力依据。

二、利润表及现金流量表结合的必要性

会计利润是企业盈利能力的直接体现,企业的主要业务活动如银行贷款、商业信用、所得税费及上市等均与利润息息相关。出于自身发展的考虑,部分企业利用灵活的会计政策进行利润操纵,因此经过处理的会计利润不能正确反映企业本期的经营成果。而现金流量是反映企业盈利质量及财务弹性的重要指标,它克服了会计利润收支与实际情况不匹配的缺陷,更加客观地体现企业获取现金、偿还债务及应对风险的能力,是对会计利润的有效补充。

三、如何综合利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

针对利润表及现金流量表的差异,分析者应本着“主营天下,现金为王”的思想,对公司的经营现状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正确的分析评价,及时发现差错并修正,保证公司的正常运营。

(一)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的阶段性分析

企业的发展阶段分为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与衰退期。在不同阶段,现金流量创造能力及对现金的需求不同,因此需要对企业的规模及经营状况进行初步分析,确定其所处的阶段之后再进行进一步的财务分析。

萌芽期:由于尚未形成一定的生产规模,需要巨额的前期投入及较高的生产成本,销售收入较低,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入不敷出;成长期:市场份额不断扩大,销售额不断上升,现金流量亦不断上升,但是不会有较多结余,同时需要继续进行投资,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依然为负;成熟期:发展趋于稳定,前期投入的现金逐渐回笼,经营现金净流量大幅增加,本着回报股东的原则,企业会向股东支付巨额股利,造成一定量的现金流出;衰退期:销售收入萎缩,经营出现亏损,现金流量下降,企业考虑战略撤退,收回投资,各项现金流量均呈下降趋势。

(二)盈利质量的分析

如果某一时期净利润和净现金流量出现较大的差额且没有合理纰漏说明,企业就存在操纵利润的可能性,如虚构收入或提前确认收入、低估当期销售成本、期间费用资本化以及蓄意隐藏利润等。因此,分析者应借助相关比率指标来甄别企业的创造性会计,相关指标分析如下。

1.经营现金流量充裕率=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资本性支出+偿还债务支出+现金股利支出)

此指标反映了企业的财务弹性,即企业的现金流量应对市场逆境和市场机遇的能力。经营现金流量充裕率大于1,说明经营活动产生的净流量能保证在偿还债务的前提下,扩大自身资产规模,为投资者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指标小于1,说明企业没有偿还即时债务的能力,如果融资能力有限,将面临破产。

2.折旧摊销影响比率=(折旧费+摊销费)/经营现金净流量

固定资产折旧及无形资产摊销是造成二者差异的一个主要原因,会计政策及会计估计的灵活性使折旧及摊销的核算有较大的操纵空间。指标越小,企业的净利润与现金净流量的吻合度就越高,即盈利质量越高;反之则说明企业利润的可信程度越低,存在粉饰利润的可能性。

3.销售收入现金含量=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营业收入

此项指标反映企业每一元的销售收入中含有多少现金。此项指标接近1,说明企业的营业收入可以带来较为可观的现金流入,即利润质量较高;指标小于1,说明企业存在较多应收账款,发生坏账的可能性较大,造成企业的损失以及资金周转不灵;或是由于企业虚构收入或提前确认收入造成,以此虚增利润。

4.盈余现金保障倍数= 经营现金净流量/净利润

此项指标反映了企业净利润中的现金含量,为观测现金净流量与净利润的相对变化提供了重要依据。如果分子分母同增同减,说明企业利润质量较高,每元的净利润都有一定比例的现金作为保障。如果反向变动,说明企业存在操纵利润的可能:若净利润增加的同时现金净流量减少,企业表现为“纸面富贵”,即虚增利润及资产;反之,则表现为“隐藏利润”,规避税收。

(三)净利润与现金流量的趋势分析

企业是持续经营的主体,因此应连续观察并分析数期现金流量表及利润表,比较各期的相关项目数额增减变动情况,并在此基础上判断其发展趋势,从而做出合理的预测及调整。

分析时可采用趋势百分比法,包括定基法和环比法,而环比法是指将本年数与上年数进行比较得出百分比,能够更加明确地体现出项目的近期变动情况。进行趋势分析时,预测企业在未来一定时期净利润与净现金流量是否逐渐趋于一致,如果二者数额呈一致上升趋势并长期保持差额较小,则表明企业处于稳定增长,高质量盈利的发展阶段。

参考文献

篇4

自由现金流的提出

公司的投资活动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为了维持和扩大生产规模而进行的,二类是为了公司的闲置资金寻找投资机会。经营现金流即使大于零,也不表示公司的经营活动可以有自己产生的现金流入维持。如果忽视了这个因素,就可能高估公司产生现金的能力。作为对这种问题的应对,Michael C. Jensen(1986)提出了自由现金流(Free Cash Flow)的概念。所谓自由现金流就是从经营活动现金流中减掉为了维持生产经营而投入的现金。

自由现金流的定义及计算

与经营现金流量不同的是,自由现金流量没有严格的定义。对自由现金流的含义,有多种观点:自由现金流量是满足所有以相关的资金成本折现后净现值为正的项目所需要的资金后剩余的现金流量;自由现金流量是公司不必进行再投资以维持当前增长速度的经营现金流量,是指除了在库存、厂房、设备、长期股权等类似资产所需的投入外,公司能够产生的额外现金流量。“……它被定义为纳税后,即不计递延所得税, 营业净利润不包括筹资成本,减去新增资本净投资。资本净投资为固定资产的资本支出,加上其他长期投资,减去折旧和其他非现金费用,例如折旧、折耗和摊销……。”

自由现金流,如前所述,根据不同的定义和不同的需要,可以按照以下方法进行计算:

自由现金流量=EBIT(1-税率)+折旧-资本费用±净流动资金变动

公司自由现金流=营业收入-付现营业成本费用-所得税-资本性支出

公司自由现金流量=EBIT(1-税率)-(净资本费用-折旧)-营运资本变化

在计算公司合并的价值评估时,可以对方法3进行扩展,将公司合并后带来的营运收入增长及费用的相应增加考虑进去:

FCFF=EBIT*(1-税率)(1+g)- 净资本费用(1+g)-年收入(g)*(营运资本同步增长百分比)

其中,g为合并后的增长率。

自由现金流分析的影响因素

确定自由现金流的含义并利用之进行财务分析时,必须考虑到自由现金流量分析的目的和公司的实际影响因素,具体而言,在确定自由现金流的具体含义和计算方法时,必须考虑到以下因素:

公司财务管理目标

公司财务管理目标,甚至更广的公司经营的目标,是选择自由现金流量具体含义和计算方式的准则。在不同的公司财务管理目标下,自由现金流有不同的含义。

公司所处的行业

一般来说,行业前景看好或收益水平较高的公司,其内部投资机会多,需要的内部资金也较多,因此,自由现金流可能会不足。而对于产品处于成熟期的公司,其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往往会超过其内部可行的投资机会(即NPV>0的项目)的需要,从而形成大量的自由现金流。

公司的生命周期

处于初创或成长期的公司,因为资本性支出较为集中,因此会影响到自由现金流量指标的准确性。需要综合其他因素进行分析。

自由现金流的应用

对成本模型的解释。在J-M模型中,Jensen和Meckling定义公司为一系列合约关系的集合,成本在公司中不可避免。Jensen(1986)认为,如果公司拥有的现金流超过了所有正限制项目所需的投资现金流,超出的部分被视为自由现金流。股东与经理在自由现金流上存在利益冲突。

并购中的财务协同效应分析。在公司并购中,财务协同效应的计算相对于管理协同效应和经营协同效应来说,更多地体现在不相关行业兼并,即推动公司兼并的重要因素是通过合并,重新在公司内部分配财务资源,从而降低财务成本。

公司价值评估:折现自由现金流公司价值模型FCFF。折现现金流价值估算方法认为公司的价值,等于公司未来现金流量的折现值。即选定恰当的折现率,将公司资产未来的现金流折算到现在的价值之和,作为公司当前的估算价值。其基本思想可以用公式表示如下:

其中,t为公司当前现金流的稳定预期期间,CFt为公司第t期间的自由现金流入量,r为折现率。

基于自由现金流的投资组合策略。经典组合投资理论存在一些局限性。如果以自由现金流为基础进行投资组合,则既可以达到化解非系统风险,又克服了经典投资组合理论只关心历史数据而忽视内在经济原因的缺点。

