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方向范文

时间:2023-09-06 09:32:30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经济发展方向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经济发展方向

篇1

2面临林业经济发展方向采取的措施

2.1生产经营应与环境保护共同发展

由于林区的自然环境得天独厚,其林地植被、地质地貌、生物资源等都可用来发展森林旅游业、种植业、养殖业等。这样,不仅满足了人们旅游的需求,还能给相关的企业增收,何乐而不为呢。在这期间,企业应当注重自身产品的宣传工作,做好销售计划,对于该地区的基本建设如交通建设等要加强完善。

2.2加快企业体制、机制转型步伐

首先,要将以林业经济为主的企业形式向森林经营转变。以往的林业企业大部分都是以木材采伐为主要收入来源的的形式,若要进行转变,企业应当学会培养税源,发展生产,由过去单一的木材为主的经营方式向多元开发森林的综合收益转变。其次,企业不能只靠生产进行营利,而要多增加一些服务型的经营方式。相关林业部门要发挥其职能,帮助企业招商引资,从而将企业增收与林业部门联系起来,更好地发展当地的经济。企业还要不断进行深化改革,改革企业内部的管理体制,以适应当地经济的发展模式。

2.3企业应当做好总体规划

相关林业企业应当根据市场需求及现实状况进行合理的后期规划,不能够盲目进行经济转型。企业应当是在调查当地的具体情况如自然环境状况和人文条件的基础之上,进行统筹安排和合理的规划,若当地的交通不便或基础建设较差,企业就应当加强对基础设施的建设工作,为当地后续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

2.4企业要加大科技的投入

科学技术对于企业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不仅能够提高产品的数量和质量,还能提高生产效率,从而增加企业经济效益。因此,企业应当加大对科技的投入,对于一些机械设备要不断升级,并且还要加强对专业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企业还应创建一批具有开拓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注意培养一些在市场的管理精英,为企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提供人才保障。另外,企业应当对于科研方面的资金投入,加强科技创新,改善经营方法,提高产品的质量,提高劳动效率,从而为企业增加经济效益。同时,还要完善企业的质量管理工作,对于产品的质量要进行严格的把关,保证产品能够顺利地进入市场,并以质量来树立企业良好的形象,无论国内还是国外市场都应以赢得信誉为基本目标,然后企业才能更好的发展。

2.5完善企业的产业体系

企业应当完善自身的产业体系,加强企业的产业化进程,如企业可组建后续产业协会,协会可以利用流畅的信息交流平台给企业带来最新的市场信息,根据市场需求进行产品的调整,还可以加强企业与经营户的联系,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产品产业链。

2.6企业应积极争取政策支持

企业在进行自身发展的同时,应当积极争取政策及资金方面的支持。在森工林区的一些工作人员理应有国家的补助资金,企业要为员工善于争取国家的帮助;木材全面停伐后会带来一些政策性的亏损,企业可申请将这些亏损纳入国家的财政预算当中,这样可以为企业带来一些经济上的补助;争取国家对于扩大原料林基地建设的政策,争取将低产林改造纳入原料林基地建设计划当中,从而对于原料短缺问题有一个良好的解决方案。

3国家对于林业经济发展方向的措施

国家政府应当充分发挥政府的职能,对于林区后续产业要加以扶持,确保林业企业能够在正确的方向发展。国家可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对于一些企业项目予以帮助,投入相应的资金,帮助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从而利用企业效益带动社会效益甚至是国家效益。应建立和完善林权评估制度,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保证企业的合法性。在林权方面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尺度,以便以后能够参照这个标准进行衡量,才不会导致局部区域的差异不会太大。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有区别的政策。

篇2

1.1研究方法

本研究利用时间序列分析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对农业科技资源与农业经济发展之问的关系进行分析,所采用的主要计量方法:(1)首先,采用ADF方法对农业科技资源即农业研究与开发机构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农业技术人员、农业机械总动力与农业经济增长四个时问序列的平稳性进行检验,以确实其单整阶数。(2)其次,如果ADF检验结果表明四个序列具有同阶肇整性,利用E—G两步法来检验农业科技资源与农业经济发展之间是否存在协整关系,即长期均衡关系。(3)在农业科技资源与农业经济发展之间存在协整关系的条件下,建立误差修正模型,考察二者之I.日J的短期动态关系。(4)最后,利用Grange因果关系检验来考察农业科技资源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的因果关系。

1.2变量选取

1,农业科技资源。农业科技资源是农业科技人力资源、农业科技财力资源、农业科技物力资源及农业科技信息资源要素的总和,是由农业科技资源各要素及其子要素相互作用而构成的系统。本文中的农业科技资源的度量主要由农业技术人员(H)、农业研究与开发机构科技活动经费支出(RD)、农业机械总动力(肘)来体现。

农业技术人员:指从事农业专业技术工作的人员以及从事农业专业技术管理工作的人员,农业科技人员数量最能代表农村科技人力资源的状况。

农业研究与开发机构科技活动经费支出:研究与开发机构的R&D活动增强了我国农业领域的竞争能力,农业研究与开发机构对促进我国农村科技的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而科技活动经费支出状况则更能真实地体现科技活动经费的实际投入与使用状况。因此,选择农业研究与开发机构科技活动经费支出指标来代表农村科技财力资源。

农业机械总动力:主要指用于农、林、牧、渔业的各种动力机械的动力总和,一定程度反映了农业科技物力资源的水平。

2.农业经济增长(y):该指标用农业总产值来表示,即农林牧渔总产值(包括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和农林牧渔服务业),它反映了一定时期内农林牧渔业生产总规模和总成果,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代表性。

1.3数据来源与处理

农业技术人员、农业研究与开发机构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农业机械总动力和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数据分别来自1990—2008年的《中国科技统计年鉴》和《中国农村统计年鉴》,对于个别指标所缺失的数据采用插值法进行了修补。

由于对数变换并不影响原始变量之间的协整关系,而且对数变换往往可以消除异方差现象,所以对农林牧渔总产值、农业研究与开发机构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农业技术人员和农业机械总动力等4个变量分别取自然对数,可得到对数变换后的新变量记为LNY、LNRD、LNH和LNM。

分析软件采用的是Eviews5.1。

2实证分析结果

如果直接对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回归,有可能出现“谬误回归”的情况,导致不可靠的推论,并且只有当变量序列都为同阶单整序列时才可进行协整分析,所以在协整分析前,有必要先检验LNH、LNM、LNRD和LNY四个时间序列的平稳性。

2.1单位根检验

单位根检验常用的方法是DF检验以及它的扩展形式ADF检验,后者带有变量滞后项,以消除自相关的影响。研究采用ADF方法对变量原始序列、一阶差分序列和二阶差分序列分别进行单位根检验。单位根检验结果表明(见表1),原始序列LNY、LNH、LNM、LNRD在10%的显著水平下,均不能拒绝存在单位跟的假设,因此是非平稳的;一阶差分序列ALNH、ALNM、ALNRD、ALNY在10%的显著水平下是非平稳的,而ALNRD在5%的显著水平下是非平稳的。但二阶差分后的变量A2LNH、A2LNM、A2LNRD和A2LNY在l%显著性水平下,拒绝存在单位根的假设,因此是平稳的。单位根检验结果表明:LNH—I(2)、LNM—I(2)、LNRD—I(2)和LNY—l(2),均为二阶单整序列。

2.2协整检验与协整方程

上述单位根检验表明变量LNY、LNH、LNM、LNRD都是二阶单整变量,所以可以进行协整分析以验证LNY与LNH、LNM、LNRD之间是否存在协整关系。检验变量之间是否具有协整关系的方法,目前主流的方法有两种:(Engle—Granger)E—G两步检验法和Johansen检验法。

本研究首先利用Johansen协整检验,选择序列有确实性线性趋势,但协整方程只有截距项,滞后阶数为1,得出检验结果(见表2)。迹检验和最大特征根检验均表明在5%显著性水平下,LNY、LNH、LNM、LN肋之间存在协整关系。

其次,将农业经济增长作为被解释变量,以农业科技资源作为解释变量运用普通最dx_-乘法(OLS)进行回归分析,回归结果见表3,得到如下回归方程:LNY=一11.733+2.743×LNH一1.279×LNM+1.0915×LN兄D(1)t值=(一6.43)(5.41)(一2.89)(5.52)R2=0.9766F=209.2018DW=1.006根据各统计量的精确显著性水平,可知各解释变量的T统计量高度显著,模型的拟合优度达到0.9766,调整后的拟合优度R2=o.972,说明模型整体拟合效果很好,且F统计值为209.2018,模型整体通过了显著性检验。令E表示上述回归模型残差,根据E=LNY+11.73298552—2.742980416×LN日+1.279462888×LNM—1.095938477×LNRD得出残差序列,并对残差稳定性进行检验。表4为E的ADF检验结果,由于ADF统计量为一3.叭l794,小于显著性水平0.01时的临界值一2.728252,可认为残差序列E为平稳序列¨1,进而再次验证序列LNY和LNH、LNM、LNRD具有协整关系,式l即为协整方程。#p#分页标题#e#

由式(1)可以看到:在样本期内,农业技术人员、农业研究与开发机构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和农业机械总动力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弹性分别为2.74、1.09和一1.28,且高度显著,其经济含义为:农业技术人员、农业研究与开发机构科技活动经费支出每增加1%,则农业总产值分别增加2.74%、1.09%,这充分说明农业科技人力资源与农业科技财力资源投入的增加会有力地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而农业机械总动力对农业发展的弹性为一1.28,说明农业机械的利用效率不高,对农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不明显,即农机总动力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为显著的负值,这显然与事实不相符合,笔者认为在当时农业机械化程度非常低且主要集中在某几个省份的状况下,将农机总动力引入模型必然会带来一定的偏差,结果很可能使得农业科技人力资源与农业科技经费投入的效果被高估了,故该模型有待进一步改进。出现这样结果的原因Ⅱr能是因为农业机械分布不均衡,地块细碎化、土地类型差异导致不适宜机械化而且使用机械成本过高。

2.3误差修正模型通过对变量进行协整分析可以发现上述变量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但无法得知这些变量偏离它们共同的随机趋势时的调整速度,误差修正模型(ErrorCorrectionModel)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建立误差修正模型的目的在于研究因变量在短期波动中偏离长期均衡关系的程度。

根据Grange表述定理(Grangerrepresentationtheory):如果变量X与Y是协整的,则它们间的短期非均衡关系总能由一个误差修正模型表述。误差修正模型既能反映不同的时间序列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又能反映短期偏离向长期均衡修正的机制。

通过上述的JJ协整检验,我们得出四个变量间存在协整关系,因此我们可以对其建立误差修正模型,检验其短期动态均衡情况,增强结果的可信度。下面利用E—c两步法建立误差修正模型,建立如下误差修正模型:ALNY=2.317×ALNH一0.066×ALNM+0.542×ALNRD一0.595×E(一1)(2)t值=(2.892)(一0.116)(3.119)(一3.257)R2=O.512,DW=1.080.AIC=一4.060,Loglikelihood=40.54。

式(2)各t统计值均在5%水平上显著,F统计量显著,LM检验也表明不存在自相关,模型整体效果比较好。

误差项的系数为负数,说明符合反向修正机制,当短期偏离均衡时,将会以59.5%的幅度被调整到均衡状态。农业技术人员、农业研究与开发机构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和农业机械总动力的短期产出弹性分别为2.32、0.54和一0.07,即短期内农业技术人员、农业研究与开发机构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增加1%,农业经济增长分别为2.32%、0.54%,农业机械总动力增加使农业经济产值变动一0.07%。通过长期与短期弹性的对比发现,农业技术人员和农业研究与开发机构科技活动经费支出都存在一定的滞后效应,其促使农业经济发展的效果要经过一定的时间才能充分发挥出来,而农业机械的短期产出弹性大于长期弹性,即农业机械的功能在短期内就可以体现出来。

2.4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Granger和Sims提出的因果关系检验可确定一个变量能否有助于预测另一个变量。Granger和Sims提出的因果关系检验法的基本思想如下:如果变量x有助于预测变量Y,即根据Y的过去值对Y进行自回归时,如果再加上x的过去值,能显著地增强回归的解释能力,则称x是Y的Grange原因;否则,称为非Grange原因。同时,Granger指出,如果变量之间是协整的,则至少存在一个方向上的Granger原因;在非协整情况下,任何原因的推断将都是无效的。Grange检验结果见表5,表中的第一列是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的零假设,第_-歹ul数据为F统计量的数值,第三列的数据为F统计量在零假设成立时的概率显著性水平,第四列为滞后阶数。由于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对滞后的阶数非常敏感,本文采用AIC最小原则来确定滞后阶数。

在10%显著性水平下,我们认为农业技术人员(LNH)是农业经济增长(LNY)的格兰杰原因,而农业经济增长(LNY)不是农业技术人员(LNH)投入变动的影响因素,二者之间存在着单向Grange因果关系,农业技术人员(LNH)投入的提高或降低必然引起农业经济发展(LNY)水平的提高或降低。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拒绝第三、第四个原假设,即农业机械总动力(LNM)与农业经济发展(LNY)呈双向Grange因果关系;同理,在5%显著性水平下,农业研究与开发机构科技活动经费支出(LNRD)是农业经济发展(LNY)的格兰杰原因,这与姜涛(2008)的研究结论一致|9。,而农业经济发展则不是农业研究与开发机构科技活动经费支出的Grange原因,也一定程度反映我国农业科研投入机制还存在深层次问题。3结论与建议本文选取了能够代表农业科技资源投入的关键变量,展开了农业研发机构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农业技术人员和农业机械总动力对农业经济增长影响的计量经济学的协整分析和Granger因果检验,得到如以下结论:(1)我国农业经济增长序列与农业科技资源序列都是二阶单整序列,即LNH—I(2)、LNM—I(2)、LNRD—I(2)和LNY—I(2)。

(2)农业经济增长序列与农业科技资源序列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即长期均衡关系。

(3)农业经济增长序列与农业科技资源序列之间也存在短期动态关系,误差修正方程的误差修正系数均符合反向修正机制,农业科技资源对短期偏离均衡的调整力度为59.5%。

(4)Grange因果关系检验结果表明,存在从农业R&D机构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农业技术人员到农业经济发展的单向Granger因果关系,而反向关系得不到实证支持。但农业机械总动力与农业经济发展之间存在显著的Granger因果关系。

针对农业科技资源与农业经济发展关系的论证结果,我们必须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注重农业经济运行中的增长质量和效益,即实现农业的粗放型(外延型)增长向集约型(内涵型)经济增长转变。具体建议如:(1)合理配置农业科技资源并高效利用。农业科技资源开发利用不够的原因主要是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真正对农业生产发展有用的科技成果缺失¨…。同时,应充分发挥科技在农业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中的支撑作用¨“,着力对水、土、气和生物资源节约与合理利用,农业污染防治、生态恢复与重建、外来入侵生物风险评估与防治等关键技术进行科技攻关,逐步改善农业生产环境,并为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发展循环经济提供技术支持。

篇3

1.1 界定 

在《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中,海洋经济的定义是:开发利用海洋的各类产业及相关经济活动的总和。海洋产业涉及范围包括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石油天然气业、滨海旅游业、海洋船舶业、海盐及海洋化工业、海水淡化及综合利用业和海洋生物医药业。 

从理论与实践研究角度而言,科学界定海洋经济的概念及范畴至关重要。海洋经济是以海洋资源为基础,以海洋产业为载体,以海港优势为依托的经济活动及其总结果。海洋资源包括三大部分,分别为海洋及滨海的物质资源(如生物与矿物)、空间资源(如水体、天空及陆域)和能源资源(如风能、太阳能、潮汐能)。 

1.2 内涵 

从经济统计意义上来说,海洋产业就是海洋经济。海洋产业是一个综合性、多层次的产业系统,通常按三次产业划分。第一产业主要是海洋水产、海水及海岸种植与养殖业、海岸林业、围海造田等;第二产业主要是海洋盐业及盐化工、海洋石油与天然气业、海洋及滨海矿业、海洋食品及制药工业、海洋能源工业、临港工业等;第三产业主要是海洋交通运输、港口服务、海洋与滨海旅游,以及为海洋开发服务的海洋科教、信息、环保、监测、防灾业等。海洋产业也可以划分为传统海洋产业、新兴海洋产业和海洋服务业。 

2 国内外海洋经济发展概况 

随着陆地可开发资源的不断减少,开发海洋资源成为国家或地区间经济竞争的关键。海洋是国家政治、经济、军事的必争之地,发展海洋经济已成全球大趋势。18世纪,英国借助海洋历经百年发展,最终成为世界强国。20世纪初,美国在工业化过程中形成沿海工业化城市带,一条是沿东海岸的波士顿—纽约—巴尔的摩—华盛顿,另一条是沿西海岸的西雅图—旧金山—洛杉矶—圣地亚哥,依托海洋,发展以海外贸易为主体的海洋经济,成功地带动区域发展,使美国成为世界经济领跑者。20世纪50年代,日本以海外贸易和海运事业为纽带发展临港工业,形成东京、神户、名古屋等深水港群与大城市群。号称“亚洲四小龙”的韩国、台湾、香港和新加坡的兴起,均在一定程度上借助了海洋经济。 

《2013—2017年中国海洋经济产业深度调研与投资战略分析报告》分析数据显示:2003—2010年,我国海洋生产总值平均增速达到21.08%;海洋产业结构方面,第一产业比重不断缩小,第二产业比重有较大提升;2003—2004年,海洋第三产业占比超过40%,2005年海洋第二产业及第三产业发展加速,第一产业占比下降为16.75%;2006—2010年,海洋第一产业占比维持在5%~6%,第二、三产业占比则维持在47%以上;2010年,我国海洋生产总值为38 439亿元,同比增长12.8%。 

进入21世纪以来,根据国民经济发展和资源需求的增长,政府适时调整海洋经济发展战略。国家“十二五规划“将海洋经济提到国家战略高度,与此同时,沿海地区相继提出海洋经济发展规划,海洋经济产业将会有跨越式发展。 

3 盘锦海洋经济发展现状及趋势 

3.1 发展现状 

盘锦海洋资源丰富,以海洋资源为基础的相关产业开发较早。海洋水产是盘锦的传统产业,近海捕捞已有100多a的历史。滩涂养殖业始于20世纪50年代,现已成为水产业的主要支柱。1998年新建的盘锦港运营后,海洋运输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2013年盘锦红海滩被选为5月19日“中国旅游日”发行的《美丽中国》普通邮票中的美景。目前,盘锦红海滩旅游胜地已全国闻名。 

海洋经济发展正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转变,向海洋要资源、要速度、要效益已成为共识,港口经济和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从港口城市海洋经济结构调整趋势看,推动工业产品结构、市场流通结构、海洋捕捞作业结构、海洋养殖结构、初级产品与精细加工产品结构的策略正在优化升级。 

3.2 发展方向及趋势 

3.2.1 依靠科技推进经济增长 目前,盘锦的海洋经济正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过渡,科学技术成为海洋经济竞争的关键因素。现代海洋经济依托现代科技成果,构建知识技术密集、资金密集的海洋经济。在海洋经济范畴中,盘锦尚有多项产业没有开发,属于空白。海洋生物资源开发、水产品深加工及浅海渔业养殖等当为海洋经济的主攻方向。 

3.2.2 借助海滨旅游发挥资源优势 盘锦拥有世界第二大的芦苇湿地,有具有天下奇观之称的红海滩及蕴藏无数水中珍品的蛤蜊岗等,是发展生态旅游的宝贵天然资源。 

根据资源特点,可以突出两个主题:一是苇海休闲度假游。在芦苇湿地中建设休闲度假村,游客通过苇海迷宫、赏鸟游滩等系列活动享受回归自然的感觉,同时呼吸新鲜空气。二是涉渔休闲运动游。通过提供钓鱼、采蛤、捉蟹等休闲运动,为游客创造缓解生活压力和工作疲劳的机会。 

3.2.3 利用对外开放加快发展 海洋经济是一个完全开放和不断发展的经济系统,符合海洋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深圳、珠海等沿海城市的发展实践证明,扩大对外开放可以利用国内外市场及资源,这是发展海洋经济的重要突破口。盘锦也应借鉴以上沿海城市的经验,大胆尝试招商引资新方式,充分利用丰富的自然港湾资源、旅游资源和良好的产业基础,吸引境外更多的技术、资金、项目。 