篇5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27.087

1引言

随着大批应用型院校的产生,其注重培养实际工作能力以及理论知识应用的特点,使得实践教育改革逐渐得到大家的热议。实践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教育环节,作为连接企业和高校的桥梁,如何将优秀企业管理经验应用于高等教育,是实践课程致力解决的问题。目前的实践性教学改革,在教学内容上将学科知识体系与实际工作过程结合,在教学方法中将理论教学与实训结合。但是这些教学要求必须在教学过程的各阶段通过校企结合才能得以实现。但是一般来说工科类专业较容易落实集中实习,经管类专业则难以集中实习。本文以会计学专业为例,结合记账公司真实运作环境,搭建校内实习平台,探讨如何建立一种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财经类实习型实践教学,让学生在真实企业运作环境中,了解企业运作规律、熟悉企业运作流程、具备实际的动手操作能力。

以财经类院校的会计专业为例,会计学生人数众多,每年毕业时市场上对于会计专业人才需求量在持续增加,会计专业学生就业状况并不理想。究其原因,用人单位希望找到具有一定工作经验的人才,而刚毕业学生专业知识结构单一,缺乏经验,难以直接与工作对接,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为提高毕业生就业能力,财经类院校通过开展一定的实践教学课程以及校外实习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财经类院校实践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实践课程大多为实训类课程,缺乏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财经类院校大多通过建立校内实验课程和实训基地,开设用友、金蝶会计电算化等实训课,开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从实践教学模式角度来看,这些实训型实践教学都是基于操作应用的实验教学模式,成为财务软件的操作培训课程,实践教学失去了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意义,缺乏一定的创新能力的培养。

2.2实验教学质量规范不完备,教学效果不佳

由于实验教学质量规范不完备甚至缺失,导致部分财经类专业在制订专业教学计划时,培养目标不明确,课程设置不科学,从而造成学生的知识结构、技能水平不能适应用人单位的要求;受学院师资和实训实习等教学条件的制约,在制订和修改教学计划时,因人设课、依现有条件设课;学校开设的实践实训课程学生单方面只把它当作一门课程,热情缺乏会导致教学效果降低,不能真正体现实训课程的价值。

2.3校外实习基地模式单一

在校内实训基地软硬件设施投入不足,在一定程度上不能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为解决实践资源缺乏的问题,学校也加强了同企业的联系,建立校外实践基地,但校外实训基地模式比较单一,大多企业只是接受学生毕业实习或参观,无法满足岗位技能训练的需要,同时校外实习基地需要企业配合,学校方面处于被动地位,收效甚微。

3实习型实践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

3.1基于财经类专业职能部门的属性搭建校内实习平台

财经类院校要创业创新,就要从财经学子毕业方向出发,实验课程的开设是对理论的巩固,与真正提高学生实践技能还是有很大差距的;同样的,由于与工科类专业不同,工科类专业在企业属于业务部门,能够独立产生收益,而财经类专业属于企业的职能部门,要依托于业务部门产生收益。因此单从校外实习角度出发,校企合作实际意义最大,但是在具体实施的时候困难重重。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只有通过充分利用学校的优势,将企业业务通过一个合适的平台搬到校内来进行操作。

针对财经类学生毕业的就业方向,企业的财务部、会计师事务所、记账公司等。但企业的财务部作为一个职能部门,不利于学生直接切入实习。同样,会计师事务所的创立条件和要求门槛较高,需要的是更为高层次的人才,对于在校大学生想要接触核心业务来说短期内还是不太容易现实的。那么在校内实习平台创立的起步阶段可以结合校外企业比如记账公司来实现。

因此,结合记账公司的校内实习平台能够满足大规模的学生需求,真正使学生得到实习机会,为毕业后进入工作岗位打下基础。

3.2基于校企双发的利益点搭建校内实习平台

校内实习平台的搭建,关键在于找到校企双方的共同利益点所在。比如,记账公司通过与某院校合作搭建校内实习平台,该平台在解决广大财经学生的实习问题的同时,也利用了学生实习降低劳动力成本,日后如果该学生作为正式员工,则减少了培训成本,同时提供学生实习机会也提高了该记账公司社会声誉。

4校内实习平台功能模块介绍

4.1结合记账公司的校内实习平台的特点

校内实习平台根据学校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定制开发,具有如下特点:(校内实习平台以下简称平台)

(1)平台操作时间可以由学校统一安排。

(2)平台分模块设计,根据难度等级由学校分配不同年级学生进行操作。

(3)平台设置审核员角色,对学生操作结果全面复核,确保数据准确性。

(4)平台将经审核的结果上传至记账公司,记账公司根据合同约定进行利润分配,使学生看到收益与付出成正比,同时学生能够根据自己所参与的业务意识到自己理论知识的缺失,更有针对性的学习,提高学习积极性。

(5)初期开发时,仅以财务类专业对接的企业业务为合作对象,但平台具有可扩展性,可以扩展开发适合其他专业企业业务的对接平台。

4.2基于记账公司的校内实习平台可行性分析

4.2.1技术可行性分析

通过调研项目确定平台的总体和详细目标、平台范围、平台总体的结构和组成、平台技术方案、平台核心技术和关键问题、平台产品的功能与性能。

(1)平台的总体目标。

为了更好的发挥大数据的优势,根据传统记账公司业务模式,通过平台设计,将其传统业务与平台结合,实现学生校内实习。

(2)平台的详细目标。

①通过创立平台,收集整理客户在经营中所需要的信息,把客户财务数据通过一定方式录入,形成电子单据,及时将对企业经营产生影响的财务、税收等相关政策的变化整理为文档,使学生明白真实业务中原始单据所对应的每一项的含义;

②根据形成的电子单据,学生可以通过平台访问和查询,同时进行账务处理,切实体验真实财务业务核算环节,并形成分析报告;

③每一项工作完成有相应的复核人员进行复核,确保财务数据的准确性;

④客户可以时时看到数据更新,根据需要获取财务数据;

⑤作为平台的扩展业务,可以新增咨询模块,针对客户遇到的所有财税问题,在咨询模块有专业人员第一时间进行回复和解决。

4.2.2经济可行性分析

此平台是一个盈利性质的平台,其未来发展利润空间很大。由财经类专业与计算机类专业形成团队进行平台构思设计和研发。

由于参与人员都是学校教师和学生,因此在平台初创期不计报酬,等平台进入正轨,可以考虑分配报酬,因此前期投资人工方面具有经济可行性。

前期通过类似传统记账业务的开展,使团队人员更快的了解线下业务内容,也可以带来部分收益,补贴日常工作的开支。虽然财务服务是公司的主要业务,除此之外平台还应该邀请一些有名望的会计人员开展会计咨询业务、培训会计实战能力、组织税务知识系列讲座等手段增加收入,为初创期增加一定的收入。

4.2.3运行环境和法律安全可行性分析

平台采用WEB版设计,为了保障平台正常运行,合理制订平台运行规程,由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定期更新和培训。可扩展性方面考虑向企业方开发提供APP版,提高推广面。

通过签订商业保密协议,确保客户财务数据安全;签订财务外包合同,保障双方权益。通过专业计算机团队,确保网络数据的安全性。

4.2.4社会可行性分析

此平台在学校推出,能够提高本校学生的业务能力,同时为学生和老师带来收入。如果学生毕业后愿意留在平台,那么在一个层面上解决了学生的就业问题。

如果平台成熟,可以在其他高校试运行,使更多的财务学生在学校就接触到真实业务单据,进行业务处理,同时为更多的学生提供校内实习的机会。

4.3搭建基于记账公司的校内实习平台相关的风险防范措施

(1)作为一种新兴事物,能够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非常困难,加之初创期投入大,回报小,前期研发阶段就可能会遭遇很多困难。因此需要对存在的风险充分考虑,提前规避风险,提高股东保障。

(2)平台将记账和"互联网+"结合,不仅要遵循传统记账公司相关法律法规,同时也要考虑互联网+的相关法律规定,平台运行会受到更多限制。因此要咨询相关法律顾问,明确校内实习平台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5校内实习平台的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经济全球化以及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技术革命的出现为企业的生存环境提供了新的契机与挑战。高效而优化的财务管理方式与合理的资金运作配送已成为财务类新的研究课题,而这种依靠远程进行集中服务管理的模式称为财务共享服务模式。

财务共享意味着财务核心工作面临着转型,从事单纯的财务核算工作的人员将减少,而要求更多的财务人员投入到财务分析、成本预算与控制、风险评估等更为综合性的财务工作中去。

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校内实习平台与财务共享在财务核算方面是存在一定的相似度的,但随着技术与结构的不断完善,校内实习平台的未来发展趋势定会是财务共享服务平台的建立。

参考文献

[1]曹照洁.校企合作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探索与实践.[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9(5).

[2]杜驰,李怡,邓小红.财务管理专业校内实习平台构建――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思考[J].财会通讯,2012,(10).

[3]龚日朝,施式亮.高校教务管理信息系统研发的理论与实践探索[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6).

[4]龚艳萍,陈可.经管类大学生校内实习平台的构建:研究述评与展望[J].教育教学论坛,2014,(40).

[5]苟建华.基于校企深度合作的高职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2010,(17).

篇6

一、财务转型的概述

现如今,企业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在市场快速发展竞争的同时,我国越来越多的公司逐渐发生转型,甚至形成了成长管理、盈利管理以及风险管理为主的发展体系。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之中,财务管理占据重要地位,并且也是实现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从某种角度分析,财务转型属于一种全面性的战略发展,主要核心为核算,主要目的是实现资源的共享以及优化,宗旨则是实现企业的有序进步。

此外,财务转型的发展基础为改善基本财务的作业流程,为企业提供附加价值的经营业务分析以及绩效管理,积极制定发展战略,促使企业完成战略发展目标。

从某种角度分析,对于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而言,成本效益对比是一个重大问题,财务部门集收集、整理、核算、预测为一体,所以在财务分析的基础上对战略成本效益进行探究,加强战略考核与控制,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决策支持。

财务管理转型主要分为三个职能,分别是资源配置、过程管控、信息导航,在企业经济活动前段,财务管理结合内部资源,以市场发展为基础,利用预算管理实施合理配置,积极推动企业资产与成本费用的结构性调整,利用在业务开展过程中,积极利用财务分析、财务检查等手段,建立财务预警体系,为企业的发展奠定发展基础,保证经营目标的实现。

二、基于战略视角的企业财务转型拓展路径

根据亨格与{伦(2002)资料可以将企业战略体系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是公司战略、经营战略、职能战略。其中公司战略属于公司层面的战略,是公司发展的基础,经营战略是事业部层面的战略,着重强调了某个产品在细化市场中的重要作用。职能战略则属于职能层次的战略,主要包括了研发战略、生产战略以及研发战略等。从某种角度分析,在公司的发展过程中,财务战略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了,经营战略占据主导地位,职能战略具有推动作用。但是如果从战略发展分析,企业财务转型还需要从财务战略管理、财务组织管理、财务运行管理三个角度出发与分析。

(一)财务战略管理

所谓的财务战略是严格按照财务资源配置路径,以此促进企业的发展。一般而言,财务战略管理是财务转型的主要内容,并且包括三个内容,第一个是对财务战略进行制定,第二个是对财务战略进行开展,第三个则是对财务战略进行评定。其中,财务战略的制定属于核心,需要对企业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调整期进行考虑,对企业的外部环境(经济环境、法律环境、技术环境、行业环境)、企业的内部环境(公司治理结构、内部控制状况、企业文化等)、企业的发展战略(企业成长战略、收缩战略)等进行分析,以一种动态保持企业的竞争优势进行探究。在实施财务战略管理的时候,需要及时将财务战略方案转变为战略性绩效,并且以企业发展战略作为出发点,积极构建系统、科学的良性循环系统,以此用来提高价值增值的绩效目标。

(二)财务组织管理

从当前社会发展角度分析,需要从本质出发,积极整合财务组织以此用对全球风险,值得注意的一点便是在对财务组织进行整合的时候需要严格按照相关的标准。目前,从国际角度分析,我国有超过8%的公司在财务发展过程中按照统一的标准与严格的流程进行管理与制定。为更好的实现企业战略转型,实现资源共享与资源优化,财务组织需要制定统一的财务流程以及财务制度,并帮助相关组织人员学习新的技能,积极改变组织人员的思维方式。现如今,在我国财务组织主要扮演的角色仍然以控制为主,财务组织所占据的比例比较小,并且为公司决策所提供的数据比例也比较低,相对应的为公司决策出谋划策的团队成员比例比较低。针对于此,为进一步推进管理模式的转型,进一步实现经营目标,我国财务组织需要不断改进:一要加强与相关业务部门进行联系,积极提高发展能力;二要加强优化决策,将公司的效率以及效益进行整合;三要采取更多的发展对策。总而言之,只有保障企业增长的速度,保持公司的良好运营,保证公司信息的畅通性,才能真正实现价值管理的升华。

(三)财务运行管理

管理属于实践,是一个系统的问题,企业财务转型需要积极构建完善的财务运行体系,提高战略导向的运作能力,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为完善财务运行管理,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财务共享

务共享主要指公司严格按照财务流程构建相应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一般而言,财务共享中心是通过多个地点对人员、信息进行整合,实现公司流程的标准化与创新化,是企业整合财务运行的一种制度安排。一般而言,财务共享中心的实施包括简化、标准化、共享服务、外包四个阶段,当企业在集团范围内实现前两个阶段之后,便朝着共享服务中心迈进了一大步,并且在日后的每一步中均会带给公司更多的发展利益。其中,积极构建财务共享中心有着非常多的优点,比如像可以降低管理费用,并且能够提高高质量的服务,改变经营流程,实现流程的标准化,优化应用资本,另外,财务共享贡献能够通过资源整合扩大经济规模。

2、价值管理

企业价值是企业经营决策的结果,如果要对企业实施价值管理,则需要从多个角度分析,在本文中笔者从经济学角度出发,对公司发展过程中对驱动因素进行明确。其中公司的驱动因素包括了三种类型,第一种是现金流量,在公司发展过程中占据非常大的比重,需要对其进行准确预测。对公司产品与客户、公司管理水平、行业结构与竞争进行认识与了解,对公司经营环境、经营业务、商业模式、公司战略、竞争优势进行熟悉与把握。第二类是资本成本。在对企业进行评估的时候主要采取的方式包括加权平均资本成本,这种方式可以作为企业融资发展的基础,也可以作为公司价值的呈现,是当前公司发展过程中必不或缺的组成内容。第三类则是在公司竞争优势持续发展的时期,公司会迈入快速成熟阶段,如果公司的资本投资回报率要比资本成本大的时候,那么公司的价值会有所提升,企业的某一个领域发展迅速比较快,那么会提高结束增长期,因此如果相应积极延续企业的增长期,那么则需要积极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以及企业的价值。

总之,企业要想真正实现价值创造则需要积极加强财务风险管理,实现文化管理与财务理念的整合,利用有效的投资决策提高现金流量,或者利用科学合理的融资决策降低资本成本,保证企业价值管理能够形成良性循环,一次用来延长企业的竞争优势。

3、财务管理

创新是适应内外环境的超越,具备持续性与系统性。财务创新需要具备市场意识,积极打破传统的思维,对国家的经济走势进行关注,并及时采取措施。财务创新主要包括了文化创新、制度创新、目标创新与内容创新,财务创新的核心与前提便是财务理念,所以企业需要积极提高以财务理念为主的创新竞争能力,从理念入手,提高财务核心价值观念[7]。此外,企业财务队伍还要根据企业发展现状从财务角度出发,将传统的财务观念进行摒弃,实现对财务角色的准确定位,这样一来才能真正构建切实有效的财务有效制度,才能建立相应的国际化财务体系,实现企业财务转型。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企业的发展中面临着重要的挑战与要求,企业财务转型已经成为了一种必然趋势,从战略视角出发,积极构建以企业发展战略为导向的发展模式,优化财务资源,实现财务资源的配置,创造具备企业价值的财务集中管理控制模式,只有如此,才能促使企业发展顺应社会,才能保证企业发展更像一层楼,创造企业价值与企业利润。

参考文献:

[1]王化成,张伟华,佟岩.广义财务管理理论结构研究――以财务管理环境为起点的研究框架回顾与拓展[J].科学决策,2011,06:1-32

[2]何瑛.基于价值导向的电信运营企业财务竞争力综合评价与提升路径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1,11:109-118

[3]刘光吉.财务管理助推企业转型升级的路径研究[J].中国外资,2012,05:50-51

[4]王化成,张顺葆,彭文伟.战略视角下广义财务管理理论研究框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6:52-57

篇7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已经逐渐走向了市场经济的发展模式。目前,我国的大部分企业正在向现代化企业的方向发展,其国际化水平越来越高。在这样一个变革的时代,作为企业管理核心的财务管理基本上还在旧模式内运作,还不能完全适应形式发展的需要而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因此,它必然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一、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融资困难

无论是国有大中型企业,还是中小型企业,目前所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融资困难的问题。为应对金融危机,美国采取的两次量化宽松政策导致全球流动性泛滥。为应对由流动性泛滥导致的通货膨胀,我国连续收紧流动性,这样就造成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企业的生存,许多企业都采取融通短期债务的方法进行融资,这样就给企业造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二)盲目投资

为了达到利益的最大化,在没有经过调查研究的前提下,企业常常盲目扩大再生产,这样往往浪费了资金,改变了资产结构,导致企业虽然扩大了产能,但是并没有收到效益。

(三)企业的管理者财务观念落后

落后的财务观念必然导致落后的财务管理。从现实情况来看,大多数企业的管理者的财务观念相当落后,对于财务问题,他们简单地理解为算账和记帐。而财务管理者在他们的眼里就是记账者,他们的任务就是将收入和支出记清楚,然后计算出究竟是盈利还是亏本即可,根本没有必要进行复杂的会计核算和财务分析。企业管理者陈旧的财务观念,必然导致财务管理在企业中位置的边缘化,在财务管理的过程中缺乏第一手资料,就不可能为公司的管理者提供可供参考的资料,这样就会影响公司的决策,影响公司的发展前途。