3.2.4 通过适度开发确保持续发展 随着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成为紧迫任务。海洋经济资源成分众多、因素复杂,多属自然资源,只有保护生态环境,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才能实现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盘锦地区的旅游资源开发要适度、适量,不能超过生态阈值,这样才能保持旅游资源的高质量和旅游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篇4

能源产业的发展一直是很多国家的赖以生存的主要产业,但是随着不可再生能源的逐渐减少可枯竭,许多国家开始寻求新能源以及绿色可持续产业作为主要产业的发展方法,所以新能源以及绿色产业在近些年逐渐成为世界经济贸易的主角,从另一方面来看,这也是经济危机下催生出的新产业链。各国发展新能源及绿色产业一方面为了长远的可持续发展,另外一方面也是为本国经济提供新的增长点来应对可能出现的经济危机。当前世界经济中新能源以及绿色产业还没有一个绝对的核心,各国都在努力抢占未来技术进步的先机,并能够很好地带动其他产业共同发展,如果这个产业链形成全球化的合作,产生庞大的产业集群,势必将能够带来全球产业链结构的重组。从目前的形势来看,发达国家虽然对此有所重视,但还是将经济发展的重点放在传统的金融、信息、技术以及服务业等方面,战略方针依旧是将生产制造业保持在具有成本和市场优势的亚洲及部分非洲国家。而发展中国家在新能源和绿色产业中投入了大量精力,希望通过这种无前人涉及的产业的快速发展占据市场,在未来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但从整体来看,发展中国家虽对此比较垂涎,但是在技术条件上还是与发达国家有很大的差距,在世界经济的分工中仍然会处于下风。

二、国际贸易重新活跃

在经历了一场全球经济的寒冬之后,对国际贸易额度以及跨国投资方面有很大影响,2009年出现了10%的巨大下降,很多跨国贸易公司陷入困境。但是经过几年休整之后,国际贸易已经重新活跃起来,未来几年国际贸易在国际经济中所占的比例不会较经济危机前有所下降。

三、气候变化对各国经济制约性

加大在经济的发展中,我们必须考虑给我们家园带来的危害。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重视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各国均在全球环境回忆中予以承诺节能减排等保护环境的措施,这也使得各国在经济发展中多了一个制约的因素,而随着环境的不断恶化,这种制约程度将会在未来继续增加。

四、美元地位下降

作为全球最主要的国际货币,美元,在美国给全球带来严重经济危机之后,其国际地位将会有大幅度的下降,尽管美国政府给予各种各样的承诺,但是美元在国际经济中的信任度势必将有大幅下降。从另一方面来看,美国政府财政赤字的增加带来美元汇率的严重波动,面临的贬值压力也十分巨大,所以其作为各国储备货币的地位将大大削弱。从长远来看,世界货币不会走向多元化,这将会让国际货币失去其存在意义,但是发达国家与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对于主导的国际货币意见很难达成一致,所以从当前来看,国际储备货币很有可能出现由美、欧、中三大经济体共同主导的局面,而为了降低国际货币汇率波动带来对经济影响的风险,很可能诞生国际中央银行来同一货币,打破美元一家独大的局面。

五、新兴经济体地位上升

随着发达国家经济在经济危机中的巨大衰退以及新兴国家在经济发展方面表现的强势,新兴国家将是推动全球经济复苏的主要贡献力量,这其中中国发挥的作用一定很大。世界各国在去求经济中相互依赖的程度不断加大,发达国家无法再依靠自身的力量恢复金融实力以及保持经济稳定性,所以,他们必须依靠发展中国家的力量通过开展更广泛的合作提升自身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

篇5

河池市背靠大西南,地处黔桂两省(区)结合部,国家“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西南出海大通道穿境而过,是西南腹地走向珠三角、走向东盟的咽喉要塞,是“南贵昆经济区”、“泛珠三角经济区”和“东盟自由贸易区”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交汇的枢纽,是西部大开发的热点地区,与北部湾经济区、西江黄金水道关系密切,是国家综合交通网中的重要结点城市。因此,河池市战略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具有发展区域物流的区位优势、经济基础、环境条件和战略机遇。

1.河池市“十二五”现代物流发展方向

1.1 建成高效的物流网络节点

根据河池市城镇布局和物流发展需求分布特征,完善物流基础配套设施,构建以物流园区为中心,以周边县为支撑,分工合理、设施完善、信息畅通的物流基础设施布局,通过交通网络把规划建设的河池物流基地、4个物流中心、9个配送中心有机地联系起来,构成河池市物流网络体系。

针对河池市已有的物流中心、货运场站、交易场所、仓储设施、交通基础设施等设施布局不合理、利用效率不高、管理混乱等现状,通过改建扩建新建、布局优化、功能调整、组织管理等方面进行有效整合,既提高现有资源利用效率,又达到满足未来现代物流发展需要的目的。

1.2 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依托河池市优越的区位环境、交通战略地位,以西南出海大通道为主轴,以河池通往北部湾、珠三角、大西南为主线,加快建设区域陆海空物流大通道体系。依托已有的铁路货运站、公路货运站等交通运输设施,选择重点地区和综合交通枢纽,建设集装箱多式联运中转设施和连接两种以上运输方式的转运设施,提高铁路集装箱运输能力,解决港口作业区与铁路、铁路与公路、民用航空与地面交通等枢纽不衔接以及各种交通枢纽相互分离带来的货物在运输过程中多次搬运、拆装等问题,促进物流基础设施协调配套运行,实现多种运输方式“无缝衔接”,提高运输效率。

1.3 实现物流信息化

鼓励企业采用仓储运输、装卸搬运、分拣包装、条码印刷等专用物流技术装备。重点推广集装技术和单元化装载技术,推行托盘化单元装载运输方式,大力发展大吨位厢式货车和甩挂运输组织方式,推广网络化运输。完善并推广智能标签、无线射频识别(RFID)、电子数据交换(EDI)、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道路交通信息通讯系统(VICS)、不停车自动交费系统(ETC)、智能交通系统(ITS)、可视化和货物快速分拣等新技术。

通过对企业内外信息需求分析,结合企业的发展目标,以政府主导、企业积极参与的形式,加快建设一个基于供应链的,集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商流于一体的现代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用于提供物流信息、技术、设备等资源共享服务,促进信息的互相传递,实现区域间、区域内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交易中心、物流企业等之间的信息整合,最大限度地优化配置社会物流资源,降低社会物流成本,提升物流全过程的整体运作水平。

1.4 大力发展绿色物流

绿色物流是指在物流过程中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实现对物流环境的净化,使物流资源得到最充分利用。随着河池市有色金属、化工等行业的发展,将不可避免地堆环境造成破坏。空气污染、噪声干扰、交通事故等将对人民的生活构成威胁。因此,河池市现代物流的发展必须优先考虑环境问题,需要从环境角度对物流体系进行改进,形成一个环境共生型的物流管理系统。

1.5 加快物流人才培养

针对河池市目前物流专业人才匮乏、管理水平较低的突出问题,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快物流人才的培养。加强对物流企业从业人员的岗前培训、在职培训等,通过不同方式和各种渠道,培育市场急需的物流管理人才。

2.河池市现代物流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现代物流作为一种先进的组织方式和管理理念,受到世界各国政府、研究机构与企业的普遍重视并迅速发展,归根到底是由于现代物流在促进经济增长、提供企业竞争力、优化产业结构、改善投资环境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大力发展现代物流,对河池市经济发展有着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2.1 有利于促进河池市经济增长

规划建设的河池市物流基地、河池市农产品物流中心等物流节点是基础设施建设类项目,总投资少则几千万元,多则20亿元。建成后,可集聚物流与货代企业百余家,形成物流服务的集聚,这些物流企业将会为周边地区众多的工商业企业提供便捷的物流服务。同时,现代物流是关联度很强的一个新兴产业,其发展将会增强河池市的吸引力和辐射力,会带动相关的金融业、餐饮业、旅游业、信息业等的发展。

2.2 有利于提高企业竞争力

物流能力是构成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当前在国际国内竞争日益加剧的情况下,企业竞争的手段和方式从价格竞争转向依靠品牌、管理、技术、人力资本和服务,因而发展现代物流也是企业适应这一竞争趋势的内在要求。发展现代物流将使企业在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提高技术和产品开发水平、提高市场营销水平的同时,获得物流能力的支持,从而提高其竞争力。另外,发展现代物流,将使河池市传统的物流企业以及新兴物流企业得以发展壮大,并积累组织和管理现代物流服务的经验与实力,适应国际竞争的需要。

2.3 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

2010年河池市的三次产业结构为20.7:45.1:34.2,可见河池市的第一、二产业占有较大比重,第三产业相对落后。现代物流的发展对河池市的运输、仓储、通讯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将带来这些行业质的飞跃。而这些行业的共同崛起,会大大提高河池市的整体服务水平。这不仅可以增加第三产业的绝对数量,提高第三产业中高附加值行业的比重,也会促使第一产业、第二产业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从而优化产业结构。

2.4 有利于改善投资环境

国外投资者选择投资地点,不仅要考虑当地的经济条件和优惠政策,还要考虑其物流环境。物流环境的好坏已成为投资者评价一个地区投资环境的重要内容,特别是在土地、劳动力价格以及各种优惠政策正在逐步弱化的情况下,现代物流的状况在吸引外资中的权重越来越大。因此,加快现代物流发展,对河池市改善投资环境、吸引更多外资具有深远而现实的意义。

2.5 有利于增加就业机会

物流产业具有较强的吸纳劳动力的作用。首先,物流基础设施在建设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人力投入。其次,物流基础设施建成后即可吸引众多物流企业入驻,一般除高层管理人员为投资方注入外,其他员工大多数将本地招聘。再者,随着河池市经济的发展,物流需求将进一步加大,物流需求的加大会进一步增加对劳动力的需求。物流产业中很多工作适合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如基础设施建设,商品包装、搬运、仓管等。这将为河池市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

参考文献:

[1]秦小辉.广西北部湾第三方物流企业信息化发展现状及措施[J].铁道运输与经济,2010(02):77-79.