(四)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

许多企业的财务制度都不够完善,这样就使财务管理者无章可循,也不存在任何限制,这样就会使企业出现财务上的漏洞,给企业造成经济上的损失。另外一些家族式的企业虽然也建立了相应的财务管理制度,但是由于家族性的特征,这些财务管理制度基本上等于一纸空文,也就没有任何约束力。

(五)财务管理人员不能参与公司的决策

除了进行相应的财务管理外,公司财务人员对公司基本没有其它作用,也根本没有参与决策的机会。公司的决策权主要集中在公司的上层管理者手中。而上层管理者所使用的信息主要来自于经销人员的销售业绩。这样的状况肯定会使决策层的决策信息出现偏差,从而制定出不适合公司发展方向的计划和目标。

(六)混乱的企业资产管理

企业的资产管理存在以下混乱状况:一是资金管理混乱。企业对于资金的使用缺乏统筹安排,也不准备应急的资金,常常是哪里需要补哪里,这样常常使企业陷入财务陷阱,不能自拔。再加上企业管理人员支取现金后长期占用,甚至出现正常收支不入账的现象。二是货款难以回收。导致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企业在竞争激烈的状态下,为争取客户,采取先发货后收取资金的办法,这样往往会出现销售账款收不回来的现象,从而导致企业资金周转困难。

二、对财务管理出现问题的对策

(一)大力改善企业融资环境

要想改善企业的融资环境,必须建立现代化的企业管理制度,建立现代化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使企业的财务管理的透明度增强。为改善融资环境,企业还要改善与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的关系,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建立互信合作体系。另外,公司还要打造自己良好的信用形象,培育信用环境,建立健全信用评审和授信制度。只有这样,公司才能改变自己的形象,改变过去抵押融资的方法,创建全新的融资环境。

(二)努力改善投资环境

在企业进行扩大再生产的过程中,企业首先必须完成扩大再生产的立项研究工作,在财务管理人员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决策,这样既提高了资金利用的效率,也改善了投资环境,使有效的资金得到了正确的应用,从而为公司的发展打造了坚实的基础。

(三)打造企业财务管理的新理念

在企业内部,无论是企业的管理者还是财务管理者,都必须努力加强对于财务知识的学习,努力打造财务管理的新理念,完成对财务管理的重新认识。同时,将财务管理纳入企业管理的有效机制中,让财务管理人员参与公司的决策,让财务管理真正发挥出它在现代化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四)大力完善财务管理制度

完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首先要分清财务管理与会计之间的关系,避免将会计与财务管理混为一谈,或者只重视会计而忽视财务管理的现象。公司应该配置专门的财务管理部门,配备专业财务管理的人员。要使公司的各项财务工作细分到人,做到人各有责,这样不但使财务工作互相协调,而且还能做到财务工作人员相互监督,这样就使企业的财务监控工作得到了加强。公司要大力加强财务结算中心和会计核算中心建设,做到财务管理部门和会计工作部门的完美分离。只有这样,企业财务管理部门才能放下包袱,轻装上阵,才能更好地完成财务管理工作,为公司的决策提供最准确的信息。

总之,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企业必将面对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在这种状况下,作为现代化的企业,只有恰当地投入企业的各种力量,大力打造更加合理的财务管理系统,才能提高自己的竞争优势,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获取更大的利益。

参考文献:

篇8

预算是进行事前、事中、事后控制的有效工具,便于管理层在过程中控制和监督业务执行情况,及时发现执行中存在的偏差并确定偏差的大小。全面预算反映的是企业未来某一特定期间实现企业的销售预测为起点的,以目标利润为目,进而对生产、成本及现金收支等进行预测,并编制预计资产负债表、预计损益表和预计现金流量表等报表,反映企业在未来期间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一、集团公司全面预算管理的意义

1、全面预算管理是集团公司进行财务管控的基本前提。集团公司由于总部各职能部门之间,集团公司与下属公司之间、各下属公司之间存在着诸多利益关系,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是进行集团资源整合和财务管控的有效途径。

2、全面预算管理为集团公司进行绩效考核提供依据。全面预算涉及集团各部门和各下属公司的各项经营活动,其有效推行为预算单位确定了具体可行的绩效努力目标,同时也建立了必须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

3、全面预算管理将有助于推动集团公司战略目标细化。预算是一种集团公司整体规划和动态控制的管理方法,是对集团整体经营活动一系列量化的计划任务安排,全面预算管理细化了集团公司整体战略发展目标和年度经营目标。

二、集团公司全面预算的编制方法和管理模式

1、集团公司全面预算管理的编制方法

1)按照编制基础划分为零基预算和增量预算。

零基预算是对预算收支以零为基点,对预算期内各项支出的必要性、合理性和各项收入的可行性以及各项预算数额的大小,逐项审议决策从而确定预算期的收支水平,一般适用于预算编制基础发生较大变化的或者不经常发生的预算项目。增量预算是指以前期收入成本费用水平为基础,结合预算期的经营目标及影响收入成本因素的未来变动情况,通过调整前期收支项目而编制预算的一种方法。增量预算是在假设原有业务活动的基础上,认定各项收支是必需的,调整之后的预算是合理的。

2)按照预算的状态划分为固定预算和弹性预算。

固定预算是根据预算期内稳定的、可实现的经营目标编制的预算,一般适用于固定费用或者数额比较平稳的预算项目,如固定成本等。弹性预算是在按照收入成本费用的分类,根据量、本、利之间的逻辑关系编制的预算,一般适用于与业务量相关的预算项目,如变动成本等。

3)根据预算的时间划分为定期预算和滚动预算。

定期预算是指在编制预算时,以固定的会计期间作为预算期来编制预算的方法。定期预算能够使预算期间与会计年度相配合,便于公司考核和评价预算的执行结果。滚动预算是指在编制预算时,随市场条件变化和时间推移而自行延伸并进行同步调整的预算。滚动预算相比于定期预算具有较大的灵活性。

2、集团公司全面预算管理的模式

集团公司和下属公司在不同的市场环境下和不同的发展时期,全面预算管理的模式也不同。

1)投入资本预算管理模式

投入资本预算管理模式是用大量现金投入于市场研究、产品研发、购置资产,净现金流量一般为负数,适用于公司的初创期。从投入资本预算管理模式来说,公司从投入资本开始介入预算管理全过程,以资本投入预算为中心,计算投资期和投资回报,利用财务分析决策理论对项目的资本支出进行评价,比较项目资本投入总额预算和各期成本费用支出总额预算,对资本投入过程进行适时监控与管理,对照投入资本预算,评价资本投入项目的实际经济效益。

2)现金流量预算管理模式

现金流量预算管理模式是以现金流入流出控制为核心,通过对现金流量的计划和控制来掌控集团公司内部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该模式较为适用于处于扩张阶段、业务迅速发展的公司,或大型企业集团的内部控制。

3)成本控制预算管理模式

成本控制预算管理模式强调成本管理是集团公司管理的主线与核心,以预计利润为基础,设市场价格为已知变量来测算集团公司总预算成本,并将总预算成本分解到所有管理部门和下属公司,形成约束各管理部门和下属公司管理行为的分预算成本。成本控制预算管理模式适用于产品寿命周期较长,产品成本较低且产品发展已处于成熟期,市场需求较为稳定的公司。

4)销售订单预算管理模式

销售订单预算管理模式是以市场为中心、提高市场占有率为目标编制销售收入预算,按以销定产的原则,编制销售、生产、成本、费用等各分类预算,以各分类预算为基础,编制的全面预算。该模式下是以市场销售订单为中心,具有使集团公司内部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资源向市场销售订单这一中心来聚集的优点,使预算较为客观可行,能较好地发挥预算的计划作用。

5)利润目标预算管理模式

利润目标预算管理模式是以设定资本目标利润率为起点,加强对各管理部门和下属公司控制与考核的预算管理模式。

在实际工作中,各种预算管理模式可能会相互交织,共同构成公司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但不管选择哪种全面预算管理模式,最终都是为实现公司经营目标,促使公司股东价值的最大化。

三、对做好集团公司全面预算管理的思考

1、对全面预算管理编制的思考

1)明确组织机构。组织机构是全面预算管理的基础和保证,组织机构的设置包括各预算机构的设置、各机构的职能、各部门的职责、责任单位的划分和各自职责。

2)建立程序和流程。在对公司的管理、业务、财务情况充分了解的基础上,设计全面预算管理的各个程序和流程。预算管理的主要程序和流程包括明确责任中心的责、权、利,界定预算目标,规定编制预算、复核与审批、汇总的程序,建立预算执行与管理、业绩报告及差异分析、预算指标考核的流程。

3)实施全面预算。依据预算管理的原则、方法、程序和流程编制集团公司预算,实施预算并依据预算执行结果对责任单位和个人进行考核。通过实施全面预算管理,落实公司各级管理人员和相关预算单位的责任。

4)量化预算指标。公司的内部管理系统不仅强调流程的管理,更加注重量化各项指标,特别是对财务状况影响重大的指标,在执行预算的过程中能落实对指标完成情况的分析与考核。

同时,成本、费用的预算应与取得的收益预算相配比,使成本与费用的支出更加合理,预算管理部门监督更加有依据,同时也减少了预算管理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的矛盾。

5)树立基本观念。全面预算管理编制应树立以集团公司的发展战略目标和基本策略为编制原则的整体观念;应树立以公司各项经营目标为最终目标的全面观念;应树立以工作计划、采购计划、业务发展计划、专项计划等各种计划为基础计划观念;应树立坚决贯彻执行预算的责任观念;应树立架构、部门、人员、业务流程相互配合持续改进的弹性观念。

2、对年度经营目标预算的思考

在确定年度经营目标预算时,选用收入、收款、净利润、新签合同、资产负债率、净资产收益率等关键指标作为绩效目标,预算目标应略高于公司的实际能力。

1)年度经营目标预算不得轻易改变,若出现市场变化等重大情况可相应调整修订年度经营目标,但应该提交市场变化等情况对预算目标影响的分析报告,按原预算审批渠道报批。

2)在编制年度经营目标预算时,模拟可能遇到的市场状况及其他的影响因素,设计预案,使公司在实际遇到此类市场情况时可以进行及时有效地应对。必要时,预留可以用于市场突现机会的资金,随时抓住市场可能出现的有利机遇。

3)使用预算滚动等弹性的预测方法进行年度经营目标预算的制定,使预算目标更加科学合理。

3、对下属公司成本费用控制模式的思考

下属公司的成本费用控制应坚持可实现和成本效益原则,以达到在管理成本收支的平衡。

1)总量控制模式

集团总部下达收入、成本费用总额预算目标,下属公司根据收入目标、利润目标进行控制成本费用。对于集团总部来说,优点是只控制成本费用收支总额,操作简单。对于下属公司来说,权力下放,有利于充分发挥下属公司生产经营的积极性。缺点是集团总部对于成本费用的控制过于粗放,若对下属公司的生产经营情况不了解,可能会失控。该模式适合发展阶段的公司。

2)分类控制模式

分类控制是将成本费用分为变动和固定两大类分别控制,将变动部分按照收入的一定比例确定成本费用总额,从而控制成本费用。比例的具体值可以根据各单位前三年的平均数来确定,也可以参照行业标准数进行相应的调整。将费用分为变动与固定两部分进行控制,实现了费用控制的弹性化。该模式适合壮大阶段的公司。

3)逐项控制模式

下属公司向集团总部逐项上报计划,相应形成各项预算。对于集团总部来说,按照成本费用项目逐项进行控制,可以对下属公司的经营管理活动进行源头控制,控制地较为深入,但操作成本高,要求集团总部对下属公司的经营业务充分了解。另外对下属公司控制过于严格,容易影响下属公司的积极性。该模式适合成熟阶段的公司。

4)行业细分模式

按照不同的行业分别确定成本费用占收入的比重,具体值可以为各单位历史数据、行业先进数据或行业平均数。若历史数据与行业数据相差较大,每年在历史数据基础上浮或下降若干百分点,逐步确定预算目标。行业细分模式操作简单,成本较低,按照收入比例确定费用,该模式适合稳定阶段的公司。

5)承包模式

承包模式是集团总部将下属公司承包给公司经营层,只要求上交利润,不重视审批预算。承包单位平时拥有较大的自由决策权,该模式能充分调动下属公司的积极性,但也容易失控。该模式适合初创阶段和衰退阶段的公司。

参考文献

[1]阎达五,陆正飞.论财务战略的相对独立性――兼论财务战略及财务战略管理的基本特征[J].会计研究,2000年09期.

篇9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03-000-02

《信贷分析和借贷管理》课程是金融会计专业中一门专业性和实战性很强的学科,是金融和会计知识的结合与拓展,是两者综合素质的集成,比较偏重金融知识但是对会计专业知识比如对各类财务报表的分析和运用有极强的要求。《信贷分析和借贷管理》课程不仅培养学生对真实金融机构运作各种贷款产品的认识和独立分析和管理各种贷款产品的能力,更让学生对个人自身的财务管理甚至创业也起到启发和借鉴作用。案例教学方法在《信贷分析和借贷管理》课程教学中对于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信贷分析和借贷管理》课程特点分析

1.课程重点与难点

《信贷分析和借贷管理》课程全面系统地介绍了现今金融机构信贷资金的运作和管理,重点知识内容涉及贷款管理的基本规则、贷款政策、贷款管理制度、贷款种类和评定借款人信用、借款企业的财务分析和非财务分析、贷款担保管理、短期贷款和中长期贷款的管理、贷款风险管理等。特别是学习这些知识点时必须学会综合运用宏观市场环境分析,统计信息,微观金融信息,财务报表信息,审计信息和一些金融数学模型,因此课程需要非常宽泛的统计、金融、会计学等基础学科知识,再融合系统性的贷款理论知识,所以会计专业学生在初始接触这门课程时多多少少都会感到一些困难、复杂和困惑。

2.课程理论性、实务性较强

由于我国中等基础教育仍旧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学生习惯用死记硬背的方法来学一个知识点,而进入大学学习会计专业知识更多的是要求学生能够融会贯通,灵学活用。《信贷分析和借贷管理》课程是建立在财务会计,货币金融,统计学等基础课程上的综合性应用课程,更多是培养学生实践技能的一门课程,体现一个合格现代信贷人才综合素质的课程。

难点在于信贷的理论知识部分,学生虽然可以硬性的背下来,但是对于实际灵活运用和操作时却不能很好地结合实际,放眼全局,做出有效地判断,甚至有的时候对于一些理论知识也和他们现有的社会认知观有冲突,比如在分析中小企业贷款时学生总弄不懂为什么中小企业的贷款比大公司的贷款要更难处理,过程更复杂。学生很感性的认为中小企业因为规模不大,业务不会太复杂所以财务账目更为简单,如果有好的产业项目,金融机构不是更容易获取有效资料,小的企业难道比大的企业还难处理和管理么。因为学生缺乏实际社会生活体验,他们没有在银行和企业工作的经验也缺乏对社会的认知,所以并不了解现实中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是由于其一,中小企业大多处于初创期,数量多、规模小,单个企业需要资金量少,而且大多数中小企业处于竞争性领域,所面临的经营风险和淘汰率高,所以银行等金融机构认为它们融资风险大,投资回报相对较低;另外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透明度差,造成中小企业信用水平低,信息的不完全和不确定性,使得银行等金融机构很难收集到借款人的全部信息,或者收集、鉴别这些信息需要花费巨额成本,致使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贷款成本和监督成本上升,再加上银行等金融机构追求规模效应等原因,所以它们更愿意为大型企业提供融资服务。

因此对于教授《信贷分析和借贷管理》这门专业性较强,知识面要求广,而且理论知识体系和教学内容涉及到现今个人、大型,中小型企业贷款、国际商业贷款的分析、运作和风险管理等的课程时,课程结构安排上是不应同于常规教学手段的,案例教学法强调“重基础、讲应用”灵活运用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并使得教学知识深入浅出,生动易懂。运用案例教学法“重技能、讲操作”的原则启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以银行等金融机构贷款人员的角度有效思维,进行逻辑分析,在课堂讨论中表达自己的观点从而加深其对各个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理论联系实际,对于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水平有十分显著的效果。案例教学法举例说明借款企业财务分析、短期贷款和中长期贷款管理、贷款风险管理、贷款业务操作流程、贷款营销技巧等并且增加实务操作性及技能性较强的练习,目的是能够着重结合实际解释理论知识、让学生感性和理性认知达到统一,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技术水平,并培养学生基本的职业判断能力。

二、《信贷分析和借贷管理》课程中运用案例教学的尝试

1.案例设计

针对课程理论,实务性较强,知识面广的特点和学生实际又对于社会缺乏一定的感性和理性认知。按照《信贷分析和借贷管理》课程每堂课的知识点设计与教学内容密切结合的案例,可以从各财经报刊杂志选取相关资料,也可以根据平时搜集的信贷实例、动态信息,结合相关教学内容编写案例,确定案例包括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同时案例还应该注重时代性,新颖及时且有当代现实意义。