篇6

一、农村电子商务对农村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

(一)无论古代还是现代,对于农民而言,最重要的都是农产品的销售能在最合适的时间把农产品卖出去,并卖个好价钱,这是农民最大的愿望。而电子商务的出现,解决了以往农民信息滞后的问题,他们可以通过网络随时随地了解农产品的信息,还可以通过网络来了解产品的价格变化,避免盲目地投资造成的失误。

(二)电子商务能够帮助农民节省开拓市场所需资金以往农民要想让市场了解自己的产品,就需要作出大量的宣传。而现在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使农民可以利用网络这一信息平台进行宣传。这一方式简洁、快速、见效,让农民收获更多的利益,也扩大了农产品的销路。并且还为农民节约了大笔的宣传资金。

(三)电子商务能够扩大特色产品推广提高经济效益电子商务的出现,同时也使农民敢于推出大量的特色产品,在网络上的宣传,迅速地打开了思路,使得农民获取更多的信心。进而开始推出更具特色的产品,加大宣传的力度。产品的热销,也使得农民开始把家乡发展成为旅游基地,吸引更多的游客同时也为产品打开更多的销路。

(四)电子商务能够加大农村宣传力度吸引客商投资农民通过电子商务为农产品打开了销路,于是,农民有开始利用电子商务这一途径吸引更多的人。他们把家乡建设成为旅游基地。通过电子商务的大力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农村,了解农产品,以便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早点让偏远地区改变落后的面貌,跟上时展的步伐。

(五)电子商务能够转变农民购物方式提高生活品质以往农民出售农产品需要到集市上,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财力。而电子商务的出现,在网络上销售产品,大大节约了成本,让农民获取了更多的利益。而电子商务还能够让农民随时关注价格的变动,以便随时调整情况。电子商务的出现使农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二、发展农村电子商务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措施建议

(一)通过政府的正确引导和政策扶持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笔者已经充分论述了电子商务在农村所起到的积极作用,可是电子商务在农村起到的作用中,不仅仅都是积极作用,还有一部分是消极的作用,对于这部分消极作用,政府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来进行管理。争取能够正确地引导电子商务的发展,以下是引导电子商务发展的手段:首先,要加大电子商务的宣传力度,宣传人员要深入到农村做宣传,让更多的农民了解电子商务;其次,要通过媒体进行宣传,让电子商务逐渐在农民的心中生根发芽。不管通过何种方式,都要让农民更多地了解电子商务。

(二)通过加强网络的覆盖和平台开发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尽管大大中小城市内,移动、电信等网络已经非常普及,可是在农村地区,还需要再进一步地推广。尤其是在农村地区的网络容易出现不稳定的现象,信号不正常。这就给电子商务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因此,为了确保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政府部门一定要加强网络的稳定性,同时在价格上也要做到合理公平,让更多的农民能够接受,只有他们能够接受价格,安装了网络,才是推广电子商务的基础。

(三)通过加强网络技术应用意识能力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虽然网络已经发展的非常迅速,人们对于网络也不再陌生,可是这些仅限于大中小城市。而在我国,很多偏远的农村地区,对网络的使用还是一种奢望。他们生活的地区甚至还没有电和公路。因此,国家不能只盯着那些发展迅速的城市,对于农村地区也要多加关注,争取在有限的时间内为这些偏远地区安装网络,让更多的农民认识到网络的优越性,能够通过电子商务来销售产品。另外,偏远地区的农民也要多培养一些人才,让这些人才大学毕业后回到农村,为农村的建设贡献力量。

(四)通过完善农村物流配送网络布局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目前,在大中型城市,电子商务发展迅速,相配套的物流行业也发展迅速。电子商务和物流行业在相互促进的情况下,各自都取得快速发展。而农村的电子商务也有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可是物流行业还是一个空白。农民需要到城里取件,这就造成很大的不便,甚至严重影响了电子商务的继续发展,同时让农民放弃电子商务这种模式。鉴于此种情况,政府要加强对物流行业的扶持力度,让物流也逐渐地深入到农村。

(五)通过健全和完善相关的机制体制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涉及农村经济发展、信息网络建设、网络安全管理、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督、道路运输管理、物流快递管理等多个领域,如果没有完善的管理机制和管理体制,众多管理部门和相关领域很难形成有效合力,各自为政势必不利于甚至阻碍农村电子商务的健康发展。因此,要不断健全完善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建设和配套措施建设,通过机制体制的约束和调控,让各部门各领域形成最大合力,让电子商务最大程度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篇7

认真落实国家种粮补贴政策,进一步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千方百计稳定粮食种植面积。加大宣传力度,鼓励发展适度连片种植,确保粮食计划总产的实现。推广丰产增效技术,提高种粮经济效益。一要推广优质高产新品种。积极引进、试验、示范优质稻、超级稻、专用稻等水稻新品种,提高稻米品质,确保优质率达90%,良种覆盖率达96%以上。推广优质稻2万hm2,杂交水稻1•11万hm2,超级稻0•23万hm2,旱育秧0•47万hm2;抓好杂粮生产,推广脱毒甘薯867hm2,脱毒马铃薯1667hm2。同时适当引进旱粮新品种,拓宽粮食增产渠道。二要全力做好病虫害的防控工作,进一步加强监测点建设,健全监测网络,重点防治水稻两迁害虫、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等,确保不发生大面积的病虫害。三要大力推广丰产增效新技术。重点推广水稻旱育秧、抛秧等关键增产新技术,实现良种良法配套,提高种粮效益。

2转变发展方式,实现茶产业转型提升

2•1加强生态农业建设,构建绿色大生态体系

开展标准化生态茶园建设1333hm2,其中示范片667hm2,一般片667hm2,推行“草、木、肥、水、路”协调发展生态模式,推广茶园无公害管理技术。实施低效益茶园改造,开展退茶还林、退茶还果、退茶还粮,丰富县域整体大生态环境。

2•2完善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构建茶叶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

从农业投入品、茶叶生产加工过程、茶叶销售等方面入手,按照强化源头管理、突出中间自律、加大终端追溯思路,推动茶叶质量追溯从局域性追溯、环节性追溯向全程追溯、全面追溯转变。在农业投入品上,加强监督管理。在茶园管理上,逐步示范推广农事管理记录。在加工和销售方面,做好进货、加工、销售三本台账,推行加工全程清洁化生产,明确在茶叶制作过程茶青的详细产地、初加工原料提供者的详细资料和茶叶销售初步去向,构建茶叶质量全程保障体系,努力提高安溪茶叶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水平。

2•3加强茶业组织化生产,构建安溪茶业发展新模式

继续深入开展学习法国葡萄酒庄园生产经营模式,学习借鉴台湾乌龙茶的制作工艺和乌龙茶饮料的生产工艺,引进茶叶深加工企业,完善和发展茶叶产业链。挖掘推广安溪内部优秀茶业发展模式,如华虹联作制管理模式等。

2•4发挥项目带动作用,构建科技支撑体系

继续组织实施2010~2011年现代茶业生产发展建设项目,用好中央扶持资金,加快打造现代茶业步伐。深入开展农业部测土配方施肥项目,依靠前期采集信息,开展田间肥效试验,指导茶农科学合理施肥。加快安溪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建设,筹备检测实验室,添置相关仪器设备。在做好在建项目的同时,加强对新项目的申报工作,尽快促成新一批项目的落地和实施。

2•5继续开展“茶业万人培训”工程

计划培训2万人次,其中茶商培训1万人次。通过聘请专家讲课、印发材料等形式,进一步提高茶农素质,促进增产增效。

3集中精力投入,落实农业重点项目

3•1认真开展测土配方施肥

计划完成1500个土壤样品常规五项的化验分析,开展茶树田间肥效试验工作。

3•2落实中央新增联户沼气工程建设

做好农村户用沼气建设工作,计划新建农村户用沼气413户,总池容达4956m3,年可产沼气20•7万m3,年直接经济效益达61•9万元。

3•3加强福建省安溪茶树良种繁育基地建设

认真做好名优品种园的改植换种和园地管理工作;做好26•7hm2苗木繁育基地建设;做好双格村16•67hm2采穗母本园所设计的机耕路和蓄水池建设。

3•4认真实施茶树优异种质资源保护项目

在5个种质资源保护区内树立标识牌,与各保护区的茶农签订后续管护协议,剔除保护区内不纯正品种。秋冬时对茶园进行翻耕,增施有机肥、农家肥,提高保护区内茶园土壤肥力。

3•5认真做好“全国农技推广示范县”项目

根据茶叶、蔬菜、果树不同生产季节的工作重点,专家组成员和技术指导员深入乡村、示范户,开展技术指导工作。2011年计划专家下乡指导100多人次,技术指导员进村分户指导1000多户,农业科技下乡7200多人次。

4抓好动植物疫病防控,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4•1加强重大植物疫病防控

健全病虫测报网络,做好农作物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完善茶叶、水稻病虫测报网络,及时将病虫害的发生信息和防治意见到各乡镇、村,指导农民做好防治。计划印发《病虫情报》10期共1500多份,发送“农信通”信息7•7百万条。继续落实茶叶病虫绿色防控技术示范和茶叶病虫专业化防治项目。

4•2狠抓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

特别是重大动物疫病春秋两季集中强制免疫工作。按照“政府保密度,部门保质量”的原则,进一步落实防控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做到“应免尽免,不留空档”。同时统筹做好其他动物疫病防控工作。

4•3做好动物疫病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工作

设立3个固定监测点,重点对规模场、屠宰场、畜禽交易场所等畜禽饲养、经营活动场所和疫情易发地区实行监测,突出对重点地区、重点部位、重点疫病和易感动物品种的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

4•4切实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

加快建立质量可追溯机制;进一步整顿规范农资市场;深入开展农资市场检查和茶叶生产投入品安全监管工作。

5强化农业信息管理,提高“三农”服务水平

5•1加强农业服务热线的服务工作

及时解答来人来电咨询的问题,减少群众的经济损失,及时协助工商部门处理涉农纠纷,切实维护群众利益。

5•2维护好“安溪农业信息网”