例如在讲个人贷款以及消费信贷立法等时设计‘一个信贷经理人的一天’的案例还原真实的银行信贷职员审批个人贷款的流程以及审批理由和注意事项,学生容易自我带入角色,关注重要部分处理方法,进行逻辑性思考。

例如讲到信贷风险管理时选取影响全球的金融危机为例,引导学生了解次贷危机发生的整个过程,如何从一开始贷款给信用级别高的人买房,到后来商业银行放宽条件,只要贷款人同意买房,信用很差的那些贷款人商业银行也可以把他们的信用记录填成优良,从而可以办理抵押贷款,买不起房的人就能买得起房子了。买房的人多了,房价上涨,买房的人既可以住房,还可以等待房产增值,买房人并没有风险,因为商业银行用贷款替买房人把钱付了。其后,商业银行把所有的房贷集中在一起,形成了一种按揭证券(MBS)卖给投资银行。投资银行购买这些按揭证券后,设计金融衍生产品-次级债券-债务抵押债券(CDO),卖给投行的大客户,如此,次级债就全世界卖。为了打消投资者购买投资银行次级债券的担心,投资银行设计了一款新产品-信用违约掉期(CDS),这样买次级债的投资者如果担心风险的话,还可以买信用违约掉期,让保险公司承担一部分风险,这样次级债就大方地卖向了全世界。看起来很美,然而一旦房价下跌,那些本来就买不起房的人又还不上钱,银行就会面临巨大的亏损,整个金融链条上的机构都大面积亏损,造成影响世界的金融危机。这个案例给学生解释了信贷质量管理和信贷风险控制的重要性。运用这些具有当代现实意义的案例,激起学生的参与讨论的兴趣,课下还积极找资料学习,不仅仅是增强了教学效果,这样的案例有以一当十的作用。

案例的设计还可以选择身边发生的、贴近学生生活的、符合认知规律的案例,这样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例如助学贷款、房贷、车贷、信用卡的案例,引发学生情感的认同,引导学生进入角色,触发他们参与的愿望。这些具体到身边的案例的选用具有一定代表性,有助于使学生直观地、形象地学习相关的借贷理论知识,具有操作性,更具有教育和指导作用。

2.案例教学

《信贷分析和借贷管理》课程案例教学同时运用课堂讲授和课堂讨论两种方式。以‘珠三角某制造企业贷款500万新建3间厂房’为例,教师先向学生介绍案例,企业简介、公司经营、项目情况、财务账目等,然后提出讨论问题:1该企业的承债能力和资金的周转情况如何。2借款人还款能力如何。3抵押物的情况如何。4授信可行性分析。给30分钟时间让学生分小组讨论,讨论时学生要运用会计,统计知识做财务数据分析、计算企业还款能力、银行贷款风险等方面计算,对于计算结果要和这家企业的经营情况、项目目标等一起做归纳,分析等。

小组讨论时教师在一旁看、聆听,作简短引导,不做判断。小组讨论完成后,选取不超过5个小组派代表针对上面四个问题给出他们的分析和结论,这几个小组代表发完言,教师询问剩余的小组有什么补充意见或者不同意见,每个小组都要贡献出观点,最后教师点评讨论过程,客观地评析每个小组学生的表现。对于每组学生发言,教师做简要总结,肯定好的分析思路和见解,指出存在的缺失和进步空间。教师要求学生在案例讨论后作报告笔记,这样敦促学生认真参与学习并且锻炼培养学生专业性书面表达能力。

3.案例教学深化

《信贷分析和借贷管理》课堂下给学生布置一个大作业,例如选择一个公司然后从银行的角度多方面分析这个公司的财务状况,现实经营状况等,决定这家公司是否具备某方面贷款资格。把学生分成3-4人小组让他们小组合作采集制作案例,学生的父母、亲戚有在大、中、小型企业工作的,也有的开公司的,学生可以选择身边的事例自编案例,也可以选择市面上任何一家公司做为设计案例对象,但是案例来源一定要清楚。学生运用学习到的知识,以银行专业的角度来分层次分析他们设计的案例,最后各组准备好材料和PPT,进行一场案例报告会。学生在整个亲身实践体验过程中,将理论与实际结合,感性和理性相结合,提升了对《信贷分析和借贷管理》课程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三、《信贷分析和借贷管理》课程案例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案例教学的案例易精不宜多,课堂语言要通俗。

每堂课的案例要按照教学目标和知识点坚持精挑细选,决不贪多嚼不烂,让学生感到案例内容脉络清晰不重复,知其所以然。课堂讲授案例时应坚持用通俗的语言举案例、打比方让学生更容易了解专业词汇术语的含义,并反复使用这些专业词语加深学生的印象,同时也要求学生在讨论案例问题的时候多用专业词汇术语,因为专业是需要培养的,习惯成自然。

2.不能忽视其它教学方法的运用

除了案例教学,还需要大量计算训练来锻炼学生熟练掌握信贷分析的方法,所以作业和测验都必不可少。还有辅助工具的运用,比如运用Excel的内置函数进行统计与运算,做出分析表等,是案例教学不能完全替代的,所以不能忽视其它教学手段的运用。

四、结束语

案例教学法在《信贷分析和借贷管理》课程中的运用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综合业务素质,更让学生对个人自身的财务管理,毕业后尽快适应和参与工作甚至创业也起到启发作用。案例教学还可以在教学实践中进一步探索,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结合起来,培养高素质金融会计人才。

参考文献:

篇10

一、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我国国内经济环境总体良好,经济运行较为平稳。经济结构逐渐优化,供给和需求结构都呈现出积极的变化,能够拉动经济的增长。国内消费需求旺盛,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以及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有力地促进了消费潜能的释放。国家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资,为长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为经济持续平稳的增长提供了条件。另外,国际经济复苏趋势加强,一些发达国家的经济逐渐好转,促进世界经济的增长,这为我国经济增长提供了有利的外部环境。我国国内通货膨胀的压力有所缓解,物价水平较为稳定,加之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有利的政策,使我国国内市场预期较好。因此,证券价格总体上应该处于上涨趋势。

二、行业分析

(1)经济周期与行业分析。一般来说,传媒业属于防守型行业,它的经营状况不会随经济周期变动而呈现出较大的波动,受经济周期的影响较小,相对来说比较稳定。

(2)行业生命周期分析。 通常我们将产业生命周期分为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个阶段。我国的传媒业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距离,目前正处于成长期,发展潜力巨大。加之我国国内对影视文化业的需求日益扩张,华谊公司作为国内影响力较大的影视传媒公司,必将经历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投资前景良好。

(3)行业市场结构及竞争环境分析。由于传媒业影视制作成本高,资金需求量大,相关技术不易被复制,行业壁垒较高。但目前我国经济形势良好,可以筹措到大量自由资金,如果引进国外更为先进的影视制作技术,就会对行业内现有企业形成威胁,加剧竞争,导致行业获利能力下降。但竞争同时也能促使企业降低成本、革新技术,扩张企业价值链,形成差异化产品和核心竞争力来提高利润。所以,我国传媒业的发展前景较为乐观。

(4)影响行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分析。技术进步对影视传媒行业的发展至关重要,特别是电影数字化、3D技术、IMAX的引进,使得电影票房取得更加可观的成绩。我国2009年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加强了对文化影视业的重视,将其提高到战略层面,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法规,为文化影视业的发展提供了相关的政策支持。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推进,使得我国国内电影能够走出国门开拓更为广阔的国际市场,参与到国际市场的竞争中去,从而获取更大的利润。

三、公司分析

(1)行业地位分析。华谊兄弟创立于1994年,因投资冯小刚的《没完没了》和姜文的《鬼子来了》而正式进入电影行业,之后每年投资冯小刚的贺岁片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加之公司旗下巨星云集,影视作品知名度高,由此确立了其在传媒业的地位。随后华谊更是全面拓展业务领域,投资涉及电影、电视剧、艺人经纪、唱片、娱乐营销等并且成绩斐然,并在2005年成立华谊兄弟传媒集团,于2009年成功上市。

(2)公司产品分析。第一,华谊兄弟投资的影视作品一般都是大制作,在前期策划、剧本收购、人气明星聘请、现场拍摄、后期制作以及宣传推广方面都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但由此得到的回报也是相当可观的,并且借此建立起了属于自己的品牌。第二,华谊兄弟在产品营销方面也做得相当不错,他们通过与赞助商的互惠合作以及电影主创的全国巡回宣传达到了宣传自己的影视作品以及公司品牌的目的。

(3)公司组织管理能力分析。华谊的组织结构相对比较完善,董事会下设有独立的董秘办公室和审计部,每个领域的业务都设立特定部门进行分管,如电视剧事业部、电影事业部、艺人事业部等,在各个事业部下又细分了多个职能部门。华谊的股权结构较为规范,并且股东中有很多是华谊旗下的艺人,这有利于公司内部利益的统一,是对组织内部管理的一种创新。明星工作室的设置有利于对艺人进行更为科学有效的管理,事业部的设置则有利于内部合理分工,使组织体系更为完善。总体上来说,华谊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