篇8

同独联体其他国家一样,哈萨克斯坦在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经济改革时,经济发展水平并不高,尤其是长期在苏联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没有任何市场经济的基础。激进派要求按东欧国家和俄罗斯式的“休克疗法”全面、迅猛地改造经济体制,一步到位解决经济转轨问题;稳健派则希望稳步推进经济改革,保留计划经济时代的一些政策,维持国有企业,暂缓放开商品市场。

在危急时刻,纳扎尔巴耶夫显示出政治家的气魄和决断力。在成功解决“宪法危机”后,纳于1995年任命经济专家卡热格尔金为政府总理,果断地连续推出经济领域的改革法令,以狂飘突进之势强行推进私有化和市场经济改革。1995年一1998年,哈萨克斯坦经济进入类似东欧国家和俄罗斯式的“休克阶段”,国有企业和国营农场大批破产,失业率激增。许多大型企业的生产机械被当作废铁卖掉,农场的粮食产量和牲畜存栏数不足90年代初的50%。为缓解经济转轨带来的剧烈阵痛,哈当局采取一系列措施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减轻民众生活的冲击。一是大力引进外资,投资哈富有发展潜力的油气和矿产资源开发领域;二是引进来自中国的廉价商品,解决日用品供应不足的问题;三是对食品、医疗等直接关系到人民生产的部门给予国家补贴,保障居民的最低生活需要。

(二)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在经济转轨时期,哈萨克斯坦普通民众受到很大冲击,人民生活水平大幅下降。同时,由于激进的私有化改革造成社会分配的严重不公,贫富差距迅速拉大,引起低收入人群的极大不满。当局意识到要继续深化经济改革,进一步与国际接轨,必须改善社会保障,提高居民福利,确保社会稳定。2004年,哈萨克斯坦率先在独联体国家中实行退休制度改革,建立较为完善的养老保险制度和退休金保障体系。翌年,哈又第一个在独联体国家中补偿居民苏联时期存款的汇率损失。这些措施虽一定程度上是当局为了争取议会选举的选票,但确实争取了民心,为下一步深化改革铺平了道路。

(三)建立国家基金

哈萨克斯坦不甘心作为纯粹的原料输出国。这主要由两个原因决定:其一,资源总有开采殆尽的一天;其二,经济单纯依靠原料输出会导致对国际市场的依赖,一旦原料价格发生剧烈波动,原料输出国经济会受到极大冲击。因此,为保证经济的平稳发展,哈总统纳扎尔巴耶夫提出用石油美元建立国家基金,作为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储备金。2000年,纳以总统令形式正式宣布成立国家基金。这一基金是参照挪威的经验建立的,即利用资源开发的收益回馈社会。为运作好这笔基金,哈萨克斯坦专门成立直接对总统负责的基金管理委员会。基金分为稳定基金和发展基金两部分,前一部分作为备用金,后一部分进行商业运作,以便升值。由于2000年后国际油价上涨很快,哈石油出口带来大量收入,基金迅速膨胀。到2005年底,基金总额己达53亿美元。这确实为哈经济的稳定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二、哈萨克斯坦的本国经济发展条件

(一)丰富的矿产资源

与其他许多后苏联空间的国家相比,哈萨克斯坦丰富的自然资源是其得天独厚的优势。这也是哈能够较快地摆脱经济困境,走上快速发展道路的客观原因。哈萨克斯坦已探明的矿藏有99种,尤其是有色金属、煤和油气资源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是全球矿产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哈萨克斯坦金属矿藏丰富,品种齐全,是全球重要的有色金属产地,其中锌、钨的储量占世界第一位,铬占第二位,铜、铅、锌和铝的储量占亚洲第一位。此外,铁矿石的储量也非常丰富,探明储量达80亿吨,主要集中在库斯塔奈州。锰的储量有4亿吨左右。在独联体国家总储量中,哈的铬储量占90%;钨储量占60%;铅储量占50%;锌和铜储量占40%;铁矿石储量占巧%。近年来,哈还发现了丰富的铀矿矿藏,粗铀矿储量位于澳大利亚之后居世界第二位,主要颁布在东部和南部地区。哈萨克斯坦的非金属矿藏也十分丰富,主要有煤、磷、钾盐、硫酸盐类、萤石、食盐、石棉等。其中磷矿储量占世界第二位,居于亚洲首位已探明的石油储量超过100亿吨,远景储量达230亿吨,其中130亿吨蕴藏在里海大陆架地带,包括2001年发现的储量为70亿吨的超大型油田一卡沙甘油田。此外最大的油田位于曼格斯套一乌斯秋尔特油气区。哈天然气储量为 11700万亿立方米,主要集中在西部各州,多数为石油的伴生气。

(二)丰富的土地资源

篇9

在“优化结构年”活动中,要认真落实党的十七大、中央和省市经济工作会议、委九届五次会议精神,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以产业结构调整为重点,以自主创新为支撑,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重大项目为载体,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持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稳中求进,好字优先的原则。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过程中,保持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和协调性,促进速度与结构、效益、质量相统一。

(二)坚持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在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时,必须充分考虑资源条件与生态环境、发展优势与潜力、开发现状与特点,因势利导,因地制宜,正确选择发展战略。

(三)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原则。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速改造传统产业,着力培育新型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四)坚持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原则。大力推进服务业科技进步与创新,优先发展技术含量高、关联性大的现代服务业,提高现代服务业的比重和水平。

(五)坚持市场调节与政府引导相结合的原则。在优化结构中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和政府的宏观调控、规划指导和政策引导作用,鼓励发展优势产业,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努力实现科学发展。

三、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优化结构年”活动,努力形成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经济结构。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数达到800个,总产值实现400亿元,优势产业增加值占全工业比重达到80%以上,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的优势骨干企业。

——服务业增加值增长速度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现代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为服务业快速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规模以上工业高新技术产品成本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品产值比重达到35%以上。

——继续保持利用外资的良好势头,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10%以上。

——地生产总值单位能耗下降4.5个百分点,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3个百分点。

四、主要任务

(一)拓展工业发展空间,优化工业结构。

1.加快工业发展空间建设,促进产业升级。实施“东西牵动”、“南北引擎”战略,加快工业发展空间建设,促进产业升级。“东西牵动”就是充分发挥抚同城化浑河南岸产业的战略牵动和满融经济的龙头作用,打造横贯东西长40公里的抚都市工业走廊高新技术产业带。“南北引擎”就是加快建设南部航空经济和北部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为全市打造航空、汽车两大产值超千亿元的支柱产业奠定基础,形成助推东部崛起的引擎。

航空经济。作为国家级民用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大力发展航空制造业和临空产业,加快建设全国最大的集生产和研发于一体的民用航空产业基地。要尽快完成总体规划,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完成冲8-Q400大部件转包项目的生产线建设,确保南航A320飞机维修基地全面开工建设;全面落实与中国一航的战略合作协议,重点推进黎明发动机工业园一期、赛斯纳轻型运动飞机整机制造、C系列飞机四个工作包生产、CF34发动机制造和民机零部件制造等项目,为航空经济后续发展奠定建设基础。

抚同城化浑河南岸产业。以建设抚两市产业优化的承载、产业集群的创新和阳乃至辽宁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为目标,重点发展具有孵化功能的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加快奥园国际动漫产业城建设步伐,确保企业孵化中心和软件研发中心投入使用,动漫大道初具形象,引进动漫及文化创意企业20户以上。在总体发展概念规划的框架下,规划建设太阳能环保产业园、生物工程产业园、先进材料工业园、新型装备产业园。同时,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积极推进重点项目建设。

满融经济。以建设阳对韩开放的窗口和招商引资高地为目标,加快20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建设,全年引进韩资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50户;数字识别技术装备产业园年内完成总体建设,确保北京汉信码、德国纽豹标签识别等20个项目投入生产,实现产值20亿元。同时,加快推进阳国际软件园、陆港物流中心、瀚邦机床等重大项目建设。

望花汽车产业。以通用北盛、华晨宝马、华晨金杯、金杯车辆四大整车生产企业为依托,大力发展汽车配套产业,把望花汽车产业建设成为配套齐全、服务阳、面向全国的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加强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推进德尔福、延峰伟世通、上海航发、上海交运等汽车零部件企业入驻园并开工建设,全年引进汽车配套企业30户。

2.扶持成长型企业,促进企业做强做大。在狠抓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的同时,鼓励和扶持中小企业加快发展。按照符合产业发展方向、成长潜力大、市场空间广阔、发展战略明确、核心技术较强的原则确定50户成长型企业作为全支持和服务的重点。从资金、技改、科技创新、人才培育等各方面加大对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扶持力度,突出重点,分类指导,以点带面,将那些最具成长潜力的企业做精做专、做强,使50户成长型企业成为全工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和产业龙头,要从中培育出5个以上市级以上名牌产品和多个产值超亿元企业。

3.实施结构调整,推进节能减排。重点抓好钢铁、电力、化工、建材等高耗能行业和年综合耗能3000吨标准煤以上耗能大户的节能降耗工作,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节能技术改造,确保全万元GDP综合能耗下降4.5%。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通过淘汰退出、异地重建、改造升级,淘汰一批落后企业、落后产能、落后工艺、落后设备和落后产品。严格项目准入制度,严禁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高危险项目入驻。实施清洁能源替代工程,地源热泵技术应用面积达到92.2万平方米。加强水、大气、噪声和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分批完成10吨以上锅炉脱硫除尘改造任务,拆除13个10吨以下非生产用炉。建设白塔、桃仙两座污水处理厂。

(二)发展现代服务业,优化服务业结构。

1.加快推进南塔商贸街建设步伐。按照商贸核心、行政商务、交通枢纽、文化娱乐、市场聚集、商贸拓展六大功能整体规划,加快推进重点项目进程,确保啄木鸟总部大厦竣工,完成步阳国际商城、阳新天地广场整体拆迁及主体工程建设,推进五里河滨水城等一批项目落地开工,使东部都市商贸中心初具规模。以项目为支撑,形成以大型商品、物资批发中心为骨干,商务服务、物流业为支撑,加快形成以总部经济、会展经济等高端业态为发展方向的多层次产业结构。

2.突出发展现代服务业。着力发展现代物流业,积极推进陆港钢铁物流项目建设,加快规划桃仙航空物流园和南塔商贸物流园;逐步壮大中介服务业、信息服务业、金融业、商务服务业,以阳新天地广场、啄木鸟总部大厦等商务楼宇为载体,大力发展人才、金融等要素市场;加快推动会展服务业发展,以承办国际性、全国性的重大会议、展览为目标,推动会展服务实现法制化、市场化、产业化和国际化。

3.积极发展生态旅游业。按照“山乡风光、休闲度假、生态旅游”的开发原则,以中华寺、朝阳寺等文化古迹为核心,整合王滨、祝家地旅游资源,推进李相陨石山森林公园、满族民俗村等旅游项目开发,打造特色旅游品牌。

4.全面发展社及农村服务业。大力推进各类服务业向社和农村延伸,充分发挥城镇对农村服务业的带动作用,因地制宜加快农村服务业发展。一是以社商业建设为中心发展社便民服务业,重点发展生鲜超市、便利店、再生资源利用及家政服务等,同时引导大型超市、购物中心在社开设连锁店、分销网络;推动“放心食品”、“绿色消费”、“早餐工程”走进千家万户。二是以“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为依托,建设农村商服网络。充分利用现有农村商业网络资源,以改造、整合现有农村经营店铺为主,新建店铺为辅,建设、改造一批农家店,初步形成便捷、安全、高效的农村商服网络。

(三)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农业内部结构。

1.推进祝家农业经济建设。持续扩大树莓种植面积,加快配套设施建设,完善产业链条,实现规模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一是要大力发展树莓种植业,扩大到5万亩。逐步完善树莓产业科技服务体系,开发引进新品种,新建双季莓种植示范小。二是要加强培育种苗繁育能力,加快种苗繁育中心二期建设步伐。同时,不断扩大小管出流灌溉面积。三是要积极引进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带动“公司+基地+农户”产业链条发展。

2.继续壮大主导产业。从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完善企业与农户利益连接机制,加强企业科技创新等方面入手,进一步壮大四大主导产业。寒富苹果、沙地大杏等其它林果栽培面积突破5万亩,蔬菜播种面积达到13.5万亩,花卉种植面积发展到1.3万亩,特色规模养殖小发展到30个。

3.打造域特色品牌。在地集中发展树莓、林果、无公害蔬菜、油料作物和休闲农业等主导产业;在西地集中发展花卉、葡萄、中草药等;在深井子王宝地集中发展优质水稻。

4.加快农村市场流通体系建设。更好地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一是在全现有12个种植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基础上,组建树莓苗木生产、浆果类加工销售、南方特菜产销、鲜玉米生产加工销售4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会员1500人。二是以贯彻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为契机,以示范项目建设为载体,培育2个“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三是努力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成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主导力量和生力军,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桥梁纽带作用,合理利用市场机制,理顺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关系。

(四)稳妥推进企业改制,优化所有制结构。

1.积极稳妥推进企业改制。一是本着积极稳妥,公开、公平、公正,有利于产业发展的原则,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因厂施策,规范操作程序,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全面推进企业转制工作。二是通过盘活资产、清算、筹措资金等多种有效形式妥善处理转制遗留问题。

2.鼓励多种所用制企业健康发展。鼓励民营企业、国内外投资者等多元投资主体参与企业的改革和改制,引导非公有制企业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优化产业结构,扩大对重点鼓励产业和项目的投资。

(五)提升利用外资水平,优化对外开放结构。

1.积极提升外资利用水平。优化对外开放结构和布局,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加强对外资的产业和域投向引导。一是拓宽利用外资领域,拓宽项目领域,拓宽引资域。二是强化建设引资载体,突出外资含量,抓好园建设,把吸引外资、承接产业转移、形成域中心作为园总体定位。三是大力开展引资活动,继续办好满融中韩民间文化艺术节活动;开展重点产业招商活动,突出产业链招商。四是创新利用外资方式,采取直接利用外资的渠道,同时采取老企业增资扩股、跨国并购方式吸引外资。

2.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继续坚持多元化战略,做大外贸。一是努力实现出口主体多元化,加快培育民营科技型出口企业,积极推进生产型企业出口,大力扶持加工企业出口,有选择性地发展出口导向型“三资”企业。二是努力实现出口产品多元化。三是努力实现出口市场多元化,巩固日韩等东南亚市场,扩大份额,加强欧盟市场的深度开发,落实订单,开拓中东、东欧、南非等新兴市场。精心组织内企业参加2008中国广东(春季、秋季)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东博会等活动,为扩大产品出口创造条件。

3.创新发展外向型经济。继续坚持“走出去”战略,做活外经。一是鼓励内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二是鼓励内人才“走出去”,壮大劳务经济,实现输出境外劳务人员2400人次。三是缔结域经济合作纽带,大力开展“友好城市缔结活动”,搭建域经济合作桥梁,进一步加大国内外友好城市缔结活动的力度与广度,力争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缔结10个友好城关系,开展卓有成效的域经济友好往来与合作。

(六)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优化科技创新结构。

1.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带建设。航空经济着力打造以飞机研发制造、维修服务为一体的工程技术中心及技术研发中心;满融经济以阳数字识别技术产业园为依托,大力引进高新技术企业;抚同城化浑河南岸产业以奥园动漫产业城为载体,全面推进国际动漫交流中心、国际动漫展览中心、游戏软件研发中心、动漫企业孵化中心建设。

2.重点发展信息产业。把信息产业作为科技创新的重点,加大对重大项目的政策、资金扶持力度,围绕自动识别、昂立国际软件园、奥园动漫城等信息产业重大项目,做好发展规划,争取列入市重大科技专项,使其成为高新技术的主导产业。

3.继续扶持高新技术企业。鼓励企业开展创新,完善研发体系,年内高新技术企业达到80家。

4.加强科技创新基础建设。建设科技企业公共研发平台;完善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全孵化器面积达到12万平方米,入孵企业总量达到50家;围绕重点科技项目和产业基地建设,积极构建人才支撑体系全年引进国内外人才600人次,引进海内外技术团队12个;拓宽科技融资渠道,完善科技企业融资体系,科技企业全年投融资额5.5亿元;全年完成发明专利申请215项,同比增长10%。

五、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政府决定成立由许艺伟长任组长,常务副长方铁林任副组长,相关级领导为成员的“优化结构年”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负责“优化结构年”工作的领导和重大事项的协调组织工作。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协调工作。办公室设在发展和改革局,主任由政府办公室主任刘长青担任,副主任由发展和改革局局长许京光担任,成员单位由政府相关部门组成。

(二)落实工作任务。

各乡街和有关部门要按照“优化结构年”的任务分解表,明确具体任务及完成时限,掌握工作重点,提出具体详细的“优化结构年”的工作安排,按时保质地抓好各项工作落实。

(三)强化工作调度。

“优化结构年”活动实行月调度制度,领导小组办公室每月协调牵头单位、分管副长召开工作调度会,检查工作进展情况。一是对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固定资产投资、开工项目等主要经济指标实行预报。二是要全面及时掌握经济运行状况,特别是围绕“优化结构年”的主要目标,对重点行业、重大项目实施监测,把握经济和行业发展新动向。

(四)加强项目管理。

结合产业规划布局,严格项目准入标准;建立引进项目落地的“绿色通道”,减少审批程序,提高工作效率;完善项目建设扶持政策,着力解决项目用地等瓶颈问题;加强项目监督管理,加快推进符合产业结构调整方向、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和结构升级的高水平、高质量、高效益的项目建设,集中力量支持重点项目建设和优势产业发展。

(五)搞好宣传动员。

篇10

中图分类号:F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7-0-01

当前,县域经济已经成为了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发重要。有的县经过不断的发展构建了其他区域不具备的独特发展模式。目前,已有相关学者对各县域经济的发展模式进行了研究,但因为研究视角的不一,最后所得出的县域经济发展模式在内容上经常有重复情况,认识方面未达到统一。本文以下主要对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的研究成果进行了一番细致的梳理。

一、我国县域经济的发展模式

(一)主导产业的发展模式

每一区域中的地理与自然条件都各异,经常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各区域逐渐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特色,因此,各区域的主导产业就会存在着不同的发展模式,比如,有的属于农业主导型,有的属于工业主导型,还有的属于第三产业主导型等。魏秀芬、于战平在《我国县域经济的发展模式》中明确强调了农业产业化带动模式,他们一致认为若所制定的发展措施是科学合理且可行的,那么,农业就会变为县域经济中的核心增长点。赵伟在《县域经济发展模式--基于产业驱动的视角》中明确的强调了农业驱动型县域经济发展模式;何黎明在《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的理论思考》中明确的强调了在农业产业化基础上而进行的专业化基地型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等。上述所述均属于农业主导型范畴。

工业主导型主要指的是部分县实施了工业强县战略,将工业作为了县域经济发展中的核心部分。肖军在《县域经济发展的基本模式与途径》中明确强调县域经济应适当的引入外资,大力构建开发区、工业园区,以营造一个氛围良好的投资环境来达到工业聚集目标,并且,对企业产权制度进行深入调整与改革,从而推动县域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姜保雨在《中部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研究》中明确强调应树立起工业主导观念,加快工业发展步伐,朝着工业化方向快速迈进,构建现代工业体系,以此改变县域经济以往中所处的不利地位。

(二)空间地域的发展模式

在县域经济的发展模式中,从空间地域视角的角度上看,具体可分为产业空间布局型、地域文化型等。其中,产业空间布局型中又涵盖了城镇化模式、园区化模式以及集群化模式。王一鸣在《对发展县域经济的几点认识》中明确强调城镇化十分有利于农村工业的产业集聚,城镇化进程与县域经济的发展间息息相关。刘炜在《县域经济与城镇化》中也指出城镇化建设对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园区化模式认为工业园区现已是县域经济发展中的最具代表的成功形式,有部分县域经济发展对工业园区的构建十分的重视,积极的引入外资加快园区经济快速发展。贺耀敏在《集群式经济:我国县域经济发展的新思路》中明确强调了集群经济是县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思路,并且,还指出了江阴市、绍兴市、晋江市都是集群化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效果的区域。