(4)公司战略经营分析。作为较早涉足传媒业的公司之一,华谊公司在行业中积累了一定的品牌优势,同时公司收入大多为现金交易,公司现金流比较充裕,使其具备一定的资金优势,再通过吸收大量的优秀导演、演员、制作人、经纪人等获得了人才优势,最终将品牌、资金、人才这三大优势进行整合利用,为公司经营带来了较高的经济效益。此外,华谊公司也很注重产业链和价值链的延伸,不断拓宽业务范围,致力于打造综合性娱乐传媒集团,这为公司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有利于公司的长远发展。

四、公司财务分析

(1)经营能力分析。华谊公司形成了从编剧、导演、制作、市场推广、院线发行的完整体系,除传统业务外,还涉足唱片、娱乐营销、游戏等多个领域。并且上市后,公司发展迅速,总资产规模不断增大,利润增长较为平稳,公司发展前景良好。

(2)盈利能力分析。根据对公司2006年到2013年历史财务数据的分析可以发现,公司的毛利率和净利率整体呈上升趋势。另外,报告期内的投资收益也进一步提高了利润效益。

(3)营运能力分析。由于电影本身的制作时间较长,尤其是一些高投资大制作的电影,收回投资所经历的时间就更加长,所以相比于其他行业,传媒业尤其是电影业的存货周转率就比较高。2013年华谊公司的应收账款主要是已经实现销售的电影电视剧等影视产品尚未收回的款项,客户主要是各大电视台。由于客户议价能力较强,故应收账款周转较慢。加之公司规模扩张,对固定资产的投资大幅增加,因此2013年的总资产周转率较2012年慢。

篇11

一、引言

腾讯公司是目前中国最大的互联网综合服务提供商之一,也是中国用户最多的互联网企业之一。它在无限风光的同时,受到了互联网行业内其他企业的质疑与抨击。主要原因在于,腾讯每一项新业务的上线,几乎都是对其他公司产品的“抄袭”,它总是坐享其成,又在其后的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夺走大量利润。

通过观察比较腾讯公司以及其他公司的相似产品,容易发现腾讯走的是“模仿创新”道路,绝非抄袭。

模仿创新,是指企业通过学习模仿率先创新者的创新思路和创新行为,汲取经验教训,通过多种手段掌握核心技术,在此基础上改进完善并进一步开发,在创新链的中后期阶段投入主要力量进行创新,生产出有竞争力的产品,以获取经济利益并取得竞争胜利的技术创新策略。

“智猪博弈”模型为企业技术创新战略选择提供了一个简明的视角。

二、“智猪博弈”模型

假设猪圈里有一头大猪、一头小猪。猪圈的一头有猪食槽,另一头有控制猪食供应的踏板,踩一下踏板会有10个单位的猪食进槽,但是谁踩踏板就要付出2个单位的成本。踩踏板的一方较晚到达食槽,若大猪先到槽边,大小猪吃到食物的收益比是9∶1;同时到槽边,收益比是7∶3;小猪先到槽边,收益比是6∶4。那么,在两头猪都有智慧的前提下,最终结果是小猪选择等待。

该模型的报酬矩阵如下:

可以看出,当大猪选择行动的时候,小猪如果行动,其收益是1,而小猪等待的话,收益是4,所以小猪选择等待;当大猪选择等待的时候,小猪如果行动,其收益是-1,而小猪等待的话,收益是0,所以小猪也选择等待。综合来看,等待是小猪的占优策略。而大猪只能选择行动。

三、“智猪博弈”模型与腾讯的模仿创新

(一)模型推广

行业中的老牌企业、大型企业可以被看做“大猪”,而初创企业、中小企业则可以被看做“小猪”。“智猪”踩踏板的行为可以看做企业的自主创新,而不踩踏板的一方进行的是模仿创新。从“智猪博弈”模型可以看出,小型企业缺乏自主创新的动力,大型企业明知道小型企业会对其进行模仿,但是为了自身的利益还是不得不进行自主创新。

从技术层面来说,模仿创新不用承担创新失败的风险,可以最大限度地汲取经验教训,对已有产品进行改进,缩短产品研发周期。从市场层面来说,模仿创新本身的研发活动更加具有针对性,避免了新产品开发的需求和市场行为不确定性风险。

两只“智猪”的分食过程,只是在谁去踩踏板的问题上产生了博弈,而企业之间的博弈却具有无限期重复博弈的特征。技术创新战略的选择只是一系列博弈的开端。企业间的竞争会不断改变双方的实力、战略与后续行动,从而对其利益产生影响。

2010年上半年,腾讯与360之争拉开帷幕,事件源于腾讯的模仿创新——QQ医生抄袭360杀毒软件。11月3日傍晚6点,事件激化,腾讯宣称将在装有360软件的电脑上停止运行QQ软件。当日腾讯控股曾高达189.20港元,受事件影响,11月4日,股价最低跌至178.60港元,每股蒸发10.60港元,约5.6%,而市值则最大蒸发240亿港元。

这说明了模仿创新的一个重大风险——竞争对手的敌视。对于上市公司,资本市场会对两者之间的较量做出敏感的反应,如果处理不当,对公司价值会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

(二)财务分析

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的选择对其财务状况必然会产生影响,互联网企业技术创新战略实施最直接的效果是扩大其用户群、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体现在财务上应当是盈利能力指标表现良好。下面将对腾讯、新浪、网易三家公司的部分财务指标进行对比分析,见图1-3。

腾讯公司自有资本的获利能力和全部资产的获利能力总体而言好于另外两家公司,它的ROE和ROA(此图略去)基本处于上升状态,新浪(剔除2009年由于营业外收支巨大而导致的异常数据)和网易两家公司的相应指标表现相对平稳,但多数年份中表现为下降。结合公司业务历程和发展史,笔者认为,新浪和网易分别作为门户网站和电子邮箱、网游领域的开拓者及领导者,自主创新的成果在初期得到显现,但是由于互联网行业日新月异、竞争激烈,不断自主创新困难重重,虽然它们也有模仿创新行为(互联网行业的普遍现象),但没有像腾讯一样全盘展开,因此公司业务虽然多样但不及腾讯,在获利能力成长方面略显不足。

腾讯在近年来的发展中保持了很高的营业收入增长率,但是自2009年起腾讯的收入增长率下降,同时新浪与网易收入增长率上升。鉴于腾讯与360之争尚未结束的事实,以及最近两年行业内对腾讯过度模仿创新的敌视,预计腾讯未来的收入增长率可能会进一步下降。

收入增长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利润增长,毛利率体现的是营业收入的获利能力,最直接地反映出成本收入间的关系。三家公司的毛利率都非常高,腾讯表现较为平稳,但是在过去相当长的时期内,它的毛利率不及网易。通过公司官方年报可以发现,游戏收入在网易的收入来源中占比很高,2005年至2010年网易游戏收入的比重都在81%以上,盈利模式较为固定,因此其具有在游戏产品上实现规模经济的能力。腾讯收入主要来源为移动及电信增值服务,该类服务种类多样,运营方式不同,因此在每种具体业务的开展都需要进行新的投入,不利于成本节约。这一点属于腾讯模仿创新导致产品扩张过快的弊端。

同为模仿创新,腾讯的增值服务收入在业内引人瞩目,网络广告收入却不甚优异,相关资料表明,其广告收入一直远远落后于新浪和搜狐。

这里体现出模仿创新的适用性问题。腾讯在年轻人中的普及使其获得了庞大的用户群,随着它不断模仿创新,新产品不断加入其即时通讯家族,垂直分布的产品线使得用户的依赖程度更高。所以其增值服务受众多、使用广、市场份额大。相比之下,新浪搜狐以门户网站起家,专业性更强,腾讯门户网站建立较晚,质量稍次,口碑不如两外两家,而且腾讯的用户群偏年轻,不是网络广告投放者青睐的群体。所以,模仿创新出的门户网站,虽然赢得了排名第一的点击率,但是并没有使网络广告投放的收入随之增加。

四、腾讯创新战略的启示

(一)企业实施模仿创新战略的条件

1.市场分析能力和技术选择能力

企业必须能够区分出具有增长潜力的技术和产品,在导向正确的条件下进行决策,才能够正确地选择模仿对象。

2.良好的学习能力和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

模仿创新的关键是创新,从腾讯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模仿创新绝对不是“山寨”,而是将创新阶段的起点后移,在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创新。