当前,以地域文化命名的模式特别多,以下具体讲述的是温州模式、珠江模式、苏南模式等。赵晓在《苏州模式与温州模式的“中国经验”》中明确指出了苏州模式主要是依赖于集体力量而形成与发展起来的一种县域经济形式,在强势政府与有效政府的基础上,通过土地兑换资金,扩大空间促进发展。比如,江苏省的苏州、无锡、常州等地区都是以发展乡镇企业为基础来推动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的形成,具体表现在农民靠着自己的不断努力发展乡镇企业,集体经济是乡镇企业中最显著的一大特色。温州模式主要是紧跟个体、私营经济发展步伐而形成的,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全面发展。李晓钟在《“温州模式”及其启示》中明确指出了温州模式的形成原因:温州这座城市中有一批优秀的民营企业家;温州的自然资源紧缺,人员数量多但土地面积少;宽松的制度给温州人提供了有利的条件等。珠江模式主要是以中外合资、国内集资经营为核心,全面调动海外各类生产要素,通过出口加工,加快区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二、我国县域经济的发展方向

在现代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各区域的经济均应纳入到世界经济体系中。一个省区要想参与到国际国内的竞争中来,就必须对区域内的经济进行一番整合,不断增强国民经济的综合实力与素质。唯有各省区内的经济达到了一体化目标,方可从整体上促进区域国内、国际竞争力的提升。所以,各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应实现彼此间经济上的相互依赖性。如果各区域经济发展差距无法在短时间里解决,那么,应将区域经济发展放到鼓励各区域间强化经济联系上,从而为各区域间的经济依赖性的不断提升提供有利的软硬条件。

区域经济的发展模式是多样的,各县域都有着属于自己特色的地理、历史、人文环境,所以,各县域应结合自身的自然历史地理条件,全面发挥自身优势,不断延伸发展渠道,加快本地经济有效持续发展。

三、结论

综上所述可知,我国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经常会发生变化,伴随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之前的具有显著成效的发展模式会在今后发展中被摒弃,所以,我们应加强探索、改进与完善,以将其的优势作用在县域经济发展中全面发挥。另外,在对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的成败与否进行评价时,应出于是否有利本地生产力发展为最终目标上考虑,根据县域经济发展的实际特征,科学选择多种模式,综合运用其优势,加快县域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建军.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分析[D].东北大学.

篇11

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33-0110-04

引言

一般来说,促使地区产业结构形成、演化的因素,既有自然条件、自然资源、技术条件、需求导向等因素,又有国家产业政策、地区政策、经济管理体制和人们的思想观念等因素。以上诸因素交织在一起,决定了地区产业结构。但就某个具体区域来说,以上因素对产业结构形成、演化的作用是不相同的[1]。由此看来,产业布局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产业发展,更制约着全省经济的发展速度。

在目前研究中国或国内各区域的产业结构问题时,通常的结论认为,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升级则意味着第一产业所占的比例将不断减少,第二产业所占的比例先增加后减少,第三产业所占的比例逐渐提高。如果一个经济体处于第三产业占大部分比例,第二产业次之,第一产业最小,具有这样经济结构的经济体一般认为经济处于高度发达状态。但这种发展态势未必会适应各个区域的经济发展,当然三产比重大能反映某个地区的经济发达程度,但是,对于整个区域的协调发展而言,应该利用各区的资源优势作为发展方向,这才能有利于局部的发展,乃至整个大区的和谐统一发展。因此,要想研究辽宁省的产业发展方向,必须要根据内部三大经济区域的基础现状,来作出适当的分析。

然而到目前为止,关于产业发展的许多研究中,多侧重于运用方法或理论对区域产业发展进行研究。例如:王新文的中国三次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2];王宪杰的山东半岛城市群三次产业经济增长效能分析与预测[3];胡晓鹏的三次产业速度、结构的分化与中国经济增长[4];陈笑的深圳市产业结构现状及未来趋势变动分析[5];林红菱的基于产业发展预测的广东产业结构优化对策[6];汤军的深圳三次产业结构趋势分析[7];周睿的从三次产业结构的视角分析中国经济发展的合理性探讨[8]等。

经过大量搜集资料发现,目前对于通过运用多目标灰色系统局势决策方法根据地区的自然、经济、社会条件作为比较优势对辽宁地区产业发展方向进行分析的研究还是空白。鉴于此,本文运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的灰色局势决策方法,依据2007年辽宁省三次产业的从业人员与三次产业的总产值,对辽宁省“三大区域”未来产业发展方向进行分析,确定各地区域应侧重发展第一产业、第二产业还是第三产业,从而抓住主要矛盾,对研究辽宁省产业布局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研究方法

1.方法简介

灰色局势决策,是灰色系统理论中一种重要的决策方法之一,它是将事件、对策、效果、目标等决策四要素综合考虑的一种决策分析方法。这种方法的最大特点是它适用于处理数据中含有灰元,即信息不完备的决策问题。在区域开发活动中,许多问题的解决是在信息不完备的情况下做出决策的。

决策,一般都包括如下四个基本要素:事件,即需要处理的问题;对策,即处理问题的措施;效果,即用某个对策对付某个事件的效果;目标,即用来评价效果的准则。所谓对策,就是指对于某个(或某些)事件,考虑用各种对策去对付,不同对策效果不同,然后用某种(或某几种)目标去衡量,从这些对策中选择一种(或一批)效果最佳者。灰色局势决策的数学模型,实质上是运用有关的数学语言对决策四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所作的一种综合性描述。

2.方法应用

到目前为止,专家、学者把灰色局势决策方法都运用到工程、农业、物流等方面,例如:郑建青的水环境质量评价的灰色局势决策法[9];陈芳芳、姜忠义的灰色局势决策方法在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中心选址问题中的应用[10];方刚采用灰色局势决策方法对宿州市农业生产优势进行了初步的局势决策分析,并确定了宿州市各县区今后农业发展的方向,以期为宿州市农业发展和生产力布局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11];李佑莲建立了基于灰色局势决策理论的工程设计方案评价模型,实现了定性指标的定量化,减少了主观因素的影响,并结合工程实例,具体阐述了设计方案评价过程,评价结果客观准确[12];但在这方面的研究,还属于空白,因此,笔者运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的灰色局势决策方法,对辽宁省“三大经济区”产业发展方向进行探讨。

3.研究方法的基本步骤

第1步,给出事件与对策;第2步,构造局势;第3步,确定目标;第4步,给出不同目标的白化值;第5步,计算不同目标的局势效果测度,写出决策矩阵;第6步,计算多目标的局势综合效果测度,写出多目标综合决策矩阵;第7步,按照行决策或列决策原则,选择最佳局势[13]。

二、辽宁省“三大经济区”概况

目前,《辽宁省老工业基地振兴规划》已经制定并实施,辽宁中部城市群一体化已经演变为沈阳经济区发展战略开始实施,并实现沿海与腹地良性互动,这对全省经济发展起到有效的推进作用。初步核算,2009年全年生产总值15 065.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 414.9亿元,增长3.1%;第二产业增加值7 821.7亿元,增长15.6%;第三产业增加值5 829亿元,增长12.1%。生产总值三次产业构成为9.4∶51.9∶38.7。人均生产总值34 898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9%。虽遭受全球金融危机的波及,但是辽宁省经济运行总体情况还算平稳,并呈稳步上升的趋势。

1.辽宁中部城市群

以沈阳为中心的中部城市群包括沈阳、鞍山、抚顺、本溪、辽阳五市,沿沈大、沈抚、哈大等高速公路和铁路线,是辽宁和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核心区,地区生产总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61.3%,集中了全省约65%的装备制造业产值和90%以上的钢铁产量,能源消费量占全省能耗的73.89%[14],是辽宁重化工业高度聚集区。中心城市沈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对高新技术的消化吸收能力,有条件积极参与国际水平分工,其他中小城市可以通过与中心城市进行产业、产品的合理分工和布局,纳入国际垂直分工行列,从而实现参与国际水平分工与垂直分工的有机结合,参与国内外竞争。区域发展方向是发挥中心城市牵动和引导作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一体化进程,构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现代化装备制造业基地和高加工度原材料工业基地。以沈阳为中心的辽宁中部城市群产业齐全、经济发达、交通便利、人才济济、文化底蕴厚重,有条件和可能继东部沿海三大城市群之后,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第四增长极。

2.辽宁沿海经济带

以大连为中心的辽南沿海经济区由大连、丹东、锦州、营口、盘锦、葫芦岛6个沿海市所辖的21个市区和12个沿海县市组成,其地域范围大体为鸭绿江入海口至辽河入海口。该区是辽宁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有沈大、沈丹、丹大等高速公路及铁路线,工业基础比较雄厚,以石化工业和运输装备为主体,外向型经济比较发达,实际利用外资和旅游业分别占全省的50%和75%[14]。区域发展方向是以建设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为契机,调整城市功能,发挥大连、丹东、营口对外开放的窗口作用,大力发展信息、国际金融、商贸、物流、会展和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利用临港优势,全面实施承接战略,发展出口导向、进口替代业务。利用区域农业资源,发展创汇农业,建设辽宁和东北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及深加工基地[15]。

3.辽西北地区

辽西北地区包括阜新、铁岭和朝阳,有京沈铁路、京沈高速公路通过,但经济基础薄弱,产业结构单一,生态脆弱,水土流失严重,又是全国重要的资源型城市转型区,属欠发达地区。这三个市经济总量分别占全省的2.6%、1.8%和1.5%,排在全省后三位。阜新人口总量最低,而朝阳和铁岭的人口总量分别排在全省的第四位和第六位。区域发展方向是重点做好改善生态环境和脱贫致富工作。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以小流域综合治理推进生态脱贫战略。实行科教技术扶贫,以优惠政策吸引境内外资金和技术,发展新产业,提高区域经济总体实力[15]。一些具体数值(见表1)。

三、“三大经济区”产业发展方向研究

根据《辽宁省统计年鉴2008》,选取中国辽宁省“三大经济区”经济指标(表2),对辽宁省“三大经济区”产业结构宏观评价,确定未来各经济区域产业侧重发展方向。

1.给出事件与决策

该决策问题共含三个事件:即,a1:辽宁中部城市群;a2:辽宁东部沿海经济带;a3:辽宁西北部地区。共有三个对策即b1:第一产业(万人);b2:第二产业(万人);b3:第三产业(万人)。