3.创造核心竞争力的能力

在即时通讯行业的垄断地位构成了腾讯的核心竞争力,既让腾讯超越它的模仿对象,又使得它最基础的业务不易受干扰。

模仿者作为某一领域的后进入者,要想使后发优势产生所用,就必须具备成本优势、政策优势或者垄断优势,才有可能超越领先创新者。

(二)企业实施模仿创新战略的风险

1.知识产权问题

企业产权保护意识不断增强,专利制度也在完善,因此获取竞争对手的技术存在一定的难度,还可能会出现侵权问题。

2.市场饱和问题

作为后进入者,如果错误地进入了一个已近饱和的市场,短期内的利润尚不能够保证,实现长期增长的可能性更低。

3.同行“报复”行为

如同腾讯、360之争,如果企业引发了类似问题,会增加许多不必要开支,耗费企业人力物力资源,商誉等无形资产也可能招致损失。

4.过度模仿导致产品线杂乱无章

腾讯产品线扩张是建立在垂直一体化的基础上的,能够实现范围经济。而盲目的模仿和扩张,只会导致产品混乱、成本上升。

(三)对企业实施模仿创新战略的建议

1.合理定位

理论和实证的分析都证实模仿创新战略对于中小企业(“小猪”)的发展有利,而腾讯的发展表明,在创新战略选择中,“大猪”和“小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一个企业可能在某一方面是“大猪”,在另一方面是“小猪”,对于自身属于“小猪”角色的领域,应当实行模仿创新,而对于属于“大猪”的领域,应当考虑自主创新。

2.适时转变

对腾讯的财务分析表明,模仿创新并非一直表现良好。中国互联网企业普遍是在模仿国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虽然目前看来状况良好,但是与苹果公司这样以自主创新著称的巨头相差甚远。因此,模仿创新只是创新的第一阶段,当企业有足够的资本、技术实力之后,应当加大自主创新的成分,这样才能实现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第2版)[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2.周朝民.网络经济学[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3.赵玉林.创新经济学[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

4.陈京民,方英.“智猪博弈”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策略的启示[J].企业家天地,2007.

篇12

首先,中小企业融资机会是在某一特定时间所出现的一种客观环境,虽然企业本身会对融资活动产生影响,但与企业外部环境相比较,企业本身对整个融资环境的影响是有限的,在大多数情况下,企业实际上只能适应外部融资环境而无法左右外部环境,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充分发挥主动性,积极寻求并及时把握各种有利时机,确保融资获得成功。

其次,外部融资环境复杂多变,中小企业进行融资决策时要有预见性。中小企业要及时掌握国内和国外利率、汇率等金融市场的各种信息,了解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国家货币及财政政策以及国内外政治环境等各种外部环境因素,合理分析和预测能够影响企业融资的各种有利和不利条件,以便寻求最佳融资时机,并果断做出决策。

二、融资方式选择

(一)不同类型中小企业融资方式选择

制造业型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是比较多样和复杂的,这是由其经营的复杂性决定的。无论是用于购买原材料、半成品和支付工资的流动资金,还是购买设备和零备件的中长期贷款,甚至产品营销的各种费用和卖方信贷都需要外界和金融机构的金融服务。一般而言,制造业企业资金需求量大,资金周转相对较慢,经营活动和资金使用涉及的面相对较宽,风险也相应较大,融资难度也要大一些。可选择的融资方式主要有银行贷款、租赁融资等。

商业型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主要是库存商品所需的流动资金贷款和促销活动中的经营性开支借款。其特点是量小、频率高、贷款周期短、贷款随机性大。但是,一般而言,风险相对其他类型中小企业较小。从银行贷款是其最佳选择。

风险投资公司的创业基金是有效支持高新技术产业最理想的融资渠道。创业资本与其所扶持的企业之间是控股或参股关系。风险投资公司可从创业成功企业的股份升值中较快的回收创业投资,用其成功项目的高收益来弥补其失败项目的损失,实现风险投资公司自身的良性循环,以不断扶持高科技中小企业的成功创业。

(二)中小企业不同发展阶段融资方式选择

中小企业初创时期的特点是资金需要量大,信息不透明,缺乏抵押品,外部融资相对较难。这时可选择的融资方式主要有:融资相对便利的借款和租赁融资。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企业应尽可能取得财政资金或政策性银行借款,并从信用担保机构取得贷款担保;租赁融资按需要可分别采取经营租赁和融资租赁两种方式。为满足临时或短期使用资产的需要,可选择经营租赁方式;为满足长期资产的需要又缺少现金时,可采用租赁融资方式,通过融物达到融资的目的。虽然租金成本较高,但筹资程序简单,速度较快。

中小企业经过成功的创业,进入成长阶段,其内部已形成一定的资金积累,融资条件相对较好,资金需要量也相对较大。这时,中小企业在注重内部积累的同时,应当设法从外部融资。其融资方式除了选择借款和租赁融资外,应逐渐转向直接融资方式,即通过发行债券和股票的方式来融资。由于目前国家对债券融资限制条件多、程序复杂,因而直接融资应首选股票方式。虽然这种方式融资程序复杂,制约因素较多,但融资金额大,风险低,能较好的满足中小企业发展时期的资金需求,提高其进一步举债的能力。尤其是高科技企业,一旦进入发展阶段,风险投资公司的创业基金就逐步推出,转向证券市场。就这一点而言,我国即将推出的二板市场将为全国范围内具有较大潜力的中小企业,尤其是高科技企业提供了有利的融资条件。

中小企业成熟期的特点是信息不对称较少,企业经营风险相对减少,盈利水平较高。融资渠道得到拓宽。在这个阶段,中小企业会逐步走向扩张,即通过收购、兼并等方式开展资本经营,扩充企业规模,增强企业实力。在这个阶段,中小企业除了上述融资方式外,还可采用下列3种融资方式:一是股权置换,即以自己的股票作为现金支付给目标公司股东来收购目标公司。其具体方式是由买方企业出资收购卖方企业全部或部分股权,卖方股东取得现金后认购买方企业的现金增资股;或是由买方企业出资认购卖方企业全部或部分资产,而卖方企业股东用以认购买方企业的增资股。这两种方式下,双方股东都不需要另筹现金便可实现股权置换。二是杠杆收购,即通过增加买方企业的财务杠杆去完成并购交易行为。它是买方企业通过举债来获得目标公司的产权,并从目标公司未来产生的现金流量中偿还债务的方式。

三、融资规模决策

中小企业在融资时,首先要确定融资规模。融资过多,可能造成资金闲置浪费,增加融资成本;也可能导致企业负债过多,偿还困难,增加风险。如果融资不足,会影响企业投融资计划及其他业务的正常发展。因此,企业在进行融资决策之初,就要根据企业对资金的需要、企业自身的实际条件以及融资的难易程度和成本等因素,量力而行确定企业融资规模。在实际操作中,企业确定融资规模可使用经验法和财务分析法。

经验法是依靠个人的经验和主观分析、判断能力来确定融资规模。采用这种方法时,首先由熟悉财务情况和生产经营情况的专家,根据过去所积累的经验,进行分析判断,提出初步意见;然后,通过召开座谈会或发放各种表格等形式,对上述初步意见进行修正补充。经过几次反复后,形成最终结果。这种方法通常在中小企业缺乏完备、准确的历史资料情况下采用,或是作为定量分析法的辅助方法来采用。

财务分析法是指通过对企业财务报表的分析,判断企业的财务状况与经营管理状况,从而确定合理的融资规模。实际操作中可用来分析的比率很多,如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等,但最常用的是通过分析资金与销售额之间的比率关系来确定企业所需资金。财务分析法通常比较复杂,需要一定的历史资料和专门技能。如果在融资过程中存在许多不确定性因素,用该方法确定融资规模,一般要求企业公开财务报表,以便资金供应者能根据财务报表确定提供给企业的资金额。而企业自身也必须经过慎重分析来确定融资规模。

四、融资期限决策

中小企业融资按照期限可划分为短期融资和长期融资。企业在短期融资和长期融资两者之间进行权衡时,主要取决于融资的用途和融资者的风险偏好。

从资金用途上看,企业融资一部分用于维持流动资产资金占用,一部分用于长期投资和购置固定资产。流动资产具有周期短、易于变现、所需补充数额较小和占用时间短等特点,宜于选择各种短期融资方式,如商业信用、短期借款等。用于长期投资或购置固定资产的资金,其数额较大、占用时间长,适宜选择长期融资方式,如长期贷款、租赁融资、发行债券、发行股票等。

另外,中小企业进行融资期限决策时,还可根据自身对待风险的态度,在配比型、激进型和稳健型3种类型中进行选择。

采用配比型融资政策时,每项资产将与一种跟它的到期日大致相同的融资工具相对应。即临时性流动资产通过短期融资获得;永久性流动资产和所有的长期资产通过长期融资来获得。这种决策的优点是,企业既可以避免因资金来源期限太短引起的还债风险,也可减少因借入过多长期资金而支付高额利息。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