2.构造局势

各个事件与对策相互匹配可得如下局势:s11=(a1,b1)=(辽宁中部城市群,第一产业);s12=(a1,b2)=(辽宁中部城市群,第二产业);s13=(a1,b3)=(辽宁中部城市群,第三产业);s21=(a2,b1)=(辽宁东部沿海经济带,第一产业);s22=(a2,b2)=(辽宁东部沿海经济带,第二产业);s23=(a2,b3)=(辽宁东部沿海经济带,第三产业);s31=(a3,b1)=(辽宁西北部地区,第一产业);s32=(a3,b2)=(辽宁西北部地区,第二产业);s33=(a3,b3)=(辽宁西北部地区,第三产业)。

3.确定目标

本决策问题主要考虑如下两个目标:一是从业人员数量尽可能多(目标1);二是综合经济效益尽可能好(目标2)。

4.给出不同目标的白化值

由表2可知,目标1的白化值分别为μ11(1 )=202.8,μ12(1 )=254.7,μ13(1 )=305.8,μ21(1 )=326.8,μ22(1 )=253.1,μ23(1 )=409.6,μ31(1 )=175.9,μ32(1 )=92.6,μ33(1 )=139.1;目标2的白化值分别为μ11(2 )=322.77,μ12(2 )=3209.82,μ13(2 )=2531.98,μ21(2 )=590.6,μ22(2 )=2911.36,μ23(2 )=2194.31,μ31(2 )=221.11,μ32(2 )=410.7,μ33(2 )=299.92。

5.计算各目标的测度结果,写出决策矩阵

对于目标1,按上限效果测度公式计算,得到决策矩阵

M (1 )==

对于目标2,按上限效果测度公式计算,得到决策矩阵

M (2 )==

6.计算多目标的局势综合效果测度,写出综合决策矩阵

取目标1和目标2的权重值为α1=α2=0.5,将其代入式rij (∑)=aprij (p )计算,可以得多目标的局势综合效果测度rij (∑) (i=1,2,3,4),(j=1,2,3),其相应的综合决策矩阵为:

M (∑ )==

7.进行决策

按行决策,可得最优局势:s12,s23,s31。这说明,辽宁中部城市群具有发展第二产业的优势;辽宁东部沿海经济带具有发展第三产业的优势;辽宁西北部地区具有发展第一产业的优势。

按列决策,可得最优局势:s31,s12,s12。这说明,辽宁西北地区具有发展第一产业的优势;辽宁中部城市群具有发展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优势。

综合上述结果可知,未来五至十年,辽宁中部城市群具有发展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优势,辽东部沿海经济带具有发展第三产业的优势,而辽西北地区则具有发展第一产业的优势。

结语

三大经济区要进一步做好三次产业的调整发展规划,应正确认识并处理好三次产业的轻重关系。应该指出的是,重点发展第二、三产业并不是要把第一产业弱化,而是说目前第一产业的基础已达到一定规模,第二、三产业还有巨大的潜力和发展空间,应根据各区域不同的基础条件和发展资质,应该继续大力强化发展,并以此来带动提高第一产业的现代化水平,夯实基础地位。在实际工作中,既要把第二产业放在首位,做强做大,又要统筹运作,促进第一、三产业同步发展。

本文运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的灰色局势决策方法对辽宁省“三大经济区”的产业发展方向进行探析,可以说达到预期目标,分析结果与现状基本相符合。可以说,灰色局势决策方法在发展方向上的灰色预测基本准确,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当然,本研究也有不足之处,那就是数据只选择一个年份,如果选择多年份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综合分析结果,应该更具有说服力。

参考文献:

[1]李振泉,杨万钟,陆心贤.中国经济地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1.

[2]王新文.中国三次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15).

[3]王宪杰.山东半岛城市群三次产业经济增长效能分析与预测[J].商业研究,2008,(8) .

[4]胡晓鹏.三次产业速度、结构的分化与中国经济增长[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1) .

[5]陈笑.深圳市产业结构现状及未来趋势变动分析[J].消费导刊,2007,(7) .

[6]林红菱.基于产业发展预测的广东产业结构优化对策[J].工业工程,2009,(4) .

[7]汤军.深圳三次产业结构趋势分析[J].价值工程,2007,(1) .

[8]周睿.从三次产业结构的视角分析中国经济发展的合理性探讨[J].统计与咨询,2007,(2) .

[9]郑建青.水环境质量评价的灰色局势决策法[J].科技与管理,2003,(3).

[10]陈芳芳,姜忠义.灰色局势决策方法在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中心选址问题中的应用[J].公路交通科技,2008,(17).

[11]方刚.灰色局势决策方法在宿州市农业发展方向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6,(9).

[12]李佑莲.基于灰色局势决策理论的工程设计方案评价[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5).

[13]徐建华.现代地理学中的数学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353-359.

[14]冯贵盛.辽宁省区域产业布局的总体构想[J].决策咨询通讯,2005,(4).

[15]宫秀芬.辽宁产业布局及发展方向[J].党政干部学刊,2007,(2):31-32.

Analysis of Industry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Three economic zones” in Liaoning Province

――Based on Gray Situation Decision Method

LIU Qian-fei

篇12

石油测井是发现油气层和石油储备层并对油气藏进行动态监测的重要技术手段,是用于石油开采的关键技术之一。法国的斯伦贝谢公司于20世纪20年代研究出了测井技术,而我国于20世纪30年代后期正式在石油工业中运用了这项技术,并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测井技术由初期的模拟测井发展成了数控测井、数字测井等。现阶段,这项技术与另外九项技术并列为石油十大学科,对油气田的勘探、开发进行了全程的参与。此外,测井技术除了在油气田开采中应用的广泛以外,在金属、煤炭等资源的勘探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石油测井技术的现状

测井技术通常主要被用于勘探山前等复杂油气以及构造-岩性等隐蔽油藏,这种油藏的勘探难度比较大,需要测量精度和分辨率都很高的测井技术和仪器,而传统的测井技术直观性比较差,分辨率也比较低,因此无法满足勘探实际的需要。

1.随钻测井技术

将测井仪器直接安装在与钻头距离较近的位置,在钻井的同时测量地层多种信息的方法,就是随钻测井。随钻测井可以通过测量地层倾角及方位、钻头方向、扭矩等来对钻探方向进行定向的控制。可以通过测量自然电位、电阻率、声波时差、密度等刚钻开地层的各方面的参数,对井身和地层的信息进行实时的监测,然后按照此信息评价地层,再以此评价为依据对地质目标和井眼轨迹作出调整和优化,实现对钻进方向的正确指导。

2.成像测井技术

利用计算机对测量结果进行处理,将其表现为图像的形式,即为成像测井技术,此项技术可以对井下设备采集的数据率进行有效的提高,并且具有很大的信息量和很高的分辨率。比如说方位电阻率成像测井,此项测井技术所属斯伦贝谢公司,可以对19cm薄层的含油饱和度进行定量的判断,可以对地层的非均质性进行辨别,在火层岩裂缝油藏的勘探中有很大的作用。再比如同样所属斯伦贝谢公司的阵列感应成像测井,有1ft的分辨率,可以对厚层内的非均质性进行有效的识别。

3.声波测井技术

声波测井可分为声速测井、声幅测井等,是通过测量环井眼地层的情况,再以其声学特点为根据来对井眼状况和地层性质作出判断的测井方法。声成像测井是由换能器先发出超声窄脉冲,对井壁进行扫描以后收到回波信号,然后利用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中的图像处理、数字化和预处理将此信号转变成像。斯伦贝谢的 Sonic Scanner 将井 BE-1 偿短源距与长源距相结合,在7英尺的接收器阵列上有14 个轴向接收点,在每个接收点的间隔绕仪器有46个,放置9个接收器,仪器总计有 105个传感器,在接收器阵列的两端各有一个单极发射器,另一个单极发射器和两个正交定向偶极发射器位置在和仪器下部比较远的地方,可对径向、周向和轴向上横波和纵波慢度进行接收。

二、石油测井技术的发展方向

为了适应现阶段油气勘探开采的需要,新的测井技术和设备不断被研发出来,测量信息更大、精确度更高且更加的具有针对性,在油气勘探和油气储层的识别评价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下面我们就从测井资料、测井采集和和测井技术、装备这三个方面来具体的分析一下石油测井技术的发展方向。

1.测井采集方面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大了油气勘探开采的规模,勘探要求的提高为测井技术的更新和发展提供了动力。测井采集会越来越集成化和阵列化。一方面,某些油气储层非均质比较复杂,要求以阵列测量代替单点测量;另一方面,某些老井和探井的井况比较的复杂,对这些测井的评价要求不断完善套管井电阻率和随钻测井系列,并不断的增加其应用的范围;再一方面,现阶段的油气勘探要求更高的效率和质量,这就需要以高精度的组合测量来代替传统的分散项目的测量。

2.测井资料方面

在测井资料的应用方面,多井测井资料整合的分析对比代替了单井资料的处理解释,解释的符合率有了很大的提高;动态的评价代替了静态的评价,实现了对地层信息的动态监测。发展的重点逐渐向测井和其他资料的综合应用以及非均质、各向异性地层的评价转变。测井所用相关软件的处理、解释、采集等功能越来越一体化,满足了应用综合化的不同层次的需要,提高了决策的效率并实现了数据的共享。

3.测井技术和装备方面

当前油气勘探中所用的测井技术和装备可靠度、效率和精度越来越高,并越来越网络化,满足了新的工程环境和地质的要求。电源和电气线路的共用、多种传感器的集成,将仪器的长度进行了有效的缩短,测井的时效有了显著的提高,缩减了服务的成本费用;在测量参数上面,三维成像逐渐代替了二维成像,井眼的覆盖率获得了极大的提高,地层非均质的测量变得更加的方便;在测量方法上面,多波、多接收器、多谱成为了其发展的方向;随钻测井数据的传输方式越来越多样,仪器可靠度也越来越高,有效提高了数据的传输效率,;改进和完善了套管测井仪器系列,降低了老油田勘探开发的难度。

三、结束语

总之,石油的勘探开采是满足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重要能源基础,而石油测井技术是应用于石油勘探开采中的重要的技术保障,因此,在经济发展对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的情况下,必须加快发展石油测井技术,以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持来推动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春燕.石油测井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J].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10).

友情链